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星星变奏曲》导学案(学生用)

3.《星星变奏曲》导学案(学生用)
3.《星星变奏曲》导学案(学生用)

3.星星变奏曲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诗歌语言的韵味。

4.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

2.文体简介:朦胧诗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方含、食指、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诗人发起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食指(郭路生)、芒克(姜世伟)、多多(栗世征)等在“文革”中就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其后有江河等诗人加入。他们的诗以手抄形式流传。

5.了解背景:文化大革命对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信仰有着沉重的打击,尤其是知识分子,所以在文化大革命后的八十年代,文学作品几乎不可避免的带上那种创伤。阅读这首诗,要体会经历了心灵劫难的人,对诗意人生和精神自由的渴望与追求。

【内容导航】这首诗歌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来象征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夜、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等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表达的主题是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

【自主学习】

1、给下面划横线的字注音。

静谧.()闪烁.()朦胧

..()

..()憧憬

劫.()难凝.()望颤.()动覆.()盖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弥足珍贵:颤动:静谧:憧憬:浪漫:劫难:朦胧:

【合作探究】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

2.两个小节中分别有这样两句对夜晚的比喻:“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和“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僵硬得像一片土地”。同时形容夜晚,诗人却用了两个不同的比喻,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3.结构分析(找出两节诗中的类似句式,再分析。)

(1)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2)诗人选择这样的结构表达还有什么用意呢?

4.这首诗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抒情写意,那么诗中的星星有着怎样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渴望?

5.多层次的意象迭加是朦胧诗的鲜明特征之—,请找出诗中其他的生动意象,并简要分析内涵。

这首诗歌含蓄朦胧,意境优美。诗人总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如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象征,用夜、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来代表。这种表现方式和我国古代的诗词非常相像。

6.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拓展延伸】

请你积累几句有关星星的诗句,最少两句。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当堂检测】

1、给下面划横线的字注音。

静谧.()闪烁.()朦胧

..()

..()憧憬

劫.()难凝.()望颤.()动覆.()盖

2.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答案版】七年级 第二节《亚洲及欧洲的地形》导学案

第二课时亚洲及欧洲的地形 【知识目标】会利用地形图分析大洲的地形特征。(重难点) 一、亚洲的地形特征 1、阅读课本P5,结合图6-3,在图中找到并圈注: 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死海 2、从以下四方面①主要地形类型及平均海拔②地面起伏状况③地势总体趋势④特殊地 形进行分析亚洲地形特征 ①主要地形类型及平均海拔:结合图6-4 图6-5,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 均海拔950米,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 ②地面起伏状况:看图6-4,亚洲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 原青藏高原,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又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 ③地势总体趋势:看图6-3,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 向四周延伸的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天山山脉。 ④特殊地形: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弧形 群岛,这些群岛是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地壳活跃,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二、欧洲地形的主要特征(参考图6-3,结合P5活动有关资料) 1、主要地形类型:以平原为主的地形。 2、地势特征:南北地势高,中间地势低。 3、相对高差:地面起伏小。 4、平均海拔: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5、特色地貌:冰川地貌。 三、结合书本P6表格,填表对比分析亚欧两洲的主要地形差异。

【小试牛刀】 1、亚洲的地势特点是﹙B ﹚ A、中间高、两边低 B、中间高、四周低 C、东西低、南北高 D、中国高、伊朗低 2、依据“站的高看的远”的道理,我们应在什么地方才能看的最远( D ) A、蒙古高原 B、西西伯利亚平原 C、印度德干高原 D、珠穆朗玛峰 3、关于亚洲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多高原、山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 B、平原面积广大,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C、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 D、高原、平原、山地自西向东纵列分布 4、读“亚洲地形图”,回答问题。 (1)山脉:A乌拉尔山脉; B昆仑山脉;C喜马拉雅山脉; (2)高原:G伊朗高原;H蒙古高原; (3)平原:①东欧平原;②东北平原; (4)半岛:③中南半岛;⑤阿拉伯半岛 (5)由图可知:亚洲地形的三大特点是: 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 4、读“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最高的山峰海拔为8848米,陆地最低处的海拔为-400米,两地的相对高 度是9248 米,说明了亚洲的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②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的地形中,高原、山地的面积广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部编小学音乐一年级《欣赏 小星星变奏曲》赵暕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

