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龙田小学《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果经验交流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是个开放的系统。语文课堂不是学习语文的唯一场所,语文教学不局限于语文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发散,将传统的封闭型的课堂教学转变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式的教学互动模式,把课堂教学的因素进行时空上的拓展,让学生在更广阔更深远的学习环境中,拓宽其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空间,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努力提高创造能力,为终身学习和适应学习型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期,我们提出在开放型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基于以下一些思考和认识:寻求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是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寻求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着重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语文学习特别需要强调自主学习,分析我校高年级语文的教学现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中注重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互动合作的优越性;课堂中让学生质疑,以学生的需要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读好课文,但是,这样的课堂学习开放性不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按照大纲精神和教材特点,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尝试进行了小学语文开放型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求开放型阅读教学中以“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2、通过研究,促使学生在开放性型阅读中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创造性和坚持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3、通过研究,探索并形成一套适合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策略,将课内学到的方法“迁移”到没有教师指导的开放性阅读中,获得终身学习的所需要的阅读方法和能力。

三、研究内容:

1、在开放型阅读教学中,探索自主探究学习的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素质、智力品质、方法技巧。

2、在开放式阅读教学中,把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迁移三大板块融为一体,形成学习语文的完整体系,构建一个“课前——课内——课外”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并把研究细

四、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

以本校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这些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心理素质、智力品质等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观察分析和策略指导。

2、行动研究方法

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按照实验目标,一边实验一边反思一边总结经验。

(1)个案研究法: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教学个案进行研究,探讨学习过程中的封闭与开放,守旧与创新的实质区别,探索内容与形式的开放与学生思维的开放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之间的

互动关系,从而确定开放性阅读的实践模式。

(2)调查分析法:对学生阅读现状的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及效果测试,收集相关资料,了解研究的实际进展情况。

3、经验总结法:对实践中取得成功的经验不断地进行总结,提高,探索,改进,加以推广。

五、研究步骤:

历经三年,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团结协作、齐心协力,以新的课程理念为导向,以课堂实践为主阵地,扎实地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的活动,现将课题实施情况总结如下:第一萌芽阶段:依托理论学习,把握动向,构建科学研究方案。

理论是课题研究的航标。每一项实验内容的深入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有力指导,只有强化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帮助教师领悟课题研究理念,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使所学知识和技能有效的迁移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去。

(一)理解课题研究内涵,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专家专业引领——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方式邀请专家来我校进行指导、派组员参加集中培训,有效地促进了课题组成员的认识。

2、小组合作讨论——我们在课题负责人的带领下,经常召开理论学习研讨会,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已有成果、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3、个人自主研究——我们还为组内老师订阅《小学语文教师》、《现代教学》等有关学科杂志,鼓励教师结合自身的研究实际情况展开自主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探索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经验借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与专家同行的砥砺切磋、对话交流,伙伴互动,个人研究等,课题组的各位成员汲取了学术营养,得到了诸多启迪,准确地把握了课题研究的发展点、创新点和切入点,为大家能继续扎实、深入地做好课题研究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开展问卷调查工作,为实施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使研究的目的更加明确,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中年级学生阅读学习调查问卷”、“中年级语文教师阅读教学调查问卷”。对首批实验班学生、教师进行调查,此调查分三个阶段进行的:第一阶段:构思、设计适合学生年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教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的调查内容。第二阶段:实验班师生全员进行笔答问卷,要求要照顾到各层次的学生,以求大面积的调查。第三阶段:对调查进行分析、统计,明确阅读教学现状,以帮助、指导教师有目标地进行试验。

调查结果反映出:我校中年级小学生由于家庭因素等等相关原因,虽有阅读兴趣,但缺乏一定的阅读方法。教师课堂学习不够开放,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知识实践体系。摸清了情况,使我们更加坚定了一定要搞好研究实验,使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提升能力。

第二探索阶段:立足课堂实践,有序突破,提高课题研究实效。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改的核心,也只有在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才能落实这个思想。因此,我们根植于课堂,探索开放型阅读教学中以“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把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迁移三大板块融为一体,形成学习语文的完整体系,构建一个“课前——课内——课外”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一)在开放型阅读教学中,探索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为了让学生更快地融入新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水到渠成,我们在实践中探索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我们是这样实施的:

1、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学科课前预习现状及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及访问我们把“从不预习”、“有一定预习习惯”、“有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学生区分开来,确定各类学生人数和比例。从而对三类学生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对策。

2、强化学生语文学科课前预习意识

针对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提高其预习能力的策略,强化学生语文学科课前预习意识和预习动机,使他们认知到预习的意义,体味预习的兴趣。

3、教会学生几种有效的课前预习方法:

读。反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圈。课前预习课文时,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用醒目的符号圈出来。

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圈出字、词的音、形、义。

划。划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做到重点突出。

抄。对于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或者优美的语句等抄写在积累本上,巩固记忆。抄写的过程中数量可以自己决定。

4、阶段性总结,发现问题及时完善。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逐步完善预习方法的探究。针对部分学生仍不愿意进行课前预习进行反思,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学生对学习缺少兴趣、部分学生不能灵活运用预习方法导致进行预习时负担过重。因而我们对预习形式、预习时间和预习内容方面做了适当的调整。

5、逐步提高预习的要求

随着学生预习习惯的逐渐养成,学生预习能力的逐步提高。结合学生的实际,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课对学生的预习提出新的要求。

①讲读课文的预习

·了解背景、搜集整理资料。学生在课前上网搜集相关信息,提前查阅课外资料,并进行细致整理,提前浏览,初步掌握,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

·分步朗读。做到能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或语段,能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能初步把握住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解决文章中的生字、新词、重点语句和对文章层次段落作批注。课前的预习可以从读、圈、查、划、抄入手,循序渐进。

·提出自己的见解,解决课后思考习题。

②自读课文的预习

自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可利用平时所掌握到的学习方法进行自读自学,教师在课堂上只做学习指导。

·带着问题,通读全文,解决字词。在拿到课文时,首先应阅读文后思考题,带着问题进行全文读,同时完成标明段落,找到思考题答案所在段落,划出陌生字词,勾画好词佳句的任务。

·深入分析,解决问题,进行批注。字词处理之后,对重点段落应进行细致研读,总结并作批注。理清文章主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6、强化意识,使预习成为一种习惯。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的目的是达到不要教。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我们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阅读课题,揣摩课文内容。

