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通信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电力通信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电力通信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电力通信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山东省沂南县供电公司滕晓辉

摘要:阐述了电力通信的概念,回顾了电力通信的发展简史,提供了电力通信装备的主要统计数字,分析了20世纪末电力通信发展的主要特征和驱动因素,研究探讨了新世纪初电力通信的两个主要任务(发展专用通信和开拓外部市场)以及电力专用通信的技术发展问题。

1 电力通信的概念、内涵及发展沿革

1.1 概念

探讨电力通信的内涵问题,必然涉及电力通信的一些基本概念,如电力系统通信、电力专用通信、系统通信、厂站通信等。

电力系统通信的一般定义是: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或其他电磁系统,对电力系统运行、经营和管理等活动中需要的各种符号、信号、文字、图像、声音或任何性质的信息进行传输与交换,满足电力系统要求的专用通信。

按照上述定义,电力系统通信即为“电力专用通信”。电力专用通信按通信区域范围不同,分为“系统通信”和“厂站通信”两大类。系统通信也称站间通信(inter-stationcommunication),主要提供发电厂、变电所、调度所、公司本部等单位相互之间的通信连接,满足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通信要求。厂站通信又称站内通信(intra-stationcommunication),其范围为发电厂或变电站内,与系统通信之间有互连接口,主要任务是满足厂(站)内部生产活动的各种通信需要,对抗干扰能力、通信覆盖能力、通信系统可靠性等也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狭义的电力系统通信仅指系统通信,不包括厂站通信。广义的电力系统通信则包括系统通信和厂站通信。为避免混淆,通常把广义的电力系统通信称为“电力通信”,其含义不仅包括系统通信和厂站通信这两类专用通信,也泛指利用电力系统的通信资源提供的各种通信。如果不涉及社会公众电信市场,电力通信与电力系统通信、电力专用通信同义。

1.2 发展沿革

在我国,电力系统通信已有近60年的历史。早期的电力系统规模不大,采用电力线载波、架空明线或电缆等通信方式,即可满足调度指挥和事故处理的需要。随着电力负荷的不断增长,小的分散的电力系统逐步连接成较大的电力系统,单靠电话指挥运行已不能满足安全供电的要求。20世纪60年代,电力系统远动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并开始大规模应用,对通信的通道容量、传输质量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始采用微波、特高频、同轴电缆多路载波等多种通信方式,连同原有的电力线载波和其他有线通信,组成了适应电力系统范围和要求的专用通信网,网络规模和通道容量均有了很大发展。20世纪80年代,我国电力系统不断扩大,调度管理更加复杂,迫切要求实现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调度自动化,对通信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开始突飞猛进,数字微波、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程控交换等现代通信技术相继引入并得到广泛采用。1980年北京至武汉数字微波电路建成投运,1982年卫星通信开始在我国电力系统应用,1985年我国电力系统第一台数字程控交换机投运,当时在国内都处于领先地位。到1 993年,我国电力通信网已形成了连接北京至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覆盖范围和较强的通信能力。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架空地线复合光缆(OPGW)、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等电力通信特种光缆技术趋于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电话交换、分组交换、数字数据网(DDN)、异步转移模式(ATM)、会议电话、会议电视等通信业务网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从世界范围看,各国电力系统通信的发展过程基本相似,传输技术的发展大致都经历了电力线载波、微波、光纤等几个阶段。电力线载波通信的研究和应用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步采用微波中继通信,到20世纪80年代电力系统特有的架空地线复合光缆等光纤通信技术开始出现,20世纪

末已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电力系统中得到普遍应用。通信方式也从点对点专线发展到了交换式网络。

1.3 最近10年中的变化

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电力公司都目睹了电力通信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变化,电力通信得到史无前例的大发展,成为这10年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这一普遍现象呈现两大特征:一是电力专用通信装备水平和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二是充分利用电力系统资源优势和电力通信富余能力,参与社会电信市场竞争,已经成为国际上电力公司的普遍趋势。

中国电力通信作为世界电力通信大家庭中的一员,同样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和巨大变化,尤其是在装备水平和服务质量方面。截止到1999 年年底,电力通信网内数字微波电路总长度约为73 000 km,微波站总数3 200多个;220 kV及以上电力线载波机总数8 300余台,话路公里数约为340 000 km;11 0 kV及以下电力线载波机总数10 000多台,话路公里数约为224 000 km;光缆总长16 000多km,其中ADSS约4 100 km,OPGW约2 000 km,缠绕光缆约600 km;交换机总容量约200万门;卫星地球站42座;在10多个城市建成了800 MHz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此外还有一些150 MHz和450MHz频段的常规无线通信系统及电缆载波、明线载波、音频电缆、普通光缆等。除上述已建成通信设施外,1999年年底以来,电力通信网内已开工建设了数字微波电路约10 000km,光缆线路约20 000 km(其中OPGW和ADSS各占约50%)。电力通信发展规划也正在制订中。

从总体上看,我国电力通信的发展,正在朝着既能体现出中国特色又不隔绝于世界潮流的方向前进。

2 新时期电力通信的主要任务

20世纪的经验告诉我们:技术进步、体制改革和市场需求是决定电力通信发展的3个根本因素。在新世纪初,通信技术仍在不断进步,电力和电信体制改革仍在逐步深化,市场需求仍在继续增长,因此,电力通信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把握趋势,抓住机遇,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从发展的眼光来看,20世纪最后10年中电力通信发展变化的两大特征,实际上也反映了新时期电力通信的两个主要任务:一方面要继续完善和提高电力专用通信,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另一方面要更加充分地利用电力设施资源优势和电力通信富余能力,形成和扩大新的价值增长点,以保持电力通信发展后劲和提高电力主业竞争能力。

2.1 发展专用通信

20世纪后期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市场的逐步建立以及用户对供电质量要求的提高,电力系统对信息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依赖性越来越强。尽管由于电信业的发展,传统的电力通信内部市场中的部分业务将面临外部竞争,但是,电力专用通信的核心业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只能由电力通信机构来提供,公众电信和专用通信两者差别的完全消失还远非事实。因此,在21世纪初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电力通信的内部专用通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电力专用通信的发展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挑战。这种风险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电力专用通信的主要特点是对通信质量尤其是稳定可靠(可用性)方面的要求很高,但业务量相对较小,如果单纯从业务量需求来考虑,传输容量为2.5 Gbit/s的系统应当足以应付,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则是容量超大规模化,单纤容量即可高达Tbit/s级,两者的差距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为了保证可靠,应当采用先进技术,但是先进的装备多数都是大容量的,用于专用通信时富余容量沉积很大,形成电力通信风险分析与管理中所谓“过投入”(over-investment)问题。反之,如果想不跟潮流、容量及性能够用即可,也会遇到一系列新问题,如中小容量的通用设备供应者寥寥,专用产品因为生产批量小而价格极高,产品很快被淘汰后技术支持和备品备件采购困难等,反过来又会影响通信可靠性、实用性和投资效益,造成所谓“欠投入”(under-investment)问题和风险。相比之下,后者的危害和风险更大,因为前者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性差,而后者则是可用性和安全性的问题。为了保证满足电力系统特殊需要,电力公司不得不对电力专用通信进行持续不断的、高额的“过投入”。

第二,随着电力工业结构调整和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重组后规模和职能发生变化,控制成本、降低电价的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功能单一、规模较小的电力公司可能不再具有以往“垂直一体化”(vertically-integrated)大公司那样对电力专用通信持续高额投入的能力,对over-investment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减少对通信的投入又将面临under-investment的巨大风险,影响其主业的生产安全和市场竞争与生存能力,由此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第一,电力工业离不开电力通信,电力通信为电力工业提供优质可靠的专用通信,责无旁贷,应当作为电力通信发展的首要目标。

第二,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已经并将继续给传统的电力通信生存方式带来严峻的挑战,寻找新的出路既是电力通信发展的需要,也是电力公司主业的需要,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讲,也是国家利益的需要。

2.2 开拓外部市场

电力通信要积极开拓外部市场,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必要性方面,走出去不仅仅是通信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电力工业发展的整体需要;不仅仅是受外部市场利益的拉动,更多的是受内部环境和矛盾发展变化的推动。电力通信要健康发展,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和支点,传统的闭门发展模式迟早将走入死胡同。

可能性方面,电信体制改革和市场逐步开放,为电力通信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外部条件。从内部的主、客观条件看,国家电力公司高度重视电力工业信息化的发展(包括生产控制自动化和企业管理现代化),高度重视电力通信在电力工业信息化进程中的基础和主导作用,高度重视利用电力系统特殊优势为国家现代化与信息化贡献力量。

