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古诗课文《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高二古诗课文《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高二古诗课文《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高二古诗课文《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春江花月夜》这篇选自高二选修课本《古代诗歌 散文 欣赏》第二单元。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必修课 反映基础性, 选修课反映选择性。 选修课考虑学生的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 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高中语文选 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诗词 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说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唐诗 是中国文学 的奇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鉴赏唐诗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 这首诗可以说是重中之重。 张若虚的诗仅 存两首于《全唐诗》中,其中张若虚凭借《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足以立于诗坛而 永垂不朽, 成为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以“孤篇盖全唐”的大家。 这首诗被闻一多 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3、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1)品味语言,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 歌的意境美。 (2)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能力目标:(1)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 天成的画意诗情。 (2)赏析本诗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 的熏陶和感染。 4、重点和难点解析: 诗歌鉴赏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 抽 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 生动的画面, 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人的内

在情思。这是欣赏诗歌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我把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 入诗歌意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我把赏析诗歌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提高鉴 赏诗歌的能力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是我们当前教育教学中提 高学生能力的主要手段。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 我采用 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诵读教学法 “诵读”,顾名思义,就是反复朗读,直至背诵。诗歌中蕴含着诗人丰富的 想象和情感,有着和谐的韵律,最适合出声朗读。通过教师和多媒体音像资料反 复的声情并茂的吟诵,能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格律美、音韵美。同时为学生提 供情景交融的画面可以给学生更为直关的理解。 通过反复吟诵感受, 有助于培养 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的情境。 2、讨论法。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针对文本这个平台平等对话和心 灵沟通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每一个孩子就天性而 言都是诗人。 但是要让他们心灵的琴弦响起来。 ”语文课应该成为他们发表个人 见解的舞台。只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参与讨论,平等对话,才能有助于培养和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灵感, 才有利于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 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采用“自主学习了解课文 ——确定个性化的合作研究内容——集体讨论深化理解课文内容——扩展 延伸到其他作品”的教学程式。 4、讲析法和点拨法。具体到诗歌《春江花月夜》的鉴赏中,由于学生接触 文本的时间有限, 知识积淀和人生经历有限, 很难理解诗歌中作者所发出的深沉 的宇宙人生的思索, 结合课本后的赏析内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内部。 同时在教学 中运用补充一些他人所发的感慨以及进行简要的点拨。 4、置身诗境,以景逆情。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去想象、理解春 江花月夜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根据诗中的景去推断诗中的情,进而激发 学生创造美的才能。 三、说学法 教学的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向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重 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 1、粗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 采取粗读的方法,使学生从整体感知作品的内涵。但《春江花月夜》这首诗

