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水文地质图

甘肃省水文地质图

水文地质图图例格式

水文地质图图例格式 1松散孔隙水 (1) 浅层淡水或潜水——采用普染底色表示富水性(用单井涌水量表示)。 单井涌水量>5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 000~5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00~1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00 m 3/d (2) 深层淡水或承压水顶界面埋深——采用绿色线划表示。 含水层顶板埋深 >5 000 m 3/d 1 000~5 000 m 3/d <1 000 m 3/d (1) 裸露型(水位埋深小于50 m )——普染底色表示富水性(用单井涌水量表示)。 单井涌水量>1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00~1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00 m 3/d (2) 覆盖型或埋藏型灰岩顶板埋藏深度——蓝色线划表示 含水层顶板埋深 单井涌水量>5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 000~5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 000 m 3/d 3 (1) 基岩裂隙潜水——水位埋深小于50 m 采用普染底色表示富水性(用单井涌水量表示)。 单井涌水量 >1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00~1 000 m3/d 单井涌水量<100 m3/d (2) 基岩裂隙潜水及承压水顶板埋深——红色线划表示。 含水层顶板埋深 >1000 m3/d 100~1000 m3/d <100 m3/d (1) 冻结层上水——采用普染底色表示。 单井涌水量≥100 m3/d 单井涌水量<100 m3/d 为了反映地下水的形成,平面图上必须反映出含水地层断裂及褶皱构造,表示出基岩产状及断层的走向延长方向和性质;沿储水构造界线,加绘蓝色小圆点表示储水构造形成的富

水文地质条件的各种描述实例

一、XXXXX水文地质条件 评估区内地下水根据地层岩性、含水介质等,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二种类型,分述如下: 1、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评估区内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层,平时没有水,雨季时暂时形成上层滞水,水量贫乏,分布不连续,无统一水位,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下渗补给基岩裂隙水为其排泄的方式之一,该类地下水对工程建设无影响。 2、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评估区地下水主要赋存在下二叠统茅口组(P1m)灰岩岩溶裂隙中,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本区岩溶发育,地下河发育,区内岩溶水量丰富,地下水埋藏深度为10m~50m,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沿岩溶裂隙渗流或以地下河的形式流动,向东排入澄江河。 据《XX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评估区所在区域松散岩类孔隙水大部分覆盖于岩溶水之上,两者水力联系密切,孔隙水水位一般高于岩溶水,因此下渗补给岩溶水是其排泄的方式之一。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是降雨入渗补给,此外地表水也是一种普遍的补给来源,通过溶蚀裂隙和落水洞渗入地下补给岩溶水,评估区岩溶水的排泄最终汇入场地东面的澄江河,地下水补、径、排条件简单。 区域上地下水富集程度一般受降雨地形地貌、植被和构造裂隙的控制,从地形地貌上看,评估区属岩溶谷地地貌,总体地势平坦,岩溶洼地发育,有利于地下水富集,区域地下水埋藏较浅,与东面的澄江河存在水力联系,澄江河水位升降,影响评估区内地下水位,建设

场地地下水位的波动对场地地基、特别对地势较低洼区段的地基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区内水文地质条件较差。 二、“XXXXX”水文地质条件 评估区内地下水根据地层岩性、含水介质等,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二种类型,分述如下: 1、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评估区西部山坡及平地第四系残、坡积层(Q dl+el)含角砾粉质粘土,平时没有水,雨季时暂时形成上层滞水,水量小,分布不连续,无统一水位,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下渗补给基岩裂隙水其排泄的方式之一,最终排泄入龙江河,该类地下水对工程建设无影响。 2、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主要赋存在下石炭统大塘组(C1d)灰岩裂隙、溶洞中,评估区及周围岩溶弱发育,据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编制的《XXX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20万)及野外实地调查,评估区溶沟、溶槽弱发育,区域泉流量小于10升/秒,迳流模数1~3升/秒.平方公里,地下水埋藏深度10~50米。 评估区地下水位与北东面龙江河水位一致,受河水水位涨落控制。拟建项目据龙江河较远,地基位置远高于河水位,地下水对场地工程建设影响不大,评估区地形总体为向东倾的单面斜坡,区内无断层经过,从地形地貌上看,不利于地下水富集,建设场地最低标高高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

水文地质综合实习

水文水资源综合实习 报告 姓名: 班级:水文10-01 学号: 人员:水文2010级实习队 时间:2012.10.01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第二部分 第一篇地质构造填图 1.1 区域地质概况 1.2 地质填图说明书 第二篇水文地质测绘 2.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2.1.1 气象水文 2.1.2 地形地貌 2.1.3 社会经济 2.1.4 交通位置 2.1.5 区域地层与构造 2.1.6 含水层与隔水层 2.1.7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2.2 填土区水文地质说明书

2.2.1 水文地质概况 2.2.2 填图区地下水流场分析 2.2.3 填图区水化特征及其分区 2.2.4 填图区灾害、环境、工程地质 第三部分实习总结及感想 附录一宝泉水库下游河流断面记录表 附录二宝泉水库下游河流断面剖面图 附录三宝泉水库流量计算表 附录四焦作周边地区地下水水质分析成果一览表 附录五实习照片

