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专题5 生态工程

5.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课标解读』

1、知识方面

举例说出生态工程的实例,说出这些实例所运用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

评述生态工程发展前景,说出生态工程的局限性,举例说出我国生态工程的特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3、能力方面

分析并评价生态工程的实例,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尝试设计简单的生态工程。

『网络构建』

问题:怎样用有限资源,取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全面提高?

生态工程对策:建立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案例:北京郊区窦店村的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

问题:小流域(河流各级支流的集水区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生态工程对策:应用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原理,及工程学等原理,通过

保土蓄水、耕作、林草、生物等措施,层层设防控制

案例:甘肃陇南地区的“九子登科”治理模式

问题:荒漠化(原因:、过度放牧、、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对策:实施一系列森林或草原植被恢复的生态工程、水土保持的生态工程

案例:工程、工程、工程等实例问题:地球80%的湿地资源遭破坏

工程对策: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如废水处理、污染控制、土地处

理工程,植物物种的引进种植,及建立缓冲带等,使受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

案例:鄱阳湖生态恢复工程

的生态恢复工程对策: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特殊隔离、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

程等,关键是及其所必需的的重建

问题:城市严重的环境污染,如过量垃圾、煤不完全燃烧、汽车尾气、噪音等城市环境生态工程对策:进行城市;推广“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

艺,减少污染产出;治理污染,利用;建立监督法制

案例:加强绿地建设;采用水生植物、湿地生态净化工程;采用净

化污水;垃圾分类处理;树立典范

实验:制造系统,验证人类离开地球,仅靠太阳能能否维持生存,“生物圈2号”但经过4年试验,以失败告终

启示:使我们认识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深化了我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即自前景然界给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是。

分析:不但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要注重与的结合我国生态工程发展前景不足:缺乏的指导,缺乏高科技含量

前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发展前景广阔

答案:

农村综合发展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协调与平衡土壤侵蚀过度樵采盲目开垦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三北”防护林湿地生态恢复点源和非点源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土壤微生物群落生态分区环境友好废弃物资源化浮床生态工艺法城市环境建设人工模拟生命支持无价之宝经济、社会效益定量化模型

『重难点归纳』

一、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案例主要运用了哪些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何特点?

运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等。这个案例以沼气工程为核心,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又降低了环境污染,促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小流域的综合治理,“综合”表现在哪些方面?

“综合”表现在它一改以前的单纯造林和蓄水、减沙等工程模式,同时考虑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但注重通过还林、还草、筑坝等措施达到蓄水、降低土壤侵蚀的生态效果;还考虑如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例如,不但种植农作物,还同时种植经济作物来提高人们的收入;考虑到了种植薪柴林解决人们的燃料来源问题。各种措施的结果是建立一个稳定、持久、高效的生态系统。

三、兴建三北防护林工程的意义:

三北防护林跨越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环境的质量关系到这一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关系到下游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如黄河上游的水土流失容易导致下游地区的洪水泛滥,而危害巨大的沙尘暴的发生也与这一地区的土地沙漠化关系密切;同时这里自然矿产资源丰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这一地区区域广阔,气候、自然条件复杂,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等情况也决定了这个工程需要较长的时间,非一朝一夕之功。

四、什么叫湿地?湿地的作用有哪些?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是《湿地公约》做出的,即: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包括多种类型,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及洪泛平原、河口三角洲、滩涂、珊瑚礁、红树林、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湿地被誉为地球的“肾脏”,具有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为迁飞的鸟类和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以及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环境等功能。湿地缩小会导致局部气候恶劣、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迁飞鸟类绝迹等。

五、城市的水污染问题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城市居民应承担什么责任和义务?

减少或禁止工厂的污水排放;进行污水净化回收利用;实行雨水和污水分流。每一个城市居民都应该树立节水意识、宣传节水的意义,家庭生活中应该使用无磷洗衣粉和洗涤剂,制止或减少生活中的水污染行为。

六、发达国家与我国的生态工程建设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为什么?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均土地、水等资源占有量较多,所以这些国家的生态工程往往注重生态恢复,而较少注重经济效益。而我国人口较多,人均土地、水资源和能源占有量少,所以在进行生态工程时,一定要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七、我国北方沙尘暴问题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沙尘暴的形成及其大小,直接取决于风力、气温、降水及与其相关的土壤表层状况。气候异常、高空气流运动、气温升高是造成沙尘暴的主要原因;降水稀少导致表层土壤干燥、疏松;植被破坏、沙化土地不断扩展是沙尘暴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而这与人类的毁林毁草开荒、过度放牧、滥樵滥采等破坏活动密切相关;同时城市建设中工地裸露也是扬沙浮尘天气的原因之一。

八、什么是“四位一体”农业生态工程?

“四位”指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及日光温室四部分,是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一种生产模式。它的运行原理为:日光温室的增温效应可使蔬菜等作物在冬天也能正常生长;同时也

使猪禽免受严寒而快速生长;温室内

的植物为动物提供氧气,同时吸收二

氧化碳;人、猪、禽的粪尿及蔬菜废

弃物和秸秆等物质投入沼气池产气,

同时温室的高温也提高了沼气在冬天

的产气稳定性;沼液和沼渣又是蔬菜

的良好肥料,有助于减少蔬菜的病虫

害,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四位

一体”充分应用了物质循环和生物多

样性等原理,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

产出,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大大提

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四位一体”的物质循环见右图。

九、什么叫精确农业?

