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测量定位技术综合测试试卷D及答案

GPS测量定位技术综合测试试卷D及答案
GPS测量定位技术综合测试试卷D及答案

《GPS 测量定位技术》综合测试试卷D 卷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GPS 定位的实质就是根据高速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已知的起算数据,采取 空间距离后方交会 的方法,确定待定点的空间位置。

2. 我国自行建立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北斗导航系统”是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导航系统,它由两颗工作卫星和一颗备份星组成了完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3. 由于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动力学因素,地球极点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随时间而变化,这种现象叫 极移 。随时间而变化的极点叫瞬时极,某一时期瞬时极的平均位置叫平地极,简称 平极 。

4. 就整个地球空间而言,参心坐标系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它不适合 建立全球统一坐标系的要求 、它不便于 研究全球重力场 、平、高控制网分离,破坏了空间点三维坐标完整性。

5. GPS 信号接收机,按用途的不同,可分为 导航 型、测地型和授时型等三种。

6. 数据码即导航电文,它包含着卫星的星历、卫星 工作状态 、时间系统、 卫星钟 运行状态、轨道摄动改正、大气折射改正、由C/A 码捕获P 码的信息等。

7. 动态定位是用GPS 信号 实时 地测得运动载体的位置。按照接

收机载体的运行速度,又将动态定位分成低动态、中等动态、高动态三种形式。

8.单点定位就是独立确定待定点在坐标系统中的绝对位置,其定位结果属于WGS-84 坐标系统。

9.考虑到GPS定位时的误差源,常用的差分法有如下三种:在接收机间求一次差;在接收机和卫星间求二次差;在接收机、卫星和观测历元间求三次差。

10.在对卫星所有的作用力中,地球重力场的引力是最重要的。如果将它的引力视为1,则其它作用力均小于10-5。

11. 在进行GPS 测量时,观测量中存在着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其中系统误差影响尤其显著。

12. GPS网一般是求得测站点的三维坐标,其中高程为大地高,而实际应用的高程系统为正常高系统。

13. GPS定位精度同卫星与测站构成的图形强度有关,与能同步跟踪的卫星数和接收机使用的通道数有关。

14. 天线的定向标志线应指向正北。其中A与B级在顾及当地磁偏角修正后,定向误差不应大于±5°。天线底盘上的圆水准气泡必须居中。

15. 利用双频技术可以消除或减弱电离层折射对观测量的影响,

基线长度不受限制,所以定位精度和作业效率较高。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广播星历:

答:卫星将地面监测站注入的有关卫星运行轨道的信息,通过发射导航电文传递给用户,用户接收到这些信号进行解码即可获得所需要的卫星星历,这种星历就是广播星历。

2.伪距:

答:GPS定位采用的是被动式单程测距。它的信号发射时刻是由卫星钟确定

的,收到时刻则是由接收机钟确定的,这就在测定的卫星至接收机的距离中,不

可避免地包含着两台钟不同步的误差影响,所以称其为伪距。

3.原子时:

答:1967年国际计量委员会决定采用铯原子零场在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结构间跃迁辐射频率9192631770个周期的时间间隔为1秒,这样长度的秒,定义为原子时秒,以此为基准的时间系统,称为原子时。

4. UT2世界时:

答:在UT1世界时中虽然考虑了极移改正,但尚存在地球自转速度不均匀的影响。为此,在UT1中加入观测瞬间的季节性变化改正数。

5.对流层折射:

答:对流层的折射率与大气压力、温度和湿度密切相关。由于大气的对流作用很强,大气状态变化复杂,所以大气折射率的变化及其影响,难以准确地模型化。

6. 多普勒定位法:

答:根据多普勒效应原理,利用GPS卫星较高的射电频率,由积分多普勒计数得出伪距差。

7.主动式测距:

答:电磁波测距仪发射测距信号,通过另一端的反射器反射回来,再由测距仪接收。根据测距信号的往、返传播时间推求出往返距离2 。由于测站点需主动发出测距信号,故称这种测距方式为主动式测距。

8. 图形强度因子:

答:图形强度因子是一个直接影响定位精度、但又独立于观测值和其它误差之外的一个量。其值恒大于1,最大值可达10,其大小随时间和测站位置而变化。在GPS测量中,希望DOP越小越好。

9.静态定位:

答:如果在定位时,接收机的天线在跟踪GPS卫星过程中,位置处于

固定不动的静止状态,这种定位方式称为静态定位。

10.实测星历:

答:它是根据实测资料进行拟合处理而直接得出的星历。它需要在一些已知精确位置的点上跟踪卫星来计算观测瞬间的卫星真实位置,从而获得准确可靠的精密星历。

三.简答:(每小题4分,共20分)

1. GPS技术设计中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技术设计主要是根据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测量任务书和GPS测量规范来进行的。它的总的原则是,在满足用户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物资、人力和时间的消耗。在工作过程中,要考虑下面一些因素:(1)测站因素;(2)卫星因素;(3)仪器因素;(4)后勤因素。

2. 简述“伽利略”计划。

答:计划分成四个阶段:论证阶段,时间为2000年;系统研制和在轨确认阶段,包括研制卫星及地面设施,系统在轨确认,时间为2001年至2005年;星座布设阶段,包括制造和发射卫星,地面设施建设并投入使用,时间为2006年至2007年;运营阶段,从2008年开始。

3. 什么是相对论效应?

