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学生学习汉语频率副词“再”和“又”的偏误分析

越南学生学习汉语频率副词“再”和“又”的偏误分析
越南学生学习汉语频率副词“再”和“又”的偏误分析

英语语法:否定副词之后的倒装

英语语法:否定副词之后的倒装 否定或近似否定副词(往往是时间或频度副词,如never, rarely, seldom),或是具有否定作用的副词,如 little, on no account 等。如: Never / Seldom has there been so much protest against the Bomb. 这么强烈的反对原子弹的*活动从未 / 很少 / 有过。 Little does he realize how important this meeting is. 他 对这个会议的重要性不甚了了。 On no account must you accept any money if he offers it. 他如要给你钱,你可绝不能接受。 当这种副词不在句首时,当然应该用正常词序: There has never / seldom been so much protest against the Bomb. 从未 / 很少发生过这么强烈的反对原子弹的*活动。 He little realizes how important this meeting is. 他不甚 明白这个会议的重要性。 另外,有些含有否定意义的介词短语置于句首时,其后也要用倒装。如: In no case should you give up. 你绝不能放弃。 On no condition should we tell her about it. 我们绝不能 把此事告诉她。 On no accounts must this switch be touched.这个开关是绝 不能触摸的。 In [Under] no circumstances will I lend money to him.无 论如何我也不会再借钱给他了。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语法现象分析

程度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但是茅盾笔下的“很感情”、曲波笔下的“很军阀”,以及港台和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作品、报刊中出现的“很淑女”、“很绅士”等,都是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言语事实。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近20年来,在大陆作家的笔下和广告媒体中,“很西藏”、“非常现代”、“很女性”这样的副名组合也频频出现,似有流行开来的趋势。为此针对这一特殊的语言组合,我将做如下分析并分类: 一、名形兼类词 (1)他穿上这身服装,多气派。(现代汉语词典) →他穿上这身服装,多有气派。 (2)从前我也跟过一个人,人倒是很规矩,又不赌不嫖,就是一肚皮恶水……(范小青《大家闺秀》1992年第6期155页) →从前我也跟过一个人,人倒是很有规矩,又不赌不嫖,就是一肚皮恶水,…… 解析:“气派、规矩”受“很”修饰是形容词,它们还能受其它副词修饰,如:非常/比较/不气派(规矩);在“程度副词+有+名词”结构中作名词。常见的这类词还有:权威、礼貌、理智、气魄、可能、精神、必要、规律、系统、耐心、矛盾、光彩、讲究、热情等。 二、活用词 (3)刘喜好福气。(芮灿庭《芦林街》,《花城》1995年第6期156页)→刘喜好有福气。 (4)痛的原因,一是张力比较出息,三十二岁就副团了、再就是…… (段平<<林木乡长>>,<<中篇小说选刊>>1997年6期41页)→痛的原因,一是张力比较有出息,三十二岁就副团了、再就是……(5)姜碧柳十分把握:不可能。(何继青《从夏天到冬天》,《中篇小说选刊》1998年第4期134页) →姜碧柳十分有把握:不可能。 (6)我今天请几个很名望的教授吃饭,可这个跑堂一点面子也不给,这么长时间了,连饮料都没拿。(白帆《那方方的博士帽》) →我今天请几个很有名望的教授吃饭,可这个跑堂一点面子也不给,这么长时间了,连饮料都没拿。 “福气、出息、把握”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但是它们不能受副词“不”的修饰,与一般形容词不同,所以,不是典型的形容词。此类名词还有:传统、道德、技巧、技术、进步、学问、优势、偏见、诚意、诗意、新意、水平、文化、营养、原则、能耐等,这些名词受程度副词修饰逐渐被社会所承认(由于语感不同可能有出入),这说明它们已呈现出向形容词转化的趋势,有可能成为名形兼类词。而“名望”纯属临时活用,从搜集的语料看,这样的名词还有:人性、朝气、哲理、情趣、情感、福分、感情、个性、智慧、魅力、运气、气势、程度、个性、天才等。 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具体名词一般不能直接在程度副词和名词之间直接加上“有”,但是稍加变动(一般在具体名词后加上一个抽象名词)也可以把它们变换成“程度副词+有+名词”的形式。这些名词主要有三类: (一)、指人名词:官僚、瘪三、小市民、傻瓜、市侩、流氓、阿Q、江湖骗子、奶油小生、男人、男子汉、学生、女人、女孩、雷锋、维纳斯、英雄、绅士、淑女等,例如:

越南华文教育发展现状与思考_衣远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博士①参见“越南2009年人口总调查结果”,http ://www.gso. gov.vn/default.aspx?tabid=512&idmid=5&ItemID=10798,2010. 越南华文教育发展现状与思考 衣远※ 华文教育作为华社“三大法宝”之一,多年来都是海外华侨华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冷战后随着全球化趋势和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世界范围内又日渐兴起了华文教育的新热潮。目前学界对越南华文教育尤其对其发展现状的关注较少。越南作为中国的传统邻邦和近年来崭露头角的东亚新兴经济体,是中国发展周边睦邻外交的重要对象。越南华文教育历经变迁,近年来又出现较明显的复苏,并呈现出诸多新特点,对当今越南社会和中越关系发展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越南华文教育的历史变迁 东南亚作为海外华人最主要的聚居区,华文教育历史最悠久,发展规模、种类和形式也最完备。越南是东南亚重要的华人分布国,越南最新的第四次人口普查显示: 2009年4月,越南华人人口为82.3万(其中胡志明市有41.4万),在该国54个民族中位列第六①。越南华文教育兴起于近代,尤以华人众多的西堤地区(今胡志明市第五、第六郡一带)最盛。1907年,越南第一所华校闽漳学校由福建帮华侨谢妈廷、曹允泽、林民英、颜庆富等人在堤岸霞漳会馆 东南亚纵横AROUND SOUTHEAST ASIA 2014·7 摘要:越南华文教育近年来出现较明显复苏,华文从华人的民族文化载体逐渐发展为越南社会加强与中国经济文化联系、寻求更多发展机遇的有力工具。这些新现象为传承越南华族文化、增进中越交往与合作创造了积极条件。针对当前越南华文教育的资金、师资、教材等问题,中国可在越南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适当 加以补充与协助,为中越关系的深化发展增添动力。 关键词:越南;华文教育;现状 [中图分类号]G749.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479(2014)07-0050-05 Thinking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in Vietnam Yi Yuan Abstract :The Chinese education in Vietnam has been gradually recovered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Chinese language also has been gradually shifted from the carrier of Chinese culture to a useful tool for Vietnamese society to strengthen economic and cultural ties with China and seek more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These new phenomena created positive conditions for preserving ethnic Chinese culture in Vietnam ,enhancing China ’s cultural charms and promoting Sino-Vietnamese cooperation.Within the permission of Vietnam ’s policies and laws ,China can provide some supplements and assistance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of current Chinese education in Vietnam,such as funding,faculty ,textbooks ,so as to further promote China ’s cultural soft power and Sino -Vietnamese relations. Key words :Vietnam ;Chinese Education ;Current 50

论外国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分析(一)

论外国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分析(一) 【论文关键词】声调偏误负迁移母语非声调语言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以英语学生、韩语学生、越南语学生为例,描写了外国学生在汉语声调上的语音偏误表现,简要的分析了产生偏误的原因:如母语的负迁移、汉语声调自身的特点、过度泛化以及教学因素,并认为无论对非声调母语的学习者,还是有声调母语的学习者,汉语声调都会成为学习的难点。 一、引言 世界上任何语言的语音都不可能没有声调的变化,只不过在非声调语言中,声调的不同不会影响词的意义。而在声调语言中,声调是有系统地利用不同调值来分辨音节或某一个词的语义,汉语就是极具代表性的声调语言。现代汉语普通话有四个声调,调值为55、35、214、51,由于汉语声调这种升降曲折的变化,与大多数语言语音系统中的声调或轻重音差别较大,因此,成为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时,受母语语音干扰最多,产生偏误最普遍的难点,以至于中国语汇中有了“洋腔洋调”这样的词语。 从汉语语音来看,外国人学习汉语在声、韵、调上都会产生偏误,本文仅就不同母语的外国学生在向目标语靠近的渐变过程中,某一静态阶段的语音状况——汉语声调做一简要分析,分析外国学生在汉语声调输出过程中的偏误现象及产生偏误的原因。 本文的观察对象主要是汉语零起点及初级汉语水平的外国学习者,平均年龄二十四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语言材料大多以对外汉语初级水平教材为主,方法是随机记录、统计、总结、分析。 二、外国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表现 1.无声调语言——以欧美英语为母语的学生为例 英语是非声调语言,英语学生对汉语的声调极为陌生,他们对汉语的每一个音节都有固定的高低升降的调子很不习惯。主要表现为: (1)阴平55,读不到位,起点较低,但阴平调值是四声中掌握较好的一个,这个音类似英语平调。 (2)阳平35,往往起点太高,升不上去。有时尽管加大声音,把音拖长仍发不成升调,有的学生用英语的升调代替汉语的第二声,但是汉语的第二声是在一个音节上的音高变化,音高是渐升的,而英语是先平最后尾音很快上扬。他们会把阳平35,读成224、223、34或23。 (3)上声214,这是英语学生感到最困难的声调,反映出的特点是第三声无曲折,变成纯升调,失去降的部分,或低平后上升,类似第二声,表现为把第三声214读为24、34、224、334。他们常会用英语的曲折调代替汉语降升调。在连读三声中,把半三声读成全三声。(4)去声51,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许多学生降不下去,有时会用英语降调读,但汉语的第四声是全降调,调值51。英语的降调,一般是半降调。 英语学生更大的困难在于词语一旦进入语流,英语腔调就浓厚起来。因为他们常常把声调与英语的语调相混。如把汉语陈述句中和疑问句句尾的第一、二、三声音节都发成近似英语的升调,而把句尾重读的第一、二、三声音节都发成近似英语的降调。例:初学汉语的英语学生发音。 例1:你是学生吗? 例2:我不是中国人。 例1是用英语一般疑问句的语调代替汉语声调,把“你”读成高平调,把轻声“吗”读成上扬的调子。 例2是用英语陈述句语调代替句末“人”字,把“人”读成降调。 有许多英语学生反映,记一个汉字,又要记音(声、韵),又要记声调,太麻烦了。这样他

