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楚简_孔子诗论_所涉_诗经_篇目研究

上博楚简_孔子诗论_所涉_诗经_篇目研究
上博楚简_孔子诗论_所涉_诗经_篇目研究

诗经鉴赏

《诗经·秦风·蒹葭》的鉴赏 A简介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诗经》作品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的一部分,北到河北省西南,东到山东,南到江汉流域。成书过程 《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初期,根据《尚书》上所说,《豳风·鸱鸮》为周公姬旦所作。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据郑玄《诗谱序》,是《陈风·株林》,跨越了大约600年。关于《诗经》的收集和编选,有“王官采诗”和“孔子删诗”的说法:王官采诗 《汉书·食货志》中记载,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忙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这种说法大致可以相信。 孔子删诗 这种说法见于《史记》,据说原有古诗3000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300篇,整理出了《诗经》。但这种说法不太可靠。《左传》中记载孔子不到10岁时就有了定型的《诗经》。现在通常认为《诗经》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 体例分类 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风、雅、颂 《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

诗经研究论文终审稿)

诗经研究论文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浅谈《诗经》中的婚恋诗 ——以《卫风·氓》为例 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开辟了中国文学抒情诗的先河,而爱情是诗歌的主题之一,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婚恋诗也是《诗经》中的精华所在,故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的痛苦的弃妇诗。本文以《卫风氓》为例,从思想内容、修辞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来分析婚恋诗的特色,从侧面突出诗经中婚恋诗引人入胜的独特魅力和奇特风格。 关键词:《诗经》,爱情,婚姻家庭,思想内容,修辞手法,人物形象 一、引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三百零五篇中有很多是反映社会风俗的诗,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这些诗对于我们了解、研究当时人们的婚恋生活,是极为珍贵的史料。爱情是诗歌的主体,而在《诗经》中婚恋诗是其精华所在,婚恋诗中反映出周代婚姻缔结虽然受社会的种种制约,但男女交往仍有很大自由。如自由恋爱风气、对爱情的追求与忠贞、美满欢愉的新婚生活、怨哀痛楚的婚变等等,它几乎囊括了人类爱情生活的各个侧面和所有阶段,犹如一幅巨轴画卷展示着古代人们的婚恋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二、《卫风氓》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以及修辞手法 1、《卫风氓》的思想内容

诗经篇目

诗经篇目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共收录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风 《周南·关雎》:诗三百的开头第一篇便是如此富于魅力的作品。最有名的是它的第一章,有多经典用不着我再多说吧??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桃夭》:寥寥几笔,桃花的神意情韵便勾勒出来。更值得一提的是接下来的联想,第一章最为有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周南·汉广》:这首诗的名气好象不是很大,不过却是单恋的最佳诠释,每章末四句“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一唱三叹,余韵袅袅。?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邶风·燕燕》:出色的送别之作,情感哀婉,深沉动人。?

历代关于诗经研究书目乱序版

历代关于诗经研究书目乱序版

历代关于《诗经》研究书目(乱序版) 詩序 毛詩正義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 毛詩陸疏廣要 毛詩指說 詩本義 蘇氏詩集傳 毛詩名物解 毛詩集解 詩補傳 詩總聞 詩集傳 慈湖詩傳 呂氏家塾讀詩記 續呂氏家塾讀詩記 絜齋毛詩經筵講義 毛詩講義 詩童子問 毛詩集解 詩緝

詩傳遺說 詩考 詩地理考 詩集傳名物鈔 詩傳通釋 詩傳旁通 詩經疏義會通 詩疑問 詩纘緒 詩演義 詩解頤 詩傳大全 詩說解頤 讀詩私記 詩故 詩名物疏 重訂詩經疑問 詩經世本古義 待軒詩記 讀詩略記 欽定詩經傳說彙纂御纂詩義折中

田間詩學 詩經稗疏 詩經通義 毛詩稽古編詩所 毛詩寫官記詩札 詩傳詩說駁義續詩傳鳥名卷詩識名解 詩傳名物集覽詩說 詩經劄記 讀詩質疑 毛詩類釋 詩疑辨證 三家詩拾遺詩瀋 詩序補義 虞東學詩 詩外傳

