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景观 - 戈尔丹莱德勒纪念馆

破碎的景观 - 戈尔丹莱德勒纪念馆
破碎的景观 - 戈尔丹莱德勒纪念馆

GordanLederer Memorial by NFO

破碎的景观- 戈尔丹莱德勒纪念馆

NFO建筑事务所与雕塑家PetarBari?i?合作的戈尔丹莱德勒纪念馆日前已在克罗地亚的科斯塔伊尼察市?ukur山上对外开放。该纪念馆是为了纪念1991年8月10日在此被狙击手结束生命的戈尔丹莱德勒。

The public competition for GordanLederer Memorial was announced in 2014 by Croatian Radiotelevision – HRT as part of a plan to mark all the locations where HRT cameramans and photogaphers were killed during the war in Croatia in the 90?s. GordanLederer was killed on 10th of August 1991. by a sniper shot while filming on?ukur hill in Bania region in Croa tia. Competition was won by NFO architecture studio and sculptor PetarBari?i? with a proposal called …Broken Landscape”. The memorial was unveiled in august 2015 on the 24th anniversary of Lederer?s death.

面对着乌纳河谷壮丽景色的纪念馆是建筑与雕塑的融合体。其造型为一个纯粹的圆环,人们通过一条铺在草坪上的混凝土石板弯路到达,地面上的每一块混凝土石板都刻有戈尔丹莱德勒年度纪事,直至最后一块空空如也--这是戈尔丹莱德勒死去的那一年。圆环中的玻璃被弹孔穿透,这象征着狙击手射向戈尔丹莱德勒的子弹。此种表达方式让人们直面事件的真相。同时这个完美的不锈钢圆环也意味着24年间风景如旧的大地上的生活具有连续性。从河对岸看,这件作品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阳光反射板。

GordanLederer Memorial emerged as a multidisciplinary process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sculpture. This duality developed a project that combines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the same subject matter, understanding the problem through a number of aspects.

From the very start it was clear that the base of the project was already given by Lederer himself selecting the location for his final session. The challenge of the location, ?ukur hill, which offers amazing view of the Una river valley, became the starting point of all concepts, more or less successful. Discussions and sketches that have marked most of the creative process led to the concept that eventually remained clean and striped of unnecessary layers of meaning or expressiveness but still with opportunity for individual interpretations.

Memorial …?Broken Landscape?? consists of access path and a broken camera lens. The path, designed as a pathway of Lederer?s life, is encrypted in the concrete slabs laid on the grass. Coding is performed in such a way that the concrete slabs are …?chained?? in black steel frames, each engraved wi th the year of Lederer?s life in negative as an interpretation of film frames. The path goes tensely through natural terrain leading to the last slab, a memorial plateu, without a number, representing the year of his death. Bench on the memorial plateu is reduced to the maximum and is really just a part of the path that gently raises from the ground indicating the end of the path and a final view in real and figurative sens. Through the text placed on the memorial plateu: …? … now that August mornings are p eaceful and at ease, a bright melancholy in GordanLederer?s eyes beams through the dawns of Banija…?? visitor enters the contemplation and observes the Lens.

The Lens alone, thrown in the grass in front of the plateau directs visitors view to the valley

lo oking at “the last shots” that GordanLederer took. The glass membrane pierced with a shot from a sniper, stops visitors glance for a moment and confronts them with the reality of events on that location. In the same time perfect stainless steel circle suggests the continuity of life, framing view of the same landscape filmed 24 years ago at the same place. Viewed from the River Una Valley, Memorial is dematerialized as a sun glint reflected on the broken lens surface.

Location: ?ukur hill, HrvatskaKostajnica, Croatia

Authors: NFO (Kata Marunica, architect, NenadRavni?, architect.) + prof.PetarBari?i?,sculptor Project team: Sandra Peri?, NFO architect; NikicaPavlovi?,NFO architect; FilipVidovi?, NFO architect; DraganMileusni?; ?eljkoSerdarevi?

Investor: Croatian Radiotelevision –HRT , project manager prof. Milan Be?li?

Contractor: BetonLu?kod.o.o., Pileti?staklod.o.o., ?urbad.o.o., Telektrad.o.o. Photographers: Bosni?+Doroti?, Boris Kova?ev / CROPIX, Daniel Pavli?

