遴选考试答题技巧精讲

遴选考试答题技巧精讲
遴选考试答题技巧精讲

目录

总-部分省份遴选笔试题分析 (2)

1-简答题、论述题答题方法论 (5)

2-案例分析题答题方法论 (7)

3-写作题答题方法论 (8)

4-对策型问题答题方法论 (10)

5-辨析题答题方法论 (13)

总-论我国公务员遴选制度的形成与意义 (15)

附: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试行) (17)

公务员遴选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8997930.html,)独家资料,已采用数字证书防伪技术,购买盗版将出现使用一段时间后乱码现象。

总-部分省份遴选笔试题分析

笔试的特点是考生通过解答试题,让主考机关了解自己的知识深度和广度。由于笔试有

很大的局限性,考生不能面对面地向招考机关展现自己,而是通过卷面间接展示自己的职业

能力,因此,有必要了解应答各种笔试题型常用的技巧。通过对近年来全国部分省份遴选考

试中笔试题的分析,应试者掌握必要的笔试技巧还是相当重要的。

近年来,客观性试题在遴选考试中所占的比重是日益减少的趋势,客观性试题使用较多

的有选择题、判断题。主观性试题也称为发挥性试题,这种试题在遴选笔试中所占的比重日

益增多,在最近几年很多省的遴选考试中甚至已经占到80%以上,需要应试者引起高度重视。主观性试题主要包括:辨析题、论述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阅读理解题、写作题等。一

般而言,辨析题、论述题考得比较少,阅读理解题通常会融入到案例分析题或写作题中来考察。

>>>判断题不能草率对待

判断题是要求应试者对一个命题作出正确或错误的判断,不需要说明理由。比如某省的

考试中有这样三道判断题:1、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与时俱进。2、对外开放既适用于社会

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凡是在民意测验中得票多的就是好

干部。

判断题的主要功能是考查应试者对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是对各种近似易混概念、事件

等分辨能力的测验。这种题看似简单,但如果草率对待,思路不对,同样会造成错误。

判断题答案只有两种:正确或者错误,没有第三种。因此,凡是不准确、不全面、不完

整或者模棱两可的命题,都属于错误命题。所以,应试者应该首先回忆需要使用判断的知识

内容,再分辨是非,找出干扰因素,作出正确判断。因此,上述三个例题中,例题一和例题

三都属于错误。

判断题目的设错手段主要有四种:即前提错、事实错、逻辑错、结论错,当然还有其他

设错手段。答题时,要把握好设错的特点,这样才能提高辨别错误的速度和准确性。无论如何,都要全面、细致理解题目陈述内容的含义,避免被迷惑。

在答题时,答案只有两种,因此必须要慎重,严格按要求作答,若需要改动,千万要处理干净,不要因涂改而产生歧义;更不能在作答处同时划上对、错两个符号。

>>>选择题要仔细分析比较

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二种。例如某省的笔试中有这样两道单选题:1、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是什么。后面四个选项是: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D.改革开放。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国的共产党员参加了缴纳特殊党费、支援抗震救灾活动,共缴纳特殊党费超过多少。后面的四个选项是:A.60亿元;B.70亿元;C.80亿元;D.90亿元。

多项选择题的例题有:1、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解决革命实践的问题上,曾出现的主要错误倾向是什么。后面的四个选项是:A.教条主义;B.投降主义;C.冒险主义;

D.经验主义。2、2008年北京奥运会确立和提倡的理念是什么。后面的四个选项是:A.绿色奥运;B.科技奥运;C.人文奥运;D.平安奥运。

选择题的主要功能是有效考查应考者对所考科目知识掌握的广度,较全面地检测应考者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解这种题需要考生有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判断能力,也需要冷静仔细地分析比较。答题时要掌握下列方法:

其一,淘汰法。先认真读懂题干,再把题干与第一个选择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看两者是否相符,不符就转入下一项,若前三项都被淘汰,就可认定第四项是正确的。当然,若仅读了第一项就认定是正确的,最好也把其他选项浏览一遍,以保证确认的准确性。

其二,确认法。这适用于正误判断和程度差异判断两种性质的选择题,当你快速读一遍选择题的题干和选项后,如果某一个选项最先被确认是正确的,便可将此项定为正确项。

其三,比较法。将备选项进行纵、横两个向度的比较,以各选项与题意要求差异的大小,分辨出合乎题意的选项,通过这种向度的比较,能较好地避免因漏选或多选而失分。

其四,猜测法。如果无法认定哪项正确时,不必太在意,可在平时知识积累与分析的基础上大胆地猜测。这样既不会太浪费时间,也不会影响情绪。

>>>辨析题的关键是判断

辨析题要求应试者不仅对一个命题要作出正确或者错误的判断,而且必须阐明理由,因此它主要测试应试者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某省的考试中有这样两道辨析题:1、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与依靠人民群众是相互矛盾的。2、领导者的威信主要靠权力树立。

在解答辨析题时需注意对题目进行分析,弄清是非实质,然后再判断是对还是错,并运用有关原理分析说明命题正确或错误的理由。辨析题与判断题的答案一样,也是只有两种:正确或者错误,没有第三种。因此,凡是不准确、不全面、不完整或者模棱两可的命题,都属于错误命题。由此可见,上述两个例题都是错误命题。

辨析题实际上是问答题的变种,是从正反两方面来理解基本原理,在做出判断后;阐述理由与做简答题一样。解题的关键是判断,而判断的准确与否又在于基本原理的把握,而基本原理的运用又必须首先对基本原理所含的主要理论内容、是非界限和正反两方面的观点有全面理解和掌握。同时,注意原理的运用必须慎重,结论的判断必须以对命题的认真分析为基础;对问题阐述观点要鲜明、简明扼要,对结论的理由不能逻辑混乱,自相矛盾。

>>>论述题(简答题)要紧扣命题中心

论述题在遴选考试的笔试中偶有出现,其内容一般是涉及到公共科目中政治部分中的一些重要的原理或者时事政治中最新的方针政策。

某省的考试中有这样两道论述题:1、试述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

系;2、党的十七大指出:“当前我国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试述你对此的理解。

论述题在遴选笔试的主观题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因为它要求应试者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有独到的见解,解题难度较大。考生必须知识面广,思路正确,有个人的发挥和创建,才能得到好成绩。

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确定本题所要论述的中心问题。作为论述题答案一定要有论述的中心议题,全部回答都要围绕着这一中心问题而展开。要善于精心选择论据,论点是否正确,关键要看论据是否充分,这就要求考生在论据的选择上要注意:论据要有针对性,所选论据必须是能说明论点的材料,对论点具有强化作用;论据要有代表性,不能堆砌材料,也不能生拉硬凑,对所用的材料要进行筛选。重视论述的方法,做到深刻全面。要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做到以事述理,以理服人,不能只讲空洞的大道理;同时要注意说理的逻辑性,材料的运用要符合逻辑,不能互相矛盾,在表达上要规范、准确。最后一定要做出鲜明的结论,这是全文所述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要紧扣命题中心,做到观点鲜明。

>>>案例分析题是重头戏

案例分析题主要是用来考核应试者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实践效果比较好,参加考试的考生反应也比较好,已经越来越成为遴选考试笔试中的重头戏。这类题要求考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揭示出其中隐含的道理或者原理。

比如某省的笔试中有这样一道案例:某县县委武书记生病了,住到了北京某大医院。尽管县委一再封锁消息,还是很快传遍了全县。开始是县委、政府的各局级领导干部,后来发展到各乡镇的领导干部们纷纷坐汽车、乘火车,风尘仆仆地赶到北京去看望武书记。然而,时间不长,“门前冷落车马稀”——没有人来探望了。原来,武书记的病因确诊了,是癌症。但没过多久,到北京探望的人又多了起来。原来,武书记手术以后的病检结果表明没有癌细胞,不久就康复出院继续回去工作了。该案例提出两个问题:1、此案例反映出了哪些问题?

2、此案例有何启示?考生在解案例分析题时需把握住下面的要领:

首先,考生必须了解案例分析所需要的相关原理和知识,这就是: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行政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和经济知识。

其次,在相关的学科知识中再选择最准确的原理。要在认真阅读案例材料、准确把握题意要求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原理。原理的选择是否准确,原理的运用是否恰当,决定了解题的成败。那么选择原理的要诀是什么呢?一要抓住案例情节的实质,以便确定分析的重点;二是运用原理紧扣案例进行分析,要根据材料描绘的情景选择原理和组织作答材料;三是分析得出的结论必须科学、准确。可见,上述案例提出的两个问题涉及到的是领导者的影响力原理,即领导者的真威信与假威信。

最后,要注意案例分析中的“四性”,即准确性、针对性、条理性和论述的纵深性。

>>>阅读理解题的技巧

阅读理解题称为材料分析题,这类题主要是检测应试者对文字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包括阅读材料和回答问题两部分,具有综合程度高、考查内容范围广的特点。纵观近年全国部分省份遴选考试,此类题大量涉及到的是该省的省情与发展战略研究。

考生在回答时要善于把握试题的出题依据。在近年来全国很多省的遴选考试中,我们看到材料分析题几乎都是涉及到该省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急需要解决的发展战略的问题,

在答题时,边阅读边思考,抓住问题的关键。阅读不同于看小说,要慢慢地读,在读的过程中,要弄清材料与所提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特别注意与答题相关的重要概念、重点观点、重要依据,并对他们进行分析理解,从而把握关键的东西。

同时,分析材料中的观点与材料主体思想的关系,弄清材料中的特定背景下为什么用这

些观点来反映中心思想,分析各重要观点与全文主体思想的逻辑关系,从而确定答题的角度。

>>>写作题的答题环节

遴选考试中的写作题,大多数是议论文。看起来这类题属于考查应试者的书面表达与写

作能力,但是它涉及到应试者的逻辑思维、形象逻辑、创造思维、理论分析,以及运用党和

国家方针政策等多种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试题,分为条件作文和命题作文两类。

比如某省的笔试中有这样一道写作题:“由‘竭泽而渔’再想到的”。要求字数不少于1500字。无论是哪种作文题,考生在做答时,都要注意抓住几个重要环节:提炼主题、构思结构、文字表述、润色补缺。

在写作技巧上注意要符合写作的基本要求。短小精焊,要避免因文字繁杂而超过限定字数;观点明确,中心突出。切忌论点过多,避免因此而引起的逻辑混乱、观点不明、思路分散;表意确切,用词要恰当。

在写作时,必须先弄清题意,再根据题意要求确定文章的体裁、中心思想,在此基础上

构思和组织材料。

一定要有理论高度,尤其能结合党的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

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方针,切忌写成散文或短篇小说。

写完后要仔细通读全文,看看中心是否突出,观点是否正确,层次结构是否合理,论据

是否有力。如有不妥之处,尽快修改。

公务员遴选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8997930.html,)独家资料,已采用数字证书防伪技术,购买盗版将出现使用一段时间后乱码现象。

1-简答题、论述题答题方法论

(公务员遴选网注:简答题和论述题的题型、答题方法相似,故在此把两者并起来讲。

当前的遴选考试中,有的地方还考这两种题型,有的不考。)

