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寒与小儿积滞关系探讨_李晓倩

脾胃虚寒与小儿积滞关系探讨_李晓倩
脾胃虚寒与小儿积滞关系探讨_李晓倩

43

第13卷 第9期 2011 年 9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3 No. 9 Sep . ,2011

积滞是儿科常见的脾系疾病之一。临床以不思

乳食,食而不化,腹部胀满,嗳腐、吞酸,大便溏泄或便秘为主要特征。《幼幼集成?伤食证治》云:“ 凡小儿饮食伤脾之证,非可一例而论。有寒伤、有热伤、有暂病、有久病、有虚证、有实证。但热者、暂者、实者,人皆易知。而寒者、久者、虚者,人多不识。”文中提到人们重视热证、实证等导致小儿伤食,却容易忽略寒证、虚证。寒证、虚证对小儿积滞发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文章就其中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1 古代医家关于积滞病因与脾胃虚寒关系的认识

《灵枢?百病始生第六十六》记载:“黄帝曰:积之始生,至其已成,奈何。岐伯曰: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这是最早关于因寒生积的记载,后来也有医家指出小儿积滞形成的直接原因即脾胃虚冷,如《诸病源候论》所谓:“小儿宿食不消者,脾胃冷故也。小儿乳哺饮食,取冷过度,冷气积于脾胃,脾胃则冷。胃为水谷之海,脾气磨而消之。胃气和调,则乳哺消化,若伤于冷,则宿食不消。”《幼科释迷?食积》中初虞世曰:“小儿食积者,因脾胃虚冷,乳食不化,久而成积”。《小儿药证直诀?食不消》云:“脾胃冷,故不能消化”。《保婴撮要?食

积寒热》曰:“小儿食积者,因脾胃虚寒,乳食不化,

久而成积。”也有医家认为小儿因过食生冷之物间接导致脾胃虚寒,致使脾胃不能克化而形成积滞,甚者形成寒积腹痛,如《活幼心书?明本论》 云:“凡婴孩所患积症,皆因乳哺不节,过餐生冷、坚硬之物,脾胃不能克代,积停中脘”。《幼科释迷?痞结积癖》云:“曾氏曰,婴孩积症,皆乳哺不节,过餐生冷坚硬之物,脾胃不能克化,积停中脘。”《幼科释迷?积痛》云:“有寒积腹痛者,由日渐受寒,兼吃冷物凉饮,寒邪结于脾经,遂致作痛。”这些古代医家的观点启示我们对待小儿积滞,要重视脾胃虚寒这一病因。

2 古代医案中从虚、从寒论治小儿积滞的记载

阅读古代医案,古代医家从虚、从寒论治小儿积滞的成功案例颇多。《保婴撮要》中记载:一小儿腹痛,以手按之痛益甚,此乳食停滞也。用保和丸末一钱、槟榔末三分,下酸臭粪而安。后患腹痛,别服峻利之剂,其痛益甚,手按则已,面色黄白,此因饮食失宜,脾气不调,土虚不能生金也。用六君子汤而愈。文中作者对于同一小儿的两次积滞能辨证施治,特别对待后一次积滞腹痛,根据面色及症状辨证

脾胃虚寒与小儿积滞关系探讨

李晓倩,赵霞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

摘 要:通过对古代文献中脾胃虚寒与积滞发生的关系总结,古代医案中关于从虚从寒论治小儿积滞的记载,

以及现代医家灵活运用温运脾胃法治疗小儿积滞的文献回顾,说明脾胃虚寒也是小儿积滞的一个重要致病原因。在重视实证、热证易导致小儿积滞的同时,不能忽略虚证、寒症。针对因脾胃虚寒所致的积滞患儿,要加强其脾胃本身之功能,促进运化,以消除积滞。

关键词:积滞;脾胃虚寒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1) 09- 0043- 03

收稿日期:2011-03-04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ZYYS—2009 0004-6)作者简介:李晓倩(1985-),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儿脾系疾病研究。通讯作者:赵霞(1972-),女,四川成都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小儿肺脾系疾病研究。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ficient Cold of Spleen &

Stomach and Retention of Food in Children LI Xiao-qian,ZHAO Xia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9,Jiangsu,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ummariz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d of spleen & stomach and occurrence of indigestion in ancient literature,and the records about treatment in light of deficiency and cold syndrome in ancient medical records,as well as the review of literature about treatment to the retention of food in children of using warm and move spleen method by modern Doctors flexibly,deficient cold of spleen and stomach is also the important causes of children Indigestion. Against the indigestion in children caused by deficient cold of spleen &stomach. Deficiency syndrome and cold syndrome cannot be ignored at the same as emphasizing superfluity syndrome and warm syndrome which caused children indigestion easily. It is crucial to promote moving by strengthening the spleen &stomach function of itself to eliminate indigestion.

Key words:retention of food in children;deficient cold of spleen & stomach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3卷

属脾虚积滞,对证予以健脾助运的六君子汤服用而愈。《保婴撮要》中还记载一医案:一小儿停食腹痛,面色白,黑睛少,手足常冷,大便不实,口鼻吸气,腹中阴冷,此禀命门火衰,不能温蒸中州之气,故脾胃虚寒也,用八味丸、补中益气汤而愈。这又是一针对脾胃虚寒积滞,采用温脾健运之法凑效的一成功案例。明?万全《幼科发挥》中记载:一女子脾胃素弱,一日啖生枣,病腹胀而喘,其母忧甚,恐夫知食以生冷也。予曰:勿忧。乃作钱氏异功散加藿香叶以去脾经之湿,紫苏叶以去肺经之风,一大剂而胀消喘止。本病案中患儿因素本脾胃虚弱,又食生冷引发积滞作喘,作者从脾胃虚寒出发,用钱乙的健脾助运之异功散加上分经论治之药而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清?魏之琇《续名医类案》中记载:马铭鞠治华氏子,连食冷鸭子二枚,午间又纵恣饮食,更余发病,上不吐下不泻,胸腹胀满,日闭气喘身热,按其胸腹,则双手来护。曰:食也。鸭子黄闭气,得水则化,今尚在胃口,急索大枣数枚,煎汤,入砂仁一钱,以通其气,儿得顿饮碗许,气渐通,目开,手足亦渐流动,再煎饮之,夜半吐泻交作,次日而愈。此病案患儿因过食生冷之物导致积滞闭气,医者单用大枣及砂仁两味药给患儿煎汤服用,即能药到病除,究其原因是针对寒积气闭,医者用补气之大枣配以醒脾开胃之砂仁取得了奇效。

3 现代医家灵活运用“温运脾胃”法治疗小儿积滞

3.1中医内治法

针对小儿积滞的治疗,也有医家在选方用药时重视健运脾胃法的应用,促进脾胃本身运化功能,从而消除积滞。黄应培等[1]自拟运脾消积汤,药用:怀山药10g,茯苓10g,麦芽10g,薏苡仁10g,山楂8g,大腹皮8g,砂仁(后下)5g,陈皮3g,钩藤6g,独脚柑8g,灯心5g,甘草3g,加减治疗小儿积滞146例,痊愈97例,好转38例,无效11例。作者对小儿积滞的治疗重视运脾法的应用,方中怀山药、茯苓、麦芽、薏苡仁健运脾胃为君药,山楂、大腹皮、砂仁、陈皮消积化滞为臣药,钩藤、独脚柑、灯心镇惊清热除烦为佐药,甘草为使药。诸药配伍,具有消积化滞、健脾助运的作用,且兼有定惊作用。张春迎等[2]自拟小儿化积汤,药用:槟榔20g,木香10g,藕节15g,麦芽10g,神曲10g,山楂10g,枳实6g,甘草5g,黑白二丑10g,治疗小儿积滞,方中二丑炒用并加入红、白糖,以及汤药中加入白蜜可缓解调和药力而顾及脾胃,病久脾虚加入白术、党参、砂仁,健脾开胃,作者也是在消积同时注重健运脾胃法的应用,顾护脾胃,所以治疗积滞有较好的疗效。王玉芝等[3]运用脾可欣颗粒,主要成分为白扁豆、山药、白术、牛黄、鸡内金等,治疗消化不良积滞,药中白扁豆、白术、山药均有健运脾胃的作用,主要是健脾益气,促进脾胃本身的健运从而消除积滞。