Info: www.nfo.hr;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bb2018644.html,/nfoarhitektura/

森林步道及景观工程施工设计

福州左海公园-金牛山城市森林步道(施工)(项 目名称) / 标段 招标编号:榕市市政招2014132 投标文件 投标文件内容:技术文件___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范围 (2) 第二章工程概况 (3) 第三章施工部署 (6) 第一节质量、进度、安全目标 (7) 第二节项目管理总体安排 (7) 第三节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10) 第四节施工调度 (10) 第四章施工方案 (11) 第一节施工准备 (11) 第二节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13) 第三节钢桁架工程施工方案 (20) 第四节给排水工程施工方案 (31) 第五节电气工程施工方案 (33) 第六节坡道景观工程施工方案 (39) 第五章施工进度计划 (50) 附施工进度计划表 (51) 第六章资源供应计划 (52) 第七章施工平面布置 (57) 附项目部平面布置示意图 (60) 第八章技术组织措施计划 (61) 第一节保证进度目标的措施 (61) 第二节保证质量目标的措施 (66) 第三节分项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68) 第四节保证安全目标的措施 (77) 第五节保证成本目标的措施 (89) 第六节保证季节施工的措施 (91) 第七节保证环境的措施 (94) 第八节文明施工的措施 (98) 第九章实施难点和对策 (101) 第十章其他应注意的事项 (103)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范围 一、编制依据 1、福州市鼓楼区建设投资管理中心发布的“福州左海公园—金牛山城市森林步道(施工)”招标文件、补遗书、施工图(示范段)设计文件以及施工技术规范、标准等。 2、现行市政、建筑等设计规范、施工技术规范及规程、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及验收标准,市政工程预算定额等。 3、现场踏勘、实地调查情况。 4、本单位施工同类工程的成功经验。根据我单位对现场的考察调查结合我们的技术能力、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施工经验及拟投入本合同段的资源配置。 二、编制原则 1、遵循招标文件条款的原则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做到统一标准,规范编制。 2、遵循设计和规范、验收标准的原则 在编写主要项目施工方法中,严格按设计要求,执行现行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正确组织施工,保证工程质量达到合格,力争创优。 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制定各具体项目实施方案过程中,充分分析研究市政工程施工的特点、难点,根据我们的施工能力,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优质高效完成本合同段施工任务。 4、坚持施工全过程严格管理的原则 在各道工序施工中,严格执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尊重甲方现场代表和质检部门意见,严格管理。 5、坚持推广应用“四新”成果的原则 在施工中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施工中的先导作用。 6、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综合管理的原则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一、填空或选择 1、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论和系统理论。 2、地壳运动作用力不属于外营力的范畴。 3、湖南张家界的峰林是由沉积岩组成。 4、能量流不属于景观生态流。 5、观赏功能不属于廊道的主要功能。 6、恒定性是绝对稳定的概念,这种稳定在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 7、类比法不是景观生态分类的方法。 8、第一个提出生态规划的人是:吉奥泊德。 9、景观是可持续发展规划与设计的最适宜尺度。10星状城市结构形态消除大气污染的效果最好。11、廊道中两点间的实际距离与之间距离之比就是曲度。12、本底是最观中连接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 13、空间异质性是由景观要素类型的数量和比例、形状、空间分布及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邻接关系所决定的空间不均匀性。空间镶嵌异质性不属于空间异质性的范畴。14、辛普森指数法不是景观异质性的分析方法。15、景观生态规划中的“3S”技术分别是指“RS、GIS、GPS”。16、热量是气候区划的主要指标。17、车辆不是植物繁殖体的散布媒介。18、溪流的生物多样性是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最关键的组成部分。19、中地貌分类中,第一级以现代海岸线为界,划分为平原、台地、丘陵、山地等。20、景观变化的空间模式有很多种,对于大斑块属性来说,边缘式模式最好。21、湿地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22、景观水平上推动景观生态流的基本动力是重力、运动和扩散。23、植被的地带性分布包括:经向地带性、纬向地带性、垂直变化、水平变化。24、植物的动态变化主要包括:季节性变化、逐年变化、垂直变化、水平变化。25、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4个层次。26、种子和土壤不是景观生态流在景观中的流动媒介。27、景观的一般功能包括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美学功能、文化功能。28、景观变化的自然驱动力包括地质地貌的形成、气候的影响、动植物的定居、土壤的发育、自然干扰。29、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分为生态系统的生产、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生态系统的环境效益、生态系统的娱乐价值几个层次。30、影响景观稳定性的基本因素有气候变化、流水、水文变化、地貌形态和植被变化、干扰。31、地球表面的主要植物类型包括森林、草原、荒漠、冻原、隐域植被。32、流水地貌包括坡面流水地貌、沟谷流水地貌、河流地貌和河口区地貌33、一般常用的干扰状况指标有干扰规模、干扰强度、干扰的频率和干扰的空间分布。34、判断本底一般可采用相对面积、连通性和动态控制等因子作为标准。35、按景观结构特征可将景观划分为斑块散布型、网络型、指状型和棋盘型。36、景观流动可概括为连续运动和断续运动。 37、景观破碎化的空间过程一般要经历空孔、分割、破碎化、收缩和磨蚀等阶段。38、景观要素类型包括:斑块、廊道和本底。39、走廊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是具有边连通作用。别一方面具有障碍作用。40、廊道的重要特征有弯曲度和连通性能。41、森林类型的结构可分为两个系列、一个是地境系列,另一个是时间系列。42、在影响景观形成的气候因素中,温度和降水是更为重要的气候地理因素。43、植物可以根据其生活型分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苔藓植物。44、人类对斑块结构的影响有斑块类型、斑块大小、斑块形状和斑块密度。 45、影响污染空气散播主要因素有气象因素、地形因素和植被因素。46、植物的运动地靠散布来实现的。47、景观变化作用力之一是自然力、自然力又分为物理力和生物力。48、根据景观变化的作用力强度,景观产生四种不同的结果,他们是波动的,恢复、建立新的平衡和景观替代。49、景观内部的开放性、异质性和物种以及遗传多样性是保持景观稳定的因素。 50、土地的综合分类是考虑地形、气候、土壤和植被等各种属性。51、城市景观是人为干扰最为明显的景观类型。52、水土流失属于物质流。53、湖南的主要地貌类型是山地地貌。54、我国土地等级系统分为三级。包括土地类、土地型和土地组。55、土地能力分类的类别方法是根据若干土壤和立地性状的临界值将土地归纳成若干不连续的类别,其数目通常不大于10。56,一个做连续运动的动物对该景观的影响很大。57、干扰斑块是稳定性最强的斑块。 58、土地能力分类参数方法包括加法系统,乘法系统和复合系统。59、开发利用阶段不属于