意蕴极深,还应通过仔细揣摩、深入探究即精读才能更好地走入文本、把握诗中 的景、情、理,才能跳出文本,有所感悟。 2联想、想象教学法。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用语言塑造的文学形象是间接的形象,但它却能比其它 艺术给人更多的审美感受,这是因为它给人提供的想像空间更大,回味余地更多。 因此要感受这些形象, 欣赏它们, 就首先要通过想像把语言还原成可视可听的画 面, 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 然后再品味诗歌语言带来的丰富美感以及广博的内涵。 四、说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关于“月亮”的诗句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体验。 1.新课导入。 好的导入,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 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应争取学生参与,为此我用出示幻灯片--古人的月亮情结 的方法,概括月亮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迅速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使他们不由 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具体如下: 同学们, 月亮这个意象千百年来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 在中国 古典诗词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 它承载了人类丰富的思想感情, 寄托了他们的悲 欢离合。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 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亲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 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 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到底是从何时月亮挂在 了天上, 又是谁第一个成为欣赏它的人呢?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 下那轮明月吧。2.整体感知。 这一部分我承接导语首先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月亮的诗句, 然后介绍 了作者和有关诗歌的简单介绍,其中对《春江花月夜》的历史意义及人们对它的 评价说的比较多一点,这也是这首诗的独特之处。从而使学生对这首诗有一个整 体的、全面的认识。然后配乐朗诵全诗,使学生整体感受诗歌的美妙意境。 3.赏析诗歌。 首先给学生介绍了一点欣赏诗歌的方法和理念, 在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以 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赏析手法。 这一单元在此基础上学习用“缘情明景”的手 法赏析诗歌内容。 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欣赏 诗歌的方法,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具体赏析中我把全文分为三个层次,按这三个步骤来赏析这首诗歌 ,一是欣 赏诗的景物美,二是领悟诗的哲理美,三是鉴赏诗的情感美。 其中在欣赏诗的景物美的过程中 ,我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展开联想、想象 , 描绘画面意境,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在领悟诗的哲理美的教学过程中,我在同学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把“江月照人” 这一节深入展开,理解古人对人生的探索,开拓学生的视野。 鉴赏诗的情感美是本首诗的主要部分,我把“思妇怀远”这一片段作为重点 赏析部分,基于此,我让学生从思妇的角度, 改写这一片段, 写出思妇的情感和心 理。学生交流所写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情感美。 4.景情理相融的手法。 借助教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点, 在这一课 中张若虚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中的五样美,探索了宇宙的神奇奥妙,抒 写了游子思妇的离恨闺怨之情。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这是这首 诗的主要特点也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因此我把分析情景理相融的手法作为教学 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在这里,我用“月”这一意象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作 者是怎样以月为纽带,贯通情、景、理这一写法的,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5.小结。结尾在一堂课中是对课堂教学的总结,它具有深化中心,点明主 旨的作用,同时又是让学生仔细回味的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具体如下: 一首《春江花月夜》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轻彩淡痕,澄明恬静,神韵飞动的 水墨丹青。月是其吟咏的母题,在诗中似乎成了诗人生命情怀的一种寄托,成为 诗人宇宙意识的觉醒和人生哲理载体。 从中我们也感受到了“明月松间照”的空 灵静寂,“一夜飞度镜湖月”的梦幻神奇;感受到了“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 相思, “波心荡, 冷月无声”的寂静凄凉; 感受到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清苦,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无奈惆怅。从月生到月落融合了自然的景,宇宙 的理,人间的情,月在张若虚笔下变得如此妖娆多情,奥妙无穷! 6.布置作业: 作业部分我是把它作为课堂的延伸来设计的。自古以来,春、江、花、月、 夜就与诗歌结下了解不开的意象情愿,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 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 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 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 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 请大家继续回顾学过或听过的 诗词佳句,比较这些意象创造的诗境。 7. 关于板书设计如下所示: 意境图: 海上明月、 月照花林、 皎空孤月、 江月照人、 今夜扁舟、 相思月楼、 鸿雁长飞、月落满树 景: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情: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高二古诗 课文《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相关文章: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春江花月夜》这篇文章选自高二选修课本《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必修课反映基础性,选修课反映选择性。选修课考虑学生的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诗词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说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唐诗是中国文学的奇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鉴赏唐诗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这首诗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张若虚的诗仅存两首于《全唐诗》中,其中张若虚凭借《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足以立于诗坛而永垂不朽,成为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以“孤篇盖全唐”的大家。这首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3、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1)品味语言,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能力目标:(1)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2)赏析本诗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4、重点和难点解析: 诗歌鉴赏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人的内在情思。这是欣赏诗歌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我把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我把赏析诗歌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提高鉴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内容:景、理、情 2、引领学生在品读中鉴赏美景,体悟哲理和情感,提高鉴赏、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比较鉴赏等欣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鉴赏景物美 2、缘景明情,品悟诗歌哲理和体悟诗歌感情 教学难点:景、理、情的赏析 教学方法: 1、多媒体 2、诵读赏析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无论是浪迹天涯的游子,还是空待闺中的思妇;抑或是征战沙场的将士人们抬头望月,总是心有感慨,或倾注爱恨,或寄托悲欢因而浩瀚的诗海中从来不乏优美的写月诗篇

(老师引导学生自由背诵写月名句) 在众多吟诵明月的诗歌中,有一篇被人称为“孤篇盖全唐”,那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二、自读诗文,整体感知 思考:这首诗题为春江花月夜,作者具体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边读边把握诗歌的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诗的主要内容:月下美景,月下哲理,月下情思 三、赏析美景、把握情感 (一)赏析美景 1、要求:学生范读,其他学生划出写景的句子,并找出所写景物 明确:春江、明月、花林、流霜、白沙、江天 2、运用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再现画面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结论,描绘画面 学生齐读,再次感受月下美景 3、概括景物特点 月夜特点:幽美、朦胧、静谧、澄澈、空灵 4、方法指导: 鉴赏写景诗,不仅要捕捉画面,感悟美景,还要了解把握景物特点,把握诗人情思

