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作油葵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_徐雪风

轮作油葵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_徐雪风
轮作油葵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_徐雪风

土 壤 (Soils), 2017, 49(1): 83–89

①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06B03)和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10-P18)资助。 * 通讯作者(zhangjunlian@https://www.360docs.net/doc/b63915456.html,)

作者简介:徐雪风(1991—),女,陕西富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植物生态生理方面的研究。E-mail: 1075167312@https://www.360docs.net/doc/b63915456.html,

DOI: 10.13758/https://www.360docs.net/doc/b63915456.html,ki.tr.2017.01.013

轮作油葵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①

徐雪风1,2,李朝周1,2,张俊莲1,3*

(1 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70;2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兰州 730070;

3 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兰州 730070)

摘 要:为了探究轮作油葵对连作马铃薯生长发育及抗性生理的影响,选取马铃薯连作4年、连作4年后轮作油葵1年、连作6年、连作6年后轮作油葵1年的同一块试验田,以该试验田前两年分别种植藜麦、玉米的地块为对照,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测评土壤环境。再在该试验田种植马铃薯,对其幼苗光合作用、抗氧化酶活性以及马铃薯生长发育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连作年限增加,马铃薯根际土壤pH 总体升高,偏碱性,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逐渐减少,碱解氮含量上升;土壤酶活性与连作年限呈负相关;随连作年限增加,土壤中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和细菌与真菌比(B/F)呈下降趋势,真菌数量呈增加趋势;土壤环境的恶化导致马铃薯植株生长量减少,叶绿素相对含量降低,叶片光合速率下降,超氧化物酶(SOD)活性下降,O 2–.产生速率加快,丙二醛(MDA)含量上升。轮作油葵明显降低了土壤pH ,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增加了土壤酶活性、细菌数量和B/F 值,降低了真菌数量,改善了根际土壤微环境,对植株生长发育起到促进作用;增加了马铃薯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SOD 活性增强,而O 2–.水平和MDA 含量下降,可见轮作油葵减轻了马铃薯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和自由基伤害,促进了马铃薯生长发育,且整体效果以连作4年后轮作油葵较好。

关键词:马铃薯;连作;轮作;土壤环境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识码:A

马铃薯 (Solanum tuberosum L.)是世界范围内除水稻、小麦、玉米以外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广为种植[1–2]。农耕面积的有限和马铃薯集约化经营,使得马铃薯连作现象日益严重。长期连作导致土壤养分比例失调,土壤生物学环境恶化,根系分泌物的自毒作用加强,从而导致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下降[3–4]。谷岩等[5]对大豆连作研究表明,连作导致大豆土壤酶活性降低,根系分泌物增加,从而导致连作障碍。孟品品等[6]研究指出,连作马铃薯根际土壤中土传病害病原菌数量增加,真菌种群成为优势种群,导致根际生物学环境恶化,作用到根系,根系活力下降,块茎产量及品质营养下降。吕毅等[7]研究发现,轮作能够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减轻病害的发生和自毒作用。曹莉等[8]研究指出轮作豆科牧草可以改善连作马铃薯土壤环境,降低了土壤电导率,增加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对后茬马铃薯产量有明显的影响。Mohr 等[9]认为,在马铃

薯生产体系中,轮作影响着植物和土壤的健康和生产力,与连作相比,轮作降低了土传病害的发生率,增加了微生物种群及多样性,从而减少畸形块茎的比例,对马铃薯块茎品质及产量产生影响。

目前关于轮作对连作马铃薯生长发育及抗性生理的影响及机制研究鲜有报道,本试验针对甘肃省景泰县马铃薯大田生产现状,将油葵作为轮作作物应用到马铃薯种植中,通过测定马铃薯根际土壤理化指标及生物指标、马铃薯生长发育指标、光合作用及抗氧化酶活性指标,探究轮作油葵对连作马铃薯生长发育及抗性生理的影响及机理,以期为预防和减轻马铃薯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并进一步优化马铃薯田间管理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品种“大西洋”。

84 土壤第49卷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条山集团马铃薯种植基地进行,一年仅种植一茬作物。选取已有马铃薯连作0年(之前两年分别种植藜麦、玉米)、连作4年、连作4年后轮作油葵1年,连作6年及连作6年后轮作油葵1年的同一块试验田,种植马铃薯,分别记作“对照”、“连作4年”、“连作4年+油葵”、“连作6年”和“连作6年+油葵”。种植前对上述5种连作田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采用5点法取样,采集0 ~ 30 cm根区耕层土,混匀后用于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参照胡慧蓉和田昆[10]的方法,土壤有机质采用K2Cr2O7容量法测定;土壤碱解氮采用碱解扩散法测定;土壤速效磷采用NaHCO3 法测定;土壤pH采用酸度计法测定。测定结果见表1。

1.3测定指标与方法

1.3.1土壤酶活性分析脲酶活性采用苯酚钠次氯酸钠比色法测定,结果以24 h后每克土壤(干重)中NH4+-N的毫克数表示[11];过氧化氢酶活性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其活性以每克土所消耗的0.1 mol/L KMnO4 溶液的毫升数表示[11];蔗糖酶的活性用3, 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以24 h后每克土葡萄糖毫克数表示[11];碱性磷酸酶活性采用磷酸苯二钠法测定,结果以24 h后每克土壤中释放出酚的毫克数表示[11]。

表1 轮作油葵对连作马铃薯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Table 1 Effects of oil-sunflower rotation o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under continuous cropping potato 处理pH 有机质(g/kg) 碱解氮(mg/kg) 速效磷(mg/kg) 对照7.59 ± 0.09 d 37.83 ± 0.34 a 22.87 ± 2.14 e 28.43 ± 0.73 b 连作4年8.25 ± 0.01 a 21.32 ± 0.69 d 45.27 ± 3.52 d 26.36 ± 1.21 c 连作4年+油葵8.05 ± 0.03 b 28.20 ± 1.03 b 54.60 ± 1.40 c 31.94 ± 1.56 a 连作6年8.23 ± 0.02 a 19.38 ± 1.21 e 66.27 ± 2.91 b 24.52 ± 0.26 d 连作6年+油葵7.89 ± 0.06 c 23.16 ± 1.39 c 71.20 ± 3.70 a 27.59 ± 0.50 bc 注:表中同列数据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

1.3.2 土壤微生物测定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细菌,改良高氏1号培养基分离放线菌(每300 ml 培养基加3% 的重铬酸钾1 ml,以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真菌采用改良马丁氏培养基(每1 000 ml培养基中加1% 孟加拉红水溶液3.3 ml、1% 链霉素3 ml)。每个连作年限土壤样品称取10 g,加入装有90 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振荡30 min,即为10–1浓度的土壤样液,静置1 min,再依次稀释(细菌稀释至10–5,放线菌稀释至10–4,真菌稀释至10–3)。每个处理重复3次,平板涂布法接种,细菌放置于28℃恒温箱中培养2 d,放线菌置于30℃恒温箱中7 d,真菌置于25℃恒温箱中5 d,最后计算每克干土中的微生物数量:

1 g干土中的菌数[12]=(每个培养基的菌落平均数 稀释倍数)/干土重

1.3.3 生长发育指标测定收获前一周进行生长发育指标的测定,每个指标重复3次。株高:以植株主茎最高部位距土面的高度为准,用卷尺测量。茎粗:以植株与土面交界处地上茎直径代表,用游标卡尺测量;匍匐茎数:收获后目测;根长:取5条最长根,取平均值。

1.3.4 抗性生理指标测定取马铃薯幼苗侧茎部位第二、三叶进行测定,每个指标重复3次。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502叶绿素仪测定。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采用美国便携式LI-6400光合仪,在上午10:00—11:00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测定参照邹琦[13];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测定参照Spychalla 和 Desborough[14],以抑制氮蓝四唑光化还原一半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超氧阴离子(Superocide anion rate,O2–.) 产生速率测定采用羟胺氧化法[15]。

1.3.5 数据分析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用LSD法进行显著性检验。采用Excel 2003对数据进行处理、绘图。

2结果与分析

2.1 轮作油葵对连作马铃薯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图1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马铃薯土壤中碱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减少,轮作油葵均提高了这4种土壤酶活性,但上升幅度有差别。连作4年+油葵处理对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最大,分别比连作4年提高了46.41% 和31.11%(图1A,C),连作6年+油葵处理对脲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最大,分别比连作6年提高了42.93% 和40.72%(图1B,C)。

第1期 徐雪风等:轮作油葵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85

(图柱上方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处理间差异达到P <0.05显著水平,下图同)

图1 轮作油葵对连作马铃薯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Fig. 1 Effects of oil-sunflower rotation on activities of soil enzymes under continuous cropping potato

2.2 轮作油葵对连作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马铃薯土壤根际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随连作年限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连作6年时分别比对照下降了73.89%、42.78%,差异达到极显著。轮作油葵后,均显著增加(表2)。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在连作4年+油葵处理中分别比连作4年提高了72.04%、58.50%,连作6年+油葵处理的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分别比连作6年提高了64.15%、19.42%。真菌数量则表现为随连作年限增加呈上升趋势。轮作

