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办发〔2012〕20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国办发〔2012〕20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国办发〔2012〕20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国办发〔2012〕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一二年四月十四日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2012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下简称医改)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开局之年。为明确任务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巩固扩大医改成果,持续深入推进医改,现提出2012年医改主要工作安排如下: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2〕11号)精神,以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核心,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保持医改基本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在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三个方面取得重点突破,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保持医改良好势头,为实现“十二五”阶段性改革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任务

(一)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

1.1.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学生、学龄前儿童和新生儿参保管理工作。继续推进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等困难群体参保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分别负责)

继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2.2.继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1)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个人缴费水平相应提高,人均筹资达到300元左右。(财政部、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

(2)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6倍以上、当地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全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8倍以上,且均不低于6万元。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0%以上和75%左右,逐步缩小与实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之间的差距,门诊统筹支付比例进一步提高。探索通过个人账户调整等方式逐步建立职工医保门诊统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分别负责)

改革医保支付制度。

3.3.改革医保支付制度。

(1)积极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改革,逐步覆盖统筹区域内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加强付费总额控制,建立医疗保险对统筹区域内医疗费用增长的制约机制,制定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总体控制目标并分解到定点医疗机构,与付费标准相挂钩。积极推动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谈判机制和购买服务的付费机制,通过谈判确定服务范围、支付方式、支付标准和服务质量要求。结合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对个人负担的控制办法。逐步将医疗机构总费用和次均(病种)医疗费用增长控制和个人负担控制情况,以及医疗服务质量列入医保评价体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分别负责)(2)完善差别支付机制,支付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引导群众首诊到基层。将符合条件的私人诊所等非公立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纳入医保定点范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分别负责)

(3)加强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完善监控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医保对医疗服务的实时监控系统,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建立联合反欺诈机制,加大对骗保欺诈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及时公开相关信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分别负责)

进一步加大医疗救助力度。

4.4.进一步加大医疗救助力度。

(1)加大救助资金投入,筑牢医疗保障底线。救助范围从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扩大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以及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困难群体,资助其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提高救助水平,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稳步提高封顶线,对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住院自负医疗费用救助比例进一步提高。(民政部、财政部负责)

(2)研究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通过政府出资、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资建立基金,解决无费用负担能力和无主病人发生的应急医疗救治费用。抓紧制定基金管理办法。(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

探索建立大病保障机制。

5.5.探索建立大病保障机制。

(1)研究制定重特大疾病保障办法,积极探索利用基本医保基金购买商业大病保险或建立补充保险等方式,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切实解决重特大疾病患者因病致贫的问题。做好基本医保、医疗救助、商业保险等的衔接。(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保监会、民政部负责)(2)全面推开尿毒症、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疾病、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等8类大病保障,将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血友病、Ⅰ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负责)

提高基本医保经办管理水平。

6.6.提高基本医保经办管理水平。

(1)积极推广医保就医“一卡通”,方便参保人员就医。基本实现参保人员统筹区域内和省内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加快推进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重点的跨省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稳步推进职工医保制度内跨区域转移接续,加强各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分别负责)(2)加强医保基金收支管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基金坚持当年收支平衡原则,结余过多的结合实际重点提高高额医疗费用支付水平,使基金既不沉淀过多,也不出现透支;职工医保结余过多的地方要采取有效办法把结余逐步降到合理水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分别负责)

(3)探索整合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管理职能和经办资源,完善基本医保管理和经办运行机制。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城乡统筹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负责)

(4)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

管理服务。(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保监会负责)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7.7.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完善商业健康保险产业政策,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发展基本医保之外的健康保险产品,满足多样化的健康需求。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制定落实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发展改革委、保监会、财政部负责)

(二))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二

制。

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

8.8.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

(1)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巩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成果,落实基本药物全部配备使用和医保支付政策。有序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同步落实对乡村医生的各项补助和支持政策。对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地政府可结合实际,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其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鼓励公立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2)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56号),坚持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集中支付、全程监控等政策。完善基本药物

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基本药物中的独家品种、经多次集中采购价格基本稳定且市场供应充足的基本药物试行国家统一定价。探索建立短缺药品监测机制,对用量小、临床必需的紧缺品种可采取招标定点生产等方式确保供应。建立省级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使用管理信息系统,落实集中付款和供应配送政策,提高及时配送率。(发展改革委、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3)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认真总结各地基本药物使用情况,研究调整优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更好地适应群众基本用药需求。逐步规范基本药物剂型、规格和包装。规范地方增补基本药物,增补药品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医药局、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4)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继续提高基本药物质量标准,对基本药物实行全品种覆盖抽验和电子监管,提高对基本药物从生产到使用全过程监管能力。(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9.9.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1)建立完善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中央财政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后对地方的经常性补助机制,并纳入预算安排。地方政府要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项补助以及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纳入财政预算

并及时足额落实到位,实行先预拨后结算。全面落实一般诊疗费及医保支付政策。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

(2)深化编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总量,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功能定位和发展需要实行动态调整。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法人自主权,全面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重点选聘好院长并建立任期目标责任制。(中央编办、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3)完善绩效分配机制。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收入分配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在平稳实施绩效工资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要按时足额发放绩效工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结余部分可按规定用于改善福利待遇,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财政部负责)

(4)加快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认真细致做好债务核实和锁定工作,多渠道筹集并落实化债资金,按时完成债务剥离和债务化解工作,坚决制止发生新债。(财政部、卫生部、发展改革委负责)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10.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10.

