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篇讲座--为什么欧洲最早进入近代社会

现实篇讲座--为什么欧洲最早进入近代社会
现实篇讲座--为什么欧洲最早进入近代社会

现实篇讲座--为什么欧洲最早进入近代社会.txt21春暖花会开!如果你曾经历过冬天,那么你就会有春色!如果你有着信念,那么春天一定会遥远;如果你正在付出,那么总有一天你会拥有花开满圆。为什么欧洲最早进入近代社会

朱孝远

在英文里面,近代和现代实际上是一个词:modern。欧洲人认为,自文艺复兴以后,就进入一个迈向近现代社会的延续性的发展。今天我的讲座有三个主题。第一个主题

是为什么欧洲最早进入近代社会;第二个主题是对中国和外国的历史,东方文化和西

方文化,进行一些比较;第三个主题是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一、前言: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历史研究很重要。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实际上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叫基础研

究,另一部分叫决策研究。目前,基础研究有点脱离现实,决策研究又有点流于表层。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设立一个对基础研究进行再研究的专门机构。

我听说过这样两件事。一件是在二战后,美国叫一位著名的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

克特去研究战后怎么对付日本的问题。然而,本尼迪克特拿了国家的资助,并不好好写

这个题目。结果,她写了一本书,这本书叫做《菊与刀》,是专门研究日本国民性的。写完以后,美国政府的再研究机构就对那本书进行了再研究,结果得出一个常识性的结论:

天皇制度暂时不能废除。这成了一个很有用的指导方针。

还有就是大英帝国,大英帝国扩张后,就碰到如何处理宗主国和部落酋长的问题。

殖民地的土著酋长的问题很难解决,政府也觉得这事特别难以对付。结果,就想去找人

类学家来研究那些部落酋长。这样,一些著名的人类学家就去考察那些部落。人类学家

去了以后,特别是拿到了国家给的钱,非常高兴,但也不肯好好地去进行决策研究——

他们最擅长的是进行基础研究。他们找到了机会,就去写人类学的专门著作。结果,就

出版了许多很好的多卷本的人类学著作。写出来以后,当局很高兴,说你们写了那么多

的人类学著作,真是了不起,然后就把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交给一个再研究机构,去再

研究这些纯属于基础研究的学术成果。结果,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其实也非常

简单,就是“所有的部落酋长都是世袭的”。再研究机构于是向政府建议,要政府把那

些部落酋长的儿子都送到伦敦来,给他们最好的待遇,上最好的学,等到他们毕业以后,再把他们派回到原部落去当酋长。英国用这个办法解决了宗主国与部落酋长的关

系问题。

这里面,核心的问题就是建立一个由政府部门领导的对基础研究成果进行再研究

的机构。那些学者们是擅长基础研究的。他们拿了国家的钱也想去做基础研究,结果,就显得与要求脱节。有了再研究的机构,基础研究和决策研究的质量都得以保障,两个研究领域都迅速向前推进了。

我们举上述的例子,目的是要说明,作为基础学科的历史学,有时也可以成为实用

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的,甚至成为决策的辅助学科。比如,当今世界上历史研究的一个热点是国民性的研究。所谓的文化冲突论、文化整合论、全球化研究等等,都离不开对世界各国国民性的研究。政府决策时,首先要考虑该国的历史传统和国民性特征。过去在进行决策时,重点放在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军事因素、国家安全因素上,现在,中国走向改革开放,走向世界,就要求把许多问题放到各国国民性的大背景中去,才能加以考察。各国的国民性,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还有西方各国、各民族之间,都是很不相同的。

西方文明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典文明。比如说希腊人,希腊人从古代起就很散漫,

他们在海边生活,不准时赴约,一天到晚迟到早退,这已经是几千年来养成的习惯了。对这样一种民族性,我们要有所了解。比如希腊人说好了要来,到时候却不来了,我

们就完全不必生气,因为希腊人就是这样的,几千年的习惯了,并不是对谁有意见。希腊人也有好的地方,有时候,一有想法马上就付诸行动。但是德国人就不一样,德国人很会进行理性的反思。美国人又是另一种风格,法国人又是一个样子,意大利人又是另一种样子,意大利人最喜欢夸张了。德国人如果说好要来,到时候却没来,那么,就一定是出什么事情了,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所以,国民性研究非常重要。这有助于我们避免把中国人自己的一些想法强加于

外国人或外国民族。以自己的思路来替代别人的思路,以为别人也是这么想的,这就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因为别人的国民性是与你不同的,所以不能够进行取代。要把国民性的研究放到政府决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来加以考虑,要成立专门研究国民性的重要研

究机构。中国现在有一些国际问题研究所,还有一些社会科学院的研究所,但却没有

研究世界各国国民性的专门机构。在这个领域,现在我们处在被人家研究透了,但我们

对人家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的这么一种不对称的状况。所以应该在北京大学这样的地

方,成立一个研究国民性的机构。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历史学走到当今世界领先的水

平,才能在基础和决策两个领域中走向世界最前沿。

历史学有很多定义。过去的定义认为,历史学无非就是一些过去的事、一个学科、

一些史料,或者是一些学术的专著。现在历史学要以人为本,新的定义叫做“时空坐标

中生命的关照”。镜头直接对准人。一个是时间坐标,时间是纵向的;一个是空间坐标,空间是横向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学就是研究时空坐标中的人。人的主题,情的自觉,历史学走向了人,实际上就成了一门对现实非常有用的学科。

二、欧洲的兴衰

现在我们来讲欧洲为什么能最早过渡到近代社会的问题。我们注意到古代的欧洲

和现代的欧洲都是很不错的。古代欧洲很兴旺,“言必称希腊”就是

因为有古典文化。,

说古代的希腊很不错。现代的欧洲也不错,也很兴旺。但是中世纪的欧洲却是落后的、

衰落的。中国在中世纪时是发展的,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有大唐盛世,有科举制度,有完备的政府机构。“盛世”这个词,西欧就没有,整个中世纪的欧洲一直很贫困、很落后。西方人自己称欧洲的中世纪为“黑暗时代”。从地域上看,西方人一直以为欧洲才是西

方文化的故乡。欧洲人认为美国的传统是新起的,只有欧洲,才保留着真正的西方文化

传统。欧洲各个国家之间语言相通,思维相通,行为相通,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联合

体,有一种文化上的沟通,它的传统是来自于古代,来自于中世纪。

比如希腊面积很小,不过几个岛屿,现在也仅10

000万人。古代希腊也不大,却对全

世界产生过重大影响。世界上有两种强势文明,一种是东方文明,一种是西方文明。西

方文明是以希腊为源头的,东方文明的源头可能要追溯到中国的曲阜。谈历史,我们经

常要谈源和流的关系。在源头上,水都是很清澈的,在流淌的过程中,就会有各种东西

加进来。文明也是这样。希腊的荷马写过著名的《荷马史诗》,大概完成于公元前9—前8世纪,讲的却是更早的事情。《荷马史诗》中反映出来的精神是希腊人的浪漫主义。这同罗马人的文化很不一样。罗马人强调军团,强调国家制度,强调法律;希腊人强调个性,强调诗性和浪漫主义。希腊罗马合在一起,就奠定了西方文化的一个基础,它由对

峙的两个方面组成,一个叫浪漫主义,一个叫理性主义。

西方的古典文明给我们很多启示,最突出的就是理性和诗性,以及古代的英雄主

义。无论是希腊还是罗马,都强调一种尚武精神。古代希腊三部最著名的历史书《荷马

史诗》、希罗多德的《历史》,还有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都是讲战争的。我们

中国古代也有英雄崇拜,例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说的都是一些治水专家和农业专家。但是,西方古代的英雄都是战斗英雄。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英雄主义在古代希腊人心目中有六个主题。《荷马史诗》中的主题,一个是友情,一

个是智慧——就是极度的诱惑和极度的克制之间动态的平衡。《木马计》所说的就是智慧。在雅典,英雄主义的含义是美和文化。在斯巴达人那里,含义是魄力和力度。

这些文化概念铸就了西方浪漫主义的几个特征:一个是容易走极端。一个是一有

驱动力,就会产生反应,即刺激一反应模式。东方文化不会走极端,它每分每秒都在整

合,凡事三思而行,所以文化发展得很平稳。还有一个就是西方强调浪漫的高峰体验,

凡事都要放到生命的临界点上去体验,结果造成了极度的诱惑和极度的克制之间的动

态平衡。

西方文明底座不稳,却向往高、精、尖。他们养成一种抽象思维和象征表达,底座不稳,但却要。求全责备。和

“求新求异”西方人从不要求做到面面俱到、“求新求异”“求全

责备”反映出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求新就是对新的东西非常肯定,面对的是未知世

界。求异,就是一旦发明出来什么新东西,别人就高兴,先不问这个东西究竟是怎么样。

这很容易带来新的文化种子。求全责备与此不同,要求面面俱到,什么都要,什么都全。

古代东方的思维方式走的基本上是求全责备的完美主义道路。

欧洲文明与中国文明很不一样。中国人写字的时候,先是写国名,然后写城市名,

再后是写人名。欧洲人是先写自己的名字,然后是单位,然后才是国名。中国的文化是向心型,欧洲的文化是向外扩张型、发射型的。中国文化讲秩序,欧洲文化却讲反秩序、反格式化。从希腊人开始,就反格式化。中国是农业文明,欧洲是农业、商业混合型经济。中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很有意境。欧洲文字只是一个符号,容易导致抽象思维。

在中国,动物崇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崇拜龙和凤。龙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凤是

不死鸟和万鸟之王,都是不容易遇到的。这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大音希声”式的崇拜,就是最好的声音是听不见的,最好的诗歌是看不见的。这是中国人对于极端完美主义

的崇拜。另外,就是中国人特别重视生活的本身,如特别崇拜小动物。中国人有十二生肖。外国人对此根本不明白。西方人的动物崇拜其实只是猛兽崇拜。他们的国旗都是熊、鹰、鳄鱼、狮子、老虎等,但没有属于“大音希声