3.2中药敷贴法

李治湖等[4]用中药敷脐治疗小儿积滞30例,方药:肉桂60g,丁香30g,苍术30g,焦三仙各30g,枳壳10g,玄明粉10g等。上药共研细末过筛,装瓶中密封备用),主穴:神阙,配脾俞、肾俞、涌泉等。作者主要采用温肾健脾、调中和胃、驱寒止痛的方法,敷贴神阙等穴,使脾胃的功能得以恢复,从而治疗小儿积滞,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李锡久等[5]采用中药白术、桃仁、杏仁、栀子各50g,枳实、砂仁各10g,樟脑、冰片适量为细末,用时取适量加入蛋清调成糊状,外敷于内关穴为治疗组47例,对照组46例服用胃蛋白酶片和乳酶生片,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总有效率80.4%,有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中药敷贴内关穴治疗小儿积滞的疗效优越。作者采用中药外敷于内关穴是通过皮肤(穴位)渗透吸收,使药物的有效成分作用之于脾胃,以行气益胃、健脾化湿、散积消痞,通过运脾以健脾,实乃治本之举。王喜聪等[6]用调胃消食散(药物组成:陈皮、砂仁、焦三仙、鸡内金、槟榔、草豆蔻、土炒白术、冰片、桂皮、藿香各等分)按比例研末备用,用时取适量药末用温开调成稠膏状敷于神阙穴,外用胶布固定;另配合针刺,主穴取四缝,脾虚夹积取足三里,积滞化热加曲池、合谷,烦躁加神门,治疗小儿积滞68例。主要也是运用中药的辛温发散作用,通过脐中皮肤的渗透和吸收,经脉的循行输布全身,而发挥温运脾胃,健脾消积的作用,再配合针刺辨证选穴,效果显著,疗效甚佳。

3.3针刺四缝法

四缝穴为经外奇穴,在第2~5 手指掌侧近端指关节横纹中点,是手三阴经所过之处,常用于治疗小儿食积、积滞等证。四缝穴能起到健脾气、复胃阳的作用,很多医家灵活应用刺四缝法,通过健脾益胃从而消除积滞。陈秀珍[7]认为点刺四缝穴可以调理脾胃,使谷物自消,胃气自降,从2007年9月—2009年3月1疗程治疗积滞58 例,痊愈48例,有效10例,有效率100%。余惠华[8]采用捏脊、刺四缝加中药治疗小儿积滞100例,捏脊、针刺四缝加中药辨证治疗,针对属脾胃虚弱证,以扶正为主,消食为辅,达到“养正而积自除”的治疗目的,方剂以保和丸、四君子汤为主,再随证加减。其中捏脊疗法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再加四缝更能调和脏腑,综合应用以治疗积滞而取得了满意效果。

3.4针灸、推拿疗法

隋康民等[9]用针刺配合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积滞75例,治疗组75例用毫针点刺承浆穴,双侧四横纹穴等再施以小儿推拿手法,针对脾虚夹积型积滞,使用小儿推拿手法:补脾、平肝,一窝风。对照组单施小儿推拿手法,结果显示针推结合治疗组优于单纯推拿组。作者针对病例中脾虚夹积型积滞,采用揉一窝风的手法,能起到温中行气的作用,温运脾胃而止腹痛除积滞,又配合针刺机体特定穴位,对胃肠蠕动及消化液分泌的有益调节作用已被现代医学研究所证实,所以针推配合的治疗方法也能起到温运脾胃消除积滞的良好效果。温乃元等[10]采用捏脊和摩腹疗法治疗小儿积滞160例,捏脊疗法重点揉捏脾俞、胃俞起到健

44

45

第13卷 第9期 2011 年 9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3 No. 9 Sep . ,2011

脾益胃之功效,摩腹疗法以掌部或四指指腹着力,沿中脘→天枢→关元→天枢→中脘作环形摩动,视具体病情采用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摩腹。其中捏脊是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捏拿,达到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目的。重点揉捏脾俞、胃俞起到健脾益胃之功效。摩腹疗法能健脾和胃,助消化、增强食欲。此种方法解决了患儿服药困难的难题,操作简便,健运脾胃从而消除积滞,且兼有强身健体之功效。

4 展 望

综上所述,脾胃虚寒是小儿积滞的一个重要

致病原因,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家长对小儿的溺爱,医者常常重视小儿饮食过量易导致积滞的发生的病因,却容易忽略小儿先天脾胃不足,稍吃寒凉之物即可能导致积滞发生的病因。《幼幼集成》云:“大凡小儿元气完固,脾胃素强者,多食不伤,过食不饥。若儿先因本气不足,脾胃素亏者,多食易伤。”针对这类脾胃先天不足患儿,我们应该“必先以固胃气为主,使养正则积自除。”运用“温运脾胃”法,可采用多种治法,灵

活应用以加强脾胃本身之功能,促进本能运化,即可消除积滞。◆

参考文献[ 1 ] 黄应培,叶志权 .自拟运脾消积汤治疗小儿积滞临床观察[ J ]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12 ( 4 ):20-21.[ 2 ] 张春迎,祈建平.中药化积汤治疗小儿积滞40例[ J ] .中医临

床医生杂志,2007,35 ( 10 ):65.

[ 3 ] 王玉芝.脾可欣治疗小儿脾虚性腹泻及消化不良积滞的临床

观察[ J ] .首都医药,2000,7 ( 1 ):38.[ 4 ] 李治湖,李永红.中药敷脐治疗小儿积滞30例[ J ] .现代中西

医结合杂志,2004,13 ( 5 ):658-659.[ 5 ] 李锡久,梁虹,马翔,等.消积灵治疗小儿积滞[ J ] .中国中西

医结合脾胃杂志,1997,5 ( 4 ):246.[ 6 ] 王喜聪,袁海红,邢彦伟.调胃消食散穴位贴敷配合针刺治疗

小儿积滞症68例临床观察[ J ]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 ( 12 ):108-109.

[ 7 ] 陈秀珍.针刺四缝穴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J ] .山东中医药大

学学报,2010,34 ( 2 ):158.[ 8 ] 余惠华.捏脊、刺四缝加中药治疗小儿积滞100例[ J ] .新中

医,1998,30 ( 11 ):21.[ 9 ] 隋康民,王志军,薛兴英.针刺配合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积

滞75例疗效观察[ J ] .青岛医药卫生,2000:32 ( 4 ):301. [ 10 ] 温乃元,王锦,张飞香.捏脊和摩腹手法治疗小儿积滞症160

例[ J ] .中国民间疗法,2006,14 ( 12 ):24-25.