一、简答题

简答题顾名思义即为简要回答,答案应为题干考查的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

本观点、基本结论等。考查范围几乎涉及政治、经济、法律以及管理等各学科的内容。该题

型主要测查考生对所学的基本知识的认知、理解和运用。简答题由于需作答篇幅短,考查知

识基础性大,能够很好地体现考生的基础理论功底。

简答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基本原理、原则、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及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分

析能力。考生在解答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从公共科目考试来看,简答题按照以下思路解答:回答基本概念(即是什么);根据基本

概念回答基本概念的地位、特征、意义或者影响(即为什么);回答此与彼的区别、联系(即

怎么样)。

如果有专业科目加试,简答题可按照以下思路解答:回答基本概念(即是什么);重点在

于区分此与彼的差别和差别影响(即怎么样);概括回答该怎么样,如何去做,效果等(即怎

么办)。

考生可以按照下列步骤答题:

1、要认真审题,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使用表现问题实质的关键词语。

2、要清楚简答题解答的特点是针对性强,要观点鲜明,表述精练。解答时需开门见山,

抓住核心,突出重点。

3、答前先打草稿或列出提纲,然后按要点顺序答题,一般不用举例。

从应试的角度来说,解答这类题型,最好首先将概念的含义表达出来,即使在没有要求简答概念的情况下。然后对涉及的基本理论进行表述,系统全面地组织答案。但是总体来说,简答题作答要简明扼要,字字珠玑,句句恰切,不赘余也不可或缺。

总之,考生在进行简答题这类试题的解答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分配时间,掌握基本的实战技巧、充分利用考试规则、有效调动备考资源等方式,在考场上进行有效的作答。做到既能在短时间内把试题答完,又可以在解答的过程中,拿到较高的分数。

二、论述题

论述题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它除了考查考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外,同时,也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类题型能够系统地考查考生的理论知识体系。

论述题的解答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答题的深度问题;二是答题的整体完美度问题,包括答案的逻辑结构,语言的简练顺畅等。论述题解答得够不够深度取决于考生对理论知识的积累,这一点在短时间内或许无法得到迅速提升;但够不够完美则取决于考生对论述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的把握。因此,掌握恰当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对于考生提高答题技能以及取得高分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各地历年真题中论述题的命题特点,我们为考生总结了一套解题方法和技巧,具体如下:

(一)整体思路

解答一道论述题就是写一篇小论文,必须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有理有据。一般来说,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思路渐进深入地进行三段论式的阐述。例如:如何健全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考生拿到此题后,应能在脑海中迅速形成解答此道题的整体思路:第一步,是什么,即何谓“行政监督体制”?第二步,为什么,即我国现行的行政监督体制存在哪些问题?第三步,怎么办,即如何来解决上述问题?按照此思路来解答这道论述题,至少可保证答案的逻辑结构清晰严密。

(二)具体答题过程的技巧

1.确立中心议题。

这就涉及审题的问题。为了避免跑题,考生必须要对题干信息进行仔细推敲审定。拿上文所列举的例子来说,“如何健全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通过阅读这一题干,很显然可知答题时的论述重点应落在“怎么办”这一步,而非“是什么”和“为什么”,从而很快可确定本题的中心议题是“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方法和途径”。

2.选择论据。

对于这一点,主要取决于考生的理论知识储备水平。若考生具有较高的理论储备水平,在选择论据时能做到“信手拈来”,那么其答题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但是,这里依然有一些小的技巧能助考生提高答题成绩,比如,各考生可结合自己或他人的工作实践,为议题提供事实论据。

3.组织语言,进行论证。

在论证的过程中,也有些技巧可供考生参考。其一,在结构方面,应该尽量体现主次分明、条理清晰,比如主体部分写三段或者四段,最多一般不要超过五段。开头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尽快人题。一般来说,第一段不宜写得过长。其二,在具体的论述过程中,观点要比较鲜明、突出,要把所提出的每一个观点放在最突出的位置,比如段首,尽量出现在段首的位置,不要出现在段中或者段尾的位置,这样以便阅卷者很快地找到你所要表达的观点。尽量使你所提出的观点务实具体,不宜过虚过大。其三,结尾部分。一般而言,论述完后,考生最好能做一个简练的结尾,使整个论述过程更加完整。

2-案例分析题答题方法论

(公务员遴选网注:案例分析题是遴选考试中的必考题型,所占分值通常也很高。当然,有的地方叫法不一样,如“材料分析题”、“情景模拟题”、“公务处理题”等。)

案例分析题是向考生提供一段背景材料,然后提出问题,在问题中要求考生阅读、分析给定的材料,依据一定的理论知识,或作出决策,或作出评价,或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意见等。

案例分析题属综合性较强的题目类型,考察的是高层次的认知目标。它不仅能考察考生了解知识的程度,而且能考察考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考察考生综合、分析、评价方面的能力。因此,案例分析题是区分度很高的题目类型。

一、应试者容易丢分的几个因素

案例分析题让很多应试者望而生畏,他们在答题时往往感觉茫无边际,不知从何下手,因而很容易丢分。导致应试者容易丢分的几个因素:

1、看完题后,思维混乱,分不清题干中交待的是什么关系,找不到做题的切入点。

2、把题读懂了,但不知如何写答案。

3、开始写答案了,又担心写得不够全面,惟恐漏掉有关论述,结果越写越多,造成时间不够用。

4、答题快结束时,发现自己的观点前后矛盾,于是在试卷上涂改,越改越乱。

5、遇到关键性问题吃不准,而该问题又决定其他问题的解答,于是反复推敲,浪费大量时间,结果题目还是没有做完。

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做题经验不足或做题方法不妥。

二、案例分析题答题原则

案例分析题主要是用来考核应试者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运用原理恰当,理论与案例紧密结合,条理清楚。因此,在解题时需把握住下面的要领:

1、应试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由于案例分析题是根据案例所反映的情景而提出问题,这如同电视向观众展示一段故事情节后,根据情节提出问题要观众回答一样,考生不是案例当事人,而是观众,是局外人,只有把握好自己的位置,做出的答案才能正确。

2、根据案例选择最准确的原理。要在认真阅读案例材料、准确把握题意要求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原理。原理的选择是否准确,原理的运用是否恰当,决定了解题的成败。

选择原理的要诀:一要抓住案例情节的实质,以便确定分析的重点;二是运用原理紧扣案例进行分析,要根据材料描绘的情景选择原理和组织作答材料;三是处理好分析重点问题与分析重点相关问题所用原理的关系,防止所用原理彼此孤立,甚至相互矛盾;四是分析得出的结论必须科学、准确。

3、切忌空谈,分析要具体,条理要清楚,要以理明事,据事述理,不能只讲空洞的大道理,否则令人厌烦。同时,还要注意叙述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三、案例分析题答题步骤

1、迅速查看题中所问,初步判断考查方向;

2、带着问题去看题干;

3、根据问题的设置来确定所考查的具体知识。因为案例分析题的出题思路一般是先有所要考查的知识点,然后再据此设计案情和题目。

在分析题干时应注意:一般而言,题干中所给出的信息都是有用的,或是从正面提供答题线索,或是从反面提供干扰正确答题的信息,故应有足够的敏感度,不能忽略任何一个有用的信息,但也不要擅自增加条件。

分析题干时,应随手将题中所交代的关系画一个草图,列出题中各种人或物之间的关系、时间点,这样能使你对题有一个整体、明晰的认识,不漏掉任何一个有用的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问什么答什么,若没有问“为什么”,则不必答理由,答了也得不到分。

四、案例分析题答题技巧

1、寻找题眼。答题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找题眼,看其究竟要考什么。这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关系到接下来整个答题思路。

2、逐句阅读题目,查找案例的基本内容,考虑每个内容涉及的概念和法规并回忆起来。

3、根据试题要求,将所考内容和涉及的法规做一个三段论推理。即法规作为大前提,内容作为小前提,然后得出正确的答案。

总之,考前多做案例分析题,巩固已掌握的基本知识,积累做题经验,掌握基本的做题技巧,培养正确的做题方法和分析案例题的思路。平时练习时坚持勤于动笔,不能只动脑不动手,也不能刚想到一个模糊答案就急于翻书求证。而应先写出答案,再对照参考答案部分,检查自己的对与错,判断自己分析问题的思路是否正确,以求举一反三。应当注意的是,所谓解题技巧都是靠平时多练习培养出来的,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3-写作题答题方法论

(公务员遴选网注:写作题也就是最后一大题,要求写一篇800-1200字的文章,通常会先给一大堆材料你阅读。)

写作一般包括审题、立意、构思、成文、修改等几个环节,但由于诸多考生不能准确把握这几个环节的要旨而失分过多。根据教学和辅导学生备考的经验,建议考生应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审题过程中,角色定位问题

审题过程中,不仅要审内容要求、字数限制,更要注意有无身份限定。若有限定,则必须从虚拟身份的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即使没有限定,考生也必须摆脱固有身份,从虚拟身份——所报考岗位的高度思考问题,也即具有“类公务员思维”,就是要像省市级公务员一样思考所面对的问题。看待问题时需要客观、全面,针对某一事件,不是想当然地去下结论,而是全方位、理性地分析现象发生的表层原因及深层原因,找出问题的实质,然后着重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考生看到问题之后,不仅要思考问题产生之因,更要思考解决之策。想目前应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治标),长远来看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治本)。在论证写作过程中,重点展开所提出的对策,而不是就问题和原因做过多的分析。

二、立意过程中,对材料的整体性把握问题

对材料的整体性把握包括两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透过现象,把握材料的实质,明确问题是什么。

写作题的各个子材料表面上看杂乱无序,缺乏逻辑联系,但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即反映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考生要从各个子材料中跳出来,“居高临下”进行“俯视”,整体把握材料,理清各个材料之间的关系,找出隐藏于现象背后的实质,才能避免就事论事,使得论述深刻。

其次,理解命题意图,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

考生要准确把握材料主旨或精神,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如果指导思想错误,思路发生偏差,必然无法正确解决问题。

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需注意三方面内容:一是材料中包含感情色彩的语句。这样的语句中含有命题人的态度,考生需与之保持一致。二是权威的话语。这些话语往往是解决材料所反映问题的定性话语,为考生指明方向。三是相关的国家大政方针。例如:某省遴选考试写作题的一段材料这样写道:

对引起巨大争议的怒江水电工程,2006年水利部某负责同志表示,完全不开发保持原生态是不可能的,因为事实上怒江已不是原生态河流,但原先提出要充分利用怒江水资源,建设13级水电站,是一种掠夺性的开发。虽然当地希望尽早开发,但即便是没有争议的一两个水电站,也要在严格前期工作审查的基础上实施开发。要严格遵循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确保工程方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有序推进开发工作。

水利部某负责同志的话语为争议定下了调子:开发是一定的。在如何开发这一问题上也提出了指导性原则。如果再结合参考文献和十七大报告内容,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就显而易见了: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

三、构思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写作提纲的拟定

考试时间短暂,根本没有起草和大修改的时间,如果没有提纲,信马由缰,边想边写,文章容易漏洞百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纲就是应试者之“利器”。执此“利器”行写作之事,事半功倍。

