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

武陵春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1、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上片的情感可由“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来表现,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情感。

3怎样理解最后两句诗?运用夸张和比喻,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忧愁之沉重。

4“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构思精巧,试赏析。

“愁”本是抽象之物,难以捉摸。作者巧用比喻和夸张,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比作可用小船来承载的具体的东西,新奇形象地写出内心哀愁的沉重。

连接中考

(一)(2011年四川省内江市)(8分)

1.上片中,“”,交代的是季节特征,”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4分)

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4分)

答:

(二)(2007无锡市)武陵春李清照

7.对下列一首词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句“尘香”二字写落花已化为尘土,流露出词人对美好事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B.“欲语”而泪先夺眶而出,写出词人有难以抑制的满腹忧愁和伤痛,具有感人心弦的艺术魅力。C.“春尚好”“泛轻舟”用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随遇而安的喜悦之情。D.词作最后两句将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来写“愁”之浓之重,既形象生动又自然妥帖。

(三)(08山东省淄博市)(9年级上册6单元25课)

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完成第6题。(2分)

6. 这首词的最后两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一)(2011年四川省内江市)1.“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各2分,共4分)2.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两层意思各2分,共4分)

(二)(2分)7.(2分) C

(三)(2008山东省淄博市)6.这两句诗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比作可用小船来承载的具体的东西,形象地写出了内心哀愁的沉重。 7.B 8.(1)如

武陵春公开课教案

武陵春 教学目标:掌握舴艨、载的读音,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词,掌握几种表达感情的方法: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学会运用诵读品词对比知人论世等方法赏析古典诗词。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一、导入新课初次见面,给同学们带来一份见面礼,这份见面礼是一幅对联,上联是:“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下联是:“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聪明的同学梦一定已经猜出这支女儿花的芳名是————李清照(学生回答)对,正是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以她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阆苑中独树一帜,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一瓣春花,轻嗅她的芬芳,倾听她的叹息。 二、朗诵文本,体会情感 1、教师范读 2、学生跟读:老师一人的朗读似乎有些落寞,能否邀请同学们轻声地跟着老师,模仿老师的节奏语气语调,试着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从同学轻轻的跟读声中,老师已经能够感受到词的节奏美了,但是跟读总是不过瘾,不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用 自己的心灵静静地体会词人的情感,想想《武陵春》流淌的是何样的情感(自由朗读) 4、每位同学都读得特别认真投入,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诵一遍(一

名学生朗读),问:你感受到这首词流淌的是何样的感情, 能用《武陵春》中的一个词语表达么?“愁”(板书) 5、同学们通过反复的吟诵,已经能够体会词人的愁情了,我们不妨让前后几位同学组成一个单位,用你们认为可行的组合,和最能渲染愁情的方式演绎《武陵春》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比如推选一位读得最好的同学跟刚才朗诵的同学比一比,;可以用齐读的方法加重愁的浓度;也可以借鉴音乐上双声部的唱法,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当然充满智慧的同学也一定有更好的方法展示(学生自由组合,朗读)抽取23组 三、品味语言 1、我们的同学调动了自己的机智,全力地传达了李清照的愁情,那么在朗诵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词的哪句话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愁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学生回答)(板书:直接抒愁,)我们知道人在最激动的时刻,常常借眼泪来宣泄内心的痛苦:苏轼因梦见亡妻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因和爱人分别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李清照呢?她欲语泪先流又是为何呢?从文中找出原因生答:“人非”(丈夫去世) 至亲至爱的夫君六年前在南京因病去世,这无疑是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更何况李清照曾一度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展示幻灯片:婚姻生活的一个片断)能用一两个词语形容这对夫妇的婚姻生活么?

九年级上册武陵春教学设计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武陵春》教学设计人教版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引导 学生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教学难点:1、鉴赏词作的意境。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个人,她是一个独创一格的女人,她既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豪气,也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万种柔情,她就是被人称为“乱世中的美神”的“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更有人赞誉她: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去万个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一首词,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感受她的“万古愁心”。 2、走进作者,知人论世: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 人。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寓故 国黍离之悲,情调感伤。给辛稼轩、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的

影响。李清照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被称为 “易安体”。现传《漱玉词》。这是词人晚年避乱金华期间,时在绍兴四年(1134 )金与伪齐合兵南犯以后所作。其时,丈夫赵明诚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已经 53 岁了,孑然一身,历尽乱离之苦,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 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所以词情极为悲戚。 二、教学新课 1、读一读 (1)听读,注意语气、语调、语速。 (2)跟读,注意读准词的节奏。 (3)自由朗读,体会词人在词中流淌的情。(愁) (4)请一学生有感情朗读,体会愁情。 (5)请学生以4 人一小组用最能表现愁情的方式来演绎这首词。 2、品一品(品味词的意境和体会作者的感情)(1)提问:你 认为这首词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文眼)学生回答:愁 (2)提问: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作者的愁绪?作者是怎样写愁的? 学生回答:①“风住尘香花已尽”:风儿停了,鲜花经 过春风的摇动己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又是春意阑珊的季节。这句交待季节特征——暮春时节。 ②“日晚倦梳头”:此句是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日上三竿仍