油葵降低了土壤根际真菌数量,对于连作4年马铃薯的土壤真菌数量下降幅度(62.26%)显著大于连作6年马铃薯的土壤真菌数量降幅(15.66%)。细菌与真菌的比值可以表征土壤肥力大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B/F 值呈下降趋势,连作4年B/F 值是对照的10.66%,连作6年B/F 值是对照的3.72%,由此看来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抑制细菌繁殖,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削减土壤肥力。轮作油葵相对提高了B/F 值,尤其在连作4年后轮作油葵B/F 值是连作4年的5.38倍(P <0.05)。

表2 轮作油葵对连作马铃薯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Table 2 Effects of oil-sunflower rotation on the quantities of soil microorganism under continuous cropping potato 处理 细菌数量 (106/g soil)

放线菌数量 (105/g soil)

真菌 (104/g soil) 细菌/真菌 对照 2.03 ± 0.12 a 1.80 ± 0.17 b 0.13 ± 0.06 c 1 716.67 ± 663.95 a 连作4年 0.93 ± 0.06 c 1.47 ± 0.06 c 0.53 ± 0.15 b 182.62 ± 41.13 c 连作4年+油葵 1.60 ± 0.10 b 2.33 ± 0.12 a 0.20 ± 0.10 c 983.33 ± 561.99 b 连作6年 0.53 ± 0.06 d 1.03 ± 0.06 d 0.83 ± 0.06 a 64.35 ± 9.85 c 连作6年+油葵

0.87 ± 0.21 c

1.23 ± 0.15 cd

0.70 ± 0.10 ab

122.82 ± 12.77 c

2.3 轮作油葵对连作马铃薯幼苗叶片光合生理指

标的影响

由表3可知,随连作年限增加,马铃薯幼苗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胞间CO 2浓度、气

孔导度逐渐减小,而轮作油葵后则显著提高。连作4年+油葵处理的马铃薯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胞间CO 2浓度分别比连作4年增加了11.73%、9.20%、8.00%,且均高于对照,气孔导度增加了

86 土壤第49卷

表3轮作油葵对连作马铃薯幼苗叶片光合生理指标影响

Table 3 Effects of oil-sunflower rotation on photosynthesis indexes of potato seedling leaves under continuous cropping potato

处理叶绿素相对含量

SPAD

净光合速率

(CO2, μmol/(m2·s))

胞间CO2浓度

(CO2,μmol/mol)

气孔导度

(H2O, mol/(m2·s))

对照45.50 ± 1.23 b 26.49 ± 0.26 b 274.65 ± 2.40 b 0.68 ± 0.01 a 连作4年43.23 ± 0.40 cd 25.44 ± 0.24 c 262.52 ± 1.57 c 0.59 ± 0.03 c 连作4年+油葵48.30 ± 0.17 a 27.78 ± 0.13 a 283.53 ± 4.64 a 0.64 ± 0.01 b 连作6年42.50 ± 0.35 d 23.57 ± 0.33 d 254.53 ± 4.18 d 0.45 ± 0.02 e 连作6年+油葵44.50 ± 1.70 bc 25.48 ± 0.14 c 267.38 ± 5.93 bc 0.50 ± 0.01 d

7.67%;连作6年+油葵处理则分别提高了4.71%、

8.12%、5.05%、11.53%,增加幅度较连作4年+油葵处理小(气孔导度除外)。由此可以得出,连作4年后轮作油葵对于增强连作马铃薯幼苗光合作用的效果显著。

2.4 轮作油葵对连作马铃薯幼苗叶片丙二醛含

量、O2–.产生速率、SOD活性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当植物遭受环境胁迫时,细胞内迅速积累活性氧,引起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上升。由图2可知,马铃薯叶片MDA含量的变化随连作年限增加而积累,植物受到过氧化伤害;轮作油葵降低了MDA含量,减轻了连作引起的马铃薯伤害。对于4年和6年连作,轮作油葵比不轮作处理分别降低了34.49% 和22.77%,下降幅度连作4年后轮作油葵明显要高,马铃薯受伤害较轻(图2A)。O2–.随连作年限的延长逐渐升高,轮作油葵后其产生速率明显下降,连作4年和连作6年轮作油葵分别比不轮作处理下降了18.68%、11.35%(图2B),说明轮作油葵可以降低连作马铃薯O2–.产生速率。超氧化物酶(SOD)活性随连作年限延长呈先增后减趋势,连作6年时的SOD活性比对照下降了27.38%。轮作油葵提高了SOD活性,且连作4年+油葵处理的SOD 活性显著高于连作6年+油葵处理(P<0.05)(图2C)。具体效果视连作年限而异。

图2轮作油葵对连作马铃薯幼苗叶片丙二醛含量、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超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Fig. 2 Effects of oil-sunflower rotation on MDA content, SOD activity and production rate of O2–. of potato seedling leaves under

continuous cropping

第1期徐雪风等:轮作油葵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87

2.5轮作油葵对连作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由表4可知,连作马铃薯株高、茎粗、根长、地上部干重、单株薯重均比对照低,且与连作年限呈负相关。连作年限对马铃薯株高、茎粗和根长的抑制效果明显,且连作6年处理分别比对照下降了41.62%、43.18%、19.33%。轮作油葵相对提高了马铃薯的株高,使得茎粗增加,促进根的伸长生长,连作4年+油葵处理下分别较连作4年处理上升了8.97%、20.43%、37.14%,连作6年+油葵处理下分别较连作6年处理升高了3.16%、13.33%、36.10%,且根长在轮作后要比对照值高。连作处理下的地上部干重和单株产量显著低于对照,连作4年处理比对照下降了55.79%、41.75%,差异显著;连作6年处理下进一步降低,但与连作4年差异不显著,分别比对照降低了61.30%、51.14%。轮作油葵提高了地上部干重和单株产量,连作4年+油葵处理下分别较连作4年处理上升了37.52%、33.99%,连作6年+油葵处理下分别较连作6年处理升高了35.75%、10.06%。以上数据表明,连作4年轮作油葵对于提高连作马铃薯植株株高、茎粗、根长、地上部干重和单株产量较连作6年+油葵处理相对效果好,促进了连作马铃薯的生长发育。

表4轮作油葵对连作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Table 4 Effects of oil-sunflower rotation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otato under continuous cropping potato 处理株高 (cm) 茎粗 (cm) 根长 (cm) 地上部干重 (g) 单株产量 (g ) 对照54.93 ± 1.10 a 1.32 ± 0.06 a 20.33 ± 0.32 c 39.97 ± 2.08 a 595.67 ± 13.53 a 连作4年35.33 ± 0.29 c 0.93 ± 0.12 c 18.47 ± 0.32 d 17.67 ± 0.59 cd 347.00 ± 49.17 c 连作4年+油葵38.50 ± 0.50 b 1.12 ± 0.01 b 25.33 ± 1.01 a 24.30 ± 0.62 b 464.93 ± 7.52 b 连作6年32.07 ± 2.10 d 0.75 ± 0.08 d 16.40 ± 0.26 e 15.47 ± 0.49 d 291.05 ± 42.74 c 连作6年+油葵34.60 ± 0.53 c 0.85 ± 0.03 cd 22.23 ± 0.32 b 21.00 ± 0.85 bc 320.33 ± 24.34 c

3讨论

3.1 轮作油葵对连作马铃薯根际土壤环境的影响

作物生长的首要条件是拥有良好的土壤环境,土壤酶在土壤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至关重要,土壤酶活性的强弱,直接反映了土壤肥力和生产力大小[16–17]。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相比,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马铃薯土壤中的碱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图1),磷酸酶活性的下降抑制了土壤中有机磷化物的分解,使得土壤中有效利用的磷素含量下降,有效磷含量也随之下降(表1),土壤肥力下降,这与康亚龙等[18]的研究结果一致。通过轮作油葵,土壤酶活性均有所提高,在连作4年马铃薯田轮作油葵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显著,土壤中可利用的磷素和营养物质增多,土壤状况好转,这与Marchinkeviciene 等[19]研究结果相似,说明轮作加快了土壤物质代谢,使得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循环加快,根系分泌物的自毒作用下降,土壤酶活性增加。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连作导致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有益微生物减少,病原菌微生物增加[20]。本试验结果表明,长期连作使得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及B/F值下降,真菌数量增加,向真菌型土壤过渡,这与顾美英等[21]研究结果相似,不利于马铃薯生长。轮作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环境,促进根系吸收能力,从而加快微生物生长和繁殖[22]。本试验中轮作油葵使得有益微生物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增加,真菌数量相对降低,土壤转向细菌型(表2),土壤肥力增加,且连作4年轮作油葵对土壤微生物环境的改善效果较好。

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成分,可以反映土壤养分状况[23]。本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0,4,6年)的增加,马铃薯土壤碱解氮含量上升,pH介于7.5 ~ 8.5,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减少,土壤养分比例失调,土壤质量下降。轮作油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碱解氮含量,这与王涛等[24]对黄瓜连作的研究一致。相反,土壤pH相对降低,其中轮作油葵对连作4年的马铃薯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更有效(表1)。徐成龙[25]研究也认为,轮作苜蓿能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氮、有效磷含量,从而提高常规农田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结合马铃薯生长发育指标(表4),轮作油葵明显提高了马铃薯株高、茎粗、根长、地上部干重和单株产量,说明轮作油葵对土壤环境的改变为马铃薯生长发育提供有利的生长条件。整体上马铃薯在连作4年后轮作油葵处理的生长明显较连作6年后轮作油葵处理要好。

