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鞘染色

髓鞘染色
髓鞘染色

髓鞘染色操作步骤

试剂:Luxol 固蓝MBS(solvent blue 38),乙醇,碳酸锂,冰醋酸

切片:8-12um

溶液

1. 0.1% 固蓝溶液

固蓝0.1 g

95%乙醇100 ml

冰醋酸0.5 ml

取固蓝0.1g 加入95%乙醇,在温度50-60℃条件下,于磁力搅拌器中搅拌,用冰乙酸0.5 ml。

2. 0.05%碳酸锂溶液

碳酸锂0.05 g

去离子水100 ml

充分混均。

3. 0.1%甲苯酚紫溶液

甲苯酚紫0.1 g

95%乙醇100 ml

冰醋酸0.5 ml

取甲苯酚紫0.1g 加入95%乙醇,在温度50-60℃条件下,于磁力搅拌器中搅拌,用冰乙酸0.5 ml。

染色

1. 取出切片,于95%乙醇溶液中浸泡3 min。

2. 取出切片,置于Luxol固蓝溶液中,在57℃温度下,孵育4小时。

3. 取出切片,于95%乙醇溶液中浸洗3 min。

4. 取出切片,于去离子水中浸洗3 min。

5. 切片于0.05%碳酸锂溶液中快速浸洗15 s。

6. 立即取出切片,置于70%乙醇溶液中分化10s,直到灰质和白质能够清晰辨别。

7. 立即取出切片,置于70%乙醇溶液中分化20s,直到灰质和白质能够清晰辨别。

8. 取出切片,于去离子水中冲洗3min。

9. 将切片置于Luxol固蓝溶液中,在57℃温度下,孵育10s。

10. 切片于95%乙醇溶液中浸泡2 min。

11.切片于95%乙醇溶液中浸泡2 min。

12.切片于100%乙醇溶液中浸泡2 min。

13.切片于100%乙醇溶液中浸泡2 min。

14.二甲苯透明2 min。中性树胶封固。

15. 镜下观察髓鞘。

结果:髓鞘:蓝绿色。尼氏体:紫色

蚕丝织物常用染料及其染色

第五章蚕丝织物 0、引言: 蚕丝织物具有明亮光泽、质感轻、柔软、富有弹性、染色性好、色泽鲜艳的特征,蚕丝是动物蛋白质纤维,对皮肤有保养作用,抗皱性和耐光性差,不宜在阳光下曝晒。蚕丝织物具有优良的染色性能,但实际应用中,因丝纤维在碱性介质中容易受损,所以一般以酸性染料为主,辅以中性、直接、活性染料。 蚕丝织物的染整加工可分为精练、染色、印花、整理等过程。 1、前处理: 精练部分包括坯绸准备、精练等工序 1.坯绸准备:坯绸准备包括坯绸检验、退卷、码折和钉攀。由于真丝织物折叠后易产生折痕,所以织厂送到印染厂的坯绸一般都成卷筒状。为适合于挂练槽精练,必须退卷重行码折,在退卷的同时可对坯绸进行检验。码折是指将坯绸一页一页地折叠。将码折好的织物用针线将绸边串结,再用绳攀将穿线提挈起来(这工序称为钉线扣攀,简称钉攀),通过攀绳将织物逐匹穿在挂绸竿上。挂绸竿的两端搁置在粗练槽沿上,织物便可均匀整齐地浸渍在练液中,为了便于查考,每匹绸两端要打印。 2.精练: 1)精炼的目的:由于生蚕丝主要是由丝素和丝胶组成,丝胶的存在影响丝的手感和光泽,生丝在捻丝和织造中,会沾着油质、浆料,为了识别捻丝,可用染料着色,这些天然的和附加的杂质,影响坯绸的柔软性与表面光泽,并妨碍印染加工。精炼是为了去除丝胶及其杂质,为后续加工提供合格的半制品或直接得到练白产品,赋予蚕丝及其制品优良的服用性能,使丝纤维呈现出天然的优良特性。 2)精炼原理:蚕丝织物的精炼,实质就是利用丝素与丝胶结构上的差异以及对化学药剂稳定性不同的特性,在化学助剂及适当条件下除去丝胶及其它杂质,以获得具有手感柔软,质地细腻,外观洁白,形态飘逸,光泽柔和,吸湿性好,渗透性好的产品。 3)蚕丝精练的方法:主要有皂碱精炼、酸精炼、酶精炼、碱精炼,该工艺采用了皂-碱法脱胶。 皂-碱法脱胶的特点:由于丝素吸附性能较强,精炼后仍有约1%的肥皂洗不掉而粘附在丝素上,提高了丝绸的柔软滑爽、富有弹性的特征,光泽也较肥亮;工艺条件简单,便于操作。但肥皂能与水中的钙镁离子结合生成不溶性的钙镁皂,

纸张染色

染色 染色是为了生产颜色纸。例如有色书写纸、包装纸、广告纸、宣传标语纸等都要用进行染色。生产白纸也常常需要添加染料进行调色,消除刺目和暗淡的色调,增加纸张的白度,这是在印刷纸和书写纸的生产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一、染料的种类和性质 染料分无机的和有机的、人造的和天然的。不容于水的染料称为颜料。颜料实际上是一种有色的填料,有天然无机颜料和人造无机颜料两种。 染料中以人造染料用途最广。这是由于这类染料颜色多种,可根据不同的用途随意选用,易溶于水,着色力强,染色操作比较简单。在造纸工业中常用的染料有碱性染料、酸性染料、直接染料和荧光增白剂等。 (一)碱性染料 碱性染料是造纸中生产普通颜色纸最常用的一类染料,有盐基槐黄、盐基金黄、盐基玫瑰红、盐基品蓝、盐基亮绿等. 碱性染料容易使植物纤维上色,色泽鲜艳,但耐光、耐热性能不强,容易褪色。不宜使用硬水和带有碱性的水溶解,因为它能导致产生色斑。通常加入约1%的醋酸,用70oC以下的热水溶解后使用。 (二)酸性染料 酸性染料也是造纸中常用的一类染料,常用的有酸性皂黄、酸性煮红、酸性品蓝和酸性绿等。