市级公开课虞美人教案

先动《虞美人》教案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朗读的一般方法和技巧,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体悟词的意境和情感。 2、赏析重点词句,能说出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一、【导入新课】 上课前先播放《几多愁》令人荡气回肠,词作者---- 是一个失败的帝王,却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怀念、在赞美。“落花流水春归去,一种销魂是李郎。”曾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片刻欢悦,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更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故国感念。他跌宕起伏的薄命人生,蜕变而成一首首人间绝唱。后世称其为“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请问这个人是谁? 幻灯片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初读诗歌】自主诵读三遍 诵读要求 ①音读字准字音,读出节奏,找出韵脚。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两韵一换: ②意读首先结合注释梳理内容和形式。绝命诗,表达的是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借眼前之景,发忧思之情。 解释:①了②不堪③雕栏玉砌 ④朱颜⑤君⑥恰 ③情读字字含情,句句融情,达到共鸣共振。 2、【整体感知】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文中的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诵读提示】诵读时语调要低沉、慢速,要以一种长叹的语气表现出来。做到眼中有形象,心中有悲情。 3、全班齐读----学生范读、点评 【古诗今译】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三、细读鉴赏重点词句,质疑释疑,合作探究 自己完成下面的内容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修正、完善,推荐在班级展示【探究点1】第一二句:春花秋月何时了?住事知多少。 原是代表美好的事物的“春花秋月”,作者为什么希望它早点结束呢?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 明确: 1、无心欣赏---- A春花最美,秋月最亮,春花秋月总是和最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眼前美景勾起了对昔日美好时光的回忆,自然伤感悲痛。 B这一年又一年如期开放的春花,一岁又一岁悬挂在碧空的明月,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这种屈辱生活的延续罢了,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 觉得厌烦-----李煜虽违命侯,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厌烦。

一剪梅 公开课 教案

《一剪梅》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品评意象,感受意境,感受李清照词作细腻深婉的风格 2、背诵词作,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联想法、比较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与价值 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感受诗歌作品的韵律美、意象美、意境美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借物抒情、融情入景等艺术表现手法,学习词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感人的意象来表现心境方法 【教学难点】 分析词人炼字炼句技巧及诗歌意境情感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因为有诗仙、诗圣、诗鬼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出现,中国的诗歌到唐代已经发展到了巅峰阶段。于是宋代文人独辟蹊径,创制、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样式,使得诗人的情感抒发有了更多的空间。提到宋词,我们会想到苏轼、辛弃疾,但我们也不得不想到一位杰出的女性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她以其细腻深婉的词风给被男性话语占据的中国诗歌史带来了一份女子独有的细腻与灵气。在初高中阶段,我们已经接触了不少李清照的诗词,请大家回顾一下。(生:《如梦令》二首、《醉花阴》、《武陵春》、《声声慢》、《夏日绝句》等)在这些词作中,我们发现,李清照工于造语,善于推陈出新,善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物来表达情感、营造意境,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清照另一首婉约词作《一剪梅》,感受李清照的女儿情怀。

二、知人论世 1.知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今山东济南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以南渡为界,前期多写其闺中生活,风格婉转轻快,在经历了亡国丧夫之痛后,后期词作常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凄凉。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2.论世:元代伊世珍《琅嬛记》卷中载:“易安结缡(lí,古代妇女出嫁时所系的佩巾)未久,明诚即负笈(jí,书箱)远游。易安殊(很、特别)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从这里看,这首词是一首闺情词,主要表达的就是妻子对丈夫的思念。 三、深情吟咏,感受词作的音韵美 1.请一位学生范读,教师点拨:单句应读得缓慢悠长,双数句应读得轻快短促,这样音韵美就更突出了。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学生齐读 问题设计:在朗读过程中,我们都体会到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大家想想,这首词的音韵美得益于哪些方面呢? 明确:音韵美的形成一是因为本词的押韵,一韵到底并且都押平声韵,造成舒缓委婉的艺术效果;二是因为词人擅用对仗,使节奏明快、和谐、上口。 四、理解诗意,赏析意象,感受意境美 1.诗意解读,学生展示预习时根据预习修改的短文。 2.概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情绪? 明确: 词眼:闲愁——甜蜜的相思之愁 ①意象:红藕香残、兰舟、锦书、雁、圆月、西楼、落花、流水——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②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直抒胸臆 3.赏析上阕 ①《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这一句“精秀绝伦”在哪里?请大家结合意象和诗歌主旨分析。明确:“红藕香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