答:GPS卫星在高20200km的轨道上运行,卫星钟受狭义相对论效应和广义相对论效应的影响,其频率与地面静止钟相比,将发生频率偏移,这是精密定位中必须顾及的一种误差影响因素。

4.简述卫星射电干涉测量的原理。

答:利用GPS卫星射电信号具有白噪声的特性,由两个测站同时观测一颗GPS 卫星,通过测量这颗卫星的射电信号到达两个测站的时间差,可以求得站间距离。

5.试说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组成部分。

答:完整的载波相位观测值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即载波相位在起始时刻沿传

播路径延迟的整周数0N,和从某一起始时刻至观测时刻之间载波相位变化的整周

数()Int φ,以及接收机所能测定的载波相位差非整周的小数部分()Fr φ。

四、分析和填图(20分)

1.根据2005年1月17日卫星时间段,试分析和判断并找出其中四颗GPS 卫星的超过30分钟的时间段,并至少找出从上午8点以后6段这样的时间段。

答:为了找出合适的作业时间,一般从上午8点以后找,其规律如下:

8:00~9:00 卫星3、13、15、16、19、23、25 9:00~10:00 卫星3、13、15、16、19、23、27 10:00~11:00 卫星3、8、11、13、19、27 11:00~12:00 卫星3、8、11、19、27、28 14:00~15:00 卫星4、7、11、20、24、28 15:00~16:00 卫星4、7、20、24、28

2.填写GPS监控系统工作程序的结构图:并将各部位连线的箭头标出:

五、论述及分析题(20分)

根据下列控制网的图形,用三台双频GPS接收机作业,相临点之间的距离约1km,仪器迁移时间约20~30分钟,已知接收机的使用序号和天线编号如下

表,试编写GPS作业调度表。(20分)

①根据右图编写定位的先后次序,并根据考试当天的时间在相应位置上写

出GPS文件格式;

②根据下图PDOP值选择最佳的观测时段,填入GPS作业调度表中;

③根据控制网的图形的观测顺序和观测时间填写GPS作业调度表;

PDOP图

GPS作业调度表

考试时间为2005年1月17日,故GPS文件格式为:

第一个三角形A1:29190170.dat A2:29300170.dat A6:53060170.dat 第二个三角形A3:29190171.dat A2:29300171.dat A6:53060171.dat 第三个三角形A3:29190172.dat A4:29300172.dat A6:53060172.dat 第四个三角形A5:29190173.dat A4:29300173.dat A6:53060173.dat 第五个三角形A5:29190174.dat A1:29300174.dat A6:53060174.dat 注:除4时和8时左右外,观测时间可以任选。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在具备了工程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使用工程测量相关仪器完成道路桥梁工程设计、施工中工程测量的能力,以及运用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标准解决道路桥梁工程测量技术相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工程测量技术实践应用的探讨,促进学生处理实际工程施工测量问题能力的提高。 本专业学生应达到测量员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技术考证的基本要求。 2.课程内容选择思路 2.1 由学校专任教师、行业和企业专家合作选择课程内容。 2.2 变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 2.3 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2.4 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境,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5 构建模块化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的课程思想,本课程按照工程测量技术的基本顺序按测量工作的认知、地面点位的确定、小区域控制测量、地面点的测绘技术、地面点的测设技术、道路中线测量技术、道路纵、横断面测量技术等七方面进行课程内容安排。整个课程内容的知识介绍以够用为度,操作技能力求熟练。 3.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道路桥梁施工测量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在掌握地面点位的确定、小区域控制测量、地面点的测绘技术、地面点的测设技术、道路中线测量技术、道路纵、横断面测量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其他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能够承担施工一线的中线测量、纵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以及公路、桥梁、隧道施工阶段的施工放样测量等工作任务。同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吃苦耐劳和客观科学的职业精神,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3.1能描述地面点位的确定要素、测量工作的程序与基本原则; 3.2会操作使用水准仪、光学经纬仪、全站仪、钢尺、GPS、罗盘仪等常用 测绘仪器; 3.3能进行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丈量及直线定向等各项基本测量工作 和测量数据的误差分析和处理; 3.4能操作使用传统测量仪器或全站仪完成导线测量并进行成果处理; 3.5能操作使用传统测量仪器或全站仪进行地形测量; 3.6能操作使用传统测量仪器或全站仪进行公路中线测量、纵断面测量、横 断面测量,能绘制纵、横断面图; 3.7能操作使用GPS进行控制测量和使用GPSRTK放样平面点位; 3.8能描述处理误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能对测量成果进行误差分析与精