前言 一、实习目的 1.让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领域的基本情况,比较全面的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2.巩固所学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实践去充分检验和更进一步理解以前所学的知识,同时为更好地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实习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避免学生以后就业时易出现的眼高手低的现象;同时还能培养大家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二、实习性质 本次实习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的综合实习,包括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内容,是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实践课程。该次实习属于生产性质的实习。 三、实习阶段 第一阶段:8.20-8.22在学校期间的实习前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8.23-9.1在登封的构造地质实习:探勘、拉剖面、地质填图; 第三阶段:9.5-9.7在辉县宝泉水库的水文地质实习; 第四阶段:9.9-9.15在焦作区域内进行的水文实习; 第五阶段:9.16-10.30在室内进行的资料整理、实测地层剖面、柱状图等图的绘制和实习报告的撰写工作。

中国水文地质图说明书

中国水文地质图说明书 前言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展布。地貌形态多变,地质构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样。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在我国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但对其大规模的开采,还是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在全国范围开展了水文地质普查与勘探工作,对地下水的分布规律、赋存条件开始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各种不同比例尺水文地质图件的编制。在50年代后期,地质部水文地持工程地质局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完成了1 :300万比例尺《中国水文地质分区图》的编制;60年代进行了华北平原、松辽平原等较大的水文地质单元的编图及全国性1:1000万比例尺图件的编制;70年代末,地质部系统各省(区)水文地质队完成了全国大部分地区(除个别边远及高山地区外)1:20万比例尺的水文地质普查任务;1979年在全国地质系统的水文地质工作者及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编制和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地质图集》。此后,各省范围的综合性水文地质图幅和个别省、市的水文地质图集,也相继编制完成。 这次1:400万比例尺《中国水文地质图》的编制,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进行的。该图是全国1:400万比例尺水文地质图系的基础图幅。其编制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总结、系统分析我国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研究我国全疆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分布规律,为深入探索地下水形成、分布变化规律提供基础资料;对全国各不同区域地下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为国家经济展规划、基本建设部署提供区域性水文地质资料;并供有关院校教学参考及专业间学术交流。 关于编图资料:水文地质方面,主要是依据各省、区、市区域性水文地质资料、水文地质普查成果和中、小比例尺水文地质图件等实际资料;地质资料主要参照了1:400万比例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并应用1:150万比例尺《青藏高原地质图》对青藏高原地区进行了补充;基础底图资料源自中国地图出版社第9版1:400万比例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另外,参考补充了全国性沙漠分布图和冰川冻土图中的有关资料。 图件的编制是在张宗祜所长的指导下,由焦淑琴、戴喜生两同志负责完成编稿,中国地图出版社李兆星同志负责地图编辑。图幅说明书曾由阎锡屿高级工程师审阅。在图件编制过程中秦毅苏主任参加过编制方案的讨论,董凤岐副所长参加了编制方案的拟定和编稿图件的审查。地矿部顾问委员会陈梦熊高级工程师和贾福海高级工程师、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司辛奎德总工程师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任福弘副所长等给予了各方面的指导。另外,在编稿后期,贾建芳同志协助过编稿底图修改稿的清绘,董华同志协助统计资料、制作总色样和校对工作。

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 依据水文地质区分原则,将工作区分为第四系孔隙水水文地质区和岩溶水水文地质区。第四系孔隙水水文地质区指平原区,岩溶水水文地质区是指西部山区, ①第四系孔隙水水文地质区 a.包气带及岩性 包气带岩性结构主要受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控制,包气带厚度则主要受潜水水位影响。 全淡区包气带岩性以亚砂土、亚粘土、中沙、粗砂为主,局部有砂砾石层,包气带厚度20-50没,有咸水区包气带岩性以亚砂土、粉砂、细砂为主,包气带厚度:10-15m,中部在6m左右 b.含水层的划分 平原区含水层划分为浅层和深层两个含水层,全淡水浅层为第一水组合第二水组,深层为第三水组,有咸水区浅层为第一含水组,深层指咸水界面以下的含水组。 c.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本区地下水总的流向趋势为自西向东。70年代开始,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发生变化。 浅层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浅层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入渗和灌溉回归入渗,由于区内地形平坦,坡度小,侧向径流微弱,排泄方式:全淡水区和浅层淡水开采区以人工开采为主,由于浅、深层水位较大,浅层水位向下部越流也是一种排泄方式。 深层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深层地下水因被超量开采,致使水位逐年下降,形成了区域降落漏斗,改变了初始的地下水流场,水位大部分区域向漏斗区径流,排泄方式为人工开采。 ②岩溶水水文地质区 总面积3843km2 ,其中西部变质岩和石英砂岩面积2204.4km,灰岩裸露区面积338.6km,灰岩覆盖区面积1300km2,是一个完整的补给、径流、排泄系统。 a.包气带及岩性 分部于西部的灰岩裸露区和灰岩浅埋区,面积700km左右,包气带自西向东由厚变薄,主要岩性为寒武岩、奥陶系的碳酸盐岩,岩溶发育,形态有溶孔、溶隙和溶洞,溶洞发育具有明显的成层性,给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补给岩溶水创造了良好的储存空间和运移通道,降水入渗系数可达0.72。 b.含水岩组及其特征 岩溶地下水是一个非匀质、各向异性的复杂含水体。依据地层岩性、结构特点,地下水赋存条件及水动力特征,把岩溶含水系统划分为三个含水岩组,即寒武系含水组、下奥陶含水岩组、中奥陶含水岩组。寒武系含水岩组一般在构造部位富水性较好,其他部位富水性较差,钻孔单位涌水量一般在0.437-14.6,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镁型;下奥陶含水岩组岩溶发育成层较好,富水性较强,为良好的开采层位,钻孔单位涌水量0.71-110.3,水化学类型为碳酸钙型;中奥陶含水岩组广泛分布于该区中西部,一般富水性极强,在排泄区一带钻孔单位涌水量可达200,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和重碳酸镁型。 c. 岩溶水补、径、排条件

