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文本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文本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文本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文本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威海市规划局

2005.11

前言

21世纪的中国需要环渤海地区的崛起。如果说我国改革开放的头两个十年成就了珠三角和长三角,那么随着环渤海地区的加快发展,以青岛为核心,包括烟台、威海、日照等城市的山东半岛东部可能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区域教育科研基地、旅游度假地和修造船基地是威海市建设的重点。规划借助日韩经济向山东半岛大规模转移这一历史机遇,立足传统工业、特色渔业、农业资源以及旅游资源等基础优势,争取通过规划引导,促进威海市加工制造、教育科研、农产品加工和旅游度假等产业均衡发展。

经济快速发展必然带来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威海的环境资源优势已经初步得到中国和世界的认可,但由于经济和城市加速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日益增加,本次规划在合理安排威海长远发展框架的同时,将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的营建作为重要规划内容,在城市近期和远期规划建设中,给予重点解决。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2)

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4)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

第五章城市用地和空间布局规划 (9)

第六章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13)

第七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5)

第八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6)

第九章城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8)

第十章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20)

第十一章城市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22)

第十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3)

第十三章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24)

第十四章城市旅游发展规划 (28)

第十五章市区岸线利用规划 (30)

第十六章给水工程规划 (31)

第十七章排水工程规划 (32)

第十八章电力工程规划 (33)

第十九章通信工程规划 (34)

第二十章燃气工程规划 (34)

第二十一章供热工程规划 (35)

第二十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36)

第二十三章环境卫生规划 (37)

第二十四章城市消防规划 (38)

第二十五章城市防洪、防潮规划 (39)

第二十六章城市抗震规划 (40)

第二十七章城市人防规划 (41)

第二十八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41)

第二十九章城市远景规划设想 (43)

第三十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45)

第三十一章附则 (46)

附表1 威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要指标 (46)

附表2 威海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表 (47)

附表3 威海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表 (47)

附表4 市域海岸带重点管制区强制性管制导则表 (48)

附表5 规划城市建成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2004-2020年) (52)

附表6 威海城区规划道路综合指标表(2020年) (52)

附表7 威海城区主要文化设施规划一览表 (52)

附表8 威海城区主要医疗设施规划一览表 (53)

附表9 威海城区主要体育设施规划一览表 (54)

附表10 威海市区规划主要公园一览表 (54)

附表11 威海市区文物保护单位规划一览表 (55)

附表12 威海市区海岸线利用规划一览表(不含岛屿岸线和泻湖内海岸线) (57)

附表13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图纸目录 (57)

附录1: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强制性内容 (59)

附录2: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名词解释 (59)

项目名称: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委托方(甲方):威海市规划局

承担方(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40001083—0

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

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021001)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

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 2005年 11月

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管所长:

蔡立力(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主任工:

刘泉(高级城市规划师)

编制人员名单:

项目负责人:

刘泉(高级城市规划师)

高飞(城市规划师)

项目参加人:

屈波(助理城市规划师)

马克尼(助理城市规划师)

崔宝义(助理城市规划师)

曾浩(工程师)

金晓哲(博士)

王忠杰(城市规划师)

司马文卉

吴晶一

陈小明

张瑾

威海市主要参加人员:

刘茂德(副市长)

李延茂(市政府副秘书长)

吴峰(市政府秘书、科长)

房德阳(市建委主任)

隋永华(市规划局局长)

刘玉文(市规划局副局长)

兰鹏燕(市规划局副局长)

徐东晖(市规划局副局长)

都剑光(规划科科长)

陈福旭(规划技术服务中心主任)

王昌勇(注册规划师)

刘静(注册规划师)

张伟(注册规划师)

张启明(注册规划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指导威海市城市建设的法律性文件。

第二条修编指导思想

1.坚持科学发展观,重视海滨生态及自然资源保护;

2.从“五统筹”的高度考虑城市长远发展,努力寻求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3.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努力促进城乡人居环境的改善;

4.走资源节约型道路,合理控制城市发展规模。

第三条修编工作重点

1.建立城市长远发展的空间框架;

2.城市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3.调整、完善现状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第四条规划基本依据包括下述法规和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4.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则(建规[1988]16号);

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等有关文件;

6.山东省建设厅关于征求对《山东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定》意见的函;

7.《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

8.《威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9.《山东省海岸带规划》。

第五条城市规划区范围

本次总体规划的直接研究范围为威海市市域,包括环翠区、荣成市、文登市和乳山市,总面积为5698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为环翠区行政范围〔包括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区”)和威海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区”)〕,总面积为769平方公里。

第六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4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

第七条在规划区范围内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八条本规划自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由威海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第九条城市发展总目标

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威海“建设世界级精品城市”的指示要求,实施城市化战略,瞄准世界先进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品位和内涵,打造“精品威海”;以环境优势和科研实力为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及现代海洋产业,进一步壮大威海经济,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建设“富裕威海”;以千公里海岸线为依托,以“福文化”为主线,建设具有海湾特色的休闲度假基地,构建“魅力威海”;创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人居威海”。

第十条城市发展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10年前,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同时确立威文荣组合型城市的基本框架;第三阶段,到2050年左右,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威文荣组合型城市结构形态较为完整。

第十一条经济发展策略

(1)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2) 坚持经济发展方向。依托环境、科技、人才、信息等优势,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不断提高威海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扩大第三产业规模,加快服务业发展,全力提升质量和水平。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3) 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5000美元;第三产业比重超过60%,第二产业比重保持在35%左右,第一产业比重降到5%以下。

第十二条社会发展策略

1.全面推进人口健康发展。不断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2.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3.积极促进社会公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社会化,改善创业环境,建设完善的社会事业体系,推动社会均衡发展。

4.加快建设信息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建设“数字威海”,社会信息化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城市的水平。

5.切实保障城市安全。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的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的设施系统,建立有效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机制。

第十三条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1.积极推进山东半岛城市群及胶东制造业基地的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主动接轨周边城市,借青兴威,突出特色,互动双赢。加快与青岛的对接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产业对接强调优势互补,调整自身产业结构,形成错位竞争之势;其次,坚持交通先导原则,加强与青岛的交通对接,缩短时空距离;最后,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强调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最优化,形成青、威共同快速发展的有利格局。

2.烟威一体化发展

借助烟台发展崛起之势和烟威紧临的空间条件,通过以交通为首的市政基础设施以及产业布局的控制和引导,合理确定威海市的空间布局,进一步整合烟威二市之间的各类资源,为烟威一体化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第十四条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1.市域战略转移。逐步改变目前单中心的空间格局,加强高区、经区及东部崮山-泊于新区的建设,中心城与各组团相协调,构筑分工明确的多层次空间结构。

2.逐步疏解旧城的部分职能,缓解旧城交通压力。

3.村镇重新整合。加快农村地区城镇化步伐,整合村镇,推进撤镇并镇、迁村进镇,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构筑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结构。

4.调整产业空间布局,市域5698平方公里采取“两带、两线、五极”的产业空间布

局结构。

(1)两带:一是滨海现代旅游、科研教育、生活居住及海洋产业带。二是桃威铁路西侧的特色农业与生态旅游带。

(2)两线:青威高速沿线和市区—荣成—石岛沿线两条发展轴线,主要作为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的载体。

(3)五极:分别为威海市区、文登、荣成、乳山及石岛管理区。

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十五条城市性质

人居精品海湾城市。

第十六条城市职能

1. 中韩经济带的桥头堡;