②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③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④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⑤细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

⑥完成练习,检测预习效果。

(二)在开放型阅读教学中,探索课堂学习建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我以《看不见的爱》一课为例,从强化学情分析、细化学习目标、搭建学习支架和关注学习评价四个方面简述课堂学习中建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策略。

策略一:强化学情分析,有效制定学习目标

学情分析包含学习材料分析和学习者分析,其中依据学习的材料分析将确定学习的重点,而学习者分析则可以定出难点,强化重点,突破难点,自然成为学习过程展开的导向。为此,在制定学习目标之前,我认真分析学情,把握学习起点。

1、学习材料分析:1)《看不见的爱》记叙了一位慈祥的母亲陪伴失明的孩子打弹弓的故事。母亲平凡的动作,安详的神情,简朴的话语无不流淌着一位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2)新课程强调教学中三维目标要融为一体,而品读感悟是达成三维目标的有效方法。在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品读感悟母亲对孩子那份执着、坚韧的爱。3)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让学生学习简要复述课文。本课是单元的重点课文,可引导学生按照人物,抓住事情记叙时的几个要素进行简要复述课文。

2、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一些识字的方法,因此本课的字词教学,将重点放在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本班学生喜欢朗读,有一定的品读感悟能力。本课中,我将充分发挥学生这方面的优势,让学生身处于积极的读书状态,通过细读、细品,感悟母亲执着坚韧的爱。此外,学生已经在前阶段学习了几种详细复述课文的方法,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但进行简要复述,特别是对于对话的转述,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将重点关注。

结合学情分析,我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原来统一的没有区分度的目标变成了符合学习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有明确价值和意义的学习目标。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情分析促使教师全面地、客观地、有选择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水平联系起来,让教师正视学生的原有基础,并以发展的目光设计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使备课方案真正成为引领学生学习的指导方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我们应注意:

1、回归课程标准,解读教材,确立重点

对于学习目标的确定,首先应该回归到课程的基本要求,结合课程标准和大纲解读,集中把握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及各项要求,再根据学段细化课程标准,将学段课程标准落实到每个学期、每一课时,把握本课时学习目标的突破。在《课程标准》中对学习目标的明确规定,是每一节课学习目标的确立的依据和基础。

2、回归学生实际,分析现状,确定难点

了解学生的基础才能判断学习可以从哪里开始,教师在确定学习目标的时候,需要考虑学习目标的正确性,也就是学习的可能性。学习者分析决定了学习的难点,学习材料分析决定了学习的重点,两者结合决定了学习过程的班级独特性,再综合确定匹配的三维目标。策略二:细化学习目标,有效落实学习任务

在我的学习设计备课方案中,先后出现了两个和目标有关的概念,一个是学习目标,还有一个是细化目标,这两个目标之间是分与合的关系,相互关联,不可分割。学习目标的精细分解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表现,我在进行导学设计的时候,根据前面的细化目标对应,自始至终关注到学生的学,更好地实现了所有学生的发展可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都得到满足。

我们通过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小目标,分阶段地逐一实现,就可以不断地尝到成功的喜悦,继而产生更大的动力去实现下一阶段的目标。学习目标是教师导教、导学、导评价的出发点,学习目标的确立是以学情分析为基础的,而细化目标的确立,既和任务的性质有关,又要回归到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学习目标越是被分解的细致,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被更多地考虑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提高。

策略三:搭建学习支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学习“我”与母亲的对话,感悟“母亲的语言”这三句话时,我是这样操作的:

〃他母亲对我笑了一笑。“谢谢,不用!”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指名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从“看不见”、“轻轻地”可以感受到母亲怕孩子听到了会难过,怕动摇孩子打弹弓的信心。

师:从他的读中,可以看出他已经感悟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你也如此。(板书读中悟)还有谁能评一评。

生:“顿”,母亲在思考要不要告诉我,害怕刺伤孩子。

师:你能读一下吗?(学生再读)

师:读得真好,读出了母亲当时心中的不忍和怜爱,学着他的样一起读母亲的这句话。(这句话的教学,我引导学生借助提示语,在反复品读中体会情感,让文本中那位不平凡的、深爱孩子的母亲悄然植根于孩子的情感世界中。)

〃“别的孩子都这么玩。”

指名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强调了都这么玩”,因为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打弹弓)(板书)都这么玩

师:是的,母亲认为,别的孩子能打弹弓,我的孩子——(也能打弹弓);别的孩子能玩弹珠,我的孩子——(也能玩弹珠)。别的孩子能做游戏,生:(我的孩子也能做游戏);别的

孩子能享受童年的快乐,生:(我的孩子也能享受童年的快乐)这就是一个母亲的心声啊!一起读出母亲的心声。

(这句话的教学,我在有效、实在的师生对话场景中,引导学生能慢慢地走进母亲的内心世界,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睿智的母亲,她给孩子成长的机会,像对待一个正常孩子那样对待自己有残疾的孩子,也尽力让自己的孩子享受着童年的快乐。)

〃“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指名读

师:谁来评

生:“总会”,母亲相信儿子总会打中的。

师:这是母亲对儿子的鼓励!母亲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板书:关键是……)母亲还想告诉儿子什么?

生:告诉儿子,如果不做就永远也不会打中;如果做了就有机会打中,就有机会获得成功。生:告诉儿子,如果做了,不成功也没有关系,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师:对,母亲并不在乎事情的结果,但希望儿子做任何事都能坚持下去。

师:谁再来读读母亲的这句话。(指名读)

师:很好,现在男生读描写我的句子,女生读母亲的句子。读出母亲对孩子的信任和期望。男生/女生读

师:听到母亲这样的回答,我沉默了,但我的内心却被母亲的这一份良苦用心感动了。(在这里,我启发学生想象,“母亲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母亲还想告诉儿子什么?”引导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想象感悟中,使学生由感性层面的理解句子渐渐转化为内在的理解,从而感受到母亲的话带给孩子的力量,感悟到那份浓浓的、不平凡的母爱。)

1、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

《看不见的爱》这篇文章小节很多,语言较散。学习这样的文章更需要精心帮助学生建构起一个阅读的整体。本堂课的学习,我采用“从整体入手——品味细读——再回归整体”来组织教学。在品味细读时,我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通过“读正确、读中悟、读中说”这三步学习方法学习。而不同的句子,我又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品读感悟。通过有效引导,帮助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引领学生经历了一个自悟的学习过程,更好地达成目标。

