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级水文学讲稿

09级水文学讲稿
09级水文学讲稿

地理学院09级《水文学》讲稿(黄锡荃版本)

绪论

一、水文学的研究对象

a.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的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侓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b.自然界的水总是以一定的水体形态存在,因此,水文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这些水体(江河、湖泊、海洋、地下水等)。

c. 水分循环是水文学的核心研究内容。

d.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反馈效应研究也是现代水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水文学的发展

1、水文现象定性描述阶段

2、水文科学体系形成阶段

3、应用水文学兴起阶段

4、现代水文学阶段

三、水文学的体系

1、按研究的水体对象:河流水文学、湖泊水文学、沼泽水文学、冰川水文

学、地下水文学、海洋水文学、水文气象学

2、按研究方法:水文测验学、水文调查学、水文实验学

3、按研究区域:流域水文学、河口水文学、山地水文学、坡地水文学、

平原水文学、干旱区水文学、岩溶水文学、比较水文学

4、按应用:工程水文学、农业水文学、土壤水文学、森林水文学、都市水文学

5、按新技术、新方法:随机水文学、模糊水文学、系统水文学、遥感水文学

同位素水文学

6、自然、技术和社会的综合科学:水资源水文学

四、水文学的地理研究方向——水文地理学与地理水文学

1、水文地理学主要以自然地理学原理与现代自然地理学的新思想为基础,同时吸收地学相邻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方法,对各种水文现象和水文过程开展研究。

2、地理水文研究具有宏观性、综合性及区域性三大特点

3、当前,地理水文学应以水、环境与人类社会作为学术研究的中心内容。

五、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

1、水循环永无止尽

2、水文现象在时间变化上既具有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

3、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

六、水文学的研究方法

1、调查、观测、实验

2、预测

3、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地理综合法

第一章、地球上水的性质与分布

§1 水的物理性质

一、水的形态及其转化

三种形态:气态、液态和固态

转化:常温条件下三相可以互相转化

二、水的热学性质

●水是所有固体和液体中热容量最大的物质之一。

●水变成水汽或冰融水水都要吸收热量.相反,水汽凝结和水结成冰都要放出热量,而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相等的.这种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水的潜热。

三、水温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的主要热源之一。

1)海水温度

●海水热量的收支

海水每年获得的热量等于支出的热量,从年平均温度来看,水温几乎没有变化。但不同季节、不同海区的热量收支并不平衡,因此引起了海水中温度的分布与变化的不同。

●海水温度的分布

?水平分布:

三大洋面年平均水温约为17.4℃,其中太平洋最高,达19℃;印度洋17.0℃;大西洋16.9℃。世界大洋表面水温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夏季高于冬季。这些特点主要是由太阳辐射和洋流性质决定的。

★三大洋表面年平均水温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垂直分布:

从海面向海底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

★课堂实习1:三大洋平均水温垂直分布图的绘制

●海水温度的时间变化

?日变:

?日变一般很小,日较差不超过0.4℃。最高温14-16时,最低温4-6时

?年变:

中纬度海区年变化大

影响因素有:太阳辐射、洋流性质、季风和海陆位置。

●海冰

海水结冰较困难的原因

?海水的冰点和最大密度温度都随盐度的增加而降低,但降低的数值不同。

?通常大洋表面盐度均大于24.695×10-3,因此冰点更低。

?只有当水温降到冰点以下,海水达到某种程度的过冷以后,在有结晶核的条件下,海水才开始结冰。

2)河水温度

●河流水温受到太阳辐射、气温等地带性因素的控制。

●河流水温还受补给来源的影响。

●空间变化:一般水温的地区分布形势大体与气温一致。

●时间变化:

其年变化主要受季节影响;

我国河流水温的年变幅一般都较大,这是我国气候大陆性较强、各地气温年变幅一般很大的反映;

其日变幅较小。

3)湖泊、水库水温

●湖水温度的分布

●正温层与逆温层

●温跃层的深度各湖不一

●湖水温度的变化:

?日变:以表层最明显,随深度的增加日变幅逐渐减小。

?年变:与当地气温年变相似,见图1-12。

?湖面水温变化滞后于当地气温变化

?

4)地下水的水温

●近地表:受气温影响,具有周期性变化。

?在日常温层以上:有明显的昼夜变化;

?在年常温层以上:具有季节性变化。

●在年常温层以下:

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其变化规律决定于一个地区的地热增温级。

●地热增温级:

在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升高1℃所需增加的深度,单位为m/℃。一般为33m/℃。

四、水的密度

1)纯水

3.98 ℃纯水的密度为1

2)海水

海水的密度一般大于1

1. 海水的密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随纬度增高而增大,与纬线平行

2. 海水的密度的垂直分布

向下递增;突变层(跃层)―液体海底‖

五、水色与透明度

水色和透明度都反映了水体的光学特性。

1)水色

●纯水是无色的。

●水色是水体对光的选择吸收和散射作用的结果。水色与天空、水体底质颜色也有关。

●测量:水色计

2)透明度

●透明度是表示各种水体能见程度的一个量度,也是各种水体混浊程度的一种标志。

●测量:透明度板(白色圆盘直径为30厘米)。

●世界大洋中透明度最大值在大西洋的马尾藻海,达66.5米。中国南海最大

§2 水的化学性质

一、天然水的化学成分

●悬浮物质

●胶体物质

●溶解物质

●天然水中的八大离子(K+、Na + 、Ca + 、Mg +等)

二、天然水的矿化过程(略)

● 1 溶滤作用

● 2 阳离子交替作用

● 3 氧化作用

● 4 还原作用

● 5 蒸发浓缩作用 6 混合作用

三、天然水的分类

●1)按水化学成分分类(略)

●库尔洛夫公式

●2)按矿化度分类(g / L)

●3)按主要离子成分分类(略)

四、水体的化学性质

●(一)大气水的化学组成及特性

●(二)海水的化学组成及特点

● 1 . 化学组成

●大量元素(氯、钠、镁、硫、钙、钾等12种);微量元素

●海水组成的恒定性:上述12种主要离子浓度之间的比例几乎不变。

● 2. 海水的盐度

●(1)海水盐度: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溶解物质的质量,单位符号为10-3。

●测定电导率→海水盐度

●(2)影响盐度的因素(表1-16)

●(3)海洋表面盐度分布的总趋势

●鞍形的分布特征

●红海

●波罗的海

(三)河水化学成分的特点

● 1 矿化度低

● 2 离子含量差异大

● 3 化学组成空间分布的差异性

● 4 时间变化明显

●(四)湖水化学成分的特点(①②③)

●(五)地下水的化学特征(①②③)

§3 地球上水的分布与水资源

一、地球上水的分布

二、水资源涵义与特性

1)水资源的涵义

?广义水资源:一切水体

?狭义水资源: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利用或间接利用的那一部分动态水体

2)水资源的特性

?水资源的循环再生性与其有限性

?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

?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代替性

?利与害的两重性

三、世界水资源

1、水资源是指全球水量中可为人类生存、发展所利用的水量,主要是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

部分淡水量。

多年平均径流量→表示水资源量

2、水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和不同季节的分配是极不均衡的。

年径流量丰富的6个国家

巴西、加拿大、美国、印尼、中国、印度

四、我国水资源

1)水资源总量

一个区域水资源总量,为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总和,但应扣除相互转化的重复计算量。

2) 水资源时空变化

A 地区分布

因受海陆位置、地形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匀,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全国大致可划分为水资源条件不同的5个地带:

①多雨-丰水带

浙、闽、台、粤等

②湿润-多水带

长江中下游、汉水流域、云、贵、川等

③半湿润-过度带

黄淮海平原、东北三省、陕、晋

④半干旱-少水带

内蒙、宁、甘

⑤干旱-干涸带

B 多年变化

水资源通常以丰枯变化规律反映多年变化规律,以极值比表示年际变差幅度。

1)丰枯变化规律

全国水资源丰枯变化规律大致可归纳为三种类型

有比较明显的60-80年长周期

有比较明显的30-40年短周期

没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极值比

系列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倍比值,称为极值比(K m),可以作为反映降水、径流年际变化的指标。C季节变化

全国降水水量以夏季为多,冬季很少,春季和秋季介于冬、夏之间。

①秦岭以南----雨水补给---夏讯

②东北、华北----雨水、冰雪融水补给----

双峰型

③西北内陆-----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分配均匀

3)水资源条件和问题

●水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亩均水量较少,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应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国策。

●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进行水量的地区调配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课题。

●水量的年内、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抗旱防洪涝始终是一项艰巨任务。

●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增加了江河防洪困难,降低了水利工程效益。

●地下水是我国重要水资源,要合理开发利用,防止过量开采。

●天然水质相当良好,但人为污染日趋严重,防止水质恶化,保护水源已是当务之急。

?课外作业1:对水资源的认识以及高校用水浪费现象的反思

第二章地球上的水循环

§1水循环概述

1、水循环基本过程

①水循环基本过程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互转换和周而复始的过程。

②水循环机理

1)水循环服从于质量守恒定律

整个循环过程保持着连续性,既无开始,也没有结束。水循环乃是物质与能量的传输、储存和转化的过程,存在于每一环节。

2)太阳辐射与重力作用,是水循环的基本动力;外部环境则制约了水循环的路径、规模与强度3)水循环广及整个水圈,并深入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

