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中图版)[1]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中图版)[1]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中图版)[1]

高一地理上学期复习提纲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

宇宙是时间、空间和万事万物的总称。 组成宇宙的基本天体是星云和恒星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自转)

概况 方向 自 西 向 东,从北极上空看呈 逆 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 顺 时针方向 周期 恒星日,长23小时56分4秒,而1太阳日是地球自转360°59’所需的时间。 速度 角速度为 15°/时。地球表面除 南北两极点外都相等

线速度从 低纬向 高纬递减,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 一半 。 地理意义:

①导致 昼夜交替现象,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中心天体( 太阳 ):质量占 99.86% 地月系:组成 地球 和月球

八大行星: 水星 、 金星、地球 、 火星 木星、 土星 、 天王星 、海王星 太阳系: 河外星系 总星系 自身条件 适宜的温度、合适的大气、 充足的水分 外部条件 稳定的太阳光照, 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普通性:外观和所处的位置(与其他行星没有特别显眼的地方 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

在的基本条件):

普通而特殊的 行星——地球 太阳活动与地球 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周期 11 年) 耀斑→磁暴→影响短波通信 太阳风→极光 太阳活动 类型 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能量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与地球 太阳辐射→能源

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水循环 对地球的影响

②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北半球向 右偏,南半球向左 偏。

③◆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 12 时, 经度 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东经数值越大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 大 。西经反之。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 4 分钟。

◆时区和区时: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有 15 个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 区时 ,又称 标准时 。 ◆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 ◆时区差的求法:在0时区两侧相加,同侧相减

◆加减号的确定:所求地在已知地 东取加号,反之取减号

◆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大体沿 180°经线穿行的 折 线,它是为了消除因为地球球形而导致的日期换算中的不同结果而设定的,同时为了保持180°经线上同一行政归属的地方日期相同。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公转)

概况 轨道:是一个 椭圆 ,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 焦点上,每年1 月初位于近日点,初位于远日点。

方向:自 西 向 东

角速度约为每天59’ ,近日点时较 快 ,远日点时较 慢 周期为 1年 ,约为 365 日 6 时 9 分 为一个恒星年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地球自转的轨道面叫做 赤道 面,地球公转的轨道面叫 黄道 面。

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 黄赤交角,约为 23°26'。也可以说,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约成 66°34'的夹角。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 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 的更替、五带 的划分等一系列地理现象。

五带 名称:热 带、 北温 带、 南温 带、 北寒带、 南寒 带 划分界

线: 南北回归线 、 南北极圈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原因: 黄赤交角 存在,地球的 公转 (自转或公转)运动。

地理意义:

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相对于 地平面 的高度角,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 12时时

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在 太阳光直射 的纬线最大,向 南、 北 两侧逐渐降低。

②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在哪一个半球,哪个半球的白昼就长 ,而且纬度越高,白昼

2

越长 ,在极圈以内的地区还可能出现 极昼 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相反,赤道上 各地的昼夜长短,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③四季的更替: 中纬度地区明显。四季更替表现为一年中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

节变化。夏季是一年中 白昼较长, 太阳高度 较大的季节,冬季反之。春秋两季是过渡。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内部部圈层

划分依据:地震波 纵波(P 波):能在 固体、液体 中传播,速度较 快 横波(S 波):只能在 固体 中传播,速度较 慢

划分界面 莫霍面:距离地表平均约 17 千米,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 增加

古登堡面:距离地表约 2900千米,纵波传播速度明显 下降 ,横波则突然消失

位置:莫霍面以上

厚度:平均约 17千米,变化规律:大陆较 厚 ,约 33 千米,海洋较 薄 ,

约 6 千米地壳。 海拔越高,厚度 越大 。

组成:含量最多的3种元素是O 、Si 、Al ; 硅酸盐类 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最广 结构: 上层为 硅铝 层,相对密度较 小,分布不连续。 下层为 硅镁 层,相对密度较 大 ,分布连续。 位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 结构: 上地幔 具有 固态 特征,主要由 含铁、镁的硅酸盐类 组成。 地幔 下地幔

岩石圈: 地壳 和 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

软流层:位于上层地幔中,一般认为可能是 岩浆 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位置:古登堡面以下

地核 组成: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 铁 和 镍 结构: 外核 呈 液态 或 熔融 状态 内核 呈 固态 态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吸收: 选择性 性。平流层 臭氧 吸收紫外线;对流层 ◆大气对太阳辐 水汽、CO 2 吸收红外线; 射的削弱作用 反射: 无选择 性。