提纲是构思过程的记录,也是构思的结果。构思过程中,要及时将思路记录下来,否则稍纵即逝。提纲的写法存在一定的技巧。

先考虑第一层次:确立一个什么样的论点,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然后考虑第二层次:每个方面选用什么材料,这几个方面存在什么样的逻辑关系,怎样开头、怎样结尾。

提纲初稿形成后不要急于写正文,要再次对提纲加以修改,梳理思路。经过第一遍的思考后,认识一定有所加深,这时,需要再次考虑论点是否合适。若论点改动,需按第一遍构思的顺序重新思考。若论点没有改动,则再考虑主体部分的几个方面是否完备,先后逻辑顺序是否合适,谁主谁次,然后考虑材料是否能够有效证明分论点。

注意:语言要精练,可选用几个关键词,只要体现思路即可。

(二)标题与内容的关系

标题有论点型与论题型之分。所谓论点型,指标题即论点;所谓论题型,是指标题只揭示文章讨论的问题,应试者所持观点在正文中揭示。在这里,我们将论点型标题视作“小题”,论题型标题视作“大题”。

论点型标题限定了文章的内容,在写法上只能是“小题”“大作”。

论题型标题文章内容的限制制性较小,应试者只要在论题的范围内选择一个自己比较容易驾驭的论点即可。这样,在写法上存在一个“大题”“大作”与“大题”“小作”的问题。如某省遴选考试考查的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内容,要求考生就如何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

事件的能力发表自己的看法,自拟标题,字数在1000~1200之间。我们不妨拟一个比较流行

的标题: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开“方”抓“药”,这是个“大题”。下面试分析一下两种写法:

1.“大题”“大作”

从“事前预防、事中应对、善后处理”全方位论证。此写法可以全面系统地解决问题,

但笔墨分散,受篇幅影响,论述不易深入。

2.“大题”“小作”

从其中某一方面入手,进行详细论述。此写法的关键在于第一自然段如何入题。要由面

到点,点面结合。如:“……,要应对公共突发事件,需事前积极预防、事中及时应对、事后

总结反思。但我认为事前预防、事后总结反思固然重要,但是公共突发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防不胜防;事后总结反思,只不过是为预防提供经验教训而已。因此,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关键

在于事中及时应对。”这样,既照顾了“面”,又突出了“点”,逻辑严密。

四、成文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材料的使用问题

材料的真实、典型、新颖无需赘言。关键谈两点:

第一,给定材料的引用方法材料为观点服务。借用给定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一要恰如

其分;二不可长篇累牍引用。如援引事件,可写为:“如给定材料中××事件”即可。引用材

料中专家、学者的话语,直接引用或间接引用皆可,但一定要精要。

第二,论证观点不是要堆砌材料,而是要对材料进行精辟分析,回扣论点。

(二)分旨句的使用问题

“条理性”是文章的评分标准之一,也是对公务员写作能力的基本要求。条理清晰的文章,一读便可把握写作意图,便于提高工作效率。对于评卷人员而言,读到条理清晰的文章,会顿感心清目明,分数自然会高一些。要使文章具有条理性,除了使用恰当的结构外,分旨

句的使用问题也不容忽视。

方法:将分旨句置于一自然段的开头,表达要准确、精炼。若一篇文章存在多个分旨句,各分旨句的句式力求统一。这样,可以给人一种简约、和谐之美。

(三)结尾的问题

结尾要照应开头,结合时政,升华主题。

(四)语言表达问题

从表达方式来看,五种表达方式中,叙述、议论运用最多,说明间或用之,描写几乎不用,切忌抒情。此方式主观性过强,倘用抒情,一是与语体相左,二是言辞易偏激,容易产

生政治倾向性错误。

公务员遴选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8997930.html,)独家资料,已采用数字证书防伪技术,购买盗版将出现使用一段时间后乱码现象。

4-对策型问题答题方法论

(公务员遴选网注:对策型问题有时出现在案例分析题中,有时出在写作题中。但不管

怎样,都是给一堆材料,让你谈谈怎么去应对、解决问题。)

遴选考试的目的是很明确的,其中之一就是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解

决问题的能力,则表现在解决给定资料中所反映社会问题的能力上。考查这种能力的就是对

策型问题(包括案例分析题及写作题中的对策),是必不可少的题型。早几年的出题方式是直接问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后在题干里逐渐出现解决问题的“建议、方案、措施、办法、看法”等。近些年来对策题的问法更隐蔽了些,如要求答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见解、有效途径,以及此类问题如何避免等。虽然问法不同,但读过题后,你应立即意识到,这都是对策题。

我们根据多年来的辅导、阅卷的体会,作了如下的归纳总结,提供给考生参考。

一、对策条项的调控

这里的调控是指列出对策的条数、序列、字数。其实这是一种答题时的基本设计。因为解答对策题,为了清晰好读,大都是要排序列条的,列多少条为好,一般5~8条为适中。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多有少,阅卷者大多都有参考答案,由于那里列着若干条,所以他们有意无意地根据参考答案,一一对照。如果列条项少了,可能因不全面有遗漏被扣分;若列条项过多,可能显得重点不突出,琐碎杂乱。所以考生可根据自己的解答思路选用5~8条,然后根据自己在草纸上的列纲,考虑按主次轻重,将选用条项排出顺序,再过到答卷上,这样可避免本末倒置。说到各条字数,要有基本的估量,题干要求写多少字,根据所列条数分配,尽量写足,争取每项解答得更圆满些。

二、对策通项的运用

由于资料的选材意向,重点是“三点”问题:热点、焦点、难点。而突出的是社会重大事件、现象、问题等,所以提出解决的对策,应该多从宏观、大局来考虑,于是就有了规律性的几点,即法规、监管、惩治、监督、举报、宣教等,一般叫它通用条项。多数重大社会问题,如食品安全、交通事故、矿难事故、环境污染、豆腐渣工程、假冒伪劣等,其产生多是因以上几个方面造成的,所以就必须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严厉加以惩治、强化监督举报、加强宣传教育等对策。这些都是从宏观的方面、大的方面提出的,所以成了必不可少的重要对策。当然也可以使用别的说法、别的角度,比如可以从法律、经济、管理、教育、行政、技术等角度去提出对策。回答所列对策,除了从宏观的方面、大的方面提出外,还要从微观方面、具体做法上提出,以使所提对策更加全面、圆满、具体。对于解决重大社会问题的对策,也可以从身份、地位的角度去提出,比如对安全、环保、伪劣等问题,可从政府、企业、媒体、群众等方面去写,写起来可能会更具体,更可操作。

三、对策条项的类别

目前考题资料的内容,可分两种类型,即社会重大问题的、公民道德素质的。前者为大多数,所列对策可参考选用上述宏观通项。但对于后类资料,其对策则不宜列用宏观通项,因为对策的对象有所不同。后者所给资料若是涉及公民素质、道德文明一类的,应对的对策多采用宣传教育、强化自律、道德约束、文明熏陶、制度保障、法律规范、典型榜样、表率作用、环境感染等条项,而通用条项中的监管、惩治、举报等则不好用。有些省的题曾连续几年都是这一类的,如证人作证、网络募捐、感恩意识、大学生就业、扶老救助等资料,应对对策应当多从思想教育、道德规范、制度约束等政治、意识的角度入手解答。

四、对策条项的新与深

在提出重大社会问题的对策时,不少考生抄用通行套路,所列对策生搬硬套,毫无变化,致使答卷出现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这种答法特为阅卷者生厌。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这种不良效果,考生应在新、深上下工夫。新与深的对策写法是相关联的,有深度就有新意,要有新意须有深度。比如“健全法律法规”一项,这几乎是所有考生所列对策的首条,就是不少学者所写学术论文也这样列为首条。其实有些社会问题的解决,并非在法律法规的“健全”上。当前社会现实中出现较多的现象则是由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没有依法行政导致的,所以若是将这条对策改为“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必须强化严格执法”,就会更有针

对性,更能说到关键处。写此项,如果考生采用“健全完善法律法规”的对策,你必须明确是否是不健全不完善,如不健全不完善,就得提健全、完善什么内容才行,否则就成空谈。再如“加大监管力度”一条,可以改用“强化监管必须实行问责制”,可提出监管部门及工作人员,首先应明确责任,转变职能,达到职责分明。提法具体,写起来也就有针对性。同样,在用“表彰奖励监督举报”一项时,应提出“首先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因为没有对监督举报者的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制度,再重的表彰奖励效果也不明显,这就是这一项的深度。又如“建立预警应急机制”,深入一步说,应该强调的是应急机制的质量、快捷、高效的问题,不管是建还是没建。还有一条对策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端正掌权者的政绩观”。解决问题不提这一条,其他对策则往往是苍白无力的。掌权者错误的政绩观不矫正,别的对策就行不通。正如国家环保总局有位领导人,到某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时,所总结的“当官的问题不解决,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这是一句一针见血的结论。如果考生对有些社会问题的解决能提到这条对策,那就是抓住了牛鼻子,证明该考生看问题敏锐,分析问题深刻,所提对策既新又深。

五、对策题应对普遍存在的缺陷

在解答对策题时,不少考生普遍出现几个通病,那就是答案过于简单、不具体、不可操作、缺乏新意。过于简单表现在每条仅简单的一句话,抽象、虚空。按题干要求字数说,也不足、不完善,所以得分大受影响。如果题干要求300字,你列7条,每条一句占一行,总共才140字,显然无法说清每条做法。过于简单则不可操作,仍无法体现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的办法就是将每条对策在阐释时尽量具体化。比如“加强宣传教育”,怎么加强法,可以写出宣传什么,用什么方式,宣传对象、效果预测等,以此体现可操作性。如何使所列对策有新意,则要考虑对策的具体性、实效性,其见解独到,方案可行。比如“加大惩治力度”一条,一般考生仅此一句,却对如何“加大惩治”没有更好的说法,如果提出“让违法者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思想上后悔莫及”,处理方法就过于严重了。还可提出完善法律,加大违法成本,让违法违纪者罚得“心跳”,赔得“肉疼”等,用这些严词厉语去写会更能说明问题。还有对不明确的事项对策不轻易写,比如不了解对某个问题的法律规定的具体情况,就不能写“健全完善”,避免对策充数,囫囵吞枣。

六、注意分清两处对策的差别

有两种题涉及写对策,一种题直接要求答出解决某个社会问题的对策、措施、建议等;而另一种对策出现在最后的写作题中。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两种对策的写法是有差别的。

一是针对对象不同。答题中的对策是针对社会问题来的,面宽;写作题中的对策是针对考生立论的论点来的,面窄。比如“环境污染”资料,答题中的对策是解决治理环境污染的;而写作题中考生若拟题是《治理环境污染刻不容缓》,那文中的对策则是“怎么刻不容缓地治理”,在“刻不容缓”措施上做文章。尽管在条项内容上两种对策是相通的、相近的,但所强调的侧重点不同。

二是条数不同。两处所列对策的条数是有讲究的。答题中的对策条数尽量求全,以免漏项;而写作题中的对策却不在求全,而在于抓重点、抓要害,发挥有力论证的水平。

三是概括句不同。答题中的对策头一句可集中写也可松散写,只要说明确;写作题中对策头一句却求精炼、概括,常用严词,如“严厉、彻底、坚决、必须”等,以示强化。写作题中对策的概括句,是体现考生写作水平的重要看点。