2、立足文本的品读感悟

有位专家曾经说过:阅读教学中的咬文嚼字是不能丢掉的,通过“咬”和“嚼”,才能品出词句的真正含义,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鉴于以上认识,我在《看不见的爱》一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着力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品读感悟母亲对孩子那份执着、坚韧的爱,为复述奠定基础。

策略四:关注学习评价,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学习“关键是做了没有。”这句话时,我是这样操作的:

师:母亲曾说过“关键是做了没有。”在孩子打弹弓的过程中,“我”又看到母亲做了些什么呢?轻声读读课文13-17小节,(出示句子)继续按照这个学法学习。

1)读正确

师:描写母亲怎么做的句子是——生交流。

师:是啊,母亲在一直在捡着石子、递着石子。(板书)捡、递那她到底捡了、递了多久?生:母亲捡石子、递石子的时间很长。傍晚,我出来散步时看见那位母亲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儿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师打出第一句话那位母亲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儿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现在夜色笼罩下来了,她还是这样。

师:岂止?这只是作者看到的一段时间,或许母亲递的时间更长(如能让部分学生轻轻地说出更好),(马上追问该生):那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她非常地耐心。别的母亲或许会说我们明天再来吧,而她还是陪伴孩子,捡着递着石子,很耐心。

师:这就是这位母亲爱的特别之处。母亲的爱是多么执着与坚韧啊!

2)交流(悟)

师:再读读这两句句子,看看母亲是怎样地捡和递,或许你会有更深的阅读感受。

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那位母亲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儿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

学生交流

◆理解动作轻、动作慢了:

生:母亲一直是轻轻地递,而且因为孩子累了,打的速度慢了,所以母亲递的速度也慢了,我觉得这位母亲很体贴孩子。

师:真棒,你联系了上文来理解,继续交流

◆理解“安详”“微笑”地递

师:母亲递的时候一直是安详地、微笑着递,虽然孩子看不见,但母亲还是安详地、微笑着递,说明她很爱孩子。

师:这安详与微笑的神态是母爱的自然流露!(板书)安详、微笑(边板书边继续说)怪不得,文中第二节中写道“我”从那妇女的眼神中一眼就可以知道她就是——(生)那孩子的母亲。

师:此时,我们都能感受到母亲捡、递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石子儿,还有还有还有

师:此时无声胜有声!母亲的动作和神态(板书动作、神态)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的信任、鼓励……(板书:信任、鼓励、支持……),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注意读好描写母亲怎样捡和递的词语(词语变红,轻轻地、安详、微笑、也)

3)交流(说)

师:现在,谁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这部分的内容。(通过填空进行简要复述)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母亲始终,始终。

生:母亲始终轻轻地递着石子,始终耐心地陪伴着孩子。

师评:扣住母亲的动作神态会更好。

生:母亲始终微笑、安详地递着石子,始终鼓励、支持着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能打中瓶子。

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文是范例,学生不能只见其“一”,而是要从“这”一篇、“这”一段、“这”一句的学习中得了“法”,再迁移到其他文章的阅读中去,运用到段、篇的写作中去。在学习方案设计中,我根据内容制定出了评价标准,课堂中我根据这些标准来关注学生的学习,及时作出评价,通过有效引导,帮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悟的学习过程,更好地达成目标。

教学设计时,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教师“导”而不“牵”,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去探究知识。

(三)在开放型阅读教学中,探索课后迁移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策略。

“情动”固然是“辞发”的先决条件,因此,我借助课文内容为素材,让文章内蕴的情感涌出纸外。如《仙鹤》一课在课的结尾处,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

《一个真实的故事》引出一个女大学生为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而献出了生命。

这不是一首普通的歌,(师)

歌里传唱的是一个女孩和丹顶鹤之间的动人故事,

虽然故事里的女孩已不在人世,

但每当这支歌轻轻唱起,

一段尘封了18年的记忆,

仍然会渐渐的清晰起来……

师:这个真实的故事非常让人感动,相信在座的每位小朋友都会像歌中的女孩那样关心、爱护丹顶鹤,在大家的努力下丹顶鹤一定会生活得越来越好。

教师的语言,它诱发了学生内心真实的情感,将学生对文章的感悟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意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有利于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因此,一篇课文学完后,当学生意犹未尽,教师都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使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一课后,要求学生“找其他的神话故事读一读”;在学完古诗《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之后,让学生课后

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这样,不但开发了课程资源,促进了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而且对于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大有裨益。

总之,在一次次的课堂实践研究中,我们不但深入了对课题理念的理解,认同,也深刻感受到只有这种适合学生的实际基础、需要和可能的学习活动,才能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只有教师在进入课堂之前、之中、之后的每一个过程心中始终装着学生,真正做到“为了学生的学而教”,才能让我们的阅读教学生机无限。

第三发展阶段:依托教学论坛,不断反思,推进研究深入发展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可以说,教学反思是我们教师成长、成熟的“催化剂’。只有教师善于钻研,学会思考,课题研究才能在实施过程中实现学生、教师的相互促进,教学相长。为此,课题组提供多种教学论坛帮助大家在实践中研究,在反思中提升,推进研究深入发展。

(一)教研小论坛

我们始终觉得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师的内化。因此我们倡导开展反思型学习。组内老师每人都有一本《学理念重实践求发展》教师专业化学习记录本。我们结合课题研究中的共性、难点或热点定期提出有关问题。老师们经过思考后,在《教研小论坛》记录本上写出“实践与思考”,备课小组讨论交流时,及时记录“他山之石”,并以此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二)网上论坛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对话交流,如何让网站更好地发挥交互探究的功能。我们在教研小论坛的基础上开展了网上教研论坛活动,每学期组织两次。我们围绕课题研究中发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大家进行反思性研讨,至今,我们已经开展了12次网上论坛,不仅组内老师围绕主题发帖、跟贴,学校其他老师也纷纷参与,献计献策。由于教师的主题贴中既有一定的理念支撑,又有理念下的教学实例,因此有很好的学习交流价值。