精确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PA),或称精细农业、精准农业,是大约20年前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土壤学者倡导下开始探索的环境保护型农业的通称。作为基于信息高科技的集约农业,PA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与作物生长模型、作物—土壤养分动态等农学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电脑控制喷洒施肥装置等农业机械技术结合起来,实现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地、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进行因地(土地空间分布)制宜地精确施肥和用药,做到增产、节肥(药)、节水和减少农业化学品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实现生产率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复习策略』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要能列举生态工程的实例,并能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尝试设计简单的生态工程。在分析生态工程案例时既要遵循生态学原理,又要考虑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不能片面的只从生态学角度分析,此外还要多结合身边实际进行学习。

『限时训练』

一、基础训练:

1、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下列不属于植树造林在保护环境方面要求的是()

A.调节气候 B.防风固沙,防止荒漠化

C.提供木材 D.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

2、生态恢复工程的第一步是()

A.恢复这一地区的生物群落 B.恢复植被

C.形成合理、高效的食物链 D.保持一定的动物数量

3、西部生态问题中最本质、最突出的矛盾是()

A.植被减少 B.地力减退

C.水土流失 D.光、热等资源缺乏

4、为配合西部大开发,国家林业局目前计划在西部地区实施三大重点生态工程,以下不属于这三大工程的是()

A.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实施造林绿化工程

B.在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的风沙干旱地区实施防沙治沙工程

C.在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D.在沿海实施植树造林工程

5、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是()

A.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 B.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

C.湿地生态净化工程 D.草原植被恢复生态工程

6、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被誉为()

A.“鸟类天堂” B.地球的“肾脏”

C.地球的“心脏” D.“污水净化器”

7、我国湿地面积位居世界()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8、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态农业是以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为前提的

B.生态农业以保持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为主导思想

C.以高投人获得农业的高产量

D.生态农业开展多种经营

9、下列不属于我国生态工程建设实例的是()

A. 沼气工程 B.桑基鱼塘

C.防沙治沙工程 D. 焚烧城市生活垃圾

10、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应用原理,不正确的是()

A.整体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工程学原理 D. 少消耗高产出原理

11、下列关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涵养水源、蓄洪防旱

B. 调节区域气候,自然净化污水

C.为迁飞鸟类和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D.大量种植高产农作物,解决粮食物问题

12、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建造的是()

A.城市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1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下列选项中与城市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A.汽车尾气排放造成大气污染 B.过度开发利用土地造成植被减少

C.土木工程建设带来噪音污染 D.产生大量生活垃圾造成环境污染

14、南京古泉生态农场将养猪、养鱼、沼气工程、养鸭、养蚯蚓、养蘑菇和种植果树等生长过程合理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良好循环系统。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沼气池中生物的异化作用类型随时间变化的顺序依次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

B.从生态学角度看,人与畜禽的关系只是捕食关系

C.农场内各种农产品的生产互相协调、互惠互利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

D.果园内以猪粪、鸡粪为饵料养殖的蚯蚓能改良土壤,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15、全国化肥网点262个实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最佳经济配比为1 :0.28:0.32。目前太湖地区氮、磷、钾肥使用配比为1 : 0.25:0.05,由此造成太湖地区土壤肥力失调,污染物流失严重,对水体污染也较严重。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太湖地区的污染物流失,主要是指()

A. 氮

B. 磷 C.钾 D. ABC都是

(2)太湖地区污染物所造成的水体污染,其现象主要是()

A.赤潮 B.水华 C. 生物富集作用 D. 重金属污染

16、“生物圈2号”是模拟地球生态系统、全封闭的人工生态循环系统,其建造目的() A.验证人类在离开地球的情况下,完全依靠人工生态系统,能否生存。

B.验证人类在离开地球的情况下,利用人工生态系统,仅依靠太阳,能否生存。

C.验证人类在人工生态系统中的存活能力

D.验证密闭立体钢架结构的人工生态系统建筑物是否适合人类居住

17、(多选)“生物圈2号”经过4年的试验,工程最终失败了,分析其原因是()

A.二氧化碳含量猛增,氧气量减少

B.食物不足,导致全部动物死亡

C.温度失调,“大气和海洋”比例与地球相差甚远

D.人为操作失误

18、(多选)“生物圈2号”的失败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经验教训,使我们认识到()

A.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B.自然界给人来提供的声明支持服务是无价之宝

C.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人类最终还是可以完全模拟出自然生态系统

D.人类没用能力去完全模拟出自然生态系统

19、(多选)西方发达国家生态工程建设强调的重点是()

A.经济效益

B.依靠介于生态工程和自然恢复力的中间途径

C.大面积的进行生态工程建设

D.集中对开矿后的废弃地和湿地进行生态恢复

20、(多选)由于国情不同,我国的生态工程建设需走中国特色的道路,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结合

B.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效益结合

C.加大投资力度,把生态建设工程放在首位

D.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应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21、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原因为二,一是上游水土流失,使蓄水保水能力降低;二是中下游湖泊淤积,使湖泊调节能力下降。这两方面原因都是与________活动有直接关系,说明了只有遵循生态学原理,才能谋求________与________和谐相处,实现_____和______可持续发展。

22、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的解决都离不开生态学理论。

二、能力提高:

1、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生态农业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方向,它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不危及后人发展为前提,在人类生产活动干预下,用科学的发展观,获取生物群体共生,生态和谐,质量安全,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载体,也可称为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农业建设的核心是: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增效。面对整个国土进行科学规划;协调农业各业并使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整合、生产与加工并重,销售与市场对接;循环是投人与产出及生产过程中物质、能量的良性利用;再生是向附加值递进;增效是指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应的可持续发展。

(1)生态农业以________________理论为依据,以_____________协调发展为前提,在一定区域内,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开展多层次、多功能的农业生产。生态农业以保持生态系统内的

______________为主导思想,促进物质在系统内循环和重复使用,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生态工程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方面取得最佳效果并达到预期目标。

2、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上海市化工区与联合国环境署合作建设人工湿地生态化废水工程,实现区内污水零排放。从侧算时的日排废水15万吨,到目前实际日排废水1.5万吨,再到几年后的零排放。这是人工湿地用于污水处理的一个实例。

