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第六章 最新题库(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第六章 最新题库(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第六章 最新题库(含答案)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除我国之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

A.苏联B.南斯拉夫C.越南D.古巴

2.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

A.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C.两大阵营的形成D.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3.两极终结的标志是( )

A.东欧剧变B.苏联解体C.第三世界的崛起D.中国的强大

4.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B.生产关系为标准

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

5.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B.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

A.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党的领导导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进行阶级斗争

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8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景终达到共同富裕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9. 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 )

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B.改良的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

10.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

A. 集体领导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D.民主集中制

11.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 )

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

B.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实现共产主义

1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

13.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沦依据是( )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

14.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 )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

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D.社会主义在若于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15.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

B. 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 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16.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

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B.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

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

D.国家政权问题

17.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

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B.农民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D.国家政权问题

18.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 )

A.经济斗争B.政治斗争C.理论斗争D.议会斗争

19.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 )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C.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D.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0. 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 )

A.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B.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

C.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D.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

2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B. 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

2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23.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24.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 )

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

B. 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辖实现的

C.实践

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25.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 )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

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

26.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

27.民主的根本性质最终取决于( )

A.由谁来进行统治B.其经济基础的性质

C.统治阶级如何来进行统治D.是不是全民的民主

28、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 )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

29.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

A.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唯物史观

C.无产阶级专政D.国家政权

30.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 )

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C.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

D.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31.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是( )

A. 人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D.建设社会主义民主

C.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D.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

3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B. 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个国家建立过社会主义( )

A.南斯拉夫B.罗马尼亚C.奥地利D.匈牙利

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 )

A. 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

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

D. 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 )

A. 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B.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

A.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C.我国正处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D.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5.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

A. 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按劳分配

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6.社会主义建设的几种主要模式是( )

A.苏联模式B.南斯拉夫模式

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D.民主社会主义模式

7.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 )

A.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B. 历史传统不同

C.指导思想不同D.地域环境不同

8.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夺取国家政权

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9.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 )

A.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B.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

C.资本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

10.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主要是( )

A.政治领导B.组织领导

C.思想领导D.集体领导

1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D.坚持改革开放

12.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 )

A.攻击和反对共产主义

B. 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步人社会主义

C. 主张搞三权分立、多党制

D.主张搞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

13.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其原因在于( )

A.它们的领导力量是一样的B.它们的阶级基础是一样的

C.它们的内容是一样的D.它们的形式是一样的

14.列宁指出的具备革命形势的主要特征是( )

A.被压迫阶级的贫苦和灾难超乎寻常的加剧

B.统治阶级遭受危机,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

C.多数工人充分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并且抱有为革命牺牲的决心

D. 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有( )

A.发生了新的科技革命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C.阶级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D.经济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16.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理论来源是( )

A.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B.19世纪三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C.德国古典哲学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7.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基本形式

有( )

A. 经济斗争B.政治斗争C.文化斗争 D. 思想斗争

18.《共产党宣言》提出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以后的任务是( )

A.用革命的暴力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B.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彻底消灭私有制

C.把全部生产资料集中在国家手中,使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生产

D.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19.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承担起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的原因是A.无产阶级是先进的阶级

B.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

C.无产阶级是受剥削受压迫最重的阶级

D.无产阶级是最强大的阶级

20.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有一定数量的无产阶级

B.工人运动的一定发展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指导

D.加强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联合

21.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 )

A.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B.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

C. 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22.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

A.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B.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C.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D.不成熟、不科学的空想社会主义

23. 空想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是因为( )

A.它只是对资本主义罪恶进行了天才的诅咒

B.它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原因

C.它没有找到建设新社会所依靠的阶级力量

D. 它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24.之所以说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 A.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

B.是因为尤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C.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

D. 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25.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形式的基本观点( )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

C.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 D. 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和和平两种形式

26.无产阶级政党选择革命形式和道路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原则

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C. 由各国共产党自己决定、反对国际组织发号施令的原则

D.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和平发展原则

27.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

A.发现了社会上的阶级斗争,提出了阶级斗争学说

B.提出了人类社会史就是阶级斗争史的学说

C. 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只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D.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28.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基本特征包括( )

A.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国家

B.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大多数人享有民主而只对少数人实行专政的国家

C.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代表和维护着无产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D.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历史任务是为消灭阶级和使国家走向消亡创造条件

29. 列宁的“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内容是指( )

A.社会主义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B. 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取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

C.社会主义将在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

D.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一国或敷国首先取得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

30.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因为( )

A. 工人阶级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

B.工人阶级是在斗争中不断成长成熟,从自在的阶级走向自为的阶级

C.工人阶级是唯一同资产阶级直接对立和完全对立的因而也是唯一能够革命到底的阶级D.工人阶级量有政治远见,最有组织纪律性的阶级

31.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按劳分配

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共产党的领导

32.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所具有的特征有( )

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B.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C.国家开始消亡 D.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3.列宁在“政治遗嘱”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的新构想,如( )

A.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B.用合作社形式将农民引向社会主义道路

C.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

D.进行文化革命,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34.社会主义民主是( )

A. 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B. 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C.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D. 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35.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因为( )

A.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

B.封建主义传统长.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

C.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

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

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

三、辨析题

1.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因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虽然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他们许多天才的设想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被马克思思格斯所借鉴和吸收,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观基本上都是唯心主义的。虽然他们对资本主义进行丁无情的揭露,对未来社会进行了各种设计,但基本上出于主观上对资本主义的痛恨和善良愿望,而不是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客观规律的研究,揭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