四是解释不同。答题中对策首句后面的解释,要求具体化、重操作;写作题中的对策首句后面的解释,手法是分层次、引例语、强论证。因篇幅允许,所以可以引经据典,使内容更充实。

5-辨析题答题方法论

(公务员遴选网注:辨析题可以说是要求先辨析对错的简答题,在遴选考试中考得比较少,偶有出现。)

辨析题主要测试应试者的判断分析能力或知识的应用能力,考查应试者对多个知识点或同一知识点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间关系的理解,通常是提出某个命题,要求应试者首先对所提出的命题作出明确判断,再根据有关科学原理陈述判断的理由。

在遴选考试中,辨析题或者不考,或者分值只占卷面分值的10%,有些考生对该题型往往不如对论述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作文题等分值较大的题型重视。

>>>辨析题失分的原因

在遴选考试中表现出来的辨析题失分原因,概况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辨析题认识不够。遴选考试的辨析题,既要辨别分析到位,又要答出3至4个层次来。不知道这个要求,就可能答不出自己本来也会的内容,自然就丢分。

其次,缺少考试经验。辨析题应先作出是否正确的判断辨别,这在给分标准中占1分。有的考生缺少考试经验,不知道先做辨别,上来就答为什么对或错,结果损失非常宝贵的1分。

第三,不会根据辨析题的不同类型和内容要求,进行辩证分析、正反分析、双向分析。如辨析“精简机构是政府改革的关键”。有的考生在作出判断后,要么只答“精简机构是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机构精简,才能……。但这并不是政府改革的关键。”却没有回答题目中政府改革的关键是什么;有的考生只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应该……这就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因此,转变政府职能是我国政府改革的关键。”却没有指出题目中精简机构为什么不是我国政府改革的关键。正确的答法是将上述两种回答结合起来。

第四,不知道对辨析题中正确的前提也要给予适当的分析。有一类辨析题属于“前提结论型”,这种辨析题的前提一般是正确的,但由此前提推出来的结论却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如下述辨析题:“行政执行要求忠实于决策。因此,贯彻决策不能走样,要句句照办。”有的考生一看这是个错误的观点,就习惯地直接指出执行决策要从实际出发,要和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不能句句照办,教条执行,但对“行政执行要求忠实于决策”这个正确的前提只字不提。这样,少了一个答题层次,就少答了1分。

>>>辨析题的答题艺术

一般说来,辨析题是考生比较熟悉的一种常见题型,拿到及格分没有问题。但遴选不是过关考试,而是只要前几名的择优考试。要想在严酷的竞争现实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借鉴细节管理的方法,把辨析题应该答的每个步骤、每个层次都答出来,才能拿到80%左右的辨析题分。答好遴选辨析题,要注意以下要求。首先,层次要清楚,并且不少于3个层次。层次清楚不只是辨析的内容有明显的逻辑层次,而是要用序数词清晰地标明三个层次。如下面的辨析题:“《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职务实行委任制和聘任制”。正确答法是:(1)该说法错误。

(2)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初期,依据的是1993年10月开始实施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该条例规定公务员职务实行委任制和聘任制。所以,早期的公务员管理中,公务员的职务可以实行聘任制。(3)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职务实行选任制和委任制,取消了公务员职务实行聘任制的规定。因此,这种说法虽然符合

公务员制度早期的实际情况,但现在却是错误的。

其次,一定要先作出“该说法、观点错误或正确”的定性判断。这是辨析题答案的一个层次,也是规定的答题要求,哪怕只是写了“对”或“错”一个字,也能拿到这1分;反之,不仅拿不到这1分,有时还会因为没有先作辨析而对整题扣分。

第三,根据辨析题的不同类型,在辨别之后酌情进行辩证分析、正反分析、双向分析。如对于辨析题“在我国经济活动过程中,政府的角色是‘运动员’和‘裁判员’的统一”,回答时不仅要指出政府不应该怎样,还要指出政府应该怎样。

该题答题要求是:(1)错。(2)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政府在生产经营性的经济活动中,既直接经营管理企业,扮演“运动员”的角色,又负责经济的调控,扮演“裁判员”的角色,政府的这种双重角色在当时虽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它毕竟是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重大弊端。(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市场竞争中的“运动员”;政府是宏观调控的主体,担当市场经济活动的“裁判员”。政府一般不应直接从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充当“运动员”的角色。(4)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明晰产权关系,改变政府在生产经营性经济活动中的双重身分,是增强企业活力,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

第四,对辨析题中正确的部分也要作为一个答题层次简要阐述。遴选辨析题属于管理科学和行政管理内容时,经常用“前提结论型”。虽然辨析的主体部分是结论部分,但不论对错,都要把正确的前提再强调一下。

如辨析题“前人曾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那么,在工作实践中要注意提高非强制性影响力。”正确的答题要求是:(1)这一观点正确。(2)该题中引文的意思是:凭借武力或暴力让别人服从,并不是别人心里真正愿意服从,而是因为力不从心不得不服从;通过“德治”去感化别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地尊重与服从。这是我国古代正确的管理思想,是重视非强制性影响力的反映。(3)在日常工作的实践中,既要坚持依法行政,又要重视以德治国,注意品行修养,培养良好人格,发挥非强制性影响力的作用。

第五,慎作“不完全正确”的判断。在遴选考试中的确有“不完全正确”这种类型,但实际上很少出现,即使题干前后两部分中有一部分正确,也要把该题判断为错误。原因在于一些管理类的知识或观点,如果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就会觉得都有道理,为了在评改试卷时减少不确定性,命题时一般很少出“不完全正确”的辨析题。如“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考核内容,主要是德、能、勤、绩。对领导职务公务员的考核,则是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尽管后半部分正确,仍要把该题视作错误。

此外,考生还要善于运用模糊答题法。辨析题的评分规则往往规定:“辨析错误的本题给0分”。即一道辨析题通常满分5分,一旦辨别错误,不管后面分析阐述如何,一律是0分。也就是说,辨析对了未必满分,但辨析错了一定扣完所有分。考生如能正确辨别自不必说,如果对某题确实没把握辨别,就要利用该规则,不去指出对错,有意丢掉这个层次的那1分,只按自己对该题的倾向性判断去作适当阐述。在这种情况下,阅卷者遵循慎给0分的原则,一般会酌情给分,考生可避免该小题完全失分。

总-论我国公务员遴选制度的形成与意义

(公务员遴选网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通过本文,你可以更详尽、严谨地了解公务员遴选这一制度形成的过程,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好此考试。)

公务员遴选制度是2009年在我国党政机关启用的一项公务员交流制度,它是交流方式的一种创新手段,其实质是竞争性转任,即意味着已经具有公务员身份的基层公务员通过考试竞争被择优录取到上级党政机关工作。遴选制度是上级党政机关补充人员的一种合理方式,本文主要论述公务员遴选制度及其确立的背景以及意义。

1.公务员交流的新渠道——公务员遴选制度的确定

1993年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公务员的交流制度做了详细的解释,当时的交流制度有调任、转任、挂职锻炼和轮换。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将交流的方式减少为三种,分别是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可见已经撤销轮换这种交流方式,由于轮换和交流的性质和结果是一样的,都不改变公务员的身份,只引起行政职务的变更,因此轮换就与转任合并,统称为转任。①

在0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章第六十五条规定,“公务员在不同职位之间转任应当具备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对省部级正职以下的领导成员应当有计划、有重点地实行跨地区、跨部门转任;对担任机关内设机构领导职务和工作性质特殊的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应当有计划地在本机关内转任。”要注意的是,转任是在公务员队伍内部进行交流的方式,不涉及到公务员身份的变化。②公务员遴选制度通过公平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将已经具有公务员身份的基层公务员中的优秀者交流到上一级党政机关。交流不涉及公务员职务或级别的升降,不以交流程序代替公务员的职务升降程序,不以交流为手段变相的晋升或降低职务或级别。遴选采取个人自荐并经组织推荐报名,范围面向区县及以下机关公务员进行考试并择优录取。遴选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就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

2.遴选制度确立的背景

2.1新进入国家党政机关的公务员经验少,难以较快的适应党政机关的新环境

新进入的国家党政机关的公务员多为刚毕业的应届大学生,经验少,难以较快的适应党政的新环境以及处理党政新工作。高层次机关“三门”干部多,基层干部比例偏少的现状总是为人诟病。由于近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应届大学生成为主力军,他们从家门——校门——机关门的“三门”弊端显现,没有工作经验钳制了他们的实际工作表现,基层公务员是我国公务员的宝贵财富,应该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

2.2作为级别层次较高的上级党政机关,更需要优秀的基层工作者的加入

作为高层次机关的公务员需要肩负决策和领导的责任,基层工作者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的建议和意见是来自基层的声音,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和政策实施的可行性,优秀基层工作者的加入,使得上级机关的活力显现、公共决策能力提高。

2.3相配套和补充的公务员录取资格规定的出台

近年来应届毕业生越来越多的进入公务员队伍,“考碗热”持续增温,但是公务员招考却出台了新政策——自2012年起,公务员招考出台了新政策,即“省级以上机关录用公务员,

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应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录用”;同时健全从大学生村官、村党支部书记和工人、农民等基层一线人员中考录公务员的制度,积极鼓励和引导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机关工作。这为公务员遴选制度下的基层公务员提供了后备军。

2.4基层公务员激励动机不足

由于基层公务员一直处于“国家干部”体系之外,且报酬过低,同时低层级公务员要想晋升职务,难度大,时间长,打击了基层公务员的信心,导致一部分基层公务员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造成了公务员利己心的错位,追求“体制外的利益”,中国的公务员不允许西方文官制度中的政治中立原则却过分强调公务员追求公共利益的“政治人”特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应然命题,但是却忽视其经济人的自利性的经验命题。基层贪污腐败现象严重。我国现代公务员体制应破除逐级晋升原则的限制,应建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选人用人机制。公务员遴选制度无疑是创举。

2.5公务员遴选试点工作的成功

早在2009年青海、银川等实施了吸收“草根”进入公务员队伍的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紧接着上海深圳等地的公务员遴选工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些试点的经验有利于我国全面遴选工作的开展。

3.公务员遴选制度确立的意义

3.1消除了人才流动的壁垒,完善了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

公务员遴选是上级党政机关补充人员的一种合理方式,与岗位相匹配的人才得到录用,提高了选人用人的质量。这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政府机关的体现,充分挖掘基层公务员的潜力是遴选制度的应有之义。

3.2是创新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有效手段

从现实调查层面看,公务员工作尤其是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单一枯燥,经常重复一件事情,规范化程序化的特征容易使公务员感到身心俱疲。曾经有学者做过调查,在其研究的关于公务员工作满意度的368个样本中有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我所从事工作很单调”,填写“基本符合”和“完全符合”一项的有207人,占问卷人数的56.3%,只有42人认为“我所从事的工作不单调”,占总问卷人数的11.4%。③从激励理论来看,根据激励体制的显示方式可以分为显性激励和隐形激励。显性激励是指可以由第三方评判的用方和劳动者的契约关系,比如说绩效考核、工资等;隐性激励是指不能被第三方评判的契约关系,比如现代人更看重工作的晋升机会等方面。在隐形激励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工作激励。工作激励的方法有工作轮换和交流。工作激励在公务员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积极作用。公务员工作尤其是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单一枯燥,规范化程序化的特征容易使公务员感到身心俱疲。从这个意义上说,遴选制度是对基层公务员的一种激励和认可。