GPS测量试题集与答案

GPS测量试题集及答案 一、判断题 (×)1、相对定位时,两点间的距离越小,星历误差的影响越大。 (√)2、采用相对定位可消除卫星钟差的影响。 (√)3、采用双频观测可消除电离层折射的误差影响。 (×)4、采用抑径板可避免多路径误差的影响。 (√)5、电离层折射的影响白天比晚上大。 (√)6、测站点应避开反射物,以免多路径误差影响。 (×)7、接收机没有望远镜,所以没有观测误差。 (√)8、精度衰减因子越大,位置误差越小。 (√)9、精度衰减因子是权系数阵主对角线元素的函数。 (√)10、97规程规定PDOP应小于6。 (√)11、强电磁干扰会引起周跳。 (√)12、双差可消除接收机钟差影响。 (√)13、差分定位与相对定位的主要区别是有数据链。 (√)14、RTD 就是实时伪距差分。 (×)15、RTK 就是实时伪距差分。 (√)16、实时载波相位差分简称为RTK。 (×)17、RTD 的精度高于RTK。 (√)18、GPS网的精度是按基线长度中误差划分的。 (√)19、97规程中规定的GPS网的精度等级有5 个,最高精度等级是二等。 (√)20、GPS网中的已知点应不少于三个。 (√)21、尺度基准可用测距仪测定。 (√)22、AA级网的比例误差系数应不超过10E-8。 (√)23、四等GPS网的基线长度相对中误差应不超过1/45000。 (√)24、四等GPS网的基线长度相对中误差应不超过1/45000。 (×)25、同步观测基线就是基线两端的接收机同时开机同时关机。 (√)26、同步环就是同步观测基线构成的闭合环。 (√)27、边连式就是两个同步图形之间有两个共同点。 (×)28、预报DOP值的文件是星历文件。 (×)29、应当选择DOP值较大的时间观测。 (×)30、作业调度就是安排各作业组到各个工地观测。 (×)31、接收机号可以不在现场记录。 (×)32、点之记就是在控制点旁做的标记。 (√)33、环视图就是表示测站周围障碍物的高度和方位的图形。 (×)34、遮挡图就是遮挡干扰信号的设计图。 (×)35、高度角大于截止高度角的卫星不能观测。 (×)36、采样间隔是指两个观测点间的间隔距离。 (√)37、基线的QA检验是按照设置的预期精度进行的。 (×)38、基线向量是由两个点的单点定位坐标计算得出的。 (×)39、GPS网的无约束平差通过检验,说明观测数据符合精度要求。(√)40、ASHTECH 接收机的数据记录灯闪烁间隔表示采样间隔。(√)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是机械类和近机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它包含几何量公差与误差检测两大方面的内容,把标准化和计量学两个领域的有关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与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等多方面密切相关,是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备的基本知识技能。因此它不仅要求学生预先学完机械制图、金属材料等先修课程, 而且要求学生研究如何通过规定公差合理解决机器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之间的矛盾及如何运用测量技术手段保证国家公差标准的贯彻实施。以便为顺利地过渡到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行专业产品与设备的设计打下初步的基础, 故它在培养学生的机械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所需的知识结构中, 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不仅负有培养机械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机械技术工作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的任务, 并为学生学习相关技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而且为学生今后从事机械设计、研究和开发创新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正确地处理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正确使用各种国家标准之间的关系;正确地处理设计与制造、公差与误差之间的关系;掌握常用量 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设计选择零件精度及选择零件精度检测方法和仪 器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具有与本课程有关的识图、标注、执行国家标准、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2、正确选用现场计量器具检测产品的基本技能及分析零件质量的初步能力; 3、具有设计光滑极限量规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较好的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 2、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3、培养严谨的学风和科学的求知精神。 三、教学内容结构 (一)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个单元; 绪论部分(3时) 第1章、光滑圆柱体的公差与配合(10课时) 1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工程测量技术 适用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学时:72 学分:4.5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教学目标是在具备工程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使用工程测量相关仪器完成路桥工程设计、施工中工程测量的能力,以及运用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标准解决道路桥梁工程测量技术相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工程测量技术实践应用的探讨,促进学生处理实际工程施工测量问题能力的提高。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达到施工员资格证书中相关技术考证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有:CAD绘图与识图、应用高等数学 本课程的平行课程有:土建力学、道路建筑材料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路基工程技术、路面工程技术、桥梁上部结构工程技术、桥梁下部结构工程技术和隧道施工技术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 1.总体思路 由学校专任教师、行业和企业专家合作选择课程内容。变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创设工作情境,以“工作项目”为主线,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本课程以道路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道路工程技术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学习情境与项目单元及任务。 2.课程设计思路

(1)目标设计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体现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最新教学理念,采用凸显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最终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要求,即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目标。 (2)内容设计 设计七个学习情境即:1.测量工作认知2.高程测量;3.平面控制测量4.公路地形图测绘;5.公路中线测量;6.公路纵横断面测量;7.公路施工测量。 每个学习情境又分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每个教学项目又选取若干个教学任务。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学习情境”为主线,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考核评价设计 采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考核模式,突出专业技能的考核,实训考核比例40%,知识能力考核过程中采用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于基础知识的考核采用闭卷,对于能力提升考核采用开卷,在平时考核中注重笔试、口试、抽查、作业、设计等模式进行考核。三、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道路桥梁施工测量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在掌握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丈量及直线定向、导线测量、地形测量、道路中线测量、路线纵断面测量、路线横断面测量的基础上,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够承担施工一线的中线测量、纵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以及公路、桥梁、隧道施工阶段的施工放样测量等工作任务。同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吃苦耐劳和客观科学的职业精神,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专业能力目标 ?能描述地面点位的确定要素、测量工作的程序与基本原则; ?会操作使用水准仪、光学经纬仪、钢尺、光电测距仪、GPS、全站仪、罗盘仪、平板仪等常用测绘仪器; ?能进行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丈量及直线定向等各项基本测量工作和测量数据的误差分析和处理; ?能操作使用传统测量仪器或全站仪完成导线测量并进行成果处理; ?能操作使用传统测量仪器或全站仪进行地形测量;

GPS试题库与答案资料

、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子午卫星导航系统采用6颗卫星,并都通过地球的—南北极 _________ 运行。 2?按照《规范》规定,我国GPS测量按其精度依次划分为AA、A、B、C、D、E六级,其 中C级网的相邻点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5?10km,最大距离为40 ______ km。 3?在GPS定位测量中,观测值都是以接收机的相位中心位置为准的,所以天线的相位中心 应该与其几何中心保持一致。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照GPS系统的设计方案,GPS定位系统应包括」间卫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分、—地面 监控部分和..用户接收一部分。 5?在使用GPS软件进行平差计算时,需要选择横轴墨卡托投影________ 投影方式 6?从误差来源分析,GPS测量误差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类:卫星误差 __________ 信号传播误差和接收机误差。 7?根据不同的用途,GPS网的图形布设通常有点连式、边连式、网连 式及边点混合连接四种基本方式。选择什么方式组网,取决于工程所要求的精度、野外条 件及GPS接收机台数等因素。 8?美国国防部制图局(DMA )于1984年发展了一种新的世界大地坐标系,称之为美国国 防部1984年世界大地坐标系,简称_WGS-84 。 9?当使用两台或两台以上的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星所进行的观测称为—同步观测..。

