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会议小常识

党的会议小常识

中共党的会议有好几种,通常概念下我们对党的会议的召开是模糊的,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党的会议小常识:

一、“中共×大”是指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

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至今已召开过16次全国代表大会。一般来讲是为解决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问题或要作重大决策而召开。“全国代表大会”,顾名思义就是从全党之中先选举党代表,要照顾到全党上下,全国范围,方方面面,要能代表全体党员,这些代表们所参加的会议即称“中共×大”,它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级会议,可以作党的最重大问题的决策。会议代表从“×大”一直到下一届代表大会即称“×大党代表”,现在成为一种很高的政治荣誉和身份。全国代表大会两届的间隔时间都是不固定的,现在党章中虽规定中央委员任期五年,也就是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届,但是根据情况可以提前和推迟。如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时间间隔就一年,而中共十一大以后到下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都是五年。

二、“×大×次会议”和“×届×中全会”

“×大×次会议”和“×届×中全会”是我们接触次数最多,也是大家最容易混淆搞错的,我们必须分清讲明。

“×大×次会议”是指“×届代表大会”召开的第×次全体代表会议,参加者是全体党代表(“代表大会”一般是一届只开一次会议,但有重大问题也可再召集全体代表开会)。党的历史上也就只有“八大二次会议,八大二次会议是1958年5月5日-23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代表大会的第二次全体代表会议。中共会议中也有八届二中全会,而八届二中全会则是1956年11月10日至15日召开的中央全会,宣布1957年全党将开展整风运动,二者根本不是一次会议。

“×届×中全会”是指在“代表大会”闭幕期间全体中央委员参加的会议。“代表大会”开会期间要选举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代表大会”闭幕后,全体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马上举行第一次中央全会,即“×届一中全会”。“中央全会”在两届“代表大会”之间,最少要每年召开一次,有事也可不定期召开达每年两次或更多。“中央全会”有权力做出党的最高领导层的调整和重大问题的决策。著名的会议如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等。

三、“政治局会议”

在“中央全会”上要选举出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选举出政治局常委,“常委”就是党的“领导核心”。“中央全会”闭幕后,政治局要开会,政治局会议就没有数字标识了,因为政治局委员人数较少,开会次数较多,有什么重要问题,常委们不好决策即可召集政治局全体成员开会。例如:著名的瓦窑堡会议即是政治局会议。

四、“政治局扩大会议”

此名词经常见到,何谓“政治局扩大会议”呢?政治局要开会讨论某一重要问题,涉及到某领域,需要某些人参加会议,但这些人不是政治局委员或候补委员,本没有资格参加,即可通知他列席政治局会议,此会即称为“政治局扩大会议”。例如:著名的遵义会议即是政治局扩大会议,当时为了取得对博古、李德等人的斗争优势,让本不是政治局委员的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杨尚昆、李富春、李卓然、聂荣臻等人列席了会议;著名的洛川会议也是政治局扩大会议。

五、“中央工作会议”

为了讨论一些重大问题,由中央临时通知、召集各级有关人员参加的规模较大的会议,没有固定的会议制度,人员范围也不固定。我们经常提到的“七千人大会”即属于中央工作会议。1962年初,为了纠正大跃进以来经济方面的一些错误而召开扩大了的中央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县委以上的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7000人,因此称这次大会为“七千人大会”。再如,为了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加强党的团结,2001年2月12日至14日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有:丁关根、田纪云、李长春、李铁映、吴邦国、吴官正、张万年、罗干、姜春云、贾庆林、钱其琛、黄菊、温家宝、曾庆红。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有关领导同志也出席了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还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军队各大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中央各部委、国务院各部委和有关方面的主要负责同志。

关于党的会议中的[届][中][次]

关于党的会议中的[届][中][次]

一、届。用于定期党的会议,如“十一届三中全会”等。但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迄今为止,总共召开了15次全国代表大会,由于战争或政治运动的影响,党代会的召开几乎是不定期的。一大至六大,其中四大、五大都不是相隔一年。1928年六大以后,由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围剿和八年抗日战争的影响,直至1945年4月才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六大和七大相隔17年。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新的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每届任期5年。但又由于政治运动等原因,九大直到1969年才召开,而十大、十一大均比党章规定提前一年召开,到了1982年的十二大及以后各次党代会,才真正按“八大”确定的党章的规定,五年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尽管十二大以前的党代会的召开是不定期的,我们习惯上仍称某次党代会后的中央委员会议为“几届几中全会”。

二、中。是指中共中央委员会议,如“七届二中全会”就是指七大的党代表选出来的中央委员召开的第二次中央委员会议。

三、次。《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讲到了195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八大二次会议”,这里的“八大二次会议”是指参加八大的代表再次聚在北京召开的会议。因为1956年在党的八大上通过的新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每届任期五年,每年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因此,八大也就是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第一次会议。但事实上后来除了1958年5月召开的八大第二次会议之外,八大再没有举行过其他会议。到了1992

年十四大通过的新党章又明确规定,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如非特殊情况,不得提前或延期举行;而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则由中央政治局召开,每年至少举行一次。此后,虽然党章有所修改,但是关于党代会召开的规定没有修改。

党的会议名称辨

党的会议名称辨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为解决一些重大问题或提出重要决策曾经召开过多次党的会议,由于会议的时间及人员组成的不同而被命名为不同的名称。党的会既有届次之分,也有诸如“扩大会议”、“工作会议”等区别。许多同学对这些名称区分不清而产生一些混淆。在此我想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希望在党的会这个问题上对读者有所帮助。

中国共产党是在民主革命时期产生的政党,党的重要问题的决策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所以在一定时期,针对一些重大问题要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全国代表,当然要从全国各个阶层、各个行业的党员中选举出来,能够代表全体党员的意志。这样的会议按顺序排列叫“党的第*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大”。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这样的会议召开过十六次。中共“一大”宣告了党的成立;中共“二大”确立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三大”确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地位;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规定了党的总任务并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中共“九大”是在极不正常的情况下召开的,大会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及其错误理论,把林彪定为毛泽东的接班人并写进党章;中共“十大”批判了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罪行,但并没有纠正“文革”的错误,江青集团地位上升,并结成“四人帮”;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了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刚刚过去的中共“十六大”,又对党章作了重大修改,把“三个代表”思想写进党章,确立了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历史地位。在“*大”上当选的党员称为“*届党代表”或“*大党代表”。根据现在党章的规定,中央委员的任期为五年,也就可以说一届党代表的任期是五年,每五年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但这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可根据情况提前或推迟。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一般只开一次,也有特殊情况开第二次的被称为“*大二次会议”,如八大二次会议是1958年5月5日-23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代表大会的第二次全体代表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否定了“八大”确定的“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正确方针。

“全国代表大会”开会期间要选举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后,全体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立即举行第一次中央全会,即“*届一中全会”。“中央全会”在两届“全国代表大会”之间,最少要每年召开一次,有时也可不定期召开,每年两次或更多。“中央全会”有权力做出党的最高领导层的调整和重大问题的决策。例如: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改革开放、“拨乱反正”的重大决策;十三届四中全会选出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

央;十三届五中全会同意邓小平退休;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江泽民辞去军委主席职务胡锦涛接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