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教学设计

中兽医教学设计
中兽医教学设计

中兽医教案设计

中兽医学

1中兽医学: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千年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手段的传统兽医学,其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诊法、中药、方剂、针灸和病证防治等部分。 2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 ①整体观念:动物体本身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协调,在病理变化上相互影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动物生活在自然环境中,与外界环境之间紧密相关。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 ②辨证论治:中兽医认识疾病,确定防治措施的基本过程。“辨证”是把通过四诊所获取的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以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即识别疾病证候的过程;“论治”是根据证的性质确定治则和治法的过程。 3 阴阳学说:是以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及其消长变化来认识自然、解释自然、探求自然规律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4阴阳学说的相互关系: ①阴阳之间的交感相错②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制约的关系)③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双方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④阴阳的消长和平衡(阴阳在对立统一的前提下,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此消彼长、相对平衡)⑤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如阴转化为阳、阳也可转化成阴) 5 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上的应用: 1)在病理方面:①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ⅰ偏盛:阳盛则热,阴盛则寒;ⅱ偏衰:阴虚则内热,阳虚则外寒;ⅲ转化:寒甚则热,热甚则寒。②说明疾病的发展③判断疾病的转归 2)治疗方面:①确定治疗原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是治疗的基本原则。 a.偏盛治则—实则泻之。阳偏盛用热者寒之可辅以养阴;阴偏盛用寒者热之可辅以养阳; b.偏衰治则—虚者补之。阳偏衰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偏衰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②用阴阳来概括药物的性味与功能,指导临床用药。 a.用阴阳属性划分药物气、味、升降沉浮; b.根据病证的阴阳盛衰确定治疗原则,再结合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选择相应的药物,以纠正阴阳失调。“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6 五行学说:是以五行的抽象特性来归纳各种事物,以五行之间生克制化的关系来阐述宇宙中各种事物或现象之间相互联系和协调平衡的。 7 五行的相互关系: 1)五行的相生、相克和制化(生理) ①五行相生: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②五行相克: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2)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病理) ①五行相乘: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即相克太过。②五行相侮: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即反克。③母子相及: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 8 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病理方面:①母病及子(轻):指疾病的传变是从母脏传及子脏,如肝(木)病传心(火); ②子病犯母(重):指疾病的传变是从子脏传及母脏,如脾(土)病传心(火); ③相乘为病(重):即相克太过而为病,原因是太过或不及; ④相侮为病(轻):即反向克制而为病,原因是太过或不及。 治疗方面:根据相生规律提出的基本原则是“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根据相克规律。其治疗原则是“抑强扶弱”。 9 脏腑:五脏:是动物体内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 六腑是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 1)心:生理功能:心主血脉,藏神。心开窍于舌,在液为汗。与小肠相表里。 2)肺:生理功能: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外合皮毛。肺开窍于鼻,在液为涕。 与大肠相表里。 3)脾:主运化,统血,主肌肉四肢。脾开窍于口,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 4)肝:藏血,主疏泄,主筋。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与胆相表里。 5)肾:主藏精,主命门之火,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肾开窍于耳,司二阴,在液为唾。与膀胱相表里。 10气血津液: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1)气: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 气的运动:叫气机,基本形式有升、降、出、入四种。 气的来源:①是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气,即先天之气。藏之于肾。

中兽医学模拟试题

中兽医学模拟试题, 一、填空: 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等方面。 2、五脏,即(心)(肝)(脾)(肺)(肾) 3、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4、(心)是脏腑中最重要的器官,在脏腑的功能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为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 5、(三焦)是输送水液、养料及排泄废物的通道 6、心与肺的关系,主要是(气)与(血)的关系 7肝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和(血)的关系方面 8、(气)(血)(津液)是构成机体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9、五行中的“五”,是指(目)、(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是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10、经络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经脉)、(络脉)、(内属脏腑部分)和(外连体表部分) 11、常见的阴阳失调)有(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极变)(阴阳亡失)五个方面 12、中兽医诊察疾病的方法主要有(望)、(闻)、(问)、(切)四种 13、切诊分为(切脉)和(触诊)两部分 14、心阳、心气的失调,主要表现为心的(阳气偏胜)和(阳气偏衰)两个方面 15、肝风内动以(抽搐)、(震颤)等为主要症状,常见的有(热极生风)、(肝阳化风)、(阴虚生风)和(血虚生风) 16、药物干燥的方法,一般有(晒干)、(阴干)、(烘干)三种 17中药的贮藏,主要应避免(霉烂)、(变色)、(虫蛀)、(泛油)、(变味)等现象,以保证中药的质量