(二)、品悟月下哲理 1、提出思考:面对美景,作者有怎样的.感慨? 明确:作者独立江畔,看到那轮孤月,引发了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2、探究研讨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在面对美好河山,优美风光时都会思考宇宙与人生 (老师补充资料:曹植: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张若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学生讨论交流,比较前三位与张若虚对宇宙人生思考的异同 明确: 相同:感慨宇宙永恒 不同:前三位感慨人生短暂,但张若虚礼赞人类生生不息,生命永恒 3、诵读诗文 4、方法指导:缘景明情,比较鉴赏 (三)体悟月下情思 1、解读诗歌情感 方法指导:缘景明情 明确:作者看到孤独的明月,待人的明月以及漂浮不定的白云,因而想到人间相思的游子思妇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上交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本次说课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延伸拓展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教材 1.课程定位。本文选自孙昕光主编的《大学语文》(中国高教出版社,2008年5月第二版)诗歌单元第5篇课文,这是本期的第三次课,授课对象是应用英语高职新生,《大学语文》是其公共必修课,总课时为64课时。 2.课程地位与作用。应用英语专业是培养了解英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新闻出版、文化教育、旅游等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和接待服务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公共必修课的《大学语文》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学好翻译、西方文学等专业课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内容定位。这个单元是学习诗词,本单元重在通过对诗歌意象的把握,发挥审美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诗歌特有的意境美。《春江花月夜》“向前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向后也就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诗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学文化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朗读、鉴赏中国古典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及蕴含的情理。 2.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美。

能力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意境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阅读古典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的景、情、理相融的特点 品味古典诗歌语言美。 教学难点:理解本诗的思想价值。 三、教法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在教学方法上以诵读法为中心,综合运用了创设情境、分析讲解、讨论、提问等多种教学方法。 因为诗歌中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有着和谐的韵律,最适合出声朗读。利用多媒体(CAI)课件播放根据本诗意境改编的“中国十大名曲”之一的《春江花月夜》创设情境,通过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多媒体音像资料的美读,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格律美、音韵美。 读只是一种整体的感知,具体到诗歌《春江花月夜》的鉴赏中,考虑到学生接触文本的时间比较短,再加上知识积淀和人生经历有限,有的同学可能一时之间很难理解诗歌中作者所发出的深沉的有关宇宙人生的思索感慨,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针对学生理解的盲点通过提问激疑、分析讲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叫XX,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第二单元八音和鸣中的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部分向各位评委老师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简介: 本课主要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上荡漾,花影在两岸摇曳的江南美景。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无限美妙的世界。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主要的乐器是琵琶、筝、箫等。它原是一首琵琶古曲,原名为《夕阳箫鼓》、《夕阳箫歌》等,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郑觐文、柳尧章首次将其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并改名为《春江花月夜》。之后,经过许多艺术家的精雕细刻,这首乐曲已成为我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2、学习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从三维目标出发,我确定了本科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让学生熟悉我国民族乐器的音色,了解民族音乐丰富的艺术表现力。(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春江花月夜》培养他们民族自豪感和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以及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3)、能力目标: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欣赏水平。 另外我将本课的学习重点放在了解琵琶、箫、筝的音色以及表现力(琵琶、箫、筝是这首乐曲的主要乐器,也是我们民族管乐队中的重要乐器。掌握和了解它们的音色和表现力,对今后的民族音乐欣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及重点欣赏其中的“渔歌唱晚”(它是全曲的高潮部分)难点便是学生对乐曲的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了结合画面欣赏音乐的方法促进对乐曲的理解。) 教具:为了更好的完成本科的教学任务,我选用了多媒体课件、音响资料来辅助教学。 3、分析学情: 我就本节课特点分析一下本课的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虽处在生长发育期,但心理仍未成熟,针对他们的这种特点和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我的课堂设计以学生参与为主,尽量避免对乐曲进行单一的知识性讲解,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收集材料、讨论、等手段,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主动地学习。 二、说教法 根据学生和音乐的特点,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主要是: (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有个性的联想,开发创新思维。音乐是看不到, 摸不着的,只有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有个性的联想,才能进一步的提高对音乐的理解,每个 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文化修养不同,往往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是不同的。所以鼓励他们 展开有个性的想象,只要确实是根据音乐想象的,都是正确的。这样不但能提高他们的欣赏 水平,还能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促进创新思维的促进对音乐的理解。 (2)、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音乐,促进对音乐的理解。