2. 国际性海滨旅游度假地;

3. 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组成部分;

4. 区域性教育科研中心;

5. 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

6. 市域服务业中心城市;

7. 全国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

第十七条人口规模

1.现状人口规模

现状城市建成区总人口8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52.27万人,暂住人口29.73万人。

2.规划人口规模

规划城市建成区近期2010年规划人口为100万人,远期2020年规划人口为130万人,远景2020年以后人口控制在150万人以内,基础设施按照170万人预留。

第十八条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1.现状(2004年):91.24平方公里;

2.近期(2010年):125.00平方公里;

3.远期(2020年):141.50平方公里;

4.远景(2020年以后):小于195.00平方公里。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十九条市域总人口

1.近期:2010年人口规模335万人,其中,暂住人口为60万人左右;

2.远期:2020年人口规模450万人,其中,暂住人口为150万人左右。

第二十条市域城市化水平

1.近期:2010年达到65%左右;

2.远期:2020年达到75%左右。

第二十一条城市化发展推进措施

1.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

2. 合理进行村庄合并,以空间集聚促进城镇化;

3. 推进政策制度改革,降低城市化发展的制度门槛。

第二十二条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详见附表2。

第二十三条市域城镇职能结构

威海市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分为四级:市域中心城市、市域副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一般城镇。详见附表3。

第二十四条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规划威海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为“A”字形格局,包括:“一个主中心,四个副中心、三条发展带、十三个重点镇”。

1. 一个主中心:威海城区为带动全市发展的主中心。

2.四个副中心:文登、荣成、乳山和石岛为带动全市发展的四个副中心。

3. 三条发展轴

三条发展轴以威海城区为顶点,文登、荣成城区为两腰,乳山、石岛为基点,构成“A”字型结构。

发展轴一:位于“A”字型的左边。依托青威公路和桃威铁路,形成威海城区-文登-乳山发展轴带。其主要功能是沟通市域内威海城区-文登-乳山一线的内陆地区的

经济联系,并成为威海强化与烟台、青岛两地的经济联系的重要依托。

发展轴二:位于“A”字型的右边。依托201、301省道和威石公路,形成威海城区-荣成-石岛发展轴带。其主要功能是沟通市域内威海城区-荣成-石岛沿海地区的经济联系。

发展轴三:位于“A”字型的中边。依托国道309、省道304,形成文登-荣成发展轴带。其主要功能是沟通沿海与内陆地区的经济联系,促进生产要素由沿海向内陆地区的扩散。

规划加强威、文、荣的协调发展。三市通过用地、交通、生态及环境保护、资源共享等方面密切协作,形成联合发展的态势,在保持行政独立的条件下,以协调发展形成组合城市的基本架构。

4. 十三个重点中心镇

规划宋村镇、俚岛镇、南黄镇、苘山镇、成山镇、葛家镇、泽库镇、大水泊镇、下初镇、白沙滩镇、泊于镇、初村镇、虎山镇为重点中心镇。

第二十五条市域生态功能分区

威海市域划分为三类不同的生态功能区:滨海丘陵区、内陆低山丘陵区、近海海域和主要岛屿区。

第二十六条建立市域生态环境控制区

市域生态环境控制区包括全市所有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海滨保护性湿地等。

生态环境控制区保护要点:①严格限制城乡居民的建设活动。规划区范围内的生态区,应当制定保护控制专项规划。②生态环境控制区应与城乡建设区以及重大基础设施之间建立安全防护屏障,保持足够宽度的安全防护距离。③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分级控制与分类管理。④加强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科学研究,针对重要生态环境控制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控制的专项规划。

第二十七条重点地区保护

1.河流源头、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

(1)加强市域内母猪河、沽河、乳山河、黄垒河等主要河流的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河流两侧50-400的范围划定为生态绿地建设区。城市建成区内河流两侧20-60米的范围,划为沿河景观绿带。

(2)加强米山水库、崮山水库、所前泊水库、后龙河水库、湾头水库、龙角山水

库等地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的保护,总面积411.43平方公里。

(3)严格保护市区崮山水库水源地生态环境,通过严格控制温泉镇新增建设用地、加快温泉镇的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避免增加污染点,确保崮山水源涵养地的生态平衡。

2.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

严格保护威海市域内共12个自然保护区和10处森林公园。

3.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重点的昆嵛山生态功能保护区。

第二十八条市域脆弱资源保护

市域脆弱资源共包括六部分:山林地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重要水源汇水保护区、沙滩保护区、礁石保护区、湿地保护区。并根据脆弱资源的分布将威海市域划定为高敏感区、敏感区和非敏感区三类区域。

应严格限制高敏感区内城乡居民的建设活动,与城乡建设区以及重大基础设施之间建立安全防护屏障,保持足够宽度的安全防护距离,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分级控制与分类管理。

第二十九条划定市域战略储备区

市域战略储备区主要包括部分海岸带(海岸带中除了生态环境控制区、必须的旅游发展用地、必须的港口和城镇发展用地之外的部分)、修造船及港口周边预留用地、大型产业预留用地和重点项目规划控制预留地区。

1.市域战略储备区具体分布:①预留逍遥港远景组合型城市行政中心发展地区。②预留皂北咀、俚岛、石岛、古龙咀四个大型修造船发展地区。③结合《威海市港口发展总体规划》,预留港口及相关产业发展用地。④预留崮山-泊于、大水泊、镆铘岛-宁津三处大型产业项目发展区。⑤结合威海温泉、游船等特色旅游项目,预留海滨与内陆旅游发展用地。

2.市域战略储备区发展要点:①严格控制海岸带建设用地的供应,避免城镇用地沿海岸带的无序蔓延,避免对海岸带的建设性破坏。②港口周围禁止建设与港口功能无直接联系的大型永久性建筑,避免城市发展向港口周围蔓延。③严禁与修造船产业无关的大型永久性建筑侵占修造船产业预留控制区,避免城市发展向产业预留控制区周围蔓延。④尽快根据《威海市海岸带分区管制规划》出台相关政策,科学利用和保护好全市滨海岸线。

第三十条市域海岸带禁止开发地区

1.海岸带建设退缩线向海一侧的区域;

2.潮间带,重要河口、泻湖和沿海防护林等生态敏感区;

3.重要海岸带旅游及景观资源保护区;

4.海岸带范围内沿主要河流两侧100-200米范围内的区域,该区域应设置河滨生态缓冲区。

第三十一条重点管制区强制性管制

本次规划在威海市域海岸带中共划定16个重点管制区。详见附表4。

第三十二条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1.给水工程规划

(1)市域水资源量

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6.28亿立方米。全市现状50%、75%、95%保证率水资源可利用量分别为51800、44500、35900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20000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可供水量为5.28亿立方米。

(2)需水量预测

2010、2020年相应保证率的需水量为61176、71691万立方米。

(3)市域范围内规划工程条件下水资源供需平衡

市域范围内规划可用水资源量50%、75%、95%保证率,水资源可利用量分别为65100、56300、46000万立方米。

规划期末可供水量平水年、枯水年和特枯年分别缺水0.66、1.54、2.57亿立方米。

(4)水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南水北调东线胶东供水工程2010年、2020年分别向威海市调水5000万、1亿立方米/年的水量;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海水利用与海水淡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节水型产业。