18、中药的性能主要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和(归经)等方面 19、虚证一般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 二、简答:1、气的功能有哪几方面? (1)推动作用。(2)温煦作用(3)防御作用(4)固摄作用(5)气化作用 2、气和血的关系? (1)气能生血。(2)气能行血(3)气能摄血(4)血为气母 3、五行的相互关系? 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行相乘、五行相侮 4、枸杞子的药理作用? (1)具有升高外周白细胞、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有增强细胞与体液免疫的作用。(2)对造血功能有促进作用。(3)能抗衰老、抗突变、抗肿瘤、保肝、降血糖及降低胆固醇等 三、单选 1.久泻不止,脱肛或子宫阴道脱出的证侯见于( D )。 A.脾虚不运 B.脾不统血 C.脾胃虚寒 D.脾气下陷 E.寒湿困脾 2.郁金散减诃子,加金银花和连翘的变化,属于( B )。 A.药量增减 B.药味增减 C.剂型变化 D.数方合并 E.药物替代 3.用于治疗中气下陷所致的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证,常与柴胡相须为用的药物是( C )。A.薄荷 B.桂枝 C.升麻 D.防风 E.甘草 4.性味苦寒,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长于清心火的药物是( B )。 A.黄芩 B.黄连 C.黄柏 D.大黄 E.牡丹皮 5.黄连解毒汤的组成为( A )。 A.黄连、黄柏、黄芩、栀子 B.黄连、黄柏、黄芩、连翘 C.黄连、板蓝根、黄芩、栀子 D.黄连、金银花、连翘、栀子 E.黄连、秦皮、苦参、薄公英

中兽医学题库含答案

7:[单选题] 下列脏腑中,与肺相表里的是() A:心B:大肠C:小肠D:胆E:胃 参考答案:B 1:[单选题] 下列气中,机体生命活动原动力的是() A:宗气B:元气C:营气D:卫气E:中气 参考答案:B 2:[单选题] 大热、大汗、大渴、口干舌红、舌苔黄燥、脉洪大的() A:表热证B:半表半里证C:心火上炎D:阳明经证E:肝火上炎 参考答案:D 3:[单选题] 顺气安胎的药是() A:黄芩B:艾叶C:苏梗D:青皮E:寄生 参考答案:C 4:[单选题] 肝病传脾,病理传变规律是() 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C:土侮木D:木乘土E:表里同病 参考答案:D 5:[单选题] 发热重、恶寒轻、咳嗽、口干、舌红苔黄脉浮数,其证为() A:风热表证B:风寒表证C:太阳中风D:阳明经证E:半表半里证 参考答案:A 17:[单选题]"君主之官”是() A:心B:肝C:脾D:肺E:肾 参考答案:A 6:[单选题]泻肺火宜用() A:黄连B:黄芩C:黄柏D:黄芪E:黄精 参考答案:E 7:[多选题]气滞性胎动不安用() A:苏梗B:黄芩C:白术D:砂仁E:杜仲 参考答案:AD 8:[多选题]四物汤的方药组成中有() A:当归B:白芍C:熟地D:甘草E:川军 参考答案:ABC 9:[多选题]下列症状属风邪特性者是() A:起卧不安B:四肢抽搐C:神志不清D:口渴贪饮E:皮肤瘙痒 参考答案:BE 10:[多选题]下列症状属气虚者是() A:精神兴奋B:脉象无力C:呼吸低微D:耳鼻发凉E:午后潮热 参考答案:BC 11:[多选题]下列脏腑与呼吸密切相关的是()A:心B:肝C:脾D:肺E:肾参考答案:DE 12:[多选题]下列药物具有止痢作用的是() A:黄连B:黄柏C:青皮D:白头翁E:黄芩 参考答案:ABCDE 13:[多选题]下列药物具有通鼻窍作用的是()A:大黄B:芒硝C:辛夷D:白芷E:苍耳子参考答案:CDE 14:[多选题]可治破伤风的穴位是() A:玉堂B:通关C:开关D:锁口E:百会 参考答案:CDE 15:[多选题]具有补气功效的方剂是() A:归脾汤B:四君子汤C:参芩白术散D:四逆汤E:四神丸 参考答案:ABC 1:[单选题]主宰水液代谢全过程是() A:心B:肝C:脾D:肺E:肾 参考答案:E 2:[多选题]中兽医学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A:整体观念B:辨证论治C:治病求本D:扶正祛邪E:望闻问切 参考答案:AB 3:[单选题]主运化水谷的脏腑是() A:心B:肝C:脾D:肺E:肾 参考答案:C 4:[单选题]"伤于()者,下先受之” A:风B:寒C:暑D:湿E:燥 参考答案:D 10:[多选题]湿热黄疸可用下列药物()治疗 A:柴胡B:大黄C:郁金D:栀子E:黄连 参考答案:ABCDE 11:[多选题]三黄汤的方药组成是()。 A:黄芪B:大黄C:黄精D:黄芩E:黄连 参考答案:BDE 12:[多选题]黄苔主()证 A:湿B:热C:寒D:里E:表 参考答案:BD 13:[多选题]下列症状属血虚者是() A:精神兴奋B:脉象细涩C:呼吸低微D:耳鼻发凉E:体瘦毛焦 参考答案:BE 14:[多选题]下列症状属寒邪特性者是() A:精神疲惫B:四肢僵硬C:脉象迟紧D:口渴贪饮E:皮肤瘙痒 参考答案:AC 15:[多选题]可用于消化不良治疗的穴位是()A:后海B:关元俞C:脾俞D:姜牙E:邪气 参考答案:ABC 16:[多选题]下列功能属脾的是() A:藏血B:主运化C:主肌肉D:主血E:主筋参考答案:BC 17:[多选题]肾阳虚性胎动不安用()

