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提升练(十五)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提升练(十五)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提升练(十五)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专题提升练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教师独具)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游要达到的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句中“御”易错,第(2)句中“赋”易错。

【答案】(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以借助舆马可致千里为例,论证了君子“善假于物”的道理,同篇中与之相似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月亮圆缺更替、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

【解析】第(1)句中“楫”易错,第(2)句中“盈”易错。

【答案】(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然轮回与人生的短暂,也表达了李煜的痛苦与绝望等复杂的感情。

(2)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客”之口,写曹操率领军队浩浩荡荡地从江陵沿江而下,战船千里相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出“固一世之雄也”的慨叹。

【解析】第(2)句中的“酾”“槊”较难写,容易出错。

【答案】(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2)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庄子·逍遥游》开篇,庄子在写出了鹏不知有几千里长的背之后,又用形象生动的笔法写出了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壮观气势。

(2)《曹刿论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话是曹刿认为鲁庄公所做的事情是“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原因。

【解析】第(1)句中的“垂”易错,第(2)句中的“狱”易错。

【答案】(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鸷鸟”为喻,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自己要坚守美德、绝不同流合污的追求。

(2)《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说明了性善的“本心”不是贤德之人所专有,普通人也能拥有,关键在于能否坚持。

【解析】第(1)句中的“鸷”较难写,“兮”易漏写;第(2)句中的“耳”易漏写。

【答案】(1)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导学号:35900099】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不仅勾勒出阿房宫占地之广,还表现了建筑高耸的气势。

(2)《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话是从邹忌的角度分析了齐威王受到蒙蔽的三个方面。

【解析】第(1)句中的“覆”较难写,第(2)句中的“畏”易错。

【答案】(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的绝句《夜筝》,其中“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与《琵琶行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四句异曲同工。

(2)韩愈认为士大夫之族耻于互相学习是因为“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印证了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的“晋陶渊明独爱菊”,又让人读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情。

(2)苏轼在《赤壁赋》里赞美曹操当年在赤壁之战时临江赋诗的英雄形象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句中“篱”易错,第(2)句中的“酾”“槊”较难写。

【答案】(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导学号:35900100】

(1)《庄子·逍遥游》中,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指出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做到“无待”,才能达到“逍遥游”。

(2)杜甫《望岳》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他不

怕困难,敢于攀登,积极进取的豪迈情怀。

【解析】第(1)句中“己”易错,第(2)句中的“凌”易混写。

【答案】(1)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的《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话与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描写的现象相同。

(2)《孔雀东南飞并序》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写的做法相似。

【解析】第(1)句中“者”易漏写,第(2)句中“筮”“咎”较难写。

【答案】(1)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2)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导学号:35900101】

(1)郦道元的《三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三句话,用平实的语言描写出峡谷两边山峰的连绵不断。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句中“阙”易错,第(2)句的“戈”易混写。

【答案】(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话点明的人是作者认为真正逍遥(即“无所待”)的三类人。

(2)李商隐《锦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追忆”中醒来,知道那梦已经远去,并且当时就不甚分明,流露出无可奈何的心情。

【解析】第(1)句中“己”易混写,第(2)句中“惘”易错。

【答案】(1)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与个人命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礼记·学记》中用类比的手法表达“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句中“萍”易混写,第(2)句中的“肴”易错。

【答案】(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导学号:35900102】

(1)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话准确地表现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时间之久。

(2)李白在《蜀道难》中写蜀道中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2)句中“豗”“砯”较难写,易错。

【答案】(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话是用螃蟹不专一而一事无成的例子来再次强调学习应该专一的道理。

(2)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诗人不想吃饭等细节来表现诗人不被朝廷重用、不能实现自己理想的悲伤情怀。

【解析】第(1)句中“螯”“鳝”较难写,易错;第(2)句中“箸”易混写。

【答案】(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形象地描写出潼关山水景色的壮丽。

(2)李煜在《虞美人》中以“东风”“明月”反衬自己悲戚之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句中“峦”易错,第(2)句中的“堪”易误写。

【答案】(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一诗中,诗人以采荷花裁衣为喻来形容自己刻意追求完美外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学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是曾子从每天都要认真反省自己的做法的角度讨论一个人的修养的。

