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 非选择题专项模拟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非选择题专项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多选题 1.{“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结合核酸知识分析,下列关于苔藓和牡丹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苔藓与牡丹都只含DNA,不含RNA B.病毒核酸的元素组成与苔藓的相同,与牡丹的不同 C.DNA和RNA的成分的主要区别是五碳糖和碱基的种类都有差异 D.苔藓的叶肉细胞的线粒体不含DNA 2.{下列有关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红瓤西瓜含有较多的糖,是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良好材料 B.脂肪鉴定实验中使用酒精的目的是洗去浮色 C.葡萄糖和麦芽糖均是还原糖 D.蛋白质鉴定时,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要同时加入样液中 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 ..的是() A.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B.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蛋清稀释液中,溶液变成紫色 C.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临时装片制作流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D.将煮沸冷却的肝脏研磨液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大量气泡 4.{下列与蛋白质多样性有关是() A.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 B.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序列 C.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 D.氨基酸之间连接的化学键 5.{若“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表示某生物体内糖类的某些转化过程,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生物一定是植物,因为它含有淀粉和麦芽糖 B.上述关于糖的转化不可能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因为淀粉和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糖,而糖原是动物特有的糖 C.此生物是动物,因为其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原 D.淀粉和糖原都是储存能量的多糖,麦芽糖是二糖 6.{下列动植物糖类、脂肪的分类比较,错误的是() A..B.

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归纳

必修一 第五章 知识点归纳 班级 姓名 第一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1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 ▲ 2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能分解酶的 酶是蛋白酶),少数种类是RNA 。 3、酶的作用:催化作用,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方向和平衡点。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不变。 ▲ 4、酶的特性: (1)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2)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3)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 下,酶的活性最高。 ﹡①温度:温度过高会使酶变性失活;过低只会降低酶的活性,升温后活性可恢复。 ﹡②酸碱度: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胃蛋白酶是1.5—2.2) ▲ 5、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难点)(优化设计62页) (1)底物浓度 (2)酶浓度 (3)PH 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 (4)温度:高温使酶失活。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第二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 1、ATP 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结构简式:A-P~P~P,其中:“A ”代表腺苷,“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代表普通化学键。 ﹡注意:ATP 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 被称为高能化合物。这种高能化合物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水解时,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ATP 与ADP 的转化: ▲ 注:ATP 和ADP 的相互转化中,酶不相同,物质是可逆,能量是不可逆的。 3、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 主要的储能物质:脂肪 直接的能量来源:ATP 最终能量来源:太阳能 4、产生ATP 的生理过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光反应(暗反应不能产生)。 ﹡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形成ATP 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叶绿体基粒(光反应)、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第三节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1、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 的过程。 ADP+Pi+能量 ATP ATP ADP+Pi+能量 能量来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去路:合成ATP 此过程释放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酶1 酶2

苏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一、单选题 1.下表所示为玉米(2N=20)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细胞的相关信息,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2.下列关于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一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用层析液分离色素 B.加入的碳酸钙可以保护色素不被破坏 C.层析时,滤液细线要浸入层析液的液面以下 D.层析后,在滤纸条上可以得到4个色素带 3.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差异可以体现在() A.动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构成纺锤体 B.动物细胞中心粒在间期倍增,成为两组 C.高等植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状射线形成纺锤体 D.高等植物细胞分裂末期,由赤道板直接形成新的细胞壁 4.下列有关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B.染色质是核仁中或粗或细的长丝 C.细胞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就在染色质中的DNA分子中 D.染色质中含有DNA、蛋白质和少量RNA 5.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羧基和氨基的化合物都是组成蛋白质的单体 B.低温、高温、过酸或过碱都可以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C.所含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相同的蛋白质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 D.蛋白质和多肽都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6.下列关于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膜蛋白在免疫过程中可起细胞标志物的作用 B.膜蛋白在膜中的分布与其有水溶性和脂溶性部分有关 C.膜蛋白在膜中较磷脂更易移动 D.膜蛋白在转运离子时形状可发生改变 7.正常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能分裂产生各种血细胞,在体外某些因素的诱导下,却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和肝细胞。其根本原因是这些造血干细胞 A.有旺盛的分裂能力 B.还没有分化 C.能合成神经细胞或肝细胞需要的蛋白质 D.具有与受精卵相同的全套遗传基因 8.对绿色植物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35%、0、30%、20%、15%。推测该细胞器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A.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B.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利用光能,完成光合作用D.结合mRNA,合成蛋白质 9.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双缩脲试剂可以与所有酶发生紫色反应 B.观察植物有丝分裂实验可以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 C.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生成 D.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结果中,第一个条带为橙黄色 10.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方式及其产物,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释放热量 B.乙装置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 C.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 D.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11.下列关于硝化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硝化细菌和绿色植物一样都是自养型生物 B.硝化细菌利用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等有机物 C.硝化细菌细胞中有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一系列酶 D.硝化细菌细胞内无线粒体,是厌氧型生物 12.关于细胞衰老机制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目前为大家普遍接受的是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B.细胞衰老时,所有酶的活性都降低 C.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