案例研究课堂“引导”显真功——武陵春的教学遗憾

案例研究课堂“引导”显真功——《武 陵春》的教学遗憾 刚上完学校的一节公开课《武陵春》,自己感觉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回来认真看了教学视频,觉得这节课里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给予学生最精当的“引导”。没有很好的倾听学生的话语,没有在最合适的地方给予最细致、最准确、最妥帖的引导。这样就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 比如,在品析“风住尘香花已尽”时(回放一段教学实录): 生:我从第一句中读出诗人的一点感受。“风住尘香花已尽”是说风停了,花香伴随着尘埃起起伏伏,花已凋落。诗人不仅在说“花落”,也在说自己的一生起起伏伏、颠沛流离,到老了也不能安享晚年。丈夫死了,文物散失,我感到她心里的悲凉和痛苦。 师:“花尽”是个什么意象?落花凋零意味着“春归”,令作者伤感的仅仅是“春归”吗?还有更多。李清照早年的生活非常幸福……(补充早年幸福生

活的背景资料),这些美好的东西都像落花一样随风而逝了。 现在来看,我的这段回应不好: 1、我在重复学生的回答,而不是评价学生的回答。 2、李清照的早年生活背景补充在这里不合适。补充资料的目的应该是教学的需要,是加深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理解的需要。这位同学将“花尽”和写作背景联系起来,对“花尽”所蕴含的作者情感理解的已经很到位了,这个资料的补充就没有多大价值了。 如果我当时这样引导是不是会好很多: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位同学非常敏锐的从这句景色描写中捕捉到了词人的愁绪、伤感,非常好。她重点品析的是“花已尽”,那么“尘香”呢?“风住”呢?这些词后有没有作者的“愁”情?谁来做一番品析。 这样即明确点评了学生的回答,充分肯定了她回答中的精彩部分,又引导学生去关注他们忽视了的词句,引导他们思考。这样教师才完成了她应有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武陵春 李清照

武陵春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词 2、品味语言,体会词人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我们大家先来才一个谜题:上联是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下联是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猜一人名) 今天我们就一起步入那铺满花香的暮春,与李清照共同品味它的味道。 二、诵读文本,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 2、学生跟读:老师朗读没有尽善尽美,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慢慢地诵读这首词,注意从自己的朗读中,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美。 3、每位同学都读得特别认真投入,从一些同学轻轻的朗读声中,老师已经能够感受到词的节奏美了,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诵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并且用自己的心灵静静地体会词人的情感。 问:你感受到这首词流淌的是怎样的感情,能用《武陵春》中的一个字概括么?“愁”(板书) 三、品味语言,感知情感 1.有没有同学知道李清照为什么而愁呢?词中有一句话告诉我们愁的缘由了,哪一句? “物是人非事事休” 具体指什么? 引入作者: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物是” “人非”国破家亡,斯人不在,青丝白发(板书:直接抒愁) 李清照和赵明诚:是恩爱夫妻,志趣相合,一起研究金石等文化领域的东西。李赵互相考问,某句在书的第几页第几行,罚输者饮茶。李清照赢了,高兴得忘乎所以,把茶弄翻了,泼了出来,“反不得饮而起。”后来赵在外地做官,两人互通书信,李寄去著名的《醉花阴》,赵赞叹,自己也写,闭门三昼夜,写下50首词,让不知情的朋友来评。朋友看完说,只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最好。赵自叹不如。 1.你从李清照的哪些行为可以看出来她的确忧愁的?【注意行为的主语】 (1)“日晚倦梳头”请再读一遍,你会把重音落实到哪个字上?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倦”倦怠或懒得的意思,是说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表达了内心

《虞美人》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教案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的确,作为一位“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是作为一代词人,他无疑是位成功的词人,他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煜词前期:宫廷逸乐生活,风格绮丽,轻靡婉转。代表作有《浣溪沙》、《玉楼春》、《更漏子》、《菩萨蛮》等。 后期:追忆往事,伤怀故国,沉郁苍凉。 三、整体把握(诵读) 1、师:学习诗歌先从诵读开始,正所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诗歌应通过诵读来领悟其韵律和情感。请两位同学(一男一女)朗诵此词,请别的同学认真感受,然后做出评价。 2、师:他们读得怎么样?(学生自由评价) 提示:入情入境的读,一定要把握整体的感情和局部的重音。 整体:低沉凄楚、曲折迂回 局部:何时、多少、又、不堪、应犹、只是、几多、一江 月——明——中—— 向——东——流—— 3、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注意节奏和情感。 朗读此诗,要读出幽怨、悲伤、无奈、悔恨的味道。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019年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武陵春.doc