【解析】第(1)句中“芰”较难写,第(2)句中的“乎”易漏写。

【答案】(1)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诗歌鉴赏答案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诗歌鉴赏及答案 全国1(河北、河南、山西、广西)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素蝶诗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全国卷2(云南、贵州、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西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 (1)(3分)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 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5分)一句一个场景②拟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北京 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历年真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模拟练习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押题预测 【名师精选热点试题,值得下载练习】 过永乐文长老①已卒 苏轼 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 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 存亡惯见浑无泪,乡井难忘尚有心。 欲向钱塘访圆泽②,葛洪③川畔待秋深。 [注]①永乐:在今浙江嘉兴西北。文长老:即文及,蜀人,嘉兴本觉寺住持。②圆泽:圆观与李源相友善,曾与李源相约,卒后十二年,在杭州 天竺寺相见。③葛洪:东晋人,字稚川,号抱朴子。始以儒术得名,后好 神仙导养之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不可识”“无处寻”,给人空虚无常之感,体现悼念僧人不同于世俗的特点。 B.颔联叙述两人交往事实,并扣紧“去来今”等佛家术语,表达诗人对时 光短暂的感叹。 C.颈联中的“存亡惯见”,重在“惯”字,见亡应流泪,却接以“浑无泪”三字,语特沉重。 D.尾联运用典故设喻,把圆泽比文及,既赞美了文及道行高,又表现了诗 人对文及的思念之情。

2.请简要赏析首联中“惊”“觉”二字的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 1.B 2.①“惊”,上次见面时文及的病容使诗人吃惊,“觉”,此时到来,到处寻找 文及,不过没有找到。 ②“惊”“觉”二字既简洁地串起了诗人与文及的交往,又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 文及生病及离世的伤感,情感炽烈。 古代诗歌阅读 满江红 辛弃疾 敲碎离愁①,纱窗外、风摇翠竹②。人去后、吹箫声断③,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④。 【注释】①敲碎离愁:意思是风摇翠竹的响声,把饱含离愁的心都快要敲碎了。②风摇翠竹:宋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③吹箫声断:传说春秋时萧史善吹箫,作风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此用该典,暗指夫婿远离。④阑干曲:栏干的角落。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 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柳 (唐)郑谷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1)杨花即________,两首诗都运用了这一意象,运用________(修辞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 (2)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对“有我之境”有这样的解释:“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根据王国维的论述分别找出两首诗体现“有我之境”的诗句,并作简要批注。 【答案】(1)柳絮;拟人 (2)“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英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飘动,加入了留春的队伍。诗人融情于自然,我惜春则我眼中的杨榆也惜春,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借此启示珍惜春光,不失时机。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无语的柳树都深受感动,居然体悟出离人之情,柳絮飘荡,风情万种,惹动着彼此缭乱的高绪。诗人的主观情感融入景物中,把索绕心头、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借“千丝万絮”表现出来,使景物也具有人的情感。 【解析】【分析】(1)本题中杨花就是柳絮,是晚春时节特有的景物,诗人常用杨花入诗,表现春景,表达愁绪,惜春之情。这两首诗都用了杨花这一意象,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把杨花赋予了人的情感来写,写杨花“无才思”“惹春风”。(2)本题要求根据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来鉴赏情景关系。《晚春》中“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理解为“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杨花榆英都加入了留春的队伍。诗人融情于景,我惜春则我眼中的杨榆也惜春。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柳》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解释为“又好像懂得离人思乡的无限情感,千万条柳丝飘下无数柳絮去招引迷人的春天”,无语的柳树深受感动,居然体悟出离人的愁情,可见这愁非常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此句正是把诗人的主观情感融入到景物中,把索绕心头、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借“千丝万絮”表现出来,使景物也具有人的情感。这两首诗中的景物描写都体现出了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关于情景之间关系的解说。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限时:60分钟总分:63分 一、(2019四川成都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 送杨山人归嵩阳 高适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注]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注] 传说尧时有老人击壤于道,歌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老人所唱的歌,后人称《击壤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近十年未到嵩阳,人事变迁,老友难相见,诗人的心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B.第五、六句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景象凄凉残败,使诗人不由得泪下沾衣。 C.诗歌中说的“不我招”,体现出诗人对杨山人自在超然的田园隐居生活的欣羡。 D.本诗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祝友人前路顺利,并深切地表达了别后相忆之情。 2.直抒胸臆是高适诗歌的主要特点,除此之外,本诗还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 B “景象凄凉残败”错,从全诗来看,此处描写的是初春之景,并无“凄凉残败”之感。 2.答案①对比:第三、四句故人“不复见”与三十六峰“犹眼前”形成对比。诗人慨叹青山依旧,故人难见,传达出物是人非之感。②以乐景抒哀情(反衬):第五、六句描写二月新柳、飞莺报春的迷人景色,却触动诗人的离情,更显悲哀。③用典:第七、八句化用《击壤歌》,表现朋友杨山人“凿井耕田”的恬淡,赞叹其超然世外的隐居生活。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古诗阅读汇编