(三)沙龙论坛

我们课题组成员,也定期举行沙龙式论坛活动。去年,我们以沈琳老师《看不见的爱》为课例,开展了沙龙式的论坛活动。组内老师在轻松的氛围中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伴随着老师们的评课,屏幕上不断出现那堂课的切片镜头,气氛十分活泼、热烈。

总之,我们围绕课题开展各种形式的论坛活动,不仅增加了教师互学互动的机会,浓郁了我们的研究氛围,也加强了组内教师对课题研究困惑的反思,提高了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六、课题研究的初步体会和收获。

三年多来,我们遵循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实验,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下面分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表述。

(一)学生方面

1、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增强

实验前相当一部分学生依赖性较大,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做事缺少恒心和毅力,对自己和他人缺乏应有的责任。通过自主实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增强。学生们都有一个共识,“学习是我自己的事,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各种自主学习的实践活动中,课前预习已不必教师作专门的指导,只须按照掌握的预习方法进行就行了。有些学生还超前预习;在学习中主动出主意、想办法,解决疑难问题;暂差生向优等生讨教学习的“秘诀”,优等生也主动向暂差生伸出援助之手;在许多公众场合,一些以前躲于人后、怕抛头露面、羞于启齿的学生也开始有了开始与人交往的愿望、展示自我的渴望。课外阅读更是深入学生心,部分学生一面主动借书阅读,一面还请教师指导上网。大语文学习观已渗入到每位学生的心坎。

2、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随着实验的深入,学生“怎么学”有了强有力的拐杖,在课堂学习中,学生自主尝试、自主领悟、自主质疑、自主评价、自主总结、自主调整等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各种学法的尝试和探索,并及时作出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反思现状,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学法的改进,学习状态的调整,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学习的兴奋状态。

3、自主学习习惯初步养成

在课题研究中,学生初步养成了自主预习、复习的习惯,乐思善辩的习惯,勤翻工具书的习惯,博览群书、广泛摄取信息的习惯,常动笔墨的习惯。学生将“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家长普遍反映,在孩子的学习上,他们是越来越省心了。

2006年李旭等同学在宝山区儿童俳句比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2007年上海市小学生第四届现场作文比赛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2名;2008年刘超同学在宝山区金点子征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2008张泽州同学荣获宝山区少年儿童暑期阅读书目推荐活

动一等奖、邓波儿同学荣二等奖……

(二)教师方面

1、自主教育观深入师心,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1)加深了对自主教学的认识

理论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封闭式教学与开放式教学的区别实质上是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的区别,封闭式教学强调培养目标的单一性、纯洁性,遏制了学生想象力、好奇心,与时代的发展相冲突。而开放化的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的教育与信息时代的发展相一致,满足了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理论研究还使我们认识到,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体现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高低上,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高低又取决于一个人文化背景的广阔与否和文化底蕴的深厚与否,这便是一个人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所形成的语文素质所起的作用。根据这一发现,我们确定了开放式阅读教学研究的一个目标,即:语文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着眼于人的持续发展,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广阔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教学内容上突破课本限制、在教学空间上突破课堂限制,全方位地实行开放式的阅读教学模式。

(2)构建了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

要想指导学生卓有成效地自主学习,关键是构建科学的课堂学习操作模式。通过具体的模式环节和操作策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引导行为,从课内的规范延伸到课外的发展,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而模式运作的核心不是其相对固定的程式,而是程式中所反映的思想。程式只是思想外显的一种凭借而已。我们的语文自主学习模式,始终凸现着“自主”的思想,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征,以培养学生学习意识为切入口,以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为评价标准,以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为最终目标。随着各种模式的课堂实践,逐步转化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自主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加快了师资队伍建设。

教科研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捷径。在研究活动中,全体语文课题组成员都参加了大量的理论学习,承担了子课题的实验研究,积极撰写经验总结,撰写了有价值的课题研究的论文和案例并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或发表。

三年来,课题组教师承担区级以上教研展示、评比课15节次,其中毛霞老师执教的《摇花船》荣获宝山区第八届中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一等奖、《烟台的海》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比赛三等奖,被评为区教学能手;王成红老师的多篇论文《如何抓好学科组教研组的建设》、《在反思合作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开放互动的校本研修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分别刊登在宝山教育学刊、宝山校本培训成果集等报刊杂志上;沈琳老师的《凸显情感体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生命活力》获区科研成果三等奖、沈琳老师荣获宝山区第八届中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单项奖、2009年6月沈琳任教的《看不见的爱》在市“乐学杯”学习设计教学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2009年6月沈琳老师《立足文本,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荣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陈静怡的《以生为本,身先示范》一文在区“深入学习落实十七大精神,全面推进宝山教育内涵发展”征文活动中荣获三等奖;2009年,语文学科高年级备课组在宝山区优秀教研组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同时4月将承担对全区进行教研活动的展示活动任务……

六、课题研究后的思考

“自主学习”在深化素质教育已发展成为主流课题,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和应用前景,我们应通过各种渠道与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兄弟学校保持经常性地联系与接触,以期能集众家之长,也使教育资源、成果得到共享。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问题,首先本课题的研究过多地从教育学的角度考虑,今后应渗入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在更宽泛的知识背景下展开实验研究。其次,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除了以构建模式为切入口,是否还有其他切入口?哪种切入最经济,也最具实效性?语文自主学习如何向其他学科拓展主学习能力的科学评估体系也有待探索。为此,我们还将继续进行下一阶段的研究,在领导和同行们的帮助下,把我们的课题做得更科学、更完善、更有成效。

七、参考文献:

[1]学习设计之学习任务.上海市愉快教育研究所.2009.10.