电力系统除了有部分富余容量可直接用于对外服务,还有将特殊资源潜力挖掘出来用于发展通信的优势。在长途网方面,全国有220kV及以上的输电线路近15万km,2005年预计达到21万km,运用电力特种光缆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技术,可将其复用为光缆路由资源。在本地网方面,电力系统拥有大量的电力管道(沟道、隧道)、杆塔以及光纤等直接或间接的电信基础元素,有较好的机房等基础设施和可靠的电源。在接入网方面,低压配电线路遍布城乡各个角落,利用电力线传送高速数据的技术正在试验并逐步走向成熟。

总之,开拓外部市场,是电力通信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电力专用通信能否健康地发展和生存,也关系到电网的安全与稳定能否得到效的保证。因此,为电力通信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促进电力通信健康发展,保障电网供电优质安全,同时充分利用好电力系统的潜在资源,不仅是电力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国家的责任。

作为电力通信部门,更应积极努力,锐意改革,在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和国家电力公司的支持、指导和帮助下,解决好中国电力通信作为电信经营企业所必须解决的资本结构、组织体系、经营实力三大问题和市场准入问题,发挥长期从事高可靠专用通信运行管理经验优势和电力系统可用资源优势,塑造“电通”品牌。在企业发展战略方面,可按富余能力消化、边际成本运营、全面商业运营等方式,视政策环境和外部条件情况,分步前进或一步到位。

3 电力专用通信的技术发展问题

3.1 总体思路

从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融合以及专用通信的特点可以看出,专用通信网的最终发展目标将是广义的信息系统。ITU将“演进环境中的电信体系结构”(TAEE)修改为“信息通信体系结构”(ICA),以及在过去相对独立的信息技术(IT)和通信两个领域,现在越来越频繁地共同使用“ICT”(信息通信技术)等,也从某个侧面反映了上述趋势。笔者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电力专用通信网的最终发展目标是国家电力信息基础设施(SPII),更准确地说,是SPII的信息通信网络平台。这是实现电力工业信息化(包括生产控制自动化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参照国家权威机构和信息通信业界的基本共识,SPII主要应由三大部分组成:信息通信网络平台、各种计算机应用系统和各种信息资源。信息通信网络平台不仅仅只是传输,而是可以进一步纵向分层、横向切块、包含信息传递多种功能的综合体。

计算机应用系统既可以是单点设置的,也可以是建立在网络平台基础上的,局域、城域或广域范围互连的、多点分布的逻辑网络系统。信息资源既有某个应用系统专用的,也有多个应用系统甚至所有应用系统公用的。SPII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主要有3个:带宽瓶颈、网络安全和信息应用。

在电力工业信息化进程中,电力通信的主要任务将是:建立信息通信网络,为各专业、各部门提供公共平台和网络服务,其中对不同性质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可以有不同的服务质量和优先等级;建立与电力通信业务管理有关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如通信监控与网管系统、网络规划与通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资费管理系统、客户服务系统等;开发和维护与电力通信相关的信息资源,如号簿资源、客户信息资源等。

电力通信在电力工业信息化中担当基础和主导作用是技术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并不意味电力通信要包揽一切,恰恰相反,信息时代的电力通信更要顺应时代潮流,满足各方需求,尤其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主要应用系统的需求,摆正自己在信息通信生产价值链上的位置,追求双赢甚至多赢,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3.2 网络平台

在平台技术的选择方面,主要的制约因素是远方保护、远动中的遥控遥调等关键业务,另外,最近几年中,远动方面的局域网远程延伸,安全自动装置的多点联动分布式网络,电力市场支持系统中保密和非保密、BtoB和BtoC等各种子系统的投入等,都对电力通信技术演进方向产生了影响。由于电力通信业务的多样性和技术要求特点的差异性,有些特殊业务需要通过网络底层直接承载,有些业务可以集中到上层的IP,而另外一些业务则需要利用中间的某一层(ATM或SDH),因此,那种认为电力通信网也应该像公网一样直接IPoverDWDM,实现“扁平化”的观点,是不符合电力系统的实际的。国际上电力通信界目前占主导地位的趋向是 在某个局部采用最适当的技术,组成子网,然后通过网络互连(inter-networking)技术形成整体网络平台。问题是怎样确定这些局部区域的划分才能使整个网络平台既具有最大的灵活性和局部优化的性能,又能保证最大的有效性和互连性能。

根据电力通信发展的总趋势和资源优势的分布,宽带城域网的发展将会成为继长途光缆干线和高速广域网建设之后的一个新的热点,其中,直接架构于DWDM光通信网上的千兆以太网和万兆以太网正在成为宽带城域网的主流。以太网技术由局域网向城域网延伸的趋势,值得引起特别注意,电力通信企业应当大力加强对数据通信网络技术的培训和研究,以适应形势和事业发展的需要。

3.3 传输技术

传输技术方面,电力特殊光缆技术将越来越成熟,应用将越来越普及。主要应当关注的问题如下。

1)工程设计和光缆选型问题。电力特殊光缆工程设计,概括起来是要解决好4个方面的问题:电气、机械(包括力学)、纤芯和电子设备问题,具体到每一种光缆,这些问题的特征也多少有些差别。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应当加强对于纤芯制造和成缆工艺的研究和了解,纤芯种类的选择是成本、性能、市场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权衡,但是,选定的种类(如G.652或G.655)中,不同厂家的不同制造工艺(制棒、拉丝、分色、阻水措施等)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光缆的寿命,因此,决不可简单地认为只要符合国际标准选哪个都一样。当然,科学的选择需要科学的组织和科学的手段。此外,应当关注和研究金属铠装自承式光缆(MASS)的应用问题,MASS的结构与OPGW类似,但由于不需要承载短路电流,设计问题比较简单,与ADSS相比也有不少优点,如果电能损耗和安全距离等问题解决得好,有可能成为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方式。

2)特殊光缆施工新技术。例如将地线更换为OPGW的带电施工技术,ADSS的施工防护和监视技术等。掌握更全面的施工技术可以增强通信发展的灵活性,减少相互制约。

3)特殊光缆维护和抢修技术。由于网架完善需要投资和时间,特殊光缆一般都承担重任,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造成通信大动脉中断,而且也难以停电检修,因此其安全性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主要的预防措施可包括:加强产品质量检测和进网管理;加强工程设计与施工质量管理;加强工程验收和技术档案管理;加强预防性维护(实时监测、定期巡视及对照原始档案分析比较);加强光缆纠正性维护(事故抢修的策略、技术、材料、工具等方面)的研究和落实。目前,国际上已经有了电力特种光缆的维护和抢修技术导则,加上高压线路相对来说安全系数很高,因此,关注这一问题的现实意义是如何更好地满足电力系统非

常严格的可靠性要求,对于一般工业用途和民用通信来讲,是完全不成问题的。

3.4 接入技术

接入网在现代通信网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电力系统,过去主要集中精力于解决发电、输电、变电所需的通信问题,由于用户面较窄,接入问题不突出。现在,随着城市电网改造和用户要求的提高,解决配电网的通信问题已经成为电力通信建设的重点之一。

除了采用光缆外,电力通信接入网方面目前世界各国电力公司和相关设备制造厂商都在积极探索研究利用已有电力线路作为传输媒介,实现高速信息通信。其中包含两个大的分支,一个是面向配电网自动化的,国外一般称为DLC(配电线路载波);另一个是面向进户线路和户内线路的,在美国称为PLT(电力线路通信)。这两者的差别不仅在于使用对象不同,技术特征也有所不同,如速率要求、线路条件、线路共享方式和用户密度等。

PLT由于涉及面广,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它是220/380V线路上的高速通信,包括作为接入网末段(配电变压器至责任分界点)和作为用户住地网(CPN,也叫家庭网HN)两个应用领域。基于PLT的CPN,主要可用于户内多台计算机联网、智能家用电器控制、电力增值服务、终端设备灵活接入等。

目前,国际上有多个机构(行业协会、标准组织、专业论坛等)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许多国际知名的通信及计算机设备制造企业都积极参与。据报道,国外已有多家公司实际演示或宣布推出了2 Mbit/s及以上速率的室内电力线通信产品,如加拿大Cogency公司(25 Mbit/s@ 4~2 0 MHz)、美国Intellon公司(14 Mbit/s@ 3.5~16.5 MHz)、以色列Itran公司(12 Mbit/s@ 4~20 MHz)、美国Enikia公司(10 Mbit/s)、美国Inari公司(2 Mbit/s)、瑞士Ascom公司(2 Mbit/s)等。一些电力公司也正在进行一定规模的现场试验。在我国,低速率DLC和PLT(接入网末段及CPN)产品早已出现,也有一些应用。国家电力公司目前正在组织进行高速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针对我国电网具体情况进行传输特性测试与建模;二是有关适合电力线路通信特点的新型调制方式、编码方式等抗干扰措施的基础研究;三是自行研制开发,或对国外专业厂商生产的器件特性进行研究和测试,选择性能价格比最佳者进行系统集成和国内配套,形成实用化产品。