莱菔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ou

L.的种子,为临床常用药物。该药性味辛甘平,归肺脾胃经,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效[1]。莱菔子

含有莱菔素(Raphanin)、芥子碱(Sinapine)、亚油酸、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莱菔子中芥子碱含量

蔡梅超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摘 要:目的:测定中药莱菔子中芥子碱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电泳条件为石英毛细管柱

(75μm×90cm,实际长度81cm),运行缓冲液为0.02mol/L Na 2HPO 4:0.02mol/L NaH 2PO 4=1:1(25℃时pH=6.89),分离电压为25kV,压力进样30mbar×8s,温度为25℃,检测波长为326nm。结果:芥子碱在0.2~1.0mg/mL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5),平均回收率为99.50%,RSD 为1.21%。结论: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可用于测定莱菔子中芥子碱的含量。

关键词:莱菔子;芥子碱;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中图分类号:R12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1) 09- 0045- 02

收稿日期:2011-03-25

基金项目:国家新药研发大平台项目(2009*ZX09301-01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0HM017);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 (J105LL05);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8GG2NS02011)作者简介:蔡梅超(1975-),女,山东青州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新药研究与中药炮制原理研究。

Determination of Sinapine in Semen Raphani by 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sis

CAI Mei-chao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355,Shandong,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Sinapine in Semen Raphani. Methods :Apply the methods of HPCE,and the best condition was using the quartz capillary tube(75μm×90cm,practical length is 81cm ),0.02mol/L Na 2HPO 4:0.02mol/L NaH 2PO 4=1:1(pH=6.89 at 25℃)buffer,pressure injection 30mbar ×8s,at a constant voltage of 25kV and temperature at 25℃. It was detected on 238nm. Results :Sinapine had a

good linearity within 0.2~1.0mg?mL -1

(r =0.9995),and the average recovery were 99.50% with RSD 1.21%. Conclusion :This method is feasible for determination of Sinapine in Semen Raphani.

Key words:Semen Raphani;Sinapine;HPCE

小儿推拿-脾胃

治疗宝宝胃口差、消化不良的小儿推拿按摩保健方法: 要求: 1、每天推拿按摩约5~10分钟即可,应坚持3个月以上。 2、本手法不宜在饭前空腹或饭后立即进行。 3、推拿按摩时,室内温度应在22摄氏度以上,防止宝宝着凉。 4、小儿推拿按摩的手法应轻重适宜,不要让宝宝觉得不舒服。 第一步 按揉推四横纹:四横纹穴位于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时,医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别按揉四横纹穴,约2~3分钟;也可推四横纹穴,将小儿四指并拢,医者用右手拇指自小儿的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推50~100次。此法具有调中行气、和气血、除胀满的作用。 按揉推板门穴:板门穴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操作时,医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门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可止泻,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呕,来回推可调整脾胃功能。按揉2~3分钟,推50~100次。 推脾经穴:脾经穴在小儿拇指桡侧面。操作时,医者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小儿左手四指,再以拇指与中指捏住小儿拇指,医者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后,直推小儿脾经穴,从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推50~100次,单方向直推,不宜来回推。此法具有健脾和胃的功能。 按摩掌心:操作时,医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摩小儿掌心50~100次,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 第二步 腹部按摩:小儿采取平卧位,医者用右手四指或手掌,在小儿腹部,以脐为中心,做圆周运动。顺大肠方向为泻,适宜大便偏干者;逆大肠方向为补,适宜大便偏稀者;一般多选择顺逆各半,约按摩50~100次。操作时,手法不宜过重,应轻重适宜;医者手不宜过凉,应温暖。此法有调脾和胃的作用。 第三步 足底按摩(揉涌泉穴):涌泉穴在脚心,屈趾时,足掌心前正中凹陷中。医者用中指、食指或拇指指端揉该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按揉2~3分钟。此法有止吐泻、调脾胃的功能。 其他方法:捏脊的部位 捏脊的部位主要在背部脊柱及两旁,脊柱在背部的正中,是经络中的督脉所在,脊柱的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线,经络穴位有风府、大椎、腰俞、至阳、命门、腰阳关、八、背俞穴等。通过捏脊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起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及调整脏腑的治疗作用。 常用手法 捏脊疗法常用手法为捏、拿、推、捻、提五种,临床上,这八种手法综合运用,完成整个捏脊操作过程。 1.捏法:用双手拇、食二指将皮肤提捏起来,所提皮肤的多少要适当,提捏过多不易推进,提捏过少易于滑脱。 2.拿法:是捏法的进一步动作,拇指用力下压,食指用力上抵,拿法同捏法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 3.推法:以食指为主,将提捏起来的皮肤向前推动。具体作法是,将食指二、三节紧贴皮肤,与拇指协调,均匀地向前推进,边捏拿边推进,推进速度应适当,过快则容易滑

小儿推拿调理小儿呕吐病例分析

小儿推拿调理小儿呕吐病例分析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的饮食、痰涎等胃内容从胃中上涌,自口而出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古人认为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 【呕吐病因病机】 小儿呕吐发生的原因,以乳食伤胃、胃中积热、脾胃虚寒肝气犯胃为多见。 1、乳食积滞乳食过量,恣食肥甘、生冷及难以消化之食物,乳食积滞胃中,引起呕吐。 2、胃中积热胃为阳土,如乳母过食辛辣食品,乳汁蕴热,儿食母乳,或较大儿童过食辛热之品,使热积胃中,再感受夏秋湿热,致胃气上逆而发生呕吐。 3、脾胃虚寒先天禀赋不足,脾胃素虚,或乳母平时喜食寒凉生冷之品,乳汁寒薄,儿食其乳,脾胃受寒;或小儿过食瓜果生冷;或感受风寒之邪,均可使寒凝中脘,损伤脾胃,胃失和降,寒邪上逆,发为呕吐。 4、肝气犯胃如环境不适或所欲不遂,或被打骂,均可产生情志怫郁.导致肝气不畅,横逆犯胃,气随上逆而致呕吐。 【呕吐辨证论治】 1、乳食积滞呕吐物多为乳块或不消化食物,口气臭移,腹部胀满,传下酸臭或大便秘结,舌质红’苔厚腻,脉滑数有力,指纹紫滞。治法:消食,和胃降逆。 2、胃热气逆食人即吐,呕吐频繁,吐物酸臭,口渴喜饮,唇干面赤,大便臭移或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紫滞。治法:清热挥火。 3、脾胃虚窠食久方吐,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物多为清稀痰水,或不消化残余乳食,面色苍白,神倦肢冷,舌淡苔白,脉迟缓无力,指纹淡。治法:温胃和中。 【小儿呕吐推拿调理】 1、乳食积滞分阴阳、淸天河水、献肠' 揉合谷、揉板门、运内八卦。 病例:秦某,女,3岁,10月8日来儿推世家安阳小儿推拿店推拿。因“腹痛5小时,伴恶心、呕吐。患者5小时前不明原因出现腹部疼痛、呕吐,呕吐物多为乳块和不消化食物, 恶心,嗳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厚腻,脉滑数有力,指纹紫滞。常规治疗配合推拿治疗。 常规治疗:分阴阳30次,淸天河水300次,泻大肠200次,揉合谷100次,揉板门200次,运内八卦200次。