[2]上海市中小学教材改革委员会.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7)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教育事业也不断发生变革,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小学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将来能成长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建设人才,是现代教育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听课,因为听、说、读、写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功。听课,则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听课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学习质量,有的学生,虽然坐在教室里听课,但不善于听课,其表现,或者是注意力不能集中与稳定,极易分心走神;或是根据兴趣对老师的讲述有选择性地听讲,四十分钟的课,听得断断续续,支离破碎;或是不善于观察和思考,只是被动地听。怎样做才是会听课和听好课了呢?下面几方面对听好课至关重要。第一,要求学生有听课的积极态度,即听课的最佳心理准备。要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力兴趣去听课,把在教室听课视为在老师引导下步入知识宝库寻宝,相信每节课都能学到有用的知识。这种心理状态,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情绪稳定,注意集中,思想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第二、课前预习,标出疑点,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预习:预先学习。上课前先看一遍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能看懂的就放过,看不懂的就用笔标出来,上课时看老师怎么讲。这样,听课就有了针对性。效果当然也要好一些。多预习能培养自学能力,长期坚持,就能达到老师不讲自己也能看懂学会。今天的教育注重素质培养。考试也是考你该不该知道,不是老师讲没讲过,所以,优秀的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平时自学也显得特别重要。第三,注意力要高度集中稳定,手脑并用注意力是什么?就是专心于某一事物的品质。能长时间地看、想某一道题而不被外界环境所干扰的能力。凡是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课堂效果都很好。他的眼睛瞧着老师和书本,他的耳朵听着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他的思路紧紧跟着老师的引导。老师的每一句话他都不防过,并且听了大都要在心里想想为什么这样,记在心里。为了帮助集中注意力,要求学生坐端正,提起精神来,不要爬在桌子上,胳臂一垫,正好为想睡觉的念头准备了枕头。为了加深印象,上课时,眼要看、耳要听、手要写、脑要想、嘴要说。学生调动这些器官进入活动时,那个想开小差的思想自然就无法钻进来干扰你!甚至个别不守纪律同学的说话你也听不见。做到全神贯注。第四,要勤思多问。听课的同时,要多动脑筋,学会思考,与教师进行思想对话,使自己的思路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在理解上下功夫,要注意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系统”线索,注意老师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在思想上始终保持向老师提问的倾向,听课时,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听不懂或不十分明白的地方,课后要多想多问,问自己,问同学,向老师和教科书、参考书请教,一定要找到满意的答案,绝不为以后的学习留下“隐患”。第五,养成记课堂笔记,课后整理笔记习惯。记课堂笔记有助于理解所学内容,有助于复习记忆,也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稳定。关键是学会记课堂笔记。有的学生企图把老师的话全记下来,还追求笔记的完整,过多地考虑笔记的形式,这样会影响听课;有的学生课后不整理,不翻阅笔记,这就失去了记笔记的目的。须知,记课堂笔记不是目的,目的是帮助理解。只有认真听课,才能在听课中不断积累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论文摘要】 本文结合近二年来我校开展小学科学教学及科学探究活动中的经验,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去了解学生,协助学生,给学生选择适合的探究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其评价,提出了让学生走上一条正确科学探究性活动之路。【关键词】 选择探究主题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能力评价 小学科学课程是将自然科学作为一个整体为中小学生设计的国家课程。为更好地了解小学科学课,走进小学科学教学课,区分好自然教学与小学科学教学,借此机会跟各位同行谈谈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点看法,以此来给大家一点参考的信息,以便日后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能注意到有关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问题。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将永远是摹仿的抄袭”。面对二十一世纪的人才,我们必须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基础教育,要从培养科学探究品质、科学探究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探究动机等基本素质开始的教育,也是培养未来发明者、科学家的启蒙教育。世界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科学探究和发明,我们不应该把人才视着为现代化技术的附属品,而应该看成为主宰。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学校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当前最主要的是冲破“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专轨,培养学生创新的良好素质。以下从我们现有的科学教材来谈一点看法: 一、鼓励学生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当我们学完了教材的一些课之后,要做好学生新的科学探究工作,每一学期要给每一个学生至少一个探究主题,这个主题要适合及选择的范围。对小学生而言,题目若与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必会提高其参与的兴趣,如洗头水的试验及调查、食物的脂肪含量、冷藏食物知多少、电蕊寿命、面粉的拉力、头发的盛重力、不同洗衣粉的清洁能力、厕纸的吸水能力。其实以上例子包括不少有趣的题目,大部分的内容既和日常生活有关,亦可进行科学探究,而过程和所需器材也不复杂。例如:电蕊寿命——学生可利用电动玩具来测试不同牌子电蕊的寿命;头发的盛重力——学生可向家人或朋友搜集数根头发,然后绑上砝码或适当又已知重量的对象如硬币,测试过程中,增加重量直至头发被扯断为止,若可行的话,可尝试找出年龄或性别与头发盛重力之间的关系。近两年来我校在申报“绿色学校”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进来,我们从“绿色学校”中的有关环保问题出发,提出大量有关适合这方面的探究主题。例如:校园植物的调查、学校绿化率、学校周边环境、废旧电池的回收……,这一些都是很好的活动主题,而且也很适合小学生的思维。 二、引导学生去探索,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寻找答案。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想、用自己的双手去做、用自己的嘴巴去说……十分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周围事物,鼓励孩子提出问题,。问题提出来后,教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设计好实验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和相互讨论。在教师引导和建议下,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搜索证据、观察、提问、设想和验证。孩子们要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实验过程中的想法、活动情况,与正确答案相比较。 通过几年的小学科学教学,我们在教学中都能感受到儿童喜欢提问题的天性:“天为什么是蓝色的?”、“恐龙是怎么灭绝的?”……,除此,还能感受到儿童回答问题的逻辑:“打雷是因为云彩没长眼睛!”、“太阳把地上的水吸走了!”……。这些可贵的“天性”应变为更为成熟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这不仅是科学家需要的,也是21世纪普通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假设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所做的可能性回答。例如,对“物体遇冷会收缩吗”这个问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生活经验提出各种假设:“物体遇冷会收缩—人冷了就会缩起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丹竹镇丹竹小学:黄巧英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学习”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课题,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地、积极地、独立地进行学习,对所学内容感兴趣,能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因此,教师仅看到学生是主体还不够,还要对学生进行自觉主动学习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面,本人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想学”、“我要学”。例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采用讲故事激发学生提问题:孙悟空分西瓜。悟空说:“我分给八戒1/3个西瓜,分给沙师弟