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仁义镇森林景观格局及破碎化分析

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仁义镇森林景观格局及破碎化分析 通过景观的观点来审视城镇化的发展,是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环境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采用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仁义镇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数据,以GIS和Fragstats为技术支撑,从景观的组成结构、斑块特征等方面对研究区域景观的空间分布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景观要素斑块中以小斑块所占比例最大,植被景观以乔木林和灌丛景观为主要类型.由于相对强烈的人类活动影响,区域内林业用地的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 Key words: GIS; Forest landscape pattern;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Babu District 随着城镇化速度的明显加快,诸多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建设城市森林是治理环境污染和改善人居环境的有效途径,通过景观现状分析,采用多样性、均匀度、分维度等景观指数分析方法,可以对城市森林建设进行前期格局分析,这为今后城市森林的规划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在遥感影像分辨率不高的前提下,如果仅依靠遥感影像目视判读很难做到对地物的精准划分.而采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成果数据作为数据源则具备很高的精度,它是以小班为调查单元进行全区调查,是一种更具体更详细的调查.依据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重新合并、提取所需的属性数据及矢量数据,为景观格局分析提供数据基础. 景观格局分析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进一步研究景观功能与动态的基础.景观格局既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体现,同时又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与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最终结果[1].景观破碎化主要表现为斑块数量增加而面积缩小,斑块形状趋于不规则,内部生境面积缩小,廊道被截断以及斑块彼此隔离.景观破碎化会对生存于其中的物种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为了揭示该区景观格局特征和破碎化程度,为今后城市林业建设奠定基础,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仁义镇为例,利用GIS建立量化的、空间化的环境数据库,分析了森林景观各斑块的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并将这些数据落实到具体的山头地块,在空间上形象地显示出来,最后对景观要素的斑块特征和格局进行分析研究,理清其森林结构布局,并分别从斑块数、斑块面积、斑块周长、分形维数和多样性等角度对各景观组分的数量特征进行分析,以阐明各景观组分间的特征差异,评价景观破碎化程度,进而揭示各组分在整个景观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差异. 1 研究地区概况 八步区仁义镇位于广西东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11°08′~111°45′,北纬23°52′~24°9′,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均气温19.9℃,日照 1 587.3 h,降雨量 1 550.3 mm,无霜期299 d.属南岭山 地丘陵区.全区森林面积为14 330.5 hm2,森林覆盖率为72.3%,活立木蓄积