《小星星变奏曲》《闪烁的小星》教学设计 太阳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赵暕 【教学内容】 1、歌曲学习《闪烁的小星》 2、欣赏《小星星变奏曲》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用断、连的方法演唱歌曲《闪烁的小星》,同时让学生体验、感受歌曲的情绪以及所表达夜晚优美、安静的意境。 2、通过欣赏《小星星变奏曲》的片段,在游戏、模仿、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体会乐曲不同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 1、用断、连的方法唱好歌曲《闪烁的小星》。 2、欣赏《小星星变奏曲》音乐,体会、感受乐曲的不同情绪,并能根据情绪即兴配上合适的动作。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和小星星有约,让我们乘着月亮船去参加小星星的舞会,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啊?

生:开心 出发吧 二 师生问好 同学们好 老师好 请同学们轻轻的回到座位上。 三 新授 (1) 主题音乐 师:同学们小星星出来欢迎我们了,跟小星星打个招呼吧!准备好了嘛(手放好) 师;谁能说一说 音乐是几拍子的 ? 生:2/4拍 师:那强弱规律是怎样的 生:2/4的强弱规律是强 弱 师:同学们你们能想出什么样的肢体动作呢? 师:同学们的肢体语言特别丰富

,现在就请同学们用你们喜欢的肢体动作来表现一下小星星看到小朋友们太高兴了,你们快来参加我们的舞会吧!星星的舞会开始了,我们来看一看小星星跳了几支舞蹈?星星的心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准备好了吗? (2) 变奏音乐完整聆听 师:同学们小星星跳了几支舞蹈呀? 生:七支 师:星星的心情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钢琴 师;同学们的小耳朵真灵啊 小星星跳了七支舞蹈 音乐变奏了七次 这就是我们今天欣赏的乐曲《小星星变奏曲》是由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创作的一首钢琴变奏曲,小星星说:小朋友们,你们快快加入我们的舞会吧!我来跳舞 ,你们能来为我伴奏吗?(3)欣赏第一变奏 师: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小手 ,我们来感受一下小星星的入场音乐有怎样的特点呢,小星星的心情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画一画(播放音乐) 师:同学们小星星的入场音乐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生:音乐由高到低,音符密集。

星星变奏曲教案(精选多篇)

星星变奏曲教案(精选多篇) 星星变奏曲 三伏潭二中王芳 教学目标: 1、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 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 4、珍惜美好生活重点难点: 1、重点是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难点是“星星”的象征意义。教学方法:引入及讨论教学过程 一、题解与导入 回忆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朦胧诗 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文革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这首诗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三、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四、问题研究(一) 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推荐】《小星星变奏曲》教案 (2)

《小星星变奏曲》 【教学内容】 1、歌曲复习《闪烁的小星》。 2、欣赏《小星星变奏曲》。 3、拓展欣赏及表演《小星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用断、连的方法复习演唱歌曲《闪烁的小星》,同时让学生体验、感受歌曲的情绪以及所表达夜晚优美、安静的意境。 2、通过欣赏《小星星变奏曲》的片段,在游戏、模仿、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体会乐曲不同的情绪。 3、欣赏不同版本的“小星星”,在感受乐曲的同时,选择自己喜欢的版本为其配上不同的表演动作,结合歌唱,做到以情感为主线,以动作为中心,达到唱听一体化。 【教学重、难点】 1、用断、连的方法唱好歌曲《闪烁的小星》。 2、欣赏几种版本的“小星星”音乐,体会、感受乐曲的不同情绪,并能根据情绪即兴配上合适的动作。 【教学过程】 一、歌曲复习 (一)复习演唱《闪烁的小星》 (二)教师指导学生演唱《闪烁的小星》,并进行歌曲处理 (三)创设情景 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夜晚的情景,一起动手营造安静、祥和的氛围。 (四)歌表演 要求:学生手拿荧光棒,即兴摆造型并边唱边表演,表达对歌曲的体验。同时教师用铃鼓为学生伴奏。 二、欣赏《小星星变奏曲》 (一)初听 要求: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主旋律以及音乐的变化,并了解其演奏形式是钢琴演奏。

