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 复习题 参考答案

景观生态学 复习题 参考答案
景观生态学 复习题 参考答案

》复习题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第一章景观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

1.什么叫景观?

答:景观是地球上一个由不同土地覆盖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一块土地);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面积大小在数公顷至数万平方公里之间;兼具自然、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什么叫景观生态学?

答:发生在的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整体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学分支,综合研究景观或景观组分的空间结构、生态过程、生态功能和动态变化的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学科。

3.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答:研究景观的研究内容包括:(1)景观结构 (2)景观生态过程和景观功能 (3)景观变化 (4)景观管理。

4.德国科学家C.Troll在景观生态学界的贡献是什么?为什么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会重提他的科学贡献?

答:Troll研究东非土地利用的时候,首次(1939年)提出景观生态这个术语,用以分析一个地区不同地域单位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

20世纪70年代以后,地球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们寻找解决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时候,确认Troll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思想具有指导意义,因而重提他的科学贡献。

5.IALE的含义是什么?

答:国际景观生态学会。

6.什么叫景观异质性?

答:异质性指一个区域内,景观或景观组分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异程度。变异越大,异质性越高。

7.为什么说,尺度是景观异质性的一种限定或者条件?

答:因为异质性与尺度是紧密相关的,尺度越大,景观的细节分辨率就降低,看起来就越模糊,景观就越趋于同质。也就是说,景观异质性必须在特定的尺度(包括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才能度量,尺度是对异质性的一种限定或条件。

8.什么叫生态流?

答:生态流指生景观或景观组分之间的物质、能量、物种、信息、价值的空间位移(迁移)过程。

9.生态流有那些类型?每个类型举出3个你熟悉的例子。

答:生态流包括能量流、物质流和物种流(以及信息流)。

(1)能量流,如,城市热岛中的热量向郊区扩散,以达到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目的。

(2)物质流,如,在小流域里,坡地上的水土资源沿着破面流到洼地,即通常说的水土流失。 (3)物种流,如,鱼群沿着江河上下回游,候鸟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的迁徙。

10.什么叫源区(源景观),什么叫汇区(汇景观)?

答:生态流在景观组分之间的移动,有起、止问题,起始的地方为源区 (s o u r ce) (源景观)、终止的地方为汇区 (sink) (汇景观)。

11.为什么说景观里的源景观和汇景观可以转换?举出你熟悉的3个例子。

答:在景观里,具体景观组分是不是源区 (s o u r ce) (源景观)或者汇区 (sink) (汇景观),是根据生态流来确定的,景观里的生态流多种多样,生态流改变了,源区 (s o u r ce) (源景观)或者汇区 (sink) (汇景观)也发生改变。

例如,昆明城区与滇池水域,是滇池流域景观的两个组分。城区的C O2经过空气到达滇池水域被蓝藻光合作用转变为有机物质,C O2的迁移为生态流,这时,城区是源区,滇池水域是汇区;滇池水域的鱼虾等水产品经过捕捞作为商品被运输到城区消费,水产品的运输为生态流,这时,城区是汇区,滇池水域是源区。

12.什么叫景观生态交错带(景观边界)?

答:生态交错带就是由两个不同性质斑块的交界以及各自的边缘所构成的斑块之间的过渡带。两两交接的景观组分之间存在生态流,物种竞争或其他生态流在外力作用下达到平衡时,两两的景观组分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在此融合,形成景观边界或生态交错带。

13.什么叫景观边缘效应?举出你熟悉的3个例子。

答:两种景观组分相交接时,产生了结构和功能上都有别于两交接景观组分的生态后果,即边缘效应(edge effect)。 边缘效应的作用:阻碍或者促进生态流的运行。

14.举例说明什么叫景观渗透现象?出现景观渗透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举出你熟悉的3个例子。 答:不同的生态流在景观或景观组分之间流动时,一些生态流得以通过,另外一些生态流被阻止而不能通过,这个现象为景观的渗透现象。

出现景观渗透现象的机制有景观结构生态流两个方面。结构方面,两两交接景观组分之间的对比度大小。生态流方面,存在势能,能量扩散;物质的密度差异、生物携带、外力作用;物种的食物、安全、繁殖需求。

15.什么叫生物的分布区?

答:指某种生物所占据的地理空间,在此空间内,该种生物能够充分地进行个体发育,并留下具有生命力的后代。

16.生物为什么会灭绝?生物为什么会在景观里流动?

答:原因有很多,比如环境的突变使物种自身根本没有作出调整遗传以适应环境的时间,或是有大的灾难发生,再有就是近代人类无节制的狩猎活动也使许多生物灭绝。

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也使生物失去了生存的家园。因为景观的变化迫使它们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生物就必须在景观中流动,是为了寻找食物、安全场所、繁殖需求。

17.什么叫生物种群,生物亚种群,复合种群(metap o pu l ati o n)?

答:种群(p o pu l ati o n)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并能长期繁衍繁衍后代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亚种群是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但只能短期繁衍繁衍后代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由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亚种群组成的种群复合系统(metap o pu l ati o n)。

18.复合种群有哪些类型?每个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答:(1)经典型或Levins复合种群:由许多大小和生态特性相似的生境斑块组成的种群系统。(2)大陆—岛屿型复合种群:由少数很大的生境斑块和许多很小的生境斑块组成的种群系统。(3)斑块复合种群:由许多相互之间有频繁个体或繁殖体交流的生境斑块组成的种群系统。(4)非平衡能复合种群:虽然在生境的空间节点上可能与经典型或斑块复合种群相似,但由于再定居过程不明显或全然没有,从而使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

19.要开展景观生态研究,如何界定(确定)要研究的景观?

答:研究对象占据的具体空间范围。

第二章景观结构和格局

20.什么叫景观结构?为什么景观结构图中的所有图斑必须是投影图斑?

答:景观结构是景观组分在空间上的排列和组合形式。

景观面积指的是没有坡度的水平面积,这就要求景观结构图中的所有图斑必须是投影图斑。21.制作景观结构图需要哪些信息?是从哪些方面收集这些信息?

答:①专项地图,②遥感信息,③文字数据,④实地调查。

收集制图信息的途径:收集现有的地图、文字、数据,或者通过实地调查获取。

22.景观结构图有哪些作用?