国风诗旨纂解, 郝志达主编, 卢志安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0.2 韩诗外传(全二册), (汉)韩婴撰, , 古籍出版社, 1957.3 韩诗外传集释, (汉)韩婴撰, 许维遹校释, 中华书局, 1980.6 韩诗外传选译, , 晨风刘永平编译,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6.3 毛诗传笺通释(十三经清人注疏), (汉)毛亨传(汉)郑玄笺、(清)马瑞辰撰, 陈金生点校, 中华书局, 1989.3 毛诗品物图考, 冈元凤辑, , 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 1985.3 毛诗郑笺平议, 黄焯撰,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6 毛诗正义(附校勘记), (汉)毛亨传 (汉)郑玄笺, (唐)孔颖达疏,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12 毛诗正义(全六册), (汉)毛亨传 (汉)郑玄笺, (唐)孔颖达疏, 中华书局, 1957.12 毛诗正义(三函十八册)(嘉业堂丛书), (汉)毛亨传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教学大纲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261319 英文课程名: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Appreciation 总学时:37学时 学分:2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对外汉语 先修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该课程将系统地为学生讲解文学作品的各种体裁与文本特点,并结合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赏析技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学及文化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四章 第一章:中国经典诗词欣赏 10课时 第一节:诗词的产生及体式特征 2课时 1、诗的产生及各类体式 2、词的兴起、特征及分类 第二节:先秦诗的顶峰——《诗经》、《楚辞》 2课时 1、《诗经》——《关雎》、《蒹葭》赏析 2、《楚辞》——《离骚》、《湘夫人》赏析 第三节:繁花似锦唐代诗——李白、杜甫、李商隐 2课时 1、李白——《将进酒》、《蜀道难》赏析 2、杜甫——《春望》、《登高》赏析 3、李商隐——《夜雨寄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赏析 第四节:宋词三大家——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2课时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2、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赏析 第五节:中国现代新诗三大家——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 2课时

诗经研究论文

浅谈《诗经》中的婚恋诗 ——以《卫风·氓》为例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开辟了中国文学抒情诗的先河,而爱情是诗歌的主题之一,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婚恋诗也是《诗经》中的精华所在,故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的痛苦的弃妇诗。本文以《卫风?氓》为例,从思想内容、修辞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来分析婚恋诗的特色,从侧面突出诗经中婚恋诗引人入胜的独特魅力和奇特风格。 关键词:《诗经》,爱情,婚姻家庭,思想内容,修辞手法,人物形象 一、引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三百零五篇中有很多是反映社会风俗的诗,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这些诗对于我们了解、研究当时人们的婚恋生活,是极为珍贵的史料。爱情是诗歌的主体,而在《诗经》中婚恋诗是其精华所在,婚恋诗中反映出周代婚姻缔结虽然受社会的种种制约,但男女交往仍有很大自由。如自由恋爱风气、对爱情的追求与忠贞、美满欢愉的新婚生活、怨哀痛楚的婚变等等,它几乎囊括了人类爱情生活的各个侧面和所有阶段,犹如一幅巨轴画卷展示着古代人们的婚恋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二、《卫风?氓》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以及修辞手法 1、《卫风?氓》的思想内容 经过了一系列的磕磕绊绊,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可在男女不平等的夫权社会,幸福的婚姻对于妇女来说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由于某种原因,一些妇女渴望的自由幸福不仅没有得到,等待她的却是一张寒心的休书!于是,弃妇凄婉便给《诗经》平添了些许的恨与怨。 《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这是一首弃妇诗,这首诗通过一个妇女的自述,倾诉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直至被抛弃的全过程。全诗分六章,一、二章,写女子与氓相遇并陷入热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桩婚事本来是由男方主动提出来的,这个男子以“贸丝”为借口,骗取了女子的爱情,女子不仅把终身庄严相许,并且出嫁时还带了大量的嫁妆。三、四章,下女子被抛弃后的会很痛苦心情。弃妇以自己沉痛的教训告诫世上的女人,男人们是变化无常的,女人一旦年老色衰,就有被抛弃的可能,因此女人千万不要迷恋男人。这是弃妇由自

诗经经典篇目

诗经经典篇目选读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共收录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1、《周南·桃夭》:寥寥几笔,桃花的神意情韵便勾勒出来。更值得一提的是接下来的联想,第一章最为有名。 桃之夭夭1,灼灼其华2。之子于归3,宜其室家4。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5。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6。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1夭夭:花朵怒放,茂盛美丽,生机勃勃的样子。 2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华:同“花”。 3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 4宜:和顺、亲善。室家:家庭。此指夫家,下文的“家室”“家人”均指夫家。 5有蕡(fén):即蕡蕡,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蕡,果实硕大的样子。 6蓁(zhēn)蓁:树叶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全诗语言精练优美,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复用一“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邶风·燕燕》:出色的送别之作,情感哀婉,深沉动人。 燕燕于飞⑴,差池其羽⑵。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⑶,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⑷。之子于归,远于将之⑸。瞻望弗及,伫立以泣⑹。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⑺,其心塞渊⑻。终温且惠⑼,淑慎其身⑽。先君之思⑾,以勖寡人⑿。 ⑴燕燕:即燕子。⑵差(cī)池(chí)其羽:义同“参差”,形容燕子张舒其尾翼。 ⑶瞻:往前看;弗:不能。⑷颉(xié):上飞。颃(háng):下飞。⑸将(jiāng):送。 ⑹伫:久立等待。⑺仲: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妹。任:信任。氏:姓氏。只:语助词。⑻塞(sè):诚实。渊:深厚。⑼终…且…:既…又…;惠:和顺。 ⑽淑:善良。慎:谨慎。⑾先君:已故的国君。⑿勖(xù):勉励。寡人:寡德之人,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诗经 邶风 静女》赏析

