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动态模式研究

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动态模式研究
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动态模式研究

第30卷 第5期2009年 9月

科 研 管 理

Science Research Manage ment Vol .30,No .5

Sep te mber, 2009

收稿日期:2008-10-22;修回日期:2009-02-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开放式自主创新的机理与资源配置模式研究”

(批准号70672048,起止时间:2007.1-2009.12),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资助。

作者简介:陈钰芬(1973-),女(汉),浙江嵊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统计方法与应用。

文章编号:1000-2995(2009)05-011-0001

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动态模式研究

陈钰芬

(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摘要:Chesbr ough 教授提出的开放式创新为创新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但企业如何有效地实施和管理开放式创新仍然缺乏研究。文章以U -A 模型为基础,分析不同产业的企业在技术创新不同阶段关键的外部创新要素,并实证验证各外部创新要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构建符合我国企业创新实际的开放式创新动态模式。研究发现:在产品创新阶段,科技驱动型产业的企业有选择地向少数外部创新要素深度开放能促进创新,经验驱动型产业的企业与多个外部组织的有效联接能促进创新;工艺创新更多地依赖于企业内部员工的技术能力、经验积累和工作责任心;平台创新阶段,企业内部技术能力积累以及将技术与市场整合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能力是创新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U -A 模型;创新要素;动态模式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Chesbr ough 提出的开放式创新模式,为企业

走出创新的两难境地、维持竞争优势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管理研发和创新的模式

[1]

。开放式创新

模式意味着,有价值的创意可以从公司的外部和内部同时获得,其商业化路径可以从公司内部进行,也可以从公司外部进行

[1]

。开放式创新模式

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同时利用内部和外部相互补充的创新资源实现创新。开放的本质是外部创新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强调企业内外创新资源的整合。

近年来有许多研究强调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利用外部知识源的重要性

[2-5]

。企业很少单独进行

创新,而更趋向于与用户、供应商、大学和研究机构、甚至竞争对手合作,获取新产品构思或产品技术。大部分创新思想源于外部而并非自己的发明

成果

[2]

,在创新过程中与外部组织的互动获取新

的科学技术知识尤其重要

[6]

,利用外部知识的能

力是创新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

[2]

继Chesbr ough 提出开放式创新模式之后,开放式创新逐渐成为国际学术界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至今开放式创新的重要性已经基本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认可。但现有的研究大多仍限于对开放式创新模式优势的解释,主要集中在开放式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开放式创新的影响因素等研究。外部丰富的创新资源的存在,将增加企业创新管理的复杂性,因此如何管理开放式创新成为新的研究焦点。Christensen,O lesen &Kjaer 从技术发展动态的角度,分析了电子消费品产业开放式创新的动态特征,指出不同企业开放式创新管理的模式与企业在创新系统中的地位以及技术发展阶段有关

[7]

。Christensen 等人的这一研究为

本文的写作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理论基础。开放式创新实践突出整个创新系统,由于各种创新合

?2 ?科 研 管 理2009年

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并非独立,针对不同产业的企业,在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企业如何实施开放式创新,与多种合作伙伴的多角度合作创新的管理目前尚缺乏深入研究。如合作伙伴的选择、合作时机的把握等问题缺乏深入剖析,因而难以真正指导企业的技术创新实践活动。

开放式创新具有创新资源自由流动的优势,开放式创新模式为企业提供从外部获取创新所需各种资源的良机,以促进技术创新能力。但开放只是给企业提供了新的机会,并不意味着所有企业都能够在开放创新过程中获得同样有意义的发展,如何有效实施和管理开放式创新成为企业新的难题。从企业调研中发现,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从外部获取创新资源的重要性,正在积极探索如何有效地整合和利用外部资源实现创新,但苦于没有合适的理论指导。有些企业借鉴创新领先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的成功经验,却仍未给企业带来良机和希望。实际上不同企业本身的资源拥有状况和技术能力、吸收能力等存在差异,不同产业的企业在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向外部组织开放合作的对象都存在差异,因此无视企业自身特质,不根据技术创新的发展规律和特点,盲目照搬别人的成功经验,注定会失败。

开放式创新的实施并不是自动发生的,外部创新资源也不会自动流入企业,因此开放式创新管理模式的建立对于完善开放式创新理论和提供实践指导都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基于技术创新的动态过程,以U-A模型为基础,分析不同产业的企业在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平台创新三阶段关键的外部创新要素,构建适合中国企业实际的开放式创新动态模式,为企业根据自身创新资源的拥有状况,有效利用外部创新资源从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供指导。

2 技术创新三阶段动态演化模型

U tterback和Abernathy提出技术创新的动态过程模型(U-A模型),该模型认为一个产业或一类产品的技术创新过程总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变动阶段(fluid stage)、过渡阶段(transiti onal stage)和特定阶段(s pecific stage)[8]。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频率在一个产品生命周期内将体现出随时间而变化的动态特征,并且产品和工艺创新存在重要的相互关系。

Gopalakrishnan等人认为U-A模型为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提供了许多富有价值的见解,并且与多种多样的内外部因素吻合,但是也有一些重要的缺陷。大多数产品并不一定遵循这个动态模型。可能对于一个由单一的技术驱动竞争的产品而言,U-A模型是合适的,但是大多数产品融合了多种技术,这些技术演化的速率和技术发展的成熟度都不一样[9]。对产业历史的研究表明技术变化是循环的,“返生”(de maturity)会把一个产业从“特定”阶段拉回“变动”阶段[10]。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期,一个“不连续的变化”或者环境的动荡仍有可能衍生出一系列的创新[11]。因此,不同产业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演化可能会有不同的模式,在不同阶段创新的频率也会有所差异。

本文以U-A模型为基础,将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频率在技术创新三阶段的动态演化扩展为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平台创新的动态演化。211 变动阶段的创新特征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初期,技术与产品的变化极其迅速,产品创新在这一阶段同时面临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新产品使用的技术处于发散状态,不成熟、昂贵而又不可靠。由于技术和目标市场不确定,尚未形成主导设计,竞争的焦点是产品的性能,产品创新频率最高。由于生产设施相对较少以及产品设计频繁改变,阻碍了相应的工艺创新,因而在这一阶段工艺创新的频率较低,并且以一种松散的组织结构来保持灵活性。由于许多技术单元都尚未定型,它们随着研究开发过程的“试错活动”不断得到改进并逐渐被采纳和运用,整个产品技术尚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技术平台框架[12],在变动阶段还没有涉及到平台创新。

212 过渡阶段的创新特征

主导设计出现,形成产品标准,创新进入“过渡阶段”。用户对创新产品已有清晰的理解,市场接受创新产品,行业销售额大增,竞争的焦点是产品的质量与价格。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企业对该创新产品大量生产,工艺创新不断涌现,生产系统逐渐刚性化。企业已经根据标准设计采用专用的生产设备和专用的原材料,产品结构已经不

第5期陈钰芬: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动态模式研究?3 ?

允许做大的变动,因为产品创新会给生产系统带

来额外的变化和增加成本,产品创新频率下降,以工艺创新为主,追求高效率、低成本的制造过程。213 特定阶段的创新特征产品完全定型,已经完全被市场接受,用户需求基本满足,产业的发展极为重视质量、成本和产量,竞争的焦点是产品的多样化和适用性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高度自动化的生产将完全定型的特定产品及其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制造过程

高度整合,产品与工艺中的任何一个细小的变化

都将引起其它相应部分的变化,因而十分困难而且昂贵。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在此特定阶段下为提高效率采用刚性的高自动化设备,导致了同技术创新互不相容的矛盾。企业利用平台战略,从标准化的产品平台开发出满足不同需要的独特产品,基于一个产品平台开发多款衍生产品以满足顾客的不同需要,在特定阶段以平台创新为主(见图1)

图1 技术创新三阶段动态演化模型

F i gure 1 three st ages of dynam i c evoluti on m odel about technolog i ca l i n nova ti on

3 技术创新三阶段所需的关键创新

资源和核心创新要素

通过识别与不同创新类型相关的知识特性和

所需的关键资源,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拥有状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企业在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与外部组织开放合作的对象。

Jensen 和Lundvall 教授等提出技术创新的两种模式,基于科学研究的创新模式(STI -mode:Science -Technol ogy -I nnovati on )和基于经验的创新模式(DU I -mode:Learning by doing,using

and I nteracti on )[13]

。基于科学研究的创新模式,也即以研发为基础由科学技术驱动的创新。这种创新模式的实现一般需要很强的研发能力和技术能力,需要充足的研发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作保障,通过核心技术的突破实现创新。基于经验的创新模式,指员工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或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即实现了创新。这一创新模式主要依靠在实践中