否定副词

否定副词的定义: 对行为或状态进行否定的副词 主要有: 不、没、未、别、非、休、莫、甭 否定副词的主要用法: 1、否定副词作为一种副词,它的基本用法和一般副词一样,如下:(1)否定副词的主要功能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在句中做状语,所以一般情况下位于谓语前。 如:他不是中国人 小李没去上学。 你的病没好。(修饰形容词) 她不小了,可以上学了。(修饰形容词) (2)少数否定副词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如“不” “没有”“别” ——你做作业了吗? ——没有。 ——我要把这件事告诉老师。 ——别! 3、极少情况下否定副词能放在句子开头表示祈使、禁止等语气,如

“别”“甭”,表示“不要”的意思。 例句:别干出些让人失望的事情。 甭管他了,你们走吧。 此外,“别”还有表示揣测的意思,多指自己不愿意发生的事情。 例句:别到时候你来了,他却走了。 约定的时间都过了,别是不来了吧! 留学生主要偏误类型 1、“不”和“没有”的混淆。(有的语言,如越南语,没有“没”这个词) *上次、这次他都没有来,听说下次还没想来。 (将来) (1)“不”和“没有”都表示否定,但是否定的范围不同。“不”——断定性否定;主观意愿;现在将来 “没有”——过程性否定:客观叙述;现在以前。 “不”主要用于否定判断人与事物,说明属性,表现人的意志行为,它跟时间过程一般没有必然联系,过去、现在、将来都可能存在,但是由于表达意愿的事情主要会发生在现在和将来,所以“不”主要用于现在和将来。 “没”主要用于否定过去某时间或到说话位置时动作、状态的发生、完成,因此“没”只用于现在以前的时间,即过去,不能用于将来。说话人是客观地叙述过去时段过程中的情况,所以“没”的否定带有一定的客观性。

汉语中的副词

汉语中的副词 1.副词的意义和种类 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表示程度:很、非常、极、十分、最、顶、太、更、挺、极其、格外、分外、更加、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几乎、过于、尤其 表示范围:都、全、总、总共、共、统统、仅仅、只、光、净、一概、一律、一齐、单、单单 表示时间、频率:已经、曾经、早已、刚刚、正、正在、就、就要、将、将要、曾、刚、才、在、马上、立刻、、渐渐、早晚、从来、终于、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往往、永、赶紧、仍然、还是、屡次、依然、重新、还、再、再三、偶尔、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 表示处所:到处、处处、随处、四处 表示肯定、否定:不、没、没有、不用(甭)、必、必须、必定、准、的确、未、别、莫、勿、是否、不必、不曾 表示情态、方式:忽然、猛然、公然、特意、亲自、大肆、肆意、悄悄、连忙、赶紧、暗暗 表示语气:难道、决、岂、反正、也许、大约、大概、果然、居然、竟然、究竟、幸而、幸亏、偏偏、明明、恰恰、未免、只好、不妨、索性、简直、就、可、难怪、反倒、何尝、何必 同一小类的副词,语义和用法不一定都相同,有的差别还相当大。所以,同类副词在用法上的差别值得注意: 举例来说,“都、只”都表示范围,但是“都”表示总括全部,一般是总括它前面的词语,而“只”表示限制,限制它后面的词语的范围。例如 “中文(1)(2)(3)(4)班的同学都去了,只中文(5)班的同学没去。” 这一句的“都”所总括的对象是前面的“中文(1)(2)(3)(4)班的同学”,而“只”所限制的范围是后面的“中文(5)班的同学”。当然,“都”在疑问句里也可限制后面的词语。例如:在美国这么些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你都点了哪些莱? 即使同样是总括它前面的词语,情况也很复杂。比如: 这些书我都看过了。(“都”总括它前面的“这些书”) 这本书我们都看过了。(“都”总括它前面的“我们”) 这些书我们都看过了。(脱离语境是有歧义的,“都”可以同时总括它前面的“这些书”和“我们”,也可以只总括它前面的“这些书”和“我们”中的一项。)使用副词须要注意副词的语义指向。语义指向的不同,也常常会引起歧义,须要认真分辨。比如: 小东东最喜欢大熊猫。 副总理分别会见了两个工商界团体的代表和当地的一些新闻记者。 “最”指向“小东东”指的是在所有的小朋友中,指向“大熊猫”指的是在所有