2.电力工程规划

(1)威海市最大用电负荷预测:2005年、2010年分别为94.6万千瓦、157万千瓦,2020年为278万千瓦。

(2)500kV电网规划

近期华能威海电厂三期扩建完成,投产机组2×1000MW;新建500kV变电站,拟选在文登市区域,建设规模2×750MVA,建设一回至烟台500kV变电站500kV输电线路,远期考虑从海阳核电站架设一回500kV输电线路。

(3)220kV电网规划

威海市区电网:威海市区最终由220kV凤林、涝台、环翠、张村东、科技新城、崮山新城、草庙子等站供电,华能威海电厂作为网内主供电源。对新建220kV环翠站和崮山新城站,由华能威海电厂新增二回220kV线路。

地区电网:建设500kV变电站至石岛站220kV线路。

近期主要建设项目:文登站改造增容;新建220kV环翠变电站,设计规模2×180MV A;石岛站增容1×150MVA,石岛――500kV文登站输电工程;220kV崮山新城输变电工程,设计规模3×150MV A;泽头输变电工程,设计规模3×150MV A;华能威海风力发电厂、乳山核电站一期工程、昆嵛山抽水蓄能电站和荣成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一期工程。

远期建设项目:需新建220kV汪疃输变电工程、220kV科技新城输变电工程、220kV 银滩输变电工程、220kV龙须输变电工程,增加150MVA主变12台,每个县至少拥有两座220kV变电站,对环翠、崮山、泽头变电站进行增容扩建。

第五章城市用地和空间布局规划

第三十三条城市用地拓展原则

1. 坚持可持续发展;

2. 用地拓展与产业布局相协调;

3. 加强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

4. 寻求市域共同繁荣;

5. 坚持集约高效发展,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

6. 突出威海“山、海、城”景观风貌特色;

7.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

第三十四条城市用地重点发展方向

1.重点发展南部新区(草庙子),初步实现威海城区和文登的空间对接;

2.科学规划东部崮山-泊于地区,谨慎发展,逐步推进;

3.合理发展西部双岛地区,初步构建环境优美的科教新区,加强城市近郊区海滨资源的保护与预留。

第三十五条城市空间发展时序

近期:加强中心城区公共设施建设和开发区的土地盘整,着手南部草庙子园区建设,满足大型项目搬迁落户需要。双岛、崮山及泊于等地区应以土地控制为主,适度发展。

中期:大规模开发南部草庙子地区,在保护海滨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西部双岛湖,伺机发展东部海滨旅游度假区和个别岸段的修造船业。

远期:大力发展东部港口与修造船基地。针对全国和东北亚国际旅游度假市场需要,开展东部海滨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强海滨地区环境资源保护。

第三十六条威海市区用地布局结构:“一线、多核、多组团”的带型城市结构。

“一线”——总长132.9公里的威海市区海岸线,规划将海岸线划分为城市禁建区和城市建设区两类区域执行管制,严格保护海滨地区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海岸资源,产业发展以旅游度假业为主。

“多核”——规划区内总面积共356.3平方公里、数量达46座的大小山体绿核。

“多组团”——威海城区“一主五片”的多组团城市结构模式。“一主”:威海主城区;“五片”:张村、双岛科教新区、羊亭、东部崮山-泊于新区、南部新区(草庙子)。第三十七条各组团职能

1.威海主城中区(环翠中心区):包括旅游,人居,文化,行政办公和商业服务、金融等六大职能。

2.威海主城西区(高区):职能包括文教科研、科技研发、高技术工业、一类工业、旅游、居住等。

3.威海主城南区(经区):职能包括普通工业、居住等。

4.东部崮山-泊于新区:职能包括威海临港工业与修造船业基地、行政办公、体育休闲、旅游度假等。

5. 南部新区(草庙子):威海新的制造业基地,以大型、集中工业为主要职能,威海-文登城市轴的重要组成部分。

6.双岛湾科教新区:职能包括生态化海滨旅游度假、教育科研、高科技研发等。

7.张村发展片区:职能包括高科技工业及居住、商贸、旅游度假等。

8.羊亭发展片区:职能包括工业、居住等。

第三十八条各组团空间与用地布局

1.威海主城中区(环翠中心区):近期加强土地盘整和生态环境建设,合理控制人口密度;严格控制中心区普通住宅开发,加强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及行政办公等公共设施建设。

2.威海主城西区(高区):加强海滨环境保护,建设威海高科技产业研发中心;加强区内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居住和商业、文化等生活用地的比例,变单一的产业开发区为具有较强复合功能的城市中心区。

3.威海主城南区(经区):进行土地的二次开发,搬迁区内大型污染工业企业;调整城市用地结构,提高居住、商业、文化等生活用地比例;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海滨公共开放空间的建设。

4.东部崮山-泊于新区:崮山临港工业区东南侧布置五渚河居住生活区。泊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满足行政办公、旅游度假、体育休闲等功能发展的需要。限制炼油、石化、钢铁等高耗能、大用水、重污染企业在此布局。

5. 南部新区(草庙子):规划大规模工业园区,加强城市快速路建设,与苘山产业布局统一协调发展。规划工业组团附属居住与公共设施用地,充分利用郭格庄水库及正棋山山地布置绿地,远景发展成为以制造业基地为依托,兼顾城市综合功能的威海南部城区。

6.双岛湾科教新区:规划在泻湖西部、南部、东部分别布置高科技企业和教育科研机构,远期发展成为威海西部科教新区,并力争成为区域重要教育科研基地。规划双岛湖分为科教区和泻湖环境区两部分,保留泻湖湿地面积约500公顷,在滨水沿岸预留40-300米宽度不等的公共绿化景观带。

7.张村发展片区:提高工业园区环境质量和科技水平,形成城区西部环境优美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加强双岛林场、里口山森林公园、海滨沙滩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度假区和商贸服务区。规划在组团北部布置主城区与城市外围组团间的大规模生态隔离带,避免城市无序延绵发展。

8.羊亭发展片区:规划东区为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工业新区,西区为威海市重点发展的经济适用房片区,充分利用现有山体和水系营造城市环境景观,避免城市建设对双岛泻湖和里口山的环境破坏。

第三十九条重点地区规划

1. 威海湾:进一步清除或降低威海湾海域养殖密度,改善水质;加强海滨公共开放空间营建;搬迁普通客运码头与滚装船码头,原址建设成为能够满足国际邮船停泊的旅游码头。

2. 金线顶地区:搬迁威海船厂及工业企业,改建为滨海亲水区和威海湾东南重要观景点。

3. 刘公岛:加强对历史文物古迹、海岛自然生态环境、海滨资源的保护整治,提升整体文化品质和形象。严格控制岛内开发建设,规划期内不再增加新的建设用地。

4. 商业中心区:保留环翠商业区为传统商业中心,以中小型超市、沿街商铺为主要商业形式。在南部城区规划新商业中心,以现代化大型多功能超市为主要商业形式。

5. 小石岛:搬迁现有工业企业,建设小石岛度假区;严格保护海滨礁石资源,搬迁小石岛渔码头并调整为旅游码头。

6. 环翠楼公园:加强环翠楼山体保护,逐步拆除南北两侧居住建筑,迁出西部工业厂房,将公园占地面积由现状20.3公顷扩大到60.3公顷。加强公园环境和设施建设,提升文化品质。