”的龙和凤,也没有同日常生活非常

接近的小羊、小狗、小老鼠。他们的猛兽崇拜,我们也没有。

东、西方人对美学的理解也很不一样。中国人的美是超然的、直觉的、给人伟大情

怀的。西方人却认为越是强的、越是刺激的东西,就越是美的。中国人身上有很多优点,比如谦虚、自制。西方人身上也有许多特点,比如放大、夸张。中国人很多事情都喜欢低

调处理,西方人许多事情都喜欢高调处理。西方人也有很多麻烦,但是他们总喜欢把好

的一面展示给人家。中国人喜欢用树枝作餐具,西方人用刀、叉作餐具,却要人喝汤没

响声、探友先预约。东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很不一样的。

图1中世纪西方人的赌博游戏

中国人喜欢的是蔬菜、素食,喝的饮料是茶。这可以让人平和,清新。西方不一样,

西方人传统的食品是动物脂肪,喝的是咖啡。中国的民族心理中有宽容、忍耐的一面,

西方人不忍耐,说话都很直接。在古代,东方文化情大于法,西方则从罗马时代起,就是法不容情。中国人表达感情是委婉、含蓄的。西方人很喜欢直接地表达感情。这些,都

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文化现象。

西方人的理性,就是百分之百地用理智行事。所谓理性,就是要合乎道理,合乎规

律;所谓理性就是计划性;所谓理性就是追求最大效益;所谓理性就是以世俗的欲望标

准来行事,采用最直接的方法、手段,不干属于浪费的任何事情。理性的外延很广阔,如不拘泥于传统、多向思维、结构性思维等。西方有人提出过要做一匹“沉默的战马”的观点(内容大于形式),理性中有着功利性、现实性等内涵。

浪漫主义代表了西方文化的一面,要点是:激情、热情、迷狂、疯狂、孩子气、灵感、

磁性、神秘、感觉美、音乐性、直觉、境界、底蕴、任性、精神的太阳、悟性、全新体验、自我

期待、个别性、走极端、创造性、自由性、非此即彼的思维、对峙性。所以,有的时候西方人思维、行事都比较矛盾。一方面好像很科学,很讲道理,做事情很具有理性、现实性;另一方面,有时又很浪漫、很胡闹,思维、行事很奇怪。西方文明往往会非此即彼地走极端,这个弱点一直到近代才有所改变。

西方文明的发展是一种断裂性的发展。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基督教、文艺复兴、

理性时代、工业化的现代科学化、20世纪以后的后现代都显得很不一样,好像是一个接

一个的挑战,一个接一个的断裂。这样一种过渡的方式也应该引起我们重视。

在什么时候西方衰落?西方在中世纪衰落。罗马帝国476年崩溃,以后就衰落了,出

现了乱世,表现为愚昧、腐败、贫穷、战争、饥饿、迷信,以及社会民众普遍的悲观主义。西方混乱的局面出现过好几次,一次是在罗马帝国崩溃以后,出现过一段乱世。另一次

是在1348年欧洲黑死病流行的时候。从罗马帝国崩溃一直到14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欧洲社会的基本面貌可以说是文化落后、武力盛行、经济上积贫积弱。

乱世不仅仅是表面的,也会反映在制度的层面。制度上出现危机就叫做文明危机

或叫结构危机。一旦进入结构危机,基本上就可以说是制度崩溃了。制度体系的崩溃有

四个特点:第一就是指挥不动,各个部件之间零件脱节,不能够再形成为一个结构。第

二个是危机的普遍性,各个层面上都爆发危机。例如,1348年黑死病后欧洲封建制度在各个层面都出了问题:宗教上出现新教,文化上出现文艺复兴,政治上出现了新君主

制。危机不在一个局部范围,危机在大范围全面爆发,这就是结构危机。第三个是危机

无法复原,是无法医治的危机,只能通过变成别的东西来调和。第四是结构危机导致社

会背离了其原来的基本原则。每一个制度都有一些基本原则,比如说基督教的制度,它

应该是强调人的精神世界,应该崇尚精神,鄙视物质。但是假如罗马教皇热衷于追逐世

俗的权位、世俗的财富,这就违背了教会制度的基本原则,从而走向危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爆发的。再比如封建制度,封建制度也有一些基本原则,如领

主附庸制度,如骑士制度、采邑制度、农奴制度,但是危机一来,这些东西都被冲掉了,这说明当时出现的不是一般的危机,而是制度危机,或者叫结构危机。

黑死病发生的时候,欧洲经历了两大灾难:天灾和人祸。瘟疫是天灾,但反映出中

世纪的医学非常落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彼特拉克等人都特别反对无能的医

生,因为庸医无能,草菅人命。中世纪欧洲还搞过禁欲主义,人们不结婚,都去当修女,当修士。这也有一个现实背景,中世纪欧洲的妇产科医学太落后,妇女生孩子往往就要

死亡。但是,修道院也不是好进的,修道院是要收钱的,只有贵族妇女才能去当修女,一般人还不能去。这样一来,人们就禁欲,禁欲带来了很大的社会问题,同时,也有一个欧洲中世纪医学、特别是妇产科医学落后的社会背景。

那么,什么原因导致了中世纪欧洲的衰落?初步统计,有以下十大缺陷:

(1)没有稳定的政治秩序。

(2)没有目标和令人鼓舞的方针,人们看不到希望。

(3)科学文化长期脱离现实,宗教文化盛行,导致整个社会民众悲观失望。

(4)生产发展不起来,就必然长期贫困、落后。这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罗马帝

国崩溃和蛮族的武力征服欧洲,对生产力破坏很大;二是欧洲的封建主义是一种军事

封建主义,农奴制、庄园制、骑士制度、领主附庸制度都同军事有关,这种制度的发展,既破坏了农业生产,更导致欧洲长期的贫困和经济落后。

(5)欧洲搞军事封建主义,政府里没有知识分子的位置,这样,就无法建立起精致

的政府制度和政治统治。

(6)宗教势力强大,形成了教会对世俗权威的反动。

(7)私家政治盛行,没有社会公正和公共利益。西方有一种审判程序叫神判法,有

罪无罪要靠天意来裁决。神判法的盛行,并不是司法落后和迷信的缘故,而是因为没有办案的财政能力。这样,当然就带来负面影响,政府不工作,不为社会服务,自然就很软弱,原因在于国家对于赈灾、司法、社会安全、修桥铺路这样的公益活动做得实在太少了。

(8)部落作乱,形成了分裂势力,部落构成对于中央政府的反动。

(9)文化上没有凝聚力,各地之间没有应有的文化认同感。中国文化很有凝聚力,

欧洲却没有,基督教的纽带只是一条松松垮垮的纽带。

(10)严格的等级制,限制了民众参政和参与社会改革。西方骑士制度是分等级的,上至公爵,下至骑士、农奴,有一套很严格的等级制。

三、为什么欧洲最早过渡到近代社会

那么,落后的欧洲,为什么又能够最早向近代社会过渡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学

术观点。

一是美国人布伦纳的观点。布伦纳认为欧洲过渡到近代社会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主要是农民和地主的斗争,但他又反对斗争可以推向资本主义的观点。他认为这可以

推动农村体制的变化,但是不能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是德国人弗兰克的观点。弗兰克写过一本书叫《白银资本》,反对西方中心论。他

认为中国的制度好,西方不好,还认为中国在明代以前是世界体系的中心。同时期的外国是很落后的,而中国却是明清以后才落后的。在明以前,中国最强,是世界体系的中心。外国人要花很多力气才能买到一张到中国来的船票。白银都是从欧洲流到中国来的,不是中国的白银外流等。弗兰克的观点启示我们,中世纪的欧洲并不富裕,是处于比较糟糕的状况。

三是英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希尔顿的观点。他认为:黑死病一来,对资本主义

的发展起负面影响。希尔顿还拉开了封建主义总危机和资本主义真正兴起之间的时

间,认为封建主义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而走向崩溃的,在这个基础上,后来的资本主

义才真正兴起。

这三个人的观点都很有意思,共同点就是都认为欧洲向近代过渡是穷过渡,而不

是富过渡。尤其是希尔顿的观点,指出当欧洲制度走向崩溃的时候,事实上资本主义还

不很发达。这个对我们很有启发。过去有一种想当然的想法,西方最早过渡是因为有资

本主义,是因为资本主义发达,工商业极其强盛,但这和历史不完全符合。事实上,1350

年欧洲黑死病后,经历了大约10

00多年的衰退时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欧洲向近代过

渡都是从衰退期中走出来以后兴起的。所以,我们强调向近代过渡所需要的资源问题

时,一是要强调这些条件的具备是150

00年以后的事情,二是要强调过渡资源不是仅仅

为某个特定的经济指标,而是要看包括文化在内的综合国力。因为向近代社会过渡的

资源,不仅仅是一种物质资源,还包括其他资源。

当然,在西方,总有一些人在为西方文明叫好。例如:有人不顾事实,强调14世纪的

西方非常富裕;例如:有人强调欧洲的分裂割据导致民主特色,更容易产生出近代“民主”,或“西方的奇迹”。这些,都是不顾历史真实的、典型的“西方中心论”。今天来看,这些说法站不住脚。在这里我们提出我们的观点,西方向近代社会的过渡是一种穷过渡,

过渡的条件的满足是随着封建主义的自我崩溃而出现的,至150

00年前后方得以满足。

随后,资本主义兴起,综合国力激增,欧洲向近代过渡。综合国力这个词的内涵很丰富,不仅仅是指经济上的某个指标。

这样就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过渡期现象。一个社会从中古到近代的转变,叫

转型,也叫过渡。但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过渡期的过渡,另一种是没有过渡期的过渡。有过渡期的过渡,是说在旧形态和新形态之间,有一个长达数百年的过渡期。有一

些国家在向近代社会过渡时,并没有这样的长达数百年的过渡期。西方向近代过渡,是

属于有过渡期的过渡。

从历史上看,欧洲出现过两次“过渡期现象”。

第一个过渡期出现在从476年罗马帝国崩溃至80

00年之间,为期30

00多年。罗马帝国

崩溃后,主宰欧洲的是比较野蛮的日耳曼人部落。制度不是很先进,所以经典作家说蛮

族注入欧洲的是它的野蛮性。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蛮族在征服欧洲的过程中,极大地破

坏了生产力。这种情况就使得在公元476年到公元80

00年之间,也就是到查理大帝执政

之前,欧洲一直处在比较混乱的状态。西方人过去称为黑暗时期,现在我们把它称为封

建主义的产生时期。真正的封建制度,是到查理大帝时期才出现的。有这么一段既不是

古代,又不是中世纪,既不是奴隶制,又不是封建制的时期,这是欧洲所经历的第一个

过渡期。

查理大帝时,封建制度在欧洲建立。查理帝国兴盛不久,查理大帝就死了,部落的

习惯又起作用了。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根据843年的条约,把帝国分成三部分。结果在查理大帝之后,欧洲就再也没有能力建立起强有力的帝国。公元10世纪时,欧洲有点恢复,出现了城市和贸易。东西方之间的来往也渐渐复苏。公元10

