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威信下降的原因与重建

警察威信下降的原因与重建
警察威信下降的原因与重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警察威信下降的原因与重建 X X 学生姓名 XXX 学号 XXXXXXXXXX X

指导教师 X X X

教务处制

警察威信下降的原因与重建

摘要:现代警务活动具有专业化、信息化等特点,需要警察的执法权威

作为高效完成任务的保障。可以说,在当前社会成份日益复杂、分工日益多样、冲突日益加剧的情况下,警察没有足够的威信要想出色的完成警务活动是不可

能的。

从警察工作的全局来看,由于警察担负着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使命,如果没有足够的执法威信做保障,那么这些职责都是无法顺利进行的;从个体来看,警察权威也是保障每一位民

警生命安全,防止和减少警务伤亡的护身符。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和自媒体的蓬

勃发展,网络上时有关于警察执法威信遭到否定或质疑的新闻报道。如何在新

时期新阶段重新塑造警察威信,为警察执行警务活动提供坚实保障,是本文所

要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警察威信;执法;重塑;保障

一、引言

近些年不断被媒体暴出的袭警事件,甚至“交警下跪执法”等案例,都引

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每年因公牺牲的民警数字居高不下,根据最新统计,2015年全国共有438名民警牺牲在打击违法犯罪一线和维护社会安定的工作岗

位上,其中很多是袭警事件所致,而袭警事件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警察

执法能力不足以及缺乏法律保障,这些问题都凸显了当前警察威信下降和弱化

的趋势。

假如一个国家的警察机关都没有了威信,那需要警察机关来保障职能的其

他机关又如何正常履行职责,这个社会又怎么可能正常发展?由于我国警察实

行的双重领导体制,同时又由于警察执法保障方面的法律不够健全,导致袭警

案件频发,警务伤亡增多。因此从体制上和法律制度上对相关领域进行改革,

建立更加合理的领导管理体制以及完善相关法律就显的刻不容缓。

二、警察威信概述

(一)警察威信的概念

威信,可以理解为权威和信誉。关于威信及权威的论述很多,但不论是哪

位学者哪个学派都承认权威对于社会控制和稳定的积极作用。在群体中,一个

充满威信的个人能够制定规则,分派任务,组织协调,是整个结构顺利运转的

关键。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同样需要一个具有权威的机构来实施法律,建立和

维护规则,这就是就是警察机构,这种威信就是警察威信。

警察威信,即警察权威,指的是作为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的

警察人员和警察机关具有因其法律性和武装性而受社会公众信任和威服的力量

和地位。这种威信主要体现于警察人员和警察机关的执法执勤工作之中,体现

在警察可以对违反社会秩序的人员行使其强制权力,这种强制力代表的是国家

行为,从而决定了警察威信或警察权威的不可侵犯性。

(二)警察威信的特点

自英国人罗伯特?皮尔在大伦敦地区建立第一支近代警察以来,警察就一直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并因国家赋予的特殊使命而具有权威性。警察的威信直接

体现于其日常执法执勤活动之中,也就是说警察威信的特点是与其警务执法活

动密切相关的,具体表现在:

第一,警察威信具有法律性。我国《人民警察法》等法律法规明确了警察的权责及其履行保障,在法律层面确定了警察的执法权威①。国家立法机关通过立法活动制定适用于警察体系的法律法规,并赋予警察机关和警察个体适用法

律以打击违法犯罪的权威和能力。警察权威由国家法律来保障,从而决定了其

威信不可侵犯,否则要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裁。

第二,警察威信具有政治性。我国人民公安事业自大革命时期就已经是党

的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央特科,到国家政治保卫局,到中共中央社会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每一次重大公安工作思想转变都

离不开党的战略指挥。1997年十四大召开后党的思想注入了科学发展观、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人民公安思想的创新实践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政治稳定,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

力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安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些工作无一不

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的,所以警察威信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第三,警察威信具有公众认同性。警察的权威来在于国家的授权,是国家

权威的一种,故而具有权威的一般属性。同时由于建立国家机构是为了实现公

众利益,因此国家权威是以公众福祉为最终目的的。国家通过制定各项法律保

证为实现公众利益而制定的各项政治经济政策,并授权警察机关采用强制性暴

①戎尽寒,周彦宁,黄建国. 信息社会背景下警察执法权威面临的挑战及其重塑【J】. 公安研究 ,2011,(2):68-71.

力维护各项政策的顺利实现,因此警察权威来自于国家法律的授权。这就要求警察执法执勤必须以法为据,必须以维护公众利益为最终目的,坚持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唯此方能获得民众信赖和拥护,在民众心目中中树立公平公正的警察形象。

三、我国警察威信的现状

(一)警察整体形象受损

2010年2月18日,一名叫王亚辉的男子被公安安机关带走,3天后家属被告知王已在看守所内死亡,警方解释说嫌烦是在喝开水时突然死亡的。事件经过持续发酵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中多名涉案警察被处理,并曝光了警方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手段。

这是比较极端的有损警察形象的事件,同时还有大量的不符警察职业范围的比如强拆事件等,都对警察形象造成不良影响。由于现代网络媒体、自媒体等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任何一件过去无法为公众所发觉的小事都有可能在网络上被炒作。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舆情复杂,利益冲突激烈,每一位警察更应该切实对人民负责,对法律负责,对党和国家负责,切忌因小失大,因自己工作中不足不公之处而有损整个警察职业的形象。

(二)警察个体权益保障不利

警察的个体权益无法保障主要表现为生命安全与名誉权两个方面。

第一,生命权。因为警察的执法工作经常要面对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所以在和平年代,警察是最危险的职业,是生命安全受到最多威胁是为国家事业做出最多牺牲的群体。根据权威部门统计,建国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有9000多

名警察牺牲, 10多万名警察负伤,警察队伍呈现时时有流血、天天有牺牲的局

面①。

第二,名誉权。在很多时候警察干着最危险的工作,做着最辛勤的付出却

依然没能获得社会肯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个别人员执法执勤不够规范而影响

到整个职业群体。尤其基层警察干着流血流泪又流汗的工作,熬夜加班更是家

常便饭,限于警力不足有些群众要求未能及时予以回应就会引起群众的不理解,甚至恶意谩骂,栽赃陷害。这就使得警察名誉受损,威信下降。

四,警察威信弱化的原因

警察威信弱化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要想强化和重塑警察威信就必须

深入分析警察威信弱化的深刻原因和症结所在。

(一)制度性不足

我国警察机关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双重

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固然可以强化地方党委政府对公安机关的领导,也便

于地方政府组织集中警务行动,比如集中开展“严打”这种需要大批警力,要

求集中组织协调的行动。但是这种警察管理体制又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不断

暴露一些问题:

首先,大部分层级的公安机关为领导指挥机关,从而导致基层警力不足。

而基层警力不足则导致民警对于群众要求不能及时解决,对于大量案件进行

“选择性执法”,某些案件延期办理现象突出,加剧警民关系紧张,有损警察

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

①施俊镇. 论我国警察执法权威的促进【J】. 公安研究,2010,(6):45-50.