散射: 有选择 性,波长较短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冷热冷冷

冷热冷热热冷

热热

A B C D

▲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下垫面因素、气象因素。

二、大气运动

(一)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原理: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

受热上升

形成:地面冷热不均

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水平运动

冷却下沉

形成热力环流

●下面的等压面分布图中,正确的是( B )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图见课本36页)

◆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动力(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摩擦力:(近地面、方向与风向相反)

高空大气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大气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地表摩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斜交。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高压

冷冷

●下列各风向示意图中(单位:百帕),表示南半球高空的是( B ) A B C D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形成因素: 热力 因素,如 赤道 低气压带和 极地 高气压带 动力 因素,如 副极地 低气压带和 副热带 高气压带

低纬环流和信风带(0°~30°)中纬环流和西风带(30°~60°)

高纬环流和极地东风带(60°~90°) 地面表现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以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之间为风带

(四)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课本39页)

移动原因: 太阳直射点 随季节而变化的南北移动

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 北 移,冬季 南 移。南半球则相反

(1)写出图中字母所示气压带名称:

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2)图中代表中纬西风带的序号是_________,在图中相应位置画出中纬西风带的风向。

(3)气压带B 和风带②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其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其分布规律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关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全球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 、图中字母A 所示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降水丰沛C 、地表温度高是形成图中A 、C 所示气压带的原因 D 、受风带③控制时,澳大利亚草原草木枯黄

※★答案:(1)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2) ②和④ 画图(略) (3)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南北纬30o -40°大陆西岸 (4)B D

(五)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见课本39-40页)

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 快 ,大陆上形成 低压中心 ,切割 副热带高 气压带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 快 ,大陆上形成 高压中心 ,切割 副极地低 气压带 分别写出名称:7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 印度低压中心 ;太平洋上形成 夏威夷高压中心 ;1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 亚洲高压中心(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 ;太平洋上形成 阿留申低压中心 。 ◆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范围: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区。

风向:冬季 西北(偏北) 风,夏季 东南 风。

800

805

810 810 805

800 1010 1000

成因:海陆热力差。

南亚季风:范围:印度地区,我国的西南地区。

风向: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

成因:夏季风主要成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风主要成因:海陆热力差。

2. 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季风气候特点的是:()

答案:D

3. 有关季风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西南季风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

B. 我国各地夏季都吹东南风

C. 华北地区冬季位于反气旋的东部,盛行偏北风

D. 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位于亚洲低压东部,盛行偏北风

答案:A C

4. 读亚洲部分地区气候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气候类型名称①,②。

(2)试分析①②两种气候的相同点:

相同点:表现在成因上都是造成的,表现在气候特点上,夏季都是。

(3)分析比较③④两种气候在气候特点上的相同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③有明显的,

④是。

(4)②③两种气候成因的最大不同点

是:。

(5)与①②两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对应的同

纬度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和。

答案:(1)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高温多雨

(3)全年高温旱雨季交替全年多雨

(4)前者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而后

者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造成

(5)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三、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1、气团:

概念:指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物理性质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分类:暖气团:比下垫面温度高的气团。

冷气团:比下垫面温度低的气团。

2、锋面系统

概念:冷暖气团之间的交界面

(二)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1

2、锋面气旋系统与天气

(1)A地是气压中心,该气压中心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选择填空)

A.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 洋流对该地区的影响

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地形的影响

(2)B地是气压中心,其东侧的风向为。这种风给北京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益处可能有。

(3)该日我国西北、华北大部分地区出现的天气过程可能有。(选择填空)

A. 暖锋

B. 冷锋

C. 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D. 寒潮

(4)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有。(选择填空)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温带海洋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1)高 C

(2)低偏东风吹走被污染的空气,使城市空气得到净化

(3)DCB

第二节水的运动

一、水循环

概念: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状态和物理状态的变

化。在太阳能及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

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

大规模地运动,并塑造了多种地表形态。

过程:读图填出图中箭头表示的水循环过程

水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大规

模转化和交换

水是洁净的可再生资源,人类目前只能以

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增雨及跨流域引水

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其中人类影响最大的为地表径流。

二、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

概念: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动。

影响: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巨大的洋流系统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洋流与所流经区域之间,也通过能量交换来改变其环境特征。

分布规律:

(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海啸);潮汐;洋流

(2)洋流的形成与分布(图2-2-5,2-2-6)

◆按照成因分

风海流:由风引起表层海水流动所成—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密度流:相邻海区密度不同—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流动,红海与印度洋的曼德海峡分布补偿流:由风海流和密度流导致部分海区海水减少,其他海区海水便过来补充—秘鲁寒流◆按温度分(洋流性质)