(1)湿地是开放水域与陆地之间过渡性的生态系统,其重要特点之一是____________。湿地处于水、陆生态系统之间,对于水的运动和滞留等变化非常敏感,水的流入能给湿地注入________,水的流出又经常从湿地带走_________。

(2)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净化功能,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工湿地的组成成分包括土壤、各类水生植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和水等。

(4)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的综合效应实现的。

三、创新设计:

1、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闻材料一:“黄龙”再降西安。据新华社讯:3月27日,西安市区黄尘弥漫,这是继3月22日西安一场泥雨后,“黄龙”再次降临西安。

(1)从生态因素分析,导致“黄龙”再降西安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西北地区植被_______________;引起“黄龙”再降的人为因素可以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闻材料二:专家调查表明:黑土地土壤严重恶化。据《华北信息报》1月27日报道,黑龙江省一些专家、学者日前根据新近的调查结果发出警告:黑土地已严重恶化。分布在松嫩平原的10.8万km2的东北黑土地,是世界著名的高产土壤。然而,这片黑土地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掠夺式的经营方式,土壤生产能力正呈下降趋势。黑土层已由50年前平均厚度40-100 cm,下降到如今的20-40 cm,有的地方已经裸露出有机质含量极低的泛黄母质层。专家们的调查显示:东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3以上,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黑土地土壤流失严重,说明森林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新闻材料三:我国西部174个县在2000年先行退耕34.33万公顷。

(3)科学家研究认为,沙尘暴的发生必须具有风和沙源两个条件,退耕还林、还草是西部生态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从治理沙尘暴的角度思考,“还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还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新闻材料四:我国将实施6大林业重点工程:①天然林保护,②“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的建设,③退耕还林、还草,④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⑤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⑥速生丰产材林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

(4)从根本上说,我国实施六大林业工程的目标就是要提高________,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答案』

一、基础训练

1.C

2.B

3.C

4.D

5.B

6.B

7.C

8.C

9.D 10.D 11.D 12.A 13.C 14.B 15.D、C 16.A 17.AC 18.ABD 19.BD 20.AB 21.人类;人类与大自然;社会和经济。22.人口、环境、自然资源、能源和粮食

二、能力提高

1.(1)生态学、环境与经济、生态平衡(2)经济、社会、生态、环境

2.(1)生物多样性丰富,营养物质、生物和无机物质(2)地球的“肾脏”(3)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4)湿地环境中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

三、创新设计

1.(1)覆盖率低,植被破坏,地表裸露等不合理开垦、过度砍伐、过度放牧(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3)防风固沙(4)森林覆盖率

生态工程实例复习

学习指导案 课题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授课时间 课型复习主备人 教材分析生态工程是必修三生态系统的拓展和加深,注意和必修三相联系。学情基础分析及预 习导学 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知识应让学生复习 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前景 过程与方法:科学的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生态工程建设,初步形成物质循环利用、协调与平衡、多样性、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学习重点生态工程的实例学习难点生态工程的实例 教具准备学案课件 学习内容学习 形式教师 指导 时 间 激发兴趣 构建知识体系 重点剖析以总 结的 形式 对本 节课 内容 先提 出一 个大 概, 诱发 学生 深思 以及 学习 的兴 趣。 以实 例引 入, 引发 学生 讨论 15 10

学习内容学习 形式教师 指导 时 间 1.如右图为“秸秆的多级利用”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秸秆的多级利用”充分体现了生态工 程的______________原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了 物质的循环,减轻了燃烧秸秆造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效应。 (2)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消费者是__________________;分解者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 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农村大量燃烧秸秆和柴草会产生什么问题?至少列举两种现象。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右图是某一生态农业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如图所示的 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仅从质量考虑,若要生产2 kg鸡肉,最多需要 消耗农作物共计_____________kg。 (3)在发酵装置里的B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其细胞结构与水稻根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它的代谢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4)氮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但在种植大豆时不施氮肥,仍能旺盛生长,其原因是_ (5)蘑菇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_____________。在农业生产上,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试分析增产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沼气池中常有一种刺激性的臭气,该物质是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细菌的作用可将臭气除去,并能形成_____________被植物吸收。 其它习题重点 练习 引导 纠错 20 当堂检测略 作业布置基础作业:学案提高作业:金版教程板书设计一、生态工程实例 二、生态工程发展的前景 课后反思

乡村旅游发展前景调查报告

乡村旅游发展前景调查报告 在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县切实抢抓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大好机遇,突出重点打造凤凰谷、菌子山精品旅游景区,整合带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一、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及前景 (一)发展优势 **位于滇桂两省结合部、中国第三大河流珠江上游。全 县国土面积2783平方公里,辖4镇(丹凤、雄壁、彩云、葵山)4乡(五龙、竹基、龙庆、高良),104个村委会、5个社区786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38.7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6.86%,是曲靖市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大的县。东与罗平县接壌,南与文山州的丘北县毗邻,东南同广西壮族自治 区的西林县一水相依,西南和红河州的泸西县连接,北倚陆良县。在云南六大旅游片区中,**处于滇中与滇东南两大旅游片区的结合部,是滇东南旅游精品线路中的连接环。 1、交通区位优势。**不仅区位优越,而且交通便捷,距省城昆明174公里,距曲靖120公里,国道324线(高速化)穿越 **境内,省道以(且)马(关)线连通文山、凤凰谷、菌子山两大景区和五龙旅游集镇,师(宗)弥(勒)公路贯通红河州周边县市,形成了较为理想的旅游交通网络,而四通八达连接全县4镇4 乡的乡村公路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完善的交通条件。 2、旅游资源优势。境内群峰叠翠,溪流纵横,?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这里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类别组合好,具有独特性、差异性和唯一性的鲜明特征。菌子山景区享有?天然奇石园、天 然大花园、天然野果园、天然动物园、天然植物园、天然菌 子园?等美誉;凤凰谷景区是?是世界第一高洞,形象逼真的 生命之门,传说中凤凰涅磐的地方,中国唯一生命文化主题公 园?。随着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宣传营销力度的

