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课件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比例

苏教版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比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苏教版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比例,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7、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2:1=6:3 8、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9、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例如:由3:2=6:4可知34=2或者由x1.5=y1.2可知x:y=1.2: 1.5。 10、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

做解比例。 例如:3:x = 4:8,内项乘内项,外项乘外项,则:4x =38,解得x=6。 11、正比例和反比例: (1)、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例如: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因为: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②、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因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一定)。 ③、圆的面积和半径不成比例,因为:圆的面积半径=圆周率和半径的积(不一定)。 ④、y=5x,y和x成正比例,因为:yx=5(一定)。 ⑤、每天看的页数一定,总页数和天数成正比例,因为:总页数天数=每天看页数(一定)。 (2)、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例如:①、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因为: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②、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因为:单价数量=总价(一定)。 ③、长方形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成反比例,因为:长宽=长方形的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练习题及答案 1.在:= 1.2中,6是比的,5是比的,1.2是比的。在:=4:84中,4和84是比例的,7和48是比例的。 2.:=÷= :15 3.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1 :30 的重量配制而成的。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水的重量占盐水的。 4.图上距离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8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5.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图上6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实际距离150千米在图上要画厘米。 6.12的约数有,选择其中的四个约数,把它们组成一个比例是。 7.写出两个比值是8的比、。 8.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每小时加工的零件个数的加工的时间比例;订数学书的本数与所需要的钱数比例;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已经加工的零件和没有加工的零件个数比例。 9.如果x÷y = 1×2,那么x和y成比例;如果x:4=5:y,那么x和y成比例。 二、判断 1.由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2.正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边长和边长不成比例。

3.如果8A =B那么B :A = : 4.15:16和:5能组成比例。 三、选择 1.图上6厘米表示表示实际距离24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1 :400001 :4000001 :4000000 2.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边长的比是2:7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21 :14 3.下面第组的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 :和 14:1 0.6:0.和:1 19: 110 和 10:9 4.三角形的高一定,它的面积和底 成正比例成反比例不成比例 四、解比例 25:7=X:3514:5=7:x23:X= 12: 14 X:15=13::X=:2X :0.7=1.25 五、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6和X的比等于16和5的比。2.和X的比等于25和8的比。 3.两个外项是24和18,两个内项是X和36。 六、应用题。 1.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教学设计5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教学设计5篇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阅读。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教学设计1知识目标使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力目标联系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情感目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情度、价值观的发展。重点使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难点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什么叫做比例?2、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那么组成一个比例需要几项呢?3、比例有几种表示形式?二、探索新知1、出示埃菲尔铁挂图2、出示例题(1)、读题。(2)、从这道题里,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3)、在这信息里,关键理解哪里?(埃菲尔铁模型与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比是1:10)(4)、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埃菲尔铁塔的高度=1:10)(板书)(5)、还有一个条件是什么?(埃菲尔铁塔的高是320米)(6)、我们把这个条件换到我们的这个关系中,就是(板书:埃菲尔铁塔的高度:320=1:10)(7)、这道题怎么列比例式解答呢?请同学们想想,想出来的同学请举手。(8)、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解:设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设为x米”,把这个x代入这个数学模式中就组成了一个比例式(板书x:320=1:10)(9)、这样在组成比例的四个项中,我们知道其中

的几个项?还有几个项不知道?(10)、不知道的这个项,我们来给它起个名字,好不好?叫做什么?(板书:未知项)(11)、指着x:320=1:10,问:“这个未知项是多少呢?那怎么办?”谁上来做做?(指名板演)(12)、为什么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呢?10x=320×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13)、对了,把上面的比例式改写成下面这样一个等式,就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式改写成了一个等式,这个等式还是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呀?(含有未知数的等式)(14)、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那么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就叫做什么?(解方程)那么在这个比例式中,我们知道了任意三项,要求出其中一项的过程又叫做什 么?(解比例)出示比例的意义。(15)、我们解出的答案对不对呢?怎么知道?可以怎样检验?(把结果代入题目中看看对应的比的比值是不是能成比例.)(16)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引导学生从比例的意义上来解。2、教学例3过渡:我们知道比例还有另一种表示形式,当是=这样形式的时候,又该怎么解呢?(1)、出示例3,问:这题与刚刚那个比例有哪些不同?(2)、解这种比例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找出比例的外项、内项)(3)、在这个比例里,哪些是外项?哪些是内项?(4)、解答(提问:你们是怎么解答的?)、检验。(5)、=拓展应用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乘积正好互为倒数,已知一个内向是3,另一个内项是多少?总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作业布置教材43页5题板书设计解比例例3、解比例=解:2.4=1.5×6=()×()()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2.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

