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别

景别
景别

浅谈摄影中的景别

首先谈谈什么叫景别,景别--就是相机在距被摄对象的不同距离或用变焦镜头拍出的不同范围(或不同身段)的画面。具体来说分为:远、全、中、近、特,下面具体阐述一下这五种景别。

我们在拍照时,尤其是在拍摄人像时(以下皆以人像为例),往往会根据模特、周围环境、光照的具体情况,出于心理上、视觉上以及艺术倾向上的需要,或头像、或半身、或全身环境,这样,表现于照片上,就会发生或大或小或远或近的图像变化,在拍摄上,也就产生了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不同的景别。

图1(注意红色框线即可)

景别的确定是摄影者创作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别运用是否合适,取决于主题是否明确,思路是否清晰,以及对周围光源、景物各部分的表现力的理解是否深刻等等。比如,拍摄芭蕾舞演员的舞姿,若不远不近恰没有拍到舞蹈者的足尖;拍摄小孩拍皮球,而手、头却不在画面之内;需要强调模特的瞬间神情又远得看不清面目;需要强调气氛的却没有给予舒展的空间等,都是思路不清的毛病。至于有些人事先不构思好景别的运用,往往先拍下来再说,需要中景、特写靠后期剪裁,这就是不了解拍摄距离对画面的质量和表现的影响,而且对于长远的拍摄创作也是非常有害的!所以,要保证完美的画面质量,景别的确定要尽可能在拍摄时一次完成。

不同的景别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在学绘画的时候,老师往往会告诉你这么一句话“近取其神,远取其势”。一张照片就是这些能够产生不同艺术效果的景别的精彩佐证。

1、远景:

具有广阔的视野,注重环境抒发情感、渲染气氛和意境的烘托,不注重人物的细微表情和动作,但人物往往是照片中的亮点或者说注目点(见图2)

图2

2、全景:

主要表现人物全身(从头至脚),体型、衣着甚至神态、表情均交代的比较清楚,人物比例与背景比例几乎相同,拍摄重点是要使人物和美丽的背景以及周边的环境相互协调,更加体现人物感情,突出全景效果(见图3)

图3

3、中景:

通常情况下中景以人物胯部为场景标准所安排的半身画面。但拍摄中要避免构图单一死板,一般来说不正好卡在膝盖部位为宜,也就是胯部以下膝盖(不含)以上的部位为底线,因为卡在关节部位是拍摄构图的大忌。比如脖子、腰关节、腿关节、脚关节等。

中景和全景相比,包容景物的范围有所缩小,环境处于次要地位,重点在于表现人物的上身动作。中景画面为叙事性的景别。因此中景在人像作品中占的比重较大。处理中景画面要注意掌握分寸,避免直线条式的死板构图、拍摄角度、模特沟通、姿势都要讲究,避免肩膀直对镜头、避免头顶空间过大。(见图4)

图4

4、近景:

拍到人物胸部以上,按照好莱坞的标准就是以人物衣

服(一般指西服)的第二颗纽扣为底线。是以人物脸部为重点来强调表情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刻画人物性格最有力的景别。

近景中的环境退于次要地位,画面构图应尽量简炼,避免杂乱的背景夺视线,因此常用长焦镜头拍摄,利用景深小的特点虚化背景。人物近景画面用人物局部背影或道具做前景可增加画面的深度、层次和线条结构。近景人物一般只有一人做画面主体。(见图5)

图5

5、特写:

该景别的取景范围从脖子开始到整个脸部的区域。由于构图除了人物脸部以外没有其他画面结构,因此构成画面是最好多留意一下下人物的表情、脸部的角度、视线等因素,一般来说,特写镜头要保证人物的鼻尖在画面1/2以上的位置。(见图6)

图6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了解了景别的不同,当然有些还把景别分为中近景、中特写、极特写,基本上也都是按照以上的标准衍生出来的,从摄影的规律分析,叙事内容越重要,越应该在画面的景别上采用中景、近景等景别;反之,则采用远景、全景等景别。在具体的拍摄中,摄影师的个人感觉,对模特的熟悉,尤其是个体特点比如身形脸型等的了解程度,决定着景别的运用,只有不断地勤加练习才能熟能生巧,融入自己的风格,进而拍出具有浓郁自我风格的精彩照片。

景别在风景的拍摄中同样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可以通过上面的陈述推演,本文不再赘述了。

特别说明一点的是,黄金分割和景别的综合运用,也就是我们说的井字格,这是相辅相成的,不用死板的照猫画虎,但是要想运用自如则必须老老实实的从基础做起,关于黄金分割的问题本文也不再讨论,大家可以到网上搜集学习。

最后祝愿大家拍出风格鲜明精彩纷呈的精美大作,与祝大家成功~!

景别

第一节电视景别的作用及其分类 一、景别——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 二、景别的分类: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中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5) 通常有两种分类方法: 一种是:以不同景别所具有的结构方式为标准,凡表现一个相对完整的事物或一个相互紧密联系的事物的整体画面为全景画面。 一种是:以成年人身体标准为尺度,以表现或截取人体部位多大范围来划分景别。 景别的作用: 1、景别的变化带来了视点的变化,它能满足观众从不同的视距不同的视角观看景物的心理要求。 2、景别的变化使画面表现被摄主体的范围发生变化,它使画面在再现或表现被摄对象时具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向性。 3、景别的变化是形成影片节奏的变化因素之一。影响节目节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景别的变化是其中重要的一点 4、两极景别对被摄景物和物体超距离,超比例的表现具有某种移情作用。所谓两极景别——大远景和大特写 第二节远景(抒情) 一、远景——表现开阔场面空间的画面,它是景别中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 二、远景画面的功用 1、远景画面呈现的视野开阔,包容的景物范围大,画面容量也大,可以同时提供较多的视觉信息,注重对景物和事件的宏观表现。 2、远景画面视野开阔,场面壮观,对事件和景物有一种量的冲击和震撼。量,一是事物数目的量,二是空间范围上的量。 3、以景物为主体的远景画面具有借景抒情的意味。 4、远景不仅可以写景,而且也是写人的景别。 5、片子中多用远景作为开篇或结尾画面。 三、拍摄远景画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拍摄远景画面要有一定的长度。

