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临门一脚怎么踢

高考作文临门一脚怎么踢
高考作文临门一脚怎么踢

高考作文临门一脚怎么踢

高考作文临门一脚怎么踢大音希声

高考作文临门一脚怎么踢

整体上看,从高考阅卷老师的角度,你的作文要力求做到以下三点:

1、让阅卷老师感觉到你是认真的。你不认真,随便涂抹,胡写一气,怎么能期望阅卷老师认真批阅你的作文哪,礼尚往来嘛。因此,无论你的字体如何,起码你应是认真对待,认真书写的。

2、让阅卷老师感觉到你是多知的。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具有良好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质的人应该被选拔出来。但事实上,你可能人文素质不高,文学素养一般。即便如此,你照样可以给人“高”的感觉,那就是充分用好你已有的内存,哪怕你平常用了千遍万遍,而阅卷老师平常是不教你的,对他来讲,他可能就感觉的你是“多”知的。

3、让阅卷老师感觉的你是真挚的。真情最感人,真理服人心。努力去表达自己的正确观点,真情实感,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能胡编乱造。

具体来说,要这样去操作:

1、审题要到位。在高考作文中,考生一定要仔细审题,落笔前先在脑子里简单地列一下写作提纲或者在草稿纸上写一个作文主旨,如果作文不限文体,考生一定要选择一个自己拿手的文体来写,保证能够拿到基准分。

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每一个考生都必须按照同一的命题要求来写作,否则就不好比较了。说得“白”一些,就是叫你写什么,你就得写什么,千万不能我行我素,否则便是“跑题”。跑题,意味着彻底失败。当众多考生都在比赛“排球”时,你却偏偏去踢“足球”,即使踢得有如马拉多纳,也是无效的。有些作家的同体作文比不过考生,原因应该就在这里。

审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粗心”。考生必须定下心来,一字一句把命题看清楚,千万不能慌慌张张地“扫描”。要找出“关键词”,吃透“关键词”。关键词是命题老师下达指令的最主要的体,决不能等闲视之.你把关键词抓住了,你的立意和构思就不会滑到其它地方去了。

关键词找出来了,你最好用铅笔轻轻把它圈出来,以强化自己的定向注意,免得心中一慌,丢三忘四。有一年考两幅漫画的比较,有4个关键词——“欣赏”、“比较”、“更”、“理由”,许多考生都看出来了,但下笔时一乱,便丢了其中的一两个,成绩大受影响。

2、作文模式要分清

一般说来,高考作文的模式主要有4种: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和介于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之间的新材料作文或叫后话题作文。有关区别可参见笔者的相关博文。这里作一简单说明。

(1)话题作文

只要题干中有“请以‘……’为话题”一语,你便可立即认定:此乃“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的“材料”,只是命题者的一种“启发”和“提示”,仅供参考。它的关键部位是引号(“……”)中的那些文字,这是明确的、法定的指令,大家都得遵照。所以,一定要把引号里的每个字、每个词看清楚,想明白,然后再立意、构思、行文。话题作文可以不使用考卷上提供的“材料”,而且鼓励考生挣脱“材料”,开辟新的天地。说得再具体一些,即你的文章中可以不涉及“材料”的内容,但必须直接与引号中的词语相关。再者,“话题”本身不是文题,你应当自己拟定一个好题目;直接把话题拿来作标题,效果会打折扣。

(2)材料作文

如果题干中没有“话题”二字,你就得小心了,应当想一想:这究竟是什么作文?一般说来,材料作文的命题表述是:请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联系实

际,写一篇文章。材料作文的“材料”,是考生写作的根本依据,所以这类作文在行文时必须紧扣“材料”;如果通篇没有提到材料内容,那就严重违背命题要求了。这,正好与“话题作文”相反。材料作文既要紧扣“材料”,又不能大段复述材料。

(3)命题作文

这种作文不需要考生自己拟题,文题已经直接印在考卷上。如“分享”、“习惯”、“尝试”等等。它往往文体不限。审读这类考题,必须把这个词的内涵吃透,或者把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吃透。

(4)新材料作文。在给材料的基础上,特别有一个自选文体的要求,其余基本等同于材料作文。这种形式,要自己由材料导引出话题来,然后围绕话题去写。

3、文体格式要符合

由于“话题作文”盛行,文体不限,一种负面效应日渐显现:当今的高中生,许多人已写不出像样的记叙文和议论文来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会儿玩抒情(啊……),一会儿玩哲理(哦……)。要知道: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你一旦选定了某种文体,就必须写成这种文体!

(1)记叙文

必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让阅卷人知道你讲述了一件比较实在的事情;必须有一个或两个相对清晰、生动的人物形象,让阅卷人感受到人物的内心、外在的生气;必须以记叙、描写为主,尤其要注重细节描写,一个好的细节描写顶得上千言万语,如果要发表议论,应当少而精,点到为止。

(2)议论文

第一,必须有一个合乎题意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应当尽快地、旗帜鲜明地、简明扼要地表述出来。按照我的体验,最好在第一小节摆明中心论点,三四行文字即可。这可能是“新八股”了,但临场最好如此!

第二,必须在中心论点下面分解出两个或三个小论点。决不容许眉毛胡子搅在一起,仿佛在考查阅卷人的分层次水平!