《中兽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兽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中兽医学是我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技术方法的传统兽医学,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同动物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诊法、中药、方剂、针灸和病证防治等部分。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了自己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点的理论体系和以四诊、辨证、方药及针灸为主要手段的诊疗方法。几千年来,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中兽医学是畜牧兽医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是我国所特有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她是在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自发辩证法思想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它在解释动物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时,借用了一些属于古代哲学范畴的概念。因此,中兽医学中包含了大量的哲学内容。在学习时,要理解中兽医学中的哲学内容,掌握中兽医学认识和分析事物的基本观点。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吸收其精华予以继承和发扬。总学时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0学时,实验教学10学时。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开课前学生应具备熟练的动物解剖学理论与技能。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兽医学的思维方法、能够熟悉和掌握以“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特点的中兽医学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初步具备独立分析和诊治动物疾病的能力,学会利用针灸、中药等防治

技术防治畜禽疾病。 三、面向专业 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动植物检疫等专业。 四、先修课程 动物解剖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学习需要解剖学知识的支撑,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动物体的结构与各系统、组织、器官的名称与部位。 六、理论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绪论(2学时) ⑴教学目的:使学生对中兽医学的概念、发展史、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及学习的方法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⑵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兽医学的概念;重要历史时期的主要成就;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和学习方法。 难点: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 ⑶教学内容 中兽医学的概念 中兽医学发展简史 中兽医学基本特点 学习中兽医学的目的和方法 ⑷思考题 中兽医学与哲学的关系。 中兽医学各历史时期的主要成就。

兽医师中兽医学图文稿

兽医师中兽医学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兽医学》(分值:15%) A1型题(单项选择) 1.百合固金汤所治阴虚证的主要脏腑是 A A.肺、肾 B.肝、胃 C.心、肝 D.脾、胃 E.肺、胃 2.二陈汤主治之咳嗽属于 A A.湿痰 B.寒痰 C.热痰 D.风痰 E.燥痰 3.生化汤的功用是 B A.温经散寒,祛瘀养血B.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C.化瘀生新,行气止痛 D.活血化瘀,疏肝通络 E.活血化瘀,缓消症块 4.增液承气汤的功用是 C A.清热生津 B.辛凉解表,止咳平喘C。滋阴、清热、通便 D.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E.清热解毒 5.浮脉在临床表现为 A A.轻按即得,重按反觉脉减,如触水中浮木 B.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如触水中沉石 C.浮、中、沉取均感无力,按之空虚 D.浮、中、沉取均感有力,按之实满 E.脉来迟缓,猪一息七、八至 6.中兽医学基本特点 C A.阴阳学说 B.五行学说C.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D.脏腑学说 E.经络学说 7.脾在五行中属 E A.金 B.木 C.水 D.火E.土 8.治疗血虚病证C A.补阴是重要的 B.补阳是重要的C.补铁是重要的 D.补气是重要的 E.补水是重要的 9.表现游走性疼痛,治疗需用B A.祛风药B.除湿药 C.散寒药 D.温里药 E.清热药 10.情绪过激的个体,容易出现 B A.心病B.肝病 C.脾病 D.肺病 E.肾病 11.咳嗽喘气的发病机理主要是 C A.阴阳失调 B.正邪胜衰C.升降失常 D.五脏虚弱 E.六腑不通 12.传染病的临床辨证方法常用 A.八纲辨证 B.脏腑辨证 C.六经辨证 D.卫气营血辨证 E.三焦辨证 13.舌体红肿糜烂,处方主药宣选用 B A.黄芩B.黄连 C.'黄柏 D.栀子 E.石膏 14.食积不化宜选用下方加减治疗 A A.曲蘖散 B.平胃散 C.银翘散 D.犀角地黄汤 E.猪苓散 15.产后预防子宫内膜炎,常选用 B A.黄连解毒汤B.生化汤 C.银翘散 D.当归补血汤 E.十全大补汤 16.中药鸡内金在鸡那个器官 D

中兽医学练习题与答案

中兽医学练习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 1、 发热重、恶寒轻、咳嗽、口干、舌红苔黄脉浮数,其证为() 1.风热表证 2.风寒表证 3.太阳中风 4.阳明经证 5.半表半里证 2、大热、大汗、大渴、口干舌红、舌苔黄燥、脉洪大的是() 1.表热证 2.半表半里证 3.心火上炎 4.阳明经证 5.肝火上炎 3、 主宰整个水液代全过程的脏腑是()