不断改进来提高技术的使用效率,经验的积累扮演着关键角色。

结合Pavitt 的产业分类和Lundvall 教授等提出的技术创新的两种模式,本文将产业分为科技驱动型产业(STI industries:Science -Technol ogy -D riven industries )和经验驱动型产业(DU I in 2dustries:Experience by doing,using and I nteracti on D riven industries )两类。科技驱动型产业指创新过程以显性的科学技术知识为基础的产业,一般包括生物制药、化学、通讯设备、电子、新材料、仪器仪表、航天产业和软件业等产业。经验驱动型产业指创新过程以隐性的生产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积累的技术诀窍为基础的产业,一般包括传统制造业、纺织服装业、食品工业、汽车工业等产业。311 产品创新阶段由于新产品使用的技术处于发散状态,技术与产品的变化极其迅速,企业同时面临技术和市场的高度不确定性。一方面,技术成为新产品开发成功的关键资源,但是技术领先并不能保证创新成功。技术创新必须强调技术与市场的整合,

?4 ?科 研 管 理2009年

只有开发出为市场接受的产品,才能使领先的技术为企业带来商业价值和竞争优势。因此,在产品创新阶段,技术和市场是双重的关键创新资源。

在主导设计形成之前,由于技术的不连续性引起的设计的不稳定和市场的高度不确定,制造商没有足够的能力或动机单独创新,不愿意对新产品开发作大量的投资[14]。经营良好的大企业常常忽略对现有技术有威胁或其价值不确定的技术[15]。大企业评估一项新技术是否值得投资的标准是能否为企业带来足够大的市场和利润,因此寻求增长的管理层不愿意开发市场没有保证的新产品[16]。而领先用户能从对他们的需求量身定做的解决方案中直接获益,因此具有开发的动机。由于领先用户掌握着特殊的经验,对市场上大多数人将来的需求很了解,他们能为市场调研人员提供一个需求预测实验室。而且,由于领先用户经常试图满足自己的需求,他们能为制造商提供很有价值的新产品设想和原型设计[17,18]。企业通过与领先用户密切合作能获取突破性的新产品概念,从领先用户那里选择最有市场前景的突破性产品原型,能加速新产品开发进程,减小新产品的市场风险,提高创新效率[3,14,19]。因此,在创新的早期阶段,领先用户对企业的创新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与拥有先进技术诀窍的供应商共享市场和技术信息,能减少开发时间,缩短创新周期,提高市场适应力以降低市场风险[20,21]。同时企业可能与拥有互补技术资源的竞争者合作开发,发挥技术资源的协同效应和R&D规模效应,实现技术突破[22,23]。在产品创新的早期阶段,大学/研究机构的研究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7]。与大学、研究机构合作能获取前沿的科技知识,促使企业新产品开发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24,25,26]。与技术中介组织和知识产权机构合作,企业可以获取外部技术资源以弥补内部技术资源的不足。企业还可能需要与风险投资企业合作获取创新的资金支持,与政府密切联系获取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和政策支持。

对于经验驱动型产业的企业,产品创新需要企业清楚地把用户需求吸收进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之中,找到用户问题的解决方案即实现了技术创新。在寻求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可能应用企业现有的技术能力,或通过企业内部研发、通过大学/研究机构共同研发,实现产品创新。因此相对科技驱动型产业的企业而言,产品创新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较小,企业需要和主流用户合作获取新产品设想,需要和供应商、大学/研究机构、技术中介组织、知识产权机构合作获取技术资源以弥补内部技术资源的不足,与政府密切联系获取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和政策支持。

312 工艺创新阶段

主导设计出现,形成产品标准,用户对创新产品已有清晰的理解,市场接受创新产品,这一阶段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已经很小,竞争的焦点是产品的质量与价格。为保证从创新产品中获取巨大的商业价值,要求企业具有很强的制造能力,追求高效率、低成本的制造过程导致工艺创新的涌现。Teece认为主导设计的出现是表明互补资产(制造能力、营销渠道)对创新成功日益重要的迹象[27]。因此,在工艺创新阶段,制造能力和营销渠道成为关键资源。

拥有创新技术的小企业为独占创新租金将遭遇生产制造的瓶颈,它们为从创新技术中获利迫切需要较强的生产制造能力和通畅的营销渠道。由于创新技术破坏了大企业原有的技术优势,但其制造能力、营销渠道和品牌优势仍然存在[28]。在这一阶段,技术的不确定性降低,大企业正试图寻求合作伙伴获取已被证实了创新潜力、具有广阔市场的新技术[29]。因此,在工艺创新阶段,拥有创新技术的小企业和具有互补资产的大企业合作成为可能,大企业通过与小企业合作可以快速获取技术资源,小企业则可以获取成功商业化所必须的管理经验、制造能力和营销渠道。一家企业的资源优势恰好是另一家企业的资源弱势,拥有互补创新资源的企业间相互合作以满足创新需要[4]。对于科技驱动型产业的企业,在工艺创新阶段,与互补资源提供者之间的合作对促进创新绩效极为重要。

工艺创新与产品的生产过程有关,工艺创新的倡导者一般都有亲身实践的经验并对生产流程极其熟悉,工艺创新与企业的整个组织结构和其它系统紧密相连,蕴涵着更多的隐性、系统和复杂的知识,因此很难通过模仿竞争对手来获得[9]。工艺创新比产品创新更难从外部获取,外部获取工艺创新

第5期陈钰芬: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动态模式研究?5 ?

会带来协调问题,因为这需要一个公司深刻理解其它部分是如何工作的[9,30]。另外,依赖外部获取工艺创新,为了促使创新成功需要更加开放地交流公司的技术秘密,而这会损害公司的一些竞争优势[30]。工艺创新一般由一线员工根据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引致创新,因此工艺创新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技术问题的解决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干中学”发挥着重要作用,制造部门的员工更多地参与工艺创新活动。因此,对于经验驱动型产业的企业,工艺创新阶段与外部合作较少,更多地依赖于内部员工。

313 平台创新阶段

产品平台的能力基础包括四个方面,即产品技术、对用户需要的理解、分销渠道、制造能力[31,32]。平台战略成功的关键在于,产品平台能否整合企业能力与市场需求[33]。企业核心能力的积累、对市场敏锐的观察和整合能力非常重要。平台创新的本质是一系列渐进性的产品和工艺创新,其关键是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积累和技术集成能力,强调从需求和技术出发构建新产品概念,并不断将新知识植入产品之中,推进产品的持续创新。平台创新的关键是系统设计能力和系统整合能力。

从知识结构特征上来理解平台创新,企业在一定的技术能力积累的基础上,对市场需求有充分的理解,结合自身已有的平台技术定义出新产品概念,开发出一系列基于产品平台的衍生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与新产品开发有关的元素知识可以来自于内部或从外部获取,通过开放的产品建构和企业互动模式集成各种技术资源[34],而构架知识和系统知识来自于企业内部。用户对新产品概念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供应商、大学/研究机构、技术中介组织作为技术资源的供应者以弥补企业内部创新资源的不足。

4 初步的开放式创新动态模式

不同产业的发展基础、资源状况、市场条件等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于不同产业的企业,技术发展路径有独特的规律,在技术创新的动态过程中创新的重点和频率也会有所差异,导致创新分布模式的不同。

对于科技驱动型产业的企业,技术密集、研发能力强,创新的重点是突破性的产品创新,由于技术创新的本质特征决定必须强调科研链、产业链和市场链的整合,因此必须配合一定的源于产品创新的工艺实时创新和源于规模经济的批量工艺创新,促进创新产品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而对于经验驱动型产业的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经验的积累扮演着关键角色,产品创新的成分相对较少,工艺创新更显重要。平台创新主要为技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品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在技术快速发展的产业实施平台创新显得更为重要,而且更有可能开发出具有先进技术性能和良好的可扩展性的产品平台。

结合本文的第三部分,不同类型的企业在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所需的关键创新资源和核心创新要素不同,因此向外部组织开放合作的对象有所差异,我们构建初步的开放式创新动态模式,见图2和图3。

5 数据和实证分析

511 数据搜集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搜集数据,要求样本企业是创新型企业。参照弗拉斯卡蒂丛书《技术创新调查手册》中关于创新型企业的定义,创新型企业指该企业在近三年内实现了技术上新的或技术上有重大改进的产品或者工艺的企业[35]。为方便操作,我们按照国家级技术中心企业名录和浙江省省级技术中心名录,随机抽取515家企业发放问卷,确定答卷者主要为企业技术中心负责人或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共收到反馈回来的问卷237份,得到实际有效问卷20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4016%。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采用L ikert量表分别对企业在创新实践中的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平台创新的频率进行测度,并对产品创新阶段、工艺创新阶段和平台创新阶段企业内外创新要素的重要性进行测量。内部创新要素主要包括内部研发部门和研发部门外其他部门员工,外部创新要素包括:领先用户、主流用户、供应商、竞争者、非相关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技术中介组织、知识产权机构、风险投资企业和政府。

?6 ?科 研 管 理2009

本研究所搜集的有效样本所属行业包括:生物制药行业22家、石油化工行业25家、材料行业12家、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29家、冶金与能源行业11家、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42家、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1家、纺织服装业18家、食品行业5家和其它行业14家。

本研究用年销售收入来表示企业的规模,在所搜集的有效样本企业中,有3家企业的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下,37家企业的年销售额在1亿元-5亿元之间,77家企业的年销售额在5亿元-50亿元之间,48家企业的年销售额在50亿元-100亿元之间,33家企业的年销售额在100亿-200亿元之间,11家企业的年销售额在200亿元以上。

因此,本研究所搜集的有效样本企业遍布各个不同的行业,企业规模具有普遍性,表明样本企业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512 不同产业的企业创新频率的方差分析和描述统计分析

由于不同产业的企业在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创新发生的频率不同,向外部组织开放合作的对象有所差异,行业对创新类型和创新模式可能会有影响。将企业所属产业分为科技驱动型产业和经验驱动型产业两类,首先运用方

第5期陈钰芬: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动态模式研究?7 ?