答:展示与分析,输出专项成品图/专项数据。

23.什么叫景观组分?识别景观结构图里的景观组分,为什么要分别从性质、形态、来源3方面进行?举例说明。

答:景观组分是指景观内部的不同土地覆盖类型。

因为只有通过从性质、形态、来源3个方面来分析,才能正确认识和分析景观结构图里面的各种景观组分,以及景观组分的功能,作用和价值。

24.根据来源,景观组分可以分为哪4种类型?

答:资源环境组分、源生性组分、受干扰组分、引进组分

25.根据形态,景观组分可以分为哪3种类型?

答:斑块、廊道、基底。

26.在景观组分里,基底(mat r ix)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怎样判定某一种景观组分是基底?

答:基底是背景化的景观组分,具有控制景观性质、动态变化的作用。

判定标准:(1)相对面积大于50%;(2)联通性高;(3)具有动态控制作用。

27.在景观组分里,廊道(c orr id or)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怎样判定某一种景观组分是廊道?

答:廊道具有双重性质,包括将不同景观隔离开和将不同景观连接起来,具体作用是:(1)运输作用,(2)保护作用,(3)资源作用,(4)美学观赏作用。

判定标准:景观里狭长的景观组分。

28.什么叫廊道的内环境?

答:廊道狭长的景观组分,从外侧到内部遭受其他景观组分的影响越来越弱小,在廊道的最中部就会形成独特的小生境,即内环境。

29.什么叫廊道的网络结构,节点,网眼?

答:廊道间相互连接成网络结构。其中,各廊道相交的点叫做节点,各廊道中间围成的封闭空间叫网眼。

30.什么叫景观指数?

答:景观指数是指能够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

31.在景观里,同一种景观组分有那4种空间分布形式?

答:①规则式均匀分布;②聚集分布;③线性分布;④平行分布。

32.在景观里,同一种景观组分有那2种空间散布方式?各有什么生态意义?

答:松散和集中。意义:松散构型不利于生态流(火灾、虫害)传播,集中构型则利于生态流传播。

33.什么叫景观整体的空间格局?美国学者F or man 提出的4种景观空间格局是什么?

答:景观中各景观组分组合形成的格局。①分散式景观格局;②网状景观格局;③交错景观格局;④棋盘状景观格局。

34.什么叫分散式景观格局?在分散式景观格局里,值得特别关注的生态问题是什么?

答:分散式景观格局是指景观中缺乏廊道,只以一种基底为背景,另一种或多种斑块散布在基底中。

特别关注的生态问题:基底对斑块具有决定性影响。

35.什么叫网络景观格局?在网络景观格局里,值得特别关注的生态问题是什么?

答:网络景观格局是指景观中廊道发达,交错形成网络状,在网络间散布着一种或多种斑块,或者由廊道形成基底,或有其他类型的基底。

特别关注的生态问题:生态流的轻易扩散,比如,促进生物基因交流,助长污染物扩散和有害生物蔓延。

36.什么叫现实的景观类型?美国学者F or man 根据什么提出的5种景观类型?这5种 景观类型是什么?

答:现实的景观类型是指达到其上存在的景观类型,美国学者F or man 根据人类影响强度,将现实景观划分为5个类型,分别是:① 自然景观 ② 管理景观③耕作景观④ 城郊景观⑤ 城市景观。

37.什么叫管理景观?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答:管理景观是指人类管理使用状态下的自然景观。特点是:保持与自然景观的基本属性,但出现了明显的人为管理或干扰。例如,牧场,生态旅游景区。

第三章景观结构和格局

38.什么叫景观生态功能?景观生态功能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景观生态功能是指景观或景观组分内部,之间,能量、物质、物种流动所引起的空间相互作用及生态效应。

景观生态功能包括3方面:(1)生物生产和自组织功能(体现出一定的生物生产力,有一定数量的物质积累,能自然维持和更新);(2)环境服务功能(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特别是正面的影响);(3)文化支持功能(从人类生活的心理需要出发的文化和美学价值)。

39.在景观里,促使生态流流动的因素有哪些?

答:(1)力 (2)媒介物

40.大气运动(风)对生态流的流动有哪些作用?举出你最熟悉的3个例子。

答:它是一种传输动力,促进能量扩散,物种传送和物种迁徙。如:水分子通过气流在高空中扩散;种子的扩散;昆虫靠风媒的扩散。

41.水流对生态流的流动有哪些作用?举出你最熟悉的3个例子。

答:作为一种媒介物起传输作用。如:地下水对矿质养分的传输扩散;河流对植物种子的传输扩散;水流的冲击使泥沙传输至另一个地方。

42.人类活动对生态流的流动有哪些作用?举出你最熟悉的3个例子。

答:作为一种媒介物起传输作用。如:人类对农作物的种植作用;人类对植物的移栽;人类的居民点使食物和排泄物的高度密集。

43.在广大乡村的农业景观里,耕地中间栽种大量的树木林带,有什么生态作用?用图示的方法加以说明?

答:(1)改变农田小气候,尤其是风速;(2)防止土壤侵蚀,保护农田养分,改善附近河流;

(3)促进或者阻碍生存其中或者穿越其间的鼠类、鸟类、昆虫、花粉和种子分布;(4)保持农田景观里的食物链,以抑制害虫种群的爆发,减少农作物的损失。

作图:略(自己做,并写出文字分析)

44.在公路、铁路、城市大街道的两侧,栽种大量的树木林带,有什么生态作用?用图示的方法加以说明?

答:(1)防风、固沙、保土;(2)减少噪声污染、阻碍污染物质扩散;(3)营造生态栖息地;

(4)美化道路、街道景观。

作图:略(自己做,并写出文字分析)

45.为什么城市高层建筑设计中要特别重视连排建筑物的走向问题?

答:避免盛行风向对高层建筑的破坏,不影响城市的天际线以提高整个城

市的和谐。 46.什么叫沙尘暴?沙尘暴形成的3个要素是什么?人类可以控制

的要素是哪些,为什么? 答:沙尘暴是近地面气层携带沙尘作长距离移动的天气现象,

即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

沙尘暴形成的3个要素是:(1)地面上的沙尘物质,(2)大

风,(3)不稳定的空气。 人类可以控制的要素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因为人类可以通

过植树造林(草地)来覆盖地表减少沙源,但不能改变大风和不稳定空气。

47.什么叫噪声?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怎样减缓城市噪声?