景观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景观:是由一组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 2、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 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3、斑块:是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具有相对同质性,是构成景观的 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 4、内源比:板块的内部面积和外部面积之比。 5、漏斗效应:斑块的狭长形状外延部分成为半岛,在景观内可起到物种迁移通道的作用, 在半岛的前端,动物迁移路径的密度较高,这一现象叫漏斗效应。 6、本底:本底是景观中范围最大,连通性最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 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的景观要素。 7、生态交错带:也叫生态过渡带,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物质能量体系、结构功能之间形成的 界面。 8、边际效应:也叫边缘相应。指景观单元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中心部分显 著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9、景观格局:是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方式,是景观结构与景观生态过程相 互作用的结果。 10、景观破碎化:是景观变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呢形式,更多的用来描述自然植被景观的变化 和作为大型生物生境景观的变化。 11、尺度推绎:是指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其它尺度上的特征,也称尺 度外推。 12、敏感性:是用来衡量公众对某一风景关注程度的一个概念. 13、孔隙率:指单位面积本底中的板块数目,即斑块密度。 二、简答和填空。 1、景观的基本特征:(1)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系统(2)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 域空间实体(3)景观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4)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 2、景观生态学的特点:(1)整体观和系统观(2)异质性和尺度性(3)综合性和宏观性(4) 目的性和实践性 3、景观的形成因素有: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干扰5方面的因素。 4、廊道的起源类型分为4种:干扰型、残留型、环境资源型和人为引入型。 5、廊道的功能:(1)传输通道功能(2)过滤和屏障功能(3)生境功能(4)物种源汇功能 6、廊道的类型:(1)线状廊道和带状廊道(2)河流廊道 7、生物多样性层次:①遗传多样性②物种多样性③生态系统多样性④景观多样性 8、景观格局的类型:(1)规则式均匀格局,例如平原农业景观(2)聚集格局,例如丘陵地 区农业景观(3)线状格局,例如村庄沿公路和河流的分布(4)平行格局,例如山林区多种森林类型和其他植被带沿等高线的分布格局(5)特定组合或空间连接,如城镇与道路相连接。 9、景观结构类型:(1)散布型(2)网络型(3)指状型(4)棋盘型 10、景观过程的基本动力:扩散、重力和运动。 11、景观生态流主要包括:空气流、水流、养分流、动物流和植物流。 12、景观生态流在景观中流动主要依靠:风、水、动物、重力和人等5种媒介物。 13、运动格局:(1)连续运动和间歇运动(2)扩张散布 14、廊道对流的影响:(1)作为某些物种的栖息地(2)物种沿廊道迁移的通道(3)分隔地 区的屏障或过滤器(4)影响周围本底的环境和生物源。

景观生态规划与修复

北京奥体森林公园生态廊道相关调查及研究 摘要:廊道是指不同于周围景观基质的线状或带状景观要素,而生态廊道是指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廊道类型。生态廊道主要由植被、水体等生态性结构要素构成,它和“绿色廊道”表示的是同一个概念。建立生态廊道是景观生态规划的重要方法,是解决当前人类剧烈活动造成的景观破碎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众多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生态廊道结构排水 正文: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占地近7平方公里,被北五环路分割为南、北两区。奥体生态廊道坐落于北京中轴线上,横跨穿越公园的北五环路,外形就像一座过街天桥,与公园南、北两区浑然一体。生态廊道平面长度近270米,桥宽从60米到110米不等。在桥面的树林中还设有一条6米宽的道路,可供行人和小型车辆通过。“生态廊道”的建成,不仅满足了道路交通与森林公园景观的综合要求。同时,为生活在该区域的上百种小型哺乳动物、鸟类和昆虫提供了迁移和传播的途径。动物们通过这条通道,可以在公园南区和北区之间自由活动,它们的走动又将带动植物的繁衍,充分保护了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一、生态廊道结构 生态廊道桥梁采用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指的是采用连续梁结构,以预应力混凝土作为上部结构主要建筑材料的桥梁(连续梁桥:两跨或两跨以上连续的梁桥,属于超静定体系)。 廊道技术设计标准: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设计荷载:平均厚度为1.8m的覆土荷载,其饱和容重为13k·N/㎡城—B级汽车荷载;5k·N/㎡的人群荷载;0.4k·N/㎡的雪荷载;一百年一遇的强风荷载。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桥下道路最小净空为5m。 优点: 1.连续梁在恒活载作用下,产生的支点负弯矩对跨中正弯矩有卸载的作用,使内力状态比 较均匀合理,因而梁高可以减小,由此可以增大桥下净空,节省材料,且刚度大,整体性好,超载能力大,安全度大,桥面伸缩缝少,并且因为跨中截面的弯矩减小,使得桥跨可以增大。 2.采用预施应力工艺,能使混凝土结构的工地接头安全可靠,因而以往只适应于钢桥架设 的各种不要支架的施工方法,现在也能用于这种混凝土桥,节省钢材,从而使其造价明显降低 3.同钢桥相比,其养护费用较省,行车噪声小 4.同钢筋混凝土桥相比,其自重和建筑高度较小,其耐久性则因采用高质量的材料及消除 了活载所致裂纹而大为改进。 缺点:自重要比钢桥大,施工工艺有时比钢桥复杂,工期较长。但这些缺点属次要问题,且仍在不断地克服。