(1)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继续加大支持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的力度。(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负责)

(2)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建立涵盖基本药物供应使用、居民健康管理、基本医疗服务、绩效考核等基本功能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统一技术信息标准,实现与基本医保等信息互联互通,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规范化水平。(发展改革委、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

(3)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继续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和基层部队招收5000名以上定向免费医学生,安排1.5万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施2万名全科医生特设岗位项目,完善落实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的政策,力争实现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支持100个左右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建设。中央财政继续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在岗培训,重点开展具有全科医学特点、促进基本药物使用等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培训项目,共培训62万人次。(卫生部、总后勤部卫生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负责)

(4)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推行全科医生(团队)与居民建立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等适宜技术和服务。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积极推进基层首诊负责制试点。(卫生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医药局负责)

筑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11.筑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11.

(1)采取公建民营、政府补助等多种方式,对村卫生室的房屋建设、设备购置给予扶持。将村卫生室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范围。落实乡村医生的多渠道补偿、养老政策。(卫生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2)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和后备力量建设。对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每年免费培训不少于两次,累计培训时间不低于两周。采取本地人员定向培养等多种方式充实乡村医生队伍,确保每个村卫生室都有乡村医生。(卫生部、财政部负责)(3)加强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对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的行业管理,重点强化服务行为监管。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卫生部、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三)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统筹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药品供应、价格机制等综合改革,选择在300个左右县(市)开展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鼓励地方因地制宜探索具体模式。拓展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12.

12.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1)改革补偿机制。采取调整医药价格、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和落实政府办医责任等综合措施和联动政策,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调整后的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增加的政府投入由中央财政给予一定补助,地方财政要按实际情况调整支出结构,切实加大投入。(卫生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

(2)调整医药价格。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等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大型设备检查价格,政府投资购置的公立医院大型设备按扣除折旧后的成本制定检查价格。(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负责)

完善县级公立医院药品网上集中采购,积极推进药品带量采购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压缩中间环节和费用,着力降低虚

高价格。(卫生部、监察部负责)

(3)发挥医保的补偿和监管作用。同步推进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等复合支付方式,通过购买服务对医疗机构给予及时合理补偿,引导医疗机构主动控制成本、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严格考核基本医保药品目录使用率及自费药品控制率等指标,控制或降低群众个人负担。(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分别负责)

(4)落实政府办医责任。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公共卫生服务、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投入政策。(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负责)

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含国有企业医院)数量和布局,严格控制建设标准、规模和设备配备。禁止公立医院举债建设。(卫生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资委负责)

(5)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要求,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经营管理和用人自主权。探索建立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发展规划、重大投资等权力由政府办医主体或理事会行使。(卫生部、发展改革委、中央编办负责)

建立完善院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各级卫生行

政部门负责人不得兼任公立医院领导职务。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推进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养老等社会保障服务社会化。(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

(6)完善医院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分配机制,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提高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提高医务人员待遇。院长及医院管理层薪酬由政府办医主体或授权理事会确定。严禁将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院的药品和检查收入挂钩。(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负责)

拓展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13.

13.拓展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和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抓手,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尽快形成改革的基本路子。研究探索采取设立专门管理机构等多种形式确定政府办医机构,履行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能。根据改革需要,在绩效工资分配、定价、药品采购等方面给予试点地区一定自主权。(卫生部、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国资委负责)

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

14.

14.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

(1)各地要尽快出台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发展医疗机构的实

施细则,细化并落实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各项政策,支持举办发展一批非公立医疗机构。卫生等有关部门要限期清理修改相关政策文件。进一步开放医疗服务市场,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境外优质医疗资源、社会慈善力量、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举办医疗机构,对举办发展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给予优先支持。扩大境外资本独资举办医疗机构试点范围。鼓励具有资质的人员(包括港、澳、台地区)依法开办诊所。进一步改善执业环境,落实价格、税收、医保定点、土地、重点学科建设、职称评定等方面政策,有条件的地方可对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予以补助。积极发展医疗服务业,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的大型医疗集团和康复医疗机构发展。(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卫生部、商务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

(2)鼓励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地区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鼓励社会资本对部分公立医院进行多种形式的公益性支持。(卫生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资委负责)

全面开展便民惠民服务。

15.全面开展便民惠民服务。

15.

(1)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简化挂号、就诊、检查、收费、取药等医疗服务流程,积极推进区域统一预约挂号平

台建设,普遍实行预约诊疗,开展“先诊疗、后结算”,改善就医环境,明显缩短病人等候时间,方便群众就医。大力推广优质护理,倡导志愿者服务。(卫生部负责)

(2)大力推行临床路径,加强质量控制。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规范医疗行为。继续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核心,推进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医疗机构检验对社会开放,检查设备和技术人员应当符合法定要求或具备法定资格,实现检查结果互认。(卫生部负责)

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

16.