2 、拍摄时以追求画面的总体效果为主,构图时从大处着眼,重点处理好景物在画面中所呈现的主要线条、色调和影调。注意画面的整体结构和气势。 3、远景画面的构图时要经营好地平线在画面中的位置,并注意地平线的水平。 4 、镜头运动速度一般放慢,要平稳、均匀。 5 、多选逆光、侧逆光且注意选择前景。 总结: 远景具有广阔的视野,常用来展示事件发生的时间、环境、规模和气氛。比如表现开阔的自然风景、群众场面、战争场面等 一般重在“取势”,不细琢细节。在远景画面中,不注重人物的 远景除了表现规模、气氛、气势之外,还可以表现一定的意境。远景画面,包容的景物多,时间要长些。一般不少于10秒。 第三节全景(交代) 一、全景——表现成年人的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画面 二、全景画面的功能 1、表现一个事物或场景的全貌(表现一物体的完整形象)使观众对所表现的事物和场景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2、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 3、通过人物形体动作的表现,揭示人物内心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4、表现特定环境中的特定人物 5、在一组蒙太奇镜头组接中,全景画面具有某种定位作用。 三、拍摄全景画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确保主体形象的完整 2、由于全景画面集纳的造型表现元素最多,要注意各元素间的关系,防止喧宾夺主。 3、全景画面往往是该场景的拍摄总角度,全景镜头要先拍。 总结: 全景用来表现场景的全貌或人物的全身动作,用于表现人物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全景画面,主要表现人物全身,活动范围较大,体型、衣着打扮、身份交代的比较清楚,环境、道

遥感原理与应用知识点

第一章 1、遥感的定义:通过不接触被探测的目标,利用传感器获取目标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获取被探测目标、区域和现象的有用信息 2、广义的遥感: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物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种探测技术。 3、狭义的遥感:指在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应用各种传感器(摄影仪、扫描仪和雷达等)获取地表的信息,通过数据的传输和处理,从而实现研究地面物体形状、大小、位置、性质以及环境的相互关系。 4、探测依据:目标物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信息被探测的依据)传感器能收集地表信息,因为地表任何物体表面都辐射电磁波,同时也反射入照的电磁波。地表任何物体表面,随其材料、结构、物理/化学特性,呈现自己的波谱辐射亮度。 5、遥感的特点:1)手段多,获取的信息量大。波段的延长(可见光、红外、微波)使对地球的观测走向了全天候全天时。 2)宏观性,综合性。覆盖范围大,信息丰富,一景TM影像185×185km2,可见的,潜在的各类地表景观信息。 3)时间周期短。重复探测,有利于进行动态分析 6、遥感数据处理过程 7、遥感系统:1)被探测目标携带信息 2)电磁波辐射信息的获取 3)信息的传输和记录 4)信息的处理和应用 第三章 1、电磁波的概念:在真空或物质中电场和磁场的相互振荡以及振动而进行传输的能量波。 2、电磁波特征(特征及体现):1)波动性:电磁辐射以波动的形式在空间中传播 2)粒子性:以电磁波形式传播出去的能量为辐射能,其传播也表现为光子组成的粒子流的运动 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粒子性 可见光、红外线——波动性、粒子性 微波、无线电波——波动性 3、叠加原理:当空间同时存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波源产生的波时,每个波并不因其他的波的存在而改变其传播规律,仍保持原有的频率(或波长)和振动方向,按照自己的传播方向继续前进,而空间相遇的点的振动的物理量,则等于各个独立波在该点激起的振动的物理量之和。 4、相干性与非相干性:由叠加原理可知,当两列频率、振动方向相同,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的电磁波叠加时,在空间会出现某些地方的振动始终加强,另一些地方的振动始终减弱或完全抵消,这种现象叫电磁波的相干性。没有固定相位关系的两列电磁波叠加时,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种现象叫电磁波的非相干性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Final Version)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 一、名词概念 1. 遥感 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狭义: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 传感器 传感器是遥感技术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收集和记录地物电磁辐射能量信息的装置,如光学摄影机、多光谱扫描仪等,是获取遥感信息的关键设备。 3. 遥感平台 遥感平台是转载传感器进行探测的运载工具,如飞机、卫星、飞船等。按其飞行高度不同可分为近地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 4. 地物反射波谱曲线 地物的反射率随入射波长变化的规律称为地物反射波谱,按地物反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绘成的曲线称为地物反射波谱曲线(横坐标为波长值,纵坐标为反射率) 5. 地物发射波谱曲线 地物的发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称为地物的发射波谱。按地物发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绘成的曲线称为地物发射波谱曲线。(横坐标为波长值,纵坐标为总发射) 6. 大气窗口 通常把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7. 瑞利散射 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小许多时,也叫分子散射。 8. 遥感平台 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统称为遥感平台。 遥感平台按平台距地面的高度大体上可分为地面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三类。 9. TM 即专题测图仪,是在MSS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成的第二代多光谱光学-机械扫描仪,采用双向扫描。 10. 空间分辨率 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间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最小单元,是用来表征影像分辨地面目标细节能力的指标。通常用像元大小、像解率或视场角来表示。 11. 时间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遥感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期。 12. 波谱分辨率 波谱分辨率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也称光谱分辨率。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13. 辐射分辨率 指传感器接收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 14. 传感器 传感器,也叫敏感器或探测器,是收集、探测并记录地物电磁波辐射信息的仪器。