最新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课时配套练习全集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 课时练习汇总 课时达标训练(二)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Ca、Mg属于大量元素,Fe、Zn属于微量元素 B.生物体内的任何一种元素都可以在无机自然界中找到 C.不同生物组成元素的种类差别很大,而含量基本相同 D.O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2015·延边汪清中学高一期中)当生物体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生物体内() A.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与此无关 B.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会降低 C.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会升高 D.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不变 3.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骨质疏松症确定为是继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二个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致病原因主要是钙流失和钙吸收能力下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无机盐离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B.生物体内的无机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 C.生物体内的钙都以碳酸钙的形式存在 D.血液中的钙含量过低会导致肌肉抽搐 4.(上海高考改编)生长在含盐量高、干旱土壤中的盐生植物,通过在细胞中贮存大量的Na+而促进细胞吸收水分,该现象说明细胞中Na+参与() A.调节渗透压B.组成体内化合物 C.维持正常pH D.提供能量 5.下列关于细胞中含水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环境中不同种生物细胞中含水量一般相等 B.同一生物体中,不同组织细胞中含水量基本相同 C.萌发的种子中的含水量高于休眠种子中的含水量 D.同一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含水量基本无差异 6.结合下列曲线,判断有关无机物在生物体内含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①可表示人一生中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随年龄的变化 B.曲线②可以表示细胞呼吸速率随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的变化 C.曲线③可以表示一粒新鲜的玉米种子在烘箱中被烘干的过程中,其内无机盐的相对含量变化 D.曲线①可以表示人从幼年到成年体内水含量的变化 7.2014年3月22日是第22个“世界水日”,宣传的主题是“水与能源”。水污染、水资源短缺导致的水危机日趋严重,研究表明,80%的疾病是由水污染引起的。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在病变细胞中以结合水和自由水的形式存在 B.生物体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水的含量不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课件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本章规划 本章内容包括:“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两节内容。其中第1节可用1课时教学,第2节可用2课时教学(其中实验1课时)。 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 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环境,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血浆的基本成分等,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这些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手、脚等部位有时会磨出“水泡”,部分学生有过这样的体验。体内细胞脱离了适合生存的环境就会死亡,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及其重要性,人体需要摄入营养物质、氧和水,排出废物,学生也有一定的认识。这些已有知识和经验,尽管比较浅显,与之相联系却有利于学生建构“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人体内几大系统的功能,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也有了基本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并不太难。此外,有关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必修1中“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 与其他章的联系: 从个体层次看,本章内容与第2章的内容联系紧密。本章内容是理解第2章所阐述的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内环境稳态究竟是如何维持的,本章仅仅作简要交代,有关内容将在第2章作深入探讨。本章内容又不仅与第2章有联系,稳态是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共同特征,因此,本章是学习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从容说课 “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本章的导入利用教材提供的章题图来完成。通过启发学生观察章题图,思考图中内容与本章内容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同时通过图片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边防战士、炼钢工人、抗洪抢险战士工作环境的恶劣,体会他们工作的艰苦,认识他们工作的重要性,这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渗透。本节的引入可以利用草履虫取食、排遗过程的视频和人体血细胞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的动态演示,可以启发学生比较两者生活环境的异同,引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包含体液和内环境两个概念。内环境是核心概念,既包括了内环境的定义,也包括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细胞外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形成统一整体,还包括本章后续学习内容:内环境的组成、为什么要维持内环境稳态等。在教材第2章还要继续阐释内环境为什么能维持稳态。组织教学时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试卷和答案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试卷和答案 一、单选题 1.图乙表示图甲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物质a可以是麦芽糖也可以是蔗糖 B.图甲中物质b化学本质与无机催化剂相同 C.图乙中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温度①>②>③ D.图乙中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酶浓度①>②>③ 2.图为某次光合作用色素分离结果示意图,甲为新鲜菠菜叶色素提取液分离的结果, ①~④表示色素的种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研磨时加入CaCO3过量会破坏叶绿素 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色素是③ C.分离时滤液细线应浸没在层析液中 D.乙可能为衰老菠菜叶色素提取液分离的结果 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长期施用化肥比施用农家肥更有利于作物生长 B.合理密植有利于改善田间CO2浓度和光能利用率 C.降低温度、保持干燥有利于绿色蔬菜的保鲜 D.给稻田定期排水、晒田的主要目的是抑制水稻生长 4.在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染色体数加倍和DNA分子数加倍 B.染色体复制和染色单体的形成 C.着丝点的分裂和核膜核仁形成 D.赤道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5.美国科考团在南极湖泊深水无光区发现了生活在此的不明细菌,并获得了该细菌的DNA,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菌无高尔基体,无法形成细胞壁