什么是讲道理?讲道理就是“分析”,分解和剖析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好比一个大西瓜,你用思想的解剖刀把它一分为二(两个小论点)。先看这一半——瓜瓤红红的、瓜子黑黑的,尝了一口甜甜的,于是得出结论:这一半向阳,光照好.再看另一半——瓜瓤白白的、瓜子瘪瘪的,尝了一口酸酸的,于是得出结论:这一半朝北,光照不好。这就是“分析”。这就是通过剖视,把握事物的内部构造和内部矛盾、外部联系和外部矛盾。做到了这一点,“道理”和“理论”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

第三,小论点之间的关系,在考场上应当回避“并列式”,采用“递进式”。并列式容易相互干扰、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似分而未分。而递进式层层深入,逼着你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不可能出现“平面铺陈”的毛病。

第四,平面铺陈,是目前高考作文的一大通病。就是平行并列式结构。似乎可以无限排列开来的那种。

第五,如果你实在“递进”不起来,那么,请采用下面的分析方法:立足于“中心论点”,向“前因”和“后果”两个方向探索。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例:前因——分“主观”和“客观”,客观是“世界是千变万化的”,主观是“看问题的角度、标准和方法是多样的”;后果——一分为二,有“正确的答案”和“不正确的答案,“正确的答案”又可分为“最佳的”、“较佳的”等等,而追求“最佳的答案”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和创造。请看,如此向“前”、向“后”追索,一张说理之“网”就很快铺展开来了,有关“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思想“亮点”便一一闪烁出来。当然,我们并不要求考生(单个的)把握每一个“亮点”,你只要抓住其中一两个就行了。

第六,议论文的文字表述必须以说理为主,不可用“摆事实”代替“讲道理”,只能用“讲道理”带动“摆事实”。举例要少而精,一两个为宜。在行文中,记叙、描写越少越好,不能搞成议论文的“框架”,记叙文的“大肚皮”。

第七,真不行,就可以采用最省事的四字模式:引--议--联--结。即用材料或诗句或名言或故事或起兴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联系现实举例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举例子采用面+点的方法,即面上用排比铺排5个左右的概括性例子,再用2-3个例子分析。

(3)其他文体,也要注重格式。比如书信体,基本格式必须正确。

4、出现思维黑洞时,向就近阅读区求援。

考生在考场上写作文时,一定要激活脑子里的材料库。个别同学会出现什么都想不起来的现象,这时不要慌,要回忆一下最近这几天我浏览什么报纸了,观看什么电视了,做什么阅读题了,这样一想,思维就活起来了。

5、选材在准确前提下求新

尽量避开第一想法。尽量从自己独特的积累和阅历中挖掘。

自己要写的“题材”别人熟悉不熟悉,有多少是属于自己的。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发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深。

6、引用一定是准确而正确的。所谓准确,是指用在这里恰到好处,不是为用而用;所谓正确,是说引用的时候别出错。比如,用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结果“暗”用成了“岸”,岂不影响人对你的认识?

7、题目一定追求传神醒目

有一个好题目,便是成功的一半。许多考生非常注重这一点,令阅卷老师的双眼为之一亮。而快速的高考阅卷中有些老师就是凭你的题目判定了你的分数,可以使用生动活泼的口语。恰当的运用修辞手法。恰当引用化用成语、名言、歌词,增加命题的隐含色彩。

8、开头眼睛一亮,结尾意味深长

9、字数也要注意。如果规定不少于800字,那就最好写850-1000字。这就像百米赛跑,你见过谁到100米冲刺点上戛然而止的?

球已盘在脚下,注意到这些,踢好临门一脚并不难啊!

(泰鼎天下祝贵春)

高考,软件帮你倒计时

高考系列博文集锦

情感咖啡屋

电脑藏经橱

以文会友其它请免

原来可以这样“插入”

我不相信“破镜重圆”

教您轻松找回“桌面”

丈母娘,您别这样……

如何下这几种音乐

“暴力男人”,你是否汗颜

如何自建最新文章列表

偷“*”的感觉,真的会好么?

如何在博文中添加超级链接

请勿亵渎良家妇女

QQ不能收发截图怎么办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Ⅲ卷深度解析及范文(13页)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Ⅲ卷深度解析及范文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 本题来自2020高考全国Ⅲ卷语文试题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情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劳动意识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提供的真实情境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一句转折复句。“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在他人、世界与自我的关系中,认识他人和世界很简单,但认识自我很困难。第二部分“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

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 的问题”,这句话可以切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的关键词为“镜子”“自画像”,这是审视自己的手段和方式。第二层次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 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这是审视自我的内容和结果。 其中,前一部分为写作对象,是考生生发议论、辩证分析的出发点,不可忽视。后一部分是自我绘像、自我审视的的手段和方式,内容和结果,为考生提供审题立意的切入角度。两个部分都应该在作文过程中得到合理的体现,不可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2.典型任务的限制。材料引导语部分进行了多重任务限制,首先,考生的写作身份被限制为“即将毕业的考生”;其次,写作的对象是“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作的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写作的重点一是“好”,要突出“好”的标准何在,具体内涵是什么,怎样的人生才是好的人生;一是“画”,要突出“画”的过程,突出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写作的要求是“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最后,要注意文体格式,即采用书信格式写作,要注意身份意识和对象意识。 3.价值判断的限制。“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

高考作文临门一脚(作文材料)

高考作文临门一脚(适用时间6月5、6日) 社会时事热点是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宠儿。就高考全国卷而言,一部分高考作文题直接以具体的社会热点事件为题,如2007年的“帮助”、2008年的“抗震救灾”、2011年的“代买彩票”和“中国崛起的特点”、2015年的“举报老爸”和2016年的“创业故事”。 另一部分则以社会上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入题,如2006年的“中国读书人越来越少”、2007年的“摔跤”、2010年的“有鱼吃还捉老鼠”、“浅阅读行动”、2014年“喂食动物失觅食能力”和2016年的“奖惩之后”、“语文素养”。 以具体的时事和社会热点话题入题,是近几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趋势。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方平就表示,高考语文作文题紧扣社会热点的思路一直未变,这些年高考作文题目都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开放性强,贴近学生生活。 2017年备战高考,十大热点时事补起来 预测一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涉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治安管理、城建市容管理,甚至涉及刑法和民法的基本财产类法律问题。上述法律法规能否在骑行过程中得到良好贯彻,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国民的法律素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地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而共享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共享单车符合低碳出行理念,为解决城市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也随之产生一系列问题,比如乱停乱放、单车被盗、私自加锁、用户私藏、改装兜售等。特别是近日三圣花乡共享单车被烧案件,引发社会强烈关注。有人据此断言:“凭国人现在的素质,共享单车我们还玩不起。” 对此,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的外延跟生活的外延相等,也就是“生活即语文,作文即表达”。高考作文不回避社会热点,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思考社会。 (一)“是什么”分析 分析材料可知,共享单车有好处:低碳出行、打通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壁垒、方便出行。同时,共享单车也显现了自身的不足:乱停乱放、被盗遭毁、私自加锁、改装兜售。 比较共享单车的优劣可知共享单车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人们需要直面,并想办法加以解决,不能简单祭起“国民素质低下,共享单车我们玩不起”的虚无主义旗帜。 对于新生事物,人们多看事物的优点,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一棒子敲死。

