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肌肉起止点

系统解剖学-肌学重点整理

1、肌的辅助装置: (1)筋膜: 浅筋膜(L、C、T):多含脂肪,具有保护、缓冲作用 特殊结构:1)手掌、足底处浅筋膜较发达:缓冲作用 2)腹前外侧壁下部、会阴部:分两层,深层为膜性,几乎不含脂肪 深筋膜(D、C、T): ①于四肢处,插入肌群间构成肌间隔,进而与深筋膜、骨膜共同构成骨筋膜鞘。 ②全身的深筋膜大都能包裹肌肉、血管、神经。 ③在某些部位供肌附着。 ④形成肌腱的支持带(如手部的屈肌支持带、脚踝的伸肌上下支持带) ⑤分隔同一肌群的各肌肉 ⑥改变肌牵引方向,可用于推测炎症与积液的蔓延方向。 (2)腱鞘 1)定义:套在肌腱表面的鞘管 2)分层:①外层:纤维层(腱纤维鞘)就是由深筋膜增厚形成,呈半环状覆盖于骨面 ②内层:滑膜层(腱滑膜鞘)分为脏层与壁层 3)功能:使肌腱固定于一定的位置,减少肌腱与骨面之间的摩擦 4)一个临床症状: 腱鞘炎:当手指长期不恰当的过度用力活动,肌腱或腱鞘受到强烈摩擦而导致腱与腱鞘的损伤,产生疼痛等症状,称为腱鞘炎。 (3)滑膜囊: 滑膜囊为一密闭的结缔组织扁囊,有的与关节腔相通,有的则独立存在。其大小由直径几毫米至几厘米。囊腔内含少量滑液。多存在于皮肤、肌肉、肌腱、韧带与骨面之间,其作用为增加滑润、减少摩擦、促进运动的灵活性。临床上常见的滑膜囊炎即发生于此。 (4)籽骨:由肌腱骨化而成,如髌骨即为股四头肌肌腱骨化而成。 2、面肌(面N): 面肌也称表情肌,为扁而薄的皮肌,大多起自颅骨的不同部位,止于面部皮肤。 ①颅顶肌:由左右枕额肌(面N)构成。 枕额肌为二腹肌: 枕腹:1)位置:起自枕骨,位于枕部皮下 2)功能:牵拉帽状腱膜向后 额腹:1)位置:起自额骨,位于额部皮下 2)功能:提眉,产生皱纹 ②眼轮匝肌: 1)位置:居于皮下,在睑裂周围,呈扁椭圆形 2)功能:使睑裂闭合,少量肌束可牵拉泪囊后壁,以扩张泪囊,促进泪液流入鼻腔。 ③口周围肌:分为口轮匝肌与颊肌 功能:口轮匝肌收缩时可闭口,颊肌收缩时牵拉口角向外,并能助咀嚼与吸吮。 3、咀嚼肌(三叉N): 咬肌:起自颧弓,止于咬肌粗隆。上提下颌骨。 颞肌:起自颞窝,止于下颌骨冠突。上提下颌骨,后部肌束可拉下颌骨向后。 翼内肌:起自翼突后面,止于翼肌粗隆。双侧收缩使下颌骨向上、向前,单侧收缩使下颌骨向对侧运动。 翼外肌:位于颞下窝内,双侧收缩使下颌骨向前,单侧收缩使下颌骨向对侧运动。

肌肉总结起止点

颈肌 颈以斜方肌前缘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前部为颈部,后部为项部。根据颈肌的位置,将颈肌分为颈浅肌,颈前肌,颈深肌3群和颈部筋膜。 (一)颈浅肌 1、颈阔肌 颈阔肌位于颈部浅筋膜内,为一皮肌,薄而宽阔,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表面的筋膜,向上内止于口角、下颌骨下缘及面部皮肤。 作用:拉口角及下颌向下,作惊讶、恐怖表情,并使颈部皮肤出现褶皱。颈部手术此肌缝合时应注意将断端对合,以免术后形成较大瘢痕。 2、胸锁乳突肌 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两侧,大部分被颈阔肌所覆盖,为一强有力的肌肉,并在颈部形成明显标志。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二头会合斜向后上方,止于颞骨乳突。 作用: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仰,当仰卧时,双侧肌肉收缩可抬头。该肌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头的正常端正姿势以及使头在水平方向上从一侧到另一侧观察物体运动。一侧病变使肌挛缩时,可引起斜颈。 (二)颈前肌

舌骨上肌群在舌骨与下颌骨之间,每侧4块肌肉。 1、二腹肌在下颌骨的下方,有前后二腹。前腹起自下颌骨体,后腹起自乳突内侧,以中间腱借筋膜形成滑车系于舌骨。 2、下颌舌骨肌二腹肌前腹深面的三角形扁肌,起自下颌骨的下颌舌骨肌线,止于舌骨体,与对侧肌群会合与正中线组成口腔底。 3、茎突舌骨肌居二腹肌后腹之上并与之伴行,起自茎突,止于舌骨小角。 4、颏舌骨肌在下颌舌骨肌深面,起自颏棘,止于舌骨体。舌骨上肌群的作用:上提舌骨,二腹肌兼有降下颌骨。 舌骨下肌群 舌骨下肌群位于颈前部,在舌骨下方正中线的两旁,居喉、气管、甲状腺的前方,每侧也有4块肌,分浅深两层排列,各肌按照起止点命名。 1、胸骨舌骨肌为薄片带状肌,在颈部正中线的两侧。 2、胸骨甲状肌在胸骨舌骨肌深面,是甲状腺手术时辨认层次的标志。 3、甲状舌骨肌在胸骨甲状肌的上方,被胸骨舌骨肌遮盖。 4、肩胛舌骨肌在胸骨舌骨肌的外侧,为细长带状肌,分为上腹、下腹,由位于胸锁乳突肌下部深面的中间腱相连。 舌骨下肌群的作用:下降舌骨和喉,甲状舌骨肌在吞咽时可

人体肌肉群功能总结

人体肌肉群功能总结 人体各环节运动的主要作用肌 (一)、肩带的作用肌: 1、上提肩胛骨的肌肉有:斜方肌上部、菱形肌、肩胛提肌等。 2、下降肩胛骨的肌肉有:斜方肌下部、胸小肌和前锯肌下部。 3、前伸肩胛骨的肌肉有:前锯肌、胸小肌。 4、后缩肩胛骨的肌肉有:斜方肌和菱形肌。 5、上回旋肩胛骨的肌肉有:斜方肌上、下部肌纤维和前锯肌下部肌纤维。 6、下回旋肩胛骨的肌肉有:菱形肌、胸小肌和肩胛提肌。 (二)、肩关节的作用肌: 1.屈肩关节的肌肉:胸大肌、三角肌前部肌纤维、肱二头肌和喙肱肌。 2.伸肩关节的肌肉:三角肌后部肌纤维、肱三头肌长头、背阔肌、冈下肌、小圆肌和大圆肌。 3.外展肩关节的肌肉:三角肌和冈上肌。 4.内收肩关节的肌肉:肩胛下肌、胸大肌、背阔肌、肩胛下肌和大圆肌、冈下肌、小圆肌和喙肱肌。 5.外旋肩关节的肌肉:三角肌后部肌纤维、冈下肌和小圆肌。 6.内旋肩关节的肌肉:三角肌前部、胸大肌、背阔肌、肩胛下肌和大圆肌。 (三)、肘关节的作用肌: 1.屈肘关节的肌肉:肱肌、肱二头肌、肱桡肌和旋前圆肌。