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

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

北半球副热带海区:顺时针环流

南半球副热带海区:逆时针环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逆时针环流

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如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高,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如果没有北大西洋暖流,英国和挪威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冰封期,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港终年不冻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

寒流:降温减湿,如同一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低,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渔场的形成: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国的北海渔场

上升流的影响:秘鲁渔场的形成、东南大西洋渔场

◆航海事业:顺洋流航行速度快,节省燃料和时间;逆洋流航行速度慢,耗燃料和时间

顺风顺流,例如,北半球的冬季,从波斯湾到红海的油轮经过阿拉伯海时是顺风顺流,从大西洋到地中海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是顺风顺流

◆海洋环境污染: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海水污染范围

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1、地质作用

(1)地质构造概念: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和变位

◆地壳运动类型:

①水平运动:运动方向:岩层沿平行于地表的方向运动;

对地表的影响: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和海洋例:大西洋的形成和扩大

②升降运动:运动方向:岩层沿垂直于地表的方向运动;

对地表的影响:使岩层发生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地质构造分类:

1)褶皱:当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发生弯曲变形

分类:a、背斜:岩层一般向上弯曲,常成为山岭

b、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常成为山谷

◆被侵蚀之后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被侵蚀之后的判断方法:由中间向两侧岩层由老到新的位背斜;由中间向两侧

岩层由新到老的位背斜

2)断层:岩层发生破裂,并且岩断裂面两侧岩块由明显的错位、位移

(地垒)上升岩块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

(地堑)下沉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2)地质构造作用、意义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构造盆地有利于储存地下水;隧道工程通过断层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加固措施。

◆板块构造学说

1)要点:全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海岭、海沟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图:板块的运动)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

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 2) 板块分布:(图: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界线的位置、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分 3) 应用:

a 、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巨大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等

b 、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地区,常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c 、 两大板块张裂,常形成海岭

3、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形成地表形态的“粗毛坯”,外力作用则不断地把“粗毛坯”进行塑造。 1、流水作用:

河流上游:冲刷、侵蚀为主形成沟谷 如:我国的黄土高原 河流下游:以堆积为主形成冲积扇、冲击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2、风力作用:

在干旱地区,风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速减小后导致风沙堆积,形成沙丘。如:黄土高原

总结:地质作用引起的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不断改变地球的表面形态。内力作用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或盆地;外力作用则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任何地貌都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

◆外力作用的地貌(举例)

流水的侵蚀地貌: 卡斯特地貌 、河谷 ,黄土高原的 沟壑 地貌。 流水的堆积地貌:河口附近 三角洲平原 ,山口 冲积扇 。 风力的侵蚀地貌: 风蚀蘑菇 、风蚀洼地。

风力的堆积地貌: 沙丘 、 黄土高原 的形成。

4、在空格内填上岩石名称,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作用形式名称

◆山岳的形成:山岳类型 褶皱山 、 断块山 、 火山 。

(1) 褶皱 :岩层的一系列波状弯曲。形成的原因: 地壳水平运动、内力作用。 岩层上凸的称为 背斜 、岩层下凹的称为 向斜 。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原理: 内力作用。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 外力作用。 (2)现实指导意义: 背斜储油、 向斜储水; 背斜 下方建隧道,原因 。 顶部建采石厂,原因: 。

●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A处地质构造为________,它是良好的储______________ 构造。从地形上看,A处为__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看,B处地质构造为_________,此处容易形成的地质灾害是_________。(填1种即可)

(3)图中所示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____;关于该类水循环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选择填空)

A.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B.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C.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D.使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能量交换

(4)C处下面的地层中可能含有丰富的__________等矿产资源,其上覆盖水域往往是渔业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形成大渔场,原因是____________。(选择填空)A.这里阳光集中,海水温暖

B.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氧气充足

C.人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多,饵料丰富

D.这里多寒、暖流交汇处或有冷海水上泛,饵料丰富

E.温带地区夏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有大量营养盐类上泛

※★答案:(1)向斜水山地内力作用产生向斜,外力剥蚀(侵蚀)两翼,

向斜成山(2)断层地震泥石流滑坡(写出1种即可)(3)海陆间大循环 A D (4)石油(天然气) C D

第一节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专题复习——光照图的判读及时间的计算涉及教材

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⑴光照图的判读要求

①了解图上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②理解地球自转、公转规律及其经纬网地图的读图方法和地球形状的特点;

③了解时区、日界线的划分和区时的概念;

④关键是判断太阳直射点位置和晨昏线位置。

⑵光照图的重要的点、线、面

点:球心、南北两极点、太阳直射点;