答:在环境中传播的声音,其强度超过一定的阈值,影响人及

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就成为噪声。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可以在噪声源的两侧改变景观结构以减缓

噪声传播。例如,设置隔离屏障,增加绿化措施,等等。 48.在天然降水过程中,水分是怎样分配的?用图示的方法,解释

陆地上的降水的分配。 答:降水分配途径有:①蒸发回到大气中 ;②向下渗透,形

成地下水储存起来;③形成地表径流,径流汇集为河流而进入海洋。

作图:略(自己做,并写出文字分析)

49.用图示的方法,分析森林、草地、裸地对降水的影响。如果

要留住更多的降水,应该怎样改变景观结构?

答: 森林、草地、裸地截留降水的能力主次降低。如果要留

住更多的雨水,可以多植树造林,例如山地上可以多种植阔叶森

林,防止更多的雨水从地表流走。

作图:略(自己做,并写出文字分析)

50.中国南方很多地方,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夏季城镇洪涝越

来越频繁。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现象,并提出解决的对

答: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的大部分地块由林地或耕地变为了建设用地。这些建设用地基本都是水泥地块,相当于裸地,渗透能力很低。

中国南方常有暴雨,城市建设用地(裸地)失去的水分向下渗透的功能,就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解决对策:减少建设用地内部的水泥地块,留出更多的裸露土地,多种植树木,以提高城市土地的水分渗透能力。同时,也应该提前做好防洪涝的措施,比如清除河道淤积、疏通桥涵、修建防洪堤,等等。

51.我们丢弃或者不留心掉落在校园里的一片餐巾纸,最终进入滇池。驱动力是什么?生态后果是什么?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怎样阻止成千上万片丢弃或掉落的餐巾纸进入滇池?

答:驱动力是风和水流;后果是造成滇池的水体污染。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可以(1)减少散落景观内的纸源,不随地丢弃餐巾纸;(2)在雨水进入下水道或者河道的地方,布设过滤网,减少餐巾纸进入水网;(3)在水道或者河道内布设隔离网;(4)把河道或者污水管道里的污水引入滇池周围的湿地,污水通过湿地净化以后再进入滇池。

52.土壤侵蚀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有哪些?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改变哪些因素,可以实现对土壤侵蚀的控制?

答:降水强度,坡长,坡度,土壤可侵蚀性,植被覆盖度。

增加植物覆盖率,降低坡度,减少坡长,改变土壤类型等可以实现对土壤侵蚀的控制。

53.根据你现有的知识,举出2个实例,说明改变景观结构可以控制土壤侵蚀。

答:(1)在荒地和裸地等地方多种植树木;在比较陡的地方建造边坡,比如山路上;(2)人类造一些人工湿地或人工湖,可以控制土壤侵蚀。

54.什么叫物种流?举出3个实例加以说明。

答:物种流是指物种的种群在生态系统内或系统之间时空变化的状态。

例子:(1)美洲臭蚰在景观中的移动;(2)美国北卡罗里纳州海礁平原上的黑熊在沼泽、森林之间的移动;(3)迪庆州香格里拉的轮牧体系。

第四章景观动态变化

55.什么叫景观的波动,景观的演变?景观波动和景观演变的差异是什么?

答:景观的波动指景观或景观组分在不同时间段在结构和生态方面出现可以逆转的差异;景观的演变指景观或景观组分在不同时间段在结构和生态方面出现不可以逆转的差异。

景观波动是环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例如温带地区,一年四季的景观物侯变化;而景观演变是环境非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例如在昆明的耕地上修建大量房屋。

56.如何使用图形法识别景观的动态变化?

答:制作不同时期的景观结构图,比较,找出有无景观演变的特征。

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某一非基底景观组分发展成为基底;几种景观组分类型所占比例发生了足够大的变化;产生了一种新的景观组分,并达到一定的覆盖范围。

57.如何使用转移矩阵方法分析景观的动态变化?

答:①编绘不同时期的景观结构图;②列表形成转移矩阵计算各景观组分的转换比例。

58.我们的校园,包括了教室(包括餐厅)、宿舍、道路(包括停车场)、草地、树林等景观组分,在这些景观组分里,都或多或少有一定数量的塑料垃圾。学校在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期间,要开展校园景观里的塑料垃圾进行整治。请你设计一种方案来评估这一塑料垃圾整治的效果。

答:校园塑料垃圾是景观里的一种物质,可以通过抽样评估塑料垃圾的数量,及其在不传统三时间上的变化。

评估思路是:在学校开展校园景观里的塑料垃圾进行整治之前、之后进行抽样调查,例如,如果学校在2014年9月进行校园景观塑料垃圾整治,那么,可以在2014年8月、2015年1月进行抽样调查。

评估的具体做法是:

(1)在无法知道校园各种景观组分面积的时候,进行不同景观组分单位面积的塑料垃圾评估。

抽样调查:对教室(包括餐厅)、宿舍、道路(包括停车场)、草地、树林等景观组分类型,没个类型选择10个地点(共50个地点),每个地点抽取3个1m x 1m的调查样方(共150个地点1m x 1m的调查样方),收集其中的全部塑料垃圾,称重,得出单位面积里的塑料垃圾数量。

调查结果计算:分别在2014年8月、2015年1月各进行1次抽样调查。

通过计算比较,用具体数据评估学校进行校园景观里的塑料垃圾整治的效果。

(2)在知道校园各种景观组分面积的时候,进行校园塑料垃圾整治的评估。

开展上述的抽样调查和结果计算,并根据教室(包括餐厅)、宿舍、道路(包括停车场)、草地、树林等景观组分的面积,计算校园塑料垃圾的储存量。

通过比较两侧校园塑料垃圾的储存量,评估学校进行校园景观里的塑料垃圾整治的实际效果。

59.在一个长期放牧的森林草甸地带实行退牧还林,即不再放牧,也不种树种草。5年以后,发现,靠近森林的100米宽度的草甸里出现8种森林树种的幼苗幼树(退耕还林前草甸里没有这些树种)、靠近草甸的60米宽度的森林下面出现20种草甸植物的植株(退耕还林前森林里没有这些植物)。

请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此现象作出理论分

析。①退牧还林以后出现这个物种混杂的160米

宽的森林-草甸地段叫做什么? ② 为什么在靠近

森林的100米宽的草甸里会出现8种森林树种的幼

苗幼树?为什么靠近草甸的60米宽的森林下面会出

现20种草甸植物的植株?