迪庆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摘要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实现旅游业与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已成为了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流。云南迪庆作为滇、川、藏联手创建的“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中心,有着其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在生态旅游大发展的今天,具有极高的旅游市场需求。迪庆发展生态旅游,不仅有利于促进迪庆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自然与人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且能够改善迪庆藏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给藏区人民带来就业岗位,促进迪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稳定和谐。但迪庆生态旅游的发展也加深了对生态环境的依赖程度,生态环境保护变得极为重要,生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问题应得到正视和有效解决。本文通过调查梳理迪庆藏区生态旅游资源,研究分析发展现状,应用SWOT 分析法对迪庆藏区生态旅游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以及挑战与机遇,进行探讨分析,并基于迪庆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SWOT的分析结果,针对目前迪庆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劣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客观、可行的对策与措施,能够为迪庆生态旅游业相关管理部门在制定生态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时提供有益的参考,有助于实现生态旅游的有效开发与保护,促进迪庆生态旅游得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迪庆;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growth of tourism and economy, ecology and society, eco-tourism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today. Diqing of Yunnan is the center of “China Shangri-La eco-tourism area” jointly established by Yunnan, Sichuan and Tibet, possessed of unique eco-tourism resources, which can satisfy the extremely high demand of tourism market in the major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at present. For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Diqing, it is not only beneficial for the protection of local eco-environment,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natural and human resources, improvement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Tibet area and increase of jobs for Tibetan, but also helpful for the economic growth of Diqing, ethnic unity and progress as well as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y. However,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also deepens the reliance on eco-environment and makes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come very significant.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eco-tourism expans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ould be emphasized and solved effectively. In the paper, eco-tourism recourses of Diqing in Tibet area was investigated and sorted out and its development status was studied and analyzed and SWOT was applied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strength and weakness as well as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in eco-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is area. Besides, based on eco-tourism status in Diqing and SWOT analysis result, its regional and resource advanta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were also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weakness and challenge in current eco-tourism development of Diqing, objective and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for its development were proposed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relevant eco-tourism management departments in Diqing in the process of making relative policies so as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and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aqing’s eco-tourism.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班级: 学号:20 姓名:黄松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摘要: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导,以自然区域和一些特定的文化地域为旅游对象,旅游者在欣赏自然景观和了解生态现象的同时受到环境教育,以保护自然和人文旅游环境为宗旨,并能使当地居民受益的一种可持续的旅游。 生态旅游是世界旅游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旅游发展的角度看,生态旅游是近年世界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年增长率达到25%~30%,生态旅游俨然已成为世界性旅游的潮流,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以下针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进行前景分析。 内容: 一、风景名胜观光旅游 风景名胜资源,系指富集着以独特自然景物和悠久历史文物古迹取胜,以景物环境为载体,人类实践创造的,有普遍社会价值的优秀财富。我国山河壮丽,景观奇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丰富的风景名胜资源。 依托丰富的风景名胜旅游资源,以下几种主要模式适合风景名胜旅游资源的开发:(1)科学考察为主导的风景名胜旅游。可以开展此类旅游的有黄龙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五大连池等。(2)历史古迹类风景名胜旅游,如古长城、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等。(3)文化类风景名胜旅游,如我国的四大佛教圣地的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等风景名胜区。属古石窟艺术文化的,如我国的麦积山、龙门、云冈、敦煌等风景名胜区。(4)自然类风景名胜旅游,如桂林漓江山水、庐山、秦皇岛北戴河、承德避暑山庄、海南三亚等。(5)民族风情观赏类风景名胜旅游,如内蒙古草原风光、海南黎族村寨等。(6)现代工程观赏类风景名胜旅游,如长江三峡大坝、南京长江大桥等。 二、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资源”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从地域范围上,主要是指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线,但以长征沿线为重点,这就形成了井冈山、瑞金、韶山、遵义、延安、西柏坡一条“红色”主线。国家大力培育的重点红色旅游区包括:以上海为中心的“沪浙红色旅游区”;以韶山、井冈山和瑞金为中心的“湘赣闽红色旅游区”;以百色地区为中心的“左右江红色旅游区”等。围绕着“红色旅游”线路开发与挖掘沿线的旅游资源,可以形成上下一线的旅游链条,形成当地旅游资源的整体联动,进而促进本地旅游经济上档次、上水平,促进本地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 三、民俗旅游 民族旅游以观赏、理解以及参与地域性风土人情为目的,特别适合于较短时段、较短路途的乡村旅游。它主要是将旅游区纳入文化之中,进而展示区域文化特征。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及支系,都有自己传统的民族文化,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性,各地区、各民族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交通、宗教、节庆、婚丧、礼仪、集市等都具有特色,并富有极为强烈的可视性和独有的观光魅力。 根据资源的特点,民俗旅游开发方式应该采取多种模式:(1)集锦荟萃式,如深圳的中国民俗文化村、北京的中华民族园等;(2)复古再现式,杭州和香港的宋城、无锡的唐城、吴文化公园均属于此类;(3)原地浓缩式,如当地政府或投资商在当地觅取合适地段,建以当地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公园,集中呈现民俗精华,如海南中部的苗寨和黎寨风情园均属此类;(4)原生自然式。它是在一个民俗文化相对丰富的地域中选择一个最典型、交通也

