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则感人至深的故事:佛法真实不虚

两则感人至深的故事:佛法真实不虚
两则感人至深的故事:佛法真实不虚

一个真正福贵(富贵)双全师兄的两则感人至深的故事:佛法真实不虚

第一则:舍得,舍得.舍,原来真的是得!

多年前的一个晚春,在内蒙古的某地区,我的一个分店内,偶然听到了两个顾客的对话.他们村里的三十多户人家,很快就要没有地方住了.因为多年的砍伐,他们房屋所依赖的山坡已经开始松动退化,雨水随时会把山坡上的泥沙冲刷下来,给这些住户的房屋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本来修个防护堤就可以解决问题,可是,当地政府财力匮乏,所有的住户又都很穷,根本没有财力盖新房.修防护堤大约需要两万元左右的费用.而政府和住户只能凑够一万多点.马上到雨季了,大家都开始惶恐不安.我深知当地农村的贫困,于是就向他们询问了那里的详细地址.我觉得,自己应该为修堤的事尽一点力.毕竟,这关系到几十户人家的安危.于是,当下决定以匿名的形式,捐助不足的钱款.

想到这里,我便打开柜门并取出八千元现金,准备给老乡们送过去.就在这一刹那,眼泪莫名其妙的流了出来,而且,竟低声呜咽起来.我不是那种爱流泪的人,真的很奇怪,我好象是被什么感动了.原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良知,当这种久违的良知被激发的那一刻,心灵真的会被泪水所洗涤,会被善良所笼罩.那种感觉真的很微妙,赚二十万块也没有那种感觉.

这笔钱注入后,他们很快就开工建堤坝了.据说,那个堤坝非常管用,

大家再也不用为搬家建房发愁了.再后来,我在内蒙古的一个大报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大概叫<<用爱筑起的堤坝>>,我知道他们要找的那个无名氏是谁,但永远也不会找到.呵呵!那晚,我睡的很香很甜.

从那以后,便陆续的以匿名的方式做着这样的事,期间也因此受过欺骗.而且数目还不小.也曾有过灰心,但还是坚持了过来.只是更加小心谨慎了.

去年,妻子去找一位据说断事很准的先生算卦.这位先生对我妻子说,"你家现在有很多房产,因为你丈夫帮助别人造了很多房子".后来妻子问我,是否帮助过别人建房.尽管我在上海确实刚刚购买了几处房产,可我的确没有帮人造过房子.是夜,我恍然大悟!当年建堤坝,保住了别人三十多户房子,与造房好象也没有太大区别.

于是,我深信了一句常说的口头禅"舍得".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舍得,舍得,舍,确实是得"!

第二则:推及物类

大约四年前,受到一些经典和古训的影响,我开始把这种爱己及人的行为普推到鱼鸟等动物身上.也就是大家知道的放生.放生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很愚蠢的行为.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觉得自己的行为简直就象个怪物,至少与大众的做法截然相反.但是,我这个人个性执著,没

有因别人的言论而放弃,并且一直坚持到今天.因为我相信每一个生命都不愿意轻易选择死亡,他们应该与我们平等的生活在这个世间,我们没有理由去剥夺它们的生命.当我只需要以少量的钱财就能让一个生命多生存一段时间时,又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我一直在坚持放生,并且鼓励亲友们也参与放生.

在我开始放生以来,身上原有的许多疾病都不治而愈或减轻.其中,"白塞氏症",是一种严重的口腔溃疡(医学至今尚无方可治),重度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听力下降等,都得到了痊愈.前列腺炎也恢复的很好.以上各病,是在基本无药物配合的情况下,自行痊愈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我记不得到底解救了多少生命,因为经常购买,许多鱼贩和鸟贩都和我成了朋友.但是,几乎没有人知道我是在放生,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我是一个叫"水中月活鱼馆"的老板.生意火的不得了.我是他们极力争夺的对象.我买的价,全市最低.可笑的是,我从未开过酒馆.

常在江边活动的人,很多都认识我.在一部分人的眼中,我是个比较富有的精神病,不然,怎会把大把大把的钞票往水里扔呢?我也很少解释什么,每次看到动物们在获得重生后的那种欢腾雀跃的喜悦,就足够了!何况,自己也因放生而获益良多.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老辈们常说,放生积福是最快的! 我现在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体

会.

佛法与科学

佛法与科学 作者:广超 发布时间:2010-02-26 来源:《网海莲舟》 今天,我们来谈谈“佛法与科学”。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科学。从佛教的观点来说,科学是人类以有限的能力,观察后所得到的结论。根据佛法,人类的能力之所以有限是因为人类有某种障碍,在佛教称为“所知障”。所知是所知道的东西,障是有障碍。就是这个“所知障”限制了我们对世间观察的准确性。 若以现在的观点来看石器时代原始人的科学,我们就会说他们的科学已经落伍了。那什么叫科学落伍呢?所谓科学落伍,就是说现在我们所认为这样做是对的,这样子才是最科学的,到了以后也不是了。也就是说科学不是永远对的,而一个接受科学的人,应该先接受这点。 举一个例子来说,关于光线的理论在科学里曾经有过一个很大的转变。在爱因斯坦(Einstein)发现相对论(Relativity)以前,人类认为光是走直线的。但是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以后,却说因为有地心吸引力(Gravitational Force)等的影响,光线会弯曲,而不一定是直的。 爱因斯坦发表了这个理论后,有些人不能接受,因为他是用数学证明出来的。但是后来通过观察星辰的运转证明了他的理论是对的。太阳系(Solar System)里有颗土星,这土星有个卫星(Satellite)绕着它旋转。根据他的推测,当这个卫星还被土星遮住的时候,人们就应该看到它了。那是因为从这个卫星发射出去的光被地心吸引力弯曲了。后来人们利用高能的天文望远镜证明了这件事实。 所以说科学是我们以有限的能力所得到的结论罢了。 这个结论在当时的情况底下是对的,以后就不一定了。所以我们对科学需要有这样的一种认识态度。我们不应该迷信科学。很多人迷信某一种宗教,

佛教的科学性

宗教文化知识讲座 论文题目:佛教的科学性 佛教的科学性 这里,我要谈谈佛教的科学性。当下许多人一提到佛教便把它与迷信、不科学的宗教联系起来。比如有记者见到有人以猪祭祀,便写了一篇题名“千斤大猪,菩萨有福”的报道,足以显示其对待佛教的