其次,上级公安机关不能直接领导下级公安机关。这主要表现在上级公安机关对下级公安机关没有人事任免权和财政拨付权。这就导致当上级公安机关需要下级公安机关协同作战时不能实施直接有效指挥,容易贻误战机,纵容犯罪,从而降低执法执勤效率。同时,地方公安机关的装备水平依赖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导致警车等各种警用装备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执法执勤质量。

(二)立法性缺陷

要强化警察威信必须同步强化警察执法所依仗的法律法规,然而我国与警察及警务活动相关的法律虽然规定了一些警察执法中权力,但这些法律规范总的来看都过于原则化、难于明确化和保障,规定的缺失化使得其难以具体转化为警察权益保护的制度保障①。比如“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人民警察法》第五条)这样的条文,仅仅规定了警察的执法活动受到法律保护,但是却没有具体法条指出怎样保护。从目前有关法律来看,我国涉及警察及警务活动的法律并没有凸显出其暴力性和强制性等属性,这就导致警察在适用相关法律法规之时缺乏足够的底气。

(三)执法理念异化

第一,服务范围扩大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同时也是人民警察的根本宗旨,坚持这一点并没有错。但是近年来由于公安机关宣传的“有求必应”等职责泛化的服务理念导致人民群众不管大事小情都会找警察处理。再加上一些公安机关自身为了形象而宣传的一些社区警察帮助老人买菜照看宠物等等新闻,更是促使群众将警察定位于“勤务员”的角色。

但是我国人口众多,基层警力不足,即使警察经常加班熬夜尚不能处理好手头工作,又何来精力处理猫上树、钥匙落家里这样与职业警察毫无关系的繁杂琐事。这些年来对于警察职责的随意扩大解释无形中为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基

①宫志刚,王占军.警察执法权威的法律保障探微【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23-28.

层警力增加了各种负担,一旦满足不了群众的非警务要求,就容易被群众误解为警察不作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警察的职业形象,损害警察威信。

第二,文明执法绝对化。警察是纪律组织,执法必严,法不阿贵。但是最近一个时期由于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任何与警察有关的事件都会在网络上酝酿发酵,所以各层级警察机关都更加强调文明执法。强调文明执法本身并没有错而且应该大力提倡,但是文明的目的是为了更加高效的执法,而现实却与此恰恰相反。有些地方公安机关为取悦群众,制定出台警察对民众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与警察同民众争执予以罚款的规定。这些规定经不当解读与宣传后,成为一些被执法者无理取闹的借口①。

五、警察威信重建的途径

要想从根本上扭转警察威信弱化这一局势,就必须多方面共同努力,多手段相互结合。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法制建设。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各项事业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各相关立法工作也得到及时开展。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基本建成,但是在很多细节方面还有很大的强化余地。

警察这一块的法制建设相对于目前的执法环境来说还过于滞后,尤其是“袭警罪”这一很多现代化国家都有规定的罪名迟迟未能在我国付诸实现。这一罪名的缺失导致很多一线警察在遇到暴力抗法的时候不能大胆坚决执法,甚至不敢使用枪械等警用器械制止犯罪,客观上在一定程度纵容了暴力犯罪。设

①刘琳璘.立宪主义背景下警察职责的延伸【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37.

立袭警罪可以强化警察执法执勤使用相应的警用器械的意识,既能够震慑袭警这一严重犯罪行为,又能够提高执法效率,树立警察威信。

(二)改革管理体制

我国的警察领导体制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需要进行适当的改革,以适应矛盾多发,情况复杂的现实情况。但是改革必须在保证党的领导和不破坏现有国家体制的前提下进行。在此基础上,适当借鉴美国警察的组织和管理体制,是可行的。

首先,将一些警察的特殊职责从各层级公安机关抽调出来直接划归中央,由中央国家机关直接管理。这样一旦发生具有全国性事件,中央国家机关可以直接指挥处理,省掉中间层层请示和上报的传统流程,减少时间延误,极大提高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效率和能力,力争将不和谐因素不稳定事件及时高效解决,树立警察高效的执法能力形象;

其次,中央公安机关的某些执法执勤部门直接分散于各地。我国最高公安机关是公安部,办公地点在首都北京,这体现了我国警察的集权管理方式。但是如果一旦发生需要由公安部组织协调的重大事件,公安部受于地理距离的限制并不能够总是及时做出反应。美国联邦调查局总部在华盛顿,但其执法人员分散于全国各地,这一点从很多美国的影视剧就可以看出,FBI的身影遍布全国,迅速出现于各个犯罪现场处理各种犯罪事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张小兵教授认为,建立分散于全国各地的中央警察机关“既可以使中央的政策及时有效地实施,又可以对地方公安机关进行直接监督,”①。

(三)明确权责范围

①张小兵. 美国联邦警察的直接控制方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00-107.

前文提到执法范围扩大化等因素,说到底还是由于我国警察的职业化程度不够。某些地方政府以及公安机关首长也要摆正思路,正确认识警察的职责权限范围,严禁警察参与土地强征,房屋强拆,清理街头摊位等本来就不属于其工作范畴的非警务活动。

强化警察的职权意识,按照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要求进行相应改革,为警察“减负”,逐渐减少直至最终杜绝警察参与非职能行为。这样方能树立警察职业高度职业化形象,使警察从繁杂琐事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于打击违法犯罪和维护社会安定的使命。

六、结语

警察威信的弱化和下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警察威信的重建和强化也同样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上到最高公安机关,下到每一个基层民警都负有艰巨责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健全,公安改革的不断推进,民警执法执勤能力的不断提高,甚至于每一位社会普通公民法律素养的改善都是极具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戎尽寒,周彦宁,黄建国. 信息社会背景下警察执法权威面临的挑战及其重塑[J]. 公

安研究 ,2011,(2):68-71.

[2]程琳.公安学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

[3]赖锴.法治视野下警察权威的塑造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8):110-113

[4]李怀泽. 暴力袭警-警察权威弱化的危险信号[J].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5):63.

[5]施俊镇. 论我国警察执法权威的促进[J]. 公安研究,2010,(6):45-50.

[6]宫志刚,王占军.警察执法权威的法律保障探微[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23-28.

[7]刘琳璘.立宪主义背景下警察职责的延伸[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37.

[8]王占军.社会和谐语境下警察执法权威重构的路径选择[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60-67

[9]张伟珂,李春华. 法治公安视域下公安执法规范化实证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15,(4)114-124.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396.

[11]张小兵. 美国联邦警察的直接控制方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00-107.

[12]刘燕玲,刘亚妮. 论警察权与警察执法权威[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6-62.