7.合庆海滨:远期建设为海滨观景公园。

8. 里口山:规划环山快速路以内为里口山风景名胜区保护范围,严格保护里口山山体植被,逐步搬迁快速路内侧工业企业和居住区,仅保留现状村镇必需用地。

9.米山水库水源地:严格控制水库周边界石、汪疃等村镇的建设活动,禁止在水库汇水区内新建任何可能产生污染的生产项目。严格控制水源地汇水区范围内村庄建设,杜绝新的污染源,完善排污设施,加强水源地生态环境的建设,确保崮山水库水质符合其功能水质标准。

10.崮山水库与温泉镇区:搬迁或转产温泉镇现有污染工业,镇区逐步向功能结构均衡的综合城区过渡。杜绝新的污染源,加强水源地生态环境建设,确保水库水质符合其功能水质标准。

11.北部沿海观光度假区:整合区内海滨资源,加强棉花山等山体保护,合理有效进行旅游开发。严格控制该区内开发建设,加强现状建筑景观风貌控制引导,规划期内不再增加新的建设用地。

12.泊于海滨地区:合理规划,慎重开发。近期应加强海滨和山体资源的保护,逐步搬迁潮间带内养殖和滨海工业企业,土地开发以不破坏地形地貌和海滨环境为基本原则;远期建设成为威、文、荣组合型城市的行政中心、区域性体育中心、旅游度假和科技信息中心。

第四十条老城区(环翠中心城区)改造

1. 老城区功能主要包括传统商业中心、行政办公中心、旅游服务中心、文化中心、人居环境优良的高品质城区。

2.老城区改建应致力于改善环境、增强经济活力、提高环境品质、丰富城市文化

内涵等。

第六章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第四十一条城乡协调发展策略

1.节约土地资源,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优化城乡环境,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2. 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城乡差别,提高乡村发展竞争力;

3.加强城乡间经济联系,增强城市辐射作用,促进城乡经济共同发展;

4. 改善城乡结合地区环境,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完善基础设施;

5.加强郊区的管理力度,推行科学发展观;

6.加强环境保护力度,避免脆弱资源受到破坏和污染。

第四十二条城乡用地协调发展

1.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维护农民利益;

2.坚持集约利用土地,集中建设农民住宅,实施“以乡支城”的用地策略;

3.加强村镇用地规划管理。

第四十三条规划期末共有1589.99公顷的村镇用地并入城市建设用地。重点加强“城中村”改造,规划期末基本完成城区769.4公顷“城中村”的改造。

第四十四条调整市区城乡行政区划。张村、羊亭、温泉、崮山、草庙子等五镇撤镇并入城区。桥头、泊于、初村、孙家疃等镇工业应尽可能通过土地调换、税收转移等方式,向张村、羊亭、草庙子等三镇集中发展。

第四十五条威海市区各镇近期主要产业发展方向

1.孙家疃镇——旅游度假、风景旅游;

2.张村镇——高科技工业、居住及旅游度假;

3.羊亭镇——工业、居住;

4.初村镇——文教科研、旅游房产;

5.温泉镇——居住、商业服务;

6.崮山镇——港口、电业、港后工业、造船、物流;

7.泊于镇——风景旅游、旅游度假房产;

8.桥头镇——居住、无污染工业;

9.草庙子镇——工业、物流业。

第四十六条集中发展的村镇建设模式

适当迁村并点,西部主要加强初村镇中心村建设;东部加强碑鲁村、方吉村等中心村建设;南部草庙子地区合并搬迁工业区边缘、高速公路绿化隔离带以及水系绿化带内的村庄,另于镇区选址建设重点中心村。

第四十七条东部崮山-泊于新区用地控制与预留

该区域的发展应以与城市社会经济形势和空间需求相协调,伺机而动,分期实施,逐步推进。近期应逐步搬迁自然村至周边中心村,加强用地控制与空间预留,加强环境整治和设施建设,杜绝普通加工制造业及大型重化工业,满足行政办公、旅游度假、体育休闲等设施布局要求。

第四十八条基础设施协调建设

近期重点完善南部草庙子地区基础设施,加强对外道路交通建设;东部泊于以环境保护和市政设施建设为主,加强环海路道路两侧绿化植被建设;加强“城中村”市政设施建设和道路交通完善工作;东西两侧初村和桥头镇重点建设新村基础设施。

第四十九条设立城市禁建区

规划共设立四类城市禁建区。

(1)海滨禁建区:规划共划定海滨禁建区3316.1公顷,禁建区海岸线65.1公里。禁建区内严格保护海岸生态环境,禁止一切城市建设活动。

(2)山林地禁建区:规划威海市区内总面积共21969.2公顷的山体林地为禁建区。禁止城镇建设、开山采石、破坏植被。重点保护里口山、正棋山、棉花山等主要山体,设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

(3)水源地保护区:设立米山水库、崮山水库等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总面积125平方公里。完善水源地水质监测制度,严禁在水源地保护区内进行城市建设,杜绝污染源,河流及近岸海域水质达到相应功能区水质标准要求。

(4)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禁止城市建设违法侵占基本农田保护区。

第五十条城乡环境改善

加强村镇工业发展的控制,逐步清除有碍海滨生态和景观环境的沿海养殖业、小工业;城市环境空气污染指数保持在50点以下。

威海市住房建设规划(2008-2012)——文本

PART2 规划文本

目 录 第一章 总第二章 住第三章 住第四章 住第五章 住第六章 规第七章 附附表―――则―――――――――――――――――――――――――――――――――――――――――――――――1 房现状和需求――――――――――――――――――――――――――――――――――――――――――3 房建设目标及计划――――――――――――――――――――――――――――――――――――――――3 房建设用地供应与布局――――――――――――――――――――――――――――――――――――――6 房建设政策与策略――――――――――――――――――――――――――――――――――――――――8 划实施保障措施―――――――――――――――――――――――――――――――――――――――――12 则―――――――――――――――――――――――――――――――――――――――――――――――13 ――――――――――――――――――――――――――――――――――――――――――――――――14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规划背景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强化住房保障的相关要求,加强对威海市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和近期城市住房建设的指导和统筹,使威 海市住房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促 进房地产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提高威海市居住环境质量, 促进威海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威海市 住房建设规划(2008-2012)》(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的研究范围为威海市区行政辖区。 第3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08-2012年,与《威海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4-2010)》、《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 年规划》基本一致。 第4条·规划目标 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通知要求,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 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政府组织、市场运作,统筹考 虑、突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优化住房结构,稳定房价,满足威海市区广大人民群众的住房发 展需求,实现房地产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将人居品牌进一步做 大做强,建设世界级精品城市。 房地产业的发展应与人口增长和环境保护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相适应,对房地产业进行合理调控,将促进威海房地 产业率先进入成熟理性发展的新阶段,实现城市居民居住水平的 提高和环境质量的改善,达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第5条·规划原则 1.总量供需平衡原则:总量要适度控制,增幅要合理增长,要 科学制定供给的总量标准,保持总量供求平衡,保持房地产市场 的稳定持续发展。 2.体系结构合理原则:住房建设规划要促使房地产市场的供应 结构基本合理,尤其是住宅增量市场的结构合理,形成商品住房、 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相配套的住房供应体系, 满足各收入阶层的住房消费要求,把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 题放在重要的突出位置。