完整word版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比例

比例 一、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放大:对一个确定的长方形,将长方形的每条边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长方形对应边长之比是2:1,即称为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1,缩小后的长方形与原长方2、缩小:对一个确定的长方形,将长方形的每条 边都缩小到原来的22的比缩小。1:2,即称为把原来的长方形按1:形对应边长之比是注意:放大或缩小是指图形的各边按照相同的比发生变化,图形的形状及各个角的度数不发生变化。 3、在方格纸上按照一定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可以分为3步: 一看,看原图形每边占几格; 二算,按给定的比计算出图形的各边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新图形每边各占的格数;三画,按照计算的结果画出原图形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 练习: (1)一张长方形图片,长12厘米,宽9厘米。按1 : 3的比缩小后,新图片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这张图片()不变,大小()。(2)一块正方形的花手帕,边长10厘米,将其按()的比放大后,边长变为30厘米。 (3)按2 : 1的比画出平行四边形放大后的图形,按1 : 3的比画出长方形缩

二、比例的意义 1、比值 比号、除号以及分号(“:”“÷”“—”)的意义是相同的,求比值时,直接将比号看成另外两种符号,计算即可。 如: 6.4:4=1.6

9.6:6=1.6 2、比例的意义 如:6.4:4=9.6:6 这样,表示两个比值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练习: (1)甲数的25% 等于乙数的75%,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2)把一个长是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各边扩大到原来的2倍,扩大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值是() (3)15:12的比值是(),5:4的比值是(),把这两个比组组成比例为() (4)判断:用10倍的放大镜看三角板上的直角,看到的角的度数也放大到原来的10倍。() (5)判断:把一个正方形按1:3的比放大,放大后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 三、根据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 1、放大和缩小的图形,变化前后长的比和宽的比能组成比例 2、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关键要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若比值相等,则能组成比例;反之,则不能。 练习: (1)(2)在2∶5、12∶0.2、310∶15 三个比中,与5.6∶14 能组成比例的一个比是() (2)从6、24、20、18与5这五个数中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 (3)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 (4)从12的因数中选出四个数组成比例():()=():()(5)用5根相同的小棒摆成五边形,若用长度相同的小棒摆一个边长放大到原来4倍的五边形,还需要小棒多少根? 倍,它的周长和面积各发生了怎3厘米的长方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1厘米,宽3)把一个长6(. 样的变化? 三、比例的基本性质 1、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6:3=4:2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练习题