关于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关于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休闲生态旅游是以县域环境为载体、以自然为背景、以文化为基础、以发展为前提的一种全新旅游方式。休闲生态旅游不仅是人们追求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还贯穿了以人为本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业中具体体现。我们将以我县获得了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为契机,围绕国家旅游局确定的“2018中国生态旅游年”为主题,充分整合和发挥我县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业,这对于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打响“名山湿地古镇、生态休闲江左”品牌,促进江左旅游又好又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一、江左休闲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一)生态资源独特 江左五山一水四分田,地形独特。从西到东呈现明显的三个台阶,西部属天目山余脉,群山逶迤,竹林葱茂,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主要代表是黄山风景区。中部丘陵湖泊相互交汇,港湾交错,芦苇成片,河水清澈,野鸟群栖,主要代表有南湖湿地风景区。东部水乡平原,河网密集,鱼塘

棋布,阡陌纵横,主要代表是邵洋水乡古镇。江左拥有山、河、湖、泊,这种地形在周边地区较为罕见。 (二)景区布局初步形成 2016年初,编制完成《江左县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并相继编制完成了《湿地风景区总体规划》、《景区总体规划》、《江左县西部生态旅游规划》等23个规划,基本上形成全县旅游规划体系。目前全县已形成南湖湿地风景区、邵洋古镇景区、防风古国文化园、碧坞龙潭景区及黄山风景名胜区等5个景区。其中南湖景区被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外海最值得去的五十个景区之一和湖州市十大风景区之一,防风古国文化园景区是我县首家国家3A级景区。邵洋古镇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三)农家乐生态休闲旅游初具特色 充分利用和开发我县特色优势资源,特别是田园景观资源,“吃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成了江左农家乐休闲生态旅游业鲜明的特色。目前全县有休闲农业园(景区)13个,农家乐经营户进入统计范围达85户,床位407张,餐位5100多席,直接从业人员682人,全县现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杨墩休闲农庄)、省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特色点各2个,市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3家、特色点1个,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家;星级农家乐38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15家,二星级21家。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备课)

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工程的实例,说出这些实例所运用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了解(知识) 2.评述生态工程发展前景, 说出生态工程的局限性,举例说出我国生态工程的特点。理解(情感)了解(知识) 3.尝试设计简单的生态工程。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生态工程的实例 教学难点应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设计简单的生态工程 一、生态工程的实例 导入:由生态工程理论知识回顾引出生态工程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城镇建设等方面的成就。1.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1)问题:提出中国人多地少的矛盾,怎样才能提高农村中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问题 (视频:从传统农业到循环/农业) (2)对策:建立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3)案例:北京窦店村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视频:生态农业) (4)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 提问: 1. 以秸秆为例说明窦店村生态工程是如何实现物质多级利用的?参考:秸秆生产食用菌和饲料,饲料喂养畜禽,排泄物生产沼气(燃料),沼渣(肥料、饲料),沼液(饲料) 2. “秸秆的多级利用”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3.案例中运用了哪些生态工程基本原理? 物质多级循环利用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农业生态工程缓解了三料(饲料、燃料、肥料)的缺乏问题,提高了土地产出和经济收益,同时创造了多种劳动力就业机会,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的三赢,体现了整体性原理; 乳酸菌(青贮)、氨化微生物(氨化)和蓝绿萍(固氮)多种生物共同作用,物种多样性原理。补充: 一、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优点: 1.能量的多级利用(能量传递效率不变,能量利用率提高); 2.物质循环再生; 3.废物资源化; 4.生物相互依存,体现了整体性; 5.做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的三者结合。 二、青贮:乳酸菌(异养厌氧型)的发酵,产生有机酸,保持营养价值。 三、氨化作用:含氮有机物如蛋白质、尿素等被微生物(异养厌氧型)分解而转变为氨的过程。 氨化过程一般可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含氮有机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等)降解为多肽、氨基酸、氨基糖等简单含氮化 合物; 第二步则是降解产生的简单含氮化合物在脱氨基过程中转变为NH3。能直接增加土壤中的氮 素养分,为硝化作用创造必要的条件。 四、硝化作用:硝化菌(自养需氧型)将氨化物和氨转化为硝酸根或亚硝酸根离子的过程。 五、蓝绿萍:固氮藻类(自养需氧型)/根瘤菌:固氮微生物(异养需氧型)。 六、处理农作物秸秆的方法:秸秆还田、青贮饲料、沼气发酵和秸秆气化等。 秸秆气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较新的秸秆利用技术。秸秆经过气化后,生成可燃气 体(相当于发生炉煤气),用于农村居民的炊事及采暖,也可生产电力。这种技术比秸秆在 作为燃料使用时的热效率大大提高,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并减少了环境污染。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未来的思考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思路的思考 关键词生态旅游中国前景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越来越引起全世界广泛的重视。为了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生态旅游概念顺势而生。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迟,但基础雄厚,发展快,我们应加大投入和策划,让生态旅游在我国普及起来。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Lascurain)在1983年首次提出来的。生态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二中国旅游业现状 随着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业化却使得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面临下降的威胁。虽然这些年旅游业价格一再下跌,广大百姓也可以享受的起旅游花费,但是普通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经无法满足游客需求。现在人旅游的目的更多的在于享受清新、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探索和认识自然,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所以回归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美景、享受原野风光和自然地域文化的需求无法满足。 然而同时,许多旅游区已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污染和破坏有些旅游区的环境和生态污染十分严重,过度的人工开发,过度的谋取暴利,环境已经不堪重负,旅游业的能否进一步发展成了问号。所以只有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让旅游和保护均有收益时,旅游业才能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生态旅游现状 1982年,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此后,森林公园建设以及森林生态旅游突飞猛进的发展,至1999年初全国已经建起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森林公园近900处。从1956年开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至1997年底,共建各类自然保护区932处,其中国家级的有124处,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有14个。中国共有512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9.6万平方公里。在1999年,四川成都借世界旅游日主会场之机推出了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景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随后,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举办国际森林保护节,推出武陵园等生态旅游区。以湖南和四川为起点,生态旅游逐渐在全国范