B.该细菌中没有染色体,所以繁殖方式为无丝分裂 C.该细菌细胞主要在细胞质中进行有氧呼吸 D.该细菌环状DNA中也存在游离的磷酸基团,且其遗传特征主要由DNA决定 6.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B.利用过氧化氢、鲜肝匀浆和FeCl3研究酶的高效性 C.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5、7、9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7.对绿色植物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35%、0、30%、20%、15%。推测该细胞器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A.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B.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利用光能,完成光合作用D.结合mRNA,合成蛋白质 8.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花器官的形成与增殖、分化有关 B.细胞增殖与衰老时均出现核膜的周期性变化 C.普遍存在于高等动物和植物体内的正常现象 D.细胞的分化和衰老过程均会发生核酸的改变 9.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撤去光照,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物质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A.ATP增多,NADPH减少B.ATP减少,NADPH增多 C.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D.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 10.下图为某生物小组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设计装置。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乙、丙两试管加入干酵母后应先煮沸排除原有气体干扰 B.实验自变量为是否通入O2 C.实验因变量为是否产生CO2,Ca(OH)2溶液可换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D.为控制变量,气泵泵入的气体应先除去O2 11.取生长健壮的洋葱根尖,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有关做法错误的是() A.装片制作的正确顺序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C.通过观察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判断细胞所处的时期 D.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调节反光镜或增大光圈以增加视野的亮度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学习目标 ⑴知识方面 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学习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学习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假说—演绎法。 三、学习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 四、学习课时 2 五、学习过程