《诗经·邶风·静女》赏析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大概是整部《诗经》里最生动活泼的一篇,分明就是一幕小儿女约会情景的表演剧。可是历史上的学者并不这样认为,封建时代对这一篇作品的权威性解释是:卫国的国君和夫人道德大有问题,于是诗人写了这篇作品,歌颂静女贞洁守礼的美德,用来讽刺和鞭策卫国的国君和夫人。他们将“静女”的“静”字解释成“贞静”,把这“静女”塑造成一个深沉文静、做事情很有法度的淑女形象。“五四”新文化运动之际,胡适、周作人、俞平伯等大文学家对这篇作品有过热烈的讨论,一致的意见是这个“静女”一点儿也不静,所谓“贞静”之说根本就是瞎掰。 我们今天该如何阅读和欣赏这篇作品呢?关于《诗经》该如何读,闻一多曾经提出两个原则:一是带读者走进《诗经》时代,二是把《诗经》带到读者的时代。前一个原则是提醒大家注意《诗经》作品的民俗文化背景;后一个原则是要求大家介入作品,把《诗经》作品当成是自己参与或者目睹的事件。或许有些读者认为《诗经》离我们的时代过于久远,理解起来太难。其实不然。我们觉得《诗经》难,往往是因为存在文字上的障碍。但只要突破这一障碍,理解《诗经》便不难了。非但不难,反而要比唐宋的文人诗歌还要好懂。因为《诗经》作品更接近于生活的原生态,读懂之后,我们往往要惊讶于《诗经》作品何以如此接近我们自己的生活。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是介入作品。 实际上,《邶风·静女》是顶好介入的一篇作品,它的故事再简单不过,我们很可以把它当作“郭靖黄蓉初相识”的一幕场景。郭靖、黄蓉是大家顶熟悉的人物,郭靖憨厚实诚,黄蓉机灵刁钻,本篇的男女主人公恰是这样的性格。所以,大家很可以把作品的主人公置换成郭靖和黄蓉。这样来理解,会容易和有趣许多。 这篇无非是写“郭靖”(我)和“黄蓉”(“静女”)相约在城墙根儿见面以及见面的情形。叙述是从“郭靖”的角度。他们应该是第一次约会。约会之前,他们曾经邂逅,彼此有美好的印象。想那黄蓉是何等聪明之人,自然对人生有个很好的判断,郭靖那样憨厚老实,将来断不会欺负、背叛自己,而郭而郭靖的笨拙也未尝不在某一方面激起黄蓉内心潜藏的母爱关怀。这两个人真可以说是天作之合。黄蓉是心知肚明,早已做好终生相托的打算,郭靖未必有这样的智商,可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如此聪明、可爱的女子,又如何能无动于衷呢!这一次的约会应该是由“黄蓉”发起,他们两个人的世界,总是黄蓉掌握着主动权,郭靖的性格习惯于回应,然而这回应无比深沉。

古代文学《诗经 国风 豳风 东山》赏析

国风?豳风·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々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⑴东山:在今山东境内,周公伐奄驻军之地。 ⑵慆(tāo)慆:久。 ⑶士:通“事”。行枚:行军时衔在口中以保证不出声的竹棍。 ⑷蜎(yuān)蜎:幼虫蜷曲的样子。蠋(zhú):一种野蚕。 ⑸烝:久。 ⑹敦:团状。 ⑺果臝(luǒ):葫芦科植物,一名栝楼。臝,裸的异体字。 ⑻施(yì):蔓延。 ⑼伊威:一种小虫,俗称土虱。 ⑽蟏蛸(xiāo shāo):一种蜘蛛。 ⑾町疃(tuǎn):兽迹。 ⑿熠耀:光明的样子。宵行:磷火。 ⒀垤(dié):小土丘。 ⒁聿:语气助词,有将要的意思。 ⒂瓜苦:犹言瓜瓠,瓠瓜,一种葫芦。古俗在婚礼上剖瓠瓜成两张瓢,夫妇各执一瓢盛酒漱口。 ⒃栗薪:犹言蓼薪,束薪。 ⒄皇驳:马毛淡黄的叫皇,淡红的叫驳。 ⒅亲:此指女方的母亲。结缡:将佩巾结在带子上,古代婚仪。 ⒆九十:言其多。 译文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才说要从东山归,我心忧伤早西飞。家常衣服做一件,不再行军事衔枚。野蚕蜷蜷树上爬,田野桑林是它家。露宿将身缩一团,睡在哪儿车底下。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栝楼藤上结了瓜,藤蔓爬到屋檐下。屋内潮湿生地虱,蜘蛛结网当门挂。鹿迹斑斑场上留,磷火闪闪夜间流。家园荒凉不可怕,越是如此越想家。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白鹳丘上轻叫唤,我妻屋里把气叹。洒扫房舍塞鼠洞,盼我早早回家转。团团葫芦剖两半,撂上柴堆没人管。旧物置闲我不见,算来到今已三年。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当年黄莺正飞翔,黄莺毛羽有辉光。那人过门做新娘,迎亲骏马白透黄。娘为女儿结佩巾,婚仪繁缛多过场。新婚甭提有多美,重逢又该美成什么样!