3.2 轮作油葵对连作马铃薯幼苗光合生理指标的

影响

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叶绿素则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的重要色素,与

88 土壤第49卷

光合效率呈正相关,可以作为反映植物逆境生理指标之一[26–27]。本研究表明,连作使得马铃薯幼苗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下降,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以及气孔导度下降,植株光合作用减弱(表3),影响马铃薯生长,与许楠等[28]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轮作油葵能显著提高连作马铃薯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增强了光合速率,进一步促进马铃薯植株正常生长。

3.3轮作油葵对连作马铃薯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

影响

植物生命过程中都会有自由基的产生,逆境条件下体内的自由基积累,产生自由基链式反应,引起膜脂过氧化,对细胞膜产生损伤,而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强弱可以用丙二醛(MDA)含量的高低来反映,超氧化物酶(SOD)是细胞内清除超氧自由基的重要酶[29]。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马铃薯幼苗叶片MDA含量增加,SOD活性下降,使得O2–.积累,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快,连作6年时表现最为明显,马铃薯遭受胁迫明显。轮作油葵明显抑制了SOD活性的下降,使得O2–.水平下降,降低了MDA含量,从而减轻膜脂过氧化作用对细胞膜的损伤,提高植株的抗氧化能力(图2),促进马铃薯正常生长,这与吕毅等[7]的研究结果相似。

4 结论

马铃薯连作(4,6年)后有机质含量下降,氮肥、磷肥比例失调,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土壤酶活性的降低以及土壤微生物组成变化,从根源上抑制了马铃薯生长,使得叶片光合作用减弱,丙二醛积累,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增加,导致膜脂过氧化加重。轮作油葵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环境,促进了马铃薯生长发育,增强了连作马铃薯的光合作用和抗氧化能力,减轻脂质过氧化作用。连作4年后轮作油葵对于改善土壤环境、增强叶片光合作用和抗氧化能力、降低丙二醛含量较连作6年后轮作油葵效果更明显,更有利于减轻马铃薯连作障碍。可见,马铃薯连作障碍不仅表现在马铃薯生长发育的下降,也表现在土壤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子的恶化;轮作油葵则从整体上逆转了连作导致的植株和土壤两方面的不利变化,而且这种作用以连作4年时轮作油葵效果最为显著。

参考文献:

[1] 李瑞琴, 刘星, 邱慧珍, 等. 连作马铃薯根际干腐病优

势病原菌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及在根际的动态变

化[J]. 草业学报, 2013, 22(6): 239–248 [2] 回振龙, 李朝周, 史文煊, 等. 黄腐酸改善连作马铃薯

生长发育及抗性生理的研究[J]. 草业学报, 2013, 22(4): 130–136

[3] 郭红伟, 郭世荣, 刘来, 等. 辣椒连作对土壤理化性状、

植株生理抗性及离子吸收的影响[J]. 土壤, 2012, 44(6): 1041–1047

[4] 张仕祥, 过伟民, 李辉信, 等. 烟草连作障碍研究进展[J].

土壤, 2015, 47(5): 823–829

[5] 谷岩, 邱强, 王振民, 等. 连作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

构及其土壤酶活性[J].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19): 3955–3964

[6] 孟品品, 刘星, 邱慧珍, 等. 连作马铃薯根基土壤真菌

种群结构及其生物效应[J]. 应用生态学报, 2012, 23(11): 3079–3086

[7] 吕毅, 宋富海, 李园园, 等. 轮作不同作物对苹果园连

作土壤环境及平邑甜茶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J]. 中国农

业科学, 2014, 47(14): 2830–2839

[8] 曹莉, 秦舒浩, 张俊莲, 等. 轮作豆科牧草对连作马铃

薯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及酶活性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3, 22(3): 139–145

[9] Mohr R M, Derksen D A, Irvine R B, et al. Effects of

rotation on crop yield and quality in an irrigated potato system[J]. Am. J. Pot Res., 2011, 88: 346–359

[10] 胡慧蓉, 田昆. 土壤学实验指导教程[M]. 北京: 中国林

业出版社, 2012

[11] 吴金水, 林启美, 黄巧云, 等. 土壤微生物量测定方法

及其应用[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6

[12] 李坤. 葡萄连作障碍机理及调控途径的研究[D]. 沈阳:

沈阳农业大学, 2010

[13] 邹琦.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指导[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

社, 2003

[14] Spychalla J P, Desborough S L. Superoxide dismutase,

catalase and alpha tocopherol content of stored potato tubers[J]. Plant Physiology, 1990, 94: 1214–1218

[15] 王爱国, 罗广华. 植物的超氧物自由基与羟胺反应的定

量关系[J].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0(6): 55–57

[16] 沈芳芳, 袁颖红, 樊后保, 等. 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

壤有机碳矿化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2, 32(2): 517–527

[17] 徐雪风, 回振龙, 李自龙, 等. 马铃薯连作障碍与土壤

环境因子变化相关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5, 33(4): 16–23

[18] 康亚龙, 景峰, 孙文庆, 等. 加工番茄连作对土壤理化

性质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16, 53(2): 533–542

[19] Marcinkeviciene A, Boguzas V, Balnyte S, et al. Influence

of crop rotation, intermediate crops, and organic fertilizers on the soil enzymatic activity and humus content in organic

farming systems[J]. Eurasian Soil Science, 2013, 46(2): 198–203

[20] 张云伟, 徐智, 汤利, 等. 不同有机肥对烤烟根际土壤

微生物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3, 24(9): 2551–2556 [21] 顾美英, 徐万里, 茆军, 等. 新疆绿洲农田不同连作年

限棉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J]. 生态学报, 2012, 32(10): 3031–3040

第1期徐雪风等:轮作油葵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89

[22] 虎德钰, 毛桂莲, 许兴. 不同草田轮作方式对土壤微生

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14, 23(9): 106–113

[23] 高菊生, 曹卫东, 李冬初, 等. 长期双季稻绿肥轮作对

水稻产量及稻田土壤有机质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1, 31(16): 4542–4548

[24] 王涛, 乔卫花, 李玉奇, 等. 轮作和微生物菌肥对黄瓜

连作土壤理化性状及生物活性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11, 42(3): 578–583

[25] 徐成龙. 苜蓿轮作农田和常规农田土壤质量与作物产量

的比较研究[D]. 兰州: 兰州大学, 2014

[26] 李夏, 妙佳源, 高小丽, 等. 连作条件下谷子叶片衰老

与活性氧代谢研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6, 21(4): 1–9

[27] 曾令杰, 林茂兹, 李振方, 等. 连作对太子参光合作用

及药用品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2, 38(8): 1522–1528 [28] 许楠, 张会慧, 李鑫, 等. 连作对烤烟生长特性和光合

能力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2, 29(9): 1435–1440 [29] 李朝周, 左丽萍, 李毅, 等. 两个海拔分布下红砂叶片对

渗透胁迫的生理响应[J]. 草业学报, 2013, 22(1): 176–182

Effects of Oil-sunflower Rotation on Growth and Resistance

Physiology Indexes of Potato

XU Xuefeng1,2, LI Chaozhou1,2, ZHANG Junlian1,3*

(1 Gansu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s & Germplasm Enhancement, Lanzhou 730070, China; 2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hina; 3 College of Hoticulture,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hina)

Abstract:Different farmlands including only cropping quinoa(CK), 4 years continuous cropping potato, 1 year oil- sunflower rotation after 4 years continuous cropping potato, 6 years continuous cropping potato, 1 year oil-sunflower rotation after 6 years continuous cropping potato were selected, and which soil properties, soil enzyme activities, soil microorganism quantities and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of potatoes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oil-sunflower rotation on the growth and resistance physiology of potato under different continuous cropping potato.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tinuous cropping year, soil pH of potato rhizosphere increased and tended to alkalinity in general, the contents of organic matter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decreased, alkali-hydrolyzable nitrogen content increased. Soil enzyme activitie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continuous cropping year and were lowest in the 6 years continuous cropping.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tinuous cropping year, the quantities of soil bacteria and actinomycetes and the ratio of bacteria and fungi (B/F) decreased, but fungi quantity increased. The deterioration of potato rhizosphere soil environment resulted in the reduction in potato growth, chlorophyll content, leaf photosynthesis, SOD activity and the increase in production rate of O2–. and MDA content. In general, compared with non-rotation, oil-sunflower rota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d soil pH, increased contents of organic matter,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alkali-hydrolyzable, improved soil enzyme activities, the quantity of bacteria and B/F, reduced the quantity of fungi, improved soil microenvironment, promoted potato growth, increased relative chlorophyll content, photosynthesis and SOD activity, decreased production rate of O2–. and MDA content, reduced membrane lipid peroxidation and free radical damage, enhanced antioxidant capacity. Generally, oil-sunflower rotation in 4 years continuous cropping was better, which well alleviated potato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s.