荒诞态度。其一,佛教是戒杀生的,怎么可能会提倡用猪祭祀呢?其二,这位记者在不了解佛教的情况下,竟误把大地当菩萨。可见一些有知识文化修养的人都不是真正了解佛教的内涵,甚至达到了盲目无知、人云亦云的地步。对于学习了十几年科学知识的我们,是否应该摈弃先入为主的观念,用科学的精神,客观的公正的,对佛学,以及我们现在的科学观,世界观进行重新的认识。 (一)、正确认识佛教 什么是佛?《太上感应篇》有云:“聪明正直之谓神”。佛是觉着之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称为佛。也就是说,“佛”是一个大智、大悲与大能的人。释迦世尊摒弃太子之位而自甘修行,思考宇宙人生一些本质现象,最后顿悟。之所以说释迦牟尼能成佛,强调的不是佛的“神性”,而是他的“人性之顿悟解脱”。。佛教是从大觉的佛陀──释迦释尊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来,那是充满了智慧、充满了仁慈、充满了光明、清凉、安慰的一种言教,根据这种言教的信仰而建立之教团形态,便是佛教。 作为一门学科,佛教与其他哲学一样,在其首要研究对象任务的确立上达成一致:宇宙的真相是什么。既世界观。唯物思想是无神论的,唯物论者证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有三种论据:其一,精神为物质的属性。其二,精神为物质的结果。其三,精神为物质之一。。凡是宗教,无不信奉神的创造及神的主宰,佛教却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唯物思想是无神论的,佛教却又坚决反对唯物论的谬误。强调“世界是永恒存在的”,精神与物质是一体的,正如手心与手背的关系,是“一

《佛教的四大危害》(最终更新)

《佛教的四大危害》(最终更新) 作者:伍思源 一、态度消极、悲观、颓废,认为人生就是苦海,否定了人世间的一切正面价值,使人不思进取。其实,人生就像一杯白开水,你放入糖,它就是甜的,你放入盐,它就是咸的,这取决于你的心态:看你如何懂得发现人生的乐趣、善于忘记或坦然面对痛苦。如果一个人,总是盯着不开心的事情,求悲求苦求死,那么,他一辈子就真的是一个悲剧。 佛教的可恶之处就是一开始就教人认定了人生是一个悲剧(反正人都是要病、要死的,这是常识,很容易切入人的心理),然后以此为基调引人“觉悟”,其实所谓“觉悟”就是看破生死,什么事情也不干,逆来顺受(人生短暂,反正都是要死的啦,干什么最后都是死,还干来做甚?挣来做甚?吃多少穿多少都是注定的,还要进取何用?),去信佛、去念经、去成佛。成佛后就可以得“永生”、不用干活就有吃有喝还有人供养崇拜:这可是一笔人生的大买卖,须知道秦始皇求长生不死还要病死在路上,而念经成佛就可以(脱离佛教设定的轮回框架)得永生,十分划算啊。 入国破国:一个群体里面的人大都信佛,不思进取,终日礼佛念经静修、混吃等死,那么政治经济、国防建设(特别强调这点:没有战意、逆来顺受、坐等对方报应。尚武成风的华夏龙变成了弱质彬彬的素食兔子)、百姓生活、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是无从谈起的,所以佛教流行的国家,都是落后愚昧、多灾多难的,后来都会很快被消灭(注:日本明治维新后已经灭佛,推崇本土的神道教;韩国现在是亚洲最大的基督教国家)。中华民族,自佛教引入流行以来(晋末,古称胡教,五胡囧乱华之后始流行),就被外族灭了两次国:一次是元朝,一次是清朝——更多关于佛教的祸国说明请参阅《活着是为了什么》一文。 入家破家:抛弃妻子出家做和尚、做尼姑的故事多了去了,我就不再赘述矣(身边就有出家的朋友,父母不瞻养,老婆也被劝说出家) 入身破身(身体):比如朝拜,一步一磕头,头破血流,越是受伤越是认为虔诚;自焚的,燃顶、燃指、燃臂甚至是燃身供佛的(《梵囧网菩萨戒经》、《法华经》等号称大乘佛法的经书都有明确的记载);绝食(诵经)的;素食的(不吃肉何来力气干活?不过话说回来,和尚只需念经,也不需要干什么体力活);打坐的(腿部长期静止弯曲、不运动,导致静脉曲张、各种隐疾,容易坐坏腿),凡此种种,多不胜数。越是自虐,越是认为虔诚:肉体只是累赘、痛苦的根源,精神才是永恒的(印度发源的教派大都如此)——须知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入身破身(精神):有次和一佛教徒辩论,说新闻上看到的先天性疾病患儿都是前世的报应云云,然后我又问,那么汶川地震又是什么报应啊(地震当日还是农历四月初八,佛祖显世降生之日)?对方不语,次日尼泊尔八级大地震,不知道这个号称最正宗最传统佛国的子民作了什么恶要遭受如此报应?(事后他们终于找到了借口:尼泊尔的人已经改信印度教居多了,并且杀牛太多,同时蓝毗尼没有倒掉:一座距离加德满都差不多四百公里的一层建筑。注:这边一天宰猪还超过100万头呢,佛教诞生地的子民居然改信其它教...)只能说,世事无常,有些事情就是这么巧合,而佛教徒就真的是人性扭曲、淡薄,甚至泯灭了。

佛典譬喻经与中国民间故事

文化遗产 2010年第3期  佛典譬喻经与中国民间故事 * 刘守华 [作者简介]刘守华(1935-),男,湖北仙桃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 主编。(湖北武汉,430079) *本文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佛经故事传译与中国民间故事演变”(项目编号:03B Z W 057)成果之一。 ① 吴海勇:《中古汉译佛经叙事文学研究》,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年版,第10页。② 鲁 迅:《〈痴华鬘〉题记》,《鲁迅全集》第7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93页。 [摘 要]本文作者多年进行的佛经故事传译与中国民间故事演变研究这个课题,已经陆续发表了关于《经律异相》、《生经》、《六度集经》、《贤愚经》、《杂宝藏经》等多部佛经故事的论文。这里以《百喻经》为代表的譬喻经系列中的著名故事,如“猫装圣人”、“雁衔龟”、“展转相杀”、“乡民照镜”、“夫妻打赌不语”等篇和中国同型故事进行比较解析,探讨了它们蜕化为中国民族民间故事的有趣过程及譬喻经故事的构成特色。 [关键词]杂譬喻经 百喻经 故事类型 雁衔龟 〔中图分类号〕I 20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890(2010)03-091-12 关于“佛经故事传译与中国民间故事演变”这个课题,几年来笔者已就《经律异相》、 《生 经》、《六度集经》、《贤愚经》、《杂宝藏经》等汉译佛经撰写了几篇文章发表,现在专就譬喻经的汉译与传播及其在中国民族民间故事海中的蜕化演变轨迹予以探寻。 一、譬喻经在中国 关于佛经文学的分类,国内研究者其说不一。笔者赞同吴海勇在《中古汉译佛经叙事文学研究》一书在总揽诸说的基础上所归纳的,将中古汉译佛经文学划分为五个类别,即佛传(含教史及僧传)、本生、譬喻(含因缘)、僧伽罪案文学、赞颂文学。① 其中本生经和譬喻经均由一系列故事构成,且大多据印度民间故事改制而来,将佛家义理寄寓在生动有趣的故事叙说之中,成为人类语言叙事的经典之作。关于佛本生经或佛本生故事,已受到多位中国学者的关注,而对佛典中的譬喻经或譬喻故事,目前还很少有人论及。深受中国 人民敬重的鲁迅先生,曾以自己的稿酬捐资翻刻佛典《百喻经》,他称道印度寓言的下面这段话也常被今人提起:“尝闻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国艺文,往往蒙其影响。即翻为华言之佛经中,亦随在可见”。② 鲁迅所特别赞赏的就是以《百喻经》为代表的佛典譬喻经。 对譬喻经的构成及其特征,佛典中已有明晰解说,如《大智度论》卷35卷44中写道: 譬喻,为庄严论议,令人信著故,以五情所见以喻意识,令得其悟。譬如登楼,得梯得易上。复次,一切众生著世间乐,闻道得涅槃,则不信不乐,以是故,以眼见事喻所不见。譬如苦药,服之甚难,假之以蜜,服之则易。 众生所爱种种不同,有好义者,有好譬喻者。譬喻可以解义,因譬喻心则乐著。如人从生端政,加以严饰,益其光荣,此譬喻中多以譬喻明义。 由于佛家义理常被人以为深奥难解,不易为大众所领悟,于是以感官所见的具体生动事例来 91