一、填空: 1.在6 :5 = 1.2 中,6 是比的 ( ),5 是比的 ( ),1.2 是比的 ( )。 在4 :7 =48 :84中,4和84是比例的( ),7和48是比例的( )。 2. 4 : 5 =24+( ) = ( ): 15 3.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1 :30 的重量配制而成的。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 — ),水的重量占盐水的( )。 4. 图上距离3 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80 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5. 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图上6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实际距离150 千米在图上要画( ) 厘米。 6. 12 的约数有( ),选择其中的四个约数,把它们组成一个比例是( )。 7. 写出两个比值是8 的比( )、( )。 8. 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每小时加工的零件个数的加工的时间( )比例;订数学书的本数与所需要的钱数( )比例;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已经加工的零件和没有加工的零件个数( )比例。 9. 如果x + = 712 X2,那么x和y成( )比例;如果x:4=5:y ,那么x 和y 成( )比例。 二、判断( 4 分) 1 . 由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 2. 正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边长和边长不成比例。( ) 3. 如果8A = 9B 那么B :A = 8 :9 ( ) 4.15 : 16和6 : 5能组成比例。()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图上6厘米表示表示实际距离24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 1 ) 1 : 40000 ( 2) 1 : 400000 ( 3) 1 : 4000000 2. 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边长的比是2:7 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 (1) 2 : 7 (2) 6 : 21 (3) 4 : 14 3. 下面第( ) 组的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 (1) 8:7 和14:16 (2) 0.6:0.2 和3:1 (3) 19: 110 和10:9 4. 三角形的高一定,它的面积和底( ) (1) 成正比例(2) 成反比例(3) 不成比例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比例》教材分析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比例》教材分析全单元编排七道例题和三个练习,把全部内容分成三段教学。例1 ~例 3以及练习九,主要教学图形放大、缩小的含义,比例的意义。例4、例5以及练习十,主要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解决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实际问题。例 6、例7以及练习十一,教学比例尺的知识和实际应用。另外,还编排了实践活动《面积的变化》,研究图形放大或缩小时边长与面积的变化关系。 1.联系实际,建立图形放大、缩小的概念。 数学里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含义与生活中的放大、缩小经常是不同的。生活中会把图形由小变大视作放大,由大变小视为缩小。数学里的图形放大或缩小,它的每条边都按一定的比例变化,即每条边的长度都放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例1教学图形放大、缩小的含义,先观察在电脑上放大长方形的现象,分别研究长方形放大后与放大前长、宽的关系。然后联系长方形放大揭示图形放大的数学含义。教材依次讲了三句话:首先是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这是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宽也放大到原来2倍的概括。然后是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用比描述图形放大时边的长度变化。这里把放大前、后两个长方形的长称为对应边,宽也称为对应边,必须把放大后图形的边的长度作为前项,原来图形的边的长度作为后项。最后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 的比放大,让学生体会由于放大后与放大前两个长方形的对应边的长度关系是2∶1,因而把图形的放大说成2∶1。这里还示范了图形放大的规范表述按2∶1的比放大。

在初步理解图形放大的基础上,教材引导学生主动迁移,认识图形的缩小。让学生说说缩小后的长方形的长、宽分别是原来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解释图形按1∶2缩小的含义,初步形成图形缩小的概念。 例 2在方格纸上画图形。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是《标准》的要求,因为方格能直观显示每条边的变化情况,操作方便,有利于概念的应用和巩固。教材引导学生在画图前先思考放大(或缩小)后图形的长、宽各是几格,应用概念进行推理,为正确画图做准备。在画图以后,还要观察原来的图形、放大后的图形、缩小后的图形,再次体会图形放大、缩小时,每条边的长度都按相同的比变化。练习九第1题能使学生进一步清晰图形放大、缩小的概念。方格纸上的⑤号图形是①号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因为⑤号图形的长、宽分别是①号图形长、宽的3/2;③号图形是①号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因为③号图形的长、宽分别是①号长方形长、宽的1/2。而②号、④号图形与①号长方形比,各条边没有按相同的比变化,它们都不是①号长方形缩小或放大后的图形。 根据图形的放大或缩小,可以写出许多关于线段长度的比。在例3的情境中,长方形照片放大后与放大前的长的比是9.6∶6.4,宽的比是6∶4;放大前长方形长与宽的比是6.4∶4,放大后长方形长与宽的比是9.6∶6。前面两个比在例1和例2里已经多次接触,例3引导学生写出后面两个比,利用这两个比教学比例的意义。先分别计算6.4∶4和9.6∶6的比值,从比值都是1.6得出这两个比相等,可以写成6.4∶4=9.6∶6或6.4/4=9.6/6,指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知识点 1、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后项不能是零。比的前项除以 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 数表示,还可能是整数。 3、比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4、比与分数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5、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6、求比值和化简比 (1)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2)化简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7、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8、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向的 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10、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11、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12、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 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 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 = k (一定) y x 13、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 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 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 ×y=k (一定)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解比例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学内容:教材第32页例2、例3,练一练和试一试练习六第6-11题,练习六后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做第32页复习题。 让学生先思考可以怎样想。根据思考的方法在括号里填上数。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日答) 4:3=2:1.5X:4=1:2 3、引入新课 在上面两题里,第1题是求比例里的未知项。从第2题可以看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里另外一个未知数,这种求比例里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例。 现在,我们就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提问: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求出未知项X吗?自己先想一想,有没有办法做,再试着做做看。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教学例3 出示例题,让学生用比例形式读一读。 让学生解答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指名口答解比例过程,老师板书。 3、教学试一试 出示例3,提问已知数都是怎样的数。 让学生自己解答。 4、小结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指名四人板演。 2、做练习六第8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 3、做练习六第10题。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4、做练习六第11题。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看能写出多少个比例。