线:南北回归线、赤道、南北极圈、地轴、各条经线(尤其是0°经线和180°经线)、晨昏线、太阳光线(尤其是直射点的太阳光线);

面:黄道平面、赤道平面。

⑶光照图上点、线、面的关系(几何关系)

①地轴、直射点太阳光线一定通过球心;

②太阳光线所示的平面即为黄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呈23026/的夹角;

③各纬线圈与赤道平行、与各经线相互垂直;

④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⑤太阳光线与晨昏线相互垂直;

⑥晨昏线与各纬线既可垂直,也可斜交;与极圈内的各纬线还可相切、相离(出现极昼或极夜);与赤道平分(即赤道与晨昏线的两交点经度相距180°—赤道昼夜平分);与各经线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⑦太阳直射点永远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的点也永远位于极圈内;

⑧晨昏线把相交的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计算各纬度的昼夜长短即判断昼弧和夜弧的弧长),如果与各纬线垂直时则晨昏线必定通过南北两个极点,且该天昼夜平分。

⑷光照图上的数量关系

各经线纬线的度数、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各纬度的昼夜长短、各条经线的地方时和各时区的区时、各纬线的弧长大小、球面上各点的经纬度位置等。

⑸光照图上的动态变化

地球公转过程中受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发生季节变化,南北极圈内产生极昼和极夜现象

⑹光照图的类型

平面图:赤道侧面光照图(昼夜、全昼、全夜、部分昼或部分夜)、极地光照图(全部、部分)、中纬地区上空斜视光照图;

立体状图:真正的立体光照图较少,中纬地区上空斜视光照图有立体感;

地图式光照图:通过一定的地球投影的经纬网地图上作出晨昏线的图。

⑺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经度位置

进行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进行日期范围的判断

纬度位置

日期判断

太阳高度角计算与判断

昼夜长短的计算与判断

进行与季节有关的地理事物的判断等

⑻光照图作图:

作太阳光线:过球心作与晨昏线垂直的线,即确定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直射点太阳光线。

作晨昏线:夏至、冬至时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赤道上晨昏线相距180°,并与太阳光线垂直。

⑼光照图的判读内容①判读某地位置(包括太阳直射点位置)、方向;飞机航线判断

②判读日期(注意日期分界线)

③进行地方时、区时计算

④计算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

⑤判读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

⑥判断晨昏线,并进行昼夜长短的计算

⑦判断昼长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

⑧判断与时间有关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等

⑽光照图的判读方法

①依据地球形状、地球自转→判断晨线、昏线;晨昏线最南、最北点与赤道两个交点的经度差。

②依据经纬网、地球公转→判断晨昏线与经纬线间的关系;昼夜长短的变化。

③依据地球形状→判断图上昼半球太阳高度分布(等太阳高度线);太阳直射点位置。

④地球形状、地球自转公转和经纬网→判断图上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⑤建立全球立体光照图模式→是判断和理解小区域光照图和地图形式光照图的基础。

⑥依据地球公转→分析光照图在地球公转轨道上所处的位置。这也有助于季节的判断。

重点回顾

1.光照图的类型:

说明:

光照图的判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⑴非全图的光照图,若不能准确判读,最好的方法是补为全图;

⑵确定所属的半球:极地投影图抓住地球自转的方向,矩形图抓住经纬度的变化特征;

⑶确定日期:根据晨昏线的特点和极昼、极夜情况来确定;

⑷确定地方时:根据已知经线及相邻经线间隔的读数;

⑸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2.在光照图中,晨昏线和经线圈有几种关系?(见课本二分二至光照图)

3.晨昏线在地面上如何移动?其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有何关系?

4.判断晨昏线的方法有哪些?

5.在光照图中,有哪些特殊的地方时?

6.绘制侧视图和俯视图时,分别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即两类光照图图形的基本特征)

地理计算专题

一、各种地理计算之间的关系

二、与地球运动有关的计算

最新高中数学必修1到必修5综合试题资料

数学综合试卷 一、 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总计30分) 1、执行如图1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2,2]t ∈-,则输出的S 属于( D ) A. [6,2]-- B. [5,1]-- C. [4,5]- D. [3,6]- 2、一台机床有 的时间加工零件A ,其余时间加工零件B ,加工A 时,停机的概率是,加工零件B 时,停机的概率为 ,则这台机床 停机的概率为( A ) A. B. C. D. 3、设集合{|32}M m m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必背版(完整版)教学提纲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必背版 (完整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4小时 ★㈡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高一,地理,必修,知识点,整理,,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高一作文中查看更多范文。 篇一: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全篇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1.3地球的运动