【一展身手】 1.两只杂合黑豚鼠交配,后代出现白豚鼠的原因最可能是什么?若杂合黑豚鼠一胎生出4只豚鼠,则出现3黑1白的可能性为 A.减数分裂时,基因重组;100% B.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的分离;27/256 C.受精作用时,基因重组;3∶1 D.基因突变;3∶1 2.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B.蛇的黄斑为显性性状 C.F1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不同 D.F2中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3.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体比例为A.1/8 B.7/8 C.7/16 D.9/16 4.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有一个正常男孩和一个患某种遗传病的女孩。如果该男孩与一个母亲为该病患者的正常女子结婚,生了一个正常的儿子,问这个儿子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A.11/18 B.5/9 C.4/9 D.3/5 5.有甲、乙、丙、丁、戊5只猫。其中甲乙丙都是短毛猫,丁和戊是长毛猫,甲乙为雌猫,其余是雄猫。甲和戊的后代全是短毛猫,乙和丁的后代,长毛和短毛小猫均有,欲测定丙猫的基因型,最好选择 A.甲猫B.乙猫C.丁猫D.戊猫 6.牛的黑色(B)对红色(b)是显性。良种场现有两栏牛,A栏全为黑色,B栏既有黑色又有红色。A、B栏牛是亲子代关系,来场参观的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有的说B栏是A栏的亲代,有的说B栏是A栏的子代。请你根据所学生物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B为A的杂交后代,则A栏中牛的基因型为______,B为______。 (2)若A为B的杂交后代,则B栏中牛的基因型为______,A为______。 (3)若B为A栏的亲代,B栏中牛除具有相对性状(黑、红)外,还应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 B A B D B 6 (1)Bb Bb、bb (2)BB和bb Bb (3) 黑、红个体全为纯合子黑、红种牛为双亲的一方

苏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一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一试卷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乳酸菌有 B.蓝藻无叶绿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原核生物以DNA或RNA为遗传物质 D.大肠杆菌无染色体,有染色质 2.在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染色体数加倍和DNA分子数加倍 B.染色体复制和染色单体的形成 C.着丝点的分裂和核膜核仁形成 D.赤道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3.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相同B.催化生化反应前后酶的性质改变 C.酶的作用条件温和D.所有酶都是蛋白质 4.以下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核孔是DNA等大分子进出的通道 D.染色质是细胞核内的重要结构,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5.下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a)、核DNA分子数目(b)的柱形统计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时期染色体还未复制,核DNA已完成了复制 B.③时期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 C.①→②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核DNA分子数目也随之加倍 D.②→③表示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核DNA分子也随之平均分配 6.真核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科学家们在研究细胞核的作用时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下列有关实验与结论均相符合的是 实验名称结论 ①美西螈核移植实验美西螈的肤色不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②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蝾螈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分裂、分化

A.②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7.以下几项说法,正确的有() A.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脂肪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脂肪B.C、H、O、N、P是ATP、染色质、核苷酸共有的化学元素 C.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都含有DNA D.蓝藻与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二者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叶绿体8.下列实验中,加入试剂后不能产生特定颜色的是() A.取成熟香蕉匀浆,用斐林试剂加热检测还原糖 B.黑暗中放置24h的天竺葵叶片,用碘液检测淀粉 C.口腔上皮细胞经健那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 D.花生子叶经苏丹III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 9.下列关于光学显微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B.观察装片时,不能随意移动显微镜 C.要将视野右下方的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 D.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应该用较强的光源,用较大的光圈 10.下表是关于酶的一些实验,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注:表中“一”表示没有添加 A.唾液淀粉酶溶液的用量属于自变量 B.①和②对照、③和④对照、⑤和⑥对照都不能用于验证酶的专一性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选择题专项附答案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选择题专项附答案 一、单选题 1.运用光合作用原理,科学种植作物,可有效提高产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夏日正午利用井水漫灌的方法可有效减缓小麦的“光合午休” B.农作物是自养型生物,施用有机肥只能改善土壤的透气性 C.作物成行成列地整齐种植,可有效地通风,保障光合作用 D.玉米育种时,应选育叶片上下均匀分布、宽大舒展的品种 2.N个氨基酸组成了M个多肽,其中有Z个是环状肽。据此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这些多肽一定都含有C、H、O、N这些元素 B.形成这些多肽,至少脱去了N-M+Z个水分子 C.这M个多肽至少含有N-M+Z个氧原子 D.这些多肽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数和游离羧基数均为M-Z 3.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相同B.催化生化反应前后酶的性质改变 C.酶的作用条件温和D.所有酶都是蛋白质 4.下列关于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一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用层析液分离色素 B.加入的碳酸钙可以保护色素不被破坏 C.层析时,滤液细线要浸入层析液的液面以下 D.层析后,在滤纸条上可以得到4个色素带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较大的分子,如葡萄糖等只有通过主动运输才能进入细胞 B.所有的细胞都具有相同的细胞膜结构,即由磷脂分子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嵌入”支架或“漂浮”在支架两侧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C.叶绿体中的色素都有吸收光能的作用 D.在叶绿体的内膜、类囊体上和基质中含有多种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6.古生物学家推测: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藻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逐渐进化为叶绿体。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叶绿体来源于原核生物,故其内有核糖体、DNA、RNA B.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 C.图中叶绿体的两层膜成分上有差异 D.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蓝藻为原始真核生物提供了有机物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显微镜 二、细胞种类: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较小较大 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 结构无核膜。核仁、染色体、有核糖体,有拟核(环状 DNA分子) 有核膜。核仁、染色体(DNA和蛋白质)、有拟核、 核糖体、线粒体,植物细胞有叶绿体 具体细胞细菌:球菌,弧菌,杆菌,螺旋菌(形状+菌),乳 酸菌 蓝藻: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 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 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 植物(小球藻,水绵)、动物 分类标准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1、主要建立者: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施旺 2、主要内容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 二、 1、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C、 O、H、N 2、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一样必不可少,是必需元素 、3、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 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 4、实验 检验 物质 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蛋白质脂肪淀粉 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 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 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 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苏丹Ⅲ染液/苏丹Ⅳ染液碘液 现象砖红色沉淀紫色沉淀橘黄色/红色蓝色