3.3有助于提升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幸福感和爱岗敬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著名心理学家、管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理论反映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的五个阶段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并且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因此关注公务员情感上的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显得十分重要,遴选制度为基层公务员展开了一项新的视野,有利于其对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实现。

3.4形成了公务员队伍结构更优化的机制,是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创新之举

由于基层公务员的遴选方式是在考试竞争中被择优录取到上级党政机关工作,利用竞争手段是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中共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之一。”有序的竞争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和整合资源,作为中国最特别的关乎到国家建设和百姓幸福的公务员职业,竞争是有效地选拔人才的方式。我国隋朝时实行的以竞争考试为核心的科举制度就使我国成为了当时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公务员制度的创新,体现了我国政府科学管理中提高工作效率、激励下层公务员以优化公务员结构所做出的努力,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创新中的重要的一笔。继续推进实施基层公务员遴选制度是大势所趋。当然遴选制度在我国才初步实施,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还会有很多问题,我们应本着方向不变,形式创新的原则来积极的应对,使我国公务员制度更加的完善和富有活力。

附: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试行)

(公务员遴选网注:这个规章是2013年5月颁布的,全国所有地方今后的遴选公务员考试,都将按它说的来做。所以可以大致看看,了解遴选考试的基本流程和情况。)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优化领导机关公务员队伍结构,建立来自基层的公务员培养选拔机制,推进和规范公务员公开遴选工作,根据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公开遴选,是指市(地)级以上机关从下级机关公开择优选拔任用内设机构公务员。

公开遴选是公务员转任方式之一。

第三条公开遴选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坚持能力素质与职位要求相适应,坚持考试与考察相结合。

第四条公开遴选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

第五条公开遴选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发布公告;

(二)报名与资格审查;

(三)考试;

(四)组织考察;

(五)决定与任职。

第六条市(地)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负责公开遴选工作的综合管理和监督检查。

公开遴选机关按照公务员主管部门的要求,承担公开遴选的有关工作。

第二章申报计划与发布公告

第七条公开遴选机关在进行公务员队伍结构和职位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提出公开遴选职位及其资格条件,拟定公开遴选计划,报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

第八条公务员主管部门制定公开遴选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九条公务员主管部门根据公开遴选方案,制定公告,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公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公开遴选机关、职位、职位简介和资格条件;

(二)公开遴选范围、程序、方式和相关比例要求;

(三)报名方式和需要提交的相关材料;

(四)考试科目、时间和地点;

(五)其他相关事项。

第三章报名与资格审查

第十条公开遴选报名一般采取个人意愿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

公开遴选可由公务员本人申请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经组织审核同意后报名,也可征得本人同意后由组织推荐报名。

第十一条报名参加公开遴选的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品行端正,实绩突出,群众公认;

(二)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和2年以上公务员工作经历;

(三)公务员年度考核均为称职以上等次;

(四)具有公开遴选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和任职经历;

(五)报名参加中央机关、省级机关公开遴选的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报名参加市(地)级机关公开遴选的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六)身体健康;

(七)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资格条件;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公务员主管部门和公开遴选机关不得设置与公开遴选职位要求无关的报名资格条件。

第十二条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参加公开遴选:

(一)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有关的专门机关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二)受处分期间或者未满影响期限的;

(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到定向单位工作未满服务年限或对转任有其他限制性规定的;

(四)尚在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三条报名人员应当向公开遴选机关提交报名需要的相关材料,提交的材料应当真实、准确。

公开遴选机关按照职位资格条件对报名人员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在规定的时间内确定报名人员是否具有报名资格。

第十四条对未达到公告规定比例,不能形成有效竞争的公开遴选职位,经公务员主管部门同意可予以取消,允许该职位报名人员改报其他职位。

第四章考试

第十五条考试采取分级分类的方式,根据职务层次和职位类别进行。

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由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实施。经公务员主管部门授权,面试可以由公开遴选机关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笔试主要测试政策理论水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第十七条面试人选根据笔试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按照公告规定的比例确定。

第十八条面试主要测试履行职位职责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面试的内容和方式应当针对各职位的特点和要求分别确定。必要时,可以进行职位业务水平测试。

第十九条面试考官一般不少于7人,其中公开遴选机关以外的考官一般应占三分之一。面试考官应当挑选公道正派、理论素养高、熟悉公开遴选职位相关业务、具有干部测评相关经验的人员担任。

第二十条根据笔试、面试成绩,按照公告规定的权重确定考试综合成绩。笔试、面试成绩和考试综合成绩应当及时通知本人。

第五章组织考察

第二十一条公开遴选采取差额考察的办法。考察对象根据考试综合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按照公告规定的比例确定。

第二十二条公开遴选机关对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情况及其政治业务素质与公开遴选职位的适应程度进行全面考察,重点考察德的情况、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程度。

第二十三条考察可以采取个别谈话、民主测评等方法进行,也可以采取德的专项测评、实绩公示、业绩评价和履历分析等方法。

对在基层一线窗口单位工作的考察对象,要注重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

第二十四条公开遴选机关派出两名以上人员组成考察组。考察组一般由干部(人事)部门的人员和熟悉公开遴选职位相关业务的人员组成。

第二十五条考察对象所在机关应当积极支持和配合考察组工作。

第六章决定与任职

第二十六条公开遴选机关根据考察情况和职位要求,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集体讨论决定拟任职人员。

第二十七条公开遴选机关对拟任职人员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为7天。公示期满,对没有问题或者反映问题不影响任用的,报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备案后,办理调动和任职手续;对反映有严重问题并查有实据的,取消公开遴选资格。

第七章纪律与监督

第二十八条公开遴选工作中存在应当回避情形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务员主管部门视情况予以责令纠正或者宣布无效;对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调离工作岗位或者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规定的编制限额、职数和职位要求进行的;

(二)不按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的;

(三)擅自变更公开遴选政策,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公开遴选工作中徇私舞弊的。

第三十条公开遴选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务员主管部门或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调离工作岗位或者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泄露试题和其他公开遴选涉密信息的;

(二)伪造考试成绩或者其他有关资料的;

(三)协助参加考试人员作弊的;

(四)违反考察纪律的;

(五)因工作失职,影响公开遴选工作正常进行的;

(六)违反公开遴选工作纪律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一条对违反公开遴选纪律的报名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取消公开遴选资格、调离工作岗位或者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公开遴选工作要接受监督。公务员主管部门和公开遴选机关应当及时受理举报,并按照管理权限进行处理。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四条公开遴选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人力资源师二级职业道德题目答题技巧

科目代码:130 2013 年5 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职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等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卷册一:职业道德 理论知识 注意事项:1、考生应首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用钢笔、圆珠笔等写在试卷册和答题卡的相应 位置上,并用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处。 2、考生同时应将本页右上角的科目代码填涂在答题卡右上角的相应位置。 3、本试卷册包括职业道德和理论知识两部分: 第一部分,1—25小题,为职业道德试题; 第二部分,26—125小题,为理论知识试题。 4、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所有答案均不能答在试卷上。 5、考试结束时,考生务必将本卷册和答题卡一并交给监考人员。 6、考生应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如果不按标准要求进行填涂,则均属作答无效。 地姓区:名: 准考证号: 第一部分职业道德 (第1—25 小题,共25 道题) 一、职业道德基础理论与知识部分(第1~16 题) 答题指导: ◆该部分均为选择题,每题均有四个备选项,其中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多项选 择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 ◆请根据题意的内容和要求答题,并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 ◆错选、少选、多选,则该题均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第l~8 题) 1、在西方,“道德”(MORALE)一词引申的意思是( B) 。 (A)已经得到了,不再做了(B)规范和行为品质 (C)道路、路径(D)潮流和趋势 2、下列说法中,正确地反映了道德与法律差别的是( C ) 。 (A)在管理效力上,道德比法律的作用效果差 (B)在适用范围上,道德比法律的适用范围小 (C)在调节时效上,道德比法律具有自觉性和事前性的特点 (D)在社会地位上,道德比法律地位低、权威弱 3、下列关于职业活动内在道德准则的理解,正确的说法是( C ) 。 (A)对企业的忠诚,实际上就是对出资人的忠诚 (B)摆脱审慎,敢于冒险,是对职业经理人的职业品质要求

高中语文考试答题技巧

语文考试130以上技巧。 语文答题有技巧的。当初高考语文一百三多,每次模考一百二以上,从未失手。现在给高中的学子传授答题经验~这些是只会念答案老师不会讲的,想听的进。保证语文成绩有提高。 古诗看到题之后一定先分类,分成唐诗、宋诗、豪放词、婉约词。不同的类型回答时内容是不一样的。因为唐诗是以情入诗,宋诗是以理入诗。比方我们正常生活中表达思乡,成天把思乡挂在嘴边是低级的表达情感的表现。写景才是王道,比方写明月,进而写到家乡的月~比方写捧起家乡的黄土狂吻。这比单纯的语言表达强多了。请同学们记住,唐诗都是以景写情,触景生情的。反应到答题上,你要记得这样几句话。写上了老师绝对给分:以景写情,触景生情,诗人通过对某某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某某感情,情景相生,使无形的人的愁思有形化,使有形的景色沾染了诗人的主观感受下面举例子,最后总结唐诗得分三步走“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廖乱边愁说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这是唐诗啊!更进一步是边塞诗,我们通过后两句来体现怎么答题. 一般出题格式是这样的:某句写的好不好,好在哪里,去掉行不行之类的。这是历年出题的唯一套路,其他出题方法和这个是等价的,因为他让你回答的内容是一定的。这里举例,上诗中后两句表达好在哪里?,通过对本题的解答说明答题的三步走战略答古诗题,在卷面上写出来的东西第一步是翻译。第二部是叙述好在哪,第三步是总述第三步综述:这样描写情景相生,需的情实的景虚实相生。更富有感染力。答题完毕第一部翻译:诗人前一句通过廖乱和边愁两个字描写主观感受,后一句秋月长城是对边塞景物的捕捉与描写第二部好在哪:诗人通过对秋月长城萧索空阔景