论汉魏六朝时期佛教的地狱思想

#研究生论坛# 论汉魏六朝时期佛教的地狱思想 侯慧明赵改萍 提要:佛教地狱思想传入中国后,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到南北朝时期基本完善并趋于复杂化。佛教的地狱思想具有内容丰富、系统复杂、传播迅速、影响巨大等特点,对中国人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生死观、道德观以及中国本土宗教、社会风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有力地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侯慧明,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赵改萍,山西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哲学博士。 主题词:佛教汉魏两晋南北朝地狱思想 佛教大约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地狱思想也随之而来。汉魏六朝时期,地狱思想的传播可分为汉魏初传和两晋南北朝盛传两个阶段。初传阶段,/地狱0一词就大量散见于经典之中,但专述地狱的经品较少,/大抵初期译事所以不振,全由口笔分歧不能通会01,仅东汉桓、灵之世安世高译5佛说十八泥犁经6、5佛说罪业应报教化地狱经6o;支娄迦谶译5道行般若经#泥犁品6;三国吴支谦译5大明度经#地狱品6;维祇难等译5法句经#地狱品6等。这些经典虽冠名专述地狱,但实际上只有安世高所译5佛说十八泥犁经6较为系统。六朝盛传阶段,专述地狱的经品大为增多,有西晋法立、法炬译5大楼炭经#泥犁品6;竺法护译5修行道地经#地狱品6、5方等般泥洹经#度地狱品6;无罗叉译5放光般若经#泥犁品6;东晋竺昙无兰译5佛说四泥犁经6、5佛说铁城泥犁经6、5佛说泥犁经6;后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译5长阿含经#世记经地狱品6;鸠摩罗什译5小品般若波罗蜜经#泥犁品6;陈真谛译5佛说立世阿毘昙论#地狱品6。这些经品对/地狱0的阐述较汉魏时期大为细致,特别是元魏般若流支译5正法念处经#地狱品6,以十一品的大幅篇章不仅详述地狱的情状而且与地狱业报融合为一体进行阐说,特别是对地狱存在的依据和功能的论述更为完善化。 佛教地狱思想随着佛经的渐次翻译趋于丰富化、完善化,另一方面,佛教的地狱思想在与儒道思想碰撞交融中,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浸染中华文化色彩,并渐次被国人接受,对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道德观以及中国本土宗教、社会风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有力地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一、关于佛教/地狱0概念 地狱,梵文为N ir aya(泥犁)或N araka(那洛迦),意为不乐,可厌,苦具,苦器,无有等。汉魏时期的译经将梵文N ir aya译为/泥犁0、/地狱0、/太山0、/太山地狱0、/泥犁太山地狱0或/太山狱0。/地狱0是最为流行和最普遍的翻译,其次是/泥犁0,再次是附加/太山0或直接译为/太山0,甚至译作/泥犁太山地狱0。最早出者极可能为/泥犁0,三国吴维祇难等译5法句经#地狱品6用地狱来解释泥犁,/地狱品者,道泥梨事作恶受恶罪牵不置0?。泥梨为音译,但/翻译之事,遣辞既不易,定名尤最难。全采原音,则几同不译0?,故N iray a(泥犁)另有多种意译。地狱一词应出泥犁之后。太山亦指地狱,整个汉魏六朝时期以地狱附粘太山,以太山指代地狱的情况大量存在,隋唐以后/太山0之名仍出现于佛经之中,但意义已经大不同于前世,一者/太山0之意用以比喻/气势宏大0或/坚不可摧0,/如太山崩五体投地忏悔诸罪由入佛塔观像毫相忏悔因缘0?,再者/太山0不再与地狱连用,出现了/太山府君0的称谓,如/次可请太山府君,是王住宅0?等等。/太山府君0为地狱之主,已是受道教影响的结果。?/那洛迦0的译法较为晚出,唐代玄奘译5瑜伽师地论6中才出现,玄奘认为/地狱0一词翻译不准,未能精确表达佛教/地狱0的本意,故而用/那洛迦0代替。唐道世也认为/旧翻地狱名狭处,局不摄地空。今依新翻经论,梵本正音名那落迦,或云捺落迦。0à隋唐时期不仅出现了玄奘、道世试图修正地狱一词的情况,而且这一时期佛经译论中附会/魂入太山0之说的情况少之又少,说明佛教已有巨大发展,佛教意义的地狱观念已经深入社会思想中,不必再刻意附会中国的冥界思想。 关于地狱的含义,南朝陈真谛译5佛说立世阿毘昙论#云何品6卷六曰:/云何地狱名泥犁耶?无戏乐故;无喜戏乐故;无行出故;无福德故;因不除离业故于中

佛教经典小故事(最新)

