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政治史纲分析题

2015考研政治按照技巧写史纲分析题答案

钟方源

万能答题模版:

第一问答:

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

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

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为此,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进行

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进行了洋务运动,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运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

行了辛亥革命,这些斗争虽然从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推动了中国社会

的进步,但客观上由于敌人力量的强大,主观上各革命阶级的局限性的影响,这些斗争最

终都走向失败。

1919年—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此时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

僚资本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此时的主要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新中国。以

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

中国,使人民当家作主。

所以说,把题干变疑问句为陈述句。

第二问答:

1949年10月1日—1956年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此时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走资本主义道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矛盾,此时的主要任务是在中国建立社会主

义制度。中国共产党(结合题干)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社会主

义制度,使人民成为生产资料和国家的真正主人,为改革开放后30年奠定了制度基础。

1956年至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

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

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我们主要任务应该为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解放生产力。遗憾的是,在实践活动中有一些错误。但是,中国共产党(结合题干)在20多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也取得了建设的成就,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

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为改

革开放后30年奠定了物质基础、经济基础。

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阶段,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将中

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立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共产党(结合题干)在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现

阶段,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国人民全面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创建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巩固住了改革开放前30年的辉煌成就,并为21世

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前提。

一、抗战精神及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一)伟大的抗战精神(四句话,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

(二)抗战胜利的原因(四点):

第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第三,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胜利。

第四,苏联、美国、英国等反法西斯盟国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宝贵的人力物力支持。

(三)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三点):

第一,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策略,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全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第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同各爱国党派团体和广大人民一起,共同维护团结抗战大局(联系统一战线)。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四)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及抗战胜利的意义

1、历史地位: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从一开始就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

2)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展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争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行动,制约和打乱了日本法西斯和德国法西斯战略配合的企图。

5)中国作为亚太地区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

★2、抗战胜利的意义(三点)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一,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

第二,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图地位。

第三,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进而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进程。

(五)抗日战争积累的丰富经验(五点)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绝不惧怕战争。

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二、三个甲午年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1894 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中国战败的原因与此前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一样,一是因为社会

制度的腐败,这是根本原因,二是在于经济技术的落后,这是重要原因。

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生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进一

步的觉醒。

(二)1954 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此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

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划时代意义)

(三)2014 年是新中国成立65 周年,

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

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

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四)1954 年、2014 年两个甲午年中国发生的变化的启示(三个决不能)

它告诉我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

(如果问为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成果绝不能丢失,就回答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如果

问为什么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就回答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如果问为什

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就回答改革开放的意义。)

(五)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目标

因为今天我们是在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的基础上去为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和时间,所以才能取得成功,并将继续取得成功。而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

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开创之作。

我们更有信心,是因为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我们更有能力,就在于我们坚持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最重要的是,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最根本的保证。

三、中国共产党人找到并坚持的中国政治发展道路与人民

政协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

坚持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是关系根本、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世界上并不存在完全相

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必

须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

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后,国家政权应该怎样组织?国

家应该怎样治理?

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根本性问题。经过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中国共

产党人找到了答案,就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

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

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100 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

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

辛亥革命后,中国人苦苦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这是因为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

深入人心,开历史倒车的复辟帝制,必然遭到人民反对。

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一是因为帝国主义决不允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二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

内容,是三个基本政治制度之首。

1949 年9 月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会议代表全国各族人民意志,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

纲领》等3 个被认为是为新中国奠基的历史性文件和4 个重要决议,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四)做好人民政协的工作。

1.做好人民政协工作

1)、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

3)、坚持大团结大联合,

4)、坚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2.政协性质的变化

①从1949 年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到1954 年9

月全国人大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中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是国家权

力机关。②1954 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的机构,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

鲜明特点。

(五)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丰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加深了

民主的内涵。(协商民主)

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

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

在中国,这两种民主形式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

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

四、党的建设

(一)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

的一大法宝,也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三大法宝之一)

(二)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十分重视党的建设。

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要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

党,并把它称之为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延安整风。

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

逐步形成了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三)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把执政比作“进京赶考”,

强调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学经济工作,从作风和本领两方面提出了党的执

政能力问题(即执政能力和保持先进性两方面的考验)。

(四)2013 年7 月习近平总书记再访西柏坡时强调,“赶考”远未结束。

这是因为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种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四种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五)毛泽东1945 年把民主作为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的新路。

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一方面,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另一方面,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意见是最好的镜子。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所以毛泽东把民主作为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新路。

(六)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第一,必须突出重点、聚焦问题;

第二,必须领导带头,以上率下;第三,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第四,必须严字当头、从严从实;第五,必须层层压紧、上下互动;第六,必须相信群众、敞开大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