酸性染料与植物纤维没有亲和力,需要借助于施胶加矾才能留着在纤维上,所以通常只用于施胶纸,并且必须在加胶、加矾之前加入浆内,使其有必要的时间与纤维均匀混合。酸性染料的着色力和色泽的鲜艳性不如碱性染料,但耐光、耐热等性能较好。PH值在4.5~4.7染色效果最好。不施胶的纸一般不能使用酸性染料。 (三)直接染料 直接染料与纤维有亲和力,能对它直接染色。这类染料常用的有直接品蓝、直接湖蓝、直接黄、直接大红等。 直接染料特别适用于染色不施胶和不含机械木浆的施胶纸。加入染料溶液的时间,在施胶前后均可。直接染料颜色的鲜艳程度虽然不及碱性染料,但耐光性比它强些。直接染料不容于冷水中,而能在热水中溶解。 (四)荧光增白剂 荧光增白剂又称荧光染料。它是一种二氨基二苯乙烯的衍生物或盐类。除了反射可见光谱的光线之外,还能将紫外线反射为可见光,使所染物质在紫外线激发后产生紫蓝色荧光。因此,被荧光增白剂处理过的纤维将会发出比原来更多的可见光线,并且由于增添的反射光线具有天蓝色和紫色,从而能够抵消纤维中的黄色,而起到了补色效应,从而对一定白度的纸浆产生了增白的效果。 荧光增白剂可以加入浆内使用,也可以加入表面施胶剂或涂布剂中使用。通常用量为0.06~0.12%。 其原理在于增白剂是一种含有共轭双键的化学物质,这个共轭双

烹饪原料的上浆工艺

《烹饪原料的上浆工艺》 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烹饪原料的上浆工艺 课目:烹调工艺学 对象:大一新生 课时:一个单位 授课:***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属于《烹调工艺学》中的基础内容,涉及到烹饪原料的风味形成。烹饪原料的质感千差万别,通过适当的加工手段,可以有效改善烹饪原料的风味品尝价值,较好地呈现原料的固有特质。通过具体的方法演示,要求学习者能够掌握上浆工艺的方法,通过观摩,使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特点,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我确立教学目标为: 1、了解上浆工艺的目的,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2、恰当地运用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3、讲演结合的教学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 大一新生刚接触到这门课程,头脑中烹饪的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因而讲述每一个工艺环节都必须简单、通俗。通过同学们对致嫩工艺的理解,初步掌握原料上浆的基本操作方法。 在原料的外表“穿”上一层保护衣,在烹饪行业中称为浆糊处理,是调质工艺的具体手法之一。通过水、蛋、盐、粉等材料调制形成的糊状物包裹在原料的外表,使原料在后续的受热过程中,利用蛋白质变性和淀粉糊化的特征,在原料外表形成一层保护层,可以有效改善原料的质地。通过视频制作,将原料的浆糊处理中上浆工艺完整地展现出来,使学习者能够利用视频教学手段,直观地获悉上浆的操作手法、浆液分类、工艺关键,上浆效果以及上浆后的保护处理等知识。通过对不同种类浆液的调制,完成对原料的加工处理,达到有效保护原料水分的目的。 四、教学策略 本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简单讲授理论知识,重点演示实践知识的教学方法,将课程内容慢慢传递给学生,使同学们通过比较直观的演示教学,学习并领会到上浆工艺的有关知识。演示过程中,通过比较演示的方法展现浆糊处理后原料的观感差异,激发同学们

纺织染整工艺 退浆

退浆 1.退浆的原理 去除织物上浆料的工艺过程。棉、粘胶以及合成纤维等织物的经纱,在织造前大都先经过浆纱。浆料在染整过程中会影响织物的润湿性,并阻碍化学品对纤维接触。因此织物一般都先经退浆。棉织物退浆兼有去除纤维中部分杂质的作用;合成纤维织物有时可在精练过程中同时退浆。 2.退浆方法 各类织物退浆的方法随浆纱所用的浆料而不同,常用的有下列四种方法。 热水退浆法 织物浸轧热水后,在退浆池内保温堆置十多小时,使浆料溶胀而易于用水洗去。这种方法对于用水溶性的海藻酸钠、纤维素衍生物等为浆料的织物,有良好的退浆效果。对于用淀粉上浆的织物,在25~40℃下堆置较长时间,任其自然发酵、降解,也可获得退浆效果。 碱液退浆法 淀粉在氢氧化钠(烧碱)溶液作用下能发生溶胀,聚丙烯酸聚合物在碱液中较易溶解,可利用精练或丝光过程中的废氢氧化钠溶液作退浆剂,浓度通常为10~20克/升。织物浸轧碱液后,在60~80℃堆置6~12小时;棉织物还可应用碱、酸退浆,其方法是先经碱液退浆,水洗后再浸轧浓度为 4~6克/升的稀硫酸堆置数小时,进一步促使淀粉水解,有洗除棉纤维中无机盐类杂质的作用。 酶退浆法 主要用于分解织物上的淀粉浆料,退浆效率较高。淀粉酶是一种生物化学催化剂,常用的有胰淀粉酶和细菌淀粉酶。这两种酶主要组成都是α-淀粉酶,能促使淀粉长链分子的甙键断裂,生成糊精和麦芽糖而极易从织物上洗除。淀粉酶退

浆液以近中性为宜,在使用中常加入氯化钠、氯化钙等作为激活剂以提高酶的活力。织物浸轧淀粉酶液后,在40~50℃堆置1~2小时可使淀粉充分水解。细菌淀粉酶较胰淀粉酶耐热,因此在织物浸轧酶液以后,也可采用汽蒸3~5分钟的快速工艺,为连续退浆工艺创造条件。 氧化剂退浆法 有多种氧化剂可以适用。将织物在浓度为3~5克/升的过氧化氢碱性溶液中浸轧,再经汽蒸2~3分钟,可促使淀粉、聚乙烯醇降解,同时对织物有一定的漂白效果。用亚溴酸钠退浆时,织物以pH为9.5~10.5、有效溴浓度为 0.5~1.5克/升的亚溴酸钠溶液浸轧,在常温下堆置20分钟左右,对羧甲基纤维素、淀粉或聚乙烯醇上浆的织物有良好的退浆效果。过硫酸铵盐或钾盐也有良好的退浆作用,但易使纤维素纤维脆损。 3.浆料的总类 经纱上浆所用桨料有天然浆料如淀粉、野生淀粉,化学浆料如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PAA),纤维素制剂如羧甲基纤维素(CMC)等。上浆液中还加入其它成分如防腐剂、柔软剂、吸湿剂、减磨剂等。经纱上浆率的高低和纤维的质量、纱支、密度等有关,纱支细、密度大的织物,经纱上浆率高些,一般织物上浆率4%~8%。 淀粉浆多用于纤维素纤维织物,如棉织物、麻织物等,化学浆料多用于合纤织物。 4.织物上浆的原因 织物在织造前都经过上浆处理,以提高经纱的强力、耐磨性及光滑程度,从而减少经纱断头,保证织布顺利进行。 5.退浆剂