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产业对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平台创新频率的影响,结果见表1。由表1,显著性概率值均小于0105,表明不同产业对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平台创新的频率有显著影响。

表1 不同产业对创新频率影响的方差分析表

Table1 the results of ANO VA about i n dustr i es to frequency of i n nova ti on

变量方差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和F值显著性概率

产品创新频率组间差异20.557120.557

组内差异316.089207 1.527

总和336.646208

13.4590.000

工艺创新频率组间差异109.3361109.336

组内差异296.631207 1.433

总和405.967208

76.3020.000

平台创新频率组间差异20.272120.272

组内差异343.413207 1.659

总和363.685208

12.2210.001

对科技驱动型产业、经验驱动型产业两类产业的企业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平台创新的频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简单地显示不同创新类型的差异情况。结果见表2和表3。

表2 科技驱动型产业的企业创新频率的描述统计分析表Table2 the results of descr i pti ve st a tisti cs of i n nova ti on fre2 quency i n ST I i n dustr i es

变量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

产品创新频率 2.007.00 3.8939 1.15197

工艺创新频率 1.00 5.00 2.5909 1.03741

平台创新频率 1.00 6.00 2.6515 1.22215

有效样本数79

表3 经验驱动型产业的企业创新频率的描述统计分析表Table3 the results of descr i pti ve st a tisti cs of i n nova ti on fre2 quency i n D U I i n dustr i es

变量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

产品创新频率 1.00 6.00 3.1892 1.28285

工艺创新频率 1.007.00 4.2162 1.28208

平台创新频率 1.00 6.00 3.3514 1.32561

有效样本数130

表2和表3的比较可以发现,对于科技驱动型产业的企业,产品创新的频率要高于工艺创新和平台创新的频率,对于经验驱动型产业的企业,产品创新的频率低于工艺创新和平台创新的频率。科技驱动型产业的企业产品创新频率高于经验驱动型产业的企业,工艺创新和平台创新的频率低于经验驱动型产业的企业。

513 各创新要素对创新频率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在创新活动中,多个创新要素同时作用于创新绩效和创新效果,而且各种创新要素间存在相互影响,所以应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验证各创新要素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

下面将企业所属产业分为科技驱动型产业和经验驱动型产业两类,分别以企业的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平台创新的频率为被解释变量,各个创新要素在产品创新活动中重要性的评价值为解释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首先让各因素全部进入回归方程,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检验回归假设条件的满足状况以及初步的回归效果。六次回归结果都显示,学生化残差(Studentized Residual)与标准化预测值(Standardized Predicted Value)序列的相关图,各相关点的分布没有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说明不存在异方差现象;V I F(方差膨胀因子)检验值都远小于10,说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标准化残差(Standardized Residual)的直方图显示残差服从正态分布,以上检验说明回归模型满足高斯(Gauss)假设,最小二乘估计是有意义的。六次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见表4。

?8 ?科 研 管 理2009年

表4 逐步回归参数估计表

Table4 the results of param eter esti m a ti on of stepw ise regressi on

解释变量

科技驱动型产业经验驱动型产业

产品创新频率工艺创新频率平台创新频率产品创新频率工艺创新频率平台创新频率

研发部门外其它部门的员工0.32933

(3.294)

0.187333

(3.403)

0.25233

(3.207)

领先用户0.21333

(2.258)

0.16933

(2.740)

主流用户0.27033

(2.434)

0.185333

(3.558)

0.20833

(2.274)

供应商0.380333

(4.076)

0.25633

(2.497)

0.27733

(2.611)

0.258333

(4.547)

0.18933

(1.996)

竞争者0.344333

(3.381)

0.241333

(4.027)

0.23333

(2.725)

非相关企业

大学/研究机构0.30833

(3.297)

0.32033

(3.038)

0.16933

(2.873)

0.25133

(3.019)

0.27033

(3.030)

技术中介组织0.154333 (2.693)

知识产权机构

风险投资企业0.29433

(3.219)

0.14433

(2.313)

政府0.151333 (2.268)

决定系数R20.5070.4200.3870.7490.2750.217

 注:表中的数字为标准化估计值,括号内的数字为显著性检验的t值,333表示在0100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33表示在010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表4中解释变量的标准化估计值也即标准回归系数,标准回归系数值的大小能反映该解释变量在回归模型中的重要性,标准回归系数值越大,表明该变量越重要。回归结果表明,不同产业的企业在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各外部创新要素的重要性有差异。科技驱动型产业的企业在产品创新活动中,供应商、大学/研究机构、风险投资企业和领先用户起着关键作用,企业与这些外部组织有效联接能促进创新;在工艺创新活动中,重要的外部创新要素依此包括:竞争对手、研发部门外其它部门的员工、供应商;在平台创新活动中,大学/研究机构、供应商和主流用户起着关键作用。对于经验驱动型产业的企业,在产品创新活动中,企业与多个外部组织的有效联接能促进创新,重要的外部创新要素依此包括:供应商、竞争对手、研发部门外其它部门的员工、主流用户、大学/研究机构、领先用户、技术中介组织、政府、风险投资企业;在工艺创新活动中,重要的外部创新要素包括:研发部门外其它部门的员工、大学/研究机构、竞争对手;在平台创新活动中,大学/研究机构、主流用户和供应商起着关键作用。

6 结果讨论

本文根据U tterback和Abernathy提出的技术创新的动态过程模型,结合技术创新的本质特点,分析技术创新不同阶段所需的关键资源,提出科技驱动型产业和经验驱动型产业的企业在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关键的外部创新要素,运用逐步回归分析实证验证,得到以下结论。

第5期陈钰芬: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动态模式研究?9 ?

1、在产品创新阶段,科技驱动型产业的企业需要有选择地与少数外部创新要素有效联接能促进创新,而经验驱动型产业的企业与多个外部组织的有效联接能促进创新。

比较科技驱动型产业和经验驱动型产业的企业在产品创新阶段外部创新要素对创新频率的影响,领先用户在任何类型的企业的产品创新阶段起着重要作用;主流用户在经验驱动型产业企业的产品创新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研发部门外其它部门的员工在经验驱动型产业企业的产品创新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科技驱动型产业企业的产品创新活动中重要性不显著。科技驱动型产业的企业在产品创新阶段需要有选择地与少部分外部创新要素合作促进创新,而经验驱动型产业的企业与多个外部组织的有效联接能促进创新。

2、工艺创新更多地依赖于企业内部员工的技术能力、经验积累和工作责任心。

工艺创新比产品创新蕴涵着更多的隐性知识,在工艺创新阶段,研发部门外其它部门的员工发挥重要作用,说明工艺创新更多地依赖于企业内部员工的技术能力、经验积累和工作责任心;竞争者也起着重要作用,工艺创新阶段互补资源成为创新成功的关键资源,与竞争者和非相关企业合作是获取互补资源的有效渠道,但回归的结果没有显示出非相关企业的重要性,说明我国企业在工艺创新阶段,企业很少通过非相关企业获取所需的互补资源,对竞争者的关注可能主要是为了跟踪竞争者的技术发展和市场动态两个方面;大学/研究机构在经验驱动型产业企业的工艺创新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供应商在科技驱动型产业企业的工艺创新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3、平台创新阶段,企业内部技术能力积累和将技术与市场整合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能力是创新成功的关键。

在平台创新阶段,大学/研究机构、主流用户和供应商在任何产业的企业都起着重要作用。平台创新是企业利用平台战略,从标准化的产品平台开发出多款衍生产品以满足顾客的多样化需求,平台创新成功的关键是系统设计能力和系统整合能力,整合企业能力与市场需求。对市场敏锐的观察、对用户需求的理解是平台能力的基础,用户对新产品概念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供应商的先进技术能力对产品的技术集成和界面整合起关键作用;大学/研究机构作为技术资源的供应者提供产品某些元素知识以弥补企业内部创新资源的不足。

综合上述分析,科技驱动型产业和经验驱动型产业的企业在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向外部组织开放合作的对象有所差异,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构建开放式创新动态模式,见图4、图5。在技术创新实施过程中,企业应根据自身资源拥有状况,在不同的创新阶段选择最佳合作伙伴,通过有选择地与外部创新要素有效联接,获取外部创新资源以弥补内部资源的不足,从而促进创新

图4 科技驱动型产业的企业开放式创新动态模式

F i gure4 the dynam i c m odel of open i n nova ti on i n f i r m s of ST I i n dustr i es

?10

 ?科 研 管 理2009

图5 经验驱动型产业的企业开放式创新动态模式

F i gure5 the dynam i c m odel of open i n nova ti on i n f i r m s of D U I i n dustr i es

参考文献:

[1] Chesbr ough,H.,Open innovati on,the ne w i m perative for cre2

ating and p r ofiting fr om technol ogy[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 ress.2003.

