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S_PUE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_卢成渝

POSS_PUE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_卢成渝
POSS_PUE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_卢成渝

POSS /P UE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卢成渝1,2,田春蓉2,王建华2

(1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绵阳621010;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绵阳621900)摘要 利用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 )对聚氨酯弹性体(P U E )进行了改性,研究了带有不同基团的P OSS (八苯基POSS 和乙烯基PO SS )及不同用量的P OSS 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有一定提高。动态力学测试(DM A )表明,P OSS /PU E 的储能模量和阻尼性能得到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变化不大。热失重分析(TG A )表明,八苯基PO SS /P U E 和乙烯基PO SS /P U E 复合材料的初始热分解温度比聚氨酯弹性体分别提高了28.6℃和15℃,材料热稳定性得到提高。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随着PO SS 含量的增加其在基体中的分散性下降。

关键词 聚氨酯 弹性体 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

中图分类号:T Q050.4+3 文献标识码:A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SS /PUE Nanocomposites

LU Chengyu 1,2,TIAN Chunrong 2,WANG Jianhua 2

(1 Department of M a te rials Science and Eng ineering ,Southwe st Univ 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 y ,M ianyang 621010;

2 Institute o f Chemical M aterials ,China A cademy o f Eng ineering Physics ,M iany ang 621900)

Abstract Po ly uretha ne ela sto mer (PU E )a re modified by PO SS .Influence of co ntent of P OSS ,differe nt func -tional gr oup o f PO SS (including eig ht pheny l PO SS and viny l P OSS )o n po ly urethane ′s proper ties are studied .T he re -sults show that PO SS can impro ve the mechanical pr ope rties .DM A re sults sho w that the sto rage mo dulus and dampi -ng facto r of POSS /P UE increase o bviously ,but g lass transitio n temperature change s little .It is also indica ted tha t af -ter adding eight pheny l P OSS and viny l P OSS to P U E .T GA analy sis results show tha t the initial thermal decomposi -tion temperature o f co mpo sites incr ease 28.6℃and 15℃respectively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composite ma te rials in -crease s slightly .Finally ,the results of S EM sho w tha t the disper sion of POSS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contents o f PO SS .

Key words polyure thane ,elastomer ,po ly hedral olig omeric silsesquio xane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发展基金重点课题(2007A 03003)

 卢成渝:女,1986年生,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材料对聚氨酯的改性 E -mail :y uy u2w ei @https://www.360docs.net/doc/b313569683.html, 王建华:通讯作

者,研究员,主要从事特种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以及成型技术的研究工作 E -mail :w angjianh001@163.co m

聚氨酯弹性体综合了橡胶的高弹性和塑料的高硬度,具有耐磨耗、耐化学腐蚀、耐射线辐射等特性,用途非常广泛。为了进一步提高其使用性能,拓宽其应用领域,近年来,研究者将各种改性技术应用于聚氨酯中[1,2]

。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 )是一种新型的纳米填料,即一种具有纳米尺寸和笼状结构的有机-无机掺杂复合物[3,4],将它添加到聚合物中可提高材料的耐温性、抗氧化性、表面硬度以及力学性能[5-7]。本研究以八苯基POSS 和乙烯基POSS 为PUE 的改性剂,采用一步法制备了POSS /PU E 纳米复合材料,考察了POSS 类型及用量对PU E 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讨论了POSS 粒子在PUE 中的分散性。

1 实验

1.1 主要原料

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 G ),数均相对分子量为1000,

工业级,日本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多元醇改性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改性M DI ),异氰酸根含量26.4%,工业级,烟台万华集团有限公司;液化3,3-二氯-4,4-二苯基甲烷二胺(L -M OCA ),羟值585m gKO H /g ,工业级,苏州市湘园特种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八苯基POS S ,纳米级,北京理工大学提供;乙烯基POSS ,纳米级,沈阳美西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乙酸丁酯,分析纯,成都联合化工试剂研究所。

1.2 设备及仪器

CS101-2AB 电热鼓风干燥箱,重庆试验设备厂;DZF -6050真空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2XZ -4B 旋片真空泵,浙江黄岩真空设备厂;PL2002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JB90-D 强力电动搅拌机,上海标本模型厂;150m m ×150mm ×2mm 硬铝模具,自制;VC -750超声波破碎仪,美国S onics &M atericals 有限公司;S440立体扫描电子显微镜,Leica Cam bridge LTD 公司;CM T -7150电

子万能试验机,珠海三思计量仪器有限公司;TG A-7热失重分析仪,美国Perkin Elmer公司;DM A7e动态热分析仪,美国Perkin Elm er公司。

1.3 试样的制备

将PTM G、改性MDI、L-M OCA在使用前于120℃真空脱水1h,然后保存待用。取不同用量的POSS(总投料量为80g,POSS按照质量分数1%~5%取料)加入到PTMG中,超声分散30m in后加入乙酸丁酯、L-M OCA,快速搅拌3min,然后放入真空干燥箱中脱气约10m in,取出后加入计量好的改性MDI并搅拌2min,立即快速倒入模具中并放入真空干燥箱中脱气约15min,最后放入电热鼓风干燥箱中于100℃固化2h,其中,添加八苯基POS S改性PU E的试样编号记作“T-填料含量”,添加乙烯基POSS改性PU E的试样编号记作“P-填料含量”。

1.4 性能测试

(1)力学性能测试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按照GB/ 528-1998标准进行测试,测试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70% RH,横梁速度为500m m/min。

(2)S EM测试 采用S440型立体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POSS在基体中的分散性,样品在测试前全部用液氮脆断并进行镀金处理,测试电压设定为25kV,放大倍数为1000~5000倍。

(3)热稳定性测试 采用TGA-7型热失重分析仪进行热稳定性分析,升温速率为10℃/m in,升温范围从室温到700℃,氮气氛围。

(4)DMA测试 在DM A7e动态热分析仪上进行动态力学性能测试,采用平行板法,外加频率为1Hz,升温速率为3℃/m in,升温范围为-80℃~100℃,氮气氛围。

2 结果与讨论

2.1 POSS对PUE力学性能的影响

八苯基POSS和乙烯基POS S改性聚氨酯弹性体试样T、P均是在相同条件下制备的,其力学性能可以通过拉伸强度(反映材料的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反映材料的韧性)等指标进行衡量。图1为PO SS含量与P UE力学性能的关系曲线。由图1可知,随着八苯基POS S和乙烯基POS S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而断裂伸长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原因是PUE具有硬段晶区和软段晶区构成的结晶结构,分别由PU硬段和软段结晶而成。当POSS含量较低时(1%(质量分数,下同)),聚氨酯弹性体的结晶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填料对基体不但没有起到增强增韧的作用,反而成为多余的夹杂使得复合材料的性能下降;当POS S含量适中(2%~4%)时,填料的增强作用得到发挥,使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得到提高;当POS S含量较高(5%)时,易形成团聚,在基体中的分散不均匀,受力时复合材料中就会产生局部的内应力,甚至出现裂纹,导致材料强度和韧性下降。因此,纳米材料的添加量只有在一