改善纸浆染色效果的方法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https://www.360docs.net/doc/b211783082.html,)改善纸浆染色效果的方法 现在,由于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使用五颜六色的纸张,使得纸张的消费种类朝着多样化发展,致使彩色纸张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样许多造纸厂都进行了工艺改进,来生产彩色纸,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彩色纸的生产方法主要是将纸浆染色(染色是在纸浆中加入染料使之带色),然后在纸机上抄出带有颜色的纸张。有些厂家由于操作不当或没有生产彩色纸的经验,在生产上出现了诸如色浅、色斑、颜色不均匀、环境污染等问题,不仅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而且降低产品的质量。变宝网小编对染色的理论和一些厂家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选用合适的染料染料的种类很多 主要有直接染料、碱性染料、酸性染料三大类,每一类中又有许多种。不同的染料其化学结构、化学性质以及染色的适应性有较大的差别,在确定染色工艺时应首先根据浆料的种类、特性,纸张的用途和染色的各种条件(如:温度、酸碱性、时间等)选用最佳的染料。 二、改进染色工艺 1、方法:染色的方法有干法和湿法两种,干法是把干粉状的染料直接投入到纸浆中的染色方法;而湿法是用具有一定温度的热水把染料溶解并充分分散,再把溶解后的染料加入纸浆中染色。在生产中发现,湿法染色效果优于干法,染料用80~90度的热水充分溶解染料,进行湿法染色,可以起到提高上染率、提高染色均匀性、降低染料用量的效果。

2、温度:提高染色的温度,染料在水中的溶解、分散作用增强,有利于染料分子均匀、牢固地与纤维结合,从而改善染色效果。在生产上可根据实际情况,提高染色时纸浆的温度,来增强着色效果。 3、水质:纸浆的染色是在水中进行的,因此水质对染色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高硬度和悬浮物含量高的生产用水,都会对染色产生负作用,在生产染色纸张时,更应加强生产用水的处理,并尽量除去纸浆中的杂质。 4、pH值:各种染料均有其适宜的pH范围,严格控制pH值,是取得预期染色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大多数染料来说,pH值在4。5~5。5之间留着率大,着色效果好。 5、施胶工序:常用的松香胶酸性施胶,有助于纸浆着色,但对不同染料情况不完全一样。对酸性染料和直接染料,松香胶和矾土均能起媒染作用,但却会使直接染料带来色相暗淡、耐光性差等后果。松香胶和少量矾土也能促进碱性染料的上色,但是矾土过多,pH一旦下降到4。5以下,则不利于碱性染料的使用。在施胶和染色时最后加入矾土,可较好地保证施胶和染色效果。 三、提高纸浆质量 1、稳定纸浆硬度:纸浆的硬度是纸浆中残留木素含量的体现,对纤维与染料亲和作用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的染色条件下,纸浆的颜色会随硬度的波动而变化,在生产上应严格控制纸浆的硬度,以避免纸浆颜色的差异。 2、提高纸浆白度:白度主要影响纸浆染色视觉效果,不管哪种纸浆,在相同的染色条件下,漂白后纸浆经染色比未漂浆看起来颜色会鲜艳一些,表现出更好的染色效果。 3、提高纸浆洗净度:许多酸性或碱性化学物质都会影响染色浆的色泽,其原因是由于有的染料是指示剂,ph值的变化将引起颜色的变化。纸浆漂白中残留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对染料的影响更大,如残余的氯等。要除去残余化学物质的不良影响,必须加强染色前纸浆的洗涤,使这些影响染色的化学物质从纸浆中分离出来,提高染色的效果。

匀染剂SO在毛织物染色应用研究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匀染剂SO在毛织物染色应用研究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市场的不断变化,纺织品逐 渐向高档型发展,尤其是毛纺类产品深受人们的喜爱。羊毛富有弹性和吸 湿性,质地丰满,光泽自然,保暖性好,可以织成多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织 物。但由于羊毛纤维疏水性的外表皮层和致密的鳞片层的存在,使染料的 上染和向纤维内部扩散受到阻碍,再加上羊毛纤维本身的差异性,羊毛染 色后常显示出纤维尖端与其余部分色泽不同,极易造成染色不匀的现象。 为了解决染色效果与成本之间的矛盾,目前国外使用先进的和较为适用的 毛用匀染剂,均为两性型匀染剂,这类表面活性剂与其它表面活性剂相比 较,有独特的优点,如:耐硬水稳定性良好,耐酸碱和各种金属离子,与 其它表面活性剂复配有良好的协同效应,与很多助剂可以同浴处理,匀染 性好,对羊毛纤维具有优异的染色效果。我国的高效匀染剂均依赖进口, 每年进口的助剂中,匀染剂品种位居第一位。针对这些问题,研究筛选性 能优异的匀染剂SO,并推广使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实验.1 实验材料和染化料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材料和染化料如下: 织物:纯毛华达呢,毛条。 染料:酸性大红GR,弱酸深蓝5R。 助剂:匀染剂SO ,匀染剂AS,匀染剂UL,醋酸一醋酸钠缓冲液,元明 粉等。 .2 实验仪器及设备型光栅分光光度计,YCZ型常温振荡式染色小样机, FA2004N 型电子分析天平,BC1一HH型恒温水浴锅,XE型连续式测色仪,YB571一Ⅱ型预置式色牢度摩擦实验仪,SW一12A 11型皂洗牢度机。.3.2 升温染色工艺路线匀染剂SO--调节pH 值--加入染料(升温)--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毛巾织物上浆工艺要点

毛巾织物上浆工艺要点 2008-01-11中国家纺网编辑:张康虎 毛巾织物的上浆与一般装饰或服装用织物的上浆有着许多不同,这些不同主要是由毛巾织物的特点和毛巾织造设备所决定,因此,在毛巾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浆纱工艺制定和设备调整都不能完全参照普通织物的浆纱工艺或在此基础上作简单的调整。 为本文的需要,这里需对毛巾织造设备和与之对应的部分工艺参数作简单说明,以利于对浆纱工艺的阐述。首先,与普通织机相比,毛巾织机有两套送经系统,一套是地经送经系统,主要用于织造毛巾织物的底布,另一套是毛经送经系统,主要用于织造织物的毛圈部分;其次,相对于一般织物而言,由于毛巾织物毛圈对底布的覆盖,因此毛巾织物不要求地经表面花纹清晰,所以地经纱所需要的张力可以比普通织布机低;第三,毛巾织机与普通织机相比,增加了一套专有的打纬起毛装置,由该装置控制者毛圈的高矮和有无;第四,毛经的张力在起毛圈的时候较小,但在织缎档时张力须增大,以利于缎档花型清晰;第五,相同宽度的织轴中,毛经纱或地经纱的头份远小于装饰或服装用织物等等。因此,基于上述这些方面的不同,毛巾织物的织造对织轴的上浆质量有着自己特殊的要求。 1. 毛巾产品对上浆的要求 毛巾产品的上浆主要是针对于毛经纱而言,因为对于一般的毛巾织机,用合股纱做地经能满足其织造的张力要求,即使用单纱做地经,也可参照一般织物处理。所以本文在这里只对毛经上浆做初步论述。 在客户要求的外观质量中,毛圈(或绒面)的丰满平整是基本的要求之一,特别对于割绒产品,如果整个货面出现不规则的高毛或凹毛(引起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毛羽粘连),不仅给后道工序增加不必要的劳动,而且会从整体上影响坯巾的绒面效果和质量。同时,基于上述第四点考虑,即毛经的张力在起毛圈和织缎档时有很大的变化,因此为了保证织缎档时毛经纱有足够的强力而不会使纱线在此时断头,就必须在浆纱时产生一定的上浆率以满足织机张力的需要。结合这些分析,我们在总结几年来生产经验的基础对毛经浆纱质量提出了以下基本要求,那就是:在保证经纱强力的条件下,适当增加浆液在经纱表面的披覆,提高耐磨性能,使经纱表面毛羽服帖并保持纱线良好的弹性,减少在织造过程中相邻毛经间的粘连,保证坯巾表面的毛圈平整度和丰满度。 2. 上浆工艺的分析与选择 我公司浆纱机为郑纺机产G142D单浆槽热风式浆纱机。为保证毛经纱上浆能满足织造上机需要,根据该设备性能,我们经过反复斟酌,按照以下几种上浆工艺参数分别