2/6个西瓜……“孙悟空的话还未说完,八戒就大叫起来:“猴哥这样分不公平!”听完这个故事后,请同学们来评评理:“孙悟空分得公平吗?”故事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团:“八戒分得份数少,是否分得少呢?”“两个分数谁大谁少该怎么比较呢?”这样,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又如,教学“圆的认识”时,采用联系日常生活,引入新课。课前做一个套圈游戏,把全班同学排成一个长方形向中心套圈,能套住有奖励。其中几个同学叫起来:“这样不公平。”为什么这样做游戏不公平?(因为有的同学离中心近,有的同学离中心远)那应该怎么站才公平?(围成一个圆)为什么?那圆究竟有什么特征?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二、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 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 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让他们在动口、动脑、动手中自己去发现,去感悟。如在教学“图形的拼组”时,我先让每个同学用一种喜爱的学具拼摆,然后小组合作拼摆,在个体不同摆法的基础上,相互合作,相互接纳,发挥了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水南小学林盛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了。因为,未来的文盲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从积极意义来说,课堂“教学”正是为了课外“自学”,“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圣陶语)。在平常教学工作中,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一、引起阅读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的兴趣是阅读学习的关键。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特别是对学生的一些独特看法,更应该赞扬,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

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阅读就会成为令人愉快的活动,那么,如何引起学生阅读兴趣?我认为,最好办法就是老师和学生一起读。因为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往往想了解老师的学习经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我一有时间就呆在教室里,把自己最喜爱的书推荐给学生,我和我的学生们聊莎士比亚的“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聊冰心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聊那些读了一辈子也忘不了的著作文章;聊所有我知道的和学生感兴趣的书籍。就这样影响了大批学生行动起来。在我的带动下,抽时间读书成了班里很自然的事情,同时我也和学生们有了许多共同的话题。我班里就有一些孩子,一到课间就往书架跟前涌,一到外面玩儿就盘腿打坐读起书来,一到讨论问题时就说那本书里怎么讲,甚是可喜。读书成了他们最感兴趣的课余活动。其次,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时老师要因势利导。学生情趣不一,对课外读物的选择也不一,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根据学生不同的志趣与爱好区别对待,诱发其阅读兴趣,逐渐培养其阅读探求的主攻方向。 只要对读书产生了兴趣,就会使学生忘掉疲劳,驱散懒散,使学生奋发。从而把读书看作是最快乐的事情,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会学生预习方法,为自主学习提供条件 南宋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黔西县铁石小学:王霞 空间主要研究客观世界中的物体的几何属性与变换,而空间观念则是人们在空间知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大脑表象,它包括对物体的方向、距离、大小和形状的知觉等,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的基本要素,它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与探究,我认为注重以下几点,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空间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基本图形的识别和再现,这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关键。 1、在识图中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只有掌握了图形的基本特征,才能正确分辨各种图形的本质区别,在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中,进行变式训练是深化学生表象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只有通过训练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区分图形的各种因素,确定哪些是主要的,本质的,哪些是次要的,非本质的,从而使他们形成的表象更加清晰。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当学生初步建立了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后,我及时变换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供学生观察判断,有效巩固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理解与掌握。 另外,在培养学生识图能力中,还可以改变其本质属性,使学生正确地区别图形,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如果把其中本质属性进行不同的变式,就会出现不同的几何图形。如果使其中一组对边不平行,就变成了“梯形”;如果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的成直角就变成了长方形;如果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变成直角,同时四条边相等,就变成了“正方形”。这样,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各图之间相互联系,就可使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有助于学生对空间观念的丰富和逻辑综合。 2、在画图中形成空间表象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主要先依赖于观察、实验和必要的动手操作,再通过心理活动的内化去获得表象,然后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形成空间观念。因此,教学学生学习几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钟燕 “未来的文盲,并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现代教学论也认为:学校教育科学家的任务之一:主要在于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学会学习就是要有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一种高层的综合能力,一般包括一些要素:自学态度的形式、自学方法与技能的掌握、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与自学习惯的形式等等。 简单地说:自学能力是指一个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从战略眼光来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特别是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这种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除学生学习的思想漳碍,启发学生学习动机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我们现代化教育年代,同时也面向我们九年义务教育,是一项重任。可是,不少小学生却对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视不够,他们认为,现在可以不考试升学,我们也不必那么辛苦地学习了,有的则认为:学的东西、考的东西太多了,因而产生了各种思想负担和厌烦情绪。由此可见,扫除学生的思想障碍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因此,就要努力上好第一节课----“政治课”。上“政治课”时着重以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来阐明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对未来社会的竞争。还针对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如“有些人认为学习和不学习都一样,只要我爸妈有钱,啥都不怕,不必学什么习”等等。通过让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然后针对上述错误思想,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逐一进行批驳,为学生学习各科扫除了思想障碍,这样也就使他们学习的动机激发起来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就跟着调动起来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分发挥教学对培养学生能力的示范性,给予自学提示 扫除了学生学习的思想障碍,启发了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但并不是等于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仅仅是解决了自学能力的学习态度问题。如果教学只停留在这个层次上,就不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导和带,教师的导和带的重要方式就是帮助学生设立自学提示。自学提示就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对自学的范围,重点和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要求。例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这课,请学生找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8和2、3和9、5和10、4和8”,老师首先提出:“它们两个数之间各是什么关系?而找到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又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等一系列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在自学中找到答案,帮助学生设立的自学提示要有弹性,有针对性,甚至是合作探究以后才能解决的问题。否则,就不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立自学,学生学会自我反馈信息 独立自主学习,这是学生按照教师的“自学提示”主动地感知,理解和分析教材的学习活动。独立自学要有三个保证:一是时间保证。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让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探索“为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二是参与保证。要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自学,积极地参与在探索之中,从探索中获取知识,发展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辅导保证。虽然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所提高了,但学生在自学时,教师也要有针对性地巡回检查指导,教给他们正确的方法,让他们及时调整过来,这就是所谓的学生自我反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学不用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应该用于创造条件能够促进人独立自主和自由学习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把学习的权利和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及学会学习是时代发展及现代教育的需要。 自主学习学习氛围示范质疑 而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在这里我浅谈几个我个人的愚见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是自主学习的基础 氛围和环境,对于学校来说,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标志性体现。应试教育的观念和模式使学校沉浸在追逐分数的“万马齐喑”的状态中,而素质教育则要求学校营造出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生机勃勃的氛围和环境。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

