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和谐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营造和谐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营造和谐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营造和谐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阶段成果——论文

美、和谐美等形式美感。在美术作品中所体现的形式美的熏陶下,逐步培育孩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孩子的美术语言。美术语言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作为美术表现媒介,由造型要素按一定的组织原理所构成的可视化的符号系统。如:点、线、面、色彩、明暗、空间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成一件完整的作品,也包括对称、均衡、多样统一、和谐等。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必备的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是美术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基础。没有这些方面的基本训练,一味让学生去表现是不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那种只主张让学生自由表现,任其乱涂乱搞, 教师只能作为学生美术教育的旁观者的观点是十分有害的。因为它只强调所为“创造”,又不教给孩子任何美术表现方法,当然是教育的失败。在美术教育中的“主智”观点也同样失当,因为它仅仅是一种“行为目标”。因此,我们摆正美术教学的基础训练在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位置。即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美术语言,又要给他们留有充分想象和创造的机会,同时又要注意把审美情感的培养贯穿始终。但是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升到审美情感的层面。因此,中小学生应该掌握基础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目标方面是:1、认识绘画和手工工具、材料的名称,性能和使用方法。2、学会简单的造型方法,造型的繁简和难易程度应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3、认识并学会初步使用色彩。4、初步学习合理的画面安排。画面安排应让学生能充分表现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情感,充分表现他们的想象为目的。应当尊重学生的构图特点,并作适度的引导和建议。5、学会剪、贴、折、团、搓、捏等手工技能和组装制作简单的组合作品的能力。6、学生简单分析和评价自己与同伴的美术作品。学生如果不知道如何造型和表现,不会涂色,不会正确使用工具和材料,不会剪、不会折叠,学生的想象就无法得到表现,实际上就等于取消了美术教学。当然,学生学会并掌握以上基本的美术语言,是课堂教学中逐步实现的,目的是为“表现和创造”服务的。

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孩子的美术表现。美术表现是通过美术创作传递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美术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其中重要的素质之一是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和创新精神,但表现是创新的基础。然而,学生的表现和创造不是生来就有的。表现和创造的培养,不仅建立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语言基础上,而且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认识和理解事物的能力,以及发挥想象的能力更为重要。学生美术课堂教学的基础训练,有别于专业美术人员的强化训练。而片面强调技术训练,单纯摹仿成人作品,而忽视孩子心理能力的开展,仍然是成人化的教学模式。其实,孩子们认识世界离不开看、听、摸、闻等参与各种事物产生联系的作用。美术表现是眼、手、脑共同参与并很好地配合进行的活动,所以美术表现恰恰为孩子了解和认识世界提供了一条比较好的途径。美术表现不仅是提高美术语言的表达能力,而且也是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极好方法。学生在这种方式下组织他自己已有的经验,以便进一步内化成自己的智力功能。

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也是一种表现手段。所谓表现,是指教师按照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而作的展示。表现不同于再现,再现是机械的,纯客观的,而表现同再现的本质区别是包含了作者的主观思考与判断以及由此引发的丰富想象。就学生美术表现而言,它是孩子一种内心状态的外部展示。美术作品是他感知事物,同时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留在作品上的痕迹,无论对涂鸦阶段的小朋友,还是象征阶段的小学生来说,这种痕迹都有具体形象和可视的特征。学生在美术作品中不仅展示了他对事物的回忆,而且还展示了学生对某一事物内容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按照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的重新组织和构思。学生对事物形象的捕捉,是其能力的体现,他是建立在观察、分析和记忆的基础上的。学生对事物的描绘过程,实质上也是学生将事物形象特征及事物本质的东西进行提纯和分类,并分别储存在大脑形成模式的过程,同时又为他今后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提供了比较的依据。所以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不仅反映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其中也包含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还反映了他们的美术表现能力。

学生美术的表现过程,又是他们心理活动的过程,又是发展他们表现能力的过程。学生美术作品反映的内容越丰富不仅是指作品的形象多,同时还包含作品的深刻内涵,如学生画的《心中的太阳》,画面虽简单却含意深刻,说明学生的表现能力强,他们的心理活动和表现

能力越能得到锻炼和发展。因此,学生的表现能力和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及理解、分析能力密切相关。所以表现能力的培养,首要的任务是观察力的培养。实验证明,人的大脑信息80%来源于观察。观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学生观察能力决定着学生的认知水平。观察力的提高和扩展,加深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这都将有助于他们美术表现才能的发展。

尊重孩子学龄差异,合理选择课堂教学内容。作为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美术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上不仅欣赏教学占有一定的比例,同时还将审美情感的培养渗透到每一个教学具体内容中。这也是美术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标志。假如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发展和不同学龄特点决定教学内容的深浅。在内容安排上既考虑到由浅入深的连贯性和学生的兴趣性,又要考虑到学生认识客观事物和掌握美术表现技能的顺序性。就造型和表现的教学内容而言:第一学段,使学生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画画和做做等方法大胆地把所感的事物表现出来,体检造型带来的快乐; 表现内容基本以实物为主,因为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较模糊,观察事物比较粗略,有的还保留着涂鸦阶段的心理特点,描绘内容以实物为主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加深对所见所闻物体的认知,并学会表现某一物体基本的方法,并为其能够表现事物打下基础。第二学段,学生能初步认识形和色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美术工具,体检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造型方法表现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欲; 随从学生观察能力提高,不仅能表现出一定的物体形象和大小关系,而且知识和生活经验也逐渐丰富起来,描绘内容从实物表现过渡到情节体现。第三学段,学生能运用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学生能注意到事物之间的关系,并可识记物体的许多细节特征,在感知物象和图象识别能力提高的基础上,目测能力逐渐增强,不仅能画出物体的基础形状和主要特征,而且形象较为具体并带有强烈的主观倾向。所以, 这一学段学习内容以情节表现为主,并增强意愿的成分,以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和自由的发挥。鉴于我们原有的造型能力不足以表现他们日益增长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所以对高段教学,还应扩大一些实物教学的范围,以增强他们的表现能力,在造型的表现上,只要求低段能表现物体的基本部分,而要求中段不仅能表现出物体的基本部分,同时还能表现出主要特征。对高段的教学又高一层,既还能表现出物体的某些细节,以上从描绘内容到造型能力,我们的教学都应根据学生学龄差异和接受能力由易到难。

总之,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既要考虑美术学科自身的规律、特点,又要考虑学生的可能性,这是实施新时代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学习活动的探索性,注重美术教学与学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培养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让我们构建和谐幸福校园,使美术课堂充满活力而努力吧

2014.12.2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