10.双频接收机可以同时接收L1和L2信号,利用双频技术可以消除或减弱电离层折射—对观测量的影响,所以定位精度较高,基线长度不受限制,所以作业效率较高。 11.在定位工作中,可能由于卫星信号被暂时阻挡,或受到外界干扰影响,引起卫星跟踪的 暂时中断,使计数器无法累积计数,这种现象叫整周跳变。 12.PD0P代表空间位置图形强度因子 13.GPS工作卫星的主体呈圆柱形,整体在轨重量为843.68 k.它的设计寿命为7.5 年,事实上所有GPS工作卫星均能超过该设计寿命而正常工作。 14.用GPS定位的方法大致有四类:多普勒法、伪距法、射电干涉测量法、—载波相 位测量法。目前在测量工作中应用的主要方法是静态定位中的伪距法和载波相位测量 法。 15.在接收机和卫星间求二次差,可消去两测站接收机的一相对钟差改正。在实践中 应用甚广。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GPS卫星的导航电文 2.同步观测环 3?静态定位 4.GPS全球定位系统 5?岁差 三、问答题(60分)

(完整版)《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工程测量》 总学时数:90课时(理论课学时数:38课时实践课学时数:30课时理实一体化教学时数:22课时)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 《工程测量》是高职类土木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研究如何为建筑等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竣工及运营管理等阶段提供数据资料,并以此配合指导施工的一门学科。 二、课程定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建筑等工程建设和管理中,所需的工程测量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小地区控制测量的理论和方法;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及应用;掌握建筑等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及方法,具备建筑等工程施工测设的能力,为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后继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学生毕业后基本上能完成建筑等土木工程中的测量工作。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按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将建筑等工程施工项目中的测量工作分为9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包含若干个工作任务。不同的工作任务对应着不同的知识与技能,通过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进而构成建筑等工程项目施工所需要的测量能力。 (2)按工作过程系统化原理设计学习阶段 测量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技能,需要反复训练才能熟练掌握,并在工作实践中灵活运用。进行一次上述9个单元的学习,学生一般不能完全达到要求。为此从纵向上按三个阶段组织教学,由低到高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 第一阶段:工程测量基本方法与技能。通过9个学习单元,以课堂教学和课间实训为主,集教、学、做于一体,使学生掌握所需的测量知识与技能,具备基本的工程测量能力。 第二阶段:综合测量实训。作为综合性实践教学,用一周的时间,模拟完成一个较完整的典型建筑工程测量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系列主要测

空间定位技术论文

空间定位技术与定位信息 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合成孔径雷达(InSAR)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一种高分辨率的二维成像雷达。它作为一种全新的对地观测技术,近20 年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现已逐渐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遥感手段。与传统的可见光、红外遥感技术相比,SAR 具有许多优越性,它属于微波遥感的范畴,可以穿透云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穿透雨区,而且具有不依赖于太阳作为照射源的特点。微波遥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穿透植被,可以提供可见光、红外遥感所得不到的某些新信息,使其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观测能力,这是其它任何遥感手段所不能比拟的。 传统的SAR 技术只能获得目标的二维信息,它缺乏获取地面目标三维信息和监测目标微小形变的能力。通过将干涉测量技术与传统SAR 技术结合而形成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InSAR)提供了获取地面三维信息的全新方法。 一、InSAR技术基本原理 InSAR的原理是通过两副天线同时观测或通过一副天线两次平行观测,获取地面同一景观的复图像对,根据地面各点在两幅复图像中的相位差,得出各点在两次成像中微波的路程差,从而获得地面目标的三维信息。[1] 雷达数据干涉处理要满足几个条件[2],第一,基线长度要满足相干的要求;第二,相干图像获取期间成像区变化要足够小;第三,将数据处理成SLC(单探视复数)格式。 InSAR 数据处理的核心算法包括SAR 图像配准、干涉相位图的生成和滤波、相位解缠、干涉基线参数确定或估计等。其数据处理流程和处理步骤可以概括如下: (1)获取满足InSAR处理条件的机载或星载雷达数据; (2)对每一频段数据按斜距坐标生成复数SAR图像; (3)根据两个复数图像,计算图像中每一个配准像元的相位差,即干涉相; (4)用相位解缠技术解2π模糊性; (5)将解缠过的相位差转换为地物高程角;

GPS复习题

第3章GPS测量的误差来源及其影响 1、简述GPS测量主要误差的分类 2、简述GPS测量各类误差的影响特性 3、不同的高度角的对流层折射对结果的影响 4.什么叫电离层电离层对GPS测量有什么影响为什么用双频接收机可以消除电离层的影响5.双差模型的优缺点 6.站际差主要消除那些误差 7.星际差主要消除那些误差 8.历元差主要消除那些误差 第4章 GPS卫星定位基本原理 1、概念:伪距整周模糊度整周计数周跳静态绝对定位静态相对定位 2、简述GPS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 3、简述伪距法定位的原理及方法 4、简述载波相位测量定位的原理及方法 5、简述周跳探测的原理及方法 6、简述整周模糊度的确定方法 7、简述各种观测值的各种线性组合及其特性 8.如何判断整周未知数的最后取值是否可靠怎样才可能获得精确的整周未知数的最后取值9.不同频率组合的特点和组合的意义 10.GDOP、ratio、rms是什么含义 天球坐标系是利用基本星历表的数据把基本坐标系固定在天球上,星历表中列出一定数量的恒星在某历元的天体赤道坐标值,以及由于岁差和自转共同影响而产生的坐标变化。常用的天球坐标系:天球赤道坐标系、天球地平坐标系和天文坐标系。 在天球坐标系中,天体的空间位置可用天球空间直角坐标系或天球球面坐标系两种方式 来描述。 1. 天球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定义 地球质心O为坐标原点,Z轴指向天球北极,X轴指向春分点,Y轴垂直于XOZ平面, 与X轴和Z轴构成右手坐标系。则在此坐标系下,空间点的位置由坐标(X,Y,Z)来描述。 2.天球球面坐标系的定义