4 结束语

本文参考资料来源主要有4类:一是国家电力公司总经理高严同志在国家电力公司2001年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二是《中国电力百科全书》(第一版和第二版),三是相关网站及媒体,四是本人过去发表的学术论文。由于水平有限,无论对领导讲话和文献资料的理解,还是作为个人意见发表的观点,都不可避免存在局限性甚至错误,欢迎批评指正。撰写此文的目的只是参与讨论,抛砖引玉,共同推进21世纪专用通信特别是电力通信的发展。

摘要:针对目前电网自动化系统领域广泛使用的远动串口通信模式,分析了远动信息网络传输的必要性及其益处,研究了远动信息的网络通信模式和技术方案,并讨论了通信模式中的技术问题,如以太网技术、TCP/IP协议和网络通信中的技术问题。最后指出了网络传输必将成为远动数据传输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远动通信;TCP/IP协议;IEC60870协议

1 引言

目前我国电力自动化系统中普遍采用基于电路交换方式、独立占用64kbit/s

的低速通道进行串口通信。但这种通信方式还不是网络系统,因为网络系统必须具备对等方式,即各个通信端都是平等的,不存在主从关系。

随着全国电网的连通,迫切需要远动信息的网络传输以及建立基于广域网的大电网系统,解决远动信息一发多收和信息转发过程中造成的延时问题,使各相关主站同时共享厂站的实时信息,达到实时信息全电网共享,为电网安全分析系统和配调系统提供基于同一时刻的准确数据,进而实现电网高效、安全、经济运行。

通过远动信息的网络传输,可彻底改变主站和厂站之间的主从关系,网络路由器将取代传统的通信前置机,使网络数据可双向传输,真正实现各个通信终端的网络平等。主站可直接同各种配电智能终端单元交换数据,并可直接下发命令控制终端设备,消除了传统的通信前置机在通信中的“瓶颈”现象。另外大大节省了投资,减少了现场的维护工作量,使实时数据传输能力有很大提高。

2 远动数据的网络通信模式

2.1 实现网络通信的协议

实现远动信息网络传输的关键是解决RTU和IED的网络接入问题。目前我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RTU采用的串口通信协议趋向为IEC60870-5-101协议,协议基本上遵循基于ISO参考模型的增强性能结构(EPA),仅用了OSI参考模型7层中的3层(即物理层、链路层和应用层)实现数据传输。标准IEC60870-5-104是把IEC60870-5-101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SDU)用网络协议TCP/IP进行传输的标准。该标准为远动信息的网络传输提供了通信协议依据。

本文仅以IEC101协议为主,介绍网络接入模式,该模式同样适用于其他协议。

2.2 网络接入模式

2.2.1 直接以太网接入模式。该模式适用于新建的厂站。它要求RTU具有以太网接口和相应协议IEC104的支持。系统分配给该RTU 1个IP地址,即可通过网络访问该RTU,进行数据的通信。该模式中RTU的微处理器的处理能力要求较强,并具有必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实现网络功能。

2.2.2 通过网关(GateWay)的接入模式。该模式适用于已投运的厂站。可降低厂站设备的二次投资,只需在原有RTU的基础上加入网关即可接入网络。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网关。RTU的串口和网关一端的串口相连,通过网关另一端的以太网接口接入网络。

2.2.3 对于RTU通过RS485总线连接的IED,485总线上所有的IED用1个网关通过RTU接入网络。总线上的IED共享一IP地址,系统通过IP地址加设备号ID识别IED,并进行网络数据传输。

网关是连接RTU和网络的桥梁。它能实时多线程监听端口的状态,接受用户端的请求和收集串口数据,并能实时响应用户和RTU的请求。它要求具有实时和多任务特性,所以网关的硬件采用高性能嵌入式微处理器(至少16bit),通信接口为一可切换的RS232和RS485串行接口以及一RJ45网络接口。软件采用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并支持TCP/IP等常用网络协议。

3 远动信息网络通信中的技术问题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对于远动数据的实时性、可靠性、正确性和准确性的要求很高,所以对于上述的通信模式,有必要研究其是否能满足要求及受影响的主要因素。

2.3.1 以太网技术

选择以太网作为物理层和链路层,是因为以太网是在办公和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因此选用以太网能保证多种开发环境和可供选择的工具,而且成本低廉,通信速度可由10Mb/s发展到100Mb/s和1000Mb/s,且正在朝着1Gb/s和10Gb/s发展,这样可保证系统的可升级性。

但传统共享式10Mb/s以太网的碰撞检测机制(CDMA/CD)可能会引起信息传输时间的随机性,这样会影响远动信息对传输时间的要求,如遥测时间小于4s等。为此,美国电力研究院(EPRI)作了试验,结果表明10Mb/s或100Mb/s 的以太网在最坏的情况下(如连接许多RTU),也能保证网络通信时间为4s。研究还表明,只要以太网的负荷量小于25%,以太网便可以得到最好的系统响应[4]。而且采用交换方式的100Base—T快速以太网的出现,在大大拓展带宽的同时,还缩短了以太网的碰撞域,使传输效率大为提高。

2.3.2 TCP/IP协议

TCP/IP协议已经成为互联网的标准通信协议。许多厂商和系统都支持该协议,而且已经被人们所认可。但TCP/IP协议毕竟是面向Internet的大众化协议,在用于远动数据的传输时,传输的实时性有一定要求,因此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TCP是向上层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在远动信息传输的客户/服务器模型中,RTU充当服务器的角色,连接着多个客户端(如当地监控站、调度端远动操作站等)。在这种方式下,RTU可以同时接受多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和数据询问。但是TCP是面向连接方式的传输数据,每次成功的接入,只要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没有执行过关闭操作,就一直是接通的。然而RTU网络服务器程序限制了程序在同一时刻可连接的客户端数目,当使用Socket时一般不超过5个客户端,所以这种情况下1个RTU同一时刻可连接的客户端数目是有限的,当达到极限时即使有连接要求的用户也无法建立连接,这会引起线程阻塞,导致重要数据无法及时传输。对此,Socket采用了一套机制来加以避免,通过超时处理方法

使RTU可检测用户的连接状态,若在规定时间(可以通过程序设置)内没有响应,则自动关闭连接,并向其他需要连接的用户提供服务。

2)TCP是面向“流”的传输协议,它必须等待数据流填满缓冲区后才会进行数据的传输,这样可能导致部分小包数据的传输比较慢。可以在TCP/IP帧中控制包的延迟和大小,也可以控制TCP帧中的标志字段PSH(推)位,强迫TCP 提早发送数据段,以提前传输,满足系统对传输时间的要求。另外,TCP协议处理网络拥塞的方法是分组删除,相当于减少了等待传输的分组数量,降低网络的负荷,但这又会造成丢弃的分组无法到达目的地,从而出现丢包现象。虽然TCP 会检测出丢失的分组,并会进行重传,但这不利于实时数据的传输,所以有必要在应用层中增强传输可靠性。

2.2.3 网络通信中的广播、组播技术

IP网络通信模式有3种:单播、广播和组播。远动信息的网络通信中,单播用于一对一方式的“点到点”通信,网络上除目的地址外的其它节点都不接受源节点发送的信息。广播范围只限于本地局域网,因为路由器会封锁广播信息的外传。组播适用于把信息传送到1组目的地址,可以减轻网络的负担,但需要路由器的转发,所以必须配置路由器支持组播。

TCP/IP提供2种类型的服务,即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服务TCP协议和无连接的UDP数据报协议。TCP发送信息时必须先和对方建立3次握手连接,然后发送信息,UDP无需建立连接而可直接发送数据。所以UDP适用于单播、组播和广播3种通信模式,而TCP不适用于组播,但它可提供可靠的传输机制。应在具体实际情况下,根据自己的需要选用合适的通信模式。

4 远动信息的网络传输技术展望

IEC正在制订关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网络和系统的标准IEC61850。该标准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技术和高层抽象映射到低层的MMS(制造报文规范)技术,解决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产品的互操作性和协议转换的问题。另外采用该标准还可使变电站自动化设备具有自描述、自诊断和即插即用的特性,极大地方便了系统的集成,降低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工程费用。

IEC61850标准提供了7层网络通信模型(可采用OSI标准和TC/IP协议)和3层串口通信模型,其中网络通信模型的传输网络层采用TCP/IP协议,物理和链路层采用Ethernet,是一个开放性的通信模型,可用于远动信息的网络传输。

5 结论

本文的部分理论在实践中已得到验证,它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广域网模型提供了基础。随着网络技术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进一步应用及相关标准的颁布,相信远动信息的网络传输必将成为远动数据传输的主流方向。

参考文献

[1] 任雁铭.IEC61850通信协议体系介绍和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24(8):62-64.

