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的 三个含义

统计的 三个含义
统计的 三个含义

统计的三个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

关系: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资料,统计科学是统计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它来源于统计实践,又高于统

计实践,反过来又指导统计实践。

统计研究的对象:统计科学和统计工作的对象是一致的。统计研究对象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方面,其根本特征是在

资与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

方面,反应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规律性在具体时间、地

点和条件下的数量表现,揭示事物的本质、相互联系、变

动规律性和发展趋势。两者的区别在于:统计科学是从理

论角度进行研究阐述,统计工作是从实践上进行具体研

究。

其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和社会性。

统计的作用:统计是社会认识的一种有力武器;统计是制定计划,实行宏观调控的基础;统计是制定政策的依据;统计是经

济管理的手段;统计是认世界,开展国际交流和科学研究

的工具。

理论基础:哲学、经济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统计总体(总体):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客观存在,并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

事物组成的整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静态总体

和动态总体。

总体单位(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个独立的个别事物。

标志(品质标志、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说明总体特征的。

变异:可变标志在总体各个单位具体表现上的差别;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变量值:变量的数值表现。

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及其他相关的方法。

工作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统计的基本任务:我国《统计法》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

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统计的管理体制(组织):我国《统计法》规定:“国家建立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

统计设计的概念: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目的,对统计工作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通盘考虑和安排,制订各种设计方

案的过程。

统计设计的内容:(1)明确规定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2)规定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3)确定统计分类和分组;(4)

研究设计统计表;(5)决定统计分析研究的内容;(6)制

订统计调查方案;(7)制订统计整理方案;(8)规定各个

阶段的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9)考虑各个部门和各个阶

段的配合与协调;(10)统计力量的组织与安排。

统计指标的概念:在统计理论与实践中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某种数量特征的概念;另一种是指

反映总体现象的数量特征及其具体数值。特点:数量性、

综合性和具体性。

统计指标的类别:1.按表现形式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2.按说明的总体现象的内容不

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3.按反应事物性质不同,

可分为实体指标和行为指标;4.按数据取值依据不同,分

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5.按在管理工作的作用不同,可

分为考核指标和非考核指标。

统计指标体系: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整体。

设计统计指标必须遵循的原则:科学行原则;目的性原则;联系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可比性原则。

统计表:以纵横交叉的线条所绘制的表格来表现统计资料的一种形式。构成:从形式上看,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

和指标数值四部分组成;从内容上看,有主体栏和叙述栏

两部分组成。分类:按用途分为调查表、汇总表(整理表)

和分析表;按统计数列的性质分为空间数列表(同一时间

条件下,不同空间范围内)、时间数列表(同一空间条件

下,不同时间范围内)和时空数列表;按分组情况分为简

单表、简单分组表、复合分组表。

简单表:统计总体未经任何分组的统计表,只将总体单位简单排列或将现象的指标按时间顺序排列。

简单分组表:统计总体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后形成的统计表。

复合分组表:统计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分组后形成叠式的统计表。

统计表设计的一般原则和要求:设计统计表时,一般遵循科学、实用、简明、美观的原则,力求做到:1.总标题和纵横标目(题)

能准确、简明扼要地反映统计资料的内容;2.纵、横栏的

排列内容要对应,尽量反映它们的逻辑关系;3.根据统计

表的内容,全面考虑的布局,合理安排主体栏和叙述栏,

避免出现统计表过长、过宽,大小适宜,比例恰当、醒目

美观;4.统计表中的数值必须标明单位;5.统计表的纵、

横线要清晰,顶线和底线要粗些;6.当统计表的栏数较多

时,要统一编序号。

统计调查: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

对客观事实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调查资料的活动过

程。分类: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和

非全面调查;按登记时间是否连续性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

一次性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可分为直接观察法、

访问调查法、报告报表法、问卷调查法、卫星遥感法和互

联网调查法。

统计调查方案内容:一份完整的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1.确定调查目的和任务;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确定调查

目的,拟定调查表;4.确定调查的时间和方法;5.制订调

查工作组织实施的计划。

调查项目:调查中所要登记的调查单位的特征,即统计标志。

拟定调查项目要注意:1.调查项目只应列出切实满足调查目的所必须而又可能得到答案的内容;2.调查项目的含义必须明确,

具体;3,调查项目之间必须尽可能彼此联系衔接。

调查误差:调查结果所得的统计数字与调查总体实际数量的差别。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原因:调查者在计量、记录、计算、

抄录或汇总中可能产生差错,或被调查者所报不实,以及

调查方案的规定不明确都可能造成登记性误差;在抽样调

查中,如果样本单位的分布结构不足以代表总体的分布特

征,就会产生代表性误差。

统计报表:以一定的原始记录为依据,按照统一的表式、调查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报送程序,自下而上逐级定期提供基本

统计资料的一种重要的调查方式。

普查遵守的原则:1.要确定一个统一的调查时点,使所有调查资料都必须反映这一时点上的状况,标准时间的选择,要根据研

究对象的性质和实际条件来决定。2.在普查范围内的各调

查单位或调查点要同时行动,在方法、步调上保持一致,

要力求在最短的期限内完成,以保证调查材料的时效性,

并避免发生重复和遗漏。3.普查项目要有统一的规定,不

能任意改变和增减,以免影响汇总和综合,降低资料质量。

性质相同的普查,其各个时期的普查项目也应尽可能保持

相同,便于对比分析。4.根据普查的任务,选择最合适的

普查时间。普查时间的间隔,应尽可能保持一定的周期,

以便进行动态分析,观察现象的发展变化情况及其规律

性。

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的含义:从现象数量方面考虑的,即这些单位的标志值之和占总体全部单位该标志总量的绝大部分。重点

调查由于调查单位少,因此比全面调查省事、省力,能用

较少的代价及时地搜集到总体的基本情况。

典型调查的特点和作用:典型调查的调查单位是根据调查目的有意识选择出来的,且选择的单位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意义;典型

调查是一种深入的细致的调查研究,所以通过典型调查既

可以搜集有关数字资料,又可以掌握具体、生动的情况,

探索事物发展过程或规律。典型调查可以研究新生事物;

典型调查可以补充全面调查的不足;此外,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用典型调查队资料,估计总体指标数值。

统计整理的概念和意义: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第三个阶段。经过统计调查所取得的统计资料,仅仅说明总体单位的具体情

况,比较分散、零碎,也很不系统,不能深刻说明事物的

本质。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科学化,就可以得出反映事物总体特征的资料。统计整理

实现了从个别单位的数量特征向总体的数量特征过渡,为

统计分析提供了基础和前提。因此,它在统计工作中居于

重要的地位。

统计整理的步骤:1.设计和编制统计资料整理方案;2.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主要审核原始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系统性和

完整性);3.对原始资料进行统计分组和统计汇总;4.编

制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

统计分组的概念:根据所研究事物的特点和统计研究的目的,按照某一标志将统计总体话分若干个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统计分组的作用:1.区分现象质的差别;2.反映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

3.分析现象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统计分组方法:1.正确选择分组方法,(需要注意:1.根据统计研究目的选择分组标志;2.选择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标志

进行分组;3.考虑现象发展的历史条件和经济条件。)2.