2.伸肘关节的肌肉:肱三头肌和肘肌。 3.内旋肘关节的肌肉:旋前圆肌、旋前方肌和肱桡肌。 4.外旋肘关节的肌肉:旋后肌、肱二头肌和肱桡肌(后两块肌肉是在内旋前臂的情况下外旋)。(四)、腕关节的作用肌: 1.屈手关节的肌肉有: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等。 2.伸手关节的肌肉有: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指伸肌和食指伸肌等。 3.外展手关节的肌肉有:位于手关节矢状轴外侧屈腕、伸腕的诸肌(即桡侧腕屈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短伸肌和食指伸肌等)。 4.内收手关节的肌肉有:位于手关节矢状轴内侧屈腕、伸腕的诸肌(即尺侧腕屈肌和尺侧腕伸肌等)。 (五)、髋关节的作用肌: 1.屈髋关节的肌肉有: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和耻骨肌等。 2.伸髋关节的肌肉有:臀大肌、大收肌、股二头肌长头、半腱肌和半膜肌等。 3.外展髋关节的肌肉有:臀中肌、臀小肌、臀大肌上部和梨状肌等。 4.内收髋关节的肌肉有:大收肌、长收肌、短收肌、臀大肌下部、股薄肌和耻骨肌等。 5.外旋髋关节的肌肉有:髂腰肌、臀大肌、梨状肌、臀中、小肌后部和缝匠肌等。 6.内旋髋关节的肌肉有:臀中、小肌前部和阔筋膜张肌等。

人体运动系统

第一篇人体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等组成,其功能是实位移或保持姿势。人体最基本的位移运动是杠杆运动。其中骨是运动杠杆,关节是支点肌肉是运动动力。肌肉运动的主要部分,骨和关节是运动的被动部分。 第一节骨的概述 正常成年人共有206块骨,其中170块成双。177块直接参与随意肌运动。 一、骨的形态各分类 1、长骨:分布在四肢,两端的上下为上端和下端,中间为骨干。作用;主要 起运动杠杆作用。 2、短骨: 分布在手腕和足的位置,一般是立方体,常有六个面, 它们短小坚固,适合于人手和足的高度灵活的需要。 3;扁骨: 分布在头、胸一般成板状,薄而坚固,起保护作用。 4、不规则小骨: 呈不规规则形状。如;髋骨、椎骨、聂骨。 5、籽骨:被肌腱和韧带包围起来的骨。

按部位分类; 颅骨脑颅8 面颅14 共22块 听小骨6块 舌骨1块 颈椎7 胸椎12 椎骨26 腰椎 5 躯干骨肋骨24 骶椎 1 尾椎 1 胸骨 1 肩带骨 4 上肢骨游离部位 6 四肢骨 腰带骨2 下肢骨游离部位60

二、骨的构造 骨是器官,它是由骨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等构成。 骨包括;骨膜、骨质、骨髓并有神经和血管分布。 1.、骨膜; 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被覆于除关节面以外的骨质表面,并有许多 纤维束伸入于骨质内。

《1》骨外膜;浅层中有丰富的血管、神经穿行。深层分化出的成骨细胞,有制造新骨质的作用骨膜作用,沿途有分支进入伏克曼氏管,再 分支伸入哈佛氏管,以营养骨质。 《2》骨内膜:深层细胞处于稳定状态,它使终保特分化能力。 内层:较疏松,衬在骨髓腔面,骨小梁的表面及哈佛氏管内,骨内膜中的细胞分化出的破骨细胞,使骨髓腔不断扩大。以形成新骨质和破坏、改造已生成的骨质,所以对骨的发生、生长、修复等具有重要意义。老年人骨膜变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能力减弱,因而骨的修复机能减退。 2、骨质;骨质由于结构不同可分为两种:一种由多层紧密排列的骨板构成,叫做骨密质;另一种由薄骨板即骨小梁互相交织构成立体的网,呈海绵状,叫做骨松质。 (一)、骨密质质地致密,抗压抗纽曲性很强。 (二)骨松质则按力的一定方向排列,虽质地疏松但却体现出既轻便又坚固的性能,符合以最少的原料发挥最大功效的构筑原则。

最常用最经典肌肉起止点

最常用最经典肌肉起止点 1. 额肌——额肌通过帽状腱膜直接与枕肌相连。因此,不管枕肌或额肌,还是两部分都紧张,都能引起整个头皮紧张的感觉。额肌部分地连接到眼轮匝肌上,这两个肌肉常与头痛有关。 肌连接:上方,至帽状腱膜。下方,至眼眉表面的皮肤,部分至眼轮匝肌和鼻根部。 2. 枕肌——枕肌通过帽状腱膜直接与额肌相连。 肌连接:上方,至帽状腱膜。下方,至枕骨上项线。 相关部位:局部疼痛放散至头后部和顶部,并可涉及到同侧眼部。 3. 眼轮匝肌 肌连接:内侧,至睑内侧韧带,额骨和上颌骨及眼睑组织。上内侧,至眼眶。 4. 颧大肌和颧小肌——颧大肌和颧小肌是主要的笑肌。 肌连接:上方,至颧骨。下方,至口角组织,与口轮匝肌纤维融合。 5. 颞肌——颞肌是一个大的扇贝形肌肉,覆盖在头侧面耳的前、上和后方。所有的主诉头痛或颞颌关节(TMJ)问题的病人,都应该检查并治疗颞肌。 肌连接:上方,至颧弓上方颞窝的骨和筋膜。下方,至下颌骨冠状突和下颌支前缘。 6. 咬肌——咬肌是最重要的咀嚼肌。在TMJ有问题时,首先应该治疗咬肌。 肌连接:上方,至上颌骨颧突和颧弓。下方,咬肌浅层至下颌角外表面和下颌支的下半部;咬肌深层至下颌支上半部,可能延伸至下颌角。 7. 胸锁乳突肌——胸锁乳突肌是有两个头的肌肉,主要功能为稳定、旋转和弯曲头部和颈部。所有主诉头痛的病人都应该仔细检查胸锁乳突肌。它的两个头是胸骨头和锁骨头。 肌连接:上方至乳突外侧面和枕骨上项线外侧1/2 下方:胸骨头:胸骨柄前表面锁骨头:锁骨前表面的内1/3。