景别的意义和作用

景别的意义和作用 2008-12-01 21:46 1大远景性质:包含景物较多,人物很小,因此环境是画面的造型主体,人物只是一个点缀。画面构成必须依靠人物或景物的自身色戒、明暗关系、激烈动势、曲线以及形体变化,与其他造型元素进行区别。 另外,由于人物从属于画面,从而造成宁静、广漠、空旷、深远、回味等意境、 作用:以景为主、抒情、表意为主——假定你想抒情了,就用大全景 2远景的性质:虽然仍景物为主,但是,人物与环境的之间的平衡改变了,人物已经成为视觉的主体了,重要展现环境空间、动作行为、行动方向、形体变化以及位移。除了光影、色阶、明暗、动势之外,需要强调构图,以及前后镜头景别变化带来的心理距离变化,同时注意运动的视觉节奏。 作用:强调人物与景物的依存性、相关性、人物存在的方式和形式的合理性——假定你想表现人物的生存环境,人处在某种环境的地位等 3大全景的性质:通常这个景别是为了表达全面的空间环境,尽管有环境,但与前两个景别相比,环境是其次,重点是人物,所表达的环境范围是以表现人物为出发点和目的的,写意已经不存在了,写实是目的。这个景别的使用,是为了奠定叙事的开始,奠定视觉发展的方向。 作用:通常是一个段落、或者是整场戏的开始和结束使用。 4全景的性质:可以充分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人物是画面的主体内容,空间环境是造型的补充和背景。它是场面调度的依据,因此画面中任何因素都要严格考虑——包括运动、光线、影调、位置、方向、色彩等一定要下面的镜头衔接;尽管是全景,人物注意不要太“顶天立地”,画面上下要有余地。 作用:——一场戏的总角度(可能在使用上不用,但一定要拍)镜头不够,全景凑。 5中景的性质:膝盖以上。与远景相比,中景可以呈现人物更多的细节,所以观众的注意力更强、感染力也更强。中景也是一个特别难驾驭的一个景别,它是所有全景系列景别,和所有近景系列景别的过渡镜头,显得特别中庸,但是因此却是可以以一个景别讲完整个故事的景别——既可以表达情绪,又可以表达细节,因此,中景景别特别考验一个导演能力的景别——用的多,故事的节奏性差,导演没有风格;用的少,可能连故事都讲不清。通常称为“叙事景别” 作用——叙事 6中近景:我们称为“人物半身镜头”。——腰部左右,通常这个景别是以人物的 神态为表现对象。由于,这个银幕与电视机屏幕的关系,这个景别通常在电视节目、或者是电视剧中使用,因此又称为“电视剧景别”——如果你的作品一定要显示出电视剧的痕迹的话,用这个景别一定不会错。这个景别的成败关键因素在

景别运用在电影叙事中的作用

电影大师分析结课论文题目:景别运用在电影叙事中的作用

可再生能源发电相关研究 班级:电气125班学号:Z120801535 姓名:王鹏 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能源问题,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研究和利用越来越多。可再生能源发电及其并网运行技术是电力市场发展方向。本文通过总结太阳能的热利用、风能利用和地源热泵在建筑中的应用方式及特点,分析了各种可再生能源在使用时存在的问题。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以风力和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的发电及其并网方式不断涌现。 Abstract: in the face of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problems, of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generation more and more. Renewable energy generation and its parallel operation technology is electric power market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this paper, through summarizing the heat utilization of solar energy, wind energy and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applic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way and characteristics, analyzes the various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enewable energy when us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represented by wind and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and new generation way. 一、可再生能源发电现状 在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开始实施。并强调可再生能源发展与保障能源供应、调整能源结构、消除贫困、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进而从根本上保证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由于上述政策的支持和经济上的鼓励,中国可再生能源不断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形成和扩大,不仅意味着原有能源系统更新改造历程的开始。而且通过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还可为社会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并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粗略估计,现有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已为社会提供了100万~150万个就业机会,创造了数百亿元的产值,并且还为减轻能源开发利用对于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做出了积极贡献。经粗略估算,在现有科技水平下,中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水能等一年可以获得的资源量大约可相当于46亿吨标准煤,为2000年全年一次能源总消费量12.8亿吨标准煤的3.59倍。但目前小水电资源只开发了约1/3;太阳能的开发利用量还不到可开发量的l%。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量仅相当于可开发资源9/10000;生物质能开发最只有33l万吨标准煤,仅相当于可开发利用资源最的0.6%;地热能和海洋能的已开发利用量,相对于资源最来说就更是微不足道。