人教版生物选修课时作业:-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B.迁地保护将为濒临灭绝的生物提供生存的最后机会 C.自然保护区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最好办法 解析: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如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并不是完全禁止采伐树木,相反,适时地、有计划地进行合理的采伐,不仅能获得林木产品,而且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更新。 2.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不能解决的问题是(D) A.防止区域内水土流失 B.有利于保存土壤的氮、磷、钾等养分 C.使土地优化利用 D.解决长期干旱无雨 解析: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能解决如①防止区域内水土流失,②保存土壤内的氮、磷、钾等养分,③优化土地利用等问题。但小流域综合治理无法解决一些宏观问题(如干旱无雨)。 3.下列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B) A.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治理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 B.该生态工程运用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以及工程学原理 C.该生态工程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 D.该生态工程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 解析:小流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因此小流域治理模式,是应用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以及工程学等原理,通过保土蓄水、耕作措施、林草措施等工程和生物措施,控制土壤侵蚀的。 4.某草原牧区,在进行草场建设时,既注重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种植,又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作了一定控制。这种做法体现了(C)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生态旅游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上进行,在充分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为了促使贵州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贵州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和分析。文章首先要对贵州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生态旅游的相关理念基础上,提出贵州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旅游发展对策旅游发展 一、研究综述 生态旅游思路的产生是在全球环境危机、人们"生态觉醒"的大背景下,生态旅游的思路对旅游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国外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是以研究大型动物在生态旅游中作为游客观看的对象开 始的,后来学者们在研究生态旅游的时发现,伴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居民越来越注重保护其居住的环境。如Lindberg, Enriquez & Sproule 1996年以洪都拉斯伯利兹地区为例,发现随着社区居民从公园生态旅游中获取收入的增加,社区居民则更加积极地支持保护区的发展。同时,学者们也在对生态旅游的各种价值进行研究和分析,Stefan Gossling (1999)运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法(CBA)对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的各种价值(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非使用价值)和成本(包括机会成本、保护成本、旅游环境危害成本)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生态旅游经济价值超过常规利益(如砍伐、放牧等)的经济价值。 我国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相对较晚,大约是在20世纪80年代,但开始重视始于1995年,起初学者们主要是将生态旅游的一些思想应用到生态旅游规划中进行研究。而关于对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研究主要是通过研究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生态旅游评价指标和标准等方面进行,同时从多角度去考虑有关生态旅游对于各种相关群体的影响进行研究。如阎传海(1997、1998)对自然性、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生态脆弱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等指标进行了研究。张崎等(1999)从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稳定性等方面对湿地生态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 二、生态旅游的概念

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

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 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精品源自中考试题在中国,随着政局的稳定,改革与开放的进一步放宽,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赚钱的机会 也越来越多,旅游业在其他行业的带动下,也是得到了绝佳机会,获得了蓬勃发展。乡村旅游更是利用自身优势,异军突起。当然,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因仍处于摸索阶段,故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前景还是可观的。 1乡村旅游的相关认识 1.1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乡村旅游始于法国,其最初的发展是欧美度假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选择。始于一群贵族到乡村度假,品尝野味,乘坐独

木船,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通过这些活动,他们重识了自然,加强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交往。后来,各国相继有了乡村旅游。至20世纪80年代后,欧美乡村旅游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 2乡村旅游的市场开发 开发农业旅游资源,主要是对农事活动、农村部落、农民生活、农业生态、农业收获物等农村事物进行开发。分析各省的发展农业旅游的条件,包括发展农业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农业特色优势和客源优势等,为区域农业旅游开发提供了依据。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有多重意义。 2.1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 它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且从另一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2.2乡村旅游市场特点 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 就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

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及前景调研报告

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及前景调研报告 在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县切实抢抓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大好机遇,突出重点打造凤凰谷、菌子山精品旅游景区,整合带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一、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及前景 发展优势 **位于滇桂两省结合部、中国第三大河流珠江上游。全县国土面积2783平方公里,辖4镇4乡,104个村委会、5个社区786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是曲靖市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大的县。东与罗平县接壌,南与文山州的丘北县毗邻,东南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林县一水相依,西南和红河州的泸西县连接,北倚陆良县。在云南六大旅游片区中,**处于滇中与滇东南两大旅游片区的结合部,是滇东南旅游精品线路中的连接环。 1、交通区位优势。**不仅区位优越,而且交通便捷,距省城昆明174公里,距曲靖120公里,国道324线穿越**境内,省道以马线连通文山、凤凰谷、菌子山两大景区和五龙旅游集镇,师弥公路贯通红河州周边县市,形成了较为理想的旅游交通网络,而四通八达连接全县4镇4乡的乡村公路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完善的交通条件。 2、旅游资源优势。境内群峰叠翠,溪流纵横,“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

这里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类别组合好,具有独特性、差异性和唯一性的鲜明特征。菌子山景区享有“天然奇石园、天然大花园、天然野果园、天然动物园、天然植物园、天然菌子园”等美誉;凤凰谷景区是“是世界第一高洞,形象逼真的生命之门,传说中凤凰涅磐的地方,中国唯一生命文化主题公园”。随着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宣传营销力度的加大,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扩大,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客源保障。 **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历史文化积淀较深,民族文化浓郁。“帝师故里,楹联之乡”的美誉、“十里不同族,五里不同俗”的民族文化的概括和总结以及保留完整的壮、彝、苗、瑶、回等少数民族的民居、服饰、语言、歌舞、礼仪习俗、婚丧嫁娶、节庆活动、生产、生活场景使**乡村旅游发展底蕴不断增强。 发展前景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关心扶持下,**县委、政府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依托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把旅游业作为全县新兴后续产业加以培育。到目前为止已累计投入资金亿元,高起点、大手笔打造旅游产业,品牌效益初步显现,XX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6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亿元。XX年7月,刘平副省长率相关部门负责人到**调研时强调指出:虽是初步开发,但搞得很好,很有气魄,很有水