16.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

加强县级医院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每个县重点办好1-2所县级医院(含县中医院),提高县域内就诊率,降低县外转出率。启动实施县级医院设立特设岗位,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巩固深化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的长期合作帮扶机制,安排6000名县级医院骨干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诊疗系统。(卫生部、发展改革委、中央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负责)(四)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

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17.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17.

(1)继续做好10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居民知晓率和满意度。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

建档率达到60%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人数分别达到6500万、1800万。将排查发现的所有重性精神病患者纳入管理范围。加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提高流动人口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科学就医和安全合理用药。(卫生部、财政部负责)

(2)继续实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做好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重性精神病、重大地方病等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疾病防治。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继续支持农村院前急救体系和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卫生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

18.

推进医疗资源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

18.推进医疗资源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

(1)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明确省、市、县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新增医疗卫生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4张的,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卫生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

(2)加强医疗服务体系薄弱环节建设,支持医疗机构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加强省级儿童专科医院和市、县级综合医院儿科建设。启动边远地区地市级综合医院建设。加强医疗卫生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管理、诊疗规范和日常监管有效

融合。(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财政部负责)

19.

创新卫生人才培养使用制度。

19.创新卫生人才培养使用制度。

(1)加大护士、养老护理员、药师、儿科医师,以及精神卫生、院前急救、卫生应急、卫生监督、医院和医保管理人员等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出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加快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卫生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负责)

(2)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各地要出台医师多点执业实施细则,鼓励具备行医资格的人员申请多个地点执业,完善执业医师注册、备案、考核、评价、监管政策,建立医师管理档案。建立健全医疗执业保险和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卫生部负责)

20.

推进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改革。

20.推进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改革。

(1)改革药品价格形成机制,选取临床使用量较大的药品,依据主导企业成本,参考药品集中采购价格和零售药店销售价等市场交易价格制定最高零售指导价格。完善进口药品、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管理。(发展改革委负责)

(2)完善医药产业发展政策,规范生产流通秩序。推动医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提高农村和边远地区药品配送能力。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收购兼并和联合重组。鼓

励零售药店发展,并按规定配备执业药师。(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3)完善药品质量标准,提高仿制药质量水平。实施新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修订并发布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定期发布药品质量公告。严厉查处制售假药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挂靠”、“走票”等出租出借证照,以及买卖税票、发布虚假药品广告等违法违规活动。(食品药品监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

健全医药卫生监管体制。

21.

21.健全医药卫生监管体制。

(1)加强医疗费用监管控制。将次均费用和总费用增长率、住院床日以及药占比等控制管理目标纳入公立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绩效考核范围,加强对费用增长速度较快疾病诊疗行为的重点监控。及时查处为追求经济利益的不合理用药、用材和检查及重复检查等行为。加强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价格监督检查。(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负责)

(2)加强卫生全行业监管。研究建立科学的医疗机构分类评价体系。加强医疗服务安全质量监管,加强处方点评和药品使用管理,规范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和安全管理。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严肃查处药品招标采购、医保报销等关键环节和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信息公开、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

度,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和个人对医疗机构进行独立评价和监督。加强行业自律和医德医风建设。(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目标责任制。

建立健全责任制和问责制,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各省(区、市)医改领导小组签定责任书。各省(区、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本地区医改工作负总责,分管常务工作和卫生工作的领导具体抓,形成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密切配合的强有力实施机制。各有关部门、各省(区、市)要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2012年5月1日前完成各项任务分解,作出具体安排。

(二)强化财力保障措施。

各级政府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切实保障年度医改任务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在安排年度卫生投入预算时,要切实落实“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的要求,各省(区、市)2012年医改投入要明显高于2011年。要加大中央、省级财政对困难地区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各级财政部门在向政府汇报预决算草案时要就卫生投入情况进行专门说明。加强资金监督管理,将项目执行和资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动各项医改任务落到实处,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国办发〔2017〕37号)要求,我省2017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重点推进和落实以下工作任务。 一、研究制定的文件 1.制定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2.制定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实施意见。(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3.制定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政策文件。(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4.制定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性文件。(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5.制定完善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指导性文件。(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6.制定我省或转发国家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性文件。(省国资委负责) 7.制定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政策文件。(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8.制定医教协同推进医学人才培养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文件。(省卫生计生委、教育厅共同牵头负责) 9.制定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的指导性文件。(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10.制定建立卫生人员荣誉制度的政策文件。(省卫生计生委、人社厅共同牵头负责) 11.制定在部分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开展编制管理改革实行人员总量管理试点的指导性文件。(省编办负责) 12.制定改革完善仿制药管理政策的指导性文件。(省医改