答:(1)如图所示,5年以后出现的这个物

种混杂的160米宽的森林-草甸地段叫做景观边界

或者生态交错带,这是森林-草甸之间出现边缘效应

的结果。

(2)由于停止了放牧(放牧压力终止),植物就能够自由扩散。部分(8种)森林树种向草甸扩散,就出现在这个160米宽的生态交错带里;同理,部分(20种)草甸植物向森林扩散,就出现在这个160米宽的生态交错带里。

60.自然条件下,滇池北岸及其湖滨带河溪纵横,地表生长的植物主要有芦苇、荇菜、柳树等。2010年,在这个区域一个500公顷的地段,有凤眼莲(水葫芦) 40公顷、荇菜50公顷、蔬菜地300公顷,宾馆、别墅星罗棋布,宽敞笔直的公路纵横交错,沿着河溪有古老的柳树林带的桉树林带。

①请你绘制一张完整反映这一500

公顷范围的景观结构草图;② 用景观组分

划分的学术术语标注所绘制草图中的每个

组分。

答:如图所示。

第五章景观的人类干预和文化景观

61.改变景观的人类活动有哪些类型?

答:改变景观的人类活动类型有:人类的采集活动、自然旅游观光、畜牧业活动、农林业活动、住所和交通建设、工业化、都市化。

62.采集活动的特点是什么?当今人类正在进行的采集活动有哪些?

答:直接获取天然存在的,对人类有所价值的资源;采集动物、植物、水和矿物,即狩猎、砍树、取水灌溉、采矿。

63.农业是人类改变景观的一种活动,其基本特点是什么?对景观会产生什么样的主要影响? 答:其基本特点是驯化、培植、管护高产值作物;

影响:一方面对自然景观进行消耗、污染,产生了破坏作用,另一方面对自然景观进行有目的改造和修饰,将自然景观改造为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格局。

64.污染是人类改变景观的后果之一。减少污染,除了减少污染排放,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还有什么办法?

答:污染有很多方面,可以改变景观结构来控制污染。例如,在大城市,增加绿地植被的覆盖率,多种植吸收有害物质,减少噪音,繁殖污染物质扩散;将垃圾资源回收利用,建立城市景观防护带,将污染环境的资源集中起来,将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集中起来烧毁。

对于工厂布局,可以将有污染的工厂迁移到人烟稀少的地方,远离城市居住区等。

65.什么叫文化景观?举出你最熟悉的3个例子。

答:文化景观是指在具体的自然环境基础上,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人类有意识地在自然景观之上改造、建设形成明显文化形态的地理复合体,以满

足人类的需要、沉淀人类的历史。

实例:古城遗址、寺庙、城市公园。

66.云南省红河州的哈尼梯田,是一种文化景观。

请你用图示的方法,表达哈尼梯田景观的特征,

说明其中最重要的生态流是什么?

答:如图所示。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内的物质流

动,水、土、肥的流动为主,是其最重要的生态流。

第六章景观生态规划

67.什么叫景观生态规划?景观生态规划的3个目标是什么?

答:景观生态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基本目标,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使廊道、斑块、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并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且适于人类居住。

景观生态规划的3个目标是:①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进行的自然保护区设计;②为自然(景观) 资源的合理开发而进行的设计;③为当前不合理的景观格局(土地利用) 而进行的景观结构调整。68.为什么要把“自然优先”作为景观生态规划的首要原则?

答:“自然优先”是景观生态规划中,科学发展的要求。景观的自然属性是经过千万年长期演化形成的,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平衡状态。景观的自然属性,作为一种自然载体,对保持区域基本生态过程和生命系统,对保存生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进行景观生态规划中,要确立自然优先的原则:首先考虑遵循和保持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生态平衡。

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景观生态学 一. 名词解释 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 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多样性,排列 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等 6.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观要素及其属 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7.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8.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 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9.内缘比;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10..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 11.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不 用背) 12.景观破碎化: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景 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13.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指标。 14.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 15.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 16.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差异以及反映 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未知) 17.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生 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18.最佳的景观结构:含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最有利于获得大型斑块带来的生态效应,也有 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生境物种生存,并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具备了粗粒和细粒的有点 二. 填空 19.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20.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 21.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引进廊 道 B )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C )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考) 22.廊道的功能:生境、通道、过滤、源和汇 23.基质的判断依据(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 24.基质的特征:连接度、狭窄地带、孔隙度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复习课程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

景观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 1、景观: 概念:狭义——在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广义——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美学概念: 地理学概念: 生态学概念: 2、景观有哪些基本特征?如何理解景观和景观要素之间联系与区别? 基本特征:空间异质性、功能一致性、地域性、可辨识性、可重复性等 ①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的异质性镶嵌;②地貌、植被、土地利用和人类居住格局的特别结构;③生态系统以上区域以下的组织层次;④综合人类活动与土地的区域系统;⑤一种风景,其美学价值由文化所决定;⑥遥感图像中的像元排列。 景观要素是景观的构成基本单元,强调的是均质性,而景观则强调异质性。在一定条件下其地位可以相互转化,二者的关系体现了景观现象的尺度效应。 景观景观要素 相同点都具有等级结构特征,可在不用的问题或等级尺度上处于不同的地位

整体景观的组成成分 不同点空间实体的整体性组成景观的空间单元的均质性 异质性地域单元从属性地域单元 1、景观生态学 概念:以景观为对象,重点研究其结构、功能、变化及其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研究对象和内容: ①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 ②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 ③景观动态:即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 ④景观规划和管理。 第二章 景观生态学 基本理论:系统论、等级系统理论、空间异质性理论、时空尺度、渗透理论、复合种群理论等。 基本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尺度性原理、结构镶嵌原理、文化性原理、多重价值原理等。 第三章