Key words: Potato; Continuous cropping; Rotation; Soil environment

马铃薯轮作倒茬试验

马铃薯轮作倒茬试验项目 一、研究内容 针对四子王旗的马铃薯重茬种植,促使马铃薯病虫害种类逐年增加,且病情逐年加重的趋势等情况,开展马铃薯轮作倒茬试验研究。本试验针对目前四子王旗马铃薯连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在连作田上进行轮作倒茬试验,比较不同轮作方式、不同种植类型对连作马铃薯田土壤肥力、病虫害、马铃薯产量和轮作经济效益的影响,从而筛选出适应马铃薯轮作倒茬的最佳倒茬作物,为马铃薯田建立合理的用养制度,为提高我旗马铃薯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二、计划实施方案 在我旗马铃薯重茬严重地区选择旱地、水地和膜下滴灌三种不同种植类型的具有代表性地块,进行轮作倒茬试验,试验分一年轮作、二年轮作、三年轮作,轮作的作物选择种植向日葵、小麦、玉米、草谷子、油菜籽、莜麦,试验设三次重复,马铃薯品种为克新一号。各试验田管理措施相同。试验期间分别对每个试验田块的土壤养分、马铃薯病虫害及轮作作物产量进行测定分析。 其中,土壤养分的测定方法:有机质,K2Cr2O7-H2SO4法;速效氮,碱解扩散法;速效磷,NaHCO浸提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醋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对马铃薯病害情况的测定,采用每

亩多少染病株计数;对试验田作物实收产量进行测定,并计算平均亩产,对比不同轮作方案对作物经济效益的改变;对试验田马铃薯的株高、开花情况、芽眼个数、芽眼深浅等性状进行定期调查,对比分析不同轮作作物对下年度马铃薯生长情况的影响。通过科学的比较分析,从而筛选出适应马铃薯轮作倒茬的最佳倒茬作物。 三、试验预算 试验计划4年完成,共计投入300万元。试验每年种植108亩,每年计划投入75万元。

土豆高产种植技术视频

土豆高产种植技术视频 土豆是民众喜食的大宗蔬菜之一,土豆产量高、易管理、市场价格稳定、效益好,适合许多地区种植。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土豆高产种植技术视频,一起来看看。 土豆高产种植技术视频1、土地选择:土豆喜欢松软土层,而且能疏松土壤,但是不能种在盐碱地上。 2、重施基肥,培肥地力:由于土豆生育期短,基肥要一次性施足,一般施用腐熟的有机肥3-4吨/亩,施用方式可结合整地施入70%,余下的30%作种肥,采用穴施或沟施。实时用根施通与微肥进行灌根,能诱导植株对土壤中氮磷钾及各种微量元素的吸收、消化、释放,提升果实发育正能量,优化果实品质。 3、防止晚霜冻害:出苗期经常出现晚霜,发生冻害死苗的现象。因此,要加强苗期防护,采用覆盖或用护树将军喷涂与植物表面保温,消毒防霜冻,阻碍越冬病毒着落与土豆繁衍,恢复土豆生命指挥系统早苏醒,保花、保果,亦可与各类农药混配。 4、中耕培土:在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要勤中耕,分次培土,促进根系生长和匍匐茎形成,增加结薯数量,保证植株健壮生长。在土豆开花前、块茎形成期、膨大期适时喷洒促花王3号+地果壮蒂灵,能够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平衡,有效控制地表上层枝叶狂长,疏通地下果营养运输导管变粗,提高地

果膨大活力,优质高产。 5、摘除花蕾:当土豆花蕾形成,花序抽出时应及时摘除花蕾,减少养分消耗,有利于养分积累。 6、病虫害防治:土豆从播种到收获一定要把防治病毒病放在首位,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并及时防治蚜虫,以减少传播。同时,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新高脂膜防治晚疫病环腐病等病害。 土豆种植技术1、深耕地:暄松的土壤有利于薯块膨大,地块最好在冬前多施粪肥,尽机械能力深耕。 2、多施肥:土豆生长期短,产量潜力大,除多施粪肥外,开沟后应在沟内施用化肥,一般亩施三元复合肥50-100公斤,再加硫酸钾30-50公斤做底肥。出苗后追施碳铵50-100公斤/亩或尿素30-40公斤促苗。 3、早播种:春季土壤化冻后尽早整地,浇水造墒,惊蛰节前后播种。播前1-2天切块,单块重半两左右。点播时芽眼向上,以利出苗。 4、厚培土:按行距要求开大沟深约10厘米,沟底播种以保证培土厚度,防止薯块露头变绿。可单行种植分次培土,也可双行种植一次性培土不低于12厘米做成大垄。垄面刮平盖膜前喷施乙草胺或施田补防治杂草。 5、不缺水:播前洇地,确保足墒播种以利出苗。出苗后整个生育期不能缺水,但浇水时注意不能漫上垄背。收刨前停水促进薯皮老熟,可提高商品质量。

2014马铃薯轮作倒茬试验项目方案

2014马铃薯轮作倒茬试验项目方案 赵培艺 一、试验目的、内容 针对四子王旗的马铃薯重茬种植,促使马铃薯病虫害种类逐年增加,且病情逐年加重的趋势等情况,开展马铃薯轮作倒茬试验研究。本试验针对目前四子王旗马铃薯连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在连作田上进行轮作倒茬试验,比较不同轮作方式、不同种植类型对连作马铃薯田土壤肥力、病虫害、马铃薯产量和轮作经济效益的影响,从而筛选出适应马铃薯轮作倒茬的最佳倒茬作物,为马铃薯田建立合理的用养制度,为提高我旗马铃薯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二、承担单位 四子王旗科技局 大黑河乡大黑河行政村厂汉营金惠种养殖合作社 三、地块要求 在马铃薯重茬严重地区选择旱地、水地和膜下滴灌三种不同种植类型的具有代表性地块,进行轮作倒茬试验。 四、试验安排 (一)、一年轮作(2014年) 1、旱地马铃薯试验(前茬:左半2012年马铃薯,2013年向日葵;右半2012年向日葵,2013年马铃薯) 试验方式:设8个处理(每个处理4亩)⑴油菜籽→马铃

薯;⑵荞麦→马铃薯、⑶莜麦→马铃薯、⑷草谷子→马铃薯、⑸玉米→马铃薯、⑹向日葵→马铃薯,⑺马铃薯→马铃薯(对照田),马铃薯品种为克新一号。 2、水地马铃薯试验 试验方式:设8个处理(每个处理4亩)⑴小麦→马铃薯; ⑵玉米→马铃薯、⑶莜麦→马铃薯、⑷洋葱→马铃薯、⑸向日葵→马铃薯、⑹草谷子→马铃薯,⑺马铃薯→马铃薯(对照田),马铃薯品种为克新一号。 3、膜下滴灌马铃薯试验 试验方式:设8个处理(每个处理4亩)⑴大葱→马铃薯;⑵玉米→马铃薯、⑶大豆→马铃薯、⑷甜菜→马铃薯、⑸芥菜→马铃薯、⑹向日葵→马铃薯,⑺马铃薯→马铃薯(对照田),马铃薯品种为克新一号。 (二)、二年轮作(2015年) 1、旱地马铃薯试验 试验方式: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4亩)⑴向日葵→荞麦→马铃薯;⑵向日葵→莜麦→马铃薯、⑶向日葵→草谷子→马铃薯、⑷向日葵→油菜籽→马铃薯、⑸向日葵→玉米→马铃薯, ⑹马铃薯→马铃薯→马铃薯(对照田),马铃薯品种为克新一号。 2、水地马铃薯试验 试验方式: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4亩)⑴向日葵→小麦→马铃薯;⑵向日葵→玉米→马铃薯、⑶向日葵→莜麦→马铃薯、⑷

第六章 马铃薯

第六章马铃薯 第一节概述 一、马铃薯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1.马铃薯是宜饲宜做工业原料的粮食作物, 2.淀粉含12%~22%,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矿物质盐类和维生素B、C等。 3.块根单位重量干物质所提供的事物热量高于所有的木谷类作物。 4.可以制作淀粉、糖精、葡萄糖、酒精等工业产品,加工成薯片、薯条、全粉等。 5.还是多种家禽和家禽的优质饲料。 二、马铃薯的起源、分布与栽培区划 (一)马铃薯的分布与起源 马铃薯栽培种的起源中心为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处的“的的喀喀湖”盆地中心地区。南美洲是马铃薯的故乡。野生种的起源中心是中美洲及墨西哥, 马铃薯是第四大农作物。分布世界五大洲148个国家和地区。主产过为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波兰,占世界的60%。 我国主产区为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占全国的90%以上,面积最大的是内蒙古,种植面积64.64万hm2黑龙江省种植面积为24万hm2,占全国6.2%。

(二)马铃薯的栽培区划 三、北方一作区黑龙江、吉林、辽宁省除辽东半岛以外的大部分,内蒙古、河北 北部、山西北部、宁夏、甘肃陕西北部,青海东部和新疆天山以北地区。 2.中原二作区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四川省的南部、湖北、湖南两省的东部、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实行春、秋二季栽培。春季多为商品薯生产,秋季主要是生产种薯。与其他作物间套作。 3.南方二作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台湾等省。秋播后冬播,栽培的集约化程度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薯出口基地。 4.西南一、二季混作区云、贵、川、西藏等省及湖南、湖北的西部山区。本区多为山地和高原,区域广阔,地势复杂,海拔高度变化很大。马铃薯在本区有一季作和二季作栽培类型。 三、我国马铃薯生产发展概况 1950年全国马铃薯栽培面积155.9万hm2,总产8701kt,平均单产5.58t/hm2,1982年全国栽培面积245万hm2,平均单产9.7t/hm2,1995年以来,发展很快,2000年全国栽培面积472.3万hm2,总产66282kt,平均单产14t/hm2。 第二节马铃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马铃薯形态特征 马铃薯是茄科(Solanaceae)茄属(Solanum)的草本植物。 (一)根 马铃薯由块茎繁殖发生的根系为须根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初生芽的基部3~4节上发生的不定根,芽眼根后节根,分枝能力强,宽度30cm左右,深度可达150~200cm,是主体根系,一类是在地下茎的上部各节上陆续发展的不定根,分布在表土层。(图10-1) 马铃薯根系分布 马铃薯由种子繁殖的实生苗根系,属于直根系。

