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步青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在仿射微分几何方面高水平的

丘成桐,世界著名数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数学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数学讲座教授。194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在香港就读于沙田小学,培正中学,在香港中文大学主修数学,仅三年就修完全部课程,进入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追随当代微分几何大师陈省身深造。1972年秋,年仅23岁时应邀到纽约大学石溪分校担任副教授;1976年.丘成桐被提升为斯坦福大学数学教授。1978年.年仅29岁时攻克几何学上的难题“卡拉比猜想”,轰动国际数学界;1981年,他32岁时,获得了美国数学会的维布伦(Veblen)奖,这是世界微分几何界的最高奖项之一;1982年,成为首位获数学界的最高荣誉奖——菲尔茨奖的华人;1987年,获美国科学界最高奖——美国国家科学奖;1994年,获克劳福(Crawford)奖。现在,除担任大学的教学工作外,丘成桐还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先生共同领导中大数学研究所科研工作,并任中国晨兴数学中心主任。

苏步青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在仿射微分几何方面高水平的工作,至今在国际数学界占有无可争辩的地位。他开辟了微分几何研究的新局面,建立了一系列新理论,在数学发展史上留下了一座丰碑。德国著名数学家布拉顺克说:“苏步青是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苏步青17岁东渡日本求学,早年在日本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就在微分几何领域作出很高水平的研究工作,被称为“东方国度上升起的灿烂的数学明星”。他发现的四次(三阶)代数锥面,被国际数学界称为“苏锥面”;他发现的戈德序列中的第二个伴随二次曲面,被称为“苏的二次曲面”;他发现的周期为4的拉普拉斯序列被称为“苏链”。在计算几何中,他将仿射不变理论首创性地应用于造船工业的船体数学放样、航空工业的涡轮的叶片空间造型以及船体和汽车外形设计等,收到了显著效果,为数学的工业应用开创了新路。苏步青自1927年以来在国际性著名刊物上发表科学论文150多篇,并出版了10多本专著。苏步青既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又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半个多世纪以来,苏步青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他的许多学生已成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骨干,其中4人成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从1951年起,他曾担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还曾任复旦大学校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东京逝世。华罗庚1924年初中毕业之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他刻苦自修数学,1930年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专家重视,被邀到清华大学工作,开始了数论的研究,1934年成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研究员。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应苏联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邀请任研究员,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1948年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 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其专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其主要结果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先后被译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其专著《多个复变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阵技巧,结合群表示论,具体给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从而给出了柯西与泊松核的表达式。这项工作在调

和分析、复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着广泛深入的影响,曾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的研制,曾出版《统筹方法平话》、《优选学》等多部著作并在中国推广应用。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在发展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并有专著和科普性著作数十种。

陈景润,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3 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在华罗庚教授指导下从事数论方面的研究。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学季刊》主编等职。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这一成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引用。这项工作,使之与王元教授、潘承洞教授共同获得197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其后对上述定理又作了改进,并于1979年初完成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将最小素数从原有的80推进到16 ,受到国际数学界好评。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技术、人类生活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著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