警察简答答案

警察法问答题 1、如何理解警察的含义? 理论上的含义 ? 1.警察是一种行政行为或行政作用(本质); ? 2.警察是基于国家一般统治权的行政行为或作用(根据或基础); ? 3.警察是以维护公共秩序、防止公共危害为目的的行政行为或作用(目的); ? 4.警察是通过命令或强制方式来约束公民自由的行政行为或作用(手段或方式)实定法上的含义 ? 1.警察的本质是以法律为依据的行政作用。 ? 2.警察的任务在于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 3.警察手段主要有指导、服务和强制。 2、我国警察法上警察的含义是什么? ?警察的权力来源于人民;警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之一。具体言之,就是警察消极行政的凸显;警察具有武装属性;警察是国家的治安行政力量,而不是司法力量; 警察是国家力量,是功能作用的行政主体。 3、什么是警察法?有哪些特征? ?警察法是关于警察活动的法律规范,它是调整警察权的行使或警察职能的实现过程中的各种社会关系的警察法律规范的总和。 特征:主体的特定性 内容的广泛性 形式上的多层次性 调整手段的复合性 4、警察法学的学科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警察法学的基础理论。 ?警察法史。 ?警察权。 ?警察法律关系。 ?警察立法。 ?警察执法。 ?警察执法监督 5、我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任务是什么? ?1、维护国家安全 ?2、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3、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4、保护公共财产 ?5、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 6、我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职责有哪些? 1.执行法律 2.维持宪法、法律规定的社会秩序

3.公共服务 7、、清末警察立法的动因是什么? ?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帝国主义的侵略及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是近代警察法律制度产生的政治动因。 ?西方宪政思想及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的发展是中国近代警察法律制度产生的思想动因。 ?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的互动发展是中国近代警察法律制度产生的内在动因。 8、简述英国警察法的历史发展过程 ?公元5世纪的盎格鲁-撒克逊王国时代的十户区、百户区制度和呐喊追捕制度 ?1066年诺曼征服以后到13世纪初的十户联保制 ?1285年,《温彻斯特法令》 ?1361年,《治安法官法》 ?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城市治安问题日益严峻,“旧式警察的软弱和分散根本无力控制城市的治安秩序,也难以保障城市居民,尤其是居于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生命财产安全。 1829年6月《都市警察法》 1856年,英国制定《郡和自治市警察法》 1919年《警察法》 从1920年到1964年,是英国警察制度进行改革调整的时期。 1964年,英国制定了统一的《警察法》 1976年《警察法》 1984年英国颁布了《警察与刑事证据法》 2002年《警务改革法 9、简述美国的警察体制 ?(1)警察权力受到严格制约。 ?(2)警察体制具有典型的分散型特点。 ?(3)警察职能的多样性。 ?(4)实行宣誓警察与文职警察相结合的队伍管理模式。 ?(5)严密的警察监督机制。 10、警察权有哪些特点? O警察权具有公权性 O警察权具有国家性 O警察权具有法定性 10、原生性警察权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O警察管理权 O警察处罚权 O警察侦查权 O警察执行权 O警察处置权

领导者怎样树立自己的威信

领导者怎样树立自己的威信 涂远扬 作为现代领导者,要有效地实现其领导功能,不仅要有权力(职权),而且更要有威信。威信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品格、才能、学识、情感等对被领导群体所产生的一种非权力影响力。人们常常把领导者的威信视为“无言的号召,无声的命令”,那么领导者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呢? 一是以“德”立威。“德”是指领导的道德、品行、作风。特别是政治品格和道德品格。《诗经.小雅》中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意思是品德象高山一样崇高的人,自然有人敬抑,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实践证明,能否得到大家的拥戴,人们首先衡量其“德”行,她是建立领导威信的基础。纵观那些领导有方、成绩显著、群众威信高的领导,无一不是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人格魅力。我们所讲的德,首先是政治思想品质。即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鲜明的阶级立场,高度的政治觉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这是最基本的“德”。其次是思想工作作风。即领导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言行一致。在工作中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赏罚分明;能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多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能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随时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等。再次是道德品质修养。在工作实践即社会生活中要做到不贪财、不贪权、不贪色。遵守普通人的道德规范。贪财、贪权、贪色是领导者建立威信之大忌,一旦东窗事发,迅即威信扫地。 二是以“才”增威。如果说领导者的品德是决定领导者威信的根本性因素,那么领导者的“才”可以影响威信的大小。这里的“才”包括领导者广博的知识与卓越的领导能力。知识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征,是衡量一个合格领导者的必备条件和起码要求,它直接关系着领导效果的优劣。如果一个领导者,精通业务知识,又有丰富的管理知识以及其他相关知识,就能赢得人们的敬佩,产生巨大的感召力。领导者除了有丰富的知识,渊博的学识外,还要具备较强的能力。荀子主张“无能不官”,可见能力对为政者是重要的。一个才疏学浅、优柔寡断、缺乏应有的魅力、能力和知识的领导者,是很难有威信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为广大干部施展才能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体育锻炼达标标准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体育锻炼达标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条例》,推动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积极参加体育健身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和体能素质,提高队伍战斗力,更好地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服务,特制定《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体育锻炼达标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在全国公安机关和公安院校实施。 第三条各级公安机关政治工作部门和各级前卫体育协会负责本标准实施工作。 第四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西藏、青海、新疆等公安机关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测试项目和标准,报中国前卫体育协会备案后执行。 第二章分组和项目 第五条体育锻炼达标按性别和年龄划分为男七个组、女六个组。 1、男子、女子青年一组:25岁以下(含公安院校学员); 2、男子、女子青年二组:26岁至30岁; 3、男子、女子青年三组:31岁至35岁; 4、男子、女子青年四组:36岁至40岁; 5、男子、女子中年一组:41岁至45岁; 6、男子、女子中年二组:46岁至50岁。

7、男子中年三组:51岁至55岁。 第六条本标准项目设四类,男七组、女六组计十四项。 第一类项目:100米跑、10米×4往返跑; 第二类项目:800米跑、1000米跑、1500米跑、1500米健步走、2000米健步走、1分钟跳绳; 第三类项目:1分钟仰卧起坐、俯卧撑、引体向上、双杠臂屈伸; 第四类项目:立定跳远、纵跳。 第三章考核和标准 第七条实施单位应当组织参加者在经常锻炼的基础上按照测验规则进行考核。 第八条参加者从每类锻炼项目中,各选一项参加考核,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第九条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评分法。根据参加者完成四类项目测验后的总分确定其达标等级。 第十条达标等级分及格、良好、优秀三级。 及格标准为200分至275分,平均为50分以上。 良好标准为276分至335分,平均为70分以上。 优秀标准为336分至400分,平均为85分以上。 第十一条参加者有以下情况之一,为不及格: 1、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考核项目; 2、有一类项目的考核成绩低于35分(不含35分)。 第四章奖励