景观生态学测试试题

景观生态学试题

————————————————————————————————作者:————————————————————————————————日期: 2

名词解释 景观: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 生态学干扰: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事件。 斑块及斑块动态 斑块是在外貌上与周围环境或基质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形地表区域. 景观多样性 斑块性质的多样化, 景观异质性 斑块空间镶嵌的复杂性,或景观结构空间布局的非随机性和非均匀性。 景观结构 是不同层次水平或者相同层次水平景观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依次更替和组合,直观的显示景观生态系统纵向横向的镶嵌组合规律。包括景观的空间特征和非空间特征两部分内容。 尺度推绎 把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扩展到其他尺度上,或者通过在多尺度上的研究而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功能跨尺度特征的过程;简言之,尺度推绎即为跨尺度信息转换。 景观变化 也称景观动态。是指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 景观指数 能够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 1.内缘比:指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2.景观格局:指某特定尺度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是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 上的排列形式,或景观要素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 3.景观异质性:指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 4.复合种群:是由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5.生态流:观中的能量、养分和多数物种,都可以从一种景观要素迁移到另一种景观要素,表现为物质、能量、信息、物种等的流动过程。

最新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精选

景观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 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多样性,排 列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等 6.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观要素及其 属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7.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8.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功能方面的 多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9.内缘比; 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10..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 11.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不 用背) 12.景观破碎化: 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 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13.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指标。 14.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 15.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 16.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差异以及反 映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未知) 17.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 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18.最佳的景观结构:含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最有利于获得大型斑块带来的生态效应,也 有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生境物种生存,并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具备了粗粒和细粒的有点 二.填空 19.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20.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 21.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引进廊道 B)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C)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考) 22.廊道的功能:生境、通道、过滤、源和汇 23.基质的判断依据(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 24.基质的特征: 连接度、狭窄地带、孔隙度 25.景观异质性形成原因:环境资源的异质性、干扰、生态演替 26.Forman景观格局的分类:均匀分配格局、聚集型分布格局、线状分布格局、 平行格局、特定组合或空间联结

景观生态学(终极版)

1.叙述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及目前的研究重点。 主要内容: (1)景观生态学是研究空间的异质性和格局 a)定量地描述不同尺度下的景观格局形成的物理、生物过程和干扰过程; b)空间异质性如何影响到个体、种群和群落的空间分布; c)景观结构和功能随时间变化; d)人类对景观变化的影响以及如何管理景观。 (2)景观生态学是对空间异质性的研究和管理 a)景观镶嵌体的空间结构和组成; b)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能流、物流); c)景观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变化; d)景观结构和功能的优化和管理。 目前研究的重点: ①干扰对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影响和干扰在景观中的传播和扩散。 ②景观格局与景观过程的关系或景观格局的生态学和环境效应。 ③小尺度实验研究及其尺度外推。 ④景观动态模拟预测模型和景观规划设计辅助决策以及多尺度空间耦合模型。 ⑤景观格局优化。 ⑥景观的多重价值和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基础的景观社会经济研究。 ⑦人类在景观中的作用和景观规划设计。 热点地区:①流域系统;②湿地;③文化景观;④城乡过渡带;⑤滨海地区;⑥乡村景观 2.试比较美国景观生态学派与西欧景观生态学派的特点。(必考) 欧洲和北美在起源和发展上均有着显著的不同。一般而言,欧洲学派更具人文性和整体论的特点;北美学派更注重于以生物为中心的生态学内容和还原论为基础的方法论。 具体的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 首先,景观生态学在欧洲学派中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规划、管理和政府有着密切的和明确的关系;北美学派虽也有应用的方面,但它更大的兴趣在于景观格局和功能等基本问题上,并不是都结合到任何具体的应用方面。 其次,欧洲学派主要侧重于人类占优势的景观;而北美学派同时对研究原始状态的景观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当然除此之外,他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共同点,如北美景观生态学派同样意识到了人类对景观的作用和影响;欧洲学派也没有放弃对空间格局的重视。 3.为什么要研究景观格局?研究景观格局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景观格局一般指景观的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是大小、形状、属性不一的景观空间单元(斑块)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规律。 研究意义: a)从看似无序的景观斑块镶嵌中,发现潜在的有意义的规律性,最终目的是为了确定产生和控制景观格局的因子和机制, 探讨格局效应。 b)确定产生和控制空间格局的因子及其作用机制; c)比较不同景观镶嵌体的特征和它们的变化; d)探讨空间格局的尺度性质; e)确定景观格局和功能过程的相互关系; f)为景观的合理管理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研究方法: a)用于景观要素特征分析的景观空间格局指数

园林生态学复习重点

绪论 海克尔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在其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尤其指动物与其他动物、植物之间互惠或互敌对的关系。 生态学发展简史: 1.生态学萌芽时期:16世纪以前,人类依赖自然生存,在长期与自然的交往及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有关植物和动物的知识,对自然地了解逐渐增多。人类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的这些知识为生态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生态学建立时期:17-19世纪。十七世纪后,有关生态学的知识逐渐丰富。十九世纪末,生态学作为生物学的分支科学诞生。 3.生态学巩固时期:20世纪初-50年代。生态学进入到生态系统这一新阶段。 4.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科学发展,生产力提高,人类与环境矛盾日益突出,人类面临人口爆炸、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环境污染五大问题的挑战,人们意识到生态对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生态学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概念)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城市居民、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内容)1.城市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与园林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2.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和标准。3.城市植被营建管护相关的植物群落生态学知识。4.城市景观生态规则以及城市的生态恢复与生态管理等。 第一章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 环境:是指生物个体或群体外的一切因素的总和。构成环境的各个因素称为环境因子。 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能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用的因子。生境:是指植物体或植物群落所居住的地方,是具体的特定地段上对植物起作用的生态因子的总和。 城市环境的特征(简答) (1)城市环境的高度人工化特征 (2)城市环境的空间(平面和立面)特征 (3)城市环境的地域层次特征:建筑空间、道路广场空间和绿地空地空间 (4)城市境污染特征:如“热岛效应”。 城市环境容量 1.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2.环境污染:当污染物进入环境中的量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环境容量时),环境就会恶化,对人体健康、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产生危害,该现象称为环境污染。 3.城市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 生态因子的分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 综合性(生态环境是由许多生态因子组合起来的综合体,对植物起着综合的生态作用)2. 非等价性(对植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一个或几个因子起决定性作用,这个因子称主导因子)3. 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 4. 阶段性5. 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最小因子定律:稳态条件下,植物生长所必需元素中,供给量最少(与需要量比相差最大)的元素决定着植物的产量。