最新2018年全国卷1高考作文

最新2018年全国卷1高考作文 2035年18岁的孩子: 你好! 今年是2018年,也许你才刚刚诞生到这个世界上。离开母亲的羊水,剪断了脐带,第一次看到光明;被医生的大手抱到雪白的褥上,然后皱着脸哭了。你乌黑的瞳孔清亮,倒映着这个世界的模样:它也许比起2035年的中国,不算太美,甚至存在着你不曾想象的乱象,但这是2018。它是与我经历的十八年,和你经历的十八年一样的,到达2035年的一个必经的时代。 恐怕你也身有同感:我们都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时代的浪潮下被推着向前。回首过去的十八年,"世纪宝宝"一天天地长大了,中国也以令世界讶异的速度发展壮大起来。不论是在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还是在国际影响力、人民的生活水平上,都有了长足的、可感的提高。我很幸运,见证并参与了这个时代,我看见中国正缓缓驶向2035,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向我招手,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触手

可及。 你能够想象三十多年前,申奥的那个晚上万人空巷的场景吗?街边的小吃店人们趿着拖鞋围在大脑袋的电视前面,风扇呜呜地转出热风,人们屏息凝神。奥委会宣布08年北京为主办城市时,不知谁先抬起头来,仿佛换气的鲸,欢呼一声,接着就有无数的人跟着应和。举办奥运会,在那时真是天大的事儿,这意味着中国朝世界迈进了举足轻重的一步。小时候去北京,看到鸟巢、水立方就像看长城一样,带着朝圣般的心情。只是长城早已废弛,无能为力地看着中国遭受列强的鞭挞;而新建的运动场却显示了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给了青年人以筑梦、圆梦的平台。2008年,李宁在追光灯下点燃火炬,中国已经可以称作"体育大国",在各项赛事中斩下奖牌;2016年,中国人不再以奖牌标榜自己的实力,而是怀着大国的气度,朝向"体育强国"迈进。十几年来,中国变得自信,变得从容。2022年,我将同你一起看北京冬运会,我期待能见到中国与中国青年携手,在世界的舞台上圆过去的一个个梦。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到2035年,你一定不再困扰于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但在这时,中国的贫困人口数目仍很庞大。13年开始实行的精准扶贫,从试点到全面开展,以扶"精气神"为先导,唤醒了一村村贫穷无依的人们,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名为中国梦的种子。我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新高考I卷深度解析及范文(二)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新高考I卷深度解析及范文(二)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信息意识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 审题 限制性 1. 真实情境的限制。本道情境任务型作文设置的真实情境是春秋时期鲍叔举荐管仲,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而成就霸业的历史故事。这是考生联想和思考的基点,即考生阐发自己的思考和认识时要紧扣这个特定的历史事件展开,要立足事件本身分析三个人物所表现出

的品格,写出自己对其中某个人“感触最深”的理由,不可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2.典型任务的限制。题目要求考生围绕材料提供的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历史故事展开讨论,明确表示自己对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中的哪个人物感触最深,并结合历史事件、联系社会现实阐述感受和思考。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关联另外两个人物,但详略必须处理得当,不可平均用笔,更不可喧宾夺主。而且考生是要在班级举行读书会时发言,这就规定了其写作身份是读书会中的学生发言者,文章对象是读书会中的听众(老师和同班同学),即考生写作时要有身份意识、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题目要求考生写一篇发言稿,这就要求作文必须符合发言稿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语言简洁明快等特点,格式上也必须符合发言稿的规范。 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提供的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个历史人物,各有其优秀的品质,如齐桓公志存高远、心胸宽阔、唯才是用,鲍叔不计私利、审时度势、谦虚礼让,管仲才能出众、恪尽职守、鞠躬尽瘁。考生应紧密结合材料,从历史人物身上中挖掘出其蕴涵的品质和格局,结合历史事件、联系社会现实阐述感受和思考。 开放性 1.立意角度相对自由。材料要求考生针对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个历史人物谈“对哪个感触最深”,这就为考生提供了立意选择的空间,考生可以任选其中之一来谈。当然,选择的谈论对象不同,立意角度就会有所不同。 2.联想和思考是自由的。考生在具体写作时,既要立足材料,又不能为材料所囿,要把任务作为构思立意的靶心,以材料蕴涵之人物品格和历史意义来关照现实生活、社会和人生。但至于联系什么样的历史和现实,关联什么人物,从什么角度展开思考,考生是有较大自由的。 3.写作文体相对自由。题目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考生可以侧重写感受,写成记叙文;也可以侧重理性思考,写成议论文。 解题 本题属于新材料作文中的真实情境式任务驱动型作文,重点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以及理解材料、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题目的情境设置、任务布置和主题呈现等都极具思想深度和现实意义,切合考生实际。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 为知人善任的鲍叔点赞。(感触最深的人物是鲍叔) 2. 舍小我方可成大义。(感触最深的人物是鲍叔) 3.爱国忠君显大义。(感触最深的人物是鲍叔) 4.虚心纳谏成美名。(感触最深的人物是齐桓公) 5.广纳贤才成霸业。(感触最深的人物是齐桓公) 6.欲成大事当弃小失。(感触最深的人物是齐桓公) 7.恪尽职守赞管仲。(感触最深的人物是管仲) 8.管仲之贤,不以兵车。(感触最深的人物是管仲) …… 偏题立意: 1.读史使人明智。(未能紧扣写作要求,泛泛而谈) 2.从古人身上汲取智慧。(忽略“对哪个感触最深”这一具体要求,立意走偏) 3.宽容之美。(未能明确写作指令,有宿构作文之嫌) …… 【下水文一】为知人善任的鲍叔点赞 陆丰市龙山中学 林传名老师

