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份政治学习资料

2012年2月份政治学习资料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

对一个走过90年光辉历程、拥有近8000万党员、在世界人口最多国家长期执政的大党来说,党员的自身修养问题,是一个决定其生机与活力的重大问题;而对每位共产党员来说,如何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也是一个伴其一生的“必修课”。“修己以安百姓”。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高度重视党员的修养问题。72年前,刘少奇同志写下了著名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在我们党内第一次对共产党员的修养问题作出全面阐述,今天读来,依然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变化就是挑战。今天,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和严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新形势下,党员的修养问题不仅是一个党员的个人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全党的重大政治问题。谈自律马克思曾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自律是人类的一种美德,也是共产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为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不但制定了铁的纪律,也要求党员严格自律。回顾90年的光辉历程,正是由于坚持廉洁自律、为民务实,党才能始终获得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革命之初,共产党人就深深懂得:严格自律,不搞特殊化,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也常常告诫领导干部要过好“五关”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当前,面对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和外部环境的考验,共产党员的严格自律,尤显重要。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党员干部面对的诱惑更多了,经受考验的机会也更多了。“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无数正反经验反复告诉我们,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一旦失去自律,就必然消极颓废,丧失斗志,腐化堕落。做到自律,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自律是自我批评,自我约束;自律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自律是自我牺牲,自我奉献;自律是先人后我,舍小家为大家。没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就难以做到严格自律。每一个共产党员,只有具有这样的胸怀和信念,才能有自律的坚实动力。高度的自律是深深根植于人内心的事业向往和奋斗追求。做到自律,尤其要注重防微杜渐。做大事都是从小事做起,坏大事也是从小事坏起。作为执政党的党员领导干部,手中掌握一定的权力,要为人民慎用权用好权。在和平时期,少数党员干部经受不住糖衣炮弹的进攻,常常在一念之间“拿了不该拿的东西,去了不该去的场所,吃了不该吃的饭局”。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最后无原则为“朋友”办事,酿成大错。吃喝玩乐,看似小事,有时毁掉的是党员的一生,损害的是党的形象。做到自律,还要主动接受监督。在法治社会,共产党人的自律要与他律结合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强调用制度指引人、规范人、约

束人。邓小平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共产党员尊重制度,自觉模范地遵守党纪国法,是自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时代,共产党员还要主动接受媒体和群众的监督,自觉把一言一行放到公开的聚光灯下,让群众帮助我们“洗脸”、“扫灰尘”。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自律是一面旗帜,指引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不忘立身之本,永葆政治本色!谈自重所谓自重,简单说,就是时时检点自己的言行。古话说:“山自重,不失之威峻;海自重,不失之雄浑;人自重,不失之尊严。”可见自重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备的素养,要一生遵守的底线。因为有更高的理想追求,共产党人自当有更严格的自重要求。自重与被尊重,成正比例关系,自重越甚,越被人尊重。是否被他人尊重,很大程度是要看你是否尊重自己。中国人有句老话,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就是讲人不自重就会被人轻视的道理。如果不自重,经常做出令人失望和可耻的行为,就会耗尽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小到约会迟到,用自己的散漫浪费了朋友的时间和信任,次数多了,渐渐,没有人信任你,也没有人尊重你。由此可见,人要珍惜自己,看重自己,莫要辜负别人的信任,这是安身立命的底线。普通人尚需如此,作为一名有着崇高政治信仰的共产党人更需自重。周恩来同志曾自订7条“修养要则”,规定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的坚决斗争,纠正自己的短处,永远不与群众隔离。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同志应该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各方面以身作则,树立好的榜样。这是对领导干部的真诚爱护,也是对领导干部的殷切希望。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尤其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而不能用来谋取私利;要做广大人民群众的表率,凡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如果与这些要求相反,表现轻浮、庸俗,甚至贪赃枉法,做出与这一身份不相符的事来,那就叫不自重。不自重者,既损害党的形象,也必遭人民鄙弃,更谈不上成就事业。自重要慎微,着力提高自身素质,这是每一个党员都要用一生坚持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珍惜党的荣誉和党员的声誉,注意自身的形象,不做与党员干部身份不相符合的事情。“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做到自重,就要从微小之事做起,从微小之处严起。决不能不拘小节,因为小事小节中有政治、有方向、有人格、有形象。要做到自重慎微,就要加强学习,提高免疫力,才能对现实中消极腐败的东西做到见微知著,自觉抵制,要始终保持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保持一种敢于攻坚的勇气,保持一种勤奋工作的干劲,树立自重慎微的良好形象,做到做人有底气,干事有锐气,为官有正气。有大志者必自重,慎其言行,守其分际。如此,才能不生退屈之心,才可精而进之,有所作为。谈责任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成为社会的一员,肩上便有了责任。为人子女有孝敬父母之责;为人父母有教养子女之责;做一个合格的公民,爱国、守法、诚信等是应尽之责。身为共产党员,从在党旗下宣誓的那一刻起,肩上便有了神圣的责任。勇于承担责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