春江花月夜说课

春江花月夜说课 春江花月夜说课 一、教材分析与目标设定 1.《赏析》教材的总体目标要求:培养学生鉴赏诗歌散文的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方法,能借助工具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散文诗歌文本与单元的关系:单元主题——文本示例 选修与必修的关系:发展提高——基础普及 “类”的问题——具体问题 受教对象与文本学生能力——文本特点 2.教学目标设定 (1)学习并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读诗方法。(教学重点) (2)理解诗中意象的特点与组合方式,感受诗的意境美。(教学难点) (3)培养赏诗兴趣,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此目标于潜移默化中达成) 二、教材处理与学法指导 1.教材处理(1)突显“例子”功能,达成教学重点。(2)取精用弘,突破教学难点。(3)注重新旧知识联系,突出“选修”特点。 2.学法指导:(1)重视诵读和情境感染。(2)并用归纳和演绎两种

思维方式.(3)发挥课堂的交流评价功能。 三、课堂流程与教法设想 1.课堂主线:读——品——议 读懂诗--读透诗--走出诗 (理解诗意)(赏析评价(引申拓展) 2.操作步骤 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教学。 手段:借助多媒体,辅以教师导引。 过程:呈现音视频材料——交流——点评 意图:营造氛围,唤起体验,进入教学 第二步:置身诗境,读懂诗。 手段:诵读、讨论,辅以教师点拨。 过程:初读,感知诗意:自由读—质疑答疑—交流感受再读,置身诗境:分组读—回顾旧知—探究规则 细读,体悟方法:默声读—据境联想—归纳方法 总结:置身诗境,读懂诗: 想象诗中人可能有的动作 想象诗中人可能有的心理 联想自己曾有的相似经历 第三步:缘景明情,读透诗。 方式:点拨、讲解,辅以师生互动交流。 过程:了解新知——例子演绎——方法归纳

八年级《春江花月夜》的说课稿

八年级《春江花月夜》的说课稿 说教材 《春江花月夜》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 欣赏》 第二单元第一篇。 这个单元学习重点是要求“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即通过把握意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春江花 月夜》作为首篇,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美的特点。诗人通过对春江月夜美景的描写 以及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引入一个情思浓郁的诗境,引领读者感受游子、思妇两 地相望、相思之情。全诗景、情、理完美融合,既描绘了一幅月夜的美丽画面, 又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情韵悠长 而又不乏深刻。 说学情 学生对诗歌是不陌生的,对学诗也有一定的经验 体会,但对诗歌鉴赏方法并不能系统的掌握。本诗作为选修内容,重在让学 生通过学习积累诗歌鉴赏的经验方法, 所以教学过程要注重学法指导, 让学生全 程参与。 本诗内蕴丰厚,学生难以轻易把握,教学时我将及时点拨,引导学生探究, 鼓励学生想象和大胆质疑。 说教学目标(根据前面的分析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张若虚,在诵读中初步感受诗歌。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意境,体验诗情,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 的热情,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 的热爱之情。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主要就是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 发挥想象, 体会和 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本课也不例外,要求学生随着诗篇的进度,循 着月光的扩散,展开丰富、奇妙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一幅幅美丽的月下风景变 幻图,同时还要细细品味画境中缥缈、朦胧的情思,感觉诗人感情节奏的变化和
1/8