A44-2019一模临门一脚作文课01讲

2020中考一模临门一脚作文专项课第01讲 授课内容:经常偏题怎么办——必须学会的审题四法 1 从中考审题“四限定”入手,心中明套路,精准定方向 2 紧抓“限制词”,远离陷阱 3 从审题角度精析偏难险怪题目 4 说人话法化陌生为熟悉——总有一篇作文适合考场上的你 2018届上海中考人数63919,语文均分为124.16,最高分147分。 2017届上海中考考生人数为67788,语文均分为124.46,最高分为146。 写作过程需要体现程度,如何体现程度? 例1 《这事,真带劲》(老雷下水文) 正月舞狮是我国流传千年的民间艺术,在城市中几乎看不见这样的排场。去年正月初一,我们一家回乡下奶奶家拜年,有幸观赏了一场演出。 正午十二点,舞狮准时在乡间的广场上进行。整片空地坐满了人,广场中间六十三岁的舅公,面颊红润,精神饱满。两只大狮子站起来,足有一人高。铜铃般的大眼睛,神气活现,咄咄逼人,好一副大王的架势!时不时还会从嘴里哗一下吐出一幅对联增添喜气,后面紧跟着一只小狮子,幼崽小巧玲珑,憨态可掬,煞是可爱。 开始舞狮了,“锵咚锵——”鼓声锣声齐荟萃,舅公拿着红绸扎成的狮球一声吆喝,两只大狮子跟着狮球左摇右摆,金黄色的狮毛在阳光的照耀下,一闪一闪。小狮子乐不可支,双腿撒着欢,一边摇头晃脑,一边抬起前爪,忘乎所以。舅公拿着狮球在狮子们面前晃来晃去,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兴致勃勃地追狮球,忽然一个麻利的前滚翻,偌大的狮子来个“乾坤大挪移”,“好!”乡亲们禁不住喝彩。有人点燃了小鞭炮,“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嘿,真带劲!(细节描写,刻画舅公舞狮的欢腾、热闹场面来体现真带劲。) 看着花甲之年的舅公这般强壮矫健,把狮子舞得如此鲜活淋漓,我心里痒痒极了,舅公看出了我的心思:“你来试一试?”我喜出望外,一步跨上前,挑了只小狮子,钻了进去。先从小儿科的走步舞起,重重的狮子压在身上,想做出灵活的动作真不容易,我蹒跚着,差点跌倒,再来个“饿狮扑食”,我站起来,狮子跟着我呼啸而起,舅公的狮球从眼前闪过,我一个踉跄差点跌倒,舅公和乡亲们笑起来,我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再来个抓痒的小动作,我抬起前爪,和着锵咚锵的鼓锣声后,一边摇头晃脑,一边有模有样的抓痒。“真不错!”舅公一面笑着赞叹,一面把狮

今年高考作文考什么

今年高考作文考什么?看各大重点中学的模考题 热点资讯楚天都市报[微博]郭会桥2016-06-07 07:56 我要分享 4 有人说,得作文者得高考。因为语文是高考的第一科,作文又在高考语文科目中的分值所占比重最大。 历年来的高考作文题往往是社会热点的风向标,也是那个年代的缩影。 本报记者综合武汉各大重点中学的模考试题,为同学们整理了高考作文热点关键词猜想,供考生们参考—— 一、 在高考首日上午进行的语文考试中,有一名广西考生携带电子表进入考场,被监考老师发现。根据国家考试违纪作弊行为的处罚规定,被认定违纪的取消当科考试成绩。消息一经播出,有网友认为,既然没有作弊,为何要取消考生该科的成绩呢?把手表没收不就可以了吗?也有网友认为,应该取消。因为高考前,考生都签有诚信承诺书,考生这样做就是违纪行为。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择恰当的角度构思立意,不限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 二、 近日,支付宝推出了一款名为“扶老人险”的新险种。用户只需要支付3 元保费,在一年期间内因“扶老人”而对簿公堂最高可获赔2万元诉讼费,并得到全年法律咨询服务。“扶老人险”的推出迅速引发网友热议,有人点赞,认为“扶老人险”是在用商业的形式助推道德形成风尚;也有人质疑,道德问题怎么能用钱来解决?“扶老人险”推出后,对重塑社会信任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三、 在距离车站还有50米处,一位大妈扛着大包裹向公交司机挥手,示意停车。按规定,公交车不准站外停靠,所以车继续前行。但司机为了能让大妈赶上这最后一趟车,明显放慢了速度。大妈很着急,边喊边艰难地追赶。车刚停稳,司机立刻跳下车,迎着大妈跑去。他帮着大妈上了车,安顿她坐好,这时公交车已在车站停了3分钟。大多数乘客报以热烈的掌声,也有人对大妈没有提前准备好上车议论纷纷,还有人对司机停车等人耽误大家的时间表示不满。 对于以上现象,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标题自拟,立意自定。 四、 《百鸟朝凤》是一部感情电影,由吴天明导演。影片讲述的是李岷城与陶泽如新老两代唢呐艺人坚守中国传统的唢呐艺术所产生的真挚的师徒情、父子情、兄弟情。 《百鸟朝凤》5月6日上映,上映一周票房仅300余万,排片仅占1%,与其爆棚口碑形成鲜明对比。5月12日,制片人方励在为电影的宣传造势直播中突然下跪“求排片”,而这一惊人之举也让影片票房在周末上演了一场大逆转的好戏。5月15日全国排片占比攀升至7.3%,票房有望再创新高。 方励下跪引发了网络热议。有人称赞方励为了情怀和信念不顾自我的尊严,这是值得的,因为这宣传了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人认为这是道德绑架,扰乱市场;还有电影公司工作人员开玩笑地表示从方励这一跪中学了一招,称如果自家公司电影以后遭遇排片难的问题,就准备怂恿老总去影院门口直播下跪,或者采取更极端的行为。

