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 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 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 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五公镇许保小学周盼随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文言文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词的组成结构。(课件出示:杨柳依依)你能照样组吗?要求后面两个字是叠字。

生1:清风徐徐

生2:明月皎皎

生3:炊烟袅袅

生4:芳草萋萋

生5:霞光灼灼

师:(出示:杨柳依依、清风徐徐、明月皎皎、炊烟袅袅、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有没有注意,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

生:这些词描写的都是美丽的景物。

师:平时有意识地积累,一定对我们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师:播放音乐《高山流水》,边听音乐边导入课文。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和我们平时学的文章不一样,文言文我们有时简单地称它为古文,我们平时学的最多的文章叫——

生:(齐答)白话文。

师:同学们,五年级时我们学习过一篇文言文,你们还记得吗?(同学们纷纷举手)谁来背一背?请一生背《杨氏之子》。

师:真不简单,隔了这么长时间,你们都还记得。现在咱们啊,又遇到一篇文言文,叫“伯牙绝弦”(板书课题:25 伯牙绝弦),文言文和现代文有什么区别?(文言文比现代文简洁)

师:这个故事流传两千多年。我们可得好好地读读它。(PPT出示读读文言文)

一、读读文言文

1、生自读。

师:自读两遍课文,第一遍,读准每字字音,第二遍读出语句的停顿。听懂了吗?(稍停一秒),好,开始。师巡视。

2、请一生个别读,两个为好。师教学重点在读准字音,节奏把握可稍后些。

3、范读。师:请大家看荧幕(PPT出示)老师看同学读得这样用心,也想读一读了,你们(停顿一秒)愿意听吗?生坐正,师读。

4、多种形式读。

师:下面再请一位同学大声读。(生读完一句,老师再指导,再示范,让这位学生读,直到读完。)真是位会听的孩子。请男女比赛读一下。

5、导入下一步教学。

师:真好,课文读准了。(适时的评价,给学生紧张的朗读一点缓冲,为后面的学习加上兴趣的砝码。)那你说咱接下去该干什么呢?

生:理解课文。

师:那就要读通文言文

二、读通文言文。

1、对读全文

师:教材里放了不少的注释,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下的注释。生快速浏览。

师:好了,现在啊,咱们就来做一个别开生面的游戏,看看你们理解了吗?我来读一句原文,请一位同学来说出意思。准备好了吗?进行游戏。

2、辨析字意。(PPT出示)老师出几个字考考大家。

3、小结:你们看,有的时候,文言文中一个字相当于今天的一个词,有时候一个字还多义,多解,文言文真的好简练呢。因为文言文中的一个字相当于一个词,所以我们得读出来文言文的节奏。

4、按文章停顿,再读一读。指名读。

5、简单评价后,齐读。

三、背背文言文

1、师:读的真有韵味,有句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请大家用2分钟时间试着背这篇文言文。(PPT出示:背背文言文)

2、师背前半句,生接后半句。(此处依学生学情而定,如果能很顺利地背下来,则可省去)

3、跳一跳,摘果子。

师:真不错啊!看谁记忆力超常,现在就会背了,站起来,勇敢试一试,考一考记忆力。如果不能熟练的背下来,可以参照大屏幕的提示。请一生背。并做简单鼓励评价。

师:好,会背的同学合上书我们一起背,不会的看着屏幕的提示背。

四、品读文本

1、高山流水觅知音

师:常言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课文中从哪些地方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快速浏览课文,划出相关语句。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PPT依次出示上述语句)

师引言:读……

再读……

三读……

师:是啊,他们二人就在这青山绿水间一唱一和啊。

师:用咱们现在的话,伯牙鼓琴想到了高山,钟子期就—(好像看到巍峨的泰山)

师: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就像看到了浩荡的江河。)

师:伯牙是个音乐家,他的琴声肯定不仅仅是高山、流水,还会表现哪些景色呢?

师提醒:皎皎明月;皑皑白雪;芳草萋萋;萧萧竹叶;微微清风……

师:(PPT出示一唱一和的填空,出示完毕后)我做伯牙,谁来做钟子期呢?

请一生起立后。

师:伯牙鼓琴志在清风——生答:钟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师:志在明月——生答: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师:志在杨柳——生答: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生生对答。

师:好一个善鼓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钟子期。伯牙所念——

生:钟子期必得之。

师:从刚才的对答中咱们对这句又读出了什么?