(完整word版)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5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超级资源(共34套372页)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配套教学案汇总

超级资源(共34套372页)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全册)配套教学案汇总

第一、二章检测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5分) 1.人类的下列疾病中,与生物无关的是() A.流感B.腮腺炎 C.疟疾D.缺铁性贫血 答案 D 解析缺铁性贫血是由于缺少铁元素引起的,与生物无关。 2.下列是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步骤是() ①推论②结论③问题④实验⑤观察⑥假设 A.③⑥①④⑤②B.③⑥④⑤①② C.⑤③①⑥④②D.⑤③⑥①④②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程序。生物科学实验的第一步是观察,观察后发现问题,经过思考提出假设,进而推论,之后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得出相应的结论。 3.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所以人体不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症 B.每种大量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的含量都是相同的 C.根据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D.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碳元素在细胞鲜重中的含量是最多的 答案 C 解析微量元素也是生物体的必需元素,其缺乏时也会导致相应的病症。各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的含量是不同的。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4.某同学将一株玉米幼苗放到缺镁营养液中,然后放到暗处进行培养,结果幼苗很快变黄,这说明() A.镁是玉米的必需元素 B.镁不是玉米的必需元素 C.无法确定镁是不是玉米的必需元素 D.一定是缺少光照引起的叶片变黄 答案 C 解析因为缺镁和黑暗都会导致幼苗黄化,所以无法判断是哪个因素在起关键作用。 5.当生物体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生物体内() A.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与此无关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显微镜 二、细胞种类: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 较大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 结构 无核膜。核仁、染色体、有核糖体,有拟核(环状 DNA 分子) 有核膜。核仁、染色体(DNA 和蛋白质)、有拟核、核糖体、线粒体,植物细胞有叶绿体 具体细胞 细菌:球菌,弧菌,杆菌,螺旋菌(形状+菌),乳酸菌 蓝藻: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 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 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 植物(小球藻,水绵)、动物 分类标准 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揭示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1、主要建立者: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 、施旺 2、主要内容 ①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 二、 1、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C 、 O 、H 、N 2、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一样必不可少,是必需元素 、3、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 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 、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 。 4、实验 检验物质 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蛋白质 脂肪 淀粉 试剂 斐林试剂(甲液:0.1g/ml 的NaOH 溶液,乙液:0,.05g/ml 的CuSO4溶液) 双缩脲试剂(A 液:0.1g/ml 的NaOH 溶液,B 液:0.01g/ml 的CuSO4溶液 苏丹Ⅲ染液/苏丹Ⅳ染液 碘液 现象 砖红色沉淀 紫色沉淀 橘黄色/红色 蓝色 注意 水浴加热 颜色深浅表蛋白质含量 显色实验部分小结: 还原糖 + 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 → 砖红色沉淀;[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麦芽糖、乳糖等都是还原糖,淀粉、蔗糖、纤维素和糖原是非还原糖。]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 紫色 脂肪 + 苏丹III → 橘黄色;脂肪 + 苏丹IV → 红色 淀粉 + 碘液 → 蓝色 线粒体 + 健那绿 → 蓝绿色 染色质(染色体)+ 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 蓝色 DNA + 甲基绿 → 绿色 RNA + 吡咯红 → 红色