2.马克思恩格斯从来都坚持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决定了它只能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统治。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马克思思格斯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决定了它必然要通过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自己的统治。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确实非常强调无产阶级必然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这是因为,当时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争取自由的革命几乎都给予了无情镇压。后来,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无产阶级争取到了合法斗争的权利。所以,马克思恩格斯也不排除无产阶级通过和平手段争取统治权的可能性。

3.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特殊模式,中国可以在一部分地区试验。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民主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思想体系,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观点上,科学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又在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征、客观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反之,民主社会主义却由信奉马克思主义,逐步变为把世界观中立、指导思想多元化奉为自己的思想纲领。第二,在对待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态度上,科学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依据,但也具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固有矛盾和弊端,因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而民主社会主义从最初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作为目标,逐步发展为仅仅把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追求,进而把社会主义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选项中排除出去,最后认为资本主义已经无可取代。

因此,民主社会主义既非纯粹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因为它继承了社会主义的一些价值目标;也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它不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不承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民主社会主义在某些方面如在提倡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公平、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民主社会主义都不适合中国国情。它不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特殊模式,在我国不能搞这种试验。

4.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就不可能有反复.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其实现过程是会发生曲折的。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认为这一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是无法解决的。唯一的出路是把生产资料的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变为公有的,即社会主义的占有形式。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要实现的客观规律。

20世纪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说明马克思的上述论断是科学的,富有预见性。然而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从世界历史进程看,社会主义的历史还是短暂的,总的来说还处于实践和发展的初期。还要看到,十月革命以来先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都是原来经济政治文化落后的国家。彻底改变这种落后面貌,在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后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其前进途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和想象的困难与风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须充分估计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长时期的努力奋斗。由于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就可能发生这样那样的失误以至挫折。但是,不管出现多大曲折,由社会规律所决定的发展趋势是不会改变的,它将在漫长、曲折的斗争过程中为自己开辟道路,并最终得到实现。

5.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表明社会主义的失败。

[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社会主义在20世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在发展中也发生过许多曲折,甚至是肋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严重挫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原因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

但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表明社会主义的失败,而只是社会主义在探索中遇到的挫折,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1][1]21世纪,社会主义将进行新的开拓,经过全世界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共同奋斗,必将迎来社会主义的新的伟大复兴。

四、材料分析题

1.[材料1]?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热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材料2]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

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6页)

[材料3]一方面,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取决于某些?客观?的条件的成熟,特别是先进工业结构的形成,这些条件由资本主义通过盲目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的作用产生出来。这样资本主义就是注定要产生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3 页。

另一方面,马克思又认为他的理论不只是一种社会科学。它还是另一种暴力革命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不是只要了解社会;它不是革命的无产阶级将起来推翻资本主义,而是积极地动员人们去这样做。它插手去改变世界。问题是,如果资本主义的确是由注定它要被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社会替代的规律所支配,那么为什么还要强调?问题是要改变它?呢,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既然看来人们无论如何受必然规律的约束,为什么又必须动员和劝告人们遵照这些规律行事兜?([美]阿尔温·古尔德纳:《两种社会主义》。摘自陶德林、石云霞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杜2006年版。第252页) 请回答:

(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2)试分析阿尔温·古尔德纳的观点。

[参考答案]

(1)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中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恿格斯对这个问题的论证,主要是从历史考察、现实分析和价值判断等三个方面展开的。

从历史考察来看,社会主义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屉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它的产生,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必然要导致整个社会的变革。人类社会各个形态的依次交替,都体现了这样的规律。除此之外,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前一个社会形态发展,也都为后一个社会形态的产生奠定着基础,创造着条件。由此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新的条件。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母体,它创造的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孕育出的新社会因素,形成的世界性普遍交往,带来的思想观念的解放,使社会主义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经济文化基础。

从现实分析来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必然走向。资本主义生产与以往一切生产活动相比,有一个显著不同的特点,这就是生产的社会化。马克思恩格斯看到,生产的社会化已经使生产资料成为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开始实行统一的组织和管理,产晶面向社会的需要。但生产资料以及劳动成果却依然掌控在私人手里,这就造成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产生阶级对立。而国家又站在经济生活之外,不干预经济活动,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也导致了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因此,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实现生产管理的社会化,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占有,就成为生产社会化的内在要求。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生产力的发展也迫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出适当的调整与改变,资本通过股份制的方式由个人手里也逐步开始向集体、向社会、向国家转移,以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种转移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但却印证着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

从价值判断上来说,社会主义的实现,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内在要求。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实现社会的公正平等、民主自由,文明和谐.促进入的全面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始终不谕的普遍追求。社会主义主张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消除阶级对立和社会贫富分化.使每一个人的尊严都能得到维护,使每一个人的权利都能得到保障.使每一个人的发展都能充分实现,正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要求的体现。

(2)阿尔温·古尔德纳试图用规律的必然性否定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否定人们可以按照客观规律去改变世界。这是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可以发现和掌握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进行实践活动。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并不是被动的受制于规律,而是一个能动的过程。

2.[材料1]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只是弊病;消除这些弊病是思维着的理性的任务。于是,就需要发明一套新的更完善的社会制度.并且通过宜传,可能时通过典型示范,从外面强加于社会。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4页)

[材料2]列宁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能够指出真正的出路。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创造者的社会力量……?(《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杜1995年版,第313页) 请回答:

(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2)为什么社会主义能够实现从空想到科学发展?

