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院长预测日本群岛将沉入马里亚纳海沟

美国科学院长警告日本群岛

将沉入马里亚纳海沟?言过其实!

天文学、地球学与人文学集散爱好者YCQ1近期有媒体报导:鉴于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9.0级大地震后,日本群岛向东南方向偏移的事实,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Bruce Alberts博士发出警告:十年内日本群岛可能会沉入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平均深度8000米)。

他的理由是综合了环西北太平洋地震带的活跃程度以及各大板块的运动趋势。

更深层次的原因分析是海底太平洋板块俯冲入地幔中不断被销蚀,太平洋板

块在收缩。

据此模型,有欧美地学界的先锋学者甚至预言,鉴于北太平洋收缩的事实,未来美洲板块将与亚洲板块碰撞,形成新的美亚超级古陆。

然而,太平洋的演化果真如欧美专家预言的那样吗?

中华文化告诉我们,远非如此,欧美人言过其实了,他们对太平洋海底板块研究的很专业,对太平洋演化的研究却是雾里看花,功力火候还欠缺一些。

欧美地质专家已经勘探出西北太平洋海底板块具有古老的地质年龄,但对于其形成原因及演化过程却鲜有文献报道。所以,在他们看来,具有古老地质年龄的西北太平洋海底板块与其它大洋海底板块一样,没有什么区别,太平洋的收缩表现为环太平洋的Ω型海底板块俯冲入其它古陆板块下方,伸入地幔,不断被销

蚀而形成。

中华文化暗示我们,事实远没有那么简单,这恰恰是欧美人的瓶颈困局之处。单纯用精准定量的数字化研究,难度加码,仿佛进入了数字迷宫,找不到方向。而用中国人擅长的模糊定性的方法研究,加之深厚的文化积淀,结果事半功倍,这也是东西方不同优势所在,地球的演化既有定量的一面又有定性的一面,凸显了地球的魅力不会单独青睐哪一方。

对于地球的演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用了四个字“画龙点睛”就概括了其演化过程的三部曲:

第一步:“画龙”的过程。即地球自诞生时起,宇宙太阳系用了三十多亿年时间,对地球敲敲打打,雕刻、造化出了唯一的“蝌蚪型”新联合超级古陆,直到6500万年前。

第二步:“点睛”的光辉瞬间。6500万年前,一颗比月球略大的关键性外来冰雪壳天体光临地球,与唯一的“蝌蚪型”新联合超级古陆亲密接触,完成超精彩的“点睛”过程。

第三步:“飞龙在天”的辉煌岁月。画龙点睛的结果是飞龙在天,对于地球超级古陆而言,意味着超级古陆解体大漂移时代的开始,演化到今天繁盛的人类,以及未来数千万年后太平洋的收缩终结。

地球“蝌蚪型”新联合超级古陆“画龙点睛”式的演化,最重要的结果就是面积达6100万平方公里的海底古陆板块的诞生,即现在西北太平洋海底古陆板块的前身。所以,西北太平洋海底板块特殊的放射状古老地质年龄分布,意味着该板块极其不平凡的身世以及特别重要的象征意义。与新生大洋海底板块不同,

西北太平洋海底古陆板块可不是随便任人捏的软柿子,相反,它却成为了整个古陆板块漂移群的海底幕后老大板块,以其默默无闻的惰性影响和掌控着其余海面古陆板块的动态分布。

以上信息表明西北太平洋海底古陆板块暗示为龙的眼睛,即“龙眼”古陆板块,而其特殊的地质年龄分布具有典型的黑洞特征,综合而言,西北太平洋海底古陆板块为黑洞型“龙眼”古陆板块,意味着其在全球海陆中的核心地位不言而喻。

确定了西北太平洋海底古陆板块的特殊身份后,再来分析日本群岛的形成过程。很显然,它是“蝌蚪型”新联合超级古陆的极小部分,形成于沉入海底古陆板块与亚洲古陆板块之间。由地球的球型以及6500万年前古陆板块沉入海底时的状态,可以想象位于沉没板块边缘的日本群岛板块发生了次生弱沉降过程,形成了恰好夹在亚洲古陆板块主体与海底古陆板块之间的夹层板块,或楔子板块,在古陆板块群开始漂移后,日本群岛板块被牢牢夹在中间。

从图中不难看出,对比原始古陆板块,超级古陆发生了三级梯级沉降,太平洋海底古陆板块沉降最深,其边缘则形成了次生二级沉降,进而在亚洲古陆板块主体边缘形成了类似朦胧窗帘特征的弧形岛链地形(如琉球群岛、日本群岛、千岛群岛、阿留申群岛等),岛链外侧多为日本海等浅海区域。

所以,在西北太平洋,不存在海底古陆板块俯冲进亚洲古陆板块下方,伸入地幔而销蚀的状况,只存在亚洲古陆板块与海底古陆板块逆时针旋转,错位疯狂挤压的现象。而夹在其间的日本群岛类似钓鱼时水面漂浮的浮子(浮漂),它的动态状况及时传递出海底古陆板块与亚洲古陆板块间挤压较量的信息。

由于亚洲古陆板块与海底古陆板块逆时针旋转速度存在快慢差异,当二者发生旋转错位挤压时,夹在中间的日本群岛可以想象会有怎样的抖动与震动,所以,日本群岛多发地震不足为奇,相反,日本群岛地震多发,恰恰表面亚洲古陆板块

与海底古陆板块的逆时针旋转漂移态势增强。日本群岛向东南方向偏移,表面亚洲古陆板块的逆时针旋转日趋紧张,就象反扣的螺母,越拧越紧,逼迫西北太平洋海底古陆板块逆时针旋转漂移。

正如官方曾经声称的那样,中美两国如同中华方鼎上的两只耳朵,所在的亚洲与北美古陆板块将永远围绕着西北太平洋做逆时针旋转,亚、美两大板块永远不会碰撞形成什么所谓的美亚超级古陆,因为要看看西北太平洋海底古陆板块的“脸色”,看看它答不答应。同样的,日本群岛也永远不会沉入太平洋甚至马里亚纳海沟,它将继续象钓鱼的浮漂一样,不停地用震动方式向人们传递着海底古陆板块挤压竞争的激烈程度,只是缺少了钓到大鱼甩杆儿时的兴奋感与洪荒之力。

天、地的演化有其客观规律,不会依赖于人类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充分认识大自然,进而尊重大自然才是人类必然的选项。

6500万年前“蝌蚪型”新联合超级古陆“画龙点睛”式的演化结果还导致古陆板块漂移速度出现高、中、低三级梯度分布。

对应“蝌蚪型”联合超级古陆的分布,核心古陆板块沉入海底后漂移速度最低,中间层古陆板块漂移速度正常,而外围层的非洲、印度与澳大利亚古陆板块

则提速漂移。由西向东,造成夹在中间的亚洲古陆板块隆起变形,地质活动较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