2019年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武陵春 篇一: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武陵春 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望江南》和《武陵春》《望江南》课堂实录 执教者绍兴县实验中学茅娟美11月19日上午第一节于金华五中教师和学生简单交流几分钟,聊了些有关金华五中前段时间校庆的事情,接着就问学生喜欢不喜欢作文,并且打开百度中收录自己的发表文章的信息给展示给学生看出示幻灯:课文《望江南》师:文中的主人公在干吗? 生:在等待爱人 师:爱人等到了吗 生:没有 师:那么她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孤独,寂寞,失望 师:好,说的很好,那么我们就带着自己的认识大声地自由地读三遍 读后—— 师: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期望,等待丈夫归来的时候在梳洗——师:50多个同学会有50多个画面,我们写一 下画面 教师巡视,指导——

生:一位独处深闺的女子,在清晨坐在窗前,精心打扮(实物投影) 师:有人愿意修改吗? 生:“清晨”这里要修改一下,因为没有意境师;这次梳洗比以前的时候都要早吗?这是怎样的一个清晨? 生: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 生:是一个晓雾将歇,启明星打开的早晨…… 生:在凌晨的前后 生:月夜朦胧,江水还在悠悠地泛着月光生:惨淡的白色,别人还在睡梦中 教师用红笔在投影里将“清晨”俩字划上了红笔,然后问,还有要修改的吗?生:我要梳洗一下等待丈夫回来 师:还有吗?关于丈夫她会怎么想? 生:等了那么久,还是希望有个全心的面目出现,可惜现在的是一个憔悴的我 师:你很敏感,文学就需要你这样的一颗敏感的心 师:我们再看看刚才的?怎样打扮? 生:她抹上胭脂,点上绛唇,梳理青丝三千……那青丝等人来绾,她向天边望去……师:你特棒,……那青丝三千也是三千烦恼?从哪里来的? 生:从李白的诗歌里来的 师:你太厉害,表达能力很好,别的同学还有吗?还会怎么打扮

《武陵春·春晚》李清照.拼音版

武w ǔ陵l ín ɡ春ch ūn ·春ch ūn 晚w ǎn 【宋s òn ɡ】李l ǐ清q īn ɡ照zh ào 风f ēn ɡ住zh ù尘ch én 香xi ān ɡ花hu ā已y ǐ尽j ìn ,日r ì晚w ǎn 倦ju àn 梳sh ū头t óu 。物w ù是sh ì人 r én 非f ēi 事sh ì事sh ì休xi ū,欲y ù语y ǔ泪l èi 先xi ān 流li ú 。 闻w én 说shu ō双shu ān ɡ溪x ī春ch ūn 尚sh àn ɡ好h ǎo ,也y ě拟n ǐ泛f àn 轻q īn ɡ舟zh ōu 。只zh ǐ恐k ǒn ɡ双 shu ān ɡ溪x ī舴z é艋m ěn ɡ舟zh ōu ,载z ǎi 不b ù动d òn ɡ许x ǔ多du ō愁ch óu 。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注 释】

武陵春:词牌名,又作“武林春”、“花想容”,双调小令。双调四十八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这首词为变格。 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花:一作“春”。 日晚:一作“日落”,一作“日晓”。梳头:古代的妇女习惯,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梳妆打扮。 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 先:一作“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说:一作“道”。“尚好”:一作“向好”。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拟:准备、打算。轻舟:一作“扁舟”。 舴艋(zé měng)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 【白话译文】 风停了,花儿已凋落殆尽,只有尘土还带有花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

长亭送别公开课教案

《长亭送别》公开课教案 河北保定定州车兴泽 [学习目的] 1.理解课文的主旨。 2.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3.理解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古代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的语言特色。[学习过程] 一、回答元曲的文学常识. 二、作家以及写作背景. 1.作家作品:王实甫,中国元代杂剧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生 卒年与生平事迹不详。他的创作活动大致在元成宗的元贞、大德年间。长期混迹于教坊、行院,与伎艺为伍,是位不得志的落拓文人。编撰杂剧13种,只有代表作《西厢记》与《丽春堂》传世,《贩茶船》、《芙蓉亭》各传曲文一折,余则散佚。 2.王实甫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吸收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 口语,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融化百家,创造了文彩斑斓的元曲语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文采派最杰出的代表,形成了非常优美的“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可以说就是这种风格的一个杰出的代表。 3.《西厢记》的故事来源于唐元稹的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小说叙 述唐贞元年间寄居蒲州普救寺的少女崔莺莺和书生张生恋爱、终被遗弃的悲剧故事。莺莺的悲剧形象概括了中国历史上受封建礼教约束和被轻薄少年遗弃的善良少女的共同命运。可是元稹却诬莺莺为“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的“妖孽”,而把张生对莺莺的始乱终弃说成是“善补过者”。这就未免颠倒黑白,文过饰非. 4.首先,《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 作为相国小姐的崔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崔莺莺和张生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他们最初是彼此对才貌的倾心,经过联吟、寺警、听琴、赖婚、逼试等一系列事件,他们的感情内容也随之更加丰富,这里占主导的正是一种真挚的心灵上的相契合的感情。 5.其次,崔莺莺和张生实际上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张生为崔莺莺而“滞 留蒲东”,不去赶考;为了爱情,他几次险些丢了性命,直至被迫进京应试,得中之后,他也还是“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崔莺莺在长亭送别时叮嘱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她并不看重功名,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即使张生高中的消息传来,她也不以为喜而反添症候。《西厢记》虽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全剧贯穿了