[参考答案]

(1)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社会思潮,是历史上进步的思想体系,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其历史局限性在于:第一,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第二,空想社会主义者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第三,空想社会主义者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总之,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提供了启发丁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是不具备科学的和实践的品格。

(2)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经济原因,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所依靠的力量和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由于这两个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现实。

3.[材料1]苏联从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到斯大林逝世为止,苏联工业几乎增长了20倍,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之一。1963年3月5日,联邦德国《世界报》写道:在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取得全部领导权时,?俄国还和沙皇叫代一样是一个农业国家。当他在三十年后逝世的时候,苏联已成为在世界上排名第二的工业强国?。?西方几乎花了二百年的时间才做到的事情……在俄国几十年不长的时间里用残酷的办法、坚定的意志实现了。总而言之,这是现代史中最伟大的经济和社会改革。?

(靳辉明、谷源样主编:《当代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上义》下卷。海南出版社2004年版) [材料2]近20年来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不同程度地突破了?苏联模式?,给社会主义带来了?柳暗花明?的新局面。现在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上,已不同程度地发生厂一些重大转变……一种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新体制正在形成。实践证明,这种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是富有生命力的,是优越于资本主义的。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对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心。(摘山《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84页) [材料3]冷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人和左翼力量并设有放弃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探求。番种不同政治倾向的学者和人士仍在研究和预测未来,这表明社会主义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现实问题。西欧的社会主义者1990年创办了?未来的社会主义?国际论坛。美国纽约的《每月评论》杂志社1990年出版的文集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第一批斗争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功,但历史不会倒退,它将宣告社会主义——不论以什么名义——在资本主义存在的时候不会灭亡?。法国《当代马克思》杂志1993年以?社会主义的新模式?为总题目,发表美、英、法等国的社会主义问题的文章。该杂志编辑部评论说:?如果因为苏、联‘共产主义体系’的失败而将社会主义弃之如敝屣,那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目前社会主义还是一片小树林.但却充满生机。?(摘自《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83页)

结合上面材料,回答两个问题:

(1)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2)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曲折?

[参考答案]

(1)首先,从根本制度层面上看,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在一国范围内首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且.苏联模式在某些方面适应了当时国际环境的变化和苏联社会发展的需要,取得了可观的历史成就:一是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很短的时间里,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强大的工业国,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二是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作为这场战争的主力军,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为人类的和平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如此,这个胜利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使得社会主义苏联的威望空前增长,使得苏联以世界两大强国之一的面目出现在世界舞台上。随着红军在欧洲的推进,在东欧出现了一批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后来组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所有这些,都推动了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世界进步事业的发展。而在所有这些成就中.也都有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在当时条件下所起的积极作用。

其次,苏联模式又是存在严重弊病的社会主义模式。虽然斯大林模式的功过并存,但我们也要注意到: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在外部面临帝国主义国家包围的情况下,如何让社会主义生根发芽,应该说是摆在苏联人民面前的首要问题。因此,作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他只能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去寻找依据.或者在实践中摸索前进,从而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因此,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的立场都是不科学的。

(2)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的发展也会发生曲折.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几千年的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每一次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无不经过曲折反复的斗争;每一个新生的社会制度,无不有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甚至要经历反复多次的复辟、危机和失败,而后才能站住脚。社会主义运动出现曲折是历史的必然。但是.我们应当明确,承认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曲折性,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在曲折中持续前进,则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扭转的历史趋势。社会主义必然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和答案 试卷代码:03115 授课课时:96 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原理A 适用对象:本科选课班 一、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数据库技术发展的几个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__A___阶段。 A、数据库系统 B、文件系统 C、人工管理 D、数据项管理 2、在SQL的SELECT语句中,与选择运算对应的命令动词是__C___。 A、SELECT B、FROM C、WHERE D、ORDER BY 3、在数据库中,下列说法_A__是不正确的 A、数据库避免了一切数据的重复 B、若系统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则系统可确保更新是的一致性 C、数据可以共享 D、数据库减少了冗余 4、在数据库系统中,模式/外模式映像用于解决数据的_C__ A、结构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逻辑独立性 D、分布独立性 5、关系代数的5种基本运算是__D_。 A、并、差、选择、投影、自然连接 B、并、差、交、选择、投影 C、并、差、交、选择、笛卡尔积 D、并、差、选择、投影、笛卡尔积 6、在SQL语句中,谓词“EXISTS”的含义是_B___。 A、全称量词 B、存在量词 C、自然连接--在连接条件中使用等于(=)运算符比较被连接列的列值,但它使用选择列表指出查询结果集合中所包括的列,并删除连接表中的重复列 D、等值连接--在连接条件中使用等于号(=)运算符比较被连接列的列值,其查询结果中列出被连接表中的所有列,包括其中的重复列 7、规范化过程主要为克服数据库逻辑结构中的插入异常、删除异常、更新异常以及_C__的缺陷 A、数据不一致性 B、结构不合理 C、冗余度大 D、数据丢失 8、数据库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是数据库的__B____。 A、安全性 B、可维护性 C、完整性 D、并发控制 9、数据库三级模式体系结构主要的目标是确保数据库的_B__。 A、数据安全性 B、数据独立性