基于GIS的广州市番禺区土地景观格局破碎化分析

基于GIS的广州市番禺区土地景观格局破碎化分析 摘要: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选用各项景观格局破碎化指数,对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破碎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番禺斑块数量、斑块密度、边界密度与斑块破碎化指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景观整体破碎化程度逐年加深,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破碎化程度加深趋势相对平稳。 关键词:gis;景观破碎化;广州市番禺区 abstract:thelandscapefragmentationofpanyuindifferent periodswereanalyzedchoosingsomelandscapeindexes.thepatchnumber,densityindex,edgedensityindexandpatchfragmen tationindexinpanyuincrease dtosomeextent,whichmeanedthatlandscapefragmentationdegreebecamehigher.thefragmentationdegreeofalllandscape typesbecamehigher year by year, and became stable after 1995. keywords:gis;landscapefrag

mentation;panyudistrictofguangzhoucity 景观破碎化又称片断化,破裂化,是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与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1],是自然或人为因素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向于复杂的过程。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干扰能力越来越强,导致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也逐步加深,因此对景观的破碎化进行分析是当前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2,3]。此次研究拟借助于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区自1988年以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对景观破碎化的影响,为广州市番禺区实现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广州市番禺区(此次研究包括2005年划分出去的南沙区)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东临狮子洋,与东莞市隔江相望;西界陈村水道、潭洲水道、洪奇沥,与南海、顺德、中山三地相邻;北隔沥水道,与广州市区相接,南滨珠江口,外出南海,距香港38海里,距澳门42海里,区政府所在地市桥镇距广州市区17km。研究区面积1313.8km2,其中陆地面积852.3km2,约占总面积的65%,河涌及外围水域461.5km2,约占35%;农业用地4.80万hm2,其中种植业面积3.6

城市森林景观逆破碎化阈值

城市森林景观逆破碎化阈值 随着全球城市化趋势的不断加速,城市森林破碎化和孤岛化现象日益严重,生境的破碎化和孤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威胁[1-3],也是导致物种不断减少、甚至灭绝的重要原因。景观破碎化在改变景观格局和物理环境的同时,造成种群个体行为、遗传结构、种群动态、种间互作以及群落特征的改变[4],从而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5],降低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力和生态服务功能,直接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6,7]。当前全球范围景观破碎化不断加剧[8,9],城市区域表现尤甚,从而使得破碎化景观恢复成为当前全球特别是城市面临的紧迫任务和新挑战。景观逆破碎化是Bailey在描述Kurttila等[10]在芬兰采用景观尺度规划方法来增大森林斑块,从而实现森林经营破碎化的逆转(reversefragmentation)中首次提及,此后的研究多集中于生境和林地的逆破碎化及改良方案,对城市森林景观逆破碎化研究还未见报道。景观逆破碎化阈值是景观具有自然属性的最低破碎化值,是城市森林景观逆破碎化量变到质变的关键点,是实现景观逆破碎化的突破口。 本文以沈阳三环以内区域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建筑密度下,依据城市森林覆盖率确立不同的景观梯度,对不同建筑密度下的城市森林景观逆破碎化趋势下景观指数和植物群落特征变化进行分析,并对景观进行近自然度评价,进而找出景观逆破碎化阈值,从而为城市森

林的建设及城市森林景观逆破碎化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方法 1.1调查样地的选取与调查 以沈阳市三环为研究对象,按照城市建筑密度将城市区域分为3类:建筑密集区(建筑占地面积占样地面积的50%~70%)、建筑中等区(建筑占地面积占样地面积的30%~50%),建筑稀疏区(建筑占地面积占样地面积的30%以下)。同时在每一建筑密度下以城市森林覆盖率为依据建立景观逆破碎化梯度,每块样地面积为20~25hm2,每个梯度3个重复,划分12个梯度(1代表森林覆盖率小于5%,2代表森林覆盖率5%~10%,3代表森林覆盖率10%~15%,4代表森林覆盖率15%~20%,…,12代表森林覆盖率大于60%)。每块样地抽取10个左右小样方,记录小样方内每种乔木(或灌木)的个体数、胸径、高度、冠幅等指标,记录草本植物的盖度,对小样方内景观进行整体描述。样地设置遍及中心城区、近郊、远郊。 1.2数据来源及处理 利用Erdas图像处理软件对QuickBird卫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拼接和裁剪处理,在研究区域的数字影像图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处理,

景观生态学

1、景观的生态功能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的? 景观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为公益价值,如提供生物进化所需要的丰富物种和遗传资源,太阳能和二氧化碳的固定,区域气候调节,维持水及营养物质的循环,土壤的形成与保护,污染物的吸收与降解,创造物种赖以生存与繁育的条件,维护整个大气化学组分的平衡与稳定,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景观的这些功能虽不能表现为直接的生产和消费价值,但它们是景观中各种直接价值产生和形成的基础。 景观从不同的角度定义是不同的。想必如若闹市里没有一点森林景观,没有给鸟类提供栖息的地方,它们也绝不会出现在人类的生活当中。植物是万物生存的最基本物资来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而使整个生态系统进行物资循环与能量传递。我国南北、东西的气候差异,西部沙漠,东部沿海,高山植被,城市公园、湖泊、河流等各种可形成景观的基底,都使当地的气候环境有所差异。现在流行的“热岛效应”不会发生在森林聚集的地方,没有树木的地方其水源深度也不相同,水土流失的主要治理方式就是要有植被覆盖土壤等等,这些无形的价值都要有合理的景观建设才能产生更大的生态效益。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文化的发展、各项社会福利的逐步改善,景观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美的享受,故此景观在人们精神的上也倍加认可。 2、景观异质性与景观多样性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对景观异质性的管理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思路掌握景观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与