000年到公元130

00年间的

这30

00年,欧洲是往上走的,走得很不错。但是即使不错也还是很落后的,主要是粮食生

产不行,种子和收成之比是1:3。1300年的时候,欧洲的人口已经发展到75000万了。但

1348年黑死病降临,使人口减少五分之二,出现一个大危机。1350年后,封建制度也崩

溃了,但这时的资本主义还处于萌芽状态,这样,就出现了第二个过渡期。

出现过渡期的原因在于:原来的体制崩溃,新的体制还不成熟,社会出现了制度空

白的危机。

第二个过渡期大致发生在1350—180

00年间。从时间上看,大致是450年左右,从

1350年的黑死病一直延续到法国大革命。这450年可以划分为三个150年。第一个150年

是1350—150

00年,属于危机和驯服危机的阶段;150

00—1650年是第二个150年,属于制

度的转换阶段,经典作家所称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斗争的

主要内容是反封建;1650—180

00年是第三个阶段,也就是大革命的阶段,其基本内容是

反专制。经过这么三个阶段,欧洲才从中世纪逐步过渡到近代社会。

为什么会产生过渡期现象?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过渡为什么没有长达四五百年的

过渡期?过渡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制度的空白,也就是前一种制度由于自身的落后而

走向自我崩溃,但后一种制度还没有真正产生。每一种生产关系不走到它的尽头是

不会瓦解的。但是,当它已经走到了尽头,当它自身很落后,一有风吹草动,一碰到问题,就会自我崩溃。如果旧制度已经崩溃、但新制度还仅仅是萌芽阶段,那么,就会出现一段制度上的相对空白时期,这将使过渡变得非常曲折,形成有过渡期的过渡。至于没

有过渡阶段的过渡,那是因为原来的制度比较强盛,不容易立即崩溃,在这种情况下,

新的社会力量就要在原来的制度里面成长起来,逐渐成熟后再通过激烈的斗争方式来

实现社会转型。这样的话,就出现了没有很长过渡期的过渡。这是两种不同的过渡方

式。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过渡,是一种有过渡期的过渡。过渡期的结果,是导致了落后的

封建结构崩溃和近代制度的建立。

为什么欧洲的封建主义会自我崩溃?首先,这是历史的原因。历史原因之一就是

四种古代的元素没有真正整合好,也没有真正地融合起来。四种元素是指希腊的因素、罗马的因素、日耳曼因素(蛮族因素)和基督教的因素。整个中世纪的社会结构是在这

四种因素的整合基础上产生的,但是却没有整合好。希腊是个放大的个人,每个希腊人都认为自己是英雄,一个个都是放大了的个人。罗马人是放大了的国家。日耳曼人则是放大了的家族,放大了的家,也就是用部落血缘的那一套原则来行事。基督教是一条松散的纽带,试图通过超个人、超国家、超部落的纽带把所有的其他元素都粘合起来,但在实际上并没有成功。中世纪欧洲的制度,其实就是把放大的个人(希腊)放小一点,把放大的国家(罗马)也放小一点,但把部落的习惯、家族血缘的习俗放大了,变成了一种政治制度。结果,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以家和血缘为纽带的领主附庸制度、私家政治制度和教会制度。

另外一个原因是军事封建主义的报复。欧洲的采邑制度、附庸制度、领主政治、农

奴制度都是与打仗有关的军事制度,欧洲的封建主义,因此可以称之为军事封建主义。在这种制度下,知识分子远离政治,行政是由领主即业余的法官、业余的行政官和专业的武士来管理的。很显然,结果就是武力统治下的军事帝国或地方割据。这种军事封建制度产生以后,还带来了生产效益很低的缺陷。领主们不懂如何管理行政、司法和政府。这样,行政和政治在中世纪时就被严重地弱化了,军事封建主义取代了政治封建

主义,导致欧洲停滞不前。

为了军事需要,欧洲就搞了采邑制度、庄园制度和农奴制度。在这三种制度下,农

奴没有生产积极性,产权也不明确,更谈不上正当的生产投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很显然,这样下去,经济就遭到了很大破坏,接着城市也衰弱了。5—8世纪欧洲城市衰弱的原因,不能仅仅从日耳曼人不喜欢城市和商业中去寻找,而必须从军事封建主义下

生产长期落后中去寻找。整个封建时代,生产力被破坏到一粒种子只能生产出三粒种

子的地步,经济基础如此不好,拿什么东西去交换?中国自秦始皇统一天下,在以后

的10

000年中,农业和商业都是很好的。政治上有凝聚力,文化上有凝聚力。但是西方没有。4—8世纪西方的经济被破坏,有三大原因:罗马帝国崩溃、蛮族入侵和军事封建主义。在10

000年前,欧洲的城市都被抛弃,土地也抛荒,国际贸易被中断。这些,都是经济

上落后的表现。

从文化上看,当时欧洲有一个大问题,就是知识分子花费了大量精力去研究神学,

却加剧了教会与政府的分离。多数知识分子研究神学,转向了为教会服务。在欧洲,知识分子是既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也不能在政府里面服务。结果他就跑到教会里去研究

神学了。知识分子把聪明才智用在探讨彼岸的学问,对于社会是一种极大的损失。做

任何事情都有两个原则,一个是看有没有需要,一个是看有没有可能。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其实是很优秀的,但是他们不是为现实的社会需要服务,而是在神学的名义下为教

会服务。这样,欧洲的教会就是政治性很强的组织,反之,世俗的政府,反而走向了军事化而非行政化。

再来看政治方面。首先,西方的政治制度是地方割据、分散政治。比方说部落,每个

人只知道自己是士瓦本人,自己是盎格鲁一撒克逊人,而不知道自己是哪个国家的人。

这样,部落就构成对于国家的反动。部落的问题很严重,如果搞不好,会走向统一国家

的反面。其次,就是教会和王权之争。中世纪有两把剑的理论,一把剑是教会的精神之剑,另一把剑是国王手里的世俗之剑。结果,根据两把剑的理论,似乎国王还应当听教

皇的。这样,教会就构成对于政府的威胁。结果,政府的机构非常简陋。在军事封建制

度下,一个地方常常是由伯爵、骑士管理,根本没有健全的政府机构,也没有文化上的

凝聚力。没有社会公益,没有司法公正,当然也就没有太平盛世,没有文化高潮。中国在封建时代有过很多次文化高潮、太平盛世。这是因为中国搞的是政治封建主义。生产稳定,文化昌盛,制度完善,这就大大超过欧洲的军事封建主义。

这样,到1350年时,欧洲的封建制度几近崩溃,出现了我们以上说的结构危机的四

个特征:危机的普遍性;危机的不可修复性;危机时各个部门被拆散而没法整合;最后,还自相矛盾,违背了军事封建主义的基本原则。种种迹象都表明:1350年时,落后的欧洲封建制度已经瓦解。

这里,我们再来论述与过渡有关的理论问题。第一个理论问题是,我们认为在相同

的危机情况下,人是否主动、积极地进行改革是很重要的。过去讲历史比较注重客观条

件的研究,不注重人的能动性、主动性。这里有两个词,其中一个词叫做自然主义,19世纪就是自然主义比较盛行的时期。自然主义者认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应该是相通

的,特别强调因果论、规律论,这里强调的是客观性的研究。另一个词叫做表现主义

(expres

ssion),表现主义者认为人和物不一样,应该分开,这强调的是人的主观作用。我

们现在研究欧洲向近代社会过渡的问题,既要研究客观条件,也要研究主观条件。客观

条件就是封建主义自我崩溃,为社会改革创造机遇;主观条件就是出现了一个先进的

市民阶层,他们有改革社会的愿望。

这种变化是从文艺复兴开始的。人文主义者提倡文明,去掉了欧洲人的许多坏习

惯。比如,欧洲人改掉随地吐痰的习惯用了150年,能改掉这种坏习惯是件很不简单的事情,它是文艺复兴以后人们开始讲文明的一种表现。

文艺复兴运动是人们主动起来进行改革的一个典型例子,带来了文化上的大转

向,这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功劳。文艺复兴运动一来,彼岸的学问、经院哲学就不再被看

重了,知识分子开始务实,开始研究现实的学问,研究如何建立好的制度,如何推动政

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所谓近代政治,西方人的理解和我们理解不大一样,他们认为中央集权,主权国

家,就是近代政治。具体有五个标准:官僚政治、国家常备军、财政税收、保障、主权不被分割。我们的理解比较复杂,我们认为,近代、非近代不是一个统一不统一的问题,而是要看有没有促进近代因素的出现,比如有没有促进近代工商业。西方学者那么说是因

为西方人的历史是以分为主,而中国的历史是以合为主的。所以,我们不认为凡统一即

为近代,如果是这样,那么,难道说秦始皇时候就是近代了?这显然不合乎逻辑。什么叫近代政治?我们的看法有三个元素:第一,看这套制度和中世纪的政治制度距离有多

大。近代的政治基本上和中世纪不一样,但是基本上保留着中世纪的尾巴——如没有

废除世袭制度。第二,要看它有没有建立起近代的国家制度,包括官僚制、常备军、财政税收等。第三,还要看它是不是推动了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以这三点为标准,我们才可

以说它是走向近代政治,不再是中世纪的政治。简单地说,1350至150

00年是欧洲向近代

过渡的第一个阶段,特点是反思社会弊病,思考如何驯服危机。

第二个理论问题是,在欧洲的封建主义走向崩溃时,资本主义只处于萌芽状态,还

没能够真正发展起来。如果过分强调资本主义兴起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这在时序上

会有些问题。我们从不否定资本主义的兴起在瓦解封建生产关系方面的作用,但强调

这种作用主要是发生在150

00年之后,因为到那时,才真正进入了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第三个理论问题是,过渡不仅要靠发展生产力,也要靠调整生产关系。例如,有