1.心 2.肝 3.脾 4.肺 5.肾 4、 下列脏腑中,与肺相表里的是() 1.心 2.大肠 3.小肠 4.胆 5.胃 5、 下列气中,机体生命活动原动力的是() 1.宗气 2.元气 3.营气 4.卫气 5.中气

6、 肝病传脾,病理传变规律是() 1.母病及子 2.子病犯母 3.土侮木 4.木乘土 5.表里同病 7、 顺气安胎的药是() 1.黄芩 2.艾叶 3.梗 4.青皮 5.寄生 8、 “伤于()者,下先受之” 1.风 2.寒

3.暑 4.湿 5.燥 9、 主运化水谷的脏腑是() 1.心 2.肝 3.脾 4.肺 5.肾 10、 主宰水液代全过程是() 1.心 2.肝 3.脾 4.肺 5.肾 11、

下列症状属寒邪特性者是() 1.精神倦怠 2.四肢僵硬 3.脉象迟紧 4.口渴贪饮 5.皮肤瘙痒 12、 下列功能属脾的是() 1.藏血 2.主运化 3.主肌肉 4.主血 5.主筋 13、 “伤于()者,下先受之” 1.风 2.寒 3.暑

4.湿 5.燥 14、 具有清洁、收敛、肃降等作用的事物属() 1.木 2.火 3.土 4.金 5.水 15、 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的脏腑是() 1.心 2.肝 3.胆 4.小肠 5.肾 16、黄色主()证 1.寒

中兽医学习题集

《中兽医学》习题 绪论 选择题(每题4分,共20 分) 5. 奠定中医和中兽医辨证施治的基础, 主要见于 ____________ 编著的《 ________________ 》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最早的官办兽医教育的开端是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什么是症、证、病?三者之间关系如何? 2. 什么是整体观念?其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 分) 1. 为什么说中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A . 《伤寒杂病论》 B .《内经》 C . 《神农本草经》 D .《本草纲目》 2. 设有专职兽医诊治“兽病”和“兽疡”是在 A . 宋代B .唐代 C .西周D .秦汉之际 3. 我国最早的畜牧 兽医法规的书籍名为:( A . 《内经》 B . 《伤寒杂病论》 C . 《厩苑律》 D .《新修本草》 4. 《元亨疗马集》 兽医教科书是:( ) A . 《元亨疗马集》 B .《新修本草》 C . 《司牧安骥集》 D .《肘后备急方》 5. 国内外流传最广的一部中兽医古典著作是: A . 《肘后备急方》 B .《齐民要术》 C . 《痊骥通玄论》 D .《元亨疗马集》 _ 、 填空题(每题 3分,共30分) 1 . ) 中兽医的基本理论导源于《 1 . 2. 我国最早的一部人畜通用的药学专著是 》该书收载药物 种 。 3. 我国在 代由朝廷颁布的《 》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人畜通用的药典。 4. 中兽医的基本特点是 首先提出“治未病”的以防为主的医疗思想,见于:( 书。 书。

中兽医学 复习题

中兽医学复习题 (课程代码222311) 一、名词解释题 1. 整体观念:是从整体出发,研究事物统一性、完整性和关联性的思想方法。中兽医学整体观念认为动物体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动物体又同周围环境构成更大的统一整体。 2. 五行:所谓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不同属性的物质,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孳生和相互制约,以构成整个物质世界,并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3. 脏腑学说:脏腑是指构成动物机体的脏器官。研究机体脏腑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系统理论,称为脏腑学说。 4. 经络:是动物体运行气血、传递信息,联络全身脏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调节体各部分功能的网络系统,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又称经脉;“络”有网络的涵义,是经脉的分支,又称络脉,犹如网络一样,遍布全身,无处不至。 5. 六淫:风、寒、暑、燥、火本是自然界的六种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产生了适应能力。因此,正常的春温、夏暑、秋燥、冬寒等有规律的气候变化,不仅不会使动物发生疾病,而且是动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外界条件。如果由于动物体正气虚弱,不能适应气候变化,或气候变化反常,发生太多或不及,超过机体的适应能力,则可成为致病原因,侵犯机体而导致疾病。这种引起动物发病的风、寒、暑、湿、燥、火就称为“六淫”或“六邪”了。“淫”是邪恶侵害的意思。 6.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反映了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致病因素和畜体相互斗争的情况。 7.正气:是指畜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和对致病因素的抵抗力。 8.察口色:就是观察口腔各有关部位的色泽,以及舌苔、口津、舌形等的变化,以诊断脏腑病证的方法。 9.补虚药:凡能补益气血阴阳的不足,治疗各种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 10.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由于病理相同或处于同一性质的病变阶段(证候相同),