5-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诗歌鉴赏阅读汇编 一全国一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14. B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B 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属于诗意理解错误。 15.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二全国二卷 5-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诗歌鉴赏阅读汇编王珍彩第1 页共6 页

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2016-2019)

2016-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 之 古代诗歌阅读 一、2016年全国卷Ⅰ(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8.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9.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案】 8.第一问(3分):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景象。 第二问(3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9.(5分)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危机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答出①,给3分;答出②,给2分。 二、2017年全国卷Ⅰ(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答案】 14. BE 15. 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显出烤肠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三、2018年全国卷Ⅰ(本题共2小题,9分)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刘希国】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分模块汇编及精品解析之古代诗歌阅读(一)(2019全国Ⅰ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词句注释 1.许道宁:北宋河间人,一作长安人,善画,自成一家。 2.“向来”二句:山谷《以椰子茶瓶寄德孺》:“往时万里物,今在篱落间。”此用其句式。一窗间,指画幅不大。 3.晚:晚照或晚气。 4.“此中”句:陶渊明《饮酒》:“此中有真意。” 【白话译文一】 画作望去,满眼都是浩浩荡荡的山水,苍苍茫茫的是哪一个郡的山。一向都是万里无边的意境,今却画在尺幅不大的一窗间。树木映照在夕阳的余晖中,孤零零的云朵还没有落下去。这幅画中含有不寻常诗句,吟咏不断也体会不出其意境。 【白话译文二】 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创作背景 此诗为一首图画诗,当作于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诗人所题之画疑为徐道宁的《渔父图》(又名《秋江渔艇图》《渔舟晚唱图》)。 作品鉴赏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起笔两句,就使画中山水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尤妙在以“满眼”强调水之浩浩荡荡,用“何郡”把对“苍然”的赞叹隐在一片疑问之中。起笔十字,独造其妙,意境全出。三、四句“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承接上二句意脉,作一小结:万里的山水,万里的意境,竟被作者凝固在尺幅画间,仍将掩饰不住的赞叹溢于诗表,不同的是前之赞叹是对山水而发,此之赞叹是对画的意境而发。及至第五、六句“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其物与心之互相感发的关系,至此已脱颖而出。末两句作一种总结式的感叹,“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颇有“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之风,同时也是对深一层意境之引发。全诗到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又都在不言之中,真所谓“尽而不尽”。 全诗写景兼抒情,通篇未用一典,却于简谈中见新奇。古人认为“天下事有意为之,辄不能尽妙,而文章尤然,文章之间,诗尤然”,简斋此诗,可证此论。全诗自然至极,淡泊至板。然而这淡泊却是“豪华落尽见真淳”之淡,是“淡极始知花更艳”之淡。绝非索然寡味,深远就寓在这淡泊之中。无限的绚烂,也融于淡泊之中,真乃淡而有致,淡而有味。昔人谓陈与义“天分即高。用心亦苦,意不拔俗,语不惊人,不轻出也。”看来此论是公道的。[6]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诗歌技巧题”配套检测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玉楼春① 欧阳修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尊②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 [注] ①一说这首词作于词人被贬离京,任职颍州(今安徽阜阳)期间。②尊:通“樽”。 (1)下列对这首词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句写冬去春来的物候变化,天空中漠漠的冬云不觉间已变成了簇簇的春云,对云彩形态的细致描写,体现了词人对春的信息的关切和感知的细腻敏锐。 B.第二句紧承首句所见之景,转而写心中所感:看到冬春景象的变化,词人渐觉年华似水,无声无息地流逝,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 C.“南浦”句化用南朝文学家江淹《别赋》中的“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句,借以表达“春水绿波”的美好意境。 D.第五、六句以高度概括之笔写春天的万千花朵相继开落,面对这仿佛永不谢幕的美景,词人的心也被永不满足、永不尽兴的激情陶醉着,激荡着。 解析:选B B项,“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错误,应该是一年中芳华美好的春景在眼前呈现,最值得人放眼欣赏。 ★(2)词的三、四句是怎样写景和抒情的?请具体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①三、四两句运用对举(对偶)的手法写景,“北枝梅蕊”和“南浦波纹”,南与北、高与低、红与绿的对举,不仅是语言形式的对偶,更暗示了整个天地间都是蓬勃绚烂的春景。(若答拟人、比喻,酌情给分)②这两句融情于景,充满生机的春景,正是作者虽遭贬谪依然坚韧豪放的个性和赏玩美景时的畅快心情的体现。(6分。每点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