水文地质剖面图绘制流程

水文地质剖面图绘制流程 1.转换文件格式(jpg—msi影像文件) 具体流程:图形处理—分析—输入—添加文件—转换 2.电子化图件 具体流程: (1)图形处理—输入编辑(一路确定)—在工作台新建点、线、面文件—选中点线面文件名,在“矢量化”菜单下选择“添加光栅文件”—导入转换好的msi 影像文件—进行线编辑 (2)线编辑菜单下—矩形(选中自己要画的图像所占的区域)—输入线,折线,慢慢的描出目标图形(折线线头最好超出之前所画的矩形框,以保证内部区块是闭合,也可设置线参数颜色以区分所描的线和原图线,之后关掉影像图层改回来即可)—描完后—矢量化—删除光栅文件—复位—即可见所描的所有线 (3)其它—自动剪断线—删除线(线编辑菜单或工具栏中)—确保所有线头都删除—其它—拓扑错误检查—线拓扑错误检查(弹出对话框,显示线拓扑错误个数,一次选中,修改错误,直到下次检查无错误为止)—其它—线转弧段—保存自动弹出的文件(一定要重新命名)—在工作台重新打开刚才保存线转弧段形成的区文件,选中改为当前编辑状态—其它—拓扑错误检查—区拓扑错误检查—依次更改错误—确定无错误后—其它—拓扑重建(自动生成区) (4)区编辑—修改参数—修改区参数(也可以点击快捷图标)—选中要修改的区(在弹出的框中可以填充颜色、图案等)—改后—点编辑—输入点图元(根据要输入的点的类型选择需要的点类型)—在图示需要的位置输入点—最后全部选中工作台上的文件—关闭 注:上标输入:#+a+b,下标输入#-a+b 分数a/b,输入/a/b/ 整理人:刘慧文、姚红娟、王贺、徐丹丹、姜子辰、戴梦婷 班级:1050141、1050142 日期:2012-11-19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详细]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 第一节观测路线和观察点的布置 水文地质地面调查工作是针对勘查地区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重要方法,是认识和掌握水文地质规律的必要过程.进行水文地质地面调查时,首先要布置好观测路线和观测点. 一、观测路线的布置 应用最短的路线取得最多的成果,原则上要横穿地层走向或地貌单元,具体还要结合好露头及水点分布等情况灵活掌握(即垂直地层走向,构造线;垂直河流、阶地;穿过湖河沼泽地段,井泉分布点及分水岭等).另外在露头好的地段,还应顺着构造线或河谷进行追索.总之应以看得多,见得全,最多获得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资料为原则.路线布置要有重点,又要照顾一般.在地质、地貌条件复杂或地质、地貌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区,观测路线应当密些;相反在地质、地貌条件较为简单地区,观测路线可以适当稀一些. 二、观测点的布置 观测点应布置在观测线上最有意义的地方,即地层分界线、构造断裂带、破碎带、假整合面、不整合面、褶皱轴线,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变质岩分带区、阶地边缘,地表水体、井、泉、钻孔、自然地质现象(滑坡)发育处及标志层,典型露头及岩性,岩相变化带等处.地质地貌观测点不能均匀布置,应视有无意义而定,不定可有可无的点.水文地质点布置,除考虑不同地貌单项元,不同含水层外,还需考虑水点的均匀性.如果缺乏水点,则应考虑进行人工揭露,弥补水点之不足或水点的不均匀性. 三、野外填图及定点描述 1、野外地质填图 (1)地质填图所用地形底图的比例,应比成图比例尺大一级,如不具备条件,至少也需同等比例尺的地形图做底图. (2)在野外测绘过程中,要把观测点、线、试坑,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点等位置,准确地绘在地形图上;地质体、地质年代、构造线、地貌以及水文地质现象等,必须按规定的符号和线条勾出并严格区别实测与推测界线.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1]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一、矿井充水性图 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 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 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 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

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主要内容有: 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一般采用相应比例尺随同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一道编制。主要内容有:

水文地质划分报告

明鑫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混合斜井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矿长:任丛平 总工程师:鲍永胜 技术科长:李乔 编制:李乔 编制时间:2014年7月