信息社会背景下警察执法权威面临的挑战及其重塑

信息社会背景下警察执法权威面临的挑战及 其重塑 摘要警察执法权威弱化是当前公安机关必须面对的现实。在信息社会大背景下,媒体影响力逐步“去中心化”,媒体关注点进入“丑警时代”,群众民主意识网络表达日益强烈,公安执法权威弱化趋势加剧。重塑信息社会警察执法权威,必须针对导致警察执法权威弱化的传统因素,树立警察执法的法理权威和职能权威,同时兼顾信息社会的媒介化的新特点,树立警察执法的舆论权威。 关键词:信息社会警察执法权威。 警察执法权威的强弱决定着公安机关社会治安控制的实际效果。重新审视信息社会背景下的警察执法权威状况,深刻把握警察执法权威发展趋势,认真思考并加强和改善警察执法权威,以确保警察执法权威与新形势相适应,对于加强公安机关社会治安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信息社会警察执法权威面临的挑战。 警察执法权威,是指作为国家法律的执行者和维护者的警察机关及其警务人员在执行国家法律、依法进行公务活动时所体现出的权力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权威,它是警察机关及其警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产生效力的综合反映。近年来,受各种复杂因素影响,警察执法权威有逐步弱化趋势,这已经成为公安机关必须面对的现实,主要表现在:一是不法分子暴力袭警事件频繁发生。 2000年以来全国各地公安民警在打击犯罪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中遭受暴力袭击死亡的人数居高不下,据统计,2000年全国公安机关因暴力袭击牺牲民警62名;2005年因暴力袭击牺牲民警27名;2008年上半年因暴力袭击牺牲民警23名。二是人民群众对警察信任度有所下降。个别地方公安机关和少数民警执法不严格不公正,甚至执法犯法、涉黑涉恶,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2005年四川成都火车站警察与小偷“猫鼠同盟”案、2009年重庆市公安局原副局长文强等涉黑涉恶案和不久前“躲猫猫”、“俯卧撑”、“临时性强奸”等涉警舆论事件,均引发了群众对警察执法的信任危机。三是社会面涉警负面评价持续增多。从全国涉警舆情形势看,可谓“天天有新闻、周周有事件、月月有风暴”,其中涉警负面舆论占较大比例。在涉警负面舆情的影响下,社会各界对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的负面评价持续增多,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的行风评议中,公安机关往往因此排名靠后,不但影响了民警的执法积极性,也损害了警察执法权威。 当前我国已进入以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网络为主要传播媒介的信息社会。这一社会阶段,呈现出社会媒介化的发展特征,媒体的影响力之大前所未有,从某种程度讲,媒体就是信息社会,其不仅具有监督职能,而且能够左右人们对问题的看法。各类涉警案(事)件经网上网下互动影响、虚拟现实交织碰撞,负面效应不断扩大倍增,对警察执法权威形成了巨大挑战。 (一)媒体影响力进入“去中心化”时代,将加剧警察执法权威的弱化。 主流媒体的权威正在被逐渐消解,各类媒体的影响力呈现碎片化,

浅谈中国人民警察权力的滥用和规的范

浅谈中国人民警察权力的滥用和规范 【摘要】:作为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警察权具有强制性、扩张性及自由裁量性的特点。再加上立法的粗陋,相关机制的不健全以及体制上的原因,使其极易被滥用,导致权力寻租现象层出不穷。 【关键词】:警察权力滥用预防 权力的滥用表现为掌握权力者以公权谋私利和超越权力的范围行使权力两种方式。滥用权力者常把权力取得的原因归结为个人奋斗甚至钻营,将权力的归属划归自己名下,在权力的使用中自然也就随心所欲、肆无忌惮了,最近,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告诫领导干部:“面对种种诱惑,我们的领导干部务必保持古人所说的‘夙夜震畏、不敢荒宁’的清醒认识,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珍重自己的人格,真爱自己的声誉,珍惜自己的形象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为此,本文仅对警察权力滥用的原因及相关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要确保警察权力的正确行使,首先要明确警察权力的基本特征及基本内涵。 纵观警察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警察权的基本 属性表现为:(1)警察权是一种国家权力,体现了国 家意志和统治阶级的利益;(2)警察权具有公共权力 性质,国家设置警察权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警 察职能,维护统治秩序;(3)为保证警察权实现,赋予 其法律效力,使警察权成为一种法定权力,其内容由 法律予以确认;(4)警察权的行使主体是国家设置的 警察机关;(5)警察权作用的范围是国家警务活动。 警察权作为警察机关执行国家意志、履行警察职能、 实施警务活动的公共权力,与其他国家权力相比,具 有以下特点: 第一,执行性。国家的整个政治功能基本上可以 概括为两种,即国家意志、意愿的表达和国家意志、 意愿的执行,国家意志必须通过行动才能实现。警察 权是一种执行权,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执行国家意志。 警察权的主体警察机关是国家设置的执行机关,在 国家机器中的作用就是为了实现国家意志、意愿,履 行警察职能,实施警务活动,是国家重要的执行、行 动机器。 第二,强制性。任何权力都具有强制性,都是以 服从为前提的,只是强制的程度不同,强制的具体内 容、方式不同。与行政权、监督权等国家权力相比较, 警察权的强制性特点表现得更为明显,程度更为严 厉,是国家必不可少的刚性权力。警察权不仅有对于 物质财产的强制,还有针对人身的强制。一般认为, 凡是与人身权利有关的强制执行措施,都应当属于 警察权的内容。警察权强制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警 察权的强制性往往是以命令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并 且不以征得对方同意为条件。警察权的这种强制性 来源于它的公共权力性质,保证其能够及时、高效的

《领导干部树立威信“八法”》颜清阳

领导干部树立威信【八法】 颜清阳 领导威信是指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它是使被领导者信任和服从领导者的一种精神感召力,是领导者一言一行引起群众共鸣的综合反映。人们常常把领导者的威信视为“无言的号召,无声的命令”。现代领导者要做到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有效地实现领导目标,不但要有权力,而且要有威信。领导者的威信如何,对事业的成败至关重要。那么领导者应如何“立威”呢? 一是要以“德”立威。“德”是人的灵魂,高尚的品格是领导威信的灵魂。品行不端,心术不正,就没有领导资格。我国人民自古就崇尚有德之人,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正己而后可正物,自治而后可治人”。这都充分说明了领导者具有优秀品格的重要性。好的品格会使人产生敬爱感,并引导人们加以模仿和自觉认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理就在于此。人们常说: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好人不见得是好官,但好官必须是好人。“德之不端,其谋拙出,其本损焉”,部属和群众对于在德行和操守上有问题的领导者从来都是鄙视的。作为领导者,第一要求就是要堂堂正正做人。下级对领导人缺乏能力、知识、经验等某些素质还可以谅解,但如果领导人缺乏良好的品格,则是不可原谅的。俗话说:“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可以说,一切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一切失败都是做人的失败。高尚的品格是一个人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 领导干部以“德”立威,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利益观,不断增强“德”的观念,加强“德”的锻炼,注重“德”的修养,做