越南汉语教学情况简介

姓名:郑天香 学号:9200912239 越南汉语教学情况简介 在全球化的发展中,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加,中文的应用价值在不断提升。学习中文,可以说就掌握了与13亿人交流的工具,拥有了进入世界上一个重要的、广阔的市场大门的钥匙。 据统计,2007年,越南开设中文专业的大学共40所,办学层次主要为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直到2010年全国只有一所大学具有培养中文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的资格就是河内国家大学所属外国语大学。具有中文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只有河内大学、河内国家大学所属外国语大学和胡志明市师范大学。越南高校每年招收中文专业的本科生人数从30到200人不等,多数学校招生人数在30到60人之间, 2010年招收中文专业本科生超过100人的学校有6所(海防大学150人、河内国家大学所属外国语大学200人、河内大学150人、胡志明市国家大学所属人文与社会科学大学120人和胡志明市师范大学100人、胡志明市开大学150人、东方大学120人) 。估计越南全国中文专业每年招生人数为2300人左右。此外,还有7所大学开设了以汉语为重要学习内容的东方学或汉喃学以及没有开设中文专业的高等院校一般也都开设了汉语选修课。 目前越南高校中文专业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是中国大陆出版或越南高校自编的,也有台湾编写出版或越南学者编印的教材。使用较多的中国大陆出版的教材,如《汉语教程》(杨寄洲主编) 、《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陈灼主编) 、《外贸口语30课》(张静贤主编) ,《汉语语法教程》(孙德金) 、《高级汉语口语》(章纪孝主编) 、《说汉语谈文化》(吴晓露)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崔永华、杨继洲主编)等(以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为主) ,此外,还有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部分教材,如《中国概况》(汪洪顺主编) 、《高级汉语口语》(刘元满、任雪梅主编)以及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汉语语法》(黄伯荣主编)等。越南专家也编写了部分教材,如《汉语言文化》(阮友球) 、《中国

外国留学生汉语可能补语否定形式使用的偏误分析

动,提升了淮安旅游和餐饮食的知名度、美誉度。淮安要充分利用各种重大节庆活动和重大旅游活动,大力推介淮安传统饮食文化,充分展示淮安菜肴、小吃等系列美食产品,充分展示淮安传统美食的风采。 3.6加大旅游餐饮的宣传营销力度。 淮安要充分发挥大众新闻媒体作用,以淮安饮食文化、美食为主要内容,电视、广播、报刊、网站要拿出适当的时段和版面开辟专栏,对专题进行广泛宣传。各旅游景点要有淮安地方风味小吃名点的介绍,主要旅游饭店、商场要有介绍淮安传统饮食文化内容的橱窗。淮安还要对传统饮食文化进行研究、整理,通过出版《淮安小吃》、《淮安饮食文化》等专业书籍,介绍淮安传统食品、特色菜肴和传统小吃的掌故习俗、文化内涵,使人们在品尝精美的风味小吃时得到一种文化享受。 参考文献: [1]高岱明.淮安饮食文化.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8. [2]吴雪华.美食淮安.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6. [3]张寿山.淮安特色文化.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12. 摘要:可能补语及其否定式是留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本文作者从误加、误代、错序三个方面对留学生在使用可能补语否定式时产生的偏误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这些偏误类型及成因,进而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提出自己的一点参考意见。 关键词:可能补语留学生否定式偏误类型解决对策 一、可能补语简述 可能补语是一种组合式述补结构,说明由动词谓语表达的动作行为产生某种结果的可能性。关于可能补语的类型,过去学者之间也有很大的分歧,有的分为两类,有的分为三类,有的分为四类。两类分法以王力(1985)和黄伯荣、廖序东等(1997)为代表。他们把可能补语分为“述语+得/不+补语”(爬得/不上)和“述语+得/不得”(动得/不得)两种形式。三类分法以丁声树(1961)、刘月华(1980)为代表,他们把可能补语分为述语+得/不+结果/趋向补语、述语+得/不+了(1iao)、述语+得/不得三种。四类分法以赵元任(1979)为代表,他把可能补语分为述语+得/不+补语、述语+得/不+了(来)、述语+得/不得和词汇的可能性(来得/及)四种。现在学术界一般采用了三类的说法,本文所采用的可能补语也主要依据刘月华的说法的第一类来研究留学生在可能补语否定形式方面出现的偏误。 动词+得/不+结果/趋向补语 肯定形式否定形式 看得见看不见(动词+结果补语) 写得完写不完(动词+结果补语) 说得清楚说不清楚(动词+结果补语) 进得去进不去(动词+趋向补语) 拿得出来拿不出来(动词+趋向补语) 二、留学生可能补语否定式使用的偏误类型 可能补语对于留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尤其是对于可能补语否定形式的使用,常常会因种种原因出现偏误。 笔者以偏误分析及其他相关理论为指导,对留学生关于可能补语否定形式的练习中出现的一些有问题的句子进行偏误分析,总结出其偏误类型,分析其偏误成因,并借此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鲁健骥把初学汉语的外国人语法偏误分为四种类型:遗漏、误加、误代、错序。留学生可能补语否定式使用的偏误主要是误加偏误、误代偏误和错序偏误。 1.误代偏误 误代偏误是由于从两个或几个形式中选取了不适合特定的语言环境的一个形式造成的。如: (1)老先生耳朵不好,你说的话他都不能听得见。(误) 老先生耳朵不好,你说的话他都听不见。(正) (2)这个故事我没听懂,所以我不能说得上来。(误) 这个故事我没听懂,所以我说不上来。(正) (3)这个桌子太大,我一个人不能搬得出去。(误) 这个桌子太大,我一个人搬不出去。(正) 此处该用可能补语否定式的地方,学生多用能愿动词代替,产生这种偏误的学生多是英语国家的,因为英语中没有与可能补语对应的形式而有与能愿动词相对应的助动词can’t,受母语负迁移影响产生偏误,产生例(1)到(3)的偏误,产生这一偏误的还在于留学生对于目的语的规则泛化或老师教授方法不得当,如留学生在习得这一语法点时,老师可能会讲授可能补语的基本涵义。 动词+得+结果补语(趋向补语)→义为:能做某事, 动词+不+结果补语(趋向补语)→义为:不能做某事。 如:看得见→能看见进得去→能进去 看不见→不能看见进不去→不能进去 这种讲授法学生会将这一规则泛化为可能补语的否定形式就是用能愿动词不能+可能补语,而忽视可能补语的限制条件,可能补语与“不能”不可以共存。 2.误加偏误 误加偏误常出现在一些语法形式中,在通常情况下可以/必须使用某个成分,但当这些形式发生了某些变化时,又一定不能使用这成分。这时,初学汉语的外国学生就常常由于不了解这种条件的变化仍然使用这个成分,因而出现偏误。 (4)昨天老师上课讲的我都听得懂了。(误) 昨天老师上课讲的我都听得懂。(正) 可能补语的语法意义主要是主、客观条件是否允许实现某动作变化结果等。因此,一般用于未完成的动作或临时变化的情况。所以动词或补语后一般不能用完成意义的“了”。造成这种偏误的原因仍在于对于目的语规则泛化,学生在习得“了”表示完成意义之后,以为任何一个动词后都可加“了”表示完成,忽视了可能补语的局限性。类似的病句还有(5)那时候我还小,爬不上去了那梯子。(误) 那时候我还小,爬不上去那梯子。(正) 3.错序偏误 错序偏误指的是由于句中的某个或某几个成分放错位置造成的偏误,留学生汉语可能补语否定式使用时造成的错序偏误主要有以下几种: a.宾语位置一般在可能补语之后,或主语之前,但留学生常造出下列病句: (6)我看这本书得懂。(误) 我看得懂这本书。(正) 这本书我看得懂。(正) 外国留学生汉语可能补语否定形式使用的偏误分析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广东广州510540) 赵雪莲 49