生:伯牙心里想什么,钟子期一定会想得和他一样。

师:从句子中哪个字读出“一定会”?必。

师:请你将一定会的感觉送进这个句子中读一读。请一生读。

师:真是确信无疑啊,全班同学再看此句,读。生齐读。

师:他们不是一般的朋友,是——是知音。

2、无人理解寻知音

(1)伯牙当时已是一位有名的音乐家,在遇到钟子期前会缺少赞美吗?(PPT 出示小故事)

(2)当他听到的是毫无意义的赞美时心情会怎样?

失落、伤心、忧郁……

3、高山流水觅知音

(1)后来,他找到了知音,面对子期,他的心情怎样?

激动、欢乐、心奋……

(2)他们俩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

不,他们是心灵相通的兄弟……

4、怆然若失无知音

(1)不幸的是,子期死,(PPT出示最后一句话)伯牙——(生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为什么伯牙认为子期死后就再无知音呢?

没有人再了解他的心,于是得知子期去世的消息后伯牙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5、以琴传情谢知音

(1)中国的文字就是这么奇妙,仔细默念这个“琴”字,你会想到什么字吗?(情)

(2)伯牙绝的仅仅是琴吗?断绝的是什么?

他的音乐、心灵的大门……

(3)伯牙断弦的时候,把自己的美好、快乐也断了,他对整个世界关闭了心灵的大门,留给他的是无边的孤独、寂寞。请一位同学读读这句话。生读后师评价,真是个重情的伯牙啊!

全班一起(稍停一秒),读。

五、读写结合

1、课外链接,体味伯牙痛失知音之心

《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听乐读诗诵文

据记载,子期死后,伯牙至子期墓前悼念,还作诗一首。请读。(PPT出示,同时播放古乐《高山流水》

摔断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3、落笔生感抒情

读了这首诗,学了今天这个故事,你感动吗?把你最想对伯牙说的话写下来。

学生动笔写感受。

交流:

4、再次诵读课文。

请起立,让我们再次走进2000年前的故事中……

学生背全文。

下课!

板书设计: 25 伯牙绝弦

高山流水觅知音

琴————情

伯牙绝弦谢知音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五公镇许保小学周盼随《伯牙绝弦》选自《列子·汤问》,故事感人至深,却只有5句话,77个字,而这77个字里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尽管这是学生第二次碰到文言文,但是就这篇文章而言,字词的理解不算很难,文章比较浅显,因此我通过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对于这

篇文章,我觉得让学生体会到伯牙与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知音情谊是本文的难点。一节课下来,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一、音乐渲染,营造氛围。

课伊始,我便以音乐高山流水导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古文的意境,在补充介绍伯牙在子期墓前悼念子期时,也以惨婉动人的音乐加以烘托,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伯牙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最后,让学生在音乐高山流水的伴奏下,再次诵读课文,感受伯牙和钟子期那种知音情谊。

二、反复朗读,感受文言文之美。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读,而“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刚开始时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到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感情。每次的朗读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通过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反复地品味语言,不断加深对伯牙与钟子期知音情怀的体会,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在朗读的指导过程中,我注意把朗读与想象及理解进行有机地结合。比如文章的前四句,指导学生要读出高兴、激动、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三、拓展练习,丰盈文本。

教学中,我进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们知道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句式练习,有效地调动学生去感受文言文的结构之美,又步步深入,准确地演绎,既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又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世上那个最懂你知你的人。

四、资料补充,升华主题

体会伯牙与子期的知音情谊是本文的难点,让学生体会到那种知音情谊,特别是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学生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所以我对文本进行了挖掘与扩充,引导学生想象别人是如何称赞伯牙的,让学生体会伯牙作为一名著名的乐师,却无人能听懂他的琴声,无人理解他的心意,从中感受到他的孤独寂寞,了解知音难求,感受“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补充介绍钟子期死后,俞伯牙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时所写下的一首短歌,帮助学生感受伯牙对于知音之死的悲痛欲绝、肝肠寸断的心情,让学生真正体会伯牙绝弦的那种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

我觉得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应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因此,我在学生体会伯牙失去知音后那种痛苦与绝望的心情,及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想对伯牙说什么,在学生安慰、鼓励伯牙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然后告诉学生如果遇到了知音,应该好好珍惜,如果还没有找到,则应该真诚对待周围的朋友。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缺憾,在教学中,我觉得我的教学语言的精练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有些时候,我的语言还有些碎,没有达到最凝练的效果。有的导语的设计还不够细致、到位,不能灵活地把握课堂生成调节教学设计影响了课的精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