马铃薯品种及生长特性

马铃薯的种类及特性 2009-12-1 13:55:00 中国食品科技网 一、概述 马铃薯别名又叫山芋、土豆、洋芋、地蛋、荷兰薯等,原产南美安第斯山脉的秘鲁、玻利维亚等地,明朝末年传入我国。我国各地均有种植,每年大约有6000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却每年需花l 亿多美元从国外进口马铃薯和马铃薯制品。表l列举了我国马铃薯每年的生产概况。表2列举了全球马铃薯鲜薯(potatoes)的贸易概况(1999)。 二、生物学特性 1、根 要栽培好马铃薯,就要知道它与栽培有关的形态特征,以及形态建成过程中生长发育的规律。 马铃薯根茎叶花等的形态特征是鉴定品种、判断植株生长好坏和采取合理技术措施的重要标志。 马铃薯用块茎种植和种子种植时,根的形态不相同。用块茎种植,块茎萌芽后,当芽长了3--4厘米时,从芽的基部发出根来,构成主要吸收根系,称初生根。以后随着芽的伸长,围绕着匍匐茎发生了3-5条根,长20厘米左右,称匍匐根。初生根先水平生长,约到30厘米,然后垂直向下生长。大部分品种的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层下40厘米,一般不超过70厘米,在砂质土壤中根深可达1米以上。匍匐根主要是水平生长。

早熟品种的根系一般不如晚熟品种发达,而且早熟品种根系分布较浅,晚熟品种根系分布广而较深。所以种植时要根据马铃薯不同品种的属性和根系的分布情况来确定株、行距,才能获得高产。 用种子种植时植株有主根和侧根,根的分枝随植株的生长而增多。主根为圆锥形伸入土中,若生长条件好,用种子种植的植株(实生苗)的根系也很发达。 根起源于茎内,由靠近维管系统外围的初生韧皮部薄壁细胞的分裂活动发生,若芽组织老化则更深入到较内部的维管形成层附近才发生。由于马铃薯根的这种内生性,所以它的发芽期占时很长,春播一般在播后30天左右出土;秋播即使用3-4厘米长的大芽播种,也要10天左右。发芽期对土壤的温、湿、气要求也较严格。播种后若遇雨或浇水造成土壤板结、憋气,则根系发生和生长缓慢,常成为影响栽培成败的关键。 2、茎 马铃薯的茎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茎绿色或附有紫色素,主茎以花芽封顶而结束,代之而起的为花下两个侧枝,形成双叉式分枝。茎上有棱3-4条,棱角突出呈翼状。茎上节部膨大,节间分明。节处着生复叶,复叶基部有小型托叶。多数品种节处坚实,节间中空。马铃薯每个叶腋中都能发生侧芽,形成枝条。早熟品种分枝力弱,一般从主茎中部发生1-4枝;晚熟品种分枝多而长,一般从主茎基部发生。株势的强弱反映种薯质量、栽培条件、技术合理程度等。

马铃薯试题

1. ______在我国栽培马铃薯面积最大 A 四川省 B 辽宁省 C 山东省 D 陕西省 2. 根据我国马铃薯种植地区的气候,地理,栽培制度及品种类型等条件划分为___个马铃薯栽培区 A 1 B 2 C3 D 4 3. _____指由块茎芽眼萌发的幼芽发育形成的地上枝条 A地上茎B地下茎C匍匐茎D块茎 4. 在块茎萌芽时, _____最先萌发 A 侧芽B幼芽 C 顶芽 5. 马铃薯的全生育过程划分为____个生育时期 A 三B四C五D六 6. _____是决定块茎体积大小的关键时期。 A芽条生长期B苗期C块茎形成期D 块茎增长期 7. _____ ℃左右时,块茎完全停止生长 A30 B25 C15 D10 8. 马铃薯对肥料三要素的需求量,以_____最多 A钾B氮C磷 9. _______期养分供应决定薯块大小 A芽条生长期B苗期C块茎形成期D 块茎增长期 10. _______期供肥好坏将决定薯块数量 A芽条生长期B苗期C块茎形成期D 块茎增长期 11. 马铃薯是需肥较多的高产作物、生育期短,应以基肥为主,基肥的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_______以上。 A 20% B 30% C40% D70% 12. ______需水量最多 A块茎形成至块茎增长期 B 芽条生长期C苗期 13. 贮藏期间最适宜的温度为1—4℃,最高不得超过_____℃。 A 0 B 7 C 15 D 25 14. 马铃薯晚疫病主要为害不包括_______ A 叶片B茎C块茎D根 15. 马铃薯粉痂病主要为害不包括_______ A 叶片B茎C块茎D根 二、判断题 1. 栽培种的起源中心为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处的“的的喀喀湖”盆地中心地区 2. 马铃薯种植面积主要分布在非洲 3. 马铃薯是茄科(Solanaceae)茄属(Solanum)的草本植物 4. 地上茎的再生能力很强,在适宜的条件下,每一茎节都可发生不定根,每节的腋芽都能形成一棵新的植株。 5. 马铃薯为异花授粉作物 6. 通常马铃薯在干燥低温下贮藏7—8年,仍不失发芽力 7. 从地上部与地下部干物重平衡期开始,即进入块茎增长期 8. 马铃薯性喜热,耐高温 9. 马铃薯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以pH5.5—6为最适宜,实际在北方的中性甚至偏碱性土壤上

马铃薯栽培技术教案

马铃薯栽培技术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马铃薯成长所需环境。 2.了解马铃薯的作用。 3.马铃薯种薯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 (一)简介: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山药蛋等。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因其营养丰富有“地下苹果”之称。 (二)马铃薯生长环境:马铃薯产量高,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利用块茎无性繁殖时,种薯在土温5-8℃的条件下即可萌发生长,最适温度为15-20℃。适于植株茎叶生长和开花的气温为16-22℃。夜间最生态环境块茎形成的气温为10-13℃(土温16-18℃),高于20℃时则形成缓慢。出土和幼苗期在气温降至-2℃即遭冻害。 开花和块茎形成期为全生育期中需水量最大的时期,如遇干旱,每亩每次灌水15-20吨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中原地区春季马铃薯上市时,正值全国鲜薯市场紧缺之际,商品薯销售前景非常看好。现将中原地区春季马铃薯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做一总结,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 中原地区春季适合马铃薯生长的时间较短(2月中旬-6月中旬),因此必须选用结薯早、薯块膨大快、休眠期短、抗逆性强、抗病高产优质的早熟品种:新荷兰7号、中丰8号,每亩用种量150kg左右。

(三)种薯处理 1、暖种切块播种前30-35天,先将种薯放到温度12-15℃的室内或阳畦中进行暖种处理5-7天,促使种薯迅速解除休眠。暖种后进行切块,方法是:25kg以下的薯块,仅切去脐尾部即可;25-50kg的薯块,纵切2块;80-100kg左右的薯块,可上下纵切成4块;大薯块也可以先上下纵切两半,然后在分别从脐尾部芽眼向上依次切块。要求:切块大小均匀一致;每块最少保持一个芽,切口应尽量靠近芽眼;切刀要求快、薄、净。当切到病、烂薯时,用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浸泡消毒。切块后晾切口明水,促使伤口愈合。 2、催芽处理伤口愈合后进行催芽: (1)室内催芽:将晾好的种块放入篓中,用潮湿的麻袋覆盖保持室温15-18℃; (2)室外催芽:选择背风向阳处建阳畦催芽,畦宽1m,长度视种子量而定,畦内铺5cm厚的湿沙,摆放一层种块后,撒上一层湿沙,如此可放种薯2层,切勿堆积过厚,以防烂种。白天确保有充足的光照,夜间在薄膜上覆盖草苫,确保畦内温度保持在15-18℃。

洋芋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授课内容:洋芋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授课人:王平宾 洋芋是一种产量高、适应性强、分布广、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的既可以当粮食、当蔬菜、当饲料、也可以做工业原料的一种经济作物。水分是洋芋产量形成的基础。认识洋芋需水规律及对其它环境条件的要求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 1. 洋芋的需水规律 土壤水分因土壤、植株的蒸发和蒸腾作用而逐渐消耗,当水 分由田间最大持水量损失到作物生长开始受限制的水量时,这一水量称临界亏缺。临界亏缺值以降雨量单位毫米表示,它相当于恢复到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所需补充的水量。洋芋的水分临界亏缺值估计为 25mm 。土壤水分消耗超过这一临界值时,洋芋的叶片的气孔便缩小或关闭,蒸腾率随之下降,生理代谢不能正常进行,生长受阻,从而导致减产。 洋芋生长过程中要供给充足水分才能获的高产。洋芋植株每制造1 公斤干物质约消耗708 公斤水。在壤土上种植洋芋,生产1 公斤于物质最低需水666 公斤,最高1068 公斤。沙质土壤种洋芋的需水量为1046 —1228 公斤。一般亩产2000 公斤块茎,每亩需水量约为280 吨左右,相当于生长期间419 毫米的降水量。