办负责) 13.制定医药代表登记备案管理文件。(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14.制定药品购销信用管理文件。(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以上任务只列牵头部门,未列参与部门。其中1、2项任务按国家规定时限完成;3—14项任务于国家相关文件印发后3个月内完成。 二、推动落实的重点工作 15.扩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范围,确定1个市(地)作为省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城市,推荐1个县(市)作为第二批国家级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候选县(市),发挥典型引领作用。(省卫生计生委、财政厅负责,排在第一位的部门为牵头部门,下同) 16.明确省卫生计生委和省中医药管理局属(管)医院参加属地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政策措施。以齐齐哈尔市为试点,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省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编办、财政厅、物价监管局、人社厅负责)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历程及动力机制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历程及动力机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问题日益凸现,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更是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历史的视角,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历史演进过程进行总结,并通过分析其动力机制,探索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医疗卫生体制历史演进动力机制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历史演进 新中国建立后,面对经济萧条、社会危机重重、民众中传染病、寄生虫疾病、营养不良疾病肆虐的现状,选择了异于西方国家的医疗模式,发展了具有重大革新性的公共卫生体系:主要依靠经过很短时间就可培训出来的较低技能医护工作者,发展了劳力密集而不是资本密集的医疗技术;强调预防和初级保健,集中精力实施公共卫生计划,而不是单纯关注个体健康。 随后在很短的时间内提出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四项指导方针,并确定了接下来30年时间内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框架:在城市建立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在乡伤残军人和部分在岗城市居民享受公费医疗的医疗保障制度;在农村,亿万农民则普遍加入农村合作医疗,人民公社所属乡村集体经济和农民个人共同分担资金,各地的合作医疗采取农民之间合医合药、合住院合门诊、合预防合保健等多种形式,初步建立了全国性、广覆盖、低水平、综合性和全民性医疗保障制度,极大地改善了国民身心健康状况。 但这一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总体投入和专业技术教育赶不上医疗服务体系的迅速扩张,致使医疗卫生服务的总体技术水平较低;过分严格的政府计划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医疗服务机构及医疗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总体来说,计划经济时期,在整个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的情况下,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我国用占GDP3%左右的卫生投入,大体上满足了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国民健康水平迅速提高,不少国民综合健康指标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被一些国际机构评价为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工作的典范。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1979年卫生部大胆提出“要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随即开展了对医院的“五定一奖”(即定任务、定床位、定编制、定业务技术指标、定经济补助、完成任务奖励)工作。1980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医生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打破了国营公立医院在医疗卫生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1985年,国务院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

张翠萍在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会上讲话(完整版)

张翠萍在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会上的讲话 坚定信心深化医改 努力推进全市卫生事业科学和谐发展 ──在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会上的讲话 大同市卫生局局长张翠萍 (2010年3月3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会议,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回顾总结2009年围绕医改开展的各项工作,按照全国、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医改工作的总体要求,安排部署2010年医改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推进全市卫生事业科学和谐发展。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开局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卫生厅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一中心,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

系建设、推进卫生资源调整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实现了稳步、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联系实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显著。20 09年,通过参加全市第二批、指导开展全系统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践行科学发展观,保障健康上水平,实现卫生新跨越”的主题,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卫生事业大发展”的共识。局党组以身作则,立足医改,完成了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公共卫生等“六个方面”的调研报告,查找了影响和制约我市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七个方面”问题,建立了人才强卫、社区卫生、卫生应急等“八个方面”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化解我市卫生事业科学发展难题的良策。整个活动联系实际、紧扣主题,有特色、有创新,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成为大同市上报省委两个学习实践活动先进单位之一。 二是把握大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根据全国和全省医改精神,市政府成立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组,广泛动员,深入调研,起草了《大同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09-2011)》。市卫生局组织各县区卫生局长和市、县级医院院长共46人,集体赴京参加医改培训,把握医改实质,增强医改信心。确定城区、南郊、左云、灵丘四个县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首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试点。全面实施了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4项新增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全省率先制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历史进程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历史进程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主要包括卫生和医疗两部分,但是由于历史上一直没有明确的区分,所以二者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回顾,而医院改革则作为本部分的主要线索。按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性特点,结合医疗改革的实际进展情况,现将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划分为五个阶段,并逐一分析每一阶段改革的背景原因,具体措施及改革成果。 第一阶段 1978~1984年 背景原因 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政府坚持了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结合等一系列正确方针路线,建立了完善的农村和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并取得了显著成就。据统计,中国人均期望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提高到1981年的67.8岁,新生儿死亡率从新中国成立前的200‰降低到1981年37.6‰,孕妇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卫生事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国家在经济上濒于崩溃,财政基础薄弱,卫生费用紧缺;医疗卫生队伍青黄不接,领导水平、技术水平、工作效率都十分低下,从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期间虽然做出过一些努力,但是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很多医疗机构硬件设施落后,医生护士比例失调,护理人员不足,专家、学者、专业人员知识老化;许多地方疾病多发,卫生状况差。与此同时卫生系统长期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控制,导致我们不得不思考新的路径进行恢复性的改革的孕育。1978年后,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拉开了中国30年改革的序幕,一方面为医改提供了动力,另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深刻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不断为卫生事业提出新的要求。 具体措施 本阶段的改革主要针对十年浩劫对卫生系统的严重损害进行调整、建设;同时,也包括培养相关人员业务技术,加强卫生机构经济管理等内容。 1979年,当时的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在接受采访时提出“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全国卫生厅局长会议提出“卫生工作重点转移到医疗卫生现代化建设上,建设全国三分之一重点县”。同年,卫生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接着又开展了“五定一奖”和对医院“定额补助、经济核算、考核奖惩”的办法,并展开了试点。传统医院管理的弊端在这一阶段逐步显露出来,随后加强医院管理的政策相继出台。1981年3月,卫生部下发了《医院经济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强卫生机构经济管理的意见》,开始扭转卫生机构不善于经营核算的局面。在此基础上,1982年卫生部颁布《全国医院工作条例》,以行政法规形式明确了对医院相关工作要求。 在加强对医院管理的同时,也开辟了医疗主体多元化的先河。1980年,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得到国务院批准,这为转变国有、集体医疗机构一统天下,形成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医疗服务机构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对医疗资源投入的不足,促使国有医院的改革更加顺利地进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全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 体制改革的意见 2009年3月17日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现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投入加大,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发展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