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2) 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4)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城镇发展战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城镇发展功能定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城镇化水平与城镇人口预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协调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旅游业发展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节分区发展策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4) 第一节用地空间布局与城市分区 (4) 第二节重要用地空间规划布局 (6) 第六章居住用地规划 (7) 第七章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9) 第一节工业区整治及工业用地规划 (9) 第二节仓储用地规划 (10) 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1) 第九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城市历史文化价值和特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保护目标和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I

郴州市城市规划管理细则

·郴州市城市规划管理细则

————————————————————————————————作者:————————————————————————————————日期: 2

郴州市城市规划管理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湖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各城市规划区进行各项建设,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湖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和本细则。 第三条城市规划区包括市、县城城关镇、其他建制镇的城市建成区、近郊区及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市、县(市)人民政府在编制当地的城市总体规划中依法规定。 第四条郴州市规划建设局是郴州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一管理郴州市的规划工作,并对县(市)城市规划办(处)进行业务指导和执法监督。郴州市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城市规划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 县(市)城市规划办(处)负责管理本辖区(含各类开发区)内的城市规划工作。 市辖区街道办事处和乡镇配置专职或兼职规划管理人员,协助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搞好本辖区内的城市规划

管理工作。县(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建制镇配置专职或兼职城市规划管理人员,协助县(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本辖区内的城镇规划管理工作。 各区(镇)人民政府和国土、公安、环保、消防、水利、交通、房产、城管、工商、建工等有关部门应配合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第五条郴州市规划建设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 (二)具体负责负责城市规划的编制和规划的实施管理,查处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 (三)参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参与建设工程初步设计的审查; (四)负责郴州市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负责颁发郴州市城市规划区内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五)负责建筑方案的审批,负责城市规划设计和勘测的统一管理; (六)负责城市规划的报批和宣传工作; (七)依法受理因不服县(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而提起的行政复议申请。 第六条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包括所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估研究__省略_徐州城市总体规划_2007_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总体 规划方案评估研究 ———以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为例 林立伟, 沈山,方雪,周子鑫(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要:城市规划方案评估是城市规划评估研究的重要内容。从方案评估的内涵和规划评估的类型两方面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界定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在构建规划方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综合评价模型对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方案进行定量评估。 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估;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徐州 中图分类号:TU984.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679(2010)02-0061-05 1国内外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对城市规划评估的研究开始较早。从1950年代开始,随着系统方法在城市规划中运用的推进和应用经济学、政策科学的兴起,有关城市规划的评估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城市规划领域中的评估研究首先是从对规划方案及其决策的技术手段的评价开始的,这些评估研究主要是关于规划方案尤其是规划所安排的内容的合理性[1]。 1.1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 关于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研究,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国外学者丁成日等[2]应用决策理论的多属性效用分析(Multi-Attribute Utility Analysis ,MAUA )方法对城市规划中的模拟方案进行评估,最后评估出最优的规划方案,以供决策者参考选择。国内学者丁珊胭[3]认为规划方案评估是对提出的多种规划方案采用定性、定量等多种方法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等,保证实施方案的优化,甚至提出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替代方案的条件等。可见,上述学者的观点偏向于城市规划方案编制阶段的评估,而笔者认为,城市规划方案评估是指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综合评价模型等),科学合理、系统地对已经完成编制,并通过政府组织的专家评审,然后再通过城市规划委员会[4]专家的指标量化评估。主要目的是对规划方案的规范性、科学性、经济性、合理性、地方性、艺术性、创新性和前瞻性[4]进行评估,判断规划方案的可实施价值。 1.2城市规划评估的类型 1996年,国外学者E.Talen [5]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规划实施评价的类型:(1)规划实施之前的评价(Evaluation prior to plan implementation )(包括备选方案的评价和规划文件的分析);(2)规划实践的评价(Evaluation of planning practice )(包括对规划行为的研究、描述规划过程和规划方案的影响、政策实施分析和对规划实施结果的评价)。W.C.Baer [6]于1997年总结了5种规划方案评估的类型:规划过程动态评估(plan assessment )、规划方案分析评估(plan testing and evaluation )、规划方案评价(plan critique )、规划—————————————————— —[收稿日期]2009-12-29 [基金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CX09S_044Z );徐州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一般项 目(09YLB006) [作者简介]林立伟(1984-),男,江苏连云港人,硕士研究生。 通讯联系人:沈山(1970-),男,教授,从事城乡规划与城市文化战略研究,Email:shenshan87@https://www.360docs.net/doc/b218081706.html, 。 第23卷 第2期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Vol.23No.22010年6月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 Jun .2010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说明 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中国西北璀璨的明珠。 巍巍贺兰山,漫漫黄河水。秀美富饶的塞上湖城,不仅用千古文明、多元文化,支撑着银川不断发展的辉煌。如今,更因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二五”规划宏图的实施,拉开了更高发展的序幕。 一、规划范围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全长17.5公里,是城市南北向新主干。主轴南段起点在五里台,现状是宁安大街,北段终点在元宝湖,现状位于万寿路。 二、规划依据 《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 《银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 三、规划理念 银川城市中轴线以“多彩银川”作为规划理念,不仅表达了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空间的规划诉求,更加体现出“贺兰岿然、长河不息” 的城市精神之魂。 三、规划结构 “多彩银川”城市中轴的规划结构,分为一轴一心,三廊五段,九大节点。 按照城市人文生命序列中轴线由南向北分为历史银川、风情银川、和谐银川、开放银川和未来银川五段。历史银川是表达银川千年人文的底蕴,风情银川是反映银川民俗民风珍贵遗产,和谐银川是打造银川最靓丽的窗口,开放银川是创新银川城市精神的新亮点,而未来银川,则是进一步展示银川可持续发展的新辉煌。 九个城市节点分别为塞上明珠、银川民风、文化中心、城市中央、市民中心、塞上西湖、中阿论坛、北部新城、月坛金凤。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历史文化公园、英贤祠、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宁夏民风街、银川青少年宫、宝鼎广场、宁夏歌剧院、银川图书馆、宁夏博物馆、三馆两中心、曾杏绯艺术馆、中阿论坛、宁夏移民博物馆、人文亭阁等。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通过集中考虑设置和完善一批大型文化空间,城市公园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人文的精神所向,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和开放性城市旅游价值,同时向全中国及世界人民展示着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威海市桥头镇总体综合规划样本