《声声慢》公开课教学设计

《声声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觉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层深入地鉴赏诗歌。 3.情感目标: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情感的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词中典型意象的分析,挖掘其深刻内涵,理解意象所营造出来的意境(心境),从而理解词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对比词人前后期不同的愁以及独特的创作艺术。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诗词教学,无论采取哪一种教法,都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作品背诵下来。因为背诵是鉴赏的前提,不能充分地诵读就谈不上深入的鉴赏。要对诵读给予充分的重视,那种先讲解再诵读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教师可以做示范背诵,让学生明白背诵的重要性。总之,能卓有成效地进行诵读训练,从中体验女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就可以说完成了教学目标的一半,决不能等闲视之。 2.“情境法”。借助图片、音乐等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3.比较法。通过与《一剪梅》等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在多诵读、多分析、多联系比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 4.问答法。通过有效引导,使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诗词内涵。 四、学习方法 教学相长,教与学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学法上我希望自己能把学生学习宋词的热情煽得旺旺的,能点燃他们兴趣的熊熊之火,使学生个个喜欢宋词,个个迷恋宋词,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合作,在思想的碰撞中经历生疑、矛盾、挣扎、释惑的学习乐趣。在形式上可通过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来进行反馈、交流,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 2.朗读法。让学生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武陵春》公开课教案

提示: 上片极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心情之凄苦。尘土因花落而香,说明落首句:尘土因花落而香,说明落花遍地,而这又反照出风之狂暴。 次句:写日色已高,而犹“倦”于梳头,从侧面揭示情怀之苦、心绪之乱。 三四句:直抒胸臆,美好东西已尽皆丧失,无一留存,欲哭泪先流。 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 闻说”二句宕开一笔,写自已有意泛舟双溪,观赏春光,精神似稍振起。 但,但“只恐”二句复又折回,跌衬出更趋深重的愁情。“愁”本无形,难以触摸,而今船载不动,则其重可知、其形可想。《望江南》课堂实录 出示幻灯:课文《望江南》 师:文中的主人公在干吗?生:在等待爱人 师:爱人等到了吗生:没有 师:那么她的情绪是怎样的?生:孤独,寂寞,失望 师:好,说的很好,那么我们就带着自己的认识大声地自由地读三遍 读后—— 师: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呢?生:期望,等待丈夫归来的时候在梳洗—— 师:50多个同学会有50多个画面,我们写一下画面 教师巡视,指导—— 生:一位独处深闺的女子,在清晨坐在窗前,精心打扮(实物投影) 师:有人愿意修改吗? 生:“清晨”这里要修改一下,因为没有意境 师;这次梳洗比以前的时候都要早吗?这是怎样的一个清晨? 生: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 生:是一个晓雾将歇,启明星打开的早晨…… 生:在凌晨的前后 生:月夜朦胧,江水还在悠悠地泛着月光 生:惨淡的白色,别人还在睡梦中 教师用红笔在投影里将“清晨”俩字划上了红笔,然后问,还有要修改的吗? 生:我要梳洗一下等待丈夫回来 师:还有吗?关于丈夫她会怎么想? 生:等了那么久,还是希望有个全心的面目出现,可惜现在的是一个憔悴的我 师:你很敏感,文学就需要你这样的一颗敏感的心 师:我们再看看刚才的‘怎样打扮’ 生:她抹上胭脂,点上绛唇,梳理青丝三千……那青丝等人来绾,她向天边望去…… 师:你特棒,……那青丝三千也是三千烦恼?从哪里来的? 生:从李白的诗歌里来的 师:你太厉害,表达能力很好,别的同学还有吗?还会怎么打扮呢? 生:挑上另一件华服,细细抚平那褶皱,走到江边,看着江水东去…… 师:这简直就是小说…… 下面,我们挑一个细节,细细地写下来,从(清晨,打扮,心声)三个方面挑一个…… 三分钟后 师:选择早晨背景写作的野马?上来展示一下 生:杨柳飘舞,愁绪亦在随风飘舞,天上还是惨淡的白,草上布着朦胧的霜,不知天上挂的那轮淡月,是否知道那女子的心,风吧!带来了几缕凉意,吹落了…… 师:你写的很有节奏感……风吧!名词活用做了动词 生:女子坐在梳妆台前,铜镜里映出如愁绪般的丝丝缕缕的青丝三千,女子扑上粉,抹上胭脂,知识没有人为她点上那一抹绛唇,无血色的脸上终有了颜色,她手执了一只金步摇……师叫学生点评了一下,然后 师:写得好,点评的也好写心声的也要展示一下 生:她想,丈夫远出这么久,他会回来吗? 师:恩,你还没有写好,继续 生:用桃木梳细细梳过及腰的长发,丝丝从指间滑过,直到指尖泛白,放开,莫郎…… 我难道终不及你身边的阿娇? 师以及全场鼓掌 教师将以上三个写的比较好的东西的作品合起来朗诵一遍——(稍稍做了修改) 师:你们都睁大了眼睛,有什么惊喜的发现吗?