最新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各章检测试卷(全册)

最新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各章检测试卷(全册) 第一、二章检测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5分) 1.人类的下列疾病中,与生物无关的是() A.流感B.腮腺炎 C.疟疾D.缺铁性贫血 答案D 解析缺铁性贫血是由于缺少铁元素引起的,与生物无关。 2.下列是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步骤是() ①推论②结论③问题④实验⑤观察⑥假设 A.③⑥①④⑤② B.③⑥④⑤①② C.⑤③①⑥④② D.⑤③⑥①④②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程序。生物科学实验的第一步是观察,观察后发现问题,经过思考提出假设,进而推论,之后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得出相应的结论。 3.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所以人体不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症 B.每种大量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的含量都是相同的 C.根据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D.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碳元素在细胞鲜重中的含量是最多的 答案C 解析微量元素也是生物体的必需元素,其缺乏时也会导致相应的病症。各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的含量是不同的。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4.某同学将一株玉米幼苗放到缺镁营养液中,然后放到暗处进行培养,结果幼苗很快变黄,这说明() A.镁是玉米的必需元素 B.镁不是玉米的必需元素 C.无法确定镁是不是玉米的必需元素 D.一定是缺少光照引起的叶片变黄 答案C 解析因为缺镁和黑暗都会导致幼苗黄化,所以无法判断是哪个因素在起关键作用。 5.当生物体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生物体内()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精品教案汇总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精品 教案汇总

一、健康问题 1.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 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 科学。 2.生物科学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3.发病率上升的癌症主要是胃癌、肝癌、肺癌和白血病。 4.癌症发病率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5.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主要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等。 6.病死率较高的传染病主要是狂犬病、艾滋病、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等。 7.基因诊断技术能够对许多病原体进行诊断。 二、科学实验 1.观察 (1)概念:观察就是用一种或多种感官去收集有关这个世界的信息。 (2)要求:观察必须真实、准确。 2.测量 (1)作用:能对被测量的对象用比较精确的数据加以表示。 (2)要求: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 力求测量结果精确。 3.实验设计:巧妙地设计实验是生物科学研究中检验假设正确性的最佳途径。 4.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 (1)数据收集:是指把分类、观察或测量得到的内容如实地记录下来的过程。 (2)分析数据:是指运用数学知识(如统计学方法)整理、分析、归纳各种数据, 可能会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 得出独到见解的过程。 5.安全实验:科学实验需要确保实验安全。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 (2)发病率上升的癌症主要是胃癌、女性乳腺癌等(×) (3)病毒性肝炎是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之一(√) (4)为获得精确数据、除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外, 还需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 (5)检验假设正确与否的最佳途径是科学测量(×) (6)把分类、观察或测量得到的内容如实地记录下来的过程称为数据收集(√) 2.在日常生活中, 怎样才能明显地降低癌症发病率() A.熬夜B.健康的生活方式C.多吃补药 解析:选B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癌症报告》中指出,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将癌症发病率降低1/3。 3.下列疾病中, 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坏血病B.狂犬病C.禽流感 解析:选A坏血病是由于机体缺乏维生素C而导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 不属于传染病;狂犬病和禽流感都是传染病。 4.下列哪种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A.肺结核B.狂犬病C.痢疾 解析:选B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传染病。 5.数据收集是指() A.把分类、观察或测量得到的内容如实地记录下来的过程 B.把测量得到的数据收集起来的过程 C.把分类结果记录下来的过程