8. 斜角肌——我们熟悉斜角肌是因为它容易引起疼痛。在反常的呼吸时它还作为不适宜的辅助肌。大部分的人都存在这一肌肉的问题。 胸廓出口这一词用来指由斜角肌和第一肋骨限定的整个区域,或指在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的通路。腋动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在至上臂的途中经过这两个肌肉之间,然后走行于第一肋和锁骨之间。 肌连接: 前斜角肌:上方,到第3至第6颈椎横突的前面。下方,到第1肋骨的上缘里面。 中斜角肌:上方,到第2至第7颈椎横突后面。下方,到第1肋骨的上缘外面。 后斜角肌:上方,到第5或第6颈椎和第7颈椎横突的后面。 下方,到第2肋骨的侧面,有时也可至第3肋骨。 9. 斜方肌——斜方肌覆盖很大区域并有多种功能。它是颈后部重要的肌肉,但也是肩部和背部的肌肉。斜方肌的问题可能引起多种疼痛和不舒适,因为它在上身疼痛和功能障碍中它起重要的作用。对大部分人来说,它是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部位。 肌连接:上斜方肌:上方和内侧,至上项线、项韧带和颈1到颈5的棘突。下方和外侧,至锁骨外1/3。 中斜方肌:内侧,至第6颈椎到第3胸椎的棘突和韧带。外侧,至肩胛骨肩峰和肩胛冈的上部。 下斜方肌:内侧,至4到12胸椎的棘突和韧带。外侧,至肩胛嵴的内侧端,接近肩胛提肌连接处的下方。 相关部位:肩部上斜方肌的激发点引起颈上部至乳突和耳上方至颞部的疼痛,也引起下颌角疼痛。 中斜方肌和下斜方肌的激发点引起颈后部颅底、肩后部和肩胛骨之间疼痛。 在中斜方肌的激发点,特别是位于接近肩峰外侧端引起上臂近端外面下至肘部的疼痛。 10. 头半棘肌、颈半棘肌和头最长肌——头半棘肌、颈半棘肌和头最长肌通常是超负荷使用并常处于紧张状态,并且是头痛主要涉及的肌肉。 肌连接:下方,至第1到第6胸椎的横突(头半棘肌也至第3到第6颈椎)。

系统解剖学-肌学重点整理

1、肌的辅助装置: (1)筋膜: 浅筋膜(L.C.T):多含脂肪,具有保护、缓冲作用 特殊结构:1)手掌、足底处浅筋膜较发达:缓冲作用 2)腹前外侧壁下部、会阴部:分两层,深层为膜性,几乎不含脂肪深筋膜(D.C.T): ①于四肢处,插入肌群间构成肌间隔,进而与深筋膜、骨膜共同构成骨筋膜鞘。 ②全身的深筋膜大都能包裹肌肉、血管、神经。 ③在某些部位供肌附着。 ④形成肌腱的支持带(如手部的屈肌支持带、脚踝的伸肌上下支持带) ⑤分隔同一肌群的各肌肉 ⑥改变肌牵引方向,可用于推测炎症和积液的蔓延方向。 (2)腱鞘 1)定义:套在肌腱表面的鞘管 2)分层:①外层:纤维层(腱纤维鞘)是由深筋膜增厚形成,呈半环状覆盖于骨面 ②层:滑膜层(腱滑膜鞘)分为脏层和壁层 3)功能:使肌腱固定于一定的位置,减少肌腱和骨面之间的摩擦 4)一个临床症状: 腱鞘炎:当手指长期不恰当的过度用力活动,肌腱或腱鞘受到强烈摩擦而导致腱与腱鞘的损伤,产生疼痛等症状,称为腱鞘炎。 (3)滑膜囊: 滑膜囊为一密闭的结缔组织扁囊,有的与关节腔相通,有的则独立存在。其大小由直径

几毫米至几厘米。囊腔含少量滑液。多存在于皮肤、肌肉、肌腱、韧带与骨面之间,其作用为增加滑润、减少摩擦、促进运动的灵活性。临床上常见的滑膜囊炎即发生于此。(4)籽骨:由肌腱骨化而成,如髌骨即为股四头肌肌腱骨化而成。 2、面肌(面N): 面肌也称表情肌,为扁而薄的皮肌,大多起自颅骨的不同部位,止于面部皮肤。 ①颅顶肌:由左右枕额肌(面N)构成。 枕额肌为二腹肌: 枕腹:1)位置:起自枕骨,位于枕部皮下 2)功能:牵拉帽状腱膜向后 额腹:1)位置:起自额骨,位于额部皮下 2)功能:提眉,产生皱纹 ②眼轮匝肌: 1)位置:居于皮下,在睑裂周围,呈扁椭圆形 2)功能:使睑裂闭合,少量肌束可牵拉泪囊后壁,以扩泪囊,促进泪液流入鼻腔。 ③口周围肌:分为口轮匝肌和颊肌 功能:口轮匝肌收缩时可闭口,颊肌收缩时牵拉口角向外,并能助咀嚼和吸吮。 3、咀嚼肌(三叉N): 咬肌:起自颧弓,止于咬肌粗隆。上提下颌骨。 颞肌:起自颞窝,止于下颌骨冠突。上提下颌骨,后部肌束可拉下颌骨向后。 翼肌:起自翼突后面,止于翼肌粗隆。双侧收缩使下颌骨向上、向前,单侧收缩使下颌骨向

肌肉系统解剖学

肌肉系統解剖學 中山醫學大學解剖科廖克剛副教授 一、骨骼肌的命名 人體有將近700條骨骼肌,其中大部分肌肉之名稱是根據許多種特徵來命名。學習一些表示特定特徵之用語將有助於對肌肉名稱之熟記。據以命名肌肉之特徵如下: 1. 位置:有些肌肉以其位置與骨骼或身體之部位相關而命名。例如顳肌覆於顳骨上,肋間肌位於肋間,脛前肌位於脛骨之前等。 2. 形狀:有些肌肉具有特別的形狀,因而可據以命名。例如三角肌大略呈三角形,左及右斜方肌合起來類似不等邊四邊形。 3. 相對之大小:例如臀大肌與臀小肌,內收長肌與內收短肌 4. 肌纖維之方向:有些肌肉之名稱顯示其肌纖維之方向與某些假定線(一般是體幹之中線或四肢之長軸)相關。直肌表示其纖維與假定線平行,橫肌或斜肌表示其纖維與假定線垂直或成一角度。例如腹直肌、腹橫肌、腹外斜肌。 5. 起端之數目:例如肱二頭肌、肱三頭肌、及股四頭肌分別有二個、三個、及四個起端或頭。 6. 起端及止端之位置:有些肌肉是以其附著點,即起端與止端之名稱來命名。例如胸鎖乳突肌起始於胸骨與鎖骨,而終止於顳骨之乳突:莖突舌骨肌起始於顳骨之莖突,而終止於舌骨。 7. 作用:很多四肢的肌肉都是以其作用來命名。 實際上,經常有多個特徵同時用於一條肌肉之命名。例如橈側伸腕長肌表示其作用為伸腕,其位置為位於前臂橈骨側,其相對之大小為比其他之伸腕肌為長。 二、人體主要的骨骼肌 人體含有近700條的骨骼肌,其中絕大部分是左、右成對的。 1.表情肌: 表情肌為位於顏面部及頭皮的皮下肌肉,它們起始於頭顱骨或筋膜,而終止於皮膚,因此收縮時,可拉動皮膚,而引起臉部表情的變化。本肌群之各肌肉相互間下完全獨立,而其肌纖維又多相互移行並欠缺筋膜之包被,故彼此間之界線不明顯。 2.咀嚼肌: 咀嚼肌可拉動下頜骨而引起咀嚼運動,同時也與講話的動作相關。 3.移動眼球的肌肉: 移動眼球的肌肉是指眼球的外在肌,因其起端在眼球以外的構造,而止端在眼球的外表面。另外眼球內有平滑肌,是為眼球的內在肌,包括瞳孔括約肌、瞳孔擴大肌及睫狀肌,其詳細構造及功能於第九章再作討論。 4.移動舌頭的肌肉: 移動舌頭的肌肉是指舌頭的外在肌,主要可移動舌頭的位置。另外舌頭本身亦含有各種走向的骨骼肌纖維,稱為內在肌,它可使舌頭產生靈巧的運動(例如捲舌)。 5.咽的肌肉: 包括構成咽壁的咽縮肌以及其他終止於咽壁的肌肉,其功能主要為吞嚥。 6.喉的外在肌: 是指終止於舌骨的肌肉,包括位於舌骨上方(口腔底部)的舌骨上肌及位於舌骨下方(頸部)的舌骨下肌。因為舌骨以膜及韌帶連接喉的甲狀軟骨,因此這些肌肉可控制舌骨及喉的位置,另外亦可下壓下頷骨、使口腔底部變緊、及穩固舌頭與咽。