诗经艺术研究报告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诗经》艺术探究 一、课题组概况 课题名称: 课题组成员: 导师: 二、引入 1.选题理由 台湾著名学者、诗人、散文家余光中先生在岳麓书院讲坛上说过的一段话—— 在台湾曾经有一位记者问我,他说这都什么时代了,你还在读苏东坡的诗?我说为什么不可以读?你知不知你的日常用语里面都缺不了苏东坡。他说为什么?我说,你会说,‘哎,某人啊,我没有见过他的庐山真面目’,这就是苏东坡的诗啦。(掌声)你说人生漂流不定,雪泥鸿爪,那不是苏东坡教你的吗?你说这位女子啊,绝色佳人,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些都是苏东坡留给我们的遗产。《诗经》《楚辞》的优美的诗句都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的成语,这就是民族的遗产。 ——(《智者的声音——在岳麓书院听演讲》,湖南大学出版社) 余先生这里说的只是日常用语里的文化传承,其实,文化遗产对我们思想精神层面的影响及作用更不容忽视。中国科学院杨叔子院士在谈到他成为院士有哪些个人因素时说:“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人文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他的研究生如果不学不背《老子》《论语》,就拿不到学位,戴不成博士帽。在他看来,优秀人文文化的滋养至少是:“一、陶冶与提升了思想感情;二、活跃与完善了思维能力。”(《我们怎样学语文》,作家出版社)可见,对《诗经》《论语》等文化遗产的学习,不仅仅是言语技能的掌握,还涉及到思维品质、文化教养和精神境界的培育。 著名作家王安忆主张,阅读要从《诗经》开始。她认为《诗经》适合小学到大学的各个年龄段的青少年阅读,她还指出《诗经》是一条文字之河、文化之河。那么,作为高中伊始的学生,探寻我们民族文化的光辉源头,破译我们祖先文字的原创密码,让他们得到的,就不仅是言语技能的提高,更有思维的扩张、文化的厚积以及渐入上古初民生活,重睹旧时家园,感受离合悲欢等精神层面的东西。 2. 确定原作基本篇目 《诗经》305篇,其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其内容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做好专题学习,选定学习篇目至关重要。从内容上,我们选择了恋歌(爱情诗)、战歌(战争诗)和劳动歌谣(农事诗);从表现形式上,我们兼顾到史诗、叙事诗和讽刺诗。具体篇目是:《关雎》、《桃夭》、《木瓜》、《采葛》、《静女》、《子衿》、《蒹葭》、《将仲子》、《氓》、《君子于役》、《击鼓》、《伯兮》、《无衣》、《黍离》、《采薇》、《东山》、《芣苢》、《伐檀》、《硕鼠》、《七月》,共二十首。这二十首诗作,无论是言语文字的传承,还是文化信息的含量,堪称精品。 三、研究背景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诗经》虽然是被统治阶级用做宣传礼教的工

《四库全书》中关于《诗经》的篇目

(一)《四庫全書》(清)高宗弘曆年修訂,文淵閣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8月 6、第七十八冊經部詩類C003654 (1)《詩演繹》(明)梁寅撰 對朱彝尊《朱子詩傳的演繹》,有訓詁的內容,內容淺顯易懂。 (2)《詩解頤》(明) 朱善撰 大多是對朱子《集傳》的演繹,省略了其中的一些內容。本書的主要任務在於闡釋興、觀、群、怨的主旨,有溫柔敦厚的意思。 (3)《詩傳大全(朱子詩序辨說)》(明)胡廣等奉敕撰 7、第七十九冊經部詩類C003655 (1)《詩說解頤》(明)季本撰 本書多出新義,不肯剽襲前人,而其所征引的內容大多能資源其說。書中要改定舊的說法的地方,必定會反復的援引證據,明白的寫出爲什麽他會這樣改定。 (2)《讀詩私記》(明)李先芳撰 本書所釋大多從毛、鄭,毛、鄭書中不明白的地方就會參照呂氏《讀詩記》、嚴氏《詩輯》諸書。 (3)《詩故》(明)朱謀瑋 謀瑋編這部書氏用儒家的舊名,其說詩多以漢學為主,而且注意創新,不會剽竊陳言。 8、第八十冊經部詩類C003656 (1)《六家詩名物流》(明)馮復京撰 本書徵引頗為賅博,每條之末間附考證。 (2)《重訂詩經疑問》(明)姚舜牧撰 9、第八十一冊經部詩類C003657 (1)《詩經世本古意》(明)何楷撰 其論詩專旨孟子“知人論世”之旨,以時代為次,故名曰世本古義。 10、第八十三冊經部詩類C003659 (1)《欽定詩經傳說匯撰》(清)王鴻緒等奉敕撰 本書為康熙末,聖祖仁皇帝禦制。本書考證詳細明白,一字一句皆深溯詩人的本旨。參