2019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

2019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诗歌鉴赏选择 题突破 高三语诗歌鉴赏阅读预热专题5 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是古代诗歌考查题型的变化,而非考查实质的变动。由主观考查变客观考查,读诗容易了,试题难度变小了。 选择题这一命题形式在注重考查考生对诗歌的全面理解、扩大考点覆盖面的同时,也降低了试题的难度。选择题和主观题只是题型的区别,考查内容和角度没有变化。因此,答题时,考生只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认真比对,找到命题人设置选项的设误点,就可以顺利作答。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只不过变完全由考生鉴赏的主观题形式为命题者加入相关鉴赏信息(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的选择题形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是降低了诗歌鉴赏题目的整体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常见设误角度 形象特点概括不准、语言鉴赏不当、表达技巧确认不准和效果分析不当、情感分析不当。 形象特点概括不准

典例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还山宅 杨师道 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 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注】。 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注】槎:读há,指小舟。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中“徙倚”意为徘徊流连,“玩年华”是指尽情享受美好春光。 B.第二联描写了暮春的衰败景象:芳草弥漫,空山寂静,落花飘零。 .第三联写轻风吹拂垂藤扫过幽石,横卧的柳枝挡住了前行的小舟。 D.本诗第二、三联对仗尤为巧妙,既有上下句对仗,又有句内对仗。 E.第五联诗人想象回到山宅之后,看到烟霞如昔,再次突出了“还”字。 【错项】B.第二联描写了暮春的衰败景象:芳草弥漫,空山寂静,落花飘零。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 一、【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参考答案 14.BE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 14.试题分析:B项说法错误。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答案及全文翻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当:承担。 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临:面对。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著:彰显。 【答案】D 【解析】D项对“著”的解释有误,在这里应是“登记、记载”之意。 考点定位:本题考点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