定范围时才能达到补强增韧的效果。

图1 POSS对PUE力学性能的影响

Fig.1 Me chanical properties of PUE against POSS

2.2 POSS对PUE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动态力学试验是一种观察材料应力或应变(正弦函数)随时间变化的试验方法,可得到弹性模量(包括储能模量E′和损耗模量E″)和力学内耗(也称损耗因子)。

2.2.1 POSS对PUE储能模量的影响

储能模量(E′)表示在形变过程中由于弹性形变而储存的能量。图2为POSS对PUE储能模量的影响。

图2 POSS对PUE储能模量的影响

Fig.2 Storage modulus of PUE against POS S 从图2中可以看出,加入八苯基POSS和乙烯基POSS

的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与温度变化曲线的趋势是一致的,没有因为加入的POSS 种类不同而曲线不同,但由于八苯基POSS 与乙烯基POSS 所带的官能团有区别,因而图2中储能模量的值不同。当POSS 含量为1%(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储能模量最低,低于纯聚氨酯,随着其含量的增加,储能模量逐渐增大,在0℃以上时E ′趋于一致,原因是聚合物中加入纳米粒子后,粒子与聚合物之间产生了相互作用,使储能模量得到相应的提高[8]

。当T T g 时,链段解冻,聚氨酯基体变软,POSS 的润滑作用减小,此时POSS 的加入只起到了硬粒子增强聚氨酯基体的作用,因而储能模量会随着其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温度在0℃以上时,聚氨酯处于高弹态,链段运动相当活跃,POSS 的润滑作用微乎其微,储能模量不会因为POSS 的少量加入而有明显变化,所以0℃以上E ′趋于一致。

2.2.2 POSS 对PUE 损耗因子的影响

损耗因子(tan δ)等于损耗模量除以储能模量,损耗峰高即链段在T g 附近消耗的能量多,转化为热能多[9]

图3 POSS 对PUE 损耗因子的影响

Fig .3 Loss factor of PUE against POSS

图3为POSS 对PUE 损耗因子的影响,从图3中可以看

出,添加2种不同POSS 的复合材料的损耗因子与温度曲线的变化趋势一致,即随着POSS 含量的增加,tan δ峰的峰高均逐渐升高,峰宽有逐渐变窄的趋势,但峰宽的变化不是很明显,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变化也不大。当POSS 含量较少时,其在聚氨酯基体中的分散较好,原因是粒子在其中起到了润滑作用,减少了链段间的摩擦,因而这个时候在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消耗的能量就少,相应地tan δ峰的峰高就比纯

PUE tan δ峰的峰高低,峰宽比纯PUE 的稍微宽一些。随着

POSS 含量的增加,其在聚氨酯基体中的团聚现象越来越严

重,粒子在基体中的润滑作用减小,增加了链段之间的摩擦,从而增加了消耗的能量,相应地峰高也随着增高,峰宽比纯PEU 的窄了一点。峰高的增加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八苯基POSS 的加入提高了材料的阻尼性能[10]。

2.3 POSS 对PUE 热稳定性的影响

图4为纯PUE 及POSS /PUE 纳米复合材料的TGA 曲线,可以看出,POSS 的加入对于聚氨酯的热分解温度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即POSS 的加入没有改变聚氨酯的降解机理。但是,加入POSS 后复合材料的降解速率下降,而且加入2种POSS 后的降解速率并不一样,这应该与八苯基POSS 和乙烯基POSS 自身的热分解温度有关。其原因是POS S 在基体中对聚氨酯起到了保护作用,阻碍了物质的挥发,使挥发性物质的释放速度下降[11]。当八苯基POSS 和乙烯基POSS 含量为5%(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的初始热分解温度分别比纯PUE 增加了28.6℃和15.0℃,因此可认为加入POSS 后聚氨酯的热稳定性得到提高。

图4 PUE 及POSS /PUE 复合材料的T GA 曲线Fig .4 TG A cu rves of PUE and POS S /PUE composites

2.4 POSS 在PUE 中的分散

为了观察POSS 粒子在聚氨酯弹性体中的分散情况,对部分实验样品进行了扫描电镜测试(见图5、图6)。

从图5和图6中可以看出,随着2种POSS含量的增加,其在聚氨酯基体中的分散性逐渐降低,粒子从很微小的状态逐渐变大,团聚现象逐渐加重,原因是纳米粒子比表面积较大,表面原子处于高度活化状态而极容易发生团聚[12]。而由力学性能结果可知,随POSS含量的增加,团聚现象加重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也出现了下降现象,因此纳米粒子在基体中的分散性会影响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13],在以后的工作中如何使POSS在聚氨酯基体中达到理想的分散状态,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将是研究的一个重点。

3 结论

(1)当八苯基POSS和乙烯基POSS加入量为3%时,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好,均优于纯PUE的力学性能;

(2)添加POSS后,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储能模量和阻尼性能均增加,玻璃化转变温度变化微小;(3)随着POSS加入量的增加,其在聚氨酯弹性体中的分散越来越不均匀,出现团聚现象,综合力学性能得出2种POSS加入量为3%时最合适。

参考文献

1 W ang Z,Pinnav aia T J.N anolayer reinfo rcement o f elasto-meric polyure thane[J].Chem M a te r,1998,10:3769

2 Zhu Jie(朱杰),Bao Feng(暴峰),H uang Shiqia ng(黄世强).

P rog re ss in sy nthesis and characteriza tion of polysilox ane plo yurethane block co po ly mer(有机硅改性聚氨酯的研究进展)[J].Jiang su Chem Industry(江苏化工),2002,30(3):20

3 L u Zhen(陆臻),et al.New appro aches to PO SS/poly mer nano composites(P OS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J].J N anjing U nive rsity Techn:N atural Science Edition(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3):105

4 Li G Z,W ang L C,N i H L,et al.Po ly hedral olig omeric silsesquiox ane s(PO SS)poly mer s and co poly mers:A review [J].Ino rg O rganometallic Polym,2001,11(3):1235 Oaten M,Choudhury N R.Silsesquio xane-urethane hy brid for thin film applica tions[J].M acro molecules,2005,38(15): 6392

6 Fu B X,et al.Structural development during defo rmatio n of po ly urethane containing po ly hedr al o lig omeric silsesquio x-anes(PO SS)mo lecules[J].Po ly me r,2001,42:599

7 H e Fuan(何富安),e t al.M odificatio n of polyo lefin by reac-tive polyhedral olig omeric silsesquiox ane(反应性多面低聚倍半硅氧烷对聚烯烃的改性研究)[J].Chinese Po ly m Bull(高分子通报),2006(5):45