(二)复听:游戏“变变变” 1、教师介绍游戏要求 师:请你在音乐一开始就做一个造型,当听到音乐有明显的变化时,再变一个造型,等音乐结束的时候,请告诉大家你变了几次造型? 2、学生听音乐,变造型。 3、学生反馈。 (三)完整欣赏音乐并看多媒体画面,自找音乐“变几次”答案 要求:通过观看媒体,让原本比较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感受、体验乐曲中的情绪变化,并为下面的表演做铺垫。 (四)即兴表演 三、拓展欣赏 (一)欣赏两个不同版本的“小星星”(迪斯科节奏版本,3/4拍节奏版本) (二)分组,为乐曲起名字 要求:首先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结合分成两组,并请他们讨论并回答,师生共同归纳两个名字。教师把学生起的名字即兴打在媒体课件上。 (三)即兴模仿 1、学生跟音乐模仿教师动作。 2、师生评价。(可以个别表演) (四)汇总表演 要求:教师在汇总表演之前一定要交代清楚表演的顺序。 唱《闪烁的小星》——表演迪斯科节奏版本《闪烁的小星》——唱《闪烁的小星》——表演3/4拍节奏版本《闪烁的小星》——唱《闪烁的小星》,同时打击乐器伴奏。 四、小结 师:在今天的课中,我们不但和小星星成为了好朋友,还和小星星一起唱了歌曲、欣赏了音乐,感受了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以后,我们还会通过学习认识更多的音乐朋友。

【答案版】七年级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的位置》导学案

第一课时亚洲及欧洲的位置 【知识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重点) 2、学会利用时区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难点) 【自主学案】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古代,人们把地中海以东的地方称为“亚细亚”,以西的地方称为“欧罗巴”,后来,亚细亚成为亚洲的名字,欧罗巴成为欧洲的名字。 2、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称亚欧大陆,这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 二、亚洲和欧洲的位置 1、在右图中用铅笔涂出亚洲的范围。(细心) 在书本P2图6-1中描出20°W、160°E、赤道、北极圈、北回归线。 2.从以下三方面分析亚洲的位置: ①经纬度位置②半球位置③海陆位置 (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南部延伸 到赤道以南。亚洲地域十分辽阔,是世界上 面积最大的大洲,面积约4400万千米2。 跨热带、北温带带、北寒带,大部分处于 北温带,纬度范围:11°S~80°N之间,跨纬度 最大 经度范围:25°E~170°W之间,东西距离最长 (2)半球位置:南、北半球中,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东、西半球中,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海陆位置:亚洲临三大洋:东临A 太平洋,南临B 印度洋,北临C 北冰洋。西隔①乌拉尔山脉,②乌拉尔河、③大高加索山、④土耳其海峡于欧洲相接。西南隔⑤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邻。东隔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3.根据亚洲位置的分析方法,分析欧洲的位置 ①欧洲的经纬度位置是:24°W~66°E,36°N~81°N。 ②南北半球中,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东西半球中,主要在位于东半球; ③欧洲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东临亚洲,西南隔直布罗陀海 峡与非洲相望。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星星变奏曲

蒙阴四中教师语文教案 九年级一、二班任课教师刘华备课日期:编号:03 学习目标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 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 4、珍惜美好生活 重点 1、重点是理解诗中所寄托 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 的特点。 难点、难点是“星星”的象征 意义。 教 材分析与教法设想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文革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板 书 设 计 导学过程学习过程一、题解与导入 回忆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朦胧诗 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文革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这种诗,有三四十年理解什么是朦胧诗 一、题解与导入 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这首诗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三、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四、问题研究 (一) 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2、诗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三、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四、问题研究 (一) 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23、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4、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