两家同样的工厂,使用的是同样的设备和技术水平相近的工人,但交给了管理水平不

同的两个厂长手里。由于管理制度不一样,导致作息制度、工资制度、生产制度、产品销

售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一个工厂可能办得很好,另一个则有可能倒闭。过去只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实际上,生产关系的改善也能提高生产力。欧洲向近代过渡的时候还是小作坊,还没有进行大机器生产。但是,欧洲却成功地向大机器生产过渡了,整个过渡靠的是调整和理顺各种制度、各种关系,结果,却把欧洲向近代推动了。另外,这种过渡是群众参与的,走的是自下而上的道路。过去讲欧洲的过渡总是强调自上而下的过渡,就是讲王朝战争,讲市民阶级给了国王金钱,国王就把诸侯消灭了,于是建成统一的国家,就是近代了。

现在,我们不这么讲,我们把市民阶级当作主要的社会改革动力,因为,自上而下

的道路只会产生新君主制,这是后来走向专制君主的前身。还有一条道路是自下而上的、由人民推动的道路,这是近代政治的主要基础。欧洲向近代社会过渡,是自上而下

的道路和自下而上的道路两股力量推动而成的,不能只讲一条,而忽略了市民阶级、农

民阶级的改革和革命。自下而上的改革才是真正的力量,它比王朝战争更重要,它是政

治上推动欧洲向近代过渡的主要途径。

如果比较一下中古制度和近代制度,就会非常清楚什么是过渡了。中世纪制度的

特点是领主附庸制、农奴制度、骑士制度、庄园制度、信仰时代、宗教社会、分散主义、部落习惯、自然经济。但是到了近代,就出现了很多个不一样。第一个不一样就是建立了

政府和人民的关系,国家和臣民的关系,国家是主权国家,国王上面没有教皇,没有联

合体。在过去,教皇就是一个联合体,可以随意分享一个非主权国家的财富和政权。主

权国的另一个含义是在它之下没有可以与中央政府抗衡的地方势力,不管是来自诸

侯,还是来自教会,这就叫主权国家,而且还是文化上有凝聚力的民族国家。对民族国

家的含义有很多种理解,但都认为民族国家并不是指以一个民族为主的国家,而是指

能把各个不同的民族都团结在一个国家里面的国家。从经济上看,近代社会实行的是

交换经济,不是中世纪的自然经济。此外,宗教改革运动以后,政治和宗教就分开了,不再是政教合一。

图2中世纪欧洲社会等级示意图

上图形象地描绘出了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等级。图上有一棵大树,可以隐隐约约地

看到树根是些农民,他们都已经化成了肥料,被那棵树上的其他部分吸吮着营养。树根

之上的人是些市民,市民的地位不是很高,他们过着贫穷的日子,但是要比农奴好得

多。这就是普通人的阶层,英文叫Com

mmonMan,在城市是指有工作的人,在农村是指

有地的自耕农。在这上面的是骑士阶层,骑士高高在上,靠打仗过日子。在它上面就是

国王、贵族阶层。最上面的那些人是些僧侣阶层。从这样的一个中世纪的社会结构来

看,农民被压迫在最底层,市民的日子也不好过,但是这里有个区别,农民是躺着的,市民是坐着的。市民之上的那些人是站着的。最上面的僧侣是躺在沙发上的。中世纪欧

洲的等级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要比中国更加明显。中国当然也很明显,不同层次

的人用什么车,穿什么服饰都不一样,但是,中国还是一个自由民为主的国家,没有欧

洲这样严酷的社会等级观念。

欧洲向近代的过渡,有三个150年。第一个阶段,从1350到150

00年,是危机和驯服危

机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从150

00到1650年,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内容是摧毁封建主义,

建立近代体制。“早期革命”这一说法,马克思、恩格斯都提过,但是我们国家对此重视

不够,总是认为它是初级的、不重要的革命。实际上,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非常重要,它改变了一个社会制度,建立了近代政治。马克思、恩格斯说16世纪欧洲就是资产阶级社会、近代社会。中国的历史书则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开端,比马克思

说的要晚,那是17世纪中叶的事情。现在,更有些人在说18世纪甚至是19世纪初才是资本主义近代社会。为什么我们要强调16世纪就已经是近代社会?因为,经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已经变换了体制,政治上不再是封建国家,已经变成主权国家。文化

上文艺复兴新文化取代了经院哲学,不再是神学的一统天下。宗教上是政教分离的新

教教派,不再是政教合一或者宗教构成对政府反动的局面。道德上是崇尚文明,讲道

德,讲伦理;经济上是资本主义经济。艺术上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强调形象,强调色彩。所以,我们说,真正的制度转变是在第二个阶段,就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完成的,早期革命非常重要,不容忽视。

第三个阶段,从1650到180

00年,实际上是民权与专制的斗争,完成了在政治制度上

的近代转型。君主专制制度被废除了,宪法的作用增加了,资本主义制度真正确立了,

所以,欧洲真正实现了过渡。英国革命、法国革命实际上都是近代革命,内容是要民权、反专制,这种斗争一直延续到19世纪。

总而言之,欧洲最早向近代过渡的原因有四:第一个原因,欧洲是世界上过渡阻力

最小的地区。第二个原因,有个成熟的市民阶级。第三个原因,过渡时期策略比较灵活。第四个原因,根据社会需要分阶段地来进行过渡,过渡的进程比较符合民意。

那么,欧洲为什么过渡阻力最小?第一个情况,是它出现了一种结构危机,表明中

古制度已经走到尽头。就像把一个破产的工厂关闭,很少有人会反对一样,因为工厂本

来就破产了,当时欧洲各国的贵族、骑士,包括农民、市民都很不舒服,把中古制度取消,较少有人试图执意反对。这样过渡的阻力就小,为社会改革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第二个情况,在第一个阶段即危机和驯服危机的时期,出现过一个为驯服危机而

结成的统一战线。因为黑死病以后,整个社会乱了套,所以市民阶级提出要拯救社会,提出市民和王权结盟。实际上,结盟说只是说明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事实上,市民阶级不仅和王权结盟,还和农民结盟,还和其他的下层民众结盟。这样,就形成了一条为振兴欧洲、为驯服危机而建立起来的统一战线。这个阵营的形成当然获得了民心,减少了过渡的阻力。

第三个情况,是过渡直接带来经济效益。欧洲人和世界各地的人都一样,看重新的

一套制度能不能带来现实的效益。欧洲向近代社会过渡有个资金不足、生产落后的问题,但是1450到15

550年这10

00年的发展却是极快的,种子和产量之比是1:7、1:8,工厂恢

复了,还搞了原工业化。原工业化就是城里的一些人到乡村去搞乡镇企业,搞劳务承包,一下子商品经济、市场经济都活跃起来了,那就把经济搞活了。1450到15

550年10

00年

间欧洲发展很快,到十七八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资产阶级已经很强大了。因为经过早期革命以后建立起来的新体制,是一种远比军事封建主义要来得先进的生产方式。产

权明确,投资积极,劳动者有生产积极性,再加上市场经济,商品生产,国际贸易,规模经济,当然解决了过渡的资源问题,这才使欧洲的进一步过渡成为可能。

资源的问题在这里是指综合国力。更为重要的是,不在于看多寡强弱,还要看资源

是掌握在谁的手里。中国这么强大,连德国人弗兰克都说中国的经济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为什么不能过渡呢?实际上有个资源分配问题,资源假如是掌握在市民手里,它能用来发展新经济、新文化;资源掌握在慈禧太后手里,她就用来建颐和园。所以,我们不但要看资源的绝对发展,还要看资源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还是用来作为巩固

旧有体制的基础。所以,从理论上说,我们不能只看生产出多少东西,更要看这个东西是在给谁用。如果资源掌握在旧阶层那里,那么,就会用来巩固自己的旧制度,那样的话,将使过渡变得很困难。

阻力较小的过渡是符合民意的。资产阶级和市民阶级是有区别的。当时的市民阶

级还是可以代表民意的。马克思、恩格斯都说市民阶级代表民意,民意掌握在他们手里。为什么?举一些日常的例子就可以说明。比如说有个乡镇企业家,他看到自己家乡非常穷,他说我们来办企业,老百姓很同意,因为办厂可以使大家富裕,过上好日子。那个时候,他是能代表民意的。等到后来他的企业变成了企业集团,他变成了资本家,这时,就有可能和企业里的职工产生对立。欧洲过渡时期的情况很特殊。因为那个时候资

本主义还没有真正兴起,处在一个必须和底层人民合作的时期,所以市民阶层在一定

的时期可以代表他们的意愿。那时,贵族也已经衰落了,也会听市民们的一些意见。所以,那些新的市民精英、人文主义者,他们在各地都能搞统战。他们可以对贵族说,你有那么多钱,放在家里有什么用,拿来投资吧,我保证给你们更多的回报。那么,贵族说,好啊。他们对农民说,办企业吧,我们在你村上办厂,帮我们干吧,农民说,好啊。然后他说,现在欧洲太落后了,我们想改造欧洲。知识分子说,好啊。结果他们到处受欢迎。

这种情况导致阻力比较小。还有一个情况,市民阶级手中有钱,是带着资本去改造欧洲的。这个情况也使得过渡比较容易。再有一个情况,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封建主义的

