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二单元 动物 蜗牛

(教案)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二单元 动物 蜗牛
(教案)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二单元 动物 蜗牛

(教案)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二单元动物蜗牛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教案)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二单元动物第二课蜗牛(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过程与方法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

物。【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教学准备】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二、观察蜗牛的身体。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三、

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被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最好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四、饲养蜗牛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3、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4、设计意图: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第三课蜗牛(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过程与方

法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教学准备】分组: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教学过程】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3、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4、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的。

5、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二、观察蜗牛吃食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5、关注: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3、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4、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四、继续观察蜗牛1、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2、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3、关注:饲养中是否仔细认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察的兴趣。4、设计意图: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动物的信息。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教案)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二单元动物蜗牛》出自:百味书屋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三年级科学上册 蜗牛(一)教案 教科版

蜗牛(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被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最好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3.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4.设计意图: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蜗牛(一)》

蜗牛(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来源:学。科。网]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来源: .Com]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小学三年级科学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我以“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建立对蜗牛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对蜗牛有一些模糊地认识,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本课是他们开始观察动物的第一课,他们能积极参与到观察活动,但观察比较随意,缺乏目的性。 三、教材内容 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历经观察植物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课的教学,主要使学生认识蜗牛身体的特点,经历细心地有目的的观察活动,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细节观察的过程,培养学生在观察中不断生成一些新的问题的能力,进行一些猜测和推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蜗牛以及身边的小动物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 在有序观察活动的基础上建立对蜗牛身体特征的进一步认识。 六、教学难点: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七、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组2-3只蜗牛、放大镜、培养皿、观察记录纸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水、新鲜蔬菜 八、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以“注重经历、体验和发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以“猜想—合作观察—交流发现—总结”为主线,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九、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 1、课件出示谜题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可要考考你们:说它是头牛,不会拉犁走,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打一小动物,猜猜看。揭谜底蜗牛 2、你们仔细观察过蜗牛吗?对蜗牛的身体你都知道吗? 3、这节课我们一起观察蜗牛,好吗? 揭题观察蜗牛 二、蜗牛身体的观察 1、观察蜗牛之前老师有一个问题:在观察蜗牛的过程中你估计你会遇到怎样的困难?怎么解决? (蜗牛躲在壳里不出来、想观察蜗牛的腹部看不清楚、蜗牛太小看不清楚) 2、现在你准备怎样观察蜗牛的身体?(用放大镜,看蜗牛的头部、腹部、尾部等是怎么样?) 3、观察蜗牛可以从蜗牛软的一部分开始,你打算用怎么样的顺序进行呢? (指导学生按头、腹、尾的顺序进行观察,了解有序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得更多,更仔细。) 4、出示观察要求 (1)小组合作,可用放大镜观察 (2)依次观察蜗牛的头部、腹部、尾部,仔细观察蜗牛的头部有什么? (3)及时记录观察到的内容 5、观察要求有了,观察目标有了,我们的观察活动可以开始了。 6、学生分组观察蜗牛,教师下组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并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观察收获。 7、完成的小组用玻璃盖把蜗牛暂时盖住。 8、汇报交流 (1)、通过观察,蜗牛身体的特征你们发现了没有? (2)、请几个小组上台汇报一下?发现了几条就汇报几条,汇报的时候,我们比哪一组的同学听的最认真。(学生汇报) (3)、别的小组有新的发现继续展示。 三、蜗牛壳的观察 1、根据小组汇报情况引申出来蜗牛还有一个壳。

三年级科学上册__蜗牛(二)教案_教科版

蜗牛(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方法:观察与讲解结合 学法: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 【教学准备】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3.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的。

教师讲授:蜗牛睡觉休眠了,它会用黏液膜封住壳口,不再活动。问2:蜗牛睡觉了怎么让它醒过来?学生回答:轻轻摩擦、轻敲、浇水……解决:将蜗牛放入水中,蜗牛由于呼吸受到阻碍,就会结束休眠开始活动,并努力爬出水面。 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 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多媒体展示 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如蜗牛是益虫还是害虫? 5.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结合蜗牛的身体特征和多媒体课件 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并提出新的问题,蜗牛能长时间放在水里吗? 四、继续观察蜗牛(多媒体展示,观看视频材料) 设计意图: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五、小结本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教案教学设计.doc

