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麦克卢汉的理论来分析媒介的延伸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e1845971.html,

基于麦克卢汉的理论来分析媒介的延伸

作者:康妮芝

来源:《文化产业》2014年第12期

摘要:手机媒介是人类听觉的延伸,助长“口语文化”的成长,将人类重新塑造成一种偏重“感觉”而非“判断”的生物。本文致力于在麦氏理论的框架内分析手机媒介的性质,研究手机媒介和中国都市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让手机使用者明白手机在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并对此影响做好准备。了解媒介如何主动的重塑着社会的文化,对于生存与社会中的每个个体来说,都无疑是必要的。

关键词:麦克卢汉;手机;媒介;器官延伸;文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2-00-02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一个研究英美文学的教授出版了一本书名为《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的书,引发了一个新生的学科——传播学——的地震。这场地震跨越时空,席卷了东西文明。无论是否能理解,无论赞同还是反对,在传播学的领域内,没有人能绕过“麦克卢汉”这个名字。同时,麦克卢汉的理论不仅仅局限于狭义上的“传播学”。他的理论为广义上人类的社会文化活动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方法论。

笔者谨出于对先贤的敬仰和对麦氏论的倾心,撰写此文,试论麦克卢汉理论框架内手机这一工具的媒介属性和对其部分使用者——中国都市人群的影响。

一、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手机是人类哪些器官的延伸?

(一)听觉的延伸

无疑,手机是听觉的延伸。人们用手机通话,手机如同它的前辈一样是人类的顺风耳。手机可以让人们随时随地的用口语交流。没有人会在讲电话的时候之乎者也,手机是口语文化的助推器。在中国都市中,短信是和通话等量齐观的重要功能。短信是以视觉文字的形式出现。然而仍然是听觉的延伸,也就是说,拥有口语文化的属性。手机短信并非视觉的延伸。

(二)非视觉延伸

短信虽名为“信”,但并不具有印刷文化,也就是视觉延伸的属性。根据麦克卢汉的理论,印刷文化,即偏重视觉延伸的文化,是一种“同一性、连续性和线条性”的传播方式。该种文化强调“高清晰度”和主观意识“低参与度”。视觉文化是机械工业时代的文化,强调理性和线性逻辑思维。而短信这一形势更倾向于口语和诗性的,所以不具备视觉文化的属性,不是视觉的延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