[2] Cohen,W.M.&Levinthal,D.A.,Abs or p tive Capacity:A

Ne w Pers 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 on[J].Adm inistra2

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0,35:128-152.

[3] von H i ppel,E.,The Sources of I nnovati on[M].Oxf ord Uni2

versity Press,Ne w York.1988.

[4] Nonaka,I.,A dynam ic theory of organizati onal knowledge

creati on[J].O rganizati on Science,1994,5:14-37.

[5] Cal oghir ou,Y.,Kastelli,I.&Tsakanikas,A.,I nternal ca2

pabilities and external knowledge s ources:comp le ments or

substitutes for innovative perfor mance[J].Technovati on,

2004,24:29-39.

[6] Mowery,D.C.,Oxley,J.E.,and Silver man,B.S.,Strate2

gic alliance and interfir m knowledge transfer[J].Strategic

Manage ment Journal,1996,17:77-91.

[7] Christensen,J.F.,O lesen,M.H.&Kjaer,J.S.The indus2

trial dyna m ics of Open I nnovati on-Evidence fr om the trans2

f or mati on of consumer electr onics[J].Research Policy,

2005,34(10):1533-1549.

[8] U tterback,J.M.&Abernathy,W.J.A dynam ic model of

p r ocess and p r oduct innovati on[J].Omega,1975,3(6):

639-656.

[9] Gopalakrishnan,S.,B ierly,P.&Kessler,E.H.A reexa m2

inati on of p r oduct and p r ocess innovati ons using a knowledge

-based view[J].The Journal of H igh Technol ogy Manage2

ment Research,1999,10(1):147-166.

[10] Anders on,P.&Tushman,M.L.Managing thr ough cycles of

technol ogical change[J].Research Technol ogy Manage ment,

1991,34(3):26-31.

[11] Tushman,M.&Anders on,P.Technol ogical discontinuities

and organizati onal envir onments[J].Adm 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86,31(3):439-465.

[12] 郭斌.企业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交互过程及模式研究

[J].科学管理研究,1999(6):51-55.

[13] Jensen,M. B.,Johns on, B.,Lorenz,E.&Lundvall, B.

-?.,Abs or p tive Capacity,For m s of Knowledge and Eco2

nom ic Devel opment[C].paper p resented at the Second Gl o2

belics Conference in Beijing,2004,Oct ober16-20. [14] Lettl,C.,Herstatt,C.&Ge muenden,H.G.U sers’contri2

buti ons t o radical innovati on:evidence fr om f our cases in the

field of medical equi pment technol ogy[J].R&D Manage2

ment,2006,36(3):251-272.

[15] Christensen,C.M.&Bower,J.L.Cust omer power,strate2

gic invest m ent,and the failure of leading fir m s[J].Strategic

Manage ment Journal,1996,17(3):197-218.

[16] Christensen,C.M.The I nnovat or’s Dile mma:When Ne w Tech2

nol ogies Cause Great Fir m s t o Fail[M].Bost on:Harvard Bus2

iness School Press.1997.

[17] von H i ppel,E.,Lead U sers:A Source of Novel Pr oduct Con2

cep ts[J].Manage ment Science,1986,32(7):791-805.

[18] U rban,G.L.&von H i ppel,E.,Lead U ser Analyses f or the

Devel opment of Ne w I ndustrial Pr oducts[J].Manage ment

Science,1988,34(5):569-582.

[19] Tether, B.W ho co-operates f or innovati on,and why:an

e mp irical analysis[J].Research Policy,2002,31(6):947

-967.

[20] Clark,K.B.Pr oject scope and pr oject perf or mance:the effect of

parts strategy and supplier involve ment on p r oduct devel opment

[J].Manage ment Science,1989,35(10):1247-1263. [21] N ishigushi,T.Strategic I ndustrial Sourcing:The Japanese

Advantage[M].Oxford:Oxf 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2] Bayona,C.,Garcia-Marco,T.&Huerta,E.Fir m s’moti2

vati ons f or cooperative R&D:an e mp irical analysis of Spanish

fir m s[J].Research Policy,2001,30(8):1289-1307.

第5期陈钰芬: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动态模式研究?11

 ?

[23] M i otti,L.,and Sachwald,F.,Co-operative R&D:why

and with whom?An integrated frame work of analysis[J].Re2

search Policy,2003,32:1481-1499.

[24] Klevorick,A.K.,Levin,R.C.,Nels on,R.R.,&W inter,

S.G.On the s ources and significance of interindustry differ2

ences in technol ogical opportunities[J].Research Policy,

1995,24(2):185-205.

[25] Belderbos,R.,Carree,M.&Lokshin,B.Cooperative R&D

and Fir m Perfor mance[J].Research Policy,2004,33(10):

1477-1492.

[26] Faem s,D.,van Looy, B.&Debackere,K.I nter organiza2

ti onal Collaborati on and I nnovati on:Toward a Portfoli o Ap2

p r oach[J].Journal of Pr oduct I nnovati on Manage ment,

2005,22(3):238-250.

[27] Teece, D.J.Pr ofiting fr om technol ogical innovati on:I m p li2

cati ons f or integrati on,collaborati on,licensing and public

policy[J].Research Policy,1986,15(6):285-305. [28] Utterback,J.M.&Afuah,A.N.The dyna mic“Dia mond”:A

technol ogical innovati on pers pective[C].Working Paper138

-95.M I T:Ca mbridge,MA.1995.

[29] King,D.R.,Covin,J.G.&Hegarty,https://www.360docs.net/doc/b717317295.html,p lemen2

tary Res ources and the Exp l oitati on of Technol ogical I nnova2

ti ons[J].Journal ofManage ment,2003,29(4):589-606.

[30] Chesbr ough,H.&Teece, D.J.W hen is virtual virtuous?

O rganizing f or innovati 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6,74(1):65-74.

[31] Meyer,M.H.&U tterback,J.M.The p r oduct fam ily and the

dyna m ics of core capability[J].Sl oan Manage ment Review,

1993,34(3):29-47.

[32] Meyer,M.H.&Lehnerd, A.The Power of Pr oduct Plat2

for m s:Building Value and Cost Leadershi p[M].Ne w York:

The Free Press.1997.

[33] 王毅,袁宇航.新产品开发中的平台战略研究[J].中国软

科学,2003(4):55-58.

[34] 慕玲,路风.集成创新的要素[J].中国软科学,2003(11):

105-111.

[35]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统计局.弗拉斯卡蒂丛书《技

术创新调查手册》[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42.

A study on the dynam i c pa ttern of open i n nova ti on

Chen Yufen

(School of St a tisti cs and M a the ma ti cs,Zheji a ng Gongshang Un i versity,Hangzhou310018,Ch i n a)

Abstract:The open innovati on paradig m br ought for ward by Henry Chesbr ough offers a ne w way of thinking and managing about innovati on.But the openness and manage ment are different for enter p rises of different industries in a different phase of innova2 ti on.The key external innovati on fact ors in p r oduct innovati on,p r ocess innovati on,and p latf or m innovati on for enter p rises of dif2 ferent industries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U-A dynam ic pattern of innovati on.A dyna m ic pattern of open innovati on is estab2 lished according t o the state-of-arts using a step regressi on analysis.The research manifests that in the phase of p r oduct inno2 vati on,enter p rises in STI industries should open t o few selective fact ors in order t o facilitate the innovati on perf or mance,enter p ri2 ses in DU I industries that open t o multi-agency may be good for the innovati on perf or mance.Enter p rises rely more on internal technol ogical capabilities and cu mulated experience of e mp l oyees in the phase of p r ocess innovati on.The cu mulated technol ogical capabilities and the integrating capabilities of technol ogy and market are key fact ors f or success in the phase of p latfor m innova2 ti on.