环境学概论试题B卷1及答案

我以一名大学生的人格尊严保证,在本场考试中,自觉遵守考试纪律,服从考试管理,决不作弊或帮助别人作弊!签名:学院专业学号级班 ··················密···················封·····················线·················· 命题人签字:系主任签字:审核院长签字:共印份数: 第1页共4页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08—09学年第1学期期末考试2007级、2008级《环境学概论》试题(闭卷B卷) 一、填空题(共10题,每空1分,共19分) 、当大气稳定度为中性时,烟流的形状呈形。 2、城市环境噪声标准中一类区(居民文教区)昼间和夜间标准分别为 dB和 dB。 3、污水的二级处理常用法和法。 4、固体废物处理的“三化”原则是指固体废物的、和。 5、环境问题按成因分为环境问题和环境问题。 6、常用和表示农药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 7、生物多样性一般包括遗传多样性、多样性和多样性。 8、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装置。 9、酸雨是由于燃料燃烧和天然排放的和所造成的。 10、环境质量评价按时间可以划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三种 类型。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共8题,每题2分,共 16分) 1、震惊世界的日本富山事件是由于食物和饮用水被污染所引起的。 A.甲基汞 B.多氯联苯 C.镉 D.铅 2、我国从固体废物管理的需要出发,将固体废物分为。 A.工业固体废物 B.城市垃圾 C.放射性废物 D.危险废物 3、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 A.风 B.大气稳定度 C.下垫面状况 D.湍流 4、是世界上第一个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数据库概论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

、选择题( 20 分) 1、数据库(DB )、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三者之间的关 系是__ A___ 。 A. DBS 包括 DB 和 DBMS B .DBMS 包括 DB 和 DBS C.DB 包括 DBS 和 DBMS D .DBS 就是 DB ,也就是 DBMS 2、关系数据模型 ___D ___ 。 A ?只能表示实体之间的1:1联系 B ?只能表示实体之间的1:n联系 C .只能表示实体之间的 m:n联系 D?可以表示实体间的上述三种联系 3、在数据库中,下列说法 __A___是不正确的。 A 数据库避免了一切数据的重复 B 若系统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则系统可确保更新时的一致性 C 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共享 D 数据库减少了数据冗余 4、在数据库中,产生数据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是__C___。 A .数据存储量太大 B .没有严格保护数据 C .未对数据进行完整性控制 D .数据冗余 5、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数据库中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__D__。 A ?外模式B.内模式C.存储模式D.模式 6、数据库三级模式体系结构的划分,有利于保持数据库的___A___. A ?数据库独立性 B.数据安全性 C ?结构规范化D.操作可行性 7、设关系R和S都是二元关系,那么与元组表达式: {t | ($u) ( $v) (R(u) S(v) u[d]=v[1] t[?=v[1] t[2]=v[2])} 等价的关系代数表达式是_________ 。 A ? p3, 4 (R ¥ S) B ? p2, 3 (R ¥ S) 1=1 C ? p3, 4 ( R ¥ S) D ? p3, 4 ( s 仁1 (R 'S)) 1=1 8、关系模式中各级模式之间的关系为______ A? ____ 。 A. 3NF 12NF 11NF B. 3NF 1NF 52NF C. 1NF 2NF 13NF D. 2NF 1NF 3NF 9、数据库中的封锁机制是 ___C___的主要方法。 A. 完整性 B. 安全性 C. 并发控制 D. 恢复 10、在数据库设计中,用 E-R 图来描述信息结构但不涉及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它是 数据库设计的 ___B___阶段。 A. 需求分析 B. 概念设计 C. 逻辑设计 D. 物理设计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 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B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多选) 1、那两种汞化物毒性最大1.4 (1)HgO(2)Hg2Cl2(3)Hg(4)Hg(CH3)2 2、生态工程的特点与优势1.2 (1)资源低消耗(2)成本多效益(3)设计多样化(4)工程人为化 3、全球环境变化中次生环境问题1.3(1)酸雨污染(2)水土流失(3)生物多 样性锐减(4)海洋资源保护 4、复合污染生态效应机制1.4 (1)协作作用(2)相互作用(3)降低作用(4)独立作用 5、环境科学数据的重要来源1.3 (1)环境监测(2)网络(3)科技期刊(4)学术讲座 6、河流环境监测点的设置原则3.4 (1)城市污染(2)面源污染(3)河流的宽度(4)河流的深度与流速 7、有效预防污染最重要的手段2.4 (1)污染控制技术(2)法律与法规(3)环境经济手段(4)公众参与 8、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指标1.2 (1)TSP(2)NOX(3)灰尘(4)病毒 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1.4 (1)节约资源与能源(2)推行污染治理与管理(3)制定法律与法规(4)绿 色生活方式 10、与绿色核算相比经济核算的不足:1.4 没反映自然资源的消耗(2)计算成本不准确(3)没有计算人类的消费(4)(1)

环境成本费用 二、名词解释(任选3题,每题6分,共18分) 1、有机污染物与POPs 有机污染物是指由人为因素产生并排放到环境中,由于超出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而累积,达到一定浓度,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带来影响并造成危害的有机物质。 POPs,持久性有机物,是指一类具有半挥发性、难降解、高脂溶性等理化性质,可进行远距离甚至全球尺度的迁移扩散,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累积,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毒性影响的有机污染物。 2、全球环境变化与温室效应 全球环境变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全球环境问题及其相互作用。 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如CO2、CH4、N2O、O3、CFCS、O3等物质允许太阳的短波辐射通向地表,而部分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使大气具有与温室中玻璃相类似的特性,即温室效应。 3、污染物河口扩散模式与海水入侵 污染物河口入海的扩散模式:p233 由河口向海湾的流线多呈喇叭状,在稳定条件下,污染物以半圆形散布。设各个方向上的扩散系数相等,连续流入的污染物浓度为p0,则在半径为r处的污染物浓度。 海水入侵:指河口生态系统由于入海水量的不足或断流,导致咸淡水平衡被打破,使海水倒灌,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水量、水沙平衡,同时也会影响能量和物质的平衡,产生生态退化和环境恶化和地下水咸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4、生态系统结构与景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作者:————————————————————————————————日期: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法英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罗伯特·欧文)合理成分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成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a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这就是说,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处于运动之中b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c 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简述实践的特点及基本形式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总之,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试用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任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a.联系具有客观性。b.联系具有普遍性。c.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的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发展的原因:内在矛盾性)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取得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