中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中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一、乡村旅游的发展进程与发展模式 1.乡村旅游的发展进程与市场规模 乡村旅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旅游者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生产形态、生活方式、民俗风情、乡村文化等)为对象 ,观光、度假、娱乐或购物的一种旅游形式。这是目前包括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在内广为接受的定义。广义的乡村旅游还包括农村居民的外出旅游。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狭义的乡村旅游。 早在19世纪,乡村旅游因其悠闲、安宁的生活方式受到城市人的青睐。1863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到瑞士乡村的第一个包价旅游团。而真正意义上大众化的乡村旅游则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加泰罗尼西亚村落中荒芜的贵族古城堡被改造成简单的农舍,并且规模较大的农庄和农场也被列入旅游参观和接待的范围,接待乐意到乡村观光的游客,乡村旅游由此开始。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乡村旅游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进入快速成长期。据美国旅行行业协会2001年的调查显示,8680万美国成年人在1998到2000间曾参加过乡村旅游。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生态旅游观念的推动、国际旅游的示范和脱贫致富政策的促进下,中国,特别是一些都市区域的旅游市场开始导入乡村旅游模式,并很快形成超速发展的态势。以北京为例,根据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公布的数据,2004年,全市有11个区县50多个乡镇的316个村开展民俗旅游接待工作,占郊区3685个行政村的8.5%,其中市级民俗旅游村70个,占现有民俗旅游村的22.2%;民俗旅游接待户已发展到13819户,其中市级民俗旅游接待户5537户,占现有民俗旅游接待户的40%,从事民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课题: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教学要求: 1、知识方面 举例说出生态工程的实例,说出这些实例所运用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 评述生态工程发展前景,说出生态工程的局限性,举例说出我国生态工程的特点。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3、能力方面 分析并评价生态工程的实例,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尝试设计简单的生态工程。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生态工程的实例并说出这些实例所运用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生态工程的实例并说出这些实例所运用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 教材地位:本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生态工程的原理之后,具体的生态工程的实例,对每一个生态工程的实例要明确具体贯彻何种原理,结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稳定性等内容和地区特点,以及我国的国情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关注生态工程建设,积极思考与生态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导学过程: 1.学生阅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 2.学生阅读窦店农村综合发展生态工程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一案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这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特点?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做法? 3.分析甘肃省陇南县“九子登科”模式,回答下列问题 (1)小流域的综合治理,“综合”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为什么要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4.根据“三北防护林”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国家为什么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兴建三北防护林工程?这一工程为什么需要如此漫长的时间? (2)这一工程横跨多个省区,根据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生物多样性原理,不同地区在造林设

计上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5.根据湿地生态工程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当初人们为什么要围湖造田? (2)为什么说“退耕还湖”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实施这一工程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3)地处湖区上游的人们对湿地恢复生态工程负有什么责任? 6.根据矿区生态恢复工程,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一案例中,恢复植被的措施是植树和种草,为什么不是种植农作物? (2)怎样合理地筹划养殖肉牛的数量? 7.根据城市环境生态工程,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尾气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汽车噪声又是城市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你认为应当限制城市居民购买汽车吗?为什么?如果不限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由汽车造成的污染? (2)城市的水污染问题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每一个城市居民应当在这方面承担什么责任和义务? 8.分析朝鲜三八线的资料,说明它所蕴涵的意义。 9.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冬天气温很低,会导致农作物不能生长,家畜生长缓慢,甚至停止,沼气池不能正常产气;而农民要解决蔬菜的不间断生产问题。很显然,大量使用造价昂贵、并用燃料加热的玻璃温室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你能用所学知识,设计一种生态工程,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吗?请在画出其物质和能量结构图的基础上,说明你所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 教学策略 教材选择的六个生态工程各有特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经验,区域的特点进行选择,“搭配”出适于学生学习的内容。例如,在第一节的教学中组织了实践活动《调查沼气工程的实施情况》,教师要精心设计参观内容,让学生通过调查,总结出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特点。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教学可以通过资料分析进行;如果学生的家乡有这类问题,教师就应从社会调查入手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具有我国特色的生态工程有一定的了解。教学中要注意强调我国农民和科技工作者在实践中的创造,让学生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的教学,师生可以通过搜集资料了解我国沙漠化现状和三北防护林建设的背景、发展前景及存在的问题。在有条件的地区,应组织学生开展植树等志愿者活动,积极参加生态工程的建设。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教学,可适当加入湿地的生态功能、我国湿地面临的问题,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内容。可采取聘请专家开设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进行,也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如去湿地观鸟、考察等,让学生重视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关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建设,在教学中注意整体性原理的应用。 关于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教学,如果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除教材中的实例外,教师可查阅相关资料,如向学生介绍德国的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德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很有特点)。 城市环境生态工程的教学,一种方式是对环境问题进行调查,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如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课题小组,分专题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问题,调查城市生态工程的现状,以小专题(如校园或小区绿化)的形式设计城市生态工程,撰写调查报告和开答辩会等。另一种方式是可以带领学生调查城市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讨论目前所采用办法的利与