4)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但局部水循环却是开放系统

5)地球上的水份在交替循环过程中,总是溶解并携带某些物质一起运动,诸如溶于水中的各种化学元素、气体以及泥沙等固体杂质等。

2、水循环的类型与层次结构

①水循环的基本类型

通常按水循环的不同途径与规模,将全球的水循环分为大循环与小循环。

1)大循环发生于全球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由于广及全球,故名大循环。

交换过程中,海面上的年蒸发量大于年降水量,陆面情况相反。

?有效水汽输送:在横向交换过程中,海洋上空向陆地输送的水汽要多于陆地上空向海洋回送的水汽,两者之差称为海洋的有效水汽输送。水汽输送在陆地上转化为地表及地下径流,最后流入海,在海陆之间维持水量的相对平衡。

2)小循环是指发生于海洋与大气之间,或陆地与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

②全球水循环系统的层次结构

3、水体的更替周期

水体的更替周期:指水体在参与水循环过程中全部水量被交替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

水体的更替周期是反映水循环强度的重要指标,亦是反映水体水资源可利用率的基本参数。

水体的储水量并非全部都能利用,只有其中积极参与水循环的那部分水量,才能算做可资利用的水资源量。

4、水循环的作用与效应

水循环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物质循环和最活跃的自然现象

①水文循环与地球圈层构造

地球表层系由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水圈级合而成,水圈居于主导地位,将它们耦合在一起。水循环深刻地影响了地球表层结构的形成以及今后的演变与发展。

②水循环与全球气候

1) 水循环是大气系统能量的主要传输、储存和转化者。大气吸收的热量中,地面与大气之间的显热交换占11%,来自蒸发潜热输送的能量占36%。

2) 水循环通过对地表太阳辐射能的重新再分配,使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矛盾得到缓解。

3) 水循环的强弱及其路径,还会直接影响到各地的天气过程,甚至可以决定地区的气候基本特征。

★太平洋的黑潮海流对大陆东海岸的影响,著名的厄尔尼诺现象与秘鲁寒流的关系等,就是这方面典型的例子。

③水循环与地貌形态及地壳运动

水循环在地质构造的基底上重新塑造了全球的地貌形态,从两极与高山地区的冰川地貌、滨海地区的海岸地貌、到河流冲积、堆积地貌以及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无不是水循环的杰作。 水循环还影响到地壳表层内应力的平衡

★由于流水的冲刷、搬运作用,只需2500年,入海的物质就可以将大西洋填平。

★我国新丰江等大型水库在建成蓄水后,诱发产生六级地震,就是这方面具体例证。

④水循环与生态平衡

水循环的强度及其时空变化,是制约一个地区生态环境平衡或失调的关键。水循环强盛的地方,可以成为热带雨林,水循环弱的地区可能成为干旱草原,甚至热带沙漠。

⑤水循环与水资源开发利用

★没有水循环,水资源就不能再生,无法永续利用

★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水量平衡

1、水量平衡概述

①水量平衡概念

所谓水量平衡,是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

★从本质上讲,水量平衡是质量守恒原理在水循环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水量平衡是水循环的内在规律

②研究意义

水量平衡研究是水文、水资源学科的重大基础研究课题,同时又是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通用水量平衡方程

●I – Q =△S

●降水+凝结+地表流入量+地下流入量+初蓄水量= 蒸发+地表流出量+地下流出量+工农

业与生活用水量+末蓄水量

3、全球水量平衡方程

?海洋水量平衡方程式

降水+入海径流- 蒸发量= 海洋蓄水变化量

★在多年平均状态下,整个海洋的降水量加上入海径流量与海面水蒸发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但对于各大洋来说,降水量与入海径流量并非等于蒸发量,这说明各大洋之间存在着水量交换。

?陆地水量平衡方程

1)外流区水量平衡方程

●降水量- 蒸发量–地表径流量-地下径流量=蓄水变量

2)内流区水平衡方程

内流区水循环系统上基本上呈闭合状态,除上空存在与外界水汽发生交换外,没有水量入海。

●多年平均降水量= 多年平均蒸发量( P = E )

3)陆地水量平衡方程

?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

方程式说明了海洋和陆地的多年平均降水量等于海洋和陆上多年平均蒸发量。

§3蒸发

一、蒸发的物理机制

(一)水面蒸发

(二)土壤蒸发

(三)植物蒸发

二、影响蒸发的因素(略)

三、蒸发量的计算(略)

§4

水汽扩散与输送

一、水汽扩散

(一)定义(略)

(二)类型

1. 分子扩散

2. 紊动扩散

二、水汽输送

(一)定义(略)

(二)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4个

(三)我国水汽输送的特点

4个

§5降水

可能最大降水(PMP)

概念:亦称为可能最大暴雨,指在现代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特定的区域在特定的时段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降水量(或暴雨)

研究意义

推算出可能最大洪水(PMF),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6下渗

一、下渗的物理过程

阶段划分

1. 渗润阶段(分子力)

2. 渗漏阶段(毛管力、重力)

3. 渗透阶段(重力)

二、影响下渗的因素

(一)土壤特性

1. 土壤的透水性(颗粒粗细、空隙大小)

2. 土壤前期含水量

(二)降水特性

1. 降水强度

2. 降水历时

3. 降水过程分配

4. 降水空间分布

(二)流域植被、地形条件

1. 植被丰富→滞水→下渗量增大

2. 地面坡度大→漫流速度快→汇流时间短→下渗量减小

(三)人类活动的影响

有利:植树造林、修整梯田、蓄水工程等

不利:砍伐森林、过度放牧、不合理耕作等

§7径流(P81)

1、径流的涵义及其表示方法

★径流的涵义与径流组成

径流的涵义:流域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称为径流。

降雨径流与冰雪融水径流

径流的组成:地面径流、地下径流、壤中流。

★径流的表示方法

1)流量

流量Q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

2)径流总量

径流总量W是指T时段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水量。

3)径流深度

径流深度是指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求得的水层深度,以毫米为单位。

4)径流模数

径流模数M是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F的比值。

5)径流系数

径流系数a是某一时段的径流深度R与相应的降水深度P之比值。

2、径流的形成过程

?流域蓄渗过程:植物截留、下渗、填洼、蒸散发及土壤水的运动;水的垂向运行

?坡地汇流过程:坡面漫流、壤中流、地下径流;水平侧向运行为主;各种径流在时程上的第一次再分配

?河网汇流过程:河岸容蓄、河网容蓄、河网调蓄;对净雨量在时程上的又一次再分配

?流域产流过程:垂向运动

?流域汇流过程:侧向运动

3、影响径流的因素

1)气候因素

2)流域下垫面因素

下垫面因素: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地下特征、地质条件、植被特征等

功能

①不同的下垫面可以具有完全不同的径流效应

②同一个下垫面在不同径流时期径流效应亦会改变

流域具有对降雨再分配的功能

相对于降水是径流的源泉来说,流域则是径流的发生场和分配场,也是径流形成中的重要因素

P87:图2-38

3)人类活动的影响

作业2

已知:Q

=8000m3/s,P0=1500mm,T=31.5×106s,F=4×105km2,

求:W、m、R、a

第三章陆地表面水的组成与运动

§1 陆地表面水的组成与结构

一、陆地表面水的组成

?陆地表面水的基本水源来自大气降水。

?陆地表面水中的89%是以固态冰川的水体形式分布在南极大陆

二、陆地表面水的结构

1河流在地表水循环过程中起着上接大气水,下通地下水,最后联结海水的主干作用。在全球水循环大系统中,河流则为4大亚系统的传递支系统。

2. 冰川

●地表最大水体,稳定少变→储存与补给功能

● 3. 湖泊与沼泽

●水循环活力弱→传递与调蓄功能

§2 流域产流与汇流

一、流域产流理论

?产流过程是指流域中各种径流成分的生成过程,也是流域下垫面对降雨的再分配过程。?★实质:供水与下渗的矛盾相互作用的产物

?★特点:时间上自始至终、空间上贯穿于整个包气带和整个流域

(一)产流机制

1、超渗地面径流的产流机制

是指供水与下渗矛盾发生在包气带上界面的产流机制,只有i>f 时,才能产生地面径流。

r s(t)=i(t)-f(t)

上式说明:地面径流是供水与下渗矛盾发展的产物(前提条件、必要条件、充分条件)

2、壤中径流的产流机制

1)壤中径流发生于非均质或层次性土壤中的透水层与相对不透水层界面上。

2)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形成(图3-1)

3)非常重要的概念:临时饱和水带

?r ss=f A-f B

4)壤中径流的产生也符合供水与下渗矛盾规律。(必要条件、前提条件、充分条件)

5)壤中径流的产生与降雨强度没有直接关系,它只取决于上层的下渗率

3、地下径流的产流机制

1)地下径流的产流机制是指包气带较薄、地下水位较高时的地下水产流机制。

2)地下径流的产流机制同样也服从供水与下渗矛盾的产流机制。

3)也可以发生在均质土层中或风化裂隙岩层中

4)产流条件基本与壤中径流相同,只是其界面为包气带的下界面

?r

=f c(均质土壤)

g

?r

=f c-r ss(非均质土壤)

g

?4)饱和地面径流产流机制

6)饱和地面径流产流机制是在表层土壤具有较强透水性情况下的地面产流机制。

7)前提:下层有相对弱透水层存在→壤中流

--→包气带全部变成临时饱和水带→饱和地面径流

8)重要特征

?r sat=i-(r ss-f B)