[2] 谭文恕.远动的无缝通信系统体系结构.电网技术,2001,25(8):8-10

浅析智能电网中电力信息通信网络的建设

浅析智能电网中电力信息通信网络的建设 发表时间:2019-01-08T17:02:44.32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4期作者:马倩[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迅速,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我国电网的发展也更趋向智能化,其中,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在电网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左右,也是保障电网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 (国网山西长治供电公司山西长治 046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迅速,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我国电网的发展也更趋向智能化,其中,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在电网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左右,也是保障电网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本文即针对智能电网电力通信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深入研究了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在建设智能电网中的作用及应用,站在客观角度上评析电力通信在智能电网中的运用,发挥出电力通信的作用和价值,进而促进智能电网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电力通信在智能电网中的实际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信息;通信网络;建设 引言 信息通信、智能管理与采集控制是智能电网的三个重要因素,而智能电网首先要解决的首要因素就是高速、实时、双向的信息通信技术,因此,探讨电力信息通讯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推动智能电网的发展,保证智能电网的快速运行意义重大。本文从智能电网和电力信息技术的内涵出发,探讨了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重要性。 1 智能电网与电力信息通信概述 1.1 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就是将智能化技术、信息技术、电力技术更好的应用到自动化电力管理中,从而更大程度的使电力系统发挥作用。电力系统在发电和输电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对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的过程就是一个智能化的表现形式。智能电网是一个综合各方面的系统,其包含了整个电力系统信息与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这更好的促进了对数据与信息的管理,从而促进了发电输电效率。 1.2 电力信息通信 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就是在电网进行收集处理信息的基础上,利用通信技术进行协助,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一种智能化技术。要确保电网收集处理信息能够迅速,就要有完善电力信息通信技术想结合。一般来说,电网在配电、发电、输电过程中,总会伴随着一些不易察觉的细节,想要更好的控制这些细节,实现真正的安全、稳定输电发电,必须要依靠信息通信技术协助。 2 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重要性 2.1 智能电网信息传送必须采用信息通信 信息通信,智能管理,采购和控制是智能电网发展的三个关键要素。电力通信网络传输大量的电网信息,电网运营如生产自动化,电力营销,调度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等均依靠高速,实时,双向的信息通信提供电网基础设施和引进先进技术。智能设备应用程序可创建最佳环境。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建设、三集五大、系统的提案,为提高电网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和决策水平,信息通信业务逐步向融合和智能化数据采集和控制的方向发展。该系统合作为电网提供更智能的移动服务。 2.2 智能电网业务发展需要信息通信 在智能电网的发展中,电力生产部门,调度通信部门,管理部门,信息部门,电力营销部门等各个业务应用部门都通过各种基于信息技术的电力信息和通信网络传输信息。以光缆为代表的智能电网数据传输方式通过PDH/SDH同步数字序列和同步技术进行数据包交换后传输到网络,最终进入继电保护自动化系统,视频监控,行政电话等应用服务层,电源管理服务,电源ERP系统,电力营销自动化,远程抄表,负载控制和其他业务服务。 3 智能电网中电力信息通信网络的建设 3.1 采用多元化的通信手段 随着我国信息网络化建设的大量资金投入和智能电网的迅猛发展,我国通信容量储备在不断地变小,大部分通信处于重载状态,还有部分通信通道已处于饱和状态,因此,选取具有可靠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通信手段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电网通信主要采用光纤方式进行信息传输,电力载波、微波、卫星等成为主要的辅助通信传输手段。智能电网是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电力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而兴起的网络系统,是在世界电力技术以及电网理论的革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信手段的进一步提高极大地促进了智能电网通信水平的提高,无线、4G、光纤和PON等通信手段主要以通信资源为主,通过与移动、电信、联通等公网的融合,有效地实现了资源共享,扩大了智能电网的服务范围。 3.2 积极采用智能电网下电力网通信新技术 目前4G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是在原来3G基础上,利用230MHz电力负荷无线通信频点资源以及开发式的构架,将智能控制、智能传感和智能保护运用到电网中,为用户提供一个可靠、安全的使用环境,具有信息和物理双重的安全可靠性。IPv6技术具有高安全性、灵活性等特点,能够为网络提供更大的地址空间,对于智能电网的建设而言,此技术有利于将发电、变电、输电、用电等技术纳入这个技术之中,使智能电网进入双向通信空间。当前我国互联网建立在IPv4协议基础上,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原有协议已经不能满足网络发展的需求,IPv6协议成为当前网络地址的主要发展方向,并且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以及网络的普及,此协议将很快地运用到智能电网的发展中,并且成为推动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 3.3 构建电力信息通信的应急机制 要准备和建立针对自然因素对电力系统产生损坏的备用电源与应急通信机制。自然因素涉及台风、地震、雪灾、泥石流等灾害,可进行点对点的无线接入或微波接入。建设后备电源系统时,可充分结合分布式能源与微电网技术,积极建设与开发微通信网,发展自组网技术与脱网自通,预防重大自然灾害,并构建智能电网下的电力应急机制,当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解决用电问题。 3.4 业务发展应用 在电网业务处理中,可以通过电力通信技术进行抄表,提高抄表的准确性和高速性,迅速测量后进行电能的计费,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同时实现自动化数据信息的分类和整理,及时传输到服务端,结合业务类型进行冗余数据干扰的控制,提高电能、电费计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帮助用户及时了解用电信息,提高用户的用电体验,达到最佳的服务水平。

南京工程学院071电力系统通信网试卷A

共 6 页 第1页 南京工程学院试卷(A ) 2010 /2011 学年 第 1 学期 课程所属部门: 通信工程 课程名称: 通信网 考试方式: 开卷 使用班级: 无线通信071、光纤通信0711 命 题 人: 杨小伟 教研室主任审核: 主管领导批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简答题(本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现代通信网个组成结构? 通信网的组成结构有从水平和垂直两种。(2分)现代通信网根据网络功能从水平方向上可以划分为三层, 即用现代户驻地网、接入网与核心网。现代通信网根据网络功能从垂直方向上可划分为传送网、业务网和应用层,以及支持全部三个层面的工作的支撑网。如图 2、简述我国电力通信网各级网的通信职责范围?为何下级网接入上一级网要采用两点接入方式? 我国电力通信网分五级。一级通信网指由国家电网公司至各大区电网公司、各直属单位的通信电路;二级通信网指由大区电网公司至所属各省电力公司、各直属单位的通信电路;三级通信网由省电力公司至各市供电公司、各省直属单位的通信电路以及各市供电公司之间(包括500kV 变电站)的通信电路组成;四级通信网由市供电公司至所管辖各县供电公司、变电站、供电营业所、辖区内发电厂的通信电路以及县供电公司之间(包括220kV 变电站)的通信电路组成;五级通信网由县供电公司至所管辖各变电站以 及辖区内发电厂的通信电路组成。五级通信网又称为农村电力通信网。 下级网接入上一级网采用两点接入方式的目的是提高网络的安全和可靠性,在一个接入节点出现故障时仍能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本题 得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电力通信网建设

电力通信网建设 随着经济进展对电力的需求,电力行业迫切需要实现调度和治理的现代化,当前正在组建的电力通信网做到了集中资金、统一规划,建设一种高起点的、宽带的、综合的通信平台,能完成以下业务的综合接入、高速可靠传输和统一治理: *行政/调度话音业务 *实时数据(调度自动化数据、用户抄表数据等)业务 *计算机治理信息业务 *图像监控业务 *继电保护业务 (1)通信方式的选择。 在电力系统网络中常用的通信方式有光纤通信、电力线载波、音频电缆、扩频微波和无线电数传电台等多种传输方式。 “综合信息网”通信方式的选择必须具有高可靠性、经济性、寻址量大、双向通信、容易操作与维护等特点。 从国内外电网通信建设的趋势来看,基本都在向光纤通信进展,而且当前的光缆在技术和性能上已经非常稳定,采纳光纤传输在技术上已经成熟,是建立大容量、高质量、高速的电力信息网的最佳选择。结合本局实际情况,选择了光纤通信方式,并使光缆尽可能沿着10kV线路同杆架设,以减少工程投资。 (2)网络拓扑结构及系统配置。 根据临海市区在地理位置分布、远动厂所数量、城市配电网自动化进展的需要,以及主要信息流量呈星状的特点,结合杆路分布等具体情况。在市区范围内采纳以临海供电局为中心,简单的环状加射线拓扑