各种景别镜头的定义

一、景别镜头 景别 为了让人们在银幕上看到想要看的表现对象不同的距离、不同角度的形态,就产生了镜头的不同景别。景别主要是指摄影机同被摄对象间的距离的远近,而造成画面上形象的大小。景别的大小也同摄影镜头的焦距有关。焦距变动,视距相应发生远近的变化,取景范围也就发生大小的变化。景别的运用是影视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手段。为了塑好鲜明的影视形象,要求创作者根据人物的主次、剧情的需要、观众的心理,处理好景别的大小远近。景别的划分没有严格的界限,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为了使景别的划分有个较统一的尺度,通常以画面中人物的大小作为划分景别的参照物。如画面中无人物,就按景物与人的比例来参照划分。 1.远景 摄影机远距离拍摄事物的镜头。镜头离拍摄对象比较远,画面就开阔,景深悠远。此种景别,能充分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空间,可以用来抒发感情,渲染气氛,创造某种意境。《黄土地》中的远景,人物都处理得很小,表现了人对自然的一种受制与无奈。远景中视距最远的景别,称为大远景。它的取景范围最大,适宜表现辽阔广袤的自然景色,能创造深邃的意境。 2.全景 出现人物全身形象或场景全貌的镜头。此种景别的视野相对小些,既能看清人物又可看清环境,故可以表现人物的整体动作以及人物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展示一定空间中人物的活动过程。它常常用来拍摄人物在会场、。课堂、集市、商场等一定区域范围中的动作,是塑环境中的人或物的主要手段。《牧马人》中用远景展示主人公许灵均选定的生活环境后,用全景描叙了他下放劳动发行的过程。在绿色的摹草原上,牧群在蠕动,一个40岁左右的牧马人仰天躺在草地上听着富有苍凉的敕勒川之歌,使这个已生活了20年的主人公更富有造型性,表现力。 3.中景 显示人物膝盖以上部分形象的镜头。此种景别的人物占有空间的比例增大,观众能看清人物的形体动作,并比较清楚地观察到人物的神态表情,从而反映出人物的内心情绪。在影视作品中是使用较多的基本景别。中景在主要表现人物的同时,也提供人一定的活动范围,如房间的一隅,院落的一角等。一部影视镜头的成功一与否,主要看中景的运用处理。《红樱桃》中许多场景的奥地利精心审慎设计,其中女主人公楚楚坦诚直白自己身世一场最突出。整场戏大多用了中景、大中景来拍摄。开始时楚楚用俄语讲述编造的故事后来,女教师要求她讲实情时,经历坎坷的楚楚再也编不下去,久积心头的悲痛、仇恨、哀怨齐涌心头,她转用母语动情地叙述起身世来。此时创作者用了一个近乎静止的中长镜头把人物难以觉察的细微表情准确鲜明地记录下来。观众也在不知不觉中和镜头视点合一,在情感上认同,进入,成为身临其境的体验者。

遥感的基本概念

一、遥感的基本概念 广义的含义:泛指各种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根据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辐射特性,以获取物体信息的一种技术。 狭义遥感:通过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获取其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对其进行处理、分析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 二、遥感技术系统 遥感技术系统包括:遥感信息源(目标物);信息的获取;信息的接收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应用五大部分。 遥感信息源(目标物)-----任何目标都具有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性质,都是遥感的信息源。目标物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它是遥感探测的依据。 信息的获取-----主要由传感器来完成。接收、记录目标物电磁波特征的仪器,称为传感器。如扫描仪、雷达、报机、摄像机、辐射计等。 信息的接收、记录-----传感器接收到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记录在数字磁介质或胶片上。胶片是由人或回收舱送到地面回收,而数字磁介质上记录的信息则可通过卫星上的微波天线传输给地面的卫星接收站。 信息的处理——硬件系统(计算机、显示设备、大容量存储设备、图像的输入输出设备)和软件系统(数据输入模块、几何校正模块、图像变换、图像融合、分类、分析、输出等模块) 信息的应用----遥感获取信息的目的是应用。这项工作由各专业人员根据不同的应用需要而进行。在应用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信息处理和分析,如不同遥感信息的融合及遥感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等。 三、遥感的分类 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主动遥感由探测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收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 被动遥感的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的反射能量。 按遥感平台分: 地面遥感:传感器设置在地面平台上,如车载、船载、手提、固定或活动的高架平台上等。航空遥感:传感器设置于航空器上,主要是飞机、气球等; 航天遥感:传感器设置于环绕地球的航天器上,如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火箭等;航宇遥感:传感器设置于星际飞机上,指对地月系统外的目标的探测。 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 紫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05-0.38um之间; 可见光遥感:探测波段在0.38-0.76um之间;摄影机、扫描仪、摄像仪等。 红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76-1000um之间;摄影机、扫描仪等。 微波遥感:探测波段1mm-1m之间;扫描仪、微波辐射计、雷达、高度计等。 多波段遥感:把目标物辐射来的电磁辐射分割成若干个窄的光谱带,然后同步探测,同时得到一个目标物不波段的多幅图像。多光谱摄影机、多光谱扫描仪和反束光导管摄像仪等。四、遥感特点 大面积同步观测 多波段性:超越了人眼所能感受到的可见光的限制,延伸了人的感官 综合性:遥感探测所获取的是同一时段、覆盖大范围地区的遥感数据,这些数据综合地展现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与人文现象,宏观地反映了地球上各种事物的形态与分布,真实地体现了

景别的分类和作用 (2)

景别得分类与作用 由于电影、电视表现得主要对象就是人,因此,划分景别得一般标准就是以成年人身体为标准尺度,以画面表现出人体部位多大范围来划分景别。在没有人物得画面中,仍以成年人与被摄物体得大致比例作为划分景别得依据。△例如:一辆完整得汽车被认为就是全景画面,而一只完整得手表画面则被认为就是特写镜头。 1、远景 远景一般表现广阔空间或开阔场面得画面。如果以成年人为尺度,由于人在画面中所占面积很小,基本上呈现为一个点状体。 远景视野深远、宽阔,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与开阔得场景与场面。远景画面还可分为大远景与远景两类。大远景主要用来表现辽阔、深远得背景与渺茫宏大得自然景观,像莽莽得群山、浩瀚得海洋、无垠得草原等。 远景得画面构图一般不用前景,而注重通过深远得景物与开阔得视野将观众得视线引向远方,要注意调动多种手段来表现空间深度与立体效果。所以,远景拍摄尽量不用顺光,而选择侧光或侧逆光以形成画面层次,显示空气透视效果,并注意画面远处得景