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对此,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任务繁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因此,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既要坚定决心、抓紧推进,又要精心组织、稳步实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

浅谈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当前的医疗体制为国人诟病已久,医疗改革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医疗改革亟待破解医疗卫生保障覆盖率低,资源分布不均,基本医疗服务滞后,药费居高不下,看病难,看病贵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针对目前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对医疗体制改革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医疗体制;医药分离;医疗腐败 生存权是人最基本的权利。人最重要的是生存,是健康,而与生存和健康联系最紧密的是社会医疗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医疗事业,努力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此同时医疗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一些方面取得进展,但是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在我国现阶段,社会大众普遍认为看病难,看病贵。当前,医疗改革的一些思路和做法,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医疗卫生的基本需求,因而医疗改革陷入僵局,短期内难以取得大的、突破性的进展。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组建的“中国医疗卫生制度”课题组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是不成功的。医疗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世界性难题。纵观国外的医疗卫生制度,与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采用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相较,我国的医疗卫生的现状已与快速发展的经济

社会不相适应,滞后的医疗卫生事业已经成为影响、制约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医改难题亟待破解。 一、目前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带来了诸如贫困、公众不满情绪增加、群体间关系失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多数居民在医疗问题上的消极预期,已经成为导致宏观经济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机构重复,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难以应付。在当前正在进行的医疗服务机构改革实践中,“抓大放小”的思路很流行,基于这一导向并基于现行财政体制下部分地区财政负担过重的现实,一些地方开始将基层公立医疗服务机构或改制为企业,或甚至直接出售给私人。这种“抓大放小”的改革思路是有严重问题的,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本规律。 (三)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医疗服务价格混乱导致医疗费用持续攀升,药价虚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四)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医疗效率低下、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问题、药价虚高、医疗腐败等现象备受舆论批评。目前医疗卫生领域受到党内和社会上腐败势力的干扰和影响。比如官商勾结,在医药生产和流通环节谋取私利,甚至搞假医假药;医生收红包,等等。产生这

【医疗药品管理】发改委: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发改委: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现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肩负着繁重的任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医

县卫计局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报告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情况报告 尊敬的市检查组领导: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卫计部门的精心的指导下,我县扎实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深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各项工作任务有序推进。现将2017年医改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医改工作落实情况 1、公立医院改革。按照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省编办、省发改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湘卫体改发〔2014〕2号)的要求,2015年4月1日我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正式实施。改革实施两年半以来工作平稳开展,初步达到了预期目标。改革医院内部管理,转变服务方式,改善就医流程,实行先治病后付费,节假日门诊,健全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等,为群众就医提供更多便利,医院收入结构得到优化。所有药品实施零差率销售,切断了医院药品加成收入来源,增加了医疗服务收入,“以药养医”机制得以改变。2017年,药品总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从医改前的48.3%下降到39.7%,同比下降9.4%;中草药使用情况与同期相比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县中医医院门诊中药收入占门诊药品比例的84%,住院中药占住院药品费用的44%,达到了“业务量上升、药品比例下降”的预期效果。医务人员技术和劳动价值得到

一定程度体现。伴随药品价格的下降和药品总收入的减少,优化了医院收入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医务人员技术和劳动价值的回归。 2、异地就医直接联网结算。我县已于9月底开通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县人民医院为我县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已进行外出务工农民信息数据采集,可以进行跨省异地住院联网结算。 3、深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县各乡镇(中心)卫生院自2011年6月20日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县11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实行省级网上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零差率销售,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使用率达到100%。根据市卫计委《关于做好全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工作的通知》(Y卫计药政发〔2016〕1号)文件要求,我县制定了《关于做好全县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的实施办法》(X卫计函〔2016〕6号),要求全县范围内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要将基本药物(包括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省增补目录的670个药品通用名中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中成药的品种、剂型、规格)作为首选药物,优先配备使用,公立医院基本药物品规占比达到50.9%。 4、建立健全分级诊疗。我县制定了《XX县分级诊疗实施方案》,根据县域医疗技术水平及基层医疗技术力量,进一步细化病种,真正做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各级医疗机构切实调整并落实服务功