四种产流机制的共同规律

?首要条件:供水

?足够的大于下渗率的供水强度

?(临时)饱和水带

?侧向运行的动力

?发生在包气带的某些界面上(供水和下渗矛盾激化的界面)

(二)流域产流方式(略)

二、流域汇流分析

(一)流域汇流过程与汇流时间

坡地汇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河网汇流

(二)流域汇流系统分析

(三)流域汇流的影响因素

1)降水特性的影响

对相同降雨量来说,雨强越大,降雨损失量越小,产流越快,洪峰流量越大,流量过程越尖瘦(图3-14)。

暴雨中心越近于下游,洪峰时间越早、峰量越大,峰形越尖瘦;暴雨中心近于上游则相反。暴雨中心往下游移动,汇流更快,峰量更大,易泛滥。

2)流域的地形坡度的影响

地形坡度越陡,汇流速度越快,汇流时间越短,地面径流的损失量越小,流量过程线越尖瘦。

3)流域形状的影响

狭长形的流域汇流时间较长,径流过程平缓;扁形流域因汇流集中,洪水涨落急剧,峰形尖瘦(图3-16)。

4)水力条件的影响

在畅流条件下,水位越高、流速越快,汇流历时越短,峰量越大,因而峰形越尖瘦(图3-17)。

●三、河流、水系和流域

●(一)河流

● 1. 概念:

●陆地表面经常或间歇有水流动的泄水凹槽,称为河流。即:流动的水 + 凹槽

●它主要是由于水流侵蚀作用的结果。

● 2.作用

●与人类的关系很密切,它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在灌溉、航运、发电、水产和城市供水等

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河流也会给人类带来洪涝灾害。

● 3. 河流的分段及各段水文特征

●较大的河流可分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等五个部分。

●河源是河发源地。

●河口是河水的出口流处。

●上游、中游、下游是从河源到河口之间的三个河段.

●它们有着不同的水文地貌特征。这些特征是从上向下逐渐变化的。

●上游的特点: 河谷呈“V”字形,河床多为基岩或砾石;比降大;流速大;下切力强;

流量小;水位变幅大。

●中游的特点: 河谷呈“U”字形,河床多为粗砂;比降缓;下切力不大而侧蚀显著;流

量较大;水位变幅较小。

●下游的特点是:河谷宽广,呈“︶”形, 河床多为细砂或淤泥;比降很小;流速也很小;

水流无侵蚀力,淤积显著;流量大;水位变幅较小。

●※下蚀作用----河流侵蚀河床底部岩石,使河床降低的作用

● a.下蚀作用切刻河谷的过程

●下蚀作用往往形成大峡谷、急流与瀑布.

●(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三峡)

●溯源侵蚀。现象: 瀑布后退(黄河壶口瀑布每年后退5cm); 河流袭夺

● b.下蚀作用的极限:侵蚀基准面,海平面是最终基准面

●※侧蚀作用----河水侵蚀河床两岸或谷坡,使河床左右迁徙和谷坡后退的作用。

● a.形成的原因:河水流动时,水质点不是直线运动

● b. 侧蚀作用塑造河谷的过程“曲流裁直与牛轭湖的形成”

● 4.河流纵断面

●------是指沿河流轴线的河底高程或水面高程的变化。

●河流纵断面可分为河底纵断面和水面纵断面两种。

●河流纵断面可以用比降(i)来表示。

● i =(H上- H下) / L ;

● H上、 H下分别为河段上下游河槽(或水面)上两点的高程;(H上- H下)则为河

段的落差;L为河段的长度。

(二)水系

● 1. 概念

●一条河流的干支流构成了脉络相通的水道系统,这个水道系统便称为水系或河系。

● 2.水系特征

●主要包括河长、河网密度和河流的弯曲系数。

●(1) 河长

●从河口到河源沿河道的轴线所量得的长度

●(2) 河网密度

●流域内干支流的总长度和流域面积之比,即单位面积内河道的长度。

●可用下式表示:D=∑L/ F,式中:D为河网密度(km/km2);∑L为河流总长度(km);

F为流域面积(km2)。

●河网的疏密能综合反映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它常随气候、地质、地貌等条件不同

而变化。

一般地说,在降水量大,地形坡度陡,土壤不易透水的地区,河网密度较大;相反则较小。

●(3) 河流的弯曲系数

●指某河段的实际长度与该河段直线距离之比值。可用下式表示,式中: K =L/l K

为弯曲系数;L为河段实际长度(km);l为河段的直线长度(km)。河流的弯曲系数K值越大,河段越弯曲,对航运和排洪就越不利。

●如长江的荆江段(湖北枝江—湖南城陵矶),“九曲回肠”

● 3. 水系分类

●根据干支流分布的形状,可进行水系分类,主要可分5类:

●(1)扇状水系:干支流呈扇状分布,即来自不同方向的各支流较集中地汇人干流,流

域成扇形或圆形。我国的海河水系就属此类。

● (2)羽状水系:支流从左右两岸相间汇人干流,形呈羽状。如滦河水系。

●(3)平行状水系:几条支流平行排列。如淮河左岸的河流等。

(4)树枝状水系:干支流的分布呈树枝状。大多数河流属此种类型。如珠江的主流西江水系。(5)格状水系:于支流分布呈格子状,即支流多呈900角汇人于流。这是由于河流沿着互相垂直的两组构造线发育而成。如闽江水系。

●水系类型不同,对水情变化的影响不同。

●例如:扇状水系------海河多水灾

●羽状水系------滦河少水灾

●四、流域

●分水岭-----划分相邻水系或河流的山岭或河间高地;

●分水线-----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

●流域--------分水线所包围的区域.

●流域面积、流域形状、流域高度、流域的坡度、流域的倾斜方向、干流流向等是

流域的重要特征。

●这些特征对河川径流的影响是明显的。例如:流域面积大,河水量也大,洪水历时长,

且涨落缓慢;

●流域形状圆形较狭长形的洪水集中,且洪峰流量大;

●流域向南倾斜的比向北的流域降雪易于消融;

●在中高纬度地区,冬季有结冰的大河流,若在北半球,其流向自南往北流的,则易产

生凌汛。

§3河流的水情

一、水情要素

水情要素主要包括水位、流速、流量、泥沙、水化学、水温和冰情等。

1、水位

●河流水位是指河流某处的水面高程。其零点称为基面。

●基面可分绝对基面和相对基面。绝对基面是以某一河口的平均海平面为零点。如珠江口

基面、吴淞口基面(长江口)、黄海基面等,我国规定统一采用青岛基面。

●相对基面(也称测站基面),是以测站最枯水位以下0.5-l m处作为零点的基面。

●相对基面可减少记录和计算工作量,但它与其他水文站的水文资料不具有可比性,故

进行全河水文资料整编和水文预报时,必须换算为全河统一的基面。

●影响河流水位的因素很多,如水量、河道冲淤、风、潮汐、结冰、植物、支流的汇入、

人工建筑物等。而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水量的增减。水量增加,河水位上涨;水量减少,河水位下降。

●河流水位随气候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而变化。例如由雨水补给的河流,其水位

随降雨的变化而变化。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其水位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则河流水位高;气温低,冰雪融水量少,则河流水位下降。

●水位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水位过程线

●水位历时曲线

●特征水位(最高水位、最低水位、平均水位、中水位)

●中水位-----水位历时曲线上相当于历时50%的水位

2、流速

●河流流速,是指河流中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单位是m/s。

●流速的脉动现象:是指在紊流的水流中,水质点运动的速度和方向不断地变化,而且围

绕某一平均值上下跳动的现象。脉动流速的数值以在水流动力轴附近为最小,而以在糙度较大的河底和岸边为最大。流速脉动能使泥沙悬浮在水中,故它对泥沙运动具有重要意义。流速脉动在较长时段中,脉动的时间平均值为零,

●每点测流时间至少应大于100~120s,才能避免脉动的影响,测得较准确的数值。

河道中的流速分布:

河流纵断面流速分布为:上游河段流速最大,中游河段流速较小,下游河段流速最小。

河流过水断面的流速分布:

从水面向河底递减,从两岸向最大水深方向增大。

●垂线上流速分布: 绝对最大流速出现在水面向下水深的1/10~3/10处;

●平均流速出现于水深的6/10处;

●在水面,由于空气的摩擦阻力,流速较小;在河底,流速趋于零.