Key words:open innovati on;U-A model;innovati on fact or;dyna m ic model

中小企业营销模式创新探讨.doc

(二)营销的战略缺乏理性 通过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与营销实践来看,生存下来的中小企业大多具有灵活的营销模式,虽然这种灵活的营销模式使企业生存了下来,但是整体缺乏理性的战略指引在很大程度上又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很多的中小企业开始寻求特质性的产品、低成本等多种方式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如今,很大一部分的中小企业出现了产品雷同,从而放弃质量比价格,忽视了营销在当中发挥的作用,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营销理性缺乏现象。 (三)营销渠道方式相对落后 从上个世纪开始,科技发展迅猛,各种电子产品与媒体传播手段技术都有很大的突破。企业的营销受到了网络、微信、电视媒体等多种传播媒体的影响,企业的营销环境和营销的手段方式等极大地发生了改变。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缺少具有对先进营销手段的了解与运用,目前,在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应处于推销或是简单的市场营销阶段,营销的手段主要通过营销人员的“跑市场”。当今,网络、通讯、传媒技术的发达,催生了很多新的企业营销手段,如网络营销、微信营销等多种新媒体的营销手段,中小企业由于营销理念落后、营销人才对于新的营销手段不了解,从而普遍存在着我国中小企业的营销手段主要依靠营销人员本身的推广,缺乏对新媒体营销手段的应用。 (四)营销人才流失严重 正常的营销人才流动,能够给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和发展

的动力,但是,过度的营销人才流失会企业经济效益受到直接的影响。就现状来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存在的局限性缺乏足相应的发展空间,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与提供个人发展空间有限,没有形成良好的用人、育人机制,很多中小企业的营销人才存在着向大企业、三资企业等流动的现象,客观地分析,广大中小企业营销人才缺乏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二、中小企业营销模式创新构建 (一)建立与时俱进的营销观念与渠道 科技改变了人们生产与生活习惯,现代人们接触产品与服务的途径已经被极大的拓宽,比较先进的营销观念为社会营销观念、大市场营销观念、绿色营销观念、整合营销观念,这些观念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中小企业的营销。科技发展应用产生的新的营销渠道具有很多,成本低廉反馈迅速效果较好的有微信营销、微博营销等。中小企业应摆脱计划经济或是传统的营销理念与渠道对其营销模式进行创新,采用与时俱进的营销观念与渠道。 (二)打造具有战略性的营销模式 创新营销模式不是企业走出困境的一种战术,而应该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企业进行营销工作的基础与出发点是企业的营销战略。企业的营销工作要明确企业的市场定位战略,发掘市场潜在需求,确立消费者品牌归属感,明确市场细分目标。能否满足消费者需求,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盈利,从而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中小企业的营销模式创新时要具有战略性。 (三)持续改进的营销相配套内容

大数据时代企业营销管理模式创新的研究

摘要 大数据时代通过对企业营销管理模式的研究,综合运用与数据相关的技术,寻求新模式。本文对大数据、营销等相关概念进行了讲解,用发展的眼光对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营销管理模式的创新做了简单说明。通过阅读文献,以前人研究形成的理论为基础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着重于理论分析。从大数据理论、营销管理理论等出发,探讨大数据的价值,实现大数据时代企业营销管理模式的创新与转变。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营销管理模式;创新

ABSTRACT Big data era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enterprise marketing management mode, the integrated use of technology related to data, to seek new pattern.In this paper, the large data, marketing, such as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cep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yes of the era of big data management model of enterprise marketing innovation to do a simple description.Through reading literature, people study before formation of the theory as a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Starting from the theory of big data, and the theory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and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big data, realize the era of big data of enterprise marketing management mode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 Big data era;Marketing management mode;innovation

大数据分析驱动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研究

2014年第1期(总第20期)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No.1,2014Total No.20 大数据分析驱动 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研究 李艳玲 (东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116025) [摘 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发展催化了大量的相关产业,也带来了商业模式创新的机 遇。大数据问题迅速从技术层面上升到国家战略的最高层面。商务管理在大数据背景下面临诸多的时代挑战,分析企业在应用与研究方面所面临的问题,研究大数据环境下所带来的商业机会的新变化与新思路,思考并探索如何让我国在商业模式创新中迅速适应大数据环境,并有效利用新的机遇与挑战等问题刻不容缓,文章探讨了大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并对大数据的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大数据;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14)01-0055-05 [收稿日期]2013-11-10 [作者简介]李艳玲,东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数据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决策研究。 由于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 在最近及未来几年中,各种新的、强大的数据源会持续爆炸式地增长,过去曾经用的名词“信 息爆炸” 、“海量数据”已不足以描述数据的增长态势,2011年5月,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院 (MGI )发表一篇名为“Big data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 ”(大数据:未来创新、竞争、生产力的指向标) 的研究报告,“Big Data ”(大数据)这个关键词便开始流行起来。 大数据是指大小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 的抓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群,按EMC 的界定,其中的“大”是指大型数据集,一般在10TB 规模左右;多用户把多个数据集放在一起,形成PB 级的数据量,同时这些数据来自多种数据源,以实时、迭代的方式来实现。IBM 公司把大数据概括成三个V ,即大量化(Volume )、多样化(Variety )、快速化(Veloci-ty ),这三个特点反映了大数据所潜藏的巨大价值(Value ),总体概括为四个特征,即4V 。 面对与日俱增的大量复杂的数据,大数据将 会对高级分析产生巨大的影响,如何通过技术、 安全实践和IT 技能的正确组合来发现数字宇宙的潜在效益,帮助客户管理、保护和挖掘这些可以改变游戏规则的数据价值,并把它们直接转化为竞争优势,真正驾驭数字宇宙,发挥大数据的巨大潜力,是每个企业迫切解决的关键问题。同时,分析和利用大数据也可以催生无数新的服务和商机,也让一些传统行业找到了新的发展机会,更为紧迫的是,大数据时代产生了对“数据科学家”这种新兴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对数据的洞察力进一步体现公司的战略和行动,将形成正向反馈,有助于企业积累竞争优势,这是大数据分析对产品创新活动的一个新的典型特征。传统创新活动主要局限在企业内部、数据有限、不能及时方便获取,而大数据时代开放性、网络化的数据无处不在,即时发生大量数据,为实时化、个性化创新方式提供了大量的在产品市场化之前进行互动设计的可能性。这方面的研究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并结合行业特点研究一些重点行业中的产品及服务创新,例如金融、保险、医疗、零售、物流、互联网、电信等具有突出代表 — 55—

高新企业开放式创新创业平台制度

高新企业开放式创新创业平 台制度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加快发展新型创业服务平台,营造我司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鼓励公司员工利用公司自有资源实现个人创新创业。经公司高层商议决定我公司开展相关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推行“人才+项目”、“人才+产业”、“人才+课题”开发模式,推动公司经济发展、走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 第二条通过结构性改革、体制机制创新,消除不利于创业创新发展的各种制度束缚和桎梏,支持公司内部不断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培育新兴产品产业,形成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新引擎、形成新动力。 第二章组织实施与管理 第三条公司高级管理层指派出专人负责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管理情况,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各部门服从管理者分派。创新创业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企业创新创业平台工作整体规划和领导。 2、组织对企业创新创业项目的评审。 3、聘请行业专家成立创新创业工作指导委员会,指导创新创业活动。 4、组织员工参加各类竞赛项目。 5、负责对资助项目进行监督检查。 6、组织对员工创新创业活动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表彰,以及成果的认定和奖励。 第四条企业创新创业平台下设五个工作组: 1、创新创业培训组。开展企业的创新创业培训,以及对企业创业平台的有效管理。 2、技能创新与竞赛组。负责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和竞赛的开展与奖励,以及按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开展专业和培训课程改革。 3、创新型师资建设组。负责制定企业创新型师资的培养计划,并组织实施。