运动系统肌肉起止点

骨骼肌起止点 三角肌 位于肩部 三角肌分为三个部分:锁骨部分(上部)肩峰部分(中部)肩胛冈部分(后部)三分之一处锁骨部分(上部)起点:锁骨的外肩峰部分(中部)起点:肩胛骨 后外侧的肩峰肩胛冈部分(后部)起点:肩胛冈下缘(肩胛骨后侧的长条突起)三角肌粗隆肱骨大结节处三部分共同止于:三个部分可以共同协作,也 可以作拮抗肌,功能:它们最主要的作用是肩外展。肩外展刚开始时主要有上部发力,动作完成三分之二时前,后部可以后部开始发力。前部可以使肩屈。使肩伸俯身飞鸟前平举训练动作:侧平举 胸大肌位于胸骨正前方胸大肌分为锁骨部(上部)胸肋部(中部)和 腹部(下部)锁骨前面的内侧半锁骨部(上部)起点:肋软骨胸肋部(中部)起点:胸骨和第2~6 腹部较薄弱起自腹肌和腹部(下部)起点:(腹外斜肌,腹直肌)肌腱膜最上部止点:肱骨大结节嵴功能:在肩外展的前提下,中上部使臂前屈,胸大肌全肌收缩可以使臂内收和旋内,中下部一起用力时可以使肩向前下方训练动作:卧推前锯肌

位于肋骨外侧肋起点:九个肌齿起自1~9 止点:从肩胛骨上角开始沿肩胛骨的内侧缘至肩胛下角根据止点前锯肌可分为三个部分止于肩胛骨上角上部:止于肩胛骨的内侧缘中部: 下部:止于肩胛下角附近功能:三个部分均拉肩胛骨向前,与他的拮抗肌菱形肌的作用相反,也可以和菱. 形肌协作使肩胛骨紧贴胸廓。 训练动作:上斜板哑铃推胸 肱二头肌

位于上臂前方分为两个头 盂上结节(肩胛骨前方,喙突下侧窝内)长头起点:喙突短头起点:止点:两个头在三角肌止点处合并止于桡骨粗隆(近侧端)功能:肱二头肌作用于两个关节,其长头可以使臂外展和内旋,短头为臂的内收肌。两个头共同作用,使肩屈。另外二头肌也是一块肘屈肌,而且还是肘关节的一块强有力的旋后肌。当肘关节屈曲时,旋后的动作增强,总的来说旋后肌比旋前肌更发达,因此前臂最基本的动作就是旋后(如拧螺丝)训练动作:臂弯举

系统解剖学

运动系统locomotor system 由骨、骨连结与骨骼肌三部分构成。 人体某些部位的骨或骨骼肌,常在体表形成比较明显的突起或凹陷,并能在体表瞧到或摸到,分别称为骨性标志与肌性标志,统称为体表标志。 骨学 一、概述 人体每块骨bone都具有一定的形态与结构,并且有独立的血管与神经支配,因此每块骨都就是一个器官。成人骨约有206块,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与四肢骨。 (一)骨的分类 根据形态,可将骨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与不规则骨。 1、长骨long bone 呈长管状,分布于四肢,长骨具有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骨质致密,围成骨髓腔。骨的两端膨大称骺epiphysis,骺的表面有光滑的关节面,并有关节软骨覆盖。 2、短骨short bone 形似立方体,主要分布于手腕与足的后部,如腕骨与跗骨等。 3、扁骨flat bone 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的壁,以保护腔内器官。 4、不规则骨irregular bone 形状不规则,主要分布于躯干、颅底与面部等。有些不规则骨内有含气的空腔称含气骨,如上颌骨与额骨等。位于某些肌腱内的小骨称籽骨sesamoid,在运动中起减少摩擦与转变肌牵引方向的作用。 (二)骨的构造

骨主要由骨质、骨髓与骨膜构成。 1、骨质sclerotin 由骨组织构成,分为骨密质与骨松质。骨密质compact bone骨板排列紧密,主要构成长骨的骨干以及其她骨的表层。骨松质spongy bone呈海绵状,由相互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主要分布在长骨两端、短骨与扁骨内部。 2、骨髓bone marrow 为填充于骨髓腔与骨松质间隙内的软组织,可分为红骨髓redbonemarrow与黄骨髓yellowbone marrow。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内含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与某些白细胞。黄骨髓含有大量的脂肪组织,无造血功能。胎儿与幼儿的骨髓全就是红骨髓,随着年龄的增长,5~6岁以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转化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机体慢性失血或重度贫血时,成人黄骨髓可转化为红骨髓进行造血。在椎骨、胸骨、肋骨、髂骨以及肱骨、股骨等长骨骨骺的骨松质内终生都就是红骨髓。 3、骨膜periosteum 为致密结缔组织膜,新鲜时呈粉红色,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与淋巴管,对骨的营养、生长与修复等具有重要作用。骨膜有内外两层结构,外层致密,起固定作用;内层疏松,含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两者有产生新骨质、破坏原骨质与重塑骨的功能。 (三)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特性 骨由有机质与无机质组成,它使骨具有一定的弹性与韧性;无机质主要由钙、磷等盐类组成,它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年幼时无机质与有机质各占一半,弹性较大,柔软,易发生变形,在外力作用下不易骨折,或折而不断,形成青枝骨折。成人骨有机质含量约占;无机质含量约占、老年人的骨无机盐比例更大,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粉碎性骨折。 二、躯干骨 躯干骨包括椎骨、胸骨与肋。