●天然河道中平均流速的计算:

●在有实测资料时,可根据实测资料求得。在没有实测资料时,可用水力学公式——--谢

才公式计算。

●式中v为平均流速;c为谢才系数,它与糙率等因素有关,其数值可用经验公式求得.R

为水力半径;i为水面比降。

3 、流量

?流量过程线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课堂实习2:实习教材P84)

?水位-面积曲线

?水位-流速曲线

4、泥沙(固体径流)

运动形式:滚动、滑动、跳跃—推移质、悬浮—悬移质

几个指标:含沙量、输沙率、输沙量、侵蚀模数t/(km2.a)

侵蚀模数----每km2流域面积上,每年被侵蚀并汇入河流的泥沙重量。

5. 河水化学-------矿化度

所谓矿化度,是指1 L河水中所含离子、分子和各种化合物的总量,单位为g/L。矿化度是反映河水化学特征的重要指标。

●河流矿化度分布规律: 汛期降低;枯水期增大。夏季减少;冬季增大。

6. 河水温度与冰情

●河流冰情的发展可分为结冰、封冻、解冻三个阶段。

●由于陆面的温变快,故结冰和融冰都是先从岸边开始,然后逐渐向河中央扩展。河中冰

块随水流向下游流动,称为流冰或行凌

●在河流解冻时,如果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上游解冻早,下游解冻晚,向下游

移动的冰块就可能由于下游河道多湾或狭窄而皇积起来,形成冰坝。冰坝上游,水位抬高,这种现象称为―凌汛‖

●凌汛的发生条件:

● 1.低纬→高纬; 2.气温﹤0 °

●凌汛的发生河流:

●黄河上游和下游

二、年径流的有关概念

?一个年度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水量,称为该断面以上流域的年径流量。

?实测各年径流量的平均值,称为多年平均径流量。

?如果统计的实测资料年数增加到无限大时,多年平均流量将趋于一个稳定的数值,此称为正常年径流量。

正常年径流量是稳定的,但不是绝对不变;正常年径流量代表能开发利用的水资源的最大限度

三、正常年径流量的计算

1、资料充分时正常年径流量的推求

资料的两个条件:①具有代表性(包含特大丰水年、特小枯水年等);②足够充分(30年)资料充分时,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多年平均径流量,以代替正常年径流量。

2、资料不足时正常年径流量的推求

如果实测资料较短,不到20年,代表性差,就需要延展系列,提高资料的代表性,方法是相关分析法(参证变量)。

?参证变量一般必须具有以下条件:

参证变量与研究变量在成因上是相联系的。

参证变量的研究系列比研究变量的系列要长。

参证变量与研究变量必须具有一定的同步系列。

?利用邻站的年径流实测资料延长插补系列

?利用本站或邻站的年降水资料展延插补系列

3、缺乏实测径流时正常年径流量的推求

?等值线法

?水文比拟法

水文比拟法是将参证流域的水文特征值移置于研究流域上来的一种方法。当研究流域与参证流域的各项因素相似,而且参证流域具有较充分的长期水文实测资料时,才可移置。

四、径流的年际变化

(一)年径流量年际变化幅度

1)年径流量的变差系数Cv

年径流量C v的值反映年径流量总体系列离散程度,Cv值大,年径流的年际变化剧烈,这对水资源的利用不利,而且易发生洪涝灾害,Cv值小,则年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小,有利于径流资源的利用。

★影响年径流量C v值的因素:

?年径流量

年径流量大的地方,年径流Cv值小,降雨量少的地方,年径流Cv值大。

我国的Cv值分布的地带性:从东南向西北增大

?补给来源

以高山冰雪融水或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年径流Cv值较小,而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Cv值较大。

河流的补给(河流的水源)

(一) 雨水补给(最主要的补给类型)

补给特点: 不连续性集中性年内、年际变化大

(二) 融水补给

补给特点: 不连续缓和性周期性含沙少

(三) 湖泊、沼泽水补给

补给特点: 调节作用

(四) 地下水补给

补给特点: 稳定而变化小, 其中深层地下水是河流最稳定的补给来源

(五) 人工补给

?流域面积

流域面积小的河流,Cv值大于流域面积大的河流。

2)年径流量的年际极值比

多年最大年径流量与多年最小年径流量的比值,称为年径流量的年际极值比。年际极值比也可以反映年际变化幅度。

怒江极值比最小,淮河最大★Cv值大的河流,极值比也较大,反之亦然

(二)年径流量的多年变化过程

●1、丰水年,枯水年;平水年。

●2、在径流的年际变化过程中,丰水年、枯水年往往连续出现,而且丰水年与枯水年组

循环交替变化着(表3-6)

●3、南方河流丰枯交替周期短,变幅小;北方则丰枯交替周期长,变幅大。

●4、南北方河流丰枯交替规律:南丰北枯,或相反

●5、丰、枯水年组的循环规律与太阳黑子的相对数、大气环流因素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

系。

五、径流的年内变化

(一)径流的季节分配

12月至2月为冬季:是我国河川径流量最为枯竭的季节

3月至5月为春季:是我国河川径流普遍增多的时期

6月到8月为夏季:是我国河川径流最丰沛的季节

9月到11月为秋季:是我国河川径流普遍减退的季节

(二)径流年内变化的特征值

1)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C vv

2)完全年调节系数

六、洪水与枯水

(一)洪水

1洪水的概念

大量降水或积雪融水在短时间内汇入河槽,形成特大的径流,称为洪水。

洪峰流量Q m,洪水总量W,洪水总历时T是洪水特征的三个要素。

2 洪水的影响因素

天气因素

流域的下垫面因素

3)洪峰流量的推求

?根据洪水观测资料推求给定频率的洪峰流量。

?地区综合经验法

4)历史洪水的调查

所谓历史洪水,是指在该河段上可能调查到(或实测)的比通常洪水大得多的洪水。

历史洪水的流量计算(略)

用比降法计算洪峰流量:直接利用谢才公式得出平均流速和流量值

利用坝、急滩、卡口计算洪峰流量:根据堰上水头算出流量

(二)枯水

1)枯水的概念

枯水是河流断面上较小流量的总称。枯水经历的时间为枯水期。

2)影响枯水径流的因素

?前期降水量;流域地质;流域内湖泊率、植被率

?流域蓄水量:流域内湖泊率、植被率大的河流,枯水径流一般也比较大,且变幅小而稳定?河流的大小及发育程度:大河的枯水径流比小河丰沛而稳定;河网充分发育的河流枯水径流也较丰富

3)枯水径流的消退规律性

枯水径流的消退主要是由流域蓄水量的消退形成的。其消退规律与地下水消退规律类同。

工程水文学重点

水文复习重点南昌工程学院 绝对经典 1.工程水文的研究内容: 设计年径流的推求,设计洪水的推求,流域产流与江流的推求,洪水预报。 方法: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配线法,地区综合法。 2.河流的参数:水系,干流和支流;水系形态;河槽和河道断面;河段;河流长度;河道的纵比降;河网密度;河流弯曲系数。 3.流域的参数:流域面积;流域长度;流域形状系数;流域自然地理特征。 4.河川径流的组成:茎流,即地下水径流;通过土壤中通道,大的空隙和渗流层的快速表层流,即壤中流或表层流;饱和层坡面流,包括不透水地面和暂时饱和的土层或者在水道附近经常处于饱和状态的地面上产生的坡面流或称地表径流。 5.随机试验与随机变量的关系:一个随机试验对应着一个随机变量,随机变量的取值与随机试验的结果对应,当随机变量取不同值时表示不同的随机试验。 6.单位线推求步骤:1)选用流域实测暴雨资料。2)对实测的径流过程线进行地下径流分割,求出相对应的地面径流和地面径流深。3)根据流域上不同雨量站实测降雨过程求出流域面降雨过程,在通过流域产流分析计算,得到流域与实测地面径流过程对应的地面净雨过程。4)应用两个基本假定,推求流域的单位线。5)对得道的单位线进行必要的修正,使单位线的径流量与流域上10mm的净雨量相等并光滑无突变。6)取多次暴雨径流资料,分析得出多条单位线,取平均值作为设计依据。 方法:缩放发;分析法。 单位线的应用:求出需要时段长度的单位线以后,就可以依据单位线的倍比假定,先求出各时段净雨所产生的地面径流过程,再应用叠加假定求得流域出口总的设计地面径流过程。 7.设计洪水3要素:洪峰流量,洪水流量,洪水过程。 典型过程线的选择原则:1)选择峰量大的实测洪水过程线。2)曲型洪水过程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3)从防洪后果考虑,应选择对工程安全较为不利的曲型。 8.曲型洪水过程线的放大:1)同比放大法2)同频放大法 9.经验频率曲线和理论频率曲线区别:1)理论频率曲线过每一个点,经验过点群中间2)经验基于资料而定,理论基于总体参数得道 10.水文资料的审查:1)资料的可靠性审查2)资料的一致性审查3)资料的代表性审查。 11.代表年的选择原则:1)选取年径流量与设计值相接近的年份2)选取对工程不利的年份。 12.参证流域的选择原则:1)参证流域应具有长期实测径流资料,且代表性较好。2)参证流域与设计流域必须属于同一气候区,且下垫面条件相似3)参证流域与设计流域面积不能相差太大,最好不超过15% 13.蓄满产流模式下产流计算方法:1)降雨径流相关图法2)流域蓄水容量曲线法。 14.超渗产流的基本原理:指一次降雨过程中的下渗水量,不易满足流域的缺水量,但当降雨强度不大于下渗强度时,会产生地面径流,这产流模式称为超渗产流。 15.直接法推求设计暴雨量:1)暴雨资料的收集、审查、插补与延长2)设计流域面雨量的插补展延3)暴雨资料的统计选择4)特大值的处理5)面雨量频率计算6)求设计暴雨过程7)设计面暴雨量计算成果的合理性检查。16.间接法推求设计暴雨量:1)设计点暴雨量的计算2)设计面暴雨量的计算。 17.由实测资料选择典型暴雨时,应遵循的原则:1)所选典型暴雨过程应是设计条件下比较容易发生的,从两方面考虑:1、从雨量上,应使典型暴雨的雨量接近设计暴雨的雨量2、要使选择典型暴雨的雨峰个数,主雨封位置和实际雨历时是大暴雨中常见的2)所选的曲型暴雨应是对设计的工程不利的,主要包括1、雨量化比较集中2、主雨封比较靠后。 18.小流域设计暴雨计算的特点:1)往往无暴雨资料,计算简便。2)用暴雨资料推求3)设计暴雨空间变化不大,以点雨量代替面雨量4)只需求设计洪峰流量(不需要计算3要素)5)考虑设计暴雨的降雨时段长度为小流域的汇流时间Z,设计暴雨的损失量按常数值考虑,其强度为M,而且不考虑地下净雨和地下径流。 19.流域平均降水量计算的计算方法: 1)算数平均法。1、P为流域平均降水量,Pi为各站同期降水量,n为测站数。2、此法适用于流域内地形起伏不大,雨量站网分布均匀且比较稠密的地区。 2)泰森多边形法。1、F为流域总面积fi为各多边形面积n为多边形个数。2、此法适用于雨量站分布不均匀的流域。3、步骤:a、将相邻雨量站用直线连接而成若干个多边形。b、对每个三角形各边做垂直平分线,这些线和流域边界线将流域分成若干个多边形,每个多边形内有一个雨量站。C、此雨量站测得的降水量代表多边形面积上的平均降水量。 3)等量降水量法。1、fi为各相邻等降水量线间的距离n为等降水线间的面积快数。2、此法需足够数量的雨量站才能绘出反映实际降水空间分布的等水量线、 20..经验频率曲线的绘制步骤:1)将逐年实测的年最大洪峰流量填入表中1、2栏。2)将年最大洪峰流量按大小递减次序重新排列,填入表中第4栏,第3栏为序号栏,自上而下1,2……3)按数学期望公式分别计算频率P=m/n+1*100%,填入第5栏。4)以第4栏的Qm为纵坐标,以第5栏的P为横坐标,在频率格纸上点绘经验频率点,然后徒手目估通过点群中间连成一条光滑曲线,既为该站的年最大洪峰流量经验频率曲线。5)根据工程设计标准指定的频率值,在曲线上查出所需的水文数据。