【答案版】七年级第四节《亚洲及欧洲的河流、人口及国家》导学案

第4课时亚洲及欧洲的河流湖泊、人口与国家 【知识目标】 1、学会结合地形、气候分析河流特征。(重难点) 2、了解亚洲的人口分布、政区等人文地理知识。 一、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湖泊 1、亚洲的河流 ①读课本P4图6-3,找出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河流,记住它们的名称、位置。 注入太平洋的:长江、黄河、湄公河、黑龙江、淮河; 注入印度洋的:印度河、恒河、雅鲁藏布江; 注入北冰洋的:勒拿河、叶尼塞河、鄂毕河。 ②根据亚洲地形特点,分析亚洲河流的特点: a大和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辐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成因】:亚洲的地势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 b内流区面积广大; 【成因】:亚洲地域辽阔,内陆距海较远,降水稀少,河流水量小,蒸发量大,河水很难长途跋涉注入海洋,形成内流河。其中锡尔河和阿姆河是世界上两条著名的内流河。 ③长江长度和流量都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 流,发源于亚洲,注入太平洋,在我国称为澜沧江。 2、亚洲的湖泊 读课本P4图6-3,找出亚洲具有特色的湖泊的位置,记住它的独特之处。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 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巴尔喀什湖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最高的湖泊:死海 3、欧洲的河流 ①受平原地形的影响,欧洲河流河网密集,水流平缓; ②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欧洲河流水量丰富,径流量季节变化小,有利 于内河运输;其中通航里程最长的河流是伏尔加河。 ③受海陆轮廓影响,欧洲河流短(长/短),绝大部分是外流河(内/外流河); ④读图6-14,分析多瑙河流经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摩尔多瓦等国家,是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⑤多瑙河—莱茵河运河在内河航运中的价值:将南北向的莱茵河与东西向的多瑙河两大 水系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横贯欧洲大陆的航运大动脉。

小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小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variations of little star

小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音乐是用各种各样的乐器和声乐技术演奏的,从唱歌到说唱 ; 仅存在器乐作品,仅存在声乐作品以及将唱歌和乐器结合在一起的作品,是用组织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本教案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乐感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题属校本教材,主要任务是通过欣赏莫扎特的钢琴变奏曲《小星星变奏曲》和辅助练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变奏曲及运用。 音乐知识“变奏曲”这一概念放在初二年级下学期教,主要是让学生在上学期欣赏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创作的《青少年管弦乐指南》中接触过的“变奏、变奏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认识,理解和简单的运用。让学生更理性地欣赏音乐作品,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说学情 初二的学生正处于不稳定的年龄段,生性好强易冲动,喜欢表现,对音乐比较感兴趣,求知欲比较强,《小星星变奏曲》主题合乎学生年龄特点比较熟悉意境,较易想象,并且在上学期已接触过“变奏、变奏曲”等音乐知识。因此,在讲解欣赏上较为

易懂,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较为容易调动,但也正因为初二年级 学生兴趣广泛,好动性强,因而无意注意占优势,自控力较差, 其心理因素处于不稳定阶段,加之乡村音乐教育不规范,基础设 施较差,使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后易忘,知识新旧连接较难。此外,创作是第一次接触学生心理上放不开,这些因素都给本课 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在教学中采用有趣性的教学方 法和变换练习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三、说目标、重点难点 (一)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什么是“变奏曲”的知识概念, 初步掌握“变奏曲”的主题变奏创作的几种手法。 2、通过习题运作,加深理解,吃透“变奏曲”的含义,使 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3、通过欣赏《小星星变奏曲》,提高学生音乐感受,欣赏 和审美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重点 1、对“变奏曲”含义的理解。 2、在听觉上感受主题与变奏的关系。 3、通过习题运作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变奏曲”的几种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篇一:《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3 星星变奏曲 教材分析 《星星变奏曲》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江河的一首重要诗作。这首诗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 些典型特征。这首诗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它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在艺术手法上它以情境的变换来丰富“星星”的意象和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因此诗的语言凝练形象, 意象丰美,句式灵活多变,在遣词造句方面有独特的美,适合学生 在品味中积累,在积累中提高。教读本文,应简介朦胧诗产生的背景,将这种创作现象与社会整体环境相联系,为学生更好地把握诗 歌主旨和诗人的写作风格提供知识平台。教学活动还应强化诵读, 在熟读中,揣摩语言,感知“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1.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2.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突破方法:朦胧诗,是特定年代特定诗人的特定诗歌。这样的几个“特定”,跟学生都很遥远。所以,这种种“特定”必须由老师直 接讲述给学生。而对于第二个教学重点,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理解语句的内涵,感悟诗歌的意境的方法来解决。 突破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 ,并分析其所代表的苦难与美好来理解诗 对诗人理想和信念