四、讲解思考题。 提问:根据题意,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你想到什么? 两个外项的积已知是1,你能求另一个内项吗?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解比 例? 六、课堂作业。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 比例的意义

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感知相似(形状 相同,大小不同)图形中对应边成比例。 2. 使学生经历观察、计算、推理、归纳等活动,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3. 使学生感知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熟练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的意义及求比值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 生:比例的意义 师:数学上很多新的概念都和旧知识是有联系的,从课题来看,你觉得比例和什么有关? 生:比 师:的确,它是在比的基础上研究的,首先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人体中有趣的比。(课件出示) 师:在不同的年龄段人的头部和身高的比是不一样的,仔细观察,在各个时期头部与身高的比分别是多少? 生:胎儿期是1:2,婴儿期是1:4,成人期是1:8 师:所以刚出生的婴儿看起来头很大,上面这三个比的比值是多少,怎么求? 生:1:2=1÷2=21 1:4=1÷4=41 1:8=1÷8=8 1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 1、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国旗,长与宽的比值相等引出比例的概念。

师:在生活中也存在着这样的比,(课件出示主题图),这是三面不同场景的国旗,观察这三面国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师:我们来计算一下像这样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国旗,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操场国旗:长5m ,宽3 10m 校园国旗:长2.4m ,宽1.6m 教室国旗:长0.6m ,宽0.4m 生独立计算,交流汇报 生:5:310=23 2.4:1.6=23 0.6:0.4=2 3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比值都是2 3。 师:我们可以把这两个比值相同的比用等号连起来(板书:5: 310= 2.4:1.6)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师:清楚了吗?什么是比例?按你的理解说一说。 生复述,其余学生补充 师:两个比满足什么条件就可以组成比例?(板书:比值相等),在图上你还能找到哪些比例? 2、体会相似图形对应边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刚才我们讨论的是长与宽的比,那么反过来宽与长的比是否也存在着这样的关系? 动笔算一算,写一写。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 导读:本文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比例 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什么是比?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值?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3/4:1/8 4.5:2.7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境图。(不出现国旗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②图中有什么相同之处? (2)这几面国旗的形状一样,但长和宽却各不相同。请大家算一算它们长和宽的比,看看能发现什么? (3)(指教室里的国旗)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60:40=3/2 操场上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与这面国旗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长、宽比值。 2.4:1.6=3/2 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2.4:1.6=60:40 也可以写成:2.4/1.6.=60/40 (4)找比例。 师: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等式? 如:5:10/3=15:10 5:10/3=2.4:1.6 15?10=2.4/1.6 15/10=60/40 (5)什么是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6)1:2是是比例吗?你能把它组成一个比例吗? (7)完成教材“做一做”。