8 Wu Sux ia(吴素霞),et al.T he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 U/CN T s composites(聚氨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J].P oly urethane Industry(聚氨酯工业), 2007,22(3):9

9 A lberto Fina,D aniela T abuani,A lber to F rache,et al.Po ly-pr opy le ne po ly hedral o lig ome ric silse squiox anes(P OSS) nanocom po sites[J].Polymer,2005,46:7855

10Yin Xianze(殷先泽),et al.S tudy o n water resistance of po ly uretha ne/o rg anic montmo rillo nite nano-compo site(聚氨酯/有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耐水性能的研究)[J].China Plastics I ndustr y(塑料工业),2008,36(11):42

11Hu Limei(胡丽梅).Study on the sy nthe sis and pr opertie s of po ly mers-poss hy brid materia ls(聚合物-笼型硅倍半氧烷杂化材料制备与研究)[D].Beijing(北京):Beijing U niver sity of T echno lo gy(北京化工大学),2006

12Chen Xiao jin(陈小金),Chen Xianhong(陈宪宏).A dv ance in the research o f po ly urethane na noco mpo sites(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J M a te r Sci Eng(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23(6):929

13Yang Ho ng yan(杨红艳),et al.Study on the propertie s of po ly uretha ne/nano CaCO3composite(聚氨酯/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及性能的研究)[J].P olym M a te r Sci Eng(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22(6):106

(责任编辑 向 东)

(上接第110页)

5 Emre Yalamac,Sedat A kkur t.A dditive and intensiv e g rindi-ng effects on the sy nthesis of co rdierite[J].Ceram Int, 2006,32:825

6 Shi Zhiming(史志铭),et a l.Effects o f CeO2o n the phase co mpo nents and pro per ties o f co rdierite ce ramics(CeO2对堇青石陶瓷的相组成和性能的影响)[J].J T singhua U niv:Sci T echn(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1(10):1

7 Xie Z hiyo ng.Solid phase reactio n pro cess of cor die rite pow-de rs pr epar ed by sol-g el method and sintering[J].J Ino rg an M a ter,2004,19(4):779

8 Y uall Xux ua n,Jia Dechang.Effect o f ho lding time on the pro per ties of cordierite cer amics[J].Rear M etal M ater Eng,2005,34(1):1043

9 Sen M ei,Juan Yang,et al.M icr ostructural evo lutio n in so l-gel derived P2O5-doped co rdierite po wders[J].J Eur Cer am Soc,2000(20):219110Wang Hanfeng(王寒风),Z ho u H eping(周和平),W ang Shao ho ng(王少洪).Effect o f pH value on sintering beha-vio rs of co rdierite g lass ce ramics sinter ed by sol-gel(溶胶-凝胶过程中的控制因素对堇青石陶瓷制备的影响)[J].Rare M etal M a te r Eng(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36(1):487 11Celso A Be rtran,N idinalv a T da Silva,G ilmar P T him.Cit-ric acid e.ect on aqueo us sol-g el co rdierite sy nthesis[J].J No n-C rystalline Solids,2000,273:140

12Sa rkar G,K ulkarni K.A study of the factor s affecting die-lectric pro pe rties of so l-g el derived co rdierite to be used in a plasma display pa nel[J].J M a te r Sci,2003(38):1803

13Xie Z hingy ong(谢志勇),Liang Hui(梁辉),e t al.So lid phase reactio n pro ce ss o f co rdierite po wer s prepared by so l-gel me tho d and its sintering(溶胶-凝胶法制备堇青石粉体的固相反应过程和烧结性的研究)[J].J Ino rg M ater(无机材料学报),2004,19(4):779

(责任编辑 云 哲)

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其特点

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其特点 一纳米材料的性能 广义地说,纳米材料是指其中任意一维的尺度小于100nm的晶体、非晶体、准晶体以及界面层结构的材料。当小粒子尺寸加入纳米量级时,其本身具有体积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从而使其具有奇异的力学、电学、光学、热学、化学活性、催化和超导特性,使纳米材料在各种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常材料的性能与其颗粒尺寸的关系极为密切。当晶粒尺寸减小时, 晶界相的相对体积将增加,其占整个晶体的体积比例增大,这时,晶界相对晶体整体性能的影响作用就非常显著。此外,由于界面原子排列的无序状态,界面原子键合的不饱和性能都将引起材料物理性能上的变化。研究证实,当材料晶粒尺寸小到纳米级时,表现出许多与一般材料截然不同的性能,如高硬度、高强度和陶瓷超塑性以及特殊的比热、扩散、光学、电学、磁学、力学、烧结等性能。而这些特性主要是由其表面效应、体积效应、久保效应等引起的。由于纳米粒子有极高的表面能和扩散率,粒子间能充分接近,从而范德华力得以充分发挥,使得纳米粒子之间、纳米粒子与其他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异常激烈,这种作用提供了一系列特殊的吸附、催化、螯合、烧结等性能。 二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纳米材料从制备手段来分,一般可归纳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1 物理制备方法 物理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有: 粉碎法、高能球磨法[4]、惰性气体蒸发法、溅射法、等离子体法等。 粉碎法是通过机械粉碎或电火花爆炸而得到纳米级颗粒。 高能球磨法是利用球磨机的转动或振动,使硬球对原料进行强烈的撞击,研磨和搅拌,将金属或合金粉碎为纳米级颗粒。高能球磨法可以将相图上几乎不互溶的几种元素制成纳米固溶体,为发展新材料开辟了新途径。 惰性气体凝聚- 蒸发法是在一充满惰性气体的超高真空室中,将蒸发源加热蒸发,产生原子雾,原子雾再与惰性气体原子碰撞失去能量,骤冷后形成纳米颗粒。由于颗粒的形成是在很高的温度下完成的,因此可以得到的颗粒很细(可以小于10nm) ,而且颗粒的团、凝聚等形态特征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 溅射技术是采用高能粒子撞击靶材料表面的原子或分子交换能量或动量,使得靶材表面的原子或分子从靶材表面飞出后沉积到基片上形成纳米材料。常用的有阴极溅射、直流磁控溅射、射频磁控溅射、离子束溅射以及电子回旋共振辅助反应磁控溅射等技术。 等离子体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在惰性气氛或反应性气氛中