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具有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 二是以“才”增威。荀子主张“无能不官”,可见才能对一个领导干部来说是何等重要。如果说领导者的“德”是决定领导者威信的根本原因,那么领导者的“才”则可以影响威信的高低。一个才疏学浅、平庸无为之人,是很难树立领导威信的。一个领导干部没有一流的人品作基础,是胜任不了领导工作的。但光有好的人品、官德,哪怕是德高望重,而没有过人的才能和领导艺术,也不能成为合格的高素质的领导者。素质高的领导者往往具有超前的思维能力、运筹帷幄的统筹能力,群众钦佩他、拥戴他;相反,腹内空空、孤陋寡闻的领导者,不会有很高的威信。 说以“才”增威,还应明白知识胜于权力,知识胜于财富,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的含义,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从而,取群书之精华、融众家之所长、激独有之构想、破难解之问题。领导者要不断向有“字”的书学习,向无“字”的书学习,不断积累为人民谋利益的才干,力争以“才”增威。 三是以“廉”生威。“公生明,廉生威。”领导干部廉洁与否,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各级领导干部能否树立威信的关键所在。自古百姓爱“清官”,只有清正廉洁,才能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戴。而头脑清醒的当权者,大多能在俭与奢、廉与贪之间作出明智的选择,从而终守善道,流芳千古。 领导干部必须养成浩然正气,保持高风亮节,常修为官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弃非份之想,常省自身之过,以高尚的职业道德用好手中的权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清正廉洁,一身正气,做一个没有辫子可以让他人抓,没有伤疤可

交通警察执勤执法安全防护规定

交通警察执勤执法安全防护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交通警察执勤执法安全防护工作,预防和减少执勤执法中的伤亡事故,保障人身安全,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和《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规章规范的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交通警察在道路上执勤、查处交通违法行为、拦截检查违法犯罪嫌疑车辆和处理交通事故时,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财政部、公安部《县级公安机关基本业务装备配备指导标准(试行)》(财行…2010?240号),为交通警察和执勤执法车辆配备符合相关标准的安全防护装备。 第四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交通警察执勤执法安全防护日常教育,组织开展安全防护培训和实战演练,确保交通警察正确掌握安全防护的方法和要求,提高安全防护能力。 第五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交通警察落实执

勤执法安全防护措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防护装备使用、执勤执法现场设臵及安全警戒等方面的问题,督促纠正和整改。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六条交通警察在执勤执法时应当按照规定穿着反光背心,佩带多功能反光腰带、发光指挥棒、对讲机、执法记录仪,根据需要携带警棍、手铐、警绳等装备。协助执行堵截暴力恐怖犯罪嫌疑人及其驾驶、乘坐的车辆等任务时,应当根据需要携带防弹(防刺)背心、防刺手套、防弹头盔、手持照明器材、枪支弹药等装备。 第七条执勤警车应当配备足够数量的反光或者发光锥筒(以下简称“锥筒”)、停车示意牌、警戒带,以及警告标志、警示灯、灭火器、牵引绳、急救箱等装备。执行堵截违法犯罪嫌疑人等任务时,应当根据需要携带破胎器等装备。 交通事故勘查车应当配备现场勘查箱、现场照明设备和锥筒、警戒带、警告标志、告示牌,以及急救包、牵引绳、简易破拆工具等救援及其他必要装备。处臵危险化学品车辆交通事故时,应当按照参与处臵的交通警察数量携带防化、防毒装备。

民警察体能测试实施办法及评分标准

附件5: 贵州省公安机关考试录用人民警察体能 测试实施办法及评分标准 为确保新录用人民警察的基本素质,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公安机关考试录用人民警察体能测试工作,根据人事部、公安部《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体能测评项目和标准》,结合我省公安机关考试录用人民警察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体能测试项目 男子组:1000米跑、10米×4往返回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 女子组: 800米跑、10米×4往返回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 二、体能测试场地设置要求和测试组人员组成 (一)场地设置要求 测试场地应具备400米田径跑道,易于管理,场地除参加测试人员、测试组工作人员外,与测试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测试现场。 (二)测试组人员组成 测试工作开始前,应成立体能测试工作领导小组,由地级组织、人事、公安部门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根据测试人数确定测试教师和工作人员人数,测试教师应从大专院校体育专业任课教师中选定,工作人员从公安政工、纪检、督察部门抽调。为确保测试考生安全,测试现场应配备医务人员和相应的急救药品、器械。测试开始前,测试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名单应当保密。

三、体能测试分组要求和测试方法 (一)人员分组要求 根据参加测试人数及年龄情况,将同性别、同年龄段(25岁以上或25岁以下)的15人或20人分为一组,确定一名领队,并对测试队员编号,各组在领队的带领下完成各项测试任务,相关表格由领队统一保管,不得交与被测试人员。 (二)测试方法 1、1000米或800米跑 场地器材:400米田径跑道。地面平坦,地质不限,秒表若干块,使用前应进行校正。 测试方法:受测试者分组测,每组不得少于2人,用站立式起跑。当听到口令或哨音后开始起跑。当受测者到达终点时停表,终点记录员负责登记每人成绩,填写《贵州省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体能测试成绩登记表》,登记成绩以分、秒为单位,不计小数。 2、10米×4往返回跑 场地器材:10米长的直线跑道若干条,在跑道的两端线(S1和S2)外30厘米处各划一条线(图1)。木块(5厘米×10厘米),每道3块,其中2块放在S2线外的横线上,一块放在S1线外的横线上,秒表若干块。 测试方法:受测者用站立式起跑,听到发令后从S1线外起跑,当跑到S2线前面,用一只手拿起一木块随即往回跑,跑到S1线前面时交换木块,再跑回S2线交换另一木块,最后持木块冲出S1线,记录跑完全程的时间。记录以秒为单位,取一位小数,第二位小数非“0”时则进“1”。每名测试人员可测试两次,以最好一次成绩为准。 注意事项:当受测者取放木块时,脚不要越过S1和S2线。

信息社会背景下警察执法权威面临的挑战及其重塑(一)

信息社会背景下警察执法权威面临的挑战及其重塑(一) 摘要警察执法权威弱化是当前公安机关必须面对的现实。在信息社会大背景下,媒体影响力逐步“去中心化”,媒体关注点进入“丑警时代”,群众民主意识网络表达日益强烈,公安执法权威弱化趋势加剧。重塑信息社会警察执法权威,必须针对导致警察执法权威弱化的传统因素,树立警察执法的法理权威和职能权威,同时兼顾信息社会的媒介化的新特点,树立警察执法的舆论权威。 关键词:信息社会警察执法权威。 警察执法权威的强弱决定着公安机关社会治安控制的实际效果。重新审视信息社会背景下的警察执法权威状况,深刻把握警察执法权威发展趋势,认真思考并加强和改善警察执法权威,以确保警察执法权威与新形势相适应,对于加强公安机关社会治安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信息社会警察执法权威面临的挑战。 警察执法权威,是指作为国家法律的执行者和维护者的警察机关及其警务人员在执行国家法律、依法进行公务活动时所体现出的权力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权威,它是警察机关及其警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产生效力的综合反映。近年来,受各种复杂因素影响,警察执法权威有逐步弱化趋势,这已经成为公安机关必须面对的现实,主要表现在:一是不法分子暴力袭警事件频繁发生。 2000年以来全国各地公安民警在打击犯罪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遭受暴力袭击死亡的人数居高不下,据统计,2000年全国公安机关因暴力