苏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综合复习试题

高一数学必修1综合复习试题 一、填空题 1.集合A ={x |-1≤x ≤2},B ={x |x <1},则A ∩(?R B )= . 2.已知函数20()10x x f x x x ?=?->?,≤,,,若1()2f a =,则实数a = . 3.方程)2(log )12(log 255-=+x x 的解集为 . 4.函数23 )(-=x x f 的定义域为 . 5.已知函数()f x 是R 上的奇函数,且当0x >时,32()2f x x x =-,则0x <时,函数()f x 的表达式为()f x = . 6.定义集合A 、B 的一种运算:1212{,,}A B x x x x x A x B *==+∈∈其中,若{1,2,3}A =,{1,2}B =,则A B *中的所有元素数字之和为 . 7.已知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x f 满足),()2(x f x f -=+则)6(f =_________. 8.若2()2(1)2f x ax a x =+-+在(3,3)-为单调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9 .函数y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 10.函数)86lg()(2++-=a ax ax x f 的定义域为R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11.若关于x 的方程a a x -+= 523)43(有负实数解,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12.如果函数()223f x x x =-+在[]0,m 上有最大值3,最小值2,则m 的范围是 .

13.已知定义域为()(),00,-∞+∞U 的偶函数()f x 在(0)+∞,上为增函数,且(1)0f =,则 不等式()0x f x ?>的解集为 . 14.不等式012 ≥+-ax x 对所有]2,1[∈x 都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 . 二、解答题 15.设集合{}2|lg(2)A x y x x ==--,集合{}|3||B y y x ==-. ⑴ 求B A ?和A B U ; ⑵ 若{}|40C x x p =+<,C A ?,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 16.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3212833)21() 32(??? ??--+-- ; (2) 2lg 2lg3111lg 0.36lg823 +++.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 第一章 ★课标: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1)天体系统的级别:『填空』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 其原因是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光照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②地球自身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质量和体积适宜(有大气层),有液态水(有原始的海洋) ★课标: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和色球层,活动周期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①影响地球气候:黑子的数量变化与降水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②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③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和两极的极光。 ★课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3、(1 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 自转自西向东 南顺北逆 一个恒星日 一个太阳日 除两极点外, 都是15°/小时 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的 线速度是赤道线速度的1/2 公转自西向东 逆时针 一个恒星年 回归年 大约1°/天。大约30km/s 规律:近日点(1月初)较快,远日点(7月初)较慢 (2)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0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度。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 (3)时间计算:东加西减。(加减)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4min 。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 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 (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不偏。 (5)黄赤交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34′, (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自转或公转)运动。 夏至日冬至日春分或秋分日 正午太阳高度的 分布规律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 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 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 到全年最大值;南半球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 最小值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 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 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 到全年最大值;北半球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 最小值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 递减赤道地区正午 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 大值 昼夜长短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全球昼夜等长 出现极昼范围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 现极昼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 现极昼 全球昼夜等长)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 气候划分: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时间太阳直射点方向 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 北半球南半球 12月22日至次年 6月22日 向北移动 昼渐长,夜渐短,6月22日 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 昼渐短,夜渐长,6月22日 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6月22日至 12月22日 向南移动 昼渐短,夜渐长,12月22日 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 昼渐长,夜渐短,12月22日 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3月21日 9月23日 全球昼夜平分 ★课标: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外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上,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球圈层结构 内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下,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岩石圈:包括地壳全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上地幔顶部) 第二章 ★课标: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1、(1)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直接的热源。 (2)与大气的保温作用有关的现象 现象成因 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多云时云层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热量少 人造烟雾的防冻效果可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地面温度晚秋或寒秋,霜冻出现在晴朗夜晚 及“十雾九晴” 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低,气温低,易出现霜冻及雾等天气现象 节气时间(前后)直射点位置移动方向对应点春分3月21日赤道向北 B 夏至6月22日北回归线向南 C 秋分9月23日赤道向南 A 冬至12月22日南回归线向北 D A C B D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5篇分享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5篇分享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大气环境 一、重点内容分析 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 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 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 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 3、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 (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气压 中心气压水平气流方向垂直气流方向中心天气状况举例其它影响 气旋低北逆南顺向上阴雨亚洲低压沿槽线形成锋面 反气旋高南顺北逆向下晴亚洲高压 锋面气旋(重要!) 要求: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 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控制及出现的天气现象 8、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因子分析 地理位置