2016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测试题

学校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学号________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测试卷 成绩 一、填空题。 1、比例6:3=48:24写成分数的形式是(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成乘法等式是( )。 2、把0.5×80=4×10改写成比例式,可能是( )。 3、在比例35:10=21:6中,如果将第一个比的后项增加30,第二个比的后项应该加上( )才能使比例成立。 4、大圆直径是4厘米,小圆直径是2厘米,大圆和小圆面积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 5、白兔与灰兔只数的比是7∶6,白兔56只,灰兔( )只。 6、一幢楼的模型高度是7厘米,模型高度与实际高度的比是1∶400,楼房的实际高度是( )米。 7、甲数的54相当于乙数的3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8 、地图上的线段比例尺是,那么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如果实际距离是450千米,那么在图上要画( )厘米;把这个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 9、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4=37 0.5:( )=( ):12 10、在比例尺为1:2000的地图上,8厘米的线段代表实际距离( )千米。 11、在4:9中,如果比的前项减少2,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该减少( )。 二、判断题。 1、比例尺只有数值比例尺。

( ) 2、两个比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 ) 3、在比例里,两个内项和外项的积的比值一定是1。 ( ) 4、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同一个数,比值不变。 ( ) 5、把一个比的前项扩大2倍,后项缩小2倍,这个比的比值不变 ( ) 三、选择题。 1、下面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的是( ) A 、10:12和35:42 B 、4:3和60:45 C 、20:10和60:20 2、实际距离一定,比例尺扩大到原来的5倍,图上距离( ) A 、不变 B 、扩大到原来的5倍 C 、缩小到原来的5 1 3、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50米,宽30米。选用比例尺( )画出的平面图最 大,选用比例尺( )画出的平面图最小。 A 、1:1000 B 、1:1500 C 、1:500 4、小洋家客厅长5米,宽3.8米,画在练习本上,选用比例尺( )较合适。 A 、10 1 B 、1001 C 、 5、一个长4cm ,宽2cm 的长方形按4∶1放大,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 )cm 2。 A 、32 B 、72 C 、128 6、在比例尺是8:1的图纸上量的一个零件的长度是12厘米,这个零件实际长 ( )。 A 、1.5 厘米 B 、0.96米 C 、9.6厘米 7、甲数比乙数多80%,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 A 、5∶4 B 、4∶5 C 、9∶5 D 、5∶9 四、解比例。 31:x =25% :45 x ::412 141= 928=x 75.0:53:8.0= x 217.035x =

2020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专项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是最小的质数,一个内项是0.5,另一个内项是( )。 2、甲数× 43 =乙数×60%,甲:乙=( : )。 3、0.75:3 2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4、一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是 它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 5、在 1000 1 的图纸上,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16平方厘米,它的实际面积是( )平方米。 6、甲数的5 3是甲乙两数和的41 ,甲乙两数的比是( )。 7、一个比例式,两个外项的和是37,差是13,比值是6 5 ,这个比例式可以是( )。 8、一车水果重1.8吨,按2:3:5的比例分配给甲、乙、丙三个水果店,乙水果店分得这批水果的(  )。 9、星期天,小丽看一本书用了2小时15分,小红同样一本书用了2.15小时,小丽和小红看书用的时间比是( )。 10、在一个比例式中。两个外项都质数,它们的积是22,一个内项是这个积的10 1 ,这个比例式可以是( )。 11、两地相距8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1:400000的地图上,应画( )厘米。 12、一杯糖水,糖与水的比是1:4,喝去2 1 杯糖水后,又用水加满,这时杯中糖与水的比是( )。 13、已知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分别是3和41,组成比例的两个比的比值是2 1 ,这个比例是( )。 14、甲数比乙数多 3 2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15、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5,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2:3:4,甲数是( )。 16、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 8 1 ,另一个外项是( )。 17、圆柱的高一定,圆柱的底面积与体积( )比例。 0 80 40120 160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测试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比例》单元测试题(一)姓名: 一、填一填。 1. 18的因数有(),写出1个用18的因数组成的比例()。 2.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3/7,另一个内项是()。 3. 3.6×1.5=l.8×3,写成比例式()。 若5a=4b,则a:b=( ):()。 4. 写出比值1.2的两个比()和(),组成比例是(). 5. 用4、5、12和15组成的比例是(). 6. 圆的周长与半径成( )比例. 7. 圆锥体的高一定,体积和底面积成( )比例. 8. 车轮的直径一定,所行使的路程和车轮的转数成( ) 比例. 9. xy=1,x与y成( )比例 二.火眼金睛辨对错。 1. 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与两内项之积的差为0. ( ) 2.由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比例。() 3. 长方形周长一定,成和宽成反比例. ( ) 4. 15:16和6 :5能组成比例() 5. 订阅<<小学生数学报>>的份数和钱数不成比例. ( ) 6. 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关系. ( ) 7. 如果x. y成正比例,那么当x扩大时,y 也随着扩大.( ) 三.选一选。 1.下面的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的是()。 A.8:7和14:16 B.0.6:0.2和3:1 C.19: 110 和10:9 2. 一架客机从北京飞往上海,飞行速度和所用时间().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3. 已知x和y是相关联的量,当x=3时,y=6;当x=5时,y=10。则x和y之间() A.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4. X =5/4是比例()的解。 5 A. 2.6∶X=1∶8 B. 3∶6=X∶8 C. 2∶X= 1∶ 8 5. 每箱苹果重量一定,箱数和苹果总重量()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6. 已知被减数与减数的比是5∶3,减数是15,差是() A.10 B.15 C.20 四.计算 18∶30=24∶X 3∶5=(X+6)∶20 8:21=0.4:x 6.5:x=3.25:4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教案苏教版