整个生育期间,土壤湿度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 %一80%为最适宜。 发芽期单凭种子中的水分就足够第一阶段生长需要。但如果土壤中不含易于被根系吸收的水分,则根不伸长、芽短缩,不能出土。因此,发芽期需土壤有足够的底墒,播种后得保持洋芋种薯下面土壤湿润,上面土壤干爽,是保证适时出苗的技术要点。 幼苗期由于植株小,需水量不大,约占一生总需水量的 10%一 15 %,土壤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65%左右为宜;要求适当的土壤湿度,前半期保持适度干旱,然后保持湿润,原则是不旱不浇。 块茎形成期,茎叶开始旺盛生长,需水量显著增加,该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 30 %左右,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70%一 75 %为宜。 块茎增长期,茎叶和块茎的生长都达到一生的高峰,需水量最大,亦是洋芋需水的临界期,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75%一 80 %为宜。 淀粉积累期需水量减少,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10 %左右,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60 %一 65%即可。若后期水分过多,容易造成烂薯,影响产量和品质。 2. 温度及光照需求

提高马铃薯产量与品质的对策

浅论提高马铃薯产量与品质的研究对策 摘要:马铃薯性喜凉,其生育特性与怀仁气候特点十分吻合,在怀仁县已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是继玉米、谷黍之外又一大农作物。但近几年来,由于品种老化、退化严重、栽培技术落后,农民投入相对不足等因素,马铃薯单产与品质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与改善。笔者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总结出一套科学规范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马铃薯;产量品质 1 标准品种 1.1 选用良种,用脱毒种薯做播种材料 选用优良品种是提高马铃薯产量、改善其品质的重要环节。在具备了优良的农业技术条件下,因地制宜地选用良种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靠自家留种或购买外地薯做种薯的形式,用脱毒种薯做播种材料。 由于气候条件和栽培制度的不同,各地对品种亦有不同的要求。针对本县气候特点,应选择早熟品种克新一号或中晩熟品种大白花、小白花晋薯7号等品种为好。脱毒种薯一般能增产30-50%,有的甚至能成倍增长,表现出抗逆性强、耐干旱、不退化、结薯大而整齐、产量高的优点。 1.2 用小整薯播种 选择核桃大小2-4cm,50g左右皮色细嫩、薯形规整的小整薯做种不仅能够发挥顶端生长优势,使植株生长健壮,抗旱能力增强,而

且还可以防止环腐病、病毒病等病的传播。 1.3 催芽晒种 催芽晒种的作用主要是促使薯块尽快通过休眠,淘汰病毒薯块,提早成熟,躲过或减轻晚疫病的危害,具体做法是: 播种前40天将小整薯从窖内取出,放在室温条件下催芽,一般要求室内温度15-20℃,通风透光效果好,堆放2-3层,催芽晒种10天左右,即可催出芽长0.3-0.5cm的短壮芽。轻拿轻放,上下翻动一次,再晒种7-10天即可播种。播种前在种薯上喷一次块茎膨大素,播种时注意别损伤催好的短壮芽,种芽下种接触湿润土壤就能迅速生长发育。此法能提高土壤早春的利用率,达到植株生长健壮、早结薯、结大薯的目的。 2 规范种植 2.1 合理轮作 马铃薯为茄科一年生草本块茎植物,为了更经济地利用土地和有效地预防病虫害,对马铃薯进行合理地调配茬口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借土壤和残株传播的病虫及杂草,通过轮作换茬可以减轻危害。茄科和块茎作物由于与马铃薯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物质种类及感染的病毒相同,均不宜与马铃薯轮作,适于马铃薯的前作,一般以禾谷类作物,谷子、麦类、玉米较好,其次为高粱、大豆,菜地种植马铃薯以大葱、大蒜、芹菜作前茬较好。 2.2 深耕整地

马铃薯生长发育的适宜环境

马铃薯生长发育的适宜环境 马铃薯生长发育的适宜环境 发布时间: 2004-9-10 信息来源: 马铃薯是冷凉型作物,特别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利于块茎生长和发育,因此在生产上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创造利于块茎生长发育条件,促进块茎高产。马铃薯生产发育适宜环境: 温度解除休眠的块茎5℃时即可发芽。初苗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3℃-18℃,茎叶生长在18℃-21℃时最适宜,开花最适温度为15℃-18℃,块茎形成的适宜温度是20℃。 水份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的需要量很大,研究结果表明每制造生产1000克干物质的耗水708公斤、在公顷产块茎22.5吨-30吨时,公顷耗水量达3200-4200吨。从蕾开始到块茎膨大这一时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水分供应极为敏感,一旦缺水、产量将大幅度下降,用其它技术难以弥补。 土壤马铃薯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广,除过酸、过碱、过粘的土壤及低洼排水不良的耕地外都可栽培。但以耕层深、土质疏松、排水透气良好的沙壤土最适宜。 肥料马铃薯是高产作物,对肥料需求量很大,肥料供应不足,则不能

获得高产。据实验每生产1000斤块茎需从土壤中吸收氮5-6斤、磷1-3斤、钾11-13斤。 氮肥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光合生产率,增加叶绿素含量。合理施用氮肥可促使植物早生快发,形成丰产株型。但如施氮过量,则使生长中心以地上发育为主,引起徒长,阻碍块茎发育,严重影响产量。 磷肥能大大增强氮肥的增产效益,加强块茎干物质和淀粉积累,提高快茎淀粉含量。磷肥可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植株的抗寒、抗旱能力,还有促进早熟的作用。如缺磷、叶片生长受阻,块茎内出现褐斑,蒸煮时脆而不软,严重影响食用品质。 钾肥有加强植株体内代谢过程的作用,增强光合强度,延缓叶片衰老,促进块茎营养物质合成,使茎杆增粗,减轻倒伏,叶片增厚,提高抗病能力及抗寒性。植株缺钾则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节间变短,植株很容易受寄生病菌侵害;地下块茎变小,品质变劣。 其它元素在马铃薯生育期间,钙、镁、硼等微量元素也必不可少。 光照马铃薯生长发育对光照强度及每天日照时数有明显反应。日照、光强和温度互相影响。 马铃薯各个生育时期产量形成最有利条件是:初苗期短日照、强光和适当高温利于促进根系发育、形成壮苗和提高结薯。发棵期长日照、强光和适当高温利于植株健康发育、为高产奠定基础。结薯期短日照、强光和较大的昼夜温差利于同化产物向块茎转移,促使块茎高产。 马铃薯增产潜力 马铃薯是高产作物,一般垧产可达4.5万斤左右,高产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手册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手册 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省农垦总局重大科技示范推广项目

一、概述 马铃薯在我国的不同地方,人们对它有不同的叫法。它的俗名有土豆、地豆、山药、洋山药、山药蛋、地蛋、土卵、洋芋、洋山芋、土芋、番芋、番人芋、香芋、洋番薯、荷兰薯、爪哇薯和番仔薯等,还有叫它鬼慈姑或番鬼慈姑的。但是,称它土豆、洋芋和山药蛋的最普遍。从它的不同地方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在我国的种植,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处都有。 马铃薯在植物分类中为茄科茄属,是一种一年生草本块茎植物。因为生产上用它的块茎(通常称薯块)进行无性繁殖,因此又可视为多年生植物。马铃薯的老家,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山区。它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可以说是原产地的一种古老的农作物。距今虽然仅有400余年,但由于马铃薯适应性强,喜冷凉的气候条件,抗灾,早熟,高产,易于种植,更重要的是它既能做粮又能做菜,营养价值高,因而成了我国人民喜食的农作物。因此,马铃薯在我国虽然是个年轻的农作物,但它发展很快,已经扎根于全国东西南北各地。 就全世界讲,马铃薯在粮食作物生产中居第四位,总产量和种植面积仅少于小麦、水稻、玉米。 二、植物学特性 1.根 马铃薯可以用块茎种植和种子种植,用块茎种植和种子种植时,根的形态不相同。用块茎种植,当马铃薯块茎 1

