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校长弘扬“高三精神”

弘扬“高三精神”

——在2013届距高考200天誓师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李莉

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弘扬“高三精神”。那么,什么是“高三精神”?我们为什么需要而且要大力弘扬“高三精神”?这就是我今天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一、我们为什么要弘扬“高三精神”

首先,做人需要精神。

老话这样说:人总是要有点儿精神的。

俗语中也这样讲: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还说:做人不蒸馒头,也要争口气。其实这当中的“气”字,说得就是精神。

前几年有首歌很流行,名字叫《中国志气》,是满文军唱的,歌词写得非常好,其中写道:“有啥也别有病,没啥也别没精神。人有精神老变少,土有精神地生金。宁肯咱少长肉,瘦也得先长筋……”

春秋时期的老子在《道德经》中这样写道:“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意思是说:能够超过别人的人,是因为自身有实力,而能够战胜自己的人,则是因为有强大的精神动力。

所以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就总结出一句话:人无精神不立。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没有一种精神,他就没有立身行世的资本,或者说也就无法称其为人了。

其次,高考需要强大的精神做动力。

高考是一生一世的大事,是人生中的最大考验,是事关前途命运的重大抉择。不能说考大学是唯一的出路,但无庸置疑是最好的出路,所以说:大学通知书,不仅是父母最殷切的渴望和期盼,也是你人生最佳的通行证,是家庭命运、未来幸福的重要铺路石。现在迎战高考就是为三十岁而立、四十岁辉煌作准备。即使你与大学失之交臂,但在奋战高考的日子中,有一种精神做支撑,你也能在备考中磨炼意志,使自己的人生有一种朝圣的姿态。所以我们常说:把青春燃烧于高考的能量,就是今后用以推动人生的力量。

高考是什么?高考是拼搏、是撕杀,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是你死我活的竞争。以前的王利民校长有这样一段话来说高考,他说:高考不是请客吃饭,高考不是轻歌曼舞,它不相信眼泪,也不怜悯弱者,它像水火一样无情,淘汰你没商量,优胜劣汰是高考竞争铁的法则。因此,高考有多难,备考就有多难,高考多残酷,高三生活就有多残酷。

高考对你人生的至关重要,高考的残酷与竞争,都需要你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做支撑。所有在高考中取胜的经验也都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我们大力弘扬“高三精神”。

二、什么是“高三精神”

“高三精神”我们把它概括为“五个特别”,即:特别有志气,特别能吃苦,特别会学习,特别有作为。

特别有志气,就是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有十足的自信,满怀的豪情,百倍的信心;有宁折不弯、永不服输、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誓不休的一股犟劲儿。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3%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长期目标。通过2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也十分有意思:那3%有长期目标的人始终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人士,如白手起家的创业者、行业的领袖、社会的精英;那10%有短期目标的人,短期目标不断实现,生活质量稳步提高,他们大都成为了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那60%目标模糊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剩下的27%没有目标的人,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很不如意,常常失业,常常抱怨社会、牢骚他人。由此足见,目标对人生起着巨大的导向作用,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所以,作为高三人,在面临人生重大抉择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有志气。

特别能吃苦,就是要同学们丢掉幻想,能够吃苦,抱定“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决心,生活上艰苦、学习上刻苦、心理上能够承受痛苦。在具体行动上则表现为:快步出寝室,跑步进教室,行动军事化,办事高效率。前段时间带着我们近五十位老师去上蔡一高、项城一高、郸城一高参观学习,期间在项城时,项城一高的老校长王光林校长很自豪也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李校长啊,豫北我去过,豫北的学生可是远没有豫南的学生能够吃苦。他们的马校长也说:我们干出成绩靠的是“四苦”——领导苦干,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陪。曾几何时,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的办学条件改善了,可是我们却把我们的“魂”给丢掉了。时间打的稍紧一点儿,我们的同学就牢骚满腹,抱怨没有时间去玩儿,抱怨觉还没有睡够;食堂的饭菜已经改善了很多,我们的同学却仍然食不下咽,需要隔着伸缩门订购汉堡堡、订购肉夹馍;熄灯的铃声已经响过,我们还在床上摆着“小餐桌”儿,泡着方便面,坦着卤鸡腿儿,嘻嘻呵呵,大吃二喝;手机屡禁不止,防不胜防,请假隔三差五儿,轻而易举,如此等等,我们追求的是安逸,我们贪图的是享受,受不得一点儿罪,吃不得一点儿苦,我们的老师开始体谅学生,我们的家长开始心疼孩子。我们在怡然自得、悠而游哉中,就幻想着大学的门会为我们敞开,我们不经过地狱的熬煎,不经过炼狱的磨难,就幻想着好日子会向我们走来。