本课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到大自然中去捉蜗牛和能够饲养蜗牛。 能够观察、比较、描述蜗牛。 能通过画图和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能提出关于蜗牛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通过收集、阅读资料来提高对蜗牛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 知道蜗牛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 知道蜗牛是怎么运动的。 知道蜗牛的栖息地和生活习性。 知道一些有关蜗牛的品种、繁殖等相关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在探究蜗牛特征方面的兴趣。 培养对小动物的兴趣和爱心,关注周围其它生命的情感。 意识到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 通过小组活动,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捉蜗牛,观察蜗牛。 (一)、导入: 1、请大家猜个谜:说牛不是牛,背着房子走。(打一动物) 2、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研究蜗牛(板书)。 【评析】用猜谜的方式导入课题既生动有趣,又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储备,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3、下面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捉蜗牛,你认为我们要做哪些准备? (1)需要一些什么工具?(教师提供每组一只饲养盒) (2)估计什么地方能捉到?(校园的花坛、草坪等处) (3)捉蜗牛时,要注意什么?(安全、爱护绿化) 4、分组、落实任务。 4人一组,自由组合,每组选出一位责任心强,喜欢小动物的同学担任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带领小组成员去捉蜗牛,至少4只。 5、捉蜗牛。 6、回来后汇报交流,你是在什么地方捉到的?捉到时它是怎样的?想想这是为什么? 【评析】在捉蜗牛前,让学生对活动的准备工作进行研讨和准备,为以后类似的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通过捉蜗牛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初步感知蜗牛的生活习性。 7、仔细观察蜗牛长的什么样?老师这里有放大镜和玻璃片,如果你们需要可以上来拿。如果蜗牛躲在壳里可以放到水里浸一会儿,再拿出来。 (1)蜗牛的背上有什么?它软硬如何?像什么?(螺旋) (2)蜗牛的头上有什么?触角有几对?这两对触角一样吗? (3)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用手摸一摸。 (4)让蜗牛在玻璃片上爬行,观察它是用什么爬行的?(告诉学生,这叫腹足)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蜗牛的外形,编成儿歌或顺口溜。 蜗牛身体软绵绵,背上硬壳像螺旋,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和蝗虫(1)》教学设计一_小学自然教案_模板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和蝗虫(1)》教学设计一_小学自然教 案_模板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知道蜗牛和蝗虫的区别。 2.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能根据动物特点,描述动物的大小。教学准备: 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蝗虫、蜗牛壳、放大镜、尺、三角尺、记录用纸和笔。 2.蝗虫、蜗牛、长得跟蜗牛相近的动物、长得跟蝗虫相近的动物、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大象、长颈鹿、蜂鸟等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蝗虫。 1.观察蝗虫。蝗虫的头、胸、腹;蝗虫的头部:眼睛(单眼与复眼)、触角、嘴(口器);蝗虫的脚;蝗虫的翅; 2.描述蝗虫的身体的特点。 二、比较蜗牛和蝗虫的身体。 1.比较蜗牛与蝗虫的相同点。都有头部,头部有触角、眼睛、嘴;都有运动器官——足…… 2.比较蜗牛与蝗虫的不同点。身体形状、构造不同;眼睛、触角、嘴、足等不同…… 三、比较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1.周围环境中,跟蜗牛长得相近的动物:田螺、蛞蝓、蚌、蚬…… 2.周围环境中,跟蝗虫长得相近的动物:蚱蜢、螳螂、蟋蟀、蜜蜂、蚂蚁…… 3.周围环境中,长得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猫、青蛙、鱼、鸟、乌龟…… 四、观察蝗虫的大小。 1.比较两只蝗虫的大小。 2.观察描述一只较大的蝗虫和一只较小的蝗虫。 3.测量蝗虫的身体长度。 4.测量蝗虫的展翅长度。 五、观察蜗牛的大小。 1.测量蜗牛的身体长度。蜗牛的身体没有固定的长度,测量存在难度,即使测出了数据也没有多大用处。 2.寻找比较蜗牛大小的方法。 3.比较测量蜗牛壳的大小。用三角尺测量蜗牛壳口朝向桌面时的高度。 六、动物大小的观察和描述。 1.出示一张蜂鸟的图片,问:这是什么鸟?这只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没有?知道这鸟有多大吗?老师用食指和拇指表示1-2厘米的大小,同时告诉大家,这只蜂鸟跟蜜蜂差不多大小。学生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了。瞧,大小的观察和描述,有时是很重要,很有用的。 2.讨论:大象、长颈鹿、鱼、蚯蚓、蝴蝶、乌龟、瓢虫,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这些动物身体的大小。 3.说说自己在寻访小动物的调查活动中,是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动物身体的大小的。 七、小结。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观察方法。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蜗牛(一)》教科版