碳点制备总结

碳量子点和碳纳米管、石墨烯一样是一种新型碳纳米材料,除了碳材料本身的低毒特性,原材料丰富,生物相容性好之外,碳量子点还有一系列其他的独特的性质,例如:多色荧光性、荧光稳定性、导电性和催化特性等。常用来制备碳量子点的方法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法,其中自上而下的方法是指大分子碳材料通过一定的物理、化学等方法破碎成小分子的碳纳米颗粒,包括:电解法、酸刻蚀、激光刻蚀和高温热解等方法。而自下而上的方法是指将小分子的碳材料通过一定的化学手段合成团聚成更大分子量的碳纳米颗粒,其中包括:化学合成法、水热法、溶剂热法、等方法。 其中我们主要挑选了几种比较常见的制备碳量子点的方法。自上而下中最长用的是酸刻蚀自然界存在的碳源,或者人工合成出来具有特定结构的碳源,前者是对自然存在的碳源加以利用,后者是为了得到更好的碳结构而处理的。常用酸刻蚀的自然界的碳源包括动物毛发、植物纤维等,例如酸刻蚀人类头发[3],这类材料最大的特点就是原料丰富,价格低廉,是材料多级利用很好的选择。另外常用碳纤维、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结构有序的碳材料[4-8]作为碳点的制备原材料,这类材料可以给碳量子点提供更加规则,具有高度结晶特性的结构。碳量子点一般选择硫酸和硝酸等稳定的浓酸作为溶剂刻蚀碳材料,硝酸和硫酸按体积比3:1的混酸是现在酸刻蚀碳材料制备碳量子点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来调节碳量子点表面的含氧基团,是一种表面改性的很好的方法。但是由于酸的引入很难简单地分离和纯化,这也是限制这种方法发展的主要原因。此外除了酸刻蚀方法外,电化学方法点解石墨棒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将电极两端接上一定的电压电解成碳量子点溶液,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而且基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摘录(打印)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方法摘录 作者姓名:彭家仁 单位:五邑大学广东江门 摘要: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的纳米材料同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一样已经成为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和战略制高点。由于纳米材料的特殊结构以及所表现出来的特异效应和性能,使得纳米材料具有不同于常规材料的特殊用途。本文就纳米材料的结构特性和性能、应用及制备方法与表征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纳米材料的应用及其制备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纳米材料;结构特性;特异效应;应用;制备方法 Methods of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materials Kevin Peng (WUYI University Jiangmen Guangdong) Abstract:The nano-materials known as“the most promising material in the21st century”along with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biotechnology has become one of the three pillars of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strategic high ground in the21st century.Because of the special structure of the nano-materials,as well as its specific effects and performance,thenano-materials have the special purposes oth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materials. In this paper,we search for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specific effect and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materials.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application and preparation of nano-materials. Keywords:nano-materials;structural properties;specific effect;applications;preparation methods 0前言 从人类认识世界的精度来看,人类的文明发展进程可以划分为模糊时代(工业革命之前)、毫米时代(工业革命到20世纪初)、微米和纳米时代(20世纪40年代开始至今)。自20世纪80年代初,德国科学家Gleiter提出“纳米晶体材料”的概念,随后采用人工制备首次获得纳米晶体,并对其各种物性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来,纳米材料已引起世界各国科技界及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纳米材料是指特征尺寸在纳米数量级(通常指1~100nm)的极细颗粒组成的固体材料。从广义上讲,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尺寸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的材料。通常分为零维材料(纳米微粒),一维材料(直径为纳米量级的纤维),二维材料(厚度为纳米量级的薄膜与多层膜),以及基于上述低维材料所构成的固体。从狭义上讲,则主要包括纳米微粒及由它构成的纳米固体(体材料与微粒膜)。纳米材料的研究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新层次,是交叉学科跨世纪的战略科技领域。

硅纳米管的水热法合成与表征

第26卷 第8期2005年8月 半 导 体 学 报 CHIN ESE J 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Vol.26 No.8 Aug.,2005 3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20040532014)  裴立宅 男,1977年出生,博士研究生,从事硅及相关纳米材料的研究.Email :lzpei1977@https://www.360docs.net/doc/b313569683.html, 唐元洪 通信联系人,男,1965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纳米信息材料的研究.Email :yhtang @https://www.360docs.net/doc/b313569683.html, 2004212214收到,2005201224定稿 Ζ2005中国电子学会 硅纳米管的水热法合成与表征 3 裴立宅 唐元洪 陈扬文 郭 池 张 勇 (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 410082) 摘要: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新型的硅纳米管一维纳米材料,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选区电子衍射分析、能量色散光谱及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合成的硅纳米管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硅纳米管是一种多壁纳米管,为立方金刚石结构,生长顶端呈半圆形的闭合结构,由内部为数纳米的中空结构,中部为晶面间距约0131nm 的晶体硅壁层,最外层为低于2nm 的无定形二氧化硅等三部分组成.关键词:硅纳米管;水热法;结构;表征 PACC :6146;8160C 中图分类号:TN30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4177(2005)0821562205 1 引言 自从碳纳米管[1]及硅纳米线[2,3]等一维纳米材 料被成功合成后,立刻引起了诸多领域科学家的极大关注与浓厚兴趣,一维纳米材料的研究成为了当今基础和应用研究的热点.碳纳米管能否具有金属或半导体特性取决于纳米管的石墨面碳原子排列的螺旋化方向[4,5],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成功制备出金属或半导体碳纳米管,因此虽然碳纳米管作为场效应晶体管(FET )及纳米电子集成电路的研究已有报道[6,7],但是碳纳米管在应用上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时由于硅纳米一维材料与现有硅技术极好的兼容性,使其具有代替碳纳米管的潜力.目前已经采用物理及化学方法成功合成了硅的实心一维纳米材料———硅纳米线[8,9],但是由于元素硅的硅键为sp 3杂化,而不是易于形成管状具有石墨结构的sp 2杂化,所以硅的中空一维纳米材料,硅纳米管难于合成.因此,目前在硅纳米管,尤其是自组生长的硅纳米管的合成方面仍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难题.对硅纳米管模型进行理论研究表明硅纳米管可以稳定存在,同时也发现稳定的硅纳米管结构总是具有 半导体性能[10,11].最近Sha 等人[12]以纳米氧化铝沟道(NCA )为衬底模板,以硅烷为硅源、金属Au 为催化剂,于620℃,1450Pa 时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催化生长了直径小于100nm 的硅纳米管;J eong 等人[13]在617×10-8Pa 的真空分子束外延生长(MB E )室中于400℃在氧化铝模板上溅射硅原子或硅团簇,并于600或750℃氧化处理后制备了直径小于100nm 的硅纳米管.虽然目前模板法可以制得硅纳米管,但是此法制备过程较复杂,需要模板及金属催化剂,同时实质上所得硅纳米管是硅原子在模板内壁无序堆积形成的. 水热法是制备纳米粉末的常用方法,对于制备具有一维结构的纳米材料鲜有报道.水热法成功合成了碳纳米丝及碳纳米管[14,15]表明,此法在制备一维纳米材料方面也有极大的应用潜力.水热法具有成本低廉、容易操作控制及可重复性好等特点.本文报道在没有使用催化剂及模板的前提下,采用高压反应釜,在超临界水热条件下合成了自组生长的一维纳米硅管,并用TEM ,EDS ,SA ED 和HR TEM 对其结构及成分进行了表征.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硅纳米管,对于组装纳米器件具有重大的应用与研究意义.