春江花月夜(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练习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 教学重点: 1、赏析诗歌的景、理、情。 2、写作练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设计: 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 2、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和人世间游子思妇的形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3、情感把握。通过诗歌中意象和措辞的分析,深刻领悟作者的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的哲理。 4、写作训练。诗歌教学不管是欣赏境界,还是鉴赏语言,其目的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更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生自由回答。) 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就说出了这么多写月亮的诗句,并且这些诗句中的月亮各有独特的含义,寄托着诗人不同的情感。我们一起归纳总结以下这么多的月亮大体有哪几种含义。 1、征夫游子思乡之情。例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女子相思怀远之情。例如: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离愁别绪之情。例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4、怀古伤今之情。例如: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5、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例如: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师:皎洁的月亮在众多诗人的笔下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寄托着别样的情感。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更有位诗人因为这轮明月而成就了一篇千古佳作,这首诗被成为“孤篇横绝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春江花月夜》,而那位诗人便是张若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诗人笔下的月下美景。 (板书课题:春江花月夜) 二、景——春江花月夜美景 师:首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文,感受一下诗歌中描绘的意境 (生朗读。) 师:这首诗歌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呢?这些景物描写又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哪部分呢? (生答:春、江、花、月、夜。景物描写主要集中在开头部分。)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春江花月夜》是高二选修课本《唐诗宋词选读》中一首意境优美的诗。诗中不仅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相思之情,而且还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进行了思考。它格调优美,抒情幽怨,言之有物,使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2、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诵读并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赏析本诗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重点和难点解析: 学习本诗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内在情思。难点是赏析本诗是如何将景、情、理相融的。 二、说教法(从教学的角度来说) 本着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提高主动思考的能力。 1、诵读教学法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诵读可以让学生从语言层面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此外诗歌的语言是精炼的、优美的,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课堂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个别学生的试读、全体学生的齐读、齐背穿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2、讨论法。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每一个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们心灵的琴弦响起来。”语文课应该成为他们发表个人见解的舞台。只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参与讨论,平等对话,才能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灵感。 3、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上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图片展示春江花月夜优美的景色,增强学生的直观性。 三、说学法(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 首先强调反复诵读。

音乐《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我国标题性器乐曲自身的美及内在的情感表达,感受乐曲优美、迷人的意境,体味乐曲幽远、和谐、含蓄、宁静的东方古典美。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内涵和民族乐器的表现力,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通过以音乐为主线,对同名诗歌、绘画、舞蹈的欣赏,构建起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联系与互通,了解它们各自独特的风情和共同的神韵,加深对包容于音乐中的广阔文化内涵的体验。 3.了解我国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鱼咬尾”及“换头合尾”的曲调处理变奏手法。 教学重点:了解民族器乐曲“换头合尾”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民族调式的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简介《春江花月夜》 这是一首中国古典乐曲, 原是一首琵琶曲,名《夕阳箫鼓》,后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乐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巧妙细腻的器乐组合,形象地描绘了“夕阳”、“渔舟”、“暮鼓”、“花影”等春江迷人的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有十部分组成:引子与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台、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欸乃归舟、尾声。

二、聆听乐曲 1. 听乐曲引子请学生思考: 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能听出哪些乐器在演奏?引出课题《春江花月夜》。 2.琵琶:弹拨乐器,木制,原称“批把”,由演奏方式而得名。公元四世纪由西域传入内地,在乐队中应用相当广泛。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感受。 3.学生随音乐学唱全曲的主要旋律谱例:江楼钟鼓 (1)聆听感受全曲的主要旋律。 结构特点一:鱼咬尾 提示学生注意前乐曲结尾的音与后句开头的音是相同的,乐句间连锁传递,环环相扣,使得旋律流畅,格调平和委婉。自然引出我国传统音乐创作中的常用手法“鱼咬尾”。

初中音乐《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欣赏《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 我叫,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江花月夜》,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教科书,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部分向各位评委老师说课。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本单元编文章不仅反映了音乐的自律美,而且还从音乐中折射出广阔的精神文化内涵。本课主要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上荡漾,花影在两岸摇曳的江南美景。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无限美妙的世界。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主要的乐器是琵琶、筝、箫等。它原是一首琵琶古曲,原名为《夕阳箫鼓》、《夕阳箫歌》等,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郑觐文、柳尧章首次将其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并改名为《春江花月夜》。之后,经过许多艺术家的精雕细刻,这首乐曲已成为我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2、学习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我确立了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熟悉我国民族乐器的音色,了解民族音乐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春江花月夜》培养他们民族自豪感和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以及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3)、能力目标: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欣赏水平。 另外我将本课的学习重点放在了解琵琶、箫、筝的音色以及表现力(琵琶、箫、筝是这首乐曲的主要乐器,也是我们民族管乐队中的重要乐器。掌握和了解它们的音色和表现力,对今后的民族音乐欣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分析学情: 我就本节课特点分析一下本课的学情:

我们初中的学生以前没有开设音乐欣赏课,所以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比较差,而且对民族音乐欣赏的比较少,兴趣不浓。学生们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和点拨。 三、说教法 根据学生和音乐的特点,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主要是: (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有个性的联想,开发创新思维。音乐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只有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有个性的联想,才能进一步的提高对音乐的理解,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文化修养不同,往往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是不同的。所以鼓励他们展开有个性的想象,只要确实是根据音乐想象的,都是正确的。这样不但能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还能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促进创新思维的促进对音乐的理解。 (2)、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音乐,促进对音乐的理解。 (3)、音画式教学法:根据音乐,我在电脑里放置一些符合本曲意境的几幅江南夜景画,把抽象的音乐变成具象的画面,让学生结合画面来理解音乐,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让他们知道音乐有丰富的表现力。 四、说学法 根据本课的内容特点,根据老师的启发和引导,我认为学生可用 (1)讨论法(可以更好的激起他们的兴趣,通过教师简要概括讨论的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纠正错误、片面或模糊的认识。此法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 (2)分析法 (3)想象法等来学习理解本篇课程。 五、说教学程序 1、音乐导入,营造情境。 (1)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中国古曲,这首作品大家

春江花月夜说课

《春江花月夜》说课教案 王丹 一.说大纲(设计理念) 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音乐欣赏课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综合能力为出发点的,本节课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升华。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宽广的领域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潜能。 二.说教材 A.教材内容分析: 《春江花月夜》是人音版教材中“中国民族音乐”“古代音乐”部分的必听曲目。它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民族管弦乐曲,是我国古代音乐中的“极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在国际乐坛上享有崇高声誉。它的主题曲调富于歌唱性,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较平稳、舒展。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运用民间音乐中“换头合尾”的变奏法,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了音乐表现的内容,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特点,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全面提高审美素质,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 B.教学目标设计:

1.认知目标: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变奏法,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和学生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加深对乐曲各段的理解。 2.能力发展目标: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在欣赏中训练学生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启发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 3.情感培养目标: 通过对中国古代名曲的欣赏,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悠久传统,培养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从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增进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C.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变奏法。 (2)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在音乐律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简单合奏协作能力与群体意识。 2.难点: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的创作,唤起学生潜在的创造想象力。三.说学法 1.高中学生已具有初步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经过训练能够做到自己识谱视唱。他们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很高,充满自信,但对中国民族音乐还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音乐综合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 高。

春江花月夜优质课获奖教案(精)

春江花月夜详细教案 导语:一段春江,一处明月,就那么静静的躺在唐诗之中,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而有位诗人正是因为这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他就是唐朝的张若虚,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段春江,走进这轮明月。 展示课件:作者简介。 找学生读。 展示全诗课件,让学生自读几分钟。 走进课文: 《一》课件展示前四节 生齐读 问:开头两句点出了题目中的哪几个景物? 春江,月 最突出的写了哪个景物? (板书)月 这是怎样的一轮月啊?板书(潮生月) 赏析“生”字写出了明月与海潮活泼的生命。 曾有诗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可以说一个“生”字写出了明月伴随着海浪相生相依的状态。 还有呢?(随波月) 春江带月,月随波转,一望无垠,极其开阔而博大。 下面还有什么月? 似霰月如霜月 这是个比喻句,写出了月光的什么特点? 细,轻,柔。 概括一下这两轮月的特点(辽阔朦胧)该怎么读?