亚洲及欧洲第一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导学案(含中考练习带答案很实用)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一)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简述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结合地形河流图,描述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点并认识主要的河流及流向; 【学习重难点】: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点;【学习过程】:(教师寄语:积极参与,解 开地理之谜) 一、课前预习: 【预习指导】:在解决问题之前必须仔细阅读教材,并用铅笔及时圈画认为重要的知识 点,然后根据预习内容再次阅读教材,在阅读中深入思考,独立完成每个预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写出大洲、大洋的名称 A B C D E F G 分界线:AE AC AB 学习任务二:阅读课本P5页文字及 P4图6—3,认识亚洲的地形特征主 要的河流。 1、阅读P4图6—3,完成下列各题: 将图中(东经100°附近)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完成: (1)地形区:① 平原 ② 高原 ③ 高原 (世界最高的高原) ④___________________半岛 (2)河流:⑤___________河⑥___________河 ⑦___________江⑧___________河 (3)图中所示⑤~⑧的河流分别入哪一个大洋? ⑤注入___________洋,⑥注入___________洋,⑦注入 ___________洋,⑧注入___________洋。 2、亚洲有世界最高的山脉 ,世界陆地最低处: 3、 的长度和河流都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 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做多的一条国际河。 二.合作探究1、亚欧主要位于 半球和 半球 2、亚洲地跨 、 、 带。 3、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号称“地球之巅”的是( )A 、乞力马扎罗山 B 、天山 C 、珠穆朗玛峰 D 、阿尔卑斯山 4.下列流河注入印度洋的是( ) A .长江B .黄河C .叶尼塞河 D .印度河 三、拓展提升:1、为了避免日期的混乱,国际上规定以______经线作为今天与昨天的分E F G

优化语文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初探

优化语文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初探 【摘要】“学案导学”就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学案和教师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教学方式。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学会”和“会学”。“学案导学”的核心是“问题式导学”,合理设计问题是语文导学案的灵魂。 【关键词】优化问题设计;熟悉文本;知识拓展 使用导学案教学的语文课堂,使学习目标更加具体清楚,学习任务更加具体明确,学习重点更加突出明白。课堂上,学生的聚焦点落在了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上,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关键点上,确实有效的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思维的培养离不开问题,导学案是连接教师导和学生学的纽带,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平台,是学生积极思考和自我展示的平台,语文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尤为重要,在语文导学案中如何设计好问题呢? 一、优化设问导读环节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熟悉文本 课前学习是指教师在新课学习之前,留出相应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本,了解相关简单的新知识,独立学习和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这个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或者查找资料、工具书等手段进行简单的、浅层次思考和掌握知

识的过程。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通过对文章相关知识进行学习,此阶段问题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写作背景着手,体会作者真实情感 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人,只有了解作者当时的生活时代和环境,读懂了作者的生活经历,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和作者的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预习课文时,教师通过设计有关作者当时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等的问题,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做出相应的理解。如预习《乡愁》导学案的问题可以设计为:本文选自,作者是,当代的和家。其诗具有浓重的中国意识和深厚的历史感。随着学生对作品诞生的环境的熟悉,也就渐渐熟悉了本文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浓烈的眷恋之情。这样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主动联系当时的创作环境,更能主动的走进文本的意境中。 2.从知识拓展入手,丰富学生的兴趣 在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中,可以设计一些查阅资料,查阅书籍等资料的问题来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具体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预习问题,让学生通过一些收集和整理,丰富学生的认知。如预习《苏州园林》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查资料,对苏州园林进行全面的认识,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通过视屏资料,来了解叶圣陶有着严谨结构层次的写作方法。通过对资料的掌握,学生会更好的