有责”……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那些关于责任的壮美篇章,是世代薪火相传的行动标杆,是滋养后人心灵的宝贵财富。中国共产党把中华民族的责任意识提升到了新的境界。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责任观的出发点和归宿。加强党员的责任感,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的一贯要求;党章中关于党员义务的规定,则是对党员责任的具体要求。红军初创时期,一个青年战士问领导:“参加共产党有什么好处?”领导回答:“让我看,参加共产党有九十九条都是‘坏处’,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可能被杀头,还会坐牢;危险的工作要抢着去干;如果军装不够,要让给别人穿;饭少人多,要让群众先吃,自己饿肚子……要说好处,我看只有一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才会拥护你。”这些“坏处”,实际就是党员的责任。革命年代,党员责任可以形象地概括为“冲锋在前”;和平时期,党员责任更多地体现为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我是党员,这是我的责任!”新的历史时期,在许多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在许多生死一线的紧要关头,这掷地有声的誓言常在人们耳边回响。但不可否认,现实中也出现了一些与党员责任渐行渐远的消极乃至丑恶现象。有人淡忘责任。有的党员在工作中忘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无所作为、作风漂浮、纪律松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人逃避责任。有的党员在工作中不敢负责、不善负责、不讲原则、不分是非、患得患失、敷衍塞责;有的遇到难题绕道走,前怕狼后怕虎,缩手缩脚,甚至对群众呼声和疾苦麻木不仁、置若罔闻。有人背叛责任。有的党员动摇了对共产主义的忠诚信仰,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所侵蚀,在工作中争权夺利、揽功诿过,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化,以致触犯了法律锒铛入狱。责任缺失,贻害无穷。责任建设,一靠教育、二靠制度。一方面要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另一方面要抓制度建设,将党员责任规范化,建立健全各种党员责任制,把党员的责任明晰到具体工作岗位和生活中去,让所有党员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负其责。作为执政党的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要放眼未来,以对国家、民族负责的态度,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无愧共产党员之身份。谈荣辱荣辱,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判断,但也反映了党员的品行,甚至影响到党员乃至政党组织的形象。荣辱是一种选择。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对于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看待积极与消极、高雅与低俗、文明与落后,每个党员的心中都会有、也必须有杆秤。荣辱是一种方向。做出选择也就指明了道路,对于党员而言,心中有什么样的荣辱观,对其努力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倘若荣辱不分,将可能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倘若荣辱不当,将可能影响生长的根基。荣辱是一种准则。沿着正确的道路一直走下去,最初的荣辱选择也就会逐渐演变为一个政党的旗帜、品牌,内化为每一个党员的信念、原则,最终寓于政党及广大党员的行动当中。那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以何为荣、以何为辱?李林森以对党忠诚、为民尽责为荣,以追逐名利、贪图虚荣为耻,始终信守“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铮铮誓言,被人民群众誉为“老百姓的组织部长”。文强以堆金积玉、骄奢淫逸为荣,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为耻,金钱成了