如果有人问我:我们与“三校”最大差别是什么?我会毫不迟疑地说:我们不能像人家

那样能够吃苦:早晨五点才多一点儿,教室里已座无虚席,书声朗朗;中午只在课桌儿上趴一会儿,就算是午休;晚自习最迟的10:50才下课,暑假没歇一天,寒假只过了个三十和初一,这一切听着都让你心惊胆颤。也许你会说:这也就是在中国,应试教育的苦果。今天我想对你说,你错了,天下不只是中国的高中生读书很辛苦,其它国家也是如此。

就说日本吧,日本高中学校的走廊上也常常贴着数学、物理等学科考试成绩的排名,从高到低;日本高中生下学比较早,大约下午四点左右,但绝大多数都要到校外的补习班去上课,因为日本高中生的升学压力很大,为了考取名校,每年大约1/3的学生都要选择再上高四,进行复读。

再说韩国,虽然韩国的高中生99%都能进入大学,但要进入像汉城大学这样的一流的院校却十分艰难。所以,他们每天学习的时间都要超过14个小时,早上五点多就起床,晚自习也要上到十点多,下课后还要加班加点,几乎每个高中生都是夜里十二点才上床休息。

也许你会说这些都是亚洲国家,那我们就说说法国吧,没有找到法国高中生的材料,但有一则关于在法国上大学的资料也很能说明问题,说:法国的大学都“宽进严出”,淘汰率非常之高,大约在50%。所以在法国上大学,依然得狠下功夫,刻苦研读,两点一线,非常辛苦,因为竞争是那么的惨烈。

你一定以为美国是乐土、是天堂,你又错了。美国的高中一般一天7门课,7门课的课本加上与之相关的必读书和选读书,共112磅,约52公斤。更为甚者美国名牌大学录取时特别看重学生在高中时是否作了最艰苦的努力——具体地说,是否上了难度最大的课程,他们的理由是:如果你在高中没有尝试最艰难的、没有经历足够的辛苦,那你怎么可能完成大学学业。所以,美国高中生也是很辛苦的,他们如此叹息:每天能睡6个小时,那是幸福!每天能睡5个小时,那是正常!每天能睡4个小时,那不稀奇!

天下高中一样苦,你无处可逃。所以我说:作为高三人,要特别能吃苦。

特别会学习,就是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思考和探究,有适合自己的、注重细节的、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好四个“加法”:计划+听话;啃书+记忆;训练+纠错;培优+补差。计划就是单位时间内要给自己规定一定的任务量,并每晚睡觉前检查自己落实完成的情况;听话就是要紧跟老师,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教与学配合得越好,效率才能越高。啃书是要以本为本,研背教材,因为高考试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记忆就是要认识到“死记硬背”也是能力,只有“死记硬背”下来了,才能巩固掌握知识,从而灵活运用,做到“死去活来”。光练不讲不能上档,但光讲不练等于白干,所以高密度、大运动量的训练是高三生活的常态,但要使训练卓有成效,你必须在纠错上下功夫,建立纠错题集或典型例题集,定期翻看,适时删除,尤其要注明知识点,查清出错原因。有优势学科,更要注重弥补差科,年前到来年3月底以前,是补差的好时间,要有得力的措施消灭瘸腿科。

特别能忍耐,就是要沉下来,钻进去,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要消灭“三闲(闲话、闲思、闲事)”,扫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复习备考中去;要不怕病痛、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不怕失败。

特别有作为,是对全体同学的一种美好祝愿,希望通过高三这段岁月,无论将来你在哪里,都能做一个于家于国、于社会于人民有用的人。

三、“五个特别”与“三种境界”

清朝的词评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曾经说到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我们“高三精神”的“五个特别”也正好对应了这“三种境界”。

特别有志气,对应的是王国维先生说的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成就一番事业,尽管有孤独和苍茫之感,但他胸匡天下,有远大的理想,宏伟的抱负与对未来的追寻,对生命有辽阔的视野,而且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特别能吃苦、特别会学习、特别能忍耐,对应的是王国维先生的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只有追寻理想的热情与勇气是不够的,还要有坚持、有执著,而且即使人变瘦了、衣带变宽了,也能百折不挠,无怨无悔。

特别有作为,对应的是王国维先生的第三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经过非常长久的努力追寻,饱受人生的沧桑,到后来猛然回首,那要追寻的却在自己走过的道路上。

同学们,200天的高考备考路,希望我们大家让“三种境界”永驻自己心中,把“五个特别”发扬光大,让“高三精神”结出硕果。200天后,当你回首来路的时候,面对父母老师、学生朋友,面对所有爱你或你爱的人,你能自豪而骄傲地说:拼过,搏过,努力过,奋斗过,我良心无愧,青春无悔!

谢谢大家!

2012年11月1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