物的描写使无形的作者的边愁有形化,跃然纸上更富有感染力。诗有形的边塞景物沾染了作者浓烈的愁思。总结起来,答题点得分点给分点有三个,这三部打全了,老师不敢扣分。第一个得分点就是找到诗人写景的句子或词,进行简单的翻译,说明写的是什么景,表达的是什么情。例子中抓住的是秋月长城,是边塞的景,情是廖乱的情是边愁。紧扣边塞的景,边愁第一部的分就得到有形的景(答题时具体写出是什么景,如秋月长城)与无形的愁相结合,使作者无形的愁思有形化更形象更感人,使有形的景物沾染了诗人的主观愁思语文的作用就是让我们学会一个字扯如果多加一个字那就是蛋第三步更重要、告诉批卷的:总结起来,诗人的表达技巧是情景相生虚实相生,写作方式是触景生情我们现在进行唐诗的扫尾工作。再叙述叙述出题人的出题方式,和在三步走基础上的不同答题技巧关于第一个题眼,就是找到写景的最传神的那个字呗。比方用烂了的例子春风又绿江南岸“然后翻译这句所在的句子,然后走我的第二部和第三步”这是从写景上出题。下一个主观感受,是从抒情上出题,先说明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感情。再接第二部第三步有时候更简单,三步走里只问你一步。比方两个诗歌的对比杜牧的包羞忍耻是男儿和王安石的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的主题思乡对比那就只答第一部和第三步呗,先说说全诗写了什么,再说写的东西表达了什么这正是三步走战略的第一部与第三步表达技巧:对比,联想,拟人,回文,顶真比喻想象夸张,衬托我心飘摇悬似旆君意的的高如鸿。好在哪?第一部:诗人描写了飘摇的旆和意志高昂的鸿雁,写描(翻译)写了作者内心的飘摇与友人赴官的意满第三步表达了诗人不得志的惆怅与对友人赴官的真挚祝贺与向往。 上边两个大家都会了吧。第二部:诗人通过将心情与飘摇的旆和高鸿

职业道德素质试题答案大全

第 1 题 (2分) 尊重学生人格要求教师做到()看待学生 A 义不容辞 A 客观公正 B 积极主动 C 平等地态度 答题错误正确答案是:A,C 第 2 题 (2分)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 )。 A 素质教育 B 创新教育 C 劳动教养 D 法制教育 答题正确 第 3 题 (2分) 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A 对保持旺盛生命的慨叹 B 对知识博大精深的慨叹 C 对知识更新重要的慨叹 D 对学习知识重要性的慨叹 答题错误正确答案是:B 第 4 题 (2分)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理念。主要依据是()

C 2009年中国教育白皮书 D 1972年联合园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 答题正确 第 5 题 (2分) 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A 赫尔巴特 B 卢梭 C 洛克 D 杜威 答题正确 第 6 题 (2分) 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能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最根本的道德标准是 A 廉洁从教 B 遵守公德 C 依法执教 D 为人师表 答题错误正确答案是:C 第 7 题 (2分) 医生根据病人体温、血压、心电图等给予确诊,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A 间接性 B 概括性 C 预见性

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和为人 A 主导作用 B 主体作用 C 心理作用 D 人格魅力 答题正确 第 9 题 (2分) 学习型社会是20世纪60年代由()学者提出的。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人进。此后,许多国家相继开展了学习型社会创建活动。 A 美国 B 日本 C 中国 D 英国 答题正确 第 10 题 (2分) 下面关于国旗法的规定中,那一项是错误的 A 遇到下半旗时,应当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降至旗顶与杆顶之间的距离为旗杆全长的一半国旗升至杆顶,然后再降下。 B 举行重大庆祝、纪念活动,大型文化、体育活动,大型展览会,可以升挂国旗。 C 不得升挂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 D 国旗及其图案不得用作商标和广告,不得用于私人丧事活动; 答题正确 第 11 题 (2分)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

教师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

如何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卷)一、选择题:(15分)1、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比道德宣言或道德演讲更能教育学生。A、人格魅力B、知识学问C、道德行为D、教学业绩2、具有较高()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A职业道德修养B、教学水平C、教学艺术D、职业道德理论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的根本。A、以德治国B、以德兴教C、依法执教D、育人为本4、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以()教育为核心。A、教育观念B、理想信念C、职业道德D、在职培训5、()是实现社会理想的桥梁。A、生活理想B、人生目标C、职业理想D、社会实践6、()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A、示范性B、内省性C、他利性D、实践性7、教师的任何教育行为都要受()的制约。A、教育部门B、教育环境C、教育方法D、教育观念8、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能得到自己的发展,这是检验教育者是否坚持()的一块试金石。A、育人为本B、以德兴教C、面向全体D、精英教育9、对教师来说,承认学生间

的差异,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强势智能,这就是()的表现。A、热爱学生B、全面发展C、大众教育D、个性化教学10、在一定情况下,对个别学生的违法违纪现象,教师可以采用()的手段,以保证教育要求的实现,但不能超越法律的限度。A、打骂B、罚跪C、变相体罚D、惩戒11、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通过()来构成的。A、情感关系B、师生关系C、伦理关系D、教学关系12、()对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A、教师的学识B、教师的言行C、教师的人格D、教师的教学13、()是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A、选举权B、名誉权C、人身权D、受教育权14、()是教师最神圣的权利。A、管理学生权B、民主管理权C、教育教学权D、获取报酬待遇权15、教师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法律的规定,向法定主管机关申述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称为()。A、教师行政复议B、教师申诉制度C、教师行政诉讼D、教师调解制度

中考政治历史开卷考试答题技巧

中考政治历史开卷考试答题技巧 一、谨防四大认识误区 误区一、开卷考试不复习 许多初三学生,甚至部分非历史专业的科任教师和班主任都认为,开卷考试用不作复习,反正答案都在书上,到时候只管抄书就是了。殊不知,这恰恰是对学生的一种误导,如果处理不好,会给我们初三历史复习造成更大的困难。而事实上,历史科实行开卷考试,命题都是基本沿袭以往历史闭卷考试的作法,适当引入开放性试题。既如此,如若不复习,我们很难想象连数量众多的选择题都靠翻书来解决,不仅考试时间不允许,而且不复习造成的对教材的生疏也会使学生难以从书上找到答案,就更不用说答好开放性试题了。 误区二、开卷考试难度降低 这个误区是建立在开卷考试可以通过翻书寻找答案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原因在于没有弄清历史开卷考试的精髓。诚然,由于开卷考试命题都是基本沿袭以往历史闭卷考试的作法,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对开卷考试试卷中的一些列举题、问答题的复习可以降低要求,学生不必花大量的时间死记硬背这些内容,只须记住大慨就行。这确实降低了难度。由于开卷考试的命题都要适当引入开放性试题(随着开卷考试改革的深入,我们相信,这种试题的比例将会加大),从这个意义上说,难度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因为这种题型的答案比较灵活、极具创造性,没有平时的积累和系统训练,学生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就是翻书也难以作答。 误区三、开卷考试可以带上所有资料 许多初三学生简单地认为在开卷考试时,可以带上平时教师和自己整理的资料以备考试时使用,甚至可以将一些重点内容写在小卡片上粘在教科书上。事实上,

许多地区的初三考务工作会都有开卷考试只能带教科书的规定(粘在教科书上的小卡片也必须取消)。这说明没有考前的认真复习是难以取得优异成绩的。 误区四、开卷考试试题在书上都有现成的答案 由于对开卷考试的特点不了解,误以为开卷考试的答案都能在教科书上找到现成的,这是初三学生较为普遍的看法,事实上并非如此。就算是开卷考试的有些试题(如列举题、简答题、材料题等)在教科书上有现成的答案,但考生在作答时也不能照搬照抄,这样,不仅时间不允许,而且没有经过概括提炼的答案也是不切题的。更何况有些开放、半开放性的试题本身就没有现成的答案。所以,考生要改变这些不良认识,认真复习。 二、复习建议 面对开卷考试,广大初三师生只有面对现实,积极应对,才能取得优异成绩,顺利毕业。综合全国有些地区开卷考试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立足本地,面向全国,取长补短,积累经验,逐步推进,创造佳绩”。以下是笔者的一些不成熟的建议,仅供参考。 第一、模拟考试端正态度,统一认识 为了尽快了解学生对开卷考试的认识和知识、能力现状,教师应尽快参考全国其他省市 的经验,根据今年成都市有关政治、历史开卷考试的精神,分别命制一套政治、历史模拟试题对学生进行检测,以便摸清现状,采取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使初三师生端正开卷考试态度,统一认识,为即将进行的复习创造条件。第二、展开针对性复习,熟悉教材 众所周知,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的复习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题型来讲,无

高一语文试卷答题技巧指导

高一上期终语文考试答题技巧指导与预测 一、进入考场,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冷静下来: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不要着急,按时交卷就行了”。 二、开考铃声响前有5分钟时间让你浏览试卷:此时不可用笔答题,否则违反考纪。你可以一边深呼吸,一边看试卷,但切记不可看作文题,以免影响答题情绪。 三、开考铃声响后允许答题。答题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以下几种心态: 1、偏急心态,为了抢时间,没有审清题目条件,慌忙答题,解决方法是心中默念:“匆忙做题,做了也白做”。 2、固执心态,久攻不下的试题,又不愿意放弃,徒然浪费时间,解决方法是心中默念:“我攻不下,别人也攻不下,暂时先搁着,做了其它题目后或许会有灵感”。 四、时间安排策略: 分值大的题目多花些时间,分值小的题目少花一些时间;一看就会做的题目先花时间,需要考虑一下才能解答的题目放在第二梯队完成;难度最大的或从来没有见到过的题目,放在最后攻关。时间安排大致可以是这样的:Ⅰ卷30分钟左右,四大题15分钟左右,五大题30分钟左右,六大题15分钟左右,作文原则上不得少于一个小时。 五、具体答题策略与预测: 第Ⅰ卷(选择题) (一)基础知识:(主要是高一必修的内容,结合导学与评价与半期时发的那张基础整理) 1、字音辨析题:答题技巧: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2、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 3、词语运用题、成语辨析题:这道题近年来往往放在一起考核。 答题技巧:词语类(1)善用排除: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同时也要做记号。(2)语感判断:如果确实拿不准,就要凭语言感觉去选择。 成语类:(1)根据成语意思判断(2)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3)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5)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如:想入非非,灯红酒绿。 4、病句辨析题: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是否搭配→→推敲词语有否重复→→关联词位置是否正确→→并列短语或句子语序是否合理→→个别短语有否歧义→→句子是否符合逻辑。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2)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3)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4)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5)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5、标点符号题或语言连贯题: 标点符号题答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种错误类型:(1)该用句号的却用了逗号;(2)非疑问句却用了问号;(3)选择问句中用了两个问号;(4)倒装句中问号前置;(5)感叹号的位置出现在句中;(6)分句之间误用了顿号;(7)表示约数的数词间用了顿号;(8)习惯上作为一个词使用的并列词语间用了顿号;(9)二、三层次的并列间用顿号(只限第一层次并列用);(10)引号之间用了顿号;(11)没有提示和总括作用的地方用了冒号;(12)冒号的通领范围不清;(13)引语中间"某某说"后用冒号;(14)是间接引语却用了引号;(15)引语中句末点号位置不当;(16)括号位置不当;(17)该用括号而未用;(18)冒号和破折号互相混淆;(19)破折号和"是"重复;(20)省略号和"等"重复等。 语言连贯题做题思路是:考查陈述对象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节是否和谐等。