景观生态学重点

Adobe Acrobat 7.0 Professional 景观生态学重点及参考答案 (特此感谢雷威、朱虹、汪峰、邓朝松、郑永锴总结参考答案,鼓掌!!!!) 1.名词解释 ①景观:在较大、中度尺度以及具有空间异质性的较小尺度的区域,都可视为景观;是一定的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具美学方面的特征。 ④景观结构成分:在生态学性质和地理学中性质各异,而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相似的景观要素。 ⑦景观连接度:景观中各功能上和生态过程上的联系。一方面取决于景观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斑块之间生物种迁徙或其他生态过程进展的顺利程度来反映。 ①干扰斑块:由于局部干扰而形成的斑块。 ④残存斑块:大面积干扰后残存下来的局部未受干扰的自然或般自然斑块。 ⑥边缘效应:景观单元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中心部分显著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⑦景观孔隙度:单位面积的斑块数目。 ④生态交错带:指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 ⑤景观边界:指在特定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过渡区域。 ①景观格局: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形式,是景观结构和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①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景观中存在某种潜在的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它由景观中的某些关键的局部,其所处方位和空间联系共同构成。 ①景观异质性:由景观要素的多样性和景观要素的空间相互关系共同决定的景观要素属性的变异程度。 ⑦空间异质性:由景观要素的数量和比例、形状、空间分布及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邻接关系所决定的空间不均匀性。 ③时间异质性:作为空间某一点不同时间景观结构和组分变化的量

变。 ④景观破碎化:景观中景观要素斑块的平均面积减小、斑块数量增加的变化。 ⑤景观多样性:特定区域中景观要素及其空间结构类型、格局、过程的变异性和复杂性。④中继站:在链路上某一地点,传输设备的集合。 ⑨景观生态流:物质、能量、物种和信息在景观中毗邻的生态系统之间的流动或运动。 ③景观阻力: ①干扰:阻断原有生物系统生态过程的非连续性事件。 ④中度干扰假说:中等程度的干扰频率能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①景观变化:景观变化的速率有快有慢,规模有大有小,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②景观稳定性⑥破碎化⑨转移矩阵 ①群丛 1.简答题 ③景观生态学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哪些? 答1)德国生物学和地理学家定义景观为:将地球圈、生物圈和智慧圈的人类建筑综合在一起的,供人类生存的总体空间可见体。 2)荷兰景观生态学家普遍认为,景观是由生物、非生物和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产生和维持的,作为地球表面可识别的一部分,包括其部分形态与功能关系的综合体。 3)美国景观生态学家和法国地理学家认为,景观是指由一组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其空间尺度在数千米到数十千米范围。 4)①环境资源斑块的特性是什么? 答:1)由于自然环境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环境资源斑块的持续时间较长,即斑块寿命较长,周转速率很低 2)斑块与木底之间的生态交错区可能很宽,常形成逐步变化的梯度⑦斑块边缘对能量、养分、物种有何影响? 答:1)能量流动或物质交换随着边缘的增加而增加。 2)大型斑块有利于敏感物种生存,为大型脊椎动物提供核心生境躲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1

单选题 1、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黄化现象 2、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 C:补偿作用 3、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限制因子 4、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间接作用 5、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生境 6、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非密度制约因子 7、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气候因子 8、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C:现代生态学时期 9、臭氧层破坏属于 B:全球性环境问题 10、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C:大气圈的上层 11、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C:整个生物圈 1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D:景观单元 13、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种群 14、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 15、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E.Haeckel)提出并定义的 1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17、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把多个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的依据是B:建群种的生活型和生活条件 18、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19、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 B:次生演替 20、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 21、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C:气候 22、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稳定性高 23、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24、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 B:落叶阔叶林 25、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 26、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 27 、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 28、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 2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常绿阔叶林 30、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 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 31、群落内部不具备的特点是D:气温增加 32、生物群落是 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单选题: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 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景观生态学考试复习重点

景观生态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1.等级理论 任何系统都属于一定的等级,并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等级结构是一个由若干单元组成的有序系统,对于任何等级的生物系统,它们都是由低一等级水平上的组分(亚系统)组成。同时本身又是高一等级水平上的组成成分。 2.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物种-面积”关系、均衡理论、聚合种群理论) (1)“物种—面积”关系:S = CAz (S:物种丰富度;A:物种存在的空间面积;C:物种的分布密度;z:一个统计指数,理论值为0.263,通常为0.18-0.35) (2)均衡理论:岛屿物种数目的多少,应当由“新物种”向区域中的迁入和“老物种” 的消亡或迁出之间的动态变化所决定,它们遵循着一种动态均衡的规律。当迁入率和灭绝率相等时,岛屿物种数达到动态的平衡状态,即物种的数目相对稳定。 (3)聚合种群理论:指在斑块生境中,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距离,但彼此间通过扩散个体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许多小种群或局部种群的集合,一般也称为一个种群的种群。 3.复合种群持续生存的必要条件 ①离散的局部繁殖种群。 ②所有的亚种群均有绝灭的风险。即使是最大的亚种群也有绝灭的可能。 ③亚种群有重建的可能。重建率随斑块间距离的增大而锐减,也与物种的迁移能力有关。 ④局域动态的非同步性。 4.渗透理论(临界阈现象,渗透阈值0.5928) (1)临界阈现象:某一事件或过程在影响因子或环境条件到达某一阈值而发生的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截然不同状态的过程。 (2)渗透阈值0.5928 5.源-汇系统理论(“源”种群与“汇”种群,源斑块与汇斑块) (1)所谓“源”种群是那些在条件较好的斑块生境中生存并具有较高增长率的局部种群。(2)所谓“汇”种群是指那些在条件较差的斑块生境中生存并具有负的种群增长率的局部种群。 (3)包含源种群的生境视为源斑块,而将汇种群所占据的生境作为汇斑块。物种总是从源斑块向汇斑块迁移。 6.尺度的定义和表达 (1)定义:指在所研究的生态系统的面积大小(空间尺度),或者指所研究的生态系统动态的时间间隔(即时间尺度)。 (2)表达:粒度和幅度 第三章景观结构 1.斑块(概念,起源)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知识分享