真菌 染色

、概 述 真菌是指具有真正细胞核、产生孢子、不含叶绿素,以寄生或腐生方式吸取养料,能进行有性和(或)无性繁殖,具有纤维素(或其他葡聚糖)或几丁质的微纤维或两者兼有的细胞壁的有机体。真菌侵犯人体常继发于其他疾患,如恶性肿瘤、TB、糖尿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大剤量X线照射;免疫抑制剂等导致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低下;大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病人,其炎症反应多受抑制,也容易感染真菌;另外器官移植、导管插管、放疗等应用引起局部组织损伤,为真菌的入侵提供了条件.近年来由于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的不断出现,使原来不致病的真菌转为致病真菌。因此,真菌感染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 真菌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浅部真菌:主要侵犯机体皮肤,寄生和腐生于表皮,毛发和甲板的角质组织中,引起浅部真菌病,简称癣病。临床最多见的浅部真菌病有:体癣、股癣、手癣和足癣。深部真菌:指侵犯表皮以外组织和器官的病原菌和条件致病真菌.;按生物学性状的不同又分为:酵母型、酵母样型、丝状菌型、双相型。深部真菌常见的有:念珠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马尔尼菲青霉菌,曲霉,毛霉菌,孢子菌丝等。 二、常见真菌的形态特征 真菌的大小差异悬殊,大者如碗口,不属微生物范畴,例如灵芝;小者肉眼看不到,只能用显微镜观察。真菌的形态分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种类型,单

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性,常见于酵母菌和酵母样菌;多细胞真菌多呈丝状,分枝交织成团,也称为丝状菌,即一般通称为霉菌。 三、真菌的基本结构 真菌由菌丝和孢子构成。孢子是真菌的生殖结构,分为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菌丝是由孢子生出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生物学上把真菌的每一根细丝叫做菌丝。 四.真菌的染色方法 真菌用H-E染色一般着色不良,因此需用特殊的染色方法来显色,六胺银法(GMS)用铬酸氧化真菌壁的多糖而暴露出醛基,醛基还原六胺银内的银离子为黑色的金属银而显色。PAS法用高碘酸氧化真菌菌壁的多糖游离出醛基,后者与无色品红结合生成新的品红色复合物而被显色。这两种方法可显示大多数真菌,是最广泛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近年来,有报道用网状纤维的染色方法(G-S)来显示真菌,特别是曲球菌的染色显示效果较佳。现对常见的几种真菌作以下三种染色方法进行探讨。 (一)六胺银染色方法(GMS) 1.操作方法: ⑴切片脱蜡至水。 ⑵8%铬酸水溶液氧化20分钟,自来水稍洗。

龙凤纹样在丝绸织物中的流变

丝绸是中国文化的四大特质(玉、漆、丝、瓷)之一。大约距今7000年之前,中国丝绸便以鲜明的个性独立于世界纺织文化之林。世界最初了解中国就是因为有丝绸,因而使中国有了“丝国”之称。丝绸面料是人们生活中的物质需要,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创造了五彩缤纷的丝绸图案。龙和凤是中国古老的图式题材,是丝绸装饰纹样中两朵诡奇美丽的奇葩,是先民综合容纳了多民族,多种宗教信仰中对龙凤的幻想和理解,综合多种动物形态而创造出来的影响巨大的装饰纹样。龙凤纹作为我国人民意识形态领域内的艺术创造,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观念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表征之一,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感染力。 1时代变迁下的丝绸龙凤纹样 1.1龙凤纹样的原始图腾期 也是龙凤纹样的萌生期。这一时期的龙凤以超自然的力量出现,丝绸生产虽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已具有一定的地位。但龙凤纹样尚未运用在丝绸上,表现在新石器时期彩陶纹 样上的龙凤大概是几何符号化和人头蜥蜴的类型。形态简单、粗犷、轻松、稚气、具有神秘感。 1.2龙凤纹样的变形时期 商周时期是我国历史跨入文明门槛之后的第一个大发展时期。《诗经》中“抱布贸丝”的情况反映出当时丝织业的发展和丝绸贸易已达到了相当水 平,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已初步开通,丝绸甚至作为宗教、民俗活动的载体而出项。殷商、西周的丝绸文物发现量较少,龙凤纹样的运用多见于青铜器、玉石或泥土的印痕中,龙凤造型已脱离象生形象和原始趣味,既具象又抽象、既神秘又怪诞,均表现出兽的形态,龙威猛而神采飞扬,凤线条柔美飘逸、动势奔放,具有野性的美。早在尧舜时期十二章纹就被作为帝王服饰标志,在冕服上绘绣十二章纹: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这是先民们首先将绘画施于丝绸服饰上的证据,也反映出先民们独具匠心的艺术气质。此时的龙凤不是作为人的权利意志的幻想形式,而主要作为崇拜自然力的象征,是自然力人格化的表现,又同时维护着统治者的地位,反映出统治阶级的权利和不可动摇的威严,这种权利和威严在丝绸面料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和运用。 1.3龙凤纹样的发展期 战国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强大繁荣的时期,丝织品种空前丰富。在龙凤形象的处理上也表现出了非凡的创造力,龙凤这两种传说中的生物携手走下神坛奔向人间,变成了可以往来天地之间,引魂升天的使者。龙凤形象格调清新、热烈浪漫、神奇华美,大方而富有生活气息,充满了抒情幻想和生命力并频繁地出现在丝绸图案中。此时的龙凤形或弯或曲,以线条为主,均细长,但十分矫健,锋利的爪子,尾部像花和羽毛,龙首常为狐狸头,少有蟒蛇的 龙凤纹样在丝绸织物中的流变 孙晓芳,邹锦华 (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摘要]龙和凤作为古老的丝绸图式题材,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在意识形态领域内艺术创造的辉煌成就。在当今多元文化浪潮的冲击下,创新性、多样性必然成为今天丝绸纹样设计的发展方向。深入研究并发扬中国传统龙凤文化的精髓,用发展的眼光重新诠释龙凤精神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对促进当代丝绸图案艺术的发展、弘扬民族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龙凤;丝绸;流变;创新[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02(2011)04-0116-03 收稿日期:2011-04-08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7sk284)。 作者简介:孙晓芳(1968-),女,甘肃兰州人,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邹锦华(1966-),男,江苏常州人,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JournalofChizhouCollege 2011年8月第25卷第4期Aug.2011Vol.25No.4