目录附图 1、地形地质图1:2000 2、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1:5000 3、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4、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1:2000 5、矿井等水位线图(西区)1:2000 6、水量与时间变化曲线图 附表: 1、地下水位参数表 2011年1—12月水文观测成果表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矿井基本情况 一、交通位置 明鑫公司混合斜井位于巴里坤县石炭窑煤田(矿区)东部,行政区划属巴里坤县博尔羌吉镇管辖,距巴里坤县城西北93km,距哈密市西北230km。西邻兵团农十三师红山煤矿,东邻明鑫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二号立井。其中心地理坐标东径92°28′16″,北纬44°07′15″。 巴里坤县城至博尔羌吉镇的二级柏油公路经煤矿通过,交通较为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图1-1-1。 二、地形地貌 石炭窑矿区位于天山东段北侧,属山间盆地型准丘陵地貌,海拔+1600m~+1750m,地势东高西低,中间基本为较平坦戈壁,系第四系洪积、风积型砂砾层,无植被或零星植被,矿区外南部为高山区,北部为低山丘陵区。 三、气象 矿区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常年少雨、多风、干燥,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8℃,最高气温40.3℃,最低气温-28.5℃,一般温差在30℃左右,冬季寒冷,气候干燥,年均降水量199mm,平均蒸发量1716mm,最大积雪深度500mm。年平均风速5.9m/s,最大风速27m/s,最多风向为西风。封冻期由当年的10月上旬至次年的3月底,冻士深度1.5~1.7m。

综合水文地质编图方法

国家地质总局 综合水文地质图 编图方法与图例 (试行) 地质出版社

第一部分 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图方法 (一)编制综合水文地质图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将地下水划分为五种基本类型,作为编图基础。它们是:(1)松散岩类孔隙水;(2)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3)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或称岩溶水);(4)基岩裂隙水(包括断层脉状水);(5)冻结层水。 任何一个含水岩组,在不同情况下可归属不同类型。每种类型可根据不同情况划分若干亚类。以上五种地下水类型,分别采用五种规定的普染色表示,亚类采用接近的普染色表示,并按色调深浅反映其富水等级(参阅统一色标)。 (二)在划分地下水五大类型的基础上,综合水文地质图突出表现以下三个内容: 1、富水性:按地下水的类型及其富水性划分富水等级; 2、埋藏条件:重点反映潜水位或承压水位的埋藏深度、各类双层结构下部含水层组的顶板埋深; 3、水质:重点按矿化度反映微咸水、咸水的分布和含量超过水质标准的有害微量物质的分布。 (三)对松散岩类孔隙水,可按潜水、承压水(或包括上部潜水)划分为两个亚类。黄土广泛分布地区,可考虑把黄土裂隙孔洞水划为一个亚类。其它相似情况可类推。各亚类分别按富水性划分富水等级。 (四)对松散岩类孔隙水,要根据各含水岩组的结构、赋存条件与补给条件等综合因素,结合勘探孔或生产井资料,对其富水性作出评价。可按单井涌水量划分富水等级,并正确地圈定界线。同一含水岩组的不同地段,也要根据厚度、岩性等因素区别其富水程度。涌水量,一般根据勘探孔抽水试验资料,参考当地生产井一般采用的管径与抽水工具,确定统一的口径与降深值,进行换算,以求取得统一的标准。一般在水位较浅、含水层较厚、宜于采用离心泵抽水的情况下,可采用5米降深值。降深值的确定,除须考虑水泵能力外,还要考虑含水层的厚度与承压含水层的顶板埋深。潜水层的降深值不超过含水层厚度的二分之—,承压含水层不超过顶板埋深。单井涌水量的单位,一律采用“吨/日”。在含水层厚度与水位埋深(包括承压水位)变化不大的地区也可采用单位涌水量(吨/日·米)作为划分富水等级的标准。 (五)对松散岩类孔隙水,按单井涌水量一般可划分以下五

6232项目所在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6.2.3.2项目所在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6.2.3.2.1包气带岩性特征 项目所在地包气带岩性主要为粉质粘土和粉土,零星分布有粘土,是由一套冲积、湖沼相沉积形成的,岩性结构为层状或透镜层状,包气带厚度1~10 m,整体趋势是衡水湖周边较小,其中在衡水湖一带为小于2 m,衡水湖周边及西北一带为2~4 m,包气带厚度向东逐渐增厚至8 m,向南逐渐增厚至10 m。北区和南区范围内包气带岩性主要为粉土、粉质粘土,渗透系数为3.40×10-5cm/s~7.09×10-4cm/s,天然包气带防护性能为“弱”。 6.2.3.2.2含水岩组的划分及水化学特征 按地下水埋藏条件分类,结合北区和南区饮用水开采条件,根将第四系沉积层分成Ⅰ、Ⅱ、Ⅲ三个含水组,见表6.2-15。 表6.2-15 北区和南区第四系含水岩组划分表 (1)浅层含水组 浅层含水组分布于北区和南区,即第Ⅰ含水组。浅层含水组岩性颗粒相对较细,以粉细砂为主,厚度10~20 m,底板埋深约50 m,单位涌水量小于50 m3/(d·m),富水性差。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以Cl·SO4型为主,矿化度为2~5 g/L,为咸水—微咸水。浅层水位埋深自北向南逐渐加深,水位埋深3.5~16.7 m。 (2)深层含水组 深层含水组分布于北区和南区,包括第Ⅱ含水组和第Ⅲ含水组。 第Ⅱ含水组由一套冲洪积、冲湖积堆积物构成沼相沉积的地层,底板埋深150~180 m,是本区农田灌溉的主要开采层之一。 第Ⅱ含水组岩性以细砂、粉细砂和中细砂为主,含水层厚度一般为30~45 m。单位涌水量28.8~145.68 m3/(d·m),地下水化学类型以Cl、Cl·SO4和Cl·SO4·HCO3型;该