方辩为慧能塑像 一个僧人向大师行礼,自称名叫方辩,是西蜀地方的人,不久前在【南天竺国】遇见了达摩大师,嘱咐他赶快到唐朝国土来,说我传给大伽叶的正宗佛法和佛衣,现在已经传到第六代了,传人在韶州的曹溪,你可以去瞻仰礼拜。方辩远道而来,希望见一下初祖大师传下来的衣钵。慧能大师就给他看,然后问方辩主要干什么事。 方辩说:“我会塑像。”大师严肃地说:“你试着给我塑一尊像看看。”方辩一时回答不上来。过了几天,塑成了一尊慧能肖像,高七寸,惟妙惟肖。大师笑着说:“你只懂得塑像的道理,却不懂佛性。”大师用手抚摸方辩的头顶说:“你将永远享受人间和天上的福田。”大师把袈裟送给了方辩作为酬谢。方辩把袈裟分成三截,一截披到塑成的慧能像上,一截自己保留,还有一截用棕叶包好埋在地里。并发誓说:“后世谁能得到这一块法衣,那就是我投胎再生,那时我将在这里重新修建佛殿,并做住持。” 阿德经解析:这则故事是说方辩在【南天竺国】即古印度,遇到了达摩祖师,达摩祖师告诉方辩“禅宗的衣钵已经传到了第六代了,你可以去参拜。”从这里我们去解析,方辩不仅会塑像,更是一个求法心切的修行者,得到了达摩祖师的指点来到了中国求法于慧能大师。慧能大师说"方辩不懂佛性,却懂得塑像的道理"又言“你将永远享受人间和天上的福田"这则故事不能以神话去解析,如果依神话解析,达摩祖师早已圆寂,又怎么能告诉方辩呢。慧能大师此说【福田】即布施塑像之功德,凡布施者皆有功德利益能享受人间天上的福田。方辩发下大愿,亦望来世能成就佛道,度化众生。 慧能作偈 有一个僧人举出卧轮禅师的一篇偈语说:“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慧能大师听了以后说:“这篇偈语还没有明白自己的佛性,如果照它来修行,那是给自己的佛性加上了束缚。”于是,大师也作了一篇偈语:“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译文:六祖慧能禅师看到这首偈子后说:“卧轮还未真正明白佛法真义。如果依此修行,就要死掉了。认为‘对境心不起’是功夫好,那是错误的。我们修道是要修成活佛,绝不是修成死佛,变成金木土石,那还是什么佛?不能普度众生,又有什么用?”六组也做了一个偈子说:“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徒弟们不解其意,于是请禅师开示,六组禅师解释说:“所谓有伎俩,就是有功夫,心有所住,就是着在功夫上了,这就是法执,是不行的。思想也用不着断,断了就不能起作用了,如果思想断了,就像一块大石头,那还有什么用?凡事一念不生,同样也不行,所以我说‘对境心数起’。

禅修与认知神经科学

作者:原军超,西南民族大学宗教学硕士研究生。 曾在震后北川中学心灵花园工作站服务两年。 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西方关于禅修与认知神经科学的一些研究现况。 1.佛教与科学的对话 藏传佛教在西方传播的过程中,有很多人加入进来,其中不乏科学家的身影。科学家总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以前的学识,用在对佛教或者对禅修体验的理解上。所以说佛教也需要有一个途径,更好地让现代人理解佛法到底是什么。沈家祯先生说过:“科学知识的辅助,就像坐在一个汽船里驶往汪洋的彼岸,远比乘几千年前的帆船要容易得多。”

引用爱因斯坦的一段话,大体意思是说:未来宗教将是一种宇宙宗教,它应超越人格上的上帝与避免神学的教条。它包括自然界和精神两个方面,应该建立在一种宗教感的基础之上。这种宗教感更多的是一种统一性的体验。他认为佛教符合这种描述。爱因斯坦还说过,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共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其实这种交流在20世纪80年代时就已经开始了,每年会议都会有一些论文集,在台湾有翻译的版本。 第一届交流会议在1987年举行,议题是佛教与认知科学的对话,成果为《优雅的桥梁,关于佛教与科学》。第二届是1989年举行的,主题是佛教与神经科学的对话,也发表了论文。第三届在1990年举行,是关于情绪和健康的讨论。这几届都是藏传佛教与现代科学的交流。 1992年主题是关于睡眠、做梦与死亡,1995年主要是利他伦理学还有慈悲的讨论,1997年就开始讨论新物理学与宇宙论。 1998年之后,是关于量子物理学的认识论和东方冥想,2000年讨论消极情绪,开始考虑心理健康的问题。

2001年主题是关于心脑与情绪之间的转化,它奠定了藏传佛教与西方认知神经科学家亲密合作的基础。科学家们请了一些高僧到美国实验室去做具体的禅修实验。议题重点是科学家和佛教徒应该怎样来合作,怎样运用现代脑科学的一些仪器(比如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EEG——测量脑电波,它们均在心理学以及认知神经科学应用较多),来研究禅修对我们的知觉、情绪、大脑的影响。 现在神经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就是关于神经的可塑性问题,是有关记忆、注意力以及心理的作用,到底能不能让脑神经发生变化的问题。会议成果《训练你的心灵,改变你的大脑》(台湾译)。 2002年是讨论物质和生命的本质,2003年进行身、心、智研究。 2004年是以夏令营的形式讨论神经可塑性,2005年是关于禅修 的科学性和临床应用,2006年主题是慈悲与科学,2007年开始讨论 单一原子的宇宙。2007年后半期开始讨论一个重要的问题,请一些直接受禅修影响的心理疗法(比如正念认知疗法)的创始人到印度,一起来讨论关于正念、慈悲与抑郁症的治疗。 2.从认知神经科学看禅修

佛教故事1——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圣安禅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圣安禅寺前的横梁上有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的祭拜的熏陶,蜘蛛便有了佛性。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修炼,蜘蛛佛性增加了不少。 忽然有一天,佛祖光临了圣安禅寺,看见这里香火甚旺,十分高兴。离开寺庙的时候,不经意间抬头看见了横梁上的蜘蛛。佛祖停下来,问这只蜘蛛:?你我相见总算是有缘。我来问你个问题,看你修炼了这一千多年来,有什么真知灼见??蜘蛛遇见佛祖很是高兴,连忙答应了。佛祖问到:?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了想,回答到:?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点了点头,离开了。 就这样又过了一千年的光景,蜘蛛依旧在圣安禅寺的横梁上修炼,它的佛性大增。一日,佛祖又来到寺前,对蜘蛛说道:?你可还好,一千年前的那个问题,你可有什么更深地认识吗??蜘蛛说:?我觉得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说:?你再好好想想,我会再来找你的?。 又过了一千年,有一天,刮起了大风,风将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网上。蜘蛛望着甘露,见它晶莹透亮,顿生怜爱之意。蜘蛛每天看着甘露很开心,它觉得这是三千年来最开心的几天。突然,又刮起了一阵大风,将甘露吹走了。蜘蛛觉得一下子失去了什么,感到很寂寞和难过。这时佛祖又来了,问蜘蛛:?这一千年,你可好好想过这个问题: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到了甘露,对佛祖说:?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说:?好,既然你有这样的认识,我让你到人间走一遭吧。? 就这样,蜘蛛投胎到了一个官宦家庭,成了一个富家小姐,父母为她取了个名字叫蛛儿。一晃,蛛儿到了16岁了,已经成了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长的十分漂亮,楚楚动人。 这一日,皇帝决定在后花园为新科状元郎甘鹿举行庆功宴席。席