部编版初中语文武陵春公开课教学设计

武陵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猜读法,听写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体会于写景、神态、动作中摩情和化虚为实的写作方法。 2、通过“以诗解诗”的方法,感悟李清照浓重的愁情。 3、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了解背景,走近李清照及其婉约的词风。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武陵春”,(出示武 陵春三个字)大家猜猜,这可能写什么内容? 预设:有关春天的景色,关于武陵春天的故事,可能还有抒发的情感。 二、听写诗词 过渡:到底是不是写这些内容呢?大家想不想知道,我们把纸拿出来,听写这首词,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听写。(提示:词共八句,请合理布局) 写完后,请再将所写的内容看一遍,看有否要修改? 三、解析词句(逐句解决): 1、风住尘香花已尽:风与花这两景物写出来了,那么他们怎么样 了呢?请看同学们的书写,进行辨析“花已尽” 是因为什么?风。已尽,说明风是继续吹还是停 止了?“沉”还是“尘”,链接陆游的诗句“零 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或龚自珍的“落红 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景物与情感相对应) 2、日晚倦梳头:日晚“晚”是什么意思。(如果学生说不出来, 可以给予特定的语境,火车晚点了)经过辨析, 是迟的意思。倦:疏懒。(身懒,心累?) (人的动作也与情感相对应) 3、物是人非事事休:“物是人非”什么意思?“世事”与“事事” 的辨析,“休”又是什么意思? 4、欲语泪先流:“语”字的理解(神态与情感的对应) 5、闻说双溪春尚好:“尚”还是“上”? 6、也拟泛轻舟:根据上句,我们知道双溪的春色不错,会干什么 呢?也打算去游玩。所以用“也拟”。“轻” 链接“轻舟已过万重山”本来应该用轻快的心情 来登船的,但诗人明显心情不是很好,所以有没 有去?所以她说: 7、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为什么写这个“载”?愁怎 么载呢?(愁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的,但是 这里的愁你能感觉到吗?)请同学来说说你的理 解。(化实为虚,将抽象的愁情写的有重量,多 浓沉。) (链接:李白、李煜的诗) 词人就是将通过景物的描写,动作神态以及化虚为实的手法,细 腻地描绘她内心的感受,请用一个字概括“愁”

词牌·武陵春介绍

词牌·武陵春介绍 《武陵春》,词牌名,又作《武林春》,又以贺铸词中引用李白《清平调》中云想衣裳花想容句,别名《花想容》,双调小令,《填词名解》云:取唐人方干《睦州吕郎中郡中环溪亭》诗为是仙才登望处,风光便似武陵春。 其名源出东晋陶潜《桃花源记》中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语,故名。 此调格体,万树《词律》共收二体,一正体,一变体;陈廷敬、王奕清《钦定词谱》共收三体,一正体,两变体,较《词律》多收一体,今从后者。 以毛滂词为正体,正体双调四十八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 以李清照词为其变体,此变体下阕末句添一字,双调四十九字,上下阕亦四句三平韵。 又万俟咏词亦为其变体,此变体上下阕除首句外,每句皆添一字,双调五十四字,上阕四句三平韵,下阕四句四平韵。 词牌格律词牌正体武陵春北宋·毛滂风过冰檐环佩响,宿雾在华茵。 ⊙●⊙○○●●,⊙●●○△。 剩落瑶花衬月明,嫌怕有纤尘。 ⊙●○○⊙●△,⊙●●○△。 凤口衔灯金炫转,人醉觉寒轻。 ⊙⊙⊙⊙⊙⊙●,⊙●●○△。