多孔碳材料制备与应用

摘要 离子液体因为具有绿色环保、不易挥发、稳定性高以及结构设计性强等特点,最几年在合成碳材料中的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1]。且因多孔碳材料质量轻,法及其相关表征。稳定性好,耐高温,耐酸碱,无毒性,吸附性好等优点而在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的是以PEI(聚醚酰亚胺Polyetherimide)为原料制备离子液体前驱体并制得碳材料的方法。首先通过向原材料PEI中加入溴乙腈(BrCH2CN)制备离子液体前驱体,向得到的离子液体前驱体中加入二氰胺银[AgN(CN)2]进行阴离子交换反应,最后通过活化法得到多孔碳材料。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有较高的碳产率。 关键词:离子液体、阴离子交换法、多孔碳材料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the application of ionic liquid in the synthesis of carbon materials has aroused extensive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features, such as green, less volatile, high stability and structural design of characters. And because the porous carbon material with light weight, good stability,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 acid and alkali resistant, non-toxic and good adsorption, it has been used in many fields.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PEI (Polyetherimide) prepared for ionic liquid precursors, methods of carbon materials and related characterization.First by PEI of raw materials to join bromoacetonitrile (BrCH2CN) of ionic liquid precursor preparation, obtained by ionic liquid precursor to join dicyanamide silver [AgN (CN) 2] by anion exchange reaction, the activation method of porous carbon materials.The greatest advantage of this method is that there is a high carbon yield. Keywords: Ionic liquid, anion exchange, porous carbon material.

纳米材料的制备以及表征教学总结

纳米材料的制备以及表征 纳米科技作为21世纪的主导科学技术,将会给人类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新的工业革命。纳米科技使我们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手段和能力延伸到原子和分子。纳米材料是目前材料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纳米材料是纳米技术应用的基础。科学家们正致力于研究对纳米材料的组成、结构、形态、尺寸、排列等的控制,以制备符合各种预期功能的纳米材料。 低维纳米材料因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在各个同领域的广泛应用 而受到国内外许多科研小组的广泛关注。钒氧化物纳米材料因为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传感特性及电子传导特性而成为研究低维纳米材料物理化学现象的理想体系。尤其是对钒氧化合物纳米线、纳米带、纳米管的结构与性能的研究日益深入。另外,稀土正硼酸盐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发光性能、电磁性能引起了广大科研小组的浓厚兴趣,是低维纳米材料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内容。 1.绪论 1.1纳米材料的发展概况 早在60年代,东京大学的久保良吾(Kubo)就提出了有名的“Kubo效应”, 认为金属超微粒子中的电子数较少,而不遵守Femri统计,并证实当结构单元变得比与其特性有关的临界长度还小时,其特性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干净的超微粒子的制取及研究,“Kubo效应”理论日趋完善, 为日后纳米技术理论研究打下了基础。人们对纳米颗粒的结构、形态和特性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描述金属微粒费密面附近电子能级状态的久保理论日趋完善,并且用量子尺寸效应成功地解释了超微粒子的某些特性[3]。最早使用纳米颗粒 制备三维块体试样的是德国萨尔兰大学教授H.Gletier,他于1984年用惰性气体蒸发、原位加压法制备了具有清洁表面的纳米晶Pd、cu、Fe等[4],并从理论及性能上全面研究了相关材料的试样,提出了纳米晶材料的概念,成为纳米材料的创始者。1987年美国Argon实验室sigeel博士课题组用相同方法制备了纳米陶 瓷TIOZ多晶体。纳米技术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得到了长足发展,并逐步成为一个纳米技术体系。1990年7月,第一届国际纳米科技会议在美国巴尔的摩 召开,标志着纳米科学技术的正式诞生;正式提出了纳米材料学、纳米生物学、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_表征和电化学性能

第11卷 第2期2005年5月 电化学 ELECTROCHE M ISTRY V o.l 11 N o .2M ay 2005 文章编号:1006-3471(2005)02-0152-05 收稿日期:2004-11-02,*通讯联系人T el :(86-592)2185905,E -m a il :qfdong @x m u .edu .cn 973项目(2002CB2118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373058),福建省科技项目(2003H 044)资助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和电化学性能 董全峰* ,郑明森,黄镇财,金明钢,詹亚丁,林祖赓 (厦门大学化学系,厦大宝龙电池研究所,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 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碳纳米管和金属锡或其氧化物都曾引起过人们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其自 身的缺陷,这些材料均未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文以不同方法合成了碳纳米管和金属锡或其氧化物的复合材料,对其结构、形貌进行表征,并考察它的电化学性能.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制备;电化学性能中图分类号: O 646;T M 911 文献标识码: A 碳纳米管(CNT )是一种新型的碳材料[1,2] .碳纳米管在结构上与其它的碳材料有很大的不同,它不仅具有典型石墨层状结构(管壁),同时又具有无序碳的结构(内外表面的碳层及所附着的无序碳微粒),还具有与MC MB 类似的内腔结构,而且表面及边缘又存在结构缺陷,管与管之间为纳米间隙,管中还存在部分的H 原子掺杂.在制备上,碳纳米管可以通过控制一定的反应条件来调控它的几何结构参数,如管的管壁,外径、内径大小,及管的长度.基于其特殊的结构和高的导电率,吸引了众多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希望它能成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理想”的负极材料[3,4] . 由于碳纳米管的高比表面及其结构缺陷,锂不仅能嵌入管中的石墨层,还能嵌入它的孔隙及边缘缺陷中,使得它尽管具有高的嵌锂容量,但由于比表面积较大而表现出很大的不可逆容量.又因为在碳纳米管的结构中含有氢原子以及管壁层间和管 腔之内有间隙碳原子的存在[5] ,故其嵌锂容量出现较大的滞后现象.这些都限制了C NT 作为电极活性材料在实际中的应用,所见者只是被用作电极添加剂的报道.本文综合了碳纳米管和锡基材料的优点,规避其本身固有的缺陷,在碳纳米管的表面沉积/包覆锡或氧化锡形成CNT 复合材料,这样不仅可减少碳纳米管的比表面积,同时直接采用金属锡取代锡基氧化物,不存在氧化物的还原过程,从 而大大降低初次充电不可逆容量损失;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在表面沉积过程中包覆纳米级的锡,使表面沉积/包覆锡的碳纳米管能在保持高容量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循环寿命.此外,还提高了它的体积能量密度. 1 实 验 1.1 碳纳米管的制备 应用Sol -ge l 法制备N i -M g -O 催化剂,方法见文献[6],所用试剂N i (NO 3)2 6H 2O 、M g (NO 3)2 6H 2O 和柠檬酸均为分析纯(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将制备好的催化剂称取一定量置于陶瓷舟内,放在反应器的恒温区内,于氢气氛下缓慢升温至700℃,还原一段时间后,降温到600℃稳定10m in ,然后以20m L /m i n 的流量导入C H 4气体,经反应一定时间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冷却过程中继续通气体).用分析纯硝酸(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AR 65%)处理反应后的样品,洗涤、烘干后即得到碳纳米管.反应装置是在一个水平放置的管式电炉内放一内径为5c m 的石英管(长140c m ),其恒温区为20c m ,电炉为SK -2-4-12型管式电阻炉(上海实验电炉厂),额定功率4k W ,额定温度1200℃,控温装置为A1-708P A 型程序控温仪(厦门宇光电子技术研究所),流量计为D08-4C /Z M 质量流量控制仪(北京建中机器厂).