名词解释 1. 环境问题の概念 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の生存和发展の一切客观存在の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の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の一切问题。2. 大气恒定组分:在地球表面上任何地方(约90 km以下の低层大气)其组成几乎是可以看成不变の成分。主要由氮(78.09%)、氧(20.94%)、氩(0.93%)组成,这三者共占大气总体积の99.96%。此外,还有氖、氦、氪、氙、氡等少量の稀有气体。 3.大气污染:大气中一些物质の含量超过正常本底含量,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の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の现象。 4.TSP:总悬浮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为0.02~100μmの颗粒物。 5.PM2.5:可入肺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小于等于2.5μmの颗粒物。6.干洁空气:自然大气(不包括不定组分)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の整个混合气体,即大气组成中の恒定组分和可变组分中の二氧化碳和臭氧,简称干空气 7.光化学反应:一个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引起の反应。 8. 水体:地表水圈の重要组成部分,指の是以相对稳定の陆地为边界の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の沟渠、江河和相对静止の塘堰、水库、湖泊、沼泽,以及受潮汐影响の三角洲与海洋。 9.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水体中,其含量超过水体の自然净化能力,使水质变坏,水の用途受到影响。

10.水体富营养化:通常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或半封闭性水体,由于生物营养元素の增加,促进藻类等浮游生物の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の现象,是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上称为“赤潮”。 11.生物化学需氧量(BOD) 定义:在好氧条件下,水中有机物由好氧微生物进行生物氧化,一定时间内单位体积水中有机污染物所消耗の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12.化学需氧量(COD)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由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对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の氧化剂量换算成氧气量即为化学需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13.氧垂曲线: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の溶解氧逐渐被消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の变化过程。 14.环境背景值:环境中诸要素,如大气、水体、土壤以及植物、动物和人体组织等在正常情况下,化学元素の含量及其赋存形态。 15.土壤净化: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而使土壤中污染物の浓度降低或消失の过程。 16.潜性酸度:指土壤中交换性氢离子、铝离子、羟基铝离子被交换进入溶液后引起の酸度,以100g烘干土中H+の摩尔数表示,包括交换酸和水解酸。 17.土壤污染:污染物进入土壤并在土壤中不断累积,当其达到一定数量

数据库概论试题-数据库完整性

第10章数据库完整性 1.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__正确性、相容性__。 2.什么是数据库的完整性? 答: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 3.SQL标准使用了一系列概念来描述完整性,包括关系模型的____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___完整性。 4.数据库的完整性概念与数据库的安全性概念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有一定的联系。 前者是为了防止数据库中存在不符合语义的数据,防止错误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即所谓垃圾进垃圾出(GarbageInGarbageOut)所造成的无效操作和错误结果。后者是保护数据库防止恶意的破坏和非法的存取。也就是说,安全性措施的防范对象是非法用户和非法操作,完整性措施的防范对象是不合语义的数据。 5.数据库完整性的定义一般由SQL的__DDL数据字典__语句来实现。它们作为数据库模式的一部分存入中。 6.什么是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可分为哪几类? 7.关系模型的实体完整性在__CREATETABLE__中用__PRIMARYKEY___定义。 8.DBMS的完整性控制机制应具有哪些功能? 答:DBMS的完整性控制机制应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 1.定义功能,即提供定义完整性约束条件的机制。 2.检查功能,即检查用户发出的操作请求是否违背了完整性约束条件。 3.违约反应:如果发现用户的操作请求使数据违背了完整性约束条件,则采取一定的动作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9.为了避免对基本表进行全表扫描,RDBMS核心一般都对__主码__自动建立一个__索引__。 10.RDBMS在实现参照完整性时需要考虑哪些方面? 11.关系模型的参照完整性在__CREATETABLE__中用___FOREIGNKEY__短语定义哪些列为外码列,用__REFERENCES__短语指明这些外码参照哪些表的主码。 12.假设有下面两个关系模式:职工(职工号,姓名,年龄,职务,工资,部门号),其中职工号为主码;部门(部门号,名称,经理名,电话),其中部门号为主码;用SQL语言定义这两个关系模式,要求在模式中完成以下完整性约束条件的定义:定义每个模式的主码;定义参照完整性;定义职工年龄不得超过60岁。 CREATETABLEDEPT(DeptnoNUMBER(2),DeptnameV ARCHAR(10),ManagerV ARCHAR(10), PhoneNumberChar(12)CONSTRAINTPK_SCPRIMARYKEY(Deptno));CREATETABLEEMP(E mpnoNUMBER(4),EnameV ARCHAR(10),AgeNUMBER(2),CONSTRAINTC1CHECK(Aage<= 60),JobV ARCHAR(9),SalNUMBER(7,2),DeptnoNUMBER(2),CONSTRAINTFK_DEPTNOFOR EIGNKEY(Deptno)REFERENCESDEPT(Deptno)); 13.关系系统中,当操作违反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约束条件时,一般是如何分别进行处理的? 答:对于违反实体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的操作一般都采用拒绝执行的方式进行处理。而对于违反参照完整性的操作,并不都是简单地拒绝执行,有时要根据应用语义执行一些附加的操作,以保证数据库的正确性。具体的处理可以参见上面第5题或《概论》10.2中相应部分。