2020高考作文深度解读系列 思维的原点与域素材

2020高考作文深度解读系列:思维的原点与域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分) 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冯骥才)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 有时作文材料的审读需要运用原点思维。所谓原点思维就是从思维的原出发点考虑问题。福建卷作文材料的思维的原点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材料: 材料是冯骥才先生的一句话,由两个分句构成,前一句说的是“运动中的赛跑”,强调“快”,“路程”长短是定了的;后一句说的是“人生中的赛跑”,强调“远”,拥有的“时间”是有限的。前后两个分句构成一种映照与对比关系。前一分句是为后一分句作铺垫的,重心在后一分句。 通过以上大致分析,我们当知道: 福建卷作文材料的思维的原点应该是“人生中的赛跑”。 思维的原点要在一定的域中运行,这里的“域”就是两个分句所构成一种映照与对比关系。 可能会有人直接抓第二分句,而忽略第一分句,这样做思维不周全。若能兼顾前一分句中“跑步”这一对矛盾,我们就可在类比中更深入地讨论,就更细致而有力。具体来说材料所呈现的域如下: 运动中的赛跑:要“快”(路程固定) “人生中的赛跑”:要“远”(时间有限) 当然,立意构思的落脚点应该是“人生中的赛跑”,即思维的原点。 这就有必要探究“跑了多少路程”的含义。对此,冯先生是这样阐释的:(人生的时间有限),要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能量,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尽量走得更远、做更多

的事、做好一点儿。 我们沿着冯先生的思路,可以看出,冯先生的后一句话强调的是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精神的境界。 虽然原点和原域在材料,但“心”在每一位考生身上,所以思维域可以随我们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积累无限延展,我们可以根据自身实际作广度与深度思考: 先是广度思考 1、什么样的赛跑? (1)文化知识的赛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要努力多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又要多眼观耳识,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 (2)道德的赛跑: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3)精神的赛跑:指向文化修养和精神领悟,进入高远的境界,精神上过得特别滋润 (4)工作事业的赛跑等 再作深度思考: 2、如何“跑”? (1)向着高远的目标跑 (2)超越自我的“跑”、超越别人的“跑”,做出更大的成就 (3)跑出个性化的精彩,如电影中的阿甘 (4)跑得实在,一步一个脚印,不虚浮 (5)跑得有意义,有价值 (6)有时“停留”(如观人生风景,消化理解人生内涵)也是“跑”等 (7)不“跑”(如虚度光阴、无所作为)等到于浪费生命 (8)将有限的生命加厚、加高、掘深 3、“人生中的赛跑”不同于“运动中的赛跑”的根本点是什么? 人生中的赛跑,是固定的时间,要求人尽可能走更远的路程,力争更大的空间去完善和

2018浙江高考作文评分

一、2018浙江高考作文试题回顾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二、2018浙江高考作文评分说明(浙江考试院内部资料) 2017年我们对阅卷评分标准,提出了两条原则:第一,尊重试题。这不仅因为试题是省教育厅指导下编制的,更重要的是,考生在考场上是面对这个题目写就的作文,我们打分,不尊重试题是不应该的。第二,联系考生实际。我们确定打分标准,要从我省大多数考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是一个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正能量作文题,也是一个高大上的作文题。有人说这个题考的是考生的政治水平,但要真正能写好,需要考生掌握有关浙江的文化历史知识,以及有关当代浙江的政治经济文化知识。 但是,作文题毕竟属于语文,所以,我们应该重点关注考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题论点已经预置,所以,我们一般在观点上只要看考生作文是否围绕“浙江精神”做文章即可。从审题的角度,我们关注考生作文中是否写到了这三点: 一、是否紧紧围绕着“浙江精神”展开,很好地阐释“浙江精神”。 二、文中使用的材料,是否是浙江故事、浙江传奇和浙江人物。 三、作文有没有体现考生的体验和思考。 体验一词,词典的解释是:亲自处于某种环境而产生认识。有人认为使用“体验”和“思考”两个词,前者是鼓励写文学类文章,后者是启发写论述类文章,这样的认识不准确。体验一词有两个要点,一个是“亲自”,一个是“认识”。没有前者,就不是个体的独特感受,没有后者,就只有感受而缺乏从感受中领悟到的思想提升。当然,在思考的深度上,“思考”要比“体验”更高一档。而从文体上讲,无论是文学类文章还是论述类文章,都需要体验和思考。因此,我们从审题角度,给出今年作文题的审题标准: 第一档作文(55-60),上述三点都能写到的,并能做到如有些老师所说的“建立

2017高考作文深度解读系列:表达与接受——全国卷1作文审题谈

2017高考作文深度解读系列:表达与接受——全国卷1作文审题谈 2017高考作文深度解读系列:表达与接受——全国卷1作文审题谈语文追梦人 2017高考作文深度解读系列 表达与接受——全国卷1作文审题谈 四川省绵竹中学龚志华 真题回放: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字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字,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 写作是由表达到接受的过程。表达一定程度上由接受规定与限制。 2017年全国卷1作文题,将表达与接受融合在一起,要求从来华留学生所的中国关键词中选两三个来呈现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一方面是呈现所认识的中国,这是表达的基本内容,呈现二字表明需要有感性的内容:场景(画面)、镜头(细节)、人物、事件、现象等,认识二字则表明所表达的内容要有理性的色彩,或溯源寻因,或由表及里,或由情及理等。 另一方面,接受的对象是外国青年,目的是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在表达时,我们不能不顾及接受。如何顾及呢?可以预设外国青年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只知现实,不知历史,尤其不知过程等等。 表达与接受在全国卷1作文题中结合为读懂中国。这里的读懂,可理解为从茫然不知到初步了解,也可理解为从不全面到更全面的了解,还可理解为由表层了解到深层了解。 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是表达的根本目的,接受者的实际状况是较为如下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从这些兴趣点出发,选择两三个关键字来呈现,这是全国卷1作文写作策略的提示。 要理想的表达,就要善于选择与发掘。所谓善于选择,指的是选写我们熟悉了解的,选利于同外国青年沟通交流的,而且要选有关联的二至三个;所谓善于发掘,指的是或横向联想延伸,或纵向深入挖掘。 这里笔者作些选择与发掘: (一)二元选择与发掘 1、长城京剧——古老文明的中国 发掘: 长城是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中国除了长城可引以为豪,还有故宫、十三陵等皇室建筑及园陵,还有大雁塔、小雁塔等佛教建筑,还有苏杭的园林景观,还有散布各地的中国十大民居。 从军事意义上来说,长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从文化意义上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长城以其雄伟的气势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吸引着历代的中华文人名士及国际人士;从精神意义上来说,长城是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象征。 京剧是国粹,是文化瑰宝。我国除了京剧,还有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四大戏曲剧