小儿推拿病例分析

小儿推拿病例分析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病例分析 病名:xx 证型:xxxx 治则:xxxxxxx 处方:开窍:开天门,推坎宫,揉运太阳,按揉总筋,分手阴阳各24次。 推五经:心200,肝300,肺300,脾300,肾300(五步推拿(清补)+推拿八法) 局部:+辩证对症对病取穴 关窍:拿肩井5次 咳嗽、流涕、气喘、痰鸣、发热——肺 呕吐、腹痛、腹泻、食积、痢疾、便秘——脾 夜啼、睡眠不眠、吐弄舌、口疮、高热昏迷——心 惊风、烦躁、目赤、眼屎多、气逆、口苦——肝 发育迟缓、下肢萎软、尿频尿急、遗尿、盗汗——肾 脾宜多补、清后需加补 心肝经只清不补 肝经可清可补 肾经只补不清 推拿八法: 1.发汗解表法:按揉耳后高骨、按揉风池、揉迎香、掐揉二扇门、顺运内八卦、点按外劳宫、盐擦肺腧、拿肩井等。 2.清热法:清胃经300、清大肠300、揉板门50、清小肠、清天河水200、退六腑300、逆运内八100、内劳宫、推脊、推涌泉等。 3.止咳化痰法:揉掌小横纹、推小横纹、合阴阳、抱肚法、天突、推揉膻中、揉肺腧、按引走搓摩等. 4.补益法:平补:摩腹(补)、揉肚脐(补)、揉肺俞、揉脾俞、揉足三里 温阳:分阳,推三关,补大肠,揉丹田,揉肾俞,捏脊,揉肾顶(固表止汗)滋阴:分阴、补小肠、揉二人上马、倒埋脊、揉涌泉。 5.镇静安神:捣小天心,揉掐五指节,按揉百会,摩卤门 6.消食导滞法:揉板门、逆运内八卦、揉四横纹、摩中脘、揉腹、揉天枢 7.止沤法:板门推向横纹、揉左端正、补大肠、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 摩脐、揉天枢、揉足三里、揉涌泉。 利小便实大便:清小肠、揉三阴交、推箕门 8.通大便法:清大肠、按揉博阳池、摩揉肚脐(泻)、摩揉腹(泻)、推下七 节骨、揉龟尾、搓摩胁肋。

推拿病案例子

推拿病案例子 1(患者,男,45 岁,电脑工程师。颈项伴右上肢放射痛 2 个月。2 个月前因受寒后觉颈项板滞不舒,渐至酸痛,后牵涉至肩、背部,出现右上肢直达拇、食指放射痛、麻木。遇寒冷、阴雨尤甚。舌质红,苔白腻,脉紧。查体:c5,6 棘旁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牵拉试验、颈拔伸试验均阳性。X 线:椎体前缘骨质增生,C5,6 椎间隙、右侧椎间孔狭窄。问题1:本患者的初步诊断。问题2:本患者的推拿治疗。 ?本患者的初步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本患者的推拿治疗:以松解,调整为治则。治疗部位以颈项部、枕后部、肩胛部、横突后结节和胸椎夹脊等处为主;取穴以风池、颈夹脊、天鼎、肩井、天宗、阿氏穴等为主。具体选用一指禅推法、攘法、拔伸法、推法、拿法、按揉法和颈椎微调手法等。推拿操作常规由松解手法、颈椎调整手法和整理手法三部分组成。患者处于急性发作期,以神经根减压为首务,通过颈椎拔伸下微调手法来实现。经治疗进入缓解期,在常规操作基础上再以轻柔手法沿放射性神经痛路线循经推拿,以进二步消除神经痛。 2(患者,女,45 岁,银行职员。头晕反复发作 2 年,加重 l 天。2 年前劳累后出现颈项板滞不舒、渐至酸痛,后牵涉至肩、背部,并伴有头晕、尤以颈部旋转活动时明显。无耳鸣、无双上肢麻木,否认有高血压病史。查 体:BP:120,75mmHg,C3(4 右棘旁压痛,旋颈试验阳性。TCD 检查:右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头颅 CT:未见异常。x 线: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问题1:本患者的初步诊断。问题2:本患者的推拿治疗。 2(?本患者的初步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本患者的推拿治疗:以松解、调整为治则。治疗部位以颈项部、枕后部、肩胛部、横突后结节和胸椎夹脊等处为主;取穴以风池、颈夹脊、天鼎、肩井、天宗、阿是穴等为主 i 具体选用一指禅推法、掖法、拔伸法、推法、拿法、按揉法和颈椎微调手法等。推拿操作常规由松解手法、颈椎调整手法和整理手法三部分组成。患者处

小儿推拿

周尔晋小儿推拿法 周尔晋著湖北省东风轮胎厂郑树安整理 小儿百脉汇集于掌,适宜于5岁以下小儿的推拿法有多个版本,而以周老的最为简单、实用。今将周老小儿推拿法的有关内容从《火柴棒医生手记》中单独抽出,并参考其他版本作了少量补充,供人们试用。 一、小儿推拿手法 1.清、补脾土 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面)。 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土”,中医功效等于吃人参、白术;从螺纹面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心方向——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土”。脾土多用补,而少用清。 2.清、推大肠 部位:食指外缘(即食指桡侧——编者注),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从食指端直推至虎口,名“推大肠”,为补,止泻;从虎口推向食指端,名“清大肠”,治便秘。 3.揉板门 部位: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用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揉法为补,自掌根推向指根(即离心方向——编者注)为“清”,作用同清推大肠。 4.清肝木 部位:食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木”。 注意:“肝木”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火。 5.清心火 部位: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心火”。 注意:“心火”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心火。清肝木与清心火有清火、降热功能。6.清、补肺金 部分:无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金”;旋推为补,名“补肺金”。“肺金”实热症用清法,虚症用补法。 7.补肾水 部位:小指脂腹。

操作:肾水与肝木、心火、肺金的手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水”。 注意:“水”宜补不宜清,补肾水相当吊盐水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用。8.揉外劳宫 部位:第三掌骨背侧,腕横纹至掌骨小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用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有清热、镇静、止痛作用。 9.推上三关 部位:小臂前侧,自腕横纹至肘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两指自下向上推,名“推上三关”或“推三关”,有发汗降热作用。 10.清天河水 部位:小臂内侧,自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侧推或用食、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水”,是退热重要手法,还有宁心与安眠作用。 11.退六腑 部位:小臂后侧,自腕横纹至肘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两指指腹自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 注意:退六腑大寒,相当于中药之犀角、羚羊角,非40℃以上之高热,不可轻用。 12.分推肩胛骨 操作:沿肩胛骨骨缝从上向下推如弯月,名“分推肩胛骨”(如箭头所示),本手法宣肺止咳,对久咳急气患儿适用。 13.揉肺俞 部位:第三、四胸椎间,正中线旁开1.5寸处。 操作:用双手拇指指尖作揉法(右手为顺时针,左手为逆时针)。 14.推脊柱 部位:上起大椎穴,下至尾骨之间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指指腹由上而下直推,名“推脊柱”,为退热重要手法。

宝宝怎样运用小儿推拿手法健脾胃

宝宝怎样运用小儿推拿手法健脾胃、增加食欲? 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之源。小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均需脾胃化生。而婴幼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易为饮食及外邪所伤。 另一方面,小儿生长发育迅速,为纯阳之体,所需营养物质较多,所以小儿脾胃运化水谷,吸收精微物的负荷相对较大,脾胃的正常运转是小儿健康成长的基本保证。 症见:大便硬、大便烂,或常拉不消化的东西,腹胀,不想吃东西,过于消瘦或肥胖,面色暗黄,常生病,睡觉时开嘴巴或两眼闭不合有一条缝。 应用推拿调理脾胃,可以增强儿童的食欲,达到调理气血,促进消化吸收功能,从而提高小儿身体素质增中抵抗力。 【工具/原料】 益多贝小儿推拿手法,BB霜和天然茶油。 【步骤/方法】 1. 推三关(见下图1)200次,在孩子前臂内侧面靠大拇指那一直线,父母用大拇指或食中指指面,沿那条线从腕推向肘部。 2. 补脾经(见下图1)200次,就是在孩子的大拇指面的指腹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

图1 3. 运内八卦(见上图1)100次,就是在孩子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2/3处为半径作圆圈,顺时针方向圆圈推动。

4. 揉四横纹3~5分钟,就是在孩子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靠近手掌的指关节横纹处。 5. 揉腹,就是在孩子的脐部及其周围用掌揉法,持续5分钟后,孩子腹部有温热感即可。 6. 捏脊3~5遍,并点按脾、胃俞穴各20次,脾俞穴在第十二胸椎刺突下旁开1.5寸,胃俞穴在第十一胸椎刺突下旁开1.5寸。