地质图编制

地质图阅读与编制 一、地质图的种类和基本内容 用规定的符号、线条、色彩来反映一个地区地质条件和地质历史发展的图件,叫地质图。它是依据野外探明和收集的各种地质勘测资料,按一定比例投影在地形底图上编制而成的,是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 (一)地质图的种类 1、普通地质图 以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及地质发展历史的基本图件,称为普通地质图,简称地质图。在一张普通地质图上,除了地质平面图(主图)外,一般还有一个或两个地质剖面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图,普通地质图是编制其它专门性地质图的基本图件。 按工作的详细程度和工作阶段不同,地质图可分为大比例尺的(>1:25000)、中比例尺的〔1:5000~1:10万〕、小比例尺的(1:20万~1:100万)。在工程建设中,一般是大比例尺的地质图。 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第四纪沉积层的成因类型、岩性及其形成时代、地貌单元的类型和形态特征的一种专门性地质图,称为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3、水文地质图 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总的水文地质条件或某一个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的地质图件,称为水文地质图。 4、工程地质图 工程地质图是各种工程建筑物专用的地质图,如房屋建筑工程地质图、水库坝址工程

地质图、铁路工程地质图等。工程地质图一般是以普通地质图为基础,只是增添了各种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内容。如在地下洞室纵断面工程地质图上,要表示出围岩的类别、地下水量、影响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各种地质因素等。 (二)地质图的基本内容 1、平面地质图 平面地质图又称为主图,是地质图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 地理概况:图区所在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坐标线)、主要居民点(城镇、乡村所在地)、地形、地貌特征等。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邯邢地区位于河北省南部,包括邯郸和邢台两市。全区地形西部为山区丘陵,东部为平原,地形总趋势呈西高东低。气候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531~552mm。 邯邢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尤以煤铁资源着称,矿产资源开发已经成为该区主要产业之一。依靠资源优势,目前初步形成了煤炭、冶金、电力、陶瓷、建材、纺织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 河流,区内从北到南主要有沙河(上游为朱庄川也称北沙河、渡口川也称南沙河)、洺河(上游为马会河、北洺河、南洺河)、滏阳河、漳河(上游为清漳河、浊漳河)。除漳河属南运河水系外,其余均属子牙河水系(见图1-1)。流经石灰岩的河流渗漏严重。 水库,区内大型水库主要有:朱庄水库、东武仕水库和岳城水库(见表1-1)。中小型水库主要有:野沟门水库、东石岭水库、峡沟水库、口上水库和车谷水库。 表1-1 主要水库一览表

其次是 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及第三系的砂砾岩、页岩等。同时伴有岩浆岩的侵入。基岩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岩层倾角一般10°左右,局部地段受构造的影响,地层产状有所变化。石炭二叠系地层是区内主要含煤地层,夹有8~10层煤和3~5层薄层石灰岩(图1-2)。 么犭

-秦岭两个巨型纬向构造带之间,“祁吕贺”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边缘,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太行山复背斜)与第二沉降带(华北沉降带)之间的过渡地带(见图1-3)。二级构造应属赞皇隆起与武安-涉县凹陷。区域构造主要受新华夏系控制,构造线呈北北东向,形成倾向南东的单斜构造。 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褶皱规模较小,多为短轴背斜、向斜。断裂多为高角度(60°~85°)正断层。主要断裂有涉县~长亭断裂、紫山~鼓山断裂、邢台断裂、南洺河断裂等(表1-2)。 表1-2 区域主要断裂一览表

海南岛水文地质

第四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 一、水文地质特征 海南岛赋存有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松散-半固结岩类孔隙承压水、火山岩孔洞裂隙水、碳酸岩类溶洞水和基岩裂隙水等五大类(图2-9)。 (一)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主要分布于海南岛四周沿海沙堤沙地、滨海平原和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陵水河、宁远河、望楼河等主要河流中下游河流阶地和出海口地区,分布范围广。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粉细砂、中粗砂、含砾粗砂、粉砂等,含水层厚度、渗透性、富水性等变化较大。 (二)松散-半固结岩类孔隙承压水 主要分布于琼北承压水盆地和琼西南承压水盆地(斜地)。琼北承压水盆地分布于王五-文教断裂以北、东寨港以西的琼北地区,自上而下分布有8个含水层,岩性为贝壳碎屑岩、贝壳砂砾岩、粉细砂、中粗砂等;各个含水层的水质、富水性变化较大;第1、2、3承压水为常温水,是优质的矿泉水和生活饮用水;第5、6、7、8层承压水是低温热水。琼西南承压水盆地(斜地)主要包括莺歌海-九所自流盆地、崖城自流盆地、三亚自流盆地、藤桥-林旺自流盆地,不同承压水盆地的含水层个数不同,一般为4-5个,含水层岩性为粉细砂、细砂、中粗砂、含砾粗砂等,含水层厚度、富水性变化较大。

