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社会资源发展农村老年远程教育Microsoft+Word+文档

“利用社会资源发展农村老年远程教育”

研究报告

内容提要: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立村(社区)老年学校,发展农村老年远程教育,做到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共享、人员互用、人气互补,用远程教育优秀的师资、优质的课程、便捷的形式、低廉的成本,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方便农村老年人就地就近灵活自主选择学习,让老年教育普惠农村老年人,从而破解农村办学难题,升华学员思想境界,增强老有所为本领,丰富农村基层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

关键词:农村老年远程教育村(社区)老年学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利用社会资源发展农村老年远程教育》是经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远程教育工作委员会审核批准,并报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备案的老年远程教育研究课题(中老协远教字〔2013〕3号)。课题组调查研究了重庆市大足区利用社会资源发展农村老年远程教育的做法和经验,已完成研究任务,取得了预期成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研究背景

大足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重庆市西郊,于2011年11月撤县建区,全区共有27个街镇,311个村(社区),104.37万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19.0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8.26%;农村60岁以上人口11.64万人,占全区老年人口总数的61.07%。受千年石刻孝文化影响,大足人历来有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为满足日益增多的老年群体的学习需求,1992年8月创办区老年大学,2002年至2007年,先后建立24所区老年大学镇街分校(双桥经开区所属的2镇1街无农村人口,其老年教育任务由辖区内的双桥经开区老年大学和重庆市老年大学重汽分校承担),区(镇街)老年大学(学校)的建立,带来了城镇老年群体生活的全新面貌。

二、课题由来

由于大足属远郊区县,老年教育资源匮乏,村(社区)尤其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村老

年教育发展。如何促进教育公平,破解制约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瓶颈,让农村老年人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实现就地就近学习,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而大足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却走在重庆市前列,319个远程教育终端站点遍布全区。大足区委、区政府通过调研,提出了深化拓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功用,避免资源重复浪费,充分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红岩网”(重庆市老年教育中心借助该平台专辟“老年远教”窗口传输老年远程教育教学课件)发展农村老年远程教育,把单一的党员干部教育学习向全民学习拓展的意见。“如何利用农村党员干部远教平台发展农村老年远程教育”成为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大足区老年大学迅速成立课题组,展开了课题的申请立项和研究工作。

三、研究目标

研究新形势下农村老年远程教育的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和教育模式,建立完善区、镇街、村(社区)三级老年教育办学网络。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健全管理制度,破解制约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瓶颈,实现传承与创新、普及与提高、学习与运用、动机与效果的结合,让老年教育普惠农村老年人,推动老年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四、研究措施

本课题“以区老年大学牵头,镇街为单元,村(社区)为基础”,对大足区老年大学、24所区老年大学镇街分校、319所村(社区)老年学校,采取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实地查看、个别访谈、经验交流等方式开展调查研究。

(一)创新体制,完善机制保障

理顺领导体制,保障持续推动。大足区委、区政府历来有重视老年教育的优良传统,把发展老年教育放到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民生事业的大环境来思考,成立了区老年教育领导小组,以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常务副区长、组织部长、区委办主任(区委常委)、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府办、宣传部、老干局、财政局、教委、民政局(老龄办)、人社局、文广新局、老年大学等相关单位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老干局,镇街、村(社区)相应成立老年教育领导小组,形成了“区老年教育领导小组→镇街老年教育领导小组→村(社区)老年教育领导小组”的分层负责、分级管理的领导机制;在老年大学(学校)的校级领导配备上,区老年大学由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和分管副区长任名誉校长,离退休老领导任顾问,区组织部副部长、老干局局长任校长,镇街老年学校由镇街组织委员任校长,村(社区)老年学校由村(社区)党支部

书记任校长,形成了“区组织部副部长→镇街组织委员→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的职位常态、垂直领导的管理模式。领导的重视,体制的理顺,保障了老年远程教育工作的持续稳步推进。

健全管理机制,保障规范有序。大足区把推进农村老年远程教育工作作为加强农村党建工作和老龄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落实,出台了将老年教育发展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办学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重大事项纳入党政议事日程、实施效果纳入干部政绩考核等“四纳入”的政策文件。2011年8月,为推进村(社区)老年学校的规范发展,保障老年远程教育工作的顺利推进,由老干局牵头,组织部、教委、老龄办、老教办五部门联合行文,以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在全区开展老年远程教育的管理体制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要求组织部提供老年远程教育平台,指导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督促街镇、村(社区)党组织加强对老年远程教育的领导;老干局坚持老年教育方针,检查指导老年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教委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帮助农村老年学校开展教学工作;老龄办负责督促街镇落实老年协会组织老年人收看、了解学员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反馈信息;老年大学起好示范带头作用,积极主动推进老年远程教育工作;老教办牵头抓好老年远程教育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老年远程教育规划,总结交流老年远程教育经验,推动老年远程教育工作规范有序发展。在业务指导方面,发挥区域老年教育中心的示范、指导、引领和辐射作用,区老年大学为区老年教育中心,镇街老年学校为镇街老年教育中心,形成了区老年大学培训镇街老年学校、镇街老年学校培训村(社区)老年学校、区组织部电教中心培训基层老年远程教育收视员的帮带模式,实现了“一方牵头,各方参与、分级负责、上下联动”,保障了老年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规范有序。