按品质标志或按数量标志分组。

简单分组:是指对所研究的总体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

复合分组:是指对所研究的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进行的多层次分组。

次数分布:是指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某个标志分组后,所形成的总体单位数在各组之间的分布。分布在各组的总体单位数叫

做次数或频数。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叫做比重、比率或

频率。次数分布实质上是反映统计总体中所有单位在各组

间的分布状态和分布特征的一个数列,即次数分布数列,

简称分布数列,又称分配数列。根据分组标志特征不同,

(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次数分布数列可以分为品质分布

数列和变量分布数列。

变量数列的总类:单项变量数列、组距变量数列。

组距变量数列:组距、组中值、下限(较小的变量值)、上限(较大的变量值)。

等距数列:能清楚地反映总体的分布特征。

异距数列:比较准确地反映总体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性质差异。

变量数列的编制:1.将原始资料按数值大小依次排列;2.确定组数(k 和组距(i),k=1+3.322logn,i=R/k,R全距,n数据的

个数; 3.确定组限和组限的表达方法。

次数分布主要的类型:钟形分布、U形分布和J形分布。

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逐级汇总、集中汇总和综合汇总。

统计汇总的审核:包括汇总前的审核和汇总后的审核两个环节。汇总前的审核是把握统计汇总质量的关键,审核的主要内容是

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汇总后的审核是检查汇

总的工作质量,审核的主要内容是汇总结果的真实性和准

确性。

统计汇总:统计汇总主要有手工汇总和机械汇总。

手工汇总法:手工汇总法也称手工整理法,它是以人工利用一些简单工具对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其整理速度慢,也比较容易出

错,仅在资料较少、人力又许可的条件下采用。常用的手

工汇总方法有划记法、过录法、折叠法和卡片法。

总量指标的概念:总量指标是反映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某种现象总体规模或水平的统计指标。作用:1.它可以用来反映一

个国家、地区、部门或单位的基本状况;2.它是制定政策、

编制计划、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3.它是计算相对指

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总量指标的种类:1.按其说明总体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统计总体单位的合计数)和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某种标

志和的总量指标);2.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

期指标和时点指标;3.按其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分为实

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指标。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异同: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都是总量指标,均表示现象的总量。两者的区别表现在:1.时期指标反映现

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数量,时点指标表示现象处

在某一时刻上的状态;2.时期指标可以累计相加,试点指

标则不能;3;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计算时期长短有直

接关系,时点指标的数值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

系。

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的特点:实物指标可以直接反映产品的使用价值

或现象的具体内容,但其综合性能比较差,不能反映非同

类现象的总规模和总水平;价值指标代表一定单位社会必

要劳动量,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性,却又脱离了具体

的物质内容,比较抽象。

相对指标概念:说明现象之间数量对比关系的指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来求得,其结果表现为相对数,

故也将相对指标称为相对数。

相对指标的种类:1.结构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是表明总体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总体中所占比重的相对指标,也叫比重指

标,结构相对指标=总体部分数值/总体全部数值;2.比例

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的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3.比较相对指标=某条件下某类指标数值/另一条件下同

类指标数值;4.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5.

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有联系而性质不

同的总量指标数值;6.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实际完成

数/计划任务数*100%。

计算和运用总量指标的原则:1.在计算实物指标时,应注意现象的同类性;2.统计总量指标时要有明确的统计含义和合理的统

计方法;3.统一计量单位

动态相对指标例题:我国汽车产量1978年为14.91万辆,1990年为

51.82万辆,1995年为145.27万辆,2000年为207万辆,

2006年为727.89万辆。求动态指标

动态指标为:

727.89/14.91=48.82;

727.89/51.40=14.16;

727.89/145.27=5.01;

727.89/207=3.52;

计算结果表明,我国的汽车产量在改革开放28年内增长了

47.82倍,近6年内增长了13.16倍,近11年增长了4.01

倍,2006年比2000年增长了2.52倍。

平均指标的作用:1.可以了解总体次数分布的集中制趋势;2.可以对若干同类现象在不同单位、地区间进行比较研究;3.可

以研究某一总体某种数值的平均水平在时间上的变化,说

明总体的发展过程和趋势;4.可以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

系;5.平均指标可以作为一些科学预测、决策和某些推算

的依据。(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和

中位数)

算术平均数:根据掌握的资料不同和计算的复杂程度不同,可分为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

简单算术平均数:公式:简单算术平均数=各单位标志值之总和/总体单位数符号表示:X:变量值,n:次数。

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加权算术平均数=各组标志数值与各该组单位数乘积的总和/各组单位数的总和符号表示:

; f:各组单位数。采用权重系数:;

:权重系数。当=1时

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1.平均数与次数和的乘积等于所以变量值的总和,即:(简单算术平均数);

(加权算术平均数)。2.所以变量值与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零,即:(简单算术平均数)

(加权算术平均数)。3.各个变量值与平均

数离差平方之和为最小,即:。

调和平均数:平均数的一种,它是根据变量值的倒数计算的,是变量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故称倒数平均数;(缺乏总体

单位数资料时需要)分简单调和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简单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H为调和平均数

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m=xf)m 为标志总量。

几何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不同于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它是n 个变量值连乘积的n次方根,是计算平均比率和平均速度

时比较适用的一种方法。有简单几何平均数和加权几何平

均数。

简单几何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简单几何平均数是n个变量值连乘积

的n次方根。计算公式为:为

连乘符号,G为几何平均数,X为各个变量值,n为变量值

的个数。采用对数计算:

加权几何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当计算几何平均数的每个变量值的次数不同时;

f为次数。对数计算:。

众数:M0为众数;L为众数所在组的下限;U为众数所在组的上限;

f-1为众数所在组以下(前)一组的次数;f0为众数所在组

以上(后)一组;i为众数所在组的组距。计算众数公式:

下限公式:

上限公式:

中位数:设未分组的统计数列资料为:X1,X2,X3,…,Xn已按大小

排序)。若n为奇数,则第项的标志值X即为中位数;

若n为偶数,则以X与X这两个标志值的简单平均数为

中位数,即故中位数Me的确定可表述为:

下限公式为:上限公式:

式中:M e为中位数;L为中位数的下限;U为中位数的上

限;fm为中位数所在组的次数;Sm-1为以下(向上)累计

至中位数所在组以下一组止的次数;Sm+1为以上累计至中

位数所在组以上一组止的次数;i为中位数所在组的组距。计算和应用中位数的条件是:当现象总体中有异常值(极大值或极小值)时,宜于计算和应用中位数和众数,因为它们可以

消除极值影响,比算术平均数更能代表总体的一般水平。计算和应用众数的条件是:总体单位数较多而且有明显的集中趋势。如果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次数相同则无众数;当有两

个标志值的次数都较多时,计算的众数的代表性不如算术

平均数好。

正确计算和运用平均指标的原则:1.必须注意所研究社会现象的同质性;2.必须注意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3.必须

注意应用分配数列补充说明平均数;4.必须注意一般与个

别相结合,把平均数和典型事例结合起来;5.评价指标要

与变量指标结合运用。

标志变异指标概念:反映统计数列中以平均数为中心,总体单位标志值的差异大小范围或离差程度的指标。

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1.可以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2.可以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节奏性和均衡性。3.反映总体单位

标志值的均匀性和稳定性。4.。科学地确定必要的抽样单

位数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计算方法:变异全距、平均差和标准差及其系数。

变异全距:指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只差,简称全距,又称极差。(只说明标志值变异的范围,并没有反映所以标

志差异的大小,这种方法很粗略)如果为组距数列,变异

全距=最高组的上限-最低组的下线,例:最高组为51-53,

上限为53.最低组为39-41,下限为39,则变异全距:

=53-39=14.

平均差:各标志值对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绝对值的平均数。1.如果掌握的是未经分组的资料,则采用简单算术平均式。计算

公式: A.D.为平均差;2.如果掌握的资料是分

组数列,则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式。计算公式:。

计算表明平均差的数值越小,其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

标准差: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故称为均方根差。1.简单平均式。如果掌握的

是未分组的原始数列资料,在计算标准差时,采用的公式

为:;σ为标准差;2.加权平均式。如果占

有的资料是分组数列,则计算标准差应采用的公式:

是非标志的标准差:在社会经济统计中,有时把某种社会现象的全部单位分为具有某一标志的单位和不具有某一标志的单位

两组,叫做是非标志,又称交替标志。全部单位中具有所

有研究标志值的单位数所占成数p,全部单位中不具有所

有研究标志值的单位数所占成数q,p+q=1;1.是非标志

的算术平均数为:;是非标志的标

准差为:

标准差系数:标准差与相应的平均式之比用以表明标志变异的相对程度的指标。它可以消除数列平均水平高低对标志变异度

大小的影响,反映不同水平和不同性质的变量数列的变异

程度,,为标准差系数。

动态数列的概念:把反映某种现象的统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所形成的数列,又称时间数

列。构成动态数列的两个基本要素:现象所属的时间和反

映现象所属时间上的发展水平,即统计指标数值。

动态数列的作用:1.通过动态数列可以描述被研究现象的发展过程和结果;2.可以分析被研究现象的发展速度、趋势,探索

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3.有关统计数据的计算、研究,对

所研究现象作趋势预测;4.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同类现象

的动态数列进行对比,观察其发展变化的数量关系,也可

以将两个以上相关现象,在同一历史时期的动态数列进行

对比,分析其发展变化的协调性。

动态数列的种类:总量指标动态数列(基础数列)、相对指标动态

数列和评价指标动态数列(派生数列)。

总量指标动态数列:根据指标反映现象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数列时点数列。

时期数列时点数列的区别:1.前者每个指标数值,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后者只反映在某一时点上的总量。

2.前者各项指标数值相加有实际意义,后者相加无实际意

义。3.前者指标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有关,后者无时期概

念。4.前者指标值是对现象作连续登记取得,后者是对一

时调查取得。

评价指标动态数列:静态平均数动态数列、序时平均数动态数列。编制动态数列的原则:1.总体范围应一致;2.指标的内容应相同;

3.时期数列的时期长短应一致,时期数列或时点数列中的

各指标数值的间隔力求一致;4.指标计算方法、计算间隔

和计算量单位应一致。

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特点:1.按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2.有部分推断全体。

3.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由此决定了抽样调

查具有时效性高、适应面广、经济灵活又具有一定的科学

性和可靠性等优点,在实践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抽样调查的组织方式: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和整理抽样四种。

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是对总体各个单位不作任何分类排队,而直接从总体中随机地抽取一部分单位来组成样本,

在抽样之前,必须先将总体各个单位进行编码,然后按随

机原则用抽签或随机数来代表来抽取若干数码,所有中选

数码所对应的单位即构成样本。

类型抽样:类型抽样是先将总体按某个主要标志进行分组,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1、2 统计学得几个基本概念 1、2、1 总体与总体单位 1、总体 (1)总体得概念:总体就是指客观存在得、具有某种共同性质得许多个别事物组成得整体; 在统计研究过程当中,统计研究得目得与任务居于支配与主导得地位,有什么样得研究目得就应该有什么样得统计总体与之相适应。例如:要研究我们学院教师得工资情况,那么全体教师就就是研究得总体,其中得每一位教师就就是总体单位;如果要了解某班50个学生得学习情况,则总体就就是该班得50名学生,每一名学生就是总体单位。根据我们研究目得得不同,我们要选取得研究对象也就就是研究总体相应地要发生变化。 (2)总体得分类: 总体根据总体单位就是否可以计量分为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 ★有限总体:指所包含得单位数就是有限得总体。 如一个企业得全体职工、一个国家得全部人口等都就是有限总体; ★无限总体:指所包含得单位数目就是无限得,或准确度量它得单位数就是不经济或没有必要得,这样得总体称为无限总体。 如企业生产中连续生产得大量产品,江河湖海中生长得鱼得尾数等等。 划分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对于统计工作得意义就在于可以帮助我们设计统计调查方法。很显然,对于有限总体,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进行非全面调查,但对于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非全面调查,据以推断总体。 (3)总体得特征: ★大量性:就是指构成总体得单位数要足够得多,总体应由大量得单位所构成。大量性就是对统计总体得基本要求。 个别单位得现象或表现有很大得偶然性,而大量单位得现象综合