《环境学概论》试题答案

环境学概论》试题(四)答案 一、 名词解释 : (每题 3 分,共 30 分) 1. 大气二次污染 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 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 2、水体富营养化 :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现代湖 沼学也把这一现象当作湖泊演化过程中逐渐衰亡的一种标志。 3.半衰期 :是指某种特定物质的浓度经过某种反应降低到剩下初始时一半所消耗的时间。 4.人口环境容量: 又称“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生态环境条件下,一个国家、地区生态 系统所能承受的最高人口数。 5.废物资源化: 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讲,表示资源的再循环;狭义讲,指为了再循环利 用废物而回收资源与能源,指从原料—成品—消费—废物—生产系统。 6. 生物入侵 : 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 , 并对本地生态系统 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7. 环境科学: 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 8. 环境保护: 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 ,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保障经济 社会的持续发 展而采取的各种运行的总称。 9. 电磁污染: 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汛的现象,叫电 磁辐射。过量的电磁辐射就造成了电磁污染。 10. 环境评价: 是研究人类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评价环境质量水平,对环境要素或区域环 境质量进行定量描述,为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10 分) 1. B E F 2. A C D 3. A B D E 4. A E 5. B 四、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30分) 1. 举例说明按其化学特性大气污染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每种类型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 发生的天气条件是什么? 答:要点①还原型(煤炭型):主要污染物:S02 CO 和颗粒物,在低温、高湿、阴天、小 风、逆温情况下,在当地地形条件的影响下,污染物被封盖在城市上空,造成对人体健康 极大的危害,致使上千人死亡。 ② 氧化型 ( 汽车尾气型 ) :污染物主要来自于汽车排气、燃油锅炉以及石油化工生产。 2. 食品污染的途径和类别有哪些? 答:要点(1)污染途径:①作为食品原料的动物、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环境污染物质进入其 内部并积累起来; ② 食品在加工、包装、贮运、销售和烹调过程中,受到污染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的玷 污。 (2) 类别:①生物性污染; ②化学性污染; 6. 遗传) ( 生态系统) 7. 8. ( 堆肥) (焚烧) 9. 10. (移动源) (固定源) 11. 12(山谷风) (海陆风) 13 14( 0— 1 20分贝) 2. (气压梯度力) (风) (湍流) 4. (空间辐射) (导线传播) (热带森林和温带植被的破坏) (吸附交换) (络合- 螯合) (工业) (农业) (生活) ( COD ) ( BOD5) (在氮、磷过剩)(水华) (赤潮) 2分,共 二.填空题(每空 1分,共 30分) 1. (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 3. (总有机碳 TOC ) (总需氧量 TOD ) 5. (工业生产、燃料燃烧排放是一些废 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纲要 1、(1)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 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无产阶级 (3)马克思主义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美国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及其基础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 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离异 C、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 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 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2、(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认识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理论指导;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3、(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2)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3)意识的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 D、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B、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意义: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以实践、地点、条件为转移 4、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环境学概论试题库

第一章环境学基础 1.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壤、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植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2.环境的分类: 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 (1)自然环境: 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总称。 如阳光、空气、水、动物、植物等。 (2)社会环境: 由于人类的活动而形成的环境要素。包括人工形成的物质、能量和产品以及人类活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称上层建筑)。 3.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物质组分。 4.环境分类: ★聚落环境:人类聚居的地方与活动中心。 院落环境(西南地区的竹楼、陕北的窑洞、北京的四合院); 村落环境(农村、渔村、山村) 城市环境:(城市) ★地理环境:位于地球表层,即岩石圈、土圈、水圈、和生物圈 相互制约、渗透、转化的交错带上。 自然地理环境(森林、草地、土地、水、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 人文地理环境(人口、民族、聚落、政治、社团、经济、交通、军 队、社会行为等许多成分的统一体。)★地质环境:地理环境中除生物圈以外的部分。(矿物资源) ★宇宙环境:指地球大气圈以外的环境。(星际环境) 5. 环境系统: 一个复杂的,有时、空、量、序变化的动态系统和开放系统。 环境系统内外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变化和交换:输入和输出。 6. 环境平衡(生态平衡):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或者说,在一定时空尺度内,系统的物质、能量的输入等于输出,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 7. 环境的功能特性: (1)整体性: 人类环境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有限性: 空间、资源、纳污和自净能力有限,进入环境 的污染物量超出环境容量或自净能力时,就会环境恶化; (3)不可逆性: 能量流动不可逆,环境一旦破坏,不能彻底 回到原来的状态; (4)隐显性: 环境破坏的后果显现的时间性,如水俣病;

数据库概论试题(期末)

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是()、数据独立、减少数据冗余、避免数据不一致 和加强了数据保护。 A.数据共享B.数据存储 C.数据应用D.数据保密 2.数据库系统中,物理数据独立性是指()。 A.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互独立 B.应用程序与DBMS的相互独立 C.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的物理模式是相互独立的 D.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3.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 的是()。 A.外模式B.内模式C.存储模式D.模式 4. 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是()。 A.层次结构B.二维表结构 C.网状结构 D.封装结构 5. 关系模型中,一个候选码()。 A.可由多个任意属性组成 B.至多由一个属性组成 C.可由一个或多个其值能唯一标识该关系模式中任何元组的属性组成 D.必须由多个属性组成 6.自然连接是构成新关系的有效方法。一般情况下,当对关系R和S使用自然连接时,要求R和S含有一个或多个共有的()。 A.元组B.行C.记录D.属性 7.设关系R和S的属性个数分别是2和3,那么R S等价于() 1<2 A.σ1<2(R?S)B.σ1<4(R?S) C.σ1<2(R S)D.σ1<4(R S)