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素材,创设一种模拟生活的情境,能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可亲可近的,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逐步产生求知的欲望。 二、教师创新示范是自主学习的前提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所谓学法指导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引导学生掌握、选择和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法。在具体的学法指导过程中,教师的创新示范作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 让学生自主性的进行超前学习,是充分发挥学生自学潜能的一种途径。但教师在课前示范指导,就显得极为重要。教师的示范指导要遵循“从扶到放”的原则,体现“从教到学”的转化。一般可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读阶段。这一阶段重点就是教师带领学生读,弄清教材中的每个数学术语、每个符号、每个公式、每句话的含义,并理解教材是例题的各个步骤,从而让学生学会阅读,形成阅读的习惯。例如,阅读什么叫分数,就必须弄懂什么叫单位“1”,什么是平均分、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是什么意思。只有这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韶关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可行性研究及基本工作思路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选题的目的:教育家埃德加·富尔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自主学习体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教师要努力创设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自主学习就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积极主动的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它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对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个学习环境、任何阶段的教育都非常重要。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将直接影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选题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以人为本,激发兴趣”,把学生和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共同主人,把教师作为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和引导者,研究能强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内容、模式。把学习看作是高度的兴趣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思维,真正把兴趣看作是学习的第一因素,让兴趣真正成为最好的老师,最持久的动力,最高效的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有可能充分开发,才能让学生真正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适应终生学习。 可行性研究: 众所周知,行动受思想支配,措施由观念来决定。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为教学观。几年来,我探索出一套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践收到明显效果。 基本工作思路: 1、指出当前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和不足之处 2、分析小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原因 3.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3.1老师应积极引导小学生的自主学习 3.1.1教师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挖掘自身潜力,开发学生的潜能 3.1.2抓好学生的动力系统 3.1.3抓好学生的操作系统 3.1.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3.2小学生应如何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黔江区水田乡中心小学校黄义文[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在阅读和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因此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选好读物,激发兴趣;明确目的,计划读书;学会方法,提高效率;内外结合,拓展空间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在阅读和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因此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建议: 一、选好读物,激发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 因此培养小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 一般地,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部和高部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二、明确目的,计划读书; 美国著名学者诺.波特指出:“谈到读书,首先应该明确目的。对读书的目的认识得越清楚,读书的信心就越坚定持久。”所以让孩子明确读书的目的实在是阅读的第一要事。许多孩子读书时根本就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样的书?读了这本书对自己会有哪些帮助?这样无目的,漫无边际地胡乱阅读,终其一生也很难有建树。恩格斯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无计划地读书简直就是荒唐。”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让孩子明白: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首要的环节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增提出:“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和主体作用,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自能读书”的境界。 一、抓课前预习,交给学生一把打开“自主学习”之门的钥匙。 我认为预习是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也是课堂教学的准备,预习得好,就学得主动,课堂教学效果就高。所以,课堂教学极力提倡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时间,做到“学生不学,教师不教;学生先学,教师后教”。这样,把那些原本教师在课堂上讲的一部分较浅显的内容往前移,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解决。在学生预习习惯形成之前,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制定出科学实用的学习目标,并通过各种方法传达给每一位学生。不同的年级对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刚开始时,预习要求必须落到实处,有所侧重,学生预习起来有了抓手,弄不懂的作上记号,这样指导学生课前看书,把容易解决的问题自己先独立解决,逐步培养学生的一种内在、主动、自觉预习习惯,让学生独立运用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预习,为自

己寻找下一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知道“我要学什么,我什么地方不理解,我什么地方已经弄清楚了”,明确努力学习的方向。 二、抓课堂指导,给学生插上“自主学习的金色翅膀”。 传统教学片面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总怕学生这里不懂,那里不会,总想靠老师来把学生教会,会的学生听了厌烦,不会的学生听了范难,老师则干瞪眼。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又抑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努力改变以讲为主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占有学习的大部分时间,以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学习,要把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作为一条主线,引导学生自读、自写、自算、自练、算思、自悟以及同学之间进行互学互助,使学生学会支配时间,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样,课堂上就成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阵地。 1、自定目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果巧设导入,让学生自己说出学习目标,就会激发其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教师板书课题时问:“看到这个课题,你设想一下这节课我们应学会什么,让学生自主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整理知识要点,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探索中去。 2、自学内容 对于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知识,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教师只需要点学生的难处,拨学生的疑处。如“圆柱的侧面积”一课,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手中的圆柱沿着它的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课题研究 结题报告 【摘要】: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作为教师,我们是学生的引领者,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关键词】: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习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1.落实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确保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要让学生在感知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进而获取今后生存、发展所必须的能力、意志和品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曾提出:“21世纪的文盲,不是指不识字的人,而是指不会学习的人或学了不会用的人。”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因此,学科教学中加强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是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发展、全体公民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2.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