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价值的内涵不仅仅是创造利润,还包括为客户、员工、合作伙伴、股东提供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企业竞争力与持续发展力。商业模式可以分为两大类:1.运营性商业模式。(1)产业价值链定位:企业处于什么样的价值链,在这条价值链上处于何种地位,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和发展战略应如何定位(2)营利模式:企业从哪里获得收入,获得收入有哪几种形式。2.策略性商业模式。策略性商业模式对运营性商业模式加以扩展和利用,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包括业务模式,渠道模式和组织模式。 假设,在原始资源的角度,我拥有一批奶牛,那么,我将如何发掘奶牛企业的价值内涵,如何正确定位企业的价值链吗,如何更多方式地拓展企业的营利模式,则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方式一:有机畜牧业的品牌建设。根据调查显示,中国70%左右的牧场为千头以下的中小牧场。行业存在牛奶单产低、成本高、质量参差不齐、缺乏技术指导和市场保障等问题。由于市场上低端奶源过剩,高端优质奶源短缺,导致“奶剩”“奶荒”交替出现。所以,本公司所秉承的商业理念是,优质奶源,有机畜牧。 (1)价值主张:品牌重点化,产品聚焦化。 在这个以快打慢的商业世界里面,企业家们多少显得有点心浮气躁,往往在企业开始壮大的时候,就想方设法地做大做强,通常都会选择类似多元化的扩张策略。然而,我公司由于起步较晚,市场占有率低,将采用聚焦,聚焦,再聚焦的特殊方式,牢牢抓住一两个闪光点然后把它做深,做透,做强。目前根据市场的特点,我公司推出的三大类闪光产品是有机巴氏鲜奶、纯鲜手工酸奶、有机奶酪三大块,并从三大类产品中细化不同价位的子品牌,使所有消费者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符合需要的产品类型。与此同时,我公司对所有的产品都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奉行“产品等于人品”的宗旨,打造“钻石级”品质。 (2)生产加工:标准化有机生产基地的建设 我公司主打的品牌就是有机高品质奶,对于生产基地及牧场的建设要求极高。我公司的畜牧基地在呼伦贝尔草原,所有的牧草施肥采用蓄养的牛粪等天然肥料,采取国家规定的农业标准,聘请专家定时知道。同时,我公司对生产过程实行严格的控制,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确保产品100%合格。为提升牛奶的口味和口感,提出“一净一稠”:“净”,是使用耗费巨资的“运奶车桑拿浴车间”保证奶源清洁,“稠”,则添加了“闪蒸”工艺剔除一定比例的水分,使牛奶更加香浓。另外,我公司引进先进的设备,进行“全过程监控”,引进精密的质量检测设备确保检验全面,准确。 (3)经销渠道:经销商代理、直接供货和开设连锁店并举 我公司采用以奶源基地为核心,在周边地区形成销售网络并辐射到全省,最终占领整个中国市场的销售策略,遵循“圆心——卫星”营销论,以中心地级市场为圆心,周边县区为卫星,最终形成循环运作、稳定高效的营销网络。先占领一线城市,再向二三线城市推进,紧紧抓住消费者市场中一级城市消费者这样的“市场领袖”,扩大影响力。营销渠道包括大卖场、连锁超市的现代营销渠道,传统的经销商网络渠道,连锁牛奶吧等创意体验店,以及“送奶到户”的特殊渠道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派送体系。 (4)媒体宣传: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促销活动和事件营销一网打尽 媒体营销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我公司在媒体宣传上采用了传统媒体广告宣传、美食公众号大力推广、实体促销活动吸引客户和事件营销一网打尽的方式,做好有机奶、新鲜奶、健康奶的推广。 第一,我公司与美食公众号和美食频道联系,采用产品测试、试用等方式,把我公司有机牛奶免费赠送给经过精心选择的5000户家庭并进行跟踪和回访。同时,还利用网络派送

新媒体时代企业营销策略创新研究.doc

新媒体时代企业营销策略创新研究 1.1新媒体营销理念缺失 近些年,随着新媒体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着利用新媒体技术实施营销,如建立企业网站、建立官方微博、创建微信公众号等。这些措施在推广企业产品和服务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还缺乏新媒体营销的理念,对网上虚拟市场的认识还不到位,对虚拟市场的消费者需求缺乏足够认识。所以,很多企业在新媒体营销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 1.2新媒体营销人才缺失 新媒体的发展必须依靠较高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因此,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开展营销就对企业的营销人才提出了技术方面的要求。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营销人才都是从传统营销领域转型而来的,那些既具有较高的行业技术,又具有较高的新媒体技术的营销人才极为稀缺。所以,新媒体营销人才的缺失也就成为制约企业开展新媒体营销的重要障碍。 1.3新媒体营销投入不够

如前所述,新媒体营销必须要由较高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支撑,同时也需要高素质的营销人才。因此,企业要想做好新媒体营销,就必须加大对新媒体营销技术的投入,尤其是技术方面的投入和人才方面的投入,解决企业开展新媒体营销的技术和人才障碍。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企业对新媒体营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在新媒体营销的投入还极为有限。 1.4新媒体营销规划不足 规划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引。只有做好营销规划,才能保证营销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新媒体背景下,企业开展营销必须做好新媒体营销规划。但是受制于多方面因素,我国企业在进行新媒体营销的规划方面普遍存在不足。部分企业制定了一些规划,但大都是将其纳入到营销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单独制定新媒体营销规划。而由于规划不足,就会使得企业开展新媒体营销的力度还极为有限, 2.新媒体时代下企业营销策略创新的建议 2.1强化新媒体营销理念

市场营销创新方法与措施

3市场营销创新方法与措施 3 marketing innovation methods and measures 3.1市场营销观念创新 3.1 marketing idea innovation 1.1服务营销。服务营销的核心理念是通过优质服务来实现顾客的满意和忠诚,以此促进相互有利的交换,获取最佳的利润和企业长远的发展。它侧重于保留与维持现有的顾客,注重长远利益,将服务作用表现出来,向顾客提供足够的承诺,与顾客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 1.1 service marketing. The core idea of service marketing through quality service to realize is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thereby promote mutual favorable exchange, obtain the best profit and enterprise long-term development. It focuses on the reserve and maintain existing customer, pay attention to long-term interests, the service will be shown to the customer, the role of providing enough promise with customers, forming intimate partner relationship. 1.2网络营销。所谓网络营销,是为实现企业营销目标,借助计算机网络、电视通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进行的营销活动。网络营销的基本营销目的、思想和营销工具与传统营销是一致的,它只是在实施和操作工程中借助了强大的互联网络。网络营销可利用网络开展订单收集、订货、销售、送货、结算等各环节的业务,从而能24h提供随时随地的全球性营销服务;可在网上存储大量的信息供消费者查询,传达的信息量大且精确度高;可避免推销员强势推销的干扰;可经由信息提供与互动交谈,与消费者建立长期良好的关系。 1.2 network marketing. The so-called network marketing, i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enterprise marketing, with the help of computer network, TV communication and digital interactive media marketing activities. The basic marketing network marketing aim and thought and marketing tools and the traditional marketing is consistent, it just i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project through strong Internet network. The network marketing available network in order to collect, order, sales and delivery, accounts settlement, etc., and each link business 24h anytime, anywhere, can provide the global marketing services; Online store huge amounts of information for consumers to query, convey lar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and high precision; Can avoid the interference; strong marketing rep Can interact via information and conversation, and consumers build long-term good relations. 1.3关系营销。关系营销的目的就在于同顾客结成长期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发展顾客与企业及其产品之间的连续性的交往,达到提高品牌忠诚度和巩固市场、促进销售的目的。关系营销包括3个组成部分:一是营销资料库。即确认并建立现在及潜在的顾客资料。二是传播不同的信息给不同的对象。即根据资料库所显示的顾客特征及喜好,依照其不同的需求,通过不同的对象、不同的传播渠道,来个别传播不同的信息。三是追踪产品与消费者、销售成果与成本的关系。 130 relationship marketing. The purpose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 is the same customer form long-term mutual dependence relationship, customers and enterprise and its product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contacts the continuity of and to enhance the brand loyalty and consolidate market, promoting the sales goal. Relationship marketing includes three parts: one is the marketing database. Namely, confirmed and establish the present and potential customer information. 2 it is spread to different information different objects. Namely based on database shows customer characteristics and be fond of,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through different object, different transmission channels, to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及原则