中兽医学考试重点

1 中兽医学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辩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为特点,以针灸和中药为主要治疗手段,理法方药具备的独特的医疗体系。 2.中兽医学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 阴阳学说是以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及其消长变化来认识自然,理解自然,探求自然规律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 阴阳:是代表事物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矛盾双方的概括。 4 阴阳学说基本内容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 5 阴阳学说的应用一生理方面1.说明动物机体的组织结构2.说明动物机体的生理二病理方面1.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 2.说明疾病的发展 3.判断疾病的转归三诊断方面 1.分析症状的阴阳属性2.辨别征候的阴阳属性四治疗方面1.确定治疗原则2.分析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知道临床用药五预防方面。 6五行“五”指木火土金水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7 脏腑学说通过观察动物体外在现象,征象,研究机体各脏腑器官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内容 1.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及其相联系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2.气血津液3.经络系统。 心主血脉和藏神,开窍于舌,在液为汗。肺主气司呼吸,主宣降,通调水道,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在液为涕脾主运化统血生清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在液为涎肝主藏血主疏泄主筋,开窍于目在液为泪肾主藏精主命门之火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开窍于耳司二阴. 六腑胆贮存和排泄胆汁胃受纳和腐熟水谷小肠受盛化物分清别浊大肠传化糟粕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三焦总司全身气机,水液运行道。 8 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构成动物机体和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的生成: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吸入之清气。气的功能 1.推动作用 2.温煦作用3.防御作用4.固摄作用5.气化作用6.营养作用. 气的运动基本形式:升降出入。气的分类元气(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根源于肾)宗气(1.营气运行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用2.卫气运行于脉外具有保卫作用.) 升降浮沉:指药物进入机体后的作用趋向,是与疾病表现的趋向相对而言的. 9 血流行于脉管之中的红色液体是构成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的生成化食为血化气为血精可生血血的功能 1.营养2.运载3.化神 10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构成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津液生成来源于饮食水谷津液的输布脾气散精肺的宣发肃降肾的蒸腾气化。津液的代谢排汗排尿。津液的功能 1.滋润营养2.化生血液3.调节阴阳4.排泄废物。 11 气和津液的关系1.气能生津2.气能行津3.气能摄津4.津能载气 12 气和血的关系1.气能生血2.气能行血3.气能摄血4.血为气母(血能载气) 13经络学说是研究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 14 经络是动物体内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机体联络脏腑沟通内外和运行气血调节功能的通路,是动物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15 病因引起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特点取象比类辩证求因病因包括:外感内伤和其他致病因 16病因学说研究病因的性质及其致病特性的学说 17 外感来源于自然界多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而发生的致病因素,包括六淫和疫伤 18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特点1.外感性2.季节性3.地区性4.相兼性 风邪风为阳邪风性轻扬开泄善行数变风性主动和百病之长 寒邪寒性阴冷易伤阳气寒性凝滞易致疼痛寒性收引

中兽医学总结

中兽医学总结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问答。老师说,把这些题目搞定,七八十分没问题) 一、中兽医学的概念。 中兽医学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手段的传统兽医学,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同动物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诊法、中药、方剂、针灸和病症防治等部分。 二、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 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辩证论治。 三、阴阳属性的划分及其相互关系。 1、阴阳属性的划分:阴阳既然是指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就代表了事物两种相反的属性。一般认为,识别阴阳的属性,是以上下、动静、有形无形等为准则。概括起来,凡是向上的、运动的、无形的、温热的、向外的、明亮的、亢进的、兴奋的及强壮的均属于阳,凡是向下的、静止的、有形的、寒冷的、向内的、晦暗的、减退的、抑制的及虚弱的均属于阴。 2、阴阳的相互关系:交感相错、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四、五行属性的划分及其相互关系。 五行中的“五”是指木、火、土、金、水;“行”是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1、五行属性的划分:?????? 2、五行的相互关系: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行相乘、五行相悔、五行制化、母病及子、子病伴母。 五、五脏、六腑的功能和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1、五脏,即心、肝、脾、肺、肾,是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地方,具有藏精气而不泻的特点。 2、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是受盛和传化水谷的器官,具有传化浊物,泻而不藏的特点。 3、五脏的功能: 心:心主脉;心藏神;心开窍于舌;心主汗。(心与小肠相表里) 肝:肝藏血;肝主疏泄;肝主筋;开窍于目;肝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脾:脾主运化;脾主统血;脾主肌肉四肢;脾开窍于口;脾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里) 肺: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宣发和肃降;肺通调水道;肺主一身之表;外和毛皮;肺开窍于鼻; 肺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肾:肾藏精;肾主命门之火;肾主水;肾主纳气;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开窍于耳,司二阴;肾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4、六腑的功能: 胆: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帮助脾胃的运化。 胃:受纳和腐熟水谷,称为“胃气” 小肠:受盛化物和分别清浊,即小肠接受由胃传来的水谷,继续进行消化吸收以分别清浊。