结构。该结构满足网络可靠性前提下,网络建设费用最低。网络拓扑 结构图见图1。 根据这个网络拓扑结构,当前能够把花街变、灵江山变、巾山变、祟 和门变与本局主站联成光纤主环。花园变作为此35kV终端变,且距离 较远,采纳在灵江山变通过光支路接人方式,因为本局与台州局通信 业务较多,且水洋变、红光变落在台州局光纤网上,以通过光支路方 式与台州局主站联接最为经济、简单。环上各接点采纳155MSDH分插 复用设备(ADM)与台州局连接。花园变通过155光分支路连接。 光传输设备配置为:临海局为STM—4(622M)光平台,巾山、祟和门、花街、灵江山、水洋、配置STM—1ADM设备,花园、红光配置STM— 1TM设备;能够选用与台州局所用的设备为同一厂家产品,彼此之间的通信联系采纳光支路对接即可完成。 网络保护:临海局、巾山、祟和门、花街,组成自愈环通道保护方式,最大传输容量业务合计63个2M。另外,临海局对水洋和花街对灵江山这几个地方均可采纳光支路完成。 (3)组网方案。网络应适合调度及行政电话、自动化信息、电力信息 传输的需求,业务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其传输速率范围十分宽广,从几Kb/S到几百Mb/S。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业务量呈指数增加,而数据业务量则以更高的速度增长,电力通信专网所传输的 IP协议会占越来越大的比例,IPoverATM、IPoverSDH、IPoverWDM等 技术的出现为当前和未来信息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当前IP技术 进展及应用情况,结合本局在未来几年的实际应用,市区光纤通信网 采纳武汉邮电科学研究暨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IBA5 综合宽带接入设备。这是一种具有IPoverSDH功能的SDH设备。是一 种在SDH传输制式下实现宽带接入和窄带接入真正综合的设备。它具 有极大的性能价格优势,完全能够满足县级电网各种业务增长的要求。新晨范文网 (4)各站点到临海局的各种业务接口与数量:

智能电网是未来电网发展的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f17031207.html, 智能电网是未来电网发展的趋势 作者:牛震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29期 摘要:阐述了智能电网的概念和特征,并简单介绍了智能电网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对其重要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讨论,指出了建设智能电网在网络拓扑、通信体系、分布式电源接入、智能调度、防护系统、电力电子设备、计量体系、需求侧管理等领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强调发展智能电网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智能电网发展趋势发展意义智能调度 中图分类号:TU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9-637-01 一、智能电网的概念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讯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它可以改善电力传送和使用效率、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2003年美国从自身的国家利益出发,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战略发展计划,它对电网的运行 模式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它考虑了多种能源的输入,可以进行多种能源的产出,进行多种能源之间的转换。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国家安全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这些基本概念为“智能电网”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三年后即2006年,美国IBM公司提出了“智能电网”解决方案,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传感器连接资产和设备提高数字化程度;二是数据的整合体系和数据的收集体系;三是进行分析的能力,即依据已经掌握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优化运行和管理。通过以上几个方面达到自动监控电网,优化电网性能、防止断电、快速恢复供电的目的。奥巴马上任后提出的能源计划,除了已公布的计划,美国还将着重集中对每年要耗费1200亿美元的电路损耗和故障维修的电网系统进行升级换代,建立横跨四个时区的统一电 网,重点研发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发展智能电网产业,最大限度发挥美国国家电网的价值和效率,将逐步实现美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统一入网管理;全面推进分布式能源管理,创造世界上最高的能源使用效率。由此,可以看出美国政府的智能电网有三个目的,一是由于美国电网设备比较落后,急需进行更新改造,提高电网运营的可靠性;二是通过智能电网建设将美国拉出金融危机的泥潭;三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简述电力系统通信设计

简述电力系统通信设计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电力通信网的特点,介绍了电力通信设计应满足的特性和电力通信设计一般采用的通道技术类型。 关键词:电力系统通信设计 0、引言 电力通信网是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核心支撑系统。它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合称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三大支柱。电力通信网是由光纤、微波及卫星电路构成主干线,各支路充分利用电力线载波、特种光缆等电力系统特有的通信方式,并采用明线、电缆、无线等多种通信手段及程控交换机、调度总机等设备组成的多用户、多功能的综合通信网。 1、目前电力通信网的特点 (1)要求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电力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国民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是电力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电力生产的不容间断性和运行状态变化的突然性,要求电力通信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2)传输信息量少、种类复杂、实时性强。电力系统通信所传输的信息有话音信号、远动信号、继电保护信号、电力负荷监测信息、计算机信息及其他数字信息、图像信息等,信息量虽少,但一般都要求很强的实时性。目前一座110kV 普通变电站,正常情况下只需要1到2路600-1200Bd的远动信号,以及1到2路调度电话和行政电话。 (3)具有很大的耐“冲击”性。当电力系统发生事故时,在事故发生和波及的发电厂、变电站,通信业务量会骤增。通信的网络结构、传输通道的配置应能承受这种冲击;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各种应急、备用的通信手段应能充分发挥作用。 (4)网络结构复杂。电力系统通信网中有着种类繁多的通信手段和各种不同性质的设备、机型,它们通过不同的接口方式和不同的转接方式,如用户线延伸、中继线传输、电力线载波设备与光纤、微波等设备的转接及其他同类型、不同类型设备的转接等,构成了电力系统复杂的通信网络结构。 (5)通信范围点多且面广。除发电厂、供电局等通信集中的地方外,供电区内所有的变电站、电管所也都是电力通信服务的对象。很多变电站地处偏远,通信设备的维护半径通常达上百公里。 (6)无人值守的机房居多。通信点的分散性、业务量少等特点决定了电力通信各站点不可能都设通信值班。事实上除中心枢纽通信站外,大多数站点都是无