考了許多前人的著作,補充前人的缺失。 11、第八十四冊經部詩類C003660 (1)《御纂詩義折中》(清)傅恒等奉敕撰 熔鑄眾說,演闡經義,體例與《周易述義》同。 (2)《田間詩學》(清)錢澄之撰 光采眾家之書,持論頗為精核,而於名物訓詁、山川地理言之尤詳。 (3)《詩經稗疏》(清)王夫之撰 本書皆辦正名物訓詁,以補充、間諸說遺漏的地方。 12、第八十五冊經部詩類C003661 (1)《詩經通義》(清)朱鶴齡撰 所采諸家,於漢用毛、鄭,唐用孔穎達,宋用歐陽修、蘇轍、呂祖賢、嚴粲,國朝用陳啟源。其釋音明用陳第,國朝用顧炎武。本書引據繁複而傷於蕪雜者有之,亦所謂武庫之兵,利鈍互陳者也。要其大致,則彬彬矣鶴齡於陳啟源同裡,據其自序,此書蓋與啟源商榷而成。 (2)《毛詩稽古編》(清)陳啟撰 題曰“毛詩”,明所宗也,曰“稽古編”,明為唐以前專門之學也。所辯正者,惟朱子《集傳》為多。歐陽修《詩本義》、呂祖謙《讀詩序》次之,嚴粲《詩輯》又次之,所掊擊者,惟劉瑾詩集傳通釋》為甚。輔廣《詩童子問》次之。 13、第八十六冊經部詩類C003664 (1)《毛詩類釋》(續編)(清)顧棟高撰 (2)《詩疑辯證》(清)黃中松撰 (1)《三家詩拾遺》(清)范家相撰 (2)《詩瀋》(清)范家相撰 14、第八十六冊經部詩類C003665 (1)《詩序補義》(清)姜炳璋撰 (2)《虞東學詩》(清)顧鎮撰 (3)《韓詩外傳》(漢)韓嬰撰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诗经研究特色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诗经》研究特色 Vol.28 No.5 Journal of Suihu aUniversity Oct .2008 ***第28卷第5期 绥化学院学报2008年10月 在经历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呈现出自由、开放、多元的态势,各种近现代思潮几乎都可以在这一时期找到踪影,其中对古典文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潮有进化论思潮、科学民主思潮、疑古思潮、个人主义思潮等等,这些思潮带给古典文学研究以前所未有的发展,也使这一时期的《诗经》研究染上了这个时代独有的色彩。在短暂的20年里,《诗经》研究发生了令人瞠目的转变,并以其丰富繁盛的成果,异彩纷呈的方法,宽广博大的视野,学贯中西的大家……显示出现代《诗经》研究模式的优越性,从而开启了现代《诗》学的历程,成为《诗》学链条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当然受时代影响,二三十年代的《诗经》研究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文章试从宏观角度,从六个方面来把握这一时期的《诗经》研究特色。 一、反经学,尊文学,探究《诗经》多面价值的研究走向 否定《诗经》的经学性质,肯定其文学价值是这代学人的普遍共识。最先提出这一观点的是胡适,主张最为激烈的是钱玄同。这代学人主要是通过对《毛诗序》的批判和对孔子删诗等问题的探究来实现对《诗经》经学性质的彻底反叛的。这一时期围绕《毛诗序》展开的文章多达18篇,著作4部,从《毛诗序》的内容到作者、时代都进行了旨在推翻其神圣性的研 究,以郑振铎的《读毛诗序》最为代表。郑文从《诗序》内容入手,运用比较的方法,归纳出《诗序》说《诗》美刺成见在先,附会穿凿在后的弊病。同样针对《诗序》说《诗》的弊病,张西堂在《<诗辨妄>序》中开列出《毛诗序》的十大缺点,如附会书史、妄生美刺、自相矛盾、曲解诗意等。《诗序》的时代、作者问题也是这一时期《诗序》研究的热点。仅《诗序》作者问题就出现了一系列专题性著作、文章,如黄节的《诗序非卫宏所作说》、王大韬的《诗序的作者———孟子》、全国斌的《诗序的作者》、黄优仕的《诗序作者考证》、李嘉言的《诗序作者》、李淼的《诗序作者考》等。对这一问题的主流看法是《诗序》后出,出于后汉人卫宏之手。解《诗》纰漏的揭发,成书时代的后移及作者身份的平民化,打破了《诗序》的权威性,对《诗经》经学性质的否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孔子删诗问题,这一时期的学者们普遍持否定态度,相关文章达14篇之多,如张寿林在《诗经是孔子删定的吗?》一文中罗列了历史上六种否定孔子删诗的说法,虽未提出新的论证,但也具有相当的说服力。 在推翻《诗经》圣经地位的同时,这代学人充分肯定《诗经》的文学价值,从这一时期部分《诗经》研究文章的篇名如《诗经的文艺观》(谢无量)、《三百篇之文学观》(张寿林)、《诗经的文学价值》(北鸥)、《诗经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吴烈)等上面便可看出。由于受新文化运动确立的平民化基调和民俗学运动的影响,大多数学人将《诗经》视为民间歌谣集,并从歌谣 白宪娟 摘要:作为《诗》学史上的重要转折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诗经》研究具有不同于之前及之后的《诗经》研究的独特之 处。这主要表现为:反拨《诗经》的经学性质,确立起文学本位原则,并展开对《诗经》的文学和史料价值的探究;研究局面新旧杂陈,以新为主;研究视野大气开阔;研究态势急剧变动;研究方法自觉、创新;学术思维存在绝对片面的偏颇。 关键词: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诗经》;《诗经》研究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99(2008)05-0074-03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0) *[收稿日期]2008-06-17 **[作者简介]白宪娟(1981—),女,山东泰安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06级博士,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与文 化研究。 74 - -