【注意事项】 ?因为宝宝的皮肤娇嫩,为减轻摩擦,避免皮肤损伤,提高治疗效果,需要使用专用的介质,比如BB霜和天然茶油等。

小儿推拿学考试复习题带答案

小儿推拿师复习题 间:2016-08-2 一、单选题: 1.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的经脉是(C )A.阴经 B.阴维脉 C.阳经 D.奇经 E.带脉 2.髓海位于( C )A.项部 B.胸部 C.头部 D.背部 E.腹部 3.经络系统中没有表里关系的是( B )A.十二经脉 B.奇经八脉 C.十二经别 D.十二皮部 E.十二经筋 4.在胸部,任脉旁开4寸的经脉是( C )A.足太阴脾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阳明胃经 D.足厥阴肝经 E.足太阳膀胱经 5.位于小指末节桡侧,指甲角旁寸处的穴位是( D )A.少海 B.小海 C.少泽 D.少列 E.中冲 6.十二经脉中,循行至心的经脉有( C )条条条条条 7.手太阳小肠经联系的脏腑,除心和小肠外,还有( A )A.胃 B.胆 C.脾 D.肝 E.大肠 8.直接入络脑的经脉是( B )A.足少阴肾经 B.足太阳膀胱经 C.足厥阴肝经 D.手少阴心经 E.手太阴肺经 9.在胸部,任脉旁开2寸的经脉是( E )A.足太阴脾经 B.手太阴肺经 C.足阳明胃经 D.足少阳胆经 E.足少阴肾经 10.手厥阴心包经的起始穴位是( E )A.天泉 B.少列 C.中冲 D.少府 E.天池 11.不与足少阳胆经相联系的脏腑或器官是( D )A.肝 B.耳 C.胆 D.胃 E.胁 12.手阳明大肠经出于“柱骨之会上”,所指督脉的穴位是( B )A.百会 B.大椎 C.风府 D.神庭 E.水沟 13.位于脐上4寸的穴位是( D )A.下脘 B.水分 C.建里 D.中脘 E.上脘 14.心的募穴是( A )A.巨阙 B.鸠尾 C.中庭 D.膻中 E.华盖 腰俞 D.长强 C.中极 B.会阴( C )A.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的穴位是15. E.曲骨 16.手厥阴经的络穴是( C )A.列缺 B.通里 C.内关 D.支沟 E.偏历 17.任脉起于( B )A.会阴 B.小腹内 C.神阙 D.承泣穴 E.目眶下 18.百会穴前后左右各l寸的穴位是( D )A.四满 B.四渎 C.四缝 D.四神聪 E.四关 19.两眉头的中间是( B )A.攒竹 B.印堂 C.鱼腰 D.太冲 E.球后 20.捏脊在小儿推拿临床上常用于( C ) A.惊风 B.发热 C.疳积 D.腹泻 E.便秘 21.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其中与上肢、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分别在( B ) A.耳垂、耳甲 B.耳舟、耳甲 A.耳垂、对耳轮体 D.三角窝、耳甲 E.三角窝、耳垂 22.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 D ) 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C.辨病论治 D.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辨病论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D 23.七周岁后至青春期来临称为 ( C )A.青春期 B.幼儿期 C.学龄期 D.学龄前期

小儿推拿学考试复习题(高级)带答案

小儿推拿师复习题 间:2016-08-2 一、单选题: 1、分布于四肢外侧与头面、躯干的经脉就是(C )A、阴经B、阴维脉C、阳经D、奇经E、带脉 2、髓海位于( C )A、项部B、胸部C、头部D、背部E、腹部 3、经络系统中没有表里关系的就是( B )A、十二经脉B、奇经八脉C、十二经别D、十二皮部E、十二经筋 4、在胸部,任脉旁开4寸的经脉就是( C )A、足太阴脾经B、足少阴肾经C、足阳明胃经D、足厥阴肝经E、足太阳膀胱经 5、位于小指末节桡侧,指甲角旁0、1寸处的穴位就是( D )A、少海B、小海C、少泽D、少列E、中冲 6、十二经脉中,循行至心的经脉有( C )A、2条B、3条C、4条D、5条E、6条 7、手太阳小肠经联系的脏腑,除心与小肠外,还有( A )A、胃B、胆C、脾D、肝E、大肠 8、直接入络脑的经脉就是( B )A、足少阴肾经B、足太阳膀胱经C、足厥阴肝经D、手少阴心经E、手太阴肺经 9、在胸部,任脉旁开2寸的经脉就是( E )A、足太阴脾经B、手太阴肺经C、足阳明胃经D、足少阳胆经E、足少阴肾经 10、手厥阴心包经的起始穴位就是( E )A、天泉B、少列C、中冲D、少府E、天池 11、不与足少阳胆经相联系的脏腑或器官就是( D )A、肝B、耳C、胆D、胃 E、胁 12、手阳明大肠经出于“柱骨之会上”,所指督脉的穴位就是( B )A、百会B、大椎C、风府D、神庭E、水沟 13、位于脐上4寸的穴位就是( D )A、下脘B、水分C、建里D、中脘E、上脘 14、心的募穴就是( A )A、巨阙B、鸠尾C、中庭D、膻中E、华盖 15、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的穴位就是( C )A、会阴B、中极C、长强D、腰俞E、曲骨 16、手厥阴经的络穴就是( C )A、列缺B、通里C、内关D、支沟E、偏历 17、任脉起于( B )A、会阴B、小腹内C、神阙D、承泣穴E、目眶下 18、百会穴前后左右各l寸的穴位就是( D )A、四满B、四渎C、四缝D、四神聪E、四关 19、两眉头的中间就是( B )A、攒竹B、印堂C、鱼腰D、太冲E、球后 20、捏脊在小儿推拿临床上常用于( C ) A、惊风B、发热C、疳积D、腹泻E、便秘 21、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其中与上肢、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分别在( B ) A、耳垂、耳甲 B、耳舟、耳甲A、耳垂、对耳轮体D、三角窝、耳甲E、三角窝、耳垂 22、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就是( D ) A、整体观念B、辨证论治C、辨病论治 D、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辨病论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D

实用小儿推拿(含穴位图及手法图)

实用小儿推拿(含穴位图及手法图)【补肺经/清肺经】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如上图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下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天河水】 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上图。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开天门】 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 穴位:天门(攒竹) 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揉太阳】 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 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 另外小儿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以防感冒发烧。日温差也较大时,家长一定要适时给小儿加减衣服,预防感冒。注重合理喂养,不可过食肥腻食物,以免伤食积滞,从而引起发烧。发烧时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

小儿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手法 1.清、补脾土 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面)。 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土”,中医功效等于吃人参、白术;从螺纹面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心方向——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土”。脾土多用补,而少用清。 2.清、推大肠 部位:食指外缘(即食指桡侧——编者注),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操作:从食指端直推至虎口,名“推大肠”,为补,止泻;从虎口推向食指端,名“清大肠”,治便秘。 3.揉板门 部位: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用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揉法为补,自掌根推向指根(即离心方向——编者注)为“清”,作用同清推大肠。 4.清肝木 部位:食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木”。 注意:“肝木”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火。 5.清心火 部位: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心火”。 注意:“心火”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心火。清肝木与清心火有清火、降热功能。 6.清、补肺金 部分:无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金”;旋推为补,名“补肺金”。“肺金”实热症用清法,虚症用补法。 7.补肾水 部位:小指脂腹。 操作:肾水与肝木、心火、肺金的手法不同,直推为补。 注意:“水”宜补不宜清,补肾水相当吊盐水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用。

