人物传记文本的学法指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b13077680.html,

人物传记文本的学法指导

作者:张凡凡

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8年第02期

人物传记中对传主的形象进行概括是上海高考的常考内容,也是考生觉得很有难度的题目。本文试从高考传记类文本选文特点、命题趋势分析及答题指津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

近年来,上海高考传记传主的身份往往是不同朝代的官员,考查的是官员的经世之才、君子之德。形象概况题的解题策略为:宏观把握选文结构,梳理层次明确事件,准确简洁形成概括,君子人格是大方向。

一、选文特点和命题角度

首先从宏观上把握近7年上海语文高考传记类文本的大致情况:自2010年以来,传主的身份都是不同朝代的官员,选文都出自历代正史。梁启超曾说:“从太史公作《史记》,本纪、列传为主要部分,差不多占全书的十分之七,而本纪、列传又以人为主,以后两千余年,历代所谓正史,皆踵其列。老实讲起来,正史就是以人为主的历史”。正史是高考选文的资料库。同时选文篇幅逐年加增,难度不断加大。

再看历年的题目设置。我把近七年来传记类文本除字词外的填空题和简答题做了梳理,发现题目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问具体的为官之道,如:“梁彦光两次治理相州,成败迥异,请具体分析其原因”(15年),“第②段中刘晏用什么办法增加户口数量、第③段中的内容体现了刘晏怎样的管理理念,请加以概括”(14年),“简析孙叔敖具体的施政策略”(11年)等;第二类问抽象的人物特质,如:概括人物主要品质(16、13、10年),人物是怎样的心理状

态(15、10年),人物的性格特征(11年)等。这两大类问题提示我们命题有两个清晰的角度:一是官员的施政才能;二是他的为人德行,用两个字概括就是“才”和“德”,心理状态也是品质性格在具体情境中的体现。可以这样说,近年来传记类文本除字词翻译外,所有的题目都是围绕“传主”是一个怎样的人来命题的。

二、“德”的内涵

如果把传主的“品质”按对上、对下、对己、对其他人四个方面分类可见,传主往往是对上忠、事亲孝、对民仁、对敌勇、对友义、严于修身的君子。其“德”为君子之德。上海高考传记命题的大方向是:君子之德、经世之才。高考命题者一直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寻找才德兼备的官员,选文不仅仅是为命题的需要,还承担着对考生进行文化熏陶、品格教化的功能。当然,传主多为官员,品德多为君子之德,才能多为经世之才。哲人文士、庶民隐者等也应有涉及,反面人物也应有涉及。比如今年考试院调研卷中的夫差、太宰嚭。要强调的是,“形象”包括身份地位、品质心理、怀抱性情等方面。一方面,要明确“形象”与“品格”“品质”“心理”等的区别;另一方面,要注意题干的限制,厘清概括的对象、内容。另外,这个题型,应在与“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