纺织染整工艺退浆

纺织染整工艺退浆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退浆 1.退浆的原理 去除织物上浆料的工艺过程。棉、粘胶以及合成纤维等织物的经纱,在织造前大都先经过浆纱。浆料在染整过程中会影响织物的润湿性,并阻碍化学品对纤维接触。因此织物一般都先经退浆。棉织物退浆兼有去除纤维中部分杂质的作用;合成纤维织物有时可在精练过程中同时退浆。 2.退浆方法 各类织物退浆的方法随浆纱所用的浆料而不同,常用的有下列四种方法。 热水退浆法 织物浸轧热水后,在退浆池内保温堆置十多小时,使浆料溶胀而易于用水洗去。这种方法对于用水溶性的海藻酸钠、纤维素衍生物等为浆料的织物,有良好的退浆效果。对于用淀粉上浆的织物,在25~40℃下堆置较长时间,任其自然发酵、降解,也可获得退浆效果。 碱液退浆法 淀粉在氢氧化钠(烧碱)溶液作用下能发生溶胀,聚丙烯酸聚合物在碱液中较易溶解,可利用精练或丝光过程中的废氢氧化钠溶液作退浆剂,浓度通常为10~20克/升。织物浸轧碱液后,在60~80℃堆置6~12小时;棉织物还可应用碱、酸退浆,其方法是先经碱液退浆,水洗后再浸轧浓度为 4~6克/升的稀硫酸堆置数小时,进一步促使淀粉水解,有洗除棉纤维中无机盐类杂质的作用。 酶退浆法 主要用于分解织物上的淀粉浆料,退浆效率较高。淀粉酶是一种生物化学催化剂,常用的有胰淀粉酶和细菌淀粉酶。这两种酶主要组成都是α-淀粉酶,能促使淀粉长链分子的甙键断裂,生成糊精和麦芽糖而极易从织物上洗除。淀粉酶退浆液以近中性为宜,在使用中常加入氯化钠、氯化钙等作为激活剂以提高酶的活力。织物浸轧淀粉酶液后,在40~50℃堆置1~2小时可使淀粉充分水解。细菌淀粉酶较胰淀粉酶耐热,因此在织物浸轧酶液以后,也可采用汽蒸3~5分钟的快速工艺,为连续退浆工艺创造条件。 氧化剂退浆法 有多种氧化剂可以适用。将织物在浓度为3~5克/升的过氧化氢碱性溶液中浸轧,再经汽蒸2~3分钟,可促使淀粉、聚乙烯醇降解,同时对织物有一定的漂白效果。用亚溴酸钠退浆时,织物以pH为~、有效溴浓度为~克/升的亚溴酸钠溶液浸轧,在常温下堆置20分钟左右,对羧甲基纤维素、淀粉或聚乙烯醇上浆的织物有良好的退浆效果。过硫酸铵盐或钾盐也有良好的退浆作用,但易使纤维素纤维脆损。 3.浆料的总类

草木染色概述

草木染色概述 1、茜草染色 染色茜草(Rubia tinctorum L.),根含茜草素,为天然优质红色染料,多生于沙地上。 茜草(《本经》),又名:茹藘(《诗经》),茅蒐(《毛诗传》),蒨草,地血、牛蔓(陆玑《诗疏》),红蓝(《史记》徐广注),染绯草(《蜀本草》),西天王草、四岳近阳草、铁塔草、风车草(《土宿本草》),蒨藤、五叶藤(《履巉岩本草》),土茜苗(《救荒本草》),八仙草(《纲目拾遗》),金线草、红丝线,锯子草(《植物名实图考》),红茜、四轮草、穿骨草、红髻巾、麦珠子,铁血藤、活血草、挂拉豆、山龙草、拈拈草、涩涩草、破血草、大仙藤、血茜草、草本入骨丹、红根藤、鸭蛋藤、染蛋草、红内消、红根草、拉拉藤、牛人参、锯锯草、粘蔓草,大锯锯藤、破血丹、小女儿红。 多年生攀援草本,长1~3米。支根数条或数十条,细长,外皮黄赤色。茎方形,有4棱,棱上有倒生刺。 生于原野、山地的林边、灌丛中。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茜草的根含紫茜素、茜素、伪紫茜素、茜草色素。 茜草为人类最早使用的红色染料之一,故茜草又名:破血草、染蛋草、红根草等。茜草所染不是红花那种鲜艳的真红,而是比较暗的土红,在印染界有专门的术语叫做Turkey red(土耳其红)。 古文献中早有记述,《诗经》有“缟衣茹藘,聊可与娱”、“东门之墠茹藘在阪”等句。西汉毛苌传《郑风。东门之墠》云:茹藘(音虑),茅蒐(音搜)也。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云:茹藘,茅蒐,蒨(音茜)草也。(按:蒨草即茜草) 《汉官仪》记有“染园出卮茜,供染御服”之句。《史记?货殖传》中亦有“千亩卮茜,其人与千户侯等”的记载,可见当时栽植茜草可享有厚利,茜草染红在周朝以前即受到相当的重视。《本草纲目》云:“陶隐居本草言:东方有而少,不如西方多,则西草为茜,……”时珍曰:“茜草十二月生苗,蔓廷数尺,方甚中空有劢,外有细刺,数寸一节,每节五叶,叶如乌药叶而糙涩,面青背绿,七八月开花结实,如小椒大,中有细子。……可以染绛……。”清代《物理小识?卷之六》中亦有“茜草染紫”、“茜红以乌梅汤,退红以石灰水,退后茜不失铢两。”等句,《植物名实图考》一书对茜草也有许多解说。台早期志书中也屡有记载,像康熙五十六年本《诸罗县志》记曰“茜草染绛之草,一名茅搜……,土番多用此以染兽毛,兼以染藤;然秘而不传,莫知所生之处汉人鲜有识者。” 茜草可以概分为东洋茜及西洋茜两类,东洋茜又因产地不同,而有印度茜、中国茜、日本茜等名称。就染红的的效果来说,西洋茜和印度茜皆远优于中国茜。中国、台湾及日本等所产的东洋茜,染色时其红色素较薄而橙色味较强,不若西洋茜与印度茜的鲜红。茜草染色时可用新采集的生鲜茜根,也可以使用中药店所购买的干茜根。 茜草染料属于蒽醌类。将茜素用铝,钙媒染剂处理, 在太古油存在下,可得到美丽坚牢的红色, 即Turkey red ( 土耳其红)。 茜草染色所用媒染剂一般有,铝,铬,后者牢度为优,前者为中等。其他媒染剂有,铁,铜,锡。但牢度不及前两种。传统的固色剂一般用白垩土。(白垩土是一种微细的碳酸钙的沉积物,,主要是由单细胞浮游生物[球藻(coccoli-thophorid)]的遗骸(颗石)构成,俗称:海底石灰岩,有的地方叫观音土。) 茜草根的提取液由于所含其他色素也有,染出的色泽不是很鲜亮,如用经过提纯的茜素染色,效果更好。茜草在丝绸上的染色效果好过棉麻。