高考作文:2018年高考作文,临门一脚,一锤定音!

高考作文:2018年高考作文,临门一脚,一锤定音! 高考作文,临门一脚,一锤定音! 王开东 语文是高考的半壁江山,作文又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审题几乎就是作文的整个江山。谁都知道审题一旦有误,作文就毁了,语文就塌了。所以在作文界有几句话:审题决定生死,立意决定高下,材料决定品质。 既然审题决定生死,我们当然要认真对待,马虎不得。但究亮怎么审题才能确保立意准确无误呢? 新材料作文现在基本上一统天下ー一之所以称它为新材料作文,是因为它综合了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特点。从形式上来看,它是话题作文,体现了开放性;从本质上来看,它又是材料作文,非常注重审题。只是新材料作文题目内容丰富,可写角度较多,需要我们们展开多向思维,选准最佳角度而已。 下面我们就针对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这两种作文类型进行审题、立意的指导。 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的审题不容忽视,练好它是写好新材料作文的基础。新材料作文一旦确定了论点和方向,也要按照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的审题、扣题方法来写作。 例题一: 作家刘墉在其作品《方向》中写道: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请以心中有座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结合刘墉的《方向》,我们不难知道,这座山是方向所在、目标所在、理想所在,山永远在那里,召唤着我们。把握这个大方向之后,我们用切分法来审心中有座山这道作文题。 第一步,整体审视题目后,开始切题。 心中有座山,我可以把它切分为四个部分:心中:有;座;山。 切题而形成的每个部分,一要最小,二要能独立运用,确保审题到位。 第二步,根据切分的词语,依次辨析其内涵。 心中是名词,作主语,表达处所、位置。 有是动词,表示存在。 座是量词,表示山的数量。必须写一座山,不能写很多山。 山是名词,做有的宾语。很显然这是比喻说法,既可实指现实中的山,也隐喻如山一样的象征物。 第三步,根据辨析的情况,确定立意方向。 心中有座山。谁的心中?为什么是心中?从空间上来说,心中就是不在眼前;从时间上来说,心中可能已经过去,可能还没到来。再往下问:为什么一直在心中?要不就是梦魇,没办法抹去。要不就是最爱,不愿意忘却。结合材料的倾向,应该是后者。 不妨再联想,这座山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有之前是什么情况?有之后又有什么反应?还可以进一步假想,有之后如再失去或者已经失去又将如何? 本题最关键的还是对山内涵的界定。山的内涵决定了文章所能达到的高度。那么,把握山的特点和内涵,就成为文章成功的关键。 山高大、沉稳、厚重,但也会沉重、压扣和遮蔽。山还是很多东西的象征,比如友谊、爱情,比如某种文化,某种精神。总之,在对山的把握上,既可以是实,也可以是虚;最好

今年的高考作文_关于乐观满分作文五篇

今年的高考作文_关于乐观满分作文五篇 乐观是失意后的坦然,乐观是平淡中的自信,乐观是挫折后的不屈,乐观是困苦艰难中的 从容.谁拥有乐观,谁就拥有了透视人生的眼睛.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有关于乐观的话题 作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怀着崇敬与钦佩,激情与希望。读完了《秋》的全篇。敬佩于巴金爷爷笔下志存高远,激情澎湃的青年,也憧憬着自己的未来…… 人生有时就像萧毖荒凉的秋。就像枯叶被风撕扯得凋敝,乌云漫天的沧凉。于是,人 的心也开始麻木,开始生锈。生活没有了自信。 试想:人生就像一个战场,总有苦难,挫折、打击。难道我们就因此而丧失生活下去 的勇气吗?不,不可能。就像书上所说:“困难都是过眼云烟。我们需要激情,需要乐观。 青春是火,在跳动,在燃烧。粉碎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明天,太阳依旧从东方升起”。 是的,青春需要乐观。就像《秋》中那层层迂腐思想的束缚,封建礼教的折磨,身世 浮沉的苦难,但仍阻挡不住青年人那颗追求幸福,追求自己远跳的视线,也不会因眼前的 浮云而遮起自己前行的脚步。他们永远向着前方! 青春需要乐观。这正是一个风华正茂、才情迸发的时期。我们身上应散发着青春应有 的自信与乐观。挥去心中的阴影,大踏步向前走。让青春的华彩在乐观中绽放,让青春的 光芒在自信中散发。你要相信自己是最优秀的。你有能力让自己的青春更光辉,更璀璨! 淑华说:“我才不害怕生活会对我怎么样呢!我不会向命运低头的。”琴说:“我们应该 创造出更美好的明天。”觉新说:“我们是最棒的,我们是乐观的。我们会努力奋斗。积极 进取,迎接未来!” 乐观吧!青春需要乐观。 读了《珍爱生命,健康成长》这本书,我才知道,情绪稳定乐观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只有心里健康,乐观的人才会使自己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保持自尊、自爱、自信、积 极向上的心态,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 这使我想起生活中的一些人,他们为了一件小事自暴自弃,没有被选上班长就疑心老师偏爱别人,就开始忌妒别人;因为自己生理上的缺陷,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对人生理想感到漠然,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像这种被小事情牵着鼻子走,甘愿做懦夫的人,即使学习成绩再好,又有什么用呢?曾听说某所大学的高材生某某,为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想不开 而自杀的案例,多么令人触目惊心啊,可曾想国家为了培养你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生