地球质心O为坐标原点,春分点轴与天轴所在平面为天球经度(赤经)测量基准——基准子午面,赤道为天球纬度测量基准而建立球面坐标。空间点的位置在天球坐标系下的表述为(r,α,δ)。 2.1.2地球坐标系 地球坐标系有两种几何表达方式,即地球直角坐标系和地球大地坐标系。 1.地球直角坐标系的定义 地球直角坐标系的定义是:原点O与地球质心重合,Z轴指向地球北极,X轴指向地球赤道面与格林尼治子午圈的交点,Y轴在赤道平面里与XOZ构成右手坐标系。 2.地球大地坐标系的定义 地球大地坐标系的定义是:地球椭球的中心与地球质心重合,椭球的短轴与地球自转轴重合。空间点位置在该坐标系中表述为(L,B,H)。 WGS-84的定义: WGS-84是修正NSWC9Z-2参考系的原点和尺度变化,并旋转其参考子午面与BIH定义的零度子午面一致而得到的一个新参考系,WGS-84坐标系的原点在地球质心,Z轴指向定义的协定地球极(CTP)方向,X轴指向的零度子午面和CTP赤道的交点,Y轴和Z、X轴构成右手坐标系。它是一个地固坐标系。 新1954年北京大地坐标系 新1954年北京大地坐标系是将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成果,以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面为参考面,通过坐标转换整体换算至1954年北京坐标系下而形成的大地坐标系统 7.格林尼治标准时(GMT)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Greenwich Mean Time,GMT)是指位于伦敦郊区的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标准时间,因为本初子午线被定义在通过那里的经线。理论上来说,格林尼治标准时间的正午是指当太阳横穿格林尼治子午线时的时间。由于地球在它的椭圆轨道里的运动速度不均匀,这个时刻可能和实际的太阳时相差16分钟。地球每天的自转是有些不规则的,而且正在缓慢减速。所以,格林尼治时间已经不再被作为标准时间使用。现在的标准时间——协调世界时(UTC)——由原子钟提供。自1924年2月5日开始,格林尼治天文台每隔

《园林测量》课程标准

《园林测量》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园林测量 【适用专业】园林绿化专业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园林绿化专业园林工程测量方向的一门专门化 方向课程,是针对园林测量放线工岗位设置的一门核心课程,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各种不同测量方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掌握园林测量的基本程序和原则;掌握测量常规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具备从事园林测量的基本职业能力。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园林绿化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为依据设置。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为主线的传统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模式。 课程以本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根据行业专家对园林测量放线工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设计,包括常规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训练、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练习、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园林道路测量、园林工程测量等项目。课程内容的选取,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紧 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循序渐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同时又充分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本课程实施“能力本位、项目引领”教学模式。每个任务的学习都以仿真实训、真实生产任务、案例作为活动的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相关理论与实践,实现做学一体化。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思想,采用教学 示范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结构展示教学内容,通过基于岗位生产过程,紧扣企业岗位需求,通过项目实践操作,融入对应的理论依据,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使 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48 课时。 三、课程目标 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园林测量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常规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小地区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具有正确应用地形图和测绘资料的能力。能够进行一般园林测量的基本工作,能够应用所学的测量专业知识为园林测量生产建设服务。了解先进测量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为今后从事园林测

gps期末复习试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 1、RTK 数据链发送的是基准站载波相位观测量和坐标。 2、码相位测量测定的是测距码从卫星到接收机的传播时间。 3、采用后处理星历代替广播星历可减弱卫星星历误差影响。 4、双差模型可消除接收机钟差误差影响。 5、电离层影响,白天是晚上的5倍。 6、电离层影响,夏天是冬天的4倍。 7、电离层影响在一天中的中午最强。 8、对流层影响与温度、气压和湿度有关。 9、卫星信号由多条路径到达接收机而引起的误差叫多路径误差。 10、测站点远离水面,以避免多路径误差影响。 11、抑径板可减弱多路径误差影响。 12、抑径板是通过遮挡反射信号来减弱多路径误差的。 13、各接收机定向标志同时朝北,可消除相位中心偏影响。 14、点位误差随精度衰减因子的增大而增大。 15、精度衰减因子用英文缩写DOP表示。 16、HDOP表示水平位置精度衰减因子。 17、PDOP表示空间位置精度衰减因子。 18、精度衰减因子与卫星的空间分布有关。 19、两同步观测的测站上的单差相减叫双差。 20、实时伪距差分定位也叫RTD。 21、实时载波相位差分定位也叫RTK。 22、参考站向流动站发射差分信号。 23、差分定位有数据链相对定位没有。 24、97规程规定的四等GPS基线的固定误差是10mm。 25、97规程规定的四等GPS基线的比例误差系数是10ppm。 26、网中的三个已知点坐标可用来解算大地坐标转换的7 个参数。 27、由同步观测基线构成的闭合环叫同步环。 28、由非同步观测基线构成的闭合环叫异步环。 29、五台接收机同步观测的基线数为10。 30、五台接收机同步观测的独立基线数为4 。 31、同步图形扩展方式有点连式、边连式和网连式。 32、相邻两个同步图形有 2 个公共点的连接收方式叫边连式。 33、GPS网测量中所用接收机必须具有载波相位观测功能。 34、四等 GPS网的重复设站数应不少于1.6。 35、97规程规定,各等级GPS网观测时,PDOP宜小于 6。 36、DOP越小,观测精度越高。 37、预报可见卫星数和DOP的文件叫历书文件。 38、97规程规定,最小有效观测卫星数为4。 39、规定某日某时某台接收机到达某点的计划叫作业调度。 40、反映测站周围卫星信号遮挡情况的图件叫环视图。 41、两次记录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叫采样间隔。 42、无约束平差通过检验说明观测数据可靠。 43、基线解算是通过对观测量求差来计算基线向量的。 44、ASHTECH Locus 接收机电开关键按下 6 秒钟,则数据被删除。 45、ASHTECH Locus 接收机电源状态灯呈绿色,表示电量充足。 46、ASHTECH Locus 接收机观测记时器灯闪烁 3 次表示 15km基线观测数据已够。 47、ASHTECH Locus 数据处理软件中的三个视窗是时间、工作簿和图形视窗。 48、可从磁盘和接收机向工程项目添加数据。 49、ASHTECH Locus 数据处理软件中的B文件是观测数据文件。 50、ASHTECH Locus 数据处理软件中的E文件是星历文件。 51、ASHTECH Locus 数据处理软件中的alm文件叫历书文件。 52、ASHTECH Locus 数据处理软件中输入的点名和点号是4 字符。 53、GPS系统主要由地面控制部分、空间部分和用户三个部分构成。 54、GPS卫星分布在6 个轨道平面内。。 55、空间直角坐标系的转换用七参数法。 56、GPS信号包括载波、测距码和数据码等信号分量。 57、GPS测距码包括 C/A 码、P码和新增的L2C 码。 58、将较低频的测距码和数据码加载到较高频的载波上的过程,称为调制。 59、将较低频的测距码和数据码从较高频的载波上的分离出来的过程,称为解调。 60、开普勒六参数有as 、es、V、Ω、I和ω。 61、预报星历通常包括开普勒参数和轨道摄动项参数 62、P码的测距精度为0.293m 。 63、载波L1 的测距精度为1.9mm 。 64、电磁波的频率越小,电离层折射的影响越大。 65、电离层的折射率大于 1。 66、数字信息每秒传输的比特数,称为导航电文的传输速率。 67、传输一个码元所需的时间,称为码元宽度。 68、P码周期太长,难以锁定。因此,通常采用先锁定 C/A 码,再通过导航电文中的 Z确定观测瞬间在P码周期中所处的准确位置,从而迅速捕获 P码。 69、按所选参考点不同,定位方法可分为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