《蜗牛(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科学动物单元的第二课,从这一课开始,学生将对四种小动物进行细致的观察。所以本课观察活动的开展,将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特征,逐步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我所知道的蜗牛;第二部分,观察蜗牛的身体;第三部分,观察蜗牛的运动;第四部分,饲养蜗牛的方法。 学情分析 蜗牛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小动物,它行动缓慢,易于观察研究,因此非常适合在课堂上进行观察研究活动,在本课的学习中,还将发展学生观察、饲养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研究蜗牛,初步感知蜗牛的身体特点等。经历探究蜗牛的科学观察过程,学会尊重、合作交流。

难点:学习科学观察的方法,并在探究中对获得的新发现进行描述。 评价任务 1.观察并描述蜗牛的身体特征及运动方式。 2.学会饲养蜗牛并能坚持饲养观察蜗牛的生活。 教学准备 为每小组准备:2~3只蜗牛、1个放大镜、1条树枝、1条线、1块玻璃、1个饲养箱。 教师准备:与学生相同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1.《寻访小动物》一课拓展:今天我们一起去“寻访”了校园里各种小动物,这种动物你们见过吗?(教师出示自己饲养的蜗牛) 2.这是老师在田野里抓来饲养的小动物蜗牛,你想去观察一下吗?你准备怎样去观察?如何记录? 3.想知道老师是怎样饲养蜗牛的吗?先回去寻找并观察蜗牛,用你的观察记录到老师这儿换一个“小锦囊”(蜗牛的饲养方法)。 4.用两周时间观察并饲养蜗牛,尝试记录,写一篇科学日记。 【设计意图: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真正地置于真实的生命世界中观察自然状态下真实的蜗牛,饲养真实蜗牛,真实的观察、如实的记录描述,使教学具有真实感,使学生具有真实体验。为接下科学概念构建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引入 1.谜语导入: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走,别说它的力气小,能够背起屋子走。(打一动物)。(蜗牛)你们曾经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蜗牛? 2.画曾经看到过的蜗牛:我们在课前已经用两周的时间观察和饲养蜗牛了,你能画一只蜗牛吗? 3.观察蜗牛、饲养蜗牛你有哪些发现? 【设计意图:谜语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画蜗牛、汇报发现,暴露学生前概念。】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2.3蜗牛(二)优质教案

“蜗牛”(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内容分析: 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研究兴趣,“蜗牛”这节课正是基于这一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蜗牛的外形、运动方式、吃食和饲养方面的情况,虽然小学生年龄尚小,但他们自从学爬、学走、学讲时起,就已经可以自己学习,通过模仿和自己反馈的机智学会了不少东西。因此,在观察蜗牛时,我们也不能把他们看作一张白纸。活动时应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智力结构,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实践和一系列思维过程去认识事物,主动探究事物。这样,获取的知识必然是生动、具体、深刻、鲜明、丰富的,也是终生难忘的。 《蜗牛》一课是学生真正观察小动物的起始课,学生还是第一次学习观察小动物、描述小动物。因此,开好这个头,对学生来说意义非常大。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我重在让学生经历按一定顺序去观察的过程,不要求学生获得知识的完整,只要是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只要没有错误,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就行让学生通过活动建构自己的关于蜗牛的意义。 二、活动目标: 科学概念: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蜗牛的身体结构、外形特征,食物等方面的直接认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初步的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细节观察的过程,培养在观察中不断生成一些新的问题的能力,进行一些猜测和推测的能力;学会表达交流自己观察的情况,学习如何整理事实。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蜗牛以及身边的小动物的兴趣,培养对小动物的亲近感。 三、活动准备 每个小组课外捕捉若干蜗牛,每人准备好放大镜,一组一张白纸,一张记录纸;食盐、苹果、面包、菜叶、萝卜、葱头等 四、活动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布置教室:(1)大屏幕显示一个画有蜗牛的像框。(2)每组桌上的水槽中都放着几只蜗牛。)老师:同学们,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个水槽,大家刚才一定看到了,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种小动物,一起告诉老师是什么?