微米、纳米级碳材料的溶剂热合成与表征

微米、纳米级碳材料的溶剂热合成与表征 目前,如何控制纳米材料的合成,实现对其生长方向、尺寸、维度、组成、结构以至性能的调控,对于深入研究纳米材料内部结构与其特殊性质之间的关联,并最终使其能够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组装,是材料科学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自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富勒烯和纳米碳管的相继发现,微尺度碳材料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而受到世界范围内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本论文在纳米碳管的低温液相合成,新型碳空壳结构的设计合成与形成机制研究,碳纳米片层结构的合成与组装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对所获新型微尺度碳结构的物理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此外,还对混合溶剂热条件下碲的重结晶过程进行研究,制备了新型的十字交叉的六足状微结构,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1.发展了纳米碳管的低温溶剂热制备技术。在对Friedel-Crafts反应机理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实现了多壁纳米碳管的低温溶剂热合成;通过研究石墨片层与纳米碳管在结构上的相似性,利用微小石墨片层的卷曲,室温下在液态二硫化碳介质中使用超声波处理石墨颗粒成功获得了竹节状纳米碳管。 对这些管状纳米结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提出了纳米碳管形成中的层状卷曲机制。这些方法为研究层状化合物一维纳米结构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2.根据溶质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的原理,通过调节系统降温过程,利用高温下不饱和金属镍—碳液态合金成功获得了具有不同形貌的碳空壳结构,并对其之间的转化与联系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3.发展了多层碳空壳结构的制备方法。 通过金属汞与二硫化碳高温反应获得了双层碳空壳结构,研究并提出了低熔

点非活泼金属与二硫化碳之间高温溶剂热反应中的逐层包覆—硫化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获得了三层碳空壳结构。相对于单层空壳结构,多层空壳结构拥有更加优越的热稳定性,在复合催化剂载体、物质的分隔储存和输运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4.利用碳纳米片层结构生长过程中内部结构缺陷对其生长方向的影响,采用简单的溶剂热法合成了碳纳米片层结构及其花簇状组装体,研究表明所获得的产物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在催化剂载体与气体吸附等领域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氧化锰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二氧化锰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摘要] 研究以KMnO4为氧化剂用水热合成法制备MnO2不同纳米晶型的过程,并以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水热反应过程中,反应时间改变会使MnO2晶型及其形貌发生转变。 [关键词] 二氧化锰晶型水热合成纳米结构α-MnO2 β-MnO2 1.引言 纳米结构无机材料因具有特殊的电、光、机械和热性质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锰氧化合物不仅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对环境无污染,而且具有多变的组成、复杂的结构、奇特的功能,因而在电子、电池、催化、高温超导、巨磁阻材料、陶瓷等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所以其制备方法、结构表征、反应机理及应用的研究备受瞩目。其中MnO2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在催化和电极材料等领域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Xie 等证实空壳海胆结构的α-MnO2作为锂电池的阴极材料比实心海胆状α-MnO2和单分散α-MnO2 纳米棒更有效;Yang等报道氧化锰纳米棒对甲基蓝的氧化分解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Ma等也证明了层状二氧化锰纳米带是充电锂电池理想的阴极材料。目前研究较多的是MnO2和锰酸盐,常用的制备方法有固相合成法、溶胶凝胶法、沉淀法等。 通常MnO2的活性随其所含结晶水的增加而增强,结晶水能促进质子在固体相中的扩散,因此γ- MnO2是各种晶型MnO2中活性最佳的。但在非水溶液中, MnO2 所含的结晶水反而会使它的活性下降。如在Li-MnO2电池正极材料中,以α-MnO2性能最差,含少量水分的γ-MnO2较差,无结晶水的β-MnO2较好,γβ-MnO2(混合)最好。所以γ-MnO2 在作为阴极材料之前,必须对其进行热处理,并且要除去水分,使晶型结构从γ-MnO2 转变为γβ-MnO2相(混合,以β相含量为65%~80%为最优)。再者,在固体二氧化锰有着较为复杂的晶型结构,如α、β、γ等5种主晶及30余种次晶,因此需要深入理解二氧化锰晶型转变机制。MnO2材料的微观形貌对于其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以KMnO4和MnSO4·H2O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在高温反应釜条件下制备MnO2纳米晶型,并借助XRD、SEM、IR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 2.实验部分 2. 1 试剂与仪器 硫酸锰(分析纯),中国上海通亚精细化工厂;高锰酸钾(分析纯),宿州化学试剂厂;盐酸(分析纯),上海博河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