中兽医学之基本特点

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兽医学在发展的早期,便接受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自发辩证法的指导思想,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逐步形成了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基本特点的学术体系。 (一)整体观念中兽医学认为,动物体本身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协调,在病理变化上相互影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动物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它与外界环境之间紧密相关。自然界既是动物正常生存的条件,也可成为疾病发生的外部因素,动物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即动物体与自然环境构成一个整体。因此,中兽医学的整体观念,实际上是指动物体本身的整体性和动物体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两个方面,它贯穿于中兽医学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的各个方面。 1.动物体本身的整体性中兽医学认为,动物体是以心、肝、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为中心,通过经络使各组织器官紧密相连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五脏与六腑互为表里,与九窍各有所属,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联系,以维持机体内部的平衡和正常的生命活动。 中兽医认识疾病,首先着眼于整体,重视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机体某一部分的病变,可以影响到其它部分,甚至引起整体性的病理改变,如脾气虚本为一脏的病变,但迁延日久,则会因机体生化乏源而引起肺气虚、心气虚,甚至全身虚弱。另一方面,整体的状况又可影响局部的病理过程,如全身虚弱的动物,其创伤愈合较慢等等。总之,疾病是整体患病,局部病变是整体患病的局部表现。 中兽医诊察疾病,往往是从整体出发,通过观察机体外在的各种临床表现,去分析研究内在的全身或局部的病理变化,即察外而知内。由于动物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无论整体还是局部的病变,都必然会在机体的形体、窍液及色脉等方面有所反映。以察口色为例,察口色观察的是口舌局部的变化,但通过对口色的观察,可以分析机体内部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病邪的轻重,疾病的进退等。 中兽医治疗疾病亦从整体出发,既注意脏腑之间的联系,又注意脏腑与形体、窍、液的联系。如见口舌糜烂,当知心开窍于舌,便认为此即心火亢盛的表现,应以清心泻火的方法治疗。此外,“表里同治”,或“从五官治五脏”,以及“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等,都是从整体观念出发,确定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的具体体现。 2.动物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性中兽医学认为,动物体与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动物不能离开自然界而生存,自然环境的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动物体的生理功能。当动物能够通过调节自身的功能活动以适应所处环境的变化时,便不致引起疾病,否则就会导致病理过程。例如,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是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动物可以通过气血,进行调节适应。如春夏阳气发泄,气血趋于表,则皮肤松弛,疏泄多汗;秋冬阳气收藏,气血趋于里,则皮肤致密,少汗多尿。同样,随四时的不同,动物的口色有“春如桃花夏似血,秋如莲花冬似雪”的变化,脉象有“春弦、夏洪、秋毛、冬石”的改变,这都属于正常生理调节的范围。但当气候异常或动物调节适应机能失调,使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失去平衡时,则可引起与季节性环境变化相关的疾病,如风寒、风热、中暑等。 由于动物体与自然环境相关,因此在治疗动物疾病时,就要考虑到自然环境对动物体的影响。古人在总结自然界的变化对机体影响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关疾病防治的措施。例如,脾肾阳虚性咳喘,往往夏季减轻,秋冬加重,常用“温补脾肾”之剂调养,并着重在阳气最旺的夏季来调养预防,此谓“春夏养阳”;而阴虚肝旺的动物,春季易使病发作,故在阴盛的冬季给予滋补,以预防春季发生,此谓“秋冬养阴”。此外,“因时、因地、因动物制宜”的治疗原则,也是整体观念在中兽医治疗中的体现。 总之,中兽医学中的整体观念,对于动物疾病的防治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临床实践中,一定要从整体观念出发,既要考虑到动物体本身的整体性,又要注意到动物体和外界环境的相关性,只有这样才能对病证做出正确的诊断,确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二)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兽医认识疾病,确定防治措施的基本过程。“辨证”是把通过四诊所获取的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以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即识别疾病证候的过程;“论治”是根据证的性质确定治则和治法的过程。辨证是确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也是辨证的目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措施是否恰当,取决于辨证是否正确;而辨证论治的正确

中兽医学复习资料31172讲解学习

中兽医学复习资料 31172

中兽医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首先提出“治未病”的以防为主的医疗思想,见于() A、《伤寒杂病论》 B、《内经》 C、《神农本草经》 D、《本草纲目》 2、我国最早的畜牧兽医法规的书籍名是() A《内经》B、《伤寒杂病论》C、《新修本草》D、《厩苑律》 3、我国最早的一部兽医教科书是() A、《元亨疗马集》 B、《新修本草》 C、《司牧安骥集》D《肘后备急方》 4、国内外流传最广的一部中兽医古典著作是() A《肘后备急方》B《齐民要术》C《痊骥通玄论》D《元亨疗马集》 二、填空题 1、中兽医的基本理论源于一书。 2、我国最早的一部人畜通用的药学专著是。 3、我国在代由朝廷颁布的《》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人畜通用的药典。 4、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是和。 5、奠定了中医和中兽医辩证施治的基础,主要见于编著的《》一书。 6、我国最早的官办兽医教育开端是在。 三、问答题 1、什么是症、证、病?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2、什么是整体观念?其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2、怎样理解辨证论治?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 一、选择题 1、事物阴阳两个方面的转化是() A绝对的B有条件的C单方面的D量变的 2、“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说明了() A阴阳对立B阴阳依存C阴阳消长D阴阳转化 3、按五行相生相克规律,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水为火之所不胜B金为土之子C木为水之子D土为水之所胜 二、填空题 三、问答题 1、如何确定自然界某些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 2、阴阳失调的基本病理变化是什么? 3、何谓五行的生、克、乗、侮?其生克乗侮规律如何? 4、何谓五行的制化?其规律是什么? 5、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6、怎样理解“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四、论述题 1、试述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2、试用五行学说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关系和病理影响。 第二章脏腑学说 一、名词解释