课题:比例的意义和性质1 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 主备教师:钱建兵备课时间:2008/3/12 浏览人数:2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 43 “练一练”和练习十的1~4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设计理念:本课时设计,在“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的认识的设计上, 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理解比例的有关知识,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在本课时 第二大块内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本课时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开放真实 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尝试探索规律,引导学生写出不同比例,在此基 础上放手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新 导入新课 1、找找比比: (判断下面的比,哪些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5 18:30 0.4:0.2 1.8:0.9 5/8:1/4 7.5:3 2:8 9:27 学生独立完成,重点说说判断过程。 2、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比例的有关知识。 学生回顾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二、认识比例 探索规律 1、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2) 3 :5 = 18 :30 学生尝试起名。 师介绍:比例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 :5 = 18 :30 内项 外项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出示:3/5=18/30 (4)已经知道了比例各部分名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 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2、教学例4 (1)理解题意,信息搜索: 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 (2)、学生写不同比例: 引导学生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并逐一板书,同时说出它们的内项和外项。 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练习题

比例测试题 1.在6 :5 = 1.2中,6是比的(),5是比的(),1.2是比的()。 在4 :7 =48 :84中,4和84是比例的(),7和48是比例的()。 2.4 :5 = 24 ÷()= ():15 3.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1 :30 的重量配制而成的。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水的重量占盐水的()。 4.图上距离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8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5.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图上6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实际距离150千米在图上要画()厘米。 6.12的约数有(),选择其中的四个约数,把它们组成一个比例是()。 7.写出两个比值是8的比()、()。 8.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每小时加工的零件个数的加工的时间()比例;订数学书的本数与所需要的钱数()比例;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已经加工的零件和没有加工的零件个数()比例。9.如果x÷y = 712 ×2,那么x和y成()比例;如果x:4=5:y,那么x和y成()比例。 二、判断(4分) 1.由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2.正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边长和边长不成比例。() 3.如果8A = 9B那么B :A = 8 :9 () 4.15:16和6 :5能组成比例。()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图上6厘米表示表示实际距离24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1)1 :40000 (2)1 :400000 (3)1 :4000000 2.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边长的比是2:7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 (1) 2 :7 (2) 6 :21 (3) 4 :14 3.下面第( ) 组的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 (1) 8:7 和14:16 (2) 0.6:0.2 和3:1 (3) 19: 110 和10:9 4.三角形的高一定,它的面积和底( ) (1) 成正比例(2) 成反比例(3) 不成比例 四、解比例 25:7=X:35 514: 35= 57:x 23:X= 12:14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图形的放大和 缩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的例1、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及多媒体设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吗?想一想,在把一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后,图形的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板书:位置形状大小 总结:图形在平移与旋转的过程中,位置发生了变化,图形