电力通信网络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探讨

电力通信网络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探讨 发表时间:2019-05-06T15:53:40.29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作者:周建波 [导读] 努力开创电力市场崭新经济增长点,提高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电力系统经济利益最大化。 国网青岛供电公司 266001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电力通信网络现状的介绍,针对电力系统特点,从未来业务发展的角度出发,给出今后电力通信业务扩展可行方案,阐述了电力通信网络今后发展方向。 关键词:电力通信;能源互联网;发展方向 0.前言 2018年,国网确立了“建设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的企业战略目标。未来电网发展方式必然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大电网安全控制、“源网荷储”友好交互、企业管理信息化对通信网络新的更为苛刻的要求,通信网络必然会与电网生产、企业经营、客户服务深度融合发展,各型智能化终端必然会在电网智能化建设中大量普及应用,大电网安全控制、“源网荷储”友好交互对通信网络的接入需求必然会有爆炸性的增长。电网对通信网络架构、带宽、时延、可靠性、灵活性、泛在性等指标有着新的更为苛刻的要求。本文主要针对电力通信系统未来的发展做出较为详实的阐述与探讨。 1.电力通信网简介 1.1 概述 电力系统通信网是一种专业的通信网,是由发电厂及变电所等各级电力部门相互连接的传输系统和设在这些部门的交换系统或终端设备构成,是电网重要组成部分,由电网的结构、运行管理模式、经济性等因素决定。 1.2 主要发展历程 通信技术经历了从纵横交换到程控交换、从明线和同轴电缆到光纤传输、从模拟网到数字通信网、从定点通信到移动通信、从主要面向硬件到面向软件技术的几大阶段变化。我国电力专用通信网也是基于此进程,随着电网的建设、发展以及电网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形成并逐步成长起来的。在60、70年代,电力通信是以音频、载波、模拟微波等通信方式为主。80年代之后,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出现了数字微波、光纤通信、程控交换机等,这也是目前电网通信系统的主要组成单元。到了90年代,我国电力通信装备水平与日新月异的通信技术发展相比已显滞后。随着信息交流的日益强烈,跨行业技术交叉与渗透越发明显,电力通信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系统的神经中枢、行业的高科技先驱,更应该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率先引领电力科技领域新潮流。 2.主要扩展业务形式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在电力行业内的广泛应用,对我国电力基建、生产和营销时刻产生着深层的影响。以下简要介绍一些可以基于我国电力通信网的扩展业务类型。 2.1 电网安全监视和稳定控制方面 (1)电力系统崩溃的根本原因是网络结构的薄弱性和不合理性,利用测量控制装置的投入(如:及时定位线路故障点的线路故障测距装置;实时监视通信全网路健康状况的通信全线路自动监视系统等),通过网络传递实时信息,实现在线监控。利于迅速排除输电线路事故,快速恢复故障电网,防止大面积停电。 (2)在电力系统中实施相量控制是电力系统稳定控制最直接的方法,通过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实现的同步相量测量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使任一变电站均可通过精确时间脉冲给当地测量的电压波形以时间标记。通信系统将测量收集汇总处理后,根据各变电站之间动态相量变化实施控制。GPS相量测量装置与常规RTU相配合,使调度中心的EMS系统功能从稳态向动态转变,将使大电力系统的全局稳定和恢复控制成为可能。 2.2 气象与新能源方面 (1)降水量监测装置:在水电站上游某位置(如:野外无人职守监测台站)进行常年降雨量的采集,给每一个采集点分配相应的网络地址号或频点,通过网络传递信息,进行数据统一分析处理。再如,水电站水位网络报警装置:当汛期或其它原因使水库水位异常时可通过网络自动向下游传递实时信息,并提示对策便于宏观调控。 (2)雷电观测系统:由于雷击是造成线路事故的主要原因,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电网建设密度的加大,雷击故障点的精确定位、轨迹跟踪及处理难度也随之提高,就要求我们制定出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方案,以加强对雷电的实时监测。 (3)新型能源发电技术 太阳能、风能、潮汐等新能源发电技术实施是今后国家电力进程的一个目标,对新能源的预报及充分利用也是今后电力通信网络的任务之一。 2.3 环境保护方面 随着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要求对火电厂、核电站的排放(包括烟气、放射线等)实时监测。监测系统将采集的数据就地分析处理,并提示采取相应措施;同时通过网络传输,由中央级单元统一备案集中调控。 GPS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等的出现及应用,为电力通信网络业务扩展实施提供了可能。特别是允许用户利用基于Windows环境下的具有可视化界面的VB、VC等软件自主二次开发GPS用户接收机单元,通过接收机自身的串行通信口传输数据,实现对雷电、降雨、水位、烟气、放射线、电磁等的时间、地址、数量、强度、浓度等各种信息、数据的实时监测。对上述几项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2.4电网商业化运营方面 随着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化,依托于全国联网工程和开放性电力市场的电网商业化运营方针已经逐步形成,具有集成、拓展、安全性的基于国际互联网的企业电子商务系统是今后发展的必然。电子商务系统以其快捷安全的性能使电力市场的开放交易成为可能,电量的即时交易、用户的个性定制,既极大的改善了交易与服务,又降低了成本。互动式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其所提供的服务不仅停留在销售层面

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

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电力系统运行环境的日趋复杂与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前进,传统电力网络亟待进一步提升,实现向智能电网的转变。智能电网为 电网的发展方向,它的内涵是由绩效目标、性能特征、关键技术与功 能实现等4个方面及其之间的关系综合体现的,它们分别规定了智能 电网的未来期望收益、应具备的特征性能力、为实现此能力而应当采用的关键性技术以及技术与具体业务需求的结合方式。通过对上述内容的详细阐述,描绘出未来智能电网的框架。 关键词:智能电网;自愈;分布式能源;电力市场 0引言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气候变化的加剧、环境监管要求日趋严格与国家能源政策的最新调整,电力网络跟电力市场、用户之间的协调和交换越来越紧密、电能质量水平要求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等分布式发电资源数量不断增加,气候变化初露端倪,传统 网络已经难以支撑如此多的发展要求。为此人们提出了发展智能电网(SmartGrid)的设想,实现对传统电网基础上的升级换代。国外许多研究机构和企业正在积极推动智能电建设。例如知识电(IntelliGrid)、现代电网(ModernGrid)、网络智能(GridWise)与智能电网等,可是本 质内容基本相似。为了在智能电网领域寻求突破、加强联系与合作, 已形成了一个全球性联盟组织。 1智能电网概念 智能电网并非是一堆先进技术的展示,也不是一种着眼于局部的解 决方案。智能电网是以先进的计算机、电子设备和高级元器件等为基础,通过引入通信、自动控制和其他信息技术,从实现对电力网络的改造,达到电力网络更加经济、可靠、安全、环保这一根本目标。为了 理解智能电网,需要站在全局性的角度观察问题,综合考虑智能电网 的4个维度,即绩效目标、性能特征、技术支撑和功能实现。 2智能电网的绩效目标与性能特征

教你一分钟详细了解电力系统通信(图)

教你一分钟详细了解电力系统通信(图) 电气专业毕业之后便进入电网公司从事电力系统通信工作5年,作者嘱托英大君给新员工朋友们带个话:学习好和工作干好是不同的概念,任何学历,任何经历,在工作面前一律平等。所以我有八个字与大家共勉:踏实干活,抬头看路。 近期“互联网+”概念炒的火热,英大君思来想去,“互联网+”对电网意味着什么?首先是电网的互联网化、或者智能化,电力系统通信在这个过程中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平时不常被提及的电力系统通信主要做什么、都有哪些设备呢?让我们一起解开它的神秘面纱。 本文将从电力通信中常用的设备说起,向大家概括性地介绍下电力通信的大致情况,不打算大篇幅讲通信原理,旨在通过此文,让即将从事电力系统通信岗位的新员工,能够从一个系统框架的角度去认识电力通信设备,少走一些弯路。 为什么要有电力系统通信? 电力系统通信为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提供全面的支撑,如调度和站用内线电话,2M及光纤通信等。其主要作用是为保护、自动化等设备提供优质可用的通道,供站与站之间的设备进行通信,并将站内信号上传到局端。 听起来好像很复杂的样子,那么 他们是如何工作的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需要了解电力通信中常见的设备。 首先来认识一下电力通信的最常用设备:配线架。如果用电力系统的概念来解释这个名词,就是通信系统用的母线。依照通信方式的不同,分为音频配线架、数字配线架和光纤配线架,英文简称分别为VDF、DDF、ODF。

1配线架 音频配线架(VDF) 如下图所示,此为站内常用的音频配线架。它的作用是连接用64k速度传输的设备。

如上图所示的打满线的第一排端子,通常被称为是设备侧,通向PCM(后文将有介绍)。 如上图所示,第一排下口零散分布的一对一对线,则是通向站内的自动化设备,视通信方式的制定而选择接入对应的端子。用户侧常见设备:自动化所用的调度、集控主备用设备、站内电话、计量电话、调度直通和集控直通电话。 一般情况下,现场工作是将站内所有的用户设备通过一根网线或是多股电缆传送至VDF,并在VDF的一排打满,然后再通过音频线跳接至相应的端口。以前有些老站也是通过端子排挂到综合配线柜上再跳接的办法。具体如何接线,视现场条件和运行方式的规定而调整。 数字配线架(DDF) 虽然是换了种形式,但实质上的作用和VDF类似,也是有设备侧和用户侧,设备侧通常指的是光端机,用户侧则主要是指带着业务的PCM设备,以及少量的调度数据网路由器。