8.SQL语言具有()的功能。 A.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B.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C.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控制 D.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 9.假定学生关系是S(S#,SNAME,SEX,AGE),课程关系是C(C#,CNAME,TEACHER),学生选课关系是SC(S#,C#,GRADE)。 要查找选修“COMPUTER”课程的“女”学生姓名,将涉及到关系()。 A.S B.SC,C C.S,SC D.S,C,SC 10. 已知关系SPJ(S#,P#,J#,QTY),把对关系SPJ的属性QTY的修改权授予用户 张三的T-SQL语句是( C ) A. GRANT QTY ON SPJ TO 张三 B. GRANT UPDA TE ON SPJ TO张三 C. GRANT UPDA TE (QTY) ON SPJ TO张三 D. GRANT UPDA TE ON SPJ (QTY) TO张三 12.在R(U)中,如果X→Y,并且对于X的任何一个真子集X',都有X'→Y,则()。 A. Y函数依赖于X B. Y对X完全函数依赖 C.X为U的候选码 D. R属于2NF 13.关系规范化中的插入操作异常是指 ( ) A.不该删除的数据被删除B.不该插入的数据被插入 C.应该删除的数据未被删除D.应该插入的数据未被插入 14.在数据库设计中,E-R图产生于() A.需求分析阶段B.物理设计阶段 C.逻辑设计阶段D.概念设计阶段 15.在合并分E-R图时必须消除各分图中的不一致。各分E-R图之间的冲突主要有三类,即属性冲突、命名冲突和结构冲突,其中命名冲突是指()。 A.命名太长或太短 B.同名异义或同义异名 C.属性类型冲突 D.属性取值单位冲突 16.事务是数据库运行的基本单位。如果一个事务执行成功,则全部更新提交; 如果一个事务执行失败,则已做过的更新被恢复原状,好像整个事务从未有过这些更新,这样保持了数据库处于()状态。 A.安全性B.一致性

最新环境学概论试卷答案.

《环境学概论》试题 一、填空题(共10题,每空1分,共19分) 1、当大气稳定度为中性时,烟流的形状呈形。 2、城市环境噪声标准中一类区(居民文教区)昼间和夜间标准分别为 dB和 dB。 3、污水的二级处理常用法和法。 4、固体废物处理的“三化”原则是指固体废物的、和 。 5、环境问题按成因分为环境问题和环境问题。 6、常用和表示农药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 7、生物多样性一般包括遗传多样性、多样性和多样性。 8、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装置。 9、酸雨是由于燃料燃烧和天然排放的和所造成的。 10、环境质量评价按时间可以划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 三种类型。 二、不定项选择题 1、震惊世界的日本富山事件是由于食物和饮用水被污染所引起的。 A.甲基汞 B.多氯联苯 C.镉 D.铅 2、我国从固体废物管理的需要出发,将固体废物分为。 A.工业固体废物 B.城市垃圾 C.放射性废物 D.危险废物 3、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 A.风 B.大气稳定度 C.下垫面状况 D.湍流 4、是世界上第一个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法国 5、水体富营养化可以采用等指标进行判断。 A.总氮 B.总磷 C.叶绿素a D.湖水透明度 6、以保障人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规定大气环境中某些主要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的大气标准为。 A.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B.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C.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 D.大气警报标准 7、下列农药中为有机氯类农药。 A.DDT B.乐果 C.敌百虫 D.三氯杀螨醇 8、噪声污染具有等特点。 A. 主观性 B.局部性和多发性 C. 不积累、不持久 D.危害较小 三、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大气二次污染物 2、氧垂曲线 3、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 4、固体废物处理 5、分贝 1、试从污染类型、污染源、污染物和反应类型四个方面比较伦敦型烟雾和洛杉矶型烟雾。(8分) 2、简述水体中耗氧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的一般规律。(4分) 3、土壤条件是如何影响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的?(8分) 4、固体废弃物有哪些危害?(5分) 5、简述噪声的危害。(5分) 五、绘图题(共1题,共5分) 试绘图说明非保守物质进入河流后,河流水对污染物的推移、分散作用和污染物的衰减过程。六、论述题(共1题,共15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正确答案:A A、19世纪四十年代 B、19世纪五十年代 C、19世纪六十年代 D、19世纪七十年代 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正确答案:A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 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正确答案: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正确答案:B A、伟大发展 B、伟大革命 C、伟大发现 D、伟大发明 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正确答案: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7、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8、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正确答案:A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题(1)