但丁地狱与佛教地狱

《神曲》中的地狱与佛教中地狱的比较 摘要:但丁在《神曲》中幻想的:地狱在北半球,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深渊,从地面通到地心,形状象圆形剧场;地狱是一个大漏斗,中心在耶路撒冷,从上到下逐渐缩小,越向下所控制的灵魂罪恶越深重,直到地心,是魔王撒旦掌握漏斗顶端,他们从魔王的尾巴爬过地心,另一面是炼狱。佛教六道轮回之一的地狱是众生受恶业而遭受苦难的所在,在古代印度人们通过丰富的想象勾勒出了这一个充满黑暗的悲惨世界,这就是“地狱”(梵语niraja直译是泥犁或捺落伽),它暗示的是“众生皆苦”的佛教伦理,同时它在意识领域里更彰显的是另外的一个时空观念。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地狱文化就是从历史的签转中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词:但丁《神曲》地狱佛教 一、但丁描述的地狱及意义 在他描述的世界,地狱是一个大漏斗,中心在耶路撒冷,从上到下逐渐缩小,越向下所控制的灵魂罪恶越深重,直到地心,是魔王撒旦掌握漏斗顶端,他们从魔王的尾巴爬过地心,另一面是炼狱。炼狱如同一座高山,在耶路撒冷相对的地球另一面海中,灵魂在这里忏悔涤罪,山分七层象征着七大罪,每上升一层就会消除一种罪过,直到山顶就可以升入天堂。天堂分为九层,越往上的灵魂越高尚,直到越过九重天,才是真正的天堂,圣母和所有得救的灵魂所在,经圣母允许,就能一窥三位一体的上帝。地狱形似一个上宽下窄的漏斗,共9层。第一层是候判所,生于基督之前,未能接受洗礼的古代异教徒,在这里等候上帝的审判。在其余8层,罪人的灵魂按生前所犯的罪孽(贪色、饕餮、贪婪、愤怒、信奉邪教、强暴、欺诈、背叛),分别接受不同的严酷刑罚。 地狱之门城墙,猫头鹰和蝙蝠 第一圈,地狱的前廊 异教徒的痛苦状态 第二圈:贪色者 灵魂在风中飘荡保罗和弗朗齐丝卡 第三圈:饕餮者,躺在臭雨冰雹下 第四圈:贪婪者 第五圈:愤怒者,在河里相斗 第六圈:信奉邪教者,葬在火棺材里

一段引人深思的真实因果故事

一段引人深思的真实因果故事 我是一个佛弟子,对于佛法僧三宝的恭敬信仰向来坚定,最近一件发生在我家的实际事证,使我更加深信「因果报应,纤毫不差」特引述于后,望一切有缘读此文之同修们皆能于其中有所领悟,得到法喜。 2003年1月,我满头白发年过七十的老父亲,先前以为痛风宿疾苦恼多年,忽然于某寒流来袭的夜晚导致中风,我等连忙将老父亲送医住院治疗。在父亲住院期间,我妹妹贵秀她是修药师法门的佛弟子,与我多日虔诚恳请佛菩萨加被,早令我父亲脱离病苦。 2003年3月底,我参加观音极乐寺的梁皇法会,我至诚地以拜忏的功德回向我父亲,法会第三天的夜里,我忽然梦见「药师琉璃光佛」带着贵秀来我面前,向我开示四十年前我父亲所作之业因业果本末:四十年前父亲曾借给某人一笔钱,该负债人事业失败宣告倒闭,除父亲外,尚有其他债主均来向他要债,该负债人以刚收成的稻谷抵债。我父亲因闻讯较迟,赶来要债时,稻谷已被其他债主搬完。 我父亲空手而回,后遇到一同为债主友人悄悄告诉我父亲,谓债务人尚偷藏一些稻谷于某处,可到那里搬走抵债。我父亲当时也未深虑,只想要回一些值钱物来抵债,故依其友之言,把该负债人最后仅存的一些稻谷也搬走,殊不知他隐藏的这些稻谷乃是其一家老少生活的唯一仰赖,搬走这些虽然不至于让他们饿死,可是会让他们本来贫乏的生活更加困苦,现在被债权人搬走,虽然于法理上他们无话可说,但于情字上他们愤愤不平,自然对我父亲无仁慈的作为有所咒诅。 也因我父亲当时只自私的想保有债权,无怜悯心的作为,加上那负债人一家的咒诅,而感得老年多病之苦。当夜之梦十分清晰,药师佛所述的内容也很详细,次日梦醒我深感惊讶惶恐,不知如何向父亲作求证? 适四月五日清明扫墓,拜祭祖坟后与贵秀同去探望父亲(贵秀尚不知我梦境),谈到童年的一些往事,突然父亲向我们说出他隐藏于内心四十年前此一事件,并且表示在此事过后多年,他一直感觉良心不安,如今向我们陈述,希望我们以后能「得饶人处且饶人」。父亲的陈述,正如同一星期前,药师佛梦中所开示的完全一致。退出病房后,我才告诉贵秀我在梦中的所见所闻,两人当场感慨万千,赞叹佛法不可思议。如今我父亲在佛恩加被下已日渐康复。我想药师佛示现于我梦中,是要向我们再次显明因果业力的可怕,仅仅是一念无慈悲的行为(虽然法理上并无亏失),也感到多年的病痛之苦,更何况世间作恶多端的罪犯,恣情抢夺偷盗,将来岂不会感得无量无边的三恶趣剧苦果报,「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是故奉劝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佛菩萨们金口良言,诚然不虚啊!凡我三宝弟子多加警惕,勤护我们自己的身口意业才是,大家互相勉励。 以摄心忏悔念佛,句句耳根听闻清楚,一心专注,我心佛心,心电共震,心念共鸣,虽是无药可治,必有转机。