纳米材料的测试与表征

报告 课程名称纳米科学与技术专业班级电气1241 姓名张伟 学号32 电气与信息学院 和谐勤奋求是创新

纳米材料的测试与表征 摘要:介绍了纳米材料的特性及测试与表征。综合使用各种不同的分析和表征方法,可对纳米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有效研究。 关键词:测试技术;表征方法;纳米材料 引言 纳米材料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及化学特性以及一系列新异的力、光、声、热、电、磁及催化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国防、电子、化工、建材、医药、航空、能源、环境及日常生活用品中,具有重大的现实与潜在的高科技应用前景。纳米材料的化学组成及其结构是决定其性能和应用的关键因素,而要探讨纳米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对其在原子尺度和纳米尺度上进行表征。其重要的微观特征包括:晶粒尺寸及其分布和形貌、晶界及相界面的本质和形貌、晶体的完整性和晶间缺陷的性质、跨晶粒和跨晶界的成分分布、微晶及晶界中杂质的剖析等。如果是层状纳米结构,则要表征的重要特征还有:界面的厚度和凝聚力、跨面的成分分布、缺陷的性质等。总之,通过对纳米材料的结构特性的研究,可为解释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提供实验依据。 纳米材料尺度的测量包括:纳米粒子的粒径、形貌、分散状况以及物相和晶体结构的测量;纳米线、纳米管的直径、长度以及端面结构的测量和纳米薄膜厚度、纳米尺度的多层膜的层厚度的测量等。适合纳米材料尺度测量与性能表征的仪器主要有:电子显微镜、场离子显微镜、扫描探测显微镜Χ光衍射仪和激光粒径仪等。 紫外和可见光谱是纳米材料谱学分析的基本手段,分为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荧光光谱。吸收光谱主要用于监测胶体纳米微粒形成过程;发射光谱主要用于对纳米半导体发光性质的表征,荧光光谱则主要用来对纳米材料特别是纳米发光材料的荧光性质进行表征。红外和喇曼光谱的强度分别依赖于振动分子的偶极矩变化和极化率的变化,因而,可用于揭示纳米材料中的空位、间隙原子、位错、晶界和相界等方面的信息。纳米材料中的晶界结构比较复杂,与材料的成分、键合类型、制备方法、成型条件以及热处理过程等因素均有密切的关系。喇曼频移与物质分子的转动和振动能级有关,不同的物质产生不同的喇曼频移。喇曼频率特征可提供有价值的结构信息,利用喇曼光谱可以对纳米材料进行分子结构、键态特征分析和定性鉴定等。喇曼光谱具有灵敏度高、不破坏样品、方便快速等优点,是研究纳米材料,特别是低维纳米材料的首选方法。 目前对纳米微观结构的分析表征手段主要有扫描探针显微技术,它包括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近场光学显微镜等。利用探针与样品的不同相互作用,在纳米级至原子级水平上研究物质表面的原子和分子的几何结构及与电子行为有关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用STM不仅可以观察到纳米材料表面的原子或电子结构,还可以观察表面存在的原子台阶、平台、坑、丘等结构缺陷。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用来观察位错、孪晶、晶界、位错网络等缺陷,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用来研究氧缺位的分布、原子的配位情况、运动过程以及电子密度的变化;用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研究未成键电子数、悬挂键的类型、数量以及键的结构特征等。 测试技术的发展 纳米测试技术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创造新的纳米测量技术,建立新理论、新方法;二是对现有纳米测量技术进行改造、升级、完善,使它们能适应纳米测量的需要;三是多种不同的纳米测量技术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使之能适应纳米科学技术研究的需要。纳米测试技术是多种技术的综合,如何将测试技术与控制技术相融合,将探测、定位、测量、控制、信号处理等系统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大系统,开发、设计、制造出实用新型的纳米测量系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今后发展的方向。随着纳米材料科学的发展和纳米制备技术的进步,将需要更新的测试技术和手段来表征、评价纳米粒子的粒径、形貌、分散和团聚

碳纳米管ZnO纳米复合体的制备和表征

物理化学学报(Wuli Huaxue Xuebao ) Acta Phys.鄄Chim.Sin .,2007,23(2):145-151 Received:August 9,2006;Revised:November 7,2006.English edition available online at https://www.360docs.net/doc/b313569683.html, ? 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qingchen@https://www.360docs.net/doc/b313569683.html,;Fax:+8610?6275755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60440420450)、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50001055)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Editorial office of Acta Physico ?Chimica Sinica [Article] https://www.360docs.net/doc/b313569683.html, February 碳纳米管/ZnO 纳米复合体的制备和表征 杨闵昊 梁涛彭宇才陈 清? (北京大学电子学系,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1) 摘要: 通过将不同直径的ZnO 纳米颗粒与碳纳米管连接制备了碳纳米管/ZnO 纳米复合体.将团聚的ZnO 纳 米颗粒分散并用表面活性剂CTAB 使纳米颗粒带正电.化学氧化碳纳米管使其带负电.ZnO/CTAB 微团通过碳管表面羧基与CTAB 的静电作用与碳纳米管连接形成纳米复合体.研究了复合体形成的不同实验条件,表征了碳纳米管/ZnO 纳米复合体的结构并研究了纳米复合体的光学特性.研究表明,与碳纳米管连接的ZnO 纳米颗粒是互不连接的并保持量子点的特性.光致发光研究表明ZnO 纳米颗粒的激发在纳米复合体中有淬灭.关键词:ZnO ;碳纳米管;纳米复合体中图分类号:O648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anocomplex of ZnO Nanoparticles Attached to Carbon Nanotubes YANG Min ?Hao LIANG Tao PENG Yu ?Cai CHEN Qing ? (Key Laboratory for the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Nanodevice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Department of Electronics, 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P.R.China )Abstract :A CNT/ZnO nanocomplex was fabricated by attaching ZnO nanoparticles with various diameters to carbon nanotubes (CNTs).The as ?prepared agglomerate ZnO nanoparticles were dispersed and positively charged by utilizing a cationic surfactant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CTAB).ZnO/CTAB micelles were subsequently anchored to the surface of CNTs by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between carboxyl groups on the chemically oxidized nanotubes ′sidewalls and CTAB molecules.Different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for the attachment were studied.The CNT/ZnO nanocomplex was characterized using structural and optical analysis methods.ZnO nanoparticles attached to the carbon nanotubes were found to be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mainta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quantum dots Photoluminescence study showed that the emission of ZnO nanoparticles was quenched in the nanocomplex.Key Words :ZnO ;Carbon nanotube ;Nanocomplex Due to their uniqu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car-bon nanotubes (CNTs)have broad applications in nanoelectron-ics [1-6],catalysis [7],sensors [8,9],and biosensors [10].Attaching nanopar-ticles to nanotube sidewalls is expected to enhance the CNT ap-plications as in catalysis,fuel cells,or sensors.Various ap-proaches for CNT/nanoparticle complexes have been suggested,such as physical evaporation [9],chemical reaction with functional ized CNTs [11-16].Materials that have been attached to CNTs in-clude gold [12-14,17,18],platinum [7,14],and palladium [9,19]nanoparticles [15,16],proteins and small biomolecules [20],polymers [21],CdSe ?ZnS core ? shell nanocrystals [22],and ZnO clusters [23,24]. ZnO is a wide band gap (3.37eV)semiconductor having broad applications in room temperature ultraviolet lasing,chem-ical sensors,photovoltaics,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and single electron transistors [25-28].ZnO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over the past years because of their size ?dependent electronic and optical properties [25,26].Combining ZnO nanoparti-cles with CNTs is expected to produce materials with enhanced electronic and optical properties.A couple of groups have start-ed to explore this direction very recently.ZnO nanoparticles 145

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

纳米材料的表征及其催化效果评价方式纳米材料的表征主要目的是确定纳米材料的一些物理化学特性如形貌、尺寸、粒径、等电点、化学组成、晶型结构、禁带宽度和吸光特性等。 纳米材料催化效果评价方式主要是在光照(紫外、可见光、红外光或者太阳光)条件下纳米材料对一些污染物质(甲基橙、罗丹明B、亚甲基蓝和Cr6+等)的降解或者对一些物质的转化(用于选择性的合成过程)。评价指标为污染物质的去除效率、物质的转化效率以及反应的一级动力学常数k的大小。