高一数学必修1综合测试题

高一数学必修1综合测试题 1.集合{|1,}A y y x x R ==+∈,{|2,},x B y y x R ==∈则A B 为( ) A .{(0,1),(1,2)} B .{0,1} C .{1,2} D .(0,)+∞ 2.已知集合{ } 1| 1242 x N x x +=∈<???是(,)-∞+∞上的减函数,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0,1) B 1(0,)3 C 11 [,)73 D 1 [,1)7 8.设1a >,函数 ()log a f x x =在区间[,2]a a 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 12 ,则a =( ) A . B .2 C . D .4 9. 函数2()1log f x x =+与1()2x g x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下的图象大致是( ) 10.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f x 满足(1)()f x f x +=-,且当x ∈[1,0]-时()12x f x ?? = ??? ,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提纲)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第一章行星地球 1.天体系统的层次(P3)太阳系八大行星分类及顺序(P4)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创新设计P3反思归纳) 3.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产生的影响(P8)、太阳的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P10)、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P11)(创新设计P4) 4.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量多的主要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弱)气温低的原因?(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弱) 5.地球自转的方向(北逆南顺)、周期、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地球公转的方向、 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P14)6.地球自转的意义(昼夜更替、时差、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南左北右)地球公转的意义(昼 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形成) 7.黄赤交角产生的影响: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 化---四季。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永远昼夜平分,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变,没有四季 8.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创新设计P10反思归纳) 9.晨昏线的特点和判读(创新设计P12反思归纳) 10.日界线、今天和昨天的范围(创新设计P14) 11.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纬度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计算(创新设计P17) 1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变化规律和应用(创新设计P18) 13.横波、纵波的特点以及地球圈层的划分(P21 图1.25和图1.26)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1.大气的受热过程(创新设计P26) 2.热力环流成因及几种常见形式(创新设计P27) 3.等压线的弯曲规律(高低低高—气压变高,等压线向气压值低处弯曲) 4.等压线图中风力和风向的判读(创新设计P28) 5.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P34 图2.10)、每个气压带的成因(创新设计P31)、气压 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P35 图2.11 北半球夏半年向北移) 6.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名称(P37) 7.东亚和南亚季风的成因、风向及气候类型(创新设计P34) 8.气候类型分布范围、成因、气候特征(创新设计P34) 9.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概念、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创新设计P36)、冷暖锋的判读(创 新设计P38) 10.气旋和反气旋的定义、方向、天气情况(创新设计P36) 11.等压线图中高压脊和低压槽的识别(P43)、锋面气旋的判读(创新设计P39)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图文版,最全面最详尽

习一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赤道的周长约40000千米,经线圈长约40000千米 二、地球仪 ㈣经纬网的常见形式 N S 纬线是直线,经线连接南北纬线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同心 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

★三、经纬网的应用 1.确定地理坐标 方法:⑴确定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间隔,一般情况俯视图是45°,侧视图是30° ⑵从已知经线开始沿自西向东的方向,依据东经增大,西经减小,标出各条经线的度数 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位 (1)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或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或正西的关系。 (2)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的方位,既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的判定:北半球纬度越高越偏北,南半球纬度越高越偏南 东西方向的判定:①两地都为东经,度数大的偏东,②两地都为西经,度数小的偏东。③一东一西,当二者经度和小于180度,东经偏东,当二者经度和大于180度,西经偏东。(在已知各地经纬度的情况下,用此规律最简单) 【说明】在经纬网图中判定东西方向,只要保证两点间的经度间隔小于1800 ,均可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东西方位. 3.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1)经线上1°对应地面上的弧长(即经线长度)大约是111km (2)赤道上1°对应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km,由于各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其他纬线上l °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 纬度km 。 4.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部分长度 ⑴同一经线圈上的两点,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这个经线圈上. ⑵出赤道外,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向较高纬度凸. ⑶晨昏线是大圆,处在晨昏线上两点的最短距离就是两点之间的最短晨昏线 复习课二 地 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120°E

高一数学必修一综合

老梁试卷高一数学必修一综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5分) 1.(5.00分)已知集合A={x|x2<16},B={x|4﹣2x>0},则A∩B=() A.(﹣4,2) B.(﹣4,4) C.(﹣2,2) D.(﹣2,4) 2.(5.00分)函数f(x)=ln||的大致图象是() A.B.C.D. 3.(5.00分)已知函数是奇函数,则f(a)的值等于() A.B.3 C.或3 D.或3 4.(5.00分)已知奇函数f(x),当x>0时单调递增,且f(1)=0,若f(x﹣1)>0,则x的取值范围为() A.{x|0<x<1或x>2}B.{x|x<0或x>2} C.{x|x<0或x>3}D.{x|x<﹣1或x>1} 5.(5.00分)已知函数f(x)=log a x(0<a<1)的导函数为f'(x),记A=f'(a),B=f(a+1)﹣f (a),C=f'(a+1),则() A.A>B>C B.A>C>B C.B>A>C D.C>B>A 6.(5.00分)已知函数,若x,y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 A.B.C.(﹣1,1) D.[﹣1,1] 7.(5.00分)已知点(m,8)在幂函数f(x)=(m﹣1)x n的图象上,设 ,则a,b,c的大小关系为() A.a<c<b B.a<b<c C.b<c<a D.b<a<c 8.(5.00分)已知函数f(x)=,g(x)=e x(e是自然对数的底数),若关于x的方程g(f(x))﹣m=0恰有两个不等实根x1、x2,且x1<x2,则x2﹣x1的最小值为()