的形状与大小没有变化。 2.拖动鼠标,把一幅长方形画放大。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图形是怎样变化的? 强调:形状不变,大小发生了变化。(学生说出变大也可以)拖动鼠标,把一幅长方形画缩小。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图形又是怎样变化的? 强调:形状不变,大小发生了变化。(学生说出缩小也可以)3.师:你能说出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例子吗? 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有的是将平面图形放大与缩小,有的是将立体图形放大与缩小。那么数学中的放大与缩小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师:要研究图形的放大,怎样考察?你需要知道什么?出示数据:第一幅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 第二幅长方形的长是16厘米,宽是10厘米。 师:看到这组数据,你想说什么? 随学生的表述,教师给予评价与引导。(倍数、分数、再到比) 板书:2:1 师:你能用2:1说说图中的变化吗?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比例的基本性 质 教学内容:第43页例4,完成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教学比例的基本知识。 1、复习: 师:什么叫比例?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出示: 1/3∶1/4和12∶9 1∶5和0.8∶4 7∶4和5∶3 80∶2和200∶5 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教师结合回答板书: 1/3∶1/4=12∶9 7∶45∶3 1∶5=0.8∶4 80∶2=200∶5 2、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2)3 :5 = 18 :30 学生尝试起名。 师介绍:比例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 :5 = 18 :30 内项 外项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出示:3/5=18/30 (4)已经知道了比例各部分名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师:刚才,你们是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比值再作出判断的。老师不是这样想的,可很快就判断好了,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告诉你们,老师是运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的。 二、教学例4 1、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 (1)引导学生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并逐一板书,同时说出它们的内项和外项。 (2)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测试题

一、填一填。 1. 18的因数有(),写出1个用18的因数组成的比例()。 2.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3/7,另一个内项是()。 3. 3.6×=×3,写成比例式()。 若5a=4b,则a:b=( ):()。 4. 写出比值的两个比()和(),组成比例是(). 5. 用4、5、12和15组成的比例是(). 6. 圆的周长与半径成( )比例. 7. 圆锥体的高一定,体积和底面积成( )比例. 8. 车轮的直径一定,所行使的路程和车轮的转数成( ) 比例. 9. xy=1,x与y成( )比例 二.火眼金睛辨对错。 1. 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与两内项之积的差为0. ( ) 2.由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比例。() 3. 长方形周长一定,成和宽成反比例. ( ) 4. 15:16和6 :5能组成比例() 5. 订阅<<小学生数学报>>的份数和钱数不成比例. ( ) 6. 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关系. ( ) 7. 如果x. y成正比例,那么当x扩大时,y 也随着扩大.( ) 三.选一选。 1.下面的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的是()。 A.8:7和14:16 B.:和3:1 C.19: 110 和10:9 2. 一架客机从北京飞往上海,飞行速度和所用时间().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3. 已知x和y是相关联的量,当x=3时,y=6;当x=5时,y=10。则x和y之间() A.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4. X =5/4是比例()的解。 5 A. 2.6∶X=1∶8 B. 3∶6=X∶8 C. 2∶X= 1∶ 8 5. 每箱苹果重量一定,箱数和苹果总重量()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6. 已知被减数与减数的比是5∶3,减数是15,差是() 四.计算 18∶30=24∶X 3∶5=(X+6)∶20 8:21=:x :x=:4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第43页例4,完成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教学比例的基本知识。 1、复习: 师:什么叫比例?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出示: 1/3∶1/4和12∶9 1∶5和0.8∶4 7∶4和5∶3 80∶2和200∶5 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教师结合回答板书: 1/3∶1/4=12∶9 7∶45∶3 1∶5=0.8∶4 80∶2=200∶5 2、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2)3 :5 = 18 :30 学生尝试起名。 师介绍:比例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 :5 = 18 :30 内项 外项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出示:3/5=18/30 (4)已经知道了比例各部分名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师:刚才,你们是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比值再作出判断的。老师不是这样想的,可很快就判断好了,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告诉你们,老师是运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的。 二、教学例4 1、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 (1)引导学生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并逐一板书,同时说出它们的内项和外项。 (2)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