电力系统通信技术复习提纲doc资料

《电力系统通信技术》复习提纲 第1章 绪论 一、电力系统通信网的特点P4 答:电力系统通信网的特点是高度的可靠性和实时性;用户分散、容量小、网络复杂。 二、电力调度数据网的组成: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P5 答:核心层由国调、6个网调、四川、三峡等9个节点组成; 汇聚层由除四川以外的29个省调节点组成; 接入层由各接入厂站及调度中心业务网组成。 三、电力系统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P6 答:1、电力系统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有:(1)20世纪70年代的电力线载波;(2)80年代的模拟微波90年代的数字微波;(3)目前光纤通信。2、主要特点是光纤通信: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传输容量大、频带宽、传输衰耗小等。 电力系统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可概括为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和个人化。电力系统通信技术大发展时代已经开始。 电力通信技术主要有以下八种 电力系统通信网主要由传输、交换、终端三大部分组成。其中传输与交换部分组成通信网络,传输部分为网络的线,交换设备为网络的节点。 1.电力线载波通信:利用高压输电线作为传输通路的载波通信方式,用于电力系统的调度通信、远动、保护、生产指挥、行政业务通信及各种信息传输。 2.光纤通信是以光波为载波,以光纤为传输媒介的一种通信方式。 3.微波通信是指利用微波(射频)作载波携带信息,通过无线电波空间进行中继(接力)的通信方式。常用微波通信的频率范围为1~40GHz 4.卫星通信——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波,从而进行两个或多个地面站之间的通信。 5.移动通信——通信的双方中至少有一方是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6.现代交换方式有电路交换、分组交换、ATM 异步传送模式、帧中继和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技术。 7.现代通信网按功能划分可以分为传输网、支撑网。 8.接入网是由业务节点接口和用户网络接口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施)组成的 第2章 通信基础知识 一、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信息量的表征P13 答:离散消息xi 携带的信息量为: )(log ) (1 log )(i a i a i x P x P x I -== 2.模拟/数字通信系统分有效性和可靠性指标P14 (1)模拟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有效性:模拟通信系统的有效性指标用传输频带衡量,不同调制方式需要的频带宽度(简称带宽B)也不同,信号的带宽B 越小,占用信道带宽越少,在给定信道时容纳的传输路数越多,有效性越好。 可靠性:模拟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指标用接收端的最终输出信号噪声功率比(简称信噪比S/N 或SNR —Signal Noise Ratio) 衡量,不同调制方式在同样信道信噪比下所得到的最终解调输出信噪比也不同,如调频系统的输出信噪比大于调幅系统,故可靠性比调幅系统好,但调频信号所需传输带宽高于调幅。 (2)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有效性: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指标用传输速率衡量,传输速率又分为码元传输速率和信息传输速率。 可靠性:数字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指标用差错概率衡量,差错概率又分为误码率和误信率。 3.传码率和传信率P14 传码率指单位时间能够传送的码元数,单位为波特(Baud ) 传信率指单位时间能够传送的平均信息量,单位为bit/s 传码率和传信率的关系: Rb=RB·log2M 比特/秒,RB =Rb/log2M 波特 二、信道容量与香农公式(现代通信的基础)P15-16 香农公式是现代通信的基础,实际通信系统在保持一定信道容量C 时,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带宽B (有效性)与信噪比S/N (可靠性)的矛盾与统一。 信道容量C 指信道中无差错传输信息的最大速率,分为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和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对于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著名香农公式 ??? ? ??+=+=B n S B N S B C 0221log )1(log 式中:S 为信号的功率(W );B 为信道带宽;S/N 为 信道信噪比;no 为噪声功率谱密度。 关于香农公式三要素。 (1)S/N ↑→C ↑,N →0,则C →∞;(2)B ↑→C ↑,但B 无限增加时,信道容量趋于定值 0/44.1lim n S C B ?=∞ →; (3)信道容量C 一定时,带宽B 与信噪比S/N 可以互换。 2.系统(信道)带宽和信号带宽的不同P20 系统(信道)带宽指系统的传输能力,信道容许的频率范围;而信号带宽指携带信息的信号的频率分布范围。

电力通信网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电力通信网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从现状来看,电力通信网拓展了覆盖的总规模,日渐变得复杂。与此同时,电网也含有更高水准的新颖技术。在这种状态下,电网调度拟定了更严格的日常调度规程,从严的指标表征着综合更高的调度及防控水准。智能化电网中,变电站被变为无人值守,从根本上标志着通信网的持久扩展。在防范风险时,电网常态的调控及运行要配备体系化的机制。调整原先的执行指标,提升运转中的通信网安全。做好各时段的常态调度,保持持久及稳定的城乡供电。 一、通信网隐含的威胁及风险 城乡都设有通信性的电力网,电力调度密切关乎持久态势下的经济进展,为此应能辨析风险并增设必备的防控。经济快速进步,城乡都提升了平日内的生活水准,应能妥善把控综合供电,确保调配的电能是优质且安全的。统一把控各区段电网运转的真实状态,配备统一的指挥。一旦查出故障,则要即刻予以处理,在最短时段内恢复常态性的送电。此外,还应适当调配并利用现有一切的电能,提升根本的调度水准。从现有状态看,隐含性的通信风险可分为: 首先,是操控中的风险。常规的工作中,通信网调度拟定了重复性的平日流程,是枯燥且单调的。这种状态下,维持常规性的送电运

转不可缺失日常的电网查验。持久重复设定的单调进程,很难聚集精力。运转中的电网若没能修复,将会增添偏差性的操控。情形严重时,还会增添人身伤害。执行平日的操控时,有些调度职员并没能依循预设的规程从严管控,例如没能审验给出来的指令票。缺失了配套的送电查验,某些构件隐含多样的运转威胁。如果操作失误,将会威胁至根本性的安全。 其次,是设备附带的风险。相比于其他系统,电力系统有着自身的特性。这是因为,供应至各区段的电能维持着生活及平日生产的顺畅,应当注重于监管。通信网含有多样的设备,运转状态下的设备构件都很易损毁、磨损,因而减少了原先的预测年限。有些状态下,没能经由从严的管控就安装了设备,安装至网络内的设备已经老化。操控不够规范,电力调度突发多样难题,在根本上增添了风险及潜在的威胁。 第三,是监管的风险。电力通信网应被经常监管,唯有如此才可防控多样故障。若缺失了监管,将会突发规模较大的城乡供电故障。电力调配范围内的突发故障将干扰至平日生活,增添了额外损失。根本的故障成因为:监管者缺失了必备的新认知,也没能设定完备的防控机制。缺少平日的监管,没能结合实情增设完备的配套机制,增添了运转中的电网隐患。此外,有些管理者暗藏侥幸心态,即便查出偏差也并没能及时予以纠正。通信电网故障还会损毁运行中的电网,影

智能电网的现状和和发展趋势

题目智能电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姓名卢乾坤学号2012416464 院系工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蔡彬职称教授 2014 年12 月12 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或绪论) (2) 一、中国智能电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 (一)中国智能电网产业研究的目的和背景 (3) 1.我国向智能电网发展的意义 (3) 2.我国开发智能电网的背景 (4) 中国智能电网技术的进展和趋势 (4) 二、国外智能电网的现状和发展趋 (4) (一)美国进行智能电网改造 (4) (二)欧盟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 (5) (三)日本大力发展智能电网 (5) 致谢 (6) 参考文献 (7)

智能电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电气信息与自动化学生卢乾坤 指导老师蔡彬 摘要:从智能电网的概念和功能出发,简介我国发展智能电网的意义,发展智能电网的大背景和社会物质文化条件以及当前智能电网技术进展和趋势,要努力的方向;分别简单介绍美国、日本、欧盟对智能电网发展的重视,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以企业对智能电网的发展领域和方向以及相关科研单位对智能电网研究的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智能电网、发展趋势、发展意义、技术 The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Smart Grid Student majoring in electrical information and automation LuQiankun Tutor CaiBin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and function of the smart grid, the introduc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mart grid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grid, the background and social material and cultural conditions as well as the current smart grid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trends to direction; Simple introduction to the European Union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smart grid development in Japan, a serie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to enterprise and direction in the field of smart grid development, and related scientific research units of the smart grid research direction and trend Key words: smart power grids, development tendency, implication of development technique