空间定位技术作业参考答案

研究生试卷 2013年— 2014年度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空间定位技术评分:_________ 专业:测绘工程年级: 2013 研究生姓名: * * * 学号:********** 任课教师姓名: * * * 注意事项 1.答题必须写清题号; 2.字迹要清楚,保持卷面清洁; 3.试题随试卷交回; 4.考试课按百分制评分,考查课按5级分制评分; 5.阅完卷后,一周内将试卷、试题、成绩单由任课教师签名后,送有关部门。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发展简史、基本原理、及其3种基本模式,并且对其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进行了概述。最后,还讲述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主要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合成孔径雷达,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微波遥感,影像 1.发展简史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一种高分辨率的二维成像雷达。它作为一种全新的对地观测技术,近20年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现已逐渐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遥感手段。与传统的可见光、红外遥感技术相比,SAR 具有许多优越性,它属于微波遥感的范畴,可以穿透云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穿透雨区,而且具有不依赖于太阳作为照射源的特点,,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观测能力,这是其它任何遥感手段所不能比拟的。微波遥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穿透植被,可以提供可见光、红外遥感所得不到的某些新信息。随着SAR 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已经成功应用于地质、水文、海洋、测绘、环境监测、农业、林业、气象、军事等领域。 L. C. Graham 于1974 年最先提出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三维成像的概念,并用于金星测量和月球观察。后来Zebker、G. Fornaro及A. Pepe等做出了进一步的研究,以解决InSAR 处理系统中有关基线估计、SAR 图像配准、相位解缠和DEM 生成等方面的问题。自1991 年7 月欧空局发射载有C 波段SAR 的卫星ERS- 1 以来,极大地促进了有关星载SAR 的InSAR 技术研究与应用。由于有了优质易得的InSAR 数据源,大批欧洲研究者加入到这个领域,亚洲(主要是日本)的一些研究者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日本于1992 年2 月发射了JERS- 1,加拿大于1995 年初发射了RADARSAT,特别是1995 年ERS- 2 发射后,ERS- 1 和ERS- 2 的串联运行极大地扩展了利用星载SAR 干涉的机会,为InSAR 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数据保证。目前用于InSAR 技术研究的数据来源主要有:ERS- 1/2、SIR- C/X SAR、RADARSAT、JERS- 1、TOPSAR 和SEASAT 等。 1979年9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合成孔径雷达原理样机在实验室完成,并在试飞中获得我国第一批SAR 影像。1989年起国家科委设立了“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应用实验研究项目”,拉开了大规模雷达遥感研究的帷幕。目前国内外许多部门和科研机构正积极从事着InSAR 技术机理及其应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InSAR 技术的前景日益看好。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模拟试题

GPS原理及应用》模拟试题(1)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子午卫星导航系统采用6颗卫星,并都通过地球的运行。 2.按照《规范》规定,我国GPS测量按其精度依次划分为AA、A、B、C、D、E六级,其中C 级网的相邻点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5~10km,最大距离为km。 3.在GPS定位测量中,观测值都是以接收机的相位中心位置为准的,所以天线的相位中心应该 与其中心保持一致。 4.按照GPS系统的设计方案,GPS定位系统应包括部分、部分和部分。 5.在使用GPS软件进行平差计算时,需要选择投影方式 6.从误差来源分析,GPS测量误差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类:,和。 7.根据不同的用途,GPS网的图形布设通常有式、式、网连式及边点混合连接四种基本方式。选择什么方式组网,取决于工程所要求的精度、野外条件及GPS接收机台数等因素。 8.美国国防部制图局(DMA)于1984年发展了一种新的世界大地坐标系,称之为美国国防部1984年世界大地坐标系,简称。 9.当使用两台或两台以上的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星所进行的观测称为。 10.双频接收机可以同时接收L1和L2信号,利用双频技术可以消除或减弱对观测量的影响,所以定位精度较高,基线长度不受限制,所以作业效率较高。