图2-9 海南岛水文地质简图 (三)火山岩类裂隙孔洞水 主要分布于海南岛北部第四纪火山岩,含水层岩性以微孔状、气孔状玄武岩为主,凝灰岩、集块岩、火山角砾岩次之。 (四)碳酸岩类裂隙溶洞水 零星分布于儋州市的八一农场、兰洋农场,三亚的大茅、红花,昌江石碌、王下,东方江边等地。三亚大茅、红花凹谷等地为第四系覆盖,其它地区出露于地表。 (五)基岩裂隙水 分布于海南岛中部山地丘陵区,根据岩类成因与水文地质条件不同,可分为红层(局部层间)裂隙水、层状岩类(网状层状)裂隙水、块状岩类(网状脉状)裂隙水。 二、工程地质特征 (一)岩体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图着色原则2018

水文地质图的着色原则 水文地质图的着色原则 1、颜色是最醒目、最直观的信息。对地质、矿产来说,最重要的是地层的时代 和成因。因此,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和不同成因的第四系,采取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参阅GB 6390—86《地质图用色标准》。 2、对水文地质来说,重要的是区分4种不同的含水岩体(松散岩类含水岩体、 碎屑岩类含水岩体、可溶岩类含水岩体、块状岩类含水岩体)和它们的富水性。 3、目前,各勘查单位编制的水文地质图,多按地质图的着色标准进行着色,其 颜色不能直观地反映不同的含水岩体和它们的富水性。 4、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柱状图、水文地质剖面图的着色标准,建议参考《中 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地质图集》的着色原则,采用黄、褐、蓝、红4种颜色代表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体、碎屑岩类裂隙水含水岩体、可溶岩类岩溶水含水岩体、块状岩类火成岩裂隙水含水岩体。上述4种颜色由浅至深分为4种色调,反映含水层弱、中、强、极强4级富水性。保留地层时代的界限和代号。含水层的富水性分级,可以参照下表: 含水层富水性分级弱中强极强 泉水流量(L/s)<11~1010~100>100 管井出水量(m3/d)<100100~10001000~10000>10000钻孔单位涌水量(L/s.m)<0.10.1~11~10>10 5、变质岩中的板岩、片岩按碎屑岩类含水岩体着色;白云岩、大理岩按可溶岩 类含水岩体着色;片麻岩、混合岩按块状岩类含水岩体着色。 6、水文地质剖面图潜水位以上透水不含水的岩层不着色,隔水层可以用黑色正 交的网格表示。 7、根据上述简明的着色原则,除了地层的时代以外,颜色可以区分4种不同含 水岩体的地下水、4级不同的含水层富水性、含水层潜水位以上的包气带以及地下水的隔水层。 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解读

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1.1 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邯邢地区位于河北省南部,包括邯郸和邢台两市。全区地形西部为山区丘陵,东部为平原,地形总趋势呈西高东低。气候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531~552mm。 邯邢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尤以煤铁资源著称,矿产资源开发已经成为该区主要产业之一。依靠资源优势,目前初步形成了煤炭、冶金、电力、陶瓷、建材、纺织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 河流,区内从北到南主要有沙河(上游为朱庄川也称北沙河、渡口川也称南沙河)、洺河(上游为马会河、北洺河、南洺河)、滏阳河、漳河(上游为清漳河、浊漳河)。除漳河属南运河水系外,其余均属子牙河水系(见图1-1)。流经石灰岩的河流渗漏严重。 水库,区内大型水库主要有:朱庄水库、东武仕水库和岳城水库(见表1-1)。中小型水库主要有:野沟门水库、东石岭水库、峡沟水库、口上水库和车谷水库。 表1-1 主要水库一览表

1.2 区域地质概况 1. 2.1 地层 本区出露地层主要有太古界赞皇群片麻岩,震旦亚界、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与第四系松散岩层,其次是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及第三系的砂砾岩、页岩等。同时伴有岩浆岩的侵入。基岩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岩层倾角一般10°左右,局部地段受构造的影响,地层产状有所变化。石炭二叠系地层是区内主要含煤地层,夹有8~10层煤和3~5层薄层石灰岩(图1-2)。 么犭

图1-3 邯邢地区大地构造位置示意图 1.2.2 构造 邯邢地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天山-阴山、昆仑-秦岭两个巨型纬向构造带之间,“祁吕贺”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边缘,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太行山复背斜)与第二沉降带(华北沉降带)之间的过渡地带(见图1-3)。二级构造应属 赞皇隆起与武安-涉县凹陷。区域构造主要受新华夏系控制,构造线呈北北东向,形成倾向南东的单斜构造。 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褶皱规模较小,多为短轴背斜、向斜。断裂多为高角度(60°~85°)正断层。主要断裂有涉县~长亭断裂、紫山~鼓山断裂、邢台断裂、南洺河断裂等(表 1-2)。

水文地质综合实习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水利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综合课程实习报告 报告编写人:王继东 专业班级:水文0902 指导教师:孔圣元赵志怀 张志祥陈军峰 实习地点:山西省交城县水峪贯镇实习时间: 2012.6.17-2012.7.6 目录 第一部分文字报告 第一章绪论 (3) 第一节实习区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3)

第二节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 (5) 第三节实习目的及任务 (6) 第二章气象水文条件 (7) 第一节气象条件 (7) 第二节水文条件 (7) 第三章地层岩性及岩浆岩体 (8) 第一节地层岩性 (8) 第二节岩浆岩体 (13) 第四章地质构造 (15) 第一节概述 (15) 第二节主要地质构造及应力状态分析 (15) 第五章地质发展史 (21) 第一节构造发展史 (21) 第二节沉积发展史 (22) 第六章水文地质条件及地质灾害 (23) 第一节水文地质条件 (23) 第二节地质灾害 (24) 第七章结束语 (27)