威海市桥头镇总体综合规划

威海市桥头镇总体规划 桥头镇人民政府 威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零零八年十二月

第一部分文本

目录 第1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镇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章镇区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绿地系统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章基础设施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章环境卫生设施、环境保护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章镇区防灾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8章近期建设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9章远景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0章总体规划实施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郴州武广站福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郴州武广站福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一部分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规划调整的原因与内容 (1) 第三章规划目标、功能定位与规划结构 (2) 第四章土地使用与用地控制 (2) 第五章综合交通规划 (5) 第六章市政设施规划 (7) 第七章环保环卫规划 (8) 第八章防灾规划 (9) 第九章城市设计指引 (10) 第十章建设开发控制 (11)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 (13) 第十二章奖励与处罚 (13) 第十三章附则 (1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郴州市城市建设管理的需要,科学指导郴州武广站福城的开发建设,促进福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对已经批准的《武广铁路客运专线郴州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修改,编制《郴州武广站福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是武广站福城片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第二条规划范围 武广站福城位于郴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西部,含有万华岩镇、市郊乡各一部分。规划区西起增湖岭东山脚,东止107国道,北临郴桂高等级公路,南靠山体控制绿线,即原武广铁路客运专线郴州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范围,规划用地面积约5.2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及相关法律法规; 2.《武汉至广州客运专线乌龙泉至花都段初步设计》(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2004年10月); 3.《郴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4.《郴州市城市绿地绿线控制规划》; 5.《郴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的初步成果; 6.《郴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郴州市高层建筑规划管理规定(试行)》等; 7. 已经编制完成的《武广铁路客运专线郴州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四条规划原则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五个统筹”,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促进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适应《城乡规划法》的要求,遵循依法规划原则、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整体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 3.遵循《郴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的指导,注重保持与《武广铁路客运专线郴州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合理的延续性,强调整体格局的优化和功能完善,合理确定相关设施的规模和布局; 4.增加规划的弹性和应变能力,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 5.引入城市设计的方法,保护自然景观资源,塑造郴州市地方特色,增强福城在未来的持续竞争力。 第五条强制性内容规定 本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住宅建筑套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套数)、住宅面积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等内容。 本规划文本中黑体字为强制性条文。 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规划调整的原因和内容 第六条规划调整的原因 1.随着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不断深入,郴州站片区及周边用地的开发建设面临着新的问题,如村民安置用地的要求和范围不同、武广客运专线标高、站场及涵洞位置的确定与原规划不一致、土地开发建设成本大幅度提高、原规划开发强度偏低等,导致实施难度加大; 2.《郴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修编工作基本完成,对规划片区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功能定位,原规划因位于95版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外,依据明显不足; 3.《城乡规划法》于2008年元月1日实施,其中明确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做出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直接依据,原规划在编制内容与深度上尚有需要完善与深化的方面,如有约0.75平方公里的综合用地没有明确的控制指标体系,无法指导土地出让;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2004-2008年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

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文件要求,按步骤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特编制《天津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7年)》。 1.2 近期建设规划的范围和时限: 1.2.1 本次近期建设规划范围为天津市行政辖区,重点为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外围重点发展地区以及各区县城区。 1.2.2 规划时限为2003年至2007年。 1.3 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 1.3.1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2 《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3 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1.3.4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 1.3.5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1.3.6 《天津市国土规划(2002-2030年)》(阶段成果) 1.3.7 其它全市性、系统性的专项规划 1.4 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 1.4.1 明确近期内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 1.4.2 确定天津市近期发展方向、规模和空间布局; 1.4.3 确定天津市近期自然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1.4.4 提出天津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其他安排的意见。1.5 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1.5.1 依据十六大精神和天津市"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及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五大战略举措,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规划文本)(2020年整理).pdf

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原则 第三章行政办公设施布局规划 第四章商业设施布局规划 第五章文化设施布局规划 第六章体育运动设施布局规划 第七章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 第八章教育设施布局规划 第九章社会福利设施布局规划 第十章规划实施措施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使公共服务设施的各项建设与城市发展相一致,对威海城市公共设施的数量、规模和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为未来公共设施谋划、预留足够的承载空间,控制和引导区域内的各项建设,特制定本专项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5、《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 6、《城镇老龄设施规划设计规范》; 7、《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8、《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9、《山东省残疾人发展“十一五”规划》; 10、《威海市残疾人发展“十一五”规划》; 11、《威海市“十一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 12、《威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4、《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49号);

15、《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35号); 16、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卫医发[1994]第25号); 17、《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996]547号); 1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3]82号); 19、十一部委转发关于加快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决议; 20、《威海市“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计划》; 21、《威海市规划管理单元规划方案》(讨论稿); 22、《威海市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资料》(2003年12月); 23、《威海市体育事业战略发展规划》; 24、《威海市群众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25、《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 26、《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 27、国家、省、市有关公共体育设施法规、文件、规范; 28、《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2号,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29、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30、《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31、《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试行)》; 32、《山东省实施<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

郴州市城市夜景专项规划

郴州市城市夜景专项规划 【目录】 第一部分总体概述 第一条、项目概况 第二条、郴州市城市照明基本现状 第三条、规划原则与规划依据 第四条、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 第五条、城市夜景架构规划 一、近期夜景架构规划 二、远期夜景架构规划 第二部分近期夜景照明规划 第六条、以城市功能区域为主的照明格局 第七条、照明分级控制格局规划 第八条、建筑照明 一、建筑照明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功能建筑照明设计 一)标志性建筑物的照明设计 二)行政办公建筑的照明设计 三)商务建筑的照明设计 四)传统建筑的照明设计

五)交通与通信类建筑的照明设计 六)工业建筑的照明设计 七)宾馆酒店类建筑的照明设计 八)民用住宅类建筑的照明设计 第九条、道路照明 一、道路照明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道路分类照明及照明标准 三、道路交叉口照明 四、道路立交桥照明 五、一般道路照明设计灯具布置及选型要求 六、郴州市道路照明现状分析、规划 七、郴州重点道路照明规划 第十条、公园照明 一、公园照明的基本要求 二、公园夜景照明主体 三、北湖公园、苏仙岭夜景照明规划 第十一条、广场照明 一、广场照明的基本要求 二、广场夜景照明的方式 三、五岭广场夜景照明规划 第十二条、桥梁照明 一、桥梁夜景照明的基本原则

二、桥梁照明的基本要求 三、桥梁结构分类照明 第十三条城市水系郴江 第十四条、公共景观照明规划 第十五条、城市重点区域照明规划 一、城市节点与标志照明 二、城市交通枢纽夜景照明规划 三、城市主要出入口照明 四、城市照明观景点 五、街道整体亮化形式示例 第三部分夜景照明建设的相关要求第十六条夜景照明建设的实施计划 一、近期实施计划 二、远期实施计划 第十七条规划实施的技术要求 一、灯具的技术要求 二、电气配置的技术要求 三、灯光控制技术 第十八条灯光实施、组织和管理 第十九条照明建设的政策及措施 第二十条景观照明的质量评价

如何进行规划方案评价

规划方案评价 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 1。规划内容是否齐全,文字、图纸成果是否规范。 2。是否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区域规划对城镇发展的站略要求。 3。城市化水平及城镇发展规模预测方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国情、省情、市情及县情。 4。城镇体系目标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5。城镇体系的规划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是否合适。 6。中心镇选取是否过多,如果不多,选取是否正确,位置是否恰当。 7。城镇化水平预测是否过高,是否出现“部分之和大于总体”的现象,即各市、镇的人口之和大于总人口。 &交通组织是否合理:如路网过疏或过密;追求环路是否必要;高速公路出口预留是否恰当;路网与城镇发展是否能有机联系;有些公路的修建是否必要、是否可行、是否经济等 9。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布局是否合理:如市郊的镇或相邻很近的镇都建了水厂,造成浪费;污水处理厂是否多镇共享,位置是否恰当(有无对本区域外的下游城市造成污染)变电站位置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教育文体医疗设施布局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是否充分考虑了制约因素:如题面文字上说该区域水资源短缺,但把城市规模却规划的很大;对地震断裂带、滑坡、泥石流等地址灾害是否做了避让;是否考虑了防洪问题;是否有不考虑门槛制约因素而要盲目发展的问题,大型建设项目布局是否有极不合理的因素:如污染、扰民,给以后发展造成障碍;位置不对;有灾害隐患;有在丘陵或荒山选址的可能,但却过多的占用基本农田。 10。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处理是否恰当:有无“以邻为壑”的问题;有无道路不衔接的问题;是否致意了生态环境的问题:如在生态保护区内规划布置大型建设项目;海岸线的利用和分配是否合理(若该地区靠海的话),近海海域是否得到保护;其他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凡是在图面上出现的都要引起警惕,看其是否受到侵害。 二、城镇体系规划方案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银川