东城区2017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东城区2017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深化卫生领域综合改革,认真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及北京市有关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卫生健康创新与发展,为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区”提供有力保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京政发[2014]30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京政发[2016]10号)、《北京市公立医院医药分开推广实施方案》等文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改革思路和基本原则 (一)改革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及北京市深化医改总体要求,以建立分级诊疗、人事薪酬制度、医保支付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综合监管等制度为突破口,坚持“三医”联动,推动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建立,促进公立医疗机构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居民医药费用明显降低,居民看病就医的感受明显改善,医务人员积极性明显提高阶段目标。 (二)工作原则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统筹、全面推进的工作原则。坚持“三医联动”,推进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营造良好的公立医疗机构改革环境,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二、改革目标

(一)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建立 按照“先行试点、上下联动”原则,依托区域优质医疗资源,以医联体建设为载体,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关键,以政策支持为突破口,夯实基础,提升能力,2017年初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新型分级诊疗制度。 (二)科学的合理公立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初步建立 通过实施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将公立医疗机构补偿渠道由医疗服务收入、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医疗服务收入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通过实施药品阳光采购及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执行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收费标准,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完善区属医院补助政策,大型医疗设备购置财政全额负担、基本建设定额补助、人员经费政策性补助到位,公立医疗机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三)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突破性进展 按照收入分配改革总体部署,积极开展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在优化公立医疗机构薪酬结构、合理薪酬水平、薪酬自主分配权及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开展试点,增强公立医院公益性,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公立医疗机构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 加强医疗管理,改善服务流程,创新方便居民就医等措施,努力做到让居民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实现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目标。 (五)居民看病就医的费用负担明显减轻 通过实施药品阳光采购政策,改革药品采购方式,进一步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健全药品临床使用监控机制,防范医药购销领域的违法违纪行为等措施,促进公立医院加强内部管理,主动控制医疗成本,减少不必要的用药、检查和其他过度服务,减轻

十八大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述评

十八大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述评 让亿万百姓病有所医 ——十八大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述评 北京11月6日电(吕诺、胡浩)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十八大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向纵深推进,百姓病有所医的梦想正在变为现实。 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 任务已经明确,改革扎实推进。 ——2013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参保人数分别为2.65亿人、2.71亿人、8.05亿人。全国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约为75%,城镇居民基本医保为70%。 ——2013年,以省区市为单位,推开20种重大疾病保障,在明确临床路径和限定费用的基础上,实际补偿比达到70%左右。 ——2013年8月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已在23个

省份的94个统筹地区开始试点,已有7个省在全省推开,覆盖城乡居民2.1亿,累计补偿金额6.3亿元。 目前,我国初步建立了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四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为主体,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大额医疗费用补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社会慈善救助等其他保障形式为补充的医疗保障体系。 国务院医改办政策组负责人傅卫说,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的进程,巩固和扩大覆盖面,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医疗保障水平。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不断筑牢医疗保障底线,将逐步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看不起病或因病致贫问题。 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 “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医改的攻坚方向:“基层”将成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关注的重点。 2013年2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巩固完善

疾控中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工作汇报

疾控中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工作汇报 年是国民经济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之年,也是认真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化推进的一年。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是推进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措施,事关医药卫生行业利益格局重大调整和健康发展,其根本目的是要建立新的基层医疗卫生运行机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使广大老百姓不生病、少生病。我中心认真组织落实和推进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重点完善促进卫生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坚持解放思想,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现将中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 情况汇报如下: 一、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主要成效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实施居民健康工程,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重点为孕产妇、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建立健康档案,年全县共建立健康档案人数人,规范建档率。 (二)、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去年共举办各类健康教育讲座次,出健康教育专栏期,利用气象平台宣传期,发放健康教育资料份,健康教育受益群众人次。有效地加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减少和预防疾

病发生,控制了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 (三)落实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工作 年接种儿童疫苗达人次,儿童接种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达,加强免疫接种率达。自年以来,消除脊髓灰质的成果得到巩固,实现了无脊髓发病状态,年我县一定要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和我国政府承诺的消除麻疹的奋斗目标。在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中儿童计划免疫实现了高接种率、高保护率,相应传染病有效的得到了控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广大老百姓真正的享受到了国家实施公共卫生服务的优惠政策。 (四)、重视老年人健康管理。 对辖区内各乡镇指导开展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老年健康干预建档管理例,管理率。并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工作。 (五)、加强对慢性病人的管理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量血压,对确诊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开展疾病咨询、指导用药和健康锻炼、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去年高血压健档管理例,管理率。辖区岁以上成人首次测血压率≥以上;糖尿病建档管理例,管理率,跟踪随访率达到。 (六)、强化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 对我县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重性精神疾病建