中兽医学

中兽医学 1:阴阳的相互关系及应用 1.相互关系 (1)对立指阴阳双方存在着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相互制约的关系。 (2)互根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任何一方 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3)消长指阴阳双方不断运动变化,此消彼长,维系动态平衡的 关系。 (4)转化是指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属性互换的关系。 2.应用 (1)生理阴代表物质,阳代表功能,保持动态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 (2)病理主要表现为偏盛与偏衰,阴盛则寒、阳盛则热,阴虚则 内热、阳虚则外寒。 (3)治疗实者泻之、虚者补之(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 消阴翳),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2:五行的相互关系及应用 1.相互关系

(1)相生木、火、土、金、水依次相生,为母子关系。 (2)相克木、火、土、金、水隔一行相克。 (3)相乘相克太过,与相乘方向一致。 (4)相侮反克,与相乘方向相反。 2.应用 (1)母病及子母脏病(多虚)传子脏,治疗虚则补其母。 (2)子病犯母子脏病(多实)传母脏,治疗实则泻其子。 (3)相乘为病如木旺乘土,即肝病传脾,治疗抑强扶弱。 (4)相侮为病如木火侮金,即肝病传肺,治疗扶弱抑强。 3:五脏的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脉、藏神、主汗、开窍于舌。 2.肺主气司呼吸、主宣降通调水道、主表外合皮毛、开窍于鼻。 3.肝主疏泄、藏血、主筋、开窍于目。 4.脾主运化(营养物质和水湿,故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 之本、为生痰之源)、统血(脾虚则慢性出血)、主肌肉四肢、开 窍于口。 5.肾藏精(先天之精、生殖之精,故肾为先天之本)、主命门 火(肾阳)、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开窍于耳,司二阴。 4:六腑的生理功能

中兽医学复习资料

1:中兽医学:是中国传统兽医学的简称,是研究中国传统兽医理法方药及针灸技术,以动物病证防治和动物保健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2:阴阳:是对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或同一种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3:五行:“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是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4:脏腑:即内脏及其功能的总称,是动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动物体各脏腑器官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称为脏腑学说。 4、疫疠一种具有强传染性的外感致病因素“疫”,指瘟疫,有传染的意思,“疠”指天地之间的 一种不正之气。 5:气:习惯上,把弥散无形的气称为气,是不断运动的、极其细微的物质。 6:血:是一种循环于脉中含有营气的红色液体。 7:津液:是动物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清而希者为津,浊而稠者为液。 8:经络:是动物体内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机体联络脏腑、沟通内外和运行气血、调节功能的通路,是动物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9:病因:即致病因素,也就是引起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 10:病机:是指各种病因作用于机体,引起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机理。 11:七情,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12:辨证论治:是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也是对中兽医理、法、方、药整个诊疗体系的概括。辨证:即分析、辨认证候,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论,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13:八纲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搜集到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对疾病的部位、性质、正邪盛衰等加以概括,归纳为八个具有普遍性的证候类型。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14:升降浮沉:指药物作用于机体的四种趋向。 15:归经: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主要对某经或几经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 16: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 17:相使:即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不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使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为辅,能提高主药功效。 18: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19: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20: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21: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5、水飞法:是药物炮制方法的一种,利用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药,其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而分离获取细粉的方法。 9: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10: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或相互关系,可以从阴阳的交感相错、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五个方面。 11: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12:五脏,即心、肝、脾、肺、肾,是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器官,具有藏精气而不泻的特点。 13: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是受盛和传化水谷的器官,具有传化浊物,泻而不藏的特点。 14: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湿而恶燥。 15:气的生理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营养作用。 15: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四种。 16:血的生理功能:营养和滋润全身的功能,是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17:津液的生理功能:具有滋润和濡养的作用。 18:气和血的关系: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以载气。 19:津液是血液的组成部分,故有津血同源之说。 20:经络系统的组成:经脉、络脉、内属脏腑部分和外连体表部分。 21:经脉:主要由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和奇经八脉构成。