“丝绸画缋”源流考

“丝绸画缋”源流考 我国的传统丝绸画缋技艺源于原始彩陶、身体纹饰,随原始纤维出现运用于服饰、旗仗、织物,而后成熟于盛世沿丝绸之路交流海外。本文通过对丝绸画缋的早期形态进行简单论述,重点对介绍丝绸画缋技艺的发展期、成熟期、衰亡期,并通过后期的考古发现进一步证明丝绸画缋是随着丝绸之路逐渐走向世界。 标签:“丝绸画缋” 早期形态衰落停滞 孔颖达更疏《礼记·礼运》有云:“缋犹画也,然初画曰画,成文曰缋。”“初(开始)画”是画线、画轮廓,加上颜色(成文)就是“缋”(同绘)。传统丝绸画缋是一门以手工绘染为主,绣、印为辅的古老技艺,随着“缋”技艺发展引导,“绣”逐步从施以五彩的本意引申为刺绣,宫廷礼服上衣绘纹、下裳绣纹,即《尚书》所示“衣画裳绣,十二章”。原始丝绸画缋以“草石并用”的技艺方法,简要概括即先用植物染液染底色,再用彩色矿物颜料描绘图案,最后用白料示边衬托。早在印花工艺发明之前,古人采用装点服饰与织物的方法就是手工绘染,据史料记载称中国古代把在纺织品上彩绘花纹的工艺称之为“画缋”。我国的传统丝绸画缋技艺源于原始彩陶、身体纹饰,随原始纤维出现运用于服饰、旗仗、织物,而后成熟于盛世沿丝绸之路交流海外。文物中商汤周武与大汉时期均有使用画缋技艺的丝织品出土,其是以染料直接在丝织品面料上绘制出具有艺术性的装饰纹样而成。而早期社会尚无纸制品存在,丝绸织品又是我国原始织物之一,除服饰之外的书画也多为绢帛,在东汉与两晋时期深受皇宫贵族喜爱,其实属传统宫廷丝绸画缋技艺其中一角。传统丝绸画缋表现形式、使用技艺千变万化,随着不同的天气气候及地域变化而在材料配方掌握技艺上均会改变。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织物并不止丝织物,还有其他天然纤维织物,如棉、麻织物(英、法、俄等所藏敦煌唐代麻布画)与传统宫廷丝绸画缋技艺有异曲同工之妙。汉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盛繁,传统宫廷丝绸画缋随着汉唐丝绸之路对亚欧大陆的纺织艺术产生巨大影响。宋元明时期绣花、提花在传统丝绸画缋技艺的引领下绣法与织法更为提高,传统丝绸画缋的产品逐步减少,直至清朝中前期出现大量出口,传统丝绸画缋再次出现人们眼前,但可惜的是这些大量出口之物只在欧洲各博物馆中有保存;清末传统手工丝绸画缋技艺等其他工艺美术随着国民经济的破产,工艺人的消亡,形成日益衰落停滞灭亡的现象。 一、传统丝绸画缋技艺的早期形态 商代文化在古代世界有特殊地位。一九三七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中发现了红色氧化铁(Fe2O3)粉末和若干涂红色颜料的装饰品,表明五万年前我国人民就开始知道运用红色矿物颜料,新石器时代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则开始运用天然植物染料染色。《尔雅·释器》中“一染谓之縓,再染谓之赪,三染谓之纁。”的记载说明西周已经使用染料进行套染。据考古发现,手工绘染源于古代原始彩陶而后绘于身,是手工印染艺术以及刺绣艺术的起源,按《周礼·冬官·考工记》记载:“画缋之事,杂五色,…………五彩备谓之绣,…………凡画缋之事后素功”,说明绣与画缋有密切的联系。据文献记载“备十二章。玄衣绣裳,上六章在

涤纶长丝上浆工艺小结

涤纶长丝上浆工艺小结 文章摘要: 加工涤纶长丝织物时,如果经丝使用的是低捻丝、无捻丝或者是网络丝,织造前必须浆丝,使丝条表面包覆一层光滑、柔韧而牢固的浆膜,以增强涤纶长丝的抱合力和耐磨性,使之能够承受织造过程中的各种摩擦力和张力,使织造生产在优质高产的要求下顺利进行。 文章关键词: 上浆工艺涤纶长丝织物浆料选择工艺参数 文章快照: 浆联合机上直接上浆。采用这种上浆方式对网络丝来说,单纤维在2~3dtex的网络丝或复丝的网络度在35~60h/m范围内,可直接进行分条整经,然后采用轴对轴上浆,还必须指出,无网络的涤纶复丝,不能不加捻就直接上分条整经机整经,也不能采用轴对轴片纱上浆,否则,丝条将会产生粘并,使织造工作无法进行。2浆料的选择涤纶长丝上浆所用的浆料,尤其是采用喷水织机进行织造时,浆料要具有良好的黏着性、集束性、平滑性、耐水性、防静电等性能。目前适用于涤纶长丝上浆的浆料主要是丙烯酸类浆剌在生产实践中,为了获得优良的上浆效果,在浆料的选择和浆料配方制定上,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1)如用有梭织机进行织造,应选择性能较好的PVA浆料与GM型丙烯酸类浆料混合使用,其混合比例为PVA:GM:1:2.2。生产实践表明,用混合浆上浆,浆丝手感较挺括,集束性较好,能适应织造相对湿度在70%~74%的生产环境。(2)在选用丙烯酸类为主浆料的基础上,还可以按照原丝性能,在浆料配方中添加各