2020年高考作文江苏卷深度解析及范文(8页)

2020年高考作文江苏卷深度解析及范文 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命题说明: 本题来自2020年江苏高考作文真题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审美情趣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写作情境限制。题目提供的写作情境由四句话组成。 第一句提出命题——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第二句是对命题进行具体的诠释和限制: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

第三句进一步收紧限制,将第二句所说的“这种环绕”“这种塑造”限制在“智能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忽略这个限制,会导致偏跑。 第四句是对第三句的诠释和限制,同时也是写作的提示,考生要针对第四句提示的问题去展开联想和思考。 2.写作任务限制。本题目为新材料作文,考生需要准确、全面地理解材料内容和含义,从而准确审题立意。虽然题目的任务部分设置比较简单,但材料的限制部分隐含着任务要求。考生可以将任务具体理解为:智能互联网时代,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和你“未来的样子”有何关联。 3.价值观限制。题目第一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个成语的情感色彩偏褒义;第二句“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命题人倾向于积极的价值取向;第三句评价智能互联网时代的“这种环绕”“这种塑造”,“更加紧密”“更加可感”,再一次呈现积极倾向的评价;第四句情感取向更加明显,“惺惺相惜的点赞”“情不自禁的分享”……使得“你未来的样子”都有了褒义色彩。 命题人的价值取向也属于题旨的一部分,考生写作时要尊重命题人的价值取向,不能因为互联网时代存在“网络毒鸡汤”,我们就违背命题人的价值指向顾左右而言他。

高考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汇总

高考|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汇总 全国卷I:老外眼中的中国关键词 (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 安徽、福建)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邮寄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I I:根据古诗句自拟文 (适用地区: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海南)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

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认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I I I:我与高考或我看高考 (适用地区:四川广西贵州云南)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要求: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且不少于800字。 “说纽带”和“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2020高考作文深度解读系列 观照心灵—上海卷高考作文审题谈素材

2020高考作文深度解读系列:观照心灵—上海卷高考作文审题谈真题回放: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审题: 上海卷的作文材料指向自我,指向心灵。 我们在两句话的材料中会发现,“自己”出现了三次,算是着力强调。 “微光”虽然只出现了两次,却是特别重要的关键词。“微光”指的是心灵中闪过却被舍弃结果却在天才的作品中复现的微光。 “微光”当指美好的“自我”,具体是些什么东西呢,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在笔者看来,它可指这样一些东西: 1、智慧的微光 (1)灵感 灵感,指突然之间得到的启发、敏悟,瞬间产生的突发性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是无意识中突然兴起的神妙能力。是知识、经验、追求、思索与智慧综合实践在一起而升华了的产物。它具有突发性,且消失得很快,需要及时捕捉并记录。如果不能及时抓住随机产生的灵感,它可能永不再来。 (2)思想的火花

思想的火花,与灵感不同,它既可由现实与我们的精神相擦而产生,又可以由两个人或许多人的心灵碰撞(阅读、交流)而产生。思想的火花从实践和发现中来,从生活、学问和智慧中来。思想的火花可能因为不珍视而消失,可能会因为自我怀疑而消失,还可能因为不坚守,而被他人埋灭。 (3)创新的点子 正因创新的点子与众不同,所以容易在从众心理的作祟下舍弃。 2、美好的个性 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 个性中有许多是美好的,往往会因为我们不会发掘,不积极肯定而自我抛却。 要注意不要让共性掩埋了个性,要让美好个性飞扬。 3、理想 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像和希望。 理想需要奋斗,理想容易因失败而放弃。我们往往不明白:理想不是一只细磁碗,破碎了不能锔补;理想是朵花,凋谢了可以重新开放。 理想,每个人都会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轮回,很多人却已经把最初的梦想抛到了脑后。少了什么,少了坚持。要明白: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不如山,不能坚定,不如水,不能曲达。 4、其他 还可以是善心、正义感、责任感、感动等,这一些东西也可能因为客观的原因和主观的原因让我们舍弃。

[高考作文范文]今年高考满分作文6篇精选

原标题:今年高考满分作文6篇精选 今年高考满分作文6篇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 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 自二战中一台图录机发明,网络遍及全球,虚拟世界一点点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曾以为这些被我们人类所创造的机器只是一个服务于我们的无智的编程,但当谷歌阿尔法狗轻松打败棋王,当在一个被视为人类引以为傲的思维,创新领域被人工智能轻易战胜时,我们不能不正视AI、VR将在未来扮演的角色,当“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甚至虚拟比真实更真时,我们是否还需要费力区别这两者? 于是便会有人视VR为猛虎洪水,悲观地认为若我们允许虚拟进入、干涉我们的生活,人类便将灭亡,而我认为大可不必如此,虚拟蓬勃发展带来的利处是明显的。VR可以大大降低社会的沟通成本,购物、看病、交流、娱乐的定义都将被改写。想象一下,一些生下来就被认定残废的人们,一些本自以为一生都无法看到光折射下的七彩人间,无法用脚接触泥土的人,在拥有VR后可以再一次认知这个世界。不仅仅是残疾,一些因经济原因无法见识世界的人也可借此开阔视界。虚拟是在帮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世界,甚至我们可以这么说,虚拟使人更加为“人”。 我从不反对虚拟与生活的结合,但在我们欢喜于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方便时,我更想提醒,我们不能一味的沉浸于虚拟中,从而被虚拟所奴役。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到:“人终将毁于他所热爱的东西。”一味甚至盲目的赞美虚拟,甚至将虚拟当做全部的人生并以此为平常,人类便将失去他最宝贵的东西——人性及思维创造,若我们完全拥抱这个虚拟构成的新世界,沉迷于虚拟对我们感官上的刺激,我们便会渐渐依赖虚拟,从而成为虚拟的奴隶,甚至走向灭亡。 我们对虚拟保持距离,是因为我们还在乎真假,也许虚拟可以营造真实,但我们无法欺骗自己的内心。 事实上,虚拟与真实的靠近,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相似,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考虑一个问题,即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人”这个事终究与我们创造出来的虚拟有什么区别?人究竟区别于其它的地方在哪里? 我认为,这便是人性,便是人愿超越“人”的思想,如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所言,人之所以为人,便在于人是一个桥梁,人应当被超越,若我们沉迷虚拟,我们便将停滞。我希望,我们应该在VR的帮助下,更好的追求更高的东西,VR为物,应被我所用,也许终有一天我们人类将进化为尼采所预言的“超人”。 虚拟让我们更加成为人,并借此我们应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人应超越虚拟、真实。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II卷深度解析及范文(附:文题解析及范文展示)