读出它的舒缓,陶醉来。 找学生读指导师范读 <二>展示课件白云五句 生齐读 这轮明月它缓缓升起了,它照在春江水上,春水涣涣,它照在花丛中,繁花艳艳, 它照在人的心上,又能引发人的什么思绪呢?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同学们找找看,这轮明月让哪些人心生感慨! 思妇游子 扁舟子是指——飘荡江湖的游子 明月楼是指——思妇的阁楼 它照在思妇凭栏远眺的身影里,它照在游子起身回首的双眸里,可谓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分隔万里的思妇和游子,他们的情意“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在分隔万里的思妇和游子,他们“不思量,自难忘”。诗人又是如何具体的描写他们的呢? 赏析其中的“卷”和“拂” 拟人手法,明写月光的挥之不去,实写思妇思念远方游子的苦恼和懊恼。 这是个(相思月) 这段应该怎么读?(低回) 生示范,指导,师示范 《三》展示课件此时相望不相闻到复西斜 “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鸿雁和鱼龙本是传递感情的信物,可上有广袤的天 空,善于长途飞翔的鸿雁不能随月光飞到你身边,下有悠长的流水,潜跃的鱼龙也 只能跃起一层层波纹而难以游到你眼前,在现实中无法实现愿望的游子,只能沉沉 的睡了,在梦中,他梦到了什么? 落花 (展示落花意象课件)生读 落花是衰败的象征,在诗歌里象征着游子的还乡梦碎。

《春江花月夜》教案新部编本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春江花月夜》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使学生了解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2、了解一些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 3、背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 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两个特点:“鱼咬尾”和“换头合尾”。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及导课。 1、民族管弦曲《春江花月夜》力图从音乐的角度来刻画一幅美丽动人的月夜江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曲的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生动秀美,充分地利用各种音乐手段,形象地描绘祖国春江月夜的良辰美景,贴切地表现出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新意。这首乐曲的生动音乐语言,激发人们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因此,它远远地超过了用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 2、《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琵琶曲,曲名为《夕阳萧鼓》,这首作品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二、授新课。 这首典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它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在欣赏这首作品之前,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乐曲中这些很有意思的结构特点。 1、《江楼钟鼓》: 这段江南风格的主题音调(琵琶、古筝、箫、二胡等)丝竹乐器奏出。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段主题音乐。 请同学们首先视唱主题,在反复地视唱过程中,发现乐句一头一尾的音都是用同度音贯串连接的。 这段主题旋律如歌,给人以恬静安谧、令人陶醉。也是全曲的基础。我们可以用一句民间的俗语来形容它叫“鱼咬尾”。要求学生掌握这个特点后背唱这段主题旋律。 2、《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叠》: 这段主题,它在不同的音乐段落里变化展衍,从不同侧面充分展示它所蕴含的美质。在

初中音乐说课稿《春江花月夜》

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报考初中音乐的XX好考生,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雷鸣电闪波尔卡》。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琵琶曲,曲名为《夕阳箫鼓》,这首作品已经成为我国传统音乐中一颗璀璨明珠。乐曲以柔婉的旋律, 安宁的情调,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它的音乐形象比较鲜明,旋律委婉质朴,节奏流畅多变。乐曲通过巧 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月夜春江的迷 人景色。全曲结构较严密,采用自由变奏的方法使主题循环展衍, 尽管主题旋律有多种变化,长短不一,新的音乐因素层出不穷,但 每个乐段都落在相似的曲调上。这样既有变化对比又有重复统一, 因此段落非常分明。全曲由“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叠”“水 云深际”“渔歌唱晚”“回澜拾岸”“欸乃归舟”和“尾声”八个乐段 组成。它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一首词情婉恰的唯美抒情 诗章。在舒缓明快的旋律中,把我们带入春天夜晚那个静谧甜美天 地。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的所有环节设置都需要围绕学生来展开,所以课堂的顺利展开是建立在对学生心理生理充分了解的基础 上,下面我将对学情进行详细的阐述。八年级学生生理、心理渐趋 成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在学习上形 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有分析简单乐曲的基本能力,可以用自然带 表现力的演唱歌曲。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缺乏对音乐名家名曲的积 累,缺少对音乐体裁整体的概括和深入了解,音乐鉴赏能力有待提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历程。 所以说,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同时,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会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中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及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等等等……描写月亮的诗句,不胜枚举。 而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一)、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二)、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组黄云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体会诗歌“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 4、在本诗的情、景、理的鉴赏中,感受诗的语言魅力,学习作者对人生追求与热爱的态度。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1、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2、理解诗的过人、独特之处。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有这样一位诗人只因一首诗,而成就了千秋美名。 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这首诗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 二、诗大家课前已读过,也思考过,大家对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就整体而言有何见解和感受?请谈谈你。(各抒己见,一两句话即可) 预设1:春江月夜澄澈空明,情感低沉哀伤、惆怅无奈。 预设2:感觉意境幽美而邈远,情思清苦而不沾泪。 三、每个人对诗的印象可能略有不同,请你伴着《春江花月夜》的乐曲,读出你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结合赏析指导,高亢——平缓——低回——哀怨——悠长) 要求:读的同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而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 ——置身诗境 四、请找出文中写景的诗句加以赏析。——缘景明情 1、全诗以写景为主,前面的景与后面的景有什么区别? 明确:前面为纯自然之景,后面的景有了人的行迹,融入了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 2、诗句前面的景物描写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请你通过联想和想象将其联缀成一幅画面,选择部分景物或场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师指导:鉴赏诗歌,不能简单的翻译诗句,而是通过诗句的理解,加之想象和联想再现诗的意境,或复原画面,或再现场景,再用优美的文字表述出来,从而更好地领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图。) 明确:意象: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汀、白沙 赏析示例:春江的潮水涌动,与大海相连。明月从这无垠的大海上冉冉升起,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缀满雪珠一样。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4、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什么情感?我们能否用四字短语概括画面的意境特点? 生讨论作答:景象令人心旷神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喜爱。 空明澄澈、迷离恍惚、幽美恬静、空灵迷茫、静谧清丽 ——缘景明情