水文学原理必背知识点打印版培训讲学

绪论 一、水文学简史 英文Hydrology,来源于拉丁语,“水的知识”。 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 1. 萌芽期(公元1600年之前) 2. 奠基时期(公元1600-1900年) 3. 实践时期(1900-1950年) 4. 现代化时期(1950年- ) 一、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 1.时程变化上的周期性与随机性 2.空间变化上的相似性与特殊性 二、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 成因分析法 以质量守恒、能量(动量)守恒等定理为基础,揭示水文现象运动变化的机理、 规律。 数理统计法 水文现象具有随机性,从而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研究水文现象特征值的统计规律。 地理综合法 水文现象具有地区性,从而通过建立地区经验公式、绘制各种特征值等值线图,揭示水文特征值的地区规律。

水文循环 水文循环的原因(外因、内因) 水的不断蒸发、输送、凝结、降落、产流、汇流的往复循环过程 大循环和小循环 大循环:海洋→大气→大陆→海洋(纵向+横向) 小循环:海洋→大气→海洋(海洋小循环) 大陆→大气→大陆(内陆小循环) 水文循环的规律 1)海洋的蒸发量多于降水量; 2)大陆的降水量多于蒸发量; 3)大陆外流区输入水汽量与输出水量基本平衡; 4)大陆内流区降水量与蒸发量基本相等。 水文循环的作用和意义 1、调节气候; 2、塑造了地球表面; 3、形成了巨大的水利资源; 4、形成一切水文现象。

水资源问题 ?原因 1)水资源量时空分布不均匀; 2)水资源分布与人口、耕地分布不相适应; 3)水环境污染; 4)水资源浪费。 ?对策 1)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调配; 2)积极开展水污染防治; 3)节约用水。9

_水文学基础知识

水文学基础知识 水文学基础知识 一、概念一、概念 1、水文学概念 水文 shuǐ wén 英文:Hydrology 1.水的波纹。亦指如波纹的图形。 2.自然界中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 3.水文,指研究自然界水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的一门边缘学科。“文”作自 然界的现象讲,如“天文”。 水文是水利、水电及一切与水资源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前期工 作的基础,是水利建设的尖兵、防汛抗旱的耳目、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哨兵、资源 水利的基石,是一项必须适当超前发展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水文学:研究水存在于地球上的大气层中和地球表面以及地壳内的各种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及其内在联 系的学科。包括水体的形成、循环和分布,水体的化学成分,生物、物理性质以及 它们对环境的效应等。 水文学:广义地说就是研究地球与水的科学,包括它的性质、现象和分布,其 核心是水循环。水文学,广义地按地球圈层情况可分为水文气象学、地表水文学 和地下水文学三种。按地球表面分布情况,又可分为海洋水文学和陆地水文学。 陆地水文学:主要研究存在于大陆表面上的各种水体及其水文现象的形成过程 与运动变化规律。按研究水体的不同又可分为:?河川水文学;?湖泊(包括水库)水文学;?沼泽水文学;?冰川水文学;?河口水文学。 2、水文循环

水文循环:地球上或某一区域内,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水分通过蒸发、 水汽输送、降水、入渗、径流等过程不断变化、迁移的现象。 大循环:从海洋蒸发的水汽,被气流带到大陆上空,遇冷凝结而形成降水,降 水至地面后,一部分蒸发直接返回空中,其余都经地面和地下注入海洋,这种海陆 间的水分交换过程称大循环或外循环。 小循环:陆地上的水经蒸发、凝结作用又降落到陆地上,或海洋面上蒸发的水 汽在空中凝结后,又以降水形式降落在海洋中,这种局部的水文循环称小循环或内 循环。前者又可称内陆小循环,后者称海洋小循环。由陆面蒸发而引起的内陆小循环,对内陆地区的降水有重要作用。因内陆地区距离海洋很远,从海洋直接输送到 内陆的水汽不多,需要通过内陆局部地区的水文循环运动,使水汽不断地向内陆输送,这是内陆地区的主要水汽来源。由于水在向内陆输送过程中,沿途会逐步损 耗,故内陆距离海洋越远,输送的水汽量越少,降水越小,沿海地区一般雨量充 沛,而内陆地区则雨量稀少,气候干燥,就是这个原因。 3、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 ? 时程变化上的周期性与随机性 ?周期性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昼夜、四季、海陆分布,以及一定的大气环境,季区区域等,使水文现象在时程变化上形成一定的周期性。 ?随机性因为影响水文现象的因素众多,各因素本身在时间上不断地发生变 化,所以受其控制的水文现象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它们在时程上和数量上的变化 过程,伴随周期性出现的同时,也存在着不重复性的特点,这就是所谓随机性。 ? 地区上的相似性与特殊性 ?相似性有些流域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或离海洋远近等)相似,气候与地理条件相似,因而所产生的水文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具有所谓地带 性。

南京大学水文学原理复习2014版

水文学原理复习 第一章绪论 1、简述水文学的研究任务。 水文学,广义地说就是研究地球与水的科学,包括它的性质、现象和分布。 水文学是地球物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研究存在于大气层中、地球表面和地壳内部各种形态水在水量和水质上的运动、变化、分布,以及与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相互的联系和作用。是关于地球上水的起源、存在、分布、循环、运动等变化规律,以及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知识体系。 2、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 时程变化上的周期性与随机性 地区上的相似性与特殊性 周期性: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昼夜、四季,海陆分布,以及一定的大气环境,季风区域等,使水文现象在时程变化上形成一定的周期性。 随机性:因为影响水文现象的因素众多,各因素本身在时间上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受其控制的水文现象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它们在时程上和数量上的变化过程,伴随周期性出现的同时,也存在着不重复性的特点,这就是所谓随机性。 相似性:有些流域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或离海洋远近等)相似,气候与地理条件相似,因而所产生的水文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具有所谓地带性。 特殊性:不同流域虽所处的地理位置、气侯条件相似,但由于下垫面条件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水文变化规律。 3、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有那些。 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地理综合法,遥感技术、核技术等新的研究方法近些年也在被使用。 成因分析法:按基本站网或室内外实验资料,从具体实际出发,研究水文现象的形成过程,揭示水文现象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寻求其成因规律及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水文现象各要素与影响各要素变化的定性和定量关系,确定性的水文模型也属此类方法。 数理统计法:基于水文现象特征值的出现具有随机性,以概率理论为基础,根据长期的水文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得水文现象特征值的统计规律,或对主要水文现象与其影响因素之间进行相关分析,求出一定得经验关系以供应用,也是另一种统计规律。随机模型即属此类方法。 地理综合法:从气侯要素及其他景观要素的分布具有地区性得特点出发,求出各测站水文要素的分类地区特征值,建立地区经验公式,绘制各种特征值等值线图等,以分析水文现象的地区特征,揭示水文地区规律。 第二章自然界的水 4、全球水资源总量是多少。 水在地理圈中的存在形式,大体上可分为地面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四大部分。 广义的水资源概念:地球上一切形式的水。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3.86×108km3。 狭义的水资源概念:每年可更新和恢复的那部分动态淡水量。全球每年的水资源量约为4.7万立方公里。