(医疗药品)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现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肩负着繁重的任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

2017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解读-部分题库(按字母排序)

2017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解读—部分题库(按字母排序) 覆盖率50%左右,准确率99% ,后续还会有更新。 一、单选题 0 2017年,每个镇卫生院拥有( A )名以上全科医生。 (单选 ) A 1 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比例不低于( A )。 (单选 ) A 65% 2017年,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达到( B )以上。(单选 ) B 70% 2017年,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村卫生室占同类机构的比例达到( D )。(单选 ) D 70% P141 2017年,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同类机构的比例达到( A )。(单选 ) A 100% 2020年,山东省社会办医院每千常住人口床位规划不低于( B )张?(单选) B 1.6 P81 2020年,山东省每千常住人口床位规划为( A )张?(单选) A 6.1 P81 2020年,每( D )居民区举办1所标准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单选 ) D 3-10万 2020年,山东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国医堂、中医馆)建设率要达到( D )以上? (单选 ) D 95% P95 A B C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以个体劳动者身份转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其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实行( C )个月的过渡期(单选 ) C 6 D 调研能力中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以下四项中不属于上述内容的是( D )。 (单选 ) A表达是否精炼 B用辞是否准确 C语言是否流畅优美 D词藻是否华丽 E F G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关于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编制人事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单选 ) A创新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方式,完善编制管理办法 根据《公立医院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对于医、药、护、技等专业技术人员直接提任领导人员的,应当具备的条件不包括:( C ) (单选 ) C提任五级、六级管理岗位领导人员的,应当已担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五年以上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根据《公立医院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公立医院领导人员管理,必须坚持的原则不包括:( C )(单选) C坚持打破常规办事 P133 根据《公立医院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领导人员在同一岗位连续任职一般不超过( B )年。(单选 ) B 10 根据《公立医院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领导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的情况不包括:( D )。 (单选 ) A在履行医院管理职责方面表现突出的 B在承担紧急医疗救援、对口支援或者援外等专项重要工作方面成绩显著的 C在应对重大安全事件、重大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事件等方面作出显著贡献的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根据《公立医院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容错纠错方面下列说法不对的是( D )(单选 )A宽容领导人员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 B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敢于负责者负责 C正确对待犯错误的领导人员 D以上说法都不对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下列说法不对的是( A )。 (单选) A 推进公立医院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人员控制总量内的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医院根据( C )等确定人员控制总量,向政府相关部门报备。(单选 ) C业务水平、类型特点、床位数、门诊量 各区县应于每季度终了之日起( B )日内,将该季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调剂金足额上解,第四季度调剂金应于季末上解,年末统一清算(单选) B 15 各市要结合实际,以体现( C )和医务人员劳务价值为原则,以补偿医疗服务合理成本为基础 (单选 ) C医疗技术 公立医院的特点不包括( D )(单选) D基础性(公立医院具有公益性、服务性、专业性、技术性等特点)公立医院根据内部绩效考核制度自主进行收入分配的原则不包括( D )。(单选 ) D领导优先 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中确立到2017年要实现的主要目标正确的是( C )。 (单选 ) C全国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幅度力争降到10%以下 国家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在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D )、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5项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同时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 (单选 ) D全民医保 国家提出医保支付方式全面推行按( C )为主的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型付费方式 (单选 ) C病种付费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医院服务模式的改变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在各级医院普遍运用。初建的网络都是用传统的布线方式来进行的。在运行过程中,网络管理员最能体会到的是良好的布线系统对网络的稳定运行、顺利传输起着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新型的综合布线系统是指按标准的、统一的和简单的结构化方式编制和布置各种建筑物(或建筑群)内各种系统的通信线路,包括网络系统、电话系统、监控系统、电源系统和照明系统等,它将相同或相似的线缆(如对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缆)、连接硬件组合在一套标准的且通用的、按一定秩序和内部关系而集成为整体,因此,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标准通用的信息传输系统。医院信息化系统是综合布线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1 医院综合布线系统的重要性 医院综合布线是一个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是智能建筑的“信息高速公路”,又是所有其他系医院综合布线系统的承载平台。它将语言、数据、图像等设备彼此相连,也使医疗设备与外部通信数据网络相连接。与传统布线相比,综合布线有着许多传统布线无法企及的优越性。表现为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先进性和经济性等特点。一次性布线后,确保在15~25年内系统性能不会下降,功能不会落后,更不会如传统布线方法那样,因为网络配置变化而重复土木工程,破坏建筑物的原有结构,增加不必要的投资。可以说综合布线真正达到了一次性投资,多年受益,充分利用好医院的医疗资源,合理规划设计医疗流程,完善医疗信息化建设内容在医院楼宇建筑设计的同时,就要充分考虑医院建筑物整体和区域性的功能定位与医疗流程,合理进行结构化的综合布线设计,为医院未来信息化发展应用做好基础。曾经有人说综合布线系统如同人脑的神经系统,可见综合布线系统的重要性。 2 综合布线的标准、原则 医院布线与其他行业布线一样需要遵循行业通用的标准。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施工及测试标准和规范主要有:《建筑物通用布线标准2002》、EIA/TIA 568B 《商业建筑物通用布线标准》、《商业建筑物通信基础结构管理标准》、 《集中式光纤布线系统标准》、TIA/EIA TSB67《非屏蔽双绞线传输性 能现场测试规范》等,国内标准和规范有:CECS72:9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等。综合布线系统是一套具有标准、设计、施工及信息界面的无源系统,不包括任何相关的有源连接设备。医院综合布线系统以标准化模块化、安全性、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灵活性、易维护性、网络互通,资源共享性、系统冗余及可扩充性为设计原则,并对其服务的设备有一定的独立性。 3 医院综合布线的设计与架构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要求物理拓扑结构为分层星型拓扑结构,各分子系统相互独立,每个分子系统的改动都不影响其他子系统,支持多种网络结构,既支持集中网络,又能支持分布式网络系统,通过统一规划和模块化设计,满足语音和数据信息点的即插即用和随时互换,建立的系统能够支持综合业务数字网络传输,并方便地与Internet或数据专网互联。选用灵