种上浆助剂。如平滑剂、抗静电剂、消泡剂等优化浆料配方,提高浆液质量,进而促进浆丝质量提高。(3)如用喷水织机进行织造,最好选用黏度较低的防水性浆料。如山东兴鲁化工厂的防水性浆料和上海吴江实验厂的WE 一404浆料,这些浆料黏着性、渗透性、耐水性都很优良。3上浆工艺参数的确定(1)在浆料的调制和浆液的使用上,涤纶长丝使用的浆液要采取低温调浆和低温上浆工艺。调浆时水的温度不超过60℃,供浆温度在40~45~C之间,浆液浓度按上浆率大小确定,并用量糖仪进行测试和控制。(2)上浆形式及压浆辊的压力:上浆形式采用单浸单压,压浆辊的压力视涤纶长丝的旦数而定。如150D涤纶丝,压力为4606N压力为3430N。 (3)浆率的确定:涤纶长丝上浆率的大小,应根据涤纶丝纤维根数、纤度、捻度和织物的密度大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上浆率不宜过大,上浆率大,不仅丝的表面浆膜过厚,容易造成落浆,而且浆丝发毛,不易织造。涤纶长丝上浆适宜的上浆率,15OD为6%~8%,68D为5%~6%(文中ID=i.iiiidtex)。(4)回潮率的确定:由于涤纶长丝上浆采用以丙烯酸类浆料为主体浆料,而这种浆料一个最主要的缺点是吸湿后有再黏现象,容易使浆丝与浆丝之间产生粘并,使织造难以进行。因此涤纶长丝上浆回潮率应控制在3%以下。(5)伸长率的确定:涤纶长丝系热塑性纤维,受热后会产生不同的热收缩现象,所以选择合理的伸长率很重要。因此一般涤纶长丝伸长率应控制在1%左右,涤纶加工丝控制在3%~4%。(6)烘房温度的制定:合理的烘房温度,对涤纶长丝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涤纶长丝上浆使用国产浆料因黏度偏高而不易烘干,所以在第一烘干室,在不超过极限的范围内温度应尽量升高,其他各室的烘干温度应略低于第一烘干室温度。

纹样

纹样 提花织物上的花纹图案。主要题材分为自然景物和各种几何图形(包括变体文字等)两大类,有写实、写意、变形等表现手法。 2概述 提花织物上的花纹图案。主要题材分为自然景物和各种几何图形(包括变体文字等)两大类,有写实、写意、变形等表现手法。设计纹样不仅题材要新颖、艺术上要灵活变化,还要结合织物组织结构特点、织造工艺和织物用途等因素。中国传统的丝绸纹样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之一(见纺织品美术设计),反映了典雅的东方艺术特点。 3连续纹样 是以一个花纹为单位,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或四个方向作反复连续排列。两个方向连续纹样简称二方连续纹样,常用于裙边、花边、床罩、台布框边等织物;四个方向连续纹样简称四方连续纹样,常用于服装、沙发面料或窗帘等。连续纹样又有几何形连续、散点形连续和缠枝连续等。 4单独纹样 是以一个花纹为独立单位,不与其他花纹发生连续排列的关系。这样纹样的构成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最基本的形式是以边缘轮廓纹样、角隅纹样和中心纹样综合而成,主要用于各种日用装饰性织物,如壁毯、床罩、枕巾等。当花纹为对称时,可以只画二分之一,省去对称部分。根据花纹在纹样中的分布程度又可分为清地纹样(花纹占纹样面积约四分之一,其余为地纹)、满地纹样(花纹占纹样面积约四分之三)和混地纹样(花纹和地纹各占纹样面积二分之一左右)。服用织物的花纹可分为大花、中花、小花三类。花纹模型为9厘米以上者称大花,3厘米以下者称小花,介于二者之间为中花。装饰织物的单独纹样大小不受限制。 纹样上的每一种色彩分别代表一种织物组织(包括地纹)。纹样上色的多少根据纹织物上组织多少而定。要求纹样涂绘色彩均匀、调色分明,便于绘制意匠图。 纹样的大小与纹织物的用途、特点、组织结构以及织造条件等有关,它的宽度常受提花机纹针数以及花数、经密的限制。在不影响艺术效果的前提下用较少的纹版可以降低织物的生产成本。对于某些工艺复杂的提花织物,如挖花、修剪花、高花和绞纱花纹织物,纹样设计需要考虑生产上的方便。

纺织色织物的经纱上浆

色织物的经纱上浆 经纱上浆是纺织加工过程中一道不町缺少的工序,也是极为复杂和关键的一道工序。浆纱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织造效率的高低和产品质量的优劣。 1色织布浆纱的特点及要求 色织布生产中经纱是先经过染色后再上浆,纱线经过煮、漂、染色、皂洗加工后,结构变松散,亲水性增加,有利十浆液的渗透,但同时纱线受到机械损伤,强力降低,强力不匀率增加,断裂伸长和耐磨性变差,毛羽增加。因此,上浆的目的应增加纱线强力,贴伏毛羽,增加纱线耐磨性,同时尽量保持纱线的弹性伸长。 包织生产对浆纱工序要求还体现在:(1)多数色织厂生产时都采用经轴染色,经轴染色会对经纱进入浆槽前的预烘温度和烘下率有要求;(2)色织物浆纱过程中要求各种色纱排列要均匀有序,色纱不能褪色和沾色。因此,浆槽温度不宜太高,住保证浆液流动性及渗透性的前提下,浆槽温度偏低为宜;(3)色织条格布颜色较多,一般在浆纱时需要排花,排花过程中纱线在烘燥区的时间较长,浆纱回潮不宜过低,否则,干分绞阻力增加,浆膜易破碎剥落;(4)色织条格布通常有多种颜色,根据产品花色要求,两个浆槽内经纱根数有时会差异较大,这给均匀上浆、纱线张力控制、烘温度控制等带来较大难度;(5)色织物的后整理加T艺比普通印染织物柔和,要求浆料退浆容易,使织物手感柔软、服用性能优良。 2色织物上浆工艺实践 在制订色织品种的上浆工艺时,应针对色织物的浆纱要求,结合不同原料、不同纱线结构特点、不同织物组织,以及企业生产设备技术特征、织物织造特点等,制订符合生产要求的上浆工艺。