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二)教案

蜗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教学准备】分组:2-3 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3. 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4. 关注: 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

到的。 5. 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 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 1. 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 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 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 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5. 关注: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6. 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 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 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用心爱心专心 13."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继续观察蜗牛 1.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2.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一)》教案——第1课时

《蜗牛》(一)教案——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蜗牛的身体和壳 2.知道蜗牛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对蜗牛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教学难点 能对蜗牛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启发教学法 教学准备 放大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平时大家都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让大家猜猜这是一种什么动物: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 2.由此引入课题:蜗牛 3.检查学生捉到的蜗牛。说说你在哪里捉到的蜗牛? 二、新授 1.同学们,说说你们对蜗牛的认识有哪些? 2.观察蜗牛的身体 (1)(发给学生放大镜),你能用它来干什么? (观察蜗牛)(板书:观察) (2)我们怎样观察? (尝试按一定顺序) 现在就请大家仔细观察蜗牛,并把它画下来。

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并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画的蜗牛。 (出示蜗牛的身体的课件) 3.观察蜗牛的壳 (1)观察过蜗牛的壳吗?有什么特点?怎么描述蜗牛的壳? (2)蜗牛壳上的螺线的观察和讨论。 (3)螺线旋了几圈?怎么数? (4)螺线的展开方向是怎样的? (5)自然界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展开疑问:蜗牛的外形有何特点?身体有几部分组成? 生A:我观察过蜗牛的壳,蜗牛的壳一圈代表一岁。 生B:我也观察过蜗牛的壳,而且我知道蜗牛的心、肺以及很多重要的器官都在这个壳里面,壳是保护它们的。 生C:我知道如果蜗牛的壳坏掉了,那么这个蜗牛就不会再活很长时间了。 …… 呀!同学们真棒!对蜗牛的壳了解到这么多!那么对于蜗牛的身体,你又观察到了多少呢? 组内合作讨论并汇报 生D:我观察到了蜗牛有两对触角,其中眼睛长在比较长的那对触角上面。而且它的皮肤是带粘性的。 生E:我看到了蜗牛的口,蜗牛的口里有好多牙齿,而且它的嘴是带锯齿形状的。 生F:蜗牛有腹足,我看到蜗牛在向前爬行的时候是靠腹足运动的。 …… 师总结:同学们真棒!观察到了这么多。老师再来补充一下。蜗牛的身体分为头部、腹部和尾部三部分。头部有眼睛、触角和嘴巴。有两对触角,前面一对比较长,后面一对比较短,长的触角上面有眼睛。而且背上有一个坚硬的壳。蜗牛是靠呼吸孔呼吸的。蜗牛的足是腹足,齿是舌齿,它们利用腹足在各种物体上爬行,并会留下粘液的痕迹。 4.同学们课下自己仔细的观察 三、练习 1.判断题 (1)蜗牛的足是腹足,齿是舌齿()

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教学设计

《蜗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儿歌吗?下面咱们就一起来看一段儿歌视频,看看儿歌的主人公是谁?(播放视频)同学们知道歌曲的主人公是谁了吗?对,蜗牛。蜗牛可爱吗?(课件展示蜗牛图片)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更全面的了解一下---蜗牛。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自己试着分析蜗牛的身体构造。

学生观察、分析、小组内交流补充。 (2)、教师展示蜗牛身体构造图,全班进一步交流探讨。 (3)、学生试着画蜗牛简图。(师随后示意纠正) (4)、全班交流展示。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小组讨论)。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3、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五、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想一想通过观察蜗牛的爬行,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利用课件图片进行说明、体会。 2、蜗牛那么小、行动那么慢,我们是不是可以随意伤害它呢?它有什么贡献呢? 利用课件展示蜗牛的价值,比如药用方面、食用方面。