汉语总括副词的来源

汉语总括副词的来源 摘要:汉语总括副词大多来源于动词或形容词,还有一些是由动词引申为形容词再虚化为副词。本文考察了皆、尽、毕、俱、具、都、总、全等8个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总括副词,探究总括副词用法的来源方式及在各个时期的使用情况。从整个汉语发展中分析汉语总括副词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 关键词:总括副词来源发展 总括副词属于范围副词,表示范围涉及对象或方面无一例外,总括句中已经提到的主体或被判断、说明的对象。总括副词在汉语历史中变化显著,更替现象频繁,成员词汇产生的时代有早有晚。同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个成员的地位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本文就汉语总括副词的来源及各个历史时期的使用情况作以简要的概述。 一、总括副词的来源 杨荣祥(2001)认为:“很多副词都是由动词或形容词发展演变而成的。”通过对一些古代汉语中常用的总括副词的考察,我们发现汉语总括副词除极少数来源于假借义外,大多数直接来源于动词或形容词,还有一些是由动词引申为形容词再虚化为副词。 (一)来源于动词

1.皆 王力(1987)认为,“皆、偕”本为一词,后来加以区别,动词作“偕”,副词作“皆”。《说文解字》:“皆,俱词也。”所谓“俱词”,即表示总括的虚词。①“皆”是历史文献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总括副词,同时它出现的时间也较早,人们能够确定的最早出现时间是战国时期。②“皆”来源于一个不及物动词,表示“普遍”“在一起”,这两种词义的动词性都较弱,适合由主要动词变为次要动词(作状语);同时,甲骨文像“人人自相比次以合一”形,在语义上含有“动作由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共同承担”之义,这又为其表“总括”提供了语义条件。例如: (1)降福孔皆。(《毛诗》)③ (2)与子偕行。(《毛诗》) (3)人皆有兄弟。(《论语》) 2.俱 《说文解字》:“皆也”,与“皆”互训。本义为动词“走到一起、协同”,由此引申出副词“全部”义。例如:(4)而心不屑与之俱。(《庄子》) (5)兄弟俱适也。(《墨子》) (6)父母俱存。(《孟子》) 3.并 《说文解字》:“相从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为“合

不定、否定副词

否定副词由疑问副词加前缀ни-或не-构成.例如: никогда, никуда, нигде, ниоткуда, никак; некогда, негде, некуда, неоткуда等. 带ни-的否定副词用于否定句中,带не-的否定副词用于无人称句中,通常和动词不定式连用。应注意这两个代词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区别: 1. 带ни-的否定副词通常用于人称句中。例如: —Я никогда не забуду своего первого учителя. —Я никак не мог вспомнить это слово. 2. 带не-的否定副词用于无人称句中,其主体用第三格表示,句子的主要成分用动词不定式,过去是和将来是要用было和будет表示,现在时不用。例如: —Мне некогда смотреть телевизор. —Нам негде было сидеть: не было свободного места. 不定副词由疑问副词加-то, -нибудь(-либо), кое-构成。 1. 带-то的不定副词有:когда-то, где-то, куда-то, откуда-то, как-то等。这类不定副词表示说话人知道动作发生过,但又不知道确切究竟是何时,何地发生的。例如: —Мы с ним где-то встречались. —Он всегда куда-то уходит после занятий. —Когда-то я работал в деревне. —Наш сосед часто откуда-то получает деньги. 2. 带-нибудь(-либо)的不定副词有:когда-нибудь, куда-нибудь,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 组合的语法现象分析