水文学整理重点

绪论 水文学:研究地球上水的科学就是水文学(Hydrology)。具体来说,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和变化规律,以及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各种不同的水体是水文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水文循环是水文学的核心内容; 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是现代水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水文学体系 基础学科:研究的水体对象划分:(河流水文学、湖泊水文学、沼泽水文学、冰川水文学、地下水文学等) 应用学科:工程水文学、农业水文学、土壤水文学、森林水文学、城市水文学 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 (1)水文循环永无止境 (2)水文现象的周期性和随机性 (3)水文现象区域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第一章 水文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径流3个阶段和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下渗、径流5个环节。 水文循环概念: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等作用下,以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等方式进行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水循环类型: 海陆间水循环:是指从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被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面后,其中一部分蒸发到空中,另一部分经过地表和地下径流又流到海洋,这种海陆间的水循环又称大循环。 海洋小循环:海上内循环,就是海面上的水份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到海面的过程。 陆地小循环:是指陆面水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在高空冷凝形成降水,仍落到陆地上,从而完成的水的循环过程。(可以再分为大陆外流区小 循环和内流区小循环)

水文循环的作用与效应:表层结构、气候、地表形态、生态、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土壤蒸发:土壤蒸发是发生在土壤孔隙中的水的蒸发现象,它与水面蒸发相比较,不仅蒸发面的性质不同,更重要的是供水条件的差异。 土壤蒸发是土壤失去水分的干化过程,据土壤供水条件差别及蒸发率的变化,分三个阶段:(1)定常蒸发率阶段 (2)蒸发率下降阶段 (3)蒸发率微弱阶段 形象因素:土壤孔隙性、地下水位、温度梯度等 水汽输送(我国水汽输送4个通道) 降水四要素:降水(总)量、降水历时与降水时间、降水强度、降水面积。 降水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下垫面条件等 下垫面条件的影响: 地形:坡向与降水(迎风坡多雨)、高度与降水(地形的抬升增雨并非无限制的,当气流被抬升到一定的高度后,雨量达最大值。此后雨量就不再随地表高程的增加而继续增大,甚至反而减小。) 下渗 下渗动力:地表水沿岩土空隙下渗是在重力、分子力和毛管力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根据下渗过程作用力组合变化及运动特征可分成三个阶段: ①渗润阶段 ②渗漏阶段 ③渗透阶段 径流 据径流过程及途径不同,可将径流分为三种,即地面径流、地下径流及壤中流。 流域对降水的再分配作用表现 径流成分分配:它主要是在水分垂直运行中,通过下垫面而发生的,将降水分配成为不同的径流成分。有拦截、填洼、下渗 径流时程分配:它是通过水分侧向运行而体现出来的。形成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

工程水文学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 1.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水体在太阳辐射和重力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冷凝降落、下渗,形成径流的往复循环过程。外因:太阳辐射、地球重力以及地形地貌等下垫面因素。 内因:水具有固液气三态相互转化的物理性质 2.在太阳辐射下,不断地蒸发变成水汽进入大气,并随气流输送到各地,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降水回到地球表面,其中一部分被植物截留和土壤储蓄,通过蒸散发返回大气,另一部分以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形式汇入江河湖库,最终回归大海。在水循环过程中,太阳辐射强度、大气环流机制和海陆分布决定了水汽的运行规律。 3. 水资源是水文循环使陆地一定区域内平均每年产生的淡水量,是陆地上由大气降水补给的各种地表和地下淡水水体的动态水。通常用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描述/ 地球表面可供人类利用的水称为水资源。 4.我国水资源分布的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空间分布十分悬殊。 5.河流的水资源之所以源源不断是由于自然界存在着永不停止的水文循环过程。使水具有再生性 6.工程水文学任务 三个阶段: (1)规划设计阶段,主要任务:确定工程的规模,根据工程的特性和规划设计要求,预测和预估未来工程使用期限的水文情势,提供用于确定工程规模的设计洪水或设计径流。(2)施工建设阶段,主要任务:将规划设计的工程付诸实施用于预估临时性水工建筑物设计洪水,并为施工期的防洪安全提供短期洪水预报。 (3)运用管理阶段,主要任务:在于使建成的工程充分发挥效能。通过水文预报,预报来水量大小和过程,以便进行合理调度,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同时,还需不断进行水文复核修正原来预估的水文情势数据,改进调度方案或对工程实行扩建、改建,使得工程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7.工程水文学内容 (1)水文信息采集和处理 (2)降雨径流关系分析 揭示流域径流的形成规律,描述流域产汇流计算方法和数学模型。 (3)水文分析与计算 揭示水文现象的成因规律与统计规律,研究水文要素与地理因素之间的联系及时空分布特征,预估未来(很长时期内)水文情势的方法和途径 (4)水文预报:短期预报方法,预计水文变量在预见期内的大小和时刻变化。(预见期内) 8.水文现象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 9.三个规律:成因规律、统计规律、地理分布规律 10.研究方法: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地理综合法 补11.水循环重要环节:降水、下渗、蒸散发、径流

《工程水文学》网上作业题要点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工程水文学网上作业题 第1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水资源通常是指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包括()和()2个方面。 2、对人类最为实用的水资源,是陆地()量、江河()量和浅层地下()量。 3、江河径流和浅层地下淡水的补给来源是()。 4、降水量和江河径流量在各年之间和年内各月之间水量都不均衡,多水年和年内的多水期常造成()灾害,少水年和年内的少水期常发生()灾害。 5、从数量上看,降水量和江河径流量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年内的多水期称汛期或()期,年内的少水期称非汛期或()期。 6、评价一个区域的水资源数量指标一般包括()量、()水资源量、()水资源量、()总量等。 7、常用统计时段内的()年降水量和()年降水量的比值表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该比值称为极值比。 8、当采用极值比表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时,极值比大表示降水量的()变化大,反之亦然。 9、广义的水文学包括()水文学、()水文学、水文气象学和()水文学。 10、在学科分支方面,工程水文学属于()水文学范畴。 11、工程水文学的主要内容为水文测验、水文()和水文预报,由于水文测验和水文预报现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水文()是工程水文学的主要内容。 12、水文分析计算可为水利水电工程的()阶段、()阶段和()阶段提供水文数据。 13、在水利水电工程的()阶段、()阶段和()阶段,一般都要进行水文计算。 14、自然界中的水文现象极其复杂,但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性、()性和()性。 15、由于水文现象具有()性,因此可将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水文分析计算。 16、按照要求不同,工程水文学的研究方法通常可以分为3类,即()法、()法和()法。 二、名词解释 1、水资源 2、水文学 3、成因分析法 三、简答题 1、我国水资源具有哪些特点? 2、按照年降雨量和年径流深的大小,可将我国划分成哪几个地带? 3、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是什么? 四、论述题 1、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战略有何意义? 2、水文分析计算在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是什么? 3、水文现象有哪些基本特性? 4、水文分析计算经常采用哪些研究方法?其根据是什么

水文学基础知识

水文学基础知识 一、概念 1、水文学概念 水文 shuǐ wén 英文:Hydrology 1.水的波纹。亦指如波纹的图形。 2.自然界中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 3.水文,指研究自然界水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的一门边缘学科。“文”作自然界的现象讲,如“天文”。水文是水利、水电及一切与水资源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前期工作的基础,是水利建设的尖兵、防汛抗旱的耳目、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哨兵、资源水利的基石,是一项必须适当超前发展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水文学:研究水存在于地球上的大气层中和地球表面以及地壳内的各种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的学科。包括水体的形成、循环和分布,水体的化学成分,生物、物理性质以及它们对环境的效应等。 水文学:广义地说就是研究地球与水的科学,包括它的性质、现象和分布,其核心是水循环。 水文学,广义地按地球圈层情况可分为水文气象学、地表水文学和地下水文学三种。按地球表面分布情况,又可分为海洋水文学和陆地水文学。 陆地水文学:主要研究存在于大陆表面上的各种水体及其水文现象的形成过程与运动变化规律。按研究水体的不同又可分为: ①河川水文学;②湖泊(包括水库)水文学;③沼泽水文学;④冰川水文学;⑤河口水文学。 2、水文循环 水文循环:地球上或某一区域内,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水分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入渗、径流等过程不断变化、迁移的现象。 大循环:从海洋蒸发的水汽,被气流带到大陆上空,遇冷凝结而形成降水,降水至地面后,一部分蒸发直接返回空中,其余都经地面和地下注入海洋,这种海陆间的水分交换过程称大循环或外循环。 小循环:陆地上的水经蒸发、凝结作用又降落到陆地上,或海洋面上蒸发的水汽在空中凝结后,又以降水形式降落在海洋中,这种局部的水文循环称小循环或内循环。前者又可称内陆小循环,后者称海洋小循环。由陆面蒸发而引起的内陆小循环,对内陆地区的降水有重要作用。因内陆地区距离海洋很远,从海洋直接输送到内陆的水汽不多,需要通过内陆局部地区的水文循环运动,使水汽不断地向内陆输送,这是内陆地区的主要水汽来源。由于水在向内陆输送过程中,沿途会逐步损耗,故内陆距离海洋越远,输送的水汽量越少,降水越小,沿海地区一般雨量充沛,而内陆地区则雨量稀少,气候干燥,就是这个原因。 3、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 ⑴时程变化上的周期性与随机性 ①周期性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昼夜、四季、海陆分布,以及一定的大气环境,季区区域等,使水文现象在时程变化上形成一定的周期性。 ②随机性因为影响水文现象的因素众多,各因素本身在时间上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受其控制的水文现象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它们在时程上和数量上的变化过程,伴随周期性出现的同时,也存在着不重复性的特点,这就是所谓随机性。