人体解剖学复习重点整理,包括肌肉起止点以及作用

内侧丘系交叉:由薄束核、楔束核发出的纤维在中央管腹侧中线上左右交叉行程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上行成为内侧丘系。 基底核:位于大脑半球的白质内,靠近脑底。由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体组成。 纹状体:由尾状核、豆状核组成。分为旧纹状体(豆状核苍白球)和新纹状体(尾状核与豆状核的壳) 内囊:位于尾状核、豆状核和丘脑之间,是由投射系纤维构成的白质板。 蛛网膜粒:脑蛛网膜在上矢状窦的两侧形成许多绒毛状突起,突入上矢状窦内称蛛网膜粒。 大脑动脉环:位于大脑底部、蝶鞍上方,环绕视交叉、灰结节、脑垂体和乳头体周围,由不成对的前交通动脉、成对的大脑前动脉始段、成对颈内动脉末段、成对后交通动脉和成对大脑后动脉始段组成。 1、心的位置、外形、各腔及房、室间隔的形态结构心呈前后略扁的圆锥体,有1底(心房)1尖(左心室)两面(胸肋面朝前上膈面朝下后)三缘(右缘:右心房;左缘:左心耳左心室;下缘:右心室心尖)右心房:界沟、界嵴、腔静脉窦(上、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固有心房(右心耳、梳状肌)、卵圆窝、Koch 三角;右心室:室上嵴、流入道[右房室口、三尖瓣(前瓣、后瓣、隔侧瓣)、腱索、乳头肌、肉柱、隔缘肉柱(节制索)],流出道:[动脉圆锥(漏斗部)、肺动脉口、肺动脉瓣];左心房:肺静脉口、左心耳;左心室:二尖瓣前瓣、流入道[左房室口、二尖瓣(前瓣、后瓣)],流出道(主动脉前庭、主动脉口、主动脉瓣、主动脉窦);房间隔:卵圆窝、Koch三角;室间隔:肌部、膜部(房室部、室间部)。 2、心传导系:由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组成。窦房结是起搏点,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心外膜深面。房室结位于房间隔下部右侧心内膜深面,冠状窦口前上方。房室结发出房室束穿右纤维三角,经室间隔膜部后下缘前行,于室间隔肌部上缘分为左脚和右脚(左、右束支),沿室间隔左右侧心内膜深面下行,并分支至心室肌(浦肯野纤维)。 3、左、右冠状动脉起始、行径、分支、分布区域左冠状动脉起于主动脉左窦,经左心耳和肺动脉干之间入冠状沟,分为前室间支和旋支;旋支分支:左室后支;左缘支;窦房结支。右冠状动脉起于主动脉右窦,经右心耳与肺动脉干之间入冠状沟,行向右下方,绕过心右缘至膈面,在房室交点处分为后室间支和左室后支。后室间支;左室后支;窦房结支;房室结支;右室前支;右室后支;右圆锥支。 右冠状动脉分布于右房、右室、室间隔后1/3(其中有房室束左脚的后支通过)及左室后壁。如右冠状动脉阻塞,可引起后壁心肌梗塞和房室传导阻滞。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分布于左室前壁,右室前壁一小部分及室问隔前2/3(其中有右脚及左脚前支通过)。如前室间支阻塞、可引起左室前壁及室间隔前部梗塞,并可发生传导阻滞。左冠状动脉旋支分布于左室侧壁、左室后壁及左心房。 4、冠状窦的位置和开口及注入静脉冠状窦位于心膈面的冠状沟内,左侧起点是心大静脉和左房斜静脉注入处,起始处有静脉瓣,右侧终端是冠状窦口。注入冠状窦的主要静脉有心大、中、小静脉。 5、锁骨下动脉及上肢的主要动脉及分支锁骨下动脉发出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肋颈干。胸廓内动脉分为肌膈动脉、腹壁上动脉、心包膈动脉。甲状颈干分为甲状腺下动脉、肩胛上动脉。上肢动脉分为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

肌肉起止点总结

常用肌肉起止点总结 1. 额肌——额肌通过帽状腱膜直接与枕肌相连。因此,不管枕肌或额肌,还是两部分都紧张,都能引起整个头皮紧张的感觉。额肌部分地连接到眼轮匝肌上,这两个肌肉常与头痛有关。 肌连接:上方,至帽状腱膜。下方,至眼眉表面的皮肤,部分至眼轮匝肌和鼻根部。 2. 枕肌——枕肌通过帽状腱膜直接与额肌相连。 肌连接:上方,至帽状腱膜。下方,至枕骨上项线。 相关部位:局部疼痛放散至头后部和顶部,并可涉及到同侧眼部。 3. 眼轮匝肌 肌连接:内侧,至睑内侧韧带,额骨和上颌骨及眼睑组织。上内侧,至眼眶。 4. 颧大肌和颧小肌——颧大肌和颧小肌是主要的笑肌。 肌连接:上方,至颧骨。下方,至口角组织,与口轮匝肌纤维融合。 5. 颞肌——颞肌是一个大的扇贝形肌肉,覆盖在头侧面耳的前、上和后方。所有的主诉头痛或颞颌关节(TMJ)问题的病人,都应该检查并治疗颞肌。 肌连接:上方,至颧弓上方颞窝的骨和筋膜。下方,至下颌骨冠状突和下颌支前

缘。 6. 咬肌——咬肌是最重要的咀嚼肌。在TMJ有问题时,首先应该治疗咬肌肌连接:上方,至上颌骨颧突和颧弓。下方,咬肌浅层至下颌角外表面和下颌支的下半部; 咬肌深层至下颌支上半部,可能延伸至下颌角。 7. 胸锁乳突肌——胸锁乳突肌是有两个头的肌肉,主要功能为稳定、旋转和弯曲头部和颈部。所有主诉头痛的病人都应该仔细检查胸锁乳突肌。它的两个头是胸骨头和锁骨头。 肌连接:上方至乳突外侧面和枕骨上项线外侧1/2 下方:胸骨头:胸骨柄前表面锁骨头:锁骨前表面的内1/3。 8. 斜角肌——我们熟悉斜角肌是因为它容易引起疼痛。在反常的呼吸时它还作为不适宜的辅助肌。大部分的人都存在这一肌肉的问题。 胸廓出口这一词用来指由斜角肌和第一肋骨限定的整个区域,或指在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的通路。腋动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在至上臂的途中经过这两个肌肉之间,然后走行于第一肋和锁骨之间。 肌连接: 前斜角肌:上方,到第3至第6颈椎横突的前面。下方,到第1肋骨的上缘里面中斜角肌:上方,到第2至第7颈椎横突后面。下方,到第1肋骨的上缘外面。后斜角肌:上方,到第5或第6颈椎和第7颈椎横突的后面。