实践问题。目前得到认同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景观异质性导致生物多样性。首先,景观异质性意味着景观中景观要素类型的多样性,也就意味着生境类型多样性,可以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可以维持更高的生物多样性;其次,异质性会增加边缘生境和边缘种的丰富度,增加需要多重景观要素的物种丰富度,增强了物种共存的总体潜力,为多种生物共存提供生境基础;景观异质性大,大规模斑块减少,完整的大面积内部生境面积缩小,稀有内部种的丰富度减少,边缘生境和边缘物种的丰富度增加,要求两个以上景观要素的物种的丰富度增加,同时提高了总的物种共存潜力。②景观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互相促进。景观异质性越高,越有利于景观的生物多样性保持,有利于景观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而生物多样性高也利于景观异质性的维持,表现为相互促进的关系。景观的异质性有利于促进景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从而使生物的生命活动更加旺盛,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景观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信息等生态交换过程强烈。③森林破碎化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森林破碎化减少森林景观的生物多样性。由于森林是由多种类型的森林群落构成的,在大尺度上同质性下包含着丰富的小尺度异质性,为在森林中栖息的多种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境,特别是一些需要大规模内部生境的物种更依赖于大规模森林板块的存在。 3、如何运用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来指导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是研究物种生存过程的时空耦合理论,既涉及物种的空间分布,又涉及物种的迁移、扩散、存活及动态平衡。岛

不同性质保护地森林景观动态变化研究

不同性质保护地森林景观动态变化研究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活动造成生态系统与生境退化,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自然文化资源,各国建立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保护地,其中保护最为严格的当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表明,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典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拯救珍稀濒危动植物的有效措施,但并非每个自然保护区都具有真正的保护效果。云南省的神山保护地这一种特殊的自然保护地对生态系统也具有一定的保护效果,是一种基于当地居民传统认识的原始性质的自然保护地。 研究表明,神山保护地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的保护效果。在相似生境条件下基于两种不同性质的保护地(自然保护区与神山保护地)的森林景 观动态变化是否会不同?开展这样的研究对于认识基于当地居民自然崇拜的自然圣境的保护效果将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也会为自然保护提供另外的一种保护思路。 位于“三江并流”核心地区的梅里雪山与白马雪山相邻,分别为藏传佛教神山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环境相似。因此,本研究选取梅里雪山与白马雪山为研究案例,运用MSS、Landsat TM和ALOS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利用景观指数定量比较和分析白马雪山与梅里雪山于1974-2010年间的森林景观动态变化特征,并初步评估两个不同性质保护地森林景观的动态变化趋势,以期为协调人类活动、森林景观的保护及保护地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 根据1974、1990、2000与2010年四个不同时期梅里雪山与白马雪山森林景观类型的景观面积指数、景观面积百分比、平均斑块面积,最大斑块指数、斑块个数、斑块密度、平均斑块最近距离、斑块粘接度和聚集度指数值及其变化情况,得到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梅里雪山和白马雪山地区是两种不同形式的保护地

最新《景观生态学》试卷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课程与试卷类型:景观生态学 A 姓名: 学年学期:2011-2012-1 学号: 考试时间:2011-11-18 班级:08园林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6分) 景观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区域,其空间尺度在数公里到数十公里范围。 景观要素指组成景观最基本的,相对均质的土地生态要素或单元,也叫作景观单元。如马尾松林、栓皮栎林、樟树林等,每一片森林,每一条河流每一块农田等。 斑块外貌和属性与周围景观要素有明显区别,且空间上可分辨的非线性景观要素。 一个与周围环境不同的相对均质性非线性区域。 廊道景观中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 不同于两侧相邻地域的一种特殊的的带状要素类型。 基质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度最高,对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特征起主要作用的景观结构成分。 景观镶嵌体内的背景生态系统或土地利用类型 景观破碎化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状镶嵌体的过程。 指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干扰所导致连续的整体景观转变为分割和破碎的景观镶嵌体的过程。 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是指某特定尺度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即空间格局,是由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形式或景观要素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 景观动态景观在各种内外部驱动因素的作用下其结构和功能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征和规律,也叫景观变化。 景观异质性指景观特征在空间,时间及功能上的复杂性和变异性。 干扰干扰是使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结构遭到破坏和使资源,基质的有效性或使物理环境发生变化的任何离散的事件。 尺度一般对某一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度量,分别称为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在景观生态学中,尺度通常用粒度,幅度和范围来表达。 粒度指研究对象中最小可以分辨的空间单元和时间单位。 景观生态学形成的理论基础:1整体论与系统论(反馈) 2等级理论 3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景观破碎化与生态学模型 文献综述