佛典故事

佛典故事:《唯有爱可以止息恨意》 为了追求自己的快乐而使他人痛苦的人,将为瞋恚所束缚而无法解脱。 舍卫城中有一位妇人养了一只母鸡。每次母鸡下蛋时,这妇人就打破鸡蛋,惹得母鸡非常生气,也因此,下一世时这只母鸡往生成猫,妇人往生成母鸡,更凑巧的是,两人往生在同一栋屋子里。猫于是吃光母鸡生下来的蛋。再下一世时,母鸡变成豹,猫变成鹿,豹咬死鹿和它的子女。两人之间累世的仇恨不断地上演。佛陀在世时,他们又变成一位妇女和一只恶魔。 拼命三娘(254551250) 9:29:24 有一次,这妇女,她的丈夫和幼小的儿子一齐从娘家返回他们靠近舍卫城的家时,在路旁的池塘边休息,妇人的丈夫跳进池塘洗澡。这时候,她认出有个人是恶魔的化身,而且就是自己累世以来的世仇。她赶紧带着孩子,急忙逃往佛陀正在讲经说法的经舍,把孩子放在佛陀的脚下。这恶魔因此无法进入。 佛陀叫恶魔进来,并且告诫她们两人:「今天,你们两人如果没有来到我这里,你们累世以来的仇恨就永无止尽。仇恨无法平息仇恨,只有慈悲才能止息仇恨。」仔细思量佛陀的教诲后,两人明白仇恨确实一无是处,并承认彼此的愚痴,便决定止息累世以来无意义的仇恨。 佛教故事:阿难讨水 有一天世尊对着所有弟子在讲经说法,忽然他对“阿难”说:“你拿一个桶子,到前方五里路远的一个小村庄,向一个在井边洗衣服的老妇人,要一桶水回来。记得态度要客气和善一点。”。 阿难点点头,拿着空桶子,往世尊指示的方向去要水。他想说,么容易的事,一定轻易就能办妥世尊所交待的任务。 阿难走到了那村庄,真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妇在井边洗衣服。阿难很有礼貌的向这位老妇恭敬的作揖,说:“老人家啊老人家,可以跟你要一桶水吗 ? ” 那老妇一抬起头望向这年轻人,不由怒从心生,很生气的说:“不行 ! 这口井只能给这村子里的人使用,任何外人,是不被允许的! ”接着就把阿难给赶走了,任由阿难苦苦哀求也不为所动!阿难无奈! 只有带着空桶回去。他将他所遭遇的种种情形,娓娓的向世尊和在场的弟子道来。世尊点点头,示意阿难坐下,接着叫“舍利弗”去。 舍利弗一样走到了那村庄,一样见到那个白发苍苍的老妇还在井边洗衣服。舍利弗一样很有礼貌的向这位老妇人,说: “老人家啊老人家,可以跟你要一桶水吗 ? ” 那老妇一抬起头望向这年轻人,不由得心花怒放。彷佛见了一个很投缘的亲人很高兴的说: “行 ! 行 ! 来来,我来帮你打水......”打好一桶水给舍利弗后,又叫他等一下,老妇人匆忙的回家拿一些斋食叫舍利弗带着路上吃。

佛教与科学

佛教与科学 杨振宁 因为对科学感兴趣,我高考时报考了物理系。在大学读书时及毕业后就对佛学兴趣日浓。今天我想从科学的角度谈谈我的佛教观。 佛教是科学的、理性的,是符合科学精神的。科学是理论和实践的总和。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相影响、相促进。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获得了新发现。而这些新发现又不能用原有的科学理论来解释时,人们就提出各式各样的假说。 一种假说被大家广泛接受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它的理论体系必须是自洽的,即它必须自圆其说,不自相矛盾的。 第二,它必须对已有的发现能够准确地描述,即这种假说能自圆其说,并且是符合现有的科学实践的。 第三,根据这种假说能够得出一些推论和预言,而这些预言能够被将来的实验和观测所验证。当越来越多的推论和预言得到验证时,这一科学假说就得到科学家的广泛接受,而这一科学假说也就被称为科学理论了。 如果这一理论描述、解释和指导的对象广泛而重要,这一理论就被称为伟大的科学理论,如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牛顿力学适用于所有宏观物体(非微观粒子尺度)在非接近光速运动时所遵循的规律,相对论能描述所有宏观物体在相对光速而言的低速,以及接近于光速的高速运动时的规律。 这二种理论被提出的时候,它们能解释人们用旧理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并且根据它们所作的推论和预言都被以后的大量观测所证实。相对论是牛顿力学的推广,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在低速时的特例。 因为这二种理论的适应面非常广大,因而牛顿和爱因斯坦被公认为是最伟大

的科学家。他们的理论是最伟大的科学理论。卫星上天、潜艇入海、运动比赛、天文观察等都受这种理论所描述的规律的制约。 同样,佛教也完全具备科学理论的三大特性。首先,佛学理论是自洽的、圆融的。四圣谛概括了人生多苦的现象,指出人生多苦的原因,指明了涅槃入灭的方向,指出了修习正道的道路,佛教的发展形成了众多宗派,各宗各派有各自独特的理论依据和修习方法,其基本的理论和目的是一致的。 其次佛陀成道后提示了宇宙和人生的根本道理,解释了社会和人生的种种现象,更重要的是听从佛陀开示修习的许多人都体验到了佛学所指出的种种境界,因而佛教在当时就得到许多人的拥护,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我要强调的是佛教的实证性。听从佛陀的指示,依法修行的人都能或多或少地证实佛陀所言之不虚。佛学不是纯粹理论性的哲学,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证科学,虽然它包含了伟大的哲理。依佛学修行实践就是学佛。 第三,佛学描述的一些自然现象对达到相应修行功力的人而言是一种实践观测,而对于普通人众来说则只能姑且信之,但对今人的自然科学的观测结果而言,就是伟人的科学预言。佛陀在千百年前就说过:一钵清水中有微虫八万四千,以及有关宇宙结构的三千大千世界等,这些都为现代科学中的微生物学和天文学所证实。 现在有些人会对佛教不够了解的情况下指责佛教是迷信、是不科学的。其实这些人中相当一部分对科学也是了解不够的,是对科学采取迷信态度的,是缺乏真正的科学精神的。佛教的六道轮回的因果报应说往往被人攻击为迷信。这种人的论据之一就是有人做恶事也没得恶报。有人做好事也没得好报。其实这是对六道轮回业力成熟才得果报了解不够。论据之二便是因果轮回怎么没人看得见。

