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康乐活动

老年人康乐活动
老年人康乐活动

国际社会通常把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的10%或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7%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称为“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地区”。由此可见,我国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社会福利社会化”包含四方面内容: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和服务队伍专业化。

社会福利主体社会化。主体社会化指的是承担福利事业的主体从以往的国家包办扩展到采取国家、集体和个人等多渠道投资方式,形成社会福利机构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例如企业投资、福利彩券、社会捐赠等。

社会福利对象社会化。服务对象社会化指的是社会福利机构除确保国家供养的“三无”对象(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抚养人或赡养人)、孤儿等特困群体的需求外,还要面向全社会老年人、残疾人,从而拓展服务领域。例如政府福利院实施“一院两制”,对除“三无”老人外的其他老人提供自费的养老服务。

国家所承担的角色。宏观政策上的制订和政策执行过程的监督;推进政府资助、社会兴办、法人管理的社会福利事业的新体制

我国的“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提出,正是希望政府不再成为唯一的福利提供者,福利的责任由公共部门、营利部门、非营利部门和家庭四个部门共同承担。

国家希望以优惠性措施,鼓励个人、企业、社会组织(民非企)注册成为社会福利机构,兴办社会福利事业。

家庭。家庭一直是养老的最重要的途径。都市化进程的人口流动,传统观念改变等因素,空巢家庭、独居老人等情况不断增多,导致家庭供养的功能日益式微,这就要求社会服务(如院舍服务)能够弥补这些缺陷。

企业及个体。,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希望在市场上追逐利润,因此它肯定不会为所有人都提供服务,反而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生产和提供产品。商业老人院的收费一般都较高,老人退休后的收入比在职时候的工资少得多,他们是根本无法依靠自己的能力获得院舍服务。

3. 国家。国家举办的社会福利院、敬老院主要是面对城镇“三无”老人。出现“一院两制”的趋势:老人院一方面免费接收“三无”老人,另一方面还采取“自费”的形式向全社会的老人开放。原因由于福利院没法从政府里得到足够的经费支持,经费困难使得他们越来越依赖市场的力量。结果是国家对弱势群体的资金支持可能会进一步减少,在市场上不能获取商业服务的老人(低收入人群)没法转向较低廉价格的公办养老院,而且原本的“三无”老人也有可能由于国家对福利院的投入减少导致需求达不到满足。

4. 民办非企业。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属于广义上的“非营利组织”。由于非营利组织是以利他为前提,并具有非营利性、志愿性和公益性等特征,因此它们“能够推动社会广泛关注与帮助在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资金与人力薄弱的某些部门,以及遭遇困难的脆弱群体”,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动员社会资源(如筹款和志愿者)、提供公益服务(第三次分配)、社会协调与治理和政策倡导与影响,从而弥补企业和政府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企业及个人以追逐利润为目的、国家又只是应付最低生活保障的群体)。(1)成立及管理机制。民非企采取的是登记单位和业务单位的双重管理体制,也就是说民非企除了要在相关的民政部门登记外,还需找到相对应的业务单位“挂靠”

(2)资金。民非企老人院如果得不到政府补贴的话,是根本没法靠自负盈亏和筹款而生存。然而,在国家对公办福利院的投入紧张甚至有可能减少的情况下,民非企老人院如何能够获得资金支持呢?在中国政府出资购买服务尚未成为规模的时候,这可能意味着大量民非企投资回报的预期,从而丧失其公益性、非营利性的特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