11.在定位工作中,可能由于卫星信号被暂时阻挡,或受到外界干扰影响,引起卫星跟踪的暂时 中断,使计数器无法累积计数,这种现象叫。 12.PDOP代表 13.GPS工作卫星的主体呈圆柱形,整体在轨重量为843.68㎏,它的设计寿命为年,事实上所有GPS工作卫星均能超过该设计寿命而正常工作。 14.用GPS定位的方法大致有四类:多普勒法、伪距法、射电干涉测量法、。目前在测量工作中应用的主要方法是静态定位中的伪距法和载波相位测量法。 15.在接收机和卫星间求二次差,可消去两测站接收机的改正。在实践中应用甚广。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GPS卫星的导航电文 2. 同步观测环 3.静态定位 4.GPS全球定位系统 5.岁差 三、问答题(60分) 1.试述WGS—84坐标系的几何定义(8分) 2.如何减弱多路径误差(8分)

《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课程 教学标准

目录 一、课程名称 二、适用专业 三、必备基础知识 四、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五、主要教学内容描述 六、重点和难点 七、内容及要求 模块一:电子测量技术基础 1、教学内容 2、教学要求 3、教学手段及方法 模块二:电子测量仪器 1、教学内容 2、教学要求 3、教学手段及方法 模块三:电子测量实训 1、教学内容 2、教学要求 3、教学手段及方法 模块四:现代电子测量技术 1、教学内容 2、教学要求 3、教学手段及方法 八、说明 1、建议使用教材和参考资料 2、模块学时分配 3、考核方法及手段 4、注意事项 5、其他说明 一、课程名称: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 二、适用专业:电子工程系各专业、通信工程系各专业。 三、必备基础知识:电分析基础、路低频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等。 四、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1、课程的地位:电子工程系与通信工程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2、课程的作用 《电子仪器与测量》课程是我院电子工程系与通信工程系各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有关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知识和电子测量仪器的操作使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电子测量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原理、性能和使用方法,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处理方法。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测量用信号源、波形测量与示波器、频率与时间的测量、电压测量、频域测量、频谱分析和非线性失真的测量等。其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使用和维护电子仪器,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职业道德观得到加强。该门课程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就业能力。五、主要教学内容描述 电子测量及测量技术基础、测量用信号源、电子示波器、电能量测量仪器、时间与频率测量仪器、频域测量仪器、常用元器件测量仪器、数据域测量仪器、现代电子测试技术与自动测试系统等。 六、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教学内容的重点是介绍各种通用仪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和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对仪器的具体电路不作过多的讨论和分析,只重点介绍那些与仪器功能、正确使用仪器有关的特殊电路。 2、难点 各种通用仪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工作特性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现代电子测量的结构与原理。 七、内容及要求 模块一:电子测量和仪器的基本知识 1、教学内容 (1)电子测量的意义、内容、特点和基本方法。 (2)计量的基本概念 (3)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类型及表示方法。 (4)电子测量仪器的功能、分类、主要性能指标、发展概况与正确使用。 2、基本要求 (1)掌握电子测量的意义、内容、特点和基本方法。 (2)掌握计量与单位制。 (3)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类型及表示方法。 (4)了解量值的传递与跟踪。 (5)了解电子测量仪器的功能、分类、主要性能指标。 (6)理解电子测量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7)会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3、教学手段及方法 教学中除理论教学外,可以多使用实验室、多媒体、演示、讨论、室外教学等。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教学:72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建筑工程测量》是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测绘知识、理论与技术,为工程项目的勘测、设计、施工等提供基础资料与技术保障。开设本课程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形成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建筑工程中级测量员的技术要求,掌握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全部测量工作及技术能力。能承担建筑工程、建筑钢结构、建筑设备测量员的职业岗位的专业技能。 本课程实践性强,技能要求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测量仪器和工具、掌握建筑工程建设和管理中所需的基本的测绘和测设知识,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该课程淡化理论,实用性强,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模块一测量基础知识(4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和作用 2、熟悉地面点位的确定方法 3、了解测量工作的原则、程序和要求 知识准备: 1、建筑工程测量的定义 2、大地水准面在测量学的作用 模块二水准测量(16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2、熟悉水准仪的构造,能正确操作水准仪 3、掌握水准测量的方法和成果计算 4、能使用水准仪进行基坑的引点测量和坑底设计高程测设工作 5、能正确进行测量校核和填写成果资料 6、了解水准仪的检验方法 活动安排(技能训练): 任务一: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步骤 任务二:高差测量实训 任务三:高程测设实训 任务四:水准仪综合训练 知识准备 1、水准仪及水准尺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水准测量原理 3、高差测量和校核的方法 4、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高程的成果计算 5、高程测设和校核的方法 6、水准仪的检验 模块三角度测量(20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测角的基本方法——测回法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 2、熟悉光学经纬仪的构造,能正确操作经纬仪 3、熟悉光学经纬仪的检验方法 4、学会使用经纬仪进行测设角度 5、学会使用经纬仪测设直线 6、学会使用经纬仪极坐标法测设建筑物房角点的平面位置 7、能正确进行测量校核和填写成果资料 活动安排(技能训练) 任务一:经纬仪认识及对中、整平实训 任务二:测回法测水平角实训 任务三:极坐标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已知角度和距离)实训