佛教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比较

佛教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比较-研究成果 摘要: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当代我国人民最信奉的哲学。但最近几年,以儒、道、佛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正有一种复兴的趋势。作为对当前党中央倡导的“解放思想”的回应,我们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与佛教哲学进行了一个初步的对比。我们撰写本文的目的有二:一是希望兴起对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与佛教哲学比较的热潮,通过相互间的深入比较,取长补短,最终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二是就教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专家和佛教哲学理论家,通过对我们的指导与帮助,使我们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通过初步的比较,我们似乎越来越感觉到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与其它哲学作比较研究十分有必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真正的辩证唯物主义,也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地响应党中央“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运动”的号召。 1引言 众所周知,哲学是关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涉及到意识与物质、思维与存在、自然与社会等各种现象而超越于各门具体学科的学说,并对人们认识世界提供总的方法论和指导思想。根据对哲学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形成不同的哲学理论,它们包括:利他主义,反现实主义,佛教哲学,儒家思想,享乐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理想主义,非现实主义,逻辑正确主义,悲观主义,道家思想,自我主义,乐观主义,理性主义,现实主义,唯美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非理性主义,斯多噶主义,存在主义,形而上学,功利主义等等。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当代我国人民最信奉的哲学。但最近几年,以儒、道、佛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正有一种复兴的趋势,本文的两位作者也加入了这股热潮,在业余时间阅读了一些儒道佛哲学思想的书籍。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佛教也是一种哲学,本文称之为佛教哲学。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曾说:“宗教是整个世界总的理论,它是包罗万象的纲领。”中国早期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则说:“佛法……与其称为宗教,不如称为哲学的实证者。”并且佛教也是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在历代高僧大德对释迦牟尼佛的经文教义进行解释和注疏过程当中,形成了许多的流派,比如中观派和唯识派等等。关于对中观学派思想的开创者龙树菩萨的认识,前苏联科学院院士彻尔巴茨基教授在《佛教涅槃概论》中说:“龙树应列入人类伟大哲学家之一。”他还把龙树的中观思想和英国现代哲学家布拉德烈以及德国伟大思想家黑格尔的哲学观点进行相互比较后说:“布拉德烈对于日常世界中差不多一切的概念,如事物和性质、关系、空间与时间、变化、因果、动作和自我等都一一加以驳斥,与龙树的否定论互相吻合,这是很令人注意的。从印度人的观点来看,布拉德烈可以说是一个纯正的中观派的哲学家;在这些相同之外,在黑格尔辩证法和龙树的辩证法之间或者可以发现更重大的亲切的类似。” 再者,佛教的思想理论也并非盲目或随心所欲地发展起来的,它建立在严密的推理论证基础之上【1】。在藏地寺庙中曾有过的上千座辩经院就是一个明证,在这里佛法乃至人类思想中许许多多的概念和观点都要通过理性的检验。所以恩格斯也在《自然辩证法》中称赞:“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又说:“只有辩证的思维才是有效的。只有东方的佛教徒和希腊人处在人类辩证思维的较高发展阶段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有一篇研究释迦牟尼佛和黑格尔的文章,从文章的内容可看出黑格尔的辩证思想,是受到佛教思想影响的。而对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历史渊源作过研究的人们都知道,马克思辩证思想则是与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与黑格尔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佛教中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并直接影响到世界包括古今的很多大哲学家和大思想家,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者也承认的,如恩格斯在《世间论》中说:“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辩证思维才成熟。” 另外有一些人以为佛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佛法里所有的教义和理论也是凭空

为什么谤佛诽法会下地狱

为什么谤佛诽法会下地狱?是谁让你下的地狱?——澄清世人对佛教的误解 很多人不理解佛教中说的“诽谤佛法会下地狱”的说法,认为和其他一神教一样是“神的惩罚”,其实完全不是。关于“诽谤佛法会下地狱”涉及到最基本的佛学常识,如果不知道这个就乱评佛教,就跟瞎子指着太阳硬说是黑洞一样,会被人嘲笑无知的。 SO,末学以自己对佛法的理解来解释一下吧 你骂佛,佛不高兴了?? 佛菩萨会在意你的毁骂吗?那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太小看佛菩萨的深广智慧和悲愿了。佛陀可是完全断除贪欲、嗔恚、愚痴这些无明的圣者。你还没张嘴,他早就看穿你的起心动念了!来龙去脉清清楚楚通通透透的了解到了。你骂他,他听到的不是你的毁骂声,而是看到了你毁骂的起因——无尽的烦恼燃烧,和你毁骂的后果——无尽的苦报轮偿。看到你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的苦,佛菩萨都要悲痛的流泪了!还能计较你骂他的行为吗?他可不像凡夫那样目光短浅、心量狭窄的:) 就因为佛菩萨知道众生造恶的原因,更知道作恶的后果,所以看到那些因谤佛法的众生最焦急!救他们出地狱还来不及呢!怎会去因你骂他而让你下地狱?骂佛诽法损不了佛菩萨一丝一毫,损的是毁骂者自己的福德,折的是自己的命运。这叫——“仰天而唾,唾不污天,还污己身;逆风坋人,尘不污彼,还坋于身。” 上天堂下地狱谁决定?佛菩萨让你下地狱? 谁也没本事逼人去地狱,佛菩萨支配不了!上天堂下地狱的选择权在自己,全凭今生的身、口、意的善恶行。那些下地狱的,是被自己所作的恶业牵引下去的,自作孽不可活啊!说得更深入一点——不管是天界、人道、畜牲道、鬼道、地狱等六道轮回,都是众生心识业力的感召变现。众生的恶业造就了适合自己的地狱!这叫“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众生轮回的去向,是自己的善恶果报决定的,换句话说是由因果规律决定的。佛陀菩萨左右不了因果,更操纵不了众生的命运!佛菩萨自己也是顺应因果规律,老实修福修慧,才修证佛果的。宇宙万物都逃脱不了因果规律的支配。 诽谤佛法为什么会下地狱、落恶道? 个中原因就是因果规律。什么是佛教的因果报应?我敢说一般人对佛教因果的理解95%以上都有误。 因果报应可不是“有一得一”那么简单僵化。因果规律的特点是——一粒芝麻大小的种子落到土里,长出来个参天大树;一个火星,燎起整个草原!一个小窟窿,让这个大坝溃堤水淹

醍醐灌顶佛家小故事

好有智慧的回答! 你想取别人钱吗? 一天我给一位喜欢羡慕和嫉妒别人的大学生打电话。 他不悦地说,别人有的他都想有,可是为什么却得不到呢? 我就说:你能不能给我寄五千块钱来? 学生很惊讶:师父,我没有呢! 我:到银行去取嘛! 学生继续惊讶:师父,我银行里没有呢! 我:你就取别人的嘛! 学生更是惊讶:师父,别人的钱取不出来呢! 我:哇,你好智慧!竟然知道别人的钱取不出来! 我:那你能取谁的? 学生非常肯定地回答:我只能取出自己曾经存进去的呀! 我:可是这个世界有好多人天天都想取别人的钱呢! 学生恍然:嗯……师父!

粪便臭不臭? 2008年12月,在北京香山名苑宾馆,一个女士经人介绍来见我。 可是她不停地述说自己的苦难,没完没了。我打断她的话说:你的苦还真多呀! 女士:别人诉苦最多需要三天三夜,我诉苦需要三年! 我:那是什么时候的苦? 女士:前几年。 我:那不是过去了吗?为什么还紧抓不放呢? 我停了一下,又问:你拉出的粪便臭不臭? 女士:当然很臭啦! 我:现在粪便在哪里呢? 女士:拉完就冲掉了。 我:为什么不把它包起来放在身上?见到人就拿出来告诉别人:我被这东西臭过? 女士:那多恶心! 我:对呀!苦难也是一样,它已经过去了。 回忆和诉苦就如同把粪便拿出来向人展示,既臭自己又臭别人!听懂了吗? 女士:听懂了! 我:那以后你还要不要诉苦? 女士:不要了! 我:记住:越诉苦越苦,越抱怨越怨。 女士:嗯!……

孩子怎么教? 2006年7月我在厦门讲课一天,一听众在最后提问时问道: 请问法师,我的小孩不听话、不爱学习怎么办? 我:您复印过文件吗? 听众:复印过。 我:如果复印件上面有错字,您是改复印件还是改原件? 场内立刻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而后有人答道:改原件。 我:应该原件和复印件同时改,才是最好。 ◎父母是原件,家庭是复印机,孩子是复印件。 ◎孩子是父母的未来,父母更是孩子的未来。 如果世人都出家…… 2008年3月在武汉,一个对佛教有兴趣的女教师对我说,如果世人都像你一样都出家,人类还能延续吗? 寂静好像没有听到这个问题,平和而关怀地问到:你的小孩多大了?男孩女孩? 教师:17岁了,女孩。 寂静:要准备高考了。 教师:是的。正在加紧复习。 寂静:你一定希望她考个好大学吧? 教师:是的,要考就考北京的大学,其它的大学没什么意思。 寂静:如果每一个人都像你一那样想,那还有人种田吗?其它省的大学不是只有都关门了? 教师:?……? 寂静:你注意到没有,你已经回答了你自己的问题? 教师有些愕然:?……! 你想500元买汽车吗?【我们都一样】 一个信众电话抱怨道:为什么我努力了还是得不到?念经行善了但命运却不变?