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篇一: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1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1 知识点整理第二章细胞的化学组成一?组 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一?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 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 含量明显不同二?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 20 多种? 大量元素?c、o、h、n、s、p、ca、mg、k 等? 微量元素?fe、mn、b、zn、cu、mo、cl? 基本元素?c? 主要元素?c、 o、h、n、s、p? 水无机物 无机盐组成细胞蛋白质的化合物脂质有机物糖类核酸三? 、在 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 ?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 10?? ?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 o、占细胞干重 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 c。 二、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 、相关概念?元素?都有 c、h、o、n,有的蛋白质还含有 s、fe 等。 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 20 种。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 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 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 nh co ? 。 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二? 、氨基酸分子通式? 三? 、氨基酸结构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 至少含有一个氨基? nh2?和一个羧基? cooh? ?并且都有一个氨基 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 nh2和 cooh 但不是连在 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 ?r 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四? 、蛋白质多样性原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 序不同?多肽链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五? 、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 ①构成细胞和 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②催化作用?如酶? ③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抗体? 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 的血红蛋白。 六)、有关计算? ①肽键数 = 脱去水分子数 = 氨基酸数目肽链数② 至少含有的羧基? cooh?或氨基数? nh2? = 肽链数三、遗传信息的

2020年最新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精编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 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健康问题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 2.了解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3.能利用网络、报纸、杂志以及电视媒体等途径收集资料,能根据材料写出一篇符合规范的研究报告。 4.讨论“癌症的病因与预防措施”“2002年10种高发病率与引起高死亡率的传染病”,形成问题对比分析能力、数据分析等能力。 5.经历“从某一方面收集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的资料并相互交流”的课题研究,初步形成“动手做科学”的能力、课题研究意识、信息的收集与甄别的能力、批判性学习的能力、交流与交往的能力。 6.认同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的社会价值,了解生命科学的发展现状,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响,学会辩证地看待生物技术的价值与意义。 7.懂得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帮助自己进行各种抉择,并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要健康、积极并且负责任的生活。 8.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得到了来自于物理、化学、哲学以及其他学科的巨大帮助,了解迅猛发展的生命科学对其他学科也有着巨大推动作用,从而树立一种泛学科的“大科学”思想。 9.树立科学、社会、技术相统一的思想(STS)。 10.通过小组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往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与交往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尝试说出人类健康面临的新挑战。 2.举例说出生物科学和人类社会的关系。 难点: 1.通过对各种信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提高学生获取与甄别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举例说出生物科学和人类社会的关系。

3.举例说出人类健康面临的新挑战。 【教学准备】 教师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的一组有关“人类健康面临的挑战”“生物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的图片、文字信息(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相关信息做成网页,并与相关网站链接)。【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注:本节设计为材料的研究性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途径、渠道,收集、整理“身边的生物科学”的相关材料,分发给学生,或者在网络教室,将材料制成网络链接,让学生自主探究) 导入新课 师: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医药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其他有关科学的基础。目前,生物科学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都得到了迅速、令人瞠目结舌的发展,与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结合日益紧密。为了感受生命科学的发展及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我们来回顾离我们不太遥远的2003年的世界科技取得了哪些成就:展示: 资料一:2004年1月19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评出了2003年十大科学成就。这十大科学成就为: (1)发现宇宙大部分是由暗能量组成的新证据;(2)解开精神病之谜,研究人员发现了可增加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等遗传疾病风险的特殊基因;(3)切身感受全球变暖;(4)小核糖核酸分子研究继续升温,科学家继续探索小核糖核酸分子如何影响从早期发育到基因表达等多种细胞行为;(5)单分子研究工作取得进展;(6)天文学家证实,宇宙中伽马射线的爆发与超新星之间存在联系;(7)老鼠胚胎干细胞既能发育成精子又能发育成卵子;(8)科学家发现“左手”物质;(9)人类男性Y染色体中发现成对基因(即排列成镜像的对称物);(10)在规模临床试验中表明传统化疗中使用的抑制血管生成药可延长结肠癌患者的生命。 师:在2003年的全球十大科学成就中,哪几项是属于生命科学范畴所取得的成就? 推进新课 生:其中的(2)(3)(4)(5)(7)(9)(10)项属于生命科学范畴的巨大成就。 学生活动: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 小组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