8.揉外劳宫 部位:第三掌骨背侧,腕横纹至掌骨小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用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有清热、镇静、止痛作用。 9.推上三关 部位:小臂前侧,自腕横纹至肘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两指自下向上推,名“推上三关”或“推三关”,有发汗降热作用。 10.清天河水 部位:小臂内侧,自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侧推或用食、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水”,是退热重要手法,还有宁心与安眠作用。 11.退六腑 部位:小臂后侧,自腕横纹至肘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两指指腹自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注意:退六腑大寒,相当于中药之犀角、羚羊角,非40℃以上之高热,不可轻用。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及禁忌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及禁忌 1、小儿推拿适用对象为9周岁以内的小儿。 2、给小儿推拿时,应选择避风、避强光、噪音小的地方;室内应保持清静、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推拿后注意避风,忌食生冷。 3、推拿时家长要保持双手清洁,摘去戒指、手镯等饰物。指甲要常修剪,刚剪过的指甲,一定要用指甲锉锉平。冬季推拿时双手宜暖。 4、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按摩疗效的发挥。在小儿哭闹之时,要先安抚好小儿的情绪,再进行推拿。 5、小儿皮肤娇嫩,按摩时切勿抓破小儿皮肤。家庭推拿一般可使用按摩油或爽身粉等介质,以防推拿时皮肤破损。 6、小儿推拿手法的操作顺序:一般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也可先重点,后一般;或先主穴,后配穴。“拿、掐、捏、捣”等强刺激手法,除急救以外,一般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小儿哭闹不安,影响治疗的进行。小儿推拿手法操作时间的长短,应根据病情、体质而定,因病因人而异。在临床实践中推法、揉法运用较多,做摩法用的时间较长。运用掐法、按法时,手法要重、少、快。如果仅按摩一侧手部穴位,可不论男女,均按摩左手。 7、一般情况下,小儿推拿一次总的时间为10—20分钟。但是由于病情和小儿年龄的不同,在推拿次数和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差别。年龄大、病情重,推拿次数多,时间相对长。反之,次数少,时间短。一般每日1次,重症每日2次。需长时间治疗的慢性病7天至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可休息数日,然后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做保健性按摩,针对不同的系统,可以进行每日1次或隔日1次的规律性按摩。推拿时穴位可以相对治疗时少取,刺激程度应略低,时间可以保持在15分钟左右。 8、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均匀、柔和、轻快、持久。 9、在施行手法时要注意小儿的体位姿势,原则上以使小儿舒适为宜,并能消除其恐惧感,同时还要便于操作。 10、小儿推拿的禁忌证有:骨折、创伤性出血;皮肤破损、皮肤溃疡;烧伤、烫伤;急性、烈性传染病;癌症及危重病症等。 11、每次给孩子推拿最好只针对一个毛病,如果保健和治疗目的太多、推拿的穴位太杂,会影响最终效果。 12、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小儿推拿治疗前,必须有明确的诊断。如果家长不能肯定,请先送医院就诊!小儿疾病,瞬息万变、刻不容缓,请家长不要疏忽大意。此点切记切记啊! 摩腹法——健脾开胃 腹部按摩能保健养生,这早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有记载。我国唐代名医、百岁老人孙思邈也曾经写过“腹宜常摩,可祛百病”。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

小儿推拿治疗疗小儿厌食症 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疾病,原因多系喂养不当致脾胃失常所致。该病症病程长,长期服药会引起毒副作用,影响小儿正常发育。本文探讨了采用小儿推拿法治疗厌食症的可行性,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上把小儿长时间见食不贪、食欲不佳,甚而拒食诊断为厌食症,中医将此病症称为“纳呆”,病因当系脾胃功能失调所致。因脾主运化水湿,而胃主收纳、腐熟水谷,小儿体质贫弱,气血未盈,脏腑不坚,所谓“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再加上喂养失当,饮食不节,容易致使脾虚食积,胃津脾阳亏损,最终导致脾胃功能失调2%4。从祖国医学上来看,针对“纳呆”之病症,治当以健脾和胃为主,消食导滞,但考虑到小儿脏腑娇弱,易波及其他系统,引起损伤,因此临床在治疗时常选择中医推拿法来辨证治疗。 一、推拿方法 观察组结合中医辨证思路,每个穴位操作三分钟,一天一次,21天为一疗程。 1、主穴:补脾经、大肠经、运八卦、掐揉四横纹、摩腹、揉中院、揉足三里、捏脊, 2、点穴:捏脊后选双侧足三里、内关及肾俞、脾俞、胃俞、天枢、气海,用拇指纹面按压, 3、加减穴: (1)食滞伤脾型:加清胃经、揉板门。 (2)胃阴不足型:加分手阴阳,揉二马、揉三阴交,揉涌泉, (3)脾胃虚弱型:加补大肠、补肾经、推三关、推上七节骨。 二、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食欲显著增强,食量加大,体重增加或接近正常儿童; 2、好转:食欲、食量均显著改善,体重有所增加,但仍略低于正常儿童,其余症状或体征有所改善; 3、无效:疗程结束后症状、体征均无变化,或加重。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己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本文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推拿法,这一方法以穴位为原则,延伸至经络,最终达到调节治病的目的。其中的捏脊疗法,原理是通过对督脉和足太阳经的捏拿,以达到调整阴阳、调和气血、通经活络、恢复脏腑元气的作用。配合点穴补位,可提振全身阳气,推动气血运行,打通经脉,规律性点穴可平衡阴阳,调节气机,最终实现调和脾胃失常,恢复功能,治愈厌食。在捏脊法涉及的五脏六腑的俞穴,该类穴位功能在于将命门之气输注于五脏六腑之中,可发挥显著的激活各脏腑功能的作用,故该类穴位一直是采用捏脊法时重点推拿的部位。另外,从营养学上讲,小儿厌食症与消化腺分泌功能低下、胃肠道运动功能失常等因素有关,本文在选择穴位时,除捏脊法外,还应用了揉中院、揉足三里、掐揉四横纹、清胃经等方法。其中揉中院有近治之功效,可达到腹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的目的,而揉足三里则有健脾和胃之功效,以上方法指向的穴位可帮助激活患儿的胃液和胃蛋白酶,提升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活性,从而促进肠吸收。此外,在研究中发现,小儿厌食症还与微量元素锌的缺乏有关,这或与喂养不当、营养搭配不合理有关,若在长期推拿过程中不注重锌元素的补

案例分析:小儿推拿店如何做到一天接诊40多单

案例分析:小儿推拿店如何做到一天接诊40多单 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个山东的小儿推拿店,是如何做到一天接诊40多个孩子的?案例背景: 1、一般个人小儿推拿店一天接诊10单左右,已经是非常理想的了。 2、市场对于小儿推拿的作用还有疑惑,获客成本比较高。 3、口碑营销对小儿推拿店至关重要。 客户精准定位: 1-6岁儿童 客户来源: 店铺周边幼儿园 客户引流: 1、引流工具:母婴用品代金券、儿童玩具。与婴贝儿婴幼儿品牌店谈合作:我现在手上有200多个周边学龄前儿童资料,我现在需要你支持一下,送一些代金券!代金券对于婴贝儿商家来说,客户消费了,就会产生价值,也会增加其他产品的消费。并且,婴贝儿是连锁品牌店,大家也放心,购物也方便;如果客户没消费,也没损失,也为自己做广告宣传了。 儿童玩具虽然前期会有点成本,但成本可控,跟后期收入相比可以忽略。 2、项目洽谈: 周边幼儿园放学前,很多人都在排队等孩子放学,有很长的时间可以和他们做沟通。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几点: (1)不要上去就推销小儿推拿店,因为人会很反感,这样沟通率很低。