中考政治开卷考试答题注意事项和技巧

中考政治开卷考试答题注 意事项和技巧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中考政治开卷考试答题注意事项和技巧 中考政治开卷考试答题注意事项和技巧一、单项选择题: 1、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意思和要求。应先审清题干的意思,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限制语; 2、阅读选择题的选项,理解选项的意思。3、先选出错误答案。最后保留一个正确答案。因为有的答案也对只是范围大。或者有的题是最佳选择。判断型选择要先采用“一票否决法”即凡是含有错误的选项的题肢均给予否决,降低难度,最后再验证一下。 4、选择完成后,把题目和答案连起来读一读或想一想,看看选择的答案是否正确。 5、每个选择题的答案基本限制在30秒钟之内。6、答选择题时基本上不能查书或资料,如果出现不会答的选择题,最后还有时间,或自己非常清楚这个选择题考察的知识的位置,可以在30秒钟内查到,可以查书或资料。 7、单项选择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中考题决不会出现错误,即两个都同时正确的现象。二、材料题 1、快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大意。仔细(一个字一个字的)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要求。找出问题中的关键词和答题角度。(每个关键词可能就是一个答题角度) 2、带着问题继续细读材料。彻底理解材料的意思。 3、找出热点问题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继续增加答题的角度。 4、根据问题所给的分数,确定答案的多少和条数。如1——2分答一条。3——4分答两条。5——6分答三条。7——8分答四条等。 5、如果你所确定的答案角度多,所答题给的分数又

少,你就要选择最能说明本题内容的答案写在最前面。或者把几个方面的答案,融合在一起,(不是机械的堆集)概括性地去作出答案。 6、要灵活去答题,不要死搬课本的知识。 7、要用课本的知识去答题,即回归课本,不要用自己的语言随便说。或机械的重复材料内容。三、分析说明题 1.先是要审清题意,找到题目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点,再筛选最隹的知识切入点。 2.常见的题型主要有如下几类:(1)“说明、反映”类:解答这类题先回答本身讲述的是什么问题,再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这个问题的实质即通过什么反映什么。(2)“启示”类:先找出材料所叙述的问题(现象)产生的原因或材料中人物事件的特点,也就是先回答出“材料反映什么”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回答学习(坚持)好的,摒弃错误的。(3)“作为中学生面对某问题该怎么办”类:先想想国家和社会对该问题的态度,导向和对策,然后应如何应对或落实。一般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有:A)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B)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C)立志成才,肩负起民族振兴的使命;D)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觉悟,依法自律,依法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E)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F)增强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等(4)“建议”类:A)在阅读材料后,先找出教材相关的知识点,然后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建议,但要注意建议的角度和所提建议的可行性。B)解答这类问题还要注意思维的广度,当

小学语文考试答题技巧

小学语文考试答题技巧(一) 一、汉字类考题 汉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习汉字主要是能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理解字义,学会查字典。 重点可以复习以下几个内容: 1.读准字音:主要是对同音字、多音字和音近字的读音要能够辨别清楚,防止混淆。特别是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确定读音。我们课文中有不少多音字,要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读什么音。有些汉字读音完全相同,我们称它们为同音字。同音字虽然音同,但字形和字义基本上都不同,要注意区分。 常见题型: ⑴多音字组词。⑵选择多音字的正确读音。⑶给一个音节写出3个(或若干个)以上的汉字。 2.认清字形:汉字的笔画比较复杂,要认清字的形体,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以及间架结构,要注意区别形近字,做到书写正确。形近字是指形体相似、差别不大的字。有的是偏旁部首易混淆,如“日”和“目”;有的是个别部件易混淆,如“辩”和“辨”;有的是结构单位相同,位置不同,如“陪”和“部”;有的是笔形易混,如“见”和“贝”;有的是笔画多少、长短易混,如“末”和“未”。区别形近字,我们要养成一丝不苟的好习惯,从字音、字形、字义上仔细区别。 常见题型: ⑴写出汉字的笔画(或笔顺)。⑵按汉字的结构要求写字。⑶加(或换)偏旁组字再组词⑷选字填空。⑸区别形近字组词。⑹找出错别字并改正。⑺把下面繁体字的简化字写出来。 3.理解字义,会查字典:不同的汉字表达的意思不同,不少字是一字多义,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我们要能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义。我们还要能运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来熟练地查字典,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字义,正确用词,提高我们的识字能力。 常见题型: ⑴查字典,按要求填空。⑵读一读,给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字义。 ⑶根据一个字的不同意思组词。 二、词语类考题 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词语,是我们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一)我们要正确地认读和书写学过的词语,懂得意思,注意积累词语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尤其要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多下功夫,要能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及同一词语的不同含义,才能准确地使用词语,也才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理解词语不能靠死记硬背,要弄懂它的意思,除了查字典、词典得到确切的解释外,还可以采用下面的一些方法: 1.把词语中每个字的意思先弄清楚,再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来理解。如“一丝不苟”。“苟”就是“马虎”,“一丝不苟”就是“一点也不马虎”。 2.运用近义词或反义词来解释。如“富裕”就是“富足”。还有的词可以用简洁的语言作解释。如“慷慨”就是“情绪激昂的样子”。 3.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义。

思想政治开卷考试技巧及注意事项

思想政治开卷考试技巧及注意事项 厦大附中政治教研组 要想在政治学科考试中取得骄人的成绩,当然打好基础,有扎实的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除此之外,掌握各类政治考题的答题方法,也是相当关键的一步。 一、单项选择题: 1、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意思和要求。应先审清题干的意思,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限制语; 2、阅读选择题的选项,理解选项的意思。 3、先选出错误答案。最后保留一个正确答案。因为有的答案也对只是范围大。或者有的题是最佳选择。判断型选择要先采用“一票否决法”即凡是含有错误的选项的题肢均给予否决,降低难度,最后再验证一下。 4、选择完成后,把题目和答案连起来读一读或想一想,看看选择的答案是否正确。 5、每个选择题的答案基本限制在30秒钟之内。 6、答选择题时基本上不能查书或资料,如果出现不会答的选择题,最后还有时间,或自己非常清楚这个选择题考察的知识的位置,可以在30秒钟内查到,可以查书或资料。 7、单项选择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中考题决不会出现错误,即两个都同时正确的现象。 8、选项的序号A、B、C、D一定要写清楚,决不能连笔,既象B,又象D。 二、材料题 1、快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大意。仔细(一个字一个字的)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要求。找出问题中的关键词和答题角度。(每个关键词可能就是一个答题角度) 2、带着问题继续细读材料。彻底理解材料的意思。 3、找出热点问题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继续增加答题的角度。 4、根据问题所给的分数,确定答案的多少和条数。如1——2分答一条。3——4分答两条。5——6分答三条。7——8分答四条等。 5、如果你所确定的答案角度多,所答题给的分数又少,你就要选择最能说明本题内容的答案写在最前面。或者把几个方面的答案,融合在一起,(不是机械的堆集)概括性地去作出答案。 6、要灵活去答题,不要死搬课本的知识。 7、要用课本的知识去答题,即回归课本,不要用自己的语言随便说。或机械的重复材料内容。 三、分析说明题 1.先是要审清题意,找到题目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点,再筛选最隹的知识切入点。 2.常见的题型主要有如下几类: (1)“说明、反映”类:解答这类题先回答本身讲述的是什么问题,再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这个问题的实质即通过什么反映什么。 (2)“启示”类:先找出材料所叙述的问题(现象)产生的原因或材料中人物事

中考语文考试答题技巧(珍藏版)

中考语文考试答题技巧(珍藏版) 考试考查的不仅是考生的知识水平,更是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一位考生的失利可能失在知识的掌握上,也可能失在答题技巧。今天给大家准备了可套用的语文考试答题技巧,以后考试绝对用得上! 赏析类题型 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以下答题句式可以套用。 1、运用了ⅹ修辞方法,写了ⅹ的内容,突出了ⅹ特点,再联系上下文或主旨谈。 2、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3、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4、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5、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说明文阅读 常考题型与应对技巧: 1.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用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 要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 (2)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 (3)作比较:通过比较,更突出地说明了…… (4)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5)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指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 (6)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2.顺序——考查说明的顺序 如: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顺序有什么好处? 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的是时间顺序;按照实物的位置、形状和构造等方位顺序介绍的是空间顺序;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事理的关系,说明事物以及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内在联系,采用逻辑顺序。 3.结构——分析文章(段)结构的特点 考察题型如:分析语段层次,分析某句、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等。 说明文在结构上的表现形式有:总分式(包括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 一般分析结构方面的作用,从句子的位置入手说明,如“总领全文”“引(领)起下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等。 4.语言——某个词语能否删去或调换 如:自己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 特点的句子,并体会。 应对技巧:先要答不能,然后再说明:这个词的本义;在这个句子里起的作用;去掉后变成了什么,与客观实际不符;所以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记叙文阅读 常考题型与应对技巧: 1.题目——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2)语意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2.分析——能抓住关键性语句,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试题和答案

如何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卷) 一、选择题:(15分) 1、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比道德宣言或道德演讲更能教育学生。 A、人格魅力B、知识学问C、道德行为D、教学业绩 2、具有较高()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 A职业道德修养B、教学水平C、教学艺术D、职业道德理论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的根本。 A、以德治国B、以德兴教C、依法执教D、育人为本 4、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以()教育为核心。 A、教育观念B、理想信念C、职业道德D、在职培训 5、()是实现社会理想的桥梁。 A、生活理想B、人生目标C、职业理想D、社会实践 6、()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A、示范性B、内省性C、他利性D、实践性 7、教师的任何教育行为都要受()的制约。 A、教育部门B、教育环境C、教育方法D、教育观念 8、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能得到自己的发展,这是检验教育者是否坚持()的一块试金石。

A、育人为本B、以德兴教C、面向全体D、精英教育 9、对教师来说,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强势智能,这就是()的表现。 A、热爱学生B、全面发展C、大众教育D、个性化教学 10、在一定情况下,对个别学生的违法违纪现象,教师可以采用()的手段,以保证教育要求的实现,但不能超越法律的限度。A、打骂B、罚跪C、变相体罚D、惩戒 11、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通过()来构成的。 A、情感关系B、师生关系C、伦理关系D、教学关系 12、()对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A、教师的学识B、教师的言行C、教师的人格D、教师的教学 13、()是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 A、选举权B、名誉权C、人身权D、受教育权 14、()是教师最神圣的权利。 A、管理学生权B、民主管理权C、教育教学权D、获取报酬待遇权 15、教师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法律的规定,向法定主管机关申述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称为()。 A、教师行政复议B、教师申诉制度C、教师行政诉讼D、教师调解制度

职业道德材料分析题套路和几个例题

教师职业道德这部分就是我们特岗教师考试中会涉及到材料分析的一部分内容,考试中常考察的是08版师德,即三爱两人一终身,今天我们就一起分享一下。 1、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分析技巧:涉及教师侵犯学生权利类。 2、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分析技巧: (1)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某教师十几年如一日在工作岗位上认真执教等; (2)甘为人梯:人包含学生和新教师两方面; (3)三个认真:认真上课、认真备课、认真辅导学生。 3、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分析技巧: (1)爱谁:全体学生——只关注尖子生、设特殊座位等行为均违反该条; (2)怎么爱: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即不能以学生成绩、家庭背景等因素而有区别对待。 (3)爱哪些方面:安全、健康、权益。 4、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分析技巧: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分析技巧: (1)各个方面为学生做表率和榜样; (2)团结同事; (3)尊重家长。