物线条透视与影调明暗,避免画面得平板一块,单调乏味。 远景就是电视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得一种景别。一般表现比较开阔得场景与场面。 作用: ①远景可以提供较多得视觉信息; ②远景呈现出极其开阔得空间与壮观得场面; ③远景以景物为主,借景抒情; ④远景也就是写人得景别; ⑤远景常用于开篇或结尾; 远景画面注重对景物与事件得宏观表现,力求在一个画面内尽可能多地提供景物与事件得空间、规模、气势、场面等方面得整体视觉信息。提供广阔得视觉空间与表现景物得宏观形象就是远景画面得重要任务,讲究“远取其势”。 在电视片中常以远景镜头作为开篇或结尾画面,或作为过渡镜头。 2、全景 全景一般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得画面。全景画面能够完整地表现人物得形体动作,可以通过对人物形体动作得表现来反映人物内心情感与心理状态,可以通过特定环境与特定场景表现特定人物,环境对人物有说明、解释、烘托、陪衬得作用。

《遥感原理与方法》习题库

第一章遥感概述 1、阐述遥感的基本概念。 2、 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 3、与传统对地观测手段比较,遥感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4、遥感有哪几种分类?分类依据是什么? 5、 试述当前遥感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第二章 遥感的物理基础 1、大气对通过其中传播的电磁波的散射有哪几类?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2、 什么是大气窗口?常用于遥感的大气窗口有哪些? 3、 综合论述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到遥感传感器这一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 4、请绘出小麦、湿地、沙漠、雪的典型光谱曲线图,并分别对这些光谱反射率曲线的特征及其成因作出说明。 5、 遥感某火电厂冷却水的热污染(温度梯度为90-50度),试问在哪个波段、选用何种传感器,在每天什么时刻及天气状况下,遥感最为有利,为什么(b=2.898×10-3m.K,计算精确到0.1um)。 6、 熟悉颜色的三个属性。明度、色调、饱和度,选取自然界的某些颜色例如:树叶、鲜花、土地等,比较它们三种属性区别。 7、 光的合成怎样推算新颜色?用色度图说明。 8、加色法和减色法在原理上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什么时候用加色法,什么时候用减色法? 9、 利用标准假彩色影像并结合地物光谱特征,说明为什么在影像中植被呈现红色,湖泊、水库呈蓝偏黑色,重盐碱地呈偏白色。 第三章

遥感图象获取原理 1、主要遥感平台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2、摄影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其图像有何特征? 3、 扫描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扫描图像与摄影图像有何区别? 4、如何评价遥感图像的质量? 第四章 航空遥感与航空像片 1、按摄影机主光轴与铅垂线的关系,航空摄影可公为哪几类? 2、 影响航空像片比例尺的因素有哪些?怎样测定像片的比例尺? 3、比较航空摄影像片与地形图的投影性质有什么差别? 4、 什么是像点位移?引起像点位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五章航天遥感与卫星图像 1、 试从技术特性和应用两方面,对航天(卫星)遥感与航空遥感作一比较。 2、航天遥感平台主要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3、 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有哪些?常用的产品有哪几类? 4、简述卫星图像的主要特征。 第六章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1、数字图像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2、 什么叫辐射误差,其主要来源有哪些? 3、什么叫大气校正?试说明回归分析和直方图校正的原理。 4、 几何校正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像元灰度重采样?有几种方法?各有何优劣?几何校正时对GCP有何要求? 5、

景别地分类和作用

景别的分类和作用 由于电影、电视表现的主要对象是人,因此,划分景别的一般标准是以成年人身体为标准尺度,以画面表现出人体部位多大围来划分景别。在没有人物的画面中,仍以成年人与被摄物体的大致比例作为划分景别的依据。△例如:一辆完整的汽车被认为是全景画面,而一只完整的手表画面则被认为是特写镜头。 1、远景 远景一般表现广阔空间或开阔场面的画面。如果以成年人为尺度,由于人在画面中所占面积很小,基本上呈现为一个点状体。 远景视野深远、宽阔,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远景画面还可分为大远景和远景两类。大远景主要用来表现辽阔、深远的背景和渺茫宏大的自然景观,像莽莽的群山、浩瀚的海洋、无垠的草原等。 远景的画面构图一般不用前景,而注重通过深远的景物和开

阔的视野将观众的视线引向远方,要注意调动多种手段来表现空间深度和立体效果。所以,远景拍摄尽量不用顺光,而选择侧光或侧逆光以形成画面层次,显示空气透视效果,并注意画面远处的景物线条透视和影调明暗,避免画面的平板一块,单调乏味。远景是电视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围最大的一种景别。一般表现比较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作用: ①远景可以提供较多的视觉信息; ②远景呈现出极其开阔的空间和壮观的场面; ③远景以景物为主,借景抒情; ④远景也是写人的景别; ⑤远景常用于开篇或结尾; 远景画面注重对景物和事件的宏观表现,力求在一个画面尽可能多地提供景物和事件的空间、规模、气势、场面等方面的整体视觉信息。提供广阔的视觉空间和表现景物的宏观形象是远景画面的重要任务,讲究“远取其势”。 在电视片中常以远景镜头作为开篇或结尾画面,或作为过渡镜头。 2.全景 全景一般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全