《诗经》背诵篇目说课讲解

《诗经》背诵篇目

《诗经》-文学常识 一、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二、内容:风雅颂 1.风(160):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也称“国风”。是诗的精华。 2.雅(105):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即“王畿”之乐。 (1).大雅(31):用于诸侯朝会; (2).小雅(74):用于贵族宴享。 3.颂(40):宗庙祭祀的乐歌,皆出自社会上层人物之手,都是些歌功颂德之作。“颂”即古代的“容”字,表演的意思。 (1).周颂(31) (2).鲁颂(4) (3).商颂(5) 4.笙诗(6):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 三、表现手法:赋比兴 1.赋:铺陈直叙。铺排。 2.比:类比。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 3.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四、别名:《诗》《诗三百》《毛诗》《三百篇》。 五、历史意义: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11篇。其中,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六、儒学意义:宗旨为“无邪”。立言、立行的标准。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诗、书、礼、易、春秋”。 3.六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乐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4.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

2000-2010诗经研究综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产生最早的文学作品集,是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学的源头,在我国文学及世界文学史上都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诗经》研究史可以说是一部世纪学术史的缩影,由于《诗经》自身的特殊性,它的研究跨有多个领域,而不仅仅限于文学性;而其研究方法及取向更是显示出丰富的多样化色彩。它的研究几乎与各大学术思潮紧密相关。因此,对这10年来的《诗经》研究史作一番回顾与反思,其意义也就格外的不一般。 从2000年到2010年的《诗经》研究,我认为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对《诗经》中各种类别的诗进行的研究,《诗经》中的诗包括农事诗、弃妇诗等等。二是对《诗经》中所出现的意象和习俗进行的研究,有水意象,植物意象,婚恋习俗等等。三是《诗经》与周代文化和宗教关系的研究,四是对《诗经》中所反映的不同的文化的研究。当然,《诗经》是一部文化史和学术史,一些学者还从诗经的结构、主题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等等多个方面做出了深入严谨的科学探微。 一.对《诗经》中各种类别的诗进行的研究。 1.诗经农事诗研究张春霞2001本文运用社会文化学的理论分析了《诗经》这 部中国最古老的诗歌选集的一个重要主题——农事诗,共四章。第一章就农 事诗的概念和基本篇目作了简单的说明,第二章对农事诗的研究史进行了梳 理,概括了不同阶段的特点。第三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从历史、政治、哲 学、文学四个层面对农事诗的农业文化特征给以整体的观照。 2.诗经弃妇诗研究2001 陈远丁《诗经》弃妇诗生动再现了先秦时代部分妇女不 幸见弃的社会现实。本文研究古代弃妇现象主要目的在于两点:一是此方面 的研究较为薄弱,现有的不尽如人意的多。二是出于现实的需要,为当代婚 姻关系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3.诗经采摘兴香本义之探究2003 郑宏本文从《诗经》中的采摘诗出发,根据所 采植物的功用,把它们大致分为思念之物、祈子之物、祭祀之物三种,然后分 别对其进行分析,从巫术、文化、社会、心理等角度对《诗经》采摘兴象之本 义作了探究 4.诗经颂战诗及其遭遇误读的分析2004陈曦《诗经》收录不少讴歌战争英雄、 颂扬武功军容以及鼓励士兵斗志的诗作。这一客观存在,是对《诗经》厌战诗 一枝独秀之看法的瓦解。《诗经》颂战诗主要反映了四个方面的史实:一、商 汤伐桀及武丁伐楚;二、文、武剪灭殷商;三、宣王征伐四夷;四、秦国尚武 图强。在《诗经》研究史上,颂战诗普遍遭到误读。秦人对其尚武习俗的展现, 以及殷周统治者对其武功的夸耀,成为颂战诗遭遇长期误读的主要区域。 5.周代婚俗下的诗经婚恋诗研究黄伦峰《诗经》中的婚恋诗是我国爱情文学的 源头。研究《诗经》婚恋诗,不仅可以做文学的解读,还可以做历史的考证,追溯 《诗经》时代人们恋爱、婚姻生活的状况。 二.对《诗经》中所出现的意象和习俗进行的研究 1.诗经水意象综论2002刘雅杰《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出现了大 量的水意象。水是万物之源,是人类生存、生活、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生活资料,因此水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又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寄托。以水喻人是古代文学作品经常采用的手法。《诗经》中的水意象内涵十分丰富,按其种类划分有三种情况:一是作为单独物象出现,称为单一型水意象;二是和其他物象结合在一起,称为复合型水意象; 三是人和水同时出现,称为人为型水意象。