2020高考语文复习:现代诗歌阅读方法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诗歌阅读方法 一、思想感情 诗的第一要素是感情,无情即无诗。鉴赏诗歌必须首先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把握诗人的抒情基调和情感旨趣。 1.知人论世,找准情感突破口。 欣赏任何一首诗歌,总要对它的作者和它所诞生的时代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否则,我们的欣赏就是盲目的。以香草、美人比喻理想中的事物,古已有之,郭沫若借鉴这种传统技法,把祖国比作“年青的女郎”,把自己比作“炉中煤”,借以吐露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 情,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形象呢?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我们便会一目了然。艾青正是因为一次被捕、一场大雪,想到了身世凄凉的大堰河,从而引发了对她的怀念、追忆乃 至歌颂,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鉴赏诗歌,找准了情感突破口,对诗歌主旨的把 握就会更便捷,对情感美的领会就会更深刻。 2.避实就虚,咀嚼诗歌真味。 以实写虚,化抽象为形象,这是诗人创作的高超本领;避实就虚,反复咀嚼又是我们领会情感美的巧妙途径。阅读鉴赏时,我们要用诗意的眼光避实就虚,慢慢咀嚼出诗歌的真味。 3.由表及里,品读形象寓意。 阅读和鉴赏诗歌时,我们要学会品读诗歌形象的寓意,由表及里,探寻诗人物化的情绪,领会诗歌的旨趣。 [例1]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7分)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注] 徐志摩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注】这首诗写于1928年,初载于同年3月10日《新月》月刊第一卷第1号,署名志摩。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全诗共6节,每节的前3句相同,辗转反复,余音袅袅。这种刻意经营的旋律组合, 渲染了诗中“梦”的氛围,也给吟唱者更添上几分“梦”态。 B.诗人铺排了6个小节,告诉我们:不管风往哪个方向吹,唯有忍耐与勇敢,我们方 能在黑暗中不害怕,在失败中不颓丧,在痛苦中不绝望。 C.诗人的梦是一个大梦,一种大的理想,他要摆脱物的羁绊,心游物外,去追寻人生 与宇宙的真理。 D.这首诗反映的是徐志摩的爱情悲剧,它是“她的温存,我的迷醉”“她的负心,我 的伤悲”之类的恋爱苦情。 解析:选D。联系注释来看,这首诗表达了新月诗派的态度,也是徐志摩最高的诗歌理 想,那就是:回到生命本体中去!他为压在生命本体之上的各种忧虑、恐惧、猜忌、计算、 懊恨所苦闷,蓄精励志,为要保持这一份生命的真与纯!绝不仅是“恋爱苦情”。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答案:徐志摩的诗是他把对自由、爱、美三者凝结在自己生命里的体现,本诗包含了对 自由、美的追求和企盼以至于理想幻灭所生的失望、痛苦,以及他要摆脱物的羁绊、追寻宇 宙与人生的真理等复杂情感。 二、诗歌的形象 高尔基说得好:“在诗歌作品中,即使在一首短诗中,第一位重要的是形象。”诗歌中 的形象分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

(完整版)高考语文专题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含答案) 专题十一古代诗歌阅读 [学法――知人论世,缘景明情] [考题位置――第8~9题] 1.(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x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x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答:解析:比较分析两诗题目,可见写作角度的差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在征戍地送友,写眼前之景;本诗是“将赴”而“留别”,通过想象写边塞风光,内容相同而手法不同。参考答案: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用“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间接地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实写,而《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所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想象之景,是虚写。这可从标题中看出,标题显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答出第①点给2分;答出第②点给3分)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答: 解析:尾联“勤王敢道远”的意思是为王事敢于到遥远的地方去,表现了诗人愿意为君为国去戍边的雄心豪气;“私向梦中归”的意思是在戍边之地私下里在梦中回到故乡,表现思乡的隐隐私情。但从全诗的内容看,雄心豪气为主,私情为辅。参考答案:①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答出“羁旅思乡之愁”给1分;答出“爱国思想”,给1分;两种感情答全,给3分) ②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答出内容方面的作用,给1分;答出形式方面的作用给1分;两方面答全,给3分) 2.(2015?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山东省各地市2019年3月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阅读(含答案)