一、选择题 1、人类的环境可分为(A) A.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B.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 C.宇宙环境和地球环境D.聚落环境和自然环境 2、土地的沙漠化是(D)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C.所有国家D.非洲国家 3、根据生态系统的环境性质和形态特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以下那种不属于此三种(D ) A.陆地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 4、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是( A) A.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食物链 D.生态平衡 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通过(B)进行的。 A.消费者 B.食物链和食物网 C.生产者 D.分解者 6、“我国西部沙漠地区想恢复到历史上的草肥水美的环境状态不太可能”体现了环境的(A)性 A.不可逆性B.隐显性C.持续反应性D.灾害放大性 7、旱灾,地震等( B ) A.是自然灾害,不属于环境问题B.是环境问题 C.不能片面断定是否为环境问题D.有可能不是环境问题 8、BOD 表示( A ) A.生化需氧量B.化学需氧量C.总需氧量D.总有机碳 9、在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中,最为关键的元素是( D) A.氧 B.碳 C.氮 D.磷 23、因环境恶化,我国境内几乎所有的河流都有不同程度的平均来水量减少的问题,以下那条河流的连年断流已经给我国国民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B ) A.长江B.黄河C.黑龙江D.珠江 24、哪种不是环境学的范围(D ) A.地磁干扰B.土壤干旱C.阳光直射D.口渴 25、以下那种情况对于沙尘暴的产生有一定的作用:(A ) A.我国西北地区草原严重退化和沙漠化B.地面的污染导致了沙尘暴 D.酸雨直接形成了沙尘暴C.亚洲大陆每年春天的季风产生沙尘暴 26、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人口压力问题,哪个国家问题较为突出(A) A.印度B.南非C.蒙古D.俄罗斯 27、目前我国的能源状况主要以( D )为主 A.核能B.石油C.天然气D.煤炭 28、华北地区大面积的地面沉降是因为:(C) A.挖煤B.地震C.地下水超采D.黄河断流

数据库概论模拟考试试卷与答案B

数据库系统概论考试试卷及答案B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使用CREATE TABLE SCHEMA 语句建立的是( B ) A)数据库模式B)表C)视图D)索引 2. 设关系R和S的结构相同,并且各有80个元组,假如这两个关系作交运算,其运算结果的元组个数为(B ) A)80 B)小于等于80 C)大于等于160 D)大于等于80,小于等于160 3. 在SQL的授权语句中使用“ALL PRIVILEGES”,表示( B ) A)授权所有用户B)所有的操作权限C)对所有的数据集合D)允许再授权 4. 对数据库模式进行规化处理,是在数据库设计的( C ) A)需求分析阶段B)概念设计阶段C)逻辑设计阶段D)物理设计阶段 5. 不存在传递函数依赖的式至少要( C ) A)2NF B)3NF C)4NF D) BCNF 6. 在下列几种故障中,不破坏数据库容的是( B ) A)计算机病毒发作B)供电系统故障 C)瞬时的强磁场干扰D)磁盘介质损坏 7. 在数据库技术中,独立于计算机系统的模型是( A ) A)E-R模型 B)层次模型 C)关系模型D)面向对象的模型 8. 四种传统的集合运算算是( C ) A)∪,-,×,和σ B)∪,-,∞,和σ C)∪,∩,×,和- D)∪,∞,π和σ 9. SQL中,下列涉及空值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C ) A)AGE IS NULL B)AGE IS NOT NULL C)AGE = NULL D)NOT (AGE IS NULL) 10. 单个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 A )

A)外模式 B)概念模式 C)模式 D)存储模式 11 在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的DBS中,数据库功能分为前端和后端两部分,下列功能属于后端的是( B ) A)用户界面 B) 存取结构 C)数据输入 D) 报表输出 12. 实体集书店与图书之间具有(B )联系。 A)一对一B)一对多C)多对多 D )多对一 13. 现有关系表:医疗(患者编号,医生编号,医生,诊断日期,诊断结果,恢复情况)的主码是(A ) A)患者编号,医生编号,诊断日期B)医生编号C)诊断日期D)患者编号 14) 任何一个三目关系都属于( A ) A )1NF B)3NF C)BCNF D)4NF 15. 相对于关系模型,层次数据模型的缺点之一是(A ) A)数据维护困难B)数据结构复杂 C )数据独立性高 D )有严格的数学基础 16. 现有如下关系:患者(患者编号,患者,性别,出生日期,所在单位) 医疗(患者编号,患者,医生编号,医生,诊断日期,诊断结果)其中,医疗关系中的外码是(A ) A)患者编号B)患者C)患者编号和患者D)医生编号和患者编号 17. 班长和学生是什么关系( B ) A)1:1 B)1:M C)M:N D)都不是 18.下面哪种数据模型只有一个根结点(B ) A)概念B)层次C)关系D)网状 19.哪种模式不是数据库的模式(C )

《环境学概论》试题六参考答案

《环境学概论》试题六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大气污染: 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如SO2、NOx、HC、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2. 水体自净: 水体受到废水污染后,逐渐从不洁变清的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3. 逆温: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 4. 永久性听力偏移: 如果长期暴露在较强噪声(90分贝以上)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就会导致听力永久丧失,这就是噪声性耳聋,也叫永久性听力偏移。 5. 生物入侵: 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目前国内外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方法。

2. 水体污染的人为源按人类活动方式可分为(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 3. 大气污染的来源主要分为自然源与人为源,人为源又分为(移动源)和(静止源)。 4. 反映水质有机污染的主要化学指标为( CODcr )和( BOD5 )。 5.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地理因素包括( 山谷风 )和( 海陆风 ) 。 6.水体中某些藻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氮、磷过剩)会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这种现象若发生在淡水中称(水华),若发生在海洋中则称为(赤潮)。 6. 人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强度范围约为(0~120dB)。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B E F )。 海啸 B. 全球温室效应 C. 火山喷发 D. 地方缺碘性甲状腺肿 E. 水旱灾害 F. 噪声污染 2. “九五”期间,我国确定的“三河”、“三湖”、“两区”、“一市”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启动,其中三河指的是(A C D )。 A 淮河 B 黄河 C 海河 D 辽河 E 长江 E 松花江 3. 噪声作为一种公害有以下特征即(A B D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