沈阳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 摘要:通过对湿地景观的调查,进行生态学模型及景观破碎化的研究,将其联系发展,得到生态学模型在湿地景观破碎化中的应用。景观破碎化就是在自然过程或人为活动影响下,连续的整体景观转变为分割和破碎的景观镶嵌体的过程。生态学模型是依据生态学原理,运用数学方法描述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数量变化过程的模型。常用的生态学模型有描述生物种群数量变动关系的模型,考虑到生物种群年龄结构的列维斯一列斯里矩阵模型以及分析生态系统中物质变换和能量转化的分室模型等。湿地景观就是介于陆地与水域之间的,为水体暂时或永久覆盖的景观,包括沼泽、河滩、湖泊、河口和水深小于6 m的海域。 关键词:湿地景观;景观破碎化;生态学模型;种群 生态学模型与湿地景观破碎化的研究应用 1,生态学模型及湿地景观破碎化定义 1.1,湿地景观 国际湿地公约采用广义的湿地定义,这一定义包含狭义湿地的区域,有利于将狭义湿地及附近的水体、陆地形成一个整体,便于保护和管理。湿地的研究活动则往往采用狭义定义。美国鱼类和野生生物保护机构于1979年在“美国的湿地深水栖息地的分类”一文中,重新给湿地作定义为:“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至少有一至几个以下特征:(1)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植物优势种(2)底层土主要是湿土(3)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定义还指湖泊与湿地以低水位时水深2米处为界,按照这个湿地定义,世界湿地可以分成二十多个类型,这个定义目前被许多国家的湿地研究者接受。 1.2,景观破碎化 景观的破碎化是指由于自然或人文因素的干扰所导致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实质上包括了穿孔、分割、破碎化、缩小、消失五种景观变化的空间过程[1]。 破碎化是指自然分割及人为切割的程度,即生态格局由连续结构向斑块嵌块体变化过程的一种度量。景观环境破碎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通过对破碎化的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景观稳定性和人类干扰程度,为景观管理和设计提供理论依据[2]。 根据空间处理方式的不同,异质种群模型可分为三大类,可不同程度地用于描述破碎化景观动态。 (1)空间不确定异质种群模型,假定所有局域种群间均等互联,模型中不包含空间信息,仅能用于景观斑块动态描述;

巴西热带雨林森林景观转化时空特征及破碎化分析_宁静

地理研究GEOGRAPHICAL RESEARCH 第34卷第7期 2015年7月V ol.34,No.7July,2015巴西热带雨林森林景观转化时空特征及破碎化分析 宁静1,杜国明1,孟凡浩1,匡文慧2,闫凤丽1,张英秀1 (1.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150030;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巴西热带雨林地区森林景观转化及破碎化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区域环境发生变 化,并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关注。以欧洲太空局全球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和Landsat 解译数据 为基础,利用热点提取、信息熵、地统计分析模型及轨迹分析的方法探讨不同砍伐阶段森林破 碎性的变化特点以及森林破碎化与整个区域景观格局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热带雨林 地区的森林面积迅速减少,其中,Rondonia 州、Maton Grosso 州和Para 州最为典型。②森林破 碎性的变化趋势并非整体性的增加或减少,而是出现明显的局地性特点;③森林砍伐的数量与 土地系统的信息熵呈正相关,即森林的数量及质量直接决定巴西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地系统稳 定性。 关键词:热带雨林;景观转化;破碎化;时空特征;巴西 DOI:10.11821/dlyj201507004 1引言 森林景观格局的时间演变过程是解释和分析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状况的重要手段。景观破碎化表现为景观要素在外力作用下原来连续景观逐步变为许多彼此隔离的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1,2]。巴西北部及中西部地区存在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地方政策驱动下,热带森林面积迅速减少,热带雨林大面积消失,森林景观逐渐趋于破碎化[3,4]成为影响巨大的全球环境问题。森林景观的转化及破碎化会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例如,破坏生物的生境,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破坏全球碳平衡,甚至会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干扰[5]。国际上很多学者都致力于探讨长期存在的热带雨林的面积减少及破碎化问题。从研究内容来看,研究侧重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①通过热带雨林的数量、分布模式和空间尺度的时空变化来分析热带雨林的破碎性及其生态影响,并通过研究一致认为森林面积的大小是热带雨林保护和物种多样性控制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是森林景观破碎性的重要标志[6-8]。Hall 等认为遥感数据是这类研究最有效的监测数据源,也是量化景观破碎化的有效手段[9-15]。②热带雨林破碎化动力机制的研究。大多数学者关注政府行为的作用,例如农业殖民政策[16,17],农业信贷政策[18,19];也有学者认为巴西热带雨林破碎性的增加是市场机制的参与,特别是牛肉、大豆等农牧产品的市场需求刺激了森林景观的转化,进一步导致森林景观的破碎化[20,21]。③收稿日期:2014-12-21;修订日期:2015-04-29 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2013AA122802);中国科学院重点战略部署课题(KSZD-EW-Z-021-02);国家重 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4CB9543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1183) 作者简介:宁静(197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土地生态环境问题及3S 技术应用。 E-mail :njing_today@https://www.360docs.net/doc/bb2018644.html, 通讯作者:杜国明(1978-),男,内蒙古宁城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E-mail :nmgdgm@https://www.360docs.net/doc/bb2018644.html,