萌芽后而芽长了3~4厘米时,从芽的基部发生出根来,称初生根,初生根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马铃薯初期的生长有80%的营养由它供应。初生根先向前生长,当长至30厘米时,再向下生长。以后随着芽的伸长,围绕着匍匐茎发生了3~5条根,长20厘米左右,称匍匐根。大部分品种的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层下40厘米,一般不超过70厘米,在砂质土壤中根深可达1m以上。匍匐根主要是水平生长。2.茎 马铃薯的茎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茎一般呈绿色或紫色,主茎以花芽封顶而结束,花下有两个侧枝,形成双叉式分枝。马铃薯每个叶腋中都能发生侧芽,形成枝条。 地下茎包括主茎的地下部分、匍匐茎和块茎。主茎地下部分可明显见到8个节,少数品种具6个节,节上着生退化鳞片叶,叶腋生出匍匐茎,顶端有12~16个节间短缩膨大形成块茎。与匍匐茎相连的一端叫薯尾或脐部,另一端叫薯顶。块茎是变态的茎,具有茎的各种特性,表面分布很多芽眼,每个芽眼有一个主芽和两个副芽。副芽一般处于休眠状态,只有主芽受伤害后才萌发。薯顶着生的芽眼多而密,发芽势强,这种现象叫顶端优势。生产上可以利用整薯播种,以及在切块时可以采用从薯顶到薯尾的纵切法,以取得顶端优势而达到高产的目的。 3.叶 马铃薯的叶子在幼苗期基本上都是单叶、心脏形或倒心脏形,全缘,称为初生叶,到后期均为奇数羽状复叶。顶端叶片单生,顶生小叶之下有4~5对侧生小叶。复叶的大小,侧小叶的形状、色泽、毛茸的多少,以及小叶的排2

马铃薯主要病害简介

马铃薯病害主要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病毒病。 一、马铃薯真菌性病害 (一)晚疫病: 茎、叶受害部位产生褐色水渍状斑点,后扩展为黑色斑块。潮湿时,病斑周围有一圈白色霉状物,叶片背面很明显,薯块受害后,初期产生褐色或蓝紫色的病斑,以后扩大,表面逐渐凹陷,病部下层薯肉变为褐色。 (二)癌肿病: 块茎或匍匐茎由于病菌刺激寄主细胞不断分裂,形成大大小小花菜头状的瘤,表皮常龟裂,癌肿组织前期呈黄白色,后期变黑褐色,松软,易腐烂并产生恶臭。田间病株初期与健株无明显区别,后期病株较健株高,叶色浓绿,分枝多。 (三)粉痂病: 块茎染病,初在表皮上现针头大的褐色小斑。外围有半透明的晕环,后小斑逐渐隆起、膨大,成为直径3~5毫米不等的疱斑,其表皮尚未破裂,为粉痂的封闭疱阶段。后随病情的发展,疱斑表皮破裂,反卷,皮下组织现桔红色,散出大量深褐色粉状物(孢子囊球),疱斑下陷呈火山口状,外围有木栓质晕环,为粉痂的"开放疱"阶段。根部染病,于根的一侧长出豆粒大小单生或聚生的瘤状物。 (四)早疫病: 该病的发生早于晚疫病,一般从下部老叶首先发病,开始在叶片上形成褐色的小点,后扩大成近圆形的具有同心轮纹的暗褐色病斑,故又称轮纹病斑,病斑与无病组织界线分明,严重时叶片干枯。 (五)干腐病: 发病初期仅局部变褐稍凹陷,扩大后病部出现很多皱褶,呈同心轮纹状,其上有时长出灰白色的绒状颗粒,即病菌子实体。剖开病薯可见空心,空腔内长满菌丝,薯内则变为深褐色或灰褐色,终致整个块茎僵缩或干腐,不堪食用。 二、马铃薯细菌性病害 (一)青枯病:

发病初期,下部叶片白天萎蔫,傍晚恢复,两天后,不再复原,由下向上逐渐发展,4天后,病株茎叶萎蔫枯死。 (二)黑胫病: 植株矮小,节短,或叶片上卷,褪绿黄化,或胫部发黑,萎焉而死,横切茎,三条主要维管束变成褐色;薯块染病:始于脐部呈放射状向髓部扩展,病部黑褐色,横切维管束呈黑褐色,薯块变黑褐色,湿烂发臭,别于青枯病 (三)环腐病: 植株矮小,从下部叶片边缘开始退绿,逐渐向上枯黄,最后枯萎,但叶片不脱落。感病薯块用手挤压有黄色菌液流出,薯皮与薯肉分离,重者皮裂,薯肉腐烂变质,臭不可闻,感病轻的薯块切开后有明显的环状。 (四)疮痂病: 块茎染病后,表面先产生褐色小点,扩大后形成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直径为5-10mm。因产生大量木栓化细胞致表面粗糙,后期中央稍凹陷或凸起,呈疮痂状硬斑块,有的产生裂口,病斑一般仅限于表层,不深入薯内。 (五)软腐病: 叶染病近地面老叶先发病,病部呈不规则暗褐色病斑,湿度大时腐烂。茎部染病多始于伤口,再向茎干蔓延,后茎内髓组织腐烂,具恶臭,病茎上部枝叶萎蔫下垂,叶变黄。块茎染病多由皮层伤口引起,初呈水浸状,后薯块组织崩解,发出恶臭。 三、马铃薯病毒性病害 (一)马铃薯卷叶病: 主要表现为叶片小叶向上卷。通常是植株下部或全株叶片变脆,上卷呈筒状。有的仅叶片边缘微向上卷,有的卷曲严重而成匙状或筒状,严重时,叶片变厚,发脆变硬,颜色较深较浓,给人以丛簇凌乱的感觉。生理性卷叶的特点是受害植株卷叶表现较为一致。 (二)马铃薯Y病毒: 脉缩、叶片卷曲、小叶叶缘向下翻、矮化、小叶叶脉坏死、坏死斑点、叶片坏死和茎上出现条纹都是典型的症状。不太敏感品种的反应只是发生轻微的花叶,或者表现不出症状。 (三)马铃薯A病毒: 产生轻微花叶、斑驳,叶脉上或叶脉间呈现不规则的浅色斑,叶面稍有粗缩。

马铃薯生理性病害预防措施

马铃薯生理性病害预防措施 一、块茎黑心 1.症状在块茎中心部出现由黑色至蓝色的不规则花纹。缺氧严重时整个块茎都可能变黑。通常病组织与健康组织边界较明显。 2.发病原因多由块茎内部缺氧所引起。 3.预防措施 3.1注意贮藏期间保持薯堆良好的通气性,并保持适宜的贮藏温度。 3.2室温必须保持在1?3 C之间,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5%以下,并保持空气流通。 3.3 贮存期间,不同品种分别贮存,不要与种子、化肥等混施,也不要放到烟、气较大的地方,这样马铃薯就不会霉变、发芽。 二、块茎空心 1.症状 空心病多发生于块茎的髓部,外部无任何症状。一般 大块茎易出现空心现象。空心多呈星形放射状或扁口形,有时几个空洞连接起来。洞壁呈白色或棕褐色。在出现空心之前,其组织呈水渍状或透明状。内部组织张力增大而引起开裂,其中有些物质被转移或被其他部位所吸收。 2.发病原因块茎膨大速度过快造成空心。

3.预防措施 3.1在块茎膨大期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并要合理密植,增施钾肥,注意培土。 3.2马铃薯需肥量大,因此要施足基肥,基肥占50%~60%,以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有机肥每亩需要 1 吨以上,结合秋整地施入,化肥选择氮磷钾含量都为15%的 含硫复合肥,每亩50公斤,播种前开沟或穴施施入,注意种肥分开,防止烧伤种薯。追肥要早,一般分2 次进行,第一次在齐苗时进行追肥,可用稀薄的人粪尿浇施,以保证马铃薯幼苗生长所需的氮肥,为中后期的生长打好基础,结合中耕培土,用腐熟人粪尿500~700 公斤加水浇施;第二次在现蕾期,此时马铃薯块茎开始膨大,需肥量增多,是需肥最多的时期,以钾肥为主,配合适量氮磷肥,以满足结薯需要。施肥上应注意适氮增钾,防止光长秧不结薯。如施氮过多表现徒长,用0.02%硫酸镁溶液喷施,可抑制徒长,一般可亩施复合肥10 公斤。 3.3整个生育期力争做到中耕2~3 次,齐苗时进行第1 次 深中耕,以提高地温,促进发苗;团棵期进行第2次中耕和浅培土,以利多结薯;封垄前进行第3次中耕培土,累积培土厚度为10~20 厘米,培土能加厚结薯层次,有效提高产量, 同时避免薯块外露变青色,降低品质。 三、淀粉溢出与裂口 1.症状