文学作品赏析之诗经

《诗经》颂 摘要:诗经学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近百年的现代诗经学,是对传统诗经学的继承、革新和发展,完成了《诗经》研究的一次重要转型,从观念到方法,都发生了质的飞跃。现代诗经学前辈大师们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革命性的贡献,使受益的我们,对《诗经》的认识脱离传统的桎梏而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说达到他们时代的认识高度,还有待我们丰富和发展,其中某些观念和论断的偏颇,也有待我们来更新。 关键字:《诗经》、古代、文学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共有305篇,全书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的品。《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诗经》可以说是一轴巨幅画卷,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等,在其中都有形象的表现。《诗经》的产生,不仅记录了过去,也影响着之后中国的方方面面。 一、《诗经》简介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年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又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诗经》中写恋爱和婚姻问题的诗,或歌唱男女相悦之情、相思之意,或赞扬对方的风采容貌,或描述幽会的情景,或表达女子的微妙心理,或嗟叹弃妇的不幸遭遇,内容丰富,感情真实,是全部《诗经》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 二、《诗经》的文学价值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首先是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它的现实主义还处在一种自发的状态。由于《诗经》的作者身分、地位、境遇不相同,他们又都处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变革的时代,社会客观现实使他们自生情感,用诗歌来表现现实是他们情感抒发的最好形式。它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精神,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密切关注现实、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如“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汉乐府民歌,以乐府旧题写时事的建安诗歌,倡导“风雅兴寄”的

诗经研究期末考试复习题

《诗经》研究 1. 什么是三家诗? 指“鲁诗”、“齐诗”、“韩诗”三个解说《诗经》含义的学派,同属今文学派。西汉时曾为三家设学官(博士)。现均已亡佚,仅存《韩诗外传》。“鲁诗”属于今文经,毛诗与他们一起构成四家诗,毛诗属于古文经。 秦焚书后,汉兴而有三家《诗》,齐人辕固传《齐诗》,鲁人申培公传《鲁诗》,燕人韩婴传《韩诗》。又毛亨、毛苌传《毛诗》,是为四家《诗》之传授者。 汉时研究《诗经》的四家是齐派代表齐人辕固,鲁派代表鲁人申培,韩派代表燕人韩婴,以及毛诗学派代表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即齐、鲁、韩、毛四家。齐、鲁、韩三派,在西汉十分盛行,在朝里立有博士,成为官学,属今文经学。这三家诗有共同性,又称三家诗。三家诗都相当繁琐,解经一字,洋洋千言,也都使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成,所以这三家诗又称为“今文学派”、“今文经学”。今文经学,是经学中研究今文经籍的一个流派。 2. 什么是毛诗? 毛诗指西汉时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辑和注的古文《诗》,也就是现在流行于世的《诗经》。毛诗每一篇下都有小序,以介绍本篇内容、意旨等。而全书第一篇《关雎》下,除有小序外,另有一篇总序,称为《诗大序》,是古代诗论的第一篇专著。东汉经学家郑玄曾为《毛传》作“笺”,至唐代孔颖达作《毛诗正义》。今本《诗经》即由毛诗流传而来。《诗经》作为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经孔子删定,并教习弟子,后大行天下,流传于世。不可否认,《诗经》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而其之所以能够流传今日,毛亨、毛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毛诗创始人为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其中鲁、齐、韩三家为今文学家,在汉代立为官学;毛诗晚出,属古文经学。毛诗训诂简明,很少神学迷信内容,未被立为官学,只能在民间传授。东汉时受到重视,允许在朝廷公开传授。东汉末年兼通今古经学的经学大师郑玄,集今古文经学研究之大成作《毛诗传笺》,主要为毛氏《诗故训传》作注。三家诗自此渐渐衰败。《隋书·经籍志》说:“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宋”。 3. 什么是诗序? (1).《毛诗序》的省称。现存《诗序》有大序、小序之分。列在各诗之前,解释各篇主题的为“小序”;在首篇《关雎》的“小序”之后,有大段文字概论全经的,为“大序”(据孔颖达《毛诗正义》说明,应从“风,风也”句开始)。东汉郑玄《诗谱》,以“大序”为子夏作,“小序”为子夏、毛公作。《后汉书?儒林传》则有卫宏作《诗序》之语。宋代以来学者关于《诗序》作者众说纷纭,郑樵、朱熹等都有自己的说法。 (2).用诗写成的赠序。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上?方回》:“市井小人求诗序者酬以五钱,必欲得钱入怀,然后漫为数语。”元夏庭芝《青楼集?李芝仪》:“﹝李芝仪,﹞维扬名妓也,工小唱,尤善慢词。王继学中丞甚爱之,赠以诗序。” 4.什么是正变? 正风(正雅) 指《诗经》国风中的《周南》、《召南》。《诗·周南·关雎诂训传》“毛诗国风” 唐陆德明释文:“国者,总谓十五国;风者,诸侯之诗。从《关雎》至《驺虞》二十五篇谓之正风。”《诗大序》“至于王道衰,礼仪废,政教

