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作业

管理学作业

问题1. 什么是管理道德?

问题2. 例举三个不道德经营的实例?

问题3. 分析目前社会上管理道德问题的原因?

问题4. 如何提升管理道德水平?

问题1. 什么是管理道德?

答:管理道德是指判别管理行为是非的规范、原则或惯例。管理者在做出某项决策的过程中,需要认真考虑这项决策是否符合某种道德规范,这项决策可能产生的后果,可能影响到哪些利益群体,特别是对哪些利益群体产生负面影响和不良后果。管理道德要求管理者或者企业的管理行为在符合社会公众的利益基础上获取企业或个人利益,不能以损害社会公众利益为代价获取企业利益。每个国家都会有相关的法律以强制约束企业行为,但是,企业的道德行为实现的自我约束更加重要,管理道德的建设可以更加全面地确保企业的管理行为在正规、合法的轨道上进行,确保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

问题2. 例举三个不道德经营的实例?

答:第一个案例:2010年5月18日,黄光裕(国美电器创始人)案一审判决,法院认定黄光裕犯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单位行贿罪,三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4年,罚金6亿元,没收财产2亿元。当年,黄光裕、黄俊钦被警方带走调查,涉嫌操纵股市、违规贷款,被公安部长周永康亲自批示,要求将黄案办成证监市场之铁案,合作调查机构更是横跨公安部、证监会及最高检等。“对黄光裕受到起诉的背景之所以有诸多猜测,也因为中国追究经济犯罪时没有透明的体制。此外,最近一段时间来,对显赫的经济巨头的调查正在增多。据胡润富豪榜报告说,过去十年内榜上有名的1330名企业家中,有19人因腐败入狱或正在等待判刑。"

《新苏黎世报》记者猜测,黄光裕"吃官司"的原因很可能是"失去了政治保护","仅仅有钱还不行。在中国,想使自己的企业持续获得成功的人,最好保持低调,寻求最高政治保护,不能撞击其它组织得更好的利益集团。这个一度为中国最富有私营企业家的案子发出的就是这样的信号。

第二个案例:2009年,云南罗平锌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克昌虚假披露和隐瞒公司相关信息,当年却被评为云南优秀企业家,直到2010年才受到深交所处罚。

第三个案例:2008年5月,《环球企业家》以《不道德的人?》为题,报道了前中国女首富、东莞玖龙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茵因为肆意压榨血汗工人而面临的道德和信任危机。

问题3. 分析目前社会上管理道德问题的原因?

答:20世纪90年代,作为管理学科中的整合管理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在我国学术界普遍受到了学者们的青睐。

但我国中小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只是照搬国外的战略管理理念,没有真正的消化吸收,结果造成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局面。不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伦理道德体系的建设,生产经营给社会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同时也阻碍了自身的发展。中小企业战略管理中伦理道德问题的存在既有经济制度、社会文化和政策体制等宏观环境方面的原因,又有企业管理者价值倾向、企业内部组织结构、

员工素质等微观环境方面的原因。

1.

宏观环境方面的原因

在经济制度方面,市场经济在各种经济制度中是最有效率

的,市场经济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社会

经济活动的创造性潜力,实现对社会资源的合理配

置,能够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参与市场交换。但是,同其他事物发展一样,市场经济制度在伦理道德上

也存在负面效应,市场经济的正义性并不能代表道德的正义性,在经济合理性中隐藏着伦理道德的风

险。例如,由于信息不对称可能使企业隐瞒自身的

信息而获取对方的信息,再者,市场经济作为竞争经济,企业会在竞争中降低自己的道德标准。在社会文化因素方面,企业由于受到“重利润、轻伦理”的不良社会文化影响企业无限制的追逐利润,很少关注社会责任,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来决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无视消费者的利益。在这种不良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企业价值观必然误导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使企业通过有形或无形的东西指引员工重利轻义,导致员工为了追求利益,不再重视产品质量。在市场竞争方面,市场如战场,总是存在着弱肉强食的局面。由于市场竞争不同情弱者,所以那些本身经济比较薄弱的中小企业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生存。任何事物总是在生存的基础上去发展,这些中小企业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只有铤而走险的去做那些违背伦理道德的事情。在政策体制方面,由于社会主义处在初级阶段,市场经济还不完善,政策体制还没有完全有效的建立,部分市场机制运行不规范,对市场缺

乏有力的约束,这给少数企业带来可乘之机,那些钻着市场的空到处行骗的企业仍然在市场上存在。

2.

微观环境方面的原因

在企业管理者价值倾向方面,企业行为是否合乎道德,

关键在于管理者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研究表明,

处于较高道德发展阶段的人更易于作出符合伦理道德的决策而企业发生道德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管理者处于较低的道德发展阶段,因此,企业伦理道德缺失也可以从管理者的个人价值倾向中找出原因,特别是那些较高或最高层次的管理者,如果管理者个人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只关注企业的利润,其结果往往是个人伦理丧失,在这种个人伦理支配下作出的战略决策必将使企业步入伦理危机的困境。

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方面,由于企业组织结构规定了人们在企业中的角色,限定了人们思维的方向,因此组织结构的某些弊端也不可避免的引发中小企业伦理道德的缺失。例如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普遍存在“一人多职”现象,致使

个人权力不断膨胀,企业又没有建立一整套规范的制度,对职权的划分不明、界定模糊,因此存在个人滥用权力的个人伦理问题。在员工素质方面,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员工的个人价值观和员工对伦理道德的认知水平。高素质的员工能够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够知道应该做什么而不应做

什么,同时自觉的维护企业的整体形象,自觉的加强企业伦理建设。

问题4. 如何提升管理道德水平?

答:我国的和谐社会是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社会。要达到此要求,提高企业管理者的道德素质迫在眉睫。其对策有:

1、首先加强企业管理者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改变管理者的经营理念。管理者应努力把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致富与全体人民共同致富结合起来,把遵循市场法则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从仅关注企业财富积累到关注民生、关爱员工、关注社会进步,实现个人和社会双赢发展,从而实现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企业管理者必须学习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首先要求企业管理者要依法经营,诚信经营,这是最起码的要求。经营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特别是劳动法、合同法、生产安全法、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要在守法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尊重人才、

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积极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充分激发员工创造活力,这是企业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

3、政府要积极服务和引导企业管理者,严格法制与监管。市场经济社会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是法制,尤其是对那毫无社会责任感,只认钱,有意为之,坑国害民的企业及管理者,必须依法治理,严格监管。

4、通过开展社会道德评价活动营造有利于高尚道德素质形成的社会舆论环境。道德评价是提高人们道德素质的重手段。道德评价的任务就是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对人们的行为和品质作出是非善恶的价值判断。通过广播、电视、报刊舆论工具,肯定和赞扬具有较高道德素质的企业管理者;否定和谴责一些道德素质较低的管理者,使之形成一种社会舆论。用舆论这种力量来约束、引导企业管理者的行为,唤起他们的职业道德良心,激发他们的道德责任心,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抑恶扬善,逐步培养起高尚的道德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