语文考试答题技巧

高二语文考试的答题方法 在语文考试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让自己静下来,然后浏览一下试卷,看看都出的什么题,有哪些是自己做过的类型,有哪些知识是我们背过的,这样我们的心理就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哪些是自己会的,在正式开始答题的时候,把自己会的先做了,这样会提高对时间的利用率,让自己有时间去检查试卷。 语文考试最主要的就是把时间安排好,语文基本都是需要写的内容,我们要把自己的答题时间都计算好,在自己会做的题上,尽量的多得分,不要丢分,语文答题的时候,如果有时间的话,尽量多写,但是我们也要先看看是什么类型的题,根据语文不同的题型,我们做不同解答。 高二语文考试答题有套路吗 汉语中的一些问题有一个回答公式,也可以说是例行公事。比如诗歌鉴赏问题,一般的老师会给我们它经常出现的词汇,我们可以把这些单词写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回答语言问题,我们也会得到更多的分数,这样我们的语言成绩就能得到提高。 当我们看中文材料问题时,我们必须阅读中文材料,知道材料问题是关于什么的,这样当我们回答中文问题时,我们会有想法,回答中文问题会很快。我们还可以更好地检查语言试卷,以确保我们的答案的准确性。 高三语文选择题的答题方法 其实,与英语一样,汉语也是一门语言学科,但是汉语和英语略有不同,第一部分是单选题目还是与客观题材原则,语言是考察句子和词语的接受程度,如果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就会提高问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中文阅读可能有点主观,但你必须比较选项,并有一定程度的客观性。不要考虑可能的模棱两可之处,也就是说,考虑问题的对立面,如果对立面可以成立的话。这个选项一定是不正确的。

语文选择题命题特点:由于语言类学科必须陈述清楚,因此能够考察大家的命题方向只有两种手法,第一种方法,就是将正确答案出的像错的,第二种将干扰选项语文命题大致顺序。因此,在进行提问时,应注意比较选项。 说一下语文命题大致顺序,第一道纯记忆,多音字或错别字,这个自己掌握吧。 第二道~第四道无非是成语、病句、排句子这类题通常很多人丢分这是很不应该的。成语题我们注重两个方面就能顺利拿到分数,第一关注成语的褒贬(或中性)词性,第二关注成语的使用对象,如08全国2卷:“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这个成语是关于各种方法的,不能单指博物馆。如果书名说美国博物馆要尽可能多的收费,就不会有语言问题。 D.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冷漠是属于是动态的,不能把一个对象。只要你的意思是的可以确定其他成语。 这个问题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一场噩梦,因为我们在交谈和交流时通常都理解对方的意图,所以我们不太注意句子的正确性,所以我们抓住这个命题折磨大家,让大家犯错误。 其实病句最大的特色是,假设我什么都不知道,光看文字能不能说清楚一件事,即大家需要扮演什么都不知道的一个角色,不主观臆断的情况下,听到这句话后能不能明白说了什么,能清楚明白的认为对,模棱两可的就可能有歧义。 高三语文选择题的答题方法 1.仔细审题,吃透题意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题条件,通过审题,可以掌握用于解题的第一手资料--已知条件,弄清题目要求。主题仔细完全理解这个问题,经常在考试有一些缺陷,容易出错没有仔细推敲。因为测试时间紧,候选人往往一看匆忙,筛选“欺骗”很容易,因此,必须要仔细的习惯。 2.反复析题,去伪存真,形成解题思路

人力资源师二级职业道德题目答题技巧

科目代码: 130 2013 年 5 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职业资格 全国统一鉴定 职 业:人力资源管 理师 等 级:国家职业资 格二级 卷册一:职业道德 理论知识 注意事项: 1、考生应首先将自己的姓 名、准考证号等用钢笔、圆珠笔等写在试 卷册和答题 卡的相应 位置上,并用铅笔填 涂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处。 2、考生同时应将本页右 上角的科目代码填涂在答题卡右上角的相 应位置。 3、本试卷册包括职业道 德和理论知识两部分: 第一部分, 1—25 小题,为职业 道德试题; 第二部分, 26—125 小题,为理论知识试题。 4、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 案。所有答案均不能答在试卷上。 5、考试结束时,考生务 必将本卷册和答题卡一并交给监考人员。 6、考生应按要求在答题 卡上作答,如果不按标准要求进行填涂, 则均属作答无效。 地 区: 姓 名: 准考证号: 2、下列说法中,正确地反映了道德与 法律差别的是 ( C ) 。 比法律具有自觉性和事前性的特点 比法律地位低、权威弱 3、下列关于职业活动内在道德准则的 理解,正确的说法是 ( C ) 。 ( A ) 对企业的忠诚,实际 上就是对出资人的忠诚 ( B ) 摆脱审慎,敢于冒险 ,是对职业经理人的职业品质要求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第一部分 职业道德 (第 1 — 25 小题,共 一、职业道德基础理 答题 指导: ?该部分均为选择 题 项选 择题有两个或两个以 ?请根据题意的内容 ?错选、少选、多选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西方 ,“道德” 25 道题) 论与知识部分(第1?16题) ,每题均有四个备选项,其中单项选择题 (A )已经得到了,不再做了 上选项是正确的。 和要求答题,并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 ,则 该题均不得分。 第 l ? 8 题) (MORALE 一词引申的意思是(B)。 (B )规范和行为品质 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多 相应字母涂黑。 (C )道路、路径 (D )潮流和趋势 A) 在管理效力上,道德 B) 在适用范围上,道德 C) 在调节时效上,道德 D) 在社会地位上,道德 比法律的作用效果差 比 法律的适用范围小

小学语文考试必考5大题型答题方法与技巧

汉字类考题 汉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习汉字要求能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学会查字典。 重点可以复习以下几个内容: 1. 读准字音 主要是对同音字、多音字和音近字的读音能够辨别清楚,防止混淆。特别是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确定读音。 我们课文中有不少多音字,要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读什么音。有些汉字读音完全相同,我们称它们为同音字。同音字虽然音同,但字形和字义基本上都不同,要注意区分。 常见题型: ⑴多音字组词。 ⑵选择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⑶给一个音节写出3个(或若干个)以上的汉字。 2. 认清字形 要注意区别形近字,做到书写正确。形近字有的是偏旁部首易混淆,如“日”和“目”;有的是个别部件易混淆,如“辩”和“辨”;有的是结构单位相同,位置不同,如“陪”和“部”;有的是笔形易混,如“见”和“贝”;有的是笔画多少、长短易混,如“末”和“未”。 区别形近字,我们要养成一丝不苟的好习惯,从字音、字形、字义上仔细区别。 常见题型: ⑴写出汉字的笔画(或笔顺)。 ⑵按汉字的结构要求写字。 ⑶加(或换)偏旁组字再组词。 ⑷选字填空。

⑸区别形近字组词。 ⑹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⑺把下面繁体字的简化字写出来。 3. 理解字义,会查字典 不同的汉字表达的意思不同,不少字是一字多义,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也不同。 我们要能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义。我们还要能运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来熟练地查字典,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字义,正确用词,提高我们的识字能力。 常见题型: ⑴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⑵读一读,给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字义。 ⑶根据一个字的不同意思组词。 词语类考题 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词语,是我们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1. 理解词语 理解词语不能靠死记硬背,要弄懂它的意思,除了查字典、词典得到确切的解释外,还可以采用下面的一些方法: 1)把词语中每个字的意思先弄清楚,再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来理解。如“一丝不苟”中,“苟”就是“马虎”,“一丝不苟”就是“一点也不马虎”。 2)运用近义词或反义词来解释。如“富裕”就是“富足”。还有的词可以用简洁的语言作解释。如“慷慨”就是“情绪激昂的样子”。

教师职业道德考试试题复习题和答案(全)

考试的题型: 一、单选题: 1、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A ) A、为人师表 B、清正廉洁 C、敬业爱业 D、团结协作 2、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还在形成,但随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教师应该( C ) A、放弃对家长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 B、督促家长,让家长成为自己的“助教” C、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D、在孩子面前嘲笑这些家长 3、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这意味着教师要( A ) A、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B、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C、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 D、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 4、孔夫子所说的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 D ) A、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 B、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C、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 D、教师自己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5、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教谋私,热衷于"有偿家教"现象,这实际上违背了( D ) A、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B、依法执教的职业道德 C 、严谨治学的职业道德D、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 6、师德的灵魂是(A) A、关爱学生 B、提高修养 C、加强反思 D、提高业务水平 7、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B ) A、对学生一视同仁,一样要求 B、辨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 C、在学生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与学习 D、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不考虑动机与原因就进行处理。 8、加强师德建设是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工程,是贯彻(B)的现实需要。 A、依法治国 B、以德治国 C、以人为本 D、均衡发展 9、师德修养的时代性特点需要教师(C) A、随时代变化,彻底变革师德内涵。 B、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重新确立师德规范。 C、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 D、以不变应万变,守护祖国的师德传统。 10、男同学小陈平时自由散漫,学习不认真,一天在课堂上用手机给班上的女同学发短信"曾某,我爱你",被上课的王老师发现收缴,并将小陈的短信向全班同学宣读,同时指责其"思想堕落,道德败坏"。下课后小陈要求王老师归还手机,

职业道德考核重点、难点和答题技巧

职业道德考核重点、难点和答题技巧 职业道德本身是一种道德素质,那么职业道德培训和考试的意义是什么呢? 在职业技能鉴定考核中开展职业道德培训鉴定试点,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在职业培训中加强素质教育,增强劳动者职业道德素质的有效手段。 从事或准备从事各种职业活动的从业人员,首先要经过职业道德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才能适应现代社会中职业的要求,推动规范化职业活动的开展。 职业道德考试不是检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唯一手段,但在现有的条件下却是最重要的手段。 实施职业道德考核鉴定“一票否决”,充分反映了国家对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同时也标志着职业道德所具有的特殊价值和地位。 命题原则与基本思路 2003年职业道德考试,改变了过去单纯考核职业道德知识的原则,转为既考核考生的职业道德知识,又考核考生的实际职业道德水准; 既考核考生的行为习惯,又考核考生的思想态度倾向; 既考核考生的基本知识要素,又考核考生的运用能力。 除职业道德理论知识部分外,职业道德考试的试题并无绝对正确或唯一正确的答案,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对考生综合素质的

考核与鉴定,使职业道德考试能够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考生的实际职业道德水平。 职业道德考试从三个层面来了解和把握考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及其倾向性: 第一个层面,职业道德认识层面。重点考核考生对于基本职业道德知识的认识、了解和把握的水平。 主要采用知识问题和事件分析两种命题技术,由考生按照自己对职业道德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来进行回答。这类问题大多为多选题,考生应尽可能地给予完整的回答。 第二个层面,行为态度倾向层面。重点考察考生在行为习惯、能力应用和态度取向等方面的水平和倾向性。 命题采取由外而内、由表及里的间接测量方式进行,主要采用故事引导、条件设问等方式提出命题,待测量的职业道德成分隐含在具体的活动和表述之中。 命题设定的背景一般分为常规情况、一般情况和特设事物状态三种类型,命题表述一般不带有明显的思想道德倾向。 考生在应答时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回答,而不要按理想状态回答,否则会因为回答的不一致而导致不得分的情况发生。 第三个层面,个人素质特征层面。重点考查构成个人职业道德基本要素的个人素质特征的组合关系和整体水平。 命题采用直接提问的水平测量方法,由考生回答自己在某一个素质特征方面的水平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