第二部分图件 1、水峪贯寺沟实测地层剖面图…………………………比例尺:1:1000 2、水峪贯寺沟实测地层柱状图…………………………比例尺:1:500 3、水峪贯教学填图区地形地质图………………………比例尺:1:25000 第一部分文字报告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实习区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水峪贯地区位于吕梁山中段太原西山煤田的西南部。以狐偃山主峰为中心,

总面积约3502km ,地处东经''0011252111?- ,北纬''45373737??-。交城县至古交市公路纵贯本区,而古交市和交城县与太原市分别又铁路和公路相接,目前太原市与水峪贯每日又有公共汽车往返运行,交通十分方便。 本区属吕梁山系,其主峰狐偃山,标高为2207m ,一般高程在1100 m--2000 m 之间,相对高差500 m--900 m ,属中高山区。区内西北部山高林密,东南部地势略低。西冶川自西北向东南流出山区后,经文水、汾阳、孝义等县境于介休城汇入汾河。 附交通图及行政图如下(图1—图3): 图1 山西交通地图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纲(供水、矿区)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纲 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纲 报告应根据勘察任务要求,在详细阐述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进行水量、水质评价,作出科学的结论并重点论证水源开采后是否引起环境地质问题,对水源方案要进行经济技术对比。各勘察阶段内容有所不同,但一般情况下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序言(前言) 1.说明勘察工程的委托单位、工作范围、勘察阶段、需水量和水质要求、勘察工作依据的技术标准等。 2.说明地下水开采现状、污水排放和污染情况及以后水源开发利用规划。 3.叙述本区的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本次勘察需要解决的问题。 4.简述本次勘察过程,投入的主要工作量、设备及人员情况,所取得的成果及其质量评述。 二、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地貌:概述本区的地表形态,相对高差,各地貌单元的成因类型、分布特征、分布范围和基本特征。 2.水系、水文、简述勘察区的水系和主要河流名称、位置、发源地、汇水面积、河流形态及河床渗透、冻结情况,枯、洪水期的水位、流量变化情况,断流天数,洪水淹没范围,开发利用及水质污染情况等。说明最近水文站的地点和观测期限。 3.气象:简述勘察区的气候类型、所属气候区、降水量、蒸发量、气温等多年平均值和历年最高、最低值(列表)及土壤冻结深度等。 本章应着重说明上述因素与地下水的关系。 三、地质概况 1.地层:简述地层顺序,接触关系及出露情况、岩性、产状、岩层厚度、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 2.地质构造:简述勘察区主要构造类型、特征、分布及其与地下水赋存和运动的关系。 四、水文地质 1.叙述含水层(带)分布和埋藏规律、岩性、厚度、渗透性和富水性、各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及地表水体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 2.简述地下水类型及补给,迳流和排泄条件,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 3.简述地下水化学类型、物理性质、细菌含量、放射性元素及其变化规律。 4.在具有大量开采地下水历史的地区,应详细叙述地下水开采现状和污染情况,根据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和地下水开采调查资料,说明市政水源地、工业自备井和农业井开采量。说明地下水的补给和消耗情况,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分布范围,漏斗中心水位下降率和水质变化情况,以及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查明其原因,分析其发展趋势,并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五、水量评价 主要阐述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参数确定的依据,计算地下水的补给量、储存量,并按拟建水源地的开采方案和取水构筑物的形式计算允许开采量,

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编制

>>专门水文地质学>>教材>>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教学实习指导 §8.2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编制 8.2.1目的及任务 1:5万综合水文地质图是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是普查、勘探试验、长期观测等野外资料的综合反映。编制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目的是全面、系统、清晰地反映工作地区的水文地质规律,阐明地区地下水类型及其埋藏条件,反映地下水形成特点以及含水岩组的富水性、岩性时代、水质、水量变化规律,地下水资源分布,并提出水资源开发和保护措施,圈定地下水开发远景地区,为今后的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提供水文地质资料。 8.2.2要求 要充分、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并力争具有科学性、地区性、综合性、实用性、艺术性。为提高编图精度,要求综合水文地质图在野外工作阶段及时确定含水岩组的分布界线及各类水点的位置和富水性界线等。 8.2.3内容及原则 主要内容包括: (1) 主图(1:2.5万或1:5万平面图,并附图例)。 (2) 剖面图。 (3) 辅助图件。 (4) 说明书。 主图反映多种水文地质因素,并有重点地突出含水岩组的富水程度。基本原则是,立足于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规律,考虑水资源的综合评价,突出地下水资源远景区,兼顾一般水文地质条件。潜水与承压水,松散岩层和基岩的含水岩组皆表现在一张图上。若下伏有主要含水岩组则以隐伏型加以表示,并有一定数量的代表性控制水点,以便尽可能反映较具体的水文地质条件。 主图的主要水文地质内容 (1) 含水岩组的分布。一般是数个含水岩层的集合体,且常处在不同的层位,因而要求以地质时代确定含水岩组的垂向顺序。 (2) 含水岩组的富水程度。由于比例尺和研究程度所限,除以水点资料圈定外,少数地区也可以依据类比法确定岩组相对富水性的强弱。研究程度较高,含水层富水性变化则应以井(孔)涌水量的大小圈定,其富水程度的指标数则在图例中标明。 (3) 反映含水层的顶底板的埋藏深度,潜水、浅层承压水或深层水水位埋深,各类双层含水层结构以及下伏含水层顶板埋深及富水性。