遥感原理与应用知识点汇编

学习-----好资料 第一章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 1遥感:(1)广义的概念:无接触远距离探测(磁场、力场、机械波); (2)狭义的概念:在遥感平台的支持下,不与目标地物相接触,利用传感器从远处将目标 地物的地磁波信息记录下来,通过处理和分析,揭示出地物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2、电磁波: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的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 3、电磁波谱:将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依次排列为一个序谱,将此序谱称为电磁波谱。 4、绝对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5、绝对白体:反射所有波长的电磁辐射。 6、光谱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8、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 段。 11、光谱反射率:p =P P/P O X 100%,即物体反射的辐射能量P P占总入射能量R的百分比,称为反射率p。 12、光谱反射特性曲线:按照某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二、填空题: 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丫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组成。 2、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温度T 和波长入的函数。(19页公式) 3、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绝对温度和发射率成正比关系。 4、维恩位移定律表明绝对黑体的最强辐射波长入乘绝对温度T是常数2897.8。当绝对 黑体的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5、大气层顶上太阳的辐射峰值波长为0.47 卩m。 三、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 1、绝对黑体的(②③) ①反射率等于1②反射率等于0③发射率等于1④发射率等于0。

遥感的概念

遥感的概念:从不同高度的平台上,使用各种传感器,接受来自地球表层各类电磁波的信息,并对这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征进行远距离的探测和识别的一门科学技术。 遥感的特点:宏观性、综合性、可比性,多波段性,时效性,客观性,经济性,局限性(信息的提取方法不能满足遥感快速发展的要求) 遥感的类型:按机理划分:被动遥感(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的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的反射能量)主动遥感(传感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受标反射回来的信号)按平台划分:地面遥感:如车载,船载,手提,固定或活动高架平台等航空遥感: 传感器设置在航空器上(小于80km),主要为飞机,气球等航天遥感:传感器设置在航天器上(大于80km),如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火箭等,以卫星为平台的遥感叫做卫星遥感按电磁波段划分:可见光遥感(电磁波波长范围:0.38~0.76μm)红外遥感(电磁波波长范围:0.76~1000μm)微波遥感(电磁波波长范围:1mm~10m)按大的研究领域划分:陆地遥感;大气遥感;海洋遥感。按应用范围划分:资源环境遥感;灾害遥感;农业遥感;地质遥感;渔业遥感.... 遥感技术系统的概念:是一个从地面到空中直至空间,从信息的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到分析判读、应用的完整技术系

统;它能够实现对全球范围的多层次、多视角、多领域的立体观测,是获取地球资源的现代高科技的重要手段 电磁波谱:按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制成的图表 电磁波谱的波段和遥感常用的电磁波波段:按波长由小到大依次为: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常用的是:紫外(0.01-0.38um)可见光(0.38-0.76um)红外(0.76-1000um)微波遥感器(1mm-1m) 辐射亮度:辐射亮度L: 面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单位是瓦/ 米2?球面度(W/m2?Sr) 黑体辐射的三个特征;辐射出射度随波长连续变化,每条曲线只有一个最大值;温度越高,辐射出射度越大,不同温度的曲线不相交;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发射率和基尔霍夫定律概念:发射率地物的辐射出射度M与同温下的黑体辐射出射度M黑的比值,又叫比辐射率;在一定温度下,物体的辐射出射度M 和吸收率α之比,对于任何物体都是一个常数,等于该温度下同面积黑体辐射出射度M 黑称作霍夫定律 太阳辐射光谱最基本特征及其能量主要集中在哪几个波段:太阳辐射的光谱是连续的它的辐射特性与绝对黑体的辐

电视景别及其作用

第五,参与和解脱功能 对摄像来讲,景别是由摄距决定的。不同景别意味着观众在不同位置上观看。从生活经验得知,在不同距离上看,对事物的感受是不同的。 比如一个车祸的场面在近处看,血淋淋的惨像加之死者亲友的嚎哭声,你会不自觉地伤心。在远处看情况就不同了,不会那么伤心。人的感情存在共鸣现象,这种共鸣现象与感官受刺激程度有关,远景和特写给人的刺激程度不同,近强远弱。因此近景和特写有参与感,远景则有解脱感。电视新闻《朱颖之父痛掉女儿女婿》(获99年新闻一等奖)以烈士的鲜血控诉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犯下的罪行,烈士朱颖父亲老泪纵横的近景,朱颖卧室墙上的红喜字特写,染满血迹的被子的特写镜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唤起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一部电视画面景别的变化,对于创作人员来讲,它又是一种表现手段, 1、景别的划分 电视画面为什么要划分景别呢?首先是由电视画面特性决定的。电影、电视画面是一部影片、一集电视剧的组成部分,是影视语言的基本要素,相当于文学当中的一个词、一个句子。这些组成作品的画面如用一个景别,就将失去画面的表现力。画面景别的产生和运用,是影视艺术区分其它艺术的主要标志之一。影视作品都是由不同景别的画面通过蒙太奇手段组接来叙事、表情、刻画人物形象的。就是现场直播也不能固定的景别一摄到底,否则影视艺术就失去了独立性,在影视艺术中如果没有景别的变化,作为影视艺术的基础理论--蒙太奇也就无用武之地了。划分景别的另一原因是为影视生产的需要。因为不同景别镜头的拍摄对各部门要求不同,在拍摄之前各部门必须对镜头的景别有所了解,以便作好准备。 影视画面本身并不具备独立表现作品主题的功能,它只是完整的电视节目(电视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影视语言的重要因素。电视和电影都是靠画面的组接来叙事、表情和刻划人物,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能表达一个主题的节目。因此景别是影视艺术独特的语言。景别、蒙太奇和运动摄影的产生和运用是影视成为独立艺术的重要标志。 景别的划分,大致有两种方法:第一,根据主要被摄对象(画面主体)在画面中的大小比例来划分,不管任何被摄对象,凡是摄录其全貌称为全景,摄录其局部则成近景或特写,被摄主要对象在画面中占很小的面积则成远景。这种划分方法,对于拍摄有人物的画面是可行的,比如拍人物全身为全景。拍到胸部为近景,拍到肩部以上的头像为特写。但对无人物的空镜头就不一定合适。因为这种分法没有明确的参照系,容易混淆,比如拍摄群山峻岭,画面包容的景物范围十分辽阔,应当是远景,按这种分法是地球的局部特写。再比如按这种分法拍摄,拍摄茶杯的特写,应拍其局部,只能拍其把手或杯盖,这样一来,可能不知是何物。在实际工作中,拍摄比较小的物件,比如墨水瓶特写、手表的特写,应拍其全貌,而不拍其局部。对较大的物件,一般是注明具体名称,比如“汽车轮子”特写,而不能把汽车轮子叫汽车的特写。 第二种划分方法,是以人物为参照系。即以人物在画面中占据比例的大小来划分景别。人物在画面中很小,甚至成点状为大远景。全身像上下空白较小称为全景,半身称为中景,画面下边缘卡到胸部称为近景,肩以上称为特写 这样分比较具体,我国影视画面景别多分为五种: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也可以分得再细一些,比如大远景、远景、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等。根据个人习惯而定。但应指出,相邻的景别之间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只是一个大致的分法。如果是运动摄影拍摄的运动画面,在一个画面之中,可以产生许多景别的变化,很难说,这个镜头画面是什么景别。 2、产生不同景别的因素 在电影、电视画面中,产生不同景别的因素有三个: 第一是物距。即摄像机(或摄影机)和被摄主体之间的距离。当摄像机的镜头焦距不变时,