2011年12月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及原则探析 文/杨锴 摘 要:企业商业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的运作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商业模式的创新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解释,提出商业模式创新概念和构建商业模式的原则,希望通过本文,充实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相关理论。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概念;原则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2-0176-01 财经视点 时代华纳前首席技术官迈克尔?邓恩在2001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说:商业模式比高科技更重要,因为前者是企业能够立足的先决条件。商业模式创新是现代企业在社会环境下必须思考和关注的问题,随着企业的同质化加强,如何能够在商场上胜出,往往归功于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但目前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商业模式基本概念、结构体系、理论范式等研究,其理论框架尚未建立起来,有关的商业模式研究都处于探索性阶段。 一、商业模式创新概念 在互联网尚未应用于商业领域之前,因为以往的理论认为利润=收入—成本,所以传统行业的发展主要关注如何降低成本,增加销售额,从而提高效益。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在商业领域的发展,企业商业模式趋于动态的发展阶段。Hamel认为,在变革时代,企业竞争更多的是经营模式的竞争和创新制度的竞争。[1]中科院乔卫国认为是企业价值创造提供基本逻辑的变化,即把新的商业模式引入社会生产体系,并为客户和自身创造价值。笔者认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就是如何设计企业的运营模式,资源整合能力,发展潜力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实现盈利的目的。通过创新,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完善企业运营管理。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不仅要强化企业内部管理,而且企业更要关注外界环境的变化,通过创新,使商业模式设计合理而可行,体现顾客价值,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2)提高企业适应市场能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更多关注的是互联网条件对以往商业模式的变化。随着2000年互联网在商业模式中的应用,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提升企业的市场敏感度,加强企业的生存能力。(3)创造新的价值。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更多关注不同环节的价值创新,顾客价值创新,价值链创新,供应链创新,管理价值创新等,通过一种有机的组合,整合不同的企业资源和能力,创造出不同的价值。 二、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 本文是基于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商业模式创新。1990年,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企业核心能力”一文,标志着核心能力理论的正式提出。他们在该文中指出,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累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核心能力具有用户价值、独特性和延展性的特征。企业商业模式要不断完善和创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不断地提升和发展,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发展、合作、联盟等商业模式策略调整的方式,增补原有资源与能力缺陷,使核心能力与市场机会相适应并不断发展,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 三、商业模式创新的原则 1、关注战略,综合管理。企业战略从宏观的角度规定的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具体如何运作,还需要策略和商业模式的支撑。在确定企业商业模式的同时,一定要考虑企业的战略意图和战略目标,具体的实施则依据商业模式。商业模式与公司治理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关系。[2]所谓公司治理,是指协调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安排,其中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董事会,经理层等。如何整合资源,通过商业模式转换才是关键。如硅谷的企业通过员工持股,股票期权等方式,将人力资本转换为人力资源,很好地将人力和物质资本的共同治理,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为硅谷的发展提供坚强后盾。 2、以价值为核心。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最主要目标就是创造价值,首先是顾客价值,然后是企业价值,最后是社会价值。顾客价值,强调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围绕顾客的需求,满足顾客的差异化需求。在满足顾客价值的基础上,自然也就实现了企业价值,企业价值主要体现在企业相关利益者利益得到满足,主要是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和企业利润价值最大化。 3、在产业中合理定位。商业模式创新,新在如何在市场产业中寻找定位,通过观察商业中的未来发展趋势和走向,占据市场的有利地位和资源,把握市场的核心标准,成为一个由生产产品到制造标准的企业。改变以往的销售模式,提出新的销售理念,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策略计划的实施,借助于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实施电子商务等模式,改变静态的销售模式,实现动态且更符合产业发展的新定位和销售方式。 4、能力与资源匹配。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和企业资源理论中指出,企业的核心能力具有价值性,稀缺性,难于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而企业资源理论将资源分为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本,有形资源容易辨别,价值有限,而无形资源对企业来说意义更重大,但难以计量和评估,企业资源是企业能力的基础,企业能力是整合企业资源的必要条件,两者相辅相成。通过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合理安排企业资源,发掘企业内部独有的商业优势和资源能力优势,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实质也是一个整合资源,培养能力的过程。 5、系统与局部最优组合。企业商业模式由不同的组成部分,商业模式创新有价值发现、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管理、价值配置和价值实现组成。[3]其实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站在顾客的角度,分析市场,调整企业的价值链和供应链环节,通过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创造不同环节的价值,设立一套具体的管理体系,协调资源和能力的关系,最终使企业创造的价值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实现企业的价值。商业模式创新必须在企业战略目标的统领下,对各个要素进行统筹规划和整体适配。[4]通过与战略目标的匹配,达到局部和系统的有机整体统一。 结束语:通过本文的探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尚属于不断发展过程中,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解释和设计的基本原则处于探索当中,缺乏一个科学的指导体系,本文通过设计创新原则和企业核心能力理论解释来作为商业模式创新的提供方法和理论分析工具,在一定程度上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一点理论工具。 作者简介:杨锴,职务职称:吉林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单位: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加里?哈默尔著.曲昭光,赖溟溟译.领导企业变革[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2]沈永言,吕廷杰.商业模式创新的五大基本理念[J].企业管理,2011,(03):93-95. [3]纪慧生,陆强,王红卫.商业模式设计方法、过程与分析工具[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7期:87-92. [4]李曼.略论商业模式创新及其评价指标体系之构建[J].现代财经,2007年第2期:55-59. 176 2011.12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七大路径

产业结构的多层次性,以及低端消费为主体的庞大国内市场,是中国产业经济的两大特点。中国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就建立在这两大基石之上,由此总结出了中国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七大路径。 近年来,由于无法完成产业升级,中国企业在技术创先方面乏善可陈,但是,关于商业模式的创新,却如火如荼,俨然成为潮流。在中国,商业模式的创新,显然比技术创新更为重要。 中国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必须建立在深刻洞察中国产业经济的特点之上。产业结构的多层次性,以及低端消费为主体的庞大国内市场,是中国产业经济的两大特点。这个特点使中国企业的存在形态充满无数的可能性质,而这正是中国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根基。 中国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包含以下7大模式。 一新旧产业结合催生的商业模式 奉行此种商业模式的中国企业,大多集中在新式服务行业,其特点是用新的技术与新的运营方式,改变传统行业的运做模式,形成一种新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的模式。最典型的如芒果网,携程网等。 芒果网通过整合航空公司、银行、酒店等资源使自身迥然不同于行业领先者,跨行业整合资源必然会突破行业既有的限制与竞争规则,改变行业和企业价值链的构成,这也就在商业模式上同竞争对手形成了差异性。 另外,已经成为中国连锁酒店标杆的如家,其实也是新兴产业与传统酒店行业的结合,而目前,如家的商业模式被形象地形容为“水泥+鼠标”,足见其特点。 其特点很明显,通过新的技术手段互联网(新兴的信息技术产业领域),整合传统产业资源(酒店,银行,航空等) 而这种普遍的模式,其存在的根基,在于中国层次众多的行业,为跨层次的行业资源整合提供了广阔的机遇。 二产业链的纵向延伸 这种模式存在的根基,在于中国庞大的市场,使中国“胁市场以令诸侯”。我们经常说,中国企业技术水平低,但是,中国庞大的市场,亦是一种巨大的优势。通过集中市场资源,进行“产业倒逼”,逆向或者顺向整合上下游产业链。 最典型的是百丽,其不仅是鞋业巨头,更向经销商转型,从上游产业,延伸到下游产业。纵向打通产业链。是典型的上游向下游的纵向产业链延伸。 而分众收购新浪,携其在传播终端的强大渠道能力,向内容及产品领域延伸。则是向上游产业链的延伸。 近年崛起的百泰传媒亦是如此。百泰传媒本是酒店终端媒体的巨头,主要从事媒体展示,后来其投资进入媒体,自己做内容,亦是从下游产业向上游产业的延伸,而这种延伸的根基,就在于其在终端的无与伦比的强大能力。 在连锁领域,也有一些企业,向上游产业链延伸。如沃尔玛最近几年,亦开始根据顾客需要,进行部门产品的自我加工,从传统的零售商,向制造商转变,国内的国美,则联合香港的新恒基集团,在沈阳建立了国美工业园,生产手机,电视,电脑等产品,实现向上游产业的延伸。 无论上游向下游,还是下游向上游,这种模式的特点,都根源于某一个企业掌握了庞大的国内市场。 三全球化的逐步深化带来的机遇 自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企业利用全球资源的能力日益加强,亦提供了很多创新商业模式的条件。 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本土化人才在社会资源方面的无可替代性,都使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到互换资源的机会与筹码。 近年来中国很多企业,都在国际资本扶持下,迅速完成飞跃。 蒙牛在完成初期的发展之后,即获得高盛,大摩等的强大资金支持,在国际大财团的支持下,蒙牛从以前的潜力公司,即可进化为现实的行业龙头,借助资本的力量,完成了跨越式发

中小企业营销模式创新研究

目录 目录................................................................................................I 摘要.............................................................................................II 关键词..........................................................................................II 一、市场营销观念创新 (1) (一)合作营销观念 (1) (二)整合营销观念 (1) (三)绿色营销观念 (2) (四)亲情营销观念 (2) (五)全球营销观念 (2) 二、营销创新的根本条件及基本方面 (2) (一)营销创新的根本条件 (2) (二)营销创新的基本方面 (3) 三、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趋势 (4) (一)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4) (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趋势 (6) 四、中小企业营销创新模式的构建 (7) (一)市场营销方式创新 (7) (二)市场营销组织创新 (8) (三)市场营销策略创新 (10) 五、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摘要:进入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企业成为二十世纪发展的主角,而我国的中小企业更是占总体企业的90%以上,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我国过中小企业不得不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和市场的急剧变化。在企业规模小,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想要在剧变的市场上持续发展,创新营销模式成为中小企业当前的紧迫任务和获得更大利益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创新理念入手和已有的营销模式出发,分析中小企业的现状,所存在的问题,针对不足之处加以详细的分析,了解营销的基本模式,解读营销各个流程的重要性、连续性、可操作性,得到企业在实践中的各种需要,选择和各种突发问题,以采取多种措施稳定企业的发展;并研究企业创新的可行性,提出创新的策略。 关键词:中小企业,营销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开题报告.doc