借帆出航,乘势推进。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老年远程教育第四次年会总结会(龙水镇高坡村老年学校为会议提供参观现场)”和“重庆市农村老年教育座谈会”在大足区召开,大足区乘借东风,变压力为动力,促进了农村老年远程教育发展。特别是2013年,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远程教育工作委员会将大足区确立为“首批全国老年远程教育实验区”,《关于开展全国老年远程教育实验区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区委书记江涛亲自批示:“按国家‘全国老年远程教育实验区’的要求,务实推进”,全区按照要求召开老年远程教育推进会,大足日报、大足电视台做专题予以报道。全国实验区的确定、区委书记的批示、推进会的召开、新闻媒体的宣传,在全区掀起了重视老年教育的热潮,大足区老年远程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全区老年远程教育的规范建设和教育水平的提升

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整合资源,确保扎实推进

2009年10月,经过调研,本着“资源共享、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综合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设备、场地资源,构建“一个阵地两块牌子”的工作思路,以地处宝邮路沿线的龙水镇高坡村、棠香街道报恩社区、宝顶镇慈航村3个村(社区)成立村(社区)老年学校,为老年远程教育首批区级示范点,在示范点取得一定的运行经验后,遍布全区的319个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相继成立村(社区)老年学校。

人员互用,建设管理队伍。村(社区)老年学校管理队伍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人员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明确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任校长,老年协会会长为具体负责的常务副校长,“三万计划”(重庆市实施的“万名大学生村官计划”“以城带乡万名干部驻村计划”和“万名专业技术人才支农支教支医计划”)的大学生“村官”和农业、科技、卫生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及科普志愿者为教学辅导员,组成村(社区)老年学校管理队伍。区组织部以电教干部、区教委、区电信公司等单位技术力量成立的区远程教育技术指导组,镇街以技术骨干成立的远程教育技术服务队,在“建、管、学、用”上下功夫,为老年远程教育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同时,区组织部还采取集中学习、外出考察等方式,对老年学校操作员进行业务培训,镇街采取分级指导、中小学远程教育操作员与老年学校操作员“一帮一”结对帮扶等方式,确保操作员做到“四会(即:会基础操作、会利用平台浏览点播、会日常维护、会组织教学)”,避免出现专业性不强的“开关型”操作员。

人气互补,创新教学模式。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进城务工潮流的形成,农村青壮年大量向城镇转移引发空巢现象突出。据金山镇红旗村调查,全村在家务农人口819人,其中因子女外出务工留守在家务农的60岁以上人口622人,占在家务农人口总数的75.95%。老年人成了新形势下的“留守族”、农业劳动的“主力军”、照料孙辈的“研究孙”。很多人从政治面貌看是党员,从年龄角度是老年人,具有双重的角色。为此,农村老年远程教育做到在“三个结合(即与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在学员构成上,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员为骨干,老年协会、老年体协、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和老年文体队伍等老年组织成员为基础,动员吸纳其他老年人加入学习;在学习时间上,本着“农闲多学、农忙少学,学习生产两不误”的原则,结合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时间,老年组织活动安排,综合编制学习计划;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受教育对象的年龄层次、文化水平及兴趣需求,进行分类编班,学习贴近农村的时事政治、种养殖技术、养生保健、家庭教育、舞蹈健身、书法绘画等教学课件,通过“点播式”、“菜单式”等灵活的教育形式,在《红岩网》“教学资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老年远教”(重庆市老年教育中心窗口)以及链接的免费远程资源中直接点播,也可在通过远程教育网络下载的存储课件中选播。同时,定期收集发布种养殖技术、农副产品供求、农业政策法规等信息,随时开放远程教育设备,提供信息查询和资料打印服务,满足老年学员的个性化需求。

实施有序,完善管理制度。借鉴区组织部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经验,制定促进农村老年远程教育规范发展的管理机制。建立示范点创建制度,发挥首批3个区级、24个镇街级老年远程教育示范点的带动作用,搭建互动平台,做到典型引领、以点带面;制订《农村老年远程教育学习收看制度》以规范常规管理,严明学习收看纪律,制定教学计划,签订《管理使用责任书》,填写《农村老年远程教育学习记录本》,做好学员登记造册、教学班组建、学籍档案建立等常规工作;建立信息反馈制度,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信息互通,做好学习信息跟踪,搞好收集汇总上报,及时吸纳反馈的学习需求,挖掘先进典型,推广学用经验;健全考核激励办法,把村(社区)老年远程教育工作与镇街、村(社区)工作同计划、同布置、同督查、同考核,建立学习情况排名通报制度,将村(社区)老年学校管理及学用情况列入镇街、村(社区)年度目标考核和党建工作考核内容。