题型 名词解释:5*2 填空:20*0.5 选择:10*1(单项);5*2(多项) 简答:5题,分值不等 论述:1题,15分 个体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填空及部分选择) 监测植物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填空、选择、简答 1、城市用水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水源缺乏、水污染严重 2、壤质土类是大多数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较好一种土壤结构 3、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 4、根据盐土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 5、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的优点? (1)植物监测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 (2)反映大气污染类型和各污染物的复合效应. (3)植物监测具有长期、连续监测的特点。 (4)可记录该地区的污染历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等情况。 6、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维持碳氧平衡 (2)吸收有害气体 (3)滞尘作用 (4)减菌效应 (5)减噪效应 (6)增加负离子效应 (7)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7、减噪效应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噪声遇到重叠的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噪声;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弱噪声。 8、常见的防风林结构有3种:紧密(不透风)结构。稀疏(疏透)结构。透风(通风)结构 9、根据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划分: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化型大气污染;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划分: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和特殊型污染。 10、园林植物大气污染抗性确定方法:污染区调查;定点栽培对比法;人工熏气法 11、简答滞尘效应原理。 ①减少出现和移动; ②通过降低风速,使大颗粒灰尘下降到地面或叶片上;

景观生态学知识分享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855景观生态学 适用专业: 070501自然地理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概念题):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简答题(简述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分析论述题(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景观生态学科目考试要求考生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景观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评价、规划、管理、保护等方面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相关技术及其应用,以及目前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并在理解景观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应用到相关专业领域,运用景观生态学提供的一系列理论、方法、工具和资料,如土地利用与土地变化,生物多样性、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生态环境课题,分析生态规划、景观管理、生态工程等保各个环节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内容与方法 1.景观 理解:景观、景观要素和景观生态学的定义。 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了解: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 理解:景观异质性的含义。 3.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了解:景观生态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

第二章景观要素及其生态属性 1.斑块 理解:斑块、生态交错区、边缘、边缘效应的含义。 了解:斑块的起源及类型、结构特征、岛屿生物地理学与种-面积关系;森林破碎化; 掌握: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原理。 2.走廊 了解:走廊的起源、作用和结构特征。 理解:林带的宽度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3.本底 了解:本底的结构特征及与斑块的区分方法。 理解:本底孔性的生态意义。 了解:网络的结构。 第三章景观总体结构 1.景观多样性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类型; 理解:景观多样性的含义、描述指标和异质性。 2.森林景观的异质性 理解:森林景观异质性包括年龄结构、组成结构和粒级结构等3个方面。 3.景观的结构类型 了解:FORMAN划分的景观结构类型。 4.景观空间格局和空间关联 理解:几种不同的景观格局。 了解:空间关联 第四章景观动态 1.关于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理解:景观稳定性及相关概念。 了解:景观特性与景观稳定性的基本原则、按稳定性划分的景观要素类型 了解:物种共存的2种假说、斑块动态学说。 2.景观变化的作用力 理解:干扰按作用力强度的分类。 理解:景观稳定性的若干特性。 第五章景观功能 1.概念 理解:景观功能的概念。 2.基本观点和基本机制 了解:关于景观要素间流的两个基本观点。 理解:景观要素间流的5种媒介物。 理解:景观要素间流的3种基本动力。 3.气流 理解:防护林3种顶部形态的防风效果,林带的3种基本类型及防风特性。

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 景观:景观是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构成,并以类似的形式重复出现、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 生态学干扰:干扰是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的超“正常”范围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或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位移。 斑块及斑块动态:斑块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如植物群落、湖泊、草原、农田和居民区等。斑块动态是指斑块内部变化和斑块相互作用导致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随时间的变化。 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或变异性。它反映了景观的复杂性程度。 景观异质性:景观内部事物或者其属性在时间或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或非随机性特征。侧重于三方面: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功能异质性。 景观结构: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如,景观单元面积、形状和多样性,它们的空间格局以及能量、物质和生物体的空间分布等。 尺度推绎: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其它尺度上的特征,或者通过在多 静思笃行持中秉正

尺度上的研究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功能跨尺度特征的过程。 景观变化:受人类和自然干扰,景观不断变化。 景观指数:指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适合定量表达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之间关联的空间分析方法。 内缘比:斑块周长与斑块面积之比,指斑块的边缘效应。 景观格局:指某特定尺度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是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形式,或景观要素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 复合种群:是由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生态流:观中的能量、养分和多数物种,都可以从一种景观要素迁移到另一种景观要素,表现为物质、能量、信息、物种等的流动过程。 干扰:是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上,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作用或事件。 生境破碎化: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生态交错带:不同景观斑块空间邻接会产生与斑块特征不同的边缘带。 生态足迹: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边缘效应:指斑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静思笃行持中秉正

景观生态学知识点

1、景观的美学概念,景观与英语中的风景(scenery)一词相当,与汉语中的“风景”、“景色”、“景致”的含义一致。都是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 2、景观的地理学概念,地理学上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具有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与某个特定区域综合体的双重含义。 3、景观的生态学概念,景观是指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区域。 4、景观的这三方面的含义有历史上的联系,从直观的美学观,到地理上的综合观,又到景观生态学上异质地域观逐步发展而来的。 5、对于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而言,首先应注意景观的美学价值,地理景观特征;其次,要重视景观格局形成的生态原因,科学深入的认识规划区的生态特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仅要注意观赏上的美学要求,也要充分考虑到景观结构在生态学上的合理性。 景观地理学概念——洪堡德 景观生态学创始人——特罗尔 景观的基本特征 1、景观是由异质性的土地单元组成的镶嵌体,即生态系统的聚合。 2、景观由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组成 3、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等尺度的空间实体 4、景观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 5、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 6、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聚合相对应 渗透理论用以描述胶体和玻璃类物质的物理特性,并逐渐成为研究流体在聚合材料媒介中运动的理论基础 斑块的类型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引入斑块 按廊道的结构和性质划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河流廊道 廊道的功能资源功能通道功能屏障功能、防护功能美学功能 廊道的双重性质 1、廊道将景观不同部分隔离开。 2、廊道又将景观不同部分连接起来,这两方面的性质是矛盾的 基质的判定标准 1、相对面积通常基质的面积超过现存的任何其他景观要素类型的总面积,或者说基质的面积应占总面积的50%以上,在异质性很强的镶嵌景观中,可能任何一种要素的面积都在50%以下,这时就应考虑其他判别标准。 2、连通性假如景观的某一要素连接的较为完好,并环绕所有其他现存景观要素时,可以认为这一要素是基质。因此,基质是景观中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 3、动态控制当相对面积和连通性两个因素难以对景观基质进行判别时,考察某种景观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控制作用尤为重要。动态控制是一个功能指标,即景观要素对景观动态的控制程度。 孔隙度是景观内具有闭合边界的斑块密度的量度,指单位面积上具有闭合边界的斑块数目景观边界是在特定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要素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过渡区域。 景观边界的特征异质性动态性宏观性尺度性 生态交错带是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往往也是尺度较大的不同景观类型之间的边界地带,如沙漠边缘、海陆交错带、山地与平原的交错地带等。