他衡量一切的标准。虽快活一时,却抱憾一世,最终落得“自作孽不可活”的下场。知荣明辱,党员先行。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石。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理应成为党员判断荣辱的重要标准。党之所以能够从只有几十人的小党发展成为拥有8000万党员的执政大党,之所以能够凭借“小米加步枪”取得革命胜利并不断取得建设、改革的新成就,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广大党员拥有、拥护并践行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荣辱观。但不可回避的是,在社会转型期也出现了一些社会消极现象,污泥随清流而下,庸俗附风雅共存,甚至出现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等乱象。个人主义的滋生让一部分人将热爱祖国冷视为做作、将服务群众嘲讽为作秀,享受主义的泛滥让一部分人把骄奢淫逸尊称为潇洒、把不劳而获推崇为能耐……它们腐蚀了党员,败坏了风气,危害甚大。不辨是非难处世,不知荣辱不成人。回顾历史,检视现实,做符合人民利益的事情,就当引以为荣;反之,则被视为耻辱。一些党员堕入歧途,害人误己,基本都是思想观念上首先出了问题,放松了对党性的要求,把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正确荣辱观抛到了九霄云外。新形势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心系国家,坚定党性,怀揣民心,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唯有如此,才能行得正、站得稳,才能将事业推向更高的层次。谈得失凡事皆有得有失。其实,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在得失中度过。得多少?失几何?得失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内在信仰和道德良知。得失观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不易跑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保持先进性,就要树立正确的得失观。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取决于每个人所在团队的需求得失。共产党员是党的一分子,所以共产党员的得失应该是与党组织的得失相统一的。在对待个人得失上,有许多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以及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等,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失去了很多个人利益,包括自己的亲人、财产甚至生命,却赢得了人民的深切怀念和爱戴。反观刘青山、胡长清、陈良宇之流,个人贪欲横流,生活腐化堕落,看似得到许多,实则失去了民心,为党和人民所不齿,为历史所唾弃。所以,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把自己的得失统一到党组织的得失中来看待,把能否得到民心作为衡量自己得失的核心要素,对代表、维护、发展人民的利益,能够得到民心的事,即使失去一些个人利益,也要坚决去做。那些被百姓念念不忘的先进模范人物,身上都有舍小家、为大家,舍自己、为别人的可贵品质。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正是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事例,赢得了党和人民由衷的信赖与称颂,成就了自己崭新的人生高度。树立正确的得失观,须有良好的心态,才会获得坚韧的心理支撑。有的干部,见一些贪官、大款、大腕儿们学历不如自己,能力水平不如自己,却享受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于是就心态失衡,频频伸手,最终跌入深渊、摔得个粉身碎骨。党员干部也有七情六欲,但作为共产党人,就应有更高的思想境界,有更强的自我约束力,努力从患得患失中跳出来,坚持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坚持向前看,而不是向名利看,这是保持平和心态的一大秘诀。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决定了其为人行事的基本价值取向。从世俗眼光看,“草帽书记”杨善洲似乎是“傻帽”一个。他失去的太多太

多,但却用一生的忠诚和执著守护了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演绎了无私奉献的公仆情怀,受到了群众的尊敬、信赖和爱戴。“生为守大义,死成千古贤”,从这个角度看,他所得很丰厚、很珍贵、很长久。作为党员干部,不管走到哪里,都应时时刻刻用正确的行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得亦淡然,失亦坦然。正确处理得与失,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应是每个共产党人始终坚守的底线。谈吃亏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难免或得或失。得到了,感觉占了便宜,满心欢喜;没得到,心里总觉得亏,打不起精神,心情沮丧,牢骚满腹。如何面对得到或失去,对普通人而言,是人生的一个考验和锤炼。而对一个有着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党员来讲,不仅仅是一种考验和锤炼,更是一种内在的本质要求。党的宗旨和党员身份,内在就要求必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群众利益,舍得付出,甘于吃亏。在河南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有一位叫李连成的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村里分宅基地,李连成主动挑了个大水坑,家人不解,责备他。他却说,“咱是党员,是书记,咱和乡亲争着住,你还当谁的书记呀!”后来,这个故事被改编成豫剧《村官李天成》,其中一首《吃亏歌》在群众中很流行。“能吃亏自然就少是非;肯吃亏自然就有权威;多吃亏才可能有人追随……吃亏吃得众心归;吃得你人格闪光辉。”逐句细细琢磨,每一句吃亏的结果,都是一个党员基本素质和品行的重要体现。不是吗?少是非,增强的是群众的理解与宽容;有权威,反映的是党员干部的力量;有人追随,体现出党员干部的威信和品德;人格闪光辉,彰显出党员干部的人格魅力。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常说党员应比群众觉悟高,高在哪里?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就落在每个党员的言行上。光说不做,或则说的和做的不一致,群众就会不信任。做了,反映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某种程度上就得肯吃亏。其实,吃群众的“亏”,反而是占了“便宜”。道理很简单,在各种利益面前,党员能吃亏,甘于吃亏,勇于吃亏,淡泊名利,时时处处吃苦在前,危难时刻冲在第一线,就能“减少是非”,就能“树立权威”,就能“有人跟随”,就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信任。在一个肯吃亏的党员身上,蕴藏着一种精神的力量。正是这种精神力量,使他们浑身闪耀着光彩,当之无愧地成为群众的领路人。可眼下也有人对提倡党员要甘于吃亏不以为然,说什么“党员也是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等等。不错,党员固然有自己的合法权益,应该得到保障。但别忘了,共产党人的目标和定位是啥?不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吗?不就是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吗?一名党员,如果不愿吃亏,这样的党员,遇事就会斤斤计较,见待遇就争,见荣誉就上,见困难就躲,见危险就跑,见麻烦就推。如此一来,最终失去的是人心,损毁的是根基。可见,一个党员能否有吃亏的精神,有吃亏的行动,关系到党性的高下。勇于吃亏,甘于吃亏,主动吃亏,是一个共产党员应具有的品质。做一个合格的党员,优秀的党员,就要自己多吃亏,不让群众吃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