佛教地狱论文佛教地狱伦理思想论文:论佛教的地狱文化和地狱伦理思想

佛教地狱论文佛教地狱伦理思想论文:论佛教的地狱文化和 地狱伦理思想 摘要:佛教六道轮回之一的地狱是众生受恶业而遭受苦难的所在,在古代印度人们通过丰富的想象勾勒出了这一个充满黑暗的悲惨世界,这就是“地狱”(梵语niraja直译是泥犁或捺落伽),它暗示的是“众生皆苦”的佛教伦理,同时它在意识领域里更彰显的是另外的一个时空观念。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地狱文化就是从历史的签转中逐步走向成熟的。佛教地狱文化主要表现在地狱名号、地狱时空、地狱昭示的思想伦理上。从而使佛教地狱文化对佛教伦理约束自我、适应社会的必然性提供论证,使得佛教善德在中国生根,成为中国传统伦理的必然。 关键词:佛教地狱;地狱文化;地狱寿量;佛教地狱伦理思想 佛教在早期经典里“地狱”一词,梵语原称为niraja 音译为“泥犁”,本义是“无有喜乐”的一个地方。佛教的轮回观点认为,人造恶业死后就落入此地受尽苦难,丝毫没有喜乐可言,故叫做“泥犁”。在中国文化两晋时期以前“地狱”概念是指人死后魂魄归于地下,与佛教所说的“泥犁”稍有差异。两晋以后中国文化里逐渐有了“地狱”是指黑暗而悲惨的环境的意识。到魏晋南北朝时(吴)支谦,(陈)真谛等人在译经时将佛教所说的“泥犁”直接翻译为“地

狱”,开始形成了中国文化中佛教地狱文化。到了唐代,玄奘译经时始立“五不翻”的原则,就多不用“泥犁”而用“捺落伽”( naraka)。由此,在中国文化中将这一词一直理解为地狱,意思是造恶之人所受苦厄的地方。 一、佛教典籍中记载的地狱名号 佛教的地狱数目繁多、名称各异,但主要则分为“根本地狱”、“近边地狱(增生地狱)”、“孤独地狱(零散地狱)”三大类,或者分为“八寒地狱”、“八热地狱”、“边缘地狱”、“孤独地狱”四大类。佛教中通常所说的地狱主要是指根本地狱。在佛教典籍中讲述地狱情况的经典不胜枚举,但详细介绍地狱名号的主要是《十八泥犁经》《长阿含经世纪经地狱品》和《大智度论》,以及《俱舍论》卷八、卷十一和《大乘义章》卷八,《大楼炭经》等《大藏经》经典为最具代表性。在中国文化中“十八层地狱”和“无间地狱”的观念对国人影响最大,不过在佛教典籍中“地狱”却是名目繁多,说法不一。纵观佛教诸多典籍,大体上可以以隋唐为界限,对佛教地狱名号的说法有两大类别,即:在汉至南北朝期间,佛教地狱名号以寒热两大类地狱为主流,隋唐以后佛教地狱名号变得精湛细致了,有时间、空间上的详细描述,而且在说法上出现众多不一的情况。 (一)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地狱名号 在东汉安世高所译的《十八泥犁经》中,讲述了有上下

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

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 作者:高华平 字体:【大中小】 我们这里所说的“佛教文献”,主要指佛教各种的藏经和续藏经中的佛典文献,当然也包括敦煌等出土文书中的佛教资料。佛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除了有自己的经典之外,还包括各种宗教体验、宗教仪规和宗教活动及其活动场所和法器等。但是,我们今天考察中国古代佛教对文学的影响,主要只能借助现存的佛教文献和文学文献来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讲,“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问题,也就是“佛教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问题。 近代以来,将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结合起来研究的学者很多,而且涌现出了一大批大师。梁启超、胡适、陈寅恪、郑振铎、季羡林、金克木等老一辈学者,是本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们的成就令人高山仰止。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学者,其学术的素养虽难以与前辈比肩,但他们各有独特的视野,陈允吉、孙昌武、项楚等人是其代表。此后,在老一辈学者的启发和带领下,加之日趋自由的学术空气,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加入到该研究领域,而且做了可喜的学术尝试。在海外,日本学者加定哲地在深浦正文、小野玄妙等人“佛教文学”概念的基础上,确立了“中国佛教文学”的范畴。加定哲地的《中国佛教文学》一书,实际上是将“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范围更加明晰化了。因为其中所说“中国佛教文学”的内容,除了“佛典的翻译”之外,主要指中国古代正统文学中的“佛教文学”和俗文学中的“佛教文学”,以及一些佛教僧侣的诗偈创作,而并不包括佛教中的文学性经典或佛教经典的文学性问题。欧美的学者,则多在“敦煌学”的框架内讨论佛教与中国古代俗文学的关系,尤其重视对中国古典诗歌体裁之佛教源头的探讨,如美籍学者梅维恒(Victor.H.Meir)和梅祖麟(Tsu-LinMei)合著的长篇论文《论近体诗的梵文来源》,即是其中一例。港台学者对佛教文献中的禅诗、变文有较多的研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颐结合佛经和敦煌文献,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许多理论问题做出了全新的阐释,成绩斐然。 综合考察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我认为佛教经典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佛经中的内容、观念渗透到了中国古代文学领域,被中国文学广泛地采用 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学题材内容及思想观念的渗透,涉及中国古代文学的小说、诗歌、戏曲及俗文学等许多方面。中国古代小说的许多情节都取材于佛经,如六朝“志怪小说”刘义庆《宣验记》中的“鹦鹉灭火”的故事、吴均《续齐谐记》中的“阳羡笼鹅”的故事,唐代传奇小说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沈既济的《枕中记》、陈立佑的《离魂记》、张荐的《灵怪录》、李亢的《独异志》、戴君孚的《广异记》等,一直到著名的神魔小说《西游记》及其孙悟空的形象和孙悟空与妖怪斗法的情节等,都取材于佛教的经典。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谈六朝小说发达的原因时说:“还有一种助六朝人志怪思想发达的,便是印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