生产方式终究都是剥削阶级的生产方式,两者之间有相同之处,所以也比较容易过渡。

为什么欧洲的市民能担当起领导职责?因为欧洲的市民阶级是有独特性的。首先,

欧洲的市民知识分子有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也就是后来法国大革命时候提出的自

由、民主、平等、博爱的观念。这些观念产生于市民们的独立性上。市民文化是一个与市场、与民间文化很接近的文化,但是人文主义者所倡导的又不完全是大众文化。他们是

一种市民文化。这种情况比较特殊,首先他们独立于封建政府,不像中世纪中国的知识

分子通过科举当官,和朝廷的关系很密切。欧洲的知识分子直接来自民间,受市场经济

和民间文化的影响。这些人为地方服务,不注重语法,只注重语言,然后收实效。这使得他们和民间文化息息相关。所以,文艺复兴运动实际上就是把民间文化拿去改造精英

文化的一种做法。在英国有一个大文学家、大学者,研究大众文化的名人叫彼得·伯克,写过一本书叫《近代早期的大众文化》,这是一本经典名著。书中提出一个观点,认为上

层文化能进入下层文化,下层文化进入不了精英文化。意思就是,上层的文化可以影响

到下层文化,下层文化影响不了上层文化。但是,这个理论与欧洲过渡的实际情况有些

出入。因为,在上层文化出现总体崩溃的时候,下层文化、民间文化是能进入上层文化,并进而改造上层文化,或者本身成为上层文化的。

文艺复兴时期的知识分子写了很多书,最著名的书叫《君主论》。但《君主论》不只

一本。马基雅弗利、伊拉斯谟都写过《君主论》,书中教君主怎么当明君。他们也写过怎

么当大臣的书,如有一本书叫做《廷臣论》。也写过应当怎么当妻子,怎么当骑士,怎么

当仆人,怎么当医生的书。在这些著作里面,反映出市民的观念,即如何用市民文化去

影响社会,改变文化的各个方面。

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鼎盛时期拉斐尔的画,都是大红大绿的,

颜色用得非常艳丽。这样用色是深受民间文化影响的,不像中世纪的贵族文化。中世纪

文化强调禁欲,强调建造拉丁十字形教堂,绝对单调无味。民间文化与之相反,大红大

绿。所以,文艺复兴时期的市民精英是独立于封建宫廷的,他们直接来自于民间。另外,他们也独立于旧文化,不受学院派的影响。那些大画家大知识分子有三种学习法:一是要跟一个师傅学习。第二个是要有个作坊。最后是要旅游,音乐家要到处旅游,美术家更要到处旅游,这样才能培养出人才。所以,他们不受学院派的影响。学院派崇尚神学,讲语法。他们不受科举考试的影响,所以他们干的都是非常实际的学问,为地方服务,容易受到人民欢迎。

其次,这些人独立于教会之外。市民知识分子产生并服务于社会的世俗需要,他们

和教会僧侣的想法不同。前者主张神为人服务,而不是人为神献身。他们还独立于封建的祖宗家法,不循规蹈矩。在封建社会里有很多祖宗家法,但因为这些人是产生于民间,不是产生于贵族家庭,所以不受这个束缚。

写过《乌托邦》的托马斯·莫尔是英国的大法官。后来却因为不肯和罗马教廷决裂,

被国王亨利八世处死。

伊拉斯谟写过《愚人颂》,现在也翻译了过来,他还写过《基督教君主的教育》,总

之,写过很多很多书,他是后期文艺复兴的著名代表人物。

领导宗教改革运动的德国的马丁·路德,他是市民又是农民,他的父亲去办矿,是

个资本家,路德还是一个很典型的知识分子,同时他又和教会很有关系。所以,他又是僧侣,又是市民,又是知识分子,又是大学教授。这个人,可以说是当时几个社会阶层的代表。

这批市民精英有四个核心的价值观念,就是个性、理性、人性、诗性,这就是文艺复

兴的主题。个性强调创新,要求新求异,强调要有自我的根基,要勇敢,要自然,要有内涵。

什么叫有个性?首先要创新,要做一些别人做不出来的事情,这才显出英雄本色。

文艺复兴时期,那么多的新发现、新发明都是有很多创新内容在里面的。求新求异,这也是和创新精神相一致的。此外还要有根基,什么叫有根基呢?就是要有内涵。譬如说同样的种子,一棵树肥料很足,根系很发达,就长成一棵粗壮的大树,另一棵树根系很不发达,根基不稳,肥料不足,结果长成一棵很细的树,大风吹来,很粗的树动也不动,很细的就摇来摇去,这时,很粗的树就显得很有个性。所以,个性是要和根基联在一起来看的。此外,还要勇敢,有很多人都很有个性,就是不勇敢,所以他们的个性显示不出来。还有就是要自然,真正的个性是在自然之中才显示出来的。比如说鱼在水中游,它从来不觉得自己在游,游就是它的本性。奥林匹克运动健将也在游泳,但是他每分钟都是在用技巧,用境界,用体力在拼搏。这说明游泳从来不是他的本性,也不是他的天性。

经典战例 欧洲古代八大战役(一)

经典战例欧洲古代八大战役(一):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 一、决定希腊命运的马拉松之战 马拉松平原坐落在雅典东北四十二公里的爱琴海边,面朝阿提克海峡,背后群山环抱。马拉松平原呈新月形,有九公里长,中间最宽处约有三公里。公元前490年9月的一天,一支波斯大军在这里登陆,打破了马拉松平原惯常的寂静。六百艘波斯战舰把月牙形的海湾挤得水泄不通,岸上是三万波斯大军筑起的一座庞大的营垒。波斯大军已经在这里停留了许多天,波斯人的运输船往返穿梭,源源不断地从小亚细亚的基地运来人马,军械和给养。在紧靠马拉松平原的一座山顶上,是雅典军队的营地。雅典士兵可以居高临下俯视整个平原,观察波斯军队的一举一动。两支军队这样对峙有好多天了,山下的波斯人好整以暇,并不急于攻击雅典军队,因为拖到时间越长,波斯海军运来的部队就越多,要知道在爱琴海对岸的小亚细亚,还有十万波斯军队等着被送过来。山上的雅典营地里,气氛却十分紧张,人人都是一脸的凝重。雅典军队只有区区一万人,而这是雅典除去卫戍部队以外,能够拿出来的全部家底。除了斯巴达以外,其他希腊国家都拒绝援助雅典,而斯巴达的两千援军还要等好几天才能到达。雅典的军事委员会,由十位将军组成,分别代表雅典十个最大的家族。委员会设军政长官一名,每年在雅典贵族中选举产生。这年的雅典军政长官是卡利马什(Callimachus),他召开会议,要求大家投票决定是否立刻同波斯人决战。投票结果是五票赞成,五票反对,这就意味着卡利马什的一票将决定雅典的命运。卡利马什没有马上做出决定,他走出大帐,站在山坡上遥望人喧马嘶的波斯大营,心潮澎湃。希腊人面对的是一个近五十年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波斯帝国,无论在国力,军力上希腊和波斯都无法相比。如果选择与波斯为敌,则前途凶险,输掉任何一场战役就可能导致亡国。卡利马什思前想后,始终无法痛下决心。 1历史背景 古波斯帝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帝国。公元前550年波斯王居鲁士(Cyrus)统一波斯全境,开始大规模扩张,在短短的五十年间,除中国以外的所有文明古国,如埃及,巴比伦,腓尼基,巴勒斯坦,亚美尼亚和北印度等都被波斯征服,沦为波斯的行省或附庸。到希波战争前夕,波斯帝国已经控制了所有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又用武力使希腊周边国家色雷斯和马其顿臣服,希腊在波斯的狂飙突进中宛如汪洋中的一条小船,朝不保夕。

完整版欧洲文化入门参考资料

欧洲文化入门参考资料 这是一本中国大学生了解欧洲文化的英语教科书,为了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学习英语的中国大学生在阅读英文书刊和同英语国家人士的交往中,往往感到由于缺乏欧洲文化知识而增加了许多困难。英语中有数不清的典故、名言、成语、人名、地名等等来自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文学、历史著作,希伯莱的圣经,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创作或者牵涉到各时期思想、科技、政治、社会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果对这些所知无多,读书未必全懂,对谈也难顺利。而一旦对这些有了较多知识,则不仅了解程度会提高,而且由于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得更好。 《欧洲文化入门》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英文名称:European Culture: An Introduction 2、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程 3、课程学时:32学时 4、学分:2 5、先修课程:《高级英语》、《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 6、适用专业:英语 7、大纲执笔:英语专业教研室 8、大纲审批:外语系学术委员会 9、制定(修订)时间:2005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程,旨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有关欧洲文化的基本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和文化修养,并为以后开专业课提供大量重要的背景文化知识,从而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英语,提高文学欣赏水平。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教学大纲对象是高等院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全部用英语授课。 了解欧洲文化对英语发展的影响和欧洲文化发展的脉络; 了解来自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文学、历史著作,希伯莱的圣经,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创作的典故、名言、成语、人名、地名等; 了解欧洲各时期思想、科技、政治、社会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将欧洲文化与同时期的中国文化进行比较; 学生应准备一些工具书、参考书、选本、译本。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希腊、罗马文化 基督教及其《圣经》 中世纪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十七世纪 启蒙运动 浪漫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达尔文学说 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及其它 五、考试考核办法:笔试 六、教材及参考书:

社会学理论传统及其发展脉络探析

社会学理论传统及其发展脉络探析 社会学理论传统及其发展脉络探析 王 飞 (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 摘要:传统社会学理论发展主要有三大研究范式,实证主义、人文主义、批判主义,三种范式并存且长期对立。进入20世纪中后期以后,在社会学方法论方面逐步开启了一个批判继承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范式之路,范式整合便成了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必然逻辑。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学研究进入了全面的多元化时代。笔者认为,社会学理论历史发展将会从“软科学”向“硬科学”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社会学理论 研究范式 实证主义 人文主义 批判主义 关键词: 关键词 社会学植根于19世纪的西方工业社会,发展至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它的产生与发展主要受益于西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西方思想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社会环境。然而作为一门学科来说,它是年轻的和不成熟的,按照美国社会学家布劳的说法社会学发展至今,仍然像牛顿以前的物理学一样,处于前理论阶段,社会学理论至今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学科方法论原则,社会学理论陷入了范式危机。 一 纵观社会学理论发展史,主要有三大研究范式。首先是以社会学创始人孔德,以及斯宾塞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其哲学基础是实证哲学。他们认为,社会学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并无本质区别,都是将研究对象看作是客观实在,因此,社会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其理论研究要以自然科学为标准模式。其后迪尔凯姆将古典实证主义社会学发展到鼎盛时期,主要标志是迪尔凯姆发表的《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其基本认识论主张是社会唯实论和整体观,认为社会是客观性的独立实体,社会高于个人,社会决定着个人的本质,社会学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在对社会事实的分析取向上强调社会功能论,坚持功能分析和原因分析均是社会学所必需的,并指出要以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①。《自杀论》是迪尔凯姆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一次重要实践,将社会自杀率这一抽象的社会事实,运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社会学理论与统计学有机结合,进行逻辑假设和量化分析,探究社会自杀

第11课 近代早期西欧社会

第三单元 近代早期的西欧 第11课 近代早期西欧社会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庄园制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教师提问: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2.展示材料: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3.问题思考: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这段话的。 提示: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 4.教师提问: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提示: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较小。 5.教师提问: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工生产。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一种什么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西方史学史期末简答题

