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证实关于含糖饮料的危害一说不成立

科学证实关于含糖饮料的危害一说不成立

科学证实关于含糖饮料的危害一说不成立

“饮料含有糖分,不可以经常喝,否则会引发龋齿。”很多家长经常这样教育孩子。其实,家长认为的含糖饮料的危害这一说法并不成立。

有些家长之所以会有“含糖饮料的危害”这样错误的认识,是因为人们常片面地认为,含糖食物,如蛋糕、汽水等,是导致蛀牙的“罪魁祸首”。实则不然,导致蛀牙发生的因素主要有四点,只有当这四个条件都被满足,才会引发蛀牙。第一是易感的宿主,即薄弱的牙齿;第二是致病的细菌;第三是适宜的底物,即容易产酸的食物;第四是足够长的作用时间,即由致病细菌和产酸的食物长时间地作用到牙齿,造成牙本质和牙釉质的脱矿,最终造成龋齿。只有当以上这四个条件都被满足时,才会引发蛀牙。1

时间是蛀牙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口腔细菌与可发酵碳水化合物接触的时间越短,细菌产生酸的可能性就越小。明白了这个逻辑,我们在日常护牙的过程中,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也不用对饮食太过苛责。比如有些人担心喝汽水会得蛀牙。其实一般情况下,汽水进入口腔后会马上离开,在口腔中停留时间很短,加上唾液的缓冲作用,因此,在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和饮食习惯的前提下,适量饮用汽水并不会直接导致蛀牙。2

此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能够证明含糖饮料的危害的说法不成立。据世界卫生组织和经合组织的数据显示,在西方国家中,儿童与青少年的龋齿患病率在过去35-40年中已呈下降趋势,然而这些国家的平均食糖供应量则一直保持不变。

这组数据表明,龋齿的发生与食糖关系不大。因为西方国家龋齿患病率下降了,而食糖供应量却保持不变。

所以说,我们不应该再为“含糖饮料的危害”这类问题担忧。如果想保护好牙齿,就应该着眼于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注意日常的口腔清洁,定期看牙医,单靠减少糖的摄取量以期达到预防龋齿的目的是行不通的。

当我们了解到“含糖饮料的危害”这一说法没有科学依据,并且知道该如何保护牙齿,才能远离龋齿的困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