GPS测量考试参考习题解析

第一讲参考习题 内容提要:本讲主要教授全球定位系统的产生、发展及前景和GPS的应用。与GPS的产生背景有关部分,重点介绍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子午卫星系统的原理及其局限性。与GPS应用有关的部分,重点介绍GPS在军事、交通运输、及测量等领域中的应用。 习题: 1、举例说明GPS在测量领域中的应用。 答:(1)用GPS建立和维持全球性的参考框架; (2)建立各级国家平面控制网; (3)布设城市控制网、工程测量控制网,进行各种工程测量; (4)在航空摄影测量、地籍测量、海洋测量中的应用。(《GPS测量与数据处理》,P7) 2、“Transit系统是一个连续、独立的卫星导航系统”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子午卫星系统(Transit)中没有采用频分、码分、时分等多路接收技术。接收机在某一时刻只能接收一个卫星信号,这就意味着子午卫星星座中所含的卫星数不能太多。为防止在高纬度地区的视场中同时出现两颗子午卫星从而造成信号相互干扰的可能性,子午卫星星座中的卫星一般不超过6颗,从而使中低纬度地区两次卫星通过的平均间隔达1.5h左右。由于各卫星轨道面进动的大小和方向不一,最终造成各轨道面之间的间隔疏密不一。相邻轨道面过密时会导致两颗卫星同时进入用户视场,造成信号相互干扰,此时控制中心不得不暂时关闭一颗卫星使其停止工作。轨道面过疏时用户的等待时间有可能长达8~10h。导航定位的不连续性使子午卫星系统无法称为一种独立的导航定位系统,而只能成为一种辅助系统。(《GPS测量与数据处理》,P3) 3、名词解释:多普勒计数 答:若接收机产生一个频率为的本振信号,并与接收到的频率为的卫星信号混频,然后将差频信号()在时间段[,]间进行积分,则积分值,称为多普勒计数。 第二讲、第三讲参考习题 内容提要:本二讲主要讲授GPS各部分,包括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部分的组成与功能。在用户部分中,重点介绍与GPS接收机有关的基本概念,例如天线平均相位中心偏差,接收通道等。 习题:

仪器仪表课程标准

仪器仪表课程标准

仪器仪表课程标准

《常用电工仪器仪表》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实用技能型专业考试课,其主要内容有:模拟式万用表的功能、特点、结构、使用方法和应用实例;数字式万用表的功能、特点、结构和使用方法;示波器的种类、功能、特点、结构和使用方法;信号发生器、频率计数器的结构和应用;以及绝缘电阻测量仪、接地电阻测量仪、功率表、电能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万用表的功能、特点、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和应用技巧;掌握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频率计数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熟悉绝缘电阻测量仪、接地电阻测量仪、功率表、电能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三、课程目标:会使用模拟式万用表和数字式万用表进行电信号的测量、元器件的检测、电子线路的检测;会使用示波器完成信号波形的观察、调整和有关参数的测量;会使用信号发生器、频率计数器;会用绝缘电阻测量仪、接地电阻测量仪测量一些常用电器设备的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能够完成单相电能表和三相电能表的接线和安装工作。 四、学时、学分: 本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讲授和技能训练共安排58学时,机动课6学时;学分为4。 五、授课思路:重点介绍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频率计数器、绝缘电阻测量仪、接地电阻测量仪在各种电子产品的生产、调试及维修中使用方法和技巧;并结合各种生产岗位常用

仪表的功能、应用领域、键钮使用方法、信号参数的含义及检测的方法技巧进行详细讲解;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职业性,以满足本职业生产一线的需求;同时,应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符合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有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 六、内容纲要: 模块一电气测量的基本知识(1)参考学时:8 (2)学习任务: 了解电气测量仪器仪表的发展过程及发展方向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和课程描述.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代码:工程测量技术、 总学时数:48 学分数:3 适用专业:地勘地测 一、课程性质 必修课,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定位 《工程测量》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一门主要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紧密的课程。本课程解决学生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必须掌握的测量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继专业课程和毕业后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 《工程测量》的课程结构是以比较完善的测量学科基本理论和技术原理,提供适应性强、内容比较先进的工程测量理论和技术方法。通过学习工程测量,明确测量科学技术在现代土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学习以期熟练掌握测量基本理论和技术原理,熟练掌握和应用工程测量基本理论和方法。 四、课程基本目标 使学生熟练掌握经纬仪、水准仪等主要测量仪器的构造、检验校正和使用方法,一般测量工具的构造与使用方法;熟练掌握角度测量、

高程测量、距离测量、导线测绘等测量工作;掌握比较完善系统的普通测量基本知识和本专业测量的基本知识;理解小地区控制测量、测设的基本工作、线路曲线测设、桥梁与隧道施工测量的基本知识;了解光电测绘仪、全站仪等现代仪器的构造,掌握其使用方法和土模工程中的应用。 1.知识目标 (1)学习普通测量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仪器(水准仪、J6经纬仪、大平板仪) 的使用方法,能进行图根控制测量和手工白纸测 图等。 (2)建立控制测量的概念,掌握三、四等平面控制测量及高程控制测量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作业方法及平差计算的操作技 能。熟悉全站仪、J2经纬仪和GPS接机的使用及成果的处 理方法。 (3)掌握各类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的测量原理和方法,具备从事具体工程的测量和管理工作的能力。(4)掌握土地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地籍测量的方法;熟悉土地管理法的基本内容,土地管理工作的基本作业步骤和技术要 求;数字化地籍图的成图方法;地籍宗地图的绘制方法。(5)掌握误差理论、条件平差、间接平差、误差椭圆的理论和方法,能运用计算工具从事各种平差计算。 (6)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指令、操作方法和绘图技巧,为数字化成图打下基础。 (7)掌握画法几何及投影制图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各种建筑图的表示方法,能够读懂建筑施工图。 (8)了解遥感技术的应用。能看懂遥感像片并能从遥感图像上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9)了解GPS测量的原理、掌握GPS网布网的方法、GPS网观测方案的实施、数据传输的方法和内业数据处理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