西方史学史期末简答题

1.古代希腊史学产生的原因: 2.希罗多德贡献(史学思想) 3.俢昔底德史学思想: 4.比较希罗多德和俢昔底德治史观: 5.比较希罗多德与司马迁的相似之处:6.波里比阿史学成就: 7.西方古典史学的传统 8.中世纪史学的历史地位 9.浪漫主义史学思想 10.理性主义史学(18世纪):特点:11.客观主义史学: 12.伏尔泰的史学思想 13.历史哲学: 14.百科全书派史学贡献: 15.罗马史学的共性: 16.评述塔西佗的史学成就: 17.评述希罗多德的史学思想 18.19世纪为什么被称为“历史学的世纪”19.康德是怎样论述历史发展的,试以康德《世界公民视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译文为例加以说明。如何评价: 20.浅析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21.20世纪妇女史的研究重点有哪些?22.为何称希罗多德是“史学之父”?23.普罗科匹厄斯有什么作品传世? 24.李维对史学研究的贡献体现在何处?25.7.P55塔西陀为何被称为是“暴露史学大师”? 26.. 查士丁尼有什么代表作? 27.扼要介绍康尼娜及其作品。 28.为什么说“历史是过去与现在的对话”?29.19世纪与20世纪西方史学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30.20世纪西方史学的特征: 31.西方现当代史学的共同趋势与特征:32.谈谈你对“历史是时代火车头”的理解。33.当今西方社会为何将历史学称为是“受人追捧的园艺学(公共史学)”? 34.评特纳。 35.P110评马基雅维里对欧洲近代史学的贡献。 36.为什么说卡尔《历史是什么?》一书问世,成为历史学著述演变的分水岭? 37..请你介绍一下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史学的

华师欧洲文化入门古代时期在线作业

1.第1题 The poetic creation of _____ glorifies Rome’s conquests and achievements. A.Virgil (70-19 B. C.) B.Horace (65-8 B. C.) C.Ovid (43 B.C.-17 A. D.) D.Juvenal (55-130 A.D.)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第2题 Jesus lived in the __. A.early 1st century https://www.360docs.net/doc/c61651788.html,te 1st century C.early 2nd century https://www.360docs.net/doc/c61651788.html,te 2nd century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3.第3题 _____ is the longest river in the world. A.The Tigris B.The Amazon C.The Mississippi D.The Nile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4.第4题 Of the following orders of columns, which one is more formal and dignified and mainly used in mainland Greece? A.Doric B.Ionic C.Corinthian https://www.360docs.net/doc/c61651788.html,posite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5.第5题 Starting from the reign of which Roman emperor such jobs as bakery and military service became hereditary? A.Octavian B.Diocletian C.Constantine D.Theodosius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6.第6题 Christianity originated from__. A.Turkey B.Palestine C.North Africa D.the Western Europe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7.第7题 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the Code of Hammurabi was NOT true? A.The Code helped Hammurabi consolidate his rule in the Mesopotamia. B.The Code wa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retaliation. C.Everyone received equal punishment for the same crime committed. D.The Code was written in the Akhadian language.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8.第8题 That Aeneid, the legendary founder of the city of Rome, was the prince of _____ suggests a certain link between the Roman civilization and ancient Near East.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3.9欧洲的宗教改革

欧洲的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 本学习专题共有3个方面的学习内容: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分析使学生对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有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师讲述,学生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宗教改革背景的学习和对宗教改革必要性的分析、掌握,学生可以认识到思想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认识到思想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培养起学习、吸收先进文化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德国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瑞士日内瓦加尔文宗教改革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教学难点:宗教改革的影响。 导入新课:必修三中已学过宗教改革,复习旧知识提问: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导入新课。

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 (1)是由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格局决定的。在当时,天主教神权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也是支配着各国封建政治的重要权力,还是垄断了整个思想文化与教育的意识形态。人们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还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同时,为了将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也需要为这一斗争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 (2)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很发达,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

(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加尔文教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这些思想和资产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相同: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不同之处是: (1)路德的神学关怀中人是出发点和目的,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 (2)路德宣称教徒“因信称义”,十分强调在精神领域里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加尔文也宣称“先定说”,认为上帝预先的拣选才真正是决定一切的基础。 (3)路德使人的精神被赋予了神圣性。加尔文则使得现实的经济活动也获得了神圣性(4)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加尔文的主张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对法国和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文艺复兴读书笔记

文艺复兴读书笔记 【篇一:欧洲文明史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欧洲文明史基佐著 10300700042周博言 第一讲 在第一讲中,他说:“法国是欧洲文明的中心和焦点。”其他地方崛 起的文明思想和制度,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在法国接受新的预习,才 能从法国出发,征服欧洲。(下划线为引用原文)虽然这么说有夸 耀法国之嫌,但从地理上看也确实如此,法国基本处于欧洲中部, 我虽不完全赞同地理环境决定论,但无疑,法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 置注定他将要在欧洲文明史上扮演重要角色。 他花了一些篇幅以一种极为诚恳的方式来讨论什么是文明,“我们要 注意不要陷入纯粹哲学中,不要定下某种推理原则,并由此演绎出 文明的本质??我们研究的是这个词一般的通俗的意义。??通常意义 来自普通见识??一个词的通常意义是逐渐发展的,在事实的不断出 现中形成的。当一个看来是属于某一词的意义范围内的事物出现时,它好像被自然而然地收纳进去了。词语的词义会逐渐伸展??”我非常 赞同他的看法,现在很多时候我们在讨论某个事物时,经常会陷入 纠结于定义的怪圈,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看法。即大多数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普通含义,而普通含义就是我们脑海中的普通 见识,我们不必每次都要用哲学的逻辑来讨论其普通含义(虽然有 时仍然需要,但那是哲学范畴的),否则那会非常地累。他同时也 提出了一个发展的观点,及一个词语的普通含义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它不断吸纳进新的事物(有可能也会去除一些旧的事物),我们在 讨论不同时期的同一词语时,不能简单地认为它们具有相同的含义,这点我也是比较赞同的。 他通过四个假设,提出文明的第一个概念: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 后进一步提出第二个概念:人性的发展与进步。社会的发展未必会 立刻带来人性的发展,我总是联想起中国古代的社会(尽管我对古 代历史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取得巨大的成就,还有那些看似光鲜亮丽的文化艺术品。但人性的发展似乎并不 是如此,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也并不总是停滞不前),甚至有些 时候还不如先秦时期。作者认为,人的内心的一切巨大发展都给社 会带来了利益,而社会状况的一切巨大发展都给个人带来了利益??

欧洲文化入门

欧洲文化入门 《欧洲文化入门》由于其内容庞杂,琐碎,因而是一门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的课程。其实大家大可不必担心,只要我们潜下心去,找出里面的规律和线索,这门课并不难攻克。我们要牢记文化的五分法:一、社会历史(包括政治、经济、宗教、历史) 二、哲学三、文学四、科学五、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和音乐),以记忆每个时代的各要点为主,理解纵向的变迁为辅,后者主要的作用时帮助我们更好的记住前者。 《欧洲文化入门》的考试大致包括以下几种题型:四选一,填空,判断,简答题,名词解释,论述题。 选择题:这种题型可考查考生的记忆、理解、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比较,鉴别评价等多种能力,评分客观,故常被应用。在答题时,如果能瞬时准确地把正确答案找出来最好,假如没有把握,就应采用排除法,即应从排除最明显的错误开始,把接近正确答案的备选项留下,再分析比较强以逐一否定最终选定正确答案。 填空题:这种题型常用于考核考生准确记忆的“再现”能力,在答题时,无论有几个空,回答都应明确、肯定,不能含糊其辞,填空题看似容易实则难,最好的应对办法是对英语语言知识中最基本的知识、概念、原理等要牢记。 名词解释:这种题型一般针对英语专业自考本科段课程中的基本概念、专业名词进行命题,主要考核考生的识记、理解能力。在答题时,答案要简明、概括、准确,如分值较大,可简要扩展。 简答题:这种题型一般围绕基本概论、原理及其联系进行命题,着重考核考生对概念、史实、原理的掌握、辨别和理解能力。在答题时,既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答案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并加以简要扩展就可以。 论述题:这种题型一般从试卷编制的全局出发,能从体现考试大纲中的重点内容和基本问题的角度来命题,着重考核考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

社会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性和社会秩序,或者说是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 第二章社会学史 1.西方社会学诞生的社会背景 ①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对西方社会学诞生的影响。 ②现代科学的成长对西方社会学诞生的铺垫。 ③社会的急剧变迁和现代社会的出现对西方社会学诞生的直接推动。 2.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助产婆 ①保守与进步:孔德的双重形象 ②实证主义的社会观与研究方法 ③人类知识或理性发展的三个阶段:(A)神学阶段(B)形而上学阶段(C)实证阶段 3.斯宾塞与进化论社会学 ①社会有机体论与社会进化论:斯宾塞社会学理论的两大基本支柱 ②社会的三大功能系统(A)支持系统(B)分配系统(C)调节系统 ③两种社会类型:尚武社会(强制性)、工业社会(自愿合作、自我控制) 4.迪尔凯姆——社会学主义的巨擘 ①社会学主义的基本特征: A秉承社会学的自然主义 B强调社会现实的特性 C认定社会学是自主的和自我满足的学科 D认为社会学是一门根本性的社会科学 E力求克服进化论的观点。 ②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社会事实,即在社会层次上发生的种种现象。可分为两个主要类型:物质性社会事实,如教会、国家、法律;非物质性社会事实,如道德、规范、价值等。 ③社会事实的特性: A社会事实对个人来说是外在的。B具有强制性的力量。C具有普遍性 ④“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两种社会结构的理想类型 A机械团结:原始社会、古代社会以及现代那些不发达的社会的一种社会联结方式。 B有机团结:由发达的社会分工以及社会成员间的异质性所决定的另一种社会联结方式。 ⑤《自杀论》:社会学主义的思想产儿 自杀的四种基本类型:A利己主义自杀B利他主义自杀C失范性自杀D宿命性自杀 ⑥宗教社会学 A “宗教是一个与被隔离或禁止接触的圣物有关的信仰和实践的统一系统;这些信仰 和实践将所有的皈依者联合在一个单一的被称为…教会?的道德社区之中。” B宗教的社会功能:

欧洲文化入门中文版课件

第一章希腊罗马文化 希腊罗马文化可以说是欧洲文明的起源,所以这一章节应该是比较重要的章节。我们先看希腊的发展。 希腊文明分为几个时期,她形成于公元前800-500年,经历了古典时代(也就是公元前500到公元前336年)和希腊化时代(也就是公元前336年到公元前31年)。希腊文明达到顶峰是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146年,希腊被罗马攻克。希腊文明也就被罗马文明所取代。 这段历史的重要大事有: 1、公元前12世纪,随着特洛伊人的入侵,希腊堕入“黑暗时代”。荷马史诗描述的正是希腊人与特洛伊人之间的战争(《以利亚特》和《奥得赛》)。这里要注意的是,荷马史诗描述的时代并非荷马生活的时代。荷马生活在公元前700年。 2、公元前6世纪,希腊世界开始有了全面改变,为后来的古典时代打开了通途。其中两个重要的城邦国家是雅典和斯巴达。雅典发展起一个完全不同类型的社会,公元前594年,梭伦成为雅典的首席执行官,他的贡献在于,在组织上为以后建立著名的雅典民主奠定了基础。雅典之所以在当时拥有卓越的地位,是因为它在打败庞大的波斯帝国这场重大战争中起了最主要的作用。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在他的历史书中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3、由于雅典的不断扩张引起了斯巴达的恐慌,因而在公元前431

年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战争最终以雅典的失败而告终。修昔底得这位历史上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在其作品中,详尽描写了这一战争。 4、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斯巴达专横跋扈,底比斯和雅典为求相互保护而结成新的联盟。公元前371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打败了底比斯和雅典联军,他的闻名世界的儿子亚历山大大帝统治了希腊。至此,古典时代结束,希腊化时代即将开始。 古典时代的希腊造就了一批哲学家和剧作家。哲学家主要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苏格拉底提出自由辩论的重要性。柏拉图的目标是要实现一个既能维持贵族特权,又可为贫苦阶级接受的社会,并构件了唯心主义的根基。亚力士多德寻求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秩序。剧作家有埃斯库罗斯、阿里斯托芬、索福克勒斯。这一时期希腊也造就了像阿基米德和欧几里得这样的数学家,以及像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得这样伟大的历史学家。 希腊的艺术和建筑在神庙上得到最高体现。著名的雅典卫城的圣地帕台侬神庙就是卫雅典娜女神建造的。 接下来我们从希腊文明走向罗马文明。 希腊化时代与罗马时代前期相互交融,最终过渡到罗马时代。罗马时代经历了早期共和国(公元前509-公元前264年)、后期共和国(公元前265-公元前27年)、早期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284年)和后期帝国(284-476年)。公元前500年,

西方社会学理论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 ] 考试科目名称:西方社会学理论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所占分值为: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思想部分 50分 社会冲突理论部分 50分 4)题型结构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50分,共10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主要流派。 2、能运用西方社会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考试内容: 一、社会学概述 (一)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工业革命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出现,经济危机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加剧。 (二)从社会哲学到社会学的转变――社会学产生的理论前提 古希腊哲学关于社会的思想,中世纪时期的社会观,文艺复兴以来的社会哲学思想。 二、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一)生平与著述 (二)孔德社会学思想的理论发端 “精神之父”和实证主义哲学精神,孔多塞和蒂尔戈的进化论思想,圣西门思想的影响。 (三)科学分类和社会学 科学的分类,社会学的对象和任务,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 (四)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社会静力学,社会动力学。 (五)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历史法。

(六)关于社会改建的实证主义思想 孔德的实证政治纲领,实行普遍的道德教育,牧师的特殊作用,社会舆论的控制作用,关于社会的进步。 三、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 (一)生平与著述 (二)社会有机论和社会进化论 斯宾塞的综合哲学,社会是有机体,关于社会进化的思想。 (三)关于社会的类型――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 社会分类的标准,关于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的比较。 (四)关于国家的政治理论 国家和政府的概念及其权力的基础,国家活动的领域和范围。 四、滕尼斯的社会学体系 (一)生平与著述 (二)滕尼斯社会学的代表作――《公社与社会》 《公社与社会》一书产生的理论背景,人类共同生活的两种表现形式,共同生活的意志类型。 (三)对社会生活的构成及形态的研究 社会本质,社会价值,社会规范,社会相关物。 (四)社会学体系中的其他类别 应用社会学,经验社会学,一般社会学。 (五)科学研究中的价值问题 社会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思想,伦理学是以价值为其研究对象的科学。五、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一)生平与著述 (二)形式社会学 社会学理论的对象与结构,形式社会学,不同群体的互动形式。 (三)关于社会冲突的思想 社会冲突存在的必然性,社会冲突的类型与功能。 (四)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 客观性与个性的矛盾,社会与个人的矛盾。 六、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一)生平与著述 (二)理解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社会学的对象与方法――“社会行动”与“理解”,社会学方法论的概念工具――“理想类型”,社会行动的分类。 (三)关于统治类型的研究 基本概念的论述,统治的三种基本类型,科层制。 (四)关于宗教社会学的研究 研究主题与研究方法,《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七、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思想 (一)生平与著述 (二)社会学的研究层次、对象和方法 迪尔凯姆的社会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社会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2016下半年华师在线欧洲文化入门100分作业

2016下半年华师在线欧洲文化入门100分作业 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was NOT a factor that brought about the agricultural growth during the Central Middle Ages? A.The climate improved and the temperature was higher. B.More lands were under cultivated. C.Farming technology improved greatly. D.The food price dropped drastically.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23.第30题 Magna Carta in 1215 in England was significant in that it __. A.really weakened the power of the church B.spoke for the common people C.really weakened the power of the king D.spoke for the nobles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4.第31题 What were the three forms of vernacular literature for town dwellers? A.epic poetry, romance poetry and dramas B.fabliaux, fables and romance poetry C.lyric poetry, epic poetry and romance poetry D.fabliaux, fables and dramas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5.第38题 Epicureanism and Stoicism are similar in the following ways except for____. A.Both were concerned with the good of the

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 第9课 欧洲宗教改革学案 岳麓版选修1

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 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 性。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 的实质。 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 历史作用。 结合历史背景,阐述欧洲宗教改革 的必要性。 了解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 的异同。 一、中世纪的天主教会 1.地位 (1)社会生活方面:人人都是天主教徒,每一件事情都受到天主教会的控制和影响。 (2)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大量土地。 (3)政治方面 ①天主教会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罗马教皇高高在上。 ②王权软弱,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封建统治巨大的国际中心。 2.近代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14、15世纪,欧洲近代资本主义因素产生,天主教会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3.天主教会的腐朽 (1)从西欧各国搜刮了巨额财富。 (2)许多教士和僧侣奢侈腐化。 (3)建立宗教裁判所,残酷迫害进步人士和对教会不满的人。 4.德国与天主教会矛盾尖锐:由于处于分裂状态,德国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58,思考: 1.旧的意识形态能够在新的社会基础上占据统治地位吗? 提示不能。以宗教改革为例,宗教改革前欧洲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要求打破旧的天主教会的沉重束缚,所以不能。随着新的社会形态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日益发展、成熟,它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意识形态为其进一步发展服务。 二、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 1.序幕: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在教堂的大门上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拉开

欧洲殖民史及三十年战争

欧洲殖民史及三十年 战争 本文重心在大明与早期列强争夺殖民主导权,以下历史为殖民者开辟领地的过程及手段,有耐心的朋友不妨一看,没兴趣的朋友大可略过,直接点击正文。 欧洲殖民扩张伴随新航路的开辟而开始。继西班牙和葡萄牙之后的殖民国家是英国、法国和荷兰。它们后来居上,压倒了西班牙和葡萄牙。 英国的殖民扩张新航路发现以后,英国成了世界航路的中心。它也开始试图进行海上探索活动。但是,16世纪,西班牙是掌握海上霸权的殖民大国,英国还不具备同它抗衡的力量。因此英国海外活动伴随着海盗行径,出现了许多冒险家如霍金斯、德雷克等。他们到非洲掠夺黑人卖作奴隶,截击西班牙人从美洲运回金银的船只,还不时袭击西班牙的殖民港口。他们的海上抢劫活动还得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支持和鼓励。 早在1497年,居住在英国的意大利人约翰•;卡波特经英王授权,从英国出发远航,寻找通往印度的西北航线,结果到达纽芬兰,宣布那里为英国殖民地。第二年,他同他的儿子航行到今天美国的东海岸。16世纪后半期,英国的海外活动更加频繁,他们又沿西 伯利亚北部试航,寻找通往中国的东北航线,但是自始至终,他们都没有找到通往中国和印度的新航路。同时英国的贵族和商人相继建立了许多公司,扩大海外贸易,并企图抢占殖民地。 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树立海上霸权。17世纪开始,英国积极在海外进行殖民扩张。1600年,伦敦商人组成英国东印度公司,不久又组成伦敦公司和朴 茨茅斯公司,开始向亚洲和美洲殖民。100余年间,英国在印度控制了许多殖民据点,站稳

了脚跟。与此同时,英国的伦敦公司于1607年开始向北美移民,建立了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1620年,由朴茨茅斯公司组织的移民,到达北美,奠定了另一块殖民地马萨诸塞的基础。到18世纪30年代,英国共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另外,它还在西印度群岛夺取了许多岛屿。 17世纪初,英国开始集中力量侵略印度。1613年,在印度西海岸的苏拉特建立了贸易据点,然后相继在东西海岸取得马德拉斯、加尔各答和孟买,此后就是从这些据点向印度其他地区扩张的。在北美,除13个殖民地以外,加拿大北部的哈德逊湾地区也属于英国,在加勒比海,英国还占有百慕大群岛和牙买加岛。 法国的殖民扩张早在16世纪上半期,法国也在海上探索新航路。航海家雅克•;卡提耶沿着卡波特的路线航行,到达北美的圣劳伦斯河流域,同样没有找到通往亚洲或印度的航线。法国在北美进行殖民活动,也同英国一样始于17世纪初。经过几十年的开拓,法国控制了从圣劳伦斯河到密西西比河的广大地区。 1600年,法王准许法国公司在圣劳伦斯河流域建立居民点,进行贸易。几年以后,魁北克城作为一个皮毛贸易中心建立起来,后又建立了蒙特利尔城。沿圣劳伦斯河到五大湖区,法国建立了一块广大的殖民地,称新法兰西。法国殖民者同印第安人进行皮毛交易,牟取暴利。他们探索大湖区,又沿密西西比河试航,1682年沿河南下,到达河口。法国宣布这一广大地区为它的殖民地,称之为路易斯安那。在西印度群岛,法国后来占有一些岛屿如海地等。 法国还成立了许多公司,对东方进行殖民扩张。法同占有东非的马达加斯加岛。1673年,法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东海岸建立殖民据点本地治理,几年以后又把殖民势力向北推进到孟加拉,建立了另一个殖民据点昌德纳戈尔。法国殖民者还雇用印度人组织军队,掠取领土,一度势力强大。