袭击牺牲民警62名;2005年因暴力袭击牺牲民警27名;2008年上半年因暴力袭击牺牲民警23名。二是人民群众对警察信任度有所下降。个别地方公安机关和少数民警执法不严格不公正,甚至执法犯法、涉黑涉恶,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2005年四川成都火车站警察与小偷“猫鼠同盟”案、2009年重庆市公安局原副局长文强等涉黑涉恶案和不久前“躲猫猫”、“俯卧撑”、“临时性强奸”等涉警舆论事件,均引发了群众对警察执法的信任危机。三是社会面涉警负面评价持续增多。从全国涉警舆情形势看,可谓“天天有新闻、周周有事件、月月有风暴”,其中涉警负面舆论占较大比例。在涉警负面舆情的影响下,社会各界对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的负面评价持续增多,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的行风评议中,公安机关往往因此排名靠后,不但影响了民警的执法积极性,也损害了警察执法权威。 当前我国已进入以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网络为主要传播媒介的信息社会。这一社会阶段,呈现出社会媒介化的发展特征,媒体的影响力之大前所未有,从某种程度讲,媒体就是信息社会,其不仅具有监督职能,而且能够左右人们对问题的看法。各类涉警案(事)件经网上网下互动影响、虚拟现实交织碰撞,负面效应不断扩大倍增,对警察执法权威形成了巨大挑战。 (一)媒体影响力进入“去中心化”时代,将加剧警察执法权威的弱化。主流媒体的权威正在被逐渐消解,各类媒体的影响力呈现碎片化,传统主流媒体一统天下的格局已被打破,其“为警察说话”的话语功能日渐

新中国警察权变迁研究

新中国警察权变迁研究 我国正在推进深化公安改革。在此过程中,有必要深入了解影响 我国警察权变迁的主要因素。警察是国家强制力的垄断者,警察权有 效性影响社会秩序,其合法运行影响公民的自由。本文梳理了政治变迁、经济发展、权利意识和科技发展几个方面对警察权的影响,整理 出新中国警察权变迁的脉络,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的公安改革面临的 问题。本文第一章分析了警察权的概念和属性。警察权具有政治属性、社会属性和法律属性。警察作为政府的下属部门,更是国家作为“必 要的恶”的组成部分,必然要维护政治制度,为政治服务;警察权具有 公共性,其存在的价值在于社会公益,维护社会秩序。警察权运行过程中的重要任务是预防和打击犯罪,社会本身又对警察权具有型塑作用。警察会帮助社区内的民众完成职权范围外的事项,或者采用非法律手 段维持社会秩序,以此确立自己的道德楷模形象。这种做法有利于提 升警察的权威,获得民众的认同,警察权也要呼应社会的需求;警察是 执法机关,其职权范围是由法律明文规定的。同时警察也是法律调整 的对象,警察在工作中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警察权的法治化水平直接影响国家的法治程度。在警察权发展的不同阶段,警察权的政治属性、社会属性和法律属性会有所偏重,三者的平衡与再平衡的过程决定着警察权的变迁。新中国的警察权变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政治保卫阶段(1949年—1978年),警察权主要 是保障反右、文革等政治运动,维护政治秩序。因而警察权表现出了 弥散性、偏重政治和法治程度低下的特征;第二阶段是警察权的调适

阶段(1979年—1991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从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警察权表现出去政治化、专业化和法治化的趋势,但是阶级斗争的思想仍然影响着警察权的运行。国家经常发起运动式执法应对社会问题;第三阶段是法治建设阶段(1992年—2002年),自我国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警察权也随之进行改革。警察权的法治化目标得以初步确立,警察开始提升服务性,以此获得社会的认可;第四阶段是立法完善阶段(2003年至今),在这一阶段有关警察权的立法基本确立,指导思想也更加稳定,警察权的政治属性却有所增强。本文第二章分析了政治变迁对警察权的影响。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以阶级斗争为纲。当时的政治权威是个人魅力型权威,政党、政府和社会结合在一起,毛泽东的个人权威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警察权也要维护这种状态。改革开放之后,必然要对文革等若干历史问题进行反思和批判, 随后出现了个人魅力型权威分解的状况,国家必然而然地要寻找新的权威来替代个人魅力型权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法理型权威就成为了不二之选。因而,在改革开放刚开始的若干年内,我国的立法是重中之重。在执法方面,需要警察严格执法,更需要警察权增强社会属性和法律属性,减少政治属性。国家的治理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社会管理逐渐转向社会治理。社会形成自治,弥补国家管理的不足之处。我国也逐步摒弃了大规模的运动式执法,从综合治理的角度来应对社会问题。在政治上,国家开始意识到合法性建设的问题,要求提升警察权的合法运行和有效性,借此赢得公众的信任。本文第三章论述了经济发展对警察权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势必要求限制公权力,以往计划经

警情处置教案

警情处置组织与实施教案 课目暴力警情处置 组织与实施 学时学时180分钟 教学提要 教学对象(人数) 教学目标(任务) 1、了解处置暴力警情的实战技巧和一般方法。 2、掌握暴力警情训练组织的程序方法以及组训的教法技巧。 3、提升民警对实战法律条文的熟知程度。 教学内容、要求内容 一、理论结合动作演示,讲解处警中暴力警情处 置的重要性,重点阐述处置的五大要素。 二、设置处置暴力警情三个场景训练的组织与实 施。(学员演示、教官演示、学员点评与互评)要求 一、严格遵守训练场纪律,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二、刻苦训练、积极参与、踊跃发言。 三、科学施教、确保安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暴力警情处置训练组织实施程序及进程掌控难点暴力警情处置教法的多样性及技巧 教学分工主讲教官: 辅训教官: 器材: 情显员:辅训教官及学员中选定 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场景训练、教官演示、组织练习、学员评析、小结讲评 教时安排一、理论提示(融入动作教学)40分钟 二、场景训练130分钟 三、小结讲评10分钟 场地器材(见附表) 教学进程 教学准备①提前20分钟到训练场 ①训练前装备、器材的准备 ③训练前身体活动、学员单警装备检查 ④场景设置 ⑤情显员准备 教学实施 第一阶段(40分钟) 理论提示(融入动作教学) 大家都知道,警情处置也就是执法活动,也是我们基层接处警单位的工作重点,所有的警情处置各不相同,其中暴力警情突发性、对抗性、危险性极强,处置尤为重要。暴力警情现场处置的重要性,重点阐述处置的五大要素:(可以8.18蚌埠事件为例)