“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语法现象分析 程度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但是茅盾笔下的“很感情”、曲波笔下的“很军阀”,以及港台和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作品、报刊中出现的“很淑女”、“很绅士”等,都是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言语事实。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近20年来,在大陆作家的笔下和广告媒体中,“很西藏”、“非常现代”、“很女性”这样的副名组合也频频出现,似有流行开来的趋势。为此针对这一特殊的语言组合,我将做如下分析并分类: 一、名形兼类词 (1)他穿上这身服装,多气派。(现代汉语词典) →他穿上这身服装,多有气派。 (2)从前我也跟过一个人,人倒是很规矩,又不赌不嫖,就是一肚皮恶水……(范小青《大家闺秀》1992年第6期155页) →从前我也跟过一个人,人倒是很有规矩,又不赌不嫖,就是一肚皮恶水,…… 解析:“气派、规矩”受“很”修饰是形容词,它们还能受其它副词修饰,如:非常/比较/不气派(规矩);在“程度副词+有+名词”结构中作名词。常见的这类词还有:权威、礼貌、理智、气魄、可能、精神、必要、规律、系统、耐心、矛盾、光彩、讲究、热情等。 二、活用词 (3)刘喜好福气。(芮灿庭《芦林街》,《花城》1995年第6期156页)→刘喜好有福气。 (4)痛的原因,一是张力比较出息,三十二岁就副团了、再就是…… (段平<<林木乡长>>,<<中篇小说选刊>>1997年6期41页)→痛的原因,一是张力比较有出息,三十二岁就副团了、再就是……(5)姜碧柳十分把握:不可能。(何继青《从夏天到冬天》,《中篇小说选刊》1998年第4期134页)

→姜碧柳十分有把握:不可能。 (6)我今天请几个很名望的教授吃饭,可这个跑堂一点面子也不给,这么长时间了,连饮料都没拿。(白帆《那方方的博士帽》) →我今天请几个很有名望的教授吃饭,可这个跑堂一点面子也不给,这么长时间了,连饮料都没拿。 “福气、出息、把握”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但是它们不能受副词“不”的修饰,与一般形容词不同,所以,不是典型的形容词。此类名词还有:传统、道德、技巧、技术、进步、学问、优势、偏见、诚意、诗意、新意、水平、文化、营养、原则、能耐等,这些名词受程度副词修饰逐渐被社会所承认(由于语感不同可能有出入),这说明它们已呈现出向形容词转化的趋势,有可能成为名形兼类词。而“名望”纯属临时活用,从搜集的语料看,这样的名词还有:人性、朝气、哲理、情趣、情感、福分、感情、个性、智慧、魅力、运气、气势、程度、个性、天才等。 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具体名词一般不能直接在程度副词和名词之间直接加上“有”,但是稍加变动(一般在具体名词后加上一个抽象名词)也可以把它们变换成“程度副词+有+名词”的形式。这些名词主要有三类: (一)、指人名词:官僚、瘪三、小市民、傻瓜、市侩、流氓、阿Q、江湖骗子、奶油小生、男人、男子汉、学生、女人、女孩、雷锋、维纳斯、英雄、绅士、淑女等,例如: (7)她(女主角冷剑心)是个很男人的女人。(香港故事片《虎度门》)→她是个很有男人气概的女人。 (8)爸很绅士地点点头,问我:“小姐游泳衣带了吗”(张谊生例)→爸很有绅士风度地点点头,问我:“小姐游泳衣带了吗” (二)、处所名词:国际、东方、西方、中国、广东、山东、上海、西藏、香港、城市等,例如: (9)我又见到了昨夜招待我的那位西藏小伙。……他告诉我,他曾经到北京、上海学习过。他长就一张很西藏的忠厚的脸。(邢福义例)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研究综述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研究综述 迄今为止,“偏误”这一术语引入我国只有二十多年。偏误分析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法偏误分析更是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文章主要以二十多年来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为依托,从词法和句型两个方面,对外国人习得汉语过程中产生的语法偏误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语法偏误分析有一个整体的掌握。 标签:外国人汉语语法偏误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项目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词法,包括各种词类的使用;另一类是句法,对外汉语教学中表现为句型的教学。①据此,我们将外国人汉语语法偏误的研究分成词类偏误和句型偏误两大类分别进行综述。文章文献的主要来源为二十年来中国期刊网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优秀硕士论文,在近70篇的语法偏误分析论文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章46篇进行分析评述,并提出个人的见解。 一、词类偏误分析 在外国人语法偏误分析的研究中,词类的偏误分析占了70%多。②其中对实词的研究占词语偏误分析的55%,虚词占45%。在词类的划分上,我们依据的是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中的语法部分,以便于分类统计。③ (一)实词偏误分析 对外国人汉语实词的偏误分析都集中在了副词和动词上,很少涉及其它词类。 1.副词偏误分析 在词语偏误分析研究中,副词所占的比例最高。陈小荷(1996)以北京语言学院的语料库为语料来源对和副词“也”有关的偏误进行分析。通过语境分析和背景分析调查留学生使用副词“也”的使用率、偏误率、语法结构上的偏误原因以及与使用率和偏误率有关的语篇属性。通过语境分析将偏误分为四种类型并分析每种类型出现的情况,分类详细全面。通过背景分析调查了副词“也”的使用率和偏误率,最后得出结论:语境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确定偏误发生的范围,“也”的使用率和偏误率与母语背景和语料类型有密切的关系。陈先生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语境分析对语法偏误分析所起的作用,对以后的对外汉语教学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金昭延(2001)对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副词时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了句法功能方面的错误和原因。这是国内韩国人对韩国留学生学习副词进行研