A.(1﹣ln2)B.+ln2 C.1﹣ln2 D.(1+ln2) 9.(5.00分)某公司拟投资开发新产品,估计能获得10万元至100万元的投资收益,为激发开发者的潜能,公司制定产品研制的奖励方案:奖金y(万元)随投资收益x(万元)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奖金不超过投资收益的20%,奖金封顶9万元,若采用以下函数模型拟合公司奖励方案,则较适合的函数是() A.y=+2 B.y= C.y=+D.y=4lgx﹣3 10.(5.00分)在下列图象中,二次函数y=ax2+bx+c与函数y=()x的图象可能是() A.B.C.D.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1.已知log2x=log3y=log5z<0,则、、由小到大排序为. 12.已知函数(a>0,且a≠1),若f(﹣3)<f(4),则不等式f(x2﹣3x)<f(4)的解集为. 13.函数f(x)=,关于x的方程f(x)=kx﹣k至少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 14.已知λ∈R,函数f(x)=,当λ=2时,不等式f(x)<0的解集是.若函数f(x)恰有2个零点,则λ的取值范围是. 三.解答题(共6小题) 15.已知定义域为R的函数f(x)=﹣+是奇函数 (1)求a的值; (2)判断函数f(x)的单调性并证明; (3)若对于任意的t∈(1,2),不等式f(﹣2t2+t+1)+f(t2﹣2mt)≤0有解,求m的取值范围.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完整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复习提纲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卫星、行星、恒星,流星、星云、彗星 2.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二.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1.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普通性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注: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同向性、公面性、近圆性 2.存在生命的行星——特殊性 ·地球位于太阳系,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 ·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温度) ·地球适当的体积和质量,使其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大气) ·地球上具有液态水源(液态水源)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能量产生为H原子的核聚变,只有1/2亿到达地球,却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 2.对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动和生物活 动·它是人类日常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煤,石油) 3.全球总分布趋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或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主要影响因素:纬度因素、地势高低、天气状况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层结构:光球→色球→日冕(由内向外) 2.太阳活动类型: ⑴黑子:光球上某块地方温度较低,周期11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⑵耀斑:色球上某块地方突然增大增亮,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与黑子的出现相关常出现在耀斑之后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对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极光和磁暴现象;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造成气候以11年为周期的异常变化,形成了水旱灾害和乔木生长年轮的疏密变化。 第三节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部分地球的宇宙环境 ★考点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含义: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 (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考点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普通性体现在: ①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②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特殊性体现在:地球存在生命物质 ★考点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石油、天然气).太阳辐射影响因素(三个)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及原因 太阳能风能开发条件评价 能源丰富,市场大小距离,资金,技术,政策 新能源的优点: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缺点:能量密度小,变化大不稳定。 ★考点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②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两极地区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④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考点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考点6: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1)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地球持续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有了昼夜更替现象。昼夜更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2)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使得同纬度地区不同地点见到太阳的时刻会有早晚。地方时的确定与经度的对应关系:太阳直射的那条经线地方时为12点,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线(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3)时区与区时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6401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特点:周期性(约11年)、整体性。(课本P11活动); ⑵影响:①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④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 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 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019级高一数学必修一综合1(试卷)

2019级高一数学必修一综合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0分) 1.已知幂函数的图象与轴无公共点,则的值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2.函数是指数函数,则a的值为( ) A. B. 1 C. D. 1或 3.已知集合A={x|y=},B=,则A∩B=() A. [-2,-1] B. [-1,2) C. [-1,1] D. [1,2) 4.已知a=log2,b=5-3,c=2,则a,b,c的大小关系为() A. a<b<c B. a<c<b C. c<b<a D. c<a<b 5.已知函数g(x)=f(x)+x,若g(x)有且仅有一个零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1) B. [-1,+∞) C. (-∞,0) D. [0,+∞) 6.已知函数f(x)=,方程f(x)=k恰有两个解,则实数k的取值范 围是() A. (,1) B. [,1) C. [,1] D. (0,1) 7.已知f(x)=,则方程f(f(x))=1的实数根的个数是() A. 4 B. 5 C. 6 D. 7 8.在下列区间中,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为() A. B. C. D.