五、实施效果

截至2014年3月统计,大足区参加农村老年远程教育人数达1.38万人,占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11.86%。研究证明,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发展农村老年远程教育,是扩大农村老年教育覆盖面的最可行、最经济的有效途径,是推动老年教育实现跨越发展的创新举措。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开辟了一个新天地,破解了农村办学瓶颈,升华了学员思想境界,增强了老有所为本领,丰富了农村基层文化,使学员受益、家庭受益、社会受益,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载体。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破解了农村办学瓶颈。大足与整个重庆地区一样,虽然直辖以来,特别是撤县建区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总体上仍处在欠发达阶段、属于欠发达地区,村(社

区)尤其缺乏城镇人才的集聚优势。过去的办学经历显示,用传统办学模式,即使经过多方努力具备了办学基本条件也难以为继。而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兴办老年教育,无需另聘教师、新辟场地、添置设备,便可享受优秀师资、优质课程、便捷高效、成本低廉的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2.升华了学员思想境界。利用老年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农村老年人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婚育新风等内容,引领他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正能量,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据统计,大足区在2013年开展相关学习6500余期,学员通过学习,带头拥护党政决策,积极参与兴办公益事业,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村(社区)老年学校已成为党政“知民情、顺民意、聚民智”的便捷通道。

3.增强了老有所为本领。2012年统计显示,大足区共组织枇杷、葡萄、蔬菜、黑山羊等实用技术培训3600余期,参学学员近10万人次。学员通过培训,拓宽了思路,更新了观念,增长了知识技能。珠溪镇武胜村生产大户通过收看老年远程教育节目,大力发展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藠头种植业。目前,全村的藠头种植面积已达千亩以上,亩产2200斤左右,每亩纯收入达4500余元。这种“课堂学知识+基地去实践+回家再运用”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干部群众赞誉老年远程教育是:“培训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

4.丰富了农村基层文化。村(社区)老年学校已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组织老年学员收看喜闻乐见、类型多样以及与产业相关的文化节目,播放寓教于乐的文艺作品,结合老年文体队伍,将群众的业余生活引导到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中,让老年人切实享受到老年远程教育带来的实惠。如万古镇石香社区的鲤鱼灯舞蹈队、中敖镇回龙社区的中敖火烧龙表演队、金山镇磨盘村的莲箫舞演出队,他们把先进文化送到社区广场和村、社、院坝,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六、问题与对策

大足区利用社会资源发展农村老年远程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某些方面甚至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思想认识有偏差,办学发展不平衡。在调研中发现,部分镇街、村(社区)干部对老年远程教育工作认识不够,对老年远程教育能给老年人带来什么实惠,能否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还存在着模糊的认识,认为农村老年人“没必要学、没时间学、没能力学”的还大

有人在。抽样分析区组织部2012年1月通报各镇街远程教育终端站点(老年学校)中两个镇街的工作情况(见附表)不难看出,全区老年远程教育发展不平衡,存在已建立的老年

学校,有的办学不规范,个别甚至出现消极应付现象。为此,还要大力发挥示范点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定期召开农村老年远程教育推进会、经验交流会,由示范点交流办学经验,提供推广现场。同时通过新闻媒体有针对性的广泛宣传老年远程教育的优越性和社会认同感,解决干部群众认识问题,保证农村老年远程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2.管理人员变动大,学员参学不稳定。调研表明,远程教育管理人员兼职较多精力分散,基层工作人员分工调整较大,为培训固定的远程教育管理骨干增加了难度。一些学员学习随意性大、参学不稳定现象突出,自主制作的教学课件少,不能满足学员多元化需求。在以镇为单位的课件需求问卷调查中发现,具有地方特色和区域特征,切合本地实际,又能学以致用的教学课件需求突出,如:处于世界文化遗产核心景区宝顶镇和龙岗街道的“石雕工艺”、位于西部五金之都龙水镇的“现代五金制作”等乡土课件深受欢迎。课件的开发选用要结合“立竿见影”的实用性,根据老年人的需学内容,做好网络资源课件的收集、整理、储存,建立贴近需要的多媒体课件库,努力做到老年人需要什么学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学什么,体现大众化、平民化、多样化,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习动机的学习需求,以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满足老年人的接受习惯,从而稳定和吸引农村老年人参学。

作者:邢智勇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理事、重庆市老年大学协会副会长、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

单位: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

联系电话:138********

电子邮箱:791068951@https://www.360docs.net/doc/b3401934.html,

通讯地址:重庆市大足区龙岗街道北园路28号

邮编:4023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