医药体制改革继续教育试题

医药体制改革继续教育试题

单选题 1、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关于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编制人事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 ) A A创新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方式,完善编制管理办法 B全面实施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改革 C突破地方现有编制总量,确定公立医院编制总量 D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医院用人只需要考察即可 2、医院确定人员控制总量的依据不包括( D)。 (单选 ) A业务水平 B类型特点 C床位数 D专家数量 3、将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B )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单选 ) A100% B90% C85% D70% 4、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局部现象进行调查研究,从中得出一般性结论的调查 方法叫做( B)。 (单选 ) A抽样调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普查 5、医院确定人员控制总量的依据不包括(D )。 (单选 ) A业务水平 B类型特点 C床位数 D专家数量 6、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比例不低于( A)。 (单选 ) A65% B70% C75% D80%

7、各市要结合实际,以体现(C )和医务人员劳务价值为原则,以补偿医疗服务合理成本为基础 (单选 ) A器材先进 B医生品德 C医疗技术D医术高德 8、国家提出医保支付方式全面推行按( C )为主的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型付费方式 (单选 ) A总额付费 B疾病诊断 C病种付费 D人头付费 9、起付标准以上至最高支付限额之间符合政策规定的(D )医疗费用补助,实行二次补助办法。 (单选 ) A住院B手术C门诊D门诊慢性病 10、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以( D )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基层及紧缺人才培养力度。 (单选 ) A专科医生B执业医师C家庭医生D全科医生 11、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中确立到2017年要实现的主要目标正确的是( C)。 (单选 ) A全面实现符合转诊规定的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B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50%左右 C全国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幅度力争降到10%以下 D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20%以上 12、调研能力中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以下四项中不属于上述内容的是(D )。 (单选 )

毛概论文-中国的医疗卫生制度改革

院校:湘南学院 系别:计算机科学系 专业:网络工程 学号:201114160210 姓名:阳庆 时间:2013年6月27日

中国的医疗卫生制度改革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简称医改。1994年,国务院决定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进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试点,为全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探索经验,由此揭开医改序幕。 <一>15年历程 1994年,国务院决定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进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试点医疗体制改革,为全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探索经验,由此揭开医改序幕。 1998年,医改进入组织实施阶段。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覆盖全体城镇职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陆续出台医药分家、药品招标采购、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等一系列政策。但总体上说,政策的落实步履维艰。 2000年7月,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会议提出:要在2001年底实现90%以上的地市建立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继续推进医疗机构分类管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扭转以药补医机制、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等改革。 2003年,突如其来的SARS病魔让人们发现,医疗卫生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竟然不堪一击。 2005年6月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合作研究报告表明,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是不成功的。” <二>主要成效 商业化、市场化走向的体制变革带来的成效主要表现为:通过竞争以及民间经济力量的广泛介入,医疗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机构的数量、医生数量以及床位数量都比计划经济时期有了明显的增长,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改善,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迅速提高,能够开展的诊疗项目不断增加。此外,所有制结构上的变动、管理体制方面的变革以及多层次的竞争,明显地提高了医疗服务机构及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内部运转效率有了普遍提高。 <三>消极后果 体制变革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主要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 在公平性方面,不同社会成员医疗卫生需求的实际被满足程度,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严重地两极分化。富裕社会成员的医疗卫生需求可以得到充分的满足,多数社会成员(包括相当多农村人口以及部分城市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出于经济原因很难得到满足,贫困阶层则连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都享受不到。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成员国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的评估排序中,中国列188位,在191个成员国中倒数第4。 在卫生投入的宏观绩效方面,尽管全社会的卫生投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居民综合健康指标却没有明显的改善。2002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已经增至5.42%,但在某些领域特别是公共卫生领域,一些卫生、健康指标甚至恶化。改革开放前已被控制的部分传染病、地方病开始死灰复燃,新的卫生、健康问题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