则相对稳定。因此,现象得规律性只能在大量个别单位得汇总综合中才能表现出来。只有数量足够得多,才能准确地反应我们要研究得总体得特征,达到我们得研究目得。 ★同质性:指总体中各单位至少在某一个方面性质相同,使它们可以结合起来构成总体。同质性就是构成统计总体得前提条件。 ★变异性:即构成总体得各个单位除了至少在某一方面具有共同性质外,在其她方面具有一定得差异。差异性就是统计研究得主要内容。 如以一个班级得所有学生作为一个总体,则“专业”就是该总体得同质性,而“性别”、“籍贯”等则就是个体之间得变异性;以我院全体教师为一个总体,则“工作单位”就是其同质性,而“学历”、“月工资”等则就是它得变异性。 需要特别说明得三个问题: ★变异就是客观存在得,没有变异得事物就是不存在得; ★变异对于统计非常重要,没有变异就没有统计。这就是因为,如果总体单位之间不存在变异,我们只需要了解一个总体单位得资料就可以推断总体情况了; ★变异性与同质性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就是辩证统一得关系。用同质性否定变异性或用变异性否定同质性都就是错误得。 2、总体单位 就是构成总体得每一个个体。 【思维动起来】 对2015年10月份某市小学生得近视情况进行调查: 统计总体就是什么?总体单位就是什么? 总体得同质性就是什么?变异性就是什么? 3、总体与总体单位得关系 在统计研究中,确定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就是十分重要得,它决定于统计研究目得与认识对象得性质。在一次特定范围、目得得统计研究中,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就是不容混淆得,二者得含义就是确切得,

二、统计指标与标志

二、统计指标与标志 [统计指标] (一)指标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二)统计指标的特点 (三)指标的分类 [标志] (一)标志及标志表现的概念 (二)标志的种类 [标志和指标的关系] 二、统计指标与标志 [统计指标] (一)指标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统计指标的含义有两种理解与使用方法。一种理解是: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或名称)。例如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等。另一种理解是: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和具体数值,例如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36515亿元,2004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9988万人。2004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502.12元。 对指标含义的两种理解都可以成立,前一种理解适用于统计理论和统计设计,是从统计指标的设计形态定义的;后一种理解适用于实际统

计工作,是从统计指标的完成形态定义的(即作为统计工作成果的一项指标应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 统计指标就其完成形态而言,由以下要素构成: 1、定性范围,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含义。指标含义要明确总体现象的质的规定性,包括时间标准和空间标准。例如,年末全国人口总数这个指标,其指标含义是在规定的时点,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我国境内常住的人口总和。指标含义比较复杂,指标名称是它的表现形式。 2、定量方法,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方法,是指标含义的量化规范。例如,总人口的计量单位是“人”,全国总人口的计算方法是各地区人口加上现役军人的人口总数。 3、指标数值。根据定性规范和定量方法,经过实际调查和数据处理所取得的具体时间、空间的统计数值。如2004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9988万人。 统计指标的设计形态指包括定性范围和定量方法两个要素,不包括指标数值。 (二)统计指标的特点 指标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即: 1、可量性 没有质的规定性不能成为统计指标,有了质的规定性而不能用数量来表示也不能成为统计指标,即任何指标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没有不用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1.2 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1.2.1 总体和总体单位 1.总体 (1)总体的概念: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 在统计研究过程当中,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居于支配和主导的地位,有什么样的研究目的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统计总体与之相适应。例如:要研究我们学院教师的工资情况,那么全体教师就是研究的总体,其中的每一位教师就是总体单位;如果要了解某班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就是该班的50名学生,每一名学生是总体单位。根据我们研究目的的不同,我们要选取的研究对象也就是研究总体相应地要发生变化。 (2)总体的分类: 总体根据总体单位是否可以计量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有限总体:指所包含的单位数是有限的总体。 如一个企业的全体职工、一个国家的全部人口等都是有限总体; ★无限总体:指所包含的单位数目是无限的,或准确度量它的单位数是不经济或没有必要的,这样的总体称为无限总体。 如企业生产中连续生产的大量产品,江河湖海中生长的鱼的尾数等等。 划分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对于统计工作的意义就在于可以帮助我们设计统计调查方法。很显然,对于有限总体,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进行非全面调查,但对于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非全面调查,据以推断总体。 (3)总体的特征: ★大量性:是指构成总体的单位数要足够的多,总体应由大量的单位所构成。大量性是对统计总体的基本要求。 个别单位的现象或表现有很大的偶然性,而大量单位的现象综合则相对稳定。因此,现象的规律性只能在大量个别单位的汇总综合中

才能表现出来。只有数量足够的多,才能准确地反应我们要研究的总体的特征,达到我们的研究目的。 ★同质性:指总体中各单位至少在某一个方面性质相同,使它们可以结合起来构成总体。同质性是构成统计总体的前提条件。 ★变异性:即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除了至少在某一方面具有共同性质外,在其他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差异性是统计研究的主要内容。 如以一个班级的所有学生作为一个总体,则“专业”是该总体的同质性,而“性别”、“籍贯”等则是个体之间的变异性;以我院全体教师为一个总体,则“工作单位”是其同质性,而“学历”、“月工资”等则是它的变异性。 需要特别说明的三个问题: ★变异是客观存在的,没有变异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变异对于统计非常重要,没有变异就没有统计。这是因为,如果总体单位之间不存在变异,我们只需要了解一个总体单位的资料就可以推断总体情况了; ★变异性和同质性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用同质性否定变异性或用变异性否定同质性都是错误的。 2.总体单位 是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体。 【思维动起来】 对2015年10月份某市小学生的近视情况进行调查: 统计总体是什么?总体单位是什么? 总体的同质性是什么?变异性是什么? 3.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 在统计研究中,确定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十分重要的,它决定于统计研究目的和认识对象的性质。在一次特定范围、目的的统计研究中,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是不容混淆的,二者的含义是确切的,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但是随着统计研究任务、目的及范围的变化,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相互转化。

统计一词一般有三种含义

1统计一词一般有三种含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统计工作是指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的总称,它是一种社会调查研究活动。统计资料即统计信息,是统计部门或单位进行工作搜集、整理、编制的各种统计数据资料的总称。统计学是关于统计过程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2统计学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 3标志与指标:标志是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的。联系:标志是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的;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中的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是用属性表示的;指标数值是经过一定的汇总取得的,而标志中的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可直接取得;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但作为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一定要讲时间、地点、范围。区别: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二者存在一定的转换关系。 4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选择调查方法。 5统计分组的意义和作用: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区分为若干各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划分社会现象的类型;利用统计分组揭示现象内部结构;分析现象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 6分组标志的选择:分组标志是统计的依据。根据研究问题的目的来选择;要选择最能反映被研究现象本质特征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要结合现象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或经济条件来选择。 7时期指标反映现象在某一时期发展过程的总数量;时点指标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状况的总量。不同:(是否具有连续性)时期指标的数值是连续计数的,时点指标的是指是间断计数的;(是否具有累加性)时期指标具有累加性,时点指标不具有累加性;(是否受时间长短的影响)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受时期长短的制约,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的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8平均指标的概念和作用:平均指标是指在同质总体内将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差异抽象化,用以反映总体在具体提条件下的一般水平。平均指标可用于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条件下的对比;平均指标可用于同一总体指标在不同时间的对比;平均指标可作为论断事物的一种