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分析

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分析 纲要 一、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二、乡村旅游的特点 三、乡村旅游受到喜爱的原因 四、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作用 五、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六、乡村旅游未来发展趋势 正文 一、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以工业化为主要动力的城市化是中国实现了从传统乡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跃进。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的生产方式不断更新,生产率大幅提高,同时源源不断的消费需求被中国城市居民挖掘出来,为正在过剩的产能找到了一个巨大的出口。而在高歌猛进的中国城市化大潮之外展开的另一幅图景是:不堪负重的生态环境、渐行渐远的传统文明、凋敝破败的乡土社会,以及在快速发展中失去话语权的农村居民。在城镇化的演进过程中,不断有城市居民希望逃离,至少是暂时逃离城市钢筋水泥的森林。不断有城市居民踏上一次又一次的旅程,去纵情山水,以寻找记忆中的田园牧歌;去休闲娱乐,以洗去工作的疲累;去探幽访古,以开启一段段鲜活的历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旅游小城镇应运而

生,这位城市居民新的生活方式提供了理想的场所,为乡村的复兴提供了新的机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和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日趋丰富,这也直接引发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外出旅游成为人们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有效方式,甚至是最佳途径。在越来越热的旅游大军中,乡村旅游活动异军突起,成为我国旅游业不可小视的新的增长点。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有延续了千年历史的乡土文化,有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尤其是那恬静安宁的田园风光,更有让当今社会每天面临激烈竞争和生活压力的现代都市人群梦寐以求、向往不已的“世外桃源”。来看一组数据:目前,全国已建成的2万多个旅游景区(点)有一半以上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国家旅游局倡导创建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目前已有1000多家,遍布内地31个省区市,覆盖农、林、牧、副、渔等各种农业产业。在三大周期间,全国有70%的城市居民选择到乡村去旅游,每个黄金周形成约6000万人次的乡村旅游市场。近年来,全国乡村旅游景区(点)年接待游客量超过3亿人次,旅游年收入超过400亿元人民币。可以说,乡村旅游在神州大地的发展方兴未艾,欣欣向荣。 二、乡村旅游的特点 乡村旅游目前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感受自

生态旅游产业专题研究

六、生态旅游产业研究专题 1、生态旅游市场供需情况 1.1 市场供需情况 随着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想要摆脱雾霾,改善生活环境,回归大自然的愿望愈加强烈,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生态旅游的行列。调查统计显示,在传统旅游与生态旅游两种旅游方式中87%的人倾向于选择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旅游人数以每年20%-25%的速度增长,是旅游产品中增长最快的部分,给全球带来了至少200亿美元的年产值。从国外市场来看,哥斯达黎加每年生态旅游的游客已经超过100万人次,创汇10亿美元;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已形成了年产值为1亿澳元的规模产业;肯尼亚以野生动物与原居民为特色发展生态旅游,每年生态旅游的收入高达35亿美元。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年总旅游人数近2500万,年旅游收入近5.2亿元人民币,以享誉世界的张家界森林公园为例,截止到2012年累计接待游客2984.3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347亿元。 1.2 游客消费行为分析 在现代社会中,竞争日趋激烈,在紧张工作之余,短期摆脱嘈杂恶劣环境的困扰,回归自然、放松身心、返朴归真、净化自我、消除疲劳、增进健康,是现代人的心理需求。生态旅游区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空气细菌含量低,是现代人寻求健康的理想去所,其中以观光旅游、休闲旅游、野营和自行车旅游、民族风情游受到旅客的高度青睐。 一份关于江西省国内旅游游客的调研显报告示,目前江西旅游客源以本省游客为主,外省集中于周边的广东、福建、浙江、湖北、 湖南及长江下游沿岸和沪宁-浙赣沿线的大中城市,重点是珠江三角洲、长三角州和闽南三角地带。乡村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些游客乡村旅游市场特征的分析,能够为规划区更好的发展生态旅游业提供市场依据,以便于针对不同消费特征提出对应策略。 (1)游客需求特征 江西省乡村旅游客群以城市居民为主,不同年龄段游客出游动机不同,如少年儿童以科普教育为主,青年人以农事体验及乡 村娱乐为主,中年人以娱乐和身心放松为主,老年人则以健身疗养和休闲度假为主,应针对不同年龄段游客具体需求开发多样化旅游产品,以满足各个层次的需求。 (2)出游方式选择 调查表明,到江西旅游的游客出游方式主要有自驾车出游、团队出游和散客出游三种。 (3)乡村旅游产品偏好 调查数据显示,游客选择农事体验类产品的占58.6%,选择观光休闲类产品的占49.62%,选择运动养生、文化体验类产品的分别占41.33%和37.79%,而选择自然科学考察的仅占15.46%。 (4)乡村旅游项目偏好 主要侧重于主题农业活动和采摘,偏向于乡村美食、乡村观光、乡村购物等旅游项目,同时对乡村生态环境表现出极强的兴趣。对于文化类产品,游客主要偏好于当地乡村的民俗文化,主要群体为文化层次较高的白领阶层以及老年游客。 2、生态旅游发展政策导向 2.1 国家层面的政策 自200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以来,国家旅游局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出台了《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规程》,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项目,从生态理念建设到投入保护项目建设,再到生态管理监督、建立生态旅游示范区,全方位促进我国生态旅游健康发展。同时《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也指出鼓励旅游新领域发展,加快休闲度假、健康旅游、生态旅游、工农业旅游等新产品开发。2013年《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关于继续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创建活动的通知》要求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继续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2014年《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规划》发布中央补助投资重点支持发展的五类项目中就有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等项目,将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促进农业的多功能性开发,发挥农业的社会和生态功能。 2.2 省级层面的政策 中共江西省委2000年1号文件做出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文件要求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江西省经济的支柱产业,加快开发建设,同时江西省省委书记指出,把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旅游业作为21世纪江西产业三大战役的重头戏;《江西省地方税务局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加快旅游大省建设税收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30条》中包括推动绿色生态旅游、支持“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开发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