9.已知f(x)=满足对任意x1≠x2,都有<0成立,那么 a的取值范围是() A. (0,] B. [,1) C. [,] D. [,1) 10.已知函数若均不相等,且,则的 取值范围是 A. (0,9) B. (2,9) C. (2,11) D. (9,11) 11.已知函数,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12.已知函数是定义在上的偶函数,当时, ,则函数的零点个数()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13.计算= ______ . 14.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为______________. 15.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对任意,有,且, 则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____. 16.函数的值域为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0分) 17.设集合,. (Ⅰ)若,求实数的值; (Ⅱ)若,求实数组成的集合.

高中地理必修一至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1.天体: 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 2.天体系统 概念:宇宙中的天体恒星、星云,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太阳: 1.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太阳系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 2.太阳辐射: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对地球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 3.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类型: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②色球层:耀斑 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宙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定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水能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材料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恒星特点: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 76周年 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2.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 地球 3.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月球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 5.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 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 地球上有液态水 7.存在生命安全的宇宙环境 的行星外部条件 稳定的光照条件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 2.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3.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 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直接、间接地为地球上提供了能源 4.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5.太阳的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

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备注: 1. 地球自转时,最北端(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2.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俯视图中,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3.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南北纬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1/2。 4. 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 黄赤交角 自转 → 赤道(平)面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公转 → 黄道(平)面 (23°26′) 限制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变大,热、寒带面积变大, 变小,热、寒带面积变小, 温带面积变小 温带面积变大 (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1.移动方向 夏至日→冬至日 向南移动 冬至日→次年夏至日 向北运动 2.直射次数: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各只有一次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 南北回归线以外的地区,无直射 3.周期: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 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高一数学必修1综合测试题(4)

高一数学必修1综合测试题(四)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 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 |0,|12A x x B x x =<<=≤<,则A B ?=( ) A {}|0x x ≤ B {}|2x x ≥ C {0x ≤≤ D {}|02x x << 2、下面各组函数中为相同函数的是( ) A .x x g x x f ==)(,)(2 B .x x g x x f ==)(,)(33 C .2 2 )(,)()(x x g x x f == D .x x g x x x f ==)(,)(2 3.若a<1 2 ,则化简4(2a -1)2的结果是 ( ) A.2a -1 B .-2a -1 C.1-2a D .-1-2a 4 设()833-+=x x f x ,用二分法求方程()2,10833∈=-+x x x 在内近似解的过程中得 ()()(),025.1,05.1,01<> B 、328.08.0< C 、2 2π π< D 、3.03 .09.07 .1> 7、若集合A={y|y=log 2x ,x>2},B={y|y=( 2 1)x ,x>1},则A ∩B=( )

A 、{y|0θθ则θ在 ( ) A.第一、二象限 B.第一、三象限 C.第一、四象限 D.第二、四象限 10. 已知f(x)=|lgx|,则11()()(2)43 f f f 、、的大小关系是 ( ) A . )41()31()2(f f f >> B . )2()31 ()41(f f f >> C . )3 1 ()41()2(f f f >> D . )2()4 1 ()31(f f f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 幂函数()f x 的图象过点,则()f x 的解析式是 __ . 12、24,2 (),(2)2,2x x f x f x x ?-≤==?>? 已知函数则 ;若00()8,f x x ==则 。 13. 函数3log (31)x y =+的值域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 .其中)2 3,(π πθ∈ 三、解答题(共80分) 15、计算(每小题4分,共12分):(1)2lg 225lg 5.01.12 ++-- (2) log 2(46×25)+lg 1001+2log 510+log 50.25(3)sin π625+cos π323+tan(-π4 21 ) 16、(共12分) 某商品进货单价为40元,若销售价为50元,可卖出50个,如果销售单价每涨1元,销售量就减少1个,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则此商品的最佳售价应为多少? 17、计算(共14分):(1) 求值2 2 sin 120cos180tan 45cos (330)sin(210)?+?+?--?+-? (6分) (2) 已知3tan = α,α在第三象限,求sin cos αα-的值. (8分) 18、 (共14分) 函数2 ()21f x x ax a =-++-在区间[]0,1上有最大值2,求实数a 的值 19、(共14分)设函数2 211)(x x x f -+=. ○1 求它的定义域(3分);○2 求证:)()1 (x f x f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