统计指标与标志的区别

统计指标与标志地区别、联系指标和标志地区别表现为: 首先,指标和标志地概念明显不同,标志是说明单位属性地,一般不具有综合地特征.指标是说明总体地综合数量特征地.具有综合地性质. 其次,统计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它们都是可以用数量来表示地.标志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它们不是都可以用数量来表示,品质标志只能用文字表示. 统计指标和标志地联系表现为: 统计指标数值是由各单位地标志值汇总或计算得来地.数量标志可以综合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品质标志只有对它地标志表现所对应地单位加以总计才能形成统计指标.总体单位地某一标志往往是总体某一统计指标地名称; 随研究目地不同,指标与标志之间可以互相转化.二者体现这样地关系:指标在标志地基础上形成,指标又是确定标志地依据. 统计指标分类与统计指标体系 统计指标按所反映地数量特点不同分为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 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是最基本地统计指标.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总体地综合数量特征.数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方面地数量.质量指标是反映现象发展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方面地数量.二者地关系表现在:数量指标是计算质量指标地基础.质量指标往往是相应地数量指标进行对比地结果. 统计指标体系是各种相互联系地指标群所构成地整体,用以说明所研究地社会经济现象各方面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地关系.统计指标体系可分为国民经济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专题统计指标体系 统计调查地一般概念及基本要求 统计调查与一般地社会调查一样,同属于调查研究活动,但它以搜集数字信息为主要特征.统计调查地基本任务是,按照所确定地指标体系,通过具体地调查,取得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全部或部分单位以数字资料为主体地信息.这些信息就是总体各单位有关标志地标志表现. 统计调查地基本要求是:准确性和及时性.这是衡量统计调查工作质量地重要标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同属非全面调查,三种非全面调查地区别表现在以下几点:(1)选取调查单位地方式不同.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地选取是根据重点单位地标志总量是否占全部单位标志总量地绝大比重这一标准来确定地,这一标准是客观存在地,所以易于确定.抽样调查中地调查单位是按随机原则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抽选出来地,不授人地主观因素所影响.典型调查中地典型单位是在对总体情况分析地基础上有意识地抽选出来地. (2)调查目地不同.重点调查地目地是通过对重点单位地调查,掌握总体地基本情况;抽样调查地目地则是通过对部分单位地调查结果来推算总体地数量特征;作为统计意义上地典型调查,其目地类似于抽样调查. (3)推断总体指标地准确性和可靠程度不同.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都要以部分单位调查地结果推算总体指标,由于二者调查单位选择地方法不同,其推算结果地准确性、可靠性也不同.抽样调查按随机原则抽选调查单位,因而在给定概率和误差范围条件下,可保证推断地准确性和可靠性;而典型调查调查单位地选择完全由人们有意识地选择,因而难以保证推断结果地准确性. 统计分组地意义及方法 统计资料整理,指根据统计研究任务地要求,对统计调查所取得地各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地分类、加工和汇总. 统计整理一般有:对统计调查资料地汇总、整理,得到各种基本统计指标,为积累统计

解读中国统计指标:概念、方法和含义(第二版)

解读中国统计指标—概念、方法和含义 (第二版) 2019年 6月

目录 第二版说明 (1) 第一版序言 (2) 对季节调整和移动节假日等问题的说明 (5) 中国经济数据统计范围 (7) 中国统计指标的重要性和可靠性 (8) 中国统计数据的主要发布单位 (12) 第一章经济活动 (13) 1.生产 (13) 1)国内生产总值(GDP) (13) 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6) 3)服务业生产指数 (17) 2.采购经理指数(PMI) (19) 1)官方PMI (19) 2)财新PMI (21) 3.投资 (23) 1)固定资产投资 (23) 2)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支出法GDP) (24) 4.消费 (27) 1)最终消费支出(支出法GDP) (27) 2)居民消费支出(住户调查) (29)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0) 5.存货 (32) 1)存货变动(支出法GDP) (32) 2)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 (33) 6.房地产 (34) 1)房地产开发投资 (34)

2)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 (35) 3)房屋新开工面积 (36) 4)土地购置面积和成交价款 (37) 7.工业产能利用率 (38) 第二章收入 (40) 8.企业收入 (40) 1)营业盈余(收入法GDP) (40) 2)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41) 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 (42) 4)上市公司利润 (43) 9.居民收入 (45) 1)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45) 2)农民工月均收入 (46) 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7) 第三章对外经济 (49) 10.对外贸易 (49) 1)货物贸易进出口(海关) (49) 2)出口交货值 (51) 3)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国际收支) (52) 11.直接投资 (54) 1)外商直接投资 (54) 2)对外直接投资 (55) 12.国际收支 (57) 1)国际收支平衡表 (57) 2)国际投资头寸表 (58) 13.外汇和外债 (60) 1)外汇储备 (60) 2)央行外汇占款 (61)

统计学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1、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2、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特点:数量性、社会性、综合性 3、统计工作的职能:统计信息职能、统计咨询职能、统计监督职能 4、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5、统计调查的质量要求:准确性、全面性、及时性、有效性 6、专门调查的方法: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7、统计调查的方法: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通讯法、实验调查法、网上调查法 8、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钟型分布、U型分布、J型分布 9、统计表的结构,从组成要素看,由总标题、横行与纵栏标题、指标数值等三部分组成 10、统计表的结构,从容上看,由主词、宾词两部分构成 11、统计分析方法:综合指标、动态数列、统计指数、相关回归、抽样推断 12、综合指标从它的作用和方法特点的角度可概括为三类: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 13、相对指标的种类: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 14、平均指标的种类: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15、测定标志变动度的主要方法:全距、四分位差、平均差、标准差、离散系数

16、动态数列按构成其指标数值的性质不同分为:绝对数动态数列、相对数动态数列、平均数动态数列 17、动态数列的水平分析指标: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增长量 18、动态数列的速度分析指标: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19、测定长期趋势常用的主要方法:间隔扩大法、移动平均法、最小平方法 20、指数按其反映指标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21、指数按其表现形式不同分为:综合指数、平均指数、平均指标对比指数 22、相关关系按其方向不同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23、相关关系按其涉及因素多少分为:单相关和复相关 24、相关关系按其形式不同分为: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 25、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 26、总体参数的抽样估计方法为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统计分析 1.某市某“五年计划”规定计划期最末一年甲产品产量应达到75万吨,假定每天产量相等,实际生产情况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吨)。试计算该市甲产品产量五年计划完成程度和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 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56 58 62 第四年一季二季三季四季16 17 18 18