(3)一定要说我们正在做活动,免费儿童体质检测,免费一对一体质调理方案,到店免费赠送婴贝儿代金券和小玩具。 可以站在客户的角度上,为他们考虑,说店里经常搞活动,会赠送超值礼品,加一下微信,方便通知。也可以进一下群,群里经常发代金券,还有专门发家长的培训内容,宝妈们经常互动,跟他们塑造好加微信和进群的价值,也可以拉其他宝妈进群,这样就把客户不费力气的裂变了! 3、最终目的卖小儿推拿季卡 和客户有粘性后,可以告诉他们,我们店有针对当前季节的儿童体质调理推拿套餐,这个是定制服务(使客户有优越感),现在店里做活动,办理3600的季卡,送4500的产品和服务! 这样做的赢利点在哪? (1)小儿推拿本身就是纯服务,利润在90%以上,也就是超过3000的纯利润。 (2)这个方案需要虚实结合,实物产品增加客户的好奇心和行动力,虚拟的产品,增加自己的盈利空间。(关于如何制定这个套餐,可以私下联系康弗小儿推拿咨询)

小儿推拿穴位总结

1、线状穴位 头面部——坎宫:自眉头沿眉至眉梢成一直线。 天门:两眉中至发际成一直线。 天柱骨: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 背腰部——脊柱:自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七节骨:自第四腰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上肢部——小肠: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大肠:食指桡侧边缘,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肾纹:手掌面,小指间第二指间关节横纹处。 四横纹: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小横纹: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内八卦: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圈。 运土入水:手掌面,从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作一弧形曲线。 运水入土:手掌面,从小指根至拇指根,沿手掌边缘作一弧形曲线 大横纹:仰掌,掌后横纹处。 三关:从阳池至曲池处成一直线。 六腑:从阴池至肘尖处成一直线。 天河水:从总筋至曲泽处成一直线。 下肢部——箕门:大腿内侧,从腹股沟中点至膝盖内上缘成一直线。 2、面状穴位 胸腹部——胁肋:从腋下两胁至天枢处。 腹:腹部。 丹田:小腹部。 上肢部——脾经:大拇指末节罗纹面。 肝经:食指末节罗纹面。 心经:中指末节罗纹面。 肺经: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肾经:小指末节罗纹面。 胃经:拇指掌面近指端第一节。 板门:手掌面大鱼际处。 3、点状穴位 头面部——耳后高骨: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胸腹部——乳根:乳下2分。 乳旁:乳处旁开2分。 肚角:脐下2寸,旁开2寸。 背腰部——龟尾:尾椎骨端。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上肢部——肾顶:小指顶端。 掌小横纹: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内劳宫:手掌面,屈指无名指和中指间中点。 小天心: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小儿推拿学考试复习题高级

小儿推拿学考试复习题 高级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炎黄职业学校小儿推拿保健师试题(高级)姓名身份证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二十分) 1,小儿的生理特点是:,,,。 2,小儿的病理特点是:,,,。 3,小儿百脉汇于。 4,小儿推拿在手法操作时,常用一些介质,如。 5,小儿推拿生理及病理特点:。 6,小儿的穴位呈:,,。 7.小儿出生后,脏腑柔弱,血气未充,经脉未盛,阴阳二气不足,故称小儿为: 。 8,小天心是指:[位置] 功用] [主治] 9,开天门是指:[位置] 功用] [主治] 10,天柱骨是指:[位置] 功用] [主治] 一、选择题(每题两分) 1,宜清不宜补的穴位是:() A.肝经 B.脾经 C.肾经 D.肺经 2,常作为小儿推拿结束手法的是:() A,拿肩井 B,开天门 C,板门

D,鼻通穴 3,补肾滋阴的要法是:() A,揉二马 B,推三关 C,揉太阳穴 D,内八卦 4,有泻热通便作用的是:() A,推下七节骨 B,揉二马 C,气冲穴 D,外劳宫 5.小儿伤食可引起:() A,腹泻 B,腹痛 C,便秘 D,呕吐 6以下哪一个选项不是六邪之一() A.风 B.寒 C.火 D.冷 7小儿推拿手法要求以下那一项不对()A.轻快

B.着实 C.柔和 D.力度重 8与肺相表里的腑是() A.大肠 B.小肠 C..膀胱 D..胆 9脾开窍于() A鼻 B耳 C口 D眼 三,写出下列穴位的定位、操作与主治作用。(每题三分)1,百会 2,推三关 3,七节骨 4,脾经 5,四横纹 6,胃经 7,中脘 8,一窝风 9,箕门

小儿推拿考试习题

1,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2,小儿的病理特点是: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3,小儿推拿在手法操作时,常用一些介质,如爽身粉,葱汁,姜汁,蛋汁,凉水,薄荷水等。 4,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包括:推法运法按法摩法掐法揉法挤捏法捏脊法5,小儿的穴位呈:点状,线状,面状。 6,小儿百脉汇于两掌。 7,小儿出生后,脏腑柔弱,血气未充,经脉未盛,阴阳二气不足,故称小儿为:稚阴稚阳-。 8,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频率为100次/分。 9,开天门是指:天门是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开天门。有发汗解表,镇静安神,开窍醒神的作用。 10,天柱骨是指:颈后发迹正中至大椎穴成一条直线。有降逆止呕,祛风清热作用。 二、选择题 1,止腹痛的要法是: A,按、拿肚角 2,宜清不宜补的穴位是: A.肝经 3,宜补不宜清的穴位是: A.脾经 4,常作为小儿推拿结束手法的是: A,拿肩井 5,肾纹的定位是: A,手掌面,小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处。 6,补肾滋阴的要法是: A,揉上马 7,有止惊作用的是: A,掐总筋 8,有泻热通便作用的是: A,推下七节骨 9,有传染性的疾病是: A,麻疹 10.小儿伤食可引起:A腹泻 B腹痛 C便秘 D呕吐 E疳积 三,写出下列穴位的定位、操作与主治作用。 1,七节骨 定位:从第四(又说第二)腰椎至尾椎骨端连成一直线。 操作:有推上七节骨和推下七节骨之分。以拇指螺纹面桡侧或食中两指螺纹面着力,自下而上做直推法100-300次,称推上七节骨;若自上而下做直推法100-300次,称推下七节骨。 功效:温阳止泻,泄热通便 2,龟尾 定位:在尾椎骨端,又说在尾椎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属于督脉。但小儿推拿习惯取尾骨端。 操作:有揉龟尾与掐龟尾之分。以拇指指端或中指指端着力,在龟尾穴上揉动100-300次,称揉龟尾;用拇指爪甲掐3-5次,称掐龟尾。 功效:通调督脉,调理大便。治疗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3,天河水 定位:前臂正中,自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 操作:医生一手持小儿手部,另一手食中指面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300次,称清(推)天河水