肌肉起止点神经支配及功能

名称起点止点神经支配功能 三角肌锁骨外侧1/3, 肩峰、肩胛冈 肱骨三角肌粗隆腋神经外展,前屈或后伸肩关 节 冈上肌肩胛骨冈上窝肱骨大结节上分臂丛神经的短 支外展肩关节 冈下肌肩胛骨冈下窝肱骨大结节中分外旋肩关节小圆肌肩胛骨外侧缘背面肱骨大结节下分 大圆肌肩胛骨下角背面肱骨小结节嵴后伸,内收和内旋肩关 节 肩胛下肌肩胛下窝肱骨小结节内旋肩关节 肱二头肌长头:肩胛骨盂上结节 短头:肩胛骨喙突 桡骨粗隆肌皮神经曲肘关节,前臂旋后 喙肱肌肩胛骨喙突肱骨内侧缘中部前屈,内收肩关节肱肌肱骨体下半面尺骨粗隆屈肘关节 肱三头肌长头:肩胛骨关节盂下方;内 侧头,外侧头:肱骨背面 尺骨鹰嘴桡神经伸肘关节,长头伸肩收 肩 肱桡肌肱骨外上髁上方桡骨茎突桡神经屈前臂 旋前圆肌肱骨内上髁桡骨中部外侧面正中神经前臂旋前 桡侧腕屈肌第二掌骨底屈腕 掌长肌掌腱膜 尺侧腕屈肌豌豆骨尺神经 指浅屈肌肱骨内上髁,尺桡骨第2~5指中节指骨正中神经屈腕,屈2~5指 指深屈肌尺骨及骨间膜掌面第2~5指远节指骨底正中神经,尺神 经 屈腕,屈2~5指 拇长屈肌桡骨及骨间膜掌面拇指远节指骨底正中神经屈拇指旋前方肌尺骨远端掌面桡骨远端掌面前臂旋前桡侧腕长伸肌肱骨外上髁第二掌骨底背面桡神经伸腕 桡侧腕短伸肌肱骨外上髁第三掌骨底背面 指伸肌肱骨外上髁第2~5指中节远节指骨底 背面 伸腕,伸指 小指伸肌肱骨外上髁小指中,远节指骨底背面 尺侧腕伸肌肱骨外上髁第五掌骨底背面伸腕 旋后肌肱骨外上髁,尺骨上端桡骨上端前面桡神经前臂旋后 拇长展肌桡,尺骨背面第一掌骨底拇指外展 拇短伸肌桡骨背面拇指近节指骨底伸拇指 拇长伸肌尺骨背面拇指远节指骨底 示指伸肌示指指背腱膜伸示指 拇短展肌腕横韧带拇指近节指骨底正中神经外展拇指 拇短屈肌屈拇指 拇指对掌肌第一掌骨拇指对掌 拇收肌腕横韧带、腕骨、第三掌骨拇指近节指尺神经内收拇指 髂腰肌腰椎体两侧、髂窝股骨小转子腰神经屈髋关节 阔筋膜张肌髂前上棘髂胫束臀上神经紧张阔筋膜 臀大肌髂骨、骶骨背面股骨臀肌粗隆臀下神经伸髋关节,旋外臀中肌髂骨外面股骨大转子臀上神经外展髋关节 臀小肌 梨状肌 骶骨盆面股骨大转子尖骶从分支外展外旋髋关节

常用肌肉起止点

常见肌肉起止点 1. 额肌一一额肌通过帽状腱膜直接与枕肌相连。因此,不管枕肌或额肌,还是两部分都紧 张,都能引起整个头皮紧张的感觉。额肌部分地连接到眼轮匝肌上,这两个肌肉常与头痛有关。 肌连接:上方,至帽状腱膜。下方,至眼眉表面的皮肤,部分至眼轮匝肌和鼻根部。 2. 枕肌一一枕肌通过帽状腱膜直接与额肌相连。 肌连接:上方,至帽状腱膜。下方,至枕骨上项线。 相关部位:局部疼痛放散至头后部和顶部,并可涉及到同侧眼部。 3. 眼轮匝肌 肌连接:内侧,至睑内侧韧带,额骨和上颌骨及眼睑组织。上内侧,至眼眶。 4. 颧大肌和颧小肌一一颧大肌和颧小肌是主要的笑肌。 肌连接:上方,至颧骨。下方,至口角组织,与口轮匝肌纤维融合。 5. 颞肌一一颞肌是一个大的扇贝形肌肉,覆盖在头侧面耳的前、上和后方。所有的主诉头痛或颞颌关节(TMJ问题的病人,都应该检查并治疗颞肌。 肌连接:上方,至颧弓上方颞窝的骨和筋膜。下方,至下颌骨冠状突和下颌支前缘。 6. 咬肌一一咬肌是最重要的咀嚼肌。在TMJ有问题时,首先应该治疗咬肌。肌连接:上方,至上颌骨颧突和颧弓。下方,咬肌浅层至下颌角外表面和下颌支的下半部;咬肌深层至下颌支上半部,可能延伸至下颌角。 7. 胸锁乳突肌一一胸锁乳突肌是有两个头的肌肉,主要功能为稳定、旋转和弯曲头部和颈部。所有主诉头痛的病人都应该仔细检查胸锁乳突肌。它的两个头是胸骨头和锁骨头。 肌连接:上方至乳突外侧面和枕骨上项线外侧1/2 下方:胸骨头:胸骨柄前表面锁骨头:锁骨前表面的内1/3。 8. 斜角肌一一我们熟悉斜角肌是因为它容易引起疼痛。在反常的呼吸时它还作为不适宜的 辅助肌。大部分的人都存在这一肌肉的问题。 胸廓出口这一词用来指由斜角肌和第一肋骨限定的整个区域,或指在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的通路。腋动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在至上臂的途中经过这两个肌肉之间,然后走行于第一肋和锁骨之间。 肌连接: 前斜角肌:上方,到第3至第6颈椎横突的前面。下方,到第1肋骨的上缘里面。 中斜角肌:上方,到第2至第7颈椎横突后面。下方,到第1肋骨的上缘外面。 后斜角肌:上方,到第5或第6颈椎和第7颈椎横突的后面。下方,到第2肋骨的侧面,有时也可至第3肋骨。 9. 斜方肌一一斜方肌覆盖很大区域并有多种功能。它是颈后部重要的肌肉,但也是肩部和 背部的肌肉。斜方肌的问题可能引起多种疼痛和不舒适,因为它在上身疼痛和功能障碍中它起重要的作用。对大部分人来说,它是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部位。 肌连接:上斜方肌:上方和内侧,至上项线、项韧带和颈1到颈5的棘突。下方和外侧,至锁 骨外1/3。 中斜方肌:内侧,至第6颈椎到第3胸椎的棘突和韧带。外侧,至肩胛骨肩峰和肩胛冈的上部。下斜方肌:内侧,至4到12胸椎的棘突和韧带。外侧,至肩胛嵴的内侧端,接近肩胛提肌连接处的下方。 相关部位:肩部上斜方肌的激发点引起颈上部至乳突和耳上方至颞部的疼痛,也引起下颌角疼痛 中斜方肌和下斜方肌的激发点引起颈后部颅底、肩后部和肩胛骨之间疼痛。

人体解剖学肌肉起止点及作用85507

咬肌 起止点:起自颧弓的下缘和内面,止于咬肌粗隆 作用:上提下颚骨 颞肌 起止点:起自颞窝,止于下颌骨冠突 作用:使下颌骨上提和向后移 翼内肌 起止点:起自翼突,止于下颌角内面的翼肌粗隆 作用:使下颌骨上提并使其向前运动 翼外肌 起止点:起自蝶骨大翼的下面和翼突的外侧,止于下颌颈 作用:做张口运动 胸锁乳突肌 起止点:起自胸骨柄和锁骨内侧端,止于颞骨乳突 作用:单侧收缩颈向同侧底,面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 起止点:起止于第一肋后斜角肌起止于第二肋骨

作用:一侧斜角肌收缩,使颈侧屈,两侧同时收缩可上提第一二肋助深吸气 斜方肌 起止点:从枕外粗隆直达12胸椎棘突上部肌束斜向外下,下部肌束斜向外上,中部横行,汇聚于肩胛冈锁骨外侧端和肩峰 作用:一侧斜方肌收缩使颈向同侧屈,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 背阔肌 起止点:起自第六胸椎以下的全部棘突和髂脊后份,肌束向外上集中,止于肱骨小结节脊作用:收缩使臂内收、旋内和后伸 竖脊肌(骶棘肌) 起止点:起自骶骨脊背面和髂脊后部,向上分出三群肌束,沿途于椎骨和肋骨,向上可达颞骨乳突 作用:止肌单侧收缩使脊柱侧屈,两侧同时收缩使脊柱后伸和仰头 胸大肌 起止点:起自锁骨的内侧半,胸骨和第1~6节肋软骨,肌束向外侧集中,以扁腱止于肱骨大结节脊 作用: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前屈 胸小肌: 起止点:起自第3~5肋,止于肩胛骨喙突