城市空间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摘要: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每个城市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集中与分散则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本文从集中与分散的角度分析城市空间的演化过程,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市作为实例进行分析。银川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建国以来,由民国初期的“哑铃状”发展到“带状组团式”,改革开放后进行了一次大的规划,最终形成银川市“三中心并联式”的格局。在这一系列的变革中,城市空间经历了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过程。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集中分散银川市规划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 城市空间结构指的是城市物质要求在特定社会生产和生活水平以及自然环境资源多种背景下所形成的城市功能组织方式以及背后社会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等内在机制相互作用所决定的空间布局特征。集中与分散是城市空间演化中的基本表现,它们贯穿于城市发展运动的全过程,并体现于不同尺度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组织上。因此,集中与分散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 集中是城市空间的基本特征,它是城市空间演化过程中集聚与扩散等作用引力聚焦的过 程。集中的相对性决定了集中的复杂性。集中主义的代表是勒柯布西埃,他提出用城市的 三维结构来解决大城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平行城市”方案。 分散是城市空间的一种异化现象,是对城市空间过度集中的—种反动,也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的必然行为。分散的相对性只有与集中空间联系起来考察后才有真实的意义。分散的城市形态所反映的正是空间内人类活动分散化了的表征,同时也是受制于各种自然条件与环境的结果。分散主义的代表是霍华德,为了解决城市中存在的问题,他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 集中与分散作为城市空间结构的一种状态,所反映的是空间结构内在的相互关系。集中与分散的空间运动总是在一定的人类行为动力的驱使下以或聚或散的空间表现而呈现两相依依的社会与空间关系。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空间的演化遵循从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轨迹,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每后一个阶段也不单单是前一个阶段的简单重复。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本文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作为实例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的探讨、分析。选取该城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以银川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包括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乌海市,陕西北部的榆林市、延安市及甘肃的庆阳地区,它们的经济、文化、商业触角均远离其本省区的核心辐射,而在这10万多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的区域范围内,只有银川是省会城市,同时又是城市人口超70万的大城市。因此有理由认为,银川的强盛会带动在包头、太原、西安、兰州一带形成新经济三角带,在中国西部城市规划编制史上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具有可操作性。2、作者本人来自宁夏,对银川的城市发展有一定的了解,银川作为我的故乡,借这次机会可以更好的了解银川的历史发展及规划现状。 1.银川城市空间的历史演化。 1)银川古代城市空间形态为横向发展、均衡对称的矩形城廓。银川自公元前119年始建,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0~2015)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0-2015) 文本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东莞市城建规划局 2001年1月

项目名称: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 项目委托单位:东莞市城建规划局 项目承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院院长:王静霞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总院总规划师:王景慧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分院院长:李迅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凤武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分院总规划师:范钟铭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祖毅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项目负责人: 刘泉高级城市规划师 杨律信分院顾问总工、高级城市规划师 项目组成员:曾宇城市规划师 乔继明博士、高级城市规划师 魏天爵城市规划师 蒋朝辉助理城市规划师 朱文华高级城市规划师 周建民博士、高级城市规划师 郝天文工程师 马林涛助理工程师 洪昌富高级工程师 王瑞石高级工程师 王召森工程师 何林林高级城市规划师 秦晓昂城市规划师 孔彦鸿工程师 曲毅高级城市规划师 刘永合工程师 东莞市参加人员:朱川局长、城市规划师 卢沛超副局长、城市规划师 叶伟南副局长 李天海科长、城市规划师 刘林宏科长、城市规划师 雷劲松助理规划师 吴志刚规划院院长、高级工程师 邱磊规划院所长、高级规划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 (2)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 第四章城市性质 (5) 第五章城市规模 (5) 第六章城市总体结构 (5) 第七章居住用地规划 (8) 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9) 第九章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10) 第十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2) 第十一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3) 第一节道路系统 (13) 第二节道路交通设施 (15) 第三节公共交通 (17) 第十二章绿地系统及城市景观规划 (18) 第一节绿地系统 (18) 第二节城市景观 (19) 第十三章旧城改造与更新规划 (20) 第十四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2) 第十五章环境保护规划 (23) 第十六章环境卫生规划 (24) 第十七章给水工程规划 (24) 第十八章排水工程规划 (25) 第十九章燃气工程规划 (26) 第二十章供电工程规划 (27) 第二十一章电信、邮电工程规划 (27) 第二十二章城市防灾规划 (28) 第一节消防工程 (28) 第二节人防工程 (28) 第三节防震减灾工程 (29) 第四节防洪工程 (29) 第二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30) 第二十四章城市远景发展的有关问题 (31) 第二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 (32) 第二十六章附则 (33)

郴州市-刘运华-“两城”建设-必须加强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报社版)

“两城”建设 必须加强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与管理 郴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站长刘运华 建设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其承担的功能相对一般城市要多、要广,任务繁重,必须结合郴州实际,加强郴州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与管理。 一、建设“两城”郴州面临着来自自身与周边城市的挑战 1、郴州现有基础设施与“两城”要求存在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城市规划、建设体量小,与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不相称;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功能定位、分区不明确;规划、建设水平较低。二是未形成现代人流、物流聚散的高效、快速交通网络;市内快速、便捷交通环线以及交通主干道不足,与周边次级城市、三级城市未形成快速交通联络干线。三是市政设施、市容环境面貌有待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水平较低,快速反应能力较差。四是总体上缺乏作为湖南最开放城市、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磁力效应。 2、郴州建设“两城”面临着来自赣州、韶关的重大挑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全国上下都在谋求新的发展。郴州周边

的韶关、赣州等城市在新的形势下也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赣州市委、市政府在2008年确定发展目标为: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赣州特大型城市;韶关为广东省政府重点发展的六大都市区和中心城市之一,其目标是力争到2012年,建设成为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粤北经济强市、交通枢纽、区域性中心城市。就三城市最新的城市总体规划比较,郴州中心城区发展规划明显落后。特别是近几年来, 韶关、赣州发展势头和基础较好。具体情况为郴州总人口比赣州少,比韶关多,经济总量指标不如赣州,但人均指标占有优势;人均指标不如韶关,但总量指标占有优势;但近两年韶关、赣州在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的增长明显大于郴州,而且郴州与这两城市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也存在差距。这表明,赣州、韶关是郴州“两城建设”中的强劲对手,包括在人才、资金、项目等各方面的争夺,若不采取超常规的有效发展策略,郴州“两城”建设将面临重大的挑战。 二、建设“两城”必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 “两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充分依靠人才和科技,在充分论证其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统筹实施。 1、把握规划、建设原则。必须紧紧围绕“两城”发展目标定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doc18页)_New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doc 18页)实务答题中应注意的事项 实务考试的类型一般分为规划和管理两部分。规划部分又分为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其中总体规划包括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等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一般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居住区规划。这些内容应作为复习的重点。 1、认真审题,读懂题目要求。包括图面标示、图例、风玫瑰、比例 尺、地形条件、河道水流方向、符号等。 2、实务评析的基本思路。记住无论哪类题目都要考査考生对基本概 念的理解和掌握,出题者的目的不是靠偏题、怪题难为考生,“考点” 往往出在对基本概念认识的错误、没按基本内容完成、违背编制过程或不符合规划审批或技术文件的有关要求等等。因此对题目理解后, 把对应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在脑中回顾一下,这对答题是非常重要的。 3、判断考题类型。一般考题类型分为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城 市交通体系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居住小区规划、管理 法规等,判断好题型后再针对相应的概念对题目分析、解答。以往除城镇体 系规划规划外,全部是必考类型。 4、答题必须全面。例如题目要求“全面评析方案”,一般要叙述考题的优