2019年3月山东省各地市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诗歌阅读 2019年3月济南市一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 ~15小题。 自咏示客 陆游 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 羞将枉直分寻尺①,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②,客来苦劝摸床棱③。 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 注:①寻尺:古八尺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短”。②箝纸尾:典出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挟卷正文,右手指着纸尾,要县丞签署,却不许看公文内容。③摸床棱:遇事模棱两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用白描手法,刻画出了“我”白发稀短的颓唐老态,寄寓着自己壮志难酬的无奈。 B.第二句“又”字写出了岁月流逝人生倏忽的感叹,“上元”交代了诗歌创作的时间。 C.颔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手法,表达了对宦海生涯所经历的是非曲直无处分辩的心酸。 D.诗人借“箝纸尾”这个典故抒发感情,含蓄深刻,“饱谙”二字更是意味深长。 E.客人苦劝“我”遇事模棱两可假装糊涂,主要表现客人对“我”处世方式的不满。 14.C E(C项,颔联是直抒胸臆;E项句意理解错误,表现的不是客人对“我”为人处世方式的不满,而是关心。) 15.诗歌的尾联很有特点,请简要赏析。(6分) 15.(1)前一句是以问句形式对州官、对黑暗官场的庄严宣示,后一句用虚笔想象归隐后自己寄情山水的生活,(2分)整联虚实结合,卒章显志,(2分)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愤懑,甚至产生归隐的思想感情(2分)。 2019年3月淄博滨州一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晚步陈棠 晚步沙头①倚小晴,南山正与暮云横。 栖鸦啼处野烟合,飞鸟去边孤月生。 树暗风微花气度,溪深雨涨水痕平。 夜阑衣湿迷归路,仿佛前村灯火明。 【注】①沙头:地名、位下今湖北荆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句中的“沙头”一词交代“晚步”的地点,“小晴”点明了天气状况。 B.第三们写野烟弥漫,栖鸦啼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营造了萧瑟的氛围。 C.第四句写鸟儿飞离悬送,孤月升起,让人顿生凄凉之感,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 D.夜深之时,迷途的诗人忽见前村灯火通明,暗示了自己的仕途即将峰回路转。 E.在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诗人还把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其中,使诗歌显得含蓄蕴藉。 14.C D(C项“让人顿生凄凉之感”不妥,“直接表达”错误。D项“暗示了自己的仕途即将峰回路转”不妥) 15.“树暗风微花气度,溪深雨涨水痕平”颇受后世称道,请简要赏析这两句的精妙之处。(6分)15.①“度”字突出花香袭人的动态,“平”字描摹雨后溪深水涨的情景。②嗅觉和视觉相结合,营造出清幽寂静的氛围。③融情入景,既衬托出内心的平和安宁,情感含蓄委婉。(共6分,每条2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浙江)2008-2019真题

久城KuJou 浙江高考——古诗词鉴赏 【2019年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19.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首联中“ ”一词点出了李将的地位。(2分) 20.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2018年浙江高考】(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1)“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 ,体现出诗人 的心情。 (2)这首诗与柳水《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久城KuJou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 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也同“锸”。铁锹。 (1).本诗前八句叙写 ,后六句叙写 ,反映 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2分) (2)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6分) 【2016年浙江高考】(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1) 赏析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2019年语文诗歌阅读专题高考真题汇编

2019年语文诗歌阅读专题高考真题汇编(附答案详解) 一、(2019年全国Ⅰ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答案:14 C 解析:诗歌内容的具体理解。诗人领略许道宁的画作所表现的辽阔万里的意境,“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的解释不符合生活情景和实际逻辑。“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所表达的意思应该是这样的:许道宁画作中那种辽阔万里的意境,我仅仅通过距离画作一窗之距就领略到了。 15.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答案:15. 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第二问:这副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二、(2019年全国Ⅱ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①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文中细节情感的把握,考题比较常规,需要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本诗最后一句谈到君子必须有选择的接受恩惠,不受平白之恩,并没有谈到受恩必报方面。D选项原文意思不符,故选D。 【难度】★★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以使读者直观感地感受到作者的心态。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手法对诗歌情感表达以及诗歌结构安排的作用,改变了以往直接分析诗歌情感或手法等知识点的考察,并加入了分析诗歌结构安排这一新的考察点。这首诗由颔联的直接抒情转而写景,通过景物展现自己的正直情怀。在结构上通过写景使得诗歌节奏放缓,更显从容委婉。 【全诗翻译】我自己虽然低贱,但道义风骨经久存在。不拜谒富贵人家而拜谒有学之家。只希望主考官能读到我的诗卷,不求中央官员帮我向皇帝推荐我的论著。微风中垂钓唤起思乡之情,风吹叶落大雁孤飞。男子受恩需要有原则,平生不会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 【难度】★★★★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总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总 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答案】 14.C 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 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故C错误。 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许道宁,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中期(约公元970年-1052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多写林木、野水、秋江、雪景、寒林、渔浦等,并点缀行旅、野渡、捕鱼等人物,行笔简快,峰峦峭拔,林木劲硬。有《秋江渔艇图》、《关山密雪图》、《秋山萧寺图》传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