镜头的概念及意义(精品)

---------------------------------------------------------------最新资料推荐------------------------------------------------------ 镜头的概念及意义(精品) 1. 镜头的概念及意义: 镜头的概念及意义: 指摄影机上的光学透镜组;指一次开机到关机之间所摄取的一段画面;两个剪切点之间的一段画面 2. 形成影像的基本元素:形成影像的基本元素: 机位,画框,构图,焦距,照明,色彩,摄影机运动,角度,场面调度,景别 3. 画框的概念: 画框的概念: 画框也叫景框,原是美术创作中使用的一名词。 它是指用木条或线条包围的一个封闭的四边框,用来把绘画空间与绘画作品以外的空间分割开来,并且相互区别.而影视作品中,它大致相同于镜头的取景框 4. 画外空间: 画外空间: 画框以外的空间,是留给我们去想象的。 来完成叙事与表意。 构成方法: 拍摄对象出入画;人物指向画外的视线或动作;画外人物或物体投射在画内的影子;利用镜子或有反射功能的物体或平面;画外人物有局部出现在画内;对画面停留足够长的时间,引起联想画外空间;摄影机的运动;打破画面内的一些空间隔绝;画外音。 1 / 9

5. 机位,景别,角度概念: 机位,景别,角度概念: 机位指任何镜头开始时,摄影机在真实空间中所停留的位置;景别: 镜头由于与被拍摄物体的距离不同或焦距不同,所摄取的不同范围的画面。 摄影机与被拍摄对象的水平夹角与垂直夹角的综合。 6. 焦距的作用: 焦距的作用: 有助于叙事;有助于抒情;本质上说,摄影机的对焦与变焦的过程,是仿造人眼的生理功能;形成特殊的美学效果与风格。 7. 变焦摄影: 变焦摄影: 伸缩镜头的发明与应用。 镜头焦距推向或离开一个静态的对象;用变焦镜头拍摄一个运动中的对象;摄影机移动的同时变焦。 8. 景深: 景深: 指距离摄影机镜头最近的清晰影像到最远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 镜头的焦距不同,观众实际看到的画面空间,景深大小也随之不同。

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

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 第一章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 名词解释: 1、遥感 广义的概念:无接触远距离探测(磁场、力场、机械波) 狭义的概念:在遥感平台的支持下,不与目标地物相接触,利用传感器从远处将目标地物的地磁波信息记录下来,通过处理和分析,揭示出地物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电磁波: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的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 3、电磁波谱:将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依次排列为一个序谱,将此序谱称为电磁波谱 4、绝对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5、绝对白体:反射所有波长的电磁辐射 6、灰体:在各波长处光谱发射率相等 7、光谱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8、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 9、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功率之比 10、热惯量:由于系统本身有一定的热容量,系统传热介质具有一定的导热能力,所以当系统被加热或冷却时,系统温度上升或下降往往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这种性质称为系统的热惯量 11、光谱反射率:ρλ=Eρλ / Eλ (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12、光谱反射特性曲线:按照某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填空题: 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组成。 2、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温度T和波长λ 的函数。 3、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绝对温度和发射率成正比关系。 4、维恩位移定律表明绝对黑体的最强辐射波长λ 乘绝对温度T 是常数2897.8。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5、大气层顶上太阳的辐射峰值波长为0.47 μm 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资料全

第一绪论 1、环境空间数据获取的方法: 基于地面的采集方法:现场观测、实际测量、实际调查 基于遥感的采集方法 2、遥感的概念: 即遥远的感知,是一种不直接接触物体而取得其信息的探测技术。 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或事物的技术。即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各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处理分析,来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综合技术。 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接触处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3、遥感系统包括: 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其息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姿态校正、几何校正、增强处理、聚合分类。 4、遥感的分类:(P4) a.按遥感平台:地面、航空、航天、航宇 b.按探测波段: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多波段 c.按工作方式:主动、被动 d.按应用领域: e.按传感器:地磁波、高光谱、声波、重力、磁力、地震波 f.按照资料的记录方式:成像方式、非成像方式 5、遥感的特点: 宏观性、时效性、综合性(概括性)、经济性、局限性 6、遥感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 a.瞬时信息的定性分析阶段(是什么) b.空间信息的定位分析阶段(在哪里) c.时间信息的趋势分析阶段(如何变化) d.环境信息的综合分析阶段(多源信息的复合) 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1、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与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构成了电磁波谱。(波长由小到大):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微波、超短波、短波、中波、长波)。