2019-2020学年度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星星变奏曲人教版习题精选五十二

2019-2020学年度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星星变奏曲 人教版习题精选五十二 ?第1题【单选题】 下面是冰心诗集《繁星·春水》中的一首小诗,请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大海呵!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A、这首诗写的是冰心对大海的感受,是对大海的颂歌。 B、诗人由波澜壮阔的大海想到了浩瀚的宇宙,想到了繁华的世界,想到了自己的胸 怀,想到人类的博大和宽广。 C、这首诗运用排比和连续的反问,加强了抒情的效果。 D、这首诗格调清新自然,语言凝练含蓄,意境凄清悲凉。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面诗歌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B、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C、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D、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里凝望(注目远望) B、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孤单冷清) C、弥足珍贵(不值得珍惜) D、僵硬得像一片土地(呆板,不灵活)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面给诗句朗诵时划的节拍,不合适的一项是( ) A、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B、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 C、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 D、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涌出/金黄的星星/……【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凝望蜜蜂闪烁憧憬 B、寂寞覆盖飘动濛胧 C、冻僵静谧颤动睡莲 D、安慰疲倦瘦小游动 【答案】: 【解析】:

亚洲及欧洲(气候)导学案(湘教版)

NO:12--003班级姓名组名 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气候)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材料分析亚洲和欧洲气候的分布及特点。 2.理解地理位置、地形分布等因素对亚洲、欧洲气候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1.亚洲复杂多样的气候(重点)2.欧洲的气候特征(难点) 【自主学习】 任务一:了解亚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1)气候类型 原因:面积广大,地跨、、三带,且地形。影响的因素为、等。 (2)气候的性特征显著。 原因: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的影响。影响的因素主要为。 (3)气候的显著。 原因: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大陆,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洋,差异特别显著。亚洲的东部和南部的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影响的主要因素为。 任务二:欧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气候深受洋的影响。 (1)以气候为主; (2)性特征显著; (3)气候和气候分布典型。 2.原因: ①三面临海,形似亚欧大陆向西凸出的“大半岛”。 ②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漫长曲折,绝大部分地方距海不远。(海岸线最曲折的大洲)。 ③大部分位于北纬之间,终年盛行来自洋的温暖湿润的。 ④沿岸有经过,使西北部沿海地区显著升温。 ⑤山脉多走向,广阔,连成一片,有利于大西洋上的暖湿空气长驱直入。 3.读图1—10可知,亚欧大陆同纬度地带,由西向东气温年较差越来越,降水量越来越,原因是距海越来越远,气候由性向性转变。 【合作探究】

夏季风陆地海洋 风总是从温度处吹向温度处,从气压处吹向气压处。 2.读下图亚洲季风气候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A表示____季,图B表示____ 季。能给亚洲地区带来丰沛降水的是图 (2)亚洲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是() A. 冬季气温均高于0℃ B. 年降水量较少 C. 冬季寒冷干燥 D. 雨热同期 【课堂检测】 1.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2.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最广的区域,其形成原因不包括()A常年受海洋上的西风的影响B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 C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阿尔卑斯山脉南北走向,有利于水汽深入内陆。D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各地距海较近。 3.下列大洲中,地跨寒、温、热三带的是() A亚洲 B 欧洲C南美洲D非洲 4.在欧洲分布最广泛,而亚洲缺失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5.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气候最典型,是因为() A纬度跨度大B经度跨度大C海陆差异大D地形复杂多样 6.下列不属于亚洲气候特征的是() A气候复杂多样B大陆性特征显著C季风气候显著D冬暖夏凉7.下列亚洲各气候类型中,分布地区最广的是() A温带季风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8.亚洲气候复杂多样,除()气候外各种气候类型都有。 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9.亚洲季风气候显著,在冬季风的影响下,气候()。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3《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3《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3《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 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4.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5.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星星”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忆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