1 、结构表征 XRD,ED,FT-IR, Raman,DLS 2 、成份分析 AAS,ICP-AES,XPS,EDS 3 、形貌表征 TEM,SEM,AFM 4 、性质表征-光、电、磁、热、力等 … UV-Vis,PL,Photocurrent

1. TEM TEM为透射电子显微镜,分辨率为~,放大倍数为几万~百万倍,用于观察超微结构,即小于微米、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看清的结构。TEM是一种对纳米材料形貌、粒径和尺寸进行表征的常规仪器,一般纳米材料的文献中都会用到。 The morphologies of the samples were studied by a Shimadzu SSX-550 field-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system, and a JEOL JEM-2010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1]. 一般情况下,TEM还会装配High-Resolution TEM(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EDX(能量弥散X射线谱)和SAED(选区电子衍射)。High-Resolution TEM用于观察纳米材料的晶面参数,推断出纳米材料的晶型;EDX一般用于分析样品里面含有的元素,以及元素所占的比率;SAED用于实现晶体样品的形貌特征与晶体学性质的原位分析。

TiO2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TiO 2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医药化工学院 化学教育专业 学生:xxx 指导老师:xxx 1前言 纳米TiO 2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如:制造氧敏元件、电子陶瓷材料、防晒剂、防紫外线透明塑料薄膜、农用塑料薄膜、防紫外纤维和抗菌纤维、抗菌涂料、抗菌釉面砖、效应颜料、光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超双亲性玻璃等。这些材料在电子工业、涂料工业、轿车工业、建筑工业、纺织工业、食品包装、化妆品、环境保护、废水处理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2实验部分 2.1 实验目的 了解TiO2纳米材料制备的方法;掌握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纳米材料的原理和过程;掌握纳米材料的标准手段和分析方法 2.2 实验原理 水解缩聚陈化涂层、成纤、成型干燥热处理金属醇盐 溶剂、水 抑制剂溶胶湿凝胶干凝胶 成品 Ti(OC4H9)4 + H2O ----> TiO2 + C4H9OH 实验装置图 2.3 实验仪器和试剂 2.3.1 主要仪器 常用常压化学合成仪器一套,电磁搅拌器,烘箱,马弗炉,粒度分布测定仪,比表面仪,差热-热重分析仪

2.3.2实验试剂 钛酸正丁酯,无水乙醇,乙酰丙酮,强酸 2.4 实验方法 2.4.1溶胶-凝胶法制备TiO 2 (1)水浴加热集热式恒温磁力搅拌器至65℃左右,安装三颈烧瓶装置、温度计和滴液漏斗,量取60ml的无水乙醇置于三颈烧瓶中。 (2)将30ml的钛酸四丁酯(Ti(OC4H9)4)装入滴液漏斗,自滴液漏斗缓慢滴加钛酸四丁酯(Ti(OC4H9)4)至装有无水乙醇三颈烧瓶中,保持反应温度为65℃左右,约0.5h滴加完毕。(3)滴加完毕后,将3ml乙酰丙酮装入入滴液漏斗,自滴液漏斗缓慢滴加乙酰丙酮至三颈烧瓶中,滴加完毕。再搅拌0.5小时。 (4)将1.1ml硝酸、9ml去离子水、32ml的无水乙醇预先混合,装入滴液漏斗,再缓慢加入到三颈烧瓶中,0.5小时滴加完毕,再搅拌3小时,得到二氧化钛溶胶,陈化12小时。(5)制备的二氧化钛溶胶至于6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24小时,得到二氧化钛凝胶。(6)将制备的凝胶至于坩埚中,按照一定的升温曲线,600℃烧成保温2小时,得到二氧化钛粉末。 3.结果与讨论 mTiO2 =7.4g 颜色灰色 产率为 7.4/6.8=108.82% 4结束语 本实验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通常以钛醇盐Ti(OR)4 为原料,合成工艺为:钛醇盐溶于溶剂中形成均相溶液,逐滴加入水后,钛醇盐发生水解反应,同时发生失水和失醇缩聚反应,生成1 nm 左右粒子并形成溶胶,经陈化,溶胶形成三维网络而成凝胶,凝胶在恒温箱中加热以去除残余水份和有机溶剂,得到干凝胶,经研磨后煅烧,除去吸附的羟基和烷基团以及物理吸附的有机溶剂和水,得到纳米TiO2 粉体。 通过两人一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两人的合作精神。在指导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实验顺利进行,完成。在实验过程中,巩固了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复习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实验过程中收获很大,感谢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同时也感谢同学们,因为有他们的合作,实验遇到的困难才一一得以解决,实验才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北京师范大学, 等. 无机化学实验[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纳米ZnO的制备及表征

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报告实验实验名称:纳米ZnO的制备及表征. 年级:2015级材料化学日期:2017/09/20 姓名:汪钰博学号:222015316210016同组人:向泽灵 一、预习部分 1.1氧化锌的结构 氧化锌(ZnO)晶体是纤锌矿结构,属六方晶系,为极性晶体。氧化锌晶体结构中,Zn原子按六方紧密堆积排列,每个Zn原子周围有4个氧原子,构成Zn-O4配位四面体结构,四面体的面与正极面C(00001)平行,四面体的顶角正对向负极面(0001),晶格常数a=342pm, c=519pm,密度为5.6g/cm3,熔点为2070K,室温下的禁带宽度为3.37eV. 如图1-1、图1-2所示: 图1-1 ZnO晶体结构在C (00001)面的投影 图1-2 ZnO纤锌矿晶格图

2 氧化锌的性能和应用 纳米氧化锌(ZnO)粒径介于1- 100nm 之间, 由于粒子尺寸小, 比表面积大, 因而, 纳米ZnO 表现出许多特殊的性质如无毒、非迁移性、荧光性、压电性、能吸收和散射紫外线能力等, 利用其在光、电、磁、敏感等方面的奇妙性能可制造气体传感器、荧光体、变阻器、紫外线遮蔽材料、杀菌、图象记录材料、压电材料、压敏电阻、高效催化剂、磁性材料和塑料薄膜等。同时氧化锌材料还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工、信息、纺织、医药行业。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是所有研究的基础。合成纳米氧化锌的方法很多, 一般可分为固相法、气相法和液相法。本实验采用共沉淀和成核/生长隔离技术制备纳米氧化锌粉。 3 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制备原理 不同方法制备的ZnO晶形不同,如: 3.1共沉淀和成核/生长隔离法 借助沉淀剂使目标离子从溶液中定量析出是材料制备领域液相法的重要技术。常规共沉淀制备是将盐溶液与碱溶液直接混合并通过搅拌的方式实现,由于混合不充分,反应界面小、存在浓度梯度、反应速度和扩散速度慢,先沉淀的粒子上形成新沉淀粒子,新旧粒子的同时存在,导致粒子尺寸分布极不均匀。使合成材料的粒子尺寸和均分散性能受到很大影响,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