儿科病例分析题及答案

儿科病例分析题及答案 【篇一:儿科学补液病例分析题】 院,4天前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6-7次/日,第二天呕吐止,出现腹泻,大便10余次/日,黄色水样便,量多。来院前8小时未解尿。查体:t37℃(r) p150次/分 r46 1.急性重症肠炎伴中度等渗脱水(1分),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0.5分)鉴别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生理性腹泻;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0.5分) 2.轮状病毒(1分) 3.1)补充累积损失 2∶3∶1 含钠 液(2/3—1/2张含钠液) 50- 第1页/共2页 6. 患儿,男,6个月,因吐泻伴发热3天入院。3天前出现呕吐、 腹泻伴发热,体温为38℃,呕吐频繁,10次/日,下午起腹泻,大 便6-7次/日,黄色,蛋花汤样,无腥臭。尿量明显减少。体检: t38.5℃,p120次/min,bp90/60mmhg, 1)急性肾小球肾炎伴严重循环充血,急性肺水肿。依据:患儿,8岁;浮肿少尿4天;前驱皮肤感染史,尿常规rbc+++/hp;高血压;气急,呼吸心跳明显增快,双肺可及湿罗音。 2)抗o、esr,泌尿 系b超,胸片,心超,血气,24小时尿蛋白定量,抗核抗体,肝炎 系列,补体c3 3)治疗休息:急性期须卧床休息2-3周。(0.5分) 饮食: 水肿高血压限制盐和水,氮质血症应限蛋白。(0.5分)感染:青霉素用10-14天,清除病灶。(1分)严重循环充血的治疗(1分): a利尿:用速尿利尿 b降压:必要时用硝普钠 c 必要时透析治疗 第2页/共2页 【篇二:儿科病例分析】 支气管炎 2 该患儿最主要的护理诊断? 发热 3 应采取的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温度适中,通风良好,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温热水擦浴 (2)加强口腔护理,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并准确记录,如有虚脱表现,应予保暖,饮热水。严重者给予静脉补液

小儿推拿学试题及答案

小儿推拿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的经脉是(C )A.阴经B.阴维脉C.阳经 D.奇经 E.带脉 2.髓海位于( C )A.项部B.胸部C.头部D.背部E.腹部 3.经络系统中没有表里关系的是( B )A.十二经脉B.奇经八脉C.十二经别D.十二皮部E.十二经筋 4.在胸部,任脉旁开4寸的经脉是( C )A.足太阴脾经B.足少阴肾经 C.足阳明胃经 D.足厥阴肝经 E.足太阳膀胱经 5.位于小指末节桡侧,指甲角旁0.1寸处的穴位是( D )A.少海B.小海C.少泽D.少列E.中冲 6.十二经脉中,循行至心的经脉有( C )A.2条B.3条C.4条D.5条 E.6条 7.手太阳小肠经联系的脏腑,除心和小肠外,还有( A )A.胃B.胆C.脾D.肝E.大肠 8.直接入络脑的经脉是( B )A.足少阴肾经B.足太阳膀胱经C.足厥阴肝经D.手少阴心经E.手太阴肺经 9.在胸部,任脉旁开2寸的经脉是( E )A.足太阴脾经B.手太阴肺经 C.足阳明胃经 D.足少阳胆经 E.足少阴肾经 10.手厥阴心包经的起始穴位是( E )A.天泉B.少列C.中冲D.少府 E.天池

11.不与足少阳胆经相联系的脏腑或器官是( D )A.肝B.耳C.胆D.胃E.胁 12.手阳明大肠经出于“柱骨之会上”,所指督脉的穴位是( B )A.百会B.大椎C.风府D.神庭E.水沟 13.位于脐上4寸的穴位是( D )A.下脘B.水分C.建里D.中脘E.上脘 14.心的募穴是( A )A.巨阙B.鸠尾C.中庭D.膻中E.华盖 15.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的穴位是( C )A.会阴B.中极C.长强 D.腰俞 E.曲骨 16.手厥阴经的络穴是( C )A.列缺B.通里C.内关D.支沟E.偏历 17.任脉起于( B )A.会阴B.小腹内C.神阙D.承泣穴E.目眶下 18.百会穴前后左右各l寸的穴位是( D )A.四满B.四渎C.四缝D.四神聪E.四关 19.两眉头的中间是( B )A.攒竹B.印堂C.鱼腰D.太冲E.球后 20.捏脊在小儿推拿临床上常用于( C ) A.惊风B.发热C.疳积D.腹泻E.便秘 21.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其中与上肢、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分别在( B ) A.耳垂、耳甲B.耳舟、耳甲A.耳垂、对耳轮体D.三角窝、耳甲E.三角窝、耳垂 22.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D ) 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C.辨病论治 D.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辨病论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D

小儿推拿脾胃篇

现在的孩子十个有八个脾胃虚寒,如果你家的宝宝有下面的症状,那么他肯定也是这个问题: 孩子消瘦或过胖、脸色发青或黄、易流口水或口水过多、舌苔白厚或黄厚(黄为有热)、口唇干或裂(多为脾虚有热)、易出现湿疹(湿疹的病根在于脾胃虚弱、生湿化热)、厌食或饮食过多(无节制)、腹部胀大或腹胀有气、排气多或放屁有味、腹泻(包括大便次数多,大便质地不好如蛋花样便或便水或水便分离)、便秘(包括大便干如球状、大便几天一次、大便头干后正常、排便困难,多为有热,也有单纯脾虚的)、尿床频繁或小便偏多等。以及孩子主诉的腹痛等。 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下日常给孩子推拿健脾胃的四大手法。 方法/步骤 1.补脾经500-800次。 脾经所在位置为:小儿拇指螺纹面。 操作方法:旋推或者将患儿拇指屈曲,从拇指桡侧(拇指方向)边缘向掌跟方向直推为补。

2.顺时针摩腹5分钟。 摩腹:以手掌面附着在孩子腹部,以神阙(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摩擦,不宜过重,速度宜快,频率大约每分钟120-160次。 3.揉足三里100次。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4.捏脊5-7次

捏脊: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病儿皮肤,拇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两旁的一种小儿推拿手法。 具体捏法大家可以到百度视频去看看。 END 注意事项 ?健脾胃四大手法保健,一次做15分钟,一周五天。 ?空腹做效果好,一天做1-2次,坚持一段时间必见效。

特别适合于3岁以下的孩子,3岁以上孩子应适当增加次数和时间

小儿推拿病例分析模板

病例分析 病名:xx 证型:xxxx 治则:xxxxxxx 处方:开窍:开天门,推坎宫,揉运太阳,按揉总筋,分手阴阳各24次。 推五经:心200,肝300,肺300,脾300,肾300(五步推拿(清补)+推拿八法)局部:+辩证对症对病取穴 关窍:拿肩井5次 咳嗽、流涕、气喘、痰鸣、发热——肺 呕吐、腹痛、腹泻、食积、痢疾、便秘——脾 夜啼、睡眠不眠、吐弄舌、口疮、高热昏迷——心 惊风、烦躁、目赤、眼屎多、气逆、口苦——肝 发育迟缓、下肢萎软、尿频尿急、遗尿、盗汗——肾 脾宜多补、清后需加补 心肝经只清不补 肝经可清可补 肾经只补不清 推拿八法: 1.发汗解表法:按揉耳后高骨、按揉风池、揉迎香、掐揉二扇门、顺运内八卦、点按外劳宫、盐擦肺腧、拿肩井等。 2.清热法:清胃经300、清大肠300、揉板门50、清小肠、清天河水200、退六腑300、逆运内八100、内劳宫、推脊、推涌泉等。 3.止咳化痰法:揉掌小横纹、推小横纹、合阴阳、抱肚法、天突、推揉膻中、揉肺腧、按引走搓摩等. 4.补益法:平补:摩腹(补)、揉肚脐(补)、揉肺俞、揉脾俞、揉足三里 温阳:分阳,推三关,补大肠,揉丹田,揉肾俞,捏脊,揉肾顶(固表止汗) 滋阴:分阴、补小肠、揉二人上马、倒埋脊、揉涌泉。 5.镇静安神:捣小天心,揉掐五指节,按揉百会,摩卤门 6.消食导滞法:揉板门、逆运内八卦、揉四横纹、摩中脘、揉腹、揉天枢 7.止沤法:板门推向横纹、揉左端正、补大肠、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摩脐、揉天枢、 揉足三里、揉涌泉。 利小便实大便:清小肠、揉三阴交、推箕门 8.通大便法:清大肠、按揉博阳池、摩揉肚脐(泻)、摩揉腹(泻)、推下七节骨、揉龟尾、 搓摩胁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