《工程水文学》考试大纲及知识点整理

2012年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 《工程水文学》考试大纲 一、理解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原理。 在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任意区域、任一时段进入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额必等于其蓄水量的变 化量,这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可列出水量平衡方程。对某一区域,有 I?O=?S 式中:I、O——给定时段内输入、输出该区域的总水量; ?S——时段内区域蓄水量的变化量,可正可负。 二、水文现象有哪些基本规律和相应的研究方法? 上可分为成因规律和统计规律两类,相应地,水文计算方法则分为成因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也有将水文规律分为三类的,即成因规律、统计规律和地区综合规律,相应地,水文计算方法则分为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地区综合法。 三、试述水文学的定义。工程水文学与水文学有何联系?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存在、循环和分布,物理与化学特性,以及水体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包括对生物特别是对人类的影响。 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管理提供水文依据的一门科学。 工程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为满足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迫切需要,水文工作者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大量的、深入的试验研究,使水文学发展到工程水文学阶段。 水文计算、水利计算、水文预报(水文分析与计算及水文预报)。 四、何谓年径流?它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是什么? 一年期间通过河流某一断面或流域出口断面的总水量。 径流可以用年径流总量W(m3)、年平均流量Q(m3/s)、年径流深R (mm)及年径流模数M(mm/s·km2)等表示。

五、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有哪些?水文循环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 2. 水循:水具有固、液、气三态互相转化的物理特性。 3. 水循:太阳辐射和地球的重力作用。 六、简述水文测站的类型并说明水文测站布设的基本内容。 :基本站和专用站。 2. 布设 建站包括选择测验河段和布设观测断面。 水文测站一般应布设基线、水准点和各种断面,即基本水尺断面、流速仪测流断面、浮标测流断面及比降断面。 (1)基本水尺断面上设立基本水尺,用来进行经常地水位观测。 (2)测流断面应与基本水尺断面重合,且与断面平均流向垂直。若不能重合时,已不能相距过远。 (3)浮标测流断面有上、中、下三个断面,一般中断面应与测流仪测流断面重合。上、下断面之间的间距不宜太短,其距离应为断面最大流速的50~80倍。 (4)比降断面设立比降水尺,用来观测河流的水面比降和分析河床的糙率。 七、什么是流域?流域的分水线是什么?简述流域的类型。 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区域称为流域,也就是分水线包围的区域。 邻流域的分界线,称为分水线。 分水线有地面、地下之分。 八、径流的形成过程如何?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是哪三个? 是指降水所形成的,沿着流域地面和地下向河川、湖泊、水库、洼地等流动的水流。 流域内,自降雨开始到水流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称为径流形成过程。径流形成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为了便于分析,一般把它概括为产流过程和汇流过程两个阶段。

水文、水资源知识点汇总

水文水资源专业技术知识整理 专题1:名词解释 1.1水文类 (1)实测径流系列: (2)天然径流系列: (3)可能蒸发:可能蒸发量是指在一定的气温和环流条件下的蒸发能力,实际蒸发量是测量得到的具体数据。 (4)最大可能蒸发量: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它表示一个地方自然条件下潜在的蒸发能力。 (5)参考作物蒸发: (6)超渗产流:地面径流产生的原因是同期的降水量大于同期植物截留量、填洼量、雨期蒸发量及下渗量等的总和,多余出来的水量产生了地面径流。 (7)蓄满产流:又称超蓄产流。因降水使土壤包气带和饱水带基本饱和而产生径流的方式,是降雨径流的产流方式之一。在降雨量较充沛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地下潜水位较高,土壤前期含水量大,由于一次降雨量大,历时长,降水满足植物截留、入渗、填洼损失后,损失不再随降雨延续而显著增加,土壤基本饱和,从而广泛产生地表径流。 (8)释水系数:水头(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时,从底面积为一个单位高度等于含水层厚度的柱体中所放(或贮存)的水量。 (9)给水度:一般指饱和水的土或岩石在重力作用下,流出来的水体积与土或岩石总体积的比值,称为土或岩石的给水度,又称重力给水度。它是表征土或岩石给水能力的重要参数。 (10)持水度:饱和岩石经重力排水后所保持水的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11)容水度:岩石空隙能够容纳水量的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12)潜热:物质发生相变(物态变化),在温度不发生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13)感热:亦称显热,物体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温度升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其原有相态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4)导水系数:渗透系数与含水层厚度的乘积。 (15)可能最大降雨:现代气候条件下,一定历时内的最大降水量。 (16)净雨:指降雨量中扣除植物截留、下渗、填洼与蒸发等各种损失后所剩下的那部分量。也叫做有效降雨。净雨量就等于地面径流,因此又叫做地面径流深度。在湿润地区,蓄满产流情况下;净雨就包括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两部分。 (17)运动波模型:运动波模型是从一维圣维南方程简化而来,其基本假设是水流的能坡和底坡相等,并借助Chezy阻力公式得到流量和水深的关系。 (18)扩散波模型:扩散波是天然河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洪水波,它通过忽略圣维南方程组中动力方程的惯性项后与连续方程联立求解而得。这种洪水波可以反映天然河道中洪水波的坦化与变形,具有明确的水力学基础, 而且计算相对简便,只需水文资料和较少的河道地形资料。 (19)入库洪水:从水库周边汇入水库及由库面降雨所形成的洪水。入库洪水包括入库断面洪水、入库区间洪水两部分。入库断面洪水为水库回水末端附近干支流河道水文测站的测流断面,或某个计算断面以上的洪水。入库区间洪水又可分为陆面洪水和库面洪水。陆面洪水为入库断面以下,至水库周边以上的区间陆面面积所产生的洪

《工程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中文名称:工程水文学 二、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 Hydrology 三、课程编码:ZB0610320 四、课程性质:水利工程、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基础必修课 五、学时数、学分数、开课学期:48学时、3学分、第五学期 六、课程目的与要求: 《水文学》是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水文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水文测验技术和工程水文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具有不同资料条件下进行水文分析和计算的方法,为学习后续专业课,以及将来从事专业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概率论、水力学 后续课程:水利计算 八、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 九、考核方法:闭卷考试 十、选用教材参考书目: 教材:任树梅、朱仲元:《工程水文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1、叶守泽:《水文水利计算》,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 2、詹道江、徐向阳、陈元芳:《工程水文学》,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 十一、教学进程安排表: 序号章节教学内容学时 理论实践合计 1 第一章绪论 2 2 2 第二章水循环和径流形成 4 4 3 第三章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 6 4 10 4 第四章水文统计的基本方法 6 6 5 第五章设计年径流分析计算8 6 6 第六章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6 8 7 第七章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6 8 8 第八章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 6 4 合计44 4 48 十二、主要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工程水文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了解水文现象的基本特征。本章计划1学时。 二、课程内容 1-1 水文计算的研究内容 了解水文学、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 1-2 水文计算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任务 了解水文计算在水利工程建设与运用不同阶段的任务。 1-3 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 了解水文现象的3个特点。

《工程水文学》习题册全解

《工程水文学》习题康艳巨娟丽编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年9月

前言 为了学生能全面、系统和有重点地掌握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编者编写了本习题集。本习题集中的习题主要来源于武汉大学水电学院编写的《工程水文学题库及题解》一书,同时还采用了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工程学院的部分习题,本书第三章的习题引用了陕西省宝鸡水文局千阳水文站和益门镇水文站的实测资料,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本课程作业的具体要求如下: 习题作业前,应阅读习题中涉及的有关基本理论和方法; 严肃、认真、仔细、按时完成作业,达到“分析正确,计算无误、图幅美观,字迹端正”,作业中的曲线图严格按照工程制图要求进行绘制,文字说明和计算数据书写应工整; 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应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 要求统一用A4白纸书写作业; 作业经教师批改,认真改正错误之处; 作业要妥为保存,待课程学习结束后,作业装订成册,以留毕业参加实际工作参考使用; 切忌随手乱涂乱划,以作为期末考查的依据。 编者 2011年9月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流域径流形成过程 (2) 第三章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 (7) 第四章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 (12) 第五章水文预报 (22) 第六章水文统计 (25) 第七章设计年径流分析 (31) 第八章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37) 第九章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43)