统计指标、标志与变量

统计指标、标志与变量 统计学是关于数据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科学;社会经济统计以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作为研究对象,它通过统计特有的指标和指标体系,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结构、比例、速度等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以阐明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具体表现;社会经济统计学则是研究指导统计实践活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制定一套科学的统计指标,并用一套科学的方法搜集统计指标数值,以分析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反映现象的规律性,是统计的中心任务之一。这一任务的完成,必须以对统计指标理论进行深人的研究为前提,只有对统计指标理论进行透彻的研究,才有可能指导建立有科学根据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也才能提供统计调查、整理、分析和推断的方法。 在统计研究过程中,考察总体及总体单位与总体相联系的某个(某些)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数值分布情况,是搜集统计指标数据的基础性工作。用来描述总体单位特征的概念称为标志,标志有可变标志和和不可变标志;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之分,变量是指可变标志与所有的统计指标,标志值与指标值都是变量值,所以,统计指标、标志与变量关系十分密切。 一、对统计指标的认识 在实际工作或统计研究中,会经常使用统计指标的概念。对统计指标通常有两种理解和使用方法:一是概念性指标,用来反映总体现象总体数量状况的基本概念,例如年末全国人口总数、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年度总长率等。二是具体的统计指标,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状况的概念和数值。例如,2001年我国年末总人口数为127,627万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13%等。 (一)统计指标的三大特点 (1)数量性。所有的统计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来表现的,这是统计指标最基本的特点。统计指标所反映的就是客观现象的数量特征,这种数量特征是统计指标存在的形式,没有数量特征的统计指标是不存在的。 (2)综合性。综合性是指统计指标既是同质总体大量个别单位的总计,又是大量个别单位标志差异的综合,是许多个体现象数量综合的结果。统计指标的形成都必须经过从个体到总体的过程,它是通过个别单位数量差异的抽象化来体现总体综合数量的特点的。 (3)具体性。统计指标的具体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统计指标不是抽象的概念和数字,而是一定的具体的社会经济现象的量的反映,是在质的基础上的量的集合。这一点使社会经济统计和数理统计、数学相区别。二是统计指标说明的是客观存在的、已经发生的事实,它反映了社会经济现象在具体地点、时间和条件下的数量变化。这点又和计划指标相区别。(二)统计指标的分类 统计指标按照其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四种。 总量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规模的统计指标,通常以绝对数的形式来表现,因此又称为绝对数,例如土地面积、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又可以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又称时期数,它反映的是现象在一段时期内的总量,如产品产量、能源生产总量、财政收入、商品零售额等。时期数通常可以累积,从而得到更长时期内的总量。时点指标又称时点数,它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总量,如年末人口数,科技机构数,公司员工数,股票价格等。时点数通常不能累积,各时点数累计后没有实际意义。 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是两个绝对数之比,如经济增长率、物价指数、全社会固定资产增长率等。相对数的表现形式通常为比例和比率两种。

统计指标PPT

统计指标

目录 一二三四统计指标指标的含义理解统计指标的功能和作用统计指标的分类和体系统计指标的设计和运用

一、统计指标的含义理解?(一)指标、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的概念雷蒙?鲍尔:指标是一种量的数据,它是一套统计数据系统,用它来描述社会状况的指数,制定社会规 划和进行社会分析,对现状和未来作出估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标是通过定量分析评价社会进行生活状况的变化。 狭义的指标是一种反映事物性质的量化确定手段,而广义的指标,既可能是一种量化的手段,表现为一种可数值化的东西,也可能是通过一定的定性方法来确定,反映事物的一种价值。

(一)指标、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的概念《社会学辞典》:统计指标简称指标,反映社会存在的一定社会总体现象的数量概念(或名称)和具体数值。包括名称和数值两个部分,是从数量方面反映社会客观存在的具有经济内容的总体现象的事实,如人口数等。根据数值形式,分为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三种。按照作用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从产生的过程来理解,统计指标也是社会现象数量化的产物。数量化的目的在于通过专门的数学描述方法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的联系、发展和变化。统计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就是通过指标的形式将社会现象数量化的过程,而统计指标就是社会现象数量化的产物。

(一)指标、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的概念 而从统计指标的构成要素来理解,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需要有时间、空间、指标名称、指标数值、计量单位、计算方法和来源等七个要素组成。 统计指标体系是各种相互联系的指标的总体,这些指标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社会现象的现状和发展。统计指标体系指的是指标群或指标组合,这种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或任凭主观拼凑的。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应该是依据不同的统计目的的要求和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征,把客观上存在联系的、说明社会现象性质的若干个指标,科学地加以分类和组合而形成的一种指标体系。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总体和总体单位 1.总体 (1)总体的概念: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 在统计研究过程当中,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居于支配和主导的地位,有什么样的研究目的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统计总体与之相适应。例如:要研究我们学院教师的工资情况,那么全体教师就是研究的总体,其中的每一位教师就是总体单位;如果要了解某班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就是该班的50名学生,每一名学生是总体单位。根据我们研究目的的不同,我们要选取的研究对象也就是研究总体相应地要发生变化。 (2)总体的分类: 总体根据总体单位是否可以计量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有限总体:指所包含的单位数是有限的总体。 如一个企业的全体职工、一个国家的全部人口等都是有限总体; ★无限总体:指所包含的单位数目是无限的,或准确度量它的单位数是不经济或没有必要的,这样的总体称为无限总体。 如企业生产中连续生产的大量产品,江河湖海中生长的鱼的尾数等等。 划分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对于统计工作的意义就在于可以帮助我们设计统计调查方法。很显然,对于有限总体,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进行非全面调查,但对于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非全面调查,据以推断总体。 (3)总体的特征: ★大量性:是指构成总体的单位数要足够的多,总体应由大量的单位所构成。大量性是对统计总体的基本要求。 个别单位的现象或表现有很大的偶然性,而大量单位的现象综合则相对稳定。因此,现象的规律性只能在大量个别单位的汇总综合中

才能表现出来。只有数量足够的多,才能准确地反应我们要研究的总体的特征,达到我们的研究目的。 ★同质性:指总体中各单位至少在某一个方面性质相同,使它们可以结合起来构成总体。同质性是构成统计总体的前提条件。 ★变异性:即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除了至少在某一方面具有共同性质外,在其他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差异性是统计研究的主要内容。 如以一个班级的所有学生作为一个总体,则“专业”是该总体的同质性,而“性别”、“籍贯”等则是个体之间的变异性;以我院全体教师为一个总体,则“工作单位”是其同质性,而“学历”、“月工资”等则是它的变异性。 需要特别说明的三个问题: ★变异是客观存在的,没有变异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变异对于统计非常重要,没有变异就没有统计。这是因为,如果总体单位之间不存在变异,我们只需要了解一个总体单位的资料就可以推断总体情况了; ★变异性和同质性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用同质性否定变异性或用变异性否定同质性都是错误的。 2.总体单位 是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体。 【思维动起来】 对2015年10月份某市小学生的近视情况进行调查: 统计总体是什么总体单位是什么 总体的同质性是什么变异性是什么 3.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 在统计研究中,确定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十分重要的,它决定于统计研究目的和认识对象的性质。在一次特定范围、目的的统计研究中,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是不容混淆的,二者的含义是确切的,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但是随着统计研究任务、目的及范围的变化,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相互转化。