小学三年级科学《蜗牛》说课稿

《蜗牛》说课稿 单位:胡集镇石槽朱小学 学科:科学 说课教师:兆艳

《蜗牛》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容是小学科学三年级第二单元的第二课《蜗牛》,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反思等几个方面来介绍我对本课的理解。 说教材 1、教学容 《蜗牛》是科教版《科学》三年级的容。是属于生命科学的畴,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我所知道的蜗牛,观察蜗牛的身体,观察蜗牛的运动,饲养蜗牛。本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组织学生寻访、饲养、观察、记录和研究蜗牛,达到认识蜗牛的生活环境、身体构造、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的目的。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蜗牛》一课是学生真正观察小动物的起始课,学生还是第一次观察小动物,描述小动物,本课将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蜗牛的过程,培养他们热爱小动物。开好了这个头,对学生以后的探究动物来说意义非常大。 3、教材的处理 本课容学生在学习前已经通过各种途径有所了解,如果还按教材规定的容进行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根据农村学校的条件,我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处理,大胆地选择利用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器官都调动起来,能够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能动、有效学习的能力。使学习容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记忆、理解和掌握。 4、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蜗牛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和体验观察蜗牛的过程,学会用收集、整理的资料进行实践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小动物,对学生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5、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难点是学生观察活动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处理。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说学生 对学生来说,喜欢动物是与生俱来的。蜗牛是学生非常喜爱、了解但又没有仔细关注过的小动物。学生观察的困难在于能否找到蜗牛身体的各部位,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观察蜗牛的爬行状态。因此,在课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参与观察活动,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蜗牛的特征。 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等方法。声情并茂的语言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长时间保持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师生合作法,主要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解答困惑或疑惑。课堂上,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教师充当倾听者和组织者。 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二)、自主探究,观察交流,(三)、画蜗牛,加深认识,(四)、课外延伸。 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开课时我选择适合三年级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谜语导入:(出示谜语),在猜谜语的过程中,学生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状态,产生了了解蜗牛的欲望,从而揭示课题------探究《蜗牛》。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蜗牛(一)

⒉蜗牛(一) 教学内容:⒉蜗牛(一)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词汇:触角,腹足,黏液,螺旋,螺线,应激性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观察记录。 科学方法:有序观察,对比联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核心价值观: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有序观察活动。 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加工整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蜗牛,课件 学具:蜗牛,放大镜,棉线,玻璃片,纸杯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寻找蜗牛,带几只蜗牛来,并请学生关注找到蜗牛的环境特点。 一、导入 1、同学们在课前寻访了小动物,找到了蜗牛,你是在哪里找到蜗牛的?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学生介绍交流:草丛中,花坛边…… 3、小结:通过这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了解了蜗牛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这就是适合它生存的生活环境。今天,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观察了解蜗牛。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谈话:你是否观察过蜗牛?你对蜗牛有多少了解?请简单介绍一下。 2、学生交流:印象中的蜗牛。 3、蜗牛是我们所熟悉的小动物,为了更好地了解它,我们还需对它进行细致地观察。我们该如何观察蜗牛呢? 4、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纪录的方法。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想法。 5、交流汇报,小组间质疑补充。 6、教师概括(借助PPT强调): ①按一定顺序观察,由整体到局部,由头到尾; ②观察要耐心,要安静; ③看不清楚时,可借助放大镜; ④如实记录发现,可写可画。 7、学生观察蜗牛,记录发现,提出新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8、汇报交流(利用PPT课件,进行讲解): ①蜗牛的身体可分为头、腹、尾,背上有一个壳; ②头上有两对触角,一长一短,长触角顶端有眼睛; ③腹部柔软,用于爬行,爬行时会分泌出黏液; ④壳上有一圈圈的螺线,按螺线方向可分为左旋和右旋。(借助蚊香,时钟等帮助学生理解) ⑤用小棒触碰蜗牛身体,它会收缩身体或触角,会有反应。 9、交流:观察过程中的新问题。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蜗牛的运动很有特点,为了更清楚地看到蜗牛运动时的特点,你有什么办法吗? 2、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 3、交流方法。 4、小结归纳: ①使蜗牛在透明杯子或玻璃片上爬行,可以方便我们观察。 ②给予蜗牛适度的刺激,了解它对刺激的反应。 5、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6、汇报交流: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蜗牛的身体是怎样前进的? ①蜗牛的足叫腹足,是它的运动器官; ②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条很浅的印痕,是它分泌的黏液。 思考:这些黏液有何作用?