1、要有充足的形势评估 ①接警时的警情预估 ②到达现场对警情的瞬间判定务必结合所掌握的实战技能在第一时间快速有效处置。 2、要有实战心理应对能力 ①突出实战心理应对能力训练的重要性。在关键时刻,我们的民警能否在受压状态下做出动作、掏取警械和武器,是成功处置暴力警情的第一步。 ②加以突发对抗训练受压状态下的被动控制训练势在必行。 演示:木棒击打-民警防控演示下达开始口令,语言控制未完时攻击,民警快速做出防护动作接掏取催泪喷射控制。 3、要有齐全的单警装备 演示:佩戴技巧和装备的分工为下步的警组协同打下基础。 4、要有现场处控的动作和技巧 演示:①警棍上步劈击在不便于先期攻击的情形下,格挡加转体劈击动作②闪躲技巧喷射后闪身躲避对方抛物攻击,动作虽简单,但融入了很多基础实战的动作和技巧,是基础的积累和延伸。 5、要有警员之间协同与沟通 演示:警棍劈击、催泪喷射器喷射、协同控制训练两民警上前控制,持喷射者移动,吸引注意,喷射,持棍者伺机击打,弃棍后抱臂控制倒地,另一人上前控制别臂协同上铐。 6、演示人员:现场提问,征求意见 第二阶段(130分钟) 暴力警情处置训练引导 案例导入:(40分钟) 2008年8月9日夜,某市局某县派出所值班民警两人接举报后,带领一名协警对一涉嫌盗窃的嫌疑人实施缉捕,携带手铐一副、手电两把。在现场询问时,嫌疑人从家中窜出快速逃离,其中一名民警上前控制,纠缠中,嫌疑人逃离现场,民警追随中多次遭遇对方击打反抗挣脱,求救未果,其余两人被其家人纠缠、撕咬,手铐丢失,并造成不同程度受伤,盗窃嫌疑人最终逃脱。 1、演示方法: ①辅训教官七名分两组,分别充当现场缉捕民警和违法行为人,演示过程由参训学员实施评析。(失败案例) ②演示人员确定

警察体检标准

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体检项目和标准 外科 第一条身高、体重标准 (一)男性身高一般不低于170厘米,体重不低于50千克;女性身高一般不低于160厘米,体重不低于45千克(南方部分地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商录用主管机关同意,男性身高可放宽至168厘米,体重可放宽至48千克;女性身高可放宽至158厘米,体重可放宽至43千克)。 (二)过于肥胖或消瘦者,不能录用。 判定过于肥胖或消瘦者按以下方法: 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5%以上者为过于肥胖; 实际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5%以上者为过于瘦弱。 标准体重计算方法: 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10 超出和低于标准体重的百分数计算方法: [实际体重(千克)-标准体重(千克)]÷标准体重(千克)×100% 第二条外伤所致的颅骨缺损、骨折、颅骨凹陷、颅内异物存留等,颅脑外伤后遗症,颅脑畸形,颅脑手术史,慢性颅内压增高,不能录用。 第三条有胸、腹腔内重要脏器手术史(阑尾炎手术后半年以上者,腹股沟疝、股疝手术后一年以上无后遗症者除外),不能录用。 第四条骨、关节、滑囊、腱鞘疾病或损失及其后遗症,骨、关节畸形,习惯性脱臼,脊柱慢性疾病,胸廓畸形,不可自行矫正的脊柱侧弯、驼背、慢性腰腿痛,大骨节病指(趾)关节粗大,存在功能障碍者,不能录用。 第五条两下肢不等长超过2厘米,膝内翻股骨内髁间距离和膝外翻胫骨内踝间距离超过7厘米,或虽在上述规定范围内但步态异常,不能录用。 第六条影响功能及外观的指(趾)残缺、畸形,足底弓完全消失的扁平足,影响长途行走的鸡眼、胼胝,重度皲裂症,不能录用。 第七条恶性肿瘤,影响面容或功能的各部位良性肿瘤、囊肿、瘢痕、瘢痕体质,不能录用。 第八条颈强直,不能自行矫正的斜颈,三度以上单纯性甲状腺肿,结核性淋巴结炎,

警察执法权威性思考

今年发生了几期轰动的袭警事件,全国上下沸沸腾腾,一时间袭警成了热点。 警察的执法权威性现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树立警察的权威性,如何平衡警察的权威性与服务性,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加减乘除的问题。偏向任何一方面都会造成消极的影响。 警察,是一个古老的职业,自从有了国家便有了警察,警察是社会公众的保护神,是国家法律的执行者和扞卫者,可是“保护神”也是人,也需要被保护,如果警察的自身权益和权威都不能得到应有的维护,那社会的稳定从何谈起?保护我们13亿百姓生命财产的安全从何谈起呢? 一、从保护人民和维护社会稳定看,人民警察权威必须维护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警察与人口的平均比率达万分之三十五,而我国约为万分之十二,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甚至低于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可以说,我国公安机关以其他国家1/3甚至1/4的相对警力,在保障着国家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警力不足导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人均工作量不断增加,民警身心健康严重受损,极易导致疾病突发;办案人手不足,民警疲于应付,导致一些案件难以及时办理,同时影响办案质量;执法时特别是抓捕过程中力量单薄,形不成震慑力,诱发暴力对抗导致伤亡等。 从死亡人数上看,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因公牺牲的民警就有9000多人,平均每一天是1.2人,负伤人数20多万人,平均每天是20多人。在牺牲的民警中,主要集中在基层一线派出所、刑警、交警、治安等四个警种,可以说,这支队伍是天天有牺牲,时时有流血,是和平时期牺牲最多的职业群体之一。警察的职业目的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乐业。正是因为有了这个职业目的,才有了“勇于牺牲”的职业道德。世上的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忠实履行自己的责任,却是一种毋庸置疑的高尚行风。

中国警察的发展简史分析

中国警察的发展简史 “警察”的称呼由来 “警察”这个名词在历史上不是我国固有的。警察(police)一词最早源出于古希腊,表示“秩序”、“社会和平”的意思。而中国开始使用“警察”之名则始于清末。 意大利当代汉学家马西尼(Federico Masini)在《现代汉语语汇的形成》一书里,做过详细的考辨。他指出,光绪十年(一八八四年),清廷的总理衙门指示翰林院及六部,拟定了一份派遣高级官员前往外国访问考察的名单,要求他们撰写考察报告,俾作为改革的基础。这一波大臣出洋考察以傅云龙为始,他去了日本、美国、秘鲁和巴西等四国,计为时两年。傅云龙归来后写了许多考察记,在日本部分即有《游历日本图经》和《游历日本图经余记》两册,书中将日本以汉字书写的“警察”带了回来。接着,中国第一代日本专家黄遵宪又在所著的《日本国志》里简介了日本的警察制度。“警察”这个现代名词开始出现。 但中国正式的设置警察却比他们的著作晚了几年。光绪二十六年(一九○○ 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联军除军事占领外,为维持治安而设了有警察之实的“安民公所”。八国联军后的第二年,北京模仿联军之制而设“善后协巡营”,后来改名巡警总厅。而于此同时,则是袁世凯也在河北的保定设“巡警分局”,置巡警这种职称,警察制度正式登场,取代了以前的保甲团练及捕快。 因此,现代的警察之称源于日本.在语言的形成上,这称之为回归借词,它的意思是,警察乃是汉字中原有的词汇,但汉字的这种用法早已被人遗忘,最后是兜了一大圈,再从日本那里重新找回。在当代汉语中,这种“回归借词”举之不尽,通俗的“写真”、“人气”、“一级棒”,严肃的如“自由”、“进步”等均属之。 中国古代的司法部门 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古代并没有专门的警察制度,地方行政、司法不分,由府、县行政长官兼管社会治安和司法审判等事宜,只是在府、县衙门内设有巡守、捕快等类似现代警察职能的人员,负责社会一线维持治安、抓捕人犯等工作。 在距今两千五百多年的西周时期,就有了明确的从事司法审判的司寇,在此之前的夏商时期只是有了监狱这种司法执行机关。西周时的最高审判权还在周王手里,他统辖的中央地区的具体司法官是士师和眚史。西周时的案件区域管辖还没有明确区分,不过审级已经有了王、三公、司寇、乡、遂、县六级,古代的司法机关基本形成。,就已有了类似现在治安管理的职能分工。当时,国家设有司民(户籍)、司稽(捕盗)、司寇(刑狱与纠察事务)等相应的官职。到战国时期,各国也有自己的司法机关,秦国的最高司法官叫廷尉,楚国叫廷理,齐国叫大理。鲁国则设有大司寇一职。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曾担任过鲁国的大司寇。