统计学考试简答题

统计学简答题 1、统计的含义与本质是什么? (1)“统计”一词可以有三种含义:统计活动、统计数据、统计学 统计活动是对各种统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做出相应的推断、分析的活动,通常被划分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个阶段; 统计数据是通过统计活动获得的,用以表现研究现象特征的各种形式的数据; 统计学则是指导统计活动的理论和方法,是关于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 (2)统计的本质是关于为何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的思想。 2、统计学的学科性质: 1、统计学就其研究对象而言,具有数量性、总体性和差异性的特点。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种现象的数量方面。 2、统计学就其学科范畴而言,具有方法性、层次性和通用性的特点。 3、统计学就其研究方式而言,具有描述性和推断性的特点。 3、总体、样本、个体三者关系如何?试举例说明。 总体:就是统计研究的客观对象的全体,是由所有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事物所组成的集合体,有时也称为母体;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区的一部分个体所组成集合,也称为子样;组成总体的每个个别事物就称为个体,也称为总体单位。 (1)总体与个体的关系(可变性) 总体容量随着个体数的增减可变大或变小; 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中的个体可发生变化; 随着研究范围的变化,总体与个体的角色可以转换/ (2)样本与总体的关系 样本是所要研究的对,而样本则是所要观测的对象,样本是总体的代表和缩影。 样本是用来推断总体的。 总体和样体的角色是可以改变的。 4、理解标志、指标、变量三者的含义?标志与指标的联系与区别? 标志是用以描述或体现个性特征的名称; 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从狭义上看,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从广义上来看,变量不仅指可变的数量标志,也包括可变品质标志,因此,可变标志就是变量。 (1)标志与指标的区别:指标和标志说明的对象不同,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标志则说明个体的特征;指标与标志的表现形式不同,指标是用数值来表现的,而标志则既能用文字来表现品质标志,也能用数字来表现数量标志。 (2)标志与指标的联系:标志是计算统计指标的依据,即统计指标数值是根据个体的标志综合表现而来的;由于总体与个体的确定是相对的,可以换位的,因而指标与标志的确定也是相对的、可以换位的;指标与标志同属于变量的范畴。 5、什么是统计指标体系?有哪些表现形式? 同一总体多个反面数量特征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形成的体系称为统计指标体系表现形式: 数学等式关系:若干统计指标之间可以构成一个等式关系 相互补充关系:各个指标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从不同方面开说明现象的数量特征 相关关系:各个指标之间的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 原因、条件和结果关系:若干指标中有的是原因,有的是条件有的则为结果 6、如何设计统计数据收集方案?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1、2统计学得几个基本概念 1. 2. 1总体与总体单位 1、总体 ⑴总体得概念:总体就是指客观存在得、具有某种共同性质得许多个别事物组成得整体; 在统计硏究过程当中,统计研究得目得与任务居于支配与主导得地位, 有什么样得硏究目得就应该有什么样得统计总体与之相适应。例如:要硏究 我们学院教师得工资情况,那么全体教师就就是研究得总体,其中得每一位 教师就就是总体单位;如果要了解某班50个学生得学习情况,则总体就就是该班得50名学生,每一名学生就是总体单位。根据我们研究目得得不同,我们要选取得研究对象也就就是研究总体相应地要发生变化。 ⑵总体得分类: 总体根据总体单位就是否可以计量分为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有限总体:指所包含得单位数就是有限得总体。 如一个企业得全体职工、一个国家得全部人口等都就是有限总体; ★无限总体:指所包含得单位数目就是无限得,或准确度量它得单位数就是不经济或没有必受寻这样得总体称为无限总体。 如企业生产中连续生产得大量产品,江河湖海中生长得鱼得尾数 划分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对于统计工作得意义就在于可以帮助我们设计统计调查方法。很显然,对于有限总体,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进 行非全面调查,但对于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抽取一部分单位 进行非全面调查,据以推断总体。 ⑶总体得特征: ★大量性:就是指构成总体得单位数要足够得多,总体应由大量得单位所构成。大量性就是对统计总体得基本要求。 个别单位得现象或表现有很大得偶然性,而大量单位得现象综合则相对稳定。因此,现象得规律性只能在大量个别单位得汇总综合中才能表现出来。只有数量足够得多,才能准确地反应我们要研究得总体得特征,达到我们得研究目得。

(完整版)统计学简答题整理

统计学简答题 第一章 1.统计的含义和本质是什么? 统计一词包含三个含义:统计数据、统计活动和统计学。 统计的本质就是关于“为何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的思想,就是围绕研究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去获取真实客观的有关统计数据,做出必要的统计分析,以了解和认识事物的真相。 2.什么是统计学?有哪些性质? 统计学是关于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学科。 统计学就其研究对象而言,具有数量性、总体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就其学科范畴而言,具有方法型、层次性和通用性的特点;就其研究方式而言,具有描述性和推断性的特点。 3.总体、样本、个体三者的关系如何?试举例说明。 概念:总体就是统计研究的客观对象的全体,是由所有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事物所组成的集合体,有时也称母体。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集合,也称子样。组成总体的每个个别事物就称为个体,也称总体单位。 总体与个体的关系: 1.总体的容量随着个体数的增减可变大变小。 2.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中的个体可以发生变化。 3.随着研究范围的变化,总体和个体的角色可以变换。 样本和总体的关系: 1.总体是所要研究的对象,而样本则是所要观测的对象,样本是总体的代表和缩影。 2.样本是用来推断总体的。 3.总体和样本的角色是可以改变的。 4.如何理解标志、指标、变量三者的含义?试举例说明。 标志是用于描述或体现个性特征的名称,如某人是男性,教师。 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以及数值,如09年全国人口13亿。 从狭义上看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从广义上看变量不仅指可变数量标志也包括可变的品质标志,因此可变标志就是变量。 5.什么是统计指标体系?有哪些表现形式?试举例说明。 统计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统计指标构成,但并不是单个指标的简单组合,而是各个指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表现形式:1.数学等式关系 2.相互补充关系 3.相关关系 4.原因、条件、结果关系 第二章 1.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有什么本质区别?试举例说明。