初中音乐《1春江花月夜》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_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情感培养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古代名曲的欣赏,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内涵和民族乐器的表现力,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悠久传统,培养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从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增进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 豪感,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2、能力发展目标:(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熟悉民族音乐的发展手法“鱼咬尾”和“换头合尾”。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在欣赏中训练学生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启发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

3、知识与技能目标 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旋律发展手法“鱼咬尾”和“换头合尾”结构特点。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和学生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加深对乐曲各段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手法“鱼咬尾”和“换头合尾”变奏法的结构特点。 (2)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在音乐律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简单合奏协作能力与群体意识。 2、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民族调式的风格。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一)声像呈示行为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取其容量大,手段新,刺激感官强度大等优点,灵活再现教学内容,从而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增大课堂信息量,加强视觉享

【公开课教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内容:景、理、情。 2.引领学生在品读中鉴赏美景,体悟哲理和情感,提高鉴赏、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比较鉴赏等欣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鉴赏景物美 2.缘景明情,品悟诗歌哲理和体悟诗歌感情 教学难点: 景、理、情的赏析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月亮是一首悬挂在天空的诗”,古往今来,人们遥望苍穹,总会生发无尽的遐想。一段春江,一处风月,静静的躺在璀璨的诗河之中,一千多年过去了,它默默地等待我们的到来,等待我们的聆听。曾经有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引发了一串灵感,成就了他在诗坛上的千秋美名。他就是初、盛唐时期的诗人张若虚,这首诗就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板书】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二、知人论世 1.作者介绍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

四士。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不详。唐玄宗开元时在世。他的诗仅存两首于《全唐诗》中。《春江花月夜》属陈隋乐府旧题。这首诗因成就卓绝,被后人评为“孤篇横绝,竟成大家”。【幻灯片】 2.解题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和形式,采用优美的抒情旋律,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水乡春江花月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发出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抒写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全诗格调清丽婉转,抒情缠绵幽怨,意境高远阔大,是一首写景、叙事、抒情完美结合的诗歌极品,读来如痴如醉,如饮琼浆玉液,沁人心脾。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自明代后颇受评论家的重视和推崇,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称:“那是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这里有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幻灯片】三、内容感知 (一)题目:春—江—花—月—夜,五个字代表五种意象。全诗紧扣这五个字来写,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 全诗分为三层,从时间上说,写了“月出—月悬—西斜—月落”四个阶段作者的不同感受,这是一条很明晰的线索,从结构层次上说,一是绘江月之景、二是阐人生之理、三是抒相思之情。从景物写起。 (二)第一层“春江潮水连海平……汀上白沙看不见。”主要描绘月下春江、江上明月的景象,突出写了“月之色”。景物的特点是(1)壮阔、空灵、朦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