三、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四、问题探究 (一) 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2、诗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第六章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位置、地形)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型:新知探索主备人: 裴治理参与人:邰昌德总第课时 【学习目标】(认定目标,我会走向成功) 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 2、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等自然地理知识 【重难点】亚洲以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 【导入】 【自主学习】(认真读课文、读地图,我能完成知识梳理) 一、亚洲和欧洲的位置(提示分析位置,要从三方面入手:①经纬度位置②半球位置③海陆位置) 1、根据提示,分析亚洲的位置 亚洲地域十分辽阔,北部深入以内,南部延伸到以南,跨、、三 带,主要位于带,南北气温差异大。 2、根据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判断半球位置 亚洲主要位于半球、半球,它同时跨四个半球 3、读图1-1,分析亚洲的海陆位置 亚洲北临,东临,西临,南 临,西南隔运河与洲相邻,东隔海峡 与洲相邻,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的大洲 三、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 ( 提示分析地形特征,要从四方面入手:①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②地 势起伏状况③主要地形类型及特殊地形④地形分布) 1、读图6-3,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 ①结合图6-3 图6-4,从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分析,亚洲地形以为主,平均海拔,是除南极洲以 外海拔最的大洲 ②结合图6-3,亚洲地面起伏,高低,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最高大的山脉,最高的山峰,又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 处。 ③亚洲地势中部,四周,“世界屋脊”高 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 ④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这 些群岛是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地壳活跃,位于火山地震带上 【合作探究】 根据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分析欧洲地形特征 ①地形以为主,平局海拔世界最②地面起 伏 ③以地貌为特色 【达标测试】(我相信,我一定能够做出来) 1、频临亚洲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 是、、 2、下列属于欧洲的平原中,位于最东的是() A 西欧平原 B 波德平原 C 东欧平原 D西西伯利亚平原 3、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产生的是() A 喜马拉雅山脉 B 东非大裂谷 C 安第斯山脉 D 落基山脉 4、亚洲的世界之最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6.1《亚洲及欧洲》(第2课时)导学案

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分析亚洲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 【学习重难点】 1、亚洲复杂多样的气候(重点) 2、欧洲的气候特征(难点) 【自主互助合作学习】 一、亚洲和欧洲的气候 提示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①气候类型的分布②影响气候的因素③气候的主要特征,分析气候要通过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分析气温,根据所在的维度位置说明所处的温度带,分析降水,根据纬度、海陆位置 1、亚洲的气候 ①纬度位置:位于之间,跨三带,亚洲 有、、气候 ②海陆位置:靠近海洋,距海近的地方形成气候,具有典型的,距海远 的地方形成气候,具有典型的 ③地形因素:地形复杂,起伏大,同一纬度不同海拔地带表现出明显的分布规 律综上,亚洲气候具有、、的特点,在亚洲,唯一缺少 的气候类型是 2、季风 ①含义:随季节不同而风向的风,是由差异造成的 ②简述亚洲季风的成因 季风源地风向气压高低性质对气候影响 冬季风陆地海 洋 夏季风陆地海洋

③冬季风与夏季风的比较 读图1-8 1-9,思考季风风向的成因 风总是从温度处吹向温度处,从气压处吹向气压处 3、欧洲的气候 ①纬度位置:位于,以气候类型为主 ②海陆位置:距海,受海洋影响,特性显著 ③和 典型,这两种气候均在欧洲分部最广 二、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湖泊 1、亚洲的河流 ①读图1-1,找出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河流,记住它们的名称、位置 注入太平洋 的:、、、、注入印度洋的:、、 注入北冰洋的:、、 ②根据亚洲地形特点,分析亚洲河流的特点:第一,大和多发源于中部 的, 顺地势呈向四周奔流入海成因:亚洲的地 势第二,内流区面积 广大成因:亚洲低于辽阔,内陆距海较远,降水稀少,河流水量小,蒸发量大,喝水很难长途 跋涉注入海洋,形成内流河 ③长江长度和流量都居亚洲,世界 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的河流,发源于,在我国称为 2、亚洲的湖泊 读图1-1,找出亚洲具有特色的湖泊的位置,记住它的独特之处