【论文导读】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

【论文导读】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1期 鲁健骥 本文以偏误分析理论为依据, 探究初学汉语的外国人的语法偏误在各种语法形式上的表现, 以及学习策略—母语干扰、过度泛化等—与教学失误对语法偏误产生的影响。我们的做法是, 直接或间接搜集到的以英语为母语的初学汉语的学生的偏误做形式上的归纳, 共得1 92 项, 并按偏误的性质把它们分为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四大类。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项目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词语的使用, 也包括各种词类的使用, 尤其是副词、连词、助词等虚词的使用, 也包括各种短语( 如介宾短语) 、结构等的使用。另一类是句法项目, 包括各句子形式(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则主要表现为句型的教学) 。这两大类语法项目都会有遗漏、误加、误代、错序的偏误, 所不同的是, 前者是与词语的意义、用法有关的偏误; 后者是由词语充当句子成分使用上的偏误。下面我们将以偏误的四种类型为基本框架, 对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进行一些分析。

一遗漏偏误 顾名思义, 遗漏偏误指由于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个/ 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遗漏偏误常常出现在下列情况下: 1 .某些意义上比较“ 虚”的成分比较容易被遗漏。这包括某些副词、连词, 特别是复句或结构中某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在我们的资料中有遗漏偏误的复句结构有: 不管?,[都] ? ( 注:[ ] 中的成分为被遗漏者, 下同。) 宁可? , [也] ?

另如: 结构: 除了? 以外, [ 都]? 除了? 以外, [也] 表示强调: 一点儿[也」不? 疑问代词活用: 谁[都/也] ?

否定副词“不”和“没”的用法辨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c18653526.html, 否定副词“不”和“没”的用法辨析 作者:贺倩 来源:《亚太教育》2015年第01期 作者简介:贺倩(1988-),女,汉族,四川成都市人,硕士研究生,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学。 摘要:在学习现代汉语的过程中,否定句的学习是语法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否定句的构成常常需要否定词,现代汉语中“不”和“没”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否定副词,近些年对此的研究也日渐深入,但各家所持意见不一,因此造成了汉语教学中出现了很多困难。本文将从分析“不”和“没”研究误区上入手,解析这两个否定副词的否定意义和用法。以往的研究往往是从时间限制和主客观的视角去讨论“不”和“没”的区别,经过论证发现仍有很多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而本文将从静态否定、动态否定的角度去探讨“不”和“没”在用法上的区别。 关键词:否定副词;不;没;静态;动态 一、“不”和“没”在认识上的误区 “不”和“没”是现代汉语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否定副词,使用频率也很高,在汉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前人对其的研究很多,但是近些年来通过教学实践的论证发现那些已经被广泛认同的研究成果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关于“不”和“没”的用法无法解释,从而导致了教学中老师讲不清、学生容易混淆的情况。本文就先来谈谈关于“不”和“没”的用法在认识上的一些误区。 1.从时间限制去分析“不”和“没”存在的误区 以往的研究普遍认为“不”和“没”的主要区别体现在时间上,认为“不”限于否定现在和将来发生的事情;“没”限于否定过去和现在发生的事情。包括吕叔湘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上也指出,“没有”限于过去和现在,不能指将来。但是我们只要注意总结汉语语言事实,不难发现这个观点很容易就被推翻。例如: (1)你下午走来福士商场经过,怎么不进去看看那件衣服打折没有? (2)下个月的旅行计划取消了,因为那个时候她可能还没放假呢。 显而易见,例句(1)中“不”用于否定了过去(下午)发生的事情;例句(2)中“没”用于否定了将来(下个月)发生的事情。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这样的误区还很可能导致学习者在交际过程中误用“不”和“没”。例如:

留学生汉语偏误分析

留学生汉语偏误分析 09级二班王苗苗 一,语料来源(以下句子来自一位韩国留学生,中级汉语水平,这些句子是该留学生在做HSK五级模拟题的作文题时出现的) 1,“太”VS“很” (1)别人对我说:“你的准备已经太好了。(不用再复习了)” (2)这家健身房费用不贵,还有运动环境也太好,所以年轻人去这个地方锻炼自己的身体。 (3)你买的这件衣服太好,我很喜欢。 2,“不能” (1)我觉得自己没有担心,没有紧张,但是现在我不能睡觉了。 (2)(别人对我说:“你的准备已经太好了。”)可是,我不能停止,一直准备。(3)你的声音太小了,我不能听见。 二:鉴别偏误 由以上句子看出是有规律的偏误 第一组,“太”的用法都是不正确的,应用作“很”。你的准备已经很好了;运动环境也很好。这件衣服太好了,或者是这件衣服很好,我很喜欢。 第二组,“不能”用的不准确,“没有”和“不”的用法不准确,应为“不担心,不紧张,但是现在我睡不着觉了”,“不能停止”改为“没有停止”“不能听见”改为“听不见”。 三:偏误分类 第一组属于词汇方面的偏误,没有正确掌握“太”的用法,“很”的用法,以及“太”和“很”在语用上的区别。第二组的(2)也属于词汇方面的偏误,没有掌握“没有”和“不”表示否定时的区别。 而第二组中的(1)(3)则属于语法方面的偏误。 同时,这两组偏误也属于语内偏误,由于学习者对“太”和“不能”的用法不全面,才产生这种偏误的。 四:解释偏误的原因 这两组偏误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学习者在目的语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造成偏误,这种现象也称为过度概括(over-generalizafion)或者过度泛化。 第一组,可以看出该生没有掌握好“太”和“很”的区别。属于副词“太”的多度泛化。 “太”和“很”都是副词,在程度上,“太”比“很”更深一些。“太”表示程度高是“过分”的意思,即这种程度高已经超高常规标准或程度,超过适当的承受限度,难于接受。并且“太”有主观评价性,多用于赞叹,句末常带“了”。而“很”,是个典型的程度副词,其本身的客观性很强,多用于陈述、描写或客观评价的句子。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1,口语教学(问题与对策)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成败不仅会影响到终极目标——即培养交际能力——的实现,而且直接决定了目前教学实践的步伐:要么轻松愉快、稳步提高,要么疲惫拖沓、事倍功半。一、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1、解决学习,生活中的燃眉之急。 口语教学的教学目标从根本上说就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则是初到中国的留学生们迫切需要掌握的能力,是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中的燃眉之急,使他们能够尽快适应中国留学生活的必修课。 2、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学生对口语学习产生的兴趣比其他学科要高,只要教师指导有方,学生会进步得很快。加之口语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课堂之外的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是他学习口语的好机会。这在客观上创造了快速提高口语的有利条件,可谓组成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搭配。而口语学习的进步与提高,则会直接影响到其他课程的学习。 已经会说的句子,难道他会听不懂吗? 会说出正确的句子,语法还会是问题吗? 交际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在提高交际能力的同时,他会学到超越书本的更多词汇、中国的文化等等。这无疑为他的阅读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知不觉中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可见,通过口语学习,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3、是运用并真正掌握汉语的重要渠道 要真正掌握一个单词有三个过程,一是会读,能在句子中理解他的意思,二是会书面运用这个词,写出符合语法的句子,三是能够说出这个正确的句子。只有完成了第三个步骤,就是能说出来,那才算真正掌握了这个词。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口语学习的重要性。口语课是复习其它课程中学到的词语和表达,并真正掌握它的重要途径和渠道。二、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心理障碍 其实课本上的语句并不深奥,学习中的困难主要源于它的Foreign Language特性。汉语不是他们的First Language, 不是从婴儿时期就开始学习,受学习这母语的干扰较大。而且接触汉语语多是在十几岁以后才开始的,早已习惯了母语思维,尽管来到了中国,除了课堂上,真正与中国人交流的时间也不是很多,缺乏足够的语言环境,往往举步维艰。许多人在使用汉语词句时总想着它们在母语中的意思,习惯于靠翻译的办法推进。这种模式会给学习者带来严重的心理障碍,使他们怀疑自己的表达能力:想说说不出,说出来就错。于是多数学生宁可费事去写,也不肯开口说,背弃了语言自身的发展规律,对这种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的口语练习避之惟恐不及。 这样一来口头练习就让位给书面练习,放弃了社会行为——对话,专管自己摸索着写和背。写出来的东西同样清楚明白,修改也方便,看似有利无害。但这种“哑巴汉语”危害不浅:忽视了语言最基本的交际功能,不利于长远发展;影响了学习兴趣,由乐事变成苦差了。 2 、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良影响 汉语口语终究只是一种工具,是一种能在交际方面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工具,既不神秘,又不甚复杂,大家不妨等闲视之。最易理解的操作方法是循着它在自然状态下的发展轨迹,先听、说,后读、写,循序渐进。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对待对外汉语仍像对付古汉语那样:阅读、背诵、默写、填词、翻译,口语训练不被重视,本末倒置现象十分严重。 考试的成绩牵动着几乎每一个人的心,大家不免会有这样的担忧:口语方面花的时间太多了,笔试成绩会下降。尽管教材是口语教材,教者还是我行我素,讲的多、练的少,口语只有陪衬的份儿啦,整堂课下来不是变成精读课了,就是变成阅读课了。再有一种把口语训练简单化、庸俗化的倾向:尽管课课都做问答,但内容仅限于课本上的原句,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思想交流,倒像是变相的背书。 3、汉语水平考试的指挥棒作用 汉语水平考试是考察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国家的人的汉语水平的考试。它分为听力、语法、阅读、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