2.1高支高密纯棉色织府绸的上浆 织物规格:JC7.3tcxx7.3tex645.7×370根/10cm(Jc80sX80s164×94)。 高支高密府绸由于纱号细,单纱强力较低,因而要求上浆时应有一个合适的上浆率,以增加纤维间的的抱合和纱线强力;织物经密大,织造时易开口不清,纱线粘连,使布帆断经增加,影响布面外观质量和生产效率,因此,浆纱应贴服毛羽;织物紧度高,总经根数多,织造过程中经纱摩擦和缠绕增加,因而浆纱浆膜和耐磨性应好;此外,经松式络筒和倒筒的纱线有害毛羽增加约400%。因而上浆的主要目的应增大纱线强力,贴伏毛垌,减小纱线摩擦。 浆料配方:选用环保绿色浆料马铃薯酯化淀粉PR—Su和CP—L浆料为主的浆料配方,PR—Su浆料具有较好的粘符力和耐磨性,浆液粘度低,流动性、渗透性好,可减少二次毛羽,同时易降解,易退浆,是绿色环保浆料。浆料配方:PR —su37kg,CP—L37,变性淀粉37kg,KT6kg,YL1kg。 设备:祖克S432型双浆槽浆纱机。浆纱工艺参数:浆槽含固量15.2%,浆液粘度9s,温度95℃,车速60m/min上二浆率17%,回潮率8.5%,压浆力16kN。对于深色品种. 浆槽温度可适当降低,避免纱线掉色。经上浆,纱线增强率20.5%,减伸率8.2%,毛羽(3mm以上)降低率70%,纱线伸长率0.9%。 2.2纯棉紧密纺色织布的上浆 紧密纺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纺纱形式。与传统纺纱方式相比,纤维受力均匀,抱合紧密,儿乎没有纤维的内外转移。故紧密纺纱身光洁,毛羽很少,强力,伸长小,纱线条干均匀,成纱结构及成纱质量很高,主要生产高支纱线。与环锭

上浆工艺的现状和发展 周永元

周永元一、经纱上浆目的的演变:在纺织厂生产中,除了一些股线、强捻丝及某些类型的变型丝(如网络丝)外,大多数经纱在织造之前都必需经过上浆。这个织前准备工序称为《经纱上浆》。经纱上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经纱的《可织性》,使其在织造时能承受织机上强烈的机械作用。但在具体实现提高《可织性》的内涵上,近代在总结生产实践和深入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进展和更深的分析。 a、上浆目的的《传统说法》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无论在纺织厂的工艺设计中或大专院校的专业教说书中都认为经纱上浆目的有三:①增强②保伸③耐磨因此,那时鉴别上浆效果和浆纱质量的指标是:浆纱机上《三个率》(上浆率、回潮率和伸长率)和浆纱质量《二个率》(增强率和减伸率)。致使每个纺织厂的浆纱车间,要对每个织轴从浆纱机上落轴后,迅速称重估算它的"加重"上浆率;每台浆纱机上都装了"回潮率"显示仪;定时用夹纸条方式掌握纱线伸长率。试验室必需定期取原纱和浆纱的试样,在单纱强力仪上测试它的增强率和减伸率。但经常发现"增强率"和"减伸率"这两个指标与织机生产实际不一致。从表1的生产实际结果分析,经纱的织造效果(经纱断头率)有明显差别的三组浆纱,而它们的浆纱增强率与减伸率区分不出有什么显著差异。 表1 涤/棉(65/35)细布(9672)的浆纱比较

又从表2的分析对比可见:4040府绸在有梭布机(1511型)上织造时,经纱在织机处所受的最大张力值,远低于14.5tex(40英支)纱的断裂强度(只有它的20%左右);经纱在织机上正常制织时,所受的最大伸长率是0.65%,也远低于经纱断裂伸长(7%~8%)。由这个测试对比和纺织厂的多数生产实际都说明强力与伸长并不是经纱断头的主要原因。 表2: 40英支经纱在织机上所受机械作用与原纱性能对比 由表2可见,经纱从织机的后梁移动到织口成布,要受到反复拉伸与弯曲达4000多次;经纱之间摩擦,以及经纱与综眼、走梭板、引纬器等摩擦是相当剧烈可观的,都超过了未上浆的原纱的耐磨性。为了降低经纱断头率,提高经纱的可织性及产品质量,必须赋予经纱以更高的耐磨性;粘附贴伏突出在纱条表面的毛羽,适当增加经纱强度,并尽可能地保持经纱原有的弹性。这也是《经纱上浆》成为织造前经纱准备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的原因。 b、上浆目的的《现代说法》通过对上列表1和表2的分析。在80年代的多次全国性上浆研讨会上讨论和认证后,明确了经纱上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耐磨和贴伏毛羽。这是近20年来,在我国已得到了公认,并已列入大专院校教材中。在一本近期出版的高等纺织院校的专业教材

中国古书画装裱丝绸纹样仙鹤纹研究

第32卷第3期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V ol.32No.32019年06月J O U R N A L O F W U H A N T E X T I L E U N I V E R S I T Y J u n.20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顾春华(1974-),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染织艺术史.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8YJA7600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7YJC760031).中国古书画装裱丝绸纹样仙鹤纹研究 顾春华 (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针对仙鹤纹图案在中国古书画装裱丝绸材料中的使用情况,采用图像与装裱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 仙鹤纹图案类型、色彩、布局、使用形式等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研究发现,仙鹤纹在中国古书画装裱丝绸材料 中的使用多与云纹、杂宝等组合构成四方连续图案,具体图案布局以二二错排形式居多。仙鹤纹丝绸图案主要用 于装裱手卷与立轴的天头、隔水等部位。 关键词:仙鹤纹;图案;丝绸;装裱 中图分类号:J52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4X(2019)03-0013-05 中国古代书画装裱丝绸图案类型丰富且具有独特的风格。依据笔者对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等机构所藏中国古代书画装裱所用丝绸图案的收集与整理,发现其图案类型异常丰富,包括龙、凤、仙鹤等动物纹,牡丹、莲花、菊花、蔓草等植物纹,八达晕、球路纹、龟背纹、琐纹等几何纹,以及云纹等多种纹样类型。其中仙鹤纹是动物纹中较为重要的祥禽类题材。本文以书画装裱丝绸纹样仙鹤纹为研究对象,对其图案类型、图案色彩、图案布局及在书画装裱中的使用情况等进行分析,试图归纳出用于古书画装裱丝绸图案中的仙鹤纹造型特征、风格与使用规律。 一、仙鹤纹图案类型 仙鹤是寿星南极仙翁的坐骑,因而寓意长寿,为丝绸织物中常见纹样,在书画装裱用丝绸材料中亦为较常使用的图案题材之一。仙鹤在书画装裱丝绸图案中的形态主要以飞鹤为主,常与云纹、杂宝、莲花等组合构成图案,依据仙鹤纹与其他纹样的组合形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种图案类型。 (一)云鹤纹 以仙鹤为主题纹样,周围饰以云纹,组成四方连续图案,这类组合图案在以仙鹤纹为主题纹样的装裱图案中使用最为丰富。飞鹤多半写实半图案化,展翅而飞,动感较强,尾部多有散羽,长颈或伸或屈,两足细长多为伸开状,具体造型又各有不同,如图1-图6 云鹤纹所示。 图1云鹤纹绫(《女史箴图》卷隔水复 原图,大英博物馆藏品)图2云鹤纹绫(《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卷隔水复原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