水文地质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

水文地质调查方法 第一章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概述 §1 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与重要性 目的:为工程项目设计或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任务: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形成、赋存、运动特征,水质、水量的分布、变化规律,为利用或排泄地下水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重要性:(1)水文地质资料来源于调查;(2)水文地质调查是一项费用高、工期长的工作;(3)既要有高水平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懂得如何进行水文地质调查。 §2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类型 按其目的、任务和调查方法的特点分为三类:(1)区域性水文地质调查;(2)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3)地下水动态和均衡的监测。 一、区域性水文地质调查 目的:为制定某项国民经济的远景规划提供水文地质依据。或为某项专门任务提供区域性的水文地质背景资料。 任务:概略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的类型,埋藏分布条件,水量水质形成条件,地下水资源的概略数量。 范围:较大,几百、几千或上万平方公里。 比例尺:一般小于1﹕10万。 二、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 目的:为某项具体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水文地质资料,或为开展地下水某方面的专项研究所进行的水文地质工作。 任务:详细查明调查区水文地质条件,解决所提出的生产实际问题,保证工程项目设计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范围:一般较小,视工程项目的规模而定。 比例尺:一般大于1﹕5万。

三、地下水动态和均衡的监测 目的:查明水位、水量、水质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任何类型的水文地质调查都需要地下水动态和均衡方面的资料。为管理、保护地下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服务。 时间:有长有短。 监测项目:水位、水量、水质等。 §3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阶段的划分 一、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阶段划分的必要性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阶段划分主要针对专门性的水文地质调查,专门性的水文地质调查任务一般都是分阶段进行的,其原因主要是,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是为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服务的,而项目的设计工作一般都是分阶段进行的,不同设计阶段所需水文地质资料的内容和精度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水文地质调查也应划分为相应的阶段来进行。 二、水文地质调查阶段的划分方案 我国不同部门对供水水文地质调查阶段的划分见下表: 从上表可见,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查,不同部门所划分的阶段数和各阶段的任务基本一致,仅阶段的名称有所不同。 农田灌溉供水水文地质调查,一般划分为:普查、详查、开采三个阶段。 矿床水文地质调查,原则上应与矿床地质勘探的划分相一致,划分为:普查、初勘、详勘三个阶段,对某些矿床,把详勘又划分为详查与精查两个阶段。

水文地质勘查报告规范

一、序言(前言) 二、自然地理概况 三、地质概况 四、水文地质 五、水量评价 六、水质评价 七、结论及建议 八、附图、附表,附件 Ⅱ矿区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纲 一、工作概况 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三、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四、矿坑涌水量预测 五、矿区工程地质 六、供水水源方向 七、结论与建议 八、附图、附表、附件 Ⅲ勘察报告编写注意事项

报告应根据勘察任务要求,在详细阐述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进行水量、水质评价,作出科学的结论并重点论证水源开采后是否引起环境地质问题,对水源方案要进行经济技术对比。各勘察阶段内容有所不同,但一般情况下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序言(前言) 1说明勘察工程的委托单位、工作范围,勘察阶段、需水量和水质要求、勘察工作依据的技术标准等。 2说明地下水开采现状、污水排放和污染情况及以后水源开发利用规划。 3叙述本区的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本次勘察需要解决的问题。 4简述本次勘察过程,投入的主要工作量、设备及人员情况,所取得的成果及其质量评述。 二、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地貌概述本区的地表形态,相对高差,各地貌单元的成圉类型、分布特征、分布范围和基本特征。 2水系、水文,简述勘察区的水系和主要河流名称、位置、发源地、汇水面积、河流形态及河床渗透、冻结情况,枯、洪水期的水位、流量变化情况,断流天数,洪水淹没范围,开发利用及水质污染情况等。说明最近水文站的地点和观测期限。

3气象简述勘察区的气候类型、所属气候区,降水量、蒸发量、气 温等多年平均值和历年最高、最低值(列表)及土壤冻结深度等。 本章应着重说明上进因素与地下水的关系。 三,地质概况 1地层:简述地层顺序,接触关系及出露情况,岩性、产状、岩层厚度,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 2地质构造:简述勘察区主要构造类型、特征,分布及其与地下水赋存和运动的关系。 四,水文地质 1叙述含水层(带)分布和埋藏规律,岩性、厚度、渗透性和富水性、各含水层之问水力联系及地表水体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 2简述地下水类型及补给,迳流和排泄条件,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 3简述地下水化学类型、物理性质、细菌含量,放射性元素及其变化规律。 4在具有大量开采地下水历史的地区,应详细叙述地下水开采现状和污染情况,根据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和地下水开采调查资料,说明市政水源地、工业自备井和农业井开采量。说明地下水的补给和消耗情况,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分布范围,漏斗中心水位下降率和水质变化情况,以及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查明其原因,分析其发展趋势,并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五,水量评价 主要阐述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参数确定的依据,计算地下水的补给量、储存量,并按拟建水源地的开采方案和取水构筑物的形式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