作用:拉肩胛骨向前下方,当肩胛骨固定时,还可以提肋助吸气 前踞肌: 起止点:以肌齿起自第1~8肋外面,肌束斜向后上,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和前面下角 作用:收缩时拉肩胛骨向前做推送动作,下部肌束使肩胛下角旋内,助臂上举,当肩胛骨固定时,还可以提肋助深吸气 肋间外肌: 起止点:起自上位肋骨上缘,肌书斜向前下,止于下一肋的下缘 作用:提肋助吸气 肋间内肌 起止点:起自下位肋骨上缘,肌束行向前上方,止于上位肋的下缘 作用:降肋助呼气 肋间最内肌: 起止点:位于肋间隙中份,肋间内肌的深面,肌束方向和作用与肋间内肌相同 作用:降肋助呼气、 隔肌: 起止点:是分隔胸腹腔的一块阔肌,向上膨隆,呈穹隆状,周围部为肌质,肌纤维起自胸廓下口的周缘和腰椎前面,向中央移行为腱膜称中心腱

常用肌肉起止点

常见肌肉起止点 1. 额肌——额肌通过帽状腱膜直接与枕肌相连。因此,不管枕肌或额肌,还是两部分都紧张,都能引起整个头皮紧张的感觉。额肌部分地连接到眼轮匝肌上,这两个肌肉常与头痛有关。肌连接:上方,至帽状腱膜。下方,至眼眉表面的皮肤,部分至眼轮匝肌和鼻根部。 2. 枕肌——枕肌通过帽状腱膜直接与额肌相连。 肌连接:上方,至帽状腱膜。下方,至枕骨上项线。 相关部位:局部疼痛放散至头后部和顶部,并可涉及到同侧眼部。 3. 眼轮匝肌 肌连接:内侧,至睑内侧韧带,额骨和上颌骨及眼睑组织。上内侧,至眼眶。 4. 颧大肌和颧小肌——颧大肌和颧小肌是主要的笑肌。 肌连接:上方,至颧骨。下方,至口角组织,与口轮匝肌纤维融合。 5. 颞肌——颞肌是一个大的扇贝形肌肉,覆盖在头侧面耳的前、上和后方。所有的主诉头痛或颞颌关节(TMJ)问题的病人,都应该检查并治疗颞肌。 肌连接:上方,至颧弓上方颞窝的骨和筋膜。下方,至下颌骨冠状突和下颌支前缘。 6. 咬肌——咬肌是最重要的咀嚼肌。在TMJ有问题时,首先应该治疗咬肌。 肌连接:上方,至上颌骨颧突和颧弓。下方,咬肌浅层至下颌角外表面和下颌支的下半部; 咬肌深层至下颌支上半部,可能延伸至下颌角。 7. 胸锁乳突肌——胸锁乳突肌是有两个头的肌肉,主要功能为稳定、旋转和弯曲头部和颈部。所有主诉头痛的病人都应该仔细检查胸锁乳突肌。它的两个头是胸骨头和锁骨头。 肌连接:上方至乳突外侧面和枕骨上项线外侧1/2 下方:胸骨头:胸骨柄前表面锁骨头:锁骨前表面的内1/3。 8. 斜角肌——我们熟悉斜角肌是因为它容易引起疼痛。在反常的呼吸时它还作为不适宜的辅助肌。大部分的人都存在这一肌肉的问题。 胸廓出口这一词用来指由斜角肌和第一肋骨限定的整个区域,或指在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的通路。腋动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在至上臂的途中经过这两个肌肉之间,然后走行于第一肋和锁骨之间。 肌连接: 前斜角肌:上方,到第3至第6颈椎横突的前面。下方,到第1肋骨的上缘里面。 中斜角肌:上方,到第2至第7颈椎横突后面。下方,到第1肋骨的上缘外面。 后斜角肌:上方,到第5或第6颈椎和第7颈椎横突的后面。 下方,到第2肋骨的侧面,有时也可至第3肋骨。 9. 斜方肌——斜方肌覆盖很大区域并有多种功能。它是颈后部重要的肌肉,但也是肩部和背部的肌肉。斜方肌的问题可能引起多种疼痛和不舒适,因为它在上身疼痛和功能障碍中它起重要的作用。对大部分人来说,它是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部位。 肌连接:上斜方肌:上方和内侧,至上项线、项韧带和颈1到颈5的棘突。下方和外侧,至锁骨外1/3。 中斜方肌:内侧,至第6颈椎到第3胸椎的棘突和韧带。外侧,至肩胛骨肩峰和肩胛冈的上部。下斜方肌:内侧,至4到12胸椎的棘突和韧带。外侧,至肩胛嵴的内侧端,接近肩胛提肌连接

人体拮抗肌肉稿件.docx

人体拮抗肌肉 1、关节的功能: 所谓关节是指将骨和骨连接在一起的组织结构,由骨骼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 肌肉和韧带贴附在骨上,主管关节的活动。韧带主要限制关节过度活动,稳定关节面。肌肉是关节活动的动力,不同组织的肌肉收缩使关节朝相应的方向运动。 2、各关节的功能和运动的肌肉 注:主动肌:关节收缩运动方向相同的肌肉。肌肉收缩 拮抗肌:肌肉伸直运动方向相反的肌肉。肌肉舒张 1颈椎的屈曲/前屈(低头):正常活动范围:0—60度 主动肌:胸锁乳突肌(两侧的)、 头长肌、颈长肌 颈前肌 拮抗肌(颈后肌群): 斜方肌上段纤维 头夹肌及颈夹肌 半棘肌及竖脊肌 2 颈椎的伸展/后伸(仰头):正常活动范围:0—50度

主动肌(颈后肌群):同上拮抗肌 拮抗肌:胸锁乳突肌(两侧) 头长肌及颈前肌 3颈椎的侧屈(侧头):正常活动范围:0—50度 主动肌:斜角肌、斜方肌上段(侧面) 同侧胸锁乳突肌和肩胛提肌 拮抗肌:主动肌对侧的肌肉群 4颈椎的旋转(扭头):正常活动范围:0—70度 主动肌:同侧的肩胛提肌及夹肌 半棘肌、多裂肌、对侧的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上段 拮抗肌:同侧的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上段 对侧的夹肌、半棘肌、多裂肌 5肩关节屈曲(伸直胳膊由前方举起,高过头顶,贴同侧耳朵)正常活动范围:0—180度 主动肌:三角肌前部、肱三头肌、喙肱肌、胸大肌 拮抗肌:肩关节的后方伸展肌群 背阔肌、肩胛下肌、 大圆肌、三角肌后部 6肩关节的外展:(伸直胳膊,由侧方举起)正常活动范围:0—100度 主动肌:三角肌中段、冈上肌 拮抗肌:肩关节的内收肌肉群 7肩关节的内旋:正常活动范围:0—90度