欧洲文化入门读后感

《欧洲文化入门》读后感 国庆这段时间我阅读了王佐良先生的《欧洲文化入门》,这是一本文化类的好书,我读后自觉受益良多。 为什么选择读这本书呢?我觉得作为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我在阅读不少英文杂志和小说甚至看英文电影都感觉有不少困难,究其原因除了词汇原因外还有很多原因是因为缺乏对欧洲文化知识的了解。英语中有数不清的典故,名人名言,成语,人名,地名等等来自于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文学,历史著作,圣经,或者牵扯到各个时期的思想,科技,政治,社会等重要事件和人物。对这些知识的一知半解或者全然不知给英语学习带来来了不少困难。而如果我们对这些知识有一定了解,对于英语学习和研究无异于是很大的助力。举几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知道希腊神话特洛伊战争中的传令官嗓门洪亮的Stentor,那么在背诵单词stentorian(声音洪亮的)时候,它的意思便不难记住了,在研究英语构词法时可以发现有不少出自典故的词汇。在翻译的时候,如果我们知道“white elephant”的典故,在英语中是指大而无用的东西,那么就不会把商标“白象”译为“white elephant”了。如果要研究文学,跨文化交际,那么文化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了,所以我把《欧洲文化入门》作为读的第一本书。 在阅读过后,我觉得这本书有若干优点:首先,该书较系统地介绍了欧洲的社会和文化发展史,文笔流畅,文体清新、明快,很适合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再次,本书的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欧洲文化的一切-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和历史到现代主义,可以说包罗万象、面面俱到。 整本书采用了历史叙述法,全部内容按时间顺序分为十章: 1.希腊,罗马文化

2.基督教及《圣经》 3.中世纪 4.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5.17世纪 6.启蒙运动 7.浪漫主义 8.马克思主义与达尔文学说 9.现实主义 10.现代主义及其他 我在这段时间快速浏览了本书的框架,重点阅读了前四章。 读过希腊和罗马文化,可以说古希腊文明的发展是相当灿烂的,哲学思想方面,古希腊出现了多位非常出色的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建筑上古希腊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建筑遗产如雅典卫城、太阳神殿至今仍然影响着西方的建筑风格。文学方面,古希腊的神话、荷马史诗还有伊索寓言等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奠定了整个西方文学的基础同时也为后世研究西方文明提供了宝贵的财富。可以说古希腊文学是整个西方文学的精神源泉。数学方面,古希腊出现了多位优秀的数学家,奠定了现代数学的基础。 基督和圣经让我了解了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关系,基督教的教义核心,旧约的摩西五经,十诫,列王记,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基督教与罗马帝国政府的关系的发展,基督教教士对维系和发展西方文明的贡献,圣经对西方的影响或贡献。通过对这章的阅读大致了解了基督教发展的历史阶段,每一阶段的社会状况,它为什么会从被迫害变成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统治阶级又是如何一步步将它从摈弃,迫害变为合法,变为国教的的。

美国社会学发展简史

美国社会学发展简史 起源 美国的社会学理论来源于19世纪欧洲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当时美国正面临着在现代工业发展、资本主义发展以及民主发展背景下剧烈的社会变革。美国社会科学的发展主要是在传承法德两国、尤其是德国社会科学发展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自己文化的改造。在欧洲的社会思潮中,很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卡尔?马克思,他认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是阶级斗争,是由生产方式的进化决定的;法国哲学家图尔干认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在于集体意识的形成,包括宗教及社会分工的形成;德国哲学家韦伯则认为社会最大的问题是权威问题及社会的理性化。这三个思潮对美国的社会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早期的美国社会学家将社会学由欧洲介绍到美国,这是社会学在美国发展的开端。早期社会学家有萨姆纳,他承继斯宾塞进化论学说,认为进化通过生存竞争为自己开辟道路,著名理论是“合作对抗论”。另一位早期社会学家是沃德,他一方面继承了孔德和斯宾塞的实证主义传统,另一方面强调人的意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提出“有目的进化”的口号,认为社会学的基础应该是心理学,而非斯宾塞认为的生物学。 美国社会学以在大学讲坛上介绍著名欧洲社会学家的著作和思想为起点。19世纪70年代,萨姆纳在耶鲁大学以斯宾塞著作为教材讲授社会进化论,这是美国大学中最早开设的社会学课程。1889年,斯莫尔、吉丁斯、布莱克默分别在科尔比大学、布莱恩马尔大学、堪萨斯大学开设社会学课程,这一年标志着美国社会学正规教育的开始。1892年斯莫尔在芝加哥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1894年吉丁斯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立社会学系。自此社会学开始在美国的高校中得以发展。1984年斯莫尔与文森特合著了第一本社会学教科书《社会研究导论》。这些都为社会学在美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斯莫尔创建的第一个社会学系中逐渐形成了芝加哥学派,他们把参与观察技术引入社会学研究,对多种社会问题,特别是城市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经验性研究。芝加哥学派的成就标志着美国社会学从早期以吸收、传播欧洲社会学为主,发展到具备自己特征的新阶段。 托马斯一开始就用心理主义研究原始社会,认为人的行为必须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去解释。他和兹纳尼茨基合著的《波兰农民在欧洲和美国》(1918~1920)是这一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被看做是美国社会学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相结合的转折点。 围绕帕克的一批芝加哥学派学者及其研究成果,标志着美国式的经验社会学的成熟。这种注重经验研究和实际社会问题研究的风气始终是美国社会学的主流。在芝加哥学派经验社会学崛起的同时,库利和米德为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奠定了基础。库利是美国早期社会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库利全部著作的主题,同时提出了“镜中我”“初级群体”等概念,并称初级群体是“人性的摇篮”。米德在萨姆纳、杜威、库利等人关于个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论述基础上,创立了符号互动论,提出了角色扮演,主我、客我等概念,并区分了三种社会控制的形式。到19世纪30年代中期,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

欧洲的二战反思

欧洲的二战反思 历史上,欧洲是近代两次世界大战的源头,也是对战争的惨烈感受最深刻的地区之一,因而这里有着丰富的战争文化反思。 对一战,一个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春秋无义战”,只是新老强权之间一场“竞于力气”的战争;对二战,由于法西斯主义的极端反人类性质,便有了一种大是大非的分野,也有了更多、更深刻的战后思索。 在欧洲,对战争的反思是与对文明、文化和人性的深层思索相联系的。以德国法西斯主义为例,从表层看,它以种族优越感为精神基础,以反犹主义为煽情手段;从思想特征上看,它具有神秘主义和非理性崇拜的特点;从深层看,它与西方文明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和暴力推崇倾向有相当的关联。60年来,欧洲对战争的反思和对法西斯主义的分析批判一直在进行,而且越来越深入,以至直指西方文明核心价值的某种缺失。 在欧洲,对战争的反省具有一种全民性质。希特勒只是一狂热偏执的煽动者,但民众在狂热中迷失,在狂暴前怯懦,却是他得以登台的背景。历史证明,犯罪行为一旦披上一种“政治正确”的外衣,便是一场社会灾难。反犹主义是法西斯主义的根源之一,但在欧洲,反犹主义是一种相当普遍的文化。二战后,法国、波兰等国对此也进行过反思乃至道歉,说明反思并不是战败国的专利,而是人类对人性的再梳理和提升。 在欧洲,对战争的反思,对历史的态度有一句名言:宽恕,但不忘记。一方面,在国家、民族乃至个人的关系史上,恩怨之事所在多有,如无宽恕之心,或会化为冤冤相报的“西西里式仇杀”。另一方面,历史的事实和是非如不理清,历史的教训如不记取,战争罪犯如不被绳之以法,不仅受害者人心难以平复,加害者还会图谋东山再起,悲剧还会重演。 在欧洲,对战争的反思,也是一种良知的拷问,是一种人生态度的重建。记得看过一个纪录片,二战后,法国出现了对通敌者的街头追打、游街、妇女剃光头之事,法国人对此也进行了反思:如果你反对纳粹,就不能仿效纳粹对犹太人的行事方式。正义的裁判是基于人格尊重的法律裁判,并非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今天,在欧洲,人们已安享了60年和平。但在世界范围并非如此。在二战之前和期间,犹太民族饱受磨难,流离失所;今天,在中东,另一个民族也在饱受磨难,流离失所。悲剧在角色转换后继续上演,令人长叹。60多年前的战争离我们并不远,导致战争和灾难的文化基因仍然存在,借用伏契克的一句话:善良的人们,你们要警惕。 二战结束和德国统一的欧洲意义 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笼罩欧洲的二战硝烟终于熄灭。今年,战争结束60年后,欧洲人将再一次打开历史的闸门,让痛苦、悲哀的记忆涌流。然而,不管是当初的失败者还是胜利者,欧洲人将不再沉湎于对战争的回忆,他们更着眼于未来。纪念二战结束60周年,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来说,其意义不仅仅是一个大陆保持和平的时间记录。更重要的是它给人们带来的欧洲人致力于开启永久和平之门的深刻启示。 欧洲是一个不断产生新事物的大陆,其中不乏影响深远的制度创新。战后的历史证明,欧洲文明正以一种新的制度在延续。欧洲人用创造新的共同发展模式来应对战争、冲突以及全球化的挑战。这个模式就是“欧洲一体化”,它既是一种制度,也是追求“欧洲大同”宏伟理想的一个漫长过程。欧洲人从来没有这么自信与雄心勃勃。2004年5月1日,欧盟接纳了10个新成员国,并决定在2005年10月与土耳其正式举行入盟谈判,欧洲的政治家们正准备实现“一体化”模式跨出欧洲的梦想。 欧洲的真正的统一始于德国的统一。战后,德国人始终敢于直面纳粹历史,认真谢罪、深刻反省已成为德国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1990年10月3日,德国结束了分裂的历史,欧洲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德国虽为统一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德国人也因此成熟了许多,特别是他们融入欧洲的意识和促进欧洲一体化的主动性。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有更多的德国人首先会将自己视为欧洲人,然后再称自己是德国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