《诗经》在国外发展状况

简述《诗经》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诗经》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包蕴着中华民族古老而华彩的文明,也是全世界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诗经》不仅在国内被广泛研究,在国外也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自流传之日起,关于《诗经》的研究便不绝如缕,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一些海外汉学家的研究成果卓著,为《诗经》在全世界的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诗经》的流传 据《吐鲁番出土文书》记载,其中有《毛诗郑笺小雅》的残卷,经考古学家研究证实系公元五世纪的遗物,正值“丝绸之路”昌盛的时期,从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诗经》通过“丝绸之路”在国与国之间的流传。“丝绸之路”始于公元前119 年张骞出使西域,到公元五世纪,这其中经过了六百多年时间,在此期间因未发现相关史料记载,《诗经》的流传情况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诗经》通过“丝绸之路”向中东地区传播至迟也应该在公元五世纪。 而《诗经》的东传则有确切的史料记载,据中国《南史·梁武帝纪》记载,公元541 年朝鲜百济王朝派遣使者请求梁朝派遣讲授《诗经》的博士,梁武帝派学者陆诩前往。而在此之前,据中国《宋史》记载,公元五世纪中叶,日本雄略天皇曾向中国刘宋皇帝致表,其中引用了《诗经》的诗句,可见在此之前, 《诗经》已经在日本被流传使用。 诗经》在欧洲的传播,大约开始于17 世纪,通过西方来华的传教 士译介给欧洲读者,起初是以法文的形式出现,直到18 世纪才有 了英译本,此后便不断有不同的版本出现。17世纪末至18世纪

初,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向外扩张的愿望要求更深入地了解中 国,入华的传教士为适应这一要求,加大了介绍古老中国文明的力 度,不断出现《诗经》译注。 而北美的《诗经》传入时间比较晚一些,直到二十世纪初才开始出现《诗经》的译注,最早也是由来中国进行传教活动的传教士进行传播,时间大约在19 世纪30 年代。虽然传入时间较晚,但由于美国经济的崛起,拥有丰富的物质基础,加上许多著名学者的加入,使得北美的《诗经》研究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 《诗经》在俄罗斯的译本最早始于1852 年,开始时一些作家、翻译家从法文、英文等文字转译,后来汉学家也加入译介行列。二.《诗经》在国外的研究情况 《诗经》外传之初,大多是以译介的形式在国外呈现,在早期通常被广泛引用,并未进入到深入研究。直到流传一段时间以后,才出现研究性著作。 “丝绸之路”沟通了我国与中东、罗马等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也促进了《诗经》在中东、罗马地区的传播。公元781 年(唐建中二年)所立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撰写者景净,叙利亚人,他在碑文中就曾引用《诗经》多处。虽然并没有对《诗经》展开研究,但引用本身就已昭示着对《诗经》理解领悟已经形成。 诗经》在朝鲜的研究可谓历史悠久,汉代时《诗经》传入,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到16 世纪,朝鲜大学者许穆精研中国经学,如今仍 保存着他的《诗》说,《诗》说阐释并贯彻了中国孔子的诗教思 想。到18 世纪,《青丘永言》出版,这是朝鲜第一部诗调集,充满 了对《诗经》的引录模仿和借鉴,同时其编撰也是借鉴的孔子编订 《诗经》的思想和经验。长期的殖民统治之后,到1945 年以后, 《诗经》研究继续成为韩国学者的进行汉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