自觉的学习行为。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寻求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和学习内容的安排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师的指导和管理下使广大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 3.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小学教师偏重于“灌输式”教学、“保姆式”教学,总是搀扶着学生“摘果子”,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总是重知轻能、重教轻学,使得课堂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局面。近年来,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教师要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研究对象 回车一小全体学生 2、所用材料或工具 问卷、案例 3、研究方法 ⑴问卷调查法。 以本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这些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心理素质、智力品质等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在研究和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观察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自主学习是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自己可以进行有效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如下因素:自觉主动的学习积极性;独立学习的方法和技能;独立学习的习惯等。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就不在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主人。如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呢它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 一、运用激励策略,激发学习动机 “激励”主要是指施教者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情感等诸多因素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策略。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激励,使每一位学生体验到自身的潜能;善于运用成功激励,从而使学生体味成功,在胜利的喜悦中萌生指向学习新目标的动机,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目标激励:布鲁姆说:良好的开端始于知道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前,根据单元训练目标,教师提出课堂目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告诉学生本课堂的重点就是联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求学生首先质疑,哪些句子含义深刻,然后指出本课就是要理解这些句子的字面含义与内含义,看谁分析深刻,见解独特,答案有创造性。目标是导向,经过激励,学生就可以在“跳一跳、摘桃子”的心理期望中达成目标。 2、赏识激励:就是指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正向评价、表扬等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自主精神。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丰富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如:“真高兴,你今天能站起来回答,祝贺你迈出了第一步!”“你思维活跃,语言流畅,发言真精彩!”“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水平,真了不起!”…… 3、成功激励: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时时处处寻找机会、创造机会、利用机会使学生体验成功。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把成功的体验与学习的愉快等同,从而追求成功的体验,进而强化学习动力。在《火烧赤壁》一文教学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地体会文章中心,更充分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作为核心任务之一,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探索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将结合实例从空间观念的培养前提、如何培养、怎样发展、如何积累、进而培养空间想象力等方面来进行论述,采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实物,多媒体运用等手段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关键词:空间观念感知想象 前言: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空间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内容包括“数”和“形”两个部分,其中“形”就是指几何初步知识,它是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1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然而这部分知识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成为老师教学中最头痛的问题。 小学生的空间意识往往是在他们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只有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下面依据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结合“空间与图形”中的部分教学内容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 1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表象,它是在对同一类事物的多次感知以后进行综合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利用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突破单纯认识建立初步空间意识 小学生从幼儿开始就处于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的欲望中,从小就通过接触各种图形来认识事物,从而逐步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并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这些图形粗浅的表象2,这些表象的形成就是空间观念的萌芽。 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物都是进行小学教育的宝贵资源,从最初的看图识物到接触实物都是进行几何知识学习的基础。如水杯、电视、门窗、书本、纸盒、房屋、街道等让他们认识了线、面、体、角等相关的初步知识;“太阳从东方升起”认识方向;汽车的行驶,升降旗等现象认识平移;从风车、摩天轮、螺旋桨的转动等观察到旋转现象等等。教师应该针对这时期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教学,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利用丰富的现实原型形成他们最初的空间知识。从简单有趣的开始,抓住特点,让小学生形成一个由浅到深的认识过程。 空间意识的初步形成,有助于他们对事物的理解,通过引导,突破单纯的认识,能够具有粗浅的抽象理解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将实物抽象成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思维特点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思维活动的。” [1]通过知识经验的积累,小学生的思维慢慢地由直观形象向抽象逻辑2表象:当事物不在面前时,在个体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 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首先要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明主,尊重不同学生的情感、思维、兴趣、爱好,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看法,尽管这些看法可能是错误的,甚至是荒诞不稽、幼稚可笑的,我们都要热情地鼓励他们。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身心自由,才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自主地学习。我在教〈〈不懂就要问〉〉这课时,预习前,我就要求同学们认真预习,然后提出所有想问的问题。结果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比以往多得多,甚至有一位同学问我:“老师,孙中山小时候那么会提问题,他后来成为科学家了吗?”这个问题与课文内容毫无关系,但我没有拒绝回答,而是给他们讲了孙中山以后的事迹,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整节课的学习热情都非常高。 二、 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抓住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知识点,或稍作改编、或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如第六册语文教材〈〈积累运用六〉〉,里面有一篇短文〈〈盲人与画〉〉,旁边还配了一幅没有彩色的画,学完短文以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把画彩上颜色,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高涨,很快就把画涂得五颜六色。然后,我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涂的画,有个同学说:“我的图上有一颗火红火红的太阳。”有的则说:“我的图上是一条清可见底的小河,河边是一块碧绿的草地。”有的则说:“我的图上有一幢童话般的屋子,屋里住着一只小白兔呢!”同学们的想象真是丰富!类似的例子教材中还很多,教师只要善于挖掘,就一定能找到学生感兴趣的素材。 三、 立足自主学习的起点。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就要摸准学生学习的起点。我以为,这个“起点”就应该是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给的材料太简单,低于“最近发展区”,学生早就会了,没有学习的兴趣。所给的材料太复杂,高于“最近发展区”,学生同样没有学习的兴趣,也就无法自主地学习。所以,要立足“最近发展区”。但是,每个班级都 有优生和学习困难生,每个同学的“最近发展区”又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生,然后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要求,做到因材施教。如在教《落花生》一课时,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1)、落花生有什么特点?(2)、父亲说做人要做怎样的人?(3)、你对父亲的话怎能样理解,谈谈你的感想。前面两个问题属于一般性的问题,较适合中下生,后一个问题难度较大,需要联系自身的经历才能作答,适合于优生。在作业设计的时候,也要设计有层次、有坡度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四、 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将使他们受益终身。我是这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的:(1)、在预习时,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不懂读的字词,然后想办法弄懂他们。如

(完整版)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总结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总结 嫩北农场小学小学尚振权 课题实验启动以来,取得的一定的效果。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加强,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我校的研究主要以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为立足点,以小课题研究和同题互动课例研究为载体,以探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为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培训提高转变观念。 我们围绕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专家号脉。聘请专家指导课堂教学工作。先后进行了分科的评课活动。还为全体老师在报告厅做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专题报告,对我校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帮助老师们发现存在的问题。 2.名师引领。暑期中我们邀请了北京市崇文区教研室副主任王文丽,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业务校长钱守旺来到我们学校,他们精彩的课堂和报告,直抵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洗礼了我们的思想,特别是这些名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的做法,使老师们收益颇丰。 3交流多样。学习交流是进行研究的有效形式。老师们畅所欲言,用思想碰撞思想,用智慧砥砺智慧,呈现出教育思想百花齐放、教学教

研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本年主要组织了“一节好课的标准大讨论”、“优秀成功教育案例论坛”等。二是创新教师周前会的形式与内容。对教师周前会,我们采取年级组轮流承办的方式,让年级组各显其能,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针对本周的研究课进行评课。 二、小课题研究带动。 如何引导老师们进行课题的研究,我们的做法就是让实验教师进行小课题的研究。参加实验的教师都有自己的小课题研究。比如:康颖老师的《高年级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的研究》、李雅君老师《布置自主预习作业的研究》、王君华老师《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式的探究》。实验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方式,并积极撰写研究随笔。课题组认为: 现在我们的课堂已经越来越趋向于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具体表现在:学生能自己学会的老师不讲,注重练习的质量,留给学生更多做习题的时间。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是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更多用于书面的表达,注重知识的内化。在用语言外化知识上有很大的欠缺。书面的知识可以通过试卷写出来,表现在考试的成绩中。而用语言表达的知识在试卷中是很难体现的。这是造就重书面轻语言的重要原因。 从实用教学的角度看,重视学生书面知识的表达是未可厚非的。但从让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轻视学生口头语言知识的表达就不

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赵家初中熊芳 [内容提要] 全面贯彻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提高教育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等能力,教育学生学会学会动手动脑,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因材施教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正文] 我国刚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学校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并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而我们每个教师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提高教育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时代变迁,我们每个教师在教学工作实践中应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切实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等能力,教育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以下是我在工作实践中,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思考: 一、学生自主学习是与时俱进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相对传统接受学习方式更具有生命力 自主学习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我国在应试教育制度下产生的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问、学生答,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