资料分析重要概念和统计指标

重要概念及知识背景 统计数字和数学数字不一样,它不是抽象的数量表现,而是具体的反映客观现象的数量特征,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分析事物,论事推理的重要依据。 1、增长与同比增长: 增长:量的增加或百分比的增加。比如:去年某地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320元,今年为6000元,问比去年增长多少元?6000-4320=680元。增加是绝对数,增长是相对数增长率:是一个比例,还比如这个例子,问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多少?(6000-4320)/4320*100%即可 同比增长:和某一相同的时期(如去年同一时期)进行比较而发生的量的增加或百分比的增加。比如,去年5月完成GDP 8万元,今年5月完成10万元,同比增长就应该用(10—8)/8*100%即可。 环比:与上期的数量作比较,现在统计周期和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较,例如:今年三月完成产值2万元,四月完成2.2万元,环比(一个月)增长(2.2-2)÷2×100%=10% 2、百分比与百分点 百分比:用来表示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例:去年的产量为a,今年比去年增长20%,今年的产量=a×(1+20%)=1.2a 例:今年的产量为b,今年比去年增长20%,去年的产量=b÷(1+20%)=5b/6 例:去年的产量为a,今年的产量为b,今年比去年增长的百分比是多少? 今年比去年的增长量=b-a,今年比去年增长的百分比=(b-a)÷a×100%---和谁比,谁就是分母 百分点:指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 例如:工业总产值今年的增长速度为19%,去年的增长速度为16%,今年比去年的增长幅度提高了3个百分点(19%-16%); “百分比”与“百分点”混淆:比如:增长率原来是4%,现在是7%,我们就可以说“增长率增加了3个百分点”,然而却不能说“增长率增加了3%”,因为后者表达的意思是4%×(1+3%)=4.12%。 注意“占、超、为、增201D的含义: 占计划百分之几:指完成计划的百分之几;用完成数除以计划数*100%;比如计划为100,完成80,占计划就是80%;例:今年的产量为b,只完成(只占)计划的80%,则计划产量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变异 ?同质~性质相同。是指基本条件相同 变异~同质事物之间的差异。是指不同的个体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反应不同 ?总体Population: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个体Individual:是构成总体的最基本观察单位; ?根据随机化原则有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个体组成总体的过程 ?样本Sample: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的目的随机抽取的一部分个体。为什么要抽样? ?样本含量Sample Size:样本中包含的个体个数。 抽样原则 一个样本应具有: “代表性(representative)” “随机性(randomization)” “可靠性(reliability)” 如果进行两个或多个样本之间的比较,要求:每二个样本之间应具有:可比性(comparable) 可比性是指处理组(临床设计中称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除处理因素不同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要求基本齐同,也称为齐同对比原则。 误差(error) ?系统误差(system error) ?由于固定的原因(常见实验条件),影响资料的准确性。可以克服。 ?随机测量误差(random measurement error) ?由于偶然的因素造成同一对象多次测量结果的差异。可控制但不可 消除。 应采取措施,尽最大可能在一定的允许范围内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抽样的原因造成统计量与总体参数或不同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 原因:①个体变异②抽样 抽样误差,对它要用统计方法进行正确分析 概率 ?概率有古典概率与统计概率之分, ?医学上常用的是统计概率f/N ?必然事件,概率为1 ?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 ?小概率事件,P≤0.05 或P≤0.01 ?常把P≤0.05 作为事物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界限,

统计学简答题答案

附:简答题要点提示 习题一总论 1.简述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含义及其关系。 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是指统计所研究的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集合体。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是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简称个体。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所指的具体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研究的目的不同而变化的。总体可以变为总体单位,总体单位可以变为总体。 2.什么是指标和标志?指标与标志的关系如何? 指标即统计指标,指反映统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标志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指标与标志的区别:①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②所有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中的数量标志能用数值表示,品质标志却通常不能用数值表示。指标与标志的联系:①指标是对总体中各单位标志表现进行综合的结果,有许多统计指标其数值是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品质标志本身虽无数值,但许多指标却是按品质标志分组计算出来的。②指标和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由于研究目的的变化,原来的总体变成总体单位,则相对应的统计指标就变成数量标志;反之,则相对应的数量标志就变成了统计指标。 习题二统计调查 1.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应包括:①确定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③确定调查内容,拟订调查表;④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⑤确定调查的组织和实施计划。 2.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有何区别? 调查对象是指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需要进行调查研究的现象总体,它是由性质相同的许多个别单位组成的。调查单位是指调查对象中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它是进行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报告单位也叫填报单位,它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它与调查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3.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区别是什么? 主要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典型单位和重点单位性质不同。典型调查强调被选单位在同类社会经济现象中

统计学基础知识及其概念

一、概念篇 总体: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务的整体,亦称统计总体。 总体单位: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的总称。 指标: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 标志: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任务确定的调查的范围,即所要调查的总体,它是由某些性质上相同的许多调查单位所组成的。 调查单位:是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中的个体,即调查对象中的一个一个具体单位,它是调查中要调查登记的各个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报告单位:是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现象的总量。 抽样调查:是从研究的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并根据这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以达到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抽样调查又称为概率抽样或称为随机抽样。 抽样调查是抽取总体重的部分单位,收集这些单位的信息,用来对总体进行推断的调查方法。这里的总体是指抽样推断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的整体,它是由所要研究的范围内具同一性质的全体单位所组成的整体。被抽中的部分单位构成样本。一般的,将总体记作N,将样本记作n。 面谈访问法:是由访问员与被调查者见面,通过直接访问来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 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调查所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得到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 复合分组: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 复合分组体系:多个复合分组组成的分组体系。 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数。 频率:是将跟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相比,求得的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也称比率或比重。 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基本概念及其具体数值的总称。 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规模的统计指标,表明现象总体发展的结果。 平均指标:是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 是将一个总体内各个单位在某个数量标志上的差异抽象化,以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 标志变异指标:是表明总体各个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不属于同一总体的两个性质不同但相互间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比值,是用来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利用程度的综合指标。 加权算数平均数:是在总体经过分组形成变量数列(包括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有变量值和次数的情况下,将各组变量值分别与其次数相乘后加总求得标志总量,再除以总体单位数(即次数总和)而求得的数值。 标准差:是总体各单位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 发展速度: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根据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对比求得,说明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几倍或百分之几,常用倍数或百分数来表示。由于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发展速度又可分为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 概率抽样:概率抽样在抽取样本时不带有任何倾向性,它通过从总体中随机抽选单位来避免这种偏差,因而对总体的推断更具代表性。 比例分析法:比例分析法又名“比率分析法”,是用倍数或百分比表示的分数式,即通过计算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对比值,来揭示和对比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事物的水平和效益的好坏,或分析部分和整体之间比例关系的分析方法。 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是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实施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业务工作方案,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 现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周期性普查制度、经常调查制度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三大类。 周期性普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是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由国务院组织,每隔一段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