景别概论

景别概论 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摄影机寻像器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景别的划分,一般可分为五种,由近至远分别为特写(人体肩部以上)、近景(人体胸部以上)、中景(人体膝部以上)、全景(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远景(被摄体所处环境)。在电影中,导演和摄影师利用复杂多变的场面调度和镜头调度,交替地使用各种不同的景别,可以使影片剧情的叙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人物关系的处理更具有表现力,从而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近取其神,远取其势 在电影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镜头越接近被摄主体,场景越窄,而越远离被摄主体,场景越宽。取景的距离直接影响电影画面的容量。摄入画面景框内的主体形象,无论人物,动物或景物,都可统称为“景”。画面的景别,取决于摄影机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和所用镜头焦距的长短两个因素。不同景别的画面在人的生理和心理情感中都会产生不同的投影,不同的感受。 景别越大,环境因素越多。景别越小,强调因素越多。 摄影机和对象之间的距离越远,我们观看时,就越冷静;也就是说,我们在空间上隔得越远,在情感上参与的程度就越小,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较远的镜头本身有一种使场面客观化的作用,这首先是因为远景镜头中的空间关系是清晰明确。远景镜头可以拍下很大的范围,但是加大距离会使我们看不清楚细节,从而使形象抽象化,使观众只能了解较少的东西。大部分远景镜头所摄下的范围同人眼处在摄影机位置时所看到的范围比起来要小得多,即使放映在最大的银幕上,从很远距离拍摄的镜头也只能显示很少的东西。远景镜头可能向我们提供它所描绘出的特殊信息,这种信息本身在主观上可能是使人兴奋的;但是,它的视觉形象却表现为传给我们感官的客观信息,由于远景镜头包含的细节多于近景镜头,因此它对我们的感官提出更多的要求,这就会使我们在感情上对自己正在看的场面采取超然态度。 较近的镜头一般能比较远的镜头使我们在感情上更加接近人物。这是因为可以突出环境中的一个小部分,它挑出这个部分不仅是为了强调与之有关的某种东西,而且还为了有意忽视其余部分。由于这样的镜头没有挤进来的和无关的东西,因此视觉的观察是比较简单的,我们对于出现在眼前的实际形象可以立即做出客观的解释,这就为我们留下了更多的余地,使我们可以在情感上做出反映。 景别的选择应当和影片实际相结合,服从每部影片的艺术表现要求,要努力把风格同内容结合起来,使每个镜头都能够统一在完整的叙述中。 简介 景别就是摄影机在距被摄对象的不同距离或用变焦镜头摄成的不同范围的画面。电影为了适应人们在观察某种事物或现象时心理上、视觉上的需要,可以随时改变镜头的不同景别,犹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根据当时心理需要或趋身近看,或翘首远望,或浏览整个场面,或凝视事物主体乃至某个局部。这样,映现于银幕的画面形象,就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景别的确定是摄影者创作构思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别运用是否恰当,取决于作者的主题思想是否明确,思路是否清晰,以及对景物各部分的表现力的理解是否深刻。比如,拍摄

第一章 画面造型语言 景别概念

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 第一节景别 一、景别概念 景别:是画面从二维平面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 景深:是从纵深的画面空间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 景别是完成电影、电视画面空间塑造的重要形式。 按照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比例,我们可以把景别分为两个系列:全景系列——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小全景(人物全景)近景系列——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1.作为造型元素的景别 景的大小、远近,实际上是对画面内容的一种控制和创作,我们在创作电影电视画面时,选择怎样的结构和画面,首选是从对景的感受开始的。 (1)景别意味着距离。 这个距离包括被摄物之间的物理距离以及观众与被摄主体的心理距离。全景意味着距离远,近景特写意味着距离近。 (2)景别暗示银幕空间。 也就是空间在银幕成像上的大小,全景系列景别的空间开阔,近景系列景别的空间狭小。(指的是荧幕空间的范围) 2.作为叙事手段的景别 景别具有叙事功能: 交代特征:远景系列景别交代被摄主体与环境的关系、环境的特

征。 强调细节:近景系列景别交代被摄人物的具体特征。 导演对电影电视拍摄的把握从对画面内容的控制开始,而景别是实现这种控制的最重要手段,画面内呈现什么内容,呈现多大的面积,需要强调什么、忽略什么,都是景别控制的意义。接下来我们就从这几个角度来分析不同景别的造型特点和叙事特点。 二、景别的划分与功能 景别的划分有两种标准,一、按照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面积大小来划分;二、以成年人在画面中所占位置大小来划分景别。一般情况下,我们采用的是第二种划分标准,将景别分为:大远景、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图例巴顿将军) 1.大远景 大远景:是以空间景物为拍摄对象,表现其范围和广度,是用来交代和展示空间的功能性景别。远景和大远景都以表现环境空间为目的,不以清晰呈现人物为画面构图的任务。(图例情书开场画面)在画面造型上,大远景画面中的主要面积都是景物,是一种景物景别。大远景通常用在影片或者段落的开场,用来交代故事发生的大环境,明确人物所处的地理概念。特别是对于场景发生在自然环境中的影片,是功能性很强的景别。 比如《桂河大桥》中有很多镜头需要交代大桥所处的位置,炸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