树立和提高威信法

树立和提高威信法 □背景说明 "哼,他有什么了不起,不就仗着他是的小舅子吗?"几乎每个新上任的领导都可能面临着这样的流言蜚语。 怎么办?置之不理,似乎意味着默认,以后要开展工作恐怕是难上加难。 这里介绍的树立威信的方法,经过不少企业家的实践,证明可以在短期内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威信,更好地带领员工完成工作。 □方法大意 所谓树立和提高自己的威信的方法,也就是身为负责人,无论是董事长、总经理,还是班组长,在上任伊始,在言语、态度、行为上表现自己,使员工接受自己的过程。 现代心理学的实验结果告诉我们,借助于工资、奖金等激励措施,只能调动职工积极性的60%,其余40%的积极性要依靠领导者的威信去调动。 威信高的领导对群众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向心力,没有威信的领导对群众只有排斥力、离心力,不会受到群众发自内心的赞扬、尊重与信任,这也是领导者们的最大失败之处。 □具体操作 准备阶段 1.对威信的了解。 领导者威信应分为三种:政治威信、道德威信和职业威信。 政治威信是指领导者运用手中的权力,使群众产生对领导政治上的信任。 道德威信是指领导者生活作风纯正,处事公平。 职业威信则是指领导者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然后再做决策这一行为,使群众产生的信任感。2.认真学习知识,提高品德修养,改善领导作风,增强工作能力。 实施阶段 1.相识之初,避实就虚对待发难者。 2.南辕北辙,达到创新改革的目的。 3.坚定目标,给员工必须实现原订目标的信心。 4.身先士卒,带领员工完成工作任务。 5.合理包装形象,给员工树立威信的榜样。 □实施要点 1.对待那些有意刁难者,可不与之计较,抓隹其弱点,狠狠反击。

2.在创新改革时,不要急于求成,应首先了解对方的想法,然后慢慢地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使其接受。 "南辕北辙"语出《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比喻背道而驰,行动与目的相反。这里我们反其意而用之。当你锐意改革,而对方不肯接受时,不要操之过急,筠针对方意见详加考虑,指出其不足之处;再晓以自己方案的长处,使对方迫于情理而接纳你的意见,并且产生"到底是领导,看法就是要高明一些"的想法。 3.当员工对是否从事一项工作犹豫不决时,你应有明朗的态度,坚定的意志,告诉对方"这件事非这样办不可!"以促使员工下最后的决心。 4.身为领导,无论什么工作,都应本着实干的精神,踏踏实实地做每一份工作,树威信于无形之中。 5.上任之初,便应给自己定位,确定自己想做何种领导,是平易近人的,还是威严的,以此为指导思想,进行合理衣着、言语、行为的包装。 □特别提醒 1.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领导者的假威信,所以要对威信进行具体分析,避免下面几种假威信: ①善良威信。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只要善良地对待下属就能取得他们的信任,这些领导者对下属从不求全责备,要求不高。 领导者对下属提不出更高的要求,就不能使下属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锻炼意志,增长阅历。善良的关心只能削弱员的意志,最终员工会因领导者的"善良",使他们不能成才而更抱怨、责怪领导者 ②收买威信。 有些领导的待人处事原则是"你如果办成了这件事,我就答应你那一件事。"当一个下属完成一项工作时,便随便决定给予其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 其实,这种"我说了算"的奖励方式,造成了员工的不良行为倾向,让他们把工作上的相互关系,看成是一种个人忠诚于某位领导者的行为。 这种建筑在个人意志上的威信,只是一种虚假的威信。 ③夸夸其谈的威信。 某些领导者喜欢进行言之无物的说教,下属很讨厌这种领导者没完没了的训斥,枯燥而无内容的说教。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这样可以扩大对群众的影响,在群众中取得威信。事实上,当某些领导者在进行说教时,员工往往表现为默不作声,尔后又依然我行我素。 要知道,威信的建立并不是靠夸夸其谈的说教,而是靠踏踏实实的工作;夸夸其谈所得到的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操作规程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操作规程 【公通字〔2010〕9号,2010年1月27日】 第一章通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以下简称公安民警)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及相关处置活动,保护国家、集体财产安全、公民人身财产安全以及公安民警自身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公安民警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活动,处置重大恐怖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重大紧急警情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公安民警现场采取处置措施,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尽量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使用较轻处置措施足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尽量避免使用较重处置措施。 公安民警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应当注意方式方法,避免激化矛盾;发现事态有进一步扩大可能的,应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妥善处置。 第四条公安民警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本规程采取处置措施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受法律保护。 第五条公安民警制止违法犯罪行为过程中,应当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危险性、可能还有未被发现的违法犯罪行为人等情况保持警惕,防止、减少自身伤亡。 第六条采取处置措施前,公安民警应当表明身份并出示执法证件,情况紧

急来不及出示执法证件的,应当先表明身份,并在处置过程中出示执法证件;着制式警服执行职务的,可以不出示执法证件。 第七条公安民警对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的情况,应当按照《110接处警工作规则》做好处警记录。 第八条公安民警到达处置现场后,应当与所属公安机关保持联络,迅速报告现场情况;接到报告的公安机关应当视情增派警力或者调整警力部署。 现场警力难以有效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时,公安民警应当立即向所属公安机关报告,请求增派警力支援;接到报告的公安机关应当根据现场情况立即增派警力。 增援警力到达现场后,现场公安民警应当立即向增援民警介绍情况,共同进行处置。 第九条公安民警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时,应当根据现场警情的性质、危害程度、影响范围、涉及人数、当事人身份及警情敏感性等综合因素,快速判断,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现场警情发生变化的,公安民警应当及时调整处置措施。 第十条公安民警使用较重处置措施时,可以同时使用较轻处置措施作为辅助手段。 第十一条公安民警采取处置措施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后,对可能脱逃、行凶、自杀、自伤或者有其他危险行为的违法犯罪行为人,可以使用手铐、警绳等约束性警械将其约束,并及时收缴其所持凶器。 第十二条公安民警在现场处置过程中,应当依法及时收集、固定有关证据;有条件的,应当对现场处置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第十三条现场处置过程中出现人员伤亡的,公安民警应当按照本规程第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