但得清光解照人,不负五更春。 ⊙●○○●●△,⊙●●○△。 词牌变体(其一)武陵春宋代·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词牌变体(其二)武陵春宋代·万俟咏燕子飞来春在否?微雨过、掩重门。 ●●○○○●●,○●●、●○△。 正满院梨花雪照人,独自个、忆黄昏。 ●●●○○●●△,●●●、●○△。 清风淡月总销魂,罗衣暗、惹啼痕。 ○○●●●○△,○○●、●○△。 漫觑著秋千腰褪裙,可怜是、不宜春。 ●●●○○○●△,●●●、●○△。 (注:○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代表作品武陵春北宋·毛滂风过冰檐环佩响,宿雾在华茵。 剩落瑶花衬月明。 嫌怕有纤尘。 凤口衔灯金炫转,人醉觉寒轻。

江城子_密州出猎武陵春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教案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 放 《江城子密州出猎》《武陵春》教案 【教学目标】Array 1.了解词人的生活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了解词的风格和两大流派。 2.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在感悟中同古人 的心灵交融,使学生多一份宝贵的情感经历。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比较鉴赏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方案一:1 竞猜 A 他擅长书法和绘画,诗、词、赋、散文成就极高。 B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仕途坎坷,几起几落。 C 他是豪放词的开创者,扩大词的题材,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 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D 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2 你学过哪些他的作品?从作品中可看出他是怎样一个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乐观旷达;《记承天寺夜游》:安闲自适《惠崇春江晚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师: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能及时调整自己心态的人,一个乐观旷达的人,一个有追求的人,注定不是等闲之辈。一起来欣赏他的《密州出猎》板书:密州出猎 方案二:我国是诗的国度,诗词的发展源远流长。不同的时代都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是诗,宋词、元曲等。今天就让我们徜徉宋词优美的意境,泛起艺术的轻舟,扬起思维的双桨,驶向诗歌的殿堂,领略那优美的风光。 二、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 1.背景提示: 苏轼是北宋词坛的革新大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糜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公元1071年,苏轼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熙宁七年(1074年)由杭州通判迁为

李清照《武陵春》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春风停息,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天色已晚还懒于梳头。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听说双溪春光还好,也打算坐只轻舟前往观赏。只是恐怕漂浮在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许多忧愁。赏析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为不堪了。所以,“风住尘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于含蓄,反而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感情。次句写由于所见如彼,故所为如此。日色已高,头犹未梳,虽与《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起来慵自梳头”语意全同,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恨,深浅自别。三、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人非”。而这种“物是人非”,又决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变化,而是一种极为广泛的、剧烈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的变化,无穷的事情、无尽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括。这,真是“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所以正要想说,眼泪已经直流了。前两句,含蓄;后两句,真率。含蓄,是由于此情无处可诉;真率,则由于虽明知无处可诉,而仍然不得不诉。故似若相反,而实则相成。上片既极言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所以下片便宕开,从远处谈起。这位女词人是最喜爱游山玩水的。据周辉《清波杂志》所载,她在南京的时候,“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冬天都如此,春天就可想而知了。她既然有游览的爱好,又有需要借游览以排遣的凄楚心情,而双溪则是金华的风景区,因此自然而然有泛舟双溪的想法,这也就是《念奴娇》中所说的“多少游春意”。但事实上,她的痛苦是太大了,哀愁是太深了,岂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释?所以在未游之前,就又已经预料到愁重舟轻,不能承载了。设想既极新颖,而又真切。下片共四句,前两句开,一转;后两句合,又一转;而以“闻说”、“也拟”、“只恐”六个虚字转折传神。双溪春好,只不过是“闻说”;泛舟出游,也只不过是“也拟”,下面又忽出“只恐”,抹杀了上面的“也拟”。听说了,也动念了,结果呢,还是一个人坐在家里发愁罢了。王士稹《花草蒙拾》云:“‘载不动许多愁’与‘载取暮愁归去’、‘只载一船离恨向两州’,正可互观。‘双桨别离船,驾起一天烦恼’,不免径露矣。”这一评论告诉我们,文思新颖,也要有个限度。正确的东西,跨越一步,就变成错误的了;美的东西,跨越一步,就变成丑的了。象“双桨”两句,又是“别离船”,又是“一天烦恼”,惟恐说得不清楚,矫揉造作,很不自然,因此反而难于被人接受。所以《文心雕龙·定势篇》说:“密会者以意新得巧,苟异者以失体成怪。”“巧”之与“怪”,相差也不过是一步而已。李后主《虞美人》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是以愁之多比水之多而已。秦观《江城子》云:“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愁已经物质化,变为可以放在江中,随水流尽的东西了。李清照等又进一步把它搬上了船,于是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水而流,并且可以用船来载。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的《仙吕·点绛唇缠令·尾》云:“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则把愁从船上卸下,驮在马背上。王实甫《西厢记》杂剧《正宫·端正好·收尾》云:“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又把愁从马背上卸下,装在车子上。从这些小例子也可以看出文艺必须有所继承,同时必须有所发展的基本道理来。这首词的