蜗牛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蜗牛教科版三年级科学 上册教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蜗牛”(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内容分析 : 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研究兴趣,“蜗牛”这节课正是基于这一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蜗牛的外形、运动方式、吃食和饲养方面的情况,虽然小学生年龄尚小,但他们自从学爬、学走、学讲时起,就已经可以自己学习,通过模仿和自己反馈的机智学会了不少东西。因此,在观察蜗牛时,我们也不能把他们看作一张白纸。活动时应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智力结构,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实践和一系列思维过程去认识事物,主动探究事物。这样,获取的知识必然是生动、具体、深刻、鲜明、丰富的,也是终生难忘的。 《蜗牛》一课是学生真正观察小动物的起始课,学生还是第一次学习观察小动物、描述小动物。因此,开好这个头,对学生来说意义非常大。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我重在让学生经历按一定顺序去观察的过程,不要求学生获得知识的完整,只要是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只要没有错误,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就行让学生通过活动建构自己的关于蜗牛的意义。 二、活动目标: 科学概念: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蜗牛的身体结构、外形特征,食物等方面的直接认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初步的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细节观察的过程,培养在观察中不断生成一些新的问题的能力,进行一些猜测和推测的能力;学会表达交流自己观察的情况,学习如何整理事实。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蜗牛以及身边的小动物的兴趣,培养对小动物的亲近感。 三、活动准备 每个小组课外捕捉若干蜗牛,每人准备好放大镜,一组一张白纸,一张记录纸;食盐、苹果、面包、菜叶、萝卜、葱头等 四、活动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布置教室:(1)大屏幕显示一个画有蜗牛的像框。(2)每组桌上的水槽中都放着几只蜗牛。) 老师:同学们,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个水槽,大家刚才一定看到了,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种小动物,一起告诉老师是什么 学生:蜗牛。 老师:你们喜欢蜗牛吗 老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蜗牛的知识。 [创设良好的科学教学环境,让学生看到蜗牛这一实物,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创设直观情境,丰富学生感知,激发其兴趣 老师: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关于蜗牛的动画故事。 学生看动画片(动画片中介绍了蜗牛的种类、生活习性、颜色等特点。) 老师:谁来说一说,你从刚才的画面中了解到哪些关于蜗牛的知识 学生:回答自己了解了哪些知识。 老师:你们真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记住了这么多的知识。

蜗牛教案

《蜗牛(一)》活动设计 所在单位:重庆市潼南区玉溪镇五通村尖山小学任课教师:杨绍兵 部的顺序。整体是指观察蜗牛的外形、大小、结构 等;局部指从前往后每一部分长什么样子的。 通过动画了解蜗牛的身体结构。

在饲养箱或广口瓶内,铺上一层细沙,再铺一层潮湿的土壤,再放几片树叶,形 每天傍晚用菜叶、青瓜等喂食,第二天早上把食物残渣处理干净。 周围环境中如果能找到蜗牛,最好老师在课堂上能够给每个小组准备几只蜗 观察蜗牛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蜗牛画下来,让学生知道画图 课后反思: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蜗牛》是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属于生命科学的 范畴,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我所知道的蜗牛,观察蜗牛的身体,观察蜗牛 的运动,饲养蜗牛。本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组织学生寻访、饲养、观察、记录和 研究蜗牛,达到认识蜗牛的生活环境、身体构造、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的目的。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蜗牛》一课是学生真正观察小动物的起始课,学生还是第一次观察小动物, 描述小动物,本课将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蜗牛的过程,培养他们热爱小动物。开好 了这个头,对学生以后的探究动物来说意义非常大。 3、教材的处理

本课内容学生在学习前已经通过各种途径有所了解,如果还按教材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根据农村学校的条件,我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处理,大胆地选择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器官都调动起来,能够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能动、有效学习的能力。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记忆、理解和掌握。 4、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蜗牛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和体验观察蜗牛的过程,学会用收集、整理的资料进行实践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小动物,对学生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5、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难点是学生观察活动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处理。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说学生 对学生来说,喜欢动物是与生俱来的。蜗牛是学生非常喜爱、了解但又没有仔细关注过的小动物。学生观察的困难在于能否找到蜗牛身体的各部位,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观察蜗牛的爬行状态。因此,在课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参与观察活动,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蜗牛的特征。 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等方法。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长时间保持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师生合作法,主要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解答困惑或疑惑。课堂上,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教师充当倾听者和组织者。 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二)、自主探究,观察交流,(三)、画蜗牛,加深认识,(四)、课外延伸。 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开课时我选择适合三年级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谜语导入:(出示谜语),在猜谜语的过程中,学生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状态,产生了了解蜗牛的欲望,从而揭示课题------探究《蜗牛》。 自主探究,观察交流 1、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 这个环节,我首先出示一组蜗牛的视频,学生观看后,提问:哪里能找到蜗牛?蜗牛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你们仔细观察过蜗牛吗?通过观察得出: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小学三年级科学第3课蜗牛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第3课蜗牛(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教学准备】 分组: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3.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4.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的。 5.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 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5.关注: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继续观察蜗牛 1.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2.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3.关注:饲养中是否仔细认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察的兴趣。 4.设计意图: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动物的信息。 板书设计: 3. 蜗牛(二) 吃食 排泄 呼吸 其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