第一章绪论 学习本章的意义:学习本章的目的,主要了解什么是工程水文学?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在国民经济建设,尤其在水利水电建设中有哪些重要作用?希望能结合某一工程实例进行学习。本章内容主要有:水文学与工程水文学,水资源,水文变化基本规律与计算方法。 本章内容:水文学与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及作用,水文变化基本规律及基本研究方法。 一、填空题 1.水文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的变化规律,预测、预报 的变化情势的一门水利学科。 2.工程水文学的内容,根据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基本可分为两个方法: 和。 3.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可分:、和。 4.根据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水文计算的基本方法可分为、 和。 二、选择题 1.水文现象的发生[ ]。 a、完全是偶然性的 b、完全是必然性的 c、完全是随机性的 d、既有必然性也有随机性 2.水文分析与计算,是预计水文变量在[ ]的概率分布情况。 a、任一时期内 b、预见期内 c、未来很长很长的时期内 d、某一时刻 3.水文预报,是预计某一水文变量在[ ]的大小和时程变化。 a、任一时期内 b、预见期内 c、以前很长的时期内 d、某一时刻 4.水资源是一种[ ]。 a、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b、再生资源 c、非再生资源 d、无限的资源 5.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具有偶然性,因此,它的发生和变化[ ]。 a、杂乱无章 b、具有统计规律 c、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d、没有任何规律 6.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是有成因的,因此,其变化[ ]。 a、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b、具有完全的统计规律 c、具有成因规律 d、没有任何规律 三、简答题 1.工程水文学与水文学有何联系?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2.工程水文学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有何作用?

水文基本知识总结

一、重现期 重现期是指平均多少年重复出现一次,或多少年一遇。 频率P 与重现期T 的关系,对下列两种不同情况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研究暴雨洪水问题时,一般设计频率小于50%,则 T=1/P T 表示大于某值降雨量的重现期 例如:当设计洪水的频率为P=1%时,代入上式得T=100a ,称为百年一遇。 研究枯水问题时,为了保证灌溉、发电及给水等用水需要,设计频率P 常采用大于50%,则 T=1/(1-P) T 表示小于某值降雨量的重现期 例如:当灌溉设计保证率P=90%,代入式中得T=10a ,称为10年一遇的枯水年。若以此作为设计来水的标准,则说明平均10年中有一年来水小于此枯水年的水量,而其余几年的来水等于或大于此数值,也就是说平均具有90%的可靠程度。 均方差σ:又称标准差,说明系列离散程度。 变差系数Cv :又称离势系数、离差系数表示标准差相对于平均数大小的相对量,反映频率密度分配曲线的平均情况和离散程度。 偏态系数Cs :又称偏差系数,说明随机系列分配不对称程度的统计参数。当随机变量大于均值与小于均值的出现机会相等时,即当系列取值对称与x 时,Cs=0,此时均值所对应的频率为50%。当小于均值的出现机会多时,均值所对应的频率大于50%,Cs>0,为正偏(或右偏);当大于均值的出现机会多时,均值所对应的频率小于50%, Cs<0。 () n x X n i i ∑=-= 1 2 σ () n K x C n i i ∑=-= = 1 2 v 1σ () () 3 1 3 3 3 1 s 1v n i i n i i nC K n x x C ∑∑==-= -= σ 离均系数Φp :是对随机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得到的随机变量,是标准化变量, Φ的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的离均系数Φp 值表) 模比系数Kp :某一时段内的径流模数与较长时段内的平均径流模数的比值。

水文学(考试重点)

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 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研究对象:地球上的水 .(1)水本身性质 .(2)水与地理环境、人类的联系 水文学的特点:一方面,具有自然属性,属于地球科学的范畴;另一方面,又具有社会属 性,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 水文学:地球物理水文学、工程水文学、地理水文学 地理水文研究的特点:宏观性:水体运动变化的自然规律、总体演化趋势 综合性:与其它自然地理因素间的相互影响研究 区域性:各水体的区域差异性 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水文现象: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 水循环永无止尽,水文现象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水文现象在时间上既有周期性又有随机性。 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 水文效应:由于自然或认为因素,使地理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水循环要素、过程、水文情势发生变化,成为水文效应。 水资源的特性 自然属性1,.可再生性 2水循环过程具有无限性的特点,水资源具有可再生性。但这种可更新的水量又是有限的。 3.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4年内与年际变化大;地区分布不均衡 社会属性1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代替性2利与害的两重性 世界水资源 水资源是指全球水量中可为人类生存、发展所利用的水量,主要是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 .最能反映水资源数量和特征的是年降水量和河流的年径流量。 区域水资源总量:为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总和=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重复量 水循环基本过程: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机理: 第一,水循环服从于质量守恒定律;第二,太阳辐射与重力作用,是水循环的基本动力; 第三,水循环广及整个水圈,并深入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第四,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但局部水循环却是开放系统。第五,地球上的水分在交替循环过程中,总是溶解并携带者某些物质一起运动。 水循环的实质 水循环就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气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的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试述水循环的作用与效应 1 水循环与地球圈层构造:在地球表层系统中,水圈处于主导地位,水圈中的水通过周流不息的循环运动,积极参与了圈层之间的界面活动,并深入4大圈层内部,将它们耦合在一起。 2 水循环与全球气候:首先,水循环是大气系统能量的主要传输、储存和转化者;其次,水循环通过对地表太阳辐射能的重新再分配,使不同经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得到缓解;再次,水循环的强弱及路径,还会直接影响到各地的天气过程,甚至可以决定地区的气候基本特征。

水文地质学知识点整理

地下水的概念P1:地下水是赋存于地表以下岩石(土)空隙中各种形态的水的总称。既有液态的水液,也有气态的水汽,也包括固态的水冰,还有介于它们之间其他形态的水。 地下水的功能属性P2:地下水的资源属性,地下水是生态因子,地下水是环境(灾害)因子,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地下水是地球深部的信息载体。 水文地质学的研究方法P4:野外调查,野外试验,室内试验,遥感,地球物理勘察,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一章水循环与地下水赋存 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构P7 地球圈层构造划分表 地球外部圈层:由五个大致成层分布的自然子系统组成,按照性质可以分成3类。即3个无机子系统———大气圈、水圈、岩石圈。1个类有机子系统———土壤圈。1个有机子系统———生物圈。 2、地球水圈可以划分为地质水圈和水文水圈。P9 3、地球上的水循环P10:地球各个圈层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统称为大气水的水循环,又叫做自然界的水循环。按其循环途径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层圈的范围,可分为地质循环和水文循环两类。 4、岩石(土)介质中水的存在形式P17页

5、赋存介质的水理性质P19-20:指与水的储容和运移有关的赋存介质的性质,主要包括空隙的大小、多少、连通程度及其分布的均匀程度,这些性质的差异,会使其储容、滞留、释放以及透过水的能力不同。表征介质水理性质的指标有容水度,给水度,持水度。 容水度:指介质能够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质。 给水性:指饱水介质在重力作用下,能够自由给出一定水量的性质持水性:指重力释水后,介质能够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能。 二、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1、包气带和饱水带:P21 2、越流P22:把两个含水层透过该弱透水层发生垂直水量交换的现象称为地下水的越流。 按照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可以把地下水分为潜水、承压水、与上层滞水。其中潜水和承压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P23 3、潜水的概念P26:潜水是地表一下埋藏在饱水带中第一个稳定隔水层智商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水文学的基础理论问

试题 你认为生态水文学的科学问题有哪些 水文学的基础理论问题 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的关系 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的关系 水文学主要是研究地球上水的起源、存在、分布、循环运动规律,水资源学主要研究水资源的形成、演化、运动规律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理论。水文学与水资源学即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水文学是水资源学的重要科学基础,水资源学是水文学服务于人类社会的重要应用。 水文学是水资源学的基础。从水文学和水资源学的发展过程看,水文学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而水资源学是在水文学的基础上,为了研究和解决日益窋的水资源问题而逐步形成的一个知识体系。因此,可近似的认为,水资源学是在水文学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从研究内容上看,水文学是一门研究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形成、运动规律以及相关问题的学科体系;水资源学主要研究水资源评价、配置、综合开发、利用、保护以及对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按照水资源的定义,水资源是指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世界上大量的水中只有一小部分可以划归为水资源的范畴,水资源学对水资源的研究是建立在水文学对地球上各种水体的研究的基础之上的。 水资源学是水文学服务于人类社会的重要应用。人们研究水文现象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利用水资源,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与管理等工作是水文学服务于人类社会的重要应用内容。水文学中的水循环理论支撑水资源可再生性研究,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依据。在对水资源进行量化进程中,根据水文规律和水文学基本理论,利用数学工具建立模拟模型,是水资源承载能力量化研究、优化配置量化研究的基础。由于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使水循环过程成为自然循环与社会循环的集合,在水资源配置、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等模型中,要充分体现这种集合,需要把水文模拟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嵌入到水资源模型中。 对水文学若干基础研究领域的展望 1、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时空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将影响到大气、 海洋和陆地的相互作用过程。近20年来波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水危 机和洪涝灾害与此有相当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由此引起的地球上 太阳辐射分布的改变将影响到自然的蒸发、大气中的水汽输送和降 水时空分布。水文学应对这种被称为大尺度水文学的科学研究作出 贡献。 2、水文时间序列演变机理及影响因子:水文时间序列的长期演变既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