点和问题两部分。如果是“提出问题并指出解决的措施或办法”, 则首先找出问题,并记住一定针对每个问题都要说明解决方法,有的考生往往前几个问题的回答还满足要求,但到后来就忘记了提出解决措施,这样则不能得全分,因此一定要答全。 5、由于以往考试中答题原则是,答对给分,答错不扣分,因此对没有把握的问题,不妨多答点,但必须保证试卷干净,条理清晰,回答准确,不要模糊不清或模棱两可,也不要漫无边际地回答,以免造成思路混乱和浪费时间,影响成绩。 6、学会进行“考点”判断。注意不要被题目中的假象迷惑,影响对题目问题的判断。有些明显缺项往往不一定是考点,而有些题目中可能给出了许多数字,有的考生就认为应该在这些数字中找出问题,而忽视了数字背后相关联的问题。这就需要结合大量实例分析、练习, 才能灵活应对各种试题,提高对实务型试题的分析能力,提高答题质量。

威海市城市燃气管理办法

威海市城市燃气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燃气管理,维护燃气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证燃气生产、供应和使用安全,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从事燃气生产、经营、使用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燃气生产、经营、使用的管理工作;市安全生产主管部门负责城市燃气的安全监察工作;市公安消防部门负责城市燃气的消防监督工作;市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城市燃气和燃气器具的质量、计量监督及燃气管道、压力容器的安全监察管理检验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市燃气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四条城市燃气工程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燃气专业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须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在同一种气源管道燃气规划区域内禁止两种管道燃气交叉运行。 第五条建立管道燃气工程建设报建制度。凡新建、改建、扩建燃气工程(含管道液化气,下同),建设单位应将燃气工程站点、供气范围等有关文件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技术监督、公安消防、规划、环保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按有关规定,办理立项等建设手续。 第六条燃气工程的设计、施工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并严格执行国家技术规范和标准化管理规定。严禁无证或超越资质等级承担设计、施工任务。 外地有资质证书的设计、施工单位进入本市承揽燃气工程,应先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备案。 第七条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建设单位应按燃气工程建设专业规划和城市建设的要求,配套建设燃气设施或预留燃气设施建设位置。预留的燃气设施建设位置,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占用。 应配套而未配套燃气设施的,规划部门不予规划验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综合验收,不得交付使用。 第八条燃气工程建设所用设备和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正当理由,不得阻挠燃气工程公共管道(含室内主管道)的施工安装。 第十条燃气管道施工安装应经技术监督部门监督检验合格。 燃气工程竣工后,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安全生产、技术监督、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按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燃气工程完工后竣工资料应及时交市城建档案馆存档。 第三章燃气生产、储存和输配 第十一条城市管道燃气的压力和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两段炉煤气须按规定向燃气中加入定量的加臭剂。 第十二条城市燃气生产、储存和输配所采用的各类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气瓶设施,必须符合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有关安全管理规定,按要求办理使用登记和建立档案,并定期检验。 第十三条城市燃气管道和燃气容器投入运行前,应进行气密试验和置换,在置换过程中,应定期巡查,加强监护和检漏,确保安全无泄漏。对各类防爆设施及安全装置应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检修,确保灵活可靠。 第十四条城市燃气生产、储存、输配系统动火作业应建立分级审批制度,取得动火证后方可实施。 第十五条城市燃气生产、储存和输配单位应按设备负荷能力组织生产、储存和输配,特殊情况需强化生产时,必须进行科学分析和技术论证,并经企业总工程师或技术主管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调整设备的工艺参数和生产能力。

郴州东城区的潜力

郴州东城区的潜力 2004年湖南省政府搬迁至长沙城南板块,政府入驻,三馆一中心开建,整体区位经济飞速发展,城南板块现已成为长沙最具活力的板块,今日的辉煌早已无需赘述。 对于现在的郴州楼市来说,郴州城东板块在郴州版图上的意义,尤如长沙城南板块对于长沙的意义。可以说未来城东新区的建设和高速发展与苏仙区政府东迁是密不可分的。从苏仙区政府新址东迁,城东板块就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而城东新区城市次中心的全面启动,更是掀起了城东新区的开发热潮。据了解,郴州市政府的第二办公大楼也即将搬迁至城东新区,随着郴州市“承接转移”和郴州城东建设的展开,郴州楼市原有的格局势必也将产生化学性裂变,2012年郴州新开发的楼盘总量一半以上都位于城东坂块。 郴州市城东新区,尤如一颗耀眼的明珠于王仙岭脚下冉冉升起。

区政府东迁带动新区建设 近几年来,郴州提出了城市发展“南延东进,东进优先”的战略目标,其中城东新区是郴州市“两城”建设的重点,更是苏仙区投资的主战场。这给城东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城市发展机遇,苏仙区政府抓住城市东移和产业中心的定位,以百亿投资计划,以区行政中心搬迁为龙头,计划用3-5年的时间把城东新区打造成可容纳20万人口,功能齐全,产业发达的城市次中心。按照100万人口、100平方公里的城区新规划,规划城东新区面积32.48平方公里(含出口加工区),以区行政中心搬迁为龙头,着重推进苏仙区白露塘镇辖区内的白水组团和板桥组团,力争今年内,完成投资总额10亿元以上,其中建设相山大道、香雪大道、云松路、相水路、学院路、观山大道等交通设施项目“三横七纵”10条路。

苏仙区政府的搬迁进驻以及配套落成的法院、检察院、医院、学校这些配套,规模上已经是一个“新城市”的体量。市体育中心、市会展中心这些亮点项目,对未来的经济、人文、商机和房价潜力都有直接的刺激作用,郴州城市发展的未来趋势已经成型,以及河西沙滩公园,长10公里的规划,用海沙做的沙滩排球场,政府所做的这些市民工程,这都说明了未来的政府中心偏移。 东城区依托已形成的湘南学院、高职院、有色科技工业园、出口加工区,郴资大道向南北纵深发展。该区以西河为界分为白水组团和东河组团,即以新型工业和综合服务、居住职能为主的东河组团;以高等教育、体育、居住为主的白水组团。两个组团形成两个特色鲜明的城市功能区。东城区三纵七横的道路已基本形成,路电水煤气管道已经铺设到位,具备了住行娱多种功能于一体,功能配套日渐完善,未来就好像沙盘上的绿色一样,充满着勃勃生机,它将是郴州的一个精品亮点。 城东新区作为郴州“两城建设”、“三城创建”的桥头堡,它的建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辉煌,郴州市体育中心竣工,市会展中心落地,市人防指挥中心拔地而起,涵盖了苏仙区政府、苏仙区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人民医院等项目的苏仙区行政中心整体搬迁工程全面启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力量的汇聚,昭示着这里的无限前景和勃勃生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