3星星变奏导学案

3 星星变奏曲 【学习目标】 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学习重点】 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学习难点】 “星星”的象征意义。 【知识链接】 1.朦胧诗简说 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的是以舒婷、顾城、等为代表的—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1979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会”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朦胧诗随即成为一股诗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朦胧诗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2.作者简介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 【自主学习】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合作探究】

3、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4、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5、“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6、多层次的意象迭加是朦胧诗的鲜明特征之—,请找出诗中其他的生动意象,并简要分析内涵。 【精读精练】 7、本诗的作者江河是80年代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个诗派其他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作还有(二至三个) 8、这首诗歌用等来象征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等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表达的主题是 。 9、理解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 (1)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2)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10、请从一、二节诗句的语气、内容、意境三个方面说说诗歌是怎样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 【拓展提升】 14、默写诗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教(学)后记】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导学案 (新版)湘教版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位置、地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能说出亚洲及欧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 2.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分析亚洲地形的方法,并能说出欧洲的地形特征。 重、难点: 亚洲以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重点)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古代,人们把地中海以东的地方称为“”,以西的地方称为“”,后来,亚细亚成为的名字,欧罗巴成为的名字。 2.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称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的大陆。 (二)亚洲和欧洲的位置 提示:分析大洲位置,要从三方面入手:①经纬度位置②半球位置③海陆位置 1.根据提示,分析亚洲的经纬度位置: 亚洲南到(纬线)以南,北到(纬线)以北,东到 W(经度),西到 E(经度),因此,亚洲自北向南跨越带、带、带三带。 2.根据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判断半球位置: 亚洲主要位于、两个半球,它同时跨、、、四个半球。 3.读图,分析亚洲的海陆位置: 亚洲北临洋,东临洋,西临洲,南临洋,西南隔运河与洲相邻,东隔海峡与洲相邻,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的大洲。 4.根据亚洲位置的分析方法,分析欧洲的位置 ①欧洲的经纬度位置是。 ②欧洲全部在(南/北)半球,主要在(东/西)半球。 ③欧洲北临洋,西临洋,南临海,东临洲,南隔海与洲相望。 (三)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 提示:分析地形特征,要从四方面入手:①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②地势起伏状况③地形分布主④要地形类型及特殊地形 1.读图,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 ①从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分析:亚洲地形以、为主,平均海拔,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的大洲。 ②亚洲地面起伏,高低,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最高的山脉,最高的山峰,又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 ③亚洲地势中部,四周,以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的山脉有、、等。

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沁园春雪 授课总时数:1 授课日期:2011 年 8 月 25 日主备人:陈春燕一、学习目辬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背景、把握大意。 2、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过程与方法: 3、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略作者的诗情画意。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1、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 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2.难点 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三、知识梳理 1.词的知识 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2.创作背景与发表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3、意象 诗歌中的形象,我们又称之为?意象?。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客观的自然景物即?物象?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赋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主观意愿的?意象?。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多采用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刚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的?情?,咏物所言的?志?,即为主观的?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即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 四、学法指导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回民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

第一单元第3课星星变奏曲 ★★★【重点难点】 1.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星星”的象征意义。 ▲▲▲积累?欣赏 《嫦娥》唐代·李商隐·七绝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翻译】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评析】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我们姑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论,着实写得贴情贴理。语言含蕴,情调感伤。 ★★★【学习路径】 ☆☆导入课文:星星怎么能奏出曲子,又怎么能奏出变奏曲呢?请读课文。 ▲▲▲基础练习: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思考练习 3、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4、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5、“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教师学生批注栏:1.朦胧诗简说: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方含、食指、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的—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食指(郭路生)、芒充(姜世伟)、多多(栗世征)等在“文革”中就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其后有江河等诗人加入。他们的诗以手抄形式流传。1979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会”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朦胧诗随即成为一股诗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朦胧诗—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