景观生态学作业

第一批次 [论述题] 以城市林地为例 谈谈你对景观多重价值的认识 在规划城市林地景观时 该如何处理其自然价值的多重 性问题 参考答案 答题要点 城市林地景观多重价值:生态价值 经济价值 景观价值。 根据规划目标、环境特点 选择发展方向。 [论述题] 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景观是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组成的聚合体 生态系统之间存在各种生态流或物质再分配 景观的形成受气候、地貌特征的影响 景观的特征与一定的干扰集合相对应。 [论述题] 景观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地貌、气候条件、自然干扰、人工干扰。 [论述题] 论述美学、地理学、生态学的“景观”涵义 及其在园林规划中的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 第一种是美学上的涵义 与风景同义。第二种是地理学上的理解 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 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第三种涵义是景观生态学的理解 将景观视为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的聚合。 对于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而言 首先应注意景观的美学价值 地理景观的特征 其次 要重视景观格 局形成的生态原因 科学深入地认识规划区的生态特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 不仅要注意观赏上的美学要 求 也要充分考虑到景观结构在生态学上的合理性。 [论述题] 分别解释自然景观、文化景观、经营景观、人工景观的含义 参考答案 自然景观 没有或很少受到人为干扰影响的景观称为自然景观。 文化景观 包括经营景观和人工景观 是附带有人类文化或文明痕迹或属性的景观。如城市景观、农 业景观。 经营景观 自然景观得到人为改变的景观。如果园 农田。 人工景观 由人类活动而产生的景观称为人工景观。

第二批次 [论述题] 简述景观边界的主要功能。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通道或廊道作用 过滤或屏障作用 源的功能 汇的作用 生境的作用。 [论述题] 度量廊道特点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试述其含义。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廊道及网络的度量指标主要有连接度、环度、曲度、间断。 连接度是廊道与廊道网络内所有结点的连接程度 也称网络连接度。 环度是指连接网络中现有结点的环路存在程度。 曲度即廊道的弯曲程度。 间断是指连续分布的廊道出现的空隙或裂口。 [论述题] 对某一景观空间要素 如何判断其为斑块、廊道或基质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相对面积 连接度 动态控制程度。 [论述题] 何谓内缘比 它有何生态学意义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内缘比是指斑块内部和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它与斑块形状、斑块大小有关。 内缘比表示了内部生境与边缘生境的相对比率 也表示了边缘物种与内部物种所适应 的相对空间大小 表明了斑块的边缘效应影响的相对范围。 [论述题] 简述斑块大小与形状的生态学意义。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斑块大小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物种-面积关系上。 斑块形状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边缘效应、斑块内缘比上。 [论述题] 什么是景观对比度 参考答案 景观对比度是指邻近的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相异程度。如果相邻景观要素间差异甚大 过渡带 窄而清晰 就可以认为是高对比度的景观 反之 则为低对比度景观 [论述题] 区别廊道与生态廊道的不同。 参考答案

生境破碎化对城市化地区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

生境破碎化对城市化地区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 【摘要】:生境破碎化是城市化地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本文应用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和遥感、GIS技术,对苏州市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和问题,生境破碎化状况和动态,以及景观格局演变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近20年来苏州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机理及驱动机制,并提出了苏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方案。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类干扰的加剧而导致的景观演变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的机理,为城市化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规划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苏州市的植物、鸟类、鱼类和两栖类物种通过近两年的调查,记录到苏州市建成区范围(674.6km~2)内分布了134科400属623种植物,其中本地植物466种;苏州市域范围(1650km~2)内共有植物145科466属共778种,其中本地植物有616种。本地植物指数分别为0.75和0.79。从区系成分来看,全市有151属为热带分布,占39.02%,温带分布236属,占60.98%,温带成分占首位。建成区的区系成分与市域的几无差别。说明了该地区处于北亚热带南缘的特征。主要外来入侵植物有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canadensis)、豚草(Ambrosiaartemisitifolia)、水花生(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凤眼莲(Eichhorniacrassipes)等。建成区的绿化植物集中在一些种类上,特别是道路绿化常用植物,香樟(Cinnamomumcamphora)、悬铃木(Platanusacerifolia)、红花檵木(Loropetalumchinense)、小叶黄杨(Buxusmicrophylla)、龙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