统编版语文高中必修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3.9.3《声声慢》 教学设计 《声声慢》选自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古典诗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把握诗词的意境和感情,体会豪放与婉约的两种风格,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宋词的能力。欣赏诗词要在反复的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和诗句中蕴含的感情。《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生平,联系她的其他作品理解她的“愁”。 2.分析词中情感的表现手法: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叙抒情)结合,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 3.比较阅读,感受婉约派的艺术风格,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让学生感受诗歌中凄美的意境。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思维发展与提升:以问题为路标,通过“直觉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层深入地鉴赏诗歌。 审美鉴赏与创造: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情感的变化,让学生感受诗歌中凄美的意境。 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1.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2.作者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了解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高一的学生,对词这种体裁并不算陌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接触,刚刚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课前要多引导学生诵读,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声声慢》 一、导入 在中国的词坛上,有一位才情出众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哀婉凄,美打动了无数后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婉约词中的杰作《声声慢》。 二、李清照的生平简介 李清照的生活和创作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知书达理、温婉贤惠。18岁嫁与金石考据专家赵明诚,夫妻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诗词唱和,生活美满和谐。前期以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句清新别致;<<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则通过对相思之情的描写,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 后期:金兵入侵,宋朝南迁,李清照逃往南方,不久,赵明诚染病身亡。她四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再后来,赵明诚生前搜集的金石古玩大部分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后期的词和前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使她精神痛苦,所以词风也充满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感怀旧,悼亡之情. 《声声慢》是作者后期作品。 三、分析释疑 1、齐读全诗,思考,这首词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一种深深的愁思 2、词人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抒发出这种感情的? 明确:采用直接抒情和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3、能不能从词中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 明确: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雁过也,正伤心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武陵春

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望江南》和《武陵春》 《望江南》课堂实录 执教者绍兴县实验中学茅娟美 11月19日上午第一节于金华五中 教师和学生简单交流几分钟,聊了些有关金华五中前段时间校庆的事情,接着就问学生喜欢不喜欢作文,并且打开百度中收录自己的发表文章的信息给展示给学生看 出示幻灯:课文《望江南》 师:文中的主人公在干吗? 生:在等待爱人 师:爱人等到了吗 生:没有 师:那么她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孤独,寂寞,失望 师:好,说的很好,那么我们就带着自己的认识大声地自由地读三遍 读后—— 师: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期望,等待丈夫归来的时候在梳洗——师:50多个同学会有50多个画面,我们写一

下画面 教师巡视,指导—— 生:一位独处深闺的女子,在清晨坐在窗前,精心打扮(实物投影) 师:有人愿意修改吗? 生:“清晨”这里要修改一下,因为没有意境师;这次梳洗比以前的时候都要早吗?这是怎样的一个清晨? 生: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 生:是一个晓雾将歇,启明星打开的早晨…… 生:在凌晨的前后 生:月夜朦胧,江水还在悠悠地泛着月光生:惨淡的白色,别人还在睡梦中 教师用红笔在投影里将“清晨”俩字划上了红笔,然后问,还有要修改的吗? 生:我要梳洗一下等待丈夫回来 师:还有吗?关于丈夫她会怎么想? 生:等了那么久,还是希望有个全心的面目出现,可惜现在的是一个憔悴的我 师:你很敏感,文学就需要你这样的一颗敏感的心

师:我们再看看刚才的…怎样打扮? 生:她抹上胭脂,点上绛唇,梳理青丝三千……那青丝等人来绾,她向天边望去……师:你特棒,……那青丝三千也是三千烦恼?从哪里来的? 生:从李白的诗歌里来的 师:你太厉害,表达能力很好,别的同学还有吗?还会怎么打扮呢? 生:挑上另一件华服,细细抚平那褶皱,走到江边,看着江水东去…… 师:这简直就是小说…… 下面,我们挑一个细节,细细地写下来,从(清晨,打扮,心声)三个方面挑一个……三分钟后 师:选择早晨背景写作的野马?上来展示一下 生:杨柳飘舞,愁绪亦在随风飘舞,天上还是惨淡的白,草上布着朦胧的霜,不知天上挂的那轮淡月,是否知道那女子的心,风吧!带来了几缕凉意,吹落了…… 师:你写的很有节奏感……风吧!名词活用做了动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