2020 年高考作文全国II 卷深度解析及范文(附:文题解析及范文展 示) 作文题【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全国卷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命题方向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性。作文材料关注现实话题,其中第二、三段紧扣2020 年抗击新冠肺炎这一热点,但视野更为开阔,拓展到国际疫情的背景上。材料引用抗疫期间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捐资物资上的寄语,表明面对疫情危机时国与国之间的守望相助,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考生写作必须基于材料展开联想和思考,表现“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这一主题。 2.典型任务的限制性。考生的写作身份是参加“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的中国青年代表,文章主题是“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 ,演讲地点是国际论坛,听众对象是国际青年,因此要有身份意识、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 3.价值判断的限制性。任务中明确设置“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 这一具体情境,与考生的青年身份紧密结合,“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的结合,则体现出世界各国青年应该对人类社会发展有责任担当意识,“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的演讲主题,进一步强调了青年人的责任担当意识,再与前面的三段材料相联系,可知此作文倡导各国青年在人类面临危机时应团结起来,用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开放性 1.立意开放。“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是一个大的主题,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表现这个主题。 2.联想和思考自由。考生从材料出发,基于主题,可展开自由联想。 3.表达方式开放。虽然只能写演讲稿,但演讲稿既可以以理性为主,体现严密而深刻的思考,又可以列举抗疫中的典型事例,借抒情打动人心,表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主题。 解题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分三段,除第一段材料较为陌生外,第二、三段材料内容紧扣时代脉搏,与疫情有关,许多学校在复习备考中都有过训练,学生下笔不难。第一段材料引用中外名言,墨子这段话的意思是:对待别人的国家,要像对待自己的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要像对待自己的家庭一样;对待他人,也要像对待自己一样。体现墨家“兼爱”的思想主张。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名言从个人与集体、国家与世界的角度谈团结的重要性。这两段话连在一起,启发我们团结互助、相亲相爱是世界人

中考作文,临门一脚

考前可以有所作为(二):努力用自己写过的一篇最满意的作品,进行打磨训练,注意不是背诵下来应付考试,而是进行主题的开拓、深化、创新。 看下面这篇文章: 爷爷的微信 爷爷总是不愿搬过来和我们起住,爷爷说,他要守着陪伴他几十年的老房子,不能让房子有一点闪失。 记忆中,爷爷总是在傍晚时,坐在院子里,叨咕着什么,就像是在和房子说话。爷爷耳朵不好,听不见电话铃声,又不和我们住一起,想联系他很不方便。于是,我想教爷爷使用微信,耳朵不好使,但他至少能感觉到手机的振动。微信还有许多功能,可以让爷爷的生活更丰富。 周末,我们一如既往地回到爷爷家。一见到爷爷,我就开始了我的“课程”一一教爷爷玩微信。爷爷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他操着浓重的乡音,瞪着眼,说:“学这个有什么用?”我耐心解释:“学会了微信,您就可以天天在手机上见到我们了。”爷爷一听,喜不自胜,赶紧掏出大伯买的智能手机,叫我教他。 但是,爷爷学习的过程却比我想的要艰难得多。我教爷爷发信息,却忘了爷爷不会打字。爷爷戴着老花镜,眯着眼睛,蹙着眉头,嘴巴无意识地噘起来。他黝黑的长满了斑的脸庞爬满了细细的皱纹,花白的头发掉得只剩几根。岁月真是无情啊!爷爷低声嘀咕着:“这是什么东西?“爱克斯”是不是啊?这个叫键盘的东西是用来干吗的啊?”眼看着还得从头给爷爷上拼音课,我知难而退,决定教爷爷发送语音和视频通话。 捣弄了半天,练习了很久,爷爷还是进展很慢。他无奈地撇着嘴,说:“老了啊!学这个都学不会,唉!”爷爷仅有的一点头发无力地耷拉着,像株蒲公英,我看着很是心酸。突然,我灵机一动,想到了办法。我兴致勃勃地拿来纸笔,画出微信中爷爷要用到的界面,并标明步骤。爷爷看了,果然很快就学会了。爷爷喜出望外地和不在家的大伯视频通话,脸上的快乐都要溢出来了。 接下来,就需要实践了。我带爷爷来到超市,买了两样杂货,用微信付款。爷爷看我付款看得入神,他连连说:“太神奇了!真是太神奇了!”爷爷回家后,在微信群里发了个红包,还乐呵呵地自己研究微信。 晚上,我们回家了。这天夜里,我做了一个香甜的梦,梦见爷爷和我们大家一起用微信聊天,一家人其乐融融,很是温馨。 原本,我们一家人都会在周末回爷爷家,但这段时间,我们因为有事,没有去爷爷家,只在视频里和爷爷聊天。看到视频里的爷爷身体硬朗,我和爸妈都很安心。两个星期过去了,我们打爷爷的手机,没人接。发微信,没有回复。是爷爷的手机坏了,还是爷爷出事了?我和爸妈急忙赶回爷爷家。 爷爷在家里安然无恙,手机也好好的。我们松了一口气。我问爷爷:爷爷,你怎么不接电话,也不和我们微信视频啊?” (……这里你可以通过补写结尾,变换结尾等方法,看自己能否写出更加深刻、新颖的主题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