钾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_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钾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易九红1,刘爱玉2,王云高3,邓力超1,李 立1,周 虹1,黄艳岚1 (1湖南省作物研究所,长沙410125;2湖南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长沙410128; 3湖南省马铃薯脱毒快繁中心,长沙410219) 摘 要:钾是作物生长必需元素,在维持细胞内物质正常代谢、酶活性增加,促进光合作用及其产物的运输和蛋白质合成等生理生化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综述了钾对马铃薯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总结了不同钾源对马铃薯的影响,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马铃薯;钾营养;施肥;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S53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80(2010)01-0060-05 Research Progress on Effects of Potassium Application on Growth,Yield and Quality of Potato YI Jiu-hong1,LIU Ai-yu2,WAN G Yun-gao3,DENG Li-chao1, LI Li1,ZH OU H ong1,HU AN G Yan-lan1 (1Hunan Cr op Resear ch I nstitute,Changsha,Hunan410125,China; 2Instit ute o f Cott on Science,Hunan A gr icult ur al U niver sity,Changsha,Hunan410128,China; 3Hunan Pot ato D evir using and M ass P ro pagat ing Center,Chang sha,Hunan410219,China) Abstract:Po tassium is an essential element fo r cro p g ro wt h,which play s an impor tant ro le in mainta ining nor mal mat erial metabolism,increasing enzyme activ ity,pro moting pho tosy nt hesis and tr anspo rt atio n o f photo synthate,pr omo ting pro tein sy nthesis.In this a rticle,effect s o f potassium o n gr ow th and dev elo pment,yield and quality o f pota to w er e summ arized, and the r esear ch directio ns w er e pr ospected. Key words:P ota to;Po tassium nutr ition;Y ield;Q uality 马铃薯是需钾量较大的作物。而我国耕地土壤普遍缺钾,缺钾土壤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3%[1];我国钾资源也相对短缺,钾肥年产量不足消费量的10%[2],使得钾肥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由于化学肥料迅速普及、单产水平不断提高、钾肥施用量不足、有机肥施用量不断减少,导致中国农田养分收支失衡,钾素严重亏缺,表现为土壤钾含量下降,缺钾面积和施钾有效地区不断扩大。钾素的亏缺已是一个近乎全国性的严重问题[3],严重地限制了作物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 本文总结并评述了钾营养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旨在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为 收稿日期:2009-12-21 作者简介:易九红(1979-),男,安徽怀远人,博士,主要从事薯类栽培与育种,Em ail:y ijiuho ng2009@https://www.360docs.net/doc/b63915456.html,。 基金项目:湖南省农科院创新项目(2009hnnky cx26)。探明马铃薯钾营养机制及遗传改良奠定基础,并为优质马铃薯标准化高产栽培提供科学理论参考。 1 马铃薯的吸钾特性 钾参与植株体内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在生长、代谢、酶活性调节和渗透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马铃薯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N∶P2O5∶K2O=1∶0.175∶2.142[5],其中以钾吸收量最大。每生产1000kg马铃薯块茎需吸收9.2kgK2O[6];在优化栽培条件下,马铃薯成熟期叶片、地上部分和块茎的钾素分配率分别为10%~20%,10%~20%,60%~70%[7]。刘克礼等试验表明,马铃薯对钾营养的吸收速率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块茎增长初期和淀粉积累期,且以淀粉积累期的吸收速率最高(149.73m g/株?d)、累积量最大(6.899g/株);在块茎形成以后,块茎中钾营养累积量不断上升,一直到成熟期的68%钾素转移到块茎中[8]。可见,大多数钾营养都分配到块茎中,块茎是钾

马铃薯种植计划书

《作物生产实践》课程 马铃薯种植计划书 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 年级:2015级 学号:222015326052011 姓名:龚诗杰 指导教师:赵勇 2017年1月1日

目录 一、种植目的(实践目的) (1) 二、马铃薯栽培技术与理论 (1) (一)品种选择 (1) (二)种薯切块 (2) (三)确定播种期 (3) (四)选茬整地与筑垄 (3) (五)播种方法 (3) (六)合理密植 (4) (七)田间管理 (4) (八)肥水管理 (5) (九)病虫害防治 (5) (十)适时收获 (6) (十一)收获方法 (6) 三、参考文献 (7)

一、种植目的(实践目的) 一是要了解国内外市场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要求,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观念。 二是要确立正确的学习方法。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规律、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规律、以及作物生长发育和环境条件关系的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学习作物栽培学要理解这些规律的基本原理,并善于分析和归纳。在推广异地的品种和栽培技术措施时,必须经过试验和示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灵活应用。 三是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作物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直接用于指导实践,为生产服务。因此,学习作物栽培学,一方面要掌握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紧密结合生产实践,从而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马铃薯栽培技术与理论 (一)品种选择 选用优良品种是获得马铃薯高产稳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根据本区马铃薯生育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栽作型与栽培制度的不同,对品种的要求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1、高寒山区无霜期短,地少人多,为一年一熟的一作区,要求中晚熟,生产潜力大,休眠期长,耐贮藏的品种。 2、适于二季作的地区,要求品种具有休眠期短或易于打破休眠的、早熟或早中熟、块茎膨大快,抗霜冻等特点。 3、在中海拔以下的山区,马铃薯与其它作物连作套种,如春马铃薯与水稻、夏玉米或甘薯等连作,对马铃薯的品种要求是早熟或早中熟,有利于下茬作物的整地播种。 无论是哪类品种,都应具有高产、食用品质好、商品率高、耐贮性强,高抗隐疫病,青桔病等病害及抗耐主要病毒等特性,癌肿病区还应具抗癌性强的品种。 30年来米拉(Mira)品种一直是西南山区的主裁品种,栽培面积已达千万亩左右,因其具有高抗晚疫病、癌肿病、耐病毒、耐贮藏,食味好等特点,深受欢迎,但因晚熟、植株高大,故不适于间套作,亦不适于二季栽培。此外,本区栽培面积较大的一些品种还有不加(Epoka)、阿奎拉(AqLlila)、新芋4号等,新育成的品种如川芋56、鄂783-l、鄂芋1-号、安薯56等目前正在加速繁殖推广。 但从总的情况来看,当前本区尚缺乏高抗晚疫病、青枯病、高产的中晚熟品种和质优、早熟、株丛紧凑、植株矮小适于间套作的品种。 费乌瑞它(Favorita) 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直立,分枝少,株高约60cm左右,茎秆粗壮,茎紫色,生长粗壮,叶片肥大,叶绿色,叶缘波状,叶下垂。花冠蓝紫色,花粉多,天然结实率高,块茎结薯集中,并且大而整齐,薯块膨大迅速,长椭圆形,芽眼浅,淡黄皮淡黄肉,表皮光滑,休眠期短,较耐贮藏。早熟,生育期60d左右,食味好,适宜鲜食,植株易感晚疫病,块茎中感病,抗马铃薯Y病毒,对A病毒免疫;感环腐病,轻感青枯病。退化快。 品质分析:该品种干物质含量17.70%,淀粉含量14%左右,还原糖0.03%,粗蛋白1.55%,维生素C含量13.6mg/100g鲜薯,口感好,蒸食品质佳。 产量表现:2002-2013年的种植结果表明,该品种平均产量35000kg/hm2,比早大白增产25%左右,商品率85%,在辽宁、河北、山东、甘肃、安徽等地一般产量37500kg/hm2,高产可达52500kg/hm2以上。

马铃薯品种介绍

马铃薯品种介绍 1.陇薯3号: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10天左右。株型半直立较紧凑,株高60-70cm。茎绿色、叶片深绿色,花冠白色,天然偶尔结实。薯块扁圆或椭圆形,大而整齐,黄皮黄肉,芽眼较浅并呈淡紫红色。结薯集中,单株结薯5-7块,大中薯重率90%以上。块茎休眠期长,耐贮藏,品质优良。食用口感好,有香味。特别是淀粉含量比一般中晚熟品种高出3-5个百分点,十分适宜淀粉加工。抗病性强,高抗晚疫病,对花叶、卷叶病毒病具有田间抗性。产量高,多点生产试验示范平均亩产2793.2公斤,适宜高寒阴湿、二阴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2.陇薯4号:该品种中晚偏早熟,生育期100天左右。株型半直立,株高55—60cm,花冠白色。出薯快而齐,幼苗生长势强,植株较繁茂。结薯集中,单株结薯4-5个,薯块大而整齐,大中薯率80%以上,薯形椭圆,皮色淡黄,薯肉白色,芽眼深浅中等。食味较好,品质优良,适宜粮,菜和食品加工多种用途。 该品种抗旱性强,抗病毒退化,对晚疫病抗性中等。适应性广,产量较高,稳定性好,适宜我县半高山地区种植。 3.陇薯5号:该品种属晚熟品种,生育期115天左右。株型半直立,株高60-70cm,幼苗生长势强,成株繁茂。茎绿色,叶片墨 1

绿色,花冠白色,不结实。结薯集中,单株结薯3-5个,整齐度高,大中薯数率85%左右,大中薯重率94%左右。薯块椭圆形,白皮白肉,皮较光滑,芽眼较深。薯块大,单薯直径一般为8-12cm,单薯重普遍为150-500g。薯块休眠期较长,耐贮性中等,食用品质好。是一个优良的菜用型品种,也可用作淀粉加工原料。植株高抗晚疫病,对花叶、卷叶病毒病有较好的田间抗性。亩产是2363.5-3415.0㎏,适宜于高寒阴湿、二阴地区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4.陇薯6号:该品种属晚熟品种,生育期115天左右。株型半直立,主茎分枝数多,株高70-80cm,幼苗生长势强,成株繁茂。茎绿色,叶片深绿色,花冠乳白色,无天然结实。结薯集中,单株结薯5-8个,大小整齐,大中薯重率90-95%。薯块扁圆形,淡黄皮白肉,芽眼较浅。薯块休眠期中长,较耐贮藏,食用与加工品质优良。既适宜淀粉加工,又适宜全粉加工的马铃品种。 抗病性强,植株高抗晚疫病,对花叶、卷叶病毒病具有很好的田间抗性。丰产性好,西北片平均亩产1686.3kg。适应范围广,不仅适宜高寒阴湿、二阴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还适宜河川地区推广种植。 5.陇薯7号:生育期120天左右。该品种幼苗生长势较强,植株繁茂,茎绿紫色,叶片深绿色,株型半直立,株高65-70厘米,花冠白色,天然不结实,结薯集中,单株结薯6-8个,大中薯重率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