中兽医学复习资料

1:中兽医学:是中国传统兽医学的简称,是研究中国传统兽医理法方药及针灸技术,以动物病证防治和动物保健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2:阴阳:是对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或同一种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3:五行:“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是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4:脏腑:即内脏及其功能的总称,是动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动物体各脏腑器官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称为脏腑学说。 4、疫疠一种具有强传染性的外感致病因素“疫”,指瘟疫,有传染的意思,“疠”指天地之间的 一种不正之气。 5:气:习惯上,把弥散无形的气称为气,是不断运动的、极其细微的物质。 6:血:是一种循环于脉中含有营气的红色液体。 7:津液:是动物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清而希者为津,浊而稠者为液。 8:经络:是动物体内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机体联络脏腑、沟通内外和运行气血、调节功能的通路,是动物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9:病因:即致病因素,也就是引起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 10:病机:是指各种病因作用于机体,引起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机理。 11:七情,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12:辨证论治:是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也是对中兽医理、法、方、药整个诊疗体系的概括。辨证:即分析、辨认证候,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论,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13:八纲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搜集到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对疾病的部位、性质、正邪盛衰等加以概括,归纳为八个具有普遍性的证候类型。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14:升降浮沉:指药物作用于机体的四种趋向。 15:归经: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主要对某经或几经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 16: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 17:相使:即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不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使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为辅,能提高主药功效。 18: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19: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20: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21: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5、水飞法:是药物炮制方法的一种,利用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药,其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而分离获取细粉的方法。 9: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10: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或相互关系,可以从阴阳的交感相错、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五个方面。 11: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12:五脏,即心、肝、脾、肺、肾,是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器官,具有藏精气而不泻的特点。 13: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是受盛和传化水谷的器官,具有传化浊物,泻而不藏的特点。 14: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湿而恶燥。 15:气的生理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营养作用。 15: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四种。 16:血的生理功能:营养和滋润全身的功能,是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17:津液的生理功能:具有滋润和濡养的作用。 18:气和血的关系: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以载气。

中兽医学

1中兽医学:就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千年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与丰富诊疗手段的传统兽医学,其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诊法、中药、方剂、针灸与病证防治等部分。 2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 ①整体观念:动物体本身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协调,在病理变化上相互影响,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动物生活在自然环境中,与外界环境之间紧密相关。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 ②辨证论治:中兽医认识疾病,确定防治措施的基本过程。“辨证”就是把通过四诊所获取的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以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即识别疾病证候的过程;“论治”就是根据证的性质确定治则与治法的过程。 3 阴阳学说:就是以阴与阳的相对属性及其消长变化来认识自然、解释自然、探求自然规律的一种宇宙观与方法论。 4阴阳学说的相互关系: ①阴阳之间的交感相错②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双方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 ④阴阳的消长与平衡(阴阳在对立统一的前提下,不就是静止不变的,而就是此消彼长、相对平衡) ⑤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如阴转化为阳、阳也可转化成阴) 5 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上的应用: 1)在病理方面:①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ⅰ偏盛:阳盛则热,阴盛则寒;ⅱ偏衰:阴虚则内热,阳虚则外寒;ⅲ转化:寒甚则热,热甚则寒。②说明疾病的发展③判断疾病的转归 2)治疗方面:①确定治疗原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就是治疗的基本原则。 a、偏盛治则—实则泻之。阳偏盛用热者寒之可辅以养阴;阴偏盛用寒者热之可辅以养阳; b、偏衰治则—虚者补之。阳偏衰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偏衰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②用阴阳来概括药物的性味与功能,指导临床用药。 a、用阴阳属性划分药物气、味、升降沉浮; b、根据病证的阴阳盛衰确定治疗原则,再结合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选择相应的药物,以纠正阴阳失调。“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6 五行学说:就是以五行的抽象特性来归纳各种事物,以五行之间生克制化的关系来阐述宇宙中各种事物或现象之间相互联系与协调平衡的。 7 五行的相互关系: 1)五行的相生、相克与制化(生理) ①五行相生:相生,就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与资生的作用。五行相生的次序就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②五行相克:相克,就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与功能具有抑制与制约的作用。五行相克的次序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2)五行的相乘、相侮与母子相及(病理) ①五行相乘: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即相克太过。②五行相侮: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即反克。③母子相及:包括母病及子与子病犯母。 8 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病理方面:①母病及子(轻):指疾病的传变就是从母脏传及子脏,如肝(木)病传心(火); ②子病犯母(重):指疾病的传变就是从子脏传及母脏,如脾(土)病传心(火); ③相乘为病(重):即相克太过而为病,原因就是太过或不及; ④相侮为病(轻):即反向克制而为病,原因就是太过或不及。 治疗方面:根据相生规律提出的基本原则就是“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根据相克规律。其治疗原则就是“抑强扶弱”。 9 脏腑:五脏:就是动物体内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 六腑就是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与三焦。 1)心:生理功能:心主血脉,藏神。心开窍于舌,在液为汗。与小肠相表里。 2)肺:生理功能: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与肃降,通调水道,外合皮毛。肺开窍于鼻,在液为涕。与大肠相 表里。 3)脾:主运化,统血,主肌肉四肢。脾开窍于口,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 4)肝:藏血,主疏泄,主筋。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与胆相表里。 5)肾:主藏精,主命门之火,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肾开窍于耳,司二阴,在液为唾。与膀胱相表里。 10气血津液:气、血、津液,就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就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1)气:气,就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 气的运动:叫气机,基本形式有升、降、出、入四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