常用肌肉起止点

常用肌肉起止点及肌肉功能总结 额肌通过帽状腱膜直接与枕肌相连。因此,不管枕肌或额肌,还是两部分都紧张,都能引起整个头皮紧张的感觉。额肌部分地连接到眼轮匝肌上,这两个肌肉常与头痛有关。 肌连接:上方,至帽状腱膜。下方,至眼眉表面的皮肤,部分至眼轮匝肌和鼻根部。 枕肌通过帽状腱膜直接与额肌相连。 肌连接:上方,至帽状腱膜。下方,至枕骨上项线。 相关部位:局部疼痛放散至头后部和顶部,并可涉及到同侧眼部。 肌连接:内侧,至睑内侧韧带,额骨和上颌骨及眼睑组织。上内侧,至眼眶。 颧大肌和颧小肌是主要的笑肌。 肌连接:上方,至颧骨。下方,至口角组织,与口轮匝肌纤维融合。 颞肌是一个大的扇贝形肌肉,覆盖在头侧面耳的前、上和后方。所有的主诉头痛或颞颌关节(TMJ)问题的病人,都应该检查并治疗颞肌。 肌连接:上方,至颧弓上方颞窝的骨和筋膜。下方,至下颌骨冠状突和下颌支前缘。 咬肌是最重要的咀嚼肌。在TMJ有问题时,首先应该治疗咬肌。 肌连接:上方,至上颌骨颧突和颧弓。下方,咬肌浅层至下颌角外表面和下颌支的下半部; 咬肌深层至下颌支上半部,可能延伸至下颌角。 胸锁乳突肌是有两个头的肌肉,主要功能为稳定、旋转和弯曲头部和颈部。所有主诉头痛的病人都应该仔细检查胸锁乳突肌。它的两个头是胸骨头和锁骨头。 肌连接:上方至乳突外侧面和枕骨上项线外侧1/2 下方:胸骨头:胸骨柄前表面锁骨头:锁骨前表面的内1/3。 我们熟悉斜角肌是因为它容易引起疼痛。在反常的呼吸时它还作为不适宜的辅助肌。大部分的人都存在这一肌肉的问题。 胸廓出口这一词用来指由斜角肌和第一肋骨限定的整个区域,或指在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的通路。腋动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在至上臂的途中经过这两个肌肉之间,然后走行于第一肋和锁骨之间。 肌连接: 前斜角肌:上方,到第3至第6颈椎横突的前面。下方,到第1肋骨的上缘里面。 中斜角肌:上方,到第2至第7颈椎横突后面。下方,到第1肋骨的上缘外面。 后斜角肌:上方,到第5或第6颈椎和第7颈椎横突的后面。 下方,到第2肋骨的侧面,有时也可至第3肋骨。 斜方肌覆盖很大区域并有多种功能。它是颈后部重要的肌肉,但也是肩部和背部的肌肉。斜方肌的问题可能引起多种疼痛和不舒适,因为它在上身疼痛和功能障碍中它起重要的作用。对大部分人来说,它是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部位。 肌连接:上斜方肌:上方和内侧,至上项线、项韧带和颈1到颈5的棘突。下方和外侧,至锁骨外1/3。 中斜方肌:内侧,至第6颈椎到第3胸椎的棘突和韧带。外侧,至肩胛骨肩峰和肩胛冈的上部。 下斜方肌:内侧,至4到12胸椎的棘突和韧带。外侧,至肩胛嵴的内侧端,接近肩胛提肌连接处的下方。相关部位:肩部上斜方肌的激发点引起颈上部至乳突和耳上方至颞部的疼痛,也引起下颌角疼痛。 中斜方肌和下斜方肌的激发点引起颈后部颅底、肩后部和肩胛骨之间疼痛。 在中斜方肌的激发点,特别是位于接近肩峰外侧端引起上臂近端外面下至肘部的疼痛。 头半棘肌、颈半棘肌和头最长肌通常是超负荷使用并常处于紧张状态,并且是头痛主要涉及的肌肉。 肌连接:下方,至第1到第6胸椎的横突(头半棘肌也至第3到第6颈椎)。 上方,颈半棘肌至第2到第5颈椎的棘突;头半棘肌至枕骨基底部;头最长肌恰好至头半棘肌的外侧。

运动生理学重点总结

运动生理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骨骼肌的功能 一、名词解释 1.肌小节: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是肌纤维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神经—肌肉接头:兴奋由神经传到肌肉的结构装置。 3.运动单位:一个X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 位。 二、简答题 1.简述肌肉兴奋收缩偶联的过程?答:肌细胞膜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 为基础的收缩之间的中介过程: (1)肌膜产生AP (动作电位),由横管传到三联管; (2)肌浆网中Ca2+勺释放,使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终池内的Ca2+ 顺浓度梯度进入肌浆,触发肌丝滑行,肌细胞收缩; (3)肌质网对Ca2啲再回收,肌肉舒张。 2.简述骨骼肌收缩舒展的分子结构? 答:兴奋——收缩耦联;肌丝滑行;骨骼肌舒张机制。 3.简述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及相互间的区别? 答:收缩形式: ( 1)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 (2)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 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 (3)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时,肌力小于阻力,长度变长的收缩。 (4)超等长收缩——骨骼肌工作时光做离心式拉长,继而做向心式收缩的一种复合式收缩形式。 区别:同一块肌肉,在收缩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离心收缩可产生最大的肌力。 缩短收缩对机体主要起加速作用,拉长起减速作用,等长收缩起、、固定姿势 作用 4.简述肌纤维的分类及特点?

答:(1)按收缩速度分类:快肌纤维、慢肌纤维 (2)按肌纤维的颜色:白肌纤维、红肌纤维 如果结合收缩速度来分:快缩白、快缩红、慢缩红 (3)按肌肉收缩及代谢特点:快缩--- 糖酵解型、快缩氧化--- 糖酵解型、慢缩氧化型 形态特点:快肌纤维直径较粗,含较多收缩蛋白,肌浆网也较发达。 快肌纤维有较大的神经元支配,神经纤维较粗,且传导速度较快。 慢肌纤维的毛细血管网较丰富。 慢肌纤维有较多的肌红蛋白,所以颜色呈红色。 慢肌纤维有较多的线粒体,且体积较大。 代谢特征:慢肌纤维中氧化酶活性高,有氧代谢能力强。快肌纤维中无氧代谢酶活性高, 无氧代谢能力强。 生理特征: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力量大,但易疲劳,不能持久。 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力量小,能持久,抗疲劳能力强。 第二章呼吸 一、名词解释 1.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实际能力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 气量。 2.肺活量:最大深吸气后,最大呼气时所呼出的气量。 3.肺容量:肺在最大吸气之末所容纳的气体量。 4.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缩小引起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 二、问答题 1.简述运动时如何进行合理的呼吸? 答:①减小呼吸道阻力,采用以口代鼻,或口鼻并用的方式呼吸; ②提高肺泡通气效率,可以通过增加呼吸频率,或者增加呼吸深度来 实现。 ③与技术动作相适应,呼吸形式、节奏与技术动作相配合。 2.试述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及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答: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①肺的牵张反射--- 由肺的扩张或缩小引起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