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专题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现代史专题》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24分)

1、广州起义:1927年12月11日,共产党员张太雷、苏兆征、叶剑

英和周文雍等同志领导举行了这次震惊中外的武装起义。12日中午召

开广东工农兵拥护苏维埃政府大会,正式宣布成立广州苏维埃政府,亦

叫“广州公社”。苏兆征为政府主席,这是中国第一个无产阶级的城市政

权。红色革命政权仅存在了三天。其后,反动派五天内屠杀了5700人。

2、东北易帜:1928年在第二期北伐的打击下,张作霖被迫放弃北京,

退向关外。6.4张在沈阳附近的皇姑屯被日军炸死,张学良继承父位,任东三省保安司令。1928.12.29家仇国恨系于一身的张学良发表通电,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将原来的五色旗改

为青天白日旗,至此,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

3、八七会议: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代

表们在发言中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毛泽东在会上作重要发

言,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

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等议案.最后改选党中央领导机关,组

成临时中央政治局。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纠正了陈独秀右倾

投降主义,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决定

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

4、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头幕。由石原莞尔和板垣征

四郎策划,日军关东部队在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18日炸毁了南

满铁路在沈阳柳条湖附近的路段,原计划挑衅中国军队,但中国军队并

没有动作,日本便诬陷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进军入东三省。九一八事变

是日本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开始,此后东北三省被蹂躏、奴役达14年

之久;也是中国各阶层人民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掀起空前规模的抗日

救国高潮的开始,对中日两国历史均具重大影响。

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简述七大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答:1945.4—6在延安召开。内容(1)七大制定了一条马列主义政治路线,为全国人民指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

(2)大会通过了新的中国共产党党章,并第一次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3)大会选举了以毛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机构。

意义:七大是我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最成功的一次代表大会,它使我党达成空前的团结与统一,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

础。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和意义?

答:原因:(1)中共确立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和以周为首的中共代表团的坚苦努力是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重要原因。

(2)张、杨以民族大义为重,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起了重要作用。

(3)国民党内的亲英美派,如宋子文、孔祥熙、宋美龄等的努力也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起了重要作用。(4)国内多数地方实力派,各党派、团体,各界群众也强烈反对内战,呼吁国内和平,推动了事变的和平解决。

(5)国际上苏美英等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事变。

意义:(1)迫使蒋下令撤离包围陕甘宁根据地的国军,实际停止了对红军的进攻,基本结束了十年内战局面。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简述中国共产党建立统一战线的基本经验。

答:1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统一战线之所以必须由中国无产

阶级和中国共产党领导,首先是由中国革命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其次是由中

国无产阶级的优点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基本条

件是:制定正确的政治纲领,作为一致行动的具体目标;对同盟者进行政治教

育,提高他们的斗争水平;率领同盟者进行坚决的对敌斗争并取得胜利;照顾

同盟者的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工农联盟在统一战线中的重要地位,是由农民

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首先,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人口

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其次,农民阶级具有迫切的革命要求,“是最大的革命

民主派”;再次;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是土地革命,农民无疑是主力军;最后,

民主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没有农民的支持和参加,革命战争就无法进

行。巩固和加强工农联盟的主要条件,一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二是对农民

进行教育引导。

3在同资产阶级联盟中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又联合

又斗争的关系,对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意义重大。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

须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同他们结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同时,对他们

的动摇性和不彻底性保持警惕,并进行必要的斗争。在一部分大资产阶级推行

两面政策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也应与其建立一定程度上的暂时的联盟,同时

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对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顽固势力作斗争时,必须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比较分析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

答:相同点:

(1)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里,都面临共同的强大敌人。

(2)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共产国际的积极促成下实现的。

(3)都经历了复杂的内部斗争,其焦点是阶级利益支配下的领导权问题。(4)都大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不同点:

(1)背景不同:前者是封建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后者是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2)合作对象有异:前者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后者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3)政治基础不同:前者是新三民主义,后者是共同抗日。

(4)斗争对象不同:前者要打倒北洋军阀,后者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赢得民族解放。

(5)合作方式不同:前者是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后者是党外合作,双方各有自己的政权、军队和地盘,即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两党都承认的正式的政治纲领。

(6)合作的阶级基础有异:前者是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后者包括一切赞成抗日的阶级和阶层,具有广泛的民族性。

(7)中共对领导权的态度和斗争策略不同:前者不重视甚至放弃领导权,以退让求团结;后者坚持领导权,以斗争求团结。

(8)作用和结果有异;前者推动工农运动发展,保证了北伐战争胜利进军,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后者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抗战胜利的保证。

2、试述北伐战争的打击目标、经过和迅速取得重大胜利的原因。

答:打击目标有:直系军阀吴佩孚,拥有20万兵力,占据湖南、湖北、河南和直隶南部,控制京汉铁路;军阀孙传芳,拥有兵力20万人,盘踞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控制长江下游和津浦路南段;奉系军阀张作霖,有军队

35万,占有东北各省和山东、直隶、热河、察哈尔,控制京奉线和津浦路北段。

经过:1926年6月5日,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7月9日,国民革命军举行誓师典礼,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1926年5月20日,四军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入湘作战,解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7月11日北伐军进驻长沙。北伐军进入湖北后,进展神速。汀泗桥、贺胜桥两役,是北伐战争中同吴佩孚作战的两次关键性战役。叶挺独立团的战斗中英勇善战,屡克强敌,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北伐军威名大震。9月初,北伐军总攻武汉三镇。6日攻克汉阳,7日占领汉口。10月10日,北伐军攻克武昌。至此,吴佩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北伐军取得湖南、湖北战场上的决定性胜利。

两湖战场战斗结束后,主战场转向江西。北伐军占领南昌,江西之敌全线溃退。

北伐军在福建战场也迅速取得胜利。12月18日,第一军进入福州,继而占领福建全省。

冯玉祥率国民军在9月17日绥远五原誓师参加北伐,宣布全军加入国民党。 2月18日攻克杭州,3月中旬抵达上海郊区。皖军陈调元、王普等部先后起义,北伐军占领安庆、芜湖、合肥。3月21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占领上海。24日,北伐军攻克南京。

从1926年7月到1927年3月,北伐军出师不到10个月,就消灭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从广州打到武汉、南京、上海,把国民革命区域从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席卷半个中国。

北伐战争胜利发展的原因在于它是国共合作的、革命的、正义的战争,在反帝反军阀的政治目标指引下,国共两党率领各革命阶级、阶层团结战斗,共同对敌;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政治指导,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和共产党员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在于广大北伐军将士英勇作战,顽强杀敌,所向披靡,屡建奇勋;广大工农群众的热情支持,各地群众运动的有力配合,也为北伐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此外,苏联政府的援助,苏联军事顾问的指导和帮助,北洋军阀内部矛盾重重,也是北伐战争迅速取胜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