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1.目的:本文将通过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分析商业模式的定义、特点、类型、重要性、变迁的轨迹,并结合当前金融危机的经济大环境,探讨当前中国企业该如何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以适应当前市场发展的需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意义: 2.1现实意义: 商业模式已经成为挂在创业者、风险投资者、企业家、学者嘴边的一个名词,几乎每一个人都确信,有了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成功就有了一半的保证;寻找商业模式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如何降低创新的不确定因素,走正确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这将是本文要回答的实际问题,也是本文的意义之所在,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将具有更大的现实价值; 2.2必要性:

好的商业模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但商业模式却不能保证企业永远盈利,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的变化,商业模式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今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许多耳熟能详的国际大企业纷纷倒闭或濒临破产,中国作为全球市场的一部分,也受到金融危机的很大影响,大量企业开始裁员收编,众多中小企业倒闭破产;面对危机,成熟的大型企业开始对原有的商业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当前的局势,稳固已由的市场份额和地位,中小企业或初创企业也跃跃欲试,企图找到一套新的商业模式,维持生存,并希望通过这次市场的洗礼和考验,占领市场份额,实现企业的飞跃。因此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成果将成为企业改革的必要理论依据。 2.3理论意义: 商业模式是一个比较新的名词,尽管它第一次出现在50年代,但直到90年代才开始被广泛使用和传播,其理论分析框架尚未构建起来,有关模式的研究总体上还处于探索性初级阶段;同时对于商业模式如何创新,国内外学者也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和比较成熟的理论研究体系;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商业模式的界定、商业模式的创新路径进行详细的理论研究,寻找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所应遵循的一些基本理论依,供广大学者研究考证。

开放式创新赋能智慧企业

智慧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物联网和商务分析等新兴技术,支持员工队伍专注于开展更高价值的活动,提升业务成果。SAP Leonardo 开放式创新 SAP Leonardo 行业创新软件包 SAP Leonardo 数字化转型能够加速解决关键行业问题的预集成的功能 行业创新软件包 SAP Leonardo 整合了下一代技术和行业专业知识,让企业能够快速转型为智慧企业。不论企业的现状如何,该扩展型解决方案都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并助企业实现目标。 什么是Leonardo ?什么是智慧企业? 利用嵌入式智能优化企业的业务使用行业创新软件包扩展企业流程通过开放式创新进行革新 赋能智慧企业SAP Leonardo

SAP 智能化产品设计帮助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艾米奇鞋业集团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即将 到来的趋势。借助SAP Leonardo ,他们可以使客户以实惠的价格选择定制鞋款,并响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 求和时尚潮流,使设计时间缩短了25%,库存积压减少了40%,预计利润将增加30%。 世界上最大的美容产品连锁店通过使用SAP Leonardo 中的商务分析、物联网、机器学习、区块链 (未来) 技 术,遵照货架图布置产品,使收入增加10%,收入损失减少8% (约2亿美元),提高了产品可用性,同时库 存准确性也得到了提高 (原来的平均准确度为35%)。本业务案例预计将为企业节约10亿美元。 欧洲最大的电信公司德国电信,使用SAP Leonardo 区块链技术创建共享IMEI 黑名单,保障企业敏感业务 数据的安全。 客户案例与创新场景 SAP Leonardo 上海宜链物联网有限公司,是目前业内领先的无线温度传感器技术开发和应用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国际国内领先的无线温度感知终端,并提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端对端可信平台解决方案。通过与SAP Leonardo 技术整合,基于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打造可靠的温感溯源解决方案。 北京工信智创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工信部指导下成立,与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 (CSIP) 战略共建双创基地,旨在落地国家政策、整合各方资源,成为国际领先的智能产业创新与资源平台。基于SAP 云平台上的物联网技术、机器学习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打造智慧心理管理平台,帮助智慧企业进行精准人力资源心理管理。 领先化工公司巴斯夫集团利用SAP Leonardo 机器学习功能,自动化地智能协调处理财务数据,包括发票、货物收据、服务票证等等。 著名汽车制造商奥迪集团基于SAP L eonardo 机器学习,自动分析视频和图像中的品牌曝光率以获得准确、及时的洞察力和广告ROI 。 国际知名首饰及配饰品牌施华洛世奇通过与SAP 合作,利用最新的机器学习技术,将所有配件作图像识别,帮助维修中心快速找到正确的配件,改变了过去只能依靠有经验的员工人手辨认寻找配件的低效率状态,提升了客户对施华洛世奇的服务满意度。 数字化联合创新中国区合作伙伴(部分) 北京工信智创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宜链物联网有限公司 立即开始 无论您的企业处于转型之旅的任何阶段,SAP Leonardo 都能提供适合的技术与服务,从任何一个阶段启动企业的转型之旅。详情请访问:https://www.360docs.net/doc/b717317295.html,/products/leonardo.html

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

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 如何设计商业模式? 没有什么比战略和商业模式更重要,也更容易被误读的商业概念了。商业模式指的是 企业运营的逻辑,也就是企业如何在市场竞争中运作,并为股东创造和获取价值。战略指 的是通过规划为企业设定一个独特而有价值的定位,包括一系列差异化的行动。两个概念 相互关联,但却有本质的不同。商业模式和战略都与市场竞争和企业资源相关,但各有侧 重点。 对商业模式的经典定义来自于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杂志上的经典文章《如何重塑 商业模式?》一文。这篇文章的作者、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滕森认为,商业模式包括四 个要素:客户价值主张、赢利模式、关键资源和关键流程。这四个要素相互作用,其中最 重要的是创造价值。四个要素中的任何一个发生重大变化,都会对其他部分和整体产生影响。 对战略的经典定义则来自于“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的经典之作《战略是什么?》。迈克尔.波特认为,战略就是创造一种独特、有利的定位,涉及各种不同的运营活动。竞争战略就是创造差异性,即有目的地选择一整套不同的运营活动,以创造一种独特 的价值组合。战略定位有三个原点:基于种类的定位;基于需求的定位;基于接触途径的定位。 厘清了概念的差异之后,再来谈如何设计商业模式就更清楚了。好的商业模式具有某 些共同特点:与企业目标和资源一致、能够自我强化战略定位、能为企业带来活力。最重 要的是,成功的商业模式能够产生具有自我强化能力的良性循环,能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 优势和战略定位。这是商业模式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最易被忽视的一个方面。 因此,要设计商业模式,必须要基于企业现有的资源,以及市场竞争的现实。企业通 过商业模式开展竞争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强化自身的良性循环。比如空客公司研发出空客380来挑战波音747的垄断地位。二是削弱竞争对手的良性循环。比如微软预装了Windows操作系统来遏制了Linux。三是变竞争为互补。比如在线博彩交易所允许彩民匿 名相互下注。 当商业模式过时时,如何更新呢?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教授麦格拉思在《商业模式 过时怎么办》中建议,要寻找那些能创造客户黏性、忠诚度和进入壁垒的商业模式,而忽 视那些向顾客兜售完产品之后就万事大吉的商业模式。企业要在稳定现有商业模式的基础上,尝试向多个方向发展。但这个过程并不是那么清晰了,企业可能要面临的是巨大的不 确定性。

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经济管理系部电子商务专业2009 级(2012届)班学生 题目: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研究 本课题来源及研究现状: 21世纪以来,电子商务蓬勃发展,随着网民地日渐增多,网络技术及网络经济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当代世界经济的面貌。电子商务冲击着传统的商业结构和贸易方式,推动着企业营销模式的转变。不同用户之间利用网络并按照一定规范准则进行信息交流和商务活动,已经成为决定未来企业命运与发展的支撑点。近两年来,国内外对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宏观研究较多,微观涉及少侧重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营销模式的研究不够系统还缺乏用于指导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营销活动的理论。本文从市场营销学的视角探索电子商务的应用,在子商务背景下对业营销模式的进行创新研究。 目前,国外对营销模式问题大量的研究,美国波斯顿学者Peter Will等在Place to Space:Migrating to e-Business Models 中总结了8种典型的电子商务模式。纽约学者Allan A funk等从战略管理角度探讨了商务模式对公司的影响,为在互联网上开展业务,制定商务模式和开展业务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日本学者富先生等分析了多个行业开展电子商务的77种网上经济模式。 在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吴叔平先生从价值链的角度和研究了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讨论了买方主导市场的盈利模式,第三方电子商务中心的盈利模式和卖方主导模式等几种具体盈利模式。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副书记高厚礼先生,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纽约大学博士吴宗杰先生共同探讨了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方向。近两年内外对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宏观研究较多,微观涉及少,侧重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营销模式的研究还不够系统;还缺乏用于指导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营销活动的理论。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探索电子商务的应用,研究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发展。 虽然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营销模式的研究取得喜人的成果,营销模式的也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