景观生态学试题

名词解释 景观: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 生态学干扰: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事件。 斑块及斑块动态 斑块是在外貌上与周围环境或基质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形地表区域. 景观多样性 斑块性质的多样化, 景观异质性 斑块空间镶嵌的复杂性,或景观结构空间布局的非随机性和非均匀性。 景观结构 是不同层次水平或者相同层次水平景观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依次更替和组合,直观的显示景观生态系统纵向横向的镶嵌组合规律。包括景观的空间特征和非空间特征两部分内容。 尺度推绎 把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扩展到其他尺度上,或者通过在多尺度上的研究而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功能跨尺度特征的过程;简言之,尺度推绎即为跨尺度信息转换。 景观变化 也称景观动态。是指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 景观指数 能够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 1.内缘比:指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2.景观格局:指某特定尺度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是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 上的排列形式,或景观要素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 3.景观异质性:指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 4.复合种群:是由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5.生态流:观中的能量、养分和多数物种,都可以从一种景观要素迁移到另一种景观要素,表现为物质、能量、信息、物种等的流动过程。

6.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 7.生境破碎化: 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8.生态交错带: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交界过渡的区域 9.生态足迹: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10.边缘效应: 指缀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缀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11.殘余斑块:在大规模干扰事件影响下,动植物群落在本底上残留下来的斑块。 12.粒度: 空间粒度指景观中最小可辨识单元所代表的特征长度、面积或体积 13.景观生态学:研究相关景观系统的相互作用、空间组织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研究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地表的结构、功能和动态。 14.景观:是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域 15.斑块:是在景观的空间比例尺上所能见到的最小异质性单元,即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 16.生物多样性: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17.景观规划:按照人类目标改变和设计景观的结构、形态与功能的宏观布局过程。 18.本底:本底是全方位地覆盖、高度地连接以及控制景观及地区的变化的土地。 19.岛屿生物地理学:研究岛屿生物群落生态平衡的学科。即岛屿上的物种数取决于岛屿的面积、年龄、生境的多样性、拓殖者进入岛屿的可能性及丰富性,以及新种拓殖速度与现存种灭绝速度的平衡。 20.森林破碎化: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 21.景观要素: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其组成单元称之为景观要素。 22.景观动态变化:指景观变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趋势 23.边緣种:指的是在发育完好的群落交错区中生物有机体可包括相邻两个群落共有的物种,以及群落交错区特有的物种

景观生态学重点总结

景观生态学重点总结: 景观的定义:在几十千米到几百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是土地的一部分,强调其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景观与土地,环境的区别和联系?)景观:土地的具体一部分,是土地的外延从属,更代表了一种较为精细的尺度涵义;强调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具有异质性;存在形式为实体。概括其特点可为以下七性:空间异质性、地域性、可辩识性、可重复性、功能一致性、尺度性和多功能性。 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主要关注土地的肥力、产权关系、经济价值;均质性地块单元。 环境: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存在形式有实体和非实体形式。 两大学派:美国学派:来源于生态学。侧重对景观生态系统研究,把研究建立在现代科学和系统生态学基础上,侧重对景观的异质性,多样性,稳定性的研究。形成从空间格局分析,景观功能研究,动态监测等一系列方法。 欧洲学派:来源于地理学。主要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进行土地评价,利用和规划,形成了一套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动态变化的学科。 第二章 斑块,廊道,基底模式(patch-corridor-matrix):是用来描述景观空间格局的基本模式。斑块:景观最小异质性单元。廊道: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基底:景观中范围最广,相对均质和连通性最强的部分。 景观结构(landscape structure):景观的组分构成和空间分布方式。 异质性(difference):在一个景观区域中,景观元素类型,组合及属性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异程度。包括时间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 尺度:研究对象时间和空间上的细化水平。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明确岛屿的概念:与外界有相对明显的界限;不受外界干扰;内部相对均质;与外界差异显著。阐述了岛屿上物种丰富度与面积的关系,遵循那个公式。物种丰富度取决于两个过程:1.物种迁入 2.物种绝灭,迁入率和灭绝率与岛屿面积,隔离程度和年龄有关。 距离效应:由于不同种物种在传播能力上和岛屿隔离程度上的差异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现象。 面积效应:岛屿面积越小,种群则越小,种群灭亡的概率也就越大。 异质种群(mata-population):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经典型大陆岛屿形缀块型非平衡态中间型或复合型种群 经典型:由很多生境和大小,形态相近的缀块组成。灭绝概率相同 大陆岛屿形:由少数很大的斑块和许多面积很小的斑块组成。大陆斑块经常起到库的作用。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决城市生态问题。 2.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形态,其主要功能是生产、工作、休息和生活。 3.人类既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还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者。 4.根据人口过渡理论,正处于加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为高出生率- 死亡率- 高增长率类型。 5.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6.酸雨是指pH值小于的天然降雨和降雪。 7.城市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包括人工食物链和自然食物链两种类型。 8.能源结构是指能源总生产量和总消费量的构成及比例关系,可反映一个国家和城市生产技术发展水平。我国城市以煤为主要能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