试论电力系统的信息通信工程技术

试论电力系统的信息通信工程技术 发表时间:2016-10-17T15:02:04.303Z 来源:《科技中国》2016年6期作者:王建铎徐俊凌志英李国锋 [导读] 要发挥出自身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对光通信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为我国电力系统光纤通信过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歙县供电公司安徽歙县 245200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电力行业在信息化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力系统中使用信息通信工程能够加快电力系统信息化的建设。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光纤通信工程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针对光纤通信工程在电力系统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关键词】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运用 一、前言 电力行业和其他行业有一定的区别,电力行业不管是何种情况下,都不允许电力通信被中断,如果电力在传输的过程中,一旦出现了故障,波及的范围将会非常的广泛,直接会影响到国家电网的正常运行。通过光纤改造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电力网络的安全性。采用光纤进行传输,具有信号较为稳定,传输较为灵活,并且不受外界的干扰,从而最大程度保障电力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加强电力系统光纤通信工程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光纤通信工程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三种专用光缆 目前,电力通信系统中,主要采用三种专用电缆方式,分别为架空地线的复合电缆,采用金属撑式架空光缆和无金属自承式架空光缆,目前在我国,绝大部分都是采用的上述三种专用电缆,这些电缆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我国电力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保证了我国电力系统通信的稳定性。 首先介绍的是,架空地线复合光缆。这种电缆外层包装主要为铝线,内层主要是铁芯组成的光导纤维,在创术上面具有一般普通的地线和通信光缆两方面的优点。首先,在架空地线复合式的光缆方面,就要有一定的抗干扰的能力,在传输方面具有通信容量较大以导电性能较好的优点,同时这种光缆在传统光缆的优点上,还具备有信令功能以及路由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高效率的传输,为电信的传输提供了较为安全的保护,同时在价格和施工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目前,很多电力公式都会将地铺假设空地线复合光缆的选择作为首先,在使用过程中能够给用户提供一定稳定性的信号传输。 其次是金属自撑式架空光缆,这种光缆在结构上和架空地线复合光缆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结构上较为复杂,在结构上需要采用高模量的塑料做成内部的填充物,随后再将光纤套入到其中,同时咋光纤的内部还存在金属制作的加强芯,通过采用这种复杂的结构是具备有自撑式架空光缆不具备的耐水性以及耐高温性,从而保证了电缆光纤不会受到自然条件的损害。 最后就是无金属式的的架空电缆,这种电缆和上述两种电缆相比,具有较为强大抗拉强度,在跨距大于1千米以上的传输中,这种光缆能够实现长距离的传输,这是因为这种光缆在技术上采用的是无金属的结构,因此在密度上较低,采用的是强大的芳纶纤维作为主要元件,由于无金属元件,因此在抗腐蚀效果上有非常好的效果,对于一些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酸雨较多的区域),采用这种光缆具有一定的优势,对于电信通信系统的完善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PTN 技术 PTN 技术是传输网技术中的一种,是一种主要以业务分组为主,和其他业务相结合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最为突出的就是IP业务和底层传输媒介之间设置了一个层面的业务分组,从而有效的控制了流量的突发性,从而保证在运行方面,一方面保证了运输中的信号传送,另外一方面,有效控制了传输过程中的成本。 PIN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优势,是目前电力行业中,数据业务处理最为常见的一种技术,电力人才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实现技术到数据业务方面的无线连接,从而能够提高流量工程的建设和贷款的管理,是近些年来电力行业的一次技术的重大进步。 3、EPON 技术 EPON技术主要是是由网络单位、网络侧的光路线路和光分配网等三个部分组成的,目前EPON技术主要是采用从点到面的结构从而将单纤和双向光从而接入网络,最大程度的综合了无光源网络和以太网技术的优点,因此具有较多的拓扑结构,存在星型、树型和总线型等几种结构。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电力行业在电网技术上的日益提高,相应的配网自动化的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越来越明显,针对配网网络存在单个节点多,而且较为分散的缺点,采用EPON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从而提高了在局部供电能力,解决了电区故障处理能力较低的问题,从而能够更进一步的提高了电力通信质量的措施,最大程度的提高了网络终端的管理质量,这样对于电力行业的长远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三、光纤通信工程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1、光接入网 随着我国现代科技的发展,相应的各行各业都会实现信息化,信息化中基础就是网路技术和行业相结合,随着网络领域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形成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将会将现代电力实现数字化、集约化和智能化的管理系统。目前在我国电力系统中,主要依然是以双绞线为入网的基础系统,因此采用光接入网对于加强信息质量的控制,采用计算机的动态监控,进而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整个信息传输质量,减少日常在电力光纤传输管理和维护的成本,从而更高效率的提高了网络系统的效率,将电力行业引入到信息化时代。 2、新型光纤的使用 光纤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力传输的效率,电力行业在业务和种类不断的增加,由于业务量增加,采用传统的单模光纤已经很难满足实际使用需求,特别是对于长距离和大规模高质量的信息传输需求,传统的光纤已经很难满足需要,目前我国在新型光纤的研发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同时未来在新型光纤材料的研究成果是促进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当前研究人员真滴非零色散光纤和无水吸收光纤都做了相应的研究,随着未来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相应的新型光纤材料会进一步的运用到电力通信行业中,对于未来电力行业的发展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3、光联网 和传统网络相比,光联网具有更强的安全性和灵活性,这种技术和传统的网络技术相比,在信息安全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光联网技术

论智能电网时代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 杨晓霞

论智能电网时代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杨晓霞 发表时间:2019-12-06T12:02:14.903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5期作者:杨晓霞[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这也就对我国电力系统的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云南建源电力设计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206)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这也就对我国电力系统的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借助于电力信息通信技术来进行智能电网的建设,能够使得我国电网系统的运行安全性以及运行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促进我国智能电网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就智能电网时代中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状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应用 1智能电网与电力信息通信 1.1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电网的安全、经济、高效、可靠、环境友好以及使用安全,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和控制方法及先进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在高速、集成的通讯网络基础上建立的智能化的电网。 1.2电力信息通信技术 电力信息通信技术是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电力系统需要不断进行发电、输电以及配电的环节,并且在这三个大环节的基础上还有一些非常细的环节需要注意。只有通过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支持才能够让这些环节得到严密的监控,从而保证顺利安全地进行电力传输。目前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通信网络技术、智能电力设备技术和光纤电力通信技术三种。 2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分析目前光纤和无线已经逐步代替了同轴电缆成为电力通信网的主要结构。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在不断加强,使得在传统结构中相关部门联系不顺畅,许多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情况得到了有效改善,各部门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极大提高了相关部门的办事效率。中国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并且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风力发电、水力发电、新能源发电等多种发电方式的存在,目前发电量基本可以满足我国的需求,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虽然我国有着庞大的电力系统,但是运行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我国已经加大了对电网问题的研究,相信随着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会得到妥善解决。 3智能电网中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重要性 3.1业务发展需要信息通信技术 智能电网中众多部门,如管理部门、信息部门、电力生产部门等,都需要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将电力信息和通信网络信息进行传递。智能电网通过同步技术将数据上传到网络,最终进入继电保护系统、数据监控等应用服务层当中以及远程抄表、电源管理服务和其他业务服务中。由此可见智能电网相关业务的发展需要依靠电力信息通信技术。 3.2必须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来进行电网信息传送 电网信息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传输,只有依靠高速、实时、双向的信息通信技术并不断引进相关先进技术才能实现电网的有序运营,如电力营销、生产自动化等。国家电网目前正在向提高智能化管理决策水平、电网精细化、智能化数据采集控制等方向发展。电力信息通信技术为电网提供了更加智能化的传输服务,由此可见信息通信技术对于智能电网发展的重要性。 3.3信息通信技术有利于传统电网的智能化建设 智能电网发展的实质是大量接入新能源以及智能设备的应用。信息技术在传统电网智能化改造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动了物联网、智能电网等概念的产生。目前电力光纤通信已经逐渐替代了传统的高频及电力载波通信,朝着更稳定、完整、实时的方向发展。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可以为传统电网的智能化建设提供更好的帮助。 4智能电网时代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 4.1新能源中智能电网的运用 在当前社会之中,能源紧缺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因此人们对于节能的追求更高,有着较高节能效果的技术在当前的时代中有着更加广阔的用途,因此智能电网的建设能够有效对新能源进行控制并且使用。电力通信中较大的问题就是合理的接口以及电能等方面,智能电网的加入能够对能源接口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能够对电力系统进行智能的控制,从而让电力通信信息能够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有效提高对新能源的使用效率。 4.2在变电领域的使用 智能电网在变电领域也有着非常优秀的使用前景。变电站主要是对电网中的电压等进行高低压变化,从而让其能够更好的使用或者输送,因此在变电站往往需要很多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监控,并且这种监控是不能够停止的,但是随着当前智能技术的加入,智能变电器能够通过平台的搭建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并且其能够智能进行变换,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智能变电站能够大大节省人力的投入,并且能够让效果更好,在这个过程中,只需要工作人员对平台进行监控,从而提高变电站整体运行的效率以及安全性。 4.3在配电领域的运用 在电力网络中,最重要的是配电网络,可以说电力配送是整个电网的基础也是整个电网的核心功能。由于配电网络在电力网络中的重要性,对电网的配电运行更高效的改进就是当前时代以及电网企业的需要,所以智能化配电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当前在配电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配电需要人工对配电进行甄别,这样的方式让配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就是效率较为低下,其次就是在配电的过程中,无法对电力供应的质量进行准确的控制,同时在电网建设中,一旦出现问题后,无法准确且快速的做出反应。而只能电网加入配电系统后,能够将一些重复的、要求严格的工作交给智能系统管理,由于系统的运算量以及系统的性能缘故,导致了在电网配送能够达到非常高的精度,并且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深入,同时能够对配电设施进行足够精准的控制,并且能够实现对配电系统的监控,一旦出现问题之后能够快速做出反应,大大